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压继电器的研究

通信电压继电器的研究

一、可通信电压继电器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奎[1](2019)在《基于CAN总线的高压直流固态功率控制器研制》文中研究说明固态功率控制器(Solid-State Power Controller)是主要由半导体器件构成的智能开关器件,它不但具有断路器的保护功能,而且具有固态继电器无机械触点、无电弧、无噪声、响应速度快、可靠性高、工作寿命长和耐恶劣环境等优点。高压总线固态功率控制器具有总线通信接口,除具有一般SSPC主要功能和优点外,还能够实现通信、在线监控和智能保护等功能。随着半导体功率器件技术的进步和驱动能力的增加,高压总线直流固态功率控制器在军用设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基于实际项目需求,研制了一款具有CAN总线通信接口的多开关、高压直流固态功率控制器。首先,确定了SSPC的设计方案和主要功能,给出了其结构框图和具体技术指标;建立了符合固态功率控制器工作方式的行为模型,分析了阻性、容性和感性等负载条件下的电压电流响应对固态功率控制器带载能力的影响,给出了反时限保护模型,为SSPC软硬件设计及其反时限保护参数的确定提供了参考依据;建立了SSPC热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探讨了不同条件下SSPC的温升,为SSPC的PCB及DBC布板奠定了基础。其次,基于SSPC电热仿真分析结果,设计了SSPC软硬件;给出了数据采集、保护和驱动、功率输出、智能控制等模块的硬件电路;基于SSPC要实现的主要功能,制定了上位机与主处理器之间、主处理器与子处理器之间的通信协议;完成了上位机软件设计和主处理器、子处理器程序开发,给出了上位机软件的实现流程以及主处理器、子处理器的主程序和中断子程序流程图。最后,对SSPC进行了工艺设计,完成了实物样品制造,并对样品进行了各项试验验证和参数测试,并对试验和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以验证其性能、参数是否满足项目的需求。

何瑞华,尹天文[2](2014)在《我国低压电器现状与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说明从整体上梳理了我国低压电器行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低压电器产品、技术研究和行业的发展现状。结合整体市场需求及国外最新产品的技术特点,推断了国内低压电器行业未来的总体发展趋势,并探讨了主要低压电器产品的研究方向及其关键技术,为行业内的相关企业提出了发展方向,也为技术人员的研发趋势提出了指导意见。

黄俊才[3](2012)在《基于CAN总线的现场总线继电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突猛飞跃,现代化战争向着信息化、电子化方向发展。为了适应新的战争形势,各种武器型号系统也向智能化、模块化方向变化,武器中的控制系统也由集散控制系统(DCS)向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转变,现场总线技术已逐步应用于卫星、导弹、雷达、通讯、遥感、遥控等各个领域。继电器作为现代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最基本的电子元器件之一,传统的继电器已不能满足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要求,因此对现场总线继电器技术也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国内军用现场总线继电器技术还处于概念阶段,目前还没有实际产品,军用现场总线继电器技术的匮乏,将会影响军用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发展。因此,为满足现代武器型号中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对继电器的需求,使武器装备使用的继电器不受制于国外,该项目的研究势在必行。论文通过对现场总线技术的研究和比较,最终选择CAN总线通信方式。CAN总线是一种串行通信总线,与其它通信总线相比,CAN总线通信的实时性、可靠性、和灵活性更加突出。作为一种国际标准,CAN总线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从最初的汽车控制领域扩展到了工业控制的许多领域,是目前最有前途的数据总线之一。CAN总线通信时,继电器在总线上根据地址进行区分识别,按照事先通讯协议的约定,主控系统对继电器发出控制指令,继电器执行控制指令。设计的基于CAN总线的现场总线继电器输入电压:22Vdc~32Vdc;输出负载:1H触点,负载电流1A;具备CAN总线通讯功能,通过CAN总线对继电器进行控制;输入输出隔离;继电器地址可离线修改。论文中详细叙述了设计的理论依据,介绍了基于CAN总线的现场总线继电器的硬件设计、工作原理以及相关的软件程序设计思路、编制方法。

李国胜[4](2012)在《可通信电动机保护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电动机保护器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电动机保护装置。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电动机保护器已经不能满足保护的需要。操作简单、保护准确、功能齐全已经成为电动机保护器的基本要求,网络化、数字化和组合化,成为电动机保护器发展的方向。在这种背景下,本文研制开发了基于DeviceNet现场总线的电动机保护器。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介绍了电动机保护器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指出了传统的电动机保护器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DeviceNet现场总线的双CPU结构的电动机保护器设计方案。(2)阐述了研制电动机保护器涉及的理论与技术,包括应用对称分量法对电动机故障的分析和检测、电量信号的采样和通过DeviceNet现场总线进行电动机保护器的通信。(3)根据GB14048.4-2008和JB10736-2007-T确定了电动机保护器的故障动作技术指标,根据GBT18858.3-2002第3部分确定了DeviceNet现场总线通信指标。给出了双CPU的硬件设计,分别阐述了各个主要电路的实现原理和方法,包括信号处理电路、DeviceNet接口电路、人机模块电路、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电路和串口通信电路等,并给出了详细的电路原理图。(4)在硬件基础上,采用结构化的软件设计方法对电动机保护器进行软件设计。根据系统的功能,采用自下而上的原则,对各个模块独立编程,主要模块包括采样处理程序、电动机保护处理程序、人机界面控制程序程序和DeviceNet现场总线通信程序,并定义了双CPU之间串行通信协议。(5)最后,对电动机保护器样机进行了测试,包括电动机保护器故障保护功能测试和DeviceNet现场总线协议一致性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基于DeviceNet现场总线的电动机保护器的保护功能和网络通信功能达到了设计的技术指标。

付少波,陈曦,孙昱,赵玲,李志勇[5](2011)在《基于CAN总线可通信智能电流继电器的设计》文中指出通过对一种基于微处理器和CAN总线可通信智能电流继电器的设计,实现了传统的限时速切继电保护功能需要电磁式电流继电器、时间继电器和信号继电器组合在一起才能实现的功能。在此设计的可通信智能电流继电器,不仅能够完成限时速切功能,还可实现现场电器与上位机实现双向通信功能,可对继电器的动作参数(电流值、时间值)进行显示、设定和修改,通过总线系统实达到遥调、遥控的目的,进一步使得继电器的性能得到提高,满足电力系统的要求。

高鹏飞[6](2010)在《基于DeviceNet的可通信电机保护器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工业现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控制系统对智能化、网络化及其实时性、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集散控制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工业控制的需要。而设备网(DeviceNet)以其开放性、低成本、高效率与高可靠性为工业控制系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首先根据可通信电机保护器总体的保护、通信、控制、故障诊断要求,以美国微芯公司的16位微处理器Dspic30F6012为保护功能主处理器,在分析了DeviceNet:报文传输、仲裁机制、通信方式、连接方式、数据触发方式等技术的基础上,采用DN1022芯片完成了电机保护器从站节点的硬件开发;然后,在分析可通信电机保护器的功能的基础上,根据DeviceNet协议,建立可通信电机保护器的对象模型,用不同的对象来模拟可通信保护器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包括CAN控制器初始化、重复MAC ID检测、预定义主从连接、报文的收发等在内的DeviceNet总线应用层程序编写;最后,完成了可通信电机保护器设备描述和EDS文件编写,及其在DNetStart网络组态软件上的注册;并采用CANalyst-Ⅱ网络分析仪进行报文数据分析,验证了该电机保护器节点的通信功能。本课题开发的基于DeviceNet总线的可通信电机保护器,使传统的电机保护器具有集保护、DeviceNet通信、故障诊断和远程监控管理为一体的功能,为智能电器设备级组网提供了可行性范例。

庄伟[7](2009)在《矿井小电流接地系统选择性漏电保护的Simulink仿真研究及其应用》文中提出我国大多数配电网和大型工矿企业的供电系统属于小电流接地系统,煤矿电网中过去一直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近年来随着井下电容电流增大,消弧线圈在矿井电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主要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并(串)电阻的派生接地方式。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变更,使现有漏电保护装置的选择性受到影响,严重威胁井下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所以寻找适应我国矿井供电系统的选择性漏电保护原理,并开发和研制具有高可靠性、高灵敏性和快速性的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对提高矿井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在矿井电网中,一般用漏电泛指电网中的各种接地故障。本文使用Matlab7.1中的Simulink动态仿真工具箱对我国矿井中小电流接地系统的各种单相漏电故障进行了仿真,结合简要的理论分析,得到了各种接地故障的仿真模型。接下来,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并结合前文分析的基础之上讨论了现有的多种应用于矿井电网的选择性漏电保护原理的优劣,并在着重对零序功率方向原理和零序电流有功分量方向保护原理的保护算法进行了理论的分析并建立了仿真模型,将其与故障模型相结合以观察算法是否适合矿井低压NUGS系统。仿真结果显示,在井下NUS系统中,两种原理均能准确的选出故障线路;在井下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或零序电抗)串电阻接地运行的低压系统中,零序功率方向原理失效,而零序电流有功分量方向保护原理可正确选出漏电线路。仿真分析显示,选漏结果受互感器角特性影响较大。在理想情况下,故障后10ms启动该原理的选漏判据可使判据计算误差控制在6%以内:但实测互感器均有较大的角差,可能引起选线错误。为此,根据该原理的实质对其选漏判据进行了相位补偿,消除了互感器相差对该原理选漏判据的影响。本文使用内嵌于Matlab平台中的动态仿真工具Simulink建立了接地漏电故障和选漏算法的仿真模型,不仅可以验证选漏原理的可行性,而且还能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做出适当的调整使其适用于具体的选漏装置。为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的选漏算法分析提出了新的思路。随着微控制器技术的逐渐成熟,将其应用于矿井电网的漏电保护可以大幅提高漏电保护装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的第四章中提出了基于零序电流有功分量方向保护原理的井下两级可通信低压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的设计。该装置以ARM7微控制器LPC2103和单片机STC12C4052AD分别作为下级保护和上级保护的控制核心,并在硬件的设计和软件的编制中充分的考虑了抗干扰措施以适应井下恶劣的运作环境。独特的通信式设计使得上级保护可以实现无级差的动作跳闸,解决了总馈开关段线路安全性与选择性的矛盾,大大提升了矿井低压电网供电的安全性。

周大俊[8](2008)在《低压电器的监测保护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低压电器是量大面广的基础部件,产品系列品种繁多,作用很重要,应用也非常广泛。本文主要对断路器、继电器、交流接触器三种低压电器设备的监测保护作用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低压电器的发展趋势。

李德煜[9](2008)在《三种常见低压电器的监测保护》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低压电器产器应向智能化、可通信、网络化、高性能、高可靠性方向发展,同时应同步开发基于现场总线的低压配电与控制系统相关产品,这两方面产品的组合,将成为我国新一代低压电器产品的发展方向。

李松泽[10](2007)在《可通信智能型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自动转换开关(ATSE)作为一类重要的低压电器产品,在配电和保护线路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提高,要求自动转换开关(ATSE)不仅具备智能化功能,还要求具备可通信功能便于实现网络化。本文首先论述了装置的硬件框架结构,确定单片机及其外围功能单元的设计原理,通过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综合设计,实现了对自动转换开关的智能控制。其中详细论述了主要功能模块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案,对装置的实现方法进行详细的论述。本设计控制器单元以PIC单片机为核心处理器,主要进行数据实时采集处理和自动转换开关的故障保护,以实现自动转换开关的自动控制。软件程序部分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采用C语言编程,大大提高了编程效率又能很好的兼顾程序的执行效率。其次,本文对自动转换开关的可通信技术进行了研究,并以Modbus RTU通信协议为基础,设计并实现了上位机和自动转换开关之间的通信。最后对自动转换开关系统的抗干扰性进行了研究,详细介绍了自动转换开关的电磁兼容(EMC)试验,给出了一些可行的软硬件抗干扰措施。在数据处理时采用两次判断确定故障电压的方法,很好的滤除了干扰,使得设计成功通过EMC试验,并超过了国家标准的要求。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研制的智能型自动转换开关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效果,对以后开发自动转换开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可通信电压继电器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可通信电压继电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CAN总线的高压直流固态功率控制器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具有通信功能的低压电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过载保护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固态功率控制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固态功率控制器总体方案设计与仿真分析
    2.1 引言
    2.2 固态功率控制器方案设计
        2.2.1 固态功率控制器设计内容
        2.2.2 固态功率控制器结构框图
        2.2.3 固态功率控制器技术指标
    2.3 固态功率控制器电仿真分析
        2.3.1 电路仿真概述
        2.3.2 固态功率控制器反时限保护原理分析
        2.3.3 固态功率控制器的行为模型
        2.3.4 固态功率控制器反时限保护模型
    2.4 固态功率控制器热仿真模型
        2.4.1 固态功率控制器热仿真模型介绍
        2.4.2 单个功率芯片建模
        2.4.3 八开关PCB板带外壳封装建模
        2.4.4 固态功率控制器热模型建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压直流固态功率控制器设计
    3.1 引言
    3.2 高压直流固态功率控制器硬件设计
        3.2.1 固态功率控制器技术指标要求
        3.2.2 功率输出模块
        3.2.3 保护和驱动模块
        3.2.4 数据采集模块
        3.2.5 智能控制模块
    3.3 通信协议制定
        3.3.1 主处理器与上位机通过CAN总线传输的数据类型
        3.3.2 主处理器与上位机之间CAN总线通信协议
        3.3.3 主处理器与子处理器通过I2C通信接口传输的数据类型
        3.3.4 主处理器与子处理器之间I2C通信协议
    3.4 高压直流固态功率控制器软件设计
        3.4.1 高压直流固态功率控制器上位机软件设计
        3.4.2 上位机功能实现流程及方法
        3.4.3 固态功率控制器软件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工艺设计与试验结果分析
    4.1 引言
    4.2 工艺设计
    4.3 产品试验验证
    4.4 产品测试验证
    4.5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2)我国低压电器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现状
    1. 1产品发展现状
    1. 2相关技术发展现状
        1. 2. 1数字化、仿真设计技术
        1. 2. 2现代测试技术
        1. 2. 3过电流保护新技术
        1. 2. 4过电压保护技术
        1. 2. 5电源故障保护技术
        1. 2. 6低压电器可通信技术
        1. 2. 7低压电器可靠性技术
    1. 3行业发展现状
2发展趋势
    2. 1我国低压电器总体发展趋势
    2. 2加速第四代低压电器产品完善与推广
    2. 3低压断路器短路性能发展趋势
    2. 4主要低压电器及相关技术发展趋势
        2. 4. 1 ACB发展趋势
        2. 4. 2 MCCB发展趋势
        2. 4. 3 MCB发展趋势
        2. 4. 4双电源ATSE发展趋势
        2. 4. 5电弧故障保护器发展趋势
        2. 4. 6低压SPD发展趋势
        2. 4. 7接触器发展趋势
        2. 4. 8 CPS发展趋势
        2. 4. 9软起动器发展趋势
3结语

(3)基于CAN总线的现场总线继电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现场总线继电器
        1.2.1 现场总线继电器的概念和特点
        1.2.2 现场总线继电器的结构
        1.2.3 国内外现场总线继电器的发展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第二章 继电器的结构和特性
    2.1 继电器的结构
    2.2 继电器的继电特性
    2.3 军用继电器的特点
        2.3.1 高性能、高环境
        2.3.2 高质量、高可靠性
        2.3.3 体积小、重量轻
        2.3.4 工艺要求复杂、加工精度高
第三章 现场总线技术概述
    3.1 什么叫现场总线
    3.2 现场总线技术的优点及特点
    3.3 现场总线的种类
        3.3.1 FF 总线
        3.3.2 Lonworks
        3.3.3 Profibus
        3.3.4 HART
        3.3.5 CAN
    3.4 CAN 的技术规范
        3.4.1 CAN 总线基本概念
        3.4.2 CAN 报文的帧格式和帧类型
        3.4.3 CAN 总线非破坏性仲裁机制
    3.5 CAN 的相关器件
第四章 基于 CAN 的现场总线继电器总体设计
    4.1 概述
    4.2 技术方案的确定
        4.2.1 技术方案 1
        4.2.2 技术方案 2
    4.3 结构方案的确定
第五章 基于 CAN 的现场总线继电器硬件设计
    5.1 PHILIPS P87C591 单片机
    5.2 CAN 隔离收发模块
    5.3 寄存器扩展模块
        5.3.1 I2C 寄存器
        5.3.2 I2C 总线协议
    5.4 电源变换模块
    5.5 继电器驱动模块
    5.6 复位电路
    5.7 整体结构设计
    5.8 电磁继电器传输速率设计
    5.9 产品抗干扰设计
        5.9.1 接触簧片电磁干扰屏蔽
        5.9.2 继电器本体对外的干扰的抑制
        5.9.3 继电器触点回跳对信号的干扰抑制
第六章 基于 CAN 的现场总线继电器软件设计
    6.1 测试软件设计
    6.2 CAN 总线继电器软件设计流程图
        6.2.1 CAN 控制器与 CPU 通信连接
        6.2.2 CAN 控制器初始化设置
        6.2.3 CAN 初始化流程
        6.2.4 CAN 发送和接收中断程序设计
第七章 基于 CAN 的现场总线继电器的试制和试验
    7.1 测试过程描述
        7.1.1 产品功能
        7.1.2 产品使用说明
        7.1.3 操作示例
    7.2 试验结论
第八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4)可通信电动机保护器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电动机保护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外电动机保护器产业现状
        1.2.2 电动机保护器发展的趋势
    1.3 选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课题来源
        1.3.2 课题的意义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电动机保护理论及相关技术
    2.1 保护原理
        2.1.1 对称分量法
        2.1.2 三相分量检测
        2.1.3 常见故障特征
        2.1.4 综合保护原理分析
    2.2 电气参数采样算法
    2.3 DeviceNet 总线技术
        2.3.1 DeviceNet 总线 ISO 模型
        2.3.2 DeviceNet 对象模型
        2.3.3 DeviceNet 信息组
        2.3.4 DeviceNet 信息连接
        2.3.5 预定义主从连接
第3章 可通信电动机保护器硬件设计
    3.1 可通信电动机保护器总体设计要求
        3.1.1 控制器设计主要功能
        3.1.2 控制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3.1.3 DeviceNet 现场总线通信指标
    3.2 整体方案设计
    3.3 电动机保护器 DSP 最小系统
        3.3.1 DSP 电源电路
        3.3.2 JTAG 接口电路
        3.3.3 系统复位电路
    3.4 信号处理电路
        3.4.1 电流互感器特性
        3.4.2 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3.5 开关量的输入和输出回路
        3.5.1 开关量输入回路
        3.5.2 开关量输出回路
    3.6 人机界面控制器选择
    3.7 人机接口电路设计
        3.7.1 键盘接口设计
        3.7.2 液晶接口设计
    3.8 通信接口设计
        3.8.1 RS-485 通信接口设计
        3.8.2 DeviceNet 总线网络结构
        3.8.3 DeviceNet 总线接口设计
    3.9 硬件抗干扰措施
第4章 可通信电动机保护器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DSP 主程序设计
        4.1.1 数据处理模块
        4.1.2 电动机故障保护模块
        4.1.3 电动机故障处理执行模块
    4.2 电动机保护器内部通讯程序
    4.3 MCU 人机界面程序
        4.3.1 键盘控制子程序
        4.3.2 液晶显示子程序
    4.4 DeviceNet 现场总线通信程序
        4.4.1 DeviceNet 预定义主从连接程序
        4.4.2 DeviceNet 重复 MAC ID 检测程序
        4.4.3 DeviceNet 电动机保护器应用对象
    4.5 软件抗干扰措施
第5章 系统测试及分析
    5.1 保护功能测试
        5.1.1 电量采集测试
        5.1.2 过流保护测试
        5.1.3 负序保护测试
        5.1.4 测试误差分析
    5.2 一致性测试
        5.2.1 测试系统搭建
        5.2.2 测试清单
        5.2.3 DeviceNet 协议一致性测试步骤
        5.2.4 DeviceNet 协议应用层测试
        5.2.5 电动机保护器硬件物理层测试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 C 电动机保护器模块部分原理图
附录 D 部分程序代码
附录 E 样机与测试平台视图

(5)基于CAN总线可通信智能电流继电器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基于CAN总线的可通信智能继电器总体设计
2 基于CAN总线的可通信智能继电器硬件设计
    2.1 主控制器
    2.2 存储监控部分
    2.3 按键和显示部分
    2.4 信号部分
    2.5 数据采集和转换
    2.6 节点电源
    2.7 通信部分
3 上位控制PC机节点软硬件设计
    3.1 硬件接口
    3.2 软件设计
4 结 语

(6)基于DeviceNet的可通信电机保护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的背景
    1.3 我国电机保护器研究现状
    1.4 课题的意义
    1.5 本文的课题来源及其主要工作内容
第2章 DeviceNet现场总线关键技术
    2.1 DeviceNet现场总线概述
    2.2 DeviceNet现场总线规范及其技术特点
    2.3 DeviceNet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2.4 DeviceNet的应用层
    2.5 DeviceNet对象模型
    2.6 DeviceNet网络通讯模式
    2.7 DeviceNet的连接建立
    2.8 DeviceNet报文传送
    2.9 预定义主/从连接
    2.10 DeviceNet设备描述
    2.11 一致性测试
    2.12 本章小结
第3章 可通信电机保护器总体设计
    3.1 引言
    3.2 系统总体设计
        3.2.1 系统的主要功能
        3.2.2 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3.3 可通信电机保护器综合保护硬件设计
        3.3.1 微处理器Dspic30F
        3.3.2 信号处理电路
        3.3.3 系统供电电源电路
        3.3.4 开关量输入输出电路
        3.3.5 其他电路
    3.4 可通信电机保护器综合保护软件设计
        3.4.1 电机保护采样算法
        3.4.2 数据处理子程序
        3.4.3 故障处理子程序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DeviceNet总线通信接口硬件设计
    4.1 引言
    4.2 DeviceNet通信接口硬件电路
    4.3 DN1022芯片
        4.3.1 DN1022芯片结构及其技术特点
        4.3.2 DN1022芯片的串口通信协议
        4.3.3 网络模块指示灯
    4.4 DeviceNet收发器82C251
    4.5 光电隔离6N137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DeviceNet总线通信接口软件设计
    5.1 引言
    5.2 可通信电机保护器DeviceNet通信接口应用层
        5.2.1 电机保护器对象模型
        5.2.2 应用层协议机制
        5.2.3 电机保护器轮询和状态改变/周期报文发送
    5.3 DeviceNet通信接口应用层协议软件设计
        5.3.1 可通信电机保护器通信接口上电状态图
        5.3.2 DN1022芯片的初始化
        5.3.3 重复MAC ID检测和预定义主/从连接
        5.3.4 报文收发及其分段服务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可通信电机保护器测试系统
    6.1 可通信电机保护器
    6.2 测试平台设计
    6.3 可通信电机保护器设备描述及EDS文件
    6.4 DNetStart软件平台
    6.5 CANPro协议分析平台
    6.6 本章总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矿井小电流接地系统选择性漏电保护的Simulink仿真研究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文的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漏电保护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选题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对矿井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漏电故障的分析
    2.1 对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分析
    2.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单相接地故障的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矿井小电流接地系统选择性漏电保护原理的分析
    3.1 漏电保护的纵向选择性
    3.2 漏电保护的横向选择性
    3.3 本章小结
4 可通信矿井低压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的设计
    4.1 可通信矿井低压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的硬件组成框图
    4.2 主要模块及外围电路的设计
    4.3 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的软件设计
    4.4 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设计中的抗干扰措施
    4.5 本章小结
5 结束语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10)可通信智能型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可通信智能低压电器概况
    §1-2 自动转化开关简介
        1-2-1 自动转换开关的发展过程
        1-2-2 国内外自动转换开关的现状
        1-2-3 自动转换开关的发展趋势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自动转换开关的工作原理
    §2-1 自动转换开关的结构和分类
    §2-2 自动转换开关的工作原理
        2-2-1 自动转换开关的典型应用
        2-2-2 自动转换开关控制器工作原理
    §2-3 自动转换开关的功能性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动转换开关的硬件电路设计
    §3-1 PIC单片机简介
        3-1-1 PIC单片机的特点
        3-1-2 PIC18F65J10 单片机内部结构
    §3-2 单片机系统电路设计
        3-2-1 振荡器配置
        3-2-2 CPU外围电路设计
    §3-3 电源模块的实现方法
        3-3-1 12V电源电路
        3-3-2 3.3V和1.65V电源电路
    §3-4 信号采集部分的实现方法
        3-4-1 捕捉/比较/PWM(CCP)模块
        3-4-2 频率采集电路设计
        3-4-3 电压采集电路设计
    §3-5 其它电路实现方法
        3-5-1 断路器状态检测电路
        3-5-2 电机驱动电路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动转换开关软件实现方法
    §4-1 软件开发平台简介
        4-1-1 编程语言
        4-1-2 开发环境简介
        4-1-3 编译器简介
    §4-2 电压采样算法介绍
        4-2-1 算法介绍
        4-2-2 误差分析
    §4-3 主函数程序流程设计
    §4-4 信号采集程序设计
        4-4-1 频率采集程序
        4-4-2 电压采集程序
    §4-5 断路器状态扫描程序设计
    §4-6 基准电压存取程序设计
    §4-7 转换控制程序设计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自动转换开关通信功能的实现
    §5-1 通信协议介绍
        5-1-1 查询-回应周期
        5-1-2 Modbus协议的传输方式
        5-1-3 消息帧格式
        5-1-4 CRC校验码的生成
    §5-2 通信硬件电路设计
        5-2-1 Modbus协议物理层定义
        5-2-2 通信硬件的实现
    §5-3 通信软件实现方法
        5-3-1 软件实现方法
        5-3-2 性能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自动转换开关的抗干扰设计
    §6-1 自动转换开关的电磁兼容要求
        6-1-1 电磁兼容概述
        6-1-2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试验
        6-1-3 浪涌试验
    §6-2 硬件抗干扰设计
    §6-3 软件抗干扰设计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可通信电压继电器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CAN总线的高压直流固态功率控制器研制[D]. 李奎.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2]我国低压电器现状与发展趋势[J]. 何瑞华,尹天文. 低压电器, 2014(01)
  • [3]基于CAN总线的现场总线继电器研究[D]. 黄俊才.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3)
  • [4]可通信电动机保护器的设计与实现[D]. 李国胜. 湖南大学, 2012(02)
  • [5]基于CAN总线可通信智能电流继电器的设计[J]. 付少波,陈曦,孙昱,赵玲,李志勇. 现代电子技术, 2011(08)
  • [6]基于DeviceNet的可通信电机保护器的研究[D]. 高鹏飞. 兰州理工大学, 2010(04)
  • [7]矿井小电流接地系统选择性漏电保护的Simulink仿真研究及其应用[D]. 庄伟. 山东科技大学, 2009(S1)
  • [8]低压电器的监测保护分析[J]. 周大俊.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13)
  • [9]三种常见低压电器的监测保护[J]. 李德煜. 科技风, 2008(08)
  • [10]可通信智能型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研究[D]. 李松泽. 河北工业大学, 2007(11)

标签:;  ;  ;  ;  ;  

通信电压继电器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