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参考文献的选择与标引(论文文献综述)
李娇[1](2021)在《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综述生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开放科学背景下,科技论文等文献资源的爆炸式增长大大超过人工处理的极限,使得研究人员在合理时间内准确获取研究专题相关信息变得愈加困难,为解决这一文献获取困境,科研综述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现有的科研综述生成研究主要有面向文档数据的文本自动综述和基于文献数据的图表综述生成,受限于自然语言处理等文本计算技术水平的发展,存在数据资源处理规模有限、质量不稳定、知识挖掘深度不够、展示形态单一等问题,距离人工效果仍有一定差距,急需寻求新的技术路径。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及科研用户需求的提升,广义的综述在核心方法和展示形式上正在朝多元化发展。知识图谱作为学术大数据时代新的数据基础设施及知识组织形式,其语义规范性和链接思想可将原本非结构、无关联的粗糙数据逐步提炼为结构化、强关联的高质知识,可支持科技文献结构与主题信息的多角度组织与揭示,在数据分析与挖掘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应用价值。本文以面向科技文献资源和专题知识的科研知识图谱为重要技术支撑,探索研究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综述实现过程中的若干实用性科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设计了深度融合科技文献与专题数据的科研本体数据模型,支撑多源数据的融合组织。针对现有学术资源语义描述模型中文献与主题关联过于简单且主题类数据模型缺乏层次结构的问题,本文结合专题数据中术语、概念等的逻辑表达特征设计了主题数据模型,并基于文献结构特征和主题语义元素之间的语义连通路径设计了融合主题、科技文献资源、科研活动主体的多维语义描述关联模型,为科研知识图谱的构建提供语义基础。(2)研制了面向科技文献与专题数据的科研知识图谱构建方案与工具,实现多源语料的知识抽取与融合管理。设计了涵盖实体消歧、文献重要度计算、文献资源主题标引、摘要语步识别等算法模型的数据加工方法,基于开源ETL框架构建面向多源异构语料数据的图数据生成、更新、管理工具,形成以RDF图数据模型为主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工具功能的全面性及一站式操作特点在相关技术领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较强的应用价值。(3)集成应用了跨数据模型的知识图谱映射存储机制及基于知识图谱的点边关系计算,实现科研知识图谱的高效存储管理与应用支撑。基于知识图谱数据的RDF图数据和属性图数据映射关系设计支持多层子类的索引策略,制定科研知识图谱数据存储管理方法及基于图算法的接口支撑策略,实现面向查询的语义解析与实例匹配、基于子图结构的实体及关系聚类等关键技术,为科研综述的实现奠定数据流逻辑。(4)构建了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综述原型系统,实现面向查询的结构化聚合知识展示。研究设计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综述系统的体系架构和功能模块,支持面向主题词查询的专题知识及文献聚类、重要文献发展脉络、热点主题演化分析、高影响力专家推荐多种应用场景,实现多维度、结构化科研综述的验证,并结合知识图谱和POI自动生成可阅览下载的科研综述文档。与现有典型综述系统的对比分析显示,结合知识图谱的图结构特性的科研综述系统在数据处理规模、操作灵活性及展示形式上均有所创新和突破。
武华维[2](2020)在《基于主题模型与知识图谱的电子公文主题标引方法研究》文中指出世界已经从信息时代逐步进入到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中很大一部分是用自然语言记录的文本数据。而电子公文作为文本数据类型的一种,它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形成、具有法律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数字形式的文件。历年累积的电子公文归档保存后一般按照内容进行人工主题标引、分类组织或者建立专题数据库以方便检索和开发利用。但人工标引主题方式存在劳动量大、速度慢、标引不一致等弊端,因此需要研究电子公文主题自动标引方法。针对非结构化公文的主题分析和标引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融合主题模型和知识图谱技术的电子公文主题自动标引方法,与当前存在的主题自动标引方法相比,它将电子公文文档集作为一个整体识别主题,基于主题词表构建外部知识库以实现对识别的主题用规范化的正式主题词和范畴进行统一标引。本文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基于主题模型的电子公文主题分析研究。从整体的视角进行电子公文的主题分析,应用多种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其转换成文档语料库,采用主题模型进行主题识别与分析,包括融合主题词表语义特征和通用主题模型进行主题识别,以及综合共词网络特征和层次主题模型进行主题层次结构分析。(2)基于知识图谱的主题词表语义自动转换研究。基于知识图谱建立机器可识别的主题知识库,弥补主题模型方法在非结构化文本的主题标引中存在的背景知识不足问题,以增强主题标引的语义性。在主题词表语义化表示及知识图谱技术的基础上,构建一种利用知识图谱技术对传统纸质载体的叙词表进行语义化自动转换的方法,为电子公文主题的标引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3)电子公文主题标引研究。提出综合应用主题模型和主题词表知识图谱进行电子公文主题标引的方法。在应用主题模型进行主题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知识图谱技术借助主题词表外部知识来进行主题的标引工作,使用正式主题词及范畴进行规范、控制和统一组织。具体包括基于LDA和知识图谱的电子公文主题标引、基于hLDA和知识图谱的电子公文主题标引。本文创新点和贡献主要有:(1)对电子公文主题标引这一传统实践问题,提出了综合应用主题模型和知识图谱技术进行自动化标引的方法。将应用主题模型进行文本主题分析的数据类型扩展到电子公文灰色文献类型,应用知识图谱技术建立主题词知识库,为正式主题词标引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标引工具和知识服务。(2)提出从纸质版主题词表到网络知识库的语义化转换的方法。设计了面向电子公文主题自动标引的主题词表SKOS数据模型描述方案及其自动转换算法,设计了RDF/N3主题词表关联数据自动转换成知识图谱算法,并用Python编程语言实现上述算法。(3)完成《中国档案主题词表》语义转换任务,将其主表和范畴表部分的所有内容从传统纸质媒介形式转换成为图数据库存储的知识图谱形式,为图书、情报和档案学术界和管理实务界贡献了重要的基础数据集。本论文包括图40幅,表17个,附录3个
赵严[3](2020)在《面向数字出版的可扩展PDF资源标准化工具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如今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数字出版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人们更愿意使用手机来进行阅读,而传统出版社有着大量的PDF图书资源,这些PDF格式的图书在手机上的阅读体验并不好,因此出版社需要将PDF格式的资源转换成适合手机阅读的epub格式,这其中的转换就包括先将PDF格式转换成符合出版社标签集标准的XML格式,再转换成epub格式。因此设计一个PDF资源标准化工具,完成将PDF格式转换成符合标准的XML格式这一功能就有了很大的必要。本文设计了一个可扩展的PDF资源标准化工具,该工具通过人工标引和自动标引两种工作模式,完成PDF资源到XML资源的转换。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操作该工具,对PDF资源内的文字图片的等元素打上对应的标签,完成标引工作,然后转换成符合出版社要求的XML文件,同时工具还支持工作人员设置一定的标引规则,工具自动完成简单PDF元素的自动标引工作,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该工具同时支持出版社标签集标准的替换,以适应不同的出版社的生产需要。该工具相比于其他格式转换工具,优势在于工具能做到对PDF元素精确的打上正确标签,同时能处理报纸、杂志等复杂版面资源,处理速度和正确率都非常令人满意。且本文设计了 一个完整的自动标引算法,减少工作人员的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本工具基于Sumatra PDF阅读器进行二次开发,采用win32框架技术完成操作人员的PDF的标引操作,同时利用Itext工具包对PDF进行解析提取成需要的元数据,再设计了一整套自动标引算法,完成PDF的自动标引工作,使用线程池和FreeMarker技术实现XML文件的快速生成。研究结果表明,该工具能很好的完成出版社为了数字出版对PDF资源进行标准化处理的需要,同时可以大大提高出版社在PDF资源标准化工作中的效率,减少出版社的人力投入。
付帅[4](2020)在《专利自动标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专利规模的不断扩张,专利等知识产权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重视。专利不仅是企业技术实力的重要展现,更是企业参与竞争的战略性资源,是企业高价值的资产。目前专利文献的标引工作主要是请专业标引人员进行标引,在标引的过程中存在天然的缺陷,费时费力且主观性强,且在专利标引的过程中,只能对每件专利文献中的信息进行标引,标引的内容极少,专利知识难以掌握并合理利用,并且标引的内容并不能直观、简洁的体现专利的有效信息,给用户带来的帮助非常有限,用户体验度较差,如何设计一个完善的专利自动标引系统,对专利信息进行自动标引,是一项有意义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针对专利信息标引工作进行调研分析,旨在设计开发一款企业级的完善的专利自动标引系统,挖掘专利有价值的信息,实现专利的自动标引,也为后续专利自动标引工作的研究奠定基础。本论文分析了专利自动标引系统的可行性并提出了详细的方案及模块设计,具体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便于系统的管理和使用,本文主要从系统的人员管理、权限管理、专利检索、专利标引、专利审查、质量分析等几方面进行设计开发,应对企业中不同使用人员的操作需求。第二,将自动标引相关技术与实际需要相结合设计了 5层关键词体系,从不同维度对专利进行标引,从而使标引结果更好的覆盖专利的各个主题,缓解关键词覆盖度不够的问题,标引视角更为广泛,并通过系统WEB界面使标引结果直观、简洁的展现。第三,针对专利语料匮乏的问题,由北京东方灵盾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21000篇中医药专利作为专利语料集,主要从语料标注、命名体识别、主题词提取等方面进行研究。首先设定了语料标注规范,结合专利关键词的特点,定义了5类实体,对专利数据进行标注,构建了专利语料库。第四,针对现有专利中的命名体识别任务,采用深度学习对专利命名体识别与提取,分别以多模型为基础,分析模型优劣点,为了更好地获取上下文特征,对传统的LSTM进行改进,采用双向LSTM网络,使用Bi-LSTM+CRF模型对专利进行命名体识别。实验证明在相同特征的条件下,改进模型在性能上表现出优势。
严行[5](2019)在《基于本体的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推理系统研究》文中认为建筑业作为全球变暖的重要的驱动因素之一,转变其发展模式势在必行。绿色建筑是一种新型建筑,具有节能、节水、节材等特点,能够有效减少建筑对环境影响,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迅猛,然而绿色建筑设计仍面临着诸如:设计效率低、技术选择不合理、经验难以共享等问题,为改革绿色建筑设计手段提出了迫切需求。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普及,建筑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因此,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已有的建筑设计资料,辅助建筑设计师进行设计决策,是提高绿色建筑设计效率和推动建筑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提高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效率和效果为目的,从现有建筑设计流程出发,应用案例推理和本体技术的原理,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本体的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推理系统。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建立了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推理系统的框架本研究首先对专家决策系统、案例推理理论、本体方法论进行梳理,并对绿色建筑内涵、发展历程、评价体系进行剖析,分析了绿色建筑设计的特点、流程、团队组建和面临挑战,提出了绿色建筑技术设计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案例推理的流程与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流程的相似性,探讨了案例推理技术与本体技术相结合的优势,提出了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推理系统的基本框架。(2)建立了绿色建筑领域本体本研究提出了绿色建筑领域本体,以统一对绿色建筑领域知识特征的表述。为了提高构建本体的效率,本研究提出一种半自动的本体构建方法。在提取绿色建筑领域本体概念时,首先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绿色建筑标准文本进行预处理,再通过统计术语的词频和出现的文本数提取领域术语集合,然后利用WordNet同义词词典合并同义术语,最终提取绿色建筑领域概念集合。在提取概念间关系时,本研究采用后缀词和层次聚类法提取概念间的分类关系;采用关联规则方法提取概念间的非分类关系。(3)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推理系统中的案例库构建原理本研究提出了提出了一种结合案例的基本特征和文本语义特征的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表示模型。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从现有文献中提取六个案例的基本特征,然后基于绿色建筑领域本体建立案例文本的语义索引,将案例文本最终表示为语义向量,形成统一的案例表达模板,并存储到案例库中。(4)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推理系统中的案例检索机制建立案例检索机制的核心是案例之间相似度的计算。针对不同数据类型的基本特征,本研究提出了三种特征相似度计算方法。针对案例文本的语义特征,本研究提出了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方法。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案例特征的权重,建立了案例综合相似度计算模型,最终形成案例检索机制。(5)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推理系统的实证研究在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构建了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推理系统的架构和流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信息输入界面和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推理界面。最后对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推理系统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发现利用该系统检索到历史案例与目标案例确实能够相互借鉴,也验证了本研究所提出的基于本体的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推理系统的有效性。本文探索性的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建筑领域,提出的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推理系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研究提出的半自动的本体构建方法对其他领域本体的建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本研究提出的案例知识表示模型和案例检索机制丰富了案例推理的理论,能够推广到其他领域的案例推理系统中。在现实中,该系统不仅能够提升绿色建筑技术设计的效率,还能提升设计方案的水平。
徐芳[6](2019)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内容资源管理系统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为加快实现出版行业深度融合发展,传统出版社积极开展数字化建设,探索知识服务转型道路。论文通过对传统出版社知识服务开展现状及内容资源开发情况整理总结发现,面对出版社海量知识信息,内容资源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资源集约化、高效化、有序化管理,助力传统出版物蜕变,并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借助内容资源管理系统,相继开发出各类具有特色的专题库等知识服务产品,以期实现向知识服务商转变。内容资源管理系统主要由内容资源收集入库、分类加工、知识标引、资源检索四大模块组成。通过对其内容资源管理系统实践操作,发现当前系统存在入库资源未全部实现XML结构化、专题库内容更新缓慢、交叉学科分类标准模糊、人机协调知识标引技术不成熟、内容资源关联程度较低、检索查全率与查准率低、版权管理杂乱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论文在充分调研和分析行业建设基础上,基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建设需求和发展定位,认为系统需要关注内容资源加工服务、全面实现资源XML结构化入库、构建内容资源多样化分类模式、优化资源内在关联标引和检索逻辑、加强资源信息版权管理等相关工作。通过一系列针对性优化对策,推动出版社数字化建设。
张语桐[7](2019)在《篇目索引编制流程、款目格式的编辑出版规范探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篇目索引的编制流程和款目格式为研究对象,以探析二者的编辑出版规范为研究目的。在篇目索引编辑出版规范的现状调查方面,利用访谈调查法对复旦大学历史系资料室、《全国报刊索引》编辑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编制流程进行探究,利用文献分析法对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文献中心搜集到的170个篇目索引成品进行探究,发现编制流程和款目格式均缺乏规范,成因在于目前不存在针对性篇目索引的成文规范。运用案例研究法,系统分析《全国报刊索引》的编制流程和款目格式,发现编制工作分为文档形式转化、基础数据着录和验收、印刷版期刊编辑阶段,具有技术手段优越、着录工作效率高、岗位分工明确的优势,但存在未实现全面自动化、着录质量管理不完善、专业能力尚待提升的局限性。该刊的款目格式具有较为成熟、规范、符合学科要求的优势,存在只适用于报刊文献、篇目索引符号繁琐、着录项目脱离实际应用的局限性。基于事实依据,从促进篇目索引事业发展、提高篇目索引质量、优化检索者使用感受三方面阐述加强篇目索引编辑出版规范的必要性,并从编制步骤基本稳定且评价标准可以客观描述、款目格式问题矛盾较为突出且有相关国家标准作为基础,认为加强规范具有可行性,最后指出规范研究应遵从科学性、通用性、标准化、系统性、灵活性五大基本原则。在篇目索引编制流程方面,结合实际案例和归纳总结的方法,探究编辑出版规范方案,认为加强篇目索引编制工作应以专业性、全面性、时效性为目标,指出篇目索引当前工作本质为计算机辅助编制,现有编制环节为选题、选取文献、着录、编排、校对、定稿,并综合篇目索引和编辑出版两种学科角度将现有编制环节完善补充为选题策划与论证、选取文献、着录、制定篇目索引规则、款目标引、款目排序、技术整理、三校一读、定稿,并在局部流程规范方案里,结合实际案例详细论述以上环节,最后归纳出篇目索引编制流程的编辑出版规范。在篇目索引款目格式方面,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究编辑出版规范方案,基于篇目索引学科特点和国家标准GB3793-83《检索刊物条目着录规则》,从期刊论文、会议论文、报纸文献、专着析出文献、学位论文、专着六种文献源,探讨冗余着录、篇目索引符号、增设着录项目等问题,形成规范款目格式意见基础。再总结意见,将款目格式分为析出文献和整本文献,强调篇目索引符号的使用方法和着录项中特殊情况的处理,最后归纳出篇目索引款目格式的编辑出版规范。
申贇祎[8](2019)在《书后索引编制流程的梳理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书后索引起源于西方,作为图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通常以一书所涉及的各个局部主题和所讨论的具有信息价值的各种主题因素作为索引对象,相较于图书的章节目录能更加深入细致地反映图书的内容,并向读者提供与原书章节目录有区别的新的内容检索途径。书后索引编制的优劣,时常作为评估图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也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着作盛行的常例,是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图书结构要求。但纵观我国,书后索引的编制起步晚,其地位和作用均没有受到重视,导致我国编制书后索引不仅没有形成惯例,且现代编辑出版的图书都很少附有编制的书后索引,相应的理论研讨也一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社会影响。书后索引的这种现状,不仅对我国图书的整体质量具有直接影响,还将波及到我国学术道德规范的建设、我国索引学科的成长、以及与国际索引学界的学术成果交流。究其根源,这主要与我国缺乏规范性的书后索引编制流程有关。那么,在这一情况下,展开对书后索引编制流程的梳理优化研究是势在必行的趋势。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复盘了21世纪以来包含书后索引编制流程具体内容的相关研究文献,梳理了现有书后索引编制流程的研究成果。再基于对书后索引编制流程现状的分析,进一步总结出书后索引编制流程的现状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包括编制流程不完善及内容混乱、缺乏统一规范和现有流程滞后于索引学科发展这三个方面,进而论证了对书后索引编制流程进行优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而后笔者针对现存问题,以ESIA优化法为理论基础,从整合、补充、规范和半信息化这四个角度进行了优化设计,并与自身的编制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方案。按照优化策略和优化方案的具体指导,产出优化后的书后索引编制流程和具体流程图,并将优化流程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论证了优化后的流程具备建立统一规范、降低流程成本和提升编制质量的具体实施效果,还从保障优化后书后索引编制流程顺利实施的角度出发,提供了相应保障措施。整个研究过程中,笔者更加认识到梳理优化书后索引编制流程对于继续发展索引学科,更好地推动索引事业的向前迈步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孟连生[9](2019)在《创新乃学术研究之本——《中文科学引文分析》学位论文诞生记》文中提出科技发展靠创新,创新之路有坎坷。回顾我的学位论文写作过程恰恰印证了这一道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研究生培养工作起步于1979年,我是中心的第一个图书情报领域的硕士研究生,与我同届的还有朱献有、许志强和朝芳三位攻读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回想起读硕期间的峥嵘岁月,令我思绪万千,感慨颇多,久久难以释怀。在纪念中心研究生培养工作40周年之际,很高兴能够在此分享我撰写硕士学位论文过程中的一些故事,借以感怀那段中国现代图书情报事
熊欣,王昊,张海潮,张宝隆[10](2020)在《中文术语粒度对其区分能力测度的影响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比较中文术语粒度对不同字段的术语区分能力(Term Discriminative Capacity,TDC)测度的影响。【方法】将术语区分能力测度应用于题名、关键词、摘要和附加关键词的术语质量评估,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中使用方差分析对不同学科、字段及术语粒度的TDC进行差异检测。【结果】当关键词和附加关键词未经处理时,在TDC上的表现为:题名>摘要>附加关键词>关键词;当术语粒度为词时,附加关键词的表现提升,题名>附加关键词>摘要>关键词。【局限】实验数据仅包含5个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样本代表性可能存在不足。【结论】中文术语粒度和字段在术语区分能力测度上相互作用,各字段的术语粒度统一为词可降低字段因素的影响。
二、参考文献的选择与标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参考文献的选择与标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综述生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研究与发展现状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科研综述 |
2.1.2 科研知识图谱 |
2.2 科研综述相关研究进展 |
2.2.1 面向文档数据的文本自动综述方法 |
2.2.2 基于文献数据的图表综述生成方法 |
2.2.3 科研综述相关工具对比与分析 |
2.2.4 科研综述与知识图谱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
2.3 知识图谱研究进展 |
2.3.1 知识图谱数据模型 |
2.3.2 知识图谱构建技术流程 |
2.3.3 知识图谱存储与管理 |
2.3.4 知识图谱在学术界的应用案例 |
2.4 文献资源语义关联描述模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科研知识图谱构建与管理 |
3.1 科研知识图谱模式层构建 |
3.1.1 科研本体实体对象选取与定义 |
3.1.2 科研本体多维度数据模型描述 |
3.1.3 基于Protégé的本体构建与管理 |
3.2 结构化语料获取解析与加工 |
3.2.1 基于PID和消歧算法的实体消歧 |
3.2.2 多因子复合加权文献重要度计算 |
3.2.3 基于语义匹配的文献资源主题标引 |
3.2.4 基于深度学习的论文摘要语步分类 |
3.3 科研知识图谱数据层构建 |
3.3.1 基于本体模型的实体与关系抽取 |
3.3.2 多格式图谱数据的转换与加载 |
3.3.3 多查询端远程图谱数据迁移 |
3.3.4 图谱数据的动态更新 |
3.3.5 性能评估与对比试验分析 |
3.4 科研知识图谱的存储与管理 |
3.4.1 知识图谱属性映射规则 |
3.4.2 科研知识图谱存储过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知识图谱驱动的科研综述实现机制 |
4.1 科研综述设计思路与技术需求 |
4.1.1 多层次科研综述模型设计 |
4.1.2 科研综述应用服务场景 |
4.1.3 基于图算法的接口支撑策略 |
4.2 知识计算在科研综述中的支撑应用 |
4.2.1 面向查询的语义解析与实例匹配 |
4.2.2 基于子图结构的实体及关系聚类 |
4.3 结合知识图谱和POI的综述文档生成 |
4.3.1 科研综述文档模板调研与设计 |
4.3.2 知识图谱与POI的匹配与协同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综述生成验证 |
5.1 科研综述生成体系架构设计 |
5.2 专题科研知识图谱构建 |
5.2.1 多来源专题及文献语料的遴选与加工 |
5.2.2 机器学习专题科研知识图谱的构建 |
5.2.3 机器学习专题科研知识图谱管理与查询 |
5.3 科研综述生成实现 |
5.3.1 专题知识及文献聚类 |
5.3.2 重要文献发展脉络 |
5.3.3 热点主题演化分析 |
5.3.4 综述文档预览与下载 |
5.4 与现有综述方法的对比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基于主题模型与知识图谱的电子公文主题标引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2.1 研究问题 |
1.2.2 研究对象 |
1.2.3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和工具 |
1.4 论文结构与创新点 |
1.4.1 论文结构 |
1.4.2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研究现状 |
2.1 主题标引的相关研究 |
2.1.1 主题标引的基本概念 |
2.1.2 主题标引的演进历史 |
2.1.3 主题标引的技术方法 |
2.2 主题模型的相关研究 |
2.2.1 主题模型概述 |
2.2.2 主题模型应用研究 |
2.3 研究述评 |
第3章 研究框架 |
3.1 研究设计 |
3.2 研究整体框架 |
3.2.1 自由文本数据和词典数据的预处理 |
3.2.2 电子公文文档集主题识别和分析 |
3.2.3 主题词表语义转换 |
3.2.4 电子公文主题的自动标引 |
3.3 数据集的构建与清洗 |
3.3.1 实证数据 |
3.3.2 验证数据 |
第4章 基于主题模型的电子公文主题分析研究 |
4.1 融合主题词表语言特征和通用主题模型LDA的主题分析 |
4.1.1 研究方法及流程 |
4.1.2 实证研究 |
4.2 融合共词网络特征和层次主题模型hLDA的主题分析 |
4.2.1 层次主题模型及共词网络概述 |
4.2.2 研究方法及流程 |
4.2.3 实证研究 |
4.3 小结 |
第5章 基于知识图谱的主题词表语义自动转换研究 |
5.1 主题词表及语义转化的理论研究 |
5.2 研究方法及流程 |
5.2.1 分析主题词表构成及其语义关系类型 |
5.2.2 构建基于SKOS数据模型的语义转换映射方案 |
5.2.3 主题词表的SKOS语义自动转换 |
5.2.4 SKOS语义化主题词表自动转换知识图谱 |
5.3 实证研究 |
5.3.1 数据来源 |
5.3.2 分析结果 |
5.4 小结 |
第6章 综合应用主题模型与知识图谱的电子公文主题标引研究 |
6.1 基于LDA和知识图谱的电子公文主题标引研究 |
6.1.1 方案及流程 |
6.1.2 实证研究 |
6.1.3 有效性分析 |
6.2 基于hLDA和知识图谱的电子公文主题标引研究 |
6.2.1 方法及流程 |
6.2.2 实证研究 |
6.2.3 有效性分析 |
6.3 有效性验证 |
6.4 总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实证数据 |
附录2 验证数据 |
附录3 主题词表数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3)面向数字出版的可扩展PDF资源标准化工具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主要工作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PDF资源标准化工具关键技术研究及分析 |
2.1 PDF文档格式介绍 |
2.1.1 PDF文档简介 |
2.1.2 PDF文档的物理结构 |
2.1.3 PDF的对象 |
2.1.4 PDF的逻辑结构 |
2.3 XML文档格式介绍 |
2.3.1 XML技术背景 |
2.3.2 XML语法 |
2.3.3 XML有效性验证 |
2.4 win32消息机制 |
2.4.1 消息介绍 |
2.4.2 消息机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PDF资源标准化工具整体设计 |
3.1 需求分析 |
3.1.1 功能简介 |
3.1.2 模块划分 |
3.1.3 流程设计 |
3.1.4 系统扩展 |
3.2 界面设计 |
3.2.1 PDF导入界面 |
3.2.2 PDF处理界面 |
3.2.3 标引编辑界面 |
3.2.4 自动标引界面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PDF资源标准化工具功能实现 |
4.1 PDF解析模块功能实现 |
4.1.1 XML中间文件设计 |
4.1.2 PDF解析模块解析流程 |
4.2 人工标引模块功能实现 |
4.2.1 标引的数据结构 |
4.2.2 人工标引模块工作流程 |
4.3 自动标引模块功能实现 |
4.3.1 自动标引模块架构 |
4.3.2 自动标引模块工作流程 |
4.3.3 自动标引模块正确性分析 |
4.4 XML生成模块功能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PDF资源标准化工具测试与分析 |
5.1 测试环境与测试方法 |
5.1.1 测试环境 |
5.1.2 测试方法 |
5.2 功能测试 |
5.2.1 自动标引功能测试 |
5.2.2 XML生成功能测试 |
5.3 性能测试 |
5.3.1 PDF解析模块性能测试 |
5.3.2 自动标引模块性能测试 |
5.3.3 XML生成模块性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4)专利自动标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技术概述 |
2.1 系统框架技术 |
2.1.1 SpringBoot技术 |
2.1.2 SSM架构技术 |
2.1.3 MySQL数据库介绍 |
2.1.4 前后端分离技术 |
2.2 自动标引相关技术 |
2.2.1 词嵌入(Word Embedding) |
2.2.2 条件随机场(CRF) |
2.2.3 LSTM与Bi-LSTM |
2.2.4 Bi-LSTM+CRF模型 |
2.2.5 Doc2Vec模型 |
2.2.6 NER任务评价标准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专利自动标引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3.1 需求分析 |
3.1.1 功能需求分析 |
3.1.2 用例分析 |
3.1.3 非功能需求分析 |
3.2 概要设计 |
3.2.1 用例分析 |
3.2.2 功能模块分析 |
3.2.3 系统工作流程 |
3.3 数据库设计 |
3.3.1 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 |
3.3.2 数据库模块结构设计 |
3.3.3 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 |
3.3.4 系统性能提升 |
3.4 专利数据库与语料库构建 |
3.4.1 语料库准备 |
3.4.2 语料库构建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专利自动标引系统的实现 |
4.1 系统环境准备 |
4.2 模块功能实现 |
4.2.1 注册登录模块实现 |
4.2.2 人员管理模块实现 |
4.2.3 专利检索模块实现 |
4.2.4 专利标引模块实现 |
4.2.5 专利审查模块实现 |
4.2.6 专利标引质量分析模块实现 |
4.3 专利文本命名体识别 |
4.3.1 模型设计 |
4.3.2 算法实现 |
4.3.3 模型试验 |
4.3.4 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专利自动标引系统的测试 |
5.1 系统测试环境 |
5.2 功能性测试 |
5.2.1 用户管理模块测试 |
5.2.2 专利检索模块测试 |
5.2.3 专利标引模块测试 |
5.2.4 专利审查模块测试 |
5.2.5 专利标引质量审查模块测试 |
5.3 非功能性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致谢 |
第八章 硕士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5)基于本体的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推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绿色建筑发展背景 |
1.1.2 绿色建筑技术设计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
1.1.3 建筑领域数字化的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绿色建筑设计研究现状 |
1.2.2 案例推理在建筑领域的研究现状 |
1.2.3 本体在建筑领域应用的研究现状 |
1.2.4 基于本体的案例推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
1.2.5 研究综述小结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图 |
1.6 创新点 |
2 研究理论基础 |
2.1 专家系统 |
2.1.1 专家系统的发展历程 |
2.1.3 专家系统的类型 |
2.1.4 传统专家决策系统特点 |
2.2 案例推理理论的基本原理 |
2.2.1 案例推理的发展历程 |
2.2.2 案例推理的基本原理 |
2.2.3 案例推理的特点 |
2.3 本体方法论 |
2.3.1 本体的定义 |
2.3.2 本体的分类 |
2.3.3 本体的构成要素 |
2.3.4 本体描述语言 |
2.3.5 本体的构建 |
2.3.6 本体学习 |
2.4 本章小结 |
3 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推理系统框架构建 |
3.1 绿色建筑内涵及评价体系 |
3.1.1 绿色建筑内涵 |
3.1.2 绿色建筑发展 |
3.1.3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
3.1.4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对绿色建筑设计的引导作用 |
3.2 绿色建筑设计 |
3.2.1 绿色建筑设计的特点 |
3.2.2 传统建筑设计流程 |
3.2.3 绿色建筑设计流程 |
3.2.4 绿色建筑设计团队组成 |
3.2.5 绿色建筑设计面临的主要挑战 |
3.3 绿色建筑技术设计基本内容 |
3.3.1 节地和室外环境设计 |
3.3.2 节材设计 |
3.3.3 节能设计 |
3.3.4 节水设计 |
3.3.5 室内环境设计 |
3.4 基于本体的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推理系统框架 |
3.4.1 案例推理技术应用于绿色建筑技术设计的可行性 |
3.4.2 基于案例推理的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成果构成 |
3.4.3 基于本体的案例推理系统的优势 |
3.4.4 系统整体框架 |
3.5 本章小结 |
4 绿色建筑领域本体的构建原理 |
4.1 构建绿色建筑领域本体的任务 |
4.2 绿色建筑领域本体概念的提取原理 |
4.2.1 领域文本预处理 |
4.2.2 绿色建筑领域术语的提取 |
4.2.3 同义词合并 |
4.3 绿色建筑领域本体概念关系的识别 |
4.3.1 概念间分类关系的提取 |
4.3.2 非分类关系提取 |
4.4 绿色建筑本体构建的实现过程 |
4.4.1 绿色建筑本体概念及概念间关系提取 |
4.4.2 绿色建筑本体的实现 |
4.4.3 绿色建筑本体的形式化表示 |
4.5 本章小结 |
5 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推理系统中的案例库构建原理 |
5.1 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表示的框架 |
5.1.1 案例表示的原则 |
5.1.2 案例表示的方法 |
5.1.3 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的内容 |
5.1.4 基于本体的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表示的框架 |
5.2 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的基本特征选取 |
5.3 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的文本语义特征提取 |
5.3.1 传统文本表示的方法 |
5.3.2 基于领域本体的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文本表示方法 |
5.3.3 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文本的预处理 |
5.3.4 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语义标引的建立 |
5.3.5 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文本语义特征权重的计算方法 |
5.3.6 基于领域本体的语义向量构建的算法 |
5.4 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的存储 |
5.5 本章小结 |
6 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推理系统中案例检索机制的设计 |
6.1 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检索方法和流程 |
6.1.1 案例检索方法 |
6.1.2 案例检索流程 |
6.2 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基本特征相似度计算 |
6.2.1 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基本特征的数据类型 |
6.2.2 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的基本特征相似度计算模型 |
6.3 绿色建筑技术设计语义特征检索机制建立 |
6.3.1 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 |
6.3.2 基于本体的查询扩展 |
6.3.3 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模型中相似度计算 |
6.4 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检索机制中综合相似度测算模型 |
6.4.1 案例全局相似度计算模型 |
6.4.2 案例特征权重确定方法 |
6.4.3 层次分析法 |
6.4.4 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特征权重确定 |
6.5 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调整及案例库的维护 |
6.5.1 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重用与修正 |
6.5.2 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学习 |
6.6 本章小结 |
7 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推理系统的实证研究 |
7.1 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推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
7.1.1 系统的需求概述 |
7.1.2 系统功能需求 |
7.2 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推理系统总体设计 |
7.2.1 系统架构设计 |
7.2.2 系统的工作流程 |
7.3 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推理系统的界面设计 |
7.4 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推理系统的应用 |
7.4.1 绿色建筑技术设计实证背景 |
7.4.2 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推理系统的检索过程 |
7.4.3 系统检索结果的讨论 |
7.4.4 绿色建筑技术设计决策 |
7.5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总结 |
8.2 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文章目录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C 绿色建筑领域本体概念间非分类关系提取的源代码 |
D 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基本信息 |
E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内容资源管理系统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出版行业加快融合发展 |
1.1.2 出版社向知识服务商转型 |
1.2 出版社知识服务探索概况 |
1.2.1 出版社知识服务开展现状 |
1.2.2 出版社内容资源开发现状 |
1.2.3 出版社内容资源管理系统应用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路线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路线 |
1.4.2 研究方法 |
2 内容资源管理系统应用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知识服务 |
2.1.2 数字出版 |
2.1.3 动态数字出版 |
2.2 理论基础 |
2.2.1 内容管理 |
2.2.2 知识标引 |
2.2.3 知识组织 |
3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数字化转型探索 |
3.1 出版社内容资源建设发展概况 |
3.1.1 出版选题策划方面 |
3.1.2 品牌形象建设方面 |
3.1.3 中外合作方面 |
3.2 出版社数字化转型探索概况 |
3.2.1 电子书开发与经营 |
3.2.2 数据库开发与经营 |
3.3 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问题分析 |
3.3.1 数字产品形态单一 |
3.3.2 版权侵权问题 |
3.3.3 数据库开发迟缓 |
4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内容资源管理系统功能及应用 |
4.1 内容资源管理系统总体设计及需求 |
4.2 内容资源收集入库 |
4.2.1 内容资源收集入库的需求分析 |
4.2.2 内容资源收集入库的功能设计 |
4.3 内容资源分类加工 |
4.3.1 内容资源分类加工的需求分析 |
4.3.2 内容资源分类加工的功能设计 |
4.4 内容资源知识标引 |
4.4.1 内容资源知识标引的需求分析 |
4.4.2 内容资源知识标引的功能设计 |
4.5 内容资源信息检索 |
4.5.1 内容资源信息检索的需求分析 |
4.5.2 内容资源信息检索的功能设计 |
5 内容资源管理系统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优化对策 |
5.1 内容资源管理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
5.1.1 内容资源收集入库方面 |
5.1.2 内容资源分类加工方面 |
5.1.3 内容资源知识标引方面 |
5.1.4 内容资源信息检索方面 |
5.1.5 版权信息方面 |
5.2 内容资源管理系统的优化对策 |
5.2.1 优化内容资源加工服务 |
5.2.2 重视资源分类加工标准化管理 |
5.2.3 加强资源标引内在关联研究 |
5.2.4 丰富和增强逻辑检索应用 |
5.2.5 加强资源信息版权管理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的局限性 |
6.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7)篇目索引编制流程、款目格式的编辑出版规范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来源和依据 |
1.1.2 研究意义 |
1.2 篇目索引研究情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篇目索引编辑出版规范现状探究 |
2.1 篇目索引编制流程规范的现状分析 |
2.1.1 篇目索引编制流程规范的现状调查 |
2.1.2 篇目索引现有编制流程规范的问题及成因 |
2.2 篇目索引款目格式规范的现状分析 |
2.2.1 篇目索引款目格式规范的现状调查 |
2.2.2 篇目索引现有款目格式规范的问题及成因 |
3 加强篇目索引编辑出版规范的事实依据和思路 |
3.1 篇目索引典型案例 |
3.1.1 《全国报刊索引》的编制流程 |
3.1.2 《全国报刊索引》编制流程的优势与局限性 |
3.1.3 《全国报刊索引》的款目格式 |
3.1.4 《全国报刊索引》款目格式的优势与局限性 |
3.2 加强篇目索引编辑出版规范的思路 |
3.2.1 加强篇目索引编辑出版规范的必要性 |
3.2.2 加强篇目索引编辑出版规范的可行性 |
3.2.3 篇目索引编辑出版规范的基本原则 |
4 篇目索引编制流程的编辑出版规范方案 |
4.1 规范篇目索引总体编制流程 |
4.1.1 引入篇目索引专业编制环节 |
4.1.2 引入编辑出版质量控制环节 |
4.2 规范篇目索引局部编制流程 |
4.2.1 确定选题 |
4.2.2 选取文献 |
4.2.3 款目着录 |
4.2.4 制定篇目索引规则 |
4.2.5 款目标引 |
4.2.6 款目排序 |
4.2.7 技术整理 |
4.2.8 三校一读 |
4.2.9 定稿 |
5 篇目索引款目格式的编辑出版规范方案 |
5.1 规范篇目索引款目格式的意见基础 |
5.1.1 期刊论文款目格式 |
5.1.2 会议论文款目格式 |
5.1.3 报纸文献款目格式 |
5.1.4 学位论文款目格式 |
5.1.5 专着文献款目格式 |
5.1.6 专着析出文献款目格式 |
5.2 规范篇目索引款目格式的意见总结 |
5.2.1 款目格式的主要类别 |
5.2.2 篇目索引符号的使用方法 |
5.2.3 着录项目的特殊情况处理 |
6 篇目索引编辑出版规范归纳 |
6.1 篇目索引编制流程规范归纳 |
6.2 篇目索引款目格式规范归纳 |
6.2.1 析出文献的款目格式规范 |
6.2.2 整本文献的款目格式规范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8)书后索引编制流程的梳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来源和依据 |
1.1.2 理论意义 |
1.1.3 实际应用价值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书后索引概念界定 |
1.4 研究述评 |
2 书后索引编制流程的现状及问题 |
2.1 书后索引编制流程的现状 |
2.2 书后索引编制流程存在的问题 |
2.2.1 编制流程的内在问题 |
2.2.2 编制流程的客观问题 |
2.3 优化书后索引编制流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
2.3.1 优化书后索引编制流程的可行性 |
2.3.2 优化书后索引编制流程的必要性 |
3 书后索引编制流程的优化设计 |
3.1 书后索引编制流程的优化方法 |
3.2 书后索引编制流程优化的目标和原则 |
3.2.1 书后索引编制流程的优化目标 |
3.2.2 书后索引编制流程的优化原则 |
3.3 书后索引编制流程的优化策略 |
3.3.1 整合相近的编制流程 |
3.3.2 补充必备的编制流程 |
3.3.3 实现流程的半自动化和信息化 |
3.3.4 规范流程的条文术语 |
3.4 书后索引编制流程的优化方案 |
3.4.1 索引设计 |
3.4.2 索引标引 |
3.4.3 编制索引款目 |
3.4.4 设置参照系统 |
3.4.5 索引款目的三校一读 |
3.4.6 索引款目排序 |
3.4.7 索引款目合并整理 |
3.4.8 索引定稿 |
4 书后索引编制流程的优化成效 |
4.1 书后索引编制流程的优化成果 |
4.2 书后索引编制流程的优化效果 |
4.2.1 流程优化建立了统一的规范 |
4.2.2 流程优化降低了流程成本 |
4.2.3 流程优化提升了编制质量 |
5 书后索引编制流程优化的保障措施 |
5.1 注重索引编制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
5.2 建立索引编制的监督机制 |
5.3 建立索引编制工作的鼓励机制 |
6 研究结论及不足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9)创新乃学术研究之本——《中文科学引文分析》学位论文诞生记(论文提纲范文)
1 学位论文研究主题的遴选 |
2 学术研究的环境与条件 |
3 论文的完成过程 |
4 论文完成的意义及其后续影响 |
(10)中文术语粒度对其区分能力测度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相关研究 |
3 数据与方法 |
3.1 研究框架 |
3.2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
3.3 TDC的测度算法 |
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4.1 各字段的术语数量与粒度比较 |
4.2 各字段的中文术语区分能力比较 |
(1)对照组 |
(2)实验组 |
(3)术语粒度的讨论 |
5 结语 |
四、参考文献的选择与标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综述生成研究[D]. 李娇.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1)
- [2]基于主题模型与知识图谱的电子公文主题标引方法研究[D]. 武华维.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2020(01)
- [3]面向数字出版的可扩展PDF资源标准化工具研究与实现[D]. 赵严.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4]专利自动标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 付帅.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5]基于本体的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案例推理系统研究[D]. 严行. 重庆大学, 2019(05)
- [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内容资源管理系统应用研究[D]. 徐芳. 北京印刷学院, 2019(03)
- [7]篇目索引编制流程、款目格式的编辑出版规范探析[D]. 张语桐. 北京印刷学院, 2019(03)
- [8]书后索引编制流程的梳理优化研究[D]. 申贇祎. 北京印刷学院, 2019(03)
- [9]创新乃学术研究之本——《中文科学引文分析》学位论文诞生记[J]. 孟连生. 图书情报工作, 2019(19)
- [10]中文术语粒度对其区分能力测度的影响分析[J]. 熊欣,王昊,张海潮,张宝隆.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2020(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