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不安的经济”

日本:“不安的经济”

一、日本:“不安经济”(论文文献综述)

柳承址(SEUNGJI RYU)[1](2021)在《冷战后韩国国家安全政策的演变及特点 ——以对朝政策及多边安全合作构想为中心》文中认为冷战时期韩国政府通过韩美同盟提高防卫力,推进了旨在减少国家安全脆弱性的政策。但是,卢泰愚政府为了适应冷战的结束,推进新的对朝政策,采取了以和解合作改善韩朝关系为核心的政策,以解除安全威胁。为保障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创建了由东北亚六国参加的东北亚和平协议会,通过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使朝鲜半岛和平体制制度化,并营造引导朝鲜走向改革开放的环境。当时卢泰愚政府推进的对朝政策和多边安全合作构想,在此后历任政府的对朝政策和多边安全合作构想中都得到继承。但是,尽管韩国历届政府数十年来在政策上进行了各种试图消除朝鲜威胁的努力,朝鲜对韩国的安全威胁仍然无法消除,在某些方面还有所增大,作为韩国国家安全政策中心的对朝政策呈现出前进与倒退的反复的问题。由此出发,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冷战结束以来历届韩国政府的对朝政策与多边安全合作构想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并归纳其特点,分析其成果及局限性等,以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为了更具体、更全面地探讨和评估,本论文将立足于历史研究分析方法与文献研究方法来进行研究。笔者发现,在既有研究中,对冷战后时代韩国历届政府的对朝政策及多边安全合作构想既缺少系统、全面的梳理,也没有对它们的演变、异同、不同的特点及造成这种异同的原因进行过深入的分析。因此本研究主要阐述的内容及创新点是从国家安全视角,通过系统、全面梳理韩国历届政府的对朝政策及多边安全合作构想,分析韩国对朝政策和多边安全合作构想的演变、异同以及造成异同的原因。通过本研究,能够了解冷战后时期韩国安全政策的特点。其特点是从冷战时期开始逐步演进的,并不是其政策方向发生了急进的转变,而且比冷战时期更加具体化、体系化,其领域也日益扩大。但是,由于历届政府的政策都只是暂时改善了韩朝关系,所以韩朝关系反复出现前进和倒退的循环,对解除传统安全威胁并没有做出太大贡献。不过,通过和解合作改善韩朝关系和与国际社会的多边安全合作,试图使朝鲜半岛和平体制制度化的政策方向是正确的。今后,韩国政府应克服各种变数,为制定能够消除安全威胁的对朝政策,并实现多边安全合作构想而努力。

周洁如[2](2021)在《中日同传中的口误现象研究 ——以MTI学生为实验对象》文中提出口误指的是正常人在言语交流中不由自主地偏离想要表达的意思的现象,而多数情况下,说话者会很快发现并纠正错误。这一现象在口译现场也十分常见。译员在翻译,尤其是同声传译过程中,不但要输出译文,同时还要对源语内容进行理解、整理、加工,大脑高速运转,精神也时刻保持着紧张的状态。由吉尔认知负荷模型可知,译员在翻译过程中存在精力分配问题,对源语的理解势必会导致译员在译文输出方面的精力减少,在对所学语言自动化程度不足的情况下,口误频率也会有所增加。目前,关于翻译过程中的口误研究很少,仅有的两篇均是围绕中英双语。因此,本文聚焦中日同传中的口误现象,意图分析MTI研究生译员,即具有一定翻译基础的口译学习者出现的口误类型、频率以及关联因素。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本文确定了口译焦虑、语速、口译质量和特殊信息几项可能的要素作为验证对象。针对这一课题,笔者设计了同声传译实验,并在实验后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实验对象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MTI的14名研二学生,均经过一年半口译训练,其中同传训练时间为半年。实验材料为一段8分40秒的中文语料。为避免错误与口误的混淆,笔者在判定口误方面选择采用听话人及说话人两个维度进行。同传结束后,笔者现场回放录音,先由实验对象自己指出口误,再由笔者根据记录,指出有可能是口误的地方,由实验对象进行确认,综合考量,以确保本论文所研究的口误是实验对象在无意识情况下发生的。最后在实验结束后两天内完成录音转写,如发现新的疑似口误现象,则再次与实验对象进行确认,无误后补充进数据。实验结束后,通过对口译质量的评价,删去一名实验对象的无效数据。经过数据分析,总结出学生译员在中日传译过程中主要存在的口误类型包括:(1)代替;(2)增加;(3)减少;(4)交换;(5)混合;(6)转移;(7)音调变化。其中代替的出现次数最多,然后依次是减少、增加、音调变化,其余三种口误的出现次数相同。从语言单位来看,音韵单位的口误发生频率最高,其次是词汇和形态素。将加入统计的13名实验对象发生口误的次数分别与其口译焦虑量表分数、语速、口译质量和特殊信息等条件进行对比,发现口误频率与译员语速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而与其他几种要素间的影响关系尚不明确。基于以上结论,口译学习者可以通过用语速较快的语料进行跟读练习等方式提高对较快语速翻译的熟悉度。此外,可以通过在译前准备阶段大声朗读专业用语等生词以提高翻译的自动化程度。

李雅琦[3](2021)在《日本新冠疫情防控相关政府文件翻译实践报告 ——以长句翻译技巧为中心》文中提出本翻译实践报告基于日本新冠疫情防控的相关文件,主要从语序调整的方面来考察长句的汉译技巧。2019年入冬以来,随着新冠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爆发,日本的疫情也日趋严峻,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微信公众号以及时了解日本的疫情动态。然而,在翻译日本政府文件时,要在正确理解原文含义的基础上,结合一般政府文件特点,考虑到文本的特殊性以及受众对象的接受程度,将它翻译成简洁易懂的汉语以供人们学习和了解。这是本次翻译实践的难点。因此,本翻译实践报告以政府文件这一信息型文本中的长句为对象,研究目的是总结分析其翻译技巧,以获取长句翻译方面的宝贵经验,提高翻译质量。基于先行研究和政府文件信息类长句的实例,根据长句构成特点将其分为以下两类进行分析探讨:含多个分句的长句和含长定语的长句。通过对比分析以上两类长句的译文后,归纳出长句的翻译策略主要以调整句子成分的位置关系为主。具体而言,对于含多个分句的长句,又将其分为两种情况。其中,主要对各分句间的语序进行了调整,多使用顺译、倒译、分译、顺译加倒译和信息重组的翻译技巧。对于含有长定语的长句,多使用不变语序,直接连译;先抓主干,后理分枝(定语);部分定语不变,部分定语后置的翻译技巧。

徐朝[4](2021)在《社会符号学视域下新闻报道的翻译研究 ——以朝日新闻中文网和日经中文网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各国的主流媒体纷纷开设起了海外版,中日两国之间同样如此。中国的主流媒体中,人民网日文版、人民中国、新华网日文版等都是我国面向日本进行宣传的窗口。反观日本,朝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NHK、日本共同社也设立了中文版,向广大中国读者传递最新的日本资讯。朝日新闻和日本经济新闻同属日本五大报社之一,具有类比性,因此本论文将以朝日新闻中文网和日经中文网为研究对象,分析两个网站的译文报道。当下,翻译研究与众多其他学科相互交叉,逐步形成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其中,符号学早在数十年前就进入了翻译学者的视野之中。近代符号学是由被誉为近代语言学之父的弗迪南·德·索绪尔提出,随后通过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与查尔斯·莫里斯等学者发扬光大。之后,韩礼德等着名学者又将符号学发展为社会符号学,进一步加深了符号学的理论深度和广度。同时,美国着名翻译家尤金·A·奈达提出用社会符号学研究翻译,并论证了其可行性。从此之后,众多学者开始采用社会符号学研究翻译,开拓了翻译研究的新领域。本论文将采用由莫里斯提出,柯平等语言学家补充完善的“指称意义”“言内意义”“语用意义”为理论依据,研究新闻报道的翻译逻辑。本论文的第一章主要阐述研究新闻翻译的动机,以及选择朝日新闻中文网和日经中文网作为研究对象的理由。第二章首先整理新闻翻译和社会符号学相关的前人研究,随后介绍上述两个网站相关的研究。第三章则着重介绍本文的理论依据——社会符号学。笔者将从符号学的起源入手,介绍社会符号学的诞生。之后将着重说明社会符号学与翻译的结合,证明运用社会符号学研究新闻翻译的可行性。第四章将从指称意义、言内意义、语用意义出发,举例分析两个网站的译文。最后的第五章将总结两个网站的妙译,同时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以期今后能有更好的译文奉献给中国读者。

高玥[5](2021)在《外语学习焦虑与自我调节策略研究 ——以日语专业大学生为例》文中认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语言教学中的情感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项,2003)。外语学习焦虑作为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也在国内外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元田,1999)。大多数日语专业日语学习者为零基础,他们在进入大学后才开始学一门新的外语,并且日汉语法之间差异较大,这些因素都造成了日语专业的学习者在日语学习方面的障碍。不仅如此,他们还面临着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调整步伐依然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刘建南,2020)、与俄语、德语、法语等相比,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偏低等众多问题(李星,2020)。这些都有可能增加日语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压力。更有实证研究指出,相比于以往其它研究样本,日语专业学生的日语学习焦虑平均水平更高(陈梦洁等,2018)。因此,如何帮助日语专业大学生缓解日语学习焦虑成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关外语学习焦虑的研究多以英语学习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以日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为数甚少。另外,有关减轻外语学习焦虑的研究多以教师的视角为出发点,而有关外语学习焦虑与自我调节策略的研究较少,其中关于中国日语学习者日语学习焦虑与自我调节策略的研究则可谓沧海遗珠。基于此,本研究从外语学习者的视角出发,从某高校日语专业大一大二大三3个年级中各选取了2个平行班共129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探究日语专业大学生的日语学习焦虑程度及其焦虑自我调节策略的使用情况。本研究在调查中使用了问卷1《日语学习焦虑量表》(见附录一)和问卷2《日语学习焦虑自我调节策略量表》(见附录二)。对两份量表进行的测试结果均表明其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收集好问卷后,运用SPSS 23.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本研究主要的几点发现如下:(1)日语专业大学生的日语学习焦虑程度为中等程度。且超80%的日语专业大学生处于中度或重度焦虑之中。(2)日语学习焦虑程度最高的是大一,其次是大二,最低的则是大三。(3)日语专业大学生在日语学习中主要使用逃避、行动、认知重评、社交、自己确认、分散注意力及分析等7种自我调节策略,总体策略的使用频率为中等水平。其中使用频度最高的策略为认知重评与分散注意力策略,而使用频度最低的策略则为回避策略。(4)不同焦虑程度的学习者在自我调节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明显差异。具体来说,日语学习焦虑程度越高的学习者会更频繁地使用回避策略,而日语学习焦虑程度越低的学习者则更倾向于使用社交策略。(5)日语学习成绩与日语学习焦虑呈负相关关系。(6)日语学习成绩与逃避策略呈负相关关系,与行动策略及认知重评策略呈正相关关系。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外语学习焦虑与自我调节策略的调查研究,并且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发现可使教师进一步意识到学生的情感需求及自我调节策略的使用特点,并据此制定出更符合学生情感需求的教育策略,来帮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缓解焦虑。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研究发现可使学习者意识到外语学习焦虑对其自身的影响,并了解学习成绩优异的学习者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调节焦虑时所使用的自我调节策略,由此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习者克服自身情感障碍,提高其学习效率。

张倩[6](2021)在《《男性育儿 女性育儿》(节选)翻译实践报告 ——以“功能+忠诚”翻译理论为中心》文中提出本次译者选取大和礼子、斧出节子、木胁奈智子主编的《男の育児女の育児》第5章“母亲对父亲抱有什么样的‘育儿’期待?”和第6章“父亲的育儿压力”为翻译实践文本。该部分阐述了母亲希望父亲怎样参与育儿及父亲对育儿感到何种育儿压力,是研究家庭育儿的重要内容。《男の育児女の育児》属于典型的学术文本,具有准确性、客观性等特点,这要求译者必须忠诚于原文与作者;同时,学术文本重在研究社会事实与传递文本信息,翻译时译者还应尽可能考虑读者的阅读感受与接受程度。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提出的“功能+忠诚”翻译理论(Function plus Loyalty Theory)不仅要求译文符合目标语,更要求译者处理好作者、目标语读者和翻译发起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对本次翻译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因此,译者选取诺德的“功能+忠诚”翻译理论指导本次翻译实践。译者首先介绍此次翻译实践文本,论述翻译目的及意义,其次,描述翻译实践过程。本文采用“功能+忠诚”翻译理论指导本次实践,从译者角度,采用直译注释等翻译策略说明如何做到对作者忠诚、对读者忠诚以及协调双方达到对译者自身的忠诚。最后,译者对此次翻译实践进行总结。希望本翻译实践报告能够为今后社会学文本的翻译研究与诺德“功能+忠诚”翻译理论实际运用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姜文莉[7](2021)在《历史记忆与时代精神的碰撞 ——威廉·福克纳与大江健三郎创作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江健三郎(Oe Kenzaburo)一直以追求与世界文学同步的“先锋派作家”的姿态存在于日本文学界。他扎根于东亚版图边缘的家乡,在作品中融合了西方的异质文化,逐渐形成了表现人类普遍性主题的独特文体。曾翻译包括大江获诺奖的《个人的体验》等多部作品的美国译者约翰·纳森(John Nathan)称其为“日本最后一位伟大的现代主义作家”。大江健三郎的许多作品在创作主题和叙事技巧方面等方面都受到西方现代文学的影响,与西方现代主义作家、诗人,如福克纳、叶芝、R.S.托马斯、艾略特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作品也反映出现代人的孤独、异化、彷徨与痛苦,关注现代人尤其是日本战后青年一代心灵普遍存在的问题,具有现代意识。而美国的现代主义经典作家福克纳一直是包括大江健三郎、加西亚·马尔克斯、莫言等小说家学习的榜样。大江健三郎曾坦言自己的创作受到他的启发和影响,而且他走向创作高峰的契机之一正是从1966年春开始为创作长篇小说而系统阅读福克纳的作品。本论文为大江文学研究提供了以福克纳文学为比较对象的参照系。以文本细读、平行研究为主的方法,以跨文化的视角,对这两位既不同时代,也不同地域,分属于东西方不同文化圈的诺奖作家的作品群进行全景式的比较研究,探究他们在创作思想渊源与历程、创作主题、叙事技巧与文体特征等方面的契合与差异,从而更深入地挖掘和分辨大江文学创作中所包含的西方文学元素,进一步解析大江创作与西方现代文学的互文关系,以期在动态视野之中考察其文学文本的构建过程。本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对福克纳和大江健三郎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了较为详实的梳理,特别加强了对日本的大江研究、美国的大江研究、中国的大江研究现状的综述,分析并探寻现有研究中的一些不足以及与本选题相关的尚待开拓的研究空间。论文正文由四章组成,分别从福克纳与大江健三郎的创作思想渊源与创作历程、创作主题、现代主义叙事策略、互文性文体特征四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第一章以传记研究的方式梳理和比较了福克纳和大江健三郎创作的思想渊源与创作历程。阅读两位作家的传记与作品群不难发现,他们创作的思想渊源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是怀乡情节浓重的乡土作家。福克纳基于家乡密西西比北部地区的风土人情与地理环境,构筑了其15部小说的故事发生地——位于美国南方的“约克纳帕塔法郡”和它的县城杰弗森镇。而大江健三郎则在作品中回归故乡日本四国的森林峡谷村庄,将故乡作为灵魂的救赎、回归与再生之所。在福克纳与大江健三郎源自怀乡想象的文学创作中,除了汲取地域文化、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中透射出的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也表达了他们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对异域的感受和跨文化体验,体现出两位诺奖作家超越地域、超越国家、超越种族的恢弘视野。两位作家都将个人的地域性、历史性的独特创作资源与异域的个人生命体验及对国家乃至人类的时代困境的体察相融合,创作出洞察人性、救赎人类心灵的经典作品。第二章通过比较这两位作家创作中所共通的的三个现代性主题——身份主题、女性创伤主题与反战主题,探寻他们各自作品中揭示人性的善恶本质与自我灵魂救赎的途径。大江健三郎创作中的救赎思想和女性人物塑造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福克纳文学的影响,这成为二者可比性的基石。而福克纳和大江健三郎都是关注人类共同命运的作家,在他们殊途同归的主题书写中,无不透射出人类所共有的矛盾、痛苦、焦虑与挣扎等复杂情感倾向,构建出心灵异化的现代人的内心冲突与精神图景。第三章探讨大江健三郎的现代主义想象力的源泉,以及与他所喜爱并系统阅读过的福克纳作品中所共有的现代主义文学的叙事策略与叙事时间的多样化运用。福克纳和大江既是各自民族地域文学传统的继承者,又是现代主义创作技法的实验家,形成了与本民族文学传统风格迥异的独特文体,以他们的现代主义文学想象力,为读者呈现出战后东方和西方不同的政治、社会、文化图景,并且从中折射出人类共通的情感倾向与心理特征,体现出时代特征鲜明的人物的“非理性意识”。本论文通过比较他们所采用的“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叙事手法的共性与差异,挖掘出其中的道德伦理意义。随着两位作家对作品中主人公意识与心理描摹的多样化与不断深入,他们对叙事时间的运用也体现出了非凡的现代主义想象力。通过“闪回”来追述挥之不去的家族与历史记忆,并凸显出时代特征;通过“时光交错”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使作品产生“时空变异”,并成为关于“记忆”和“启示”的经典之作。第四章运用平行研究的方法比较了福克纳与大江健三郎互文性创作的契合与差异。他们的互文性创作既有对自我作品的指涉,也有对他者文学经典的记忆。福克纳与大江健三郎在自我指涉的互文性创作中,都通过家宅空间意象的构建、蛛网式作品群内人物的穿梭与再现,以及对前文本的利用与改写,使作品的精神内涵与文学传统得以传承。另一方面,福克纳与大江健三郎都在与他者的跨越时空的对话中获得灵感,创作出力图救赎人类灵魂的作品:在与宗教文学经典《圣经》的互文中,折射出他们对人类的拯救意识;在与詹姆斯·弗雷泽《金枝》的互文中,凸显出他们各自文化语境下不同的社会与政治意蕴;在与西方现代诗人跨越时空的对话中,透射他们各自的文学记忆与时代精神。两位诺奖作家的作品有着共通的精神内核,宣扬人性中正直与善良的本质,关注人内心的冲突,呼吁全人类的爱与良知,倡导人类拥有同情、牺牲与忍耐的灵魂,承担起道义和责任,寻找人类美好而安宁的精神家园。这也是福克纳与大江健三郎作品中共通的、最为突出的精神财富。

吉可佳[8](2021)在《从人物形象看坂口安吾文学的堕落和孤独》文中研究表明坂口安吾是日本战后的着名作家,是“无赖派”的领军人物。战后日本社会陷入一片迷茫和绝望,坂口安吾在1946年发表《堕落论》,他标榜的“因为活着,所以堕落”的口号,一时风行整个日本,给日本传统主流观念带来了巨大冲击。同年6月,发表小说《白痴》,获誉“日本战后文学的样板”,一跃成为与太宰治齐名的日本战后新文学流派“无赖派”的旗手。1947年发表的小说《盛开的樱花林下》,使坂口安吾的文学思想和作品更加广为人知。本论文以《盛开的樱花林下》和《白痴》为中心,分析这两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结合坂口安吾的人生经历,探寻坂口安吾文学的核心思想,即“堕落”与“孤独”。坂口安吾的代表作《盛开的樱花林下》中,头脑简单如白纸的山贼和美丽残暴的美女性格形成鲜明的反差。笔者认为,“山村”“都市”“都市返回山村的路上”这三个不同的空间是山贼认识孤独、回归孤独的过程。作品阐释了只有堕落到“绝对的孤独”,才可以拯救战后日本社会的思想。《白痴》中,单纯、洁白、不受世俗污染的白痴女与伊泽“精英”的人物形象也形成鲜明的对比。无人理解的孤独、被迫妥协的现实,使伊泽堕落成为“白痴女”一样的人。结合坂口安吾的《堕落论》可以读出其“堕落到极致就是重生”这一思想。坂口安吾文学的“堕落”与“孤独”思想的根源可以从其生活的大时代和家庭背景两方面进行探究,自幼缺爱的环境、初恋的背叛、战后迷茫的日本社会等都是坂口安吾思想的主要成因。与同时代太宰治等作家相比较,坂口安吾的文学思想虽然冠名以看似消极的“堕落”、“孤独”,但因其更多地强调了要努力生存下去的理念,因此具有积极意义。坂口安吾文学“堕落”和“孤独”意识的本质是通过“孤独”实现“堕落”,唯此可以拯救日本社会。

黄英华[9](2020)在《朝鲜《医方类聚·妇人门》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医方类聚》是朝鲜世宗大王下令编纂的一部大型综合性医学类书,于世宗二十五年(1445年,明正统十年),由多位文官与医官共同编纂而成。该书初稿达365卷之多,校勘后初刻本为266卷,现存262卷,收方5万余首,凡950多万字。原书汇集先秦至明初的152部中国古籍及1部朝鲜医籍,是中国医学对外传播的重要成果,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史料价值及临床实用价值。《医方类聚》共设立92门,涵盖内、外、妇、儿、养生、急救等各方面内容,《妇人门》为卷206~238,占《医方类聚》全书卷数的近1/8,蕴含丰富的中医妇产科文献资料,而目前未见国内外针对该部分内容的系统研究。因此,本论文将深入探讨《医方类聚》中《妇人门》的编纂背景,分析其内容及编纂方式,将《妇人门》与现存中朝着名医籍中的妇科部分或妇科专着相比较,从而深入总结《妇人门》的学术价值。同时,还将《妇人门》主要引用医籍的文字与各书现存最佳版本的原文加以比对,以明确《妇人门》的文献价值。这一研究对于解读《医方类聚·妇人门》(以下简称《妇人门》),发掘其未被认识的文献价值、医学内涵,探寻当时中朝医学交流情况,以及中医学对东亚医学的影响和传播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妇人门》的编纂背景《医方类聚》汇集了大量文献,它的产生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15世纪,朝鲜王朝的政治、经济、外交环境良好,为《医方类聚》成书提供了必要的客观条件。朝鲜医学水平的提高和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医书的编纂和出版。世宗大王对塑造本民族特色文化的追求,直接推动了《医方类聚》的编纂。在中朝长期的医药交流中,朝鲜储备了大量中医典籍,为《医方类聚》编纂提供了文本来源。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医方类聚》得以成书。原书从编纂到校勘、刻印,时间长达34年,各时期的参与者文化素质较高,又有王子负责监督,初稿完成后又进行了严格的校勘,从而有效保证了原书的编撰水平和刊刻质量。《医方类聚》成书百余年后,朝日之间爆发战争,朝鲜历史上称为“壬辰之战”。1598年藏于朝鲜的唯一一部原刊本作为战利品被带回日本,收藏于仙台医工藤平助家中,其中缺10余卷,后被收于贮藏条件更好的江户医学馆。原刊本随着德川幕府的倒台,辗转多地,现藏宫内厅书陵部。1852年,熟悉相关情况的日本考证学泰斗喜多村直宽萌发了复刻原书的想法,以之为底本组织刊刻,不仅订正了原书的个别错误,尤其难得的是还辑补了已缺失的7卷,辑补后全书仅缺4卷。辑补本于日本文久元年(1861)复刻完成,故称“文久元年本”。1876年,日朝两国局势缓和,喜多村直宽将文久元年本赠与朝鲜。1965年,韩国模写文久元年本《医方类聚》重新出版。1979年,台湾将韩国模写本全文缩小影印出版。1982年,浙江省中医研究所、湖州中医院点校日本文久元年本出版,但对内容做了删改,幸而2006年重新点校时对删除内容又作了恢复。2002年,北京的中国文化研究会与九州出版社合作影印了日本文久元年本,并参考了从日本得到的朝鲜原版复制件,为后人提供了很好的底本。笔者研究所据之版本即为此本。在了解《医方类聚》整体状况的基础上,笔者考察了朝鲜及中国妇产科学发展历史,发现在《医方类聚》编纂年代,朝鲜本土的妇产科史料极少,难以探讨其对书中《妇人门》所产生的影响;根据原书中收载的中国医书状况,更应着重考证此前中国中医妇产科的发展史实。故以时代为序,考察了《医方类聚》成书前中医妇产科的历史,发现大体分为4个阶段:①远古至秦汉时期,为中医妇产科起源与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阶段;②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是中医妇产科向专科化发展的阶段;③宋代,为中医妇产科独立分科的阶段;④金元明时期,是中医妇产科进步与发展的阶段。历史考证为进一步研究分析《妇人门》内容奠定了可靠基础和研究依据。2.《妇人门》的内容解析在分析《妇人门》内容来源的过程中,笔者考察了中、朝、日多种书目及其他相关记载,发现《妇人门》的内容源于84部中国书籍及1部朝鲜医籍,其引用书籍范围很广,涉及医书8类、78部,非医书4部,无从判断类别者3部。引用医籍类别中,以方书为主,妇科专着较少,客观表明妇产科内容被集于方书之中。引用书籍以宋金元时期的医书为主,而有9部为明代书籍。成书于明代中期的《妇人门》引用同时代中国书籍的情况,充分显示出当时的朝鲜引进中国医学速度之快。经统计分析,发现《妇人门》引用85部书籍共590次;结合引用文字数量,考证出引用内容较多的5部书,依内容多少排序为:《妇人大全良方》《圣惠方》《巢氏病源》《千金方》《圣济总录》(文中书名均是《医方类聚》引用时所用。下同)。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妇人门》引用了中国已佚医书15部,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献辑佚价值。例如元·李辰拱所着妇产科专书《胎产救急方》曾被认为已经亡佚,而后来发现了该书江户医学馆藏抄本,2010年经中国中医科学院郑金生主持编纂的《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丛书》收录,笔者经过比对得知,《妇人门》所引《胎产救急方》比回归本有更高的文献版本价值,这是一个可喜的新发现。《妇人门》共33卷,分为29类,因现存版本缺卷,有实际内容者为31卷、26类。其中,产后、妊娠、调经、胎教、坐月、产难、胞衣不下等7类、22卷与妇产科相关;另有通治、诸风、诸虚、劳瘵、伤寒等综合性论述19类,约9卷,包含现代临床多科疾病,远不止妇产科疾病的范畴,这些综合性论述引自不同医籍中原归类于妇人的部分。由此表明,《医方类聚》编纂者尽可能汇集了当时所参考的各种医书中属于妇科的内容,尽管实际上并不属于妇科。《妇人门》载方众多,包括有名方剂4121首,无名方剂2268首,共计6389首,其中含食疗方剂71首。《妇人门》涵盖妇产科疾病47种,较2019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记载的43种还多出4种,足见《妇人门》内容之丰富。这些珍贵的资料,至今仍有重要的文献研究价值及临床应用价值。3.《妇人门》的编纂方式笔者详尽研究了《医方类聚》的编纂方式,发现《医方类聚总目》中各门通常分2级,如下所示,其中括号中内容为笔者所加:卷之四(第1级为卷数)五藏门一(第2级为各门名称)《妇人门》在总目及分目的分类中均与其他门有所不同,总目中除上以外还增加了1 级,即将调经、通治等29类具体名称设为了第3级,如:卷之二百六(第1级为卷数)妇人门一(第2级为各门名称)调经一(第3级为具体类别名称)其他门分目多分为4级,如:五脏门四(第1级为该门的名称)圣惠方一(第2级为“论”或所引用书籍的名称)治肝虚补肝诸方(第3级为所引书籍的章节名称)补肝柏子仁散(第4级为方名)《妇人门》与其他门有所不同,分目为5级,增列调经、通治等具体类别名称,设为第2级。如:妇人门二(第1级为该门的名称)调经二(第2级为具体类别名称)《千金翼方》(第3级为“论”或所引用书籍的名称)崩中(第4级为所引书籍的章节名称)鳖甲散(第5级为方名)综合比较各门内容,笔者认为,之所以采用这种编纂方式,或许与《妇人门》卷数较多、难以检索、妇科已独立分科有一定关联。比对所引原书发现,《妇人门》各分目中第3级所引书籍的章节名称,并非完全引用自中国原书,编纂者根据需要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其特点有二:①当所引书籍原章节目录与《妇人门》各分目主旨联系不紧密时,略去原章节目录;②去掉数字等无关内容,使书写格式更为统一,由此形成了更符合《妇人门》内容及体例的新目录。《妇人门》分目中的第5级为方剂名,研究可知,所引书籍原目录中有方名者,直接引用,无方名者,则从原书中找出方名,列入目录,足见其编纂之细致而规范。《妇人门》正文分为29类,每类分“论”“方”及“禁忌”“针灸”等若干部分,每部分均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所引医籍。其中“论”是汇集相关总论、病因、病机、证候、诊断、医案等内容;“方”是该类病证相应的处方用药;继述禁忌、针灸、导引、食治中的某一类或几类。这种编纂方式,可清晰显示不同时代、不同医家的观点和不同治法,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很大便利。《妇人门》中还设有附注部分,是编纂者将所引正文与其他医书相互比较之后,对不同之处所加的标注。这些附注属于引文,而非编纂者自己的评论。附注虽然只有单行大字和双行小字两种方式,但实际使用中情况复杂,其特点是引文较多时用大字,较少时则用小字;同时大字注中也会夹杂小字。这一特点的总结,对区分原书正文与注文,尤其是追溯亡佚医籍文字有极为重要的文献价值。《妇人门》的编纂特点鲜明,目录层级清晰,内容以理论居先,同时又重视临床实用。书中附注引文数量庞大,编纂者为判断每条引文的相似程度和优劣,进行了认真比对,这一特色在既往研究中未见有人提及。当然,笔者也发现该书编纂存在若干不足,如:附注引文起始处〇形标记时有时无,不够规范等,为何出现这种情况,尚待今后深入探讨。4.《妇人门》编纂思路之比较分析笔者将《妇人门》与多种中朝着名医籍中同类内容进行了比较,其中中国医籍选取《巢氏病源》《千金方》《圣惠方》《妇人大全良方》《圣济总录》《普济方》6种,朝鲜医籍选择《乡药集成方》《东医宝鉴》《医林撮要》3种。独创性地以目录比较为切入点。与中国6种医籍比较发现,《巢氏病源》《千金方》《圣惠方》妇人部分均占全书的10%左右,《医方类聚》继承了这一传统。《妇人门》目录很大程度上参考了《妇人大全良方》,少部分借鉴了《圣济总录》。《妇人门》在此基础上又做出调整,形成独具特色的类目设置。《妇人门》与《普济方》妇人部分疾病范围相似度很高,很可能是由于成书年代及引用文献范围接近所致。与朝鲜3种医籍比较发现,《医方类聚》以《妇人门》概括全部妇产科内容的独特编纂方式,体现出妇产科独立分科的意识,当与《乡药集成方》有关。成书晚于《医方类聚》的《医林撮要》《东医宝鉴》将妇人部分列于全书相对靠后位置的做法,以及《东医宝鉴》分目在总目基础上进一步分级的方式,很可能参考了《医方类聚》的思路。5.《妇人门》引用文献之价值分析将《妇人门》引用次数最多的4种医籍即《巢氏病源》《千金方》《圣惠方》《妇人大全良方》,分别与现存最佳版本予以逐字比对,发现《妇人门》中的《巢氏病源》所据底本脱字甚少,较日本现存影宋写本、甚至写本所据底本更佳。《妇人门》中引用的《千金方》,所据底本与现存影宋刊本不同,但也属于宋臣整理后版本,与未经宋臣整理的《孙真人千金方》差距较大。而《妇人门》所引《圣惠方》中脱字较多,所据底本与影宋抄本细微差异颇多,两版本虽非常接近,但亦有不同。《妇人门》所引《妇人大全良方》很可能是元代版本,而目前国内现存唯一元本有缺页,据《医方类聚》可为其补入,有非常高的文献学价值。研究还发现,《妇人门》选择引用某一书籍时,其具体章节的去留,遵循“择优引用、多方兼顾;唯存此书、余处皆无”的原则,在引文抉择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原书中未直接引用的内容又以附注形式保留,在文献版本学方面也有极好的参考价值。6.结论(1)《医方类聚》的成书与多种因素有关,中国医籍的顺利传入、社会医治疾病的需要、朝鲜世宗大王对塑造本民族文化的迫切愿望,直接推动了该书编纂;而其中《妇人门》的编纂则更多地接受了中国医学的影响,是对中国明代及以前医学成果的真实反映与完整传承。(2)《妇人门》大部分内容引自中国宋金元时期方书,内容以妇产科疾病为主,同时也含有大量妇人易患的其他疾病,其内容丰富,载方众多,对临床应用有非常可靠的参考价值。(3)《妇人门》目录分级非常细致,且层级分明;正文的编纂方式充分展现出不同时代、不同医家的见解,有助于读者深入认识疾病;附注用来补充医论、方名、主治、疗法、药物、煎服法、其他方剂、方见8方面的内容,作用广泛而具体。(4)对《妇人门》编纂思路影响较大的书籍,是中国医籍《妇人大全良方》《圣济总录》和朝鲜医籍《乡药集成方》,《巢氏病源》《千金方》《圣惠方》的影响较小。《妇人门》与《普济方》妇人部分疾病范围相似度很高。《妇人门》对后来的《医林撮要》及《东医宝鉴》的编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5)明代中期已有大量中国医籍传入朝鲜,《妇人门》以优良版本为底本,择优选取、合理排列不同文献的相似内容,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是中朝医学交流情况的真实体现,承载着中医学对外传播的历史。7.创新点本文选题新颖,方法创新。《医方类聚》中的《妇人门》独具特色,而目前中医学术界尚无人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笔者运用历史学、统计学、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的方法,研究《妇人门》,为医史文献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参考。文中指出了《妇人门》编纂方法的先进性,论述了《妇人门》“附注”的重要意义。文中详细论述了《妇人门》引文的版本价值,特别是发现了《妇人门》所引《巢氏病源》《胎产救急方》的重要版本价值。

王垚[10](2020)在《正当防卫权利的法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正当防卫是社会中时常出现的一类现象。既有研究中,对正当防卫作为违法阻却事由的讨论林林总总,将其视为一种权利,按照权利研究的基本框架进行讨论的却付之阙如。正当防卫既是一种自然权利,亦是一种法定权利;既是一种侵害人与防卫人之间的权利,亦是一种个人与国家间的权利;既是一种基于客观侵害事实的权利,亦是一种经防卫权拥有者判断后加以具体使用的权利。基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需要,通过权利分析方法、语义分析方法、文献分析方法等诸方法的使用,围绕正当防卫权利展开研究,能够统辖性地理解作为制止权和私力救济制度安排的正当防卫,亦能够对当下司法实践中围绕正当防卫权利出现的若干未决问题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解释框架。一是正当防卫权利的概述。部门法评价的防卫行为仅属于正当防卫权利现象当中较为关键的一部分,而并非权利行为的全集。换言之,正当防卫权利的设置,并非仅服务于阻却违法评价,应具有更为广阔的内涵:从权利的核心宗旨看是一种制止权,从私力救济的属性看是一种致损权,从紧急状态的行为模式看是一种误判权,从权利的基本结构看,躲避权亦属其概念项下。由此,正当防卫的研究视域得到了较大的拓宽,并产生了诸多辐射效应:首先,在诸项对正当防卫的概括要素中,究竟何者是其本质?如果对这一问题产生了偏狭性的看法,就容易影响对其发展趋势的判定,因而不仅要警惕辉格史观式的赋予历史史实以其无以承载的评价,还要对与正当防卫权利行为近似的复仇、私刑、正当防卫权力行为等作出较为明晰的区分。其次,正当防卫权利的作用对象是侵害人,体现为个体间基于义务违反而导致的权利边界侵犯。但正当防卫还是一种个人与国家间基于侵害关系而产生的义务委托与授权执行,因而完整的正当防卫架构不应忽视权利运用背后的“权利-权力”因素。最后,正当防卫权利概念,经由不同的切入角度,能够对其产生迥异的理解:语言角度揭示了正当防卫在“俗民范畴”与“体系语义”间的认识冲突。伦理角度通过对“正当”概念的层次性思考,展示了同一概念在不同语境之中的内涵差异。而制度角度则展现了部门法化的正当防卫权利诠释以评价触法行为为主轴的基本逻辑,这为统辖性与体系化地自上而下凝练正当防卫权利概念带来了困难。揭示同一概念在不同语境中的指向差异,对我们深入讨论正当防卫权利极为必要。二是正当防卫权利的证成。霍菲尔德权利分析框架为我们展示了正当防卫权利在不同权利语境下的具体指向,作为权利的正当防卫,既是一种要求权,又是一种自由权,同时还是一种法律权力与豁免权。正当防卫的本质属性是制止权,其具体展开形态既包含制止权,也包含致损权、误判权与躲避权。正当防卫正当性的阐释,经由话语塑造的辩护形象,由表及里地展开分析:惩罚者”、“被动成为致死致伤工具”与“退无可退”者等辩护形象,有的仅能用以对部分正当防卫权利行为加以证成,有的仅服务于与正当防卫目的全然不同之行为的正当化论证,无法承担起合法性本质的解释任务。因而一种权利进路的分析就显得尤为必要。具言之,正当防卫权利在具体语境中的正当意味着:首先,在不限于该语境的个体交往中,一种以及时私力救济为旨趣的防卫权制度设计是必须的,经由义务违反而导致的法益悬置,使防卫人的行为具有不同于侵害行为的正当性,此即“权利-权利”意义上的正当,权利享有意义上的正当,或称正当防卫的可为性。其次,在某一具体语境中,特定据有防卫权的个体依据规范标准能够行使上述权利,进而产生实然化的制止、致损或躲避行为,并与对应主体生成相应的法律关系,此即“权利-权力”意义上的正当,权利行使意义上的正当,也即正当防卫的应为性。最后,在涉及防卫权内涵“开放边界”的部分,即个体与整体视角判断结论发生冲突的特定语境中,提倡一种风险分担的经济学思维方法:此时的防卫权利,服务于对不法侵害人行为的规制,并非因正当而确权,而是因确权而正当。一言以蔽之,研究倡导一种改造版本二元论的思考方式,以可为性与应为性为考量角度,以一般权利架构为基础,以风险分担为补强,从而为正当防卫的权利运作提供一种相对自洽的解释方案。三是正当防卫权利的运用。正当防卫认定难是司法实践中不争的事实,推进问题的解决要求我们秉持“司法-立法-法理”的逻辑轨迹,对构成要件展开法理反思,进而窥见防卫权利内涵中与“语词中心”相对应的“开放边界”部分。对此,应当从质性要件,即对象要件、前提要件、时间要件与主观要件,以及量性要件即限度要件两个维度加以思考。在质性要件的把握中,对象要件是最为首要的,其关注重点并非是“防卫权应当作用于何者之上”,而是“防卫权可以施加于侵害人何种利益之上”。前提要件是确定何为不法侵害的要件,可视为衡量防卫权延伸逻辑范围的要件。时间要件的认定需要一种实事求是的立场和防卫权利本位的理念,而不能仅仅以侵害客观实际为转移。主观要件识别的关键在于合理圈定构成相应判定标准的元素,并以底线思维重构对行为主观方面的判断。在量性要件的把握中,以绝对标准与相对标准作为理解限度问题的基本框架,以相适应理论与需要理论的主要分歧与完善走向考察两者龃龉之处与融合趋势。正当防卫的本质属性是制止权,因而正当防卫权利逻辑的基调应当是需要说,相适应的要求只能具体服务于前者,构成一种二阶标准。由此反观防卫过当条款与特别防卫条款,亦将对其制度功用产生全新的理解。

二、日本:“不安经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本:“不安经济”(论文提纲范文)

(1)冷战后韩国国家安全政策的演变及特点 ——以对朝政策及多边安全合作构想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欧美学术界关于国家安全的研究
        1.2.2 韩国学界关于国家安全及安全政策的研究
        1.2.3 中国学界关于韩国安全政策及朝鲜半岛安全的研究
        1.2.4 既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范围
    1.4 创新点
第二章 关于国家安全政策的理论考察
    2.1“国家安全”与“安全威胁”
        2.1.1“国家安全”的概念
        2.1.2 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
        2.1.3“安全威胁”的概念
        2.1.4“安全威胁”的认知
    2.2 国家安全政策
        2.2.1 对国家利益的追求
        2.2.2“国家安全政策”的定义和范围
        2.2.3 “国家安全政策”与国防、外交、经济之间的关系
        2.2.4 关于“多边安全合作”
第三章 关于韩国的国家安全及安全政策
    3.1 韩国的国家安全及安全威胁
        3.1.1 关于韩国的国家安全及其目标
        3.1.2 韩国的战争历史及威胁认知
        3.1.3 韩国面临的现实安全威胁
        3.1.4 韩国国家安全与现有威胁、潜在威胁的关系
    3.2 关于韩国的国家安全政策
        3.2.1 韩国的“国家安全政策”与“国家安全战略”
        3.2.2 冷战时期韩国的国家安全政策
        3.2.3 韩国的安全政策与对朝政策、多边安全合作构想的关系
第四章 韩朝关系的转换时期:对话与对立的共存
    4.1 卢泰愚政府的对朝政策及多边安全合作构想(1988-1993)
        4.1.1 对朝政策的主要推进内容
        4.1.2 多边安全作的构想-“东北亚和平协议会”
        4.1.3 卢泰愚政府安全政策的分析与评价
    4.2 金泳三政府的对朝政策及多边安全合作构想(1993-1998)
        4.2.1 对朝政策的主要推进内容
        4.2.2 多边安全合作的构想-“东北亚多边对话”
        4.2.3 金泳三政府安全政策的分析与评价
第五章 韩朝关系的前进与发展时期:探索合作与共赢
    5.1 金大中政府的对朝政策及多边安全合作构想(1998-2003)
        5.1.1 和解合作政策的概念和推进内容
        5.1.2 多边安全合作的构想-“东北亚和平与稳定的六国宣言”
        5.1.3 金大中政府安全政策的分析与评价
    5.2 卢武铉政府的对朝政策及多边安全合作构想(2003-2008)
        5.2.1 和平繁荣政策的概念和推进内容
        5.2.2 多边安全合作的构想-“东北亚时代构想”
        5.2.3 卢武铉政府安全政策的分析与评价
第六章 韩朝关系的倒退时期:矛盾与对话的断绝
    6.1 李明博政府的对朝政策及多边安全合作构想(2008-2013)
        6.1.1 相生共荣政策的概念和推进内容
        6.1.2 多边安全合作的构想-“新亚洲构想”
        6.1.3 李明博政府安全政策的分析与评价
    6.2 朴槿惠政府的对朝政策及多边安全合作构想(2013-2017)
        6.2.1 “韩半岛信任进程”的概念和推进内容
        6.2.2 多边安全合作构想-“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
        6.2.3 朴槿惠政府安全政策的分析与评价
    6.3 现任文在寅政府的安全政策现状(执政中前进和倒退的循环)
        6.3.1 文在寅政府“韩半岛政策”的基本内容
        6.3.2 “东北亚+责任共同体构想”
        6.3.3 安全政策现状
第七章 结论
    7.1 韩国历届政府安全政策的演变
    7.2 冷战后韩国历届政府的安全政策的特点
    7.3 冷战后韩朝关系前进与倒退的反复的原因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和完成的论文
附录A:冷战后时期历届韩国政府的对朝政策和主要内容-卢泰愚政府-朴槿惠政府
附录B:冷战后时代历届韩国政府的多边安全合作构想:卢泰愚政府-朴槿惠政府
附录C:韩国政府的对朝政策的演变及继承
致谢

(2)中日同传中的口误现象研究 ——以MTI学生为实验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谢辞
中文摘要
摘要
1. はじめに
    1.1 先行研究
        1.1.1 言ぃ间违ぃの定义と分类
        1.1.2 通訳における言ぃ间违ぃ
        1.1.3 言ぃ间违ぃの判断
    1.2 理论モデル
        1.2.1 努力モデルの概要
        1.2.2 同时通訳を顺调に进める条件
        1.2.3 努力モデルにょる同时通訳の困难要因
2. 実证研究
    2.1 実験目的
    2.2 実験対象
    2.3 実験材料
        2.3.1 通訳用材料
        2.3.2 通訳不安尺度
    2.4 実験の手顺
3. 结果分析
    3.1 実験结果の処理及びまとめ
        3.1.1 通訳品质评価
        3.1.2 言ぃ间违ぃに関する量的统计
        3.1.3 通訳不安度
        3.1.4 発话速度
    3.2 中日同时通訳における言ぃ间违ぃの分类
    3.3 各种类の言ぃ间违ぃの発生频度
    3.4 発生频度と他の要素の関连性
        3.4.1 発生频度と通訳不安の関连性
        3.4.2 発生频度と訳者の発话速度の関连性
        3.4.3 発生频度と通訳品质の関连性
        3.4.4 発生频度と特殊情报の関连性
4. おわりに
参考文献
付录
    付录1 実験同意书
    付录2 同时通訳用材料
    付录3 通訳の事前配布资料
    付录4 通訳不安尺度
    付录5 同时通訳のテープ起こし

(3)日本新冠疫情防控相关政府文件翻译实践报告 ——以长句翻译技巧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谢辞
中文摘要
摘要
1 はじめに
2 翻訳実践の概况
    2.1 翻訳実践の内容と目的
    2.2 翻訳実践の准备と手顺
3 政府文书と日本语の长文について
    3.1 政府文书の特徴
    3.2 长文の定义と分类
4 翻訳実践の分析
    4.1 多数の従属节による长文の翻訳テクニック
        4.1.1 接続表现が多い场合
        4.1.2 接続表现が少ない场合
    4.2 长い连体修饰语による长文の翻訳テクニック
5 おわりに
参考文献
付録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件

(4)社会符号学视域下新闻报道的翻译研究 ——以朝日新闻中文网和日经中文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谢辞
中文摘要
摘要
第1章 序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対象
    1.3 研究方法
第2章 先行研究
    2.1 メデイア翻訳と社会记号论
    2.2 朝日新闻中文网と日経中文网
第3章 社会记号论にっいて
    3.1 记号论の概説
    3.2 社会记号论への発展
    3.3 社会记号论と翻訳の结ぴっけ
    3.4 メデイア翻訳における社会记号论の适用
第4章 记事の翻訳にっぃての実例分析
    4.1 社会记号论に基づく翻訳研究法
    4.2 意味论の视点から见る记事の翻訳
    4.3 构文论の视点から见る记事の翻訳
    4.4 语用论の视点から见る记事の翻訳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付録

(5)外语学习焦虑与自我调节策略研究 ——以日语专业大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要旨
摘要
第1章 はじめに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第2章 先行研究
    2.1 外国语学习不安に関する研究
        2.1.1 外国语学习不安の定义と测定尺度
        2.1.2 外国语学习不安と外国语成绩との関系に関する研究
        2.1.3 外国语学习不安の軽减に関する研究
    2.2 自己调整方略に関する研究
        2.2.1 感情调整方略と自己调整方略の定义
        2.2.2 感情调整方略に関する研究
        2.2.3 自己调整方略に関する研究
    2.3 先行研究の问题点と本稿の位置づけ
    2.4 研究课题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対象
    3.2 データ
        3.2.1 日本语学习不安に関する质问纸
        3.2.2 自己调整方略に関する质问纸
        3.2.3 日本语成绩
    3.3 调査の手顺
    3.4 分析方法
第4章 结果と考察
    4.1 日本语学习不安に関する分析结果
        4.1.1 日本语学习不安尺度の信頼性と妥当性
        4.1.2 日本语学习不安の全体状况
    4.2 自己调整方略に関する分析结果
        4.2.1 自己调整方略尺度の信頼性と妥当性
        4.2.2 因子分析の结果
        4.2.3 自己调整方略尺度の全体状况
    4.3 自己调整方略における日本语学习不安による差の分析结果
    4.4 日本语学习不安と日本语成绩との関连性の分析结果
    4.5 自己调整方略と日本语成绩との関连性の分析结果
    4.6 结果のまとめと考察
第5章 おわりに
    5.1 本稿のまとめ
    5.2 日本语教育への示唆
    5.3 今後の课题
参考文献
谢辞
付録1 日本语学习不安尺度
付録2 日本语学习不安に対する自己调整方略尺度

(6)《男性育儿 女性育儿》(节选)翻译实践报告 ——以“功能+忠诚”翻译理论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要旨
Abstract
第一章 翻訳テキストについての记述
    一、起点テキスト
    二、起点テキストの翻訳目的と意味
第二章 翻訳过程の记述
    一、翻訳前の准备
    二、翻訳プロセス
    三、起点テキストの校正
第三章 翻訳理论と翻訳実例
    一、 「机能と忠诚」翻訳理论
    二、 「机能と忠诚」翻訳理论の起点テキストへの応用
    三、翻訳実例
        (一)作者への忠诚
        (二)読者への忠诚
        (三)作者と読者への调和
第四章 翻訳実践のまとめ
    一、翻訳心得のまとめ
    二、翻訳における难点と解决策
    三、今後の课题と思考
参考文献
付録
谢辞

(7)历史记忆与时代精神的碰撞 ——威廉·福克纳与大江健三郎创作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
    二、福克纳研究综述
    三、大江健三郎研究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怀乡想象与时代精神的碰撞
    第一节 从“故乡传统”到“异乡体验”
        一、灵感之源:密西西比传说与四国森林峡谷村庄神话
        二、转折点:异乡体验激发的创作转向与崛起
    第二节 从“边缘文学”到“世界文学的中心”
        一、“爱恨交织”的美国南方与“暧昧”的日本
        二、从“个人体验”到“人类共相”
第二章 殊途同归的现代性主题
    第一节 身份主题——以《八月之光》和《个人的体验》的比较为例
        一、身份主题的历史语境
        二、意象书写中折射出的身份焦虑
        三、精神危机与道德困境引发的身份逃离
        四、绝望中人性的闪光——身份觉醒与身份重建
    第二节 女性创伤主题——历史记忆下悲观与乐观的两极
        一、福克纳笔下的女性创伤与复仇
        二、大江健三郎笔下的女性创伤与复原
    第三节 反战主题——异质文化背景下共通的反战宣言
        一、战争创伤书写折射出的反战思想——以《士兵的报酬》和《迟到的青年》的比较为例
        二、异质文化文本中的和平意识——以《寓言》和《广岛札记》的比较为中心
第三章 历史记忆与现代主义想象力
    第一节 意识流构筑的作品迷宫
        一、绝望中的内心独白:穿越心灵地狱向死而生
        二、自由联想:潜意识底层的“本我”
    第二节 融合“记忆”与“启示”的叙事时间
        一、在“闪回”的记忆中洞见历史
        二、在“时光交错”中警示未来
第四章 互文性创作的契合与差异
    第一节 作品群内的自我指涉
        一、互文性书写中空间意象的构建
        二、蛛网式创作中人物的穿梭与再现
        三、对前文本的利用与改写——重复中凸显出隐喻的力量
    第二节 跨越时空的文学记忆与互文性创作
        一、与《圣经》互文中折射出的拯救意识
        二、与《金枝》互文中凸显出的社会与政治意蕴
        三、“语言诗化”的互文性创作:小说家与诗人跨时空的对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大江健三郎主要作品创作年表
附录2 福克纳主要作品创作年表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8)从人物形象看坂口安吾文学的堕落和孤独(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先行研究
第2章 《盛开的樱花林下》的人物形象
    2.1 山贼“繁茂”的心理变化
        2.1.1 在山村
        2.1.2 在都市
        2.1.3 在从都市回到山村的路上
    2.2 “美女”的形象内涵
        2.2.1 以美为武器的女人
        2.2.2 冷酷凶残的美女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白痴》的人物形象
    3.1 “伊泽”的人物形象
        3.1.1 遇到白痴女之前
        3.1.2 遇到白痴女之后
        3.1.3 夜间大空袭之后
    3.2 “白痴女”的人物形象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坂口安吾文学堕落与孤独意识的本质
    4.1 坂口安吾文学堕落与孤独意识的成因
        4.1.1 家庭环境的影响
        4.1.2 时代环境的影响
    4.2 坂口安吾文学独特的堕落与孤独意识
    4.3 坂口安吾文学的本质以及社会意义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朝鲜《医方类聚·妇人门》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前言
1. 《医方类聚·妇人门》的编纂背景
    1.1 朝鲜医书《医方类聚》概况
        1.1.1 《医方类聚》的成书背景
        1.1.2 《医方类聚》的编纂与流传
        1.1.3 《医方类聚》的内容
    1.2 《医方类聚·妇人门》的学术渊源
        1.2.1 中医妇产科的起源
        1.2.2 中医妇产科向专科化发展
        1.2.3 中医妇产科的独立分科
        1.2.4 中医妇产科的进步与发展
    1.3 小结
2. 《医方类聚·妇人门》的内容解析
    2.1 《医方类聚·妇人门》的内容来源
        2.1.1 《医方类聚·妇人门》引书来源
        2.1.2 《医方类聚·妇人门》引书次数统计
        2.1.3 《医方类聚·妇人门》所引佚书
        2.1.4 《医方类聚·妇人门》引书特点
    2.2 《医方类聚·妇人门》的内容分析
        2.2.1 《医方类聚·妇人门》总体内容构成
        2.2.2 《医方类聚·妇人门》各部分内容构成
    2.3 小结
3. 《医方类聚·妇人门》的编纂方式
    3.1 《医方类聚·妇人门》的目录构成特色
        3.1.1 《医方类聚》全书的目录构成
        3.1.2 《医方类聚·妇人门》的目录构成
    3.2 《医方类聚·妇人门》正文的编纂
        3.2.1 《医方类聚·妇人门》“论”的编纂方式
        3.2.2 《医方类聚·妇人门》“方”的编纂方式
        3.2.3 《医方类聚·妇人门》其他疗法的编纂方式
    3.3 《医方类聚·妇人门》附注的编纂
        3.3.1 《医方类聚·妇人门》附注的编纂方式
        3.3.2 《医方类聚·妇人门》附注的作用
    3.4 《医方类聚·妇人门》的编纂特点
        3.4.1 纲举目张,思维清晰
        3.4.2 理论先行,勿轻实用
        3.4.3 附注引文,精心编排
        3.4.4 标识有缺,白璧微瑕
    3.5 小结
4. 《医方类聚·妇人门》编纂思路之比较分析
    4.1 与中国诸种着名医籍之比较
        4.1.1 与《巢氏病源》妇人部分之比较
        4.1.2 与《千金方》妇人方之比较
        4.1.3 与《圣惠方》妇人部分之比较
        4.1.4 与《圣济总录》妇人部分之比较
        4.1.5 与《妇人大全良方》之比较
        4.1.6 与《普济方》妇人部分之比较
    4.2 与朝鲜诸种着名医籍之比较
        4.2.1 与《乡药集成方·妇人科》之比较
        4.2.2 与《医林撮要》妇人部分之比较
        4.2.3 与《东医宝鉴·妇人》之比较
    4.3 《医方类聚·妇人门》编纂的独特之处
        4.3.1 分纲列目,结构清晰
        4.3.2 博采众长,独辟蹊径
        4.3.3 保存原目,别出心裁
    4.4 小结
5. 《医方类聚·妇人门》引用文献之价值探讨
    5.1 《医方类聚·妇人门》所引《巢氏病源》
        5.1.1 引用《巢氏病源》概况
        5.1.2 所引《巢氏病源》与影宋写本的比较
    5.2 《医方类聚·妇人门》所引《千金方》
        5.2.1 引用《千金方》概况
        5.2.2 所引《千金方》与影宋刊本的比较
    5.3 《医方类聚·妇人门》所引《圣惠方》
        5.3.1 引用《圣惠方》概况
        5.3.2 所引《圣惠方》与影宋抄本的比较
    5.4 《医方类聚·妇人门》所引《妇人大全良方》
        5.4.1 引用《妇人大全良方》概况
        5.4.2 所引《妇人大全良方》与元本的比较
    5.5 《医方类聚·妇人门》文献引用的规律
        5.5.1 择优引用,多方兼顾
        5.5.2 唯存此书,余处皆无
    5.6 《医方类聚·妇人门》文献引用的特色
        5.6.1 据实引录,引用规范
        5.6.2 依据体例,略有调整
        5.6.3 引文量大,利于辑佚
        5.6.4 底本精善,可供校勘
    5.7 小结
6. 结论
7. 创新点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附录
11.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0)正当防卫权利的法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意义
    第二节 理论问题的提出
    第三节 既有研究的概述
    第四节 本文的关注重点
    第五节 研究运用的方法
    第六节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一章 正当防卫权利的历史梳理
    第一节 正当防卫历史的梳理方法
        一、辉格史观
        二、语境论进路
        三、“史前史”的问题
    第二节 历史视域下正当防卫权利辨析
        一、复仇的历史不是正当防卫权利的历史
        二、私刑的历史不是正当防卫权利的历史
        三、权力的历史亦非正当防卫权利的历史
    第三节 正当防卫权利法定史的变迁
        一、正当防卫权利的法律表述:以刑法为例
        二、规范变迁中的权利因素
第二章 正当防卫权利的思想雏形
    第一节 霍布斯:以人性为基础的正当防卫权利观
        一、霍布斯权利观概述
        二、防卫权在自然状态中的前身:自我保存权
        (一)霍布斯语境中的自我保存权利
        (二)道德权利、自由属性与自愿受损问题
        三、自我保存思想在政治社会的体现:正当防卫权利
        (一)考察因素之一:以信约方式形成的缔约
        (二)考察因素之二:维系权利义务关系的他者
        (三)考察因素之三:侵害的本质是义务的违反
        (四)考察因素之四:无碍于利己的有限利他
        (五)考察因素之五:政治社会中的有限防卫权
    第二节 洛克:以惩罚权为基础的正当防卫权利观
        一、洛克对霍布斯理论的扬弃
        (一)对霍布斯有限防卫观的继承
        (二)对霍布斯二元论论证结构的反思与批判
        二、洛克社会契约理论中的正当防卫权利
        (一)方法论个人主义与共有权利观
        (二)正当防卫权利来源于惩罚权
        三、洛克防卫思想的具体叙事脉络
        (一)洛克关于防卫限度的论述
        (二)洛克关于防卫时间与起因的论述
第三章 正当防卫权利的语境内涵
    第一节 作为非法律概念的的正当防卫
        一、词源意义上的正当防卫
        二、伦理语境中的正当防卫
        (一)有因性层面的伦理约束:何为侵害?
        (二)限度性层面的伦理约束:统一标准?
        三、俗民视域下的正当防卫
        (一)大众观念与法律层面的分歧
        (二)常见表现形式与逻辑特征的区别
    第二节 域内法律体系中的正当防卫
        一、我国法律体系中关于正当防卫的表述
        二、对表述的类型化分析
        (一)对违法阻却事由地位加以重申
        (二)对现有制度体系的适度解释与修补
        (三)对具体主体的正当防卫赋权
    第三节 比较制度视域下的正当防卫
        一、各国法律体系中的正当防卫条款
        二、正当防卫规范在民法与刑法中的特征差异
        (一)规范逻辑层面的区别
        (二)界限的部门法化与违法性判断的统一
        三、正当防卫的功能定位与国别性问题
第四章 正当防卫权利的内在逻辑
    第一节 霍菲尔德理论中的正当防卫权利
        一、要求权:正当防卫权利不可剥夺
        二、自由权:正当防卫权利不可强制
        三、法律权力:正当防卫权利不可排他
        四、豁免权:正当防卫权利不可反击
    第二节 正当防卫权利性质的进一步辨异
        一、“惩罚”不是正当防卫的权利逻辑
        二、“嫁祸”不是正当防卫的权利结构
        三、“不安”不是正当防卫的权利依据
        四、“遏制”是其合法来源与权利本质
    第三节 正当防卫权利的定义
        一、予以积极鼓励的正当防卫:制止权
        二、优于公力救济的正当防卫:致损权
        三、基于具体情境的正当防卫:误判权
        四、消极行使权利的正当防卫:躲避权
    第四节 正当防卫权利行为与近似范畴的区分
        一、正当防卫权利行为与预防性防卫
        二、正当防卫权利行为与紧急避险
        (一)正当防卫权利行为与进攻性紧急避险
        (二)正当防卫权利行为与防御性紧急避险
        三、正当防卫权利行为与自助行为
        四、正当防卫权利行为与扭送行为
        五、正当防卫权利行为与公权委托行为
第五章 正当防卫权利的辩护形象
    第一节 一个惩罚者与社会愤怒的宣泄
        一、正当防卫非惩罚权本质的再重申
        二、现代中国政治语境中的“作为一种惩罚的防卫”
    第二节 一个促成他者“自杀”或“自伤”的人
        一、侵害人视角的转向与利益阙如原理
        二、侵害人视角之相对积极价值
    第三节 一个背靠在墙上的退无可退者
        一、归因于心理的正当性论证
        二、归因于环境的正当性论证
        三、“指鹿为马”——该进路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
    第四节 一个扞卫自己权利的人
        一、原子主义进路之理论阐释
        二、个人式论证之实践表征
    第五节 一个扞卫社会利益关系的人
        一、社会利益进路之理论阐释
        二、歧义性的“社会利益”在实践中的表征
第六章 正当防卫权利的证成新说
    第一节 融贯论视域下的“个人保全”与“法的确证”
        一、二元论基本立场之简要澄清
        二、二元论融贯内涵之初步概括
    第二节 法益悬置为基础:可为性论证
        一、义务违反为肇因
        二、法益悬置为理由
    第三节 公权不及为依据:应为性论证
        一、及时制止的价值
        二、毋需躲避的缘由
        三、利他效果的机理
    第四节 风险分担为补强:特殊情境的一般化处置
第七章 正当防卫权利的质性要件
    第一节 正当防卫构成要件概括方法
        一、平行要件式
        二、属性分类式
        三、从正当化论证分歧看构成要件
    第二节 对象要件:精准防卫目标
        一、防卫对象的限定逻辑
        二、防卫对象的开放语义
    第三节 前提要件:防卫发动之原因
        一、前提要件的基本内涵
        二、假想防卫的概念澄清
        三、不法侵害的范围论证
        四、国家利益的可防卫性
        五、紧迫概念的内涵辨析
    第四节 时间要件:取决于防卫本质
        一、标准的立场:现实侵害还是侵害预见?
        二、对准予防卫节点的讨论
        三、对禁止防卫节点的讨论
    第五节 主观要件:裁判齐一化的关键
        一、主观要素的体系地位
        二、偶然防卫非权利行为
        三、防卫意思的语义范围
第八章 正当防卫权利的量性要件
    第一节 正当防卫限度标准的基本立场
    第二节 正当防卫限度标准的确定方法
        一、适应还是需要:诸说逻辑之分歧
        二、修正抑或颠覆:折中内涵之探明
        三、模糊但却明确:确立标准之立场
    第三节 防卫过当认定的诸学说
        一、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之理解
        二、司法实践对双因素理论的推进
    第四节 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关系再厘清
        一、经由条文变迁看防卫过当类型之二分
        二、范畴关系的梳理与一般防卫体系的重构
        三、特别防卫有限性与独立性之再强调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后记

四、日本:“不安经济”(论文参考文献)

  • [1]冷战后韩国国家安全政策的演变及特点 ——以对朝政策及多边安全合作构想为中心[D]. 柳承址(SEUNGJI RYU). 北京大学, 2021(09)
  • [2]中日同传中的口误现象研究 ——以MTI学生为实验对象[D]. 周洁如.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11)
  • [3]日本新冠疫情防控相关政府文件翻译实践报告 ——以长句翻译技巧为中心[D]. 李雅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21(09)
  • [4]社会符号学视域下新闻报道的翻译研究 ——以朝日新闻中文网和日经中文网为例[D]. 徐朝.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10)
  • [5]外语学习焦虑与自我调节策略研究 ——以日语专业大学生为例[D]. 高玥.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1
  • [6]《男性育儿 女性育儿》(节选)翻译实践报告 ——以“功能+忠诚”翻译理论为中心[D]. 张倩.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7]历史记忆与时代精神的碰撞 ——威廉·福克纳与大江健三郎创作的比较研究[D]. 姜文莉. 吉林大学, 2021(01)
  • [8]从人物形象看坂口安吾文学的堕落和孤独[D]. 吉可佳.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9)
  • [9]朝鲜《医方类聚·妇人门》文献研究[D]. 黄英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正当防卫权利的法理研究[D]. 王垚. 吉林大学, 2020(01)

标签:;  ;  ;  ;  

日本:“不安的经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