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庭养牛怎样调制秸杆微贮饲料(论文文献综述)
刘道春[1](2021)在《解读玉米秸秆加工牲畜青贮饲料的利用技术》文中研究说明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副产物玉米秸秆作为牲畜的粗饲料,由于秸秆质地粗糙、适口性差、营养价值和消化利用率低等性质,限制其在家畜饲料中的应用。对玉米秸秆进行青贮,可提高其适口性和饲用价值。本文综述了玉米秸秆青贮的方法、原理和意义,对促进玉米秸秆的科学饲用具有指导意义。
李若灵[2](2020)在《长宁县九牛肉牛养殖场饲草料常年均衡供应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我国肉牛产业发展迅速。随着人口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城镇化步伐加快,加上非洲猪瘟对养猪产业而供应不足的间接影响,牛肉消费总体上仍将继续增长。肉牛生产效益的提高,关键是养殖规模。我国很多地区肉牛生产,借助国家扶持政策,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肉牛产业新型经营体系,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规模经营示范区。《全国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对肉牛业的产业布局提出明确要求:巩固发展中原产区,稳步提高东北产区,优化发展西部产区,积极发展南方产区。一般,饲草料占肉牛业生产成本的70%以上。南方有较好的水热资源,随处可见草地山坡,有一定规模的面积适宜人工种草,但由于人口密度大,加上在技术和管理方面还有很多难点,在饲草料的开发利用方面还有待加强,青贮、氨化等技术推广普及不够,草畜不平衡严重。在目前发展规模化养殖肉牛的背景下,草畜矛盾更加凸显。本文采用文献查阅法、横向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借鉴国内外学者肉牛产业相关研究,以长宁县九牛肉牛规模化养殖场为研究对象,了解该肉牛养殖场饲草料供需情况,因地制宜提供解决办法和措施,化解草畜供需矛盾,对稳定发展肉牛业、提高经济效益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同时对南方一些规模化肉牛养殖场提供一定借鉴作用。四川省宜宾市区位优势独特,具有发展肉牛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长宁县九牛肉牛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占地380亩的养殖基地,公司建有3500余亩的优质饲草种植基地,肉牛品种为西门塔尔牛和安格斯牛,养殖以短期育肥为目的,引进1周岁左右的架子牛,平均育肥4个月出栏。2019年肉牛平均存栏量约3500头,引进架子牛平均体重约300kg。2019年共出栏肉牛约9000头,其中西门塔尔牛约7500头,安格斯牛约1500头,出栏平均体重约为600kg。一年该养牛场需鲜草31937.5t,如果换算成干草,一年大约需要15968.75t。饲喂过程中皇竹草、黑麦草、玉米秸秆、稻草可以根据季节产量互相替代,另外,养牛场全年酒糟需求量为5110t。九牛养殖场精饲料主要选用了玉米、豆粕、菜粕、麦麸、预混料、食盐,配比分别为60%、15%、10%、10%、4%、1%,平均1头牛1天喂精料4kg,一年需消耗精料共5110t。养殖场的饲草料供应体系,主要包括自给、项目配合和收购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1)种植皇竹草600亩,亩产20t;黑麦草400亩,亩产8t。全年可提供15200t草料。(2)长宁县种植青贮玉米,2018年收获1.5万亩青贮玉米,总产4万多t。另辐射带动农户2000余户,带动农户种植牧草5000亩。(3)向酒厂收购酒糟,向农户收购玉米秸秆、牧草用于青贮,精料组分别来自饲料公司和市场。肉牛行业在当地农民增收、调节居民膳食结构等有重要作用,饲草料供应成为制约当地肉牛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寻找一种完善、均衡的规模化肉牛饲草料常年均衡供应模式,突破饲草料供应局限,实现全年均衡供应,对当地规模化肉牛养殖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肉牛养殖中,应从肉牛场规模、肉牛生理参数、饲料需要量、饲草料供应等对其进行分析,寻找一种良好的规模化肉牛养殖模式以及饲草料常年均衡供应模式,以促进规模化肉牛养殖产业发展。
张爱美[3](2016)在《元谋县肉牛产业发展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从元谋县肉牛产业现状出发,介绍了元谋县肉牛养殖的优越条件,分析了制约元谋县肉牛产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权金鹏,甘辉林,顾新民,马垭杰,宋福超[4](2014)在《张掖市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高效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文中指出本文立足张掖市玉米秸秆资源的自然禀赋,针对制约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的瓶颈因素,通过采取引进玉米秸秆青贮发酵促进剂等微生物制剂,集成配套和示范推广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一体化技术,成功实践并探索建立了"示范带动整体开发模式、合作社专业化运行模式、定单运行模式、一点对多源的秸秆收集贮运模式、技术承包服务模式、循环利用模式、行政业务双轨管理模式、校地合作模式"等八个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和高效运行模式,实现了玉米秸秆饲料营养品质和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初步形成以玉米秸秆青贮为主链的较为成熟的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体系。
于彬[5](2013)在《辽宁省秸秆能源化利用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世界第一秸秆大国。随着农业综合生产水平的持续提升,全国秸秆产量也呈现出不断增长趋势。但目前我国秸秆资源仍存在地区性短缺问题,并且由于秸秆综合利用成本高、经济性差、产业化程度低等原因,对于不同阶段、不同地区和不同秸秆而言却又表现为相对的过剩,由此引发了秸秆焚烧污染环境和资源浪费等问题。本文针对当前辽宁省秸秆能源化利用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适合辽宁省秸秆能源化利用未来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为辽宁省秸秆能源化利用提供理论指导。本文利用调查研究与文献研究相结合、对比分析与经验总结相结合、归纳总结与逻辑演绎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适应我国可持续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基本需求出发,分析了辽宁省农村秸秆资源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辽宁省推广农村秸秆能源化利用的对策。通过对辽宁省秸秆资源区划调查及能源化利用现状的分析可以得出,辽宁省2007年秸秆实物资源量为3095.75万t,其中产量最大的是玉米秸秆,约占秸秆总产量的75.45%。将生活燃烧、废弃或烧掉的秸秆资源收集起来,可能源化利用量为1696.47万t。如果将可能源化的秸秆资源全部用于气化和压缩成型燃烧可分别产生508941万m3燃气和1696.47万t燃料,节约化石燃煤1263.84万t和1212.80万t,折合901.37万t标煤和864.97万t标煤,成为辽宁地区调整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和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的可靠资源。目前辽宁省秸秆应用于农业生产主要有:机械粉碎秸秆应用、堆沤秸秆、秸秆腐蚀技术,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秸秆作为材料应用于工业生产等。应用的主要技术有以下几个方面:直燃及气化发电技术、生物质固化成型技术气化集中供气技术、制取燃料乙醇技术、热裂解液化技术和秸秆沼气发酵技术等。而辽宁省秸秆能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为:对于秸秆综合利用的认知不足;缺乏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鼓励政策;经济实用的配套技术和仪器设备匮乏。根据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结合辽宁省的实际情况,辽宁省秸秆能源化利用的对策为:加大研发力度,切实为秸秆能源化利用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各级政府部门要解决秸秆利用先期投入和长期收益的矛盾;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促进秸秆能源化综合利用项目的大范围推广;对秸秆能源化综合利用项目进行产业化培育;加强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区划管理与示范。我们相信随着辽宁省政府及其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投入,未来的辽宁省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必将得到长足发展。
王青青[6](2013)在《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的制作及饲用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欲研究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的品质及对荷斯坦奶牛的综合效果,为合理利用秸秆资源提供技术支撑,也为进一步研究秸秆揉丝微贮料提供一个理论依据。方法:(1)选取含水量在65%~75%的去穗玉米秸秆,采用揉丝微贮和传统青贮的加工工艺分别进行制作。采集所制作好的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与传统青贮饲料样品,从感官和试验室两个方面,根据传统青贮饲料质量评定标准,对两种饲料的物理性状(颜色、味道、质地、单位重量中秸秆纤维的直径、pH、水分含量)等开展详细的测定分析;(2)选取年龄、胎次、产奶期和产奶量相近的荷斯坦奶牛20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0头。采用对比饲养试验的方法,分别用玉米秸秆揉丝微贮料和传统青贮料饲喂荷斯坦奶牛。试验期共60天,试验期间对照组和试验组荷斯坦奶牛所处的环境及其它精料和日粮组成一致,保证奶牛自由采食和饮水,每天早晚各饲喂一次、挤奶一次。统计分析两组荷斯坦奶牛的采食速度、采食量、牛奶产量及乳蛋白含量。每隔一天早晚各收集一次粪样,并将每天采集的新鲜粪样混合后加入稀硫酸20ml混匀。然后进行营养测定分析,测定粗蛋白(CP)、粗纤维(CF)、粗灰分(Ash)、盐酸不溶灰分(AIA)的含量。最后用内源指示剂法算出粗饲料中各种营养的消化率,并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果:(1)采用揉丝微贮的方法制作出的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在气味、质地、色泽等感官指标方面都优于传统青贮料;并且平均含水量比传统青贮料的高3.27%,平均纤维直径比传统青贮料的低0.47cm,差异显着(P<0.05);pH值比传统青贮料的低0.5,差异不显着(P>0.05);(2)饲喂揉丝微贮料后荷斯坦奶牛的采食速度(8.3kg/h)比饲喂传统青贮料荷斯坦奶牛采食速度(6.25kg/h)高2.05kg/h;平均每头每天的采食量、产奶量分别比饲喂传统青贮料荷斯坦奶牛的高2.79kg、1.06kg,平均乳蛋白含量比饲喂传统青贮料荷斯坦奶牛中的高0.23%,且差异显着(P<0.05);(3)试验组荷斯坦奶牛粪便中的粗蛋白含量、粗纤维含量、粗灰分含量比对照组的分别低0.79%、0.78%、0.54%,且差异显着(P<0.05)。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比对照组的高1.52%,粗纤维含量、粗灰分含量分别比对照组的低1.44%、1.39%,且差异显着(P<0.05)。试验组饲料中平均粗蛋白消化率、平均粗纤维消化率、平均粗灰分消化率比对照组分别高10.55%、5.19%、4.34%。且差异显着(P<0.05)。结论:玉米秸秆揉丝微贮料的含水量高,纤维直径小,适口性好。可以提高荷斯坦奶牛的采食速度、采食量、产奶量及乳蛋白含量;提高了粗饲料中养分的消化吸收利用率。为秸秆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孝军,李宁[7](2009)在《三江平原绿色农业种养加协调发展的运行模式研究报告》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三江平原绿色农业依托北大荒牛业形成的种养加循环体系的调研,找出产业链在运行中存在问题,据此,提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种养加良性循环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使"种养加"三业综合效益提高10%。,最终形成三江平原绿色农业有效循环的发展模式,推进三江平原绿色农业种养加健康有序协调发展。
杨伟坤[8](2006)在《河北省饲草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河北省畜牧业发展迅速,肉、蛋、奶等畜产品产量在全国位居前列,然而作为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的饲草产业才刚刚起步,科技水平和生产方式明显滞后于畜牧业的发展,满足不了现代畜牧业的巨大需求,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随着畜牧业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推进,优质饲草的短缺日益成为河北省优质高效畜牧业发展的瓶颈,高效饲草产业体系的建立成为优质高效畜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促进河北省饲草产业的顺利发展则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本文采用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理论,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经济学层面对河北省饲草产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就河北省饲草的供给和需求,饲草产业发展的动因,饲草产业的发展模式及区域布局,草业产业化经营及支撑体系的构建等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河北省乃至全国同类地区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本研究对于填补国内在这一领域研究的不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全文按照背景分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对策研究的基本思路和逻辑顺序展开。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作为背景分析。其中第一章导论主要阐述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基本概念与范围的界定、研究思路、方法、内容框架和创新点。第二章是饲草产业发展概况分析。首先阐述国内外饲草产业发展概况及其发展趋势,其次分析河北省饲草产业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最后总结河北省饲草产业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作为基础研究。第三章从理论分析的角度,阐述新增长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产业布局理论以及草业系统工程理论,上述理论不仅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给予了具体的技术支持。第四章是河北省饲草供给与需求分析。首先对饲草供给与需求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其次对河北省饲草市场需求进行预测分析。同时指出优质饲草的严重短缺日益成为限制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发展优质高效人工饲草地是饲草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最后,对河北省饲草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指出这些因素共同综合地影响和决定着饲草供给与需求的变动和饲草产业结构的变动及发展。第五章是河北省饲草产业发展的动因分析。指出生产推动和需求拉动是河北省饲草产业兴起和发展的根本动因,优化传统农业的产业结构,发展草业势在必行。 第三部分包括第六章和第七章,作为应用研究。第六章是河北省饲草业的发展模式与区域布局研究。首先对四个主要发展模式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对饲草产业进行了
王铁岗[9](2005)在《中国奶牛饲料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文中研究表明奶业是现代农业产业结构中效益最高的产业。我国从1978年以来,奶牛业呈高速增长趋势,奶牛存栏量的年均增长率为10.78%。2004年奶牛总头数已经达到1063万头。奶牛的总产量也随着头数的增加而增长,2004年的牛奶总产量达到2100万吨。但是,中国奶牛的平均单产水平很低为3500千克/头(按成乳牛数计算)。这大大影响着我国奶业的发展。而奶牛单产低的原因除了品种和管理外,主要就是饲料因素。如何科学合理、充分利用现有饲料来提高奶牛单产从而提高奶牛的经济效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在中国数据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博论文数据库、图书馆藏资料查阅了具有科学性、权威性、代表性的有关奶牛饲料和饲养水平的文献一百多篇。并查阅了历年来的农业年鉴;浏览了有关奶业的各大网站。对各种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比较、分析。得出了目前世界奶牛养殖业情况及发达国家奶牛饲料利用情况;详细分析了中国奶牛业发展趋势和中国奶牛饲料利用现状。通过对规模化的奶牛场、奶牛养殖小区和个体养殖户的饲料利用情况的分析,揭示了中国奶牛单产水平低的实质。中国奶牛饲料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缺乏优质牧草、青贮饲料;饲料添加剂工业落后;秸秆利用率低、转化率差;蛋白质饲料数量缺乏等。这是制约我国奶牛业生产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提出了解决饲料利用存在问题的措施:因地制宜优化奶牛饲料配方,进一步推广配合饲料,提高配方技术水平;科学加工饲料,提高秸杆饲料利用率;建立稳定的苜蓿生产基地和青饲玉米生产基地。运用现代科技开发蛋白质饲料资源;除此之外,国家要制定优惠政策满足奶牛业发展的饲料需求。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大大改善我国奶牛饲料利用现状,提促进我国奶牛业的发展。最后提出了中国奶牛业饲料发展前景。在未来的15年里,中国奶牛业仍然会快速增长,必将带动饲料的发展。中国奶牛业在充分利用现有的饲料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必将走向饲用奶牛全混合日粮(TMR)饲养技术的现代化、科学化的道路。
权金鹏[10](2004)在《张掖市灌溉农业区肉牛产业发展模式研究》文中认为本文试图从国内外肉牛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出发,对张掖市绿洲灌溉农业区,特别是对祁连山地农牧交错过渡地带高台、临泽、甘州和地处内陆河灌区黑河沿岸的山丹、民乐等不同生态地理类型展开调查研究。其中,甘州、临泽、高台正处于世界玉米带产区,秸秆资源十分充裕,从合理配置资源和肉牛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结合中央、省、市产业政策调整的实际,把发展肉牛业为重点的草畜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和主攻方向乃张掖市今后发展的产业方向。本研究客观实在的提出了张掖市肉牛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如饲养分散、兽医卫生条件差,环境控制、科学繁殖育肥等技术没有有效推行,肉牛品种单一,屠宰率低、胴体品质差,生产水平落后,饲料利用率低,养牛经济效益低的问题。从资源优势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主张引进和选育专用肉牛品种皮埃蒙特、利木辛、夏洛莱和肉乳兼用品种南得温开展三元杂交,在灌溉农业区大力推广应用品种配套、暖棚工艺、舍饲精养、饲草料加工调制、过瘤胃蛋白技术、早期断奶、快速育肥、环境控制、兽医卫生、屠宰加工销售等综合配套技术。培植以繁殖经营农户养母繁犊、育肥经营农户购犊育肥、公司集中育肥屠宰销售的“公司加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模式,把规模化育肥场户作为肉牛育肥的科技推广示范和培训基地,使良种、良料、良舍、良法、良医等五良技术得到有效集成配套,实现肉牛产业从繁育、饲养、兽医卫生到屠宰分割、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建立以肉用为主、肉乳复合经营为特色的优质肉牛产业化运营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养牛业由役肉兼用阶段向肉用阶段过渡中存在的品种、技术、经营方式落后和养牛效益差的矛盾,提高肉牛产业整体生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创建资源高效利用,物质能量在更高层次上不间断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机农业模式,为同类地区发展肉牛产业作出典型示范。
二、家庭养牛怎样调制秸杆微贮饲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家庭养牛怎样调制秸杆微贮饲料(论文提纲范文)
(1)解读玉米秸秆加工牲畜青贮饲料的利用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玉米秸秆加工牲畜青贮饲料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
2 牲畜青贮饲料玉米秸秆理化性质与成型工艺 |
3 降解玉米秸秆的微生物及作用酶的饲料机理 |
4 玉米秸秆饲料发酵技术 |
5 玉米秸秆饲料的微贮加工具有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 |
6 结束语 |
(2)长宁县九牛肉牛养殖场饲草料常年均衡供应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
1.1.1 中国肉牛产业在世界肉牛生产中地位 |
1.1.2 中国肉牛产业在中国畜牧业中地位 |
1.1.3 中国牛肉消费现状 |
1.1.4 我国肉牛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1.1.5 我国发展肉牛产业的意义 |
1.2 我国规模化肉牛养殖发展趋势 |
1.2.1 规模化肉牛养殖 |
1.2.2 国外规模化肉牛养殖发展趋势 |
1.2.3 国内规模化肉牛养殖发展趋势 |
1.2.4 国内规模化肉牛养殖存在的问题 |
1.3 规模化肉牛养殖的饲草料供应 |
1.3.1 国外规模化肉牛养殖的饲草料供应现状 |
1.3.1.1 澳大利亚饲草料供应现状 |
1.3.1.2 新西兰饲草料供应现状 |
1.3.1.3 美国饲草料供应现状 |
1.3.2 国内规模化肉牛养殖的饲草料供应现状 |
1.3.3 我国西南地区规模化肉牛养殖的饲草料供应现状 |
第2章 引言 |
2.1 选题背景 |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2.1 研究目的 |
2.2.2 研究意义 |
2.3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
2.3.1 文献查阅 |
2.3.2 实地调查相关材料 |
2.3.3 横向比较进行分析 |
2.3.4 技术路线图 |
2.3.5 数据来源 |
第3章 九牛肉牛养殖场情况 |
3.1 养殖场基本情况 |
3.1.1 养殖场概况 |
3.1.2 养殖规模与牛群结构 |
3.2 饲草料需求情况 |
3.3 饲草料常年均衡供应 |
3.3.1 已有的饲草料供应体系 |
3.3.2 饲草料供应缺陷 |
第4章 饲草料均衡供应 |
4.1 粗饲料的均衡供应 |
4.1.1 干草 |
4.1.2 农作物秸秆 |
4.1.3 青贮 |
4.2 精饲料的均衡供应 |
4.3 日粮的均衡供应 |
4.3.1 青贮饲料类型的日粮配方 |
4.3.2 酒糟类型的日粮配方 |
4.3.3 氨化稻草类型的日粮配方 |
第5章 讨论 |
5.1 饲草料运输 |
5.2 饲草料储备 |
5.2.1 现阶段困境 |
5.2.2 秸秆收储 |
5.2.3 广泛开展青干草调制 |
5.2.4 继续加强饲草储备库建设、优化饲草储备方式 |
5.3 饲草料机械化问题 |
5.3.1 加强机械化程度 |
5.3.2 加强机械化、规模化 |
5.3.3 加强机械化生产 |
5.4 产业扶持问题 |
5.4.1 优化饲草料产业结构和布局 |
5.4.2 扶持优秀企业 |
5.4.3 增加补贴力度 |
5.4.4 提高饲草料生产的保障 |
5.4.5 加强领导 |
5.5 草畜配合问题 |
5.5.1 多种饲草料综合利用 |
5.5.2 草畜结合,畜牧发展带动饲草发展 |
5.5.3 草畜联动 |
5.6 技术服务问题 |
5.6.1 完善农技服务体系 |
5.6.2 建立饲草料科技支撑及信息服务体系 |
5.7 生产技术问题 |
5.7.1 种子的生产难题 |
5.7.2 生产加工技术 |
5.7.3 提高饲草加工技术,提高饲草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
5.8 建设绿色安全的草料供应体系 |
5.8.1 大力开发利用优势酒糟资源 |
5.8.2 充分利用草山草坡和农作物副产物 |
5.8.3 大力发展人工种草 |
5.8.4 发展牛羊专用饲料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元谋县肉牛产业发展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元谋县肉牛产业发展的现状 |
2 肉牛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 |
3 饲料、牧草种植利用情况 |
4 技术服务体系及畜产品市场情况 |
5 肉牛产业发展制度因素 |
6 肉牛产业发展的对策 |
(4)张掖市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高效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张掖市玉米秸秆饲料化开发利用现状 |
1.1 秸秆资源现状 |
1.2 玉米秸秆资源利用现状 |
1.3 畜牧业发展现状 |
2 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的制约因素 |
3 目的与意义 |
4 秸秆饲料化利用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4.1 示范带动整体开发模式 |
4.2 合作社专业化运行模式 |
4.3 定单运行模式 |
4.4“一点对多源”的秸秆收集贮运模式 |
4.5 技术承包服务模式 |
4.6 循环利用模式 |
4.7 行政业务双轨管理模式 |
4.8 校地合作模式 |
(5)辽宁省秸秆能源化利用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1.3 国内外秸秆的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秸秆利用发展概况 |
1.3.2 我国秸秆利用现状概况 |
1.4 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4.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辽宁省秸秆资源分布和资源量分析 |
2.1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 |
2.1.1 我国秸秆主要类型 |
2.1.2 我国秸秆产量的区域分布 |
2.1.3 我国秸秆资源估算 |
2.2 辽宁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的统计分析 |
2.3 辽宁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分布特点 |
2.4 辽宁农作物秸秆区域资源量分析 |
第三章 辽宁省秸秆能源化利用现状分析 |
3.1 秸秆能源化利用方式 |
3.2 辽宁省区域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现状分析 |
3.2.1 辽北地区秸秆能源利用现状 |
3.2.2 辽南地区秸秆能源利用现状 |
3.2.3 辽东地区秸秆能源利用现状 |
3.2.4 辽西地区秸秆能源利用现状 |
第四章 辽宁省秸秆可能源化利用潜力估算及实践 |
4.1 辽宁省农作物可能源化利用的秸秆资源量 |
4.2 不同转化方式下秸秆能源化潜力估算 |
4.2.1 直接燃烧 |
4.2.2 生化转化 |
4.2.3 物化转化 |
4.3 辽宁省农作物秸秆能源化潜力估算方法 |
4.4 辽宁省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趋势分析 |
4.5 辽宁省作物秸秆能源化综合利用的实践 |
4.5.1 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和秸秆发电综合利用技术的实践 |
4.5.2 秸秆气化实践 |
4.5.3 秸秆生物气化(沼气)实践 |
4.5.4 秸秆液化实践 |
第五章 辽宁省秸秆能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5.1 辽宁省秸秆能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 |
5.1.1 对于秸秆综合利用的认知不足 |
5.1.2 缺乏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鼓励政策 |
5.1.3 相应的配套技术和仪器设备不到位 |
5.2 辽宁省秸秆能源化利用的对策 |
5.2.1 加大研发力度,切实为秸秆能源化利用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
5.2.2 各级政府部门要解决秸秆利用先期投入和长期收益的矛盾 |
5.2.3 开展分散式加工, 集约化运营的运作模式 |
5.2.4 对秸秆能源化综合利用项目进行产业化培育 |
5.2.5 加强管理与示范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区划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的制作及饲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前言 |
1.2 传统青贮饲料 |
1.2.1 传统青贮饲料研究概况 |
1.2.2 传统青贮的原理 |
1.2.3 传统青贮的发酵过程 |
1.2.3.1 耗氧发酵阶段也叫预备期 |
1.2.3.2 厌氧发酵阶段也叫酸化成熟期 |
1.2.3.3 稳定阶段 |
1.2.3.4 好氧腐败阶段也叫饲喂阶段 |
1.2.4 传统青贮的原料要求 |
1.2.4.1 保证适宜的含水量 |
1.2.4.2 充足的含糖量 |
1.2.4.3 适宜的温度 |
1.2.4.4 保证厌氧环境 |
1.2.5 传统青贮的研究进展 |
1.2.6 传统青贮时注意事项 |
1.2.6.1 选址 |
1.2.6.2 秸秆切碎 |
1.2.6.3 装窖压实 |
1.2.6.4 密封 |
1.2.6.5 传统青贮料的取用饲喂 |
1.3 玉米秸秆揉丝微贮 |
1.3.1 秸秆揉丝微贮的原理 |
1.3.2 玉米秸秆揉丝微贮的过程 |
1.3.2.1 适时收割保证适宜水分 |
1.3.2.2 秸秆揉搓拉丝 |
1.3.2.3 撒布生物调制剂 |
1.3.2.4 压捆 |
1.3.2.5 装窖密封 |
1.4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的前景 |
1.4.1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
1.4.2 我国畜牧业发展的趋势 |
1.5 开发玉米秸秆饲料的意义 |
1.5.1 玉米秸秆的研究现状 |
1.5.2 玉米秸秆的营养特点 |
1.6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
第2章 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的制作及品质测定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材料 |
2.1.1.1 供试揉丝微贮和传统青贮的材料 |
2.1.1.2 试验设备及仪器 |
2.1.2 试验设计及方法 |
2.1.3 试验内容及方法 |
2.1.3.1 感官评定 |
2.1.3.2 饲料成分 |
2.1.4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揉丝微贮对粗饲料感官指标的影响 |
2.2.2 不同处理方法对粗饲料 pH 值的影响 |
2.2.3 不同处理方法对粗饲料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揉丝微贮和传统青贮对粗饲料感官指标的影响 |
2.3.2 揉丝微贮和传统青贮对粗饲料 pH 的影响 |
2.3.3 揉丝微贮和传统青贮对粗饲料 DM 值与 CP 值的影响 |
2.3.4 揉丝微贮和传统青贮对粗饲料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 的影响 |
第3章 玉米秸秆揉丝微贮料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及消化率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1.1 试验动物 |
3.1.1.2 试验仪器 |
3.1.2 试验方法 |
3.1.2.1 试验时间和试验设计 |
3.1.2.2 试验样本的采集与处理 |
3.1.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3.1.2.4 各种营养物质消化率的测定方法 |
3.1.2.5 统计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玉米秸秆揉丝微贮料对荷斯坦奶牛采食速度、采食量的影响(见表 3-3) |
3.2.2 玉米秸秆揉丝微贮料对荷斯坦奶牛产奶量的影响(见表 3-4) |
3.2.3 玉米秸秆揉丝微贮料对荷斯坦奶乳蛋白含量的影响 |
3.2.4 玉米秸秆揉丝微贮料和传统青贮料对营养成分的影响(见表 3-6) |
3.3 讨论 |
3.3.1 玉米秸秆揉丝微贮料对荷斯坦奶牛采食速度、采食量的影响 |
3.3.2 玉米秸秆揉丝微贮料对荷斯坦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
3.3.3 玉米秸秆揉丝微贮料对牛奶中乳蛋白含量的影响 |
3.3.4 玉米秸秆揉丝微贮和传统青贮对粗饲料中粗蛋白消化率的影响 |
3.3.5 玉米秸秆揉丝微贮和传统青贮对粗饲料中粗纤维化率的影响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8)河北省饲草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饲草产业发展研究 |
1.2.2 关于饲草产业发展的经济研究 |
1.2.3 草业产业化经营问题研究 |
1.2.4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价 |
1.3 基本概念与范围的界定 |
1.3.1 饲草、草地和草原 |
1.3.2 产业 |
1.3.3 饲草产业 |
1.4 本文研究的思路、主要内容及方法 |
1.4.1 基本思路、框架结构与内容布局 |
1.4.2 本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 |
1.5 主要创新点 |
2 饲草产业发展概况 |
2.1 世界饲草产业发展概况 |
2.1.1 世界饲草产业发展概况 |
2.1.2 草地畜牧业发达国家饲草产业发展概况与特征 |
2.1.3 世界饲草产业发展趋势 |
2.2 中国饲草产业发展概况 |
2.2.1 中国饲草产业发展概况 |
2.2.2 中国饲草产业发展趋势 |
2.3 河北省饲草产业发展概况 |
2.3.1 河北省饲草资源概况 |
2.3.2 河北省饲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2.3.3 河北省饲草产业发展趋势 |
2.4 本章小结 |
3 饲草产业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
3.1 新增长理论 |
3.2 新制度经济学 |
3.3 产业布局理论 |
3.4 博弈理论 |
3.5 草业系统工程理论 |
3.6 本章小结 |
4 河北省饲草供给与需求分析 |
4.1 饲草供给分析 |
4.1.1 饲草供给总量及其区域布局 |
4.1.2 不同饲草产品的品质结构及比较 |
4.1.3 饲草的投入产出分析 |
4.2 饲草需求分析 |
4.2.1 国内外饲草市场需求的基本概况 |
4.2.2 河北省畜牧业发展概况 |
4.2.3 河北省饲草需求的定量分析 |
4.2.4 河北省饲草供给与需求对比分析 |
4.2.5 河北省饲草市场需求预测 |
4.3 影响河北省饲草供给与需求的因素分析 |
4.3.1 自然环境因素 |
4.3.2 经济发展因素 |
4.3.3 畜牧业结构及发展水平 |
4.3.4 消费因素 |
4.3.5 市场效益因素 |
4.3.6 制度因素 |
4.3.7 技术因素 |
4.3.8 资本因素 |
4.4 本章小结 |
5 河北省饲草产业发展的动因 |
5.1 发展饲草产业是农业发展到新阶段和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必然结果 |
5.2 发展饲草产业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然需求 |
5.3 发展饲草产业,可确保食物安全和粮食安全 |
5.3.1 从“食物安全”的高度认识“粮食安全” |
5.3.2 实施草地农业系统,确保食物安全与粮食安全 |
5.4 发展草业综合效益显着,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
5.4.1 发展草业可确保生态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
5.4.2 发展饲草产业可提高大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
5.4.3 发展草业社会效益巨大,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
5.5 发展草业有助于提高农业的外汇贡献和市场贡献 |
5.6 草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产业,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
5.7 本章小结 |
6 河北省饲草业发展模式与区域布局 |
6.1 饲草业发展模式的内涵及其类型 |
6.1.1 饲草产业发展模式的内涵 |
6.1.2 饲草产业发展模式的类型 |
6.2 河北省饲草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及其分析评价 |
6.2.1 天然草地改良利用模式 |
6.2.2 林(果)草间作模式 |
6.2.3 人工饲草地建设模式 |
6.2.4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模式 |
6.3 河北省区域饲草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与配置 |
6.3.1 河北省区域饲草产业发展模式选择的理论依据 |
6.3.2 河北省饲草产业的区域布局与模式选择 |
6.3.3 典型案例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河北省饲草产业化经营分析 |
7.1 草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探讨 |
7.1.1 草业产业化理论基础 |
7.1.2 草业产业化内涵和要素构成 |
7.2 河北省草业产业化的必要性分析 |
7.2.1 草产品的市场前景广阔 |
7.2.2 草业产业化是河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 |
7.3 草业产业化经营中的组织运行模式 |
7.3.1 主要组织运行模式 |
7.3.2 草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绩效评价 |
7.4 河北省草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
7.4.1 河北省草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7.4.2 典型案例分析 |
7.5 本章小结 |
8 河北省草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撑体系建设 |
8.1 政府实现草业产业化的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分析 |
8.1.1 进行该博弈分析的前提条件 |
8.1.2 河北省实现草业产业化的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分析 |
8.2 基于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草业产业化支撑体系的深入分析 |
8.2.1 基本面的深入分析 |
8.2.2 博弈模型中重要环节的分析 |
8.3 博弈模型分析中假设前提条件的释放 |
8.3.1 改革土地产权制度,是实现草业产业化的必要条件 |
8.3.2 实现草业产业化的金融制度创新探讨 |
8.3.3 技术进步(科技支撑体系的构建) |
8.4 构建合理机制化解饲草种植过程中的意外风险 |
8.5 本章小结 |
9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
9.1 主要结论 |
9.2 对策建议 |
9.2.1 河北省饲草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思路 |
9.2.2 河北省饲草产业发展的对策 |
9.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附:发表文章 |
(9)中国奶牛饲料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国外奶牛业概况 |
1.2 中国奶牛业概况 |
1.3 中国奶牛业与世界奶牛业的差距 |
1.4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调查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2 技术路线 |
2.3 研究方法 |
第三章 结果分析 |
3.1 世界奶牛业发展趋势 |
3.2 中国奶牛业发展趋势 |
3.3 中国奶牛饲料利用现状 |
3.4 中国奶牛饲料存在问题 |
3.5 小结 |
第四章 改善中国奶牛饲料利用状况的措施 |
4.1 改善中国奶牛饲料利用的措施 |
4.2 中国奶牛饲料利用发展前景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本人简历 |
(10)张掖市灌溉农业区肉牛产业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世界肉牛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
1.1 肉牛养殖概况 |
2 中国及甘肃肉牛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
2.1 肉牛生产 |
3 张掖市肉牛产业化生产的可行性 |
3.1 政策优势 |
3.2 市场优势 |
3.3 肉牛产业自身优势 |
3.4 区位优势 |
3.5 资源和技术优势 |
4 肉牛产业化发展关键技术问题分析 |
4.1 良种覆盖面 |
4.2 育肥方式 |
4.3 屠宰分割 |
4.4 适度规模经营 |
4.5 肉牛生产基地和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 |
4.6 培育和拓展市场 |
4.7 提高牛肉质量和生产效益 |
5 张掖市灌溉农业区肉牛产业化生产模式设计 |
5.1 技术路线研 |
5.2 肉牛品种选 |
5.3 肉牛杂交方式设 |
5.4 张掖市农区肉牛经营规模 |
5.5 标准化暖棚牛舍设计 |
5.6 饲草料最优搭配和加工调制 |
5.7 肉牛生产技术方案选配 |
5.8 屠宰加工和销售模式设计 |
6 实施步骤 |
6.1 准备阶段 |
6.2 实施阶段 |
6.3 成型阶段 |
7 预期经济效果 |
7.1 改善牛肉质量,提高牛肉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 |
7.2 在发展肉牛业的同时,增加牛奶产量形成奶业生产新格局 |
7.3 大幅度提高秸秆资源利用效率和农民养牛效益,确保农区养牛业持续发展 |
7.4 经济效益更加显着 |
7.5 生态效益明显 |
8 肉牛生产技术经济效果评价 |
8.1 概念 |
8.2 肉牛生产技术经济效果评价的原则 |
8.3 肉牛生产技术经济效果的评价方法 |
9 致谢词 |
10 参考文献 |
10 个人简介 |
11 导师简介 |
四、家庭养牛怎样调制秸杆微贮饲料(论文参考文献)
- [1]解读玉米秸秆加工牲畜青贮饲料的利用技术[J]. 刘道春. 广东饲料, 2021(05)
- [2]长宁县九牛肉牛养殖场饲草料常年均衡供应模式研究[D]. 李若灵. 西南大学, 2020(01)
- [3]元谋县肉牛产业发展的思考[J]. 张爱美. 湖北畜牧兽医, 2016(01)
- [4]张掖市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高效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权金鹏,甘辉林,顾新民,马垭杰,宋福超. 中国牛业科学, 2014(02)
- [5]辽宁省秸秆能源化利用对策研究[D]. 于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02)
- [6]玉米秸秆揉丝微贮饲料的制作及饲用效果研究[D]. 王青青. 河南科技大学, 2013(06)
- [7]三江平原绿色农业种养加协调发展的运行模式研究报告[A]. 张孝军,李宁. 《2009中国牛业进展》论文集, 2009
- [8]河北省饲草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D]. 杨伟坤. 河北农业大学, 2006(01)
- [9]中国奶牛饲料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D]. 王铁岗.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6)
- [10]张掖市灌溉农业区肉牛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 权金鹏. 甘肃农业大学, 2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