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水利科技期刊综合评价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李田玉[1](2020)在《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策略及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科技期刊也因此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微信公众号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平台,在使用和推广之后,因其具有多种传播优势迅速获得各个行业的关注。目前大部分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还处在成长阶段,科技期刊需要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的发展。因此,对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进行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将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信息反馈理论和企业识别系统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探讨期刊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策略。笔者采用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编辑实践视角对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并结合清博大数据微信传播指数对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数据进行分析。第一章绪论梳理了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等;第二章详细分析了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发展概况,主要包括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现状及发展阶段等;第三章借助清博数据对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进行样本调研;第四章将企业识别系统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运用到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中并分别在理念识别MI(Mind Identity)、形象识别VI(Visual Identity)和行为识别BI(behavior identity)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第五章提出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水平可以通过三方面得到提升。在理念识别MI(Mind Identity)方面,可以从定位理念、内容理念和营销理念三个方面提升。在定位理念识别方面通过鲜明的办刊风格、培养用户思维等策略来提升;在内容理念方面通过学术动态的追踪、关注热点等策略来提升;在营销理念方面提供会员制和构建微信社群等策略来运营。在视觉识别VI(Visual Identity)方面,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要进行一体化的形象设计,包含头像Logo的独特性设计、“菜单栏”实用性兼美观性设计、“自动回复”的功能性设置、“文章版式”的一体化排版及整体的协调配色。在行为识别BI(behavior identity)方面,主要通过对内行为识别策略和对外行为识别策略来提升,包含稳定微信推送时间及频率、加强微信编辑团队的建设、展开线上知识付费建设、进行微店文创经营以及开发微信小程序等。整体而言,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改进可以系统地提升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水平。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优化路径从构建微信矩阵,实现集群化发展、加强与用户互动、完善评价体系及塑造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品牌等方面展开。媒介融合是大势所趋,科技期刊需要运营微信公众号,而对其提出具体的运营策略及优化路径能够帮助其更快地提升运营能力和水平,进而提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
季山,王红星,邹晓艳,张松波[2](2019)在《我国科技期刊评价体系的有关问题——以水利科技期刊为例》文中提出以水利科技期刊为例,讨论现行科技期刊评价体系的期刊学科分类和评价结果等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科技期刊占2/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TPCD)2个科技期刊评价体系给出的水利工程类统计源和核心期刊遗漏《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界定的6个分支学科期刊,期刊学科分类不尽合理;从重合度、稳定性、办刊历史、地区分布、主办单位类型等多方面分析,认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CSTPCD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评价体系给出的水利科技期刊评价结果是基本科学合理的,但存在类别和学科失衡等软肋;3个评价体系存在一些缺陷;三者基本面向相同的统计刊源,各自缺少鲜明特点,评价体系需要完善。
季山[3](2018)在《漫话水利科技期刊》文中研究指明水利科技期刊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前者对"大水利学科"而言,后者对"水利系统"而言。本文采用广义的涵义,即水利科技期刊是指《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界定的大水利学科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物。大水利学科包括基础分支学科如水力学、河流及海岸动力学,工程力学、岩土力学、工程结构及材料;传统分支学科如防洪,灌溉与排水;新兴分支学科如环境水利;交叉分支学科如水利经济等。从1917年11月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河海大学前身)创办
徐丽娜,陈锋,王宏伟,钱爱兵[4](2017)在《中国水利科技期刊发展现状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分析2011-2015年期间中国水利科技期刊建设的成果与不足,为中国水利科技期刊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建议和规划。依据江苏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提供的期刊年检数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提供的科技期刊引证数据,结合手工查询补充相关数据,对中国水利科技期刊在出版资源、出版能力和主办单位三个方面进行深度剖析。发现中国水利科技期刊在2011-2015年期间各方面保持稳定发展,学术质量持续提高;江苏省在水利科技期刊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并指出中国水利科技期刊未来应该重点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尖科技期刊。
季山,韩昆,王冰伟[5](2017)在《关于修订《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第二版)第19分册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和研究,对《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第二版)第19分册《水利科研、教育、信息出版、学术团体分册》进行了对比和综合分析,发现其存在忽视和遗漏历史记载及研究、囿于水利系统圈子统计不全、未设重要词条、书名和个别词条名称不够科学准确等不足。为提升其质量,论述了进行再修订时需解决的几个认识问题,并提出了有关修订建议。
季山,王红星,张松波,李向东,邹晓艳[6](2016)在《当代水利科技期刊对其根脉的传承和发展》文中指出【目的】弥补中国近现代水利科技期刊鲜有研究,当代与近现代水利科技期刊关联问题似未见文献论及的缺陷。【方法】对现存近现代和当代水利科技期刊、有关水利史志文集以及CNKI和期刊检索数据库等文献进行考证、统计、对比和综合分析,总结近现代水利科技期刊概况及其传播和影响。提出源流期刊的概念,探讨当代和近现代水利科技期刊有无关联的问题。【结果】当代水利科技期刊对近现代水利科技期刊在办刊历史、涵盖水利分支学科、论着的深广度、学术和社会影响以及总体水平诸方面有所传承和重要发展。有较深厚历史积淀的当代水利科技期刊,学术和社会影响较大。证实源流期刊等近现代水利科技期刊确系当代水利科技期刊的根脉。【结论】对根脉的传承和发展,体现了当代水利科技期刊对历史和对科学的尊重,有助于提升其总体水平。
王红星,张松波,季山,马敏峰,高建群,李向东[7](2015)在《《河海月刊》的历史定位和社会影响》文中认为介绍由中国第一所水利高等院校——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现河海大学)1917年11月创办的《河海月刊》的创办背景、办刊宗旨及栏目设置等,考证其历史定位,探析其社会影响。考证及研究表明:《河海月刊》是中国创办最早的水利科技期刊;《河海月刊》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最大贡献是造就了一支高水平的作者队伍;《河海月刊》发表的一些论着至今仍具科学价值;《河海月刊》秉承的"科学救国""实业救国"办刊理念,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办刊精神得到了传承和弘扬。
王红星,张松波,季山,李向东,邹晓艳[8](2015)在《中国近现代水利科技期刊概况及学术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中国近现代水利科技期刊概况,引进以书籍和网络为统计源的总被引频次指标,分析探讨近现代水利科技期刊在当代的学术影响。发现《水利》《河海月刊》《扬子江水道季刊》《华北水利月刊》《陕西水利月刊》的学术影响相对较大。
程琳,龚婷,季山[9](2015)在《水利科技期刊在不同评价系统收录中的统计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梳理科技期刊在评价体系中的位置,可以更好地为广大作者提供帮助和服务。国内外期刊评价系统《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TPCD、CSCD以及SCI、EI、CA、SA、SC、JI、AJ分别收录中国水利科技期刊38种和27种(两者有24种重叠)。通过对收录及与现有(包括未收录)期刊主办单位类型、阅读量和引用量指标、国际化和网络化、属性分类、涵盖学科等进行比较,发现被收录期刊多属全国性学会及学术组织、部属科研院所、全国重点院校等主办,具有学科和人才优势,办刊条件好,编辑力量强,部分期刊有国际编委,网络化程度较高,学术水平较高,影响力较大,大多是中国水利科技期刊中的佼佼者。国内评价系统收录结果殊途同归,相对稳定,相对合理,证明国内评价系统基本科学、合理、可信。但存在收录期刊属性分类和涵盖学科失衡等问题,有待改进。
王红星,张松波,季山,李向东[10](2014)在《我国水利科技期刊研究综述》文中认为水利科技期刊研究与水利科技期刊乃至水利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息息相关。中国水利科技期刊研究,涉及探索办刊之道,文献计量指标数据分析,学术影响和综合评价探索,期刊管理运营机制改革、文化建设及办刊模式探讨等方面。但参与研究者偏少,研究问题的深度广度不够,整体处于自发的起步阶段。文中对今后开展水利科技期刊研究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
二、中国水利科技期刊综合评价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水利科技期刊综合评价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策略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 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研究 |
二 我国微信公众号的研究 |
三 我国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研究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一 企业识别系统CIS |
二 信息反馈理论 |
第四节 研究方法、思路及创新点 |
一 研究方法 |
二 研究思路 |
三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发展概况 |
第一节 科技期刊及微信公众号概述 |
一 科技期刊的概述 |
二 微信公众号的概述 |
第二节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发展阶段 |
一 起步阶段 |
二 成长阶段 |
第三节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现状 |
一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的优势 |
二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的困境 |
第三章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样本调研 |
第一节 调研对象样本选取 |
一 样本选取的原则 |
二 样本选取的数据来源 |
第二节 样本WCI指数情况 |
一 清博大数据WCI |
二 样本WCI指数 |
第三节 样本数据分析 |
一 样本类型分析 |
二 推送频次分析 |
三 文章内容分析 |
第四节 调研样本小结 |
一 样本在运营方面的成功经验 |
二 样本在运营方面有待提升的空间 |
第四章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策略 |
第一节 理念识别MI策略 |
一 独特定位理念,突出专业特色 |
二 优质内容策划,体现期刊价值 |
三 营销理念革新,提升服务水平 |
第二节 视觉识别VI策略 |
一 头像设计醒目独特 |
二 优化菜单栏和自动回复 |
三 文章版式设计简洁新颖 |
四 丰富图片表现形式 |
第三节 行为识别BI策略 |
一 对内行为识别策略 |
二 对外行为识别策略 |
第五章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优化路径 |
第一节 构建微信矩阵,实现集群化发展 |
一 组建差异化子账号 |
二 加入微信矩阵联盟 |
第二节 增强互动交流,提升用户好感度 |
一 运用新技术挖掘用户需求,增强用户黏性 |
二 跨平台营造作者、刊者、读者、审者学术圈 |
三 推广普及科学传播,提升用户科学素养 |
第三节 完善评价体系,提升运营质量 |
一 运用微信传播指数WCI |
二 制定合理的KPI考核指标 |
三 结合微信运营软指标评价 |
第四节 打造微信品牌,助力期刊转型 |
一 强化品牌传播意识,反哺科技期刊 |
二 提升新媒体素养,加强编辑人员培训 |
三 传播期刊价值理念,实现品牌价值延伸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2)我国科技期刊评价体系的有关问题——以水利科技期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期刊学科分类问题 |
1.1 《总览》 (2017年版) 、CSTPCD遗漏水利分支学科 |
1.2 CSTPCD个别统计源期刊分类不当 |
2 评价结果分析 |
2.1 重合度 |
2.2 稳定性及办刊历史 |
2.3 地区分布 |
2.4 主办单位类型 |
2.5 类别及学科分布 |
3 评价体系修订完善问题 |
3.1 基础资料 |
3.2 3个评价体系存在的缺陷 |
3.3 修订完善评价体系 |
4 结 论 |
(3)漫话水利科技期刊(论文提纲范文)
近现代水利科技期刊 |
(1) 发展历程 |
(2) 影响和贡献 |
当代水利科技期刊 |
(1) 发展历程 |
(2) 影响和贡献 |
对近现代水利科技期刊的传承和发展 |
(1) 办刊历史的传承和发展 |
(2) 期刊学科和地区布局的传承和发展 |
(3) 科技论文建议的传承和发展 |
(4) 办刊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
对国内现行科技期刊评价系统的剖析 |
水利大师与水利科技期刊 |
对若干问题的讨论 |
(1) 类别问题 |
(2) 不正之风问题 |
(3) 版面费和稿酬问题 |
(4) 编辑的素养和技能问题 |
展望 |
(4)中国水利科技期刊发展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出版资源分析 |
(一) 文章篇数分析 |
(二) 工作人员分析 |
二、出版能力分析 |
(一) 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情况 |
(二) 被引频次分析 |
(三) 影响因子分析 |
(四) 基金论文比分析 |
(五) 数字出版情况分析 |
三、主办单位分布 |
(一) 主办单位类型 |
(二) 主办单位所在地分布 |
四、总结 |
(5)关于修订《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第二版)第19分册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需解决的认识问题 |
1.1 树立历史观 |
1.2 坚持大水利学科观 |
1.3 注重“以中为主”的原则 |
2 修订建议 |
2.1 补充一些词条内容 |
2.2 增删一些词条 |
2.3 书名和个别词条名称应科学准确 |
2.4 深挖素材宝藏 |
3 结语 |
(6)当代水利科技期刊对其根脉的传承和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近现代期刊概况 |
1.1 创办背景和发展历程! |
1.2 办刊理念和办刊宗旨 |
1.2.1 办刊理念 |
1.2.2 办刊宗旨 |
1.3 李仪祉与近现代期刊 |
2 近现代期刊的传播和影响 |
2.1 纪实调研文章引起重视或被采纳 |
2.2 推进水利高等教育和水利工程建设 |
2.3 介绍引进国外先进水利科学技术 |
2.4 发表总结中国古代治水方略文章 |
2.5 一些论着有传世影响 |
3 当代期刊对近现代期刊的传承和发展 |
3.1 当代期刊对源流期刊办刊历史的传承和发展 |
3.2 当代期刊对源流期刊等涵盖水利分支学科的传承和发展 |
3.3 当代期刊对源流期刊等论着的深广度的传承和发展 |
3.4 当代期刊对源流期刊等学术和社会影响的传承和发展 |
3.5当代期刊对源流期刊等总体水平的传承和发展 |
4 结语 |
作者贡献声明: |
(7)《河海月刊》的历史定位和社会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河海月刊》的历史定位 |
1. 1创办背景 |
1. 2办刊宗旨、栏目设置及其他 |
1. 3历史定位 |
2 《河海月刊》的社会影响 |
2. 1发表师生生产科研成果,构建当代水利学科体系雏形 |
2. 2传播生产科研成果,推进水利教育发展和水利工程建设 |
2. 3造就作者队伍,培育近现代水利事业人才 |
2. 4一些论着至今仍被引用 |
3 《河海月刊》的继承和发展 |
4结语 |
(8)中国近现代水利科技期刊概况及学术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近现代水利科技期刊的概况 |
1.1 期刊名称、主办单位和发展阶段 |
1.2 办刊宗旨 |
1.3 栏目设置和涵盖学科 |
1.3.1 栏目设置 |
1.3.2 涵盖学科 |
1.4 作者 |
1.5 其他 |
2 中国近现代水利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 |
2.2 截至2013年以书籍、网络为统计源的总被引频次 |
3 结语与建议 |
(9)水利科技期刊在不同评价系统收录中的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国内外评价系统收录的中国水利科技期刊 |
1.1要目总览收录的中国水利科技期刊 |
1.2CSTPCD收录的中国水利科技期刊 |
1.3CSCD收录的中国水利科技期刊 |
1.4国外评价系统收录的中国水利科技期刊 |
2评价系统收录及与现有中国水利科技期刊的比较 |
2.1期刊主办单位类型及所在地域比较 |
2.2期刊阅读量及引用量指标比较 |
2.3期刊国际化和网络化比较 |
2.4期刊属性分类比较 |
2.5期刊涵盖学科比较 |
2.6期刊创办年代、刊期和文种比较 |
3从收录期刊看国内评价系统 |
3.1国内评价系统收录期刊相对合理且评价系统科学可信 |
3.2属性分类和涵盖学科等失衡,国内评价系统仍有改进空间 |
4结语 |
(10)我国水利科技期刊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摸清“家底” |
2 探索办刊之道 |
2.1 找准定位, 形成特色 |
2.2 实行开放式办刊模式 |
2.3 快速报道突发事件 |
2.4 提高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 |
3 文献计量指标数据分析 |
4 学术影响和综合评价探索 |
4.1 学术影响 |
4.1.1 图表展示法 |
4.1.2 超“核心”数值法 |
4.2 综合评价 |
5 期刊管理运营机制、文化建设路径和办刊模式的探讨 |
5.1 期刊管理和运营机制改革探讨 |
5.2 期刊编辑部文化建设路径探讨 |
5.3 期刊办刊模式的探式 |
6 其他 |
7 关于开展水利科技期刊研究工作的建议 |
7.1 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
7.2 从总结办刊之道或统计分析文献计量指标数据做起 |
7.3 设置科技期刊研究栏目和研究基金 |
7.4 增设水利科技期刊研究会 |
8 结语 |
四、中国水利科技期刊综合评价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策略及优化研究[D]. 李田玉. 郑州大学, 2020(03)
- [2]我国科技期刊评价体系的有关问题——以水利科技期刊为例[J]. 季山,王红星,邹晓艳,张松波.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19(01)
- [3]漫话水利科技期刊[J]. 季山. 中国水利, 2018(05)
- [4]中国水利科技期刊发展现状分析[J]. 徐丽娜,陈锋,王宏伟,钱爱兵.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7(12)
- [5]关于修订《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第二版)第19分册的思考[J]. 季山,韩昆,王冰伟. 水利发展研究, 2017(10)
- [6]当代水利科技期刊对其根脉的传承和发展[J]. 季山,王红星,张松波,李向东,邹晓艳.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6(09)
- [7]《河海月刊》的历史定位和社会影响[J]. 王红星,张松波,季山,马敏峰,高建群,李向东.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5)
- [8]中国近现代水利科技期刊概况及学术影响[J]. 王红星,张松波,季山,李向东,邹晓艳.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15(04)
- [9]水利科技期刊在不同评价系统收录中的统计分析[J]. 程琳,龚婷,季山. 水文, 2015(04)
- [10]我国水利科技期刊研究综述[J]. 王红星,张松波,季山,李向东.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