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书馆员职业准入制度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牟燕娜[1](2021)在《衡水市中职学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息时代的到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图书馆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集合各种先进信息技术运用的智慧图书馆是未来一段时间图书馆的发展方向。相较于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强调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分析、整合,这对图书馆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图书馆作为中职学校文献信息中心,不仅是中职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体现,也是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辅助。在国家积极推动中职教育发展的形势下,图书馆需要跟上中职学校发展的步伐,作为图书馆服务核心的馆员其职业能力水平直接关系着中职学校图书馆职能的发挥。由于我国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的研究相较于国外起步较晚,目前大部分研究集中在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能力研究上,造成了现在中职学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研究领域没有多少研究成果的现象,因此,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调查问卷,初步确立中职学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的框架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调查衡水市中职学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现状,为提高馆员职业能力提供方向。本文首先结合文献研究和实践,运用德尔菲法构建中职学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2个一级要素,14个二级要素。2个一级要素是专业能力和个人能力,14个二级要素包括组织管理能力、信息服务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用户服务能力、学术研究能力、馆藏管理能力、宣传和推广能力、专业知识、职业道德、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教学培训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其次,通过构建的中职学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对衡水市5所中职学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衡水市中职学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各项指标中用户服务能力和职业道德两项指标得分最高,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服务能力稍差,还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专业知识、学术研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欠缺,亟待提升。通过数据分析,根据调查和实践经验,笔者总结出馆员职业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信息来源单一,服务方式固化,无法有效地为用户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满足不了教师对资源的需求;馆员普遍缺乏专业知识,学术研究能力欠缺,制约着馆员职业能力的发挥和提升;图书馆利用率低下,学校的激励机制不完善,馆员缺乏工作积极性;职业道德建设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针对调查研究发现的衡水市中职学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1)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保障图书馆经费来源用以购买文献和信息服务;采取社会募集和利用免费优质网络资源的方式增加信息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拒绝单一、传统的服务方式,主动了解用户需求并根据其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服务方式。(2)通过多种途径提高馆员专业知识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包括通过政府和图书馆学会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提高馆员准入门槛;学校鼓励馆员接受继续教育深造,为馆员外出培训提供机会,组织馆员的校内培训和经验交流;加强图书馆学学科建设,加强对馆员的人才培养力度。(3)采取措施提高图书馆利用率,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健全激励机制,提高馆员工作积极性。(4)加强职业道德建设。(5)馆员自身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等。
李路娟[2](2020)在《社会公众对图书馆职业认知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图书馆职业形象是图书馆行业的载体,是图书与用户之间信息资源的传播者,他们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印象如何,既是决定和改变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提升和改善大众传播声誉的途径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图书馆职业认知反映着外界对图书馆行业的印象。那么长久以往,图书馆职业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是否在悄然发生变化?图书馆职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如何?图书馆职业要提升自己在受众心目中的印象又该通过什么途径?这些问题是否能为图书馆职业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并由此采取针对性的策略促进图书馆职业建设,正是这些问题催生了本次研究,即本次研究的目的。本文基于职业认知理论对图书馆职业进行详细剖析,以社会公众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图书馆职业认知进行调查和研究,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1)社会公众对图书馆职业资格准入缺乏统一的认识;(2)社会公众开始注重与图书馆的互动;(3)社会公众对图书馆空间建设的重视;(4)图书馆职业对于社会公众具备一定的职业吸引力;(5)图书馆职业形象发生积极性转变。针对以上调查结果,围绕图书馆职业建设的核心思想,分别从政府、图书馆以及用户三个不同视角提出了相应的策略。首先,政策先行,在当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围绕核心指导思想,进一步落实举措。其次是图书馆方面,各馆应当根据政策指导,完善制度建设,整合资源,提升专业优势以及加强智慧化服务等方面,推动图书馆职业建设。最后,着重关注用户参与度与体验感,通过多种方式了解用户需求,加强用户认知度,融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多手段提高公众对图书馆的活跃度与认可度,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
王钦文[3](2020)在《浅论图书馆员的终身教育与图书馆工作创新》文中指出图书馆员长期在图书馆中整理图书,与书相伴,受到良好氛围的熏陶,能够促进图书馆员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图书馆员的认知水平,开阔图书馆员的眼界。能够对工作形成新的认识,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用一些新的方法和手段改进图书馆的工作。当然,不能够仅仅依靠图书馆员自身的力量还需要加强对图书馆员的引导和培训教育,才能够给图书馆的工作创新提供源源不断动力。
霍朋朋[4](2020)在《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认同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基于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研究》文中指出工作倦怠,作为一种消极的工作现象普遍发生在从事工作压力大、人际沟通频繁的个体当中,尤其是在服务行业,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图书馆的工作内容类似于服务行业,其典型的工作特征,如工作时间长、负荷重、单调的机械程序等,是图书馆成为工作倦怠高发场所的关键因素。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培养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担负着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双重任务,其中馆员作为馆内文献资源、咨询服务与师生学习之间的纽带,其工作状态和服务质量的好坏对师生的影响同样至关重要。而在学术界,对高校图书馆员工作倦怠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工作内容及工作特性方面,罕见从自我认知角度以定量的方法对其工作倦怠进行研究,由此可见,对高校图书馆员工作倦怠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研究较为欠缺。本研究将以解决高校图书馆员工作倦怠问题为出发点,结合职业认同与自我效能感等自我认知变量,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解决馆员工作倦怠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本文以文献梳理、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为基本方法,确定以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认同的角色价值观、职业价值观、职业归属感、职业行为倾向四维度、工作倦怠的情绪衰竭、人格解体、低个人成就感三维度与自我效能感为研究变量,通过界定其内涵、划分其维度、编制测量量表,对高校图书馆员进行调查。通过对回收的465份有效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量表修订、结构方程建模与Bootstrap法检验假设,得出结论:(1)在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认同与工作倦怠的关系中,角色价值观、角色归属感对工作倦怠三维度有显着负向影响,职业价值观对人格解体、职业行为倾向对低个人成就感有显着负向影响;(2)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认同四维度与自我效能感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3)高校图书馆员的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倦怠三维度存在显着负相关关系;(4)高校图书馆员的自我效能感在上述各相应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根据统计检验结果,结合高校图书馆员的特殊职业特征和环境,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完善相关政策方面:第一,制定资格准入制度;第二,完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制度的政策支撑。提升职业认同与自我效能方面:第一,落实培训工作,提高馆员职业素养;第二,实行多元激励,提高馆员职业动力;第三,采取双向评估,明确馆员自我认知;第四,进行心理疏导,缓解馆员职业压力;第五,重塑社会认知,提升馆员职业认同。进行自我调适方面:第一,正确看待自己的职业;第二,强化自我管理。
张毓晗[5](2019)在《新西兰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与配套制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意义]利用文献调查法与内容分析法对新西兰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与配套制度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建立相关的图书馆职业能力标准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过程]利用文献调查法与内容分析法对新西兰奥特亚罗瓦图书馆和信息协会的图书馆员和情报从业人员专业注册计划及相关实施制度进行分析。从专业注册计划的概况、认证实施机构、注册条件、注册路径和配套体系等角度进行阐述。[结果/结论]新西兰已形成由图书馆行业协会主导的职业资格认证;构建知行合一的认证标准体系;建立长效、多层次、多维度的职业发展配套体系。
王晴,徐建华[6](2019)在《国内图书馆职业研究述评与未来趋向》文中提出通过对有关文献的系统梳理与归纳分析,将国内目前关于图书馆职业的研究内容分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及其拓展、图书馆员职业能力与胜任力、图书馆员职业素养与素质、图书馆员职业生涯发展、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图书馆员职业资格、图书馆员职业培训与继续教育、图书馆职业化与去职业化八个方面。在研究内容上,主题分布较为零散,现象描述较为普遍;在研究实践上,缺乏生动的图书馆职业活动实践;在研究方法上,思辨性理论探讨较多,实证类调查研究偏少。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建立了一个整合分析框架,提出未来研究的五大趋向:图书馆人力资源职业化管理体系、图书馆职业生态的综合评估、图书馆员职业发展支持体系、图书馆职业体系与教育体系的有效对接、图书馆职业标准与规范体系。以期为我国图书馆职业发展提供思路借鉴。
陶雪然[7](2019)在《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认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信息环境不断变化,网络技术逐渐普及,读者需求越发多元化,图书馆员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工作内容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正在被重新定义。图书馆员作为图书馆工作的灵魂、事业发展的核心,是图书馆获得切实发展和长足进步的关键因素,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质性研究方法发现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认知现状,找出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认知构成要素和阻碍其发展的影响因素。首先,对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认知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分析,总结研究现状。其次,通过对全国多所高校的多名高校图书馆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来收集数据,用扎根理论分析数据,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3个程序对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认知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本论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论文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章对研究对象进行样本选择并拟定访谈提纲,运用扎根理论对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认知进行分析和理论归纳;第三章通过对上一章得出的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认知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进行描述,构建职业认知因素理论框架,并简要阐述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第四章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优化对策,以增强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第五章对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认知的研究内容和结论进行总结并展望。
孙红娟[8](2019)在《中外社区图书馆服务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图书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名片。图书馆存储着书籍,碰撞着思想,传承着文化,用文化滋养着每一座城,每一寸土地。“治世修文,化育人心”,图书馆文化本质上根源于群众,自然需要回归到群众之中开展服务。社区图书馆作为家门口的公共阅读空间,能有效解决社区居民“最后一公里”的阅读需求,不仅能丰富社会居民的精神生活,提高基层民众的文化素质,还能促进居民的情感沟通,增强社区认同感。因此,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社区图书馆服务理念、服务内容以及相配套的服务法规三方面的对比分析,尝试从理念、资源、制度和创新内容层面寻求提升我国社区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的方法,以期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推动社会文化繁荣提供有益的参考。
何毅[9](2017)在《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招聘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学科服务是图书馆未来服务的发展方向,而发展学科服务的关键是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学科馆员队伍。学科馆员招聘,作为学科馆员队伍建设的第一环节,对于学科馆员队伍建设及学科服务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学科馆员及招聘基本理论,并引入了胜任力、人职匹配等人力资源相关理论,试图为进行科学、合理的学科馆员招聘提供理论依据。其次,在从各个角度介绍了国防科技大学学科馆员现状后,进行了涉及招聘各个环节的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为发现招聘问题提供事实依据。接着,从管理机构机制、招聘信息发布和人员来源渠道、馆员准入考核、招聘评估及招聘后成长环境五个方面查找该馆学科馆员招聘存在问题,并从领导重视、管理观念和制度三个层面分析导致招聘问题产生原因。为更好的解决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的招聘问题,笔者深入研究国内外高校学科馆员招聘实例,为该馆寻求宝贵经验。最后,针对查找出的问题,分别从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岗位制度,增加信息发布方式、拓宽人员来源渠道,严格准入、考核制度,强化招聘评估、完善绩效考核、薪酬激励机制,建立学科馆员梯队模式和加强培训等方面提出对策。
郝朝军,陈素青[10](2016)在《建立我国图书馆职业资格制度刍议——兼与李国新先生商榷》文中研究说明文章分析了关于现阶段我国不建立图书馆职业准入制度观点的不足之处及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目前我国图书馆建立职业准入制度具有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提出了我国图书馆建立职业资格制度应选择的基本原则。参考文献51。
二、图书馆员职业准入制度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图书馆员职业准入制度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衡水市中职学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中职学校图书馆面临的改革形式对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的要求 |
(二)中职学校自身发展对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的要求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意义 |
三、选题的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四、概念界定 |
(一)中职学校 |
(二)职业能力 |
(三)图书馆员职业能力 |
五、使用的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德尔菲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六、研究内容和思路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思路 |
第一章 中职学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评价要素分析 |
一、中职学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对馆员职业能力的要求 |
(一)教学服务职能 |
(二)文化传承和传播职能 |
(三)德育职能 |
(四)科研服务职能 |
(五)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 |
二、中职学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对馆员职业能力的要求 |
三、中职学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要素理论分析 |
(一)专业能力 |
(二)个人能力 |
第二章 中职学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
一、初选评价指标 |
二、指标筛选 |
(一)问卷设计 |
(二)专家权威程度判定 |
(三)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
(四)评价指标条目的确定 |
三、指标权重的分析及确定 |
第三章 衡水市中职学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现状及成因 |
一、衡水市中职学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调查 |
(一)调查对象和问卷设计 |
(二)数据分析 |
二、衡水市中职学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现状分析 |
(一)专业能力现状分析 |
(二)个人能力现状分析 |
三、衡水市中职学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 |
(一)馆员信息服务能力不能满足教师需求 |
(二)馆员普遍缺乏专业知识和学术研究能力 |
(三)馆员缺乏工作积极性 |
(四)馆员职业道德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
第四章 提升中职学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的建议 |
一、提高馆员信息服务能力 |
(一)增加信息来源 |
(二)创新服务方式 |
二、提高馆员专业知识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 |
(一)提高馆员准入门槛 |
(二)加强对馆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
(三)加强学科建设 |
三、提高馆员工作积极性 |
(一)提高图书馆利用率 |
(二)健全激励机制 |
四、加强馆员自身职业道德建设 |
五、馆员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职学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专家意见征询问卷(专家问询第一轮) |
附录2 中职学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专家意见征询问卷(专家问询第二轮) |
附录3 中职学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评价指标重要性专家意见征询问卷 |
附录4 衡水市中职学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现状调查问卷(馆员) |
附录5 衡水市中职学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现状调查问卷(用户) |
后记 |
(2)社会公众对图书馆职业认知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1.3.3 国内外研究小结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框架 |
1.6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厘定 |
2.1 职业 |
2.2 图书馆职业 |
2.3 职业认知 |
2.4 社会职业认知理论 |
2.5 图书馆服务 |
第三章 “公众对图书馆职业认知”问卷设计与数据统计 |
3.1 问卷的编制 |
3.2 问卷的取样与数据收集 |
3.3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3.4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
3.4.1 问卷的信度 |
3.4.2 问卷的效度 |
第四章 图书馆职业认知调查结果分析 |
4.1 单样本T检验 |
4.1.1 职业资格认知情况 |
4.1.2 工作内容认知情况 |
4.1.3 工作状态认知情况 |
4.1.4 职业发展认知情况 |
4.1.5 人格特质认知情况 |
4.1.6 小结 |
4.2 单因素方差分析 |
4.2.1 不同年龄对图书馆职业认知结果分析 |
4.2.2 不同性别对图书馆职业认知结果分析 |
4.2.3 不同学历对图书馆职业认知结果分析 |
4.2.4 不同职业对图书馆职业认知结果分析 |
4.2.5 不同月收入水平对图书馆职业认知结果分析 |
4.2.6 去馆频率对图书馆职业认知结果分析 |
4.2.7 小结 |
4.3 开放性问题结果分析 |
4.3.1 社会公众对图书馆职业形象的整体评价 |
4.3.2 社会公众对图书馆的改进意见 |
4.3.3 图书馆职业择业意愿 |
4.4 图书馆职业认知数据分析结论 |
4.4.1 社会公众对职业资格准入缺乏统一的认识 |
4.4.2 社会公众开始注重与图书馆的互动 |
4.4.3 社会公众对图书馆空间建设的重视 |
4.4.4 图书馆职业对于社会公众具备一定职业吸引力 |
4.4.5 图书馆职业形象发生积极性转变 |
第五章 图书馆职业建设优化策略 |
5.1 围绕核心思想,逐步完善举措 |
5.1.1 加强推动图书馆职业资格体系建设 |
5.1.2 坚持社会参与,增强与用户的互动 |
5.1.3 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 |
5.1.4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评价工作机制 |
5.2 着力做好4 个加法推动图书馆建设提质增效 |
5.2.1 “自转+公转”,提升图书馆职业建设 |
5.2.2 “线上+线下”,聚焦图书馆资源整合 |
5.2.3 “专业+多元”,强化图书馆职业强军队伍 |
5.2.4 “引领+服务”,推动图书馆智慧化服务发展 |
5.3 转换思路,全方位多角度提升公众认知 |
5.3.1 提升思路,加强职业认知 |
5.3.2 多手段提高公众活跃度与职业吸引力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本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情况 |
附录 社会公众对图书馆职业的认知调查 |
致谢 |
(3)浅论图书馆员的终身教育与图书馆工作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图书馆员的终身教育分析 |
1.图书馆员的工作特点分析 |
2.图书馆员终身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
三、图书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
1.图书管理员缺乏专业的考核 |
2.图书馆员的工作业务划分并不明确 |
3.对图书馆员的工作不够重视 |
4.图书馆员缺乏专业的培训教育 |
5.图书馆员自身工作不积极 |
四、图书馆工作焕发出新活力的建议 |
1.明确图书管理员的考核制度 |
2.明确划分图书馆员的工作业务 |
3.提高对图书馆员工作的重视程度 |
4.制定图书馆员的准入制度 |
5.提高图书馆员工作的积极性 |
五、图书馆属于终生学习的理想场所 |
1.图书馆属于“知识宝库” |
2.图书馆属于信息发展的重要场所 |
六、结束语 |
(4)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认同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基于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创新点 |
1.7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 |
2.1 职业认同相关文献研究 |
2.1.1 职业认同内涵 |
2.1.2 职业认同的结构 |
2.1.3 职业认同的结果变量 |
2.2 工作倦怠相关文献研究 |
2.2.1 工作倦怠内涵 |
2.2.2 工作倦怠的结构 |
2.2.3 工作倦怠的前因变量 |
2.3 自我效能感相关文献研究 |
2.3.1 自我效能感内涵 |
2.3.2 自我效能感的结构 |
2.3.3 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
2.4 职业认同、工作倦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
2.4.1 职业认同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
2.4.2 职业认同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
2.4.3 工作倦怠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
第三章 假设模型与问卷设计 |
3.1 理论基础 |
3.2 研究变量的界定 |
3.2.1 高校图书馆员人口统计学变量 |
3.2.2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认同变量 |
3.2.3 高校图书馆员自我效能感变量 |
3.2.4 高校图书馆员工作倦怠变量 |
3.2.5 研究假设及分析模型 |
3.3 变量测量和问卷设计 |
3.3.1 变量测量 |
3.3.2 调查问卷设计 |
3.4 预调研问卷信效度分析 |
3.4.1 职业认同初始量表信效度分析 |
3.4.2 自我效能感初始量表信效度分析 |
3.4.3 工作倦怠初始量表信效度分析 |
第四章 正式调研与检验假设 |
4.1 调查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4.2 正式问卷的信度分析 |
4.2.1 职业认同量表信度分析 |
4.2.2 自我效能感量表信度分析 |
4.2.3 工作倦怠量表信度分析 |
4.3 正式问卷效度的因子分析 |
4.3.1 探索性因子分析 |
4.3.1.1 职业认同量表探索性因子分析 |
4.3.1.2 自我效能感量表探索性因子分析 |
4.3.1.3 工作倦怠量表探索性因子分析 |
4.3.2 验证性因子分析 |
4.3.2.1 职业认同量表验证性因子分析 |
4.3.2.2 自我效能感量表验证性因子分析 |
4.3.2.3 工作倦怠量表验证性因子分析 |
4.5 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 |
4.5.1 职业认同四维度对工作倦怠三维度的影响 |
4.5.2 职业认同四维度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
4.5.3 自我效能感对工作倦怠三维度的影响 |
4.5.4 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
4.6 假设检验结果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5.1 研究结论 |
5.1.1 职业认同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分析 |
5.1.2 职业认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分析 |
5.1.3 自我效能感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分析 |
5.1.4 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分析 |
5.2 管理启示 |
5.2.1 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促进馆员工作有法可依 |
5.2.2 提升职业认同与自我效能,缓解馆员工作倦怠状况 |
5.2.3 及时进行自我调适,理智正视工作实际 |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新西兰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与配套制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新西兰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标准与配套体系 |
2.1 层级化的知识体系架构 |
2.2 四位一体的认知—行为模型 |
2.3 工作者导向的技能地图 |
2.4 导师辅导制 |
3 新西兰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实施流程 |
4 新西兰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特点 |
4.1 形成由专业图书馆协会主导、完整规范、持续发展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
4.2 构建“知行合一”的认证标准体系 |
4.3 建立长效、多层次、多维度的职业发展配套体系 |
5 启示 |
5.1 充分发挥图书馆行业协会在职业资格认证中的主导作用 |
5.2 建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可持续发展的职业任职资格模型 |
(6)国内图书馆职业研究述评与未来趋向(论文提纲范文)
1文献来源及相关说明 |
2 国内图书馆职业研究述评 |
2.1 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及其拓展 |
2.2 图书馆员的职业能力与胜任力 |
2.3 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与素质 |
2.4 图书馆员职业生涯发展 |
2.5 图书馆员的职业倦怠 |
2.6 图书馆员职业资格 |
2.7 图书馆员的职业培训与继续教育 |
2.8 图书馆的职业化与去职业化 |
3 现有研究的特点与未来趋向 |
3.1 现有研究的特点 |
3.2 未来研究趋向 |
3.2.1 总体框架 |
3.2.2 研究内容 |
(1) 图书馆人力资源的职业化管理体系 |
(2) 图书馆职业生态的综合评估 |
(3) 图书馆员职业发展支持体系 |
(4) 图书馆职业体系与教育体系的有效对接 |
(5) 图书馆职业标准与规范体系 |
3.2.3 基本思路与目标 |
(7)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认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创新点 |
2 研究设计 |
2.1 数据收集 |
2.1.1 样本选择 |
2.1.2 访谈提纲 |
2.2 数据分析 |
2.2.1 开放式编码 |
2.2.2 主轴编码 |
2.2.3 选择性编码 |
2.2.4 理论饱和检验 |
3 研究结果 |
3.1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认知框架 |
3.1.1 框架构成要素 |
3.1.2 框架要素关联 |
3.2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认知构成要素 |
3.2.1 职业规划要素 |
3.2.2 工作满意度要素 |
3.2.3 职业认同感要素 |
3.3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认知影响因素 |
3.3.1 主体因素分析 |
3.3.2 外部因素分析 |
4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认知优化对策 |
4.1 高校图书馆员主体优化策略 |
4.1.1 增强职业意识,明确角色定位 |
4.1.2 完善职业技能,培养学习习惯 |
4.2 高校图书馆机构优化策略 |
4.2.1 完善高校图书馆内部建设 |
4.2.2 塑造高校图书馆外部形象 |
4.3 社会认知优化策略 |
4.3.1 提高图书馆职业准入门槛 |
4.3.2 借助文化媒体进行宣传 |
5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8)中外社区图书馆服务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依据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一、研究方法 |
二、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社区图书馆服务概述 |
第一节 社区图书馆的概念 |
第二节 社区图书馆服务的概念及特征 |
一、社区图书馆服务的概念 |
二、社区图书馆服务的特征 |
第三章 中外社区图书馆服务理念比较 |
第一节 信息公平理念比较 |
一、我国信息公平理念 |
二、国外信息公平理念 |
第二节 信息自由理念比较 |
一、我国信息自由理念 |
二、国外信息自由理念 |
第三节 信息共享理念比较 |
一、我国信息共享理念 |
二、国外信息共享理念 |
第四节 中外对比 |
第四章 中外社区图书馆服务内容比较 |
第一节 传统服务内容比较 |
一、我国社区图书馆传统服务内容 |
二、国外社区图书馆传统服务内容 |
第二节 延伸服务内容比较 |
一、我国社区图书馆延伸服务内容 |
二、国外社区图书馆延伸服务内容 |
第三节 中外对比 |
第五章 中外社区图书馆服务法规比较 |
第一节 馆舍要求比较 |
一、我国社区图书馆对馆舍的要求 |
二、国外社区图书馆对馆舍的要求 |
第二节 基础资源比较 |
一、我国社区图书馆对基础资源的要求 |
二、国外社区图书馆对基础资源的要求 |
第三节 服务要求比较 |
一、我国社区图书馆对服务的要求 |
二、国外社区图书馆对服务的要求 |
第四节 中外对比 |
第六章 提升我国社区图书馆服务水平的建议 |
第一节 服务理念方面 |
一、重视文化弱势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 |
二、树立形式观念,促进信息自由 |
三、拓宽视野,搭建活动共享平台 |
四、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展现人文精神 |
第二节 服务资源方面 |
一、合理布局,优化馆藏建设 |
二、吸纳专业人才,提升馆员综合素质 |
三、挖掘本土化特色资源,传播优秀文化 |
第三节 服务制度方面 |
一、完善经费财政保障制度 |
二、完善图书馆职业准入制度 |
三、完善志愿者组织机制和法律保障体系 |
第四节 服务内容方面 |
一、合理利用社区图书馆的公共空间 |
二、创新图书馆的物流功能 |
三、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读者服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9)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招聘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学科馆员 |
2.1.1 学科馆员的定义及起源 |
2.1.2 学科馆员的职能 |
2.1.3 学科馆员的特点 |
2.2 招聘 |
2.2.1 招聘的含义 |
2.2.2 招聘的作用 |
2.2.3 招聘的程序 |
2.2.4 招聘的方式 |
2.2.5 招聘的原则 |
2.3 胜任力 |
2.3.1 胜任力概念 |
2.3.2 胜任力模型 |
2.3.3 胜任力模型的作用 |
2.3.4 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胜任力模型构建 |
2.4 人职匹配理论 |
第三章 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现状研究 |
3.1 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情况介绍 |
3.1.1 管理机构及部门设置 |
3.1.2 人员来源 |
3.1.3 人才结构分析 |
3.1.4 考核方式 |
3.1.5 人员流动 |
3.1.6 配套机制 |
3.1.7 情况总结 |
3.2 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招聘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
3.2.1 问卷设计 |
3.2.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2.3 问卷数据整理分析 |
第四章 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招聘问题及原因探析 |
4.1 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招聘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招聘准备不足 |
4.1.2 招聘信息传播面窄,人才来源渠道有限 |
4.1.3 招聘准入考核门槛较低 |
4.1.4 招聘评估缺失 |
4.1.5 招聘后成长环境欠佳 |
4.2 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招聘问题产生的原因 |
4.2.1 领导重视不够,招聘受限制 |
4.2.2 管理观念滞后,“重物轻人” |
4.2.3 各项制度空白,招聘无章可循 |
第五章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招聘先进经验借鉴 |
5.1 国外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招聘机制 |
5.2 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招聘实例 |
5.2.1 国内多所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招聘情况介绍 |
5.2.2 复旦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招聘情况介绍 |
5.3 对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招聘的启示 |
第六章 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招聘改进对策 |
6.1 招聘前准备充分,招聘有条不紊 |
6.1.1 加强招聘管理,争取招聘主动权 |
6.1.2 做好招聘工作分析 |
6.1.3 明确招聘岗位职责 |
6.1.4 科学定岗、定编、定员 |
6.1.5 制定招聘计划书 |
6.2 明确招聘信息内容、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和人才来源渠道 |
6.2.1 明确招聘信息内容 |
6.2.2 增加招聘信息发布渠道或平台 |
6.2.3 拓宽学科馆员来源渠道 |
6.3 设置准入门槛,严格招聘考核,保证馆员胜任力 |
6.3.1 建立和实施学科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
6.3.2 严格学科馆员招聘考核 |
6.3.3 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招聘准入考核模型 |
6.4 强化招聘评估,完善招聘流程 |
6.4.1 衡量招聘成本效益 |
6.4.2 利用员工绩效衡量招聘结果 |
6.5 创造招聘后环境,吸引并留住人才 |
6.5.1 完善绩效考核、薪酬激励机制 |
6.5.2 建设学科馆员梯队模式,实行岗位竞聘及梯队晋升机制 |
6.5.3 加强学科馆员培训 |
第七章 军队院校改革对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招聘的影响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附录 A 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招聘调查问卷 |
(10)建立我国图书馆职业资格制度刍议——兼与李国新先生商榷(论文提纲范文)
1 职业资格制度的本质是科学评价人才的,并不是卡人 |
2 图书馆行业建立职业准入制度不会“造成一些弱势群体就没法就业” |
3 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民生行业不应属于“非国计民生行业一般不要设置就业准入制度”之列 |
4正确对待“日韩图书馆员处于‘准职业准入’的阶段”的态度应是积极建立我国的职业准入制度 |
5 结语 |
四、图书馆员职业准入制度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衡水市中职学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现状研究[D]. 牟燕娜.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2]社会公众对图书馆职业认知实证研究[D]. 李路娟. 天津工业大学, 2020
- [3]浅论图书馆员的终身教育与图书馆工作创新[J]. 王钦文. 兰台内外, 2020(26)
- [4]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认同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基于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研究[D]. 霍朋朋. 天津商业大学, 2020(12)
- [5]新西兰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与配套制度分析[J]. 张毓晗. 图书情报工作, 2019(24)
- [6]国内图书馆职业研究述评与未来趋向[J]. 王晴,徐建华.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9(04)
- [7]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认知研究[D]. 陶雪然. 郑州大学, 2019(08)
- [8]中外社区图书馆服务比较研究[D]. 孙红娟. 黑龙江大学, 2019(03)
- [9]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招聘问题及对策研究[D]. 何毅. 国防科技大学, 2017(02)
- [10]建立我国图书馆职业资格制度刍议——兼与李国新先生商榷[J]. 郝朝军,陈素青.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