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

“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

一、“三个代表”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霞[1](2021)在《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内集中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加强自身思想建设,推进自我革命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科学化的关键是在把握和运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并完善其内部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使党内集中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更加符合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使党内集中教育呈现出科学发展的过程与状态。提出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这个问题,不是对以往党的思想建设经验和成效的否定,而是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我们党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发生重大转变,给我们党与时俱进增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使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持续提升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科学化水平就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论文遵循“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这一总的逻辑理路展开。在研究过程中以对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基本概念和本质的把握为基础,围绕“如何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这一基本问题,搭建了以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和理论教育思想为核心的理论框架,回顾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历史进程,总结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历史经验和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提升的时代必然性,力图探寻新时代持续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的主要路径。本论文的正文总共包含五个部分的研究内容。第一部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理论阐释。本部分内容旨在解决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依据是什么”“本质是什么”“意义是什么”的前提性问题。本文认为,在理论依据方面,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和理论教育思想是党内集中教育的理论源泉。在本质和特征方面,促进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先决条件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关键是把握和运用规律,落脚点是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还具有动态性、系统性、长期性等基本特征。在现实意义方面,促进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有助于提升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有助于筑牢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有助于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助于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第二部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历史进程。本部分内容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共计22次的党内集中教育,从背景、目标、内容、形式、过程、成效、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试图回答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从哪里起步”“经历了什么样发展”的问题。本文认为,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起步于思想建党基本原则的确立,历经了奠基与开创、继承与曲折、创新与发展、完善与深化的历史发展过程。第三部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历史经验。本部分内容总结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基本经验,试图回答我们党在推进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哪些经验和规律”的问题。本文认为,党内集中教育的本质和特征是“贯彻思想建党方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根本追求是“推动党的自我革命,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基本原则和方法是“坚持实事求是,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成效检验的方法和标准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树立实践检验的根本准则”;根本保证和重要保障是“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第四部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提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本部分内容立足国情、党情、世情的新变化,从三个维度深入探讨了新形势下推进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发展“是否必要”的重要问题。本文认为,推进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能够为我们党统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提供重要思想保证,能够为我们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建新布局提供重要抓手,能够为我们党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强大精神支撑。第五部分,守正创新:持续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本部分内容从优化和完善党内集中教育的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出发,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向何处去”的重要问题。本文认为,要在新形势下持续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就要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准确把握党的思想建设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明确目标定位,以认清党内集中教育的历史方位;优化内容体系,以丰富党内集中教育的内容结构;健全体制机制,以规范党内集中教育的过程管理;创新方式方法,以拓展党内集中教育的开展形式;构建评价体系,以加强党内集中教育的成效评估。总之,要持续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就要在准确把握党的思想建设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需要,与时俱进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推动党的自我革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

王小鹏[2](2020)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概念溯源及演进逻辑》文中研究表明科学界定并规范使用概念是党的建设理论体系得以构建的基本前提。回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概念的来源可以发现,党的建设的基础概念大致经历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三个阶段的演进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界对于党的建设理论研究的自主性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的学科独立性也随之不断增强。我们要进一步规范使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概念,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研究的科学化、规范化。

杨延帝[3](2013)在《江泽民思想建党理论研究(1989-2002年)》文中指出江泽民思想建党理论是江泽民建党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建党理论的伟大创新,为我国执政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以江泽民的思想建党理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产生的时代背景进行了分析,从世情、国情、党情三个基本维度,阐述了江泽民思想建党理论产生的客观必然性。在此基础上,探索其发展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和发展状况。从江泽民思想建党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进程看,江泽民思想建党理论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即江泽民强调坚持用马列理论武装全党,这是思想建党的灵魂;坚持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这是思想建党的方向;坚持有效的教育形式(如“三讲教育”),这是思想建党的途径;坚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这是思想建党的目标。并理清了江泽民思想建党理论的内容关系,探析了江泽民思想建党理论的逻辑构成,分析了江泽民思想建党理论的主要特征。从对江泽民思想建党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内容构成与理论特征来看,江泽民思想建党理论具有重大价值和实践意义,它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继承与发扬,而且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推动了当代中国执政党的建设和发展,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党建实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康厚德[4](2012)在《思想建党的里程碑:《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员修养无论是对党的建设还是对共产党人来说,都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篇关于党建的传世之作,它不仅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而且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透视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历程,以实事求是的党建精神与原则为核心和主线来看,刘少奇所创立的、诞生于20世纪三十年代末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阐述的党员修养理论与其实践,作为毛泽东实事求是的党建路线和着重思想建党原则的深化和发展,它不仅开辟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新领域、新途径和新方法,而且为反对教条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想意识,在全党内确立起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终也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上升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奠定了思想基础。然而由于受党所处的特殊历史地位和担负的革命任务的限制,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也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从1939年首次发表问世到1981年经过修订被收入《刘少奇选集》出版,先后经历了三次重大的修订,尤其是1962年的修订使原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添加了一定的政治色彩,并烙上了深刻的时代印记,但是经过多次的修订,《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越来适应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阅读,更加走向大众化,最终使它成为了党建理论的经典之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毛泽东思想有着重要的关联。毛泽东的“两论”为《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提供了哲学基础,而《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通篇又贯彻着毛泽东的党建思想和中国化的思想并把它加以了深化;中国共产党的三次《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学习高潮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和社会主义全面建设都起了重大促进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与《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的思想既一脉相承,又进行了与时俱进的发展。邓小平所开创的执政党建设的新篇章中,继承和发扬了刘少奇的共产党员修养思想,系统阐释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员修养思想,并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征,突出了党员的思想解放,强调了党员在民主和法制方面的修养内容,注重了党员在改革新和建设中进行修养的实践途径;江泽民的“三讲”教育和“三个代表”思想,作为党的建设新形式和党员修养的新标准,本质上都是对刘少奇的党员修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共产党员的修养也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建设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离不开党员修养作用的发挥,党员修养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引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本质在于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着《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思想与方法,并以鲜明的时代内容与特色丰富着党员修养的思想,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深化着党员的修养思想,学习型政党的建设离不开党员修养作用的发挥。在当代,刘少奇的党员修养思想仍具有永恒性的价值和意义,无论是对党员个体的修养还是对党的建设都具有重大价值。今天我们在推进党的建设中,仍然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党建路线,需要坚持从党员个体到党的自下而上的路径与自上而下的路径相结合,当下仍需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来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着力以思想建党来提高党的纯洁性既是党的建设经验的总结,也是增强党的纯洁性的必然要求。

田旭明[5](2012)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结构论视域下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民族。而“多元”之所以能够聚合为“一体”,并且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归根结底,主要是因为中华民族拥有强大而坚韧的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凝聚力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力量。在当代中国,历史赋予了中华民族全体成员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的重任。中国国内改革开放已进入到关键时期,稳定成为硬任务。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背景下,推动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持续发展,振兴中华就成为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因此,对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进行系统的研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结构论为研究视角,对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发展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不仅有助于拓宽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的视野,还有助于深化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文化结构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通过对唯心主义文化史观的批判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形成了以文化的基本构成要素、文化基本要素聚合发展的核心力量、文化合力结构、文化结构优化、文化结构和功能等为主体内容的唯物主义文化结构论。这些理论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实现了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的文化结构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文化结构思想。马克思主义文化结构论在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问题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与方法论价值。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中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内核由相应的基本要素与核心支柱构成。从马克思主义文化结构论视角来分析,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本要素分别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核心支柱是中国共产党,其中,基本要素紧密围绕、团结在核心支柱周围,核心支柱不仅引导着基本要素的健康发展,还是基本要素聚合与协调发展的核心力量。从历史发展和当前情况来看,在传统中华民族凝聚力过渡到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之后,伴随着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基本要素与核心支柱的逐渐发展,它们之间的联结纽带、聚合机制和凝聚张力机制也都逐渐得到改善,从而使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结构逐渐优化。结构的逐渐优化导致了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功能也随之而提升。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中华民族吸引力、向心力、聚合力和凝聚张力得到了明显的升华。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结构论视阈中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的内在机理和表象。就未来发展而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持续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就机遇来说,主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稳健有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坚持与拓展、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逐渐巩固和壮大、中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显着发展、中华民族成员的民族整体与认同意识逐渐增强以及中华民族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就挑战来说,主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益矛盾的掣肘、民主法制建设中“两个不完全适应”的负面影响、社会转型期消极价值观和道德失范的冲击、执政党内部腐败问题的消极影响、民族分裂势力的现实威胁、国家尚未完全统一的制约以及国际社会中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的不利影响。在上述的现实境遇下,把握机遇并应对挑战是实现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持续发展的必然抉择,而这需要在遵循中华民族凝聚力基本要素共同作用律、中华民族凝聚力核心支柱中坚支撑律、中华民族凝聚力与民族整体利益相互促进律、中华民族凝聚力在与离散力对立统一中的主导作用律的前提下,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双重探索。在理论上,必须充分认识到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坚持民族凝聚力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辩证统一,基础是民族凝聚力基本要素的协调发展,关键是核心支柱的与时俱进。在实践路径上,必须依据马克思主义文化结构论的实践要求,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来强化“核心支柱”的力量;实现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来增强物质文化凝聚力;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增强制度文化保障力;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来增强精神文化感召力;促进民族地区的文化和谐来增进民族和谐;推进“一国两制”实践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加强对外文明交流来增强中华民族的世界影响力。

刘娟,权伟太[6](2008)在《略论江泽民关于政党性质的理论》文中指出"建一个什么样的党"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建党学说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对党的性质作出的新的科学概括,"三个代表"科学地概括了党的先进性理论。"两个先锋队"和"三个代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孙学海,岳顺之[7](2007)在《马克思主义建党目标的新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始终是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党的建设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对于在异常复杂的中国革命和建设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才能保证我们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行了长期的艰辛探索。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时代的呼唤,赋予了建党目标新的时代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目标的新发展。我们必须认真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建党规律,深入研究党的发展规律、建设规律、领导规律和活动规律,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韩莉[8](2007)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分析》文中认为本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进行分析:“三个代表”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对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于人来[9](2006)在《浅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新发展》文中研究指明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深刻总结了我们党发展的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历史性课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境界。

彭宏杰[10](2005)在《先进文化与党的建设初探》文中研究指明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因其对历史、现实、未来的综合思考,因其丰富、深刻、科学的内涵,不但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讨论与认同,而且更引起了各实际部门的共鸣和实践。其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思想,既大大深化了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对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先进文化的认识,而且第一次从理论上深刻揭示了先进文化与党的自身建设之间存在着的一种必然关系,并将这种关系由历史实践中形成的相互影响、休戚相关、相互交融,发展到理论上的紧密结合。 先进文化,就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先进政治和先进经济,并为它们服务的文化。中国先进文化发展史及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史表明,五四时期的先进文化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打下了坚实的精神基础,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也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开辟了新的局面,同时开始了中国先进文化与党的自身建设之关系的共同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中国先进文化与党的自身建设之关系,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新民主主义文化与党的建设相互影响的阶段,社会主义新文化与党的建设休戚相关的阶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党的建设相互交融的阶段,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党的建设由实践中的紧密结合到理论上的紧密结合的阶段。 中国先进文化与党的自身建设之关系在20世纪的发展,特别是在世纪之交因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思想而实现的理论上的紧密结合,有着深刻的现实背景和理论根据。二者的紧密结合,是基于对中国先进文化与党的自身建设之历史经验作的正确总结,是基于对世纪之交、千年之交国际国内党内的形势特别是文化形势作的科学分析,是基于对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所面临的世界局势、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作的准确把握。二者必须紧密结合,是因为先进文化是政党的旗帜,是因为重视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则,是因为先进文化对于党员的影响最持久有效,是因为先进文化建设与党的建设的共同性。 历史已进入到21世纪,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在大力

二、“三个代表”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个代表”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党内集中教育
        (二)科学与科学化
        (三)党的建设科学化
        (四)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
    四、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理论概述
    一、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加强科学理论武装的思想与实践
        (二)列宁关于加强科学理论武装的思想与实践
        (三)斯大林关于加强科学理论武装的思想与实践
    二、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主要内涵和基本特征
        (一)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主要内涵
        (二)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基本特征
    三、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增强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
        (二)有助于筑牢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三)有助于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四)有助于践行党的初心使命
第二章 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历史进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奠基与开创
        (一)思想建党基本原则的确立
        (二)“运动式”整风整党模式的创立和实践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内集中教育的继承与曲折
        (一)整风整党运动与中心工作两结合两促进
        (二)整风整党运动发生转折并偏离正确方向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创新与发展
        (一)整风整党运动优良传统的全面恢复
        (二)以正面教育为主的“活动式”集中教育的创新发展
        (三)通过建章立制规范集中教育过程管理的全面探索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完善与深化
        (一)以融入经常为目的的“主题式”学习教育的逐步完善
        (二)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融合发展机制的持续深化
第三章 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历史经验
    一、本质特征:贯彻思想建党方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一)贯彻思想建党方针是党内集中教育的根本特征
        (二)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是党内集中教育的鲜明本质
    二、价值旨归:推动党的自我革命,践行党的初心使命
        (一)推动党的自我革命是党内教育活动的直接目的
        (二)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是党内集中教育的最终目标
    三、原则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突出问题导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四、成效检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树立实践检验的根本准则
        (一)发扬党内外民主,坚持由人民来评价的基本原则
        (二)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检验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
    五、根本保证:坚持党中央正确领导,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一)党的领导为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二)正确政治路线为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提供基本遵循
        (三)制度建设为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提供根本保障
第四章 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提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国内局势的需要
        (一)能够为我们党统筹推进国内局势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
        (二)帮助我们党统筹国内局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建新布局的需要
        (一)能够为我们党深入推进党建新布局提供重要抓手
        (二)助力我们党推进党建新布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三、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局势的需要
        (一)能够为我们党应对世界变局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二)辅助我们党应对世界变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五章 守正创新:持续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
    一、明确目标定位,认清党内集中教育的历史方位
        (一)明确目标定位的重要意义
        (二)明确目标定位的主要依据
        (三)明确目标定位的主要切入点
    二、优化内容体系,丰富党内集中教育的内容结构
        (一)优化内容体系的重要意义
        (二)优化内容体系的基本原则
        (三)优化内容体系的主要着力点
    三、健全体制机制,规范党内集中教育的过程管理
        (一)健全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健全体制机制的基本原则
        (三)健全体制机制的主要方向
    四、创新方式方法,拓展党内集中教育的开展形式
        (一)加强方式方法创新的重要意义
        (二)加强方式方法创新的基本原则
        (三)加强方式方法创新的主要抓手
    五、构建评价体系,加强党内集中教育的成效评估
        (一)构建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
        (二)构建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三)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课题情况
致谢

(2)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概念溯源及演进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一、第一阶段: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
    (一)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及其同义概念的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及其同义概念的演进
二、第二阶段: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及其同义概念的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及其同义概念的演进
三、第三阶段: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
    (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及其同义概念的内涵
    (二)党的建设理论概念体系的研究方向

(3)江泽民思想建党理论研究(1989-2002年)(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意义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江泽民思想建党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各国执政党面临新挑战
        (一)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意识形态斗争异常激烈
        (二)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社会主义发展面临挫折
        (三) 国际政党政治变化剧烈,部分政党丧失执政地位
    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发生新变化,党的执政能力面临新考验
        (一) 经济建设遇到新情况,要求党不断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
        (二) 社会矛盾呈现多样性,对党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提出新要求
        (三) 中西方思想文化交流频繁,要求党不断提高意识形态建设水平
    三、党内自身建设面临新问题,需要我们党的思想建设实现新突破
        (一) 党所处的历史地位对党内理想信念建设提出新要求
        (二) 党的事业发展要求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党性修养
        (三) 党内思想建设面临的新问题要求强化党的思想作风建设
第二章 江泽民思想建党理论的来源与发展历程
    一、江泽民思想建党理论的主要来源
        (一) 根植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建党理论中
        (二) 借鉴了列宁的思想建党理论及实践经验
        (三) 汲取了毛泽东思想建党理论的丰富营养
        (四) 是对邓小平思想建党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二、江泽民思想建党理论的发展历程概述
        (一) 1989~1995:江泽民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二) 1995~2000:通过开展“三讲”教育活动强化思想建党实践
        (三) 2000~2002:探索并提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
第三章 江泽民思想建党理论的内容构成与理论特征
    一、江泽民关于“思想建党”的涵义
    二、江泽民思想建党理论的内容构成
        (一) 目标: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二) 灵魂: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党
        (三) 方向: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
        (四) 途径: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
    三、江泽民思想建党理论的主要特征
        (一) 注重思想建党与时代发展的紧密联系
        (二) 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思想建党的重要意义
        (三) 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和理论创新
第四章 江泽民思想建党理论的价值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伟大创新
        (一)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建党理论
        (二) 回答了新阶段“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二、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一) 有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二) 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三、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发展的动力支持
    四、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的可资借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思想建党的里程碑:《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的缘由
        1.1.2 研究意义
    1.2 选题的研究现状
        1.2.1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诞生以来的研究大致脉络
        1.2.2 三十年来关于《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2章 实事求是的党建路线九十年的曲折发展与“思想建党”的深化
    2.1 从“三个法宝”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的实践与发展
        2.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理论(1921-1949)
        2.1.2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建设理论(1949-1978)
        2.1.3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建设时期党的建设理论(1978——)
    2.2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贯穿党的建设历程的核心问题
        2.2.1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形成与确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2.2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双重变奏与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
        2.2.3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恢复和发展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2.3 “思想建党”是《论修养》的核心理念
        2.3.1 《论修养》的产生的必然性
        2.3.2 思想建党的丰富内涵
        2.3.3 《论修养》在实事求是的思想建党理论与实践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第3章 《论修养》的版本修订与其时代印记
    3.1 1949年刘少奇同志对《论修养》第一次修订及其发行
        3.1.1 1949年修订的背景
        3.1.2 1949年版修订的主要内容详解
    3.2 1962年《论修养》第二次修订及其发行
        3.2.1 1962年修订的背景
        3.2.2 1962年版修订的主要内容详解
    3.3 1980第三次的修订
第4章 《论修养》的文本解读与历史评价
    4.1 《论修养》的文本解读
        4.1.1 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与共产党的历史使命阐述了党员修养的必要性
        4.1.2 从党的理论修养缺乏和批判教条主义中提出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
        4.1.3 从批判错误的修养方法中论述了党员修养的实践途径
        4.1.4 从思想、道德和世界观的角度来论述了党员的思想道德修养
        4.1.5 从党员与党组织的关系来论述了党员无条件地服从党
        4.1.6 阐述了正确对待党内错误思想意识的态度和如何进行党内斗争
    4.2 《论修养》的历史价值
        4.2.1 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党员修养理论
        4.2.2 开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的新途径和新领域
        4.2.3 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上升为党的指导思想奠定了基础
    4.3 刘少奇《论修养》在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中的历史局限性
        4.3.1 强调党员个人无条件地服从党,易形成一种重集体轻个人的片面价值观
        4.3.2 忽视了党员民主意识的修养,使得党员的民主意识淡薄
        4.3.3 过多依赖党员道德上的修养,忽略了法制意识的培养
第5章 《论修养》与毛泽东思想的密切关联
    5.1 《论修养》是在毛泽东的早期思想的指导下形成的
        5.1.1 毛泽东的“两论”为《论修养》提供了哲学基础
        5.1.2 《论修养》是以毛泽东的党建思想为指导的
        5.1.3 《论修养》贯穿着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精神实质
    5.2 《论修养》深化着毛泽东的党建思想
        5.2.1 从党员个体角度深化着毛泽东的思想建党原则
        5.2.2 深化着毛泽东的马列主义修养观
        5.2.3 从政治上深化着毛泽东的党性原则
    5.3 《论修养》的学习实践推动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与革命建设的成功
        5.3.1 延安整风运动对《论修养》学习提高了毛泽东思想在党内的认同与统一
        5.3.2 建国前后学习《论修养》的高潮为革命的胜利和巩固奠定思想基础
        5.3.3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论修养》的学习对“左”倾错误的纠正作用
第6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思想与《论修养》的逻辑关联
    6.1 邓小平党建思想与《论修养》的内在关系
        6.1.1 邓小平论党员修养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新起点
        6.1.2 系统地发展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员修养思想
        6.1.3 邓小平党员修养理论的特色
    6.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论修养》的紧密联系
        6.2.1 江泽民论党员修养的时代背景
        6.2.2 “三讲”对《论修养》继承和发展
        6.2.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论修养》的继承与创新
    6.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论修养》的内在联系
        6.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党员修养在内容上有着许多共同点
        6.3.2 建设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离不开党员修养作用的发挥
        6.3.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新时期的党员的修养
    6.4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论修养》的继承与发展
        6.4.1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本质在于加强党员的修养
        6.4.2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着《论修养》的思想与方法
        6.4.3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鲜明的时代特色丰富着《论修养》的思想
    6.5 建设学习型政党继承和深化着《论修养》的思想
        6.5.1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深化着党员的修养思想
        6.5.2 学习型政党的建设离不开党员修养作用的发挥
        6.5.3 辩证处理好“六大”关系积极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
第7章 《论修养》的当代价值
    7.1 《论修养》对党员修养的永恒性价值
        7.1.1 坚持理论学习与思想意识修养的统一
        7.1.2 坚持自反内省与外在监督的统一
        7.1.3 坚持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统一
        7.1.4 坚持党性修养的常态化和与时俱进的统一
    7.2 《论修养》对党的建设的当代价值
        7.2.1 坚持实事求是的建党原则
        7.2.2 坚持自上而下的建党路径与由下至上的建党路径相结合
        7.2.3 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
        7.2.4 着力以思想建党来提高党的纯洁性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5)马克思主义文化结构论视域下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和意义
        1.1.1 选题缘起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马克思主义文化结构论的相关概念和一般理论
    2.1 文化及其结构的定义
    2.2 文化结构论的多重视角
        2.2.1 文化人类学的解读
        2.2.2 文化社会学的阐释
        2.2.3 文化哲学的诠释
    2.3 马克思主义文化结构论的内容解析
        2.3.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化结构思想
        2.3.2 列宁的文化结构思想
        2.3.3 毛泽东的文化结构思想
        2.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文化结构思想
    2.4 马克思主义文化结构论的意义
        2.4.1 理论意义
        2.4.2 方法论意义
        2.4.3 实践意义
    2.5 马克思主义文化结构论视域下民族凝聚力的基本概念
        2.5.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述民族凝聚力
        2.5.2 民族凝聚力的内涵
        2.5.3 民族凝聚力的基本要素与核心支柱
        2.5.4 民族凝聚力的结构与功能
第3章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内在构成
    3.1 传统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本要素与核心支柱
        3.1.1 传统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本要素
        3.1.2 传统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支柱
        3.1.3 传统中华民族凝聚力基本要素与核心支柱的关系
    3.2 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本要素与核心支柱
        3.2.1 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构成的基本要素
        3.2.2 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支柱
        3.2.3 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基本要素与核心支柱的关系
        3.2.4 当代和传统中华民族凝聚力基本要素与核心支柱的比较
第4章 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结构的优化与功能的提升
    4.1 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基本要素与核心支柱的逐步发展
        4.1.1 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基本要素逐步发展的表征与机制
        4.1.2 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核心支柱活力的逐步增强
    4.2 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结构的逐渐优化
        4.2.1 基本要素与核心支柱之间联结纽带的逐渐强化
        4.2.2 基本要素与核心支柱聚合机制的逐渐改善
        4.2.3 基本要素与核心支柱凝聚张力机制的逐渐改进
    4.3 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功能的显着提升
        4.3.1 民族团结功能的显着增强
        4.3.2 民族发展动力功能的显着强化
        4.3.3 民族国家统一功能的显着上升
        4.3.4 民族对外影响功能的显着升华
    4.4 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结构优化与功能提升的典型成果
        4.4.1 中华民族吸引力的加强
        4.4.2 中华民族向心力的强化
        4.4.3 中华民族聚合力的升华
        4.4.4 中华民族凝聚张力的增强
第5章 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持续发展的现实境遇
    5.1 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持续发展面临的时代机遇
        5.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
        5.1.2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稳健有序推进
        5.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坚持与拓展
        5.1.4 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逐渐巩固和壮大
        5.1.5 中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显着发展
        5.1.6 中华民族成员的民族整体与认同意识逐渐增强
        5.1.7 中华民族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5.2 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持续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
        5.2.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益矛盾的掣肘
        5.2.2 民主法制建设中“两个不完全适应”的负面影响
        5.2.3 社会转型期消极价值观与道德失范的冲击
        5.2.4 执政党内部腐败问题的消极影响
        5.2.5 民族分裂势力的现实威胁
        5.2.6 国家尚未完全统一的制约
        5.2.7 国际社会中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的不利影响
第6章 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6.1 中华民族凝聚力发展的基本规律
        6.1.1 中华民族凝聚力基本要素共同作用律
        6.1.2 中华民族凝聚力核心支柱中坚支撑律
        6.1.3 中华民族凝聚力与民族整体利益相互促进律
        6.1.4 中华民族凝聚力在与离散力对立统一中的主导作用律
    6.2 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持续发展的理论思考
        6.2.1 坚持民族凝聚力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辩证统一是前提
        6.2.2 民族凝聚力基本要素的协调发展是基础
        6.2.3 民族凝聚力核心支柱的与时俱进是关键
    6.3 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持续发展的路径探索
        6.3.1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来强化“核心支柱”的力量
        6.3.2 实现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来增强物质文化凝聚力
        6.3.3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增强制度文化保障力
        6.3.4 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来增强精神文化感召力
        6.3.5 促进民族地区的文化和谐来增进民族和谐
        6.3.6 推进“一国两制”实践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6.3.7 加强对外文明交流来增强中华民族的世界影响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略论江泽民关于政党性质的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
二、“两个先锋队”是对党的性质的科学概括
    1.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
    2. 中国共产党同时也要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三、“三个代表”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1.“三个代表”突出了执政党的先进性, 并指明了执政党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 抓住了执政党建设问题的实质
    2.“三个代表”是我们党应对挑战、永葆先进性的客观需要
    3.“三个代表”是我们党与时俱进, 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1.“三个代表”对党的先进性做出了集中而深刻的新概括
    2.“三个代表”是对我们党80多年的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3.“三个代表”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二、“三个代表”的关键:中国共产党
    1. 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 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三个代表”的本质: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1.“三个代表”是我们的立党之本
    2.“三个代表”是我们的执政之基
    3.“三个代表”是我们的力量之源

(9)浅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新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发展历程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了社会生活的整体性与党的建设全面性的统一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了尊重历史必然和发挥执政党自觉能动性的统一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党的工人阶级先进性和代表性的统一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与党的建设基本规律的统一

(10)先进文化与党的建设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论
    一、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两种理解
    二、对两种理解的评析
    三、全面理解“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思想
    四、先进文化与党的建设之研究的引出、意义、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概念阐释与研究综述
    一、先进文化概述
        (一) 文化、先进文化及其前进方向的内涵
        (二) 先进文化的灵魂——马克思主义
        (三) 先进文化的特点
        (四) 先进文化的类型
        (五) 先进文化的当代社会作用
    二、先进文化与党的建设的相关研究综述
        (一) 先进文化与党的领导、使命及先进性
        (二) 先进文化与党的建设之整体关系
        (三) 先进文化与党的各项具体建设的关系
        (四) 各种具体形态的先进文化与党的建设的关系
第二章 二十世纪:先进文化与党的建设之关系的历史纵观
    一、五四时期的先进文化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一) 五四时期的先进文化为党的创建打下了坚实的精神基础
        (二) 党的创立开创了中国先进文化的新局面
    二、新民主主义文化与党的建设的相互影响
        (一) 新民主主义文化对党的建设的积极影响
        (二) 党的建设对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影响
    三、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时期的先进文化与党的建设的休戚相关
        (一) 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时期先进文化的性质与名称界说
        (二) 社会主义新文化由得而失的变化对党的建设的影响
        (三) 党的建设由正而误的倾向对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影响
    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党的建设的相互交融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 党的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
    五、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党的建设的紧密结合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党的建设在实践中的初步结合
        (二)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标志先进文化与党的建设理论上的结合
第三章 世纪之交: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理性思考
    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之历史地位的发展
        (一) 成为以“三讲”教育为主的党的建设的具体指导思想
        (二) 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 由经验总结到理论体系
        (四) 由体系化的理论到写入党章成为根本指导思想
    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现实分析
        (一) 正确分析国际形势特别是文化形势而提出的科学理论
        (二) 正确认识国内形势而提出的科学理论
        (三) 针对党的建设的现状而提出的科学理论
    三、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理论根据
        (一) 先进文化是政党的旗帜
        (二) 重视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则
        (三) 先进文化对于党员的影响最持久有效
        (四) 先进文化建设与党的建设的共同性
第四章 廿一世纪:以先进文化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一、党的建设已进入全面“推进”的时代
    二、以先进文化推进党的建设的科学性
        (一) 以先进文化推进党的建设的命题缘起及内涵
        (二) 以先进文化推进党的建设的理论定位
        (三) 以先进文化推进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科学选择
        (四) 以先进文化推进党的建设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科学选择
    三、以先进文化推进党的建设的文化选择及其建设
        (一)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元”指导
        (二)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
        (三) 坚持“双百”、“双重”和“双主”的“三双”方针
        (四) 坚持先进文化内容上的“四以”标准
        (五) 坚持文化建设中破、立、实、势、久的“五字”原则
    四、以先进文化推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
        (一) 有的放失,明确“推进”的目标
        (二) 改善领导,增强“推进”的动力
        (三) 稳步扎实,把握好“推进”的度
        (四) 联系实际,创新“推进”的方法
    五、以先进文化推进党的建设的具体环节
        (一) 创造以先进文化推进党的建设的前提条件
        (二) 抓住以先进文化推进党的建设的关键环节
        (三) 把握以先进文化推进党的建设的重要环节
        (四) 以先进文化推进各个领域的党的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四、“三个代表”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研究[D]. 李晓霞.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2]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概念溯源及演进逻辑[J]. 王小鹏.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0(02)
  • [3]江泽民思想建党理论研究(1989-2002年)[D]. 杨延帝. 广西大学, 2013(03)
  • [4]思想建党的里程碑:《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D]. 康厚德. 西南交通大学, 2012(10)
  • [5]马克思主义文化结构论视域下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D]. 田旭明. 湖南大学, 2012(05)
  • [6]略论江泽民关于政党性质的理论[J]. 刘娟,权伟太.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8(06)
  • [7]马克思主义建党目标的新发展[J]. 孙学海,岳顺之.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分析[J]. 韩莉.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4)
  • [9]浅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新发展[J]. 于人来.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6(01)
  • [10]先进文化与党的建设初探[D]. 彭宏杰. 湖南师范大学, 2005(07)

标签:;  ;  ;  ;  ;  

“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