一、生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普荣凤[1](2021)在《三七种植土壤氯化苦熏蒸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且易产生连作障碍。氯化苦作为土壤熏蒸剂,能够杀死土壤中病原菌、害虫、线虫等有害生物,并在草莓、生姜、番茄、茄子、辣椒、人参、山药等作物上广泛应用,有效缓解了连作障碍问题,保障了作物的质量与产量。但是氯化苦在三七应用上的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探究了氯化苦熏蒸三七种植土壤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与修复技术,及地膜对氯化苦熏蒸效果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氯化苦处理对三七种植土壤和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氯化苦能够解决三七连作障碍,且增加土壤中氮含量,为三七生长提供氮元素,其对土壤蛋白酶活性具有激活作用,熏蒸过程中会使酸性磷酸酶活性与脲酶活性减小。其中,当氯化苦用量为40 kg/666.7 m2时,三七叶片、根、茎生长状态最好,三七植株营养元素和三七根部五个主要皂苷含量最佳,呈现为CP40>CP50>CP30。当氯化苦用量为40 kg/666.7 m2能够有效的解决三七连作障碍,其增加三七产量与质量。(2)微生物有机肥对氯化苦熏蒸土壤微生物的修复及对三七生长发育的影响氯化苦的熏蒸后微生物多样性与物种组成结构发生改变,微生物有机肥能够增加微生物微生物多样性以及改善物种组成结构。氯化苦熏蒸后降低优势菌与有益菌的物种丰度,而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后能够修复部分微生物物种如芽孢杆菌门(Gemmatimonad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Clathrosphaerina属,Chrysosporium属同时增加土壤中物种丰富水平。微生物有机肥能够增加土壤中物种丰富水平,修复氯化苦造成的部分微生物物种缺失和减少,与此同时,施用微生物有机肥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三七的产量和质量,增加三七主根五个主要皂苷含量。说明,氯化苦熏蒸会减少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而微生物有机肥能够修复,且能够促进三七的生长。(3)地膜覆盖氯化苦熏蒸效果的影响氯化苦土壤熏蒸覆盖不同厚度地膜,6S厚度地膜下氯化苦持效时间长。从熏蒸第1 d到熏蒸第7 d,土壤中氯化苦大幅度降低,降低89.00%-90.53%,且6S地膜下土壤中氯化苦含量始终大于8S地膜处理,与此同时,熏蒸过程中微生物菌落数呈现先降低而后增加趋势,且6S地膜下更有利于减少致病菌镰刀菌属(Fusarium)的丰度。氯化苦熏蒸后,地膜的表观情况、物理性质(透光率、重量、厚度、断裂拉伸率和拉伸强度)及化学性质发生变化,表现为8S被腐蚀情况大于6S。因此,地膜6S更有利于氯化苦土壤熏蒸,对氯化苦存留量、微生物的杀死情况以及地膜腐蚀性,都表现为地膜6S更佳。
周龙,王芳,赵伟丽,曾志伟,杨德荣[2](2019)在《作物地膜覆盖栽培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地膜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自1978年从日本引进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以来已得到广泛运用,在中国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综述了地膜覆盖栽培模式在作物生产中的生态效应,并指出覆膜栽培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谷国锋[3](2019)在《生姜保护地栽培增产技术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为了加快生姜品种结构调整,开发特色生姜产品,实现鲜姜的周年供应,笔者研究了生姜的保护地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生姜保护地栽培的品种特点、不同保护地生姜的栽培时间、催芽方法、科学的播种、除草技术、棚内气候调节措施及肥水管理等方面。
王路伟[4](2019)在《有色地膜对蒜田主要害虫种群动态和大蒜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大蒜是我国重要的特色蔬菜,山东省是我国大蒜的主要产区之一,在大蒜的种植过程中受害虫为害严重。为了进一步提高大蒜的产量和品质,大蒜的种植模式和栽培技术不断改进。地膜覆盖在多种作物上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透明地膜的应用最为广泛。有色地膜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不同作物适用的色膜种类不同,不同色膜对不同种类害虫的发生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研究了6种不同颜色地膜对大蒜主要害虫的发生和大蒜生长与产量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适用于蒜田应用的防虫、增产的有色地膜,为实现蒜田害虫绿色防控,为大蒜提质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评价了秋蒜田覆盖特制地膜、银黑色、蓝色、绿色、黑色、透明6种颜色的地膜对大蒜主要地上害虫葱蚜和葱蓟马发生的影响。发现覆盖特制地膜和银黑色地膜均能明显减轻葱蚜和葱蓟马的发生;覆盖蓝色地膜和绿色地膜却显着增加了葱蚜和葱蓟马的数量;覆盖黑色地膜对葱蚜和葱蓟马发生量无显着影响。与覆盖透明地膜相比,覆盖特制地膜和银黑色地膜的蒜田葱蚜的数量分别降低了50.8%和49.8%,葱蓟马的数量分别降低了58.3%和52.2%;而覆盖蓝色地膜和绿色地膜葱蚜的数量分别增加了57.3%和63.2%,葱蓟马的数量分别增加了36.2%和37.7%。在春蒜田覆盖6种颜色的地膜对葱蚜和葱蓟马发生的影响趋势与秋蒜田基本一致。2.研究评价了秋蒜田覆盖6种颜色地膜对大蒜地下害虫葱蝇和韭菜迟眼蕈蚊发生的影响。发现与透明地膜相比,覆盖特制地膜和银黑色地膜能明显减轻蒜蛆和韭蛆的发生和为害,以特制地膜影响更为显着;黑色地膜显着增加了韭蛆的数量,蒜蛆的数量增加次之;蓝色地膜和绿色地膜仅显着增加了蒜蛆的数量,而对韭蛆数量无显着影响。与覆盖透明地膜相比,覆盖特制地膜和银黑色地膜的蒜田蒜蛆的数量分别降低了58.0%和35.2%,韭蛆的数量分别降低了60.8%和46.8%;覆盖黑色地膜的蒜田蒜蛆和韭蛆的数量分别增加了37.5%和179.6%;覆盖蓝色地膜和绿色地膜的蒜田蒜蛆的数量分别增加了143.2%和114.8%。在春蒜田覆盖6种颜色的地膜对韭蛆发生的影响趋势同秋蒜田一致。3.通过室内成虫选择试验发现,葱蚜、韭菜迟眼蕈蚊和葱蝇对覆盖不同颜色地膜的大蒜选择性的差异,是导致田间种群数量发生明显改变的重要原因之一。覆盖特制地膜和银黑色地膜均显着降低了葱蚜、韭蛆和蒜蛆成虫对大蒜植株的选择性,与透明地膜相比,葱蚜分别降低了15.9%、17.2%,韭蛆分别降低了61.9%、63.7%,蒜蛆分别降低了70.3%、65.7%。覆盖蓝色地膜增强了葱蚜和蒜蛆成虫对大蒜植株的选择性,与透明地膜相比,分别增加了41.6%、44.7%;而覆盖绿色地膜增强了葱蚜对大蒜植株的选择性,增强了33.5%;覆盖黑色地膜增强了韭蛆成虫对大蒜植株的选择性,增强了20.1%。4.研究评价了蒜田覆盖6种颜色地膜对大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秋蒜田覆盖5种有色地膜与覆盖透明地膜相比,50%出苗时间均延后1d左右。在大蒜苗期、鳞芽花芽分化期和蒜薹伸长期对大蒜生长指标调查发现,与透明地膜相比,覆盖特制地膜和蓝色地膜均显着促进大蒜的生长,在秋蒜的蒜薹伸长期,与透明地膜相比,覆盖特制地膜的大蒜株高、假茎粗和植株鲜重分别增加了2.3%、11.9%和9.5%;覆盖蓝色地膜的大蒜假茎粗和植株鲜重分别增加了3.0%和7.8%。覆盖黑色地膜显着抑制大蒜的生长,在秋蒜的蒜薹伸长期,与透明地膜相比,大蒜株高、假茎粗和植株鲜重分别减少了26.2%、12.6%和24.7%。秋蒜田覆盖特制地膜和蓝色地膜与覆盖透明地膜相比,明显增加了大蒜的产量,而覆盖黑色地膜显着减少大蒜的产量,覆盖银黑色地膜和绿色地膜对大蒜产量无显着影响。覆盖特制地膜和蓝色地膜较透明地膜,分别增产17.5%和18.9%;覆盖黑色地膜减产14.4%。5.蒜田覆盖银黑色地膜、黑色地膜和特制地膜能够显着抑制蒜田杂草的生长。与透明地膜相比,秋蒜田覆盖银黑色地膜、黑色地膜和特制地膜杂草数量分别减少了70.4%、67.6%、66.2%;春蒜田覆盖银黑色地膜、黑色地膜和特制地膜杂草数量分别减少了76.3%、72.7%、66.5%。6.在秋蒜整个生育期内,与透明地膜相比,覆盖特制地膜和蓝色地膜膜下5cm处的平均土壤温度均显着增加,覆盖其它3种颜色地膜的土壤平均温度虽有增加,但未达到显着差异水平。覆盖特制地膜和黑色地膜膜下5cm处的平均土壤相对湿度明显增加,覆盖绿色地膜平均土壤相对湿度明显降低,尤其在幼苗期、鳞芽花芽分化期和鳞茎膨大期达到显着差异水平。
付丽军,王永存,常冬梅,周禹,王向东[5](2018)在《不同栽培模式对生姜生长 产量及抗病性的影响》文中提出为探索唐山市生姜最佳的种植模式,为生姜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冀姜5号为试材,栽培模式设露地栽培(CK)、深沟地膜覆盖栽培和小拱棚栽培3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生姜主要农艺性状、产量以及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小拱棚栽培和深沟地膜覆盖栽培均能够显着提高地温,提前27 d播种;加速生姜的生长发育,使其提前进入苗期和旺盛生长期,延长生育期;显着提高生姜的出苗率;显着增加生姜的株高、茎粗、分枝数、根茎鲜重和产量,明显降低发病率。小拱棚栽培较深沟地膜覆盖栽培增产优势突出,适合在唐山地区推广应用。
陈昆,赵跃峰,张清华[6](2018)在《豫东生姜优质高产高效栽培要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导读:生姜肉质根茎肥大、营养丰富,是广大消费者喜食的香辛保健蔬菜之一,但品种选择、栽培技术及保鲜贮藏技术的不配套制约着生姜的高产优质。针对当前这种现状,商丘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结合多年种植经验并根据豫东地区生姜栽培现状,从种姜处理、整地施肥、掰姜播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与适期收获6个方面深入探讨和分解各个时期重点难点及技术要领,以期为生姜高产高效栽培理论的完善作必要补充,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李妍超,李海萍,王永显,孙亚萍,王凯荣,杨青贤[7](2017)在《青岛市农田土壤残膜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地膜覆盖技术应用带动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显着提高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对保障我国农产品安全供给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地膜应用量和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大量残留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进行,对农业环境的安全与健康也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本文在青岛市5个农业主产区选择了27个代表性作物种植片区,对常年覆膜农田土壤地膜残留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青岛市农田土壤中地膜残留量在10.769.3 kg·hm-2之间,平均残留量为32.3±15.7 kg·hm-2,中位值27.3 kg·hm-2,其中有7个作物种植片区的残膜量均值超过40 kg·hm-2,最高残留量均值达到69.3 kg·hm-2,具有一定的残膜污染作物损害风险。青岛市农田土壤中地膜残留量与种植模式、覆膜年限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而与当季残膜回收率有关。农田土壤中残膜大小以大于100 cm2的最多,且90%以上残膜分布在020 cm耕作层。为控制农田土壤地膜残留污染,提出3点建议:一是建立和完善地膜残留污染综合治理机制;二是强化超薄型聚乙烯(PE)地膜的质量提升与达标地膜的应用;三是积极研发推广生物可降解地膜,从源头解决PE地膜残留污染问题。
杨玉国,陈强,曹先行,先星光,刘汉军[8](2015)在《紫色丘陵区优质嫩姜生产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旨在解决四川省盆地紫色丘陵区粘重土壤种植优质嫩姜困难的问题。笔者根据生姜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及蔬菜软化栽培原理,结合实践经验,集成创新了"稻田种姜,深沟高厢,专用抱钳打深孔,‘蜂窝’式栽培,地膜覆盖,合理轮作"的优质嫩姜种植技术体系,系统地解决了紫色丘陵区较粘重土壤不能生产优质嫩姜的重大技术难题。
艾辛,吴辉,蔡雁平,何长征,戴思慧[9](2015)在《通道小黄姜高产栽培技术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提高通道小黄姜的栽培技术水平,进行了地膜覆盖、遮阳方法、种姜大小和栽培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无色地膜覆盖处理比无地膜覆盖对照增产26.97%,差异达极显着水平,黑色地膜覆盖与无地膜覆盖对照没有显着差异;种姜块大于50 g、株行距为20 cm×40 cm的产量最高;遮阳网覆盖处理比无遮阴对照增产17.45%,差异达极显着水平。采用无色地膜覆盖栽培、种姜大小为70 g左右、高密度栽培和适当遮阳是提高通道小黄姜产量的有效技术措施,建议通道小黄姜的用种量不低于300 kg/667m2。
孙金荣[10](2014)在《《齐民要术》研究》文中认为北魏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农学着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全书计十卷,前九卷计91篇,包括了农、林、牧、副、渔、酿造、饮食等诸多方面内容,同时蕴涵了经贸、文献学、史学、哲学等各方面内容。第十卷又包括149种非中国物产。《齐民要术》内容丰富,涉及生产、生活、文化等广泛领域,是中古时期一部重要的文献典籍。《齐民要术》以讲授农业技术为主,具有重要的农业科技价值,同时又蕴涵着丰富深邃的哲学、史学等人文科学思想,虽历时千余年,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其人文精神和文化思想,仍发挥着巨大作用。《齐民要术》的作者贾思勰生平事迹资料匮乏,未知或存疑问题多,籍贯故里研究缺乏实证。但对相关资料研究和实际考察,基本判断:贾思勰与贾思同非一人,但贾思勰、贾思伯、贾思同系同宗同族同辈堂兄弟的可能性最大。故贾思勰亦当先祖籍武威,九世祖避祸来齐,故里在北魏青州齐郡益都县(县治约在今寿光城南十里)。至于贾思勰故里的准确地点可推知可能与贾思伯、贾思同一样在北魏青州齐郡益都县钓台里,但尚待实证确认。北魏益都县行政区划地图有别于今青州市(1986年前名益都县)行政区划地图。贾思勰故里在不同朝代归属地有异,笼统地说是益都人、青州人、寿光人是不当的。关于贾思勰做的是哪一个高阳太守,一直没有定论。北魏时期有两个高阳郡,一在青州(今山东境内),一在瀛洲(今河北境内)。因缺乏史料和实物证据,或言贾思勰为官瀛洲高阳郡太守,或言为官青州侨置高阳郡太守,或言为官青州正设高阳郡太守。仔细研究高阳郡的设置与沿革,根据贾思勰交友和事迹判断其年龄,为官时间和侨置高阳郡在时间上不吻合(年龄太小或尚未出生)。统计《齐民要术》中“青州”、“瀛洲”郡名的出现机率,出产果品、蔬菜等物品的记载,方言俗语的使用等,基本可以判断贾思勰为官青州高阳太守。根据《齐民要术》中发达的制曲、酿酒业的记载,考证北魏青州高阳郡(郡治今临淄)数千年发达的酒、醋、酱的酿造历史,也是贾思勰为官青州高阳太守的重要凭证。《齐民要术》引用、参阅图书文献180余种,引用文献资料极为丰富。引用书目中现已失传的有百余种。《齐民要术》引用保存下来的亡佚图书资料,就成为我们今天了解古代有关书目、内容和版本的重要文献资料,了解古代农业科技的重要科技史料,具有非常珍贵的史料、资料价值。我集汇的《齐民要术》引用的56个亡佚书目,内容涉及地域广阔,涉及物种丰富多样,涉及科技门类多元。这些科技史料,是被《齐民要术》借鉴认同的科技文化思想,也是《齐民要术》科技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今天了解古代农业科技、文化、思想的重要史料,还是现代农业科技文化思想的传承和应用的基础,史料价值和现代应用价值极高。《齐民要术》引用的亡佚书目所记录的大量植物、动物物种,及其种植、养殖技术,主要性状、功用等,是农业科技史的宝贵财富。有诸多物种的种植、养殖技术,在现代种植、养殖技术得到验证,是合乎自然规律的,是与现代科技相一致的,其历史传承性、现实应用性强,经济社会效益高。从北魏到北宋,有不同版本流传是可以肯定。至迟在唐代,已有《齐民要术》手写抄本在日本传抄。并且该版本比今天见到的完整的《齐民要术》还多三卷。唐五代有无刻本,难以确定,但有抄本传承是可以肯定的。说南宋龙舒本、明代湖湘本,由北宋天圣年间崇文院刻本传来,恐待商榷。因拿明抄本比对院刻本尚存部分,明抄与院刻不同之处大量存在。如果我们借助金抄作参照,金抄、明抄、院刻对比,则明抄本与金抄、院刻本出入最大,而金抄与院刻出入很小。如果将“影抄高山寺宋本《齐民要术》”卷五,与明抄、金抄卷五做一下比对,会发现规律性问题:明抄、金抄两本明显不同。院刻本与金抄本一致。明抄、金抄、院刻与其它版本间无明显规律可循。再将《齐民要术》卷八作比对,院刻、金抄相同,而与其它本异的情形最多,约145处。明抄、湖湘本同,院刻、金抄本同,同时明抄、湖湘本又与院刻、金抄本异的情形也较多,约110处。院刻、金抄、湖湘本同,明抄异,这种情形也有一定比例,约33处。金抄与院刻同源的说服力强,但明抄与院刻同源的疑虑就大了。南宋龙舒本与明抄本可能自成一系,是否出自院刻值得商榷和研究。《齐民要术》作者的视角和认识层次没有只停留在农业生产的物质层面,而是从政治、哲学等多层面,认识农业生产的人本、民本意义,认知天地人之间的和合共存关系,探讨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这些思想,既有对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也有对现实的深刻启示。《齐民要术》体现了安民、富民、利民等崇高的人文关怀和民本思想,体现出天地人和合的思想,体现出事物有机联系的思想。《齐民要术》人本、民本思想有着深刻的文化渊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人事为本,天道为末。人本、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命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人和合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命题。人本、民本思想,天地人和合思想等,是《齐民要术》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社会科学发展需要不断培育的思想意识。天地人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上古的宗教天命观中已孕育着天地人和合思想。贾思勰《齐民要术》继承传统天地人和合思想,并在农业生产的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总结、具体运用、推广发展。其中,顺应天时、因地制宜、合理种植和养殖等思想,是中国文化思想史、农业史的宝贵资源。对后世的农业科技思想和农业生产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对现代农业生态文明有着重要意义。《齐民要术》所提倡的多种经营的大农业观念,重视各物种之间的关系,重视各种资源间的关系与应用。同时体现出经济与生态农业意义。《齐民要术》体现的普遍联系的辩证思想,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运用,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齐民要术》讲述的主要内容是农业科技,也讲述了许多农业经济的经营、管理和贸易。但长期以来,人们对《齐民要术》农业经济思想研究较少。《齐民要术》中所讲述的有关农业经济、经营管理和商业贸易的思想,涉及农产品生产与市场交换、农产品的时间价值和生产的连续性、产品存在的差异化、合理地配置生产要素、提高投资收益、提高规模生产、降低劳动成本、提出了土地经营的原则等。《齐民要术》中的经贸思想具有历史局限性,与现代经贸思想比较,在对商品交换一般等价物认识、时间价值、产品性质、投资收益思想、劳动成本和规模生产的理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齐民要术》中的经济贸易思想,也与现代经贸思想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为现代农业经济管理提供了历史借鉴。《齐民要术》讲述了对家庭经营对象(农作物、蔬菜、果品、林木、动物养殖)的选择问题,对私人经营管理的基本原理形成了规律性认识,具体介绍了微观经济管理方面的诸多方法和措施,形成了比较简要的理论体系。但是受到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水平的制约,进行的是或个体或局部的商业贸易活动,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在现代的条件下,商业思想得到发展,并形成一系列的规范。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现代农业经济贸易,与《齐民要术》中的经贸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吻合的。《齐民要术》流传下来农业经营生产方式方法,对现代农业经济贸易具有重要启示和现实意义。《齐民要术》承前启后,总结了深耕、浅耕、初耕、转耕、纵耕、横耕、顺耕、逆耕、春耕、夏耕、秋耕、冬耕等各式各样的耕作方式,并详细说明了每一种耕作方式适用于哪些情况,如何具体操作。提出了耕、耙、耱、锄、压等一系列的整地保墒技术措施,并对各环节间的巧妙配合、灵活操作等做了系统的归纳。在农作物的田间管理方面,强调农作物要多锄深锄,锄小,锄早,逐次调整中耕深度。对已耕坏了的土地,记述了补救和改良措施。《齐民要术》比较系统地讲述了垦荒造田、耕地保墒、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精耕细作、美田养田、土壤改良、耕种技术改进等土地耕作技术,并一定程度地形成了耕作技术思想,标志着中国传统耕作技术的成熟。这些耕作技术及思想,既体现了北魏精耕细作的主流技术思想,又奠定了现代土壤耕作方法的基础,对我国现代化农业耕作技术具有重要传承价值和启示意义。现代耕作技术既有对《要术》耕作技术的传承,也有进一步的发展,也有值得反思,并需要从传统耕作技术借鉴改进的问题。在少耕或免耕、用地养地结合、绿肥轮作、耕作技术的实践体悟与科学认知等方面,都给后世以传承和启示。我国农作物种植历史悠久。至迟在春秋时期,人们已经有了粟、黍、豆、麦等农作物的种植栽培经验,并加以总结。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齐民要术》记述了十数种农作物种植栽培技术,主要讲述了农作物品种类别、特性、选种、种植方法、整地保墒、播种时间、播种量、播种深度、株距、行距、苗期管理、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收获、储藏、留种等技术思想。《齐民要术》对于农作物的研究已达到较高水平。现代农作物种植栽培科技思想对《齐民要术》农作物种植栽培科技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极其广泛的。如在整地、轮作、间作套种、选种、育种认知、制种技术、浸种、播种技术与方法、移栽、播种时令、生长习性和区域种植、生长环境研究、施肥、苗期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储藏、加工技术等诸多方面,现代农作物种植栽培科技思想对《齐民要术》农作物种植栽培科技思想有着直接的继承与发展。这些技术思想被现代种植栽培技术学习、借鉴、改进、发展,逐渐形成了今天的理论认知与实践操作。贾思勰农学思想中的许多内容对目前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如《齐民要术》作物物种植的浸种、除草、管理、施肥、储藏的有机、安全、环保等技术与思想;天地人和合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种植过程中各环节相关技术之间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重施基肥、有机肥的理念与实践;依据气候特点、区域特点、作物习性等选择适合作物生长的土壤,提高土地的生态效益和生产效率;作物种植的季节时令选择,播种量的把握,中耕锄草、及时收获等方面积累的具体经验技术及实施要求;不同作物间作套种、合理轮作、绿色避害(利用农作物的特性,防治病虫害,如:豆麻间作防虫);生物防治;翻地晾晒、因地制宜、重视个性差异等,对解决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中消耗多、成本高、污染重、风险高等问题,具有非常有益的启示。《齐民要术》对农作物种植栽培科技与思想的总结、归纳,对现代农作物种植栽培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蔬菜科技有了重要发展。蔬菜栽培品种持续增多,蔬菜栽培技术不断发展。《齐民要术》中记录栽培方法的蔬菜达32种。涉及蔬菜土壤选择、整地作畦、浸种催芽、播种时令、育苗、栽培、耕锄、施肥、苗期管理、茬口衔接、收获、储藏等各技术环节。形成了系统的蔬菜栽培科学技术,为后世蔬菜栽培技术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基础。《齐民要术》在蔬菜遗传育种、种植栽培、收获、储藏、加工等方面,在理论与实践的个层面,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齐民要术》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涉及叶菜类、根茎类、水生类32种蔬菜种植栽培管理技术,为后世蔬菜种植栽培提供了技术、经验、理论和实践依据。《齐民要术》关于蔬菜遗传育种的理论与实践,为中国蔬菜遗传育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齐民要术》对引种驯化、遗传育种、选种、验种、留种、繁种、种子处理等的阐释,以及蔬菜种植栽培的全局观,菜地的可持续利用,蔬菜生产的持续供应等思想,为后世提供了诸多可供借鉴的思想和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齐民要术》记述了枣、桃、李、梅、杏、梨、栗、柿、安石榴、木瓜、椒、茱萸等12种果树的栽培技术。记述桑、柘、榆、白杨、棠、毂楮、漆、槐、柳、楸、梓、梧、柞、竹等十余种林木,并伐木篇。比较系统地记述了主要果树及用材树种的生长习性、采种方式、育苗方式、种植技术、抚育模式、伐木技术,主要用途和经济效益,以及果树繁殖技术、果品采收技术等方方面面的内容。现代果树、林木种植栽培科技思想,在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管理、收获、收藏、加工等方面,对《齐民要术》种植栽培科技思想有继承与发展。《齐民要术》果树林木种植栽培科技思想,在育种栽培技术、经济产业发展、饮食保健、生态高效、加工等方面,对我国现代果树林木种植栽培科技思想具有重要启示和意义。《齐民要术》引文浩繁,内容丰富,时间跨度大。在思想理论和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兼收并蓄、广征博引,具有丰富的资料价值。《要术》在不同季节、气候、土壤条件下,有关植物种植的布局、耕作、栽培、管理、轮作、套作、混作、施肥、灌溉、选种、育种、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方法,对今天的农业生产依然具有宝贵价值。在农、林、牧、副、渔、生物技术、饮食、史学、哲学、经济学等更广泛的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现实应用价值。
二、生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三七种植土壤氯化苦熏蒸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氯化苦的理化性质与应用 |
1.1.1 氯化苦的理化性质 |
1.1.2 氯化苦的应用 |
1.2 氯化苦熏蒸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1.3 氯化苦熏蒸对土壤氮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
1.4 氯化苦熏蒸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1.5 三七的连作障碍与解决办法 |
1.6 微生物有机肥对作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1.6.1 微生物有机肥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1.6.2 微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1.7 地膜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与降解 |
1.7.1 地膜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1.7.2 地膜的降解腐蚀 |
1.8 研究背景、目的及内容 |
1.8.1 研究背景 |
1.8.2 研究目的 |
1.8.3 研究内容 |
1.8.4 技术路线 |
第2章 氯化苦熏蒸对土壤和三七生长发育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设计 |
2.2.3 检测项目与方法 |
2.2.4 数据处理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不同氯化苦处理对三七种植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
2.3.2 氯化苦处理对三七种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2.3.3 氯化苦处理对三七生长发育的影响 |
2.3.4 .氯化苦处理对三七氮磷钾元素含量的影响 |
2.3.5 氯化苦处理对三七主根皂苷含量的影响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3章 微生物有机肥对氯化苦熏蒸土壤微生物的修复及对三七生长发育和品质提升影响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设计 |
3.2.3 实验采样与检测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有机肥处理对氯化苦熏蒸三七种植土壤微生物菌落数的影响 |
3.3.2 有机肥对氯化苦熏蒸三七种植土壤细菌与真菌菌群结构影响 |
3.3.3 有机肥处理对氯化苦熏蒸三七种植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3.3.4 有机肥处理对氯化苦熏蒸后三七生长发育影响 |
3.3.5 有机肥处理对氯化苦熏蒸土壤三七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
3.3.6 有机肥处理对氯化苦熏蒸土壤三七皂苷累积的影响 |
3.4 讨论 |
3.4.1 微生物有机肥对氯化苦熏蒸三七种植土壤细菌与真菌菌群结构影响 |
3.4.2 有机肥处理对氯化苦熏蒸三七种植土壤理化性质以及三七生长的影响 |
3.5 小结 |
第4章 不同厚度地膜对三七种植土壤氯化苦熏蒸效果影响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设计 |
4.2.2 检测项目及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不同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影响 |
4.3.2 不同地膜覆盖对土壤中氯化苦含量的影响 |
4.3.3 不同厚度地膜覆盖处理对氯化苦熏蒸后土壤中微生物影响 |
4.3.4 氯化苦对不同地膜的腐蚀性 |
4.4 讨论 |
4.4.1 不同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以及氯化苦持效的影响 |
4.4.2 不同地膜覆盖对氯化苦熏蒸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4.4.3 氯化苦熏蒸对不同地膜化学及物理结构的影响 |
4.5 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2)作物地膜覆盖栽培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膜覆盖栽培的环境生态效应 |
1.1 地膜覆盖的土壤温度效应 |
1.2 地膜覆盖的土壤水分效应 |
1.3 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
1.4 地膜覆盖的土壤养分效应 |
1.5 地膜覆盖的土壤微生物效应 |
1.6 地膜覆盖的温室气体排放效应 |
1.7 地膜覆盖的作物生长和产量效应 |
1.8 对杂草和病害的防除 |
2 地膜覆盖栽培的劣势 |
2.1 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 |
2.2 追肥困难,容易早衰 |
2.3 残膜危害 |
3 不同地膜栽培的差异 |
4 结语与展望 |
(3)生姜保护地栽培增产技术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加温催芽 |
2 科学播种 |
2.1 播种时间 |
2.2 播种方法 |
3 除草覆盖 |
4 棚内气候调节 |
4.1 温度 |
4.2 光照 |
4.3 湿度 |
4.4 气体 |
5 肥水管理 |
(4)有色地膜对蒜田主要害虫种群动态和大蒜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大蒜生产发展现状 |
1.2 大蒜害虫的发生与为害 |
1.3 地膜覆盖的发展与应用 |
1.4 有色地膜研究进展 |
1.4.1 有色地膜对害虫发生的影响 |
1.4.2 有色地膜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
1.5 立项依据和目的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蒜田有色地膜覆盖田间试验设计 |
2.2.2 对蒜田害虫发生影响的调查 |
2.2.3 室内成虫对不同色膜的选择性试验设计 |
2.2.4 大蒜生长指标和产量的测定 |
2.2.5 覆盖有色地膜对蒜田杂草影响的调查 |
2.2.6 土壤温湿度的测定 |
2.3 数据处理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蒜田覆盖有色地膜对害虫发生的影响 |
3.1.1 有色地膜对葱蚜发生的影响 |
3.1.2 有色地膜对葱蓟马发生的影响 |
3.1.3 有色地膜对蒜田韭菜迟眼蕈蚊发生的影响 |
3.1.4 有色地膜对蒜田葱蝇发生的影响 |
3.2 不同色膜覆盖对蒜田主要害虫选择寄主的影响 |
3.2.1 有色地膜对葱蚜选择性的影响 |
3.2.2 有色地膜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选择性的影响 |
3.2.3 有色地膜对葱蝇成虫选择性的影响 |
3.3 有色地膜覆盖对大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
3.3.1 有色地膜对秋蒜出苗的影响 |
3.3.2 有色地膜对秋蒜生长指标的影响 |
3.3.3 有色地膜对大蒜产量的影响 |
3.4 有色地膜对蒜田杂草的影响 |
3.4.1 有色地膜对秋蒜田杂草的影响 |
3.4.2 有色地膜对春蒜田杂草的影响 |
3.5 蒜田覆盖有色地膜对土壤温湿度的影响 |
3.5.1 有色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
3.5.2 有色地膜覆盖对土壤湿度的影响 |
4 讨论 |
4.1 有色地膜对蒜田害虫发生影响机制的探究 |
4.2 有色地膜对大蒜生长的影响的探究 |
5 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5)不同栽培模式对生姜生长 产量及抗病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试验设计 |
1.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1.2.2. 1 地温。 |
1.2.2. 2 生姜生育时期。 |
1.2.2. 3 生姜农艺性状。 |
1.2.2. 4 生姜发病率。 |
1.2.3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栽培模式对生姜出苗期间地温的影响 |
2.2 不同栽培模式对生姜生育进程的影响 |
2.3 不同栽培模式对生姜株高和茎粗的影响 |
2.4 不同栽培模式对生姜分枝数和根茎鲜重的影响 |
2.5 不同栽培模式对生姜产量的影响 |
2.6 不同栽培模式对生姜发病率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6)豫东生姜优质高产高效栽培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种姜处理 |
1.1 晒姜和困姜 |
1.2 选种 |
1.3 催芽 |
2 整地施肥 |
3 掰姜播种 |
3.1 掰姜种 |
3.2 精细播种 |
4 定植后管理 |
4.1 幼苗期管理 |
4.2 旺盛生长期 |
4.3 病虫害防治 |
5 适期收获 |
(7)青岛市农田土壤残膜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区域概况 |
1.2 调查方法 |
1.2.1 历年农膜残留量 |
1.2.2 当季农膜残留量 |
1.2.3 不同土层农膜残留量 |
1.2.4 不同尺寸农膜残留量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种植区农田土壤地膜残留量 |
2.2 不同土层残膜分布特征 |
3 讨论 |
4 结论与建议 |
(8)紫色丘陵区优质嫩姜生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集成技术体系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
1.1 稻田种姜, 深沟高厢, 合理轮作 |
1.2 选用良种, 姜种杀菌, 培育壮芽 |
1.2.1 选用良种 |
1.2.2 姜种杀菌 |
1.2.3 培育壮芽 |
1.3 专用抱钳 (机器) 打深孔, 蜂窝式栽培 |
1.4 适期早播, 覆盖地膜 |
1.5 基肥为主, 平衡施肥 |
1.6 科学管理, 综合防治 |
1.6.1 适时揭膜, 施好提苗肥 |
1.6.2 科学追肥, “覆土”填窝 |
1.6.3 严格水分管理 |
1.6.4 综合防治病虫害 |
1.7 适时收获, 保证质量 |
2 效益分析 |
3 结论 |
(9)通道小黄姜高产栽培技术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供试材料 |
1.2试验地的选择与整地 |
1.3种姜的选择与消毒 |
1.4试验设计与田间培管 |
1.5植物学性状和产量的测量 |
1.6数据分析与处理 |
2结果与分析 |
2.1地膜覆盖对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
2.2种姜大小与栽培密度对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
2.3遮阳方式对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
3讨论与结论 |
(10)《齐民要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二、研究意义和价值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
四、研究基本思路和方法 |
五、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六、主要观点 |
七、创新之处 |
第一章 贾思勰生平考略 |
第一节 贾思勰籍贯故里考 |
一、关于贾思勰籍贯、故里研究与表述存在的问题 |
二、贾思伯与贾思同的籍贯、故里 |
三、贾思勰与贾思同是否为同一人? |
四、贾思勰与贾思伯、贾思同的关系 |
五、古今益都、青州、寿光行政区划及贾氏故里 |
第二节 贾思勰为官“高阳”郡治考 |
一、关于高阳郡及贾思勰为官高阳的有关记述 |
二、关于高阳郡的设置与沿革 |
三、贾思勰做的哪个高阳郡的太守? |
结论 |
第二章 《齐民要术》保存亡佚图书资料及其文献史料价值 |
第一节 《齐民要术》引用亡佚图书集汇 |
一、《齐民要术·序》引《仲长子》集汇 |
二、《齐民要术·序》引《谯子》 |
三、《齐民要术》引《周书》 |
四、《齐民要术》引《世本》 |
五、《齐民要术卷第一·耕田第一》引《纂文》 |
六、《齐民要术卷第一·耕田第一》引《杂阴阳书》 |
七、《齐民要术》引《汜胜之书》 |
八、《齐民要术》引《四民月令》 |
九、《齐民要术》引崔寔《政论》 |
十、《齐民要术》引《春秋元命苞》 |
十一、《风土记》 |
十二、《字林》 |
十三、《永嘉记》 |
十四、《广州记》 |
十五、《郭子》 |
十六、《淮南万毕术》 |
十七、《家政法》 |
十八、《声类》 |
十九、《食经》 |
二十、《三仓》 |
二十一、《范子计然》 |
二十二、《邺中记》 |
二十三、《荆州土地记》 |
二十四、《广志》 |
二十五、犍为舍人、孙炎《尔雅》的注本 |
二十六、《淮南子》许慎注本 |
二十七、《陶隐居本草》 |
二十八、郑玄注《尚书大传》三卷 |
二十九、《齐民要术》引《养生经》 |
三十、《养鱼经》 |
三十一、晋王沈撰《魏书》 |
三十二、《交州记》 |
三十三、《东方朔传》 |
三十四、《吴录》 |
三十五、《南中八郡志》 |
三十六、《荆州记》 |
三十七、《湘州记》 |
三十八、《诗义疏》 |
三十九、《林邑国记》 |
四十、《南越志》 |
四十一、《登罗浮山疏》 |
四十二、《吴记》 |
四十三、《游名山志》 |
四十四、《晋起居注》 |
四十五、《仓颉解诂》 |
四十六、《夏统别传》注 |
四十七、《皇览》 |
四十八、《齐地记》 |
四十九、《西河旧事》 |
五十、《庄子》司马彪注 |
五十一、《南方记》 |
五十二、《吴氏本草》 |
五十三、《异物志》 |
五十四、《临海异物志》 |
五十五、《南州异物志》 |
五十六、《南方异物志》 |
第二节 《齐民要术》保存亡佚图书资料的史料价值 |
一、《齐民要术》保存亡佚图书资料的文献史料价值 |
二、《齐民要术》保存亡佚图书资料的农业科技史料价值和应用价值 |
第三章 《齐民要术》版本与校勘存疑研究 |
第一节 《齐民要术》主要版本(刻本、抄本、校本)源流研究 |
一、关于《齐民要术》主要版本、抄本、校本流传概述 |
二、《齐民要术》主要版本(刻本、抄本、校本)源流关系研究 |
第二节 《齐民要术》校勘存疑研究举要 |
一、“有”、“无”之辨 |
二、桂阳太守、桂阳县令之辨 |
三、银、钱、根之辨 |
四、“妨”字衍缺之辨 |
第四章 《齐民要术》哲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
第一节 《齐民要术》中的哲学思想 |
一、《齐民要术》中的人本、民本思想 |
二、《齐民要术》中的天地人和合思想 |
三、《齐民要术》中普遍联系的辩证思想 |
第二节 《齐民要术》哲学思想的文化渊源 |
一、《齐民要术》人本、民本思想的文化渊源 |
二、《齐民要术》天地人和合思想的文化渊源 |
三、《齐民要术》普遍联系思想的文化渊源 |
第三节 《齐民要术》哲学思想的文化意义 |
一、《齐民要术》人本、民本思想文化意义 |
二、《齐民要术》天、地、人和合思想的文化意义 |
三、《齐民要术》普遍联系辩证思想的传承与意义 |
第五章 《齐民要术》经济商贸思想 |
第一节 《齐民要术》经济商贸思想 |
一、农产品生产与市场交换 |
二、农产品的时间价值和生产的连续性 |
三、注重多种经营,发挥物种的比较优势和经济效益 |
四、合理地配置生产要素,提高投资收益 |
五、注重规模生产和降低劳动成本 |
六、量已力、宁少好、不多恶的土地集约经营、精耕细作原则 |
第二节 《齐民要术》经济思想与现代经济思想差异比较 |
一、对商品交换一般等价物认识的差异 |
二、时间价值差异 |
三、产品比较优势的差别 |
四、投资收益思想差异 |
五、劳动成本和规模生产的理念差异 |
小结 |
第六章 《齐民要术》土壤耕作技术思想及其现代传承与启示 |
第一节 《齐民要术》中的耕作技术与思想 |
一、火烧、(?)杀、开垦、耕种——明确垦荒造田的方法 |
二、“耕地以燥湿所得为佳”——强调土壤干湿适度 |
三、“秋耕欲深,春夏欲浅”——耕地保墒要因时制宜 |
四、“初耕欲深,转耕欲浅”——耕地保墒要因地制宜 |
五、耕地量力择时、耕锄因地而异、麻田耕不厌熟——耕地保墒方式要灵活 |
六、“犁欲廉,劳欲再”——精耕细作思想 |
七、“美田之法,绿豆为上”——美田、养田之法 |
八、“强土尔弱之”“弱土尔强之”——土壤改良技术思想 |
九、“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重视耕种技术改进和劳动生产率提高 |
十、“衣食之道,必始于耕织”——强调耕织的重要性 |
第二节 《齐民要术》耕作技术思想的现代传承与启示 |
一、从传统耕作技术的实践体悟到现代耕作技术的科学认知 |
二、少耕或免耕的水土、资源、环境效益 |
三、《齐民要术》用地养地结合与绿肥轮作的当代启示和意义 |
四、《齐民要术》环割技术的传承与启示 |
五、《齐民要术》耕作种植技术思想的当代启示和意义 |
结语 |
第七章 《齐民要术》农作物种植栽培技术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
第一节 《齐民要术》农作物种植栽培技术思想 |
一、《齐民要术》种谷技术思想 |
二、《齐民要术》种黍技术思想 |
三、《齐民要术》大豆种植栽培技术思想 |
四、《齐民要术》大小麦种植栽培技术思想 |
五、《齐民要术》水稻种植栽培技术思想 |
第二节 现代农作物种植栽培技术思想对《齐民要术》的继承与发展 |
一、现代种谷技术思想对《齐民要术》的继承与发展 |
二、现代种黍技术思想对《齐民要术》的继承与发展 |
三、现代大豆种植技术思想对《齐民要术》的继承与发展 |
四、现代大、小麦种植栽培技术对《齐民要术》的继承与发展 |
五、现代水稻种植栽培技术思想对《齐民要术》的继承与发展 |
第三节 《齐民要术》农作物种植栽培技术思想的现代启示和意义 |
一、《齐民要术》种谷技术思想的现代意义 |
二、《齐民要术》种黍技术思想的现代启示 |
三、《齐民要术》大豆种植栽培技术思想的现代启示和意义 |
四、《齐民要术》大小麦种植技术的现代启示和意义 |
第八章 《齐民要术》蔬菜种植技术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
第一节 《齐民要术》蔬菜种植技术思想 |
一、《齐民要术》大蒜种植技术思想 |
二、《齐民要术》种姜技术思想 |
三、《齐民要术》种韭技术思想 |
第二节 现代蔬菜种植技术思想对《齐民要术》的继承与发展 |
一、现代大蒜种植栽培技术思想对《齐民要术》的继承与发展 |
二、现代种姜技术思想对《齐民要术》的继承与发展 |
三、现代种韭植技术思想对《齐民要术》的继承与发展 |
第三节 《齐民要术》蔬菜种植技术思想的现代启示和意义 |
一、《齐民要术》大蒜种植技术思想的现代启示 |
二、《齐民要术》生姜种植技术思想的现代启示 |
三、《齐民要术》种韭技术思想的现代启示 |
第九章 《齐民要术》果树林木种植栽培技术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
第一节 《齐民要术》果树林木种植栽培科技思想 |
一、《齐民要术》枣树种植栽培技术思想 |
二、《齐民要术》桃树种植栽培技术思想 |
三、《齐民要术》梨树种植栽培技术思想 |
四、《齐民要术》柰(苹果)树种植栽培技术思想 |
五、《齐民要术》柿树栽培技术思想 |
六、《齐民要术》中榆树种植栽培技术思想 |
七、《齐民要术》白杨栽培技术思想 |
第二节 现代果树林木种植栽培技术思想对《齐民要术》的继承与发展 |
一、现代枣树种植栽培技术对《齐民要术》的继承与发展 |
二、现代桃树种植栽培技术对《齐民要术》的继承与发展 |
四、现代苹果种植栽培技术对《齐民要术》的继承与发展 |
五、现代柿树种植栽培技思想对《齐民要术》的继承与发展 |
六、现代榆树种植栽培技术思想对《齐民要术》的继承与发展 |
七、现代白杨种植栽培技术思想对《齐民要术》的继承与发展 |
第三节 《齐民要术》果树林木种植栽培技术思想的现代启示和意义 |
一、《齐民要术》枣树种植栽培科技思想的现代启示和意义 |
二、《齐民要术》桃树种植栽培科技思想的现代启示和意义 |
三、《齐民要术》梨树种植栽培技术思想的现代启示与意义 |
四、《齐民要术》柰(苹果)树种植栽培技术思想的现代启示和意义 |
五、《齐民要术》柿树栽培种植技术思想的现代意义 |
六、《齐民要术》榆树种植栽培技术思想的现代意义 |
七、《齐民要术》白杨栽培技术思想的现代意义 |
致谢 |
主要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着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四、生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三七种植土壤氯化苦熏蒸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D]. 普荣凤.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 [2]作物地膜覆盖栽培研究进展[J]. 周龙,王芳,赵伟丽,曾志伟,杨德荣. 湖北农业科学, 2019(S2)
- [3]生姜保护地栽培增产技术因素分析[J]. 谷国锋. 农业科技通讯, 2019(07)
- [4]有色地膜对蒜田主要害虫种群动态和大蒜生长的影响[D]. 王路伟. 山东农业大学, 2019
- [5]不同栽培模式对生姜生长 产量及抗病性的影响[J]. 付丽军,王永存,常冬梅,周禹,王向东. 河北农业科学, 2018(04)
- [6]豫东生姜优质高产高效栽培要点[J]. 陈昆,赵跃峰,张清华. 长江蔬菜, 2018(03)
- [7]青岛市农田土壤残膜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J]. 李妍超,李海萍,王永显,孙亚萍,王凯荣,杨青贤.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7(03)
- [8]紫色丘陵区优质嫩姜生产技术研究[J]. 杨玉国,陈强,曹先行,先星光,刘汉军. 中国果菜, 2015(08)
- [9]通道小黄姜高产栽培技术的初步研究[J]. 艾辛,吴辉,蔡雁平,何长征,戴思慧. 湖南农业科学, 2015(05)
- [10]《齐民要术》研究[D]. 孙金荣. 山东大学,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