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西凌云县明山金矿床岩浆岩与金矿化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王功民[1](2020)在《凌云县方解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文中研究表明文章通过野外观测和探矿工程验证,论述凌云县区域地质背景,分析方解石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初步认为该区域矿床属低温热液型矿床,并划分出大寨—陇甘塘、彭家湾—弄丁、花垌—上官等3个方解石成矿预测区。
朱经经,钟宏,谢桂青,赵成海,胥磊落,陆刚[2](2016)在《右江盆地酸性脉岩继承锆石成因及地质意义》文中研究指明卡林型金矿与岩浆作用的关系一直以来是矿床学家关注的热点。右江盆地发育众多卡林型金矿床,但由于区内岩浆岩出露十分有限,岩浆活动对金成矿有无贡献目前还无定论。火成岩中的继承锆石常常可以用来指示早期的、隐伏的岩浆活动。桂西北地区晚白垩世巴马、料屯和下巴哈石英斑岩脉中含有大量的继承锆石。其中,料屯和下巴哈两处脉岩分别与料屯和明山金矿在空间上紧密相关。脉岩中锆石的LA-ICP-MS和SIMS原位U-Pb定年表明,其主要集中于130140Ma、242Ma左右、400450Ma、7001000Ma和17001800Ma等五个年龄段。关于较年轻的两个时间段,来自料屯和下巴哈石英斑岩脉的继承锆石分别获得两组谐和年龄,即136.3±3.9Ma(2σ)和242.3±1.7Ma(2σ)、128.2±2.3Ma(2σ)和243.1±3.6Ma(2σ)。这些脉岩侵入的最年轻地层为中三叠统百逢组,因而前三叠纪继承锆石可能捕获自地层,而晚于三叠纪的130140Ma锆石则应来自于深部隐伏岩体。关于242Ma左右锆石,尽管其与围岩地层百逢组12段近于同期,但其晶形较差且多呈不规则碎片状,暗示其更可能源自百逢组中的沉积碎屑锆石。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该期锆石所代表的岩浆事件可能与古特提斯洋闭合有关。以上130140Ma和约242Ma左右的两组年龄,与初步确定的右江盆地卡林型金矿的两次成矿的时代基本一致,据此推断金矿化与岩浆作用可能有一定成因联系。
李院强,庞保成,吕嘉文,刘奕志,李培荣,周业泉,蒋新红,刘旭[3](2015)在《广西金牙金矿载金硫化物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对成矿物源的指示》文中认为金牙金矿是桂西北地区最早发现、也是国内较典型的卡林型金矿之一,矿体受桂西—百色断褶带北东侧近南北向次级断裂控制,赋存于三叠系百逢组细砂—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中。地质、岩相学和载金硫化物电子探针分析研究表明,金牙金矿至少发育两个阶段的热液矿物组合,多数热液矿物具有多世代的特征;黄铁矿和毒砂中As与S呈负相关关系,Au与As相关关系不明显,但不同阶段的黄铁矿Au与As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沉积期大部分测试点Au、As含量较低,成岩期Au、As含量明显升高;成矿期各阶段热液黄铁矿均含有较高Au、As含量;其包裹的交代残余黄铁矿中Au、As变化较大,这可能是由于受后期热液作用使Au、As发生了活化迁移的结果。黄铁矿Co、Ni分析表明,矿石中黄铁矿主要为热液成因,围岩中黄铁矿主要为沉积成因,蚀变围岩中黄铁矿两种成因兼有;环带状黄铁矿核部(Py2?)既有沉积成因又有热液成因特征,可能是由于沉积成岩期的沉积成因型黄铁矿受后期热液作用叠加改造变化的结果;其Au、As含量均低于中部和边部,推断认为可能是由于沉积—成岩阶段的黄铁矿在后期构造或热液作用过程中,将其Au、As熔解并搬运、迁移,使核部表现出Au、As含量降低的现象。新鲜围岩中黄铁矿和毒砂均含有一定量的Au,且成矿热液的S来自其流经地层中的S,推断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围岩地层。矿区内虽未发现岩浆岩,而据前人分析不排除有含Au质岩浆岩沿深大断裂上升迁移贡献金源的可能性,但岩浆岩是否参与成矿,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根据以上分析,推断成矿作用可能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沉积成岩期Au预富集→成矿期萃取先期富集成矿物质形成含矿流体上升迁移,在有利的场所卸载成矿并使围岩矿化蚀变→成矿期后受风化和淋滤作用形成氧化矿石。
杨鹏喜[4](2015)在《广西凌云县红卜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文中研究指明红卜楼金矿床属于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位于凌云县弄广—沙里环台大断裂带上。矿区构造相对简单,出露地层主要为碳酸盐岩和浊流沉积碎屑岩。对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归纳总结了找矿标志。研究表明,古岩溶剥蚀面上的层间断裂带为成矿有利部位;中三叠统百逢组第二段的浊流沉积碎屑岩是金矿床的控矿围岩及矿源层;硅化、黄(褐)铁矿化、高岭土化等围岩蚀变较好的地段金品位相对较好;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显示有Au、Ag、As、Sb综合异常的地段往往能找到金矿(化)体。应加大对矿床中深部的地质找矿工作,有望进一步增加储量。
梁国宝,黄同兴,胡明安,杨振[5](2015)在《桂西北明山金矿载金矿物的电子探针研究》文中指出对明山金矿主要载金矿物(毒砂和黄铁矿)进行了电子探针面扫描、线扫描图像及元素定量分析。研究表明,Au的平均含量:毒砂中为0.186%,粗晶黄铁矿中为0.120%,细晶黄铁矿中为0.128%,草莓状黄铁矿中为0.143%;显示Au在毒砂中含量最高,而在不同世代和类型的黄铁矿中,以草莓状黄铁矿中Au含量较高。金在不同的载金矿物中分布不均匀,存在明显的金富集点,并主要以"不可见"显微-超显微包体金的形式存在于载金矿物中,不排除有少量晶格金的存在。
李院强,庞保成,杨锋,张东伟,曾庆锋,刘旭,蒋新红[6](2014)在《广西巴马料屯金矿石英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指示意义》文中研究表明料屯金矿是目前桂西北地区仅有的与石英斑岩空间上紧密相关的卡林型金矿,研究石英斑岩对成矿的指示意义,将有助于加深对该区卡林型金矿成因的认识,以期为该区找矿突破提供更多依据。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和石英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取得以下认识:石英斑岩属酸性岩类,钙碱性系列,具富钾、过铝质特征,属于重熔型岩浆岩;矿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三叠系地层,但不排除石英斑岩为金矿提供成矿物质的可能。野外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表明矿区至少存在2个阶段的成矿作用,在石英斑岩成岩前后都有成矿作用发生。石英斑岩在成岩后主要受构造剪切作用形成破碎裂隙带,后期含矿热液沿破碎裂隙带迁移并卸载成矿,使破碎裂隙带周围石英斑岩蚀变矿化,形成了矿化石英斑岩。国内外越来越多研究证据表明卡林型金矿的形成与岩浆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矿区内燕山期石英斑岩的侵入可能与矿体形成有关,其为成矿作用提供成矿物质或成矿流体,还是只提供热源,需要进一步研究讨论。
庞保成,肖海,付伟,张青伟,陈宏毅[7](2014)在《桂西北明山卡林型金矿床热液矿物的显微组构与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指示》文中指出桂西北明山金矿是滇黔桂地区代表性的卡林型金矿之一,矿体受平行于区域性断裂右江断裂的北西西向次级断层控制,赋存于二叠系灰岩之上的中三叠统钙质细砂岩、碳钙质泥质粉砂质岩中。地质、岩相学特征和阴极发光、背散射电子影像、电子探针等分析研究表明,明山金矿发育了3个成矿阶段的热液矿物组合,不同热液矿物普遍具有多世代的特点。热液矿物中见有波状消光、带状消光、毕姆纹、压溶劈理、位错滑移等韧性剪切带粒内应变特征,坑道中也见有黄铁矿石英脉发生韧性变形、又被后期石英脉切断的现象,说明矿床经历了多次的脆-韧性变形。不同矿化期(阶段)的黄铁矿中Au和As的含量表明:沉积期黄铁矿Au、As的含量较低;成岩期黄铁矿中Au的含量高但As含量不高;而成矿期3个阶段的热液黄铁矿中都含较高的As和Au;热液黄铁矿核部包裹的交代残余黄铁矿Au、As含量较高,但变化范围较大,可能是变质成因。紧邻矿体的围岩中成岩黄铁矿从中心向外Au和As的含量逐渐降低,说明其中的As和Au在后来的构造和(或)热液事件中发生了活化迁移,越靠近颗粒边缘元素的活化迁移越强,这表明成矿物质来自于围岩。根据这些事实,推断明山矿区可能在成岩期发生了金的预富集,变形变质早期富含有机质的变质流体活动又使As发生了富集,主变质期流体的广泛渗透交代、活化出先存含金富砷黄铁矿中的Au和As,形成成矿流体。当成矿流体遇到富含活性铁的炭钙质泥质粉砂岩时,形成黄铁矿的同时发生Au的沉淀。
傅良刚,王灿松,范震宇[8](2013)在《广西右江褶皱系卡林型金矿成矿条件与找矿方向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卡林型金矿是产于沉积岩及浅变质沉积岩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也是广西右江地区重要的金矿类型之一。右江褶皱系金矿体赋存层位主要为泥盆系和三叠纪碳酸盐岩及陆源碎屑岩,区内构造复杂多样,相互交错叠置,对卡林型金矿的成矿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右江地区具有较高的Sb、As和Hg背景值,该元素异常的重合地段是重要的找矿靶区,Sb、As和Hg也是卡林型金矿产出的重要指示元素。通过分析该区成矿条件,指出右江地区卡林型金矿床赋存的有利场所是台缘断裂与覆盖于碳酸盐孤台之上的含钙杂砂岩层和古土壤层的交切部位,深大断裂的旁侧和大的岩相分界线是最有利的找矿方向。目前,已在矿区内圈定出4处成矿远景区。
马璟璟,庞保成,李培荣,杨宝坤,赵蛟彬[9](2013)在《桂西北地区石英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桂西北地区是"滇黔桂"卡林型金矿集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域巴马、凌云、凤山等地有数条石英斑岩脉出露。同位素年代学数据表明,这些石英斑岩的形成时代为燕山晚期(广西壮族自治区矿产局,1985;陈懋弘等,2012)。与该区卡林型金矿成矿年代(胡瑞忠等,1995)相吻合。然而对于石英斑岩与金矿成矿的关系尚存在争议(陈开礼,2001;黄永全等,2001;陈懋弘
张金玲[10](2013)在《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其研究意义》文中认为黔西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卡林型金矿床矿集区,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西南缘与华南褶皱系右江褶皱带之交接部位。金矿床的赋矿地层为二叠系及三叠系碳酸盐岩、硅质岩、凝灰岩、泥岩和陆源碎屑岩;矿床明显受褶皱构造控制。区域内岩浆岩发育,围岩蚀变普遍。金以包裹金形式存在,黄铁矿是金的主要载体。选择研究区内典型金矿床,重点进行了金矿床地质特征、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学、氢氧同位素特征的对比分析,探讨了成矿流体的性质和来源,浅析成矿过程。黔西南地区卡林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主要分为三大类:H2O包裹体、CO2-H2O包裹体和纯CO2包裹体。H2O包裹体又可分为液相H2O包裹体、气液H2O包裹体;CO2-H2O包裹体进一步分为富H2O相包裹体、富CO2相包裹体。成矿流体温度主要集中在176.9℃~267℃范围内,平均191.87℃;盐度为0.02~7.73(NaCl)%,平均值为3.65%;流体密度为0.870g/cm3~0.986g/cm3,平均0.937g/cm3;成矿压力平均162.1MPa;为中低温、低盐度、中等密度,具有超压性质的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特征表明,黔西南地区金矿床成矿流体的δ18O值为-1.4‰~10.16‰,平均3.81‰;6D值为-114.2‰~-54.5‰,平均-78.6‰,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或与其相关的盆地流体。燕山晚期,整个黔西南地区发生强烈的构造运动,矿区内砂岩(粉砂岩)与粘土岩的互层形成的隔水层被构造运动破坏,打破了超压流体环境,致使气液两相分离,发生流体不混溶作用。相分离使得SO2等挥发分逸出,流体进一步氧化,硫逸度降低、pH值增大,Au的络离子活度随之降低,金的络合物的稳定性被破坏,造成成矿条件发生巨大变化,进而促使金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发生沉淀,形成金矿床。
二、广西凌云县明山金矿床岩浆岩与金矿化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西凌云县明山金矿床岩浆岩与金矿化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凌云县方解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 成矿地质背景 |
2 凌云县主要方解石的矿床地质特征 |
2.1 大寨方解石矿 |
2.2 小洞方解石矿 |
2.3 花垌方解石矿 |
2.4 仁峒方解石矿 |
3 成矿预测区及特征 |
3.1 大寨—陇甘塘成矿预测区 |
3.2 彭家湾—弄丁成矿预测区 |
3.3 花垌—上官成矿预测区 |
4 矿床成因 |
5 结语 |
(2)右江盆地酸性脉岩继承锆石成因及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地质背景 |
3 样品与岩石学特征 |
4 锆石U-Pb定年方法 |
4.1 巴马酸性脉岩 |
4.2 料屯和下巴哈酸性脉岩 |
5 锆石U-Pb年龄 |
6 讨论 |
6.1 继承锆石的成因 |
6.2 华南板块西南缘中三叠世岩浆事件及其动力学背景 |
6.3 卡林型金矿与岩浆的可能关系 |
7 结论 |
(3)广西金牙金矿载金硫化物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对成矿物源的指示(论文提纲范文)
1矿床地质特征 |
2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
3热液矿物显微结构及共生组合 |
4黄铁矿和毒砂化学成分特征 |
5讨论 |
5.1黄铁矿成因探讨 |
5.2成矿物质来源分析 |
5.3成矿作用过程浅析 |
6结论 |
(4)广西凌云县红卜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论文提纲范文)
1区域地质概况 |
2矿区地质特征 |
3矿床地质特征 |
3.1矿体特征 |
3.2矿石特征 |
3.3围岩蚀变 |
4矿床成因分析 |
5找矿标志 |
6结论 |
(5)桂西北明山金矿载金矿物的电子探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地质概况 |
1.1矿区地质 |
1.2矿床地质 |
2电子探针分析 |
2.1面扫描和线扫描分析 |
2.2主要载金矿物的EDS成分分析 |
3讨论 |
(6)广西巴马料屯金矿石英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指示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地质背景 |
2 矿床特征 |
3 石英斑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
3.1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
3.2 石英斑岩岩相学特征 |
3.3 石英斑岩主量元素特征 |
3.4 微量元素特征 |
3.5 稀土元素特征 |
3.6 铅同位素特征 |
4 讨论 |
4.1 成矿物质来源 |
4.2 成矿时代 |
4.3 石英斑岩对成矿的作用 |
5 结论 |
(8)广西右江褶皱系卡林型金矿成矿条件与找矿方向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成矿地质背景 |
2 成矿条件分析 |
2.1 地球化学特征及元素组合特点 |
2.2 赋矿层位与时空特点 |
2.3 控矿构造与成矿带形成的关系 |
2.4 岩浆热液或地下水的影响 |
2.5 成矿模式探讨 |
3 找矿方向与成矿预测 |
3.1 找矿方向 |
3.2 成矿预测 |
(10)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其研究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卡林型金矿床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1.4 完成的工作量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大地构造位置 |
2.2 区域地层及岩性 |
2.3 区域构造 |
2.4 岩浆岩 |
2.5 区域矿产 |
第3章 典型金矿床地质特征 |
3.1 水银洞金矿床 |
3.1.1 矿体特征 |
3.1.2 矿石特征 |
3.1.3 围岩蚀变 |
3.1.4 成矿期次及矿化阶段 |
3.2 丫他金矿床 |
3.2.1 矿体特征 |
3.2.2 矿石特征 |
3.2.3 围岩蚀变 |
3.2.4 成矿期与成矿阶段 |
3.3 紫木凼金矿床 |
3.3.1 矿体特征 |
3.3.2 矿石特征 |
3.3.3 围岩蚀变 |
3.3.4 成矿期与成矿阶段 |
第4章 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 |
4.1 样品的采集与分析方法 |
4.2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 |
4.3 包裹体均一法测温 |
4.4 包裹体盐度 |
第5章 成矿流体研究 |
5.1 成矿流体来源 |
5.2 成矿流体的性质 |
5.2.1 温度特征 |
5.2.2 盐度特征 |
5.2.3 密度特征 |
5.2.4 压力特征 |
5.3 成矿过程浅析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四、广西凌云县明山金矿床岩浆岩与金矿化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凌云县方解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J]. 王功民. 南方国土资源, 2020(02)
- [2]右江盆地酸性脉岩继承锆石成因及地质意义[J]. 朱经经,钟宏,谢桂青,赵成海,胥磊落,陆刚. 岩石学报, 2016(11)
- [3]广西金牙金矿载金硫化物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对成矿物源的指示[J]. 李院强,庞保成,吕嘉文,刘奕志,李培荣,周业泉,蒋新红,刘旭.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15(05)
- [4]广西凌云县红卜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 杨鹏喜. 黄金, 2015(08)
- [5]桂西北明山金矿载金矿物的电子探针研究[J]. 梁国宝,黄同兴,胡明安,杨振.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15(02)
- [6]广西巴马料屯金矿石英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指示意义[J]. 李院强,庞保成,杨锋,张东伟,曾庆锋,刘旭,蒋新红. 现代地质, 2014(06)
- [7]桂西北明山卡林型金矿床热液矿物的显微组构与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指示[J]. 庞保成,肖海,付伟,张青伟,陈宏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01)
- [8]广西右江褶皱系卡林型金矿成矿条件与找矿方向探讨[J]. 傅良刚,王灿松,范震宇. 黄金科学技术, 2013(06)
- [9]桂西北地区石英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马璟璟,庞保成,李培荣,杨宝坤,赵蛟彬. 矿物学报, 2013(S2)
- [10]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其研究意义[D]. 张金玲. 成都理工大学,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