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高盐油藏疏水缔合聚合物凝胶调剖剂的研制与应用

高温高盐油藏疏水缔合聚合物凝胶调剖剂的研制与应用

一、高温高盐油藏用疏水缔合聚合物凝胶调剖剂研制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巩权峰[1](2021)在《抗温耐盐冻胶体系的构建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油井出水是油田开发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聚丙烯酰胺是油田调剖堵水作业中广泛应用的聚合物,然而在高温高矿化度的地层条件下,聚丙烯酰胺热稳定性较差。因此,需要研发一种适用于高温高盐油藏的冻胶类堵剂。与聚丙烯酰胺相比,丙烯酰胺类共聚物具有较好的抗温耐盐性能,本文以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AMPS)、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N-乙烯基吡咯烷酮(AM/AMPS/NVP)为聚合物,建立了能适应高温高盐地层环境,具有成胶时间快、强度高、稳定性能优异的冻胶体系。首先采用两步催化法制备水溶性酚醛树脂交联剂。通过控制单一变量的方法,探究出酚醛树脂的最佳合成配方:苯酚(n):甲醛(n)=1∶2.5,催化剂(氢氧化钠)用量占酚醛总质量的6%,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30分钟。通过此方法合成的水溶性酚醛树脂呈透亮淡黄色液体,其中酚醛树脂中游离甲醛含量2.34%,羟甲基含量为32.5%,在35℃的恒温条件下,可以储存7天。通过在酚醛树脂的合成过程中加入有机酸,有机酸与酚醛树脂交联剂上的羟甲基发生酯化反应,可以降低体系的反应活性,起到延长酚醛树脂的储存时间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以对羟基苯甲酸作为有机酸合成的水溶性酚醛树脂交联剂,可以在35℃的恒温条件下,储存30天以上。本文以冻胶的成胶时间、成胶强度、冻胶的储能模量以及脱水率作为评价标准,探究了聚合物的类型及质量分数、稳定剂的类型及质量分数、增强剂的质量分数、酚醛树脂交联剂的质量分数,对冻胶体系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测定成胶液的流变性能,探究了温度、剪切速率、矿化度对成胶液性能的影响,优选出适用于高温(130℃)、高矿化度(22×104mg/L)油藏的冻胶体系。配方为:1%(AM/AMPS:AM/AMPS/NVP=8∶2)+1.5%酚醛树脂交联剂+0.3%硫脲+0.15%增强剂。最后对该体系进行了封堵性能及耐冲刷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复配体系对于渗透率在400~900m D之间的填砂管,均有很好的封堵性能,封堵率均达到99.4%以上;复配体系随着注水体积PV数的增加,封堵率略有下降,在经过5PV的地层水冲刷后,复配体系的封堵率仍保持在92%以上,耐冲刷性较好。

张昕[2](2020)在《低渗透油藏凝胶调剖体系优选及注入参数优化研究》文中提出低渗透油藏普遍具有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储层物性差等特点,不同区块之间的物性参数及生产动态特征差异也较大。近年来随着注水开发的进行,低渗透油藏采出液的含水率呈上升趋势,注水调整见效缓慢,稳油控水难度不断增大。针对非均质性强的储层,长期注水冲刷后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水流优势通道,注水低效无效循环日益严重,驱油效果大不如前。为了提高低渗透油藏注水驱油效率,缓解储层平面和纵向非均质性矛盾,有必要采取调剖措施。通过有效封堵高渗流通道,使低渗透未动用储层受效,进而扩大储层整体动用程度。近两年低渗透油藏A、G区块水平井区针对注水开发效果差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调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开发效果。但由于调剖措施有效期短、储层物性较差、油允公差小,常规调剖工艺还存在诸多不适应性,不同区块的调剖效果仍参差不齐。为此,本文针对A、G区块水平井井区前期调剖后注入压力高、吸水能力差、有效期短及水平井见水快的技术问题,以目标区块地质特点为依据,采取了针对性的调剖措施,研发设计了一套多实验联测筛选适用于低渗透油藏的凝胶调剖体系方法,并开展了一系列凝胶体系注入参数优化室内实验,具体工作如下:(1)利用流变仪测定了48种配方在不同成胶时间条件下成胶强度(凝胶粘度)、成胶强度稳定性、弹性参数(应力松弛)和封堵率、耐冲刷性、突破压力梯度。通过室内评价实验优选出了最适合A、G区块水平井井区非均质特点的调剖剂配方。(2)通过开展调剖半径、顶替半径、对应调堵半径、注入速度4项室内评价实验,对调剖剂注入参数进行一系列优化,从而提高封堵有效期以及调剖后水井吸水能力,最终改善压裂水平井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凝胶调剖体系优选实验结果表明:适用于A区块的最佳配方为:0.7%聚合物P2+1.21%交联剂J2+0.01%促进剂C+0.15%稳定剂W;适用于G区块的最佳配方为:0.7%聚合物P2+1.34%交联剂J2+0.01%促进剂C+0.15%稳定剂W。其配方满足A、G区块水平井井区的实际要求。三管并联岩心注入参数优化实验结果表明:A、G区块水平井井区最佳调剖半径为6m以上,顶替半径为3-6m,对应调堵封堵半径为缝长50%左右,注入速度为0.06-0.24 m3/(MPa/m/h)。本文针对低渗透油藏A、G区块的地质特点,开展了一系列凝胶体系优选及注入参数优化室内实验研究,优选出了适用于该研究区块的凝胶体系并给出了相应的注入参数设计结果,提高了研究区块的剩余油动用比例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论文研究成果对低渗透油藏调剖体系优选及今后现场施工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高进浩[3](2020)在《长链烷基疏水聚合物分子设计合成、溶液自组装及润湿性能研究》文中提出致密油开发过程中通过压裂液携带支撑剂,实现储层缝网改造的目的,压裂液的性能直接影响储层的开发程度,其中滑溜水压裂液由于其低摩阻、高携砂、低伤害的性能特点,近年来得到推广应用。一般使用大分子聚丙烯酰胺作为滑溜水压裂液主要添加剂,聚丙烯酰胺的类型及结构特点影响了压裂液的性能。疏水缔合聚合物由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赋予了溶液良好的黏弹性,作为滑溜水压裂液使用,具有低成本、低摩阻、高携砂的特点。常用疏水缔合聚合物受离子类型、疏水基团种类的影响,性能差异明显。阳离子疏水缔合聚合物缔合能力强,但其溶解能力差,很难满足压裂液快速溶解增稠的技术要求。阴离子疏水缔合聚合物溶解能力较好,缔合作用强,但对盐离子敏感,尤其二价盐离子,对水质要求较高,应用推广受限。两性疏水缔合聚合物缔合能力强,具有一定的耐盐性能,具备作为滑溜水压裂液应用的潜力,然而分子结构中疏水侧链类型的差异,导致此类聚合物缔合能力、耐盐性能与表面活性剂协同作用能力差别明显。因此,开发一种溶解增稠性能好、耐盐能力突出、溶液缔合作用强、并适用于致密油滑溜水压裂液的缔合聚合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论文首先进行不同疏水单体改性聚合物的制备,通过其分子结构及溶液性能的特点比较,筛选出目标功能性疏水单体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烷基长链疏水单体合成一系列长链烷基两性缔合聚合物,探讨长链烷基两性缔合聚合物结构及溶液性能递变规律的相关性,并研究疏水碳链结构配比变化,对目标产物性能的影响。同时,进一步合成了不同长短配比的多支链两性缔合聚合物,并研究其溶液性能,并通过其与表面活性剂的溶液自组装得到凝胶网络,并对自组装凝胶的网络形貌、流变性能以及降解后溶液润湿性进行考察,并对其润湿岩心表面的机理、自组装凝胶形成过程及机理进行了探讨。最后,进行了长链烷基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工业放大实验,同时将其用于滑溜水压裂液矿场试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疏水缔合聚合物分子合成、结构表征及溶液性能。通过疏水单体结构变化,制备含有不同疏水链结构缔合聚合物,并对产物分子结构及溶液性能对比,优选出长链烷基疏水单体作为疏水基团。系列缔合聚合物均为非晶结构,疏水链结构越复杂,聚合物大分子相互缠绕越紧密,热力学分解温度越高。随着EHMA、SMA、DOAAC疏水链长的增加,分子内部缔合作用增强,相态更加稳定。产物分子量受单体结构中刚性基团及疏水链长增加的影响,单体聚合竞聚率降低,共聚能力增强,分子量减小。EHMA-PAM、SMA-PAM、DOAAC-PAM 的 CAC 值分别为 0.8%、0.5%、0.4%。DOAAC-PAM为两性缔合聚合物,溶解速度快,在水溶液中增稠能力、缔合作用较强,在盐离子溶液中,黏度保持率高,耐盐性能好。经过长链烷基疏水改性的聚合物可用于滑溜水压裂液的制备。第二部分,长链烷基两性缔合聚合物SGP分子合成、结构表征及性能。通过调整长链烷基疏水单体碳链结构,制备系列长链烷基两性缔合聚合物SGP,并探究产物结构及溶液性能递变规律。产物DDAAC-PAM、DMAAC-PAM、DHAAC-PAM缔合作用较弱,为黏性体结构。DOAAC-PAM、DD22AAC-PAM缔合作用强,为弹性体结构。疏水链R值增加,大分子线性程度减弱,无规则缠绕程度增加,分子骨架变宽,形成强缔合结构,临界缔合胶束浓度降低,耐盐能力增强。疏水缔合聚合物经过疏水碳链配比调整,溶液表观黏度增大,临界缔合胶束浓度降低,产物降解后溶液表界面活性提高,润湿能力增强,岩心伤害率降低。第三部分,多支链两性缔合聚合物FGP的设计合成及溶液性能评价。考虑到产物的缔合性能,降解后溶液的表界面活性、润湿性等因素,利用优选出的疏水碳链结构,制备多支链两性缔合聚合物FGP。FGP结构中疏水链在主分子上排列方式发生变化,CAC值降低,分子链在水溶液中结构重组,疏水碳链排布发生变化,缔合动能增高,疏水微区密度增大。FGP溶液表观黏度增幅明显,耐温、耐剪切性能优良,触变性强,盐水中黏度保持率高。大分子降解成小分子结构类表面活性剂结构,溶液中小分子协同增效降低溶液表/界面张力,提高表界面活性。多支链两性缔合聚合物具备了强缔合作用、降解后高表面活性、优良的润湿性及低伤害的特点。第四部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诱导疏水分子链自组装,自组装过程控制及自组装凝胶FSGP性能评价。优选出适用于多支链两性缔合聚合物FGP组装的表面活性剂CTAB,并用于自组装凝胶的制备,对自组装凝胶FSGP进行过程调控及组装机理研究。CTAB诱导疏水链分子组装,“疏水微区”结构消失,分子链间的拉力增强,形成“渔网”状结构,溶液自组装结构保持平衡,溶液中胶束聚集状态改变,均方回转半径Rg、流体力学半径Rh值先减小后增大。大分子链数目增多,CTAB胶束聚集数(N)增大。FSGP凝胶耐温性、抗剪切、触变性、黏弹性、耐盐性等性能提升明显。FSGP降解后溶液的润湿能力强,伤害率低,大分子断裂形成的小分子类表面活性剂结构与CTAB发挥协同增效作用。第五部分,自组装凝胶FSGP润湿机制构筑及润湿性能评价。对制备的自组装凝胶FSGP降解后溶液的表界面活性、润湿性、伤害性等分析,探究FSGP凝胶降解后溶液润湿作用,对降解后溶液微观结构、润湿机理进行研究。FSGP凝胶降解后形成“棒状”胶束,“渔网”状结构消失,组装点堆积,大分子断裂形成以疏水链为亲油基、阴离子基团为亲水基的类表面活性剂结构。降解后溶液毛细管润湿能力强,砂岩经过浸泡后,接触角值为146°,岩心表面电位值增大,形成电荷吸附,吸附后孔隙度缩小,孔隙尺寸降低。FSGP降解后溶液临界胶束浓度(CMC)低,表面张力(γLV)低,粘附力(γLVcosθ)、粘附功(WA)小,分子吸附阻力低,形成双分子层吸附。FSGP凝胶降解后,通过阴离子小分子表面活性剂与CTAB协同增效,改变溶液表/界面张力,促使小分子在介质中“自吸-吸附-剥离-吸附”,实现润湿性反转。第六部分,多支链两性缔合聚合物FGP的中试生产及致密油矿场试验。通过多支链两性缔合聚合物FGP工业化中试生产及矿场试验,优化FGP产物制备工艺,对制备的中试产物进行致密油矿场试验。中试产物FGP性能优良,可实现高携砂、充分造缝的效果,降低管线摩阻性能强。直井施工后试油初期产量6.3t/d,开始阶段试验井的产油量多,大约为10.5t/d,正常开采六个月后,原油产量增多,大约为12.64t/d,初步试验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水平井初期投产产油量大约为27.6 t/d,综合含水率为51.8%。后期产量逐渐提升,产油量31 t/d,含水率31.2%。FGP具备了规模化工业生产及作为滑溜水压裂液添加剂的应用潜力。

赵文锦[4](2020)在《多元共聚物感温凝胶调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油藏的长期水驱开发,油藏特征及环境不断变化,使得其开发矛盾更为复杂。尤其对于地层深处的高温油藏,现有的调剖剂很难达到现场施工要求。因此为了达到油田压裂开发的高可靠和高稳定性以及调剖剂高性能方面的要求,急需研制与高温油藏条件相匹配的感温膨胀功能凝胶调剖剂,实现其在油藏开发作业中的“调剖智能可控”。本文以丙烯酰胺(acrylic amide),丙烯酸(acrylic acid)系共聚物为基础功能凝胶材料,辅以特定的具有感温功能的聚合物材料,采用逐层组装技术、微流体技术、离子凝胶化方法以及反相微乳液聚合法制备出一系列具有感温功能的、凝胶堵水智能可控的复合凝胶调剖剂。且调剖剂的吸水速率、吸水倍率、热稳定性、耐盐性以及耐老化性能等都可以通过改变感温聚合物材料的用量和种类实现调控。并研究了在模拟油藏地层环境条件下凝胶调剖剂的吸水倍率随时间、温度以及矿化度变化的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1)将我们实验室改进的微流体技术和乳液聚合方法结合起来,借助油包水(W/O)乳液技术,以液滴为“微反应容器”并通过自由基聚合使液滴固化,制备了P(AA-AM)凝胶颗粒。然后利用逐层组装技术和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与氯化钙(CaCl2)溶液可以发生离子凝胶化反应这一特性,在P(AA-AM)凝胶颗粒表面包覆一层海藻酸钙薄膜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凝胶颗粒调剖剂P(AA-AM)@SA。通过SEM、FTIR、TGA等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在模拟油藏地层环境的条件下凝胶调剖剂的吸水倍率随时间、温度以及矿化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当包覆的海藻酸钙膜的浓度为2%时,所制备的凝胶颗粒有较好的感温特性和较高的吸水倍率、较好的耐盐性和热稳定性。(2)利用逐层组装技术,将无机粒子二氧化硅(SiO2)和有机聚合物结合起来。借助反相乳液聚合和溶液聚合法将丙烯酸和丙烯酰胺系共聚物以及海藻酸钠(SA)逐层包覆在SiO2表面,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无机/有机凝胶微球调剖剂P(AA-AM-SA)@SiO2,之后将其放入氯化钙(CaCl2)的乙醇溶液中对其进行改性。制备的凝胶微球不仅具有无机SiO2粒子承压强度高和分散性好的特点,并且具有有机聚合物的溶胀变形能力。通过SEM、FTIR、TGA等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在模拟油藏地层环境的条件下凝胶调剖剂的吸水倍率随时间、温度以及矿化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当m(SA):m(AA+AM)为30%时,凝胶微球的吸水性能最佳,且有较好的感温特性,并且制备的凝胶微球调剖剂有较好的耐盐性能和热稳定性。(3)利用逐层组装技术,将反相乳液聚合和沉淀聚合法相结合,以二氧化硅、丙烯酰胺和丙烯酸为原材料,十八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C18DMAAC)为感温功能单体材料设计并成功制备出了具有多层组装结构的凝胶微球调剖剂P(AA-AM-C18DMAAC)@SiO2。通过SEM、FTIR、TGA等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在模拟油藏地层环境不同温度下P(AA-AM-C18DMAAC)@SiO2中C18DMAAC用量对凝胶微球吸水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C18DMAAC):m(P(AA-AM)@SiO2)为1.25:1时,制备的凝胶微球的吸水性能最佳且有较好的感温特性。因为引入的单体C18DMAAC是含长烷基链的阳离子单体,制备的聚合物常温表现出疏水性,高温表现出亲水性,为功能性感温吸水材料,所以制备的聚合物凝胶微球调剖剂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具有吸水性能的温度敏感性,同时兼备一定的耐盐性和稳定性。(4)利用反相微乳液聚合法,以丙烯酰胺和丙烯酸共聚物为基础堵水调剖材料,十八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为感温单体材料以及苯乙烯(styrene)作为辅助聚合单体材料,设计制备了新型感温聚合物凝胶微球调剖剂HWSP(Hydrophobic Water-Soluble Polymer)。采用SEM,FTIR等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在模拟油藏地层环境条件下凝胶调剖剂的吸水倍率随时间、温度以及矿化度变化的规律,探究了凝胶调剖剂的黏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当苯乙烯含量为0.25 g,m(C18DMAAC):m(AA+AM)为1:5时,此时制备的聚合物凝胶微球调剖剂的吸水性的感温特性最好且吸水性能最佳,因为单体材料C18DMAAC的加入使得其有较好的稳定性,且功能单体苯乙烯的加入提供了刚性基团所以制备的HWSP有较好的耐盐性和耐老化性能,适合高矿化度的油藏环境中。

朱雪莹[5](2019)在《高温高盐调剖体系研究》文中提出在高温高盐油藏的开采中,聚丙烯酰胺和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耐温耐盐性差,亟需研制能在高温高盐条件下使用的冻胶体系。本文研究了AM/AMPS二元共聚物中AMPS的含量和分子量对聚合物耐温抗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分子量的共聚物,AMPS含量高的二元共聚物耐温抗盐性好;AMPS含量相同的二元共聚物,分子量大的二元共聚物耐温抗盐性好。在温度90℃-120℃,矿化度在51727 mg/L和115193 mg/L地层条件下优化了AM/AMPS二元聚合物-聚乙烯亚胺交联冻胶配方体系。随着温度的升高,聚乙烯亚胺交联冻胶成胶时间减少,随着矿化度的升高冻胶的成胶时间变长。在温度90℃-120℃之间聚乙烯亚胺交联冻胶的稳定性较好。以AM/AMPS二元共聚物为冻胶交联用聚合物,以成胶时间、成胶强度和稳定性为指标,研制出一系列酚醛交联体系的冻胶配方,并优选了温度在90℃-120℃,矿化度在51727 mg/L和115193 mg/L不同地层条件下聚合物中AMPS含量,使该冻胶体系可以稳定180天且脱水量小于20%。考察了温度、矿化度、交联剂、催化剂、助剂以及AM/AMPS二元共聚物中AMPS的含量对酚醛冻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冻胶的成胶时间减少,冻胶的长期稳定性变差,想要保持相同的冻胶性能需要使用分子量更大的聚合物,减少交联剂和催化剂的用量;随着矿化度的升高,成胶时间变长,冻胶的长期稳定性变差,想要保持相同的冻胶性能需要提高聚合物中AMPS的含量。

曹长霄[6](2019)在《纳米二氧化硅/两亲聚合物凝胶的制备及增强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大部分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期,凝胶封堵调驱技术已经成为各大油田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针对有机凝胶在高矿化度下,尤其是钙镁离子含量高时,稳定性差,难以长期有效封堵高渗层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由纳米二氧化硅和两亲聚合物共同组成的复合材料溶液和复合材料凝胶体系,并对其材料特性、作用机理及实际应用于复杂地层时的表现等方面提供基础数据及理论指导。从复合材料设计出发,设计了一种纳米二氧化硅增强型两亲聚合物溶液,并对配方进行优化,通过旋转粘度计及流变仪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对两亲聚合物溶液的增粘性、耐温性、抗剪切性以及粘弹性的影响规律,并通过环糊精包合、热重曲线、扫描电镜等手段提出其增粘机制。基于该增粘机制,将纳米二氧化硅与筛选后的有机凝胶复配,制备复合材料凝胶,优化其配比,并通过改变两亲聚合物疏水基团、纳米粒子种类及带电性、环糊精包合、扫描电镜等方法,揭示纳米二氧化硅对于有机凝胶的增强作用机制。最后对其在不同渗透率以及非均质条件下的封堵性能进行评测,探究地层适应性规律。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硅可以提高两亲聚合物溶液的粘度、耐温能力及粘度剪切恢复性能。纳米二氧化硅分散性越强、负电量越高,则相同两亲聚合物浓度下复合材料溶液性能越佳。提出了复合材料溶液增粘机制,纳米二氧化硅通过电性吸引和氢键作用吸附在两亲聚合物疏水缔合结构上,增强了溶液的空间网络结构塑性强度,使溶液由粘性转变为粘弹性,提高了溶液体相粘度。优选出的复合材料凝胶配方为AP-C16 3500 mg/L,纳米二氧化硅1000 mg/L,有机铬交联剂0.15%。其对比同等强度有机凝胶,聚合物和交联剂用量少、稳定性好、凝胶强度高、凝胶耐压能力强。揭示纳米二氧化硅对有机凝胶的增强机制,由于电荷吸引,纳米二氧化硅对两亲聚合物带正电的疏水基团产生吸附作用,其分子亲水端自然舒张,形成分子刷参与交联反应,提高了两亲聚合物的利用率和凝胶骨架的稳定性。在高、中、中低渗条件下,复合材料凝胶封堵率分别为98.7%,92.8%,81.4%,对于非均质岩心,封堵率为87.73%,起到了封堵高渗层的作用。该复合材料凝胶体现了较好的凝胶强度、耐盐稳定性、耐压能力及封堵效果,在高盐油藏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张雯[7](2018)在《塔河油田高温高盐冻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油井出水是油田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塔河油田油藏温度高达130℃,矿化度超过22×104mg/L,由于普通的聚丙烯酰胺在高温、高盐条件下容易发生降解,导致冻胶脱水或者破胶,使得封堵效果变差。因此,研发一种适用于高温高盐油藏的冻胶类堵水调剖剂迫在眉睫。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相比,丙烯酰胺共聚物具有较好的耐温耐盐性能,课题拟通过构建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AMPS)、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N-乙烯基吡咯烷酮(AM/AMPS/NVP)这两种丙烯酰胺新型冻胶体系以及聚乙烯亚胺冻胶体系,提出能适用于塔河地层条件、冻胶强度达到G或H、热稳定性优异且易于工业化的冻胶。本文通过测定聚合物的流变性能,研究了温度、剪切速率、矿化度、共聚物的质量分数及单体组成对共聚物性能的影响;以成胶时间、冻胶强度和冻胶热稳定性作为评价标准来研究聚合物、交联剂和除氧剂的类型及质量分数对冻胶体系性能的影响,并优选出适用于塔河油田高温高盐条件的调堵剂配方。研究结果表明,含有磺酸基团的二元和三元共聚物的耐温性能优于普通的聚丙烯酰胺;酚醛冻胶体系的稳定性优于聚乙烯亚胺冻胶;相比于单一共聚物制备的酚醛冻胶体系,共聚物复配体系的稳定性能更好;本文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对酚醛体系和聚乙烯亚胺体系的各组分展开研究,优选出的配方为:0.8%(AM/AMPS:AM/AMPS/NVP=3:7)+0.1%多酚+0.1%低分子量酚+0.2%乌洛托品+0.3%硫脲。

杨长春[8](2017)在《高温高盐油藏水平井深部吞吐-堵水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哈得逊油田HD4CIII主力油层为研究对象,针对哈得逊油田高温(115℃)高盐(26.9×104mg/L)高钙镁离子(2.02×104mg/L)的恶劣油藏条件、水平井堵水的两大世界级难点问题,主要采用物理模拟实验的方法,对高温高盐油藏水平井稳油控水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针对哈得逊油田高温高盐高钙镁离子条件对调堵剂性能的特殊要求,以解决调堵剂注入性与深部封堵能力之间的矛盾,形成了DCA(DVB-co-AM)微球、柔性微球和阳离子微球调堵剂。对DCA微球配方进行了优化;使用非常安全的水替代无水乙醇作为溶剂,利用乳液聚合的方法生产微/纳米DCA微球;改变丙烯酰胺单体的加量,实现了DCA微球亲水性能及自聚集性能的改变;DCA微球具有自聚集特性,在钙离子20000mg/L的模拟地层水中,形成粒径较大的“微球簇”;改变油相中A剂的加量,DCA微球粒径可在200nm102μm范围调控;实现了微球的工业化生产。对三类微球基本性能进行系统评价。DCA微球置于115℃环境180天和150℃环境103天后,结构没有发生降解,具有良好的高温热稳定性;微球材料在油藏温度下放置时间越长,对孔喉的封堵强度越高。从岩心采出端光学显微镜照片及不同位置端面扫描电镜可以看出:三类微球都能注入到油藏深部;实施封堵所用微球的总量仅为水流通道孔隙体积的10-3倍;以岩心注入端阻力系数及阻力系数分布为指标评价微球注入性,三类微球注入性均不是很理想,入口端堵塞“污染”严重,提出了就地聚合DCA(ISP-DCA)微球的技术思路;以岩心注入端残余阻力系数及沿程残余阻力系数分布为指标,三类微球封堵能力大小:DCA微球>阳离子微球>柔性微球;三类微球的残余阻力非均匀系数都大于1,注入端“污染”严重;ISP-DCA微球体系具有较好的注入性,残余阻力非均匀系数小于1;ISP-DCA微球在岩心沿程具有稳定的封堵能力且具有较好的耐冲刷性。攻克了高温乳化性能评价的瓶颈技术。研发了高温乳化动态测试仪,建立了油水乳化能力的评价指标参数乳化系数EI、乳液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参数半衰期t1/2,并提出了测试方法;在高温高盐油藏条件下,乳化调驱剂HA乳化系数EI为0.783;130℃条件下,乳化调驱剂HA仍具有较好的乳化能力;HA具有较好的注入性;为实现油藏中的就地乳化,提高表面活性剂溶液与原油的乳化能力为重要指标;剩余油饱和度、注入速度、渗透率是影响乳化调驱剂在油藏中就地乳化的主控因素;只要注入的乳化调驱剂RA-WT在油藏中与剩余油接触,可以形成乳状液,岩心沿程方向上各段阻力系数最高值达75。以解决避免生产井段污染与扩大封堵作用区域之间的矛盾,提出了高温高盐油藏水平井稳油控水技术方向为深部吞吐-堵水复合技术;研制了高温高压水平井模拟装置;实施乳化暂堵的模型降水增油效果明显,乳化助堵可扩大堵水有效作用范围;CO2深部吞吐-乳化剂HA助堵-(ISP-DCA)微球堵水技术方案提高采收率值最高为24.88%,推荐该技术作为哈得逊油田水平井稳油控水优先发展的技术方向;完成了高温高盐油藏水平井深部吞吐-堵水矿场试验方案。

季晓靖[9](2016)在《河道砂油藏调剖改善水驱效果研究》文中认为调剖堵水技术是水驱开发油藏稳油控水的有效方法之一。聚合物凝胶在调整注水井吸水剖面,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以河道砂高温高盐油藏为研究对象,针对该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水驱效果差的问题,通过室内实验研制出一种聚合物凝胶调剖剂,开展了室内岩心流动实验,评价了凝胶体系的注入性能,封堵性能和剖面改善性能,并运用平板填砂模型对凝胶调剖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河道砂油藏Y井组进行了调剖施工参数设计,具体完成了以下研究内容:(1)通过对五种聚合物进行耐温、抗盐、抗剪切以及成胶性能的评价,优选出耐温抗盐聚合物AN125SH,该聚合物与交联剂FQ-1取得较好的成胶效果。(2)优化了聚合物、交联剂以及稳定剂的浓度,研究了矿化度、温度和pH值对成胶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凝胶配方:聚合物AN125SH浓度0.6%~0.8%,交联剂FQ-1浓度0.8%~1%,稳定剂WJ浓度50-100mg/L。用矿化度5.6×104mg/L配制的凝胶体系在110℃条件下成胶时间72-80h,凝胶强度5.3~.6Pa,并具有较好的长期热稳定性。(3)通过岩心流动实验对凝胶进行了动态性能评价。凝胶体系在高渗岩心中具有较好的注入性能,渗透率越小,注入越困难。凝胶体系在不同渗透率岩心中均具有较强的封堵强度,残余阻力系数和封堵率分别在43.83和97.71%以上。两组岩心并联时,凝胶体系可以优先进入高渗透岩心,岩心渗透率级差越大,剖面改善效果越明显。(4)通过平板填砂模型对影响调剖效果的多种因素进行了研究。①含水率60%时的调剖效果明显好于90%,前者水驱后残余油饱和度高,调剖后挖掘潜力大;②夹层存在位置不同时,对水驱油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夹层位于正韵律油层低高渗透层之间时,夹层阻止水的纵向窜流增加对低渗层的驱替,夹层越长,对驱油越有利;夹层位于反韵律油层高中渗透层之间时,其阻止了注入水对中渗透层的驱替,对水驱产生不利影响;③夹层与凝胶可以同时起到剖面调整的作用,模型中剩余油越多,后续驱油效果越明显;④凝胶体系和聚合物微球分段塞注入时的调剖效果好于单独使用一种调剖剂的调剖效果,凝胶近井封堵高渗通道与微球深部调剖有效结合可以大幅度增加后续驱油效率(5)在室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河道砂油藏Y井组的地质资料和生产动态情况对调剖用量、调剖段塞、施工压力和施工排量等进行了设计。

孙同成,崔亚[10](2016)在《高温高盐油藏深部调驱体系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高温高盐油藏中存在的水窜问题,开展高温高盐油藏用调驱剂的攻关研究是大幅度提高高温高盐油藏采收率的基础。该文综述了高温高盐油藏深部调驱体系的研究进展,包括:新型聚合物、弱冻胶、沉淀类、体膨颗粒、冻胶分散体、含油污泥、柔性体以及无机凝胶涂层8种深部调驱体系。分析了每种调驱剂的优缺点、调驱机理和现场应用情况。展望了高温高盐油藏深部调驱体系的发展方向。

二、高温高盐油藏用疏水缔合聚合物凝胶调剖剂研制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温高盐油藏用疏水缔合聚合物凝胶调剖剂研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抗温耐盐冻胶体系的构建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调剖堵水剂的类型及特点
        1.1.1 颗粒型堵剂
        1.1.2 泡沫类堵水剂
        1.1.3 树脂类堵水剂
        1.1.4 冻胶类堵水剂
    1.2 抗温耐盐聚合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疏水缔合型聚合物
        1.2.2 梳形抗盐聚合物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1.4.1 水溶性酚醛树脂交联剂的合成
        1.4.2 抗温耐盐冻胶体系的构建
        1.4.3 冻胶体系的流变性能测试
        1.4.4 复配体系堵水性能评价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水溶性酚醛树脂交联剂的制备
    2.1 实验仪器与药品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药品
    2.2 实验方法
        2.2.1 制备水溶性酚醛树脂的方法
        2.2.2 水溶性酚醛树脂性能的优化
        2.2.3 酚醛树脂交联剂中游离甲醛与羟甲基含量的测定
        2.2.4 酚醛树脂的稳定性
        2.2.5 酚醛树脂的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酚醛树脂交联剂中羟甲基与游离甲醛含量的影响因素
        2.3.2 缓聚剂对储存时间的影响
        2.3.3 阻聚剂对储存时间的影响
        2.3.4 改性酚醛树脂的效果评价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抗温耐盐冻胶体系的构建
    3.1 实验仪器和材料
        3.1.1 实验仪器
        3.1.2 实验药品
    3.2 实验方法
        3.2.1 模拟地层水的配制
        3.2.2 成胶液的配制方法
        3.2.3 冻胶成胶时间及效果评价
        3.2.4 冻胶储能模量的测定
        3.2.5 冻胶脱水率的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抗温耐盐聚合物的优选
        3.3.2 AM/AMPS抗温耐盐冻胶体系的构建
        3.3.3 AM/AMPS/NVP抗温耐盐冻胶体系的构建
        3.3.4 AM/AMPS与 AM/AMPS/NVP复配体系的构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抗温耐盐冻胶体系性能研究
    4.1 实验材料和仪器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药品
    4.2 实验方法
        4.2.1 成胶液配制
        4.2.2 流变性能测试
        4.2.3 堵水性能评价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成胶液性能的影响因素
        4.3.2 复配体系的流变性能探究
        4.3.3 复配体系动态黏弹性的测定
        4.3.4 复配体系的触变性能测试
        4.3.5 封堵性能测试
        4.3.6 耐冲刷实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2)低渗透油藏凝胶调剖体系优选及注入参数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低渗透油藏调剖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低渗透油藏凝胶型调剖剂研究现状
        1.3.1 流变性能研究现状
        1.3.2 注入参数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1 调剖体系优选
        1.4.2 注入参数优化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调剖理论基础研究
    2.1 调剖的概念及目的
    2.2 调剖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作用
    2.3 调剖体系的特点
    2.4 调剖体系调剖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2.5 调剖体系性能的评价方法及要求
第三章 低渗透油藏凝胶调剖体系优选方法研究
    3.1 调剖剂配方设计及凝胶体系成胶强度测定
        3.1.1 聚合物凝胶体系制备
        3.1.2 不同调剖剂配方体系成胶强度测定
        3.1.2.1 实验仪器与条件
        3.1.2.2 实验步骤
        3.1.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2 凝胶体系成胶强度稳定性测定
        3.2.1 实验条件
        3.2.2 实验步骤
        3.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 凝胶体系弹性参数测定
        3.3.1 实验条件
        3.3.2 实验步骤
        3.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 凝胶体系在岩心中封堵率、突破压力梯度动态测定
        3.4.1 实验装置及条件
        3.4.2 测定参数及实验方案设计
        3.4.3 实验步骤
        3.4.4 实验结果分析
    3.5 凝胶体系在岩心中耐冲刷性动态测定
        3.5.1 实验条件
        3.5.2 实验方案设计
        3.5.3 实验结果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调剖剂注入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4.1 调剖半径优化
        4.1.1 实验装置与物理模型
        4.1.2 实验方案设计
        4.1.3 实验结果分析
        4.1.4 最佳调剖半径计算
    4.2 注入速度优化
        4.2.1 注入速度计算
        4.2.2 实验方案设计
        4.2.3 实验结果分析
    4.3 顶替半径优化
        4.3.1 顶替半径优化理论分析
        4.3.2 实验装置与物理模型
        4.3.3 实验方案设计
        4.3.4 实验结果分析
    4.4 调堵半径优化
        4.4.1 实验装置与物理模型
        4.4.2 实验方案设计
        4.4.3 实验结果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
致谢

(3)长链烷基疏水聚合物分子设计合成、溶液自组装及润湿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说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致密储层特点
    1.3 致密油压裂工艺
    1.4 聚合物压裂液
        1.4.1 瓜胶压裂液
        1.4.2 滑溜水压裂液
    1.5 VES压裂液
    1.6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合压裂液
    1.7 聚丙烯酰胺的类型及应用
        1.7.1 耐温聚丙烯酰胺
        1.7.2 耐盐聚丙烯酰胺
        1.7.3 两性聚丙烯酰胺
        1.7.4 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
    1.8 疏水缔合聚合物结构特点
        1.8.1 疏水缔合聚合物特征
        1.8.2 疏水改性聚合物
        1.8.3 疏水改性聚合物压裂液性能要求
        1.8.4 疏水改性聚合物制备难点
    1.9 表面活性剂自吸作用
        1.9.1 表面活性剂对自吸影响
        1.9.2 润湿性改变机理
        1.9.3 表面活性剂改变润湿性模型
    1.10 本课题的提出及目的
2 疏水缔合聚合物分子合成及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2 测试方法
        2.2.3 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合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疏水缔合聚合物的结构表征
        2.3.2 疏水缔合聚合物的临界缔合胶束浓度
        2.3.3 疏水缔合聚合物的溶液黏度
        2.3.4 疏水缔合聚合物的耐盐性能
    2.4 小结
3 长链烷基两性缔合聚合物(SGP)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2.3 长链烷基两性缔合聚合物(SGP)的分子设计及制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长链烷基两性缔合聚合物SGP的制备工艺优化
        3.3.2 长链烷基两性缔合聚合物SGP的结构表征
        3.3.3 长链烷基两性缔合聚合物SGP的溶液性能
        3.3.4 长链烷基两性缔合聚合物SGP的耐盐性能
        3.3.5 长链烷基两性缔合聚合物SGP的疏水碳链优化
        3.3.6 不同长链烷基疏水碳链性能比较
    3.4 小结
4 多支链两性缔合聚合物(FGP)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与测试方法
        4.2.2 多支链两性缔合聚合物FGP的合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多支链两性缔合聚合物FGP的结构表征
        4.3.2 多支链两性缔合聚合物FGP的溶液性能
        4.3.3 多支链两性缔合聚合物FGP的耐盐性能
        4.3.4 多支链两性缔合聚合物FGP的降解性能
    4.4 小结
5 自组装凝胶(FSGP)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与测试方法
        5.2.2 自组装凝胶FSGP的制备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自组装凝胶FSGP的结构表征
        5.3.2 自组装凝胶FSGP的组装过程调控
        5.3.3 自组装凝胶FSGP的胶束聚集特性
        5.3.4 自组装凝胶FSGP的溶液黏度
        5.3.5 自组装凝胶FSGP的流变性能
        5.3.6 自组装凝胶FSGP的黏弹性
        5.3.7 自组装凝胶FSGP的耐盐性能
        5.3.8 自组装凝胶FSGP的降解性能
    5.4 小结
6 自组装凝胶FSGP降解润湿性能及机理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实验材料与测试方法
        6.2.2 自组装凝胶FSGP的降解
    6.3 结果与讨论
        6.3.1 FSGP降解后的结构表征
        6.3.2 FSGP降解后分子重组
        6.3.3 FSGP降解后的溶液性能
        6.3.4 FSGP降解后的油水置换
        6.3.5 FSGP降解后在岩心表面吸附导致其岩心表面Zeta电位的变化
        6.3.6 FSGP降解后溶液吸附对孔隙度的影响
        6.3.7 FSGP降解后的表面吸附
        6.3.8 FSGP降解后的驱替效率
        6.3.9 FSGP降解后的润湿机制
    6.4 小结
7 疏水缔合聚合物FGP中试生产及现场试验
    7.1 引言
    7.2 疏水缔合聚合物FGP的中试流程
    7.3 疏水缔合聚合物FGP的中试工艺优化
        7.3.1 疏水缔合聚合物FGP聚合单体的溶解工艺优化
        7.3.2 疏水缔合聚合物FGP生产工艺流程优化
        7.3.3 疏水缔合聚合物FGP聚合工艺优化影响因素
    7.4 现场施工试验
        7.4.1 直井试验情况
        7.4.2 水平井试验情况
    7.5 小结
8 结论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多元共聚物感温凝胶调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凝胶调剖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凝胶调剖剂的分类
    1.4 耐高温延缓膨胀调剖剂
        1.4.1 耐高温延缓膨胀调剖剂的研究现状
        1.4.2 耐高温延缓膨胀调剖剂的研究意义
    1.5 凝胶调剖剂的制备方法
    1.6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PAM基凝胶颗粒调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2.2.2 P(AA-AM)@SA凝胶颗粒的制备
        2.2.3 测试与性能表征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凝胶颗粒的FTIR表征
        2.3.2 凝胶颗粒的形貌表征
        2.3.3 不同的因素对凝胶调剖剂吸水倍率的影响
        2.3.3.1 不同温度下SA用量对吸水倍率的影响
        2.3.3.2 温度对吸水倍率的影响
        2.3.3.3 不同矿化物含量对吸水倍率的影响
        2.3.4 凝胶颗粒调剖剂热稳定性的评价
    2.4 小结
第3章 P(AA-AM-SA)@SiO_2凝胶调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3.2.2 P(AA-AM-SA)@SiO_2 凝胶微球的制备过程
        3.2.2.1 SiO_2颗粒的制备
        3.2.2.2 KH-570改性SiO_2的制备
        3.2.2.3 P(AA-AM-SA)@SiO_2 凝胶微球的制备
        3.2.3 测试与性能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凝胶微球的FTIR表征
        3.3.2 凝胶微球的形貌表征
        3.3.3 不同的因素对凝胶调剖剂吸水倍率的影响
        3.3.3.1 不同温度下SA用量对吸水倍率的影响
        3.3.3.2 温度对吸水倍率的影响
        3.3.3.3 矿化物浓度对吸水倍率的影响
        3.3.4 凝胶微球调剖剂的热稳定性评价
    3.4 小结
第4章 P(AA-AM-C18DMAAC)@SiO_2凝胶调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4.2.2 P(AA-AM-C18DMAAC)@SiO_2 凝胶微球的制备
        4.2.3 测试及性能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凝胶微球的FTIR表征
        4.3.2 凝胶微球的形貌表征
        4.3.3 不同的因素对凝胶调剖剂吸水倍率的影响
        4.3.3.1 不同温度下C18DMAAC用量对吸水倍率的影响
        4.3.3.2 温度对吸水倍率的影响
        4.3.3.3 矿化物浓度对吸水倍率的影响
        4.3.4 凝胶微球调剖剂的热稳定性评价
    4.4 小结
第5章 四元共聚复合凝胶调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药品及设备
        5.2.2 凝胶微球调剖剂的制备
        5.2.3 测试及性能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凝胶微球的FTIR表征
        5.3.2 凝胶微球的形貌表征
        5.3.3 不同的因素对凝胶调剖剂吸水倍率的影响
        5.3.3.1 不同温度下C18DMAAC用量对吸水倍率的影响
        5.3.3.2 温度对吸水倍率的影响
        5.3.3.3 矿化物浓度对吸水倍率的影响
        5.3.4 凝胶微球调剖剂的稳定性评价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一、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二、参与的项目

(5)高温高盐调剖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的意义
        1.1.2 研究内容
        1.1.3 技术路线图
    1.2 国内外耐温耐盐聚合物研究现状
        1.2.1 两性聚合物
        1.2.2 耐温耐盐单体共聚物
        1.2.3 疏水缔合聚合物
        1.2.4 多元组合共聚物
        1.2.5 梳形聚合物
第2章 AM/AMPS共聚物耐温耐盐性能评价
    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材料
        2.1.3 实验方法
    2.2 AM/AMPS二元共聚物分子量、AMPS含量的测定
    2.3 AM/AMPS二元共聚物耐温性能评价
    2.4 AM/AMPS二元共聚物耐盐性能评价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聚乙烯亚胺交联冻胶体系配方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仪器
        3.1.2 实验药品
        3.1.3 实验方法
    3.2 聚乙烯亚胺分子量对冻胶性能影响
    3.3 交联剂质量分数对冻胶性能的影响
    3.4 聚合物质量分数对冻胶性能影响
    3.5 稳定剂对冻胶性能的影响
    3.6 温度对冻胶性能的影响
    3.7 不同温度下配方的优化
    3.8 矿化度对冻胶性能的影响
    3.9 不同矿化度下配方的优化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酚醛树脂交联冻胶体系配方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仪器
        4.1.2 实验药品
        4.1.3 实验方法
    4.2 催化剂和交联剂质量分数对冻胶的影响
    4.3 聚合物质量分数对冻胶性能的影响
    4.4 稳定剂对冻胶性能的影响
    4.5 助剂对冻胶性能的影响
        4.5.1 助剂种类对冻胶性能的影响
        4.5.2 助剂质量分数对冻胶性能的影响
        4.5.3 助剂增强冻胶性能的机理性研究
    4.6 温度对冻胶性能的影响
    4.7 不同温度下配方优化
    4.8 矿化度对冻胶性能的影响
    4.9 不同矿化度配方优化
    4.10 冻胶性能评价
        4.10.1 剪切性能评价
        4.10.2 封堵性能和耐冲刷性能评价
    4.11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纳米二氧化硅/两亲聚合物凝胶的制备及增强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纳米粒子与聚合物协同作用研究现状
    1.3 纳米二氧化硅/两亲聚合物凝胶研究现状
        1.3.1 两亲聚合物凝胶研究进展
        1.3.2 复合材料凝胶简介及研究进展
    1.4 纳米复合材料堵水技术应用现状
        1.4.1 调控凝胶成胶时间
        1.4.2 改善堵水调剖剂稳定性与力学性能
        1.4.3 发展前景与展望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纳米二氧化硅对两亲聚合物溶液增粘机理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方法
    2.2 纳米二氧化硅对两亲聚合物溶液性能的影响
        2.2.1 提高增粘及耐温性能
        2.2.2 抗剪切性
        2.2.3 粘弹性
    2.3 纳米二氧化硅对两亲聚合物的增粘机制
        2.3.1 复合材料协同作用机理
    2.4 纳米二氧化硅对两亲聚合物的增粘机制
        2.4.1 复合材料协同作用机理
        2.4.2 复合材料溶液结构表征
        2.4.3 复合材料微观连接方式
        2.4.4 增粘机制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纳米二氧化硅/两亲聚合物凝胶制备与优化
    3.1 实验部分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方法
    3.2 两亲聚合物凝胶配方筛选
        3.2.1 三种两亲聚合物耐温性能
        3.2.2 三种两亲聚合物耐盐性能
        3.2.3 有机凝胶配方初选
        3.2.4 两亲聚合物浓度的优化
        3.2.5 交联剂浓度的优化
    3.3 复合材料凝胶配方优化
        3.3.1 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3.3.2 各组分影响分析
    3.4 复合材料凝胶增强机理研究
        3.4.1 两亲聚合物骨架支撑作用
        3.4.2 复合材料凝胶骨架结构表征
        3.4.3 复合材料电性交互作用
        3.4.4 凝胶增强机制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复合材料凝胶调驱效果
    4.1 实验部分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方法
    4.2 复合材料凝胶的地层适应性
        4.2.1 注入及运移性能
        4.2.2 突破压力及封堵率
        4.2.3 抗冲刷性
        4.2.4 非均质地层选择性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塔河油田高温高盐冻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课题来源
    1.3 聚合物降解机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化学降解
        1.3.2 热降解
        1.3.3 机械降解
    1.4 耐温抗盐聚合物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疏水缔合型聚合物
        1.4.2 两性聚合物
        1.4.3 耐温耐盐单体共聚物
        1.4.4 梳形聚合物
    1.5 调堵剂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聚乙烯胺冻胶体系
        1.5.2 聚乙烯醇冻胶体系
        1.5.3 聚丙烯酰胺冻胶体系
        1.5.4 聚丙烯腈冻胶体系
        1.5.5 磺化木质素冻胶体系
        1.5.6 生物聚合物冻胶体系
    1.6 课题研究内容
        1.6.1 耐温抗盐聚合物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1.6.2 耐温耐盐酚醛冻胶的研究
        1.6.3 聚乙烯亚胺冻胶的研究
    1.7 技术研究路线
    1.8 课题的创新性
第二章 耐温抗盐聚合物的性能评价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药品
        2.1.3 实验方法
    2.2 聚合物的性能评价
        2.2.1 质量分数对耐温耐盐聚合物粘度影响
        2.2.2 温度对耐温耐盐聚合物粘度影响
        2.2.3 剪切速率对耐温耐盐聚合物粘度影响
        2.2.4 共聚物单体组成对耐温耐盐聚合物热稳定性影响
        2.2.5 盐水矿化度对耐温耐盐聚合物粘度影响
        2.2.6 耐温耐盐聚合物粘度保留率的测定
        2.2.7 耐温耐盐聚合物的复配对体系粘度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耐温耐盐酚醛冻胶体系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仪器
        3.1.2 实验药品
        3.1.3 实验方法
    3.2 酚醛冻胶的反应机理
    3.3 AM/AMPS耐温耐盐酚醛冻胶配方优选
        3.3.1 AM/AMPS单体含量的优选
        3.3.2 AM/AMPS二元共聚物质量分数的优选
        3.3.3 酚醛交联剂优选
        3.3.4 稳定剂优选
    3.4 AM/AMPS/NVP耐温耐盐酚醛冻胶配方优选
        3.4.1 AM/AMPS/NVP三元共聚物质量分数的优选
        3.4.2 酚醛交联剂优选
        3.4.3 稳定剂优选
    3.5 AM/AMPS和 AM/AMPS/NVP复配体系酚醛冻胶配方优选
        3.5.1 AM/AMPS和 AM/AMPS/NVP复配比例的优选
        3.5.2 酚醛交联剂类型的优选
        3.5.3 酚醛交联剂比例的优选
        3.5.4 酚醛交联剂质量分数的优选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聚乙烯亚胺耐温耐盐冻胶体系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仪器
        4.1.2 实验药品
        4.1.3 实验方法
    4.2 聚乙烯亚胺冻胶的反应机理
    4.3 聚乙烯亚胺冻胶的性能测试与表征
        4.3.1 红外光谱(IR)表征
        4.3.2 核磁共振谱(NMR)表征
        4.3.3 粒度分布表征
    4.4 聚乙烯亚胺冻胶的成胶因素研究
        4.4.1 聚合物类型影响
        4.4.2 聚合物质量分数的影响
        4.4.3 聚乙烯亚胺分子量的影响
        4.4.4 聚乙烯亚胺质量分数的影响
        4.4.5 纳米颗粒稳定剂类型的影响
        4.4.6 纳米颗粒稳定剂质量分数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高温高盐油藏水平井深部吞吐-堵水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
第1章 引言
    1.1 高温高盐油藏开发技术概况
        1.1.1 高温高盐油藏的划分
        1.1.2 高温高盐油藏开采技术现状
        1.1.3 我国高温高盐油藏开发面临的挑战
    1.2 高温高盐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
        1.2.1 高温高盐油藏化学驱油剂研究进展
        1.2.2 高温高盐油藏调剖剂研究进展
        1.2.3 高温高盐油藏提高采收率矿场试验
        1.2.4 高温高盐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关键问题
    1.3 水平井控水增油技术现状
        1.3.1 水平井在我国油气开采中的应用
        1.3.2 水平井采油的技术难点
        1.3.3 水平井堵水技术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耐温耐盐微球调堵剂研发及优选
    2.1 DCA微球堵剂的研发
        2.1.1 DCA微球配方的优化
        2.1.2 DCA微球性能控制方法
        2.1.3 DCA微球粒径控制方法
        2.1.4 DCA微球制备工艺优化
        2.1.5 DCA微球中试与工业化生产
    2.2 微球堵剂的耐温性
        2.2.1 分散于水中微球的高温热稳定性
        2.2.2 微球材料的高温热稳定性
    2.3 微球堵剂在岩心中的注入性
        2.3.1 三类微球的注入性
        2.3.2 微球材料用量与封堵效果的关系
        2.3.3 以阻力系数为指标评价三类微球注入性
        2.3.4 以阻力系数分布为指标评价三类微球注入性
    2.4 微球堵剂对水流通道的封堵能力及其在岩心中的分布
        2.4.1 以残余阻力系数为指标评价三类微球的封堵能力
        2.4.2 以残余阻力系数分布为指标评价三类微球在油藏深部的封堵能力
        2.4.3 以残余阻力非均匀系数评价调堵剂实现深部调剖堵水的可能性
        2.4.4 以残余阻力系数的动态变化评价封堵的稳定性
        2.4.5 微球注入性和在油藏深部封堵能力综合分析
    2.5 油藏就地聚合的DCA微球注入性改进
        2.5.1 就地聚合DCA微球配方改进
        2.5.2 ISP-DCA微球体系在岩心中的注入性
        2.5.3 以阻力系数分布评价ISP-DCA微球体系在岩心中的注入性
        2.5.4 ISP-DCA微球在岩心中的封堵能力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耐温耐盐乳化调驱剂研发
    3.1 高温乳化动态测试仪及评价方法
        3.1.1 油水乳化性能评价方法研究概况
        3.1.2 高温乳化动态测试仪
        3.1.3 乳化能力及乳液稳定性的表征方法
    3.2 乳化调堵剂的筛选与复配
        3.2.1 表面活性剂与高矿化度高钙镁离子水的配伍性
        3.2.2 表面活性剂的耐盐性
        3.2.3 耐温耐盐乳化调驱剂的复配
        3.2.4 乳化调驱剂耐温性评价
    3.3 就地乳化调堵剂性能
        3.3.1 乳化剂在岩心中的注入性
        3.3.2 乳化剂在驱油过程中与原油的乳化
        3.3.3 岩心中油水就地乳化对水流通道的封堵能力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温高盐油藏水平井深部吞吐-堵水技术
    4.1 水平井深部吞吐-堵水技术关键问题
        4.1.1 常规水平井堵水技术的关键问题
        4.1.2 常规吞吐技术的关键问题
        4.1.3 建立了水平井深部吞吐-堵水的技术思路
        4.1.4 研究方法简介
    4.2 水平井深部吞吐-堵水关键技术难点的突破
        4.2.1 堵剂注入与封堵的选择性
        4.2.2 乳化助堵扩大堵水有效作用范围
    4.3 高温高盐油藏水平井深部吞吐-堵水技术优选
        4.3.1 CO2深部吞吐-乳化剂HA助堵-微球堵水
        4.3.2 CH4深部吞吐-乳化剂HA助堵-微球堵水
        4.3.3 乳化剂HA深部吞吐-微球堵水
        4.3.4 乳化剂RA-WT深部吞吐-微球堵水
        4.3.5 水平井深部吞吐-堵水复合技术综合评价
    4.4 高温高盐油藏水平井深部吞吐-堵水矿场试验方案
        4.4.1 矿场试验用剂的准备
        4.4.2 高温高盐油藏水平井堵水选井
        4.4.3 HD4-32H矿场试验施工方案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河道砂油藏调剖改善水驱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调剖堵水技术研究概况
        1.2.1 调剖堵水技术发展历程
        1.2.2 调剖堵水技术分类
    1.3 聚合物凝胶调剖堵水技术
        1.3.1 聚合物凝胶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聚合物凝胶调剖(调驱)机理研究
    1.4 河道砂油藏调剖可行性及必要性研究
        1.4.1 河道砂油藏概况
        1.4.2 河道砂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
        1.4.3 河道砂油藏调剖必要性分析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聚合物凝胶体系研究
    2.1 聚合物凝胶体系组成和交联机理
        2.1.1 聚合物和交联剂
        2.1.2 聚合物凝胶交联机理研究
    2.2 凝胶体系成胶性能评价方法
    2.3 实验仪器与实验试剂
    2.4 聚合物和交联剂类型的筛选
        2.4.1 聚合物的筛选
        2.4.2 交联剂的筛选
    2.5 聚合物凝胶体系成胶因素分析
        2.5.1 聚合物浓度的优选
        2.5.2 交联剂浓度的优选
        2.5.3 稳定剂浓度的优选
        2.5.4 矿化度对成胶性能的影响
        2.5.5 温度对成胶性能的影响
        2.5.6 pH值对成胶性能的影响
        2.5.7 凝胶的长期热稳定性评价
    2.6 聚合物凝胶微观形貌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室内物理模拟实验
    3.1 凝胶在多孔介质中的性能评价参数
        3.1.1 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
        3.1.2 突破压力梯度
        3.1.3 封堵率
        3.1.4 剖面改善率
    3.2 实验仪器与实验条件
    3.3 单岩心流动实验
        3.3.1 实验步骤及实验流程图
        3.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3.4 双并联岩心流动实验
        3.4.1 实验步骤及实验流程图
        3.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3.5 平板填砂模型调剖实验
        3.5.1 模型填砂设计
        3.5.2 实验步骤及实验流程图
        3.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河道砂油藏Y井组调剖工艺方案设计
    4.1 河道砂油藏Y井组概况
    4.2 调剖体系与段塞设计
        4.2.1 调剖体系与用量
        4.2.2 调剖剂段塞组合方式
    4.3 施工参数及施工工序设计
        4.3.1 施工压力与排量
        4.3.2 施工工序与注意事项
    4.4 调剖效果评定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10)高温高盐油藏深部调驱体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国内外耐温抗盐深部调驱体系研究进展
    1. 1新型聚合物
    1. 2弱冻胶
    1. 3沉淀类
    1. 4体膨颗粒
    1. 5冻胶分散体
    1. 6其他
2耐温抗盐深部调驱体系展望
    2. 1加强新型耐温抗盐调驱体系的研究
    2. 2加强复合调驱体系的研究
    2. 3加强调驱剂的系列化
    2. 4加强配套工艺技术的研究
3结束语

四、高温高盐油藏用疏水缔合聚合物凝胶调剖剂研制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抗温耐盐冻胶体系的构建及性能研究[D]. 巩权峰.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2]低渗透油藏凝胶调剖体系优选及注入参数优化研究[D]. 张昕.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3)
  • [3]长链烷基疏水聚合物分子设计合成、溶液自组装及润湿性能研究[D]. 高进浩. 陕西科技大学, 2020(01)
  • [4]多元共聚物感温凝胶调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赵文锦. 兰州理工大学, 2020(12)
  • [5]高温高盐调剖体系研究[D]. 朱雪莹.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6]纳米二氧化硅/两亲聚合物凝胶的制备及增强机制研究[D]. 曹长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7]塔河油田高温高盐冻胶研究[D]. 张雯.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8]高温高盐油藏水平井深部吞吐-堵水方法研究[D]. 杨长春.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7(02)
  • [9]河道砂油藏调剖改善水驱效果研究[D]. 季晓靖. 西南石油大学, 2016(03)
  • [10]高温高盐油藏深部调驱体系研究进展[J]. 孙同成,崔亚.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16(02)

标签:;  ;  ;  

高温高盐油藏疏水缔合聚合物凝胶调剖剂的研制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