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层网络结构的电子书版权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多层网络结构的电子书版权系统设计与实现

一、基于网络多层结构的E-book版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郑妮[1](2021)在《《培养版权意识:创作者和创意产业如何利用知识产权在数字时代生存》(节选)英译汉实践报告》文中指出

陆修媛[2](2021)在《亚马逊自出版平台KDP版权问题研究》文中提出美国自出版(Self-publishing)从纸质出版形态发展而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2007年开始相继诞生诸多网络自出版平台,自此自出版逐渐开始在美国图书出版业市场繁荣发展,此种新出版模式对整个出版格局产生了强烈冲击。而在自出版市场中,亚马逊KDP平台凭借原本强大的读者群体与电商运营经验,通过不断地收购与整合逐渐建构起完整的产业链与先进经营模式。在KDP上进行自出版不仅流程简单,发布迅速,且可享受最高70%的版税。由于自出版的过程是由作者几乎独立完整创作、编辑与营销,呈现出过度自由开放性,加之自出版作者与平台以追求盈利为目的,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一系列版权问题,网络环境中的版权问题更是成为近年来自出版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选取了后来居上的电子书自出版中作者、平台遭遇的版权问题,并以最大的自出版平台亚马逊KDP为例,通过案例分析,梳理典型版权纠纷产生的表征、现有的解决方案以及存在问题。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文献资料,对KDP的侵权问题做了结构性的梳理,对自出版版权问题的发生发展和解决路径做进一步拓展研究,填补了当前研究的空白。本文研究发现,自出版专门性法律法规的缺失是成为自出版版权纠纷问题无法有效解决的主要矛盾点,围绕着亚马逊KDP与美国自出版作者之间,发生了恶意DMCA“通知-删除”举报、AI写作者的法律边界模糊、自出版平台遭受虚假评论、合作作者之间身份的关系与权利等问题。从作者角度来说,增强版权意识,掌握维权途径能够有效保护自己的作品;从平台社区环境来说,“合理使用”规则、作者撰写有效的“免责声明”能够维持良好的自出版环境;从出版平台来说,实施数字版权管理技术、数字水印等是目前最有效的手段。

王喆[3](2020)在《基于沉浸体验的移动阅读APP研究》文中提出阅读是提升个人素养的重要途径,全民阅读水平的提高对民族和国家文化的进步和繁荣也大有裨益。在全民阅读的背景下,移动阅读的快速发展冲击了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碎片化阅读、浅阅读等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纸质阅读中的沉浸式阅读产生冲击,影响了人们的阅读行为。移动阅读APP作为目前人们主要的阅读方式之一,应当在推广全民阅读、提升全民阅读素养中发挥促进作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移动阅读带来的阅读困境,沉浸式阅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基于此,本文以移动阅读APP为研究对象,结合沉浸体验理论,探讨移动阅读APP在沉浸体验方面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优化建议。通过研究,期望提高移动阅读企业及出版界对移动阅读APP在沉浸式阅读上的重视程度,促进数字出版中移动阅读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应用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和案例比较分析法进行研究。本文内容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1章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分析研究背景,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结合沉浸理论明确移动阅读APP、沉浸式阅读和移动阅读APP的沉浸体验相关概念,并确定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2章分析移动阅读APP的产生、发展及类型,并阐明已有移动阅读APP开始重视沉浸体验,分析具备沉浸体验的移动阅读APP的产生、发展、类型,并结合沉浸体验理论的九要素归纳出提高用户沉浸体验五个维度的条件,为下面提出问题打下基础;第3章基于对移动阅读APP发展概况的研究,从内容资源的深度和风格与用户不匹配、功能复杂并存在缺陷、界面设计复杂影响用户观感、用户服务不完善、广告和付费影响阅读五个方面分析移动阅读APP在沉浸体验实践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提出优化建议提供方向;第4章以网易蜗牛读书、起点读书和咪咕阅读为例,通过实际操作和搜集资料等,从沉浸体验视角分析其成功经验及不足,为其他移动阅读APP提供参考;第5章在案例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从提升沉浸体验角度提出移动阅读APP的优化建议,包括以匹配内容吸引用户、以实用功能保障阅读、以人性界面提升观感、以精准服务凝聚用户、以合理付费减少干扰,从而促进移动阅读APP行业的健康发展;最后对文章进行总结。通过研究,本文认为沉浸体验是提高移动阅读效果、走出阅读困境的重要途径,是移动阅读APP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和促进全民阅读的发展方向。移动阅读APP作为数字出版的重要部分,理应也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和积累文化知识、弘扬中华文化、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等重要任务。面对存在的问题,移动阅读APP企业应立足于用户定位,以优质内容为本,提供与用户匹配的多层次内容,为用户提供实用的功能,提升功能的流畅性和实用性,打造与内容主题相统一的界面设计和布局,提供及时反馈渠道、趣味性活动和全面的信息安全保障等服务,以及简化付费模式,减少广告、付费提示等阅读干扰,从而不断提高用户的沉浸体验。通过提高用户的沉浸体验,使沉浸式阅读这一阅读方式与移动阅读更好地结合,既发挥移动阅读APP内容丰富、携带方便等优势,又可提升读者的阅读效果。移动阅读APP真正成为推广全民阅读的有效途径,不仅有助于促进移动阅读APP及其行业的长远发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用户阅读习惯,提高人们的阅读素养,从而为全民阅读做出应有贡献。

黄苗苗[4](2020)在《德国数字出版产业研究 ——以贝塔斯曼传媒集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数字化的浪潮下,世界出版强国如美国、英国都曾如火如荼地率先开展了图书业的数字改革,呈现出起步早、转型快、跨界融合的特征,其电子书营收也远超其他国家。德国同为国际图书出版业的佼佼者,数字出版的进程却稍显滞后,当美国的电子书市场在kindle问世后迅猛递增时,德国的电子书比例在2010年仅占图书市场的1%,而近几年,当英美两国的电子书市场增速放缓,陷入停滞时,德国的电子书市场开始逐渐抬头。显然,德国对数字出版的态度相对保守谨慎,所以在数字出版上与其他出版强国相比稍显滞后,整个图书出版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也一直未获得积极的市场反馈,直至近几年才有所起色,并且基于本国国情走出了一条德国特色之路。在自我创新的基础上,德国图书出版产业的数字化也面临着复杂矛盾的外部环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从各方面对产业的转型施加着正面或负面的作用,裹挟着数字出版产业向前迈进。而作为走在德国消费类数字出版探索发展前沿的出版企业,贝塔斯曼传媒集团一直保持着与时俱进的先进姿态,从传统的优质内容生产者,到数字时代的转型探索者,通过经营数字图书销售平台,开发数字阅读程序和参与研发阅读设备,结合集团自身的技术支持,力图打通整条数字出版价值链;与此同时,在继续经营纸质书的业务基础上,加强对数字出版产业人才的培养培训,并行不悖地打造最适合自身发展的数字图书商业模式。从19世纪的传统纸质出版商,到今天的国际出版集团,无论是在德国国内还是在国际范围内,贝塔斯曼传媒集团对数字出版方式的探索成果,都具有有益的启发和参照作用。

Ivan Sarafanov[5](2020)在《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宏观经济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在互联网经济与跨境电子商务成为各国企业和消费者不可或缺的部分,大规模的数字化不仅引起经济理论和国民经济结构根本性的变革,但同时也提高了社会各界对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贸易规则及新型合作机制探索的关注度。学术界认为,互联网交易和数据跨境自由流动是全球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阶段后,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和必要手段。随着互联网和新的技术持续快速发展,由跨境数据流动构成的数字产品贸易正在促进全球货物、服务、人员、资金和信息流动,以及改变各类企业的运营方式和商业模式。例如,当中小企业拥有接入互联网、计算机或智能手机等所需的基础设施和网络通信服务,它们可以接触到世界各地的客户,并随时参与全球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链体系。数字贸易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不仅涵盖了互联网上消费品的销售和在线服务的供应,而且还包括使全球价值链得以实现的数据流、使智能制造得以实现的服务以及无数其他电子交易平台和应用程序。不过,当前数字产品贸易除了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因素,还被视为各种贸易壁垒和限制措施日益增多的领域之一。这些保护政策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宽容到严格的发展演变过程最终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系统的、严谨的数据管理制度。即数字贸易的出现使得传统贸易壁垒的作用大大降低,导致类似于金砖国家这样的大型新兴经济体为了保护国内市场而保持着很多新型“虚拟”贸易壁垒和数据限制性政策。在这种背景下,若金砖国家将继续提高数字产品贸易壁垒或提出更严格的数据限制性措施,这是否必然会增加数据密集型行业内的企业运营成本,进而导致整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降低是本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本文以金砖国家为例,从产业经济学角度衡量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的影响,建立一种科学的定量分析框架。首先,通过对大量国内外文献和政策措施的梳理和总结,本文对金砖国家采用的新型和传统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具体保护政策和措施作了一个系统的分析和阐述,发现其主要特点和问题,并建立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资料库。此外,使用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建立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计算数字贸易限制和数据限制指数两种指标,衡量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保护程度。本文发现,根据数字贸易限制指数评估结果,金砖国家呈现“一高、三中、一低”贸易保护程度结构,其中中国采取的保护水平最高,同时巴西、俄罗斯和印度保护度属于中等以下水平,而南非的水平最低。根据数据限制指数评估结果,在金砖国家范围内中国、俄罗斯和印度数据保护程度最高并正在逐步提升,而南非与巴西维持相对较低的保护程度。其次,为了计算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及其他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影响,本文建立多维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估计。本文根据数字贸易限制和数据限制指数两个反映数字产品贸易保护程度的指标,构建数字贸易保护强度综合指数(DTPSI)作为模型的自变量。为了计算模型的因变量,本文使用GTAP 10数据库建立Levinson-Petrin非参数估计模型对金砖国家2004-2014年间数据密集型及其他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计。最终在面板数据回归结果基础上,模拟分析三种不同程度的贸易保护方案对数据密集型及其他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影响,发现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如邮电和通信服务、金融和保险业和公共服务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而在性质上不属于数据密集度很高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也受到了负面影响。此外,由低级保护政策所带来的负效应缺乏弹性,因此不会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很大的下滑压力,而中级和高级数字贸易保护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富有弹性,因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大。再次,本文采用GTAP 10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将全要素生产率估计值代入到模型当中,进一步分析限制跨境数据流动的数字贸易壁垒措施对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产生的影响。通过模拟结果发现,随着数字产品贸易保护强度水平的提升金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其中由于中国、俄罗斯和印度使用大量的数据本地化措施导致的损失更大一些。从各行业的产出规模来看,由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导致的数据自由流动限制使得所有国家数据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行业的生产规模萎缩,而数据密集度相对较低的行业产出水平受到影响最小。从进出口贸易规模来看,由于金砖国家采取的一半以上数字贸易壁垒政策使用于限制国内数据跨境出口(传输),因而使得数据密集型行业的出口贸易下降,而进口贸易上升。最后,为了克服由数字产品贸易壁垒政策对金砖国家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产值和进出口贸易产生的严重负面影响,本文尝试提出可操作性较强的两种合作框架和运行机制的实现方案。其中第一个是全面考虑发展中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发展需要,以WTO为主和TiSA协议为辅GATS“+”多边数字贸易合作框架实现途径。第二个则为了加强金砖国家之间数字贸易合作联系,包括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贸易运行机制及软环境合作领域“三位一体”的合作框架。本文认为,金砖国家之间须要加强内部协调,尽快开展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多边数字贸易合作,制定有效的监管办法,促进数字贸易发展并努力实现互联网领域消费者安全、数据隐私保护和国家安全等目标。

李枝勇[6](2019)在《数字平台的服务最优定价和收益模式决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典型的数字平台至少由平台提供商、内容提供商和用户等三方构成。平台参与者的共生性特征给平台提供商的收益模式决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基于数字平台经济视角的最优服务定价和收益模式决策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结合信息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和管理科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利用最优化理论和数值模拟等和技术和方法,从单寡头平台、双寡头完全竞争平台、竞争合作平台、平台信息不对称下的平台保护等四个方面深入探讨和分析了不同数字平台市场结构下的服务定价和收益模式决策问题。具体内容如下:首先,解决了以社交网络服务为特征的垄断性在线平台的最优定价和收益模式决策问题。平台提供商有三个可考虑的收益模式:1)纯广告赞助收益模式;2)纯订阅收益模式;3)混合收益模式。结果表明,纯广告赞助模式不是最优收益模式。在优质订阅服务差异性更小情形下,只有当免费服务的质量适中、优质订阅服务的质量优势较低且其单位不匹配成本太低时,纯订阅收益模式是最优的。然而,在优质订阅服务差异性更大情形下,只有当优质订阅服务的单位不匹配成本太高且其质量较低时,混合收益模式是最优的。其次,研究了社交效应和服务质量对双寡头平台提供商的收益模式决策的影响。平台提供商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收益模式:广告收益模式和免费增值收益模式。结果表明,当每一个平台的增值服务质量过低(高)时,广告(免费增值)收益模式是占优策略。当平台提供商均采用广告收益模式的均衡和均采用免费增值收益模式的均衡同时存在时,采用广告收益模式的均衡会使得竞争平台提供商获得更多的收益。然后,研究了平台性能投资对竞争合作平台收益模式决策的影响。平台同时销售具有差异化的硬件和内容,且采用单向兼容策略。结果表明,当硬件的单位不匹配成本远小于内容的单位不匹配成本时,如果收入提成率过高(过低),平台所有者均会采用代理(转售)收益模式;如果收入提成率既不高也不低,平台所有者会采用不同的收益模式。但是,当硬件的单位不匹配成本弱小于内容的单位不匹配成本时,平台所有者的收益模式决策由相对投资效率和收入提成率两个因素共同决定。最后,分析了平台保护和不同的信息结构对竞争性平台环境下的均衡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用户信息完备时,劣质平台提供商与其内容提供商对平台保护的偏好态度不仅取决于消费者的安全偏好效应,而且取决于内容对用户的边际效用关于平台保护的变化率。但是,当用户信息不完备时,安全偏好效应的影响则会消失。此外,强制信息披露可能不利于提升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

向晴[7](2019)在《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研究(1991-2018)》文中认为电子图书是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拥有版权并正式出版、发行,经过法律允许,以销售和服务为手段,最终实现阅读的一种非连续性出版物的文献。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激光照排技术的发明使汉字得以被计算机处理,并在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产生了我国第一部电子图书。自90年代以来,我国互联网、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中国电子图书的形式在数据库商、图书馆、平台商、馆配商等的共同推动下几经变化,其内容更加丰富、功能不断完善,逐渐改变了读者的信息获取方式和阅读习惯。但是,对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的梳理与总结不论在出版史,还是数字资源史中都较为欠缺。论文针对这一薄弱领域,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调研、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将中国电子图书的每个阶段和特定社会背景加以联系,旨在从源头开始,梳理其发端与形成过程,展现其丰富精彩的发展史。论文一方面阐述了电子图书的含义、类型及其相关概念,有助于明确什么是电子图书,为深入研究打好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从中国电子图书产业链中的主要角色入手,通过调查其生产、发行与使用环节等情况,有利于把握电子图书当前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参考建议。文章综合运用文献分析、网络调查、访谈、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进行研究。从纵向上,根据中国电子图书每个阶段的特征并结合标志性事件,确认其产生于1991年,并将1991-2018年这一时期的发展情况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起源阶段(1991-1999)、兴起阶段(2000-2008年)、繁荣阶段(2009-2014)和转型阶段(2015-2018);在横向上,从社会背景、各阶段主要角色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不同时期电子图书的特征和发展状况。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绪论部分明确研究背景、意义和基本概念,概括电子图书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并阐述论文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2)梳理中国电子图书的发展历史,共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1)电子图书溯流求源(1991-1999)时期,通过对中国电子图书的产生背景分析,认为中国电子图书的产生背景与我国计算机存储介质变化、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等密不可分,是我国书籍形式不断演变的结果。并以1991年11月武汉大学出版社将《国共两党关系通史》以软盘形式连同其印刷版同时正式发行,成为我国第一部电子图书产生的标志,伴随其产生,相应的制作工具、技术手段等为中国电子图书的发展奠定基础;2)电子图书在机构市场兴起(2000-2008)时期,数据库商不断研发新技术、积极提出版权解决方案,推动电子图书不断进步。以2000年1月超星数字图书馆在互联网上正式开通为划分依据,此后逐渐形成以超星、方正Apabi、书生之家主要数据库商为代表,成为这一时期推动中国电子图书兴起的重要力量;3)用户需求促使电子图书繁荣(2009-2014)时期,以2009年1月3G正式发牌为划分依据,加速了智能手机的普及,扩宽了用户规模,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电子图书的用户范围从以图书馆机构用户为主逐渐向个人用户过渡;4)电子图书行业转型与挑战(2015-2018)时期,为出版社、馆配商的转型阶段,以2015年5月北京人天书店正式面向全国推出“畅想之星”馆配电子书为划分依据。该平台的问世填补了馆配电子书领域的空白,使产业链上游出版商认识到这是未来的重要业务,并开始推出电子图书业务。与此同时,电商平台将业务拓展到馆配领域,为图书馆创新服务方式,也刺激了出版商、馆配商的竞争。(3)总结在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量和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以及在梳理其历史过程中所引起的思考与对中国电子图书未来趋势的展望。当前电子图书的使用率越来越高,渐渐成为读者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图书馆用于购买电子图书的经费占比也越来越重,同时也引起生产、发行行业的互相竞争。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过程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必然与周围事物相互联系着,论文中几大数据库商、馆配商、出版社、读者、图书馆,甚至是刚刚涉足的新秀电商,皆是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进程中的缩影。有了他们的参与才会不断推动中国电子图书历史发展的巨轮,促使其不断完善与进步。

胡曦玮[8](2019)在《共生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图书馆数字资源经费投入的比例增加,图书馆数字资源馆藏建设越来越引起重视,数字阅读技术的蓬勃发展也让用户的阅读行为产生了变化。数字阅读方式不断普及,电子书作为数字资源的一部分,相较于纸质书携带轻便、获取便捷、借阅方便等优势受到用户的青睐,使得用户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图书馆的电子书馆藏数量与投入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当前国内图书馆尚未有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同时,电子书馆藏建设存在着电子书使用率低下、电子书商捆绑销售和版权严苛等问题,阻碍了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用户对数字资源需求的增强推动着电子书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着图书馆电子书服务和电子书馆藏的发展。然而,在我国图书馆电子书服务中,由用户、图书馆和电子书商形成的电子书流转远未达到理想状态,作为其依托的电子书馆藏建设水平欠佳。造成这一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公共信息政策不完善的因素,也有相关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失衡的因素。从共生理论的角度看,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可以归结为电子书馆藏建设中的利益主体未能普及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共生理念,尚未形成良好的共生机制等。本文旨在研究构建共生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用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主,兼顾馆员和电子书商的需求,同时也对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加以指导与规范。本研究首先梳理了当前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理论研究和实践现状。通过文献调查和网络调研了解当前电子书馆藏建设现状,从理论上根据文献、着作等资料检索,梳理与分析当前国内外关于图书馆电子书馆藏政策的研究。从实践上调查中美两国前100所高校图书馆电子书数据库情况、电子书许可协议情况以及电子书馆藏政策实践情况;对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和比较分析。其次构建了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备选方案。在公共政策分析指导下,构建两套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备案方案,一套为现有政策内容为基础的限制性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备选方案,一套为共生视角下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备选方案。从共生理论角度来看,首先阐述了共生理论的内涵和信息人共生的概念、条件与模式。其次探讨了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共生系统及构成要素、共生系统构成条件、共生系统形成与进化,然后论述了共生理论在电子书馆藏建设及其政策中的运用。需求理论认为电子书馆藏建设各方需求推动着电子书馆藏建设的发展,同时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明确了电子书馆藏建设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电子书馆藏建设中的利益生态链及形成动因,探讨直接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研究电子书馆藏利益管理与馆藏建设政策的关系,从而找出用户、图书馆和电子书商三者的共同利益需求条款重点分析。通过数字资源建设理论和调查的现有政策条款来拟定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框架。最后运用公共政策分析流程来设计政策方案。首先明确政策构建的思路,确立政策目标,设计两套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备选方案。最后对两套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然后调查了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备选方案的接受度情况。以上文中两套政策条款的设置为基础,对用户、馆员和电子书商分别开展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接受度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最后分析三方问卷和访谈的结果,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核心,兼顾图书馆和电子书商的利益需求,来确立政策条款。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抉择出共生视角下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从研究结果发现,有88.61%的用户、95.00%的图书馆员和96.05%的电子书商认为需要构建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有93.47%的用户、95.32%的图书馆员和97.04%的电子书商认为政策的构建需要以用户需求为主、兼顾图书馆和电子书商的需求。此外,用户、图书馆和电子书商一致认为政策框架需要包括14项条款:“政策概括”、“采购标准”、“用户资格规定”、“版权限制”、“电子书商义务”、“图书馆义务”、“用户义务”、“三方共同义务”、“电子书访问”、“电子书保存”、“电子书整合”、“评价与剔除”、“合作馆藏”和“政策修订”。其中“采购标准”、“版权限制”、“用户义务”、“三方共同义务”、“电子书整合”、“评价与剔除”和“政策修订”这七项条款与共生视角政策备选方案中的对应条款一致。其余的“政策概括”、“用户资格规定”、“电子书商义务”、“图书馆义务”、“电子书访问”、“电子书保存”和“合作馆藏”这7项政策条款根据问卷和访谈调查内容在共生视角政策备选方案的基础上做了优化和调整。此外,有90.95%的用户、91.49%的图书馆员和97.04%的电子书商认为政策需要揭示,对每项政策条款揭示度的分值发现,揭示度分数较高的条款基本都涉及到用户如何使用相关信息,也与访谈者所述情况相吻合。最后依据相关调研数据和访谈内容,来提出改善用户、馆员和电子书商三方共生关系、促进三方共同利益的意见和建议,推动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兼顾电子书商和图书馆利益需求的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宏观层面上包括:(1)加强组织信息文化建设,推广信息人生共生理念、(2)改善公共信息政策环境,推动共生系统平衡和优化、(3)建立利益相关者协调组织,促进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的构建三个方面。微观层面上分别从用户与图书馆的角度、图书馆与电子书商角度和用户、图书馆和电子书商角度三个方面进行探讨。运用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对政策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分析政策主要具有导向、调控和分配三大功能。政策执行过程需要包括:政策执行的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并从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本身的因素、政策以外的因素和政策环境四个方面来预测分析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陈晨[9](2019)在《高校学生电子书持续使用行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数字技术的发展对阅读行为的影响日益凸显。网络环境和技术手段的发展,导致读者阅读行为方式和阅读习惯、阅读心理的的变化。电子书是最重要的数字阅读形式之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电子书进行阅读,但它是否能够被长期利用并取得满意的服务效果要取决于用户对它的持续使用,而不仅仅是一次的使用,如何使越来越多的用户尝试之后保持忠诚度和新的期待是数字阅读时代值得研究的问题。为了解数字环境下高校学生电子书使用意愿、行为现状,了解用户需求,找出影响高校学生持续使用电子书的因素,为图书出版行业和信息服务行业提出提升策略,促进电子书服务的良性、持续发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假设检验法,正文部分按理论梳理、影响因素确定、调查问卷设计、预调查与量表修正、正式调查并得出结论、提出策略几个步骤进行。在了解电子书阅读的形成发展、特点及用户使用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学生电子书持续使用的影响因素和影响关系假设,建立影响关系模型,模型以S-O-R理论为内在逻辑关系基础,潜在变量的确定来源于计划行为理论(TPB)、技术接受模型(TAM)、扩展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EECM-ISC)信息系统成功理论(D&M ISSM)、心流理论等多个成熟理论模型。设计高校学生电子书阅读行为调查问卷,调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方面为基本情况,即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信息,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性别、年级、专业等描述性信息。第二方面是调查对象的电子书阅读行为现状,从阅读需求认识与表达行为、阅读寻求行为、阅读利用行为、阅读交流行为展开。第三方面为量表测量,是调查对象对于电子书阅读的感受、认知和使用意向,变量包括平台质量、内容质量、服务质量、促成因素、主观规范、感知愉悦性、感知专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持续使用意愿、持续使用行为。根据预调查得到的数据,通过信度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对量表进行调整。利用SPSS、AMOS对正式调查结果进行样本基本特征分析、阅读行为分析、影响因素分析,观察高校学生电子书阅读行为现状,对影响因素的关系预测进行验证。基于高校用户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提出电子书服务策略。从刺激维度到机体维度、机体维度到反应维度、刺激维度到反应维度三个过程提出问题和建议,提高电子书服务能力。从刺激维度到机体维度,要争取多方合作,增加新书和学术型电子书比例;适应用户需求,实施按需采购;完善分类导航体系,融入多媒体阅读形式。从机体维度到反应维度,可以培养数字阅读素养,提升阅读兴趣与能力;顺应读者喜好,纸电同步推广;加强电子书资源整合;主动交流,做好技术问题反馈;强调用户细分,建立个性化阅读社区。从刺激维度到反应维度,应该外借专业阅读设备,构建数字阅读空间;强化馆员与教师引领作用,化微平台为阅读平台;鼓励分享,发挥社群效应。

李宇珺[10](2019)在《我国移动阅读产业盈利模式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全民阅读的政策背景之下,阅读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各类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阅读迅速崛起,手机、电子阅读器、Pad等各类移动端阅读接触率稳步增长。纵观当前移动阅读产业的发展环境,随着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渐增加,国民为网络内容付费的习惯开始养成,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网络版权保护,5G技术的发展也将推动移动数据稳定性增强,流量传输速率也有更大幅度的提升。在良好的文化、经济、政治和科技环境之下,我国移动阅读市场迅速壮大,产值井喷式增长,盈利模式也逐渐在摸索中建立。但随着当下新用户和市场规模增速放缓,移动阅读市场中各企业竞争也更趋于激烈,各企业主体亟需创新盈利模式,开拓盈利空间,实现自身和移动阅读产业的持续高速发展。本文选取了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的盈利模式要素理论、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作为主要的理论基础,来探索移动阅读产业盈利模式的创新路径。具体来说,是从单个企业盈利要素的深度开发到整个产业价值链各个环节的优化和整合,再到基于技术、用户需求、产业融合等因素的变革所引发的盈利模式的整体创新,由内而外,层层推进。首先本文对我国移动阅读产业盈利模式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总结中国移动阅读产业的发展概况,包括市场规模、盈利概况和市场基本竞争格局。探讨移动阅读产业现有盈利模式的类型、盈利要素及产业价值链构成,在此基础上分析现有盈利模式对于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各盈利要素开发不足、产业价值链存在薄弱环节,以及盈利模式缺乏创新等问题,展开具体的研究。结合国内外移动阅读典型案例,分析我国移动阅读产业盈利模式的构成要素的开发状况以及如何对其进一步深度开发;基于我国移动阅读产业上、中、下游的核心价值创造功能,分析我国移动阅读产业价值链具体环节的强化举措,实现各环节的价值增值,并探讨横向和纵向的价值链整合。最后,基于技术、用户需求、产业融合等因素的变革,探索新的移动阅读产业盈利模式,包括围绕知识付费的多元盈利模式、以精细化IP运营为核心的泛娱乐模式、基于人工智能的一对一定制模式、以及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开放内容创作模式。试图通过探索新的盈利模式,进一步开拓盈利空间,为我国移动阅读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二、基于网络多层结构的E-book版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网络多层结构的E-book版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2)亚马逊自出版平台KDP版权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美国自出版发展演变特点
第二章 美国最大的自出版平台——亚马逊KDP
    第一节 亚马逊与Kindle Direct Publishing
    第二节 KDP平台的出版规则
第三章 自出版中的版权困境
    第一节 作者:恶意DMCA举报问题
    第二节 AI写作者:法律边界模糊问题
    第三节 KDP平台:虚假评论问题
    第四节 合作作者:身份的关系与权利问题
    第五节 自出版维权:常用方式与局限
第四章 解决自出版纠纷的路径与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作者个人:增强版权意识,掌握维权途径
    第二节 平台社区环境:不成文规定的约束
    第三节 出版平台:提升技术手段,增强防盗版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沉浸体验的移动阅读APP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关于移动阅读APP的研究
        1.2.2 国外关于移动阅读APP的研究
    1.3 理论基础
        1.3.1 沉浸体验理论
        1.3.2 沉浸体验的九要素
    1.4 相关概念
        1.4.1 移动阅读APP
        1.4.2 沉浸式阅读
        1.4.3 移动阅读APP的沉浸体验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贡献
2 移动阅读APP的发展概况
    2.1 移动阅读APP的产生
    2.2 移动阅读APP的发展
        2.2.1 移动阅读APP的发展阶段
        2.2.2 移动阅读APP沉浸体验的条件
        2.2.3 移动阅读APP中沉浸体验功能的出现
    2.3 移动阅读APP的类型
        2.3.1 移动阅读APP分类
        2.3.2 具备沉浸体验功能的移动阅读APP
3 移动阅读 APP 中存在的问题
    3.1 内容匹配问题
        3.1.1 深度不匹配
        3.1.2 风格不匹配
    3.2 功能控制问题
        3.2.1 版本缺陷
        3.2.2 功能复杂
    3.3 界面设计问题
        3.3.1 风格单调
        3.3.2 页面繁琐
    3.4 用户服务问题
        3.4.1 反馈及时性差
        3.4.2 活动效果欠佳
        3.4.3 信息风险较高
    3.5 广告和付费问题
        3.5.1 阅读页广告多
        3.5.2 付费规则复杂
4 移动阅读APP案例对比分析
    4.1 移动阅读APP案例选择依据
    4.2 移动阅读APP案例概况
        4.2.1 网易蜗牛读书
        4.2.2 起点读书
        4.2.3 咪咕阅读
    4.3 三款移动阅读APP对比分析
        4.3.1 阅读内容
        4.3.2 阅读功能
        4.3.3 界面设计
        4.3.4 用户服务
        4.3.5 付费方式
5 移动阅读APP的优化建议
    5.1 以匹配内容吸引用户
        5.1.1 内容深度与用户水平相协调
        5.1.2 内容风格与用户需求相适应
    5.2 以实用功能保障阅读
        5.2.1 增强操作流畅性
        5.2.2 提高功能实用性
    5.3 以人性界面提升观感
        5.3.1 界面风格适应内容主题
        5.3.2 页面布局符合用户习惯
    5.4 以精准服务凝聚用户
        5.4.1 反馈及时满足用户需求
        5.4.2 趣味活动促进用户活跃
        5.4.3 信息安全增强用户留存
    5.5 以合理付费减少干扰
        5.5.1 全站式会员避免中断
        5.5.2 按时长付费促进沉浸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德国数字出版产业研究 ——以贝塔斯曼传媒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德国数字出版产业的价值链分析
    第一节 基于价值链分析的数字出版产业
    第二节 德国非消费类数字出版产业
    第三节 德国消费类数字出版产业
第二章 德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第一节 政治环境
    第二节 经济环境
    第三节 社会文化环境
    第四节 技术环境
第三章 案例分析:贝塔斯曼传媒集团
    第一节 贝塔斯曼数字化的历史进程
    第二节 贝塔斯曼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
    第三节 贝塔斯曼对从业人员的技能升级和职业培训
第四章 “德国经验”对中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启示
    第一节 非消费出版:植根自我优势,发挥联合效应
    第二节 消费类数字出版:突破竖井思维,贯通价值链
    第三节 外部环境:严正版权规范,落实行业联盟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宏观经济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1.3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3.1 本文的创新之处
        1.3.2 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际经济学贸易壁垒理论综述
        2.1.1 国际贸易壁垒的概念界定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利弊因素
        2.1.2 国际贸易壁垒主要类型
    2.2 数字贸易理论、发展情况及规则研究的文献综述
        2.2.1 国内研究综述
        2.2.2 国外研究综述
    2.3 数字贸易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研究的文献综述
        2.3.1 国内研究综述
        2.3.2 国外研究综述
    2.4 关于度量数字贸易壁垒的行业和经济效应研究的文献综述
    2.5 国内外文献综述小结
第3章 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发展现状及其主要特征分析
    3.1 金砖国家社会经济及对外贸易发展情况概述
        3.1.1 金砖国家组织成立和发展历程、结构及主要经济合作领域
        3.1.2 金砖国家成员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3.1.3 金砖国家产业结构发展演变情况概述
        3.1.4 金砖国家成员国内外贸易规模及其结构
    3.2 金砖国家互联网基础设施和网络通信服务发展水平概述
        3.2.1 金砖国家互联网基础设施发展情况分析
        3.2.2 金砖国家网络通信服务发展水平分析
        3.2.3 金砖国家网络通信服务领域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分析
    3.3 金砖国家云计算服务发展情况分析
        3.3.1 云计算概念界定、基本功能、发展规模及其对数字贸易起到的作用
        3.3.2 云计算服务主要类型、发展优势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3.3.3 金砖国家云计算服务发展水平及市场规模分析
    3.4 金砖国家数字内容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3.4.1 金砖国家计算机和手机游戏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3.4.2 金砖国家视频点播和音乐流媒体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3.4.3 金砖国家数字出版电子图书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3.5 金砖国家电子商务、数字支付和电子交易记录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3.5.1 金砖国家电子商务与网络销售发展情况分析
        3.5.2 金砖国家数字支付发展情况
        3.5.3 金砖国家区块链技术与数字货币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领域主要壁垒和限制措施分析及其水平评估
    4.1 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和限制措施含义、主要类型和特点分析
        4.1.1 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和限制措施的含义
        4.1.2 数字产品新型贸易壁垒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分析
    4.2 新型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在金砖国家使用情况及其效果分析
        4.2.1 数据保护与隐私政策概述及其适用范围
        4.2.2 数据本地化概述及其使用范围
        4.2.3 私人和公共网络安全措施概述及其使用范围
        4.2.4 有关知识产权政策措施概述及其适用范围
    4.3 传统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在金砖国家使用情况及其效果分析
        4.3.1 市场准入措施概述及其使用范围
        4.3.2 与投资相关措施概述及其适用范围
    4.4 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与数据限制性政策保护程度评估
        4.4.1 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发展情况及其保护水平分析
        4.4.2 金砖国家数据限制发展情况及其保护水平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多维面板数据模型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
    5.1 模型设定与研究方法介绍
        5.1.1 模型设定
        5.1.2 研究方法介绍
    5.2 指标选择、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介绍
        5.2.1 数据密集型行业识别方法与实现步骤
        5.2.2 基于L-P非参数方法金砖国家数据密集型及其他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计算
        5.2.3 建立金砖各国数字贸易保护强度指数(DTPSI)的方法与实现步骤
    5.3 实证模型实现步骤及其结果
        5.3.1 面板单位根检验
        5.3.2 面板数据模型豪斯曼检验
        5.3.3 基于多维面板数据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分析
    5.4 低级、中级和高级数字产品贸易保护政策对15个行业TFP影响模拟分析
        5.4.1 不同数字产品贸易保护方案对各行业TFP影响模拟方法与结果
        5.4.2 数字产品贸易保护政策对数据密集型行业TFP影响模拟结果分析
        5.4.3 模拟分析结果主要结论和本章主要发现
第6章 基于GTAP模型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6.1 GTAP10数据库和模型介绍
        6.1.1 GTAP10模型的基本简介及其主要特点
        6.1.2 GTAP模型使用于评估数字贸易壁垒影响的局限性
    6.2 基于GTAP10模型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宏观经济影响模拟分析
        6.2.1 模拟方法介绍及其实现过程
        6.2.2 不同数字贸易壁垒保护程度下实际GDP变化模拟结果分析
        6.2.3 不同数字贸易壁垒保护程度对行业产出水平的影响模拟结果分析
        6.2.4 不同数字贸易壁垒保护程度对行业进出口贸易水平的影响模拟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数字产品贸易壁垒上升背景下的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合作框架与运行机制构建
    7.1 全球与金砖国家现有数字产品贸易合作框架分析
        7.1.1 多边与诸边贸易协定层面
        7.1.2 区域和双边贸易协定层面
        7.1.3 金砖国家现有关于数字产品贸易政策及合作框架协议
    7.2 金砖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数字贸易合作的模式构建及其运行机制
        7.2.1 合作模式一:WTO框架内的多边协议–数字贸易领域多边协议
        7.2.2 合作模式二:WTO框架内的诸边协议,以信息技术协定框架为主
        7.2.3 合作模式三:《国际服务贸易协定》(TiSA)框架内的诸边协议
        7.2.4 以WTO为主Ti SA协议为辅数字贸易合作框架实现途径
    7.3 金砖国家之间数字贸易合作模式构建及其运行机制
        7.3.1 建立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合作框架的基础条件和技术路线
        7.3.2 以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为主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合作模式
        7.3.3 以BRICS支付系统为主金砖国家数字贸易运行机制的实现
        7.3.4 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软环境建设合作领域及运行机制的实现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附录A 金砖国家采用的数据本地化及跨境数据流动限制政策
附录B NAICS行业与GTAP行业分类之间的一致性表
附录C 论文购买数据库和软件使用许可证明
附录D 简字缩语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数字平台的服务最优定价和收益模式决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2.1 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
        1.2.2 技术路线和方法
    1.3 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2.1.1 双边市场研究
        2.1.2 社交网络服务研究
        2.1.3 平台经济系统研究
        2.1.4 收益模式研究
        2.1.5 信息不对称研究
    2.2 存在的主要不足
第三章 单寡头社交功能平台收益模式决策
    3.1 模型描述
    3.2 不同收益模式的最优结果分析
        3.2.1 广告赞助收益模式
        3.2.2 基于订阅收益模式
        3.2.3 混合收益模式
        3.2.3.1 优质订阅服务差异更小情形
        3.2.3.2 优质订阅服务差异更大情形
        3.2.3.3 服务质量对最优价格的影响
    3.3 收益模式决策
    3.4 市场份额亦作为决策要素
    3.5 讨论和启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寡头社交功能平台收益模式决策
    4.1 模型描述
    4.2 收益模式决策
        4.2.1 市场均衡
        4.2.2 多重均衡和帕累托改进
        4.2.3 社交效应对竞争性平台的收益模式决策的影响
    4.3 对称型双寡头平台
        4.3.1 社交效应对收益模式决策的影响
        4.3.2 社交效应和服务质量对收益模式决策和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4.4 讨论和启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竞争合作平台收益模式决策
    5.1 模型描述
    5.2 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和比较经济静态分析
        5.2.1 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5.2.1.1 超强内容差异性情形
        5.2.1.2 较强内容差异性情形
        5.2.2 比较经济静态分析
        5.2.2.1 超强内容差异性情形
        5.2.2.2 较强内容差异性情形
    5.3 均衡和对比分析
        5.3.1 竞争平台所有者决策下的市场均衡
        5.3.2 均衡结果对比分析
    5.4 内容提供商的占优收益组合策略
    5.5 讨论和启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平台保护下竞争平台的定价策略
    6.1 模型描述:用户信息完备
        6.1.1 均衡结果
        6.1.2 平台保护强度和内容提供商收益
        6.1.3 平台保护强度和平台提供商利润
        6.1.4 平台保护强度、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
    6.2 模型描述:用户信息不完备
        6.2.1 均衡结果
        6.2.2 平台保护强度和内容提供商收益
        6.2.3 平台保护强度和平台提供商利润
        6.2.4 平台保护强度、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
    6.3 讨论和启示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研究(1991-201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电子图书发展史的研究意义
    1.2 电子图书的概念辨析
        1.2.1 国内外电子图书的概念考据
        1.2.2 电子图书的含义与类型
        1.2.3 相关概念辨析
    1.3 电子图书研究的现状
        1.3.1 年代分布
        1.3.2 主题词分析
        1.3.3 电子图书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创新点
2 电子图书溯流求源(1991-1999)
    2.1 电子图书的产生背景
        2.1.1 书籍的演变
        2.1.2 电子载体的出现
        2.1.3 汉字的数字化进程
    2.2 中国电子图书的产生
        2.2.1 我国第一部电子图书
        2.2.2 早期的电子图书制作
3 电子图书在机构市场兴起(2000-2008)
    3.1 互联网开创阅读新时代
        3.1.1 我国的互联网时代背景
        3.1.2 电子图书的新面貌
    3.2 锐意创新和不断进取的超星集团
        3.2.1 数字化开创时期
        3.2.2 版权建设时期
        3.2.3 资源服务时期
    3.3 立足数字出版实力雄厚的方正APABI
        3.3.1 起步阶段
        3.3.2 快速发展阶段
        3.3.3 缓慢进展阶段
    3.4 以自主研发技术领先的书生集团
        3.4.1 书生数字图书馆之路
        3.4.2 调整战略转型
4 用户需求促使电子图书繁荣(2009-2014)
    4.1 个人市场开始形成
        4.1.1 网络文学风靡
        4.1.2 移动阅读终端的普及
        4.1.3 电子图书阅读平台兴起
    4.2 机构市场持续升温
        4.2.1 馆藏电子图书来源
        4.2.2 电子图书整合方式
        4.2.3 电子图书服务方式
5 电子图书行业的转型与挑战(2015-2018)
    5.1 出版社寻求转型
        5.1.1 出版模式变化
        5.1.2 主要出版社的电子图书发展概况
        5.1.3 传统出版社的困境
    5.2 馆配商服务创新
        5.2.1 馆配电子书市场新格局
        5.2.2 北京人天“畅想之星”的电子图书发展
        5.2.3 主要馆配电子书平台及特点
    5.3 京东进军馆配电子书市场
        5.3.1 从零售市场到机构市场
        5.3.2 京东阅读的优势和不足
6 主要问题与解决方式
    6.1 推动中国电子图书发展的重要力量
    6.2 主要问题
        6.2.1 电子图书长期受到版权制约
        6.2.2 电子图书资源重复建设
        6.2.3 纸电同步效果不佳
        6.2.4 电子图书市场不成熟
        6.2.5 馆配电子书产业链割裂
    6.3 解决方式
        6.3.1 利用区块链技术创新解决思路
        6.3.2 用户、出版社积极转变观念
        6.3.3 共同构建电子图书产业链生态
        6.3.4 政府发挥监管和引导的作用
7 总结与展望
    7.1 启示
        7.1.1 读者需求是影响电子图书的主要因素
        7.1.2 技术是推动电子图书发展的根本动力
        7.1.3 电子图书的社交化值得重视
        7.1.4 电子图书行业需要合作才能共赢
    7.2 未来展望
        7.2.1 新技术催生电子图书的变革
        7.2.2 电子图书将脱离纸书模式
        7.2.3 电子图书行业将重新洗牌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C.超星集团访谈记录
    D.畅想之星访谈记录
    E.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大事记
    F.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8)共生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用户电子书需求上涨
        1.1.2 图书馆电子书经费投入增长
        1.1.3 电子书市场面临挑战
        1.1.4 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矛盾凸显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图
        1.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电子书馆藏建设概念术语厘清
    2.2 国内外图书馆数字资源馆藏发展政策研究现状
    2.3 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研究现状
        2.3.1 国外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研究进展
        2.3.2 国内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研究进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外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调查分析
    3.1 中美高校图书馆电子书馆藏现状调查
        3.1.1 高校馆电子书商数量统计
        3.1.2 电子书数据库检索情况
        3.1.3 电子书商统计情况
    3.2 国内外电子书许可协议条款调查与评价
        3.2.1 图书馆电子书许可协议模板条款调查
        3.2.2 国外电子书商许可协议调查与评价
        3.2.3 国内电子书商许可协议调查与评价
    3.3 国内外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调查与评价
        3.3.1 政策网上公布情况
        3.3.2 政策覆盖范围情况
        3.3.3 政策修订情况
        3.3.4 政策条款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备选方案的构建
    4.1 共生理论
        4.1.1 共生理论的内涵
        4.1.2 信息人共生的概念、条件与模式
        4.1.3 电子书馆藏建设共生系统及构成要素
        4.1.4 电子书馆藏建设共生系统构成条件
        4.1.5 电子书馆藏建设共生系统形成与进化
        4.1.6 共生理论在电子书馆藏建设及其政策中的应用
    4.2 其他相关理论研究
        4.2.1 需求理论
        4.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4.2.3 数字资源建设理论
    4.3 政策构建思路
        4.3.1 政策构建流程
        4.3.2 现有共生系统问题分析
        4.3.3 政策宏观层次的问题
        4.3.4 政策微观层次的问题
        4.3.5 政策构建原则
    4.4 政策备选方案的条款构建
        4.4.1 政策目标确立
        4.4.2 限制性政策备选方案的条款设置
        4.4.3 共生视角政策备选方案的条款设置
        4.4.4 限制性政策备选方案与共生视角下政策备选方案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备选方案的接受度调查
    5.1 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
    5.2 调查问卷的设计
    5.3 预调查
        5.3.1 样本描述
        5.3.2 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5.3.3 正式调查问卷形成
    5.4 正式调查的实施
        5.4.1 问卷发放与数据采集
        5.4.2 调查数据的检验
    5.5 正式调查数据的分析
        5.5.1 样本属性分析
        5.5.2 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框架接受度调查
        5.5.3 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条款接受度调查
        5.5.4 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揭示的认知调查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共生视角下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方案的确立
    6.1 政策方案抉择
        6.1.1 “政策概括”条款抉择
        6.1.2 “采购标准”条款抉择
        6.1.3 “用户资格规定”条款抉择
        6.1.4 “版权限制”条款抉择
        6.1.5 “电子书商义务”条款抉择
        6.1.6 “图书馆义务”条款抉择
        6.1.7 “用户义务”条款抉择
        6.1.8 “三方共同义务”条款抉择
        6.1.9 “电子书访问”条款抉择
        6.1.10 “电子书保存”条款抉择
        6.1.11 “电子书整合”条款抉择
        6.1.12 “评价与剔除”条款抉择
        6.1.13 “合作馆藏”条款抉择
        6.1.14 “政策修订”条款抉择
    6.2 共生视角下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条款
    6.3 相关意见与建议
        6.3.1 宏观层面的意见与建议
        6.3.2 微观层面的意见与建议
    6.4 政策执行的可行性分析
        6.4.1 政策的功能
        6.4.2 政策执行的过程
        6.4.3 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主要贡献与结论
        7.1.2 研究的创新点
    7.2 研究局限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高校学生电子书持续使用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
    0.2 研究意义
        0.2.1 理论意义
        0.2.2 现实意义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1 境外研究现状
        0.3.2 国内研究现状
    0.4 研究内容及方法
        0.4.1 研究内容
        0.4.2 研究方法
    0.5 研究创新之处
1 相关理论概述
    1.1 电子书阅读行为概述
        1.1.1 电子书
        1.1.2 阅读行为
    1.2 用户使用的相关理论
        1.2.1 S-O-R理论
        1.2.2 计划行为理论(TPB)
        1.2.3 技术接受模型(TAM)
        1.2.4 扩展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EECM-ISC)
        1.2.5 信息系统成功理论(D&M改进模型)
        1.2.6 心流理论
2 高校学生电子书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及影响关系假设
    2.1 电子书持续使用影响因素确定
        2.1.1 刺激(S)
        2.1.1.1 应用环境
        2.1.1.2 社会环境
        2.1.2 机体(O)
        2.1.2.1 情绪
        2.1.2.2 认知
        2.1.3 反应(R)
    2.2 模型结构框架
    2.3 调查问卷设计
    2.4 预调查与量表修正
        2.4.1 信度分析
        2.4.2 探索性因子分析
3 高校学生电子书持续使用行为实证研究
    3.1 调查过程
    3.2 样本基本特征分析
    3.3 电子书阅读行为分析
        3.3.1 阅读需求认识与表达行为分析
        3.3.2 阅读寻求行为分析
        3.3.3 阅读利用行为分析
        3.3.4 阅读交流行为分析
        3.3.5 电子书阅读行为总结
    3.4 电子书持续使用影响因素分析
        3.4.1 信效度分析
        3.4.2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3.4.2.1 模型拟合优度分析
        3.4.2.2 路径分析与假设检验
        3.4.3 影响因素总结
4 基于用户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电子书服务策略
    4.1 从刺激维度到机体维度(S→0)
        4.1.1 争取多方合作,增加新书和学术型电子书比例
        4.1.2 适应用户需求,实施按需采购
        4.1.3 完善分类导航体系,融入多媒体阅读形式
    4.2 从机体维度到反应维度(O→R)
        4.2.1 培养数字阅读素养,提升阅读兴趣与能力
        4.2.2 顺应读者喜好,纸电同步推广
        4.2.3 加强电子书资源整合
        4.2.4 主动交流,做好技术问题反馈
        4.2.5 强调用户细分,建立个性化阅读社区
    4.3 从刺激维度到反应维度(S→R)
        4.3.1 外借专业阅读设备,构建数字阅读空间
        4.3.2 强化馆员与教师的引领作用,化微平台为阅读平台
        4.3.3 鼓励分享,发挥社群效应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1.1 论文的总结
        5.1.2 论文的不足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10)我国移动阅读产业盈利模式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移动阅读研究
        1.2.2 移动阅读产业研究
        1.2.3 移动阅读产业盈利模式研究
    1.3 理论基础
        1.3.1 盈利模式要素理论
        1.3.2 价值链理论
        1.3.3 产业链理论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2 我国移动阅读产业及盈利模式现状
    2.1 我国移动阅读产业发展现状
        2.1.1 市场规模和盈利概况
        2.1.2 市场竞争格局
    2.2 我国移动阅读产业盈利要素构成
        2.2.1 利润对象
        2.2.2 利润点
        2.2.3 利润杠杆
        2.2.4 利润来源
        2.2.5 利润屏障
    2.3 我国移动阅读产业价值链构成
        2.3.1 产业价值链上游
        2.3.2 产业价值链中游
        2.3.3 产业价值链下游
    2.4 我国移动阅读产业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2.4.1 各盈利要素开发不足
        2.4.2 价值链存在薄弱环节
        2.4.3 盈利模式缺乏创新
3 我国移动阅读产业盈利要素的深度开发
    3.1 利润对象的细分与拓展
        3.1.1 用户细分,精准推荐
        3.1.2 领域延伸,海外拓展
    3.2 打造特色利润点
        3.2.1 满足个性化阅读需求
        3.2.2 挖掘多元化阅读体验
        3.2.3 创新广告模式
    3.3 利润杠杆多样化
        3.3.1 全媒体营销
        3.3.2 跨界营销
        3.3.3 社群营销
    3.4 深入挖掘利润来源
        3.4.1 存量博弈
        3.4.2 增量衍生
    3.5 加强利润屏障
        3.5.1 重视版权管理
        3.5.2 打造品牌特色
4 基于价值链的我国移动阅读产业盈利模式的优化
    4.1 上游价值链优化
        4.1.1 鼓励原创内容生产
        4.1.2 强化内容规范管理
    4.2 中游价值链优化
        4.2.1 创新收费方式
        4.2.2 提高平台黏性
    4.3 下游价值链优化
        4.3.1 培育用户消费习惯
        4.3.2 鼓励用户创造内容
    4.4 价值链整合
        4.4.1 横向价值链整合
        4.4.2 纵向价值链整合
5 我国移动阅读产业的创新盈利模式
    5.1 围绕知识付费的多元盈利模式
    5.2 以精细化IP运营为核心的泛娱乐模式
    5.3 基于人工智能的一对一定制模式
    5.4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开放内容创作模式
6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基于网络多层结构的E-book版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培养版权意识:创作者和创意产业如何利用知识产权在数字时代生存》(节选)英译汉实践报告[D]. 郑妮. 西北大学, 2021
  • [2]亚马逊自出版平台KDP版权问题研究[D]. 陆修媛.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基于沉浸体验的移动阅读APP研究[D]. 王喆. 南京大学, 2020(02)
  • [4]德国数字出版产业研究 ——以贝塔斯曼传媒集团为例[D]. 黄苗苗.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5]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宏观经济影响研究[D]. Ivan Sarafanov.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5)
  • [6]数字平台的服务最优定价和收益模式决策[D]. 李枝勇. 天津大学, 2019(01)
  • [7]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研究(1991-2018)[D]. 向晴. 重庆大学, 2019(01)
  • [8]共生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研究[D]. 胡曦玮.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9]高校学生电子书持续使用行为研究[D]. 陈晨. 辽宁大学, 2019(01)
  • [10]我国移动阅读产业盈利模式创新研究[D]. 李宇珺. 武汉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基于多层网络结构的电子书版权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