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幼树早果高产栽培技术

柑橘幼树早果高产栽培技术

一、柑桔幼树早果丰产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洪林,李勋兰,程籍,刘光兰,王武,杨蕾[1](2020)在《沃柑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文中研究表明沃柑为"坦普尔"桔橙与"丹西"红桔杂种,综合性状优良。2004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从韩国引进,2012年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2013年开始产业化应用推广,发展迅猛,至2018年全国种植面积超过13.33万hm2,重庆种植面积也达到0.67万hm2左右。为提高重庆沃柑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水平,提升沃柑的商品竞争力,增加种植效益,充分发挥产业辐射带动能力,经过几年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出了沃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要点,以供生产上参考。

王越男[2](2020)在《密植梨树成形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矮化密植、省力高效栽培是梨产业发展的趋势。针对密植梨中主干上发枝少、生长量大、主枝生长势不平衡、结果晚、早期产量低等问题,以“新梨7号”等梨品种为试材,研究冀南乔砧密植梨细长纺锤形的成形技术。从梨树苗木的选择、一年生梨树主干刻芽、新梢的拉枝开角、以果压冠和主枝的更新等一系列的试验调查,集成节本、高效、优质的密植梨成形技术。得出的结论如下:1、健壮成品苗建园较半成品苗和当年嫁接苗建园树体成活率高、园貌整齐。成品苗成活率比半成品苗和当年嫁接苗高1.6%和9.97%。半成品苗和当年嫁接苗分别比成品苗的变异系数高78.0%和165%。2、确定成品苗梨树的定干高度。新梨7号定干50cm的主干生长量比70cm定干和80cm定干分别大14.3%和21.6%。3、培养强壮的领导干。通过定干促发强壮的中央领导干,萌芽期对苗木刻芽和套袋均显着增大干周增长量。4、刻芽促进抽枝、开角控制新稍生长量、喷施矮壮素促进新稍成花。刻芽比未刻芽的萌芽率高11.24%;5月份对新稍进行开角80°和120°,新稍长度分别比对照短24.6%和28.9%。5月中旬,6月初和6月底对新稍开角,新稍长度分别比对照短24.6%,12.6%和4.7%;喷施矮壮素较对照显着促进开花,成花率比对照提高11.3%。5、以果压冠和夏季修剪控冠。结果数愈多,新梢长度愈短,树冠愈小。结果数多的新稍长度较结果数少的短26.6%,夏季修剪的梨树较未修剪的梨树的新稍长度短31%。6、主枝更新技术。按照细长纺锤形结构对梨树主枝进行更新。在盛果期后,每年在中央领导干上选取超过干周1/3的5-6个分枝,在后部培养预备枝,预备更新主枝前部适当多留果,不考虑连续结果性,冬季修剪时,回缩至预备枝,保持单轴延伸,这样可以明显减缓梨树干周增粗现象,树冠显着减小。干周增长量显着低于常规修剪的34.9%,新稍长度显着低于常规修剪的33.98%。完成密植梨树的整形。

马锞,赖旭辉,胡锐清,罗诗[3](2017)在《柑橘幼树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说明总结了柑橘幼树栽培管理技术,包括定植、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柑橘的丰产稳产栽培打下良好的基础。

李洪娜[4](2014)在《SH6矮化中间砧苹果幼树氮素吸收、分配及贮藏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于2012~2013年,在山东省泰安市山东农业大学园艺试验站,以两年生宫藤富士/SH6/平邑甜茶(’Fuji’/SH6/Malus hupehensis)为试材,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其氮素吸收利用特性以及施氮水平和埋土深度对其生长、内源激素、氮素利用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乔砧和SH6矮化中间砧苹果幼树对N素的吸收、利用及贮藏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与SH6矮化中间砧相比乔砧幼树长势强、净生长量大。树体各器官的Ndff值均表现为乔砧大于SH6矮化中间砧;两种类型苹果15N分配率表现出一致规律,即叶片最高,新梢和粗根次之,中心干最小,其中约40~70%氮素分配给新生器官(新梢和叶);秋梢停长期,乔砧地上部新生器官N肥分配率(63.66%)明显高于SH6矮化中间砧(57.68%);秋季落叶后,乔砧叶片中约有33.11%的氮素回撤到树体内,而SH6矮化中间砧幼树叶片约有36.92%回撤到树体内,除细根外,各个器官均有氮素回流贮藏,其中粗根和皮层是苹果氮素主要的贮藏部位,乔砧地下部氮素增量为8.34%,明显大于SH6矮化中间砧的增量6.85%。秋梢停长期,乔砧幼树当季氮素利用率为14.32%,显着高于SH6矮化中间砧幼树氮素利用率(8.55%)。2.不同施氮水平(N50-少量施氮;N100-适量施氮;N200-过量施氮)对SH6矮化间砧幼树生长及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与植株生长及氮素吸收利用密切相关,细根鲜重、树体鲜重及植株全氮均以N50处理最低,N100处理次之,而N200处理最高,15N利用率趋势正好相反:N50<N100<N200;施氮水平对GA、ZRs、ABA与IAA的含量变化动态及其比值有较大影响,春梢旺长期和春梢缓长期茎尖、细根中吲哚乙酸(IAA)和赤霉素(GA)含量均为:N50<N100<N200,而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的含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多而降低:N50>N100>N200;春梢缓长期与春梢旺长期相比,除细根中赤霉素(GA)含量(5.13、5.68、6.17ng·g-1Fw)有所升高外,各器官生长素(IAA)、赤霉素(GA)和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均明显降低,且差异显着;两时期茎尖和细根的ZR/GA、ABA/GA比值均以N50处理最大,N100处理次之,N200处理最小;同一器官不同处理间(IAA+GA+ZR)/ABA比值也存在差异,N200处理显着高于其他处理。3.中间砧不同埋土深度(T1:中间砧全埋;T2:中间砧埋1/2;T3:中间砧全露)对SH6矮化中间砧幼树内源激素和氮素利用影响的研究表明:中间砧埋土深度对植株生长影响显着,株高、茎粗、鲜重、细根生物量均以T1处理最高,T3处理最低,且两者差异显着。中间砧不同埋土深度影响植株内源激素含量,新梢旺长期和新梢停长期茎尖、新梢中GA和IAA含量均为:T1>T2>T3,而ABA的含量相反:T1<T2<T3;新梢停长期,T2处理茎尖的ZR/GA比值比T1和T3处理分别升高了8.53%、6.06%;各时期茎尖和细根的ABA/GA ABA/IAA比值均为T3>T2>T1;新梢旺长期,T1、T2和T3处理茎尖(GA+ZR+IAA)/ABA比值分别为1.66、0.83和0.71。植株全氮、15N吸收量、氮肥利用率均以T1处理最大,T2处理次之,T3最小;同一器官不同处理间Ndff值也存在差异,T3处理显着高于其他处理。中间砧不同埋土深度对树体生长、内源激素和氮素利用影响显着,在生产上要根据立地条件采用不同埋土深度达到即有利于早果又保持健壮生长的目的。

李晶[5](2013)在《供氮水平等对中间砧苹果碳氮营养利用、分配特性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是苹果栽培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在矮砧利用上主要是矮化中间砧。生产上由于栽培技术研究滞后,中间砧苹果旺长与早衰现象共存,如何既保证稳健生长又及时成花结果是栽培管理的核心,这就需要明确中间砧苹果C、N营养特性。为此,我们利用稳定性同位素15N和13C双标记技术,研究了SH18、SH28、SH38、SHc、CG24和Mark等6个中间砧对苹果生长发育及碳氮营养的影响,以生产上最常用的富士/M26/平邑甜茶为试材研究不同氮素水平下年周期碳氮营养利用特性,以宫藤富士/SH1/八棱海棠、宫藤富士/SH6/平邑甜茶等为试材研究了摘心和摘老叶等栽培措施对苹果生长发育及碳氮营养的影响,以期为中间砧苹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制定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中间砧苹果幼树在不同氮水平下的碳氮特性研究:根据生物量进行聚类分析可把供试中间砧分为3类:对生长抑制作用最强的有CG24,居中的有SH18、SHc、SH38、Mark,抑制最弱的是SH28。不同类型中间砧幼树在不同施氮水平下树体生物量差异显着,在不施氮肥(N0)、适宜施氮肥(N100)和过量施氮肥(N200)三个氮素水平下,对树体生长抑制最弱的SH28中间砧苹果幼树随着施氮量增加树体生物量显着增加,而其他中间砧苹果幼树表现出在适宜供氮条件下生物量最大,继续增加氮素供应反而抑制生长,表明单纯通过增加氮肥用量不能促进抑制作用较强中间砧苹果的生长,需要在适应供氮条件下才能促进生长。不同中间砧在不同供氮水平下对15N的利用及其分配差异显着,对树体生长抑制最弱的SH28中间砧苹果幼树随着施氮量增加15N利用率逐渐升高,15N更多分配到地上部,根系的15N分配率逐渐减少;而CG24和SH38中间砧苹果幼树在适宜供氮条件下氮素利用率最高,但15N分配率存在显着差异;CG24在过量施氮条件下15N更多分配到根系,地上部的15N分配率逐渐减少,不施氮肥和适宜施氮条件下更多分配到地上部,根系15N分配率减少;SH38在适宜施氮条件下15N更多的分配到根系,地上部的15N分配率减少,而不施氮肥和过量施氮条件下更多的分配到地上部,根系15N分配率减少。不同中间砧在不同施氮水平下苹果幼树地上部和根系的13C分配率差异显着,对树体生长抑制最弱的SH28中间砧苹果幼树在过量施氮肥条件下13C更多分配到地上部,根系13C分配减少,而不施氮肥和适宜施氮肥条件下13C更多分配到根系,地上部13C分配率减少;SH38中间砧苹果幼树随着施氮量增加13C更多分配到地上部,根系13C分配逐渐减少;而CG24在适宜施氮肥条件下13C更多分配到地上部(根系13C分配率最低17.63%),不施氮肥条件下其次,过量施氮肥条件下最低(根系13C分配率最高27.14%)。2.烟富3/M26/平邑甜茶幼树年周期碳氮特性研究:从秋梢旺长期不同氮素水平下烟富3/M26/平邑甜茶幼树生物量来看,M26中间砧为抑制作用较强的类型。年周期中其对不同氮素水平的反应,在春梢旺长期三者间差异不显着,随着施氮量增加生物量有增加趋势;到春梢停长期适宜施氮肥和过量施氮肥树体生物量显着高于不施氮肥,仍然呈随着施氮肥量增加生物量增加趋势;而在秋梢旺长期适宜施氮肥最高。适宜施氮肥处理较过量施氮肥处理在秋梢旺长期生物量发生改变与春梢停长期适宜施氮肥处理树体细根显着高于过量施氮肥处理有关。在年周期不同氮素水平对15N的利用及其分配影响方面,虽然最终表现为适宜施氮肥处理15N的利用率最高,但在春梢旺长期是以不施氮肥处理最高,到春梢停长期开始以适宜施氮肥最高。各施氮肥处理均表现为随着生长期的延长,根系15N分配率逐渐减少,地上部15N分配率逐渐增加。施氮对13C分配影响显着,随着生长期的延长,不施氮肥树体根系13C分配率逐渐增高,地上部13C分配率逐渐减少;适宜施氮肥和过量施氮肥初期促进根系13C分配率显着升高,但随着生长期的延长逐渐减少,地上部13C分配率逐渐增高。适宜施氮利于维持均衡的碳氮代谢,使碳氮同化产物在地上和地下部分配均衡,对翌年树体生长的促进作用较当年更为显着。淀粉累积量与果树成花显着相关,本试验整个生长期内,叶片淀粉含量均表现为不施氮肥条件下最高,同时不施氮肥条件下叶片ABA含量也表现为最高。因此不同氮水平下树体光合产物的分配与贮藏形态的差异是由ABA的合成差异所造成。3.摘心对不同中间砧苹果碳氮特性影响的研究:在4年生宫藤富士/SH1/八棱海棠大树和1年生宫藤富士/SH6/平邑甜茶幼树结果均表明,与对照相比摘心可显着抑制树体长势,氮吸收量和碳固定量显着减少;摘心后13C和15N向贮藏器官分配比率显着升高,而新生器官(叶片、新梢和细根)的比率显着降低;叶片IAA含量显着降低,而ABA含量显着上升。4.摘老叶对中间砧苹果幼树碳氮特性影响的研究:以1年生宫藤富士/SH6/平邑甜茶幼树为试材进行摘老叶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摘除中心干下部老叶显着促进中心干生长,碳固定量显着下降,氮吸收量差异不显着;13C和15N向当年新生器官(叶片和新梢)分配比率显着升高,而贮藏器官的比率显着降低;叶片ABA含量逐渐降低,而GA3含量逐渐上升。

何志祥[6](2013)在《油茶树体调控模式与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树体管理粗放、树体结构紊乱、光能利用率低是油茶低产的重要原因,通过整形修剪改善树体结构状况,是提高油茶光合产量和丰产性能的有效途径。针对我国油茶生产中树体调控技术落后、精细化树体管理难度大的突出问题,分析普通油茶树体结构特征,提出油茶丰产树体结构指标体系;研究油茶对不同修剪措施的反应;建立树体结构调控模式,从树体生长发育、冠层光合特性、树体营养生理3个方面探讨不同树体结构调控模式机理,从而建立科学合理、节约高效的树体结构调控模式与技术体系,为油茶树体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1、油茶生长发育对修剪的反应试验研究了角度调整、回缩、人工造伤和短截4种修剪方法对油茶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调整侧枝角度对新梢生长和光合特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油茶花果发育无明显影响,侧枝角度以45°处理的表现最好,花芽分化率、坐果率、新梢长度、光能利用率均高于90°处理和对照。回缩强度对油茶树体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轻度回缩的新梢生长状况最佳,新梢抽梢数量、新梢长度和新梢直径分别较对照提高36.05%、108.60%、35.90%;中度回缩净光合速率最大。环剥与刻芽均在不同程度上抑制油茶新梢生长发育,并提高净光合速率和光能利用率;随着环剥宽度的增加,对新梢抽梢数量和新梢抽梢质量抑制程度增强,环剥宽度在0.6cm时净光合速率最高,为11.59μmolCO2/m2·s.刻芽能促进芽上方的新梢萌发,其中,在芽上方刻芽的新梢短而粗壮。短截不同类型和树冠不同部位枝条对油茶生长发育和光合特性有重要影响。短截强枝会促进萌生长而细的枝条,短截弱枝会抽生短而粗的枝条。短截冠层中层枝条提高新梢抽梢数量和质量;短截冠层上层外围枝条,促发的新梢数量少,但新梢短而粗壮,新梢净光合速率最高。2、油茶树体调控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研究了精细修剪、简化修剪、粗放修剪和对照(不修剪)4种树体调控处理对树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简化修剪最有利于春梢的抽梢数量和质量;精细修剪和粗放修剪效果相差不多,均优于对照组。精细修剪最有利于夏梢的抽梢及其生长发育。树体调控后促进了新叶生长,以精细修剪新叶生长状况最好,简化修剪次之。树体调控的花芽数量均高于对照,以简化修剪最有利于花芽形成和分化,平均花芽数量为376个,花芽分化率为55.26%,比对照提高14.56%。简化修剪产量最高,单株鲜果平均产量为6.74kg,是精细修剪的1.6倍,粗放修剪产量的1.2倍。精细修剪的单果性状最好。树体调控能改善树体结构,叶面积系数显着降低,精细修剪、简化修剪、粗放修剪和对照叶面积系数分别为3.83、4.77、6.89、7.56;精细修剪和简化修剪显着减少主枝数量、降低树高、提高主枝分枝高度。3、油茶树体调控冠层光合特性试验研究了精细修剪、简化修剪、粗放修剪和对照(不修剪)4种树体调控处理的冠层光合特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3种树体调控模式处理后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限制值、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光能利用率的变化规律与对照组基本一致,但对数值大小有差异,其中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光能利用率具有显着性的差异,各调控模式的影响程度为:简化修剪>粗放修剪>精细修剪>对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油茶树体调控是通过控制冠层光辐射和空气湿度从而改变净光合速率的。树体调控措施能增强油茶植株对弱光和强光的利用程度,以简化修剪和精细修剪的效果较好,新梢生长期和果实生长期,简化修剪的光补偿点分别为33μmol.m-2.s-1、35μmli.m-2.s-1,光饱和点分别为810μmol.m-2.s-1、715μmol.m-2.s-1。新梢生长期与果实生长期不同调控模式处理下的净光合速率规律一致。其大小顺序均为简化修剪>粗放修剪>对照>精细修剪。新梢生长期与果实生长期不同调控模式处理下的光能利用率大小变化规律与净光合速率相同。树体调控模式在油茶整个年生长周期中均有提高净光合速率的作用,但调控模式与光能利用率无密切关系。树体调控措施能很好的改善冠层相对光照强度。对不同调控模式间变化比较得出,精细修剪处理与简化修剪处理效果相当,整体冠层光照强度分布均呈漏斗形,冠层由上至下,由北向南光照强度逐渐增强;不同调控模式相对光照强度日变化规律均呈单峰变化,在12:00达到峰值,峰值大小随着修剪强度增加而增大。4、油茶树体调控营养生理试验研究了精细修剪、简化修剪、粗放修剪和对照(不修剪)4种树体调控模式的树体营养状况及酶活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不同调控模式下油茶树体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可溶性蛋白质3种有机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呈现规律基本一致,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呈单峰曲线,在果实生长期达到峰值;可溶性淀粉含量变化趋势呈V形,在果实生长期含量最低。树体调控措施处理的3种营养物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以简化修剪最好,3种营养物含量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中均最高,精细修剪和粗放修剪基本相同。在新梢生长期和果实生长期3种营养物质含量与新梢长度均呈极显着相关性,但与新梢直径的相关性在不同时期表现不一致。在新梢生长期3种营养物质含量与新梢直径相关性极显着,在果实生长期仅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显着相关性。对超氧化物歧化酶、硝酸还原酶、蔗糖合成酶、淀粉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调控模式对酶活性影响为简化修剪>粗放修剪>对照>精细修剪。简化修剪模式均最高,而精细修剪模式最低,表明适度修剪能提高酶活性,而过度修剪降低酶活性。

叶伟其[7](2009)在《无核椪柑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椪柑位居我国宽皮柑桔类产量的第二位。我国是椪柑的原产地和主产国,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椪柑面积和产量的95%以上。椪柑也是浙江果业,尤其是丽水、衢州两地果业中的最大支柱产业。2007年浙江省椪柑面积60000hm2,产量890000t,产值13.5亿元。然而,目前生产栽培的几乎全是有核类型,普遍核多给食用和加工带来不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商品性和市场竞争力。因此,培育无核或少核品种是椪柑育种的重要目标,选育无核性状稳定、品质优良、丰产的椪柑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无核芽变单株筛选,成功选育出‘丽椪2号’无核椪柑。通过初选、复选,单株综合性状多年多点对比观测,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遗传性状稳定的无核椪柑品种一‘丽椪2号’。该优选株系其无核性状稳定,无核率高达99.5%以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2%以上,综合性状优良,表现树势强、生长快、结果早、丰产性好、品质优、商品性好、抗逆性强等优点。这为椪柑产业的提升和柑桔品种结构优化调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新品种。2、通过性状观察与技术研究,提出了配套的生产管理技术要点。针对‘丽椪2号’自然座果率比普通有核椪柑低,生产上需采取先保后疏的技术措施;针对‘丽椪2号’果实成熟期比有核椪柑晚熟10d,酸度稍高,栽培上需适当晚采,需采取增施P、K肥的比例以降低酸度;针对‘丽椪2号’果实迅速膨大期长,生产上在7-10月初需重施多次施壮果肥,以增大果个;针对‘丽椪2号’果实以单果重125g左右的中等果品质最优最耐贮藏,栽培上疏果时留果数需用中等果的单果重计算,需疏除最大果与最小果;针对‘丽椪2号’果实风味最佳时期为2月5日至4月10日,比有核椪柑迟15d,建议贮藏至翌年2、3月为最佳上市销售期。3、开展保果试验,筛选出理想保果剂、配方与技术措施。试验结果表明,最为理想的保果剂是赤霉素,喷施植物龙营养液(主要有效成份为已胺酯)、细胞分裂素、芸苔素三种药剂对‘丽椪2号’无核椪柑没有保果作用。‘丽椪2号,无核椪柑经40mg·kg-1赤霉素保果后,平均座果率高达11.63%,而生产上,椪柑座果率只要在8%左右就可丰产。为了增加‘丽椪2号’无核椪柑单果重,提高商品性,建议对‘丽椪2号’无核椪柑实行“先保后疏”。这样既确保了丰产,又提高了商品性。4、总结出高接换种配套技术。‘丽椪2号’无核椪柑以温州蜜柑、有核椪柑、胡柚和甜橙为中间砧,在不同的时期,采用多种嫁接方法,进行了高接换种。几年来,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高接后的亲和性表现,最适嫁接时期、方法,以及接后管理要点等研究结果。5、贮藏试验表明耐贮性同有核椪柑相近,总结出其最耐贮藏单果重标准与最佳风味期。试验结果表明,‘丽椪2号’无核椪柑的烂果率与太平有核椪柑相近,但明显低于梁村有核椪柑,其风味较好时期为2月5日至4月10日,比当地有核椪柑迟约15d,因此,‘丽椪2号’无核椪柑贮藏至翌年2、3月为最佳上市期。‘丽椪2号’无核椪柑以单果重125g左右的中等果最耐贮藏,建议按果品大小分级分箱贮藏。6、通过系统研究制定了‘丽椪2号’早结果和丰产优质栽培技术规程。通过调查、系统研究,总结提出标准化建园、良种壮苗的培育、科学定植、施肥、土壤管理、整枝修剪、花果调控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和贮藏保鲜、商品化处理、高接换种等十一项‘丽椪2号’无核椪柑早结丰产优质栽掊技术规程。

叶济蓉[8](2007)在《龙眼文献计量学研究》文中认为龙眼是重要的热带南亚热带果树。为了全面了解龙眼研究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以及给研究龙眼的专家、学者及决策人员提供真实、可靠的研究、决策依据,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89-2006年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的龙眼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本文采用回溯性文献检索方法,利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1989-2006年)为文献数据源,建立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利用《AGRIS》(粮农组织农业索引)(1989-2006年)及《CABI》(国际农业生物学文摘)(1989-2006年)数据库作为文献数据源,建立国际龙眼文献数掘库。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文献的年份分布、期刊分布、分类主题分布、作者分布等进行数据提取、计量分析;根据布拉德福文献分散定律确定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文献的核心期刊;根据洛特卡定律确定国内龙眼研究的核心作者。对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文献的年份分布、分类主题分布以及作者所属国家分布进行数据提取、计量分析。利用建立的国内、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统计分析出我国学者在国内外发表的龙眼研究文献在龙眼研究总文献量中所占的比例:分别统计出我国学者在国内外发表的不同分类主题的龙眼文献量在相应分类主题总文献量中所占的比例。最后分别对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文献各分类主题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果树的计量分析结果相比,我国在龙眼研究方面年均发文量居中下水平,建议有关部门加大龙眼研究的人力、物力投入;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栽培管理技术和生物学特征及生理生化2个领域,龙眼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文献量相对较少;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生物学特征及生理生化和栽培管理技术2个领域的研究成果较显着,而育种及生物技术2个领域的文献量相对较少;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生物技术、贮藏保鲜及加工这2个领域的文献量在数据库中所占比例与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的相比较小;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年文献量基本上呈逐年增长趋势,说明我国龙眼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总体上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的年文献量逐年增多,近几年年文献量增长尤为显着;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的年文献量的变化态势与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大体上一致;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文献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占30.0%),其次是泰国(占19.0%),美国第三,占16.3%;根据洛特卡定律确定国内龙眼研究的核心作者有38位;根据布拉德福文献分散定律确定国内龙眼研究的核心期刊有10种;我国科研人员在国内外发表的龙眼研究文献在龙眼研究总文献量中所占百分比为89.6%,我国科研人员在国内外发表的各分类主题的文献量在相应分类主题总文献量中所占百分比都超过80%,表明我国龙眼研究在国际上占领先地位;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6个龙眼分类主题的年文献量在近几年基本上均呈增长态势,说明这6个分类主题的研究成果在近几年不断增加,最后对这6个分类主题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进展分别进行综述。

田承旭[9](2002)在《长红脐橙选育及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根据引种栽培的纽荷尔脐橙丰产性不强,果形混杂,有鸭梨形、圆形和长椭圆形三种,但长椭圆形果实具有良好的商品性,开发潜力巨大的特点,秭归县按树势强、挂果多、果形一致(长椭圆形,果形指数大于1.10)、可溶液性固形物含量大于11%、无检疫性病虫害的标准,在全县脐橙果园进行选优。通过初选、复选和决选,于1998年成功选育出了脐橙优良新品种—长红脐橙。经果实品质分析和丰产性调查研究,证实长红脐橙的果实品质和丰产性均优于纽荷尔脐橙,其他指标不差于纽荷尔脐橙。经过1998年和1999年对长红脐橙生物学特性研究,基本弄清了长红脐橙的物候期、结果习性、果实增长规律和落花落果特点,掌握了果实膨大期、落蕾、落花和落果高峰期等重要特性,为优质丰产高效栽培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对不同砧木组合的长红脐橙调查,进行促花实验、保花保果实验、配方施肥实验和病虫害调查以及生产实践,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备的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优化砧木组合技术、高标准建园技术、促花早果技术、保花保果技术、配方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有力地促进了长红脐橙的大面积推广。至2000年,全县推广长红脐橙1300多公顷,产量达250万公斤,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创利税600多万元。

张凤芝,邓伯郧[10](1996)在《温州蜜柑幼树枝梢生长综合措施效应》文中提出该试验以两年生温州密柑幼树为试材,进行了以修剪为主,配合施肥及间作绿肥等措施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适度修剪配合勤施薄施氮肥及间作绿肥等措施可以显着地促进枝梢生长和分枝数的增加。为温州蜜柑提早成形、提早结果提出了有效的栽培技术措施。

二、柑桔幼树早果丰产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柑桔幼树早果丰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沃柑优质高效生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建园
    1.1 园地气候要求
    1.2 园地立地条件
    1.3 园地规划原则
    1.4 改土要求
    1.5 苗木要求
    1.6 定植时间和方法
2 土肥水管理
    2.1 土壤管理
    2.2 施肥管理
        2.2.1 幼树施肥。
        2.2.2成年结果树施肥。
    2.3 水分管理
3 整形修剪
    3.1 幼树整形修剪
    3.2 结果树整形修剪
4 花果管理
    4.1 控花
    4.2 疏花疏果
    4.3 保花保果
5 主要病虫害防治
    5.1 防治措施
        5.1.1 农业防治。
        5.1.2物理防治。
        5.1.3 生物防治。
        5.1.4 化学防治。
    5.2 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5.2.1 炭疽病。
        5.2.2 砂皮病。
        5.2.3青苔病。
        5.2.4 红黄蜘蛛。
        5.2.5 潜叶蛾。
        5.2.6 蚜虫。
        5.2.7 蚧类。
        5.2.8 粉虱。
6 果实适时采收

(2)密植梨树成形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梨研究进展
        1.2.1 梨业发展现状
        1.2.2 密植梨研究进展
        1.2.3 密植梨密度的研究
    1.3 梨树树形的研究
        1.3.1 密植梨树树形的研究
        1.3.2 细长纺锤形成形过程的研究进展
    1.4 植物花期调控研究进展
        1.4.1 植物开花的机理
        1.4.2 植物生长调节剂与花芽分化
    1.5 密植梨成形技术的研究概况
        1.5.1 苗木类型的选择以及对苗木中央领导干的处理
        1.5.2 刻芽发枝技术
        1.5.3 拉枝开角技术
        1.5.4 促花和以果压冠技术
        1.5.5 幼树期修剪技术
        1.5.6 结果期的主枝更新技术
        1.5.7 梨树细长纺锤形的树体结构
    1.6 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与材料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材料
    2.2 研究方法
        2.2.1 田间试验设计与方法
        2.2.1.1 苗木类型对梨园整齐度的影响
        2.2.1.2 定干高度的选择
        2.2.1.3 对定植梨树不同处理
        2.2.1.4 刻芽促发枝技术
        2.2.1.5 开张新梢角度技术
        2.2.1.6 喷施矮壮素(CCC)
        2.2.1.7 以果压冠技术
        2.2.1.8 夏季修剪技术
        2.2.1.9 主枝更新法
        2.2.1.10 细长纺锤形的调查
        2.2.2 数据整理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苗木的选择
    3.2 第一年培养强壮的领导干技术
        3.2.1 定干高度的选择
        3.2.2 对定植梨树进行不同的处理
    3.3 第二年对梨树进行促枝促花技术
        3.3.1 萌芽期刻芽促发枝技术
        3.3.2 开张新梢角度技术
        3.3.3 喷施矮壮素(CCC)促花技术
    3.4 第三年对梨树控冠技术
        3.4.1 单株结果量对树冠的影响
        3.4.2 夏季修剪对树冠的影响
    3.5 第四年主枝更新对树体结构的影响
    3.6 梨树细长纺锤形的树体结构的调查
    3.7 本章小结
    3.8 讨论
        3.8.1 苗木类型的选择
        3.8.2 培养强壮的领导干技术
        3.8.3 梨树的促枝促花技术
        3.8.4 梨树的控冠技术
        3.8.5 主枝更新技术
        3.8.6 树形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3)柑橘幼树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定植
    1.1 定植时期
    1.2 苗木选择
    1.3 定植密度
    1.4 定植方法
2 肥水管理
    2.1 施肥原则
    2.2 施肥方法
    2.3 施肥时间和次数
        2.3.1 沟施。
        2.3.2 叶面喷施。
3 整形修剪
    3.1 定干
    3.2 修剪促梢
    3.3 抹芽
    3.4 疏梢
4 病虫害防治
    4.1 潜叶蛾
    4.2 红蜘蛛
    4.3 蚜虫
    4.4 凤蝶
    4.5 炭疽病
    4.6 溃疡病
    4.7 其他防治方法

(4)SH6矮化中间砧苹果幼树氮素吸收、分配及贮藏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苹果矮化栽培的历史
    1.2 我国苹果矮化密植栽培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我国苹果矮化砧木栽培现状
        1.2.2 我国苹果矮化砧木
        1.2.3 矮化密植栽培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氮素营养对果树生长的影响及研究进展
        1.3.1 果树氮素吸收利用特性
        1.3.2 果树氮素分配特性
        1.3.3 果树氮素贮藏特性
        1.3.4 贮藏氮素再分配特性
    1.4 矮化中间砧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1.5 激素水平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1.6 埋土深度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1.7 本试验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材与处理
        2.1.1 SH6中间砧对苹果幼树氮素吸收、分配和贮藏特性影响
        2.1.2 不同施氮水平对矮化富士苹果幼树内源激素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2.1.3 SH6中间砧不同埋土深度对氮素吸收利用特性
    2.2 测定方法
        2.2.1 植株的解析
        2.2.2 各生理指标的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SH6中间砧对苹果幼树氮素吸收、分配和贮藏特性的影响
        3.1.1 SH6中间砧对苹果幼树生长的影响
        3.1.2 SH6中间砧对苹果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的影响
        3.1.3 SH6中间砧对苹果幼树各器官Ndff值的影响
        3.1.4 SH6中间砧对苹果幼树~(15)N分配及贮藏回流的影响
        3.1.5 SH6中间砧对苹果幼树~(15)N吸收、利用的影响
    3.2 施氮水平对矮化苹果幼树氮素吸收利用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3.2.1 施氮水平对矮化苹果幼树生长的影响
        3.2.2 施氮水平对矮化苹果幼树茎尖和细根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3.2.3 施氮水平对矮化苹果幼树内源激素比值变化的影响
        3.2.4 施氮水平对矮化苹果植株全氮、~(15)N吸收量及~(15)N利用率的差异
    3.3 中间砧不同埋土深度对苹果幼树内源激素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3.3.1 中间砧不同埋土深度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3.3.2 中间砧不同埋土深度对植株叶片保护酶的影响
        3.3.3 中间砧不同埋土深度对矮化苹果幼树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3.3.4 中间砧不同埋土深度对矮化苹果幼树内源激素比值的影响
        3.3.5 中间砧不同埋土深度植株各器官~(15)N分配率的差异
        3.3.6 中间砧不同埋土深度植株全氮和~(15)N吸收量的差异
        3.3.7 中间砧不同埋土深度植株各器官的Ndff
4 讨论
    4.1 SH6中间砧对苹果幼树氮素吸收、分配和贮藏特性影响
    4.2 不同施氮水平对矮化富士苹果幼树内源激素的影响
    4.3 中间砧不同埋土深度对植株内源激素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供氮水平等对中间砧苹果碳氮营养利用、分配特性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苹果矮化栽培的重要性
        1.1.1 苹果栽培模式发展历史
        1.1.2 矮化密植栽培的主要方式
        1.1.3 我国苹果栽培模式发展近况
        1.1.4 我国苹果栽培存在问题
    1.2 氮素营养对果树生长的影响及研究进展
        1.2.1 氮的吸收、利用特性
        1.2.1.1 氮的吸收
        1.2.1.2 氮的同化
        1.2.1.3 氮的运输
        1.2.1.4 氮的利用
        1.2.1.5 苹果年周期氮变化动态
        1.2.1.6 苹果氮素贮藏营养
        1.2.2 氮对果树生长的影响
        1.2.2.1 氮对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
        1.2.2.2 氮对根系生长的影响
    1.3 碳素营养对果树生长的影响及研究进展
        1.3.1 碳素同化物的代谢
        1.3.2 碳素同化物的运输和分配
        1.3.2.1 碳素同化物的运输和分配影响因素
        1.3.2.2 碳素同化物的分配机制假说
        1.3.3 果树碳素贮藏营养
    1.4 碳氮营养与果树生长
        1.4.1 氮对碳代谢的影响及研究进展
        1.4.2 氮对根系生长的影响及与碳代谢的相关性
        1.4.3 碳氮营养与果树生殖生长
        1.4.4 碳氮营养与花芽分化
        1.4.5 内源激素与花芽分化
    1.5 矮化砧的致矮机理研究进展
    1.6 本试验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材与处理
        2.1.1 不同中间砧苹果幼树在不同氮水平下的碳氮特性研究
        2.1.2 烟富 3/M_(26)/平邑甜茶幼树年周期碳氮特性研究
        2.1.3 摘心对宫藤富士/SH_1/八棱海棠大树的碳氮特性研究
        2.1.4 摘心对宫藤富士/SH_6/平邑甜茶幼树的碳氮特性影响研究
        2.1.5 摘老叶对宫藤富士/SH_6/平邑甜茶幼树的碳氮特性影响研究
    2.2 测定方法
    2.3 计算公式与统计方法
        2.3.1 ~(13)C 计算方法
        2.3.2 ~(15)N 标记计算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施氮水平对不同中间砧苹果幼树生长及碳氮特性的影响
        3.1.1 施氮水平对不同中间砧苹果幼树生长的影响
        3.1.2 不同中间砧的聚类分析
        3.1.3 施氮水平对不同中间砧苹果幼树根系生长和根冠比的影响
        3.1.4 施氮水平对不同中间砧苹果幼树碳氮特性的影响
        3.1.4.1 施氮水平对不同中间砧苹果幼树~(15)N 利用率的影响
        3.1.4.2 施氮水平对不同中间砧苹果幼树~(15)N 分配率的影响
        3.1.4.3 施氮水平对不同中间砧苹果幼树~(13)C 分配率的影响
    3.2 施氮水平对烟富 3/M_(26)/平邑甜茶年周期生长及碳氮特性的影响
        3.2.1 施氮水平对烟富 3/M_(26)/平邑甜茶年周期生长的影响
        3.2.2 施氮水平对烟富 3/M_(26)/平邑甜茶年周期根系生长和根冠比的影响
        3.2.2.1 施氮水平对烟富 3/M_(26)/平邑甜茶幼树细根生物量的影响
        3.2.2.2 施氮水平对烟富 3/M_(26)/平邑甜茶幼树年周期根冠比的影响
        3.2.3 施氮水平对烟富 3/M_(26)/平邑甜茶幼树年周期叶片生长的影响
        3.2.3.1 施氮水平对烟富 3/M_(26)/平邑甜茶幼树叶面积的影响
        3.2.3.2 施氮水平对烟富 3/M_(26)/平邑甜茶幼树年周期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2.3.3 施氮水平对烟富 3/M_(26)/平邑甜茶幼树年周期叶片可溶性淀粉含量的影响
        3.2.3.4 施氮水平对烟富 3/M_(26)/平邑甜茶幼树年周期叶片 Zr 含量的影响
        3.2.3.5 施氮水平对烟富 3/M_(26)/平邑甜茶幼树年周期叶片 ABA 含量的影响
        3.2.4 施氮水平对烟富 3/M_(26)/平邑甜茶幼树年周期氮特性的影响
        3.2.4.1 施氮水平对烟富 3/M_(26)/平邑甜茶幼树年周期~(15)N 利用率的影响
        3.2.4.2 施氮水平对烟富 3/M_(26)/平邑甜茶幼树年周期~(15)N 分配率的影响
        3.2.5 施氮水平对烟富 3/M_(26)/平邑甜茶幼树年周期碳特性的影响
        3.2.6 施氮水平对烟富 3/M_(26)/平邑甜茶幼树根系年周期碳氮分配的影响
        3.2.7 施氮水平对烟富 3/M_(26)/平邑甜茶翌年生长及~(15)N 利用、分配的影响
        3.2.7.1 施氮水平对烟富 3/M_(26)/平邑甜茶幼树翌年生长及~(15)N 利用率影响
        3.2.7.2 施氮水平对翌年各器官~(15)N 分配的影响
        3.2.8 施氮水平对不同中间砧苹果幼树生长与氮特性影响的综合分析
        3.2.8.1 施氮水平对苹果中间砧幼树生长的影响
        3.2.8.2 施氮水平对苹果中间砧幼树根冠比及根系~(15)N 分配率的影响
    3.3 摘心对中间砧苹果生长及碳氮特性的影响
        3.3.1 连续摘心对宫藤富士/SH_1/八棱海棠大树生长及碳氮特性的影响
        3.3.1.1 连续摘心对树体生长的影响
        3.3.1.2 连续摘心对叶片 IAA 及 ABA 含量的影响
        3.3.1.3 连续摘心对细根活力及生长量的影响
        3.3.1.4 连续摘心对~(13)C 分配的影响
        3.3.1.5 连续摘心对~(15)N 利用和分配的影响
        3.3.2 摘心对宫藤富士/SH_6/平邑甜茶幼树生长及碳氮特性的影响
        3.3.2.1 摘心对新梢生长及细根活力的影响
        3.3.2.2 摘心对叶片 IAA 和 ABA 含量的影响
        3.3.2.3 摘心对~(13)C 分配的影响
        3.3.2.4 摘心对~(15)N 利用和分配的影响
    3.4 摘老叶对对宫藤富士/SH_6/平邑甜茶幼树生长及碳氮特性的影响
        3.4.1 摘老叶对幼树生长及生理活性的影响
        3.4.2 摘老叶对叶片 ABA 和 GA_3含量的影响
        3.4.3 摘老叶对~(13)C 分配的影响
        3.4.4 摘老叶对~(15)N 利用和分配的影响
4 讨论
    4.1 不同中间砧树体生长及氮响应差异
    4.2 不同中间砧苹果幼树在不同氮水平下的碳氮特性
    4.3 氮水平对烟富 3/M_(26)/平邑甜茶年周期生长与碳氮特性的影响
    4.4 抑制营养生长措施对中间砧幼树碳利用、分配特性的影响
    4.5 树体长势和内源激素与碳水化合物分配的关系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在读期间形成的论文

(6)油茶树体调控模式与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综述—油茶树体调控研究进展
    1.1 油茶丰产栽培研究概况
    1.2 林木树体结构研究进展
    1.3 植物冠层结构研究进展
        1.3.1 冠层特性研究
        1.3.2 冠层光分布及光合作用研究进展
        1.3.3 叶面积指数研究
        1.3.4 油茶冠层结构研究进展
    1.4 树体结构调控方法研究进展
        1.4.1 休眠期树体调控方法
        1.4.2 生长期树体调控方法
    1.5 目的意义
    1.6 技术路线
第2章 油茶生长发育对修剪的反应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试验方法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油茶生长发育对角度调整的反应
        2.2.2 油茶生长发育对回缩的反应
        2.2.3 油茶生长发育对人工造伤的反应
        2.2.4 油茶生长发育对短截的反应
    2.3 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油茶树体调控生长发育效应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仪器
        3.1.3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树体调控对新梢生长状况的影响
        3.2.2 树体调控对新叶生长状况的影响
        3.2.3 树体调控对树高、冠幅、基径生长的影响
        3.2.4 树体调控对油茶花果发育的影响
        3.2.5 树体调控对冠层结构的影响
    3.3 讨论
        3.3.1 树体调控对枝叶生长的影响
        3.3.2 树体调控对花果发育的影响
    3.4 小结
第4章 油茶树体调控冠层光合特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概况
        4.1.2 试验设计
        4.1.3 试验材料
        4.1.4 试验仪器与试剂
        4.1.5 试验方法
        4.1.6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树体调控对油茶光合特性的影响
        4.2.2 树体调控对油茶叶片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4.2.3 树体调控不同生长时期光合特性
        4.2.4 树体调控对冠层相对光照强度的影响
    4.3 讨论
        4.3.1 树体调控与光合日变化
        4.3.2 树体调控与冠层光分布
        4.3.3 油茶生长发育与冠层光合特性
    4.4 小结
第5章 油茶树体调控营养生理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地概况
        5.1.2 试验设计
        5.1.3 试验材料
        5.1.4 试验仪器
        5.1.5 试验试剂
        5.1.6 试验方法
        5.1.7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树体调控对油茶树体有机营养状况的影响
        5.2.2 有机营养物与新梢生长质量相关性
        5.2.3 树体调控对酶活性的影响
    5.3 讨论
        5.3.1 有机营养含量与枝叶生长关系
        5.3.2 酶活性影响
    5.4 小结
第6章 普通油茶简化修剪技术规程草案
    6.1 范围
    6.2 规范性引用文件
    6.3 术语与定义
    6.4 树体调控基本方法
        6.4.1 树体调控总原则
        6.4.2 树体调控主要技术
    6.5 不同树形整形过程
        6.5.1 自然圆头形
        6.5.2 自然开心形
    6.6 不同油茶树树体调控步骤
        6.6.1 幼树树体调控步骤
        6.6.2 成树树体调控步骤
        6.6.3 衰老树树体调控
        6.6.4 受灾树树体调控
        6.6.5 油茶林分调控
第7章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问题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论文相关照片
附录2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7)无核椪柑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自然芽变选种是柑桔品种改良的传统技术和重要手段
        1.1.1 柑桔芽变(变异)的类型
        1.1.2 柑桔自然芽变选种的特点
        1.1.3 柑桔芽变选种的程序和方法
    1.2 椪柑生产与品种选育及研究现状
        1.2.1 椪柑在丽水,浙江乃至全国柑桔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1.2.2 国内外椪柑优良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相关研究现状
第二章 椪柑2号无核椪柑系统选育
    2.1 品种的亲本来源及特性
    2.2 选育过程
        2.2.1 无核碰柑选育方法及路线
        2.2.2 选育过程
    2.3 试验规模与结果
    2.4 品种特性
        2.4.1 树体生长特征
        2.4.2 结果习性
        2.4.3 物候期
        2.4.4 果实经济性状
        2.4.5 适应性与抗逆性
    2.5 适宜种植范围
    2.6 主要用途
    2.7 技术经济指标
    2.8 品质
    2.9 生产管理上需特别注意的技术要点
    2.10 综合评价与推广前景预测
第三章 ‘丽椪2号'无核椪柑保果试验技术研究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药剂
        3.1.2 试验品种
        3.1.3 试验设计
        3.1.4 试验操作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 无核椪柑自然座果率调查与分析
    3.4 小结与分析
第四章 ‘丽椪2号'无核椪柑高接换种技术研究
    4.1 高接后的亲和性表现
    4.2 最适高接时期、方法
        4.2.1 春季
        4.2.2 夏季
        4.2.3 秋季
    4.3 与高接有关的若干技术措施
        4.3.1 接穗与中间砧品种
        4.3.2 采用多头高接换种及其技术
        4.3.3 选择高接年份及植株
        4.3.4 控制结果量、合理投产
    4.4 高接后的管理
        4.4.1 检查成活率、做好补接工作
        4.4.2 适时解膜,分2次解去
        4.4.3 分次剪砧、及时去萌
        4.4.4 摘心造型
        4.4.5 加强培肥和病虫害防治
        4.4.6 对树干进得涂白、或用稻划捆缚遮荫
第五章 ‘丽椪2号'无核椪柑果实生长发育规律观察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5.1.2 试验材料
        5.1.3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丽椪2号'无核椪柑果实横径发育规律
        5.2.2 ‘丽椪2号'无核椪柑果实纵径发育规律
        5.2.3 ‘丽椪2号'无核椪柑果实纵横径发育相互关系
        5.2.4 ‘丽椪2号'无核椪柑果实发育与气候的关系
    5.3 小结
第六章 ‘丽椪2号'无核椪柑果实保鲜贮藏试验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1.2 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贮藏期间烂果率的变化
        6.2.2 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酸度的变化
        6.2.3 单果重对贮藏期长短的影响
    6.3 小结
第七章 ‘丽椪2号'无核椪柑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7.1 标准化建园
        7.1.1 选择适宜的园地
        7.1.2 园地的建造
        7.1.3 定点挖穴或挖定植沟
    7.2 良种壮苗的培育
        7.2.1 采用隔离繁育技术培育出无黄龙病苗木
        7.2.2 壮苗的标准
    7.3 定植时期、密度及办法
        7.3.1 定植时期
        7.3.2 定植密度
        7.3.3 定植办法
    7.4 科学施肥
        7.4.1 未结果幼树施肥
        7.4.2 初结果树施肥
        7.4.3 盛果期大树施肥
    7.5 土壤管理
    7.6 整形修剪
        7.6.1 幼树整形修剪
        7.6.2 初结果树整形修剪
        7.6.3 盛果期树整形修剪
    7.7 花果调控管理
        7.7.1 保花保果
        7.7.2 果量调控
    7.8 预防为主,加强病虫害防治
        7.8.1 农业防治
        7.8.2 物理防治
        7.8.3 生态防治
        7.8.4 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
    7.9 适时采收,保证贮藏期品质
    7.10 果实商品化处理
    7.11 高接换种
        7.11.1 高接对象
        7.11.2 高接时期
        7.11.3 高接部位嫁接量及分布
        7.11.4 高接方法
        7.11.5 高接树的管理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作者简历

(8)龙眼文献计量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文献计量学简介
    2 文献计量学在果树学领域中的应用
        2.1 数据收集途径
        2.2 作者信息的定量研究及核心作者的确定
        2.3 主题词的统计分析
        2.4 文献年份分布的统计分析
        2.5 刊载文献期刊的定量研究及核心期刊的确定
        2.6 文献计量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2.7 龙眼文献研究现状
    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目的
第二章 龙眼文献计量分析
    1 研究方法与过程
        1.1 研究对象
        1.1.1 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的建立
        1.1.2 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的建立
        1.2 研究方法
        1.2.1 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文献的计量分析
        1.2.2 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文献的计量分析
        1.2.3 国际、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的比较研究
        1.2.4 国内数据库龙眼不同分类主题文献的综述
    2 结果与分析
        2.1 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文献的计量分析
        2.1.1 文献量的年份分布
        2.1.2 文献的期刊分布以及核心期刊的确定
        2.1.3 核心作者的统计分析
        2.1.4 文献分类主题分析
        2.2 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文献的计量分析
        2.2.1 龙眼文献的年份分布
        2.2.2 不同国家文献量统计与比较
        2.2.3 各分类主题文献量的统计分析
        2.2.4 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我国作者文献量的统计分析
        2.2.5 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我国各分类主题文献量的统计分析
        2.2.6 我国学者在国内外发表的龙眼各分类主题文献量的统计分析
        2.2.7 国内外发表的龙眼各主题类型文献量的统计分析
        2.3 国际、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的比较研究
        2.3.1 龙眼年文献量的变化态势
        2.3.2 龙眼不同分类主题文献在数据库中所占比重
        2.4 我国龙眼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
第三章 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各分类主题的研究热点及研究进展
    1 "栽培管理技术"主题研究进展
        1.1 育苗方法
        1.1.1 扦插育苗
        1.1.2 高压育苗
        1.1.3 嫁接育苗
        1.2 龙眼高接换种技术应用
        1.3 矮化密植栽培
        1.4 疏花疏果
        1.4.1 疏花疏果的时间
        1.4.2 疏除花果的数量
        1.4.3 疏除花果的方法
        1.4.4 疏花疏果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1.5 施肥技术
        1.6 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
        1.7 环剥和螺旋环剥技术的应用
        1.8 无公害栽培
        1.9 克服低产问题的探讨
        1.10 龙眼栽培上出现的问题
        1.11 对策
    2 "育种"主题研究进展
        2.1 龙眼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和保存
        2.1.1 野生资源调查
        2.1.2 品种的收集与保存
        2.2 品种选育的基础研究
        2.2.1 种质资源的形态学研究
        2.2.2 种质资源的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2.3 选育种目标及品种区划
        2.3.1 选育种目标
        2.3.2 品种区划
        2.4 品种选育途径
        2.4.1 实生选种
        2.4.2 芽变选种
        2.4.3 引种试验与利用
        2.4.4 杂交育种途径
        2.4.5 生物技术育种途径
        2.4.6 其他育种途径
        2.5 对龙眼种质资源进一步开展研究利用的建议
    3 "病虫害防治"主题研究进展
        3.1 农业防治方法
        3.2 物理机械防治方法
        3.3 生物防治方法
        3.4 化学防治方法
        3.5 存在问题及展望
    4 "生物技术"主题研究进展
        4.1 龙眼离体培养研究
        4.1.1 龙眼茎尖离体培养
        4.1.2 龙眼叶片离体培养
        4.1.3 龙眼花粉植株的诱导
        4.1.4 龙眼焦核胚胎挽救
        4.1.5 龙眼幼胚培养诱导愈伤组织及保持
        4.1.6 龙眼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
        4.1.7 龙眼原生质体操作研究
        4.1.8 龙眼单细胞培养及体胚发生再生植株
        4.1.9 龙眼离体种质保存研究
        4.2 龙眼基因工程研究
        4.2.1 龙眼相关基因克隆
        4.2.2 龙眼遗传转化研究
        4.3 龙眼分子标记研究
        4.3.1 龙眼DNA的提取
        4.3.2 龙眼分子标记
        4.4 龙眼蛋白质组学研究
        4.4.1 龙眼体胚发生过程的蛋白质组学
        4.4.2 龙眼果皮POD的纯化分离
        4.4.3 龙眼胚胎乙醇脱氢酶的分离纯化、鉴定
        4.4.4 龙眼合子胚胎发育过程的蛋白质组分析
        4.5 前景展望
        4.5.1 龙眼脱毒快繁
        4.5.2 离体诱变的研究
        4.5.3 龙眼体胚发生的机理研究
        4.5.4 体细胞杂交育种
        4.5.5 龙眼自身基因的分离
        4.5.6 单倍体育种
        4.5.7 龙眼"冲梢"的机理研究
        4.5.8 遗传转化的研究
    5 "生物学特性及生理生化"主题的研究进展
        5.1 龙眼生物学特性
        5.1.1 龙眼花形态学研究
        5.1.2 龙眼叶片组织结构
        5.2 龙眼生理生化
        5.2.1 龙眼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5.2.2 酸雨,铝胁迫对龙眼生理变化的影响
        5.2.3 KClO_3对龙眼花芽分化的促进作用
        5.2.4 矿质元素对龙眼叶片和果实的影响
        5.2.5 龙眼体细胞胚胎的生理生化变化
        5.3 展望
    6 "贮藏保鲜及加工"主题的研究进展
        6.1 龙眼采后贮藏保鲜
        6.1.1 龙眼采后的生理生化变化
        6.1.2 龙眼的采后病理
        6.1.3 龙眼贮藏保鲜的方法
        6.2 龙眼加工
        6.3 展望
第四章 结论
    1 不同果树研究文献的年均发文量比较
    2 国内、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6个分类主题的文献量比较
    3 国内、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文献的年份分布
    4 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各分类主题文献的年份分布
    5 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各国龙眼文献量的比较
    6 国内龙眼研究核心期刊的确定
    7 国内龙眼研究核心作者的确定
    8 我国龙眼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
    9 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各分类主题文献的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Ⅰ 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
附录Ⅱ 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
致谢

(9)长红脐橙选育及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文献综述
    前言
    1. 柑桔生物学特性
        1.1 生长发育规律
        1.2 柑桔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2. 柑桔芽变选种
        2.1 柑桔的芽变
        2.2 芽变选种的方法
    3. 柑桔主要优良品种
    4. 柑桔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4.1 优质果实的评价
        4.2 高标准建园
        4.3 桔园的肥水土管理
        4.4 综合技术措施
        4.5 主要病虫害防治
    5. 结语
长红脐橙的选育及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1. 长红脐橙的选育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选育经过
        1.1.2 选育标准
        1.1.3 研究材料
        1.1.4 研究方法
        1.1.5 研究目标
        1.1.6 调查时间与次数
        1.2 结果与分析
        1.2.1 实验结果
        1.2.1.1 长红脐橙母本树的调查结果
        1.2.1.2 长红脐橙无性繁殖后代调查结果
        1.2.1.3 长红脐橙果实品质特性
        1.2.2 结果分析
        1.2.2.1 长红脐橙母本树评价
        1.2.2.2 长红脐橙遗传稳定性分析
        1.2.2.3 长红脐橙果实品质特性
        1.3 小结
    2. 长红脐橙生物学特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1.3 实验目的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实验结果
        2.2.1.1 物候期调查结果
        2.2.1.2 结果习性研究结果
        2.2.1.3 果实增长情况研究结果
        2.2.1.4 落花落果情况调查结果
        2.2.2 结果分析
        2.2.2.1 长红脐橙的物候期
        2.2.2.2 长红脐橙的结果习性
        2.2.2.3 长红脐橙的果实增长特点
        2.2.2.4 长红脐橙落花落果特点
        2.3 小结
    3. 长红脐橙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研究地基本情况
        3.1.2 研究材料
        3.1.3 研究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优化砧木组合技
        3.2.2 高标准建园技术
        3.2.3 促花早果技术
        3.2.4 保花保果技术
        3.2.5 配方施肥技术
        3.2.6 病虫害防治技术
        3.3 小结
    4. 结论与讨论
Abstract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柑桔幼树早果丰产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沃柑优质高效生产技术[J]. 洪林,李勋兰,程籍,刘光兰,王武,杨蕾. 现代园艺, 2020(03)
  • [2]密植梨树成形技术研究[D]. 王越男.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2)
  • [3]柑橘幼树栽培技术[J]. 马锞,赖旭辉,胡锐清,罗诗. 现代农业科技, 2017(22)
  • [4]SH6矮化中间砧苹果幼树氮素吸收、分配及贮藏特性研究[D]. 李洪娜. 山东农业大学, 2014(01)
  • [5]供氮水平等对中间砧苹果碳氮营养利用、分配特性影响的研究[D]. 李晶. 山东农业大学, 2013(05)
  • [6]油茶树体调控模式与技术的研究[D]. 何志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09)
  • [7]无核椪柑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D]. 叶伟其. 浙江大学, 2009(S1)
  • [8]龙眼文献计量学研究[D]. 叶济蓉. 福建农林大学, 2007(03)
  • [9]长红脐橙选育及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D]. 田承旭. 中南林学院, 2002(02)
  • [10]温州蜜柑幼树枝梢生长综合措施效应[J]. 张凤芝,邓伯郧. 湖北林业科技, 1996(02)

标签:;  ;  ;  

柑橘幼树早果高产栽培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