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建卫生镇对优化投资环境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湖北省人民政府[1](2021)在《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和湖北省“十四五”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鄂政发[2021]20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和《湖北省"十四五"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2021年10月1日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目录第一章规划基础第一节发展基础第二节发展趋势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发展目标第三章高水平构建特色鲜明的城镇化格局
许入丹[2](2021)在《陕西省重点示范镇建设发展成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1年开始,基于中央对于统筹城乡发展以促进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要求,陕西省考虑全省省情,展开了重点示范镇建设,旨在对统筹城乡发展进行探索与实践,并为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探索经验与提供示范。随着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相继提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成为中国城乡发展的重要引擎,实现城乡融合成为当前阶段的重点,陕西省针对重点示范镇建设发展的相关战略目标也围绕新的国家要求进行了一定调整,以促进实现城乡融合为当前阶段的核心目标,本质上也是对城乡关系的进一步实践。经过多年的政策扶持,陕西省重点示范镇城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目前已经取得初步阶段性成就,但其实际建设发展成效如何,是否符合相关政策的预定目标,程度如何,还需要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客观评价。研究主要内容包括陕西省重点示范镇建设与发展目标研究、陕西省重点示范镇建设发展成效评价模型构建以及陕西省重点示范镇建设发展成效评价实践三部分。首先,基于重点示范镇这一特定类型的研究对象,从陕西省相关政策层面梳理出政府的施政目标,即公共政策的预定目标,包括直接建设目标和综合发展目标两大层次,并通过理论研究和目标分解的方式分别对公共政策目标进行学理转译和解译,以明确重点示范镇建设发展的核心目标体系,进一步构建出本次评价的评价标准。其次,基于双层次的预定目标导向双层次的评价内容,并围绕公共政策作用于重点示范镇建设发展成效的机理确定评价技术路线,提出从纵向比较和横向对比两个维度建立综合评价的评价逻辑,展开双层次评价,创新评价模式。接着,从动态增量和静态衡量的要求创新因子形式,同时对相关的指标因子类型进行研究,得到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类评价方法进行比选,选择符合本文研究目的和评价过程的评价方法,最终构建出陕西省重点示范镇建设发展成效的综合评价模型。继而,通过对评价所需的各项因子信息的收集、处理、计算,对不同重点示范镇分别展开评价。基于调查分析和综合比较的方式对建设发展成效评价结果及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明确不同城镇多年来建设成效出现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可以得出不同重点示范镇的建设发展状态,从实践效果进一步反馈到认识论,推导出本文的研究结论。研究表明,从直接建设成效来看,重点示范镇的建设空间格局基本明确,城镇综合服务功能逐渐完善,已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但各单项系统成效普遍不均衡,政策落实不稳定性高。且各镇总体评价结果指数表明,目前公共政策投入重点示范镇的效能呈现出一定规律,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镇在接受相同的政策投入后建设成效一般更加明显,政策投入的效能更高;从综合发展成效来看,要素集聚、服务品质、生态宜居方面成效较好,但部分镇仍存在“人”“地”集聚不均衡、镇村融合不深、就业效能不高、体制机制改革不充分和城镇建设发展依赖性较大等问题;总体来看,公共政策对城镇建设实施层面的引导效果更明显而镇村协同促进城乡一体的效能还需加强。通过评价研究的结果反馈,可以检验陕西省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相关公共政策的实施成效,并对其进行总结分析,准确把握当前阶段重点示范镇建设发展特征,为十四五时期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为陕西省整体小城镇建设发展提供实践经验与科学引导。
李婵娟[3](2021)在《乡村振兴中乡村治理的模式探索 ——以丰城市曲江镇“115”工程为例》文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这是中共中央连续十五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凸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意见》中提到:“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之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个目标的完成首先需要实现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因为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基础,也是薄弱环节。要夯实好这个基础,加强好这个环节,就必须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模式,为满足乡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有效路径。200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就把农业、乡村和农民问题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且党的十九大报告“实施乡村振兴篇章”中也确切的提出,与国计民生相关的根本问题是农业乡村农民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而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最为关键的是要把乡村治理问题解决好。党的十九大还提出,“要加强乡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而镇村两级组织是我国乡村最基层的政权和组织,是解决“三农”有关问题的操盘手、主力军。因此,乡镇一级政府和乡村自治组织如何找准角色定位,构建有利于农业乡村农民发展的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对于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地建设秀美乡村具有十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这个背景下,各地进行了各种有益的尝试,切实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以来,丰城市曲江镇大力实施了乡村振兴,并在建设过程中实行了乡村治理“115”工程,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以该案例为研究对象,对秀美乡村治理模式展开了研究。旨在为其他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过程中,如何选取适宜和开展其乡村治理模式,给出有益的参考。此次研究主要采取了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文献分析法:通过知网、百度文库等网络平台查阅有关专家学者对国内外治理理论、乡村治理等进行研究发布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网络文章等,为本文的撰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调查研究法:对部分乡村振兴示范点和“115”村级治理工程开展较好的村委会进行走访,了解美丽乡村建设中村级治理层面的做法和不足;实地走访调查,了解他们对当前基层组织建设及社会治理方面的满意度、存在的问题及看法等。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国内其他地区村级治理先进案例进行对比分析,结合自身专业素养和工作实践,归纳提出乡村振兴中村级治理模式选择的优化路径。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基层工作实践,以丰城市曲江镇为案例,立足于乡村振兴的背景之下,对乡村治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善治和合作理论,关于乡村治理的内涵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该镇在乡村振兴中乡村治理现状,采用实地走访、定文献分析等方法,以丰城市曲江镇在乡村振兴中实施“115”工程乡村综合治理模式为对象,对其做法、取得成效、存在不足进行概括总结分析,并借鉴其他地区乡村治理模式和经验进行归纳,提出优化乡村治理模式的路径。为各地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乡村治理模式选择提供有益的参考。最后,结合合作治理理论和善治理论理论,以及省内其他地区先进经验,提出乡村振兴中乡村治理模式的优化路径,进而为曲江镇后续的乡村振兴提供参考,也为其他地方基层乡镇推进乡村振兴、创新村级治理模式提供一定的借鉴。最后的结论是:要想实施好乡村振兴,必须建立“组织引领、农民主体、文化先行、多元化参与”的乡村治理机制,切实构建一个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这个体系构建过程中,要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充分发挥乡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要大力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鼓励村民积极有序的参与乡村治理,提高村民和乡村自治水平;要使用法治思维和方法处理治理中的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要大力挖掘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发展为入手点,提升乡村德治水平,着力预防和减少乡村矛盾。
郭强[4](2021)在《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发展成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2013年以来,陕西省为解决城镇化进程落后、小城镇建设规模、设施简陋、缺乏特色等问题,相继启动了两镇建设活动,陕西省的小城镇建设进程自此开始大幅度推进。数年来,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的建设发展取得了显着成效,在显着提高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引导各类资源向贫困地区转移,不断改善贫困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带动了陕西省小城镇的建设发展。此外,于2016年得到了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认可,并将《陕西省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实践》印发推广全国各地。由此,本文选取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展建设水平进行评价分析,总结其发展建设过程中的先进经验,为陕西省乃至全国各地的小城镇发展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首先,本研究对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进行了分析,梳理出了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发展的目标体系,结合有关文化旅游名镇的理论研究以及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的现状情况,按照两个层面评价的不同特性,分别构建了文化旅游名镇直接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文化旅游名镇综合发展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对现有小城镇评价方法的梳理与分析,选定了本次研究所采用的评价计算方法,分别是层次分析法、多因素综合加权评分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发展成效评价模型。最后,以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为实践对象,从直接建设成效和综合发展成效两方面,展开文化旅游名镇的建设发展成效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对文化旅游名镇现阶段的建设发展成效展开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表明,文化旅游名镇的建设发展在现阶段的确取得了较高的成效,从直接建设成效评价结果分析,文化旅游名镇的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等方面的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完备,在地方多元文化传承保护和城镇特色风貌塑造方面也有着较大的提升,但在文旅产业发展和宜居生态打造方面提升相对较少。从综合发展成效评价结果分析,多数文化旅游名镇在城镇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方面建设成效相对较高,城镇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镇特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挖掘利用。但还有部分名镇在产业发展方面还较为滞后,文旅产业综合成效较差,城镇经济水平涨幅较低,还需进一步改善产业发展模式,提高文旅产业发展效率。总的来说,文化旅游名镇的建设发展,极大的推动了陕西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进程,基本实现了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制定的建设发展目标要求,通过评价研究的结果分析,对名镇现阶段整体建设发展特征有了宏观把控,为十四五时期陕西省小城镇建设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周璇[5](2020)在《盐城市安丰镇特色小城镇发展中的政府职能评估研究》文中提出自浙江省率先建设特色小镇以来,特色小镇在我国的发展之势如星火燎原,取得了一定成果。国家对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高度重视,多项公共政策密集出台,2016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将特色小镇的概念扩大为特色小(城)镇,包括特色小镇、小城镇两种形态,本文重点研究是狭义概念下的特色小城镇的发展。在特色小城镇建设如火如荼当下,一些特色小城镇的发展成果并不尽人意,影响特色小城镇持续健康发展的因素有许多,政府职能作为国家和社会资源分配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特色小城镇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文将从政府职能视角,通过对政府职能进行科学的评估研究,从而进一步提出对乡镇政府职能的优化建议,有效地促进特色小城镇发展。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法和综合评价法等,梳理发展特色小城镇和政府职能评估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结合新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评估理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关于特色小城镇发展中政府职能实施效果的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以盐城市安丰镇发展特色小城镇为研究对象,结合其乡镇政府职能实施效果现状,利用一致性检验指标体系,最后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政府职能履行效果进行总体评估分析。从效益、效率、充足性和公平性、回应性、适宜性六个标准入手,找出制约政府职能推进发展特色小城镇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对发展特色小城镇中政府职能提出优化建议,有利于为特色小城镇进一步建设提供经验,为地方政府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促进特色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本文在研究安丰镇发展特色小城镇的过程中,政府职能总体履行效果较好,但还存在效率不高、充足性不强、公平性不均衡导致公众回应性不高的问题,离建设好特色小城镇还存在一定差距,对此,政府应当在发展特色小城镇中引导资金投入渠道多元化,努力提升小镇的创新融资氛围,更好的完善政府服务职能,通过多形式的宣传带动公众参与到小镇建设中来,发挥公众监督作用,以期更好的满足公众需求。促进特色小城镇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龙头和载体,在做好吸引城市资源流入、承接城市消费的准备,把小镇更好的融进乡村,从根本上增强乡村的持续发展能力。
徐璇璇[6](2020)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化治理问题研究 ——以Q市J区L镇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不断推动着城镇化的发展进程,这一阶段下农村人口开始大量进入城镇和城市,现有的城市、城镇已无法完全吸纳,农村社会也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各种社会矛盾的聚集点,原有的农村“片区化管理”已不能适应农村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出现了新的治理方式--农村社区化治理,即将所有村庄纳入到农村社区进行管理,形成以居民自治为核心,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党政引领的社区化治理主体,使生活在社区内部的居民通过协商、协同、合作合作等方式解决处理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公共问题的治理方式。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社区化治理方式的出现满足了当下许多农村地区的社会治理发展要求。同城市社区治理相比,农村社会情况更复杂,体制性、机制性困难更突出,治理难度更大。同时新型城镇化所带来的人口、就业、土地等方面的问题给农村社区化治理带来许多挑战,结合国家目前正在推行的乡村振兴战略,我国正在面对严峻的挑战,同时也面对着较大的机遇,当前社区化治理需要面对的首要难题就是在如何解决这些已经出现的问题。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将自身重点放在Q市J区L镇在发展过程中所使用的社区化治理手段合理性、使用情况和出现的问题,研究分析城镇化日益发展情况下的社区化治理情况,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本文共有七部分,第一章导论,阐述了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国内外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情况、论文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与不足等方面。第二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介绍了本课题研究所需要了解的概念及理论,包括城镇化和新型城镇化、农村社区、社区治理、农村社区化治理的概念,重点介绍了协同治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善治理论,及三个理论在本文的应用。第三章主要阐述了当前发展环境中农村社区治理的探索过程和目标任务,将重点放在新型城镇化这一发展环境下农村治理探索,包含新型城镇化下农村治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农村社区化治理的内涵及其探索,并阐述了新型城镇化下农村社区化治理的目标任务。第四章为本文重点,主要以Q市J区L镇的农村社区化治理为例,介绍Q市J区L镇的农村社区化治理改革,并对L镇采取的社区化治理机制与举措进行阐述,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L镇当地居民的群众满意度,针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通过比较实施相关治理手段前后的数据明确治理的效果。第五章以得到的数据和结果为依据,分析了 L镇在实施农村社区化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造成这一问题的基本原因,通过分析数据能够得知,L镇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出现了政府“越位”与“缺位”并存、社会组织发展缓慢、农村居民参与度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等四个问题,根据存在问题分析出原因,主要为政府的职能转变不彻底、社会组织发展环境欠佳、农村居民缺乏公共精神、财政投入不足,公共服务功能滞后等四个原因。第六章介绍了不同地区在实施社区化治理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问题,这一章的重点主要集中山东临沂、山东诸城、江苏省太仓市社区化治理案例三个案例进行经验总结分析,以此为基础揭示典型案例对农村社区化治理的启示。第七章为完善对策,结合Q市J区L镇的农村社区化治理的具体案例及国内典型案例分析,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农村社区化治理能力,并主要从转变政府在农村社区化治理的角色、提升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社区化治理效能、加强社区居民自治与居民参与、积极提高完善农村社区服务水平四个方面下功夫。
刘丹[7](2020)在《撤乡并镇背景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政府组织,直接面对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不仅提供基层公共服务,也组织基层社会治理,更是我国各项政策的最终执行者。因此,乡镇政府在我国自上而下的行政体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我国各省市纷纷推进以撤乡并镇为代表的乡镇区划调整,这不仅是为了优化区域发展空间,整合公共资源,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应有的题中之义。在撤乡并镇的时代背景下,乡镇政府职能的履行状况不仅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还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谐,在此情况下,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转变乡镇政府的职能势在必行。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如何克服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中遇到的困难,从而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首先通过研究国内外相关的文献,分析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于撤乡并镇以及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成果,随后从行政区划调整理论、政府职能转变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治理理论出发,以我国撤乡并镇的改革与发展进程为背景,论述了撤乡并镇后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取得的成效,同时探讨了撤乡并镇背景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随后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较为深入地剖析了其存在的原因,包括乡镇政府职能定位不准确、压力型行政生态环境的束缚、乡镇政府财政能力的制约、行政监督体系不完善以及乡镇干部综合素质不高等。最后提出撤乡并镇背景下进一步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建议,即树立服务型乡镇政府理念、构建和谐型行政生态环境、完善乡镇政府财政体制、建立乡镇政府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机制、优化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强化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职能等。该论文有参考文献64篇。
傅伟娟[8](2020)在《乡村治理中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基于A市B镇的案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中国,乡村治理一直都是一个备受关注、影响深远的问题。随着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的相继召开,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国家治理相交融的乡村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认为,资源配置是乡村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乡村治理中资源优化配置,有助于破解乡村治理难题,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助于增进人民福祉。本文以“乡村治理中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基于A市B镇的案例分析”作为论文题目,目的有三:一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结合所学所思,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国家治理的决策部署。二是立足实践,以小见大,深入挖掘和剖析乡村治理中资源配置不平衡不科学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建议。三是探索创新,对乡村治理中一些习以为常的思路和做法,换一种角度加以探讨和分析,以期为乡村治理各主体更好开展乡村治理工作提供有益参考。本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理论指导实践的思想,坚持文献分析方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方法等多种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A市B镇乡村治理中资源配置现状、存在问题及造成原因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实证研究,本文认为,A市B镇乡村治理资源配置工作在配置公平性、乡镇被动性、农民主体地位、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存在问题。本文建议,要以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为导向,以国内外乡村治理研究成果为支撑,立足A市B镇实际,在加强乡村治理顶层设计、强化资源配置制度权威、明晰资源配置政府角色、唤醒农民群众主体意识、推动资源配置公平公正、挖掘补充乡土有益资源、科学合理安排项目进村等方面加强改进,努力推动A市B镇开创乡村治理新局面。
郭周浩[9](2020)在《康养特色小镇建设中政府职能发挥问题研究 ——以四川省通江县广纳镇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对我国的养老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从浙江省试点并逐步推广实践的特色小镇建设日益兴盛,以康养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小镇应运而生,这类小镇依托养老产业,逐步探索出一条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四川省通江县是典型的西部山区贫困县,地方经济水平落后,亟需找到绿色环保产业发展点。广纳镇作为贫困地区小镇,基于当地优质的生态环境,以医疗养老为特色产业培育康养特色小镇,有较强的研究价值。本文以四川省通江县广纳镇作为研究对象,以康养特色小镇建设中政府职能发挥为研究目标,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查阅特色小镇培育相关资料、走访有关人员,对特色小镇建设培育过程中政府职能发挥情况进行分析。借鉴国内外特色小镇建设的成功经验,对广纳特色小镇建设提出建议。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论述文章的研究方法、目标、内容与思路,概括文章主体结构。第二章研究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部分,从我国特色小镇的提出,简述特色小镇及康养特色小镇的内涵与类型特征,并解释相关理论。第三章概述广纳镇及其康养产业企业情况,分析广纳镇政府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职能发挥情况。第四章对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政府职能发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政府经济职能发挥方面来看,一是政府创造良好环境职能发挥不力,企业发展缺乏良性竞争平台;二是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发挥不力,政策调控手段单一;三是提供公共物品职能发挥不足,政府统筹站位不高。从政府文化职能发挥方面来看,一是专业人才缺乏,政府发挥文化职能不力;二是产业品牌打造不力,康养文化氛围不足。第五章对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政府职能发挥提出对策建议:一是改革政府的管理体制和治理模式,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二是积极发挥经济职能,创新投融资渠道;三是发挥人才对特色小镇建设的带动作用;四是重视社会主体参与及成果分享,促进产城融合;五是吸收国内外特色小镇建设先进经验。
胡向飞[10](2020)在《特色小镇建设中政府职能履行研究 ——以泰安市满庄镇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特色小镇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推进背景下的新举措和新模式,也是我国当前城镇化建设创新发展和区域经济转型的重要路径选择。特色小镇首先在浙江提出,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受到关注并推广,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特色小镇逐渐成为助推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点。2016年,住建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出台了特色小镇创建实施方案,对国内特色小镇建设进行宏观指导,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建设1000个自身特色突出的小城镇。随后,各省市积极也响应,特色小镇的创建在我国蓬勃发展。2016年,山东省制定下发了特色小镇创建实施方案,明确小镇建设的标准、创建指标、申报程序等内容,提出了科学规划布局、完善功能配置,发挥政府服务职能五个方面要求。本文以特色小镇建设中政府职能履行为研究内容,以泰安市满庄特色小镇建设为研究案例,从理论分析和实证量化双重角度,研究总结特色小镇建设中政府在职能履行方面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影响特色小镇发展的政府职能履行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政府应优化职能定位,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科学编制规划体系,注重主导产业培育;强化政策制定监管,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完善多元化主体参与和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强土地集约利用,重视基础设施保障等对策建议,旨在解决特色小镇建设中因政府职能履行不适而产生的各种问题,以期推动小镇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采取文献研究法和田野调查法,通过走访调研等方式,收集调研数据,以公共管理学的角度为出发点,对满庄镇特色小镇建设政府职能履行方面进行研究,对当前小镇的建设政府职能履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将服务型政府理论、公共治理理论等内容引入到特色小镇的建设中来,通过查阅与专业相关的资料及文献,并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找出当前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内外的成功小镇建设经验提出发展特色小镇需要坚持政府引导,优化政府职能,科学编制规划,立足主导产业培育和加强营商环境建设等对策建议。
二、创建卫生镇对优化投资环境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创建卫生镇对优化投资环境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2)陕西省重点示范镇建设发展成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1.3 概念释义 |
1.2 研究对象选择 |
1.2.1 重点示范镇建设情况 |
1.2.2 研究对象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关于小城镇相关理论的研究 |
1.3.2 关于城镇评价的相关研究 |
1.3.3 关于陕西省小城镇的相关研究 |
1.3.4 研究述评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5.3 研究框架 |
1.6 本章小结 |
2 陕西省重点示范镇建设与发展目标研究 |
2.1 城镇概况 |
2.2 相关政策分析与预定目标解读 |
2.2.1 预定目标 |
2.2.2 实施机制 |
2.2.3 考核内容 |
2.2.4 激励机制 |
2.3 政策目标的理论内涵解析 |
2.3.1 空间与人口融合视角下的城乡关系 |
2.3.2 产业融合视角下的城乡关系 |
2.3.3 社会融合视角下的城乡关系 |
2.3.4 环境融合视角下的城乡关系 |
2.3.5 创新制度供给视角下的城乡关系 |
2.3.6 各系统相互作用下的城乡关系 |
2.4 目标体系搭建与评价标准构建 |
2.4.1 构建思路 |
2.4.2 目标体系 |
2.4.3 评价标准 |
2.5 本章小结 |
3 陕西省重点示范镇建设发展成效评价模型构建 |
3.1 评价机制与评价逻辑 |
3.1.1 评价机制 |
3.1.2 评价逻辑 |
3.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2.1 指标构成思考 |
3.2.2 指标选取原则 |
3.2.3 直接建设成效评价指标因子确定 |
3.2.4 综合发展成效评价指标因子确定 |
3.2.5 建设发展成效评价指标体系 |
3.3 评价模型构建 |
3.3.1 评价方法选择 |
3.3.2 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
3.3.3 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确定模型权系数 |
3.3.4 基于多因素加权综合计分法评价直接建设成效 |
3.3.5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综合发展成效 |
3.4 本章小结 |
4 陕西省重点示范镇建设发展成效评价实践 |
4.1 数据获取与处理 |
4.1.1 直接建设成效评价指标数据获取与整理 |
4.1.2 综合发展成效评价指标数据获取与整理 |
4.2 直接建设成效评价 |
4.2.1 建立指标层次结构 |
4.2.2 确定因子权系数 |
4.2.3 评价计算与结果 |
4.2.4 评价结果分析 |
4.3 综合发展成效评价 |
4.3.1 评价因素 |
4.3.2 评语等级 |
4.3.3 确定因子权系数 |
4.3.4 计算隶属度 |
4.3.5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
4.3.6 一级模糊评价结果分析 |
4.3.7 二级模糊评价结果分析 |
4.4 双层次评价结果综合分析 |
4.4.1 重点示范镇建设发展成效 |
4.4.2 重点示范镇建设发展不足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5.2.1 更新政策扶持机制,统筹安排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 |
5.2.2 统筹镇域镇村建设,进一步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
5.2.3 立足特色产业发展,有效发挥城镇的就业承载作用 |
5.2.4 以人口集聚为核心,深化城镇综合承载和服务效能 |
5.2.5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城镇实现高效能治理 |
5.2.6 完善政策实施保障,切实增强政策落地的有效执行 |
5.3 讨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一、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实践项目 |
图表目录 |
图录 |
表录 |
附录 |
附表一:陕西省重点示范镇直接建设成效评价因子信息数据汇总表 |
附表二:陕西省重点示范镇综合发展成效评价因子信息数据汇总表(2018 年) |
附表三:陕西省重点示范镇直接建设成效评价数据处理记录表 |
附表四:陕西省重点示范镇综合发展成效评价各镇指标隶属度 |
附表五:陕西省重点示范镇历年政策文件梳理 |
致谢 |
(3)乡村振兴中乡村治理的模式探索 ——以丰城市曲江镇“115”工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乡村振兴 |
2.2 理论基础分析 |
2.2.1 合作治理理论 |
2.2.2 善治理论 |
3 曲江镇对乡村治理模式的探索:以“115”工程为例 |
3.1 曲江镇概况 |
3.2 曲江镇乡村治理的“115”工程简介 |
3.3 “115”工程模式的主要成效 |
3.4 “115”工程的不足 |
3.3.1 基层党组织思想认识不够,领导核心作用不明显 |
3.3.2 社会组织和村集体发育程度低,经济薄弱 |
3.3.3 基层政府部分能力不足,公共服务供给失衡 |
3.3.4 农村地区法治意识淡薄,法治化治理尚未形成常态 |
3.3.5 群众与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程度底 |
3.3.6 乡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 |
4 乡村治理的他山之石 |
4.1 浙江绍兴的“乡贤治村”模式 |
4.2 湖北大冶的村庄理事会模式 |
4.3 江西宜丰的“五步工作法” |
4.4 宜春袁州的“月光夜谈” |
4.5 对比经验的启示 |
5 乡村振兴中乡村治理模式的优化路径 |
5.1 强化村级党组织建设,提升党组织的治理能力 |
5.1.1 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社会治理体系,突出社会治理位置 |
5.1.2 加强党组织班子建设,发挥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 |
5.1.3 创新基层干部相关制度,培养农业农村干部队伍 |
5.2 发展乡村经济,夯实乡村治理的经济基础 |
5.2.1 建立集体经济组织,培育当地特色产业 |
5.2.2 政府购买服务,引导市场主体参与 |
5.2.3 引入新兴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
5.2.4 培育乡村群体组织 |
5.3 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优化乡村治理环境 |
5.3.1 加大对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投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
5.3.2 加强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建设 |
5.3.3 拓宽农民参与治理的渠道 |
5.4 实现法律村级全覆盖,筑牢乡村治理基石 |
5.4.1 搭建乡村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的平台,大力推行法律下乡工程 |
5.4.2 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规范乡村权力运行 |
5.4.3 建立和完善农村监督机制 |
5.5 健全乡村文化体系,推动乡村德治建设 |
5.5.1 完善村规民约 |
5.5.2 培育和树立道德模范,发展乡贤文化 |
5.5.3 加大乡村文化基础设备的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发展成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有关文化旅游名镇的相关研究 |
1.2.2 有关小城镇评价的研究 |
1.3 研究对象 |
1.3.1 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概况 |
1.3.2 研究对象筛选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5.3 论文技术路线 |
1.6 本章小结 |
2 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发展目标 |
2.1 研究对象概述 |
2.2 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政策目标梳理 |
2.2.1 目标要求分析 |
2.2.2 考核标准分析 |
2.2.3 奖惩机制分析 |
2.2.4 文化旅游名镇政策目标 |
2.3 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政策目标解析 |
2.3.1 地域特色彰显要求多元文化传承 |
2.3.2 文旅产业发展要求旅游业态创新 |
2.3.3 居民生活品质要求经济快速增长 |
2.3.4 产业发展效率要求城镇设施完备 |
2.3.5 生态环境宜居要求人居环境优化 |
2.3.6 发展效率保障要求体制机制健全 |
2.4 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发展目标体系梳理 |
2.5 本章小结 |
3 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发展成效评价体系构建 |
3.1 评价的思路与原则 |
3.1.1 评价机制 |
3.1.2 评价原则 |
3.1.3 评价思路 |
3.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2.1 评价指标因子选取思路 |
3.2.2 建设发展四态两区的影响因素分析 |
3.2.3 打造特色富民小镇的影响因素分析 |
3.2.4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3 评价模型构建 |
3.3.1 评价方法选取 |
3.3.2 层次分析法 |
3.3.3 多因素综合加权评分法 |
3.3.4 模糊综合评价法 |
3.3.5 评价模型构建 |
3.4 本章小结 |
4 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发展成效评价实证 |
4.1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4.1.1 直接建设成效评价指标数据收集处理 |
4.1.2 综合发展成效评价指标数据收集处理 |
4.2 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直接建设成效评价 |
4.2.1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
4.2.2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4.2.3 综合加权评分计算 |
4.2.4 评价结果分析 |
4.3 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综合发展成效评价 |
4.3.1 构建评价因素集与评语集 |
4.3.2 确立评价指标权重 |
4.3.3 构建隶属度矩阵 |
4.3.4 多层级模糊综合评价 |
4.3.5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
4.3.6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4.4 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发展成效分析 |
4.4.1 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发展成效 |
4.4.2 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发展不足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5.2.1 调整政策扶持倾向,逐步发挥城镇示范带动效用 |
5.2.2 完善各项设施建设,强化提升城乡生活服务效能 |
5.2.3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产业发展效益稳定提升 |
5.2.4 提升产业带动效能,引导城乡居民就业方式转变 |
5.2.5 优化管理体制机制,保障城乡建设发展高质高效 |
5.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图表目录 |
图录 |
表录 |
附录 |
附表一:历年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相关政策文件 |
附表二:文化旅游名镇直接建设成效评价指标数据汇总表 |
附表三:文化旅游名镇综合发展成效评价指标数据汇总表 |
附表四:文化旅游名镇直接建设成效评价指标数据处理表 |
附表五:文化旅游名镇综合发展成效评价指标隶属度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发表学术论文 |
参与实践项目 |
参加学术会议 |
致谢 |
(5)盐城市安丰镇特色小城镇发展中的政府职能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三)研究方法 |
1.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法 |
2.文献研究法 |
3.综合评价法 |
(四)技术路线 |
一、概念和理论基础 |
(一)概念 |
1.政府职能的概念 |
2.小城镇的概念 |
3.特色小城镇的概念 |
(二)理论基础 |
1.新公共管理理论 |
2.公共政策评估理论 |
二、安丰镇特色小城镇发展中政府职能的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一)评估指标方法 |
(二)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1.构建原则和思路 |
2.确立指标 |
(三)层次分析法 |
(四)模糊评判法 |
三、安丰镇发展特色小城镇的实证分析 |
(一)安丰镇发展特色小城镇中政府职能的实施效果 |
(二)计算指标权重 |
1.确定判断矩阵和权重计算 |
2.评价指标排序 |
3.排序一致性检验 |
(三)计算评价结果 |
(四)评估结果分析 |
四、安丰镇发展特色小城镇中政府职能的优化建议 |
(一)健全奖补资金使用机制 |
1.合理规划专项资金 |
2.争取上级项目奖补 |
(二)造浓创新融资氛围 |
1.鼓励民间资本投入 |
2.创新融资扶持企业 |
(三)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
2.提升软件服务配套 |
(四)提升公众参与积极性 |
1.畅通多形式宣传 |
2.增强居民归属感 |
结论和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化治理问题研究 ——以Q市J区L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和不足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 |
2.1.2 农村社区 |
2.1.3 社区治理 |
2.1.4 农村社区化治理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协同治理理论 |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3 善治理论 |
第3章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化治理的探索及其目标任务 |
3.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治理探索 |
3.1.1 新型城镇化下农村治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
3.1.2 农村社区化治理的实践探索 |
3.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化治理的目标任务 |
第4章 Q市J区L镇农村社区化治理实践及其成效 |
4.1 Q市J区L镇的农村社区化治理改革 |
4.2 Q市J区L镇社区化治理的机制与举措 |
4.2.1 Q市J区L镇农村社区化治理机制 |
4.2.2 Q市J区L镇农村社区化治理措施 |
4.3 Q市J区L镇社区化治理取得成效 |
第5章 Q市J区L镇农村社区化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5.1 Q市J区L镇农村社区化治理存在的问题 |
5.1.1 政府角色的“越位”与“缺位”并存 |
5.1.2 社会组织发展缓慢 |
5.1.3 居民参与度不足 |
5.1.4 专业人才缺乏 |
5.2 Q市J区L镇农村社区化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5.2.1 政府的职能转变不彻底 |
5.2.2 社会组织发展环境欠佳 |
5.2.3 农村居民缺乏公共精神 |
5.2.4 财政投入不足,公共服务功能滞后 |
第6章 国内农村社区化治理实践及启示 |
6.1 国内农村社区化治理的实践 |
6.1.1 山东省诸城市社区化治理案例 |
6.1.2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社区化治理案例 |
6.1.3 江苏省太仓市社区化治理案例 |
6.2 对新型城镇化下农村社区化治理的启示 |
第7章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完善农村社区化治理的对策 |
7.1 转变政府在农村社区化治理的角色 |
7.2 提升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社区化治理效能 |
7.2.1 政府为社会组织提供制度保障 |
7.2.2 社会组织为自身建设打好基础 |
7.3 加强居民自治与居民参与 |
7.3.1 社区有效作为 |
7.3.2 社区居民积极参与 |
7.4 积极提高完善农村社区服务水平 |
7.4.1 完善社区监督机制,拓宽社区资金渠道 |
7.4.2 鼓励多方参与,充实社区服务人才队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撤乡并镇背景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
2 撤乡并镇背景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分析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3 撤乡并镇背景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分析 |
3.1 我国撤乡并镇的改革与发展进程 |
3.2 撤乡并镇对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 |
3.3 撤乡并镇背景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取得的成效 |
3.4 撤乡并镇背景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存在的主要问题 |
4 撤乡并镇背景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乡镇政府职能定位不准确 |
4.2 压力型行政生态环境的束缚 |
4.3 乡镇政府财政能力的制约 |
4.4 行政监督体系不完善 |
4.5 乡镇干部综合素质不高 |
5 撤乡并镇背景下进一步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建议 |
5.1 树立服务型乡镇政府理念 |
5.2 构建和谐型行政生态环境 |
5.3 完善乡镇政府财政体制 |
5.4 建立乡镇政府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机制 |
5.5 优化乡镇干部队伍建设 |
5.6 强化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职能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乡村治理中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基于A市B镇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研究支撑理论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资源 |
2.1.2 乡村治理资源 |
2.1.3 资源配置 |
2.2 相关理论 |
2.2.1 善治理论 |
2.2.2 多中心治理理论 |
2.2.3 有限政府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A市B镇乡村治理中资源配置的现状分析 |
3.1 A市B镇乡村治理基本概况 |
3.2 资源配置在A市B镇乡村治理中的地位 |
3.2.1 资源配置对乡村社会维稳调控的影响 |
3.2.2 资源配置对乡村社会村民自治的影响 |
3.2.3 资源配置对乡土社会文明传承的影响 |
3.2.4 资源配置对国家治理项目下乡的影响 |
3.3 A市B镇乡村治理中主要资源内容 |
3.4 A市B镇乡村治理中资源配置方式 |
3.5 A市B镇乡村治理中资源配置结果 |
3.6 A市B镇乡村治理中资源配置影响 |
3.7 对A市B镇资源配置的认识和评价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A市B镇乡村治理中资源优化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A市B镇乡村治理中资源优化配置存在的问题 |
4.1.1 乡村治理资源配置公平性问题 |
4.1.2 乡镇在资源配置中被动性问题 |
4.1.3 乡村治理中农民主体地位问题 |
4.1.4 乡村治理中资源配置方式问题 |
4.2 造成A市B镇乡村治理中资源配置问题的原因 |
4.2.1 资源配置中产生目标替代 |
4.2.2 科学指引和人才支撑欠缺 |
4.2.3 现阶段体制运行不够顺畅 |
4.2.4 乡村治理机制仍不够完善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国内外乡村治理中资源优化配置的借鉴启示 |
5.1 国外乡村治理资源优化配置方式 |
5.1.1 日本的“造村运动”理念 |
5.1.2 加拿大的平等协作模式 |
5.1.3 韩国的自主协同新模式 |
5.2 国内部分地区乡村治理资源优化配置方式 |
5.2.1 浙江省乡村治理资源配置方式 |
5.2.2 广东省清远市的资源配置方式 |
5.2.3 四会市江谷镇的资源配置方式 |
5.2.4 江阴市华西村的资源配置方式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推进A市B镇乡村治理中资源配置工作的建议 |
6.1 加强乡村治理顶层设计 |
6.2 强化资源配置制度权威 |
6.3 明晰资源配置政府角色 |
6.4 唤醒农民群众主体意识 |
6.5 推动资源配置公平公正 |
6.6 科学合理安排项目进村 |
6.7 挖掘补充乡土有益资源 |
6.8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A市B镇乡村治理中资源配置问卷调查表 |
附录2 访谈提纲 |
附录3 2019年度B镇村(社区)“两委”领导班子工作综合考评方案(节选) |
附录4 四着妙棋走活乡村振兴困局——四会市江谷镇乡村振兴经验 |
附录5 A市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职责清单(节选)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9)康养特色小镇建设中政府职能发挥问题研究 ——以四川省通江县广纳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目标、内容与思路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思路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案例分析法 |
三、实地调查法 |
四、经验总结法 |
第二章 特色小镇的概念及相关政策理论概述 |
第一节 特色小镇的概念 |
一、特色小镇的提出 |
二、特色小镇的特征与类型 |
三、康养特色小镇的内涵 |
第二节 康养特色小镇的培育与创建 |
一、四川省特色小镇的培育创建政策 |
二、国家康养产业的相关政策支持 |
第三节 康养特色小镇建设相关的政府职能理论 |
一、地方政府职能理论 |
二、服务型政府理论 |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三章 广纳镇概况及特色小镇建设中政府职能发挥 |
第一节 广纳镇创建康养特色小镇的优势条件 |
一、广纳镇地理位置及城镇规模 |
二、广纳康养产业企业基础 |
三、广纳康养特色小镇创建的提出 |
第二节 广纳镇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政府职能发挥 |
一、发挥政府经济职能,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
二、发挥政府经济职能,构建康养服务体系 |
三、发挥政府文化职能,加强养生文化宣传 |
四、发挥政府的社会职能,提供社会保障供给 |
第四章 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政府职能发挥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政府经济职能发挥存在的问题 |
一、政府创造良好环境职能发挥不力,企业缺乏良性竞争平台 |
二、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发挥不力,政策调控手段单一 |
三、提供公共物品职能发挥不足,政府统筹站位不高 |
第二节 政府文化职能发挥存在的问题 |
一、专业人才缺乏,政府发挥文化职能不力 |
二、产业品牌打造不力,康养文化氛围不足 |
第五章 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政府职能发挥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改革政府的管理体制和治理模式 |
一、简政放权,深化放管服改革 |
二、转变职能,促进特色产业经济发展 |
第二节 积极发挥经济职能,创新投融资渠道 |
一、用活金融政策,拓宽融资渠道 |
二、增强资本活力,灵活使用PPP模式 |
第三节 发挥人才对特色小镇建设的带动作用 |
一、实施政策调控,加强机关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
二、发挥科教职能,畅通院校人才培养就业渠道 |
三、发挥文体职能,强化地方养生人才队伍建设 |
第四节 重视社会主体参与及成果分享,促进产城融合 |
一、推进产城功能契合,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
二、促进产、城、人综合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
第五节 吸收国内外特色小镇建设先进经验 |
一、重视产业经济的基础带动作用 |
二、推进政府职能改革,努力实现生态融合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特色小镇建设中政府职能履行研究 ——以泰安市满庄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1.3 技术路径和研究方法 |
1.3.1 技术路径 |
1.3.2 研究方法 |
1.3.2.1 文献研究法 |
1.3.2.2 实地调查法 |
1.3.2.3 案例研究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特色小镇 |
2.1.2 政府职能 |
2.1.3 服务型政府 |
2.2 理论基础 |
2.2.1 马克思主义政府职能理论 |
2.2.2 西方政府职能理论 |
2.2.2.1 国家干预主义 |
2.2.2.2 自由主义政府理论 |
2.2.3 服务型政府理论 |
2.2.4 公共治理理论 |
3 满庄特色小镇建设中政府职能履行分析 |
3.1 政府在满庄特色小镇建设中的职能履行 |
3.1.1 镇域规划编制 |
3.1.2 环境综合治理 |
3.1.3 创新投融资机制 |
3.1.4 完善公共设施建设 |
3.1.5 加强营商环境建设 |
3.2 政府职能履行存在的问题 |
3.2.1 职能定位存在偏差 |
3.2.2 规划定位不准确 |
3.2.3 土地供应政策缺位 |
3.2.4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
3.2.5 人才供给保障不足 |
3.3 政府职能履行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服务型政府理念转变不到位 |
3.3.2 政策制定及管理体系不完善 |
3.3.3 市场化运行机制不健全 |
4 国内外特色小镇建设政府职能履行案例分析 |
4.1 浙江长兴新能源小镇 |
4.1.1 发展概况 |
4.1.2 政府职能履行情况 |
4.1.3 经验借鉴及启示 |
4.2 美国格林威治基金小镇 |
4.2.1 发展概况 |
4.2.2 政府职能履行情况 |
4.2.3 经验借鉴及启示 |
5 特色小镇建设中政府职能履行建议 |
5.1 优化政府职能和市场化运作机制 |
5.1.1 优化政府职能 |
5.1.2 提升政务服务能力 |
5.1.3 完善多元化市场化运作机制 |
5.2 注重规划编制和主导产业培育 |
5.2.1 完善特色小镇规划体系 |
5.2.2 明确特色小镇主导产业 |
5.3 政策制定和营商环境建设 |
5.3.1 突出政策制定和监管 |
5.3.2 优化营商环境 |
5.3.3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
5.4 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和基础设施保障 |
5.4.1 加强土地集约利用 |
5.4.2 提升公共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创建卫生镇对优化投资环境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和湖北省“十四五”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J]. 湖北省人民政府. 湖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1(24)
- [2]陕西省重点示范镇建设发展成效评价研究[D]. 许入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乡村振兴中乡村治理的模式探索 ——以丰城市曲江镇“115”工程为例[D]. 李婵娟.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4]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发展成效评价研究[D]. 郭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5]盐城市安丰镇特色小城镇发展中的政府职能评估研究[D]. 周璇. 长安大学, 2020(06)
- [6]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化治理问题研究 ——以Q市J区L镇为例[D]. 徐璇璇. 山东大学, 2020(10)
- [7]撤乡并镇背景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 刘丹.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8]乡村治理中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基于A市B镇的案例分析[D]. 傅伟娟.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9]康养特色小镇建设中政府职能发挥问题研究 ——以四川省通江县广纳镇为例[D]. 郭周浩.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特色小镇建设中政府职能履行研究 ——以泰安市满庄镇为例[D]. 胡向飞.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2)
标签:小城镇论文;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论文; 治理理论论文; 文化旅游产业论文; 三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