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圳罗芳污水厂一期工程试运行简评(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钊[1](2020)在《A/O-MBR-蠕虫床中试系统运行效能及其LCA评价研究》文中提出蠕虫床工艺是利用水生蠕虫对增长的剩余污泥进行捕食以达到减少污泥产量,调理活性污泥性质的工艺。蠕虫捕食污泥减量工艺已被证实在实验室规模下有良好的污泥减量,处理水质优化,减少耦合MBR系统膜污染的特性。本研究通过对中试规模的蠕虫床耦合污水处理工艺系统进行运行,探讨中试水平下蠕虫床工艺的技术优势和环境效益。模拟蠕虫床工艺的工程应用,以深圳罗芳污水处理厂运行的BNR-MBR为模拟对象,并进行生命周期评价,探索蠕虫床工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前景。通过搭建的中试系统构造A/O-MBR、A/O-MBR-BR(空白床)和A/OMBR-WR(蠕虫床)三套对照系统运行,A/O-MBR-BR和A/O-MBR-WR系统存在污泥减量效果,A/O-MBR-BR的污泥减量效果为26.4%,A/O-MBRWR的污泥减量达到82.1%。A/O-MBR-WR出水水质改善、COD去除率98.57%、氨氮去除率99.19%、TN去除率60.8%、TP去除率83.38%,在化学除磷辅助下出水TP小于0.3mg/L,除TN外达到预设地表水IV类标准,TMP增长速率下降79.5%。对A/O-MBR和A/O-MBR-WR两组中试系统的运行阶段和清单类型进行LCA研究,选取七种代表性环境影响类别:GWP(全球变暖潜能)、ADP(非生物化石燃料消耗潜能)、EP(水体富营养化潜能)、HTP(人类毒性潜能)、FAETP(淡水水生生态毒性潜能)、AP(大气酸化潜能)和ODP(臭氧层耗竭潜能),对系统四个运行子阶段和三类输入输出清单类型分别分析研究。在两组中试系统中,生化处理子阶段占据最大环境影响贡献,化学品的使用主要对ADP产生贡献,废物处置主要对GWP、EP、FAETP产生贡献。在七种环境影响类别中A/O-MBR-WR相比A/O-MBR系统在GWP、EP、HTP、AP、ODP类别中环境影响值升高了14.78%、3.38%、0.74%、10%、16.78%,在ADP、FAETP类目中下降了1.17%、45.67%。对七种影响类型分别赋予权重后,对比两组系统的环境综合影响值,A/O-MBR-WR相比A/O-MBR系统减少了9.71%。模拟和分析蠕虫床工艺的实际工程应用和环境收益,以深圳市罗芳污水处理厂现行的BNR-MBR工艺为模拟对象,以中试获得的运行数据为依托,对工程规模的BNR-MBR系统和模拟的BNR-MBR-WR工艺进行LCA研究。在七种环境影响类别中BNR-MBR-WR环境影响值分别减小了1.17%、12.54%、5.75%、21.58%、23.38%、29.72%、6.89%,综合环境影响值LCAIs=3.18E-09,LCAIc=2.68E-09,BNR-MBR-WR相比BNR-MBR减少了15.63%。对使用清洁能源和采用不同权重分配因子的情景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对蠕虫床工艺主要参数变化的情景下进行了稳健性分析,得出蠕虫床耦合污水处理工艺有稳定的更低环境影响的结论。
喻一,宋芳,赵志杰,秦华鹏,段余杰,姚丽娟,王政君[2](2020)在《深圳河河口近10年典型污染物通量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根据2008—2017年连续水文观测数据和逐月水质监测数据,采用LOADEST模型模拟估算主要污染物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净通量,得到深圳河河口近10年主要污染物通量的变化规律。结合降水和流域内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分析影响污染物通量变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得到以下结论。1)2008—2017年深圳河河口断面各污染物入湾净通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总体水质情况有所好转,但仍未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V类水目标要求。2)2008—2017年各污染物净通量的季节性差异逐年变小。3) COD净通量与降雨量的相关性较强,说明其污染来源多为非点源;总氮、氨氮和总磷净通量与降水量的相关性相对较弱,说明其污染来源多为点源。4)污染物净通量与污水处理量明显负相关,说明提高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和污水出水水质有助于河流水质的改善。
姜璐[3](2019)在《青岛市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堆肥处理技术方案研究 ——以娄山河污泥堆肥项目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青岛市污水处理总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处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伴随着污水处理而带来的污泥处理与处置问题日益突出。目前青岛市污水厂产生的湿污泥量已超过500t/d,而且随着污水处理厂的不断建设,污泥的产量还会进一步增长。本文针对青岛市污泥处理与处置现状,结合污泥产量及其理化特性,对娄山河污泥堆肥处理方案和工程运行进行了研究,以期为青岛市污泥堆肥处理及工程化应用提供工艺设计依据,并为青岛市总体污泥处理与处置提供技术支持。得出的主要结论为:1)通过对青岛市污泥产生量和污泥性质分析,结合污泥处置的潜在途径和消纳量分析,本项目污泥的最终处置方式为好氧堆肥工艺。2)经过对各工艺措施的分析比较,青岛市污泥处理项目采用连续运行槽式翻抛机加负压供氧除臭一体化工艺,经济、稳定且高效。3)经堆肥处理后污泥含水量在40%左右,污染物含量显着降低,满足环保要求。经估算,单位质量污泥处理电耗为44.633度/吨,经济效果较为显着。4)实际运行表明,2017年9-12月电耗总量为123.52万度,电单耗为45.54度/吨污泥;2018年1-6月电耗总量为187.98万度,电单耗为41.12度/吨污泥,实际电耗与污泥日处置量成反比关系。辅料(花生壳)物耗为25.95%-27.35%之间,远超于设计15%的比例,因此,以后应对运行进行优化降低辅料比例,或选择替代性辅料,如蘑菇渣、秸秆等。
侯达[4](2019)在《顺义新城温榆河水资源利用一期工程改造设计及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北京为应对水资源短缺和污染的双重压力,在过去20多年中,实施了一系列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工程,其中就包括顺义新城温榆河水资源利用一期工程(也称“引温一期工程”)。该工程始建于2007年,采用加药絮凝+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处理后的出水主要指标达到地表Ⅲ类标准(除TN<15 mg.L-1),然后通过提升泵站输送到减河,年引水流量3800万立方米,对恢复潮白河生态环境和顺义新城水环境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经过多年运行,该工程的出水水量随着膜通量的衰减逐年降低,出水TP指标偶尔不达标,冬季出水NH3-N存在超标现象,单位吨水膜的维护量、药耗量以及曝气量大大增加,随之带来的吨水成本的大幅增加。为保证工程的连续稳定运行,水质长期稳定达标,持续发挥其应有的生态环保效益,亟需对该工程进行改造。本文首先介绍了改造工程实施背景及意义,对国内外微污染河水处理工艺、引水工程案例等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引温一期工程”运行现状和问题分析,确定了工程改造方案:应维持原MBR主工艺设计方案,配置新的膜系统及配套设施,将原斜管沉淀池改造为平流沉淀池,优化污泥处理工艺,升级改造全厂的自动化系统。改造工程项目于2017年实施,2018年4月投入试运行。本文重点对改造工程的运行状况进行了跟踪,分析了改造后系统运行效果,COD、氨氮、TN、TP四项主要指标出水在2018年4月-2019年1月期间平均浓度分别为17.3、0.18、9.9、0.11 mg.L-1,系统出水水质较改造前得到明显改善,其中出水氨氮浓度降低最显着,特别是出水氨氮在低水温时,与改造前的出水氨氮浓度约1-7mg/L相比,其出水浓度明显减小;膜系统在20 LMH和10 LMH左右的通量下的运行平均压差分别约为15 kPa、12 kPa均可满足产水要求,夏季河水较多时,处理水量可达10万吨/日;改造后吨水电耗从原来的0.7度左右降至0.5度,吨水药耗减少超过20%。本文重点是对工程改造方案的论证以及跟踪评价改造效果。本项改造工程对处理其它河道微污染水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何林[5](2017)在《东港市污水处理厂工艺方案研究及运行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东港市城市污水的直接排放,严重地污染了市区河流和周边海域环境,港口近海海域个别监测点的监测指标已超过海水水质二类标准,且地下水多项指标超过饮用水标准,不可饮用。为此,东港市政府拟建设东港市污水处理厂,解决城市污水对陆域和海域的严重污染问题,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由于污水排放标准的提高,意味着必须建设更加合理、高效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为了达到处理效果及排放要求,污水处理厂的方案比选以及设计计算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以东港市污水处理厂工程为研究对象,对东港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及设计参数等进行研究,并对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后的运行效果进了分析。研究内容包括污水处理厂的水质水量分析确定,工艺方案的选择与分析,处理构建筑物的选型及设计计算,运行效果分析与讨论。采用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法、单位建设用地指标法和不同性质用地用水量指标法三种方法预测了该区域内的需水量,按照预测需水量的87%计算确定东港市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3.0m3/d。根据工程建设前期的水质监测结果,并参考设计手册推荐的城市污水特征值和国内部分相类似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确定污水处理厂设计进水水质为 CODcr=450mg/L,BOD5=200mg/L,pH=6-9,SS=200mg/L,NH3-N=32mg/L,TN=40mg/L,TP=3.5mg/L。处理出水一部分用作工业循环冷却水,一部分排入大东沟河道作为景观用水,处理出水水质应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COD≤50mg/L,BOD5≤ 10mg/L,SS≤10mg/L,TN≤15mg/L,NH3-N≤5mg/L,TP<0.5mg/L)。结合东港市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情况及设计要求,通过对比几种国内外常用的二级处理工艺、深度处理工艺和污泥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工艺采用“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CASS工艺)+滤布滤池+二氧化氯消毒”工艺方案,污泥处理工艺采用污泥机械浓缩脱水工艺方案。CASS工艺设有4个池子,运行周期为6h,曝气阶段2.5h,沉淀阶段1.5 h,滗水阶段1h,闲置阶段1h。3个月的试运行监测结果表明,东港市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指标分别为:COD=32.04mg/L、TN=12.56mg/L、TP=0.43mg/L、NH3-N=1.54mg/L、SS=7mg/L,达到设计出水水质要求。“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CASS工艺)+滤布滤池+二氧化氯消毒”工艺适用于东港市污水处理厂,能够保证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东港市污水处理厂的投入使用对保护周围的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刘亚丽[6](2016)在《生态城市理念指导下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基于生态城市规划理念,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依托国内外先进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对山地城市重庆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模式进行探讨,提出城市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集中与分散、上游与下游、地上与地下、大中小相结合;结合城市地形地貌,集约紧凑布局,丰富山地城市景观特色;因地制宜地采用合理工艺,与再生水厂适当合建等合理性措施,以此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水环境生态修复,有效提升山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赵永生[7](2014)在《新建污水处理厂设备选型、优化配置及采购招标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以合浦县城污水处理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新建污水处理厂项目,如果设备选型达不到设计及使用要求、拾配不合理,设备采购价格偏高,则无法有效控制项目投资,浪费有限的工程建设资金;或设备无法正常运行,影响污水处理效果,不能达标排放;或维保费用偏高,运营处理成本增大,甚至无法正常运转。本文以设计单位完成的设备技术要求及经批复的设备投资概算为依据;基于设备采购时国内污水处理设备最新市场情况,探索新建污水处理厂设备选型、优化配置及采购招标方法,以实现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节约工程投资、降低运行成本为目标;并以实际项目招标结果及运行情况检验方法的成败得失。本文抓住污水处理厂的主要设备开展相关工作,通过参观考察、市场调研等方法,全面了解设备采购时国内污水处理设备市场基本情况;以此为基础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得出如下结论:(1)设备选型原则:必须达到或优于设计要求;有较多的成功应用工程业绩;最终设备总投资必须控制在概算以内。(2)设备优化配置主要方法:①同类国产设备达不到使用要求时方选用进口设备,同时应保证其能耗及故障率较低,可切实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在国内应有较完善的技术、售后服务体系,维保成本低且方便。②国产设备已能达到使用要求的应选用国产设备,但应选择有较多成功应用工程业绩,故障率、能耗、使用寿命等均较优的品牌。优先选择以下国产设备:技术较成熟且又进行了改良的设备;主要配件采用先进国际品牌的设备;核心技术进口,中外合资企业生产的设备。③长期运行、耗电量大、运行环境恶劣的重点设备,应选用技术先进的品牌;间歇使用,使用频率不高的设备,选用价格便宜的国产设备,以降低设备投资。④设备材质应选用耐腐蚀的材质。(3)从划分合理的标段,详尽且真实、具体表达设备采购意向、要求的设备技术需求明细,设置合理的招标控制价,针对性的评标办法等4个方面改进设备采购招标。从合浦县城污水处理厂项目招标结果及三年来的运行情况表明该设备选型、优化配置及采购招标方法是非常成功的。采购到了性价比最优的设备,仅主要设备总投资就比概算节约投资335.62万元,整个项目节约投资约1500万元;处理出水远优于设计的排放标准,全厂运行平稳;吨水处理成本仅约0.28元(不计贷款利息),项目正常运营第一年即实现盈亏平衡。
彭维[8](2012)在《平洲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平洲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位于佛山市南海区,其工程设计规模为5万m3/d,出水水质要求为国家一级B排放标准。以该项目的设计为例,详细论述了工程设计的思路与方案,提出了污水工艺方案比选、污泥处理工艺比选等应该把握的关键因素和具体思路。工程投产后,针对污水厂运行中存在的冬季泡沫较多的问题,提出冬季时根据监测情况及时对鼓风机曝气进行调整,适当降低污水的溶解氧,同时在冬季严格控制污泥龄在15天以上的策略;针对出水总氮偏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缩短主反应区的曝气阶段时间,控制回流污泥的溶解氧水平,增大内回流量,强化反硝化阶段,调整预反应区的连续曝气调整为间歇曝气等解决措施。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工程设计的方案是可调控和合理的。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总结说明:(1)CASS工艺运行灵活,抗冲击能力强,通过调整运行周期及工艺参数,可以实现不同的处理目标;(2)CASS工艺非常适合扩建工程采用,其反应池设计成多池模块组合式,单池可独立运行;(3)同时CASS工艺对运行管理者的水平要求较高。最后提出对CASS工艺的微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以及CASS工艺的排泥时机及泥龄控制等进行系统研究的展望。
呼永锋[9](2011)在《MUCT工艺特性与优化运行生产性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来源于“十一五”国家科技重点项目子课题—“污水处理厂全流程节能降耗技术集成与工程示范”,以深圳市某污水处理厂两组MUCT工艺(Modified University of Cape Town Process)为现场开展一系列生产性试验研究。试验通过考察MUCT工艺对COD、氮磷的去除效率、分析底物空间分布规律,确定工艺优化运行参数、探讨不同季节、暴雨、低水力负荷与高冲击负荷下运行优化措施,对好氧段精确曝气改造以降低能耗,结果表明:MUCT工艺南北池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0.00%、79.66%、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36%、93.23%、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1.47%与51.24%、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63%、88.19%,对有机物及氮磷去除效果良好,系统运行稳定。通过分析反应器中不同DO、硝化液回流比与污泥浓度时NH4+-N、NO3--N、TN、PO4--P与TP空间分布特征,确定合理DO、硝化液回流比与污泥浓度。提高好氧段DO能够显着提高NH4+-N硝化速率,南北池NH4+-N出水达标后继续增大DO对提高硝化效果不明显;在好氧段DO充足时污泥浓度对NH+4-N去除率影响有限。硝化液回流有利于系统运行稳定和脱氮效能提高,随C/N比增加TN去除率增加,但进水负荷增加时TN去除率下降。对于除磷,好氧段DO保持在0.5mg/L以上即可;厌氧段NO3--N浓度低于1.0mg/L或者高于2.5mg/L时都不利于除磷;温度提高对系统脱氮有利,但对除磷影响不明显。通过合理分配水量、调控DO、加快系统污泥更新等措施可以实现系统优化运行。对好氧段实施精确曝气改造后降低了运行能耗,优化运行后鼓风机单耗降低0.0060kW·h/m3,鼓风机综合电耗降低10.18 %,一年共节省电量260452.18kW·h。
肖意,黄海涛[10](2009)在《深圳以前所未有力度推进水环境综治》文中研究说明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污染治理工作。本届市委市政府上任伊始,就迅速确定了污水治理的总体规划,明确了项目实施计划和投资政策,细化了责任分工,并实行严格督查问责制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十一五”期间实现全市水环境根本性好转的目标,以前所未有的投资力度和工作?
二、深圳罗芳污水厂一期工程试运行简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深圳罗芳污水厂一期工程试运行简评(论文提纲范文)
(1)A/O-MBR-蠕虫床中试系统运行效能及其LCA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蠕虫捕食污泥减量研究现状 |
1.2.2 MBR污水处理研究现状 |
1.2.3 污水处理厂LCA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装置和运行 |
2.1.1 实验装置 |
2.1.2 装置运行 |
2.2 污水处理厂概况 |
2.2.1 一级处理工艺构筑物 |
2.2.2 二级处理工艺构筑物 |
2.2.3 污泥处理部分 |
2.3 分析测试方法 |
2.3.1 污泥指标检测方法 |
2.3.2 进出水指标测试方法 |
2.4 污水处理工艺环境影响分析 |
2.4.1 研究目标与范围的确定 |
2.4.2 清单分析 |
2.4.3 影响评价 |
第3章 A/O-MBR中试系统运行效能 |
3.1 引言 |
3.2 污水处理效能 |
3.3 污泥减量效率 |
3.4 膜污染情况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A/O-MBR-蠕虫床中试系统LCA研究 |
4.1 引言 |
4.2 功能单位及范围界定 |
4.3 中试系统LCA清单 |
4.3.1 输入清单 |
4.3.2 排放清单 |
4.4 LCA评价与计算 |
4.4.1 分类和特征化 |
4.4.2 归一化与加权 |
4.4.3 A/O-MBR系统LCA分析 |
4.4.4 总环境影响比较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模拟污水处理厂耦合蠕虫床LCA研究 |
5.1 引言 |
5.2 功能单位及生命周期清单 |
5.2.1 输入清单 |
5.2.2 输出清单 |
5.3 LCA结果分析 |
5.4 敏感性分析 |
5.4.1 用电类型敏感性 |
5.4.2 权重赋值敏感性 |
5.4.3 稳健性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深圳河河口近10年典型污染物通量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流域概况 |
2 方法与数据 |
2.1 数据来源 |
2.2 LOADEST通量核算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深圳河近10年水质和水量变化情况 |
3.1.1 河水通量 |
3.1.2 水质分析 |
3.2 深圳河河口污染物通量回归方程 |
3.2.1 污染物通量LOADEST回归方程 |
3.2.2 模型估算结果对比 |
3.3 污染物通量年际变化情况 |
3.4 污染物通量变化原因分析 |
3.4.1 降水影响和通量季节变化特征 |
3.4.2 污水处理厂建设 |
3.4.3 其他因素 |
4 结论与展望 |
(3)青岛市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堆肥处理技术方案研究 ——以娄山河污泥堆肥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我国污泥处理与处置现状 |
1.2.1 污泥处置技术 |
1.2.2 污泥处置方式 |
1.3 污泥堆肥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
1.4 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青岛市污泥现状及处理方案选择 |
2.1 青岛市污泥产生量和处理工艺 |
2.1.1 青岛市区污水厂污泥处理情况 |
2.1.2 泥量分析 |
2.1.3 污泥性质分析 |
2.2 污泥处理处置方案选择依据 |
2.3 污泥处理处置方案目标 |
2.4 污泥处理处置方案选择 |
2.5 厂址选择 |
2.5.1 娄山河污水处理厂预留用地 |
2.5.2 固体废物综合处理处置中心 |
2.6 污泥处理量确定 |
第3章 娄山河污泥堆肥项目工艺选择 |
3.1 污泥好氧发酵技术 |
3.1.1 条垛式的特点 |
3.1.2 发酵仓系统特点 |
3.1.3 槽式好氧系统特点 |
3.2 生产方式比选 |
3.2.1 “连续式”工艺特点 |
3.2.2 “序批式”工艺特点 |
3.2.3 生产方式的选择 |
3.3 供氧通风方式比选 |
3.3.1 负压抽吸式 |
3.3.2 正压鼓风式 |
3.3.3 供氧通风方式的选择 |
3.4 除臭工艺方案比选 |
3.4.1 除臭工艺方案选择 |
3.5 发酵辅料选择 |
3.6 工艺方案选择 |
第4章 娄山河污泥堆肥项目工艺参数设计 |
4.1 本工程高温好氧生物发酵控制参数 |
4.1.1 堆肥工艺参数 |
4.1.2 堆肥原料与产品理化特性 |
4.1.3 混合料 |
4.1.4 出料 |
4.2 物料平衡 |
4.3 能量平衡 |
4.3.1 青岛项目产能计算 |
4.3.2 青岛项目需能计算 |
4.3.3 能量平衡 |
4.4 工艺设计 |
4.4.1 工艺流程图 |
4.4.2 物料接收混合车间设计 |
4.4.3 生物发酵车间设计 |
4.4.4 筛分车间设计 |
4.4.5 辅料堆放车间设计 |
4.4.6 成品堆放车间设计 |
4.4.7 生物除臭滤池设计 |
第5章 娄山河污泥堆肥项目实际运行情况与节能降耗 |
5.1 实际运行情况 |
5.1.1 污泥处置量 |
5.1.2 建议改进措施 |
5.2 辅料添加比例 |
5.3 药耗电耗等成本现状 |
5.4 用电、辅料现状分析 |
5.4.1 电耗 |
5.4.2 辅料 |
5.4.3 现状分析 |
5.5 建议改进措施 |
5.5.1 电耗 |
5.5.2 辅料 |
5.6 产品应用 |
5.6.1 应用于农田 |
5.6.2 应用于草坪绿化 |
5.6.3 应用于园林种植 |
5.6.4 应用于垃圾填埋覆盖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致谢 |
(4)顺义新城温榆河水资源利用一期工程改造设计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
1.1.1 课题背景 |
1.1.2 课题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及路线 |
第二章 改造前运行情况及运行效果分析 |
2.1 项目概况 |
2.2 改造前工艺介绍 |
2.2.1 设计水质水量 |
2.2.2 改造前工艺流程 |
2.3 改造前运行问题分析 |
2.3.1 处理水量衰减问题 |
2.3.2 TP超标及排泥问题 |
2.3.3 低温对氨氮去除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工程改造优化分析 |
3.1 工程改造基本原则 |
3.2 MBR单元改造优化 |
3.2.1 MBR工艺 |
3.2.2 膜组器更换 |
3.2.3 设备间配套系统优化 |
3.3 预处理及加药单元改造优化 |
3.3.1 提升泵房优化 |
3.3.2 加药系统改造 |
3.3.3 絮凝沉淀改造 |
3.4 鼓风机单元改造优化 |
3.5 污泥脱水单元改造优化 |
3.5.1 新建污泥浓缩池 |
3.5.2 脱水系统改造 |
3.6 臭氧脱色消毒单元改造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技术经济分析 |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4.1.1 取样过程 |
4.1.2 检测方法 |
4.2 处理水量及膜污染变化情况 |
4.3 水质变化情况 |
4.3.1 COD变化情况 |
4.3.2 氨氮及总氮变化情况 |
4.3.3 TP变化情况 |
4.4 节能降耗及经济分析 |
4.4.1 节能降耗分析 |
4.4.2 社会环境效益分析 |
4.4.3 工程投资估算 |
4.4.4 运行成本估算及改造前后对比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导师和作者介绍 |
附件 |
(5)东港市污水处理厂工艺方案研究及运行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1.1.1 课题所依托的实际工程 |
1.1.2 研究背景 |
1.1.3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2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生物脱氮技术 |
1.2.2 生物除磷技术 |
1.2.3 同步脱氮除磷技术 |
1.3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应用现状 |
1.3.1 A/O工艺 |
1.3.2 A~2O(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及其改良工艺 |
1.3.3 氧化沟工艺及其改良工艺 |
1.3.4 SBR工艺及其变形工艺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课题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污水处理厂水质水量的分析与确定 |
2.1 项目概况及自然条件 |
2.2 污水量预测及设计规模确定 |
2.2.1 污水量确定 |
2.2.2 设计规模确定 |
2.3 污水水质预测 |
2.3.1 设计手册推荐的城市污水水质 |
2.3.2 国内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 |
2.3.3 实测城市污水水质 |
2.3.4 污水处理厂设计进水水质 |
2.4 污水排放标准及处理程度 |
2.4.1 污水排放标准 |
2.4.2 污水处理程度 |
第三章 工艺方案选择与分析 |
3.1 污水处理厂工艺方案选择原则 |
3.2 污水二级处理工艺选择与分析 |
3.2.1 二级处理工艺选择原则 |
3.2.2 选择依据 |
3.2.3 初选污水二级处理工艺 |
3.2.4 三种污水二级处理工艺方案的技术比较 |
3.2.5 工艺方案的选择 |
3.3 深度处理工艺的选择与分析 |
3.3.1 三级处理工艺的选择与分析 |
3.3.2 消毒工艺选择与分析 |
3.3.3 深度处理工艺的确定 |
3.4 污泥处理工艺选择与污泥最终处置 |
3.4.1 污泥处理工艺选择 |
3.4.2 污泥最终处置 |
3.5 污水处理厂工艺方案的确定 |
3.6 小结 |
第四章 工程设计 |
4.1 污水处理厂总体设计 |
4.1.1 污水处理厂总体布置原则 |
4.1.2 污水处理厂总体设计 |
4.2 格栅的设计 |
4.2.1 选型 |
4.2.2 设计参数 |
4.2.3 设计计算 |
4.3 污水提升泵站的设计 |
4.3.1 泵站形式的选择 |
4.3.2 设计参数 |
4.3.3 设计计算 |
4.4 沉砂池的设计 |
4.4.1 选型确定 |
4.4.2 设计参数 |
4.4.3 校核 |
4.4.4 设计计算 |
4.5 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反应器(CASS)生化池的设计 |
4.5.1 设计参数 |
4.5.2 设计计算 |
4.6 三级处理系统的设计 |
4.6.1 设计参数 |
4.6.2 选型及设计计算 |
4.7 消毒接触池的设计 |
4.7.1 设计参数 |
4.7.2 设计计算 |
4.8 污泥处理构筑物的工艺设计 |
4.8.1 设计参数 |
4.8.2 设计计算及设备选型 |
4.9 主要构筑物与配套设备统计 |
第五章 工艺运行效果分析 |
5.1 有机物去除效果分析 |
5.2 SS去除效果分析 |
5.3 TP去除效果分析 |
5.4 TN去除效果分析 |
5.5 NH_3-N去除效果分析 |
5.6 运行成本分析 |
5.7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生态城市理念指导下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相关理论 |
1.1 公共安全 |
1.2 脆弱性 |
1.3 社区公共安全规划 |
2 城市社区公共安全规划现状问题 |
2.1 高频发的各种灾害影响 |
2.2 城市社区自身的脆弱性明显 |
2.3 城市社区内部犯罪事件突出 |
3.“弓弦箭”模型及运用 |
3.1“弓弦箭”理论模型 |
3.2 模型分析 |
3.3 社区公共安全规划体系 |
4 城市社区公共安全规划对策 |
4.1 从改善社区硬件设施角度加强社区公共安全规划 |
4.2 从防灾减灾角度加强社区公共安全规划 |
4.3 从应急管理体系加强社区公共安全规划 |
5 结语 |
(7)新建污水处理厂设备选型、优化配置及采购招标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以合浦县城污水处理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新建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与管理 |
1.3 国内城镇污水处理厂常用污水处理工艺及设备 |
1.4 国内污水处理设备选型、优化配置及采购招标存在问题 |
1.5 国内外污水处理设备选型、优化配置及采购招标发展现状 |
1.6 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新建污水处理厂设备选型、优化配置及采购招标方法的研究 |
2.1 设备选型、优化配置前期准备工作 |
2.2 设备选型原则 |
2.3 设备优化配置 |
2.4 设备采购招标 |
2.5 设备选型、优化配置及采购招标工作流程 |
2.6 小结 |
第三章 合浦县城污水处理厂设备选型、优化配置及采购招标实践案例 |
3.1 合浦县城污水处理厂项目简介 |
3.2 主要污水处理设备相关设计资料 |
3.3 国内污水处理厂设备运行情况 |
3.4 合浦县城污水处理厂主要污水处理设备选型及优化配置 |
3.5 合浦县城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设备采购招标 |
3.6 合浦县城污水处理厂设备招标结果 |
3.7 小结 |
第四章 合浦县城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 |
4.1 合浦县城污水处理厂处理出水情况 |
4.2 合浦县城污水处理厂设备运行情况 |
4.3 合浦县城污水处理厂运营情况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1:氧化沟工艺系统原理图 |
附件2:合浦县城污水厂工艺流程图 |
附件3:合浦县城污水处理厂总投资概算汇总表 |
附件4:合浦县城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设备一览表 |
附件5:合浦县城污水处理厂主要污水处理设备一般技术性能要求一览表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8)平洲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项目背景 |
1.1 项目建设背景 |
1.2 南海平洲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 |
1.3 平洲地区给排水现状及规划 |
1.4 实施二期扩建工程的必要性 |
1.4.1 污水东调工程的要求 |
1.4.2 周边污水量要求 |
第2章 扩建工程特点分析 |
2.1 一期工程存在的问题 |
2.1.1 进水水量及水质 |
2.1.2 出水水质 |
2.2 污水厂用地面积 |
2.3 扩建工程与一期工程的衔接 |
2.3.1 平面布置的衔接 |
2.3.2 工艺流程的衔接 |
2.3.3 水力高程的衔接 |
2.3.4 厂区公用设施的衔接 |
第3章 工程设计方案 |
3.1 设计内容及规模 |
3.2 设计参数及基础条件 |
3.3 处理方法的选择分析 |
3.3.1 生物脱氮除磷原理 |
3.4 工艺类别及流程组成 |
3.5 污水处理工艺方案的考虑 |
3.5.1 生物滤池工艺 |
3.5.2 CASS 工艺 |
3.5.3 UNITANK 工艺 |
3.5.4 AAO 工艺 |
3.5.5 污水处理工艺方案的选用 |
3.6 污泥处理工艺方案的考虑 |
3.6.1 污泥处理的基本原则 |
3.6.2 污泥处理工艺的选择 |
3.6.3 污泥的处置 |
3.6.4 污泥处理工艺的选用 |
3.7 工艺流程设计 |
3.8 总平面布置设计 |
3.9 高程设计 |
3.10 公共工程设计 |
3.11 主要处理构筑物设计 |
3.11.1 粗格栅及进水泵房 |
3.11.2 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 |
3.11.3 CASS 生物反应池 |
3.11.4 鼓风机房 |
3.11.5 重力浓缩池 |
3.11.6 污泥浓缩脱水机房 |
3.12 其它专业的设计 |
第4章 投产后污水厂存在问题及对策 |
4.1 主要存在的问题 |
4.1.1 旋流沉砂池 |
4.1.2 冬季产生泡沫 |
4.1.3 出水总氮不达标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 |
(9)MUCT工艺特性与优化运行生产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MUCT 工艺特征 |
1.2 污水厂运行优化研究 |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污水处理厂简介 |
1.5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分析方法 |
2 MUCT 工艺运行效果分析 |
2.1 前处理效果分析 |
2.2 前处理对MUCT 工艺影响 |
2.3 MUCT 工艺去除效果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MUCT 工艺底物空间分布对比分析 |
3.1 试验设计 |
3.2 溶解氧 |
3.3 硝化液回流 |
3.4 污泥浓度 |
3.5 本章小结 |
4 MUCT 工艺优化运行 |
4.1 脱氮除磷优化运行 |
4.2 精确曝气分析 |
4.3 优化运行效果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
四、深圳罗芳污水厂一期工程试运行简评(论文参考文献)
- [1]A/O-MBR-蠕虫床中试系统运行效能及其LCA评价研究[D]. 张文钊.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2]深圳河河口近10年典型污染物通量变化研究[J]. 喻一,宋芳,赵志杰,秦华鹏,段余杰,姚丽娟,王政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3]青岛市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堆肥处理技术方案研究 ——以娄山河污泥堆肥项目为例[D]. 姜璐. 青岛理工大学, 2019(01)
- [4]顺义新城温榆河水资源利用一期工程改造设计及效果分析[D]. 侯达.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
- [5]东港市污水处理厂工艺方案研究及运行效果分析[D]. 何林. 沈阳建筑大学, 2017(04)
- [6]生态城市理念指导下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研究[A]. 刘亚丽. 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工程规划), 2016
- [7]新建污水处理厂设备选型、优化配置及采购招标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以合浦县城污水处理厂为例[D]. 赵永生. 广西大学, 2014(02)
- [8]平洲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设计[D]. 彭维.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3)
- [9]MUCT工艺特性与优化运行生产性试验研究[D]. 呼永锋. 华中科技大学, 2011(07)
- [10]深圳以前所未有力度推进水环境综治[N]. 肖意,黄海涛. 深圳特区报, 2009
标签:污水处理厂论文;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论文; 城市污水论文; 污泥浓缩论文; 污泥负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