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兴保健蔬菜菊花脑(论文文献综述)
肖英银,陈胜文,马斌[1](2021)在《绿色保健蔬菜菊花脑基质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说明菊花脑兼有药用、食用和观赏三重价值,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一种绿色保健蔬菜。利用基质栽培菊花脑,具有管理方便、节省成本、缩短幼苗培育期等优点。本文从品种特性、栽培基质选用、繁殖方式、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方面介绍菊花脑基质栽培管理技术。
王桂珍[2](2016)在《叶面喷施锌硒肥对食用菊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种质资源的分布中心,栽培品种多样,种质资源丰富,但都主要集中研究其观赏价值,关于食用价值的研究还不多。因此,本研究选取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菊花种质资源保存中心”保存的观赏兼食用的菊花材料作为试材,通过喷施锌硒肥探究其营养价值以及花或叶中的锌硒含量选出较佳的材料,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转录组学的探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采用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硒肥(NaSeO3)、锌肥(ZnSO4·7H2O)以及硒锌配施的方法,研究喷施肥对菊花脑营养成分以及叶片锌硒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0.02 g/L硒肥浓度喷施效果最好,菊花脑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显着增加68.91%,但可溶性蛋白含量较比照减少17.85%,多酚含量是对照的60倍,硒的利用率达到0.94%,然而硒肥和锌肥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不显着。2.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硒肥(NaSeO3)、锌肥(ZnSO4·7H2O)以及硒锌配施对’紫萝莉’与’黄天赞’营养成分以及花中锌硒含量的影响。通过测定相关的生理指标与锌硒含量,比较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多酚、黄酮、绿原酸等含量发现,’紫萝莉’的营养价值高于’黄天赞’;’紫萝莉’以处理Se3效果最佳,可溶性糖含量是处理Se1的3倍,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是CK的4倍左右,多酚较处理Se2高出3倍左右,是CK的10倍以上,黄酮含量是CK的2倍,绿原酸含量是CK的2倍。因此,选出的喷施方案与品种为单施硒0.06g/L浓度的’紫萝莉’。3.通过IlluminaHiSeqTM2000测序平台,分析食用菊’紫萝莉’基因方面的差异,根据获得的大量转录组数据,在硒处理与清水处理下分析共获得两个库,产生clean reads 159,537条,总碱基40.38Gb,并分析了不同处理条件下相关酶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食用菊’紫萝莉’经硒处理后,与含硒氨基酸、硒结合蛋白相关的基因发生差异表达,处理与对照相比表达上调,则施硒有助于菊花蛋白质的合成。同时发现与植物抗逆性相关的叶绿素还原酶NCY1基因表达下调,通过减缓叶绿素的降解过程进而增强叶绿素的合成,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方媛[3](2016)在《分期播种对日光温室3种保健蔬菜生长特性的影响及气候适应性分析》文中认为自2015年3月-2015年9月对3种保健蔬菜每隔一月进行分期播种处理,探索冰菜、番杏、雪樱3种保健蔬菜在宁夏日光温室栽培的适应性及适宜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1)在本文试验研究时段内,冰菜在宁夏地区日光温室栽培最适宜的播种期为8月20日育苗,10月14日定植。番杏在宁夏地区日光温室栽培最适宜的播种期为5月20日育苗,6月25日定植。雪樱在宁夏地区日光温室栽培最适宜的播种期为4月20日育苗,6月18日定植。2)日光温室环境因素中昼夜温差对冰菜生长特征影响最大,与茎粗、株高、分枝、冠幅呈正相关、与叶绿素含量呈负相关。周均湿度对番杏茎粗呈显着正相关,昼夜温差对其株高、冠幅呈显着负相关,PA(周均光合有效辐射积)与番杏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地温积温与番杏分枝数呈负相关。昼夜温差对雪樱分枝数、叶绿素含量、冠幅呈显着负相关,周均湿度对雪樱株高呈显着正相关。3)不同播期对日光温室栽培的3种保健蔬菜生育期有显着影响,自3月首次播期开始,随着播期的延后,日光温室内气温先升高再降低,三种保健蔬菜生长期的表现为:冰菜的生育期先缩短后延长,7月育苗的生育期最短,秋、冬季的生育期是夏季生育期的3.02倍;番杏春季的生育期大于秋季的生育期,6月20日播种处理的生育期最短;雪樱最短生育期为7月20日播种育苗,春季生育期大于秋季的生育期。4)自3月首次播期开始,随着播期推后冰菜的苗高、茎粗、子叶面积、真叶面积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出苗率、壮苗指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随着播期延后,番杏的苗高,茎粗,子叶面子,第一片真叶面积都呈现先增加后减小。随着播期的延后对雪樱苗期生长特性的影响为,苗期茎粗、子叶面积、真叶面积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苗高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5)播期对番杏壮苗指标影响不显着,证明番杏四季皆可育苗。自3月首次播期开始,随着播期的推后:冰菜植株的冠幅、叶绿素含量、茎粗、叶面积、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番杏植株茎粗、株高、冠幅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叶绿素含量与分枝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雪樱叶绿素含量、分枝数、冠幅、茎粗都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株高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6)播期对冰菜有机酸影响不显着,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播期的延后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维生素C含量反之,产量呈上升趋势。播期对番杏有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显着,随着播期的延后维生素C呈下降趋势,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播期对雪樱有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对维生素C含量、产量呈下降趋势。本试验证明播期对番杏、冰菜、雪樱生长发育有显着性影响,同时也说明只有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才能保证品质和产量。在宁夏日光温室栽培中要适时育苗,移栽,加强温室管理,提高控制设施内的环境因素水平,才能保促进健蔬菜。
王志琴,张志英,王利波,王学国[4](2014)在《吉林省保健蔬菜栽培现状与前景展望》文中认为本文从吉林省保健蔬菜栽培现状出发,对栽培品种、食疗价值、栽培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保健蔬菜发展思路与前景展望。
李华芹[5](2012)在《现代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探析 ——以春申湖高尚社区A岛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居住区是人类聚居的地方,是可供人类生活使用的有形的实体存在,是人类赖以生活并且主观上希望功能和景观不断得到提升的居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对环境生态观和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设计师们也开始更多地关注居住区绿化的综合效益,包括其重点的生态效益,这就推动了居住区植物景观朝着更为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居住区植物景观同时是城市园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生态型的植物景观营造不仅能够提高居住区的居住品质,更重要的是可以营造出一种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居住氛围,符合现代人对自然、生态化、宜人的居住环境的追求。本文通过对城市居住区植物景观生态设计的研究背景、相关概念和进展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居住区植物生态设计的相关设计理念和原则,进一步研究了居住区植物景观生态设计的途径和方法,旨在探寻城市居住区植物景观的生态规划设计的新理论和实践。为春申湖高尚社区A岛植物景观生态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和依据,也从实际案例中验证其实践性、科学性、生态性和可持续性。
魏亚萍[6](2008)在《“致富早班车”广播节目介绍》文中提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早4∶30-4∶55播出,节目全文可登录www.ngx.net.cn。《猪场口蹄疫的预防与控制》我国是养猪第一大国,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传统的散养和户养而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饲养发展,猪的生产规模和猪群数量大大提高。但随着养猪密度的增大,猪传染病发生的次数和频率也越来越高,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曹娓[7](2008)在《基于旅游开发的农业观光温室项目景观策划与规划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深化调整和转型升级,以高效化、环保化和多功能为标志的现代农业项目蓬勃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内农业观光温室项目的开发逐渐趋热,并涌现出很多精品项目。农业观光温室项目是观光农业和设施园艺业发展的结合体,它是集农业观光、农业作物、农业技术、园林景观以及文化等于一体的新型农业景观形态。文章运用了实证调研、比较研究、案例分析研究等方法,分析了当前农业观光温室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业观光温室项目景观策划的方法和内容并对其规划设计进行了研究,为今后农业观光温室项目的策划与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国内外观光农业发展概况以及国内外温室农业研究综述,指出本文的研究的理论依据。接着对基于旅游开发的农业观光温室项目策划进行研究,包括农业观光温室项目的策划、农业观光温室项目景区的策划、农业观光温室项目景点的策划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然后对当前我国农业观光温室典型案例进行实证调研、分析比较、总结优缺点。在充分运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基础设施设计、科学技术设计、人文艺术设计、植物设计、体验性项目设计、游览路线设计、解说系统设计、游览时间规划、客容量规划等方面叙述了农业观光温室项目的总体规划设计,以及农业观光温室项目的评估、营销与管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之后,以无锡“吴地新田园”农业观光温室项目为案例,分别从其项目策划和景观规划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对我国农业观光温室项目景观策划与规划进行总结并提出了自己对相关项目的思考。
侯田莹[8](2008)在《贮藏温度和包装方式及低氧气调对枸杞头品质与生理特性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上海地产的枸杞头(Lycium chinense Mill)为试材,设计了贮藏温度、包装方式以及低氧气调包装等不同的贮藏条件,研究其在贮藏过程中与品质相关的酶活性、营养成分、衰老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旨在探索枸杞头简单、实用的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采用20℃±5℃、10℃±0.5℃、0℃±0.5℃三个贮藏温度和敞口、挽口两种包装方式相结合处理对贮藏期间枸杞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0℃低温贮藏条件下,枸杞头还原糖的消耗损失少,叶绿素的降解推迟,纤维素的合成受到抑制,且无冷害症状发生,故0℃是新鲜枸杞头贮藏保鲜适宜的温度;比较包装方式可发现,敞口包装水分损失快,且贮藏环境温度越高,此作用越明显,与0℃低温敞口相比较,0℃低温结合挽口包装显着减少枸杞头的失重率、减轻腐烂程度、减少纤维素的合成,因而低温结合挽口包装是枸杞头保鲜中有效和实用的方法。2、研究采用20℃±5℃、10℃±0.5℃、0℃±0.5℃三个贮藏温度和敞口、挽口两种包装方式相结合处理对贮藏期间枸杞头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后枸杞头呼吸旺盛,高温贮藏环境中,呼吸呈峰形变化,0℃低温条件下,挽口包装有利于保持相对低水平的呼吸强度,抑制其代谢活动;各处理MDA含量呈不断增加趋势,0℃能显着减缓枸杞头MDA含量的上升趋势,挽口包装效果尤为显着;各处理的O2-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SOD活性的变化呈下降趋势;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极弱,过氧化物酶(POD)活力非常高,可达到上万个活力单位,是枸杞头生理生化作用的关键酶,在贮藏期间活力起伏明显,但始终保留很高活力;新鲜枸杞头组织中TP和FP含量分别为5.80和1.52ug.g-1.FW,FP占TP的比例约为1/4,在贮藏过程中,各处理酚类物质虽有起伏,但由于其含量不高,变化甚微;枸杞头中所含的酚类物质主要是酪氨酸和绿原酸。3、研究采用充氮包装法使四个处理V(O2)/V(N2)分别达到21/79(CK)、5/95、3/97和1/99,在1℃±0.5℃贮藏温度下研究枸杞头在贮藏过程中与品质相关的酶活性、营养成分、衰老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氧气调可显着减少枸杞头的失重,防止腐烂发生,使其保持相对较好的感官品质;低氧气调对于延缓维生素C的减少、抑制叶绿素的降解以及纤维素的合成有显着效果;低氧气调可减缓丙二醛(MDA)的生成,保持较高的自由基清除酶的活性;四种气体条件下,氧气浓度越低,效果越明显,V(O2)/V(N2)为1/99时的效果最好。4、比较不同采收时间枸杞头贮藏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采收时间对枸杞头贮藏性有重要作用,3月采收的枸杞头贮藏性优于5月份采收的产品。
肖长惜[9](2007)在《中国蔬菜产业:生产、贸易与政策研究》文中提出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且不可替代的副食品,中国蔬菜产业经过20多年的迅速发展和扩张,已经形成相当大的产业规模,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经超过了10%,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应对WTO挑战的新形势下,蔬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开始成为农业尤其是外向型农业的发展重点。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新形势下,蔬菜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下、国际市场依赖程度和科技含量低等发展过程中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严重制约了中国蔬菜产业的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本研究通过对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变动趋势、世界蔬菜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以及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条件下中国蔬菜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提供一个透视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理论视角。然后,综合考虑相关蔬菜产业发展的来自于制度、技术等方面的内生及外生因素。立足于农业家庭经营这一基础,从经济学的角度,探索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政策含义,初步形成中国蔬菜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为中国蔬菜产业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政策决策参考。特别是在加入WTO后,中国蔬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问题变得日益重要起来,本研究在探索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借鉴国外蔬菜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对提升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进行规划。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导论部分,总括性介绍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二章为课题的逻辑起点,从历史的角度对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进行评估,并对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历史定位和产业障碍作出明确判断。第三章是对中国蔬菜市场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特别是农户的蔬菜消费行为进行一个整体性评估,他们是整个课题研究的基础。第四章运用数理和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中国蔬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并对中国蔬菜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所面临的国际政策和市场环境进行分析。第五章运用抽象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蔬菜主要生产国的产业发展模式进行比较研究,试图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蔬菜产业化模式提供借鉴。第六章是在前几章分析的基础上,综合系统探讨中国蔬菜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他们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蔬菜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基石,能为中国的蔬菜产业化发展提供组织、制度、科技和管理上的保障。研究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意义,即第七章是在结论性述评的基础上,对中国蔬菜产业产业化和政策实施的良性耦合。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1)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对中国蔬菜产业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的经济分析和政策研究,属于经济学和园艺学(蔬菜)的交叉学科领域,这一选题具有一定创新意义,领域具有开拓性。(2)从中国蔬菜产业的资源优势和自然条件特色出发,对蔬菜产业进行经济研究,即对中国蔬菜的供给与需求、成本与效益、流通与贸易、比较优势与出口竞争力等重要经济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在研究内容上具有系统性;通过本项研究渴望初步形成“中国蔬菜产业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框架,力求开辟新学科生长点。(3)综合运用经济学、国际贸易学以及园艺学等的基本理论综合分析问题,结合计量经济模型、数理经济方法、统计工具、比较分析等多种方法,揭示有关蔬菜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分析其内在的政策含义,例如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中国蔬菜产业的供给特点进行分析,采用协整理论及单位根检验模型研究农户蔬菜的消费特点,以及对国际竞争力及比较优势的测算模型等。这在研究方法上具有特色和创新。(4)本研究的最终落脚点是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在把握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与未来走向的基础上,剖析WTO的制度框架对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未来走向为我们提供了蔬菜产业发展的制度与技术选择,转轨经济的制度背景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分析为中国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框架与思路对策。
杨新华[10](2005)在《观赏蔬菜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探讨》文中研究说明在广义上,界定了观赏蔬菜的涵义,即具有一定观赏价值,且可作为佐餐食用,适用于室内外布置、美化环境并丰富人们生活的植物总称。观赏蔬菜的出现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整理了观赏蔬菜的传统种质资源,也拓展了现代种质资源。我国有丰富的观赏蔬菜种质资源,在传统的观赏植物中,有许多当初是蔬菜,也有许多传统蔬菜最初是观赏植物;现代蔬菜和观赏植物涵义的扩展,使观赏蔬菜种质资源不断拓展,如新种类的发掘、现有种类中稀有品种的引进和培育以及特殊栽培技术的应用等等。观赏蔬菜种质资源的分类可根据观赏特性分为观花类、观果类、观茎叶类和香味类四类。 根据作者的观察研究结果,重点对优异种类南瓜、葫芦、番茄、辣椒、茄子、羽衣甘蓝和香料蔬菜等,其类型、品种及栽培应用等作了简述。 探讨了观赏蔬菜观赏美的特性。观赏蔬菜的美有其特殊的一面。传统的观赏植物的自然美大都是通过人们视觉或嗅觉感受花、果、茎叶、姿态和香味来获得的,但观赏蔬菜还可通过味觉来感受特有自然风味而产生美感,这一品味境界是观赏蔬菜的蔬菜特性所特赋的美。当观赏蔬菜自然美的属性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并借以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情感时,自然美就得到了升华,上升为文化艺术美。蔬菜文化艺术美的形成和发展得益于观赏蔬菜的贡献。我国有许多民俗民风、诗歌、书画及雕刻工艺品等都与观赏蔬菜密切相关。 提出了观赏蔬菜的应用价值,在都市农业园,可以制作观赏蔬菜专类园,制作特色蔬菜食品和蔬菜礼品等;在居室,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而且可以补充安全而有营养的新鲜蔬菜;在园林中,无论是作为盆栽植物、花坛植物、地被植物,还是作为绿篱植物、攀缘绿化植物、水景植物和庭荫植物等,都可造就很多优美的现代景观。 指出了观赏蔬菜发展面临的问题。都市观光农业在我国的迅猛发展为观赏蔬菜展示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在起步阶段,面临的问题也很多:如国产优秀的观赏蔬菜种类、品种短缺;配套的栽培技术落后;市场宣传推广力度不够;专业化、产业化程度低;研究开发人才短缺等。观赏蔬菜的发展,要靠对品种资源及其配套技术的研究;要靠加大宣传推广,不断开拓市场;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观赏蔬菜的产业化;还要依靠政府支持,不但要增加对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加对产业的科技和教育投入,而且还要实施有效的宏观监控。
二、新兴保健蔬菜菊花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兴保健蔬菜菊花脑(论文提纲范文)
(1)绿色保健蔬菜菊花脑基质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菊花脑的特性 |
2 基质栽培技术 |
2.1 栽培基质选用 |
2.2 繁殖方式 |
2.3 肥水管理 |
2.4 病虫害防治 |
2.5 采收 |
2.6 留种 |
(2)叶面喷施锌硒肥对食用菊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食用菊花的研究现状 |
1.1 菊花在临床方面的应用 |
1.2 菊花在食品中的应用 |
1.3 菊花中有效成分的研究 |
1.3.1 菊花中多糖的研究 |
1.3.2 菊花中黄酮的研究 |
1.3.3 菊花中挥发油的研究 |
1.3.4 菊花中其他有效成分 |
2 锌硒营养与生理功能 |
2.1 锌硒营养与人体健康 |
2.1.1 锌在人体中的生理功能 |
2.1.2 硒在人体中的生理功能 |
2.2 锌硒在植物中的分布及生理功能 |
2.2.1 锌在植物中的分布及生理功能 |
2.2.2 硒在植物中的分布及生理功能 |
2.3 元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
3 转录组 |
3.1 转录组学的研究基础 |
3.2 转录组学的研究技术与进展 |
3.3 转录组学研究的应用 |
3.3.1 基因表达研究 |
3.3.2 基因结构与进化 |
3.3.3 标记开发 |
3.3.4 功能基因的发掘 |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叶面喷施锌硒肥对菊花脑品质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富锌硒菊花脑的制备 |
1.2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
1.3 试剂与仪器 |
1.4 指标测定 |
1.4.1 可溶性糖测定方法 |
1.4.2 可溶性蛋白测定方法 |
1.4.3 多酚测定方法 |
1.4.4 酶(POD、SOD)测定方法 |
1.4.5 微量元素锌硒含量测定方法 |
1.5 数据的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叶面喷施硒锌肥对菊花脑叶中锌硒含量的影响 |
2.2 叶面喷施硒锌肥对菊花脑品质的影响 |
2.2.1 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2.2.2 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2.2.3 对多酚含量的影响 |
2.2.4 对POD、SOD酶活性的影响 |
3 讨论 |
第三章 叶面喷施锌硒肥对食用菊花序品质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富锌硒食用花卉的制备 |
1.2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
1.3 试剂与仪器 |
1.4 指标测定 |
1.4.1 可溶性糖测定方法 |
1.4.2 可溶性蛋白测定方法 |
1.4.3 多酚测定方法 |
1.4.4 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 |
1.4.5 绿原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
1.4.6 微量元素锌硒含量测定方法 |
1.5 数据的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叶面喷施锌硒肥对'紫萝莉'和'黄天赞'花中锌硒含量的影响 |
2.2 叶面喷施锌硒肥对'黄天赞'和'紫萝莉'花品质的影响 |
2.2.1 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2.2.2 对可溶性蛋白质的影响 |
2.2.3 对多酚含量的影响 |
2.2.4 对黄酮含量的影响 |
2.2.5 对绿原酸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叶面喷施锌硒肥对'紫萝莉'和'黄天赞'花中锌硒含量的影响 |
3.2 叶面喷施锌硒肥对'黄天赞'和'紫萝莉'花品质的影响 |
3.2.1 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3.2.2 对可溶性蛋白质的影响 |
3.2.3 对多酚含量的影响 |
3.2.4 对黄酮含量的影响 |
3.2.5 对绿原酸的影响 |
3.3 最佳喷施方案与品种的选择 |
第四章 菊花'紫萝莉'转录组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植物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材料的栽培与处理 |
1.2.2 RNA提取 |
1.2.3 转录组de novo研究流程 |
1.2.4 Unigene功能注释 |
1.2.5 Unigene的CDS预测 |
1.2.6 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分析 |
1.2.7 差异表达基因Pathway功能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总RNA质量检测 |
2.2 测序数据过滤 |
2.3 de novo组装结果 |
2.4 基因功能注释结果 |
2.4.1 NR注释 |
2.4.2 COG注释 |
2.4.3 GO功能注释 |
2.4.4 KEGG注释 |
2.4.5 Unigene的TF编码能力预测 |
3 讨论 |
3.1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研究菊花转录组中的优势 |
3.2 硒处理的菊花'紫萝莉'转录组数据的特点 |
3.3 硒促进有益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
3.4 硒能增强植物的抗氧化性与抗逆性 |
全文结论及创新点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分期播种对日光温室3种保健蔬菜生长特性的影响及气候适应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保健蔬菜概述 |
1.2 不同播种期对植物的影响 |
1.3 日光温室环境因素对植物的影响 |
1.4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设计与方法 |
2.2 生长特性的测定 |
2.3 生理指标的测定 |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5 环境数据处理 |
2.6 隶函数分析 |
2.7 协方差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日光温室环境特征 |
3.2 不同播种时期对冰菜生长特征、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
3.3 不同播种时期对番杏生长特征、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
3.4 不同播种期对雪樱生长特征、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
3.5 3种保健蔬菜的气候适应性评价 |
3.6 3种保健蔬菜与环境因素的多元回归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2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吉林省保健蔬菜栽培现状与前景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吉林省保健蔬菜栽培现状 |
2 适宜吉林省保健蔬菜栽培的品种 |
3 食疗价值 |
3.1 白凤菜: |
3.2 紫背天葵: |
3.3 菊花脑: |
3.4 费菜: |
3.5 番杏: |
3.6 食用羽衣甘蓝: |
3.7 菜用穿心莲: |
4 发展思路与前景展望 |
4.1 加大宣传引导, 提高认识 |
4.2 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 |
4.3 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 打造品牌产品 |
(5)现代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探析 ——以春申湖高尚社区A岛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居住区景观的兴盛 |
1.1.2 植物景观在居住区环境中的重要性 |
1.1.3 生态设计趋势的必然性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
1.3.1 国外居住区植物景观研究概况 |
1.3.2 国内居住区植物景观研究概况 |
1.3.3 生态设计在植物景观设计中相关研究概况 |
1.4 当前居住区植物景观营造存在的问题 |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的 |
1.6 研究方法 |
1.6.1 文献法 |
1.6.2 实地调研法 |
1.6.3 实例分析法 |
1.7 论文框架 |
1.8 研究预期结果 |
第二章 居住区植物景观生态设计理念及原则 |
2.1 相关概念 |
2.1.1 居住区 |
2.1.2 植物景观 |
2.1.3 生态设计 |
2.1.4 生态设计与居住区植物景观的关系 |
2.2 相关设计理念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引发的整体生态观 |
2.2.2 景观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 |
2.2.3 生物多样性原理 |
2.3 设计原则 |
2.3.1 生态优先原则 |
2.3.2 功能性原则 |
2.3.3 以人为本原则 |
2.3.4 文脉传承原则 |
2.3.5 节约型原则 |
2.3.6 艺术美原则 |
第三章 国内外相关案例设计分析 |
3.1 国外相关案例 |
3.1.1 澳大利亚哈利法克斯(HALIFAX)生态城 |
3.1.2 瑞典马尔默市西港Bo01生态示范社区 |
3.1.3 孟加拉“绿叶”生态住区 |
3.2 国内相关案例 |
3.2.1 万科棠越 |
3.2.2 杭州市逸居城 |
3.2.3 ASLA住宅设计荣誉奖——便携药草书 |
3.3 小结 |
第四章 实践案例——以春申湖高尚社区A岛植物景观设计为例 |
4.1 案例背景 |
4.1.1 项目概况 |
4.1.2 场地分析与对策(SWOT分析) |
4.2 总体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
4.3 总体景观结构 |
4.4 春申湖高尚社区A岛(“蓝湾”)整体景观分析与规划 |
4.4.1 项目位置及特色 |
4.4.2 区域划分 |
4.4.3 建筑分析 |
4.4.4 交通规划 |
4.4.5 视线分析 |
4.4.6 日照分析 |
4.5 春申湖高尚社区A岛(“蓝湾”)植物景观生态设计 |
4.5.1 春申湖高尚社区A岛(“蓝湾”)整体景观设计 |
4.5.2 植物景观分区设计 |
4.5.3 植物文化体现 |
4.5.4 植物群落生态设计 |
4.5.5 体现生物多样性保护思想的植物设计 |
4.5.6 植物与水系统结合的生态设计 |
4.5.7 体现农业文化和农业景观的植物设计 |
4.5.8 造型植物的应用 |
4.6 硬质景观设计 |
4.7 庭院文化设计 |
4.8 细节设计 |
4.9 小结 |
第五章 居住区植物景观生态设计途径及方向建议 |
5.1 植物生态学的指导设计 |
5.1.1 植物群落生态学对生态设计的指导——近自然设计 |
5.1.2 养生保健群落的设计应用 |
5.1.3 居住区植物景观中花境的兴起 |
5.2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指导设计 |
5.2.1 城市生物多样性 |
5.2.2 居住区植物景观中强调物种多样性 |
5.2.3 居住区植物景观中的引鸟植物设计 |
5.3 植物与水系统结合的生态设计——雨水花园的应用 |
5.3.1 雨水花园的概念及作用 |
5.3.2 居住区雨水花园营造方法 |
5.4 新都市农业主义下的农业景观植物设计 |
5.5 精品园林的方向——造型植物 |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 |
6.1 主要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不完善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基于旅游开发的农业观光温室项目景观策划与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内外观光农业发展概况简述 |
1.1.2 国内外温室农业研究综述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 |
1.3.1 设施园艺科学 |
1.3.2 景观美学 |
1.3.3 旅游心理学 |
1.3.4 旅游策划学 |
1.3.5 城市规划学 |
1.3.6 构成学 |
1.4 研究目的、方法和内容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二章 农业观光温室项目策划研究 |
2.1 农业观光温室项目策划概述 |
2.1.1 农业观光温室项目的内涵 |
2.1.2 农业观光温室项目的特征 |
2.1.3 农业观光温室项目策划的内容 |
2.1.4 农业观光温室项目策划的类型及操作程序 |
2.1.5 农业观光温室项目影响因素分析 |
2.2 农业观光温室项目景区策划概述 |
2.2.1 农业观光温室项目景区策划的内容 |
2.2.2 农业观光温室项目景区策划的特性 |
2.3 农业观光温室项目景点策划概述 |
2.3.1 农业观光温室项目景点策划的内容 |
2.3.2 农业观光温室项目景点策划的原则 |
2.3.3 农业观光温室项目景点策划的特性 |
第三章 农业观光温室项目规划设计研究 |
3.1 我国农业观光温室典型案例研究 |
3.1.1 我国农业观光温室典型案例分析 |
3.1.2 我国农业观光温室项目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
3.2 农业观光温室项目总体规划设计 |
3.2.1 项目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和功能分区 |
3.2.2 基础设施规划设计 |
3.2.3 科学技术设计 |
3.2.4 人文艺术设计 |
3.2.5 植物设计 |
3.2.6 体验性项目的设计 |
3.2.7 游览路线设计 |
3.2.8 解说系统设计 |
3.2.9 游览时间规划 |
3.2.10 游客容量规划 |
3.2.11 温室外环境的营造 |
3.3 农业观光温室项目评估 |
3.3.1 农业观光温室项目融资 |
3.3.2 农业观光温室项目效益评估 |
3.4 项目营销与管理 |
3.4.1 农业观光温室项目营销 |
3.4.2 农业观光温室项目管理 |
第四章 无锡“吴地新田园”农业观光温室规划设计实证研究 |
4.1 无锡“吴地新田园”农业观光温室项目的策划 |
4.1.1 无锡“吴地新田园”农业观光温室项目背景 |
4.1.2 无锡“吴地新田园”农业观光温室项目的地理位置 |
4.1.3 无锡“吴地新田园”农业观光温室项目主题的提炼 |
4.1.4 无锡“吴地新田园”农业观光温室项目操作程序 |
4.1.5 无锡“吴地新田园”农业观光温室项目景区、景点的策划 |
4.2 无锡“吴地新田园”农业观光温室项目规划设计 |
4.2.1 项目的功能分区和空间设计 |
4.2.2 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
4.2.3 基础设施设计(工程) |
4.2.4 人文文化设计 |
4.2.5 科学技术设计 |
4.2.6 植物景观设计 |
4.2.7 体验性项目设计 |
4.2.8 游览路线设计 |
4.2.9 解说系统设计 |
4.2.10 游览时间与游客量规划 |
4.2.11 项目效益评估 |
4.2.12 项目营销与管理 |
第五章 我国农业观光温室项目开发及其规划设计的对策思路 |
5.1 农业观光温室项目开发决策与运作模式 |
5.1.1 以政府为主的项目开发决策与运作模式 |
5.1.2 以企业为主项目开发决策与运作模式 |
5.2 农业观光温室项目特色的营造 |
5.2.1 特色文化的营造 |
5.2.2 特色景观的营造 |
5.3 农业观光温室项目经营 |
5.3.1 旅游效应的营造 |
5.3.2 旅游经营的完善 |
5.4 农业观光温室内、外景观设计 |
5.4.1 温室内部景观设计 |
5.4.2 温室外部空间设计 |
5.5 农业观光温室项目开发的人才体系要求 |
5.5.1 对项目设计团队的要求 |
5.5.2 对项目施工方的要求 |
5.5.3 对项目管理方的要求 |
第六章 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
6.1 主要结论 |
6.2 主要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项目 |
(8)贮藏温度和包装方式及低氧气调对枸杞头品质与生理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图表索引 |
缩略语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 新兴特色蔬菜的发展概况 |
1.1 特色蔬菜的特点 |
1.2 特色蔬菜的分类 |
1.3 特色蔬菜采后贮藏保鲜的重要性 |
2 贮藏条件对叶菜采后品质生理的影响 |
2.1 温度 |
2.1.1 温度对采后叶菜品质的影响 |
2.1.2 温度对采后叶菜生理变化的影响 |
2.1.3 温度对采后叶菜保鲜效果的影响 |
2.1.4 预冷技术和冷链在特色蔬菜贮藏保鲜中的应用 |
2.2 薄膜包装及环境湿度 |
2.2.1 包装方式 |
2.2.2 密封包装及其材料的选择 |
2.2.3 密封包装的气体成分组成 |
3 枸杞头特性与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3.1 枸杞头采后生理特性概述 |
3.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2章 不同贮藏条件下枸杞头品质和生理特性变化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使用枸杞头的处理 |
1.2 试验使用的包装容器 |
1.3 试验设计 |
1.4 试验使用的化学试剂 |
1.5 试验的仪器设备 |
1.6 试验分析指标 |
1.7 试验方法 |
1.7.1 失重率 |
1.7.2 黄化率 |
1.7.3 呼吸强度 |
1.7.4 还原糖 |
1.7.5 叶绿素含量 |
1.7.6 纤维素含量 |
1.7.7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
1.7.8 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力 |
1.7.9 超氧阴离子(O_2~(·-)) |
1.7.10 丙二醛(MDA) |
1.7.11 枸杞头贮藏期间游离酚(FP)和总酚(TP)含量 |
1.7.12 枸杞头酚类物质鉴定 |
1.8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贮藏条件下枸杞头失重率的变化 |
2.2 不同贮藏条件下枸杞头腐烂率的变化 |
2.3 不同贮藏条件下枸杞头呼吸强度的变化 |
2.4 不同贮藏条件下枸杞头还原糖含量的变化 |
2.5 不同贮藏条件下枸杞头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
2.6 不同贮藏条件下枸杞头纤维素含量的变化 |
2.7 不同贮藏条件下枸杞头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
2.8 不同贮藏条件下枸杞头超氧阴离子(O_2~(·-))含量的变化 |
2.9 不同贮藏条件下枸杞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 |
2.10 不同贮藏条件下枸杞头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 |
2.11 不同贮藏条件下枸杞头游离酚(FP)和总酚(TP)含量的变化 |
2.12 枸杞头酶促褐变底物的鉴定分析 |
2.12.1 枸杞酚类物质的薄层层析定性分析 |
2.12.2 酚标样溶液及枸杞头自然褐变物质的紫外.可见光谱扫描 |
2.12.3 枸杞头酚类物质的HPLC分析 |
3 讨论与结论 |
3.1 影响采后枸杞头感官贮藏效果的因素分析 |
3.2 采后枸杞头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膜脂过氧化的关系 |
3.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3章 不同氧浓度对冷藏期间枸杞头品质和生理变化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使用枸杞头的处理 |
1.2 试验使用的包装容器 |
1.3 试验设计 |
1.4 试验使用的化学试剂 |
1.5 试验的仪器设备 |
1.6 试验分析指标 |
1.7 试验方法 |
1.7.1 失重率 |
1.7.2 黄化率 |
1.7.3 感官质量评定 |
1.7.4 维生素C |
1.7.5 纤维素含量 |
1.7.6 叶绿素含量 |
1.7.7 呼吸强度 |
1.7.8 丙二醛(MDA) |
1.7.9 超氧阴离子(O_2~(·-)) |
1.7.10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
1.7.11 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力测定 |
1.8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氧浓度对冷藏枸杞头失重率的影响 |
2.2 不同氧浓度对冷藏枸杞头腐烂黄化率的影响 |
2.3 不同氧浓度对冷藏枸杞头感官品质的影响 |
2.4 不同氧浓度对冷藏枸杞头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
2.5 不同氧浓度对冷藏枸杞头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
2.6 不同氧浓度对贮藏枸杞头呼吸强度的影响 |
2.7 不同氧浓度对贮藏枸杞头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2.8 不同氧浓度对冷藏枸杞头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2.9 不同氧浓度对冷藏枸杞头超氧阴离子(O_2~(·-))含量的影响 |
2.10 不同氧浓度对冷藏枸杞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
2.11 不同氧浓度对冷藏枸杞头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力的影响 |
3 讨论与结论 |
3.1 低氧在保持枸杞头品质和延缓其生理衰老上的作用 |
3.2 采收时间对枸杞头保鲜效果的影响 |
3.3 低氧包装在枸杞头保鲜上的实际应用意义 |
3.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附:已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中国蔬菜产业:生产、贸易与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一、中国蔬菜产业:一个蓄势待发的巨大产业 |
二、中国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的简要综述 |
一、中国蔬菜产业竞争力的研究 |
二、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研究 |
第三节 基本思路、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
一、基本概念与范围的界定 |
二、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三、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
第二章 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生产、贸易及路径选择 |
第一节 中国蔬菜生产的现状、机遇与挑战 |
一、发展现状 |
二、经济社会地位评价 |
三、面临的机遇 |
四、问题与挑战 |
第二节 中国蔬菜贸易的现状及基本格局 |
一、出口格局 |
二、进口格局 |
三、对国际蔬菜市场依存度与国际蔬菜市场需求趋势 |
第三节 中国蔬菜产业发展:障碍与选择 |
一、中国蔬菜产业发展障碍的制度分析 |
二、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战略转变 |
第三章 中国蔬菜供需分析 |
第一节 中国蔬菜供给:生产特征与资源配置 |
一、前提假定 |
二、模型与推导 |
三、指标和样本数据 |
四、结果与简要分析 |
五、结论与启示 |
第二节 中国蔬菜市场需求分析 |
一、中国蔬菜消费需求现状分析 |
二、影响蔬菜消费需求的因素分析 |
三、结论与讨论 |
第三节 转型期中国农户蔬菜消费与收入的短期动态与长期均衡 |
一、前提界定 |
二、中国农户蔬菜消费与收入水平的长期均衡关系 |
三、中国农户蔬菜消费与收入水平的短期动态调整 |
四、中国农户蔬菜消费与收入水平的因果关系检验 |
五、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WTO框架下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
第一节 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研究与测度方法 |
一、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
二、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
三、特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
第二节 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
一、国际蔬菜贸易动态格局 |
二、蔬菜产业竞争力构成因素分析 |
三、结论与讨论 |
第三节 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
一、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构建 |
二、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
三、结论与讨论 |
第四节 WTO框架下国际蔬菜市场准入与贸易壁垒 |
一、WTO《农业协议》及其动态 |
二、技术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 to Trade,TBT) |
三、中国蔬菜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现实路径选择 |
第五章 国外蔬菜产业发展模式的比较与启示 |
第一节 美国蔬菜产业的产业化与现代化 |
一、生产过程的专业化 |
二、生产布局的优化、形成优势产业带 |
三、社会化的服务体系 |
四、一体化的流通服务体系 |
五、讨论与启示 |
第二节 日本蔬菜产业化的发展与启示 |
一、日本蔬菜的生产特点 |
二、流通形式、费用及规格标准 |
三、蔬菜产销中的政府行为 |
四、小结与讨论 |
第三节 欧盟蔬菜产业的生产与流通 |
一、注重研发创新,强调规模,保证企业高水平高效益的强势竞争 |
二、高效、合理的蔬菜流通体制 |
三、有效的政府支持 |
四、讨论与启示 |
第六章 蔬菜产业化经营 |
第一节 蔬菜产业化体系制度创新平台 |
一、蔬菜产业化面临的制度约束 |
二、蔬菜产业化经营的制度创新平台 |
三、讨论与启示 |
第二节 蔬菜产业化的技术创新平台 |
一、技术创新及农业技术创新简要介绍 |
二、技术创新:蔬菜产业化的关键 |
三、蔬菜产业化中的技术创新实践 |
第三节 蔬菜产业高效运转的资本投入与信息支持 |
一、资本投入是蔬菜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生产要素 |
二、构建蔬菜产业化经营的多元投资体系 |
三、信息化与蔬菜产业化经营 |
四、蔬菜产业化经营中的信息支持 |
第四节 蔬菜产业良好运作的物流体系 |
一、农村物流与农业产业化 |
二、蔬菜产业化经营中农村物流的微观组织机制 |
三、以农村物流组织的发育来促进蔬菜产业化经营 |
第七章 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政策性建议与对策 |
第一节 中国蔬菜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路径 |
一、新世纪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 |
二、以蔬菜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推进蔬菜产业化向纵深发展 |
三、发挥地区比较优势,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
四、实施科技兴菜战略,建设蔬菜强国 |
第二节 WTO框架下的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与选择 |
一、WTO短期内对中国蔬菜产业发展所形成的冲击 |
二、WTO对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长期影响评估 |
三、充分利用WTO规则,同时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
第三节 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与定位 |
一、绿色蔬菜产业 |
二、设施蔬菜产业 |
三、“外向型”蔬菜产业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观赏蔬菜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观赏蔬菜的种质资源 |
1.1 传统的种质资源 |
1.2 现代种质资源的拓展 |
1.2.1 新型种类的发掘 |
1.2.2 现有种类中“稀有品种”的引进培育 |
1.2.3 特殊栽培技术的运用 |
1.3 种质资源分类 |
1.3.1 观果类 |
1.3.1.1 蔬菜型 |
1.3.1.2 花木型 |
1.3.2 观叶、姿态类 |
1.3.2.1 蔬菜型 |
1.3.2.2 花木型 |
1.3.3 观花类 |
1.3.3.1 蔬菜型 |
1.3.3.2 花木类 |
1.3.4 香味类 |
1.4 几种优异的种质资源 |
1.4.1 南瓜 |
1.4.2 辣椒 |
1.4.3 番茄 |
1.4.4 观赏茄子 |
1.4.5 羽衣甘蓝 |
1.4.6 葫芦 |
1.4.7 香味蔬菜 |
2. 观赏蔬菜的美学评价 |
2.1 自然美 |
2.1.1 花 |
2.1.2 果 |
2.1.3 茎叶 |
2.1.4 姿态 |
2.1.5 香味 |
2.1.6 品味 |
2.2 文化艺术美 |
2.2.1 观赏蔬菜与蔬菜文化的形成 |
2.2.2 观赏蔬菜与民俗风情 |
2.2.3 观赏蔬菜与艺术 |
3. 观赏蔬菜的应用 |
3.1 都市农业园应用 |
3.1.1 观赏蔬菜专类园 |
3.1.2 观赏蔬菜食品 |
3.1.3 礼品蔬菜 |
3.2 居室绿化应用 |
3.2.1 阳台绿化 |
3.2.2 室内装饰 |
3.3 观赏蔬菜的园林应用 |
3.3.1 盆栽植物 |
3.3.2 地被植物 |
3.3.3 绿篱植物 |
3.3.4 攀缘绿化植物 |
3.3.5 花坛植物 |
3.3.6 水景植物 |
3.3.7 庭荫植物 |
3.4 观赏应用的价值评价 |
3.4.1 藤蔓类观赏蔬菜 |
3.4.2 观茎叶类观赏蔬菜 |
3.4.3 观果类观赏蔬菜 |
3.4.4 观花类观赏蔬菜 |
4. 观赏蔬菜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
4.1 观赏蔬菜种质资源 |
4.2 栽培技术 |
4.3 宣传与推广 |
4.4 观赏蔬菜的产业化 |
4.5 专业技术人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新兴保健蔬菜菊花脑(论文参考文献)
- [1]绿色保健蔬菜菊花脑基质栽培技术[J]. 肖英银,陈胜文,马斌. 长江蔬菜, 2021(01)
- [2]叶面喷施锌硒肥对食用菊品质的影响[D]. 王桂珍. 南京农业大学, 2016(04)
- [3]分期播种对日光温室3种保健蔬菜生长特性的影响及气候适应性分析[D]. 方媛. 宁夏大学, 2016(02)
- [4]吉林省保健蔬菜栽培现状与前景展望[J]. 王志琴,张志英,王利波,王学国. 吉林蔬菜, 2014(08)
- [5]现代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探析 ——以春申湖高尚社区A岛为例[D]. 李华芹. 南京农业大学, 2012(01)
- [6]“致富早班车”广播节目介绍[J]. 魏亚萍. 农民科技培训, 2008(10)
- [7]基于旅游开发的农业观光温室项目景观策划与规划设计研究[D]. 曹娓. 南京农业大学, 2008(08)
- [8]贮藏温度和包装方式及低氧气调对枸杞头品质与生理特性的影响[D]. 侯田莹. 南京农业大学, 2008(08)
- [9]中国蔬菜产业:生产、贸易与政策研究[D]. 肖长惜. 华中农业大学, 2007(02)
- [10]观赏蔬菜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探讨[D]. 杨新华. 华中农业大学, 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