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纤维支气管镜在急危重病人气道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莫为春,汪兰曌,朱贤,李荣新,郭朋,岳茂兴,沈辉,申捷[1](2021)在《群体性化学伤害院内救治专家共识(2021)》文中研究指明群体性化学伤害具有突发性、危重性、污染性的特点,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由于处置经验不足,救治流程不完善,救治设备缺乏,临床救治难度大。医疗机构如何进行有效、高效的院内救治,特别是对不同中毒途径的和不同批量患者的化学伤害,如何进行规范救治是卫生应急专家需要关注的焦点。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专家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专家总结了10余年群体性化学伤害的急救经验,制定了本专家共识,为今后我国群体性化学伤害的医学救援和院内救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黄经纬[2](2020)在《辽宁省麻醉学领域可视化技术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在过去的170余年时间里,麻醉药物和麻醉技术的发展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其中近年来迅猛发展的可视化技术尤为引人注目。可视化技术不仅可以精准指导各项麻醉操作,更有助于诊断、治疗与生命体征监测,业已成为未来麻醉学领域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然而,作为一项新兴技术,虽然在国内外麻醉学领域已经广泛认同,但受地域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认知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仍存在普及程度不够、应用水平差异较大等问题。我国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总体水平与欧美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异,辽宁省地处中国东北部,受地域、经济、环境、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其固有的特殊性,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也存在自身的特点。辽宁省麻醉学领域应用可视化技术大致起步于5年前,近3年得以普及与发展。尽管已经走过了3~5年的发展历程,但事实上还缺少详实、准确的资料全面了解该项技术在辽宁区域的现状,也无从知晓该区域此项技术在国内外所处的水平,更难以把控可视化技术在辽宁省麻醉学领域今后亟需解决的问题及发展的方向。换言之,对这项代表着今后发展方向的技术我们既不知过往、亦不知现状,更不知如何预判和指导未来的发展。目的准确掌握辽宁省麻醉学领域近年来可视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对比其与国内外相同领域所存在的差异,为进一步促进辽宁省麻醉学领域可视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依据及建议。方法选择辽宁省所辖所有的14个地市的三级医院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各医院麻醉学科2017~2019三年间可视化技术应用状况。每年设定1份问卷,3份问卷内容一致,包括医院及科室的一般情况、可视化技术在气道管理方面的应用,超声在可视化技术方面的应用,以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的应用现状等内容。对反馈问卷进行系统的汇总与统计分析,根据统计分析结果总结辽宁省麻醉学领域可视化技术应用现状,根据相关文献报告对比其与国内外同领域的差异,并提出今后发展的建议。结果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94份,回收有效问卷276份,整体完成率93.8%。涵盖辽宁省辖区内14个地市的92家三级医院,其中三级甲等医院有69家(75%),公立医院有86家(93.5%),教学医院有26家(28.3%);医生数量在10-30人的医院有54家(58.7%);手术台数在10-30台的医院有44家(47.8%);年手术例数在3000-10000例的医院有48家(52.2%);年麻醉例数在3000-10000例的医院有46家(50%)。开展可视化技术在气道管理方面应用的医院82家(89.1%)。可视化气道工具总量≤5件的医院共44家(53.7%),其中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e,FOB)的占有率最高(67.1%);临床最常用于困难气道的医院共50家(61%),最常用于非困难气道的医院共32家(39%)。与2017年相比,可视化气道管理设备数量逐年增加(P<0.05)。开展超声技术的医院66家(71.7%)。超声数量≤2台的医院共53家(57.6%)。基本掌握超声技术麻醉医生比例≤30%的医院共29家(43.9%)。三甲医院超声数量明显多于非三甲医院(P<0.05);三甲医院和非三甲医院在基本掌握超声技术麻醉医生比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医院超声数量明显高于非教学医院,教学医院基本掌握超声技术麻醉医生比例明显高于非教学医院。与2017年相比,掌握超声技术的麻醉医生比例逐年增加(P<0.05)。开展TEE/TTE技术的医院13家(14.1%)。开展TEE技术的三甲医院数量明显高于非三甲医院(P<0.05);教学医院明显高于非教学医院(P<0.05)。结论:1.近3年,辽宁省三级医院麻醉学领域可视化技术的应用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仍有上升空间;2.可视化技术在气道管理方面的应用普及率较高,但技术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应用范围有待扩展,科研工作尤须关注;3.超声在可视化技术方面的应用不够理想。开展相关技术的医院数量尚可,但发展不平衡。设备数量的欠缺、医院性质间的差异,特别是TEE/TTE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均存在较大差距,应尽快提升。
陈义富[3](2019)在《纤维支气管镜在危重病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对纤维支气管镜在危重病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中山市古镇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危重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鼻气管插管等措施进行管理,并比较操作前与操作后患者的动脉血气情况与病情改善情况。结果:本研究共进行86次纤维支气管镜操作,与操作前相比,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有所下降,氧分压(PaO2)有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12例肺部感染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管理,10例好转,2例死亡;行鼻气管插管、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均能一次性完成。结论:纤维支气管镜不仅能清洁气道,还能对经鼻气管插管、经皮扩张气管切开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从而有效改善危重病患者病情。
吴孟珊[4](2019)在《中医药联合纤支镜治疗AECOPD严重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中医药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探讨中医药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其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严格按照本次研究疾病的诊断标准及纳入、排除标准,收集了 2013年1月-2018年1月于广东省中医院呼吸科、ICU住院治疗的120例合格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使用中医药+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分为基础组和综合组,基础组的治疗以常规治疗为主,治疗组在基础组的治疗方案上,同时加用中医药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和预后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对综合组内按照中药汤剂组与中药+中医外治组进行预后分析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统计收集的病例资料的中医证候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基线情况:最终符合标准的病例资料共120例,分为综合组和基础组,综合组54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9例;基础组66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17例。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吸烟指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实验室检查结果: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血沉、降钙素原与治疗前相比均有差异,且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沉,综合组较基础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0.05);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时间、红细胞计数与治疗前相比均有差异,且红细胞计数,综合组较基础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酸碱度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白蛋白、总蛋白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组内痰培养阳性30例(45.5%),综合组43例(79.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预后分析:两组患者的有创/无创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管插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死亡率(11.1%)低于基础组(19.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总有效率88.9%对比基础组7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良反应:综合组内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共23例(42.6%)对比基础组48例(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综合组内结果:中药汤剂组与中药+中医外治法组在总有效率、气管插管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汤剂组患者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共17例(60.7%)对比中药+中医外治法组6例(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中医证候情况:收集的120例病例资料,进行中医证候统计,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为肺脾肾虚痰浊阻肺(41例),其次是肺脾肾虚痰热瘀肺(37例)、肺脾肾虚痰热壅肺(14例)。结论:中医药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对比基础组,能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机械通气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且痰培养阳性率更高,且中医证候以虚实夹杂为主。
刘卓[5](2019)在《Uniblocker导管在单肺通气中应用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胸科手术技术的进步也得益于胸科麻醉技术的进步。单肺通气是指插入特殊的气管导管如双腔支气管导管,支气管封堵导管或者单腔支气管导管,将左右主支气管完全分隔,术中只利用非手术一侧肺进行通气的方法。单肺通气的主要目的是:首先,避免手术一侧肺内的血液或分泌物污染健侧肺;其次,方便手术操作,为术者提供更好的手术视野。单肺通气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一些常规胸部手术如肺叶切除术,纵膈肿物切除术以及食管手术提供了良好的手术条件,另外也使得一些较难的手术如巨大纵膈肿物切除术,气管成形术,隆突成形术,支气管袖状切除术以及肺动脉成形术等手术能够顺利的开展。近年来随着胸腔镜手术,小切口冠脉搭桥手术等微创手术的迅猛发展为单肺通气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肺通气的三种基本方法:双腔支气管导管,支气管导管行支气管内插管和支气管封堵导管。临床上常用的是双腔支气管导管,尤其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然而由于双腔支气管导管管径粗大,质地偏硬,对于困难气道患者会增加插管的难度,并且会造成气道的损伤,使患者术后声音嘶哑,喉咙疼痛的发生率增高。此外,术后如果需要呼吸支持,还要将双腔支气管导管更换为单腔气管导管。近年来随着支气管封堵导管的不断改进在临床上应用的越来越多,如Univent导管,Arndt导管,Cohen导管,Uniblocker导管,EZ导管和Coopdech导管等。支气管封堵导管插管相对容易,困难气道患者也能够放置,术后如果需要呼吸支持不需要更换导管。然而使用传统的听诊插管方法想要将支气管封堵导管插入到最佳位置比较困难,大部分支气管封堵导管都需要在纤维支气管镜的直视下才能够放到最佳位置,有一些研究发现即使在纤维支气管镜的直视下仍需要多次调整才能够将支气管封堵导管放到最佳位置。此外,纤维支气管镜价格昂贵,并且需要有一定经验的麻醉医生才能够熟练操作,如果气道中的血液或分泌物较多还会影响纤维支气管镜的视野,影响对支气管封堵导管位置的判断。为了避免以上不足,我们设计了一种简单的支气管封堵导管插管方法,本研究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评估这种新的插管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第三部分比较使用这种插管方法时支气管封堵导管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单肺通气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上单肺通气方法的选择提供更多的参考。现将各部分内容概述如下:第一部分 Uniblocker导管管腔外插管方法与传统管腔内插管方法的比较目的:评估Uniblocker导管管腔外插管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上支气管封堵导管插管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ASA分级I-III级,年龄18-70岁,择期行左侧胸部手术的成年患者40例。排除标准为:体重指数(BMI)>35kg/m2;改良Mallampati分级≥3级;一个月内行胸部手术;患有严重的心,脑,肝,肾及肺部疾病。两组患者术前均由同一高年资麻醉医生去访视,评估,并将入选的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管腔内插管组(I组,n=20)和管腔外插管组(E组,n=20)。进入手术间后,所有患者均平躺于手术床上,常规监测心率(HR),心电图(ECG),无创动脉血压(NIBP),脉搏氧饱和度(SpO2)。诱导时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3μg/kg,依托咪酯0.3mg/kg和维库溴铵0.1mg/kg。所有患者在静注维库溴铵2分钟后,由另一位经验丰富的同一麻醉生进行气管插管管腔内组插管步骤如下:第一步,先将单腔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当导管达到合适的深度后固定;第二步,将Uniblocker导管用石蜡油润滑后,由单腔气管导管内部插入,在插入的过程中将支气管封堵导管向左主支气管方向旋转90°顺势插入,遇到轻微阻力后停止插入;第三步,将纤维支气管镜插入单腔气管导管内,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将Uniblocker导管调整至最佳位置,然后将单腔气管导管的套囊充气,并将Uniblocker导管固定在单腔气管导管的末端。管腔外插管组的插管步骤如下:第一步,Uniblocker导管用石蜡油润滑后,插管时先插入Uniblocker导管,当导管前端通过声门后将导管向左主支气管方向旋转90°顺势插入,遇到轻微阻力后停止插入;第二步,将单腔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当导管在气管内达到合适的深度后单独固定;第三步,将纤维支气管镜插入单腔气管导管内,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将Uniblocker导管调整到最佳位置,然后将单腔气管导管的套囊充气,并用布胶带将Uniblocker导管和单腔气管导管分别固定。记录Uniblocker导管的插管时间,对位时间,导管术中移位的次数,肺萎陷程度,气管及主支气管粘膜损伤情况,双肺通气和单肺通气30min后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术后24h喉咙疼痛,声音嘶哑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气管插管和手术,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ASA分级,身高,体重,体重指数,手术时间及单肺通气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传统管腔内插管组,Uniblocker导管的对位时间为112.6±31.2s,而管腔外插管组Uniblocker导管的对位时间仅为63.4±15.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及主支气管粘膜的损伤情况,Uniblocker导管的插管时间,Uniblocker导管术中移位的次数,术中肺萎陷的程度,双肺通气和单肺通气30min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术后24h喉咙疼痛,声音嘶哑的发生情况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管腔内插管方法相比,管腔外插管法Uniblocker导管的插管时间更短,调整导管位置时更容易,气管粘膜损伤的几率也更小。第二部分 胸部CT预测Uniblocker导管插管深度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目的:评估胸部CT预测Uniblocker导管插管深度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为临床上Uniblocker导管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择期行左侧胸部手术的成年患者70例。排除标准为:ASA>III级;体重指数>35kg/m2;改良Mallampati分级≥3级;一个月内行胸部手术;患有严重的心,脑,肝,肾及肺部疾病。所有患者术前均由同一高年资麻醉医师去访视评估,并将入选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插管组(CV组,n=35)和CT测量组(CT组,n=35)。患者进入手术间后平躺于手术床上,常规监测HR,ECG,NIBP,SpO2。诱导时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顺势阿曲库铵0.2mg/kg,芬太尼2.5-3μg/kg和依托咪酯0.3mg/kg,所有患者在静注顺势阿曲库铵3min后,由另一位经验丰富的同一麻醉医生使用两种插管方法进行插管。常规插管组插管步骤如下:第一步,先将单腔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当导管达到合适深度后固定;第二步,将Uniblocker导管用石蜡油润滑后,由单腔气管导管内部插入,在插入的过程中将支气管封堵导管向左主支气管方向旋转90°顺势插入,直到遇到轻微的阻力;第三步,将纤维支气管镜插入单腔气管导管内,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Uniblocker导管的位置,并将没有达到合适位置的Uniblocker导管调整至最佳位置,确认导管位置良好后检查气管及支气管粘膜的损伤程度,然后将单腔气管导管的套囊充气,并将Uniblocker导管固定在单腔气管导管的末端。CT测量组插管步骤如下:第一步,由随访医生从影像读片系统数出从声门到气管隆突之间CT影像的层数(层厚度是5mm),计算从声门到气管隆突之间的距离,然后在Uniblocker导管套囊顶端(近口腔一侧)向尾端量出一定的距离(CT计算距离+10mm)并用记号笔做一标记;第二步,Uniblocker导管用石蜡油润滑后,先将Uniblocker导管插入气管内,当导管前端通过声门后将导管向左主支气管方向旋转90°顺势插入,当Uniblocker导管上的标记正好位于声门上方时停止插入,并用右手同时固定喉镜和支气管封堵导管,同时记录门齿水平的插入深度,用胶布标记在Uniblocker导管上;第三步,将单腔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当导管在气管内达到合适的深度后单独固定;第四步,将纤维支气管镜插入单腔气管导管内,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Uniblocker导管的位置,并将没有达到合适位置的Uniblocker导管调整至最佳位置,确认导管位置良好后检查气管及支气管粘膜的损伤程度,然后将单腔气管导管套囊充气,并用布胶带将Uniblocker导管和单腔气管导管分别固定。记录Uniblocker导管盲探插管一次成功率,气管及支气管粘膜的损伤程度,放置Uniblocker导管的时间,术中肺萎陷的程度,Uniblocker导管移位的发生率以及术后24h喉咙疼痛和声音嘶哑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插管成功并完成手术,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BMI,ASA分级,声门与气管隆突之间的距离,单肺通气时间,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常规插管组,Uniblocker导管盲探插管一次成功率为43%(15/35),而在CT测量组,Uniblocker导管盲探插管一次成功率为88%(31/35)。CT测量组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插管组(85.4s vs 145.4s)(P<0.01)。CT测量组气管及支气管粘膜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插管组(1/35)vs(8/35)(P<0.05)。插管完成后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对Uniblocker导管的位置进行检查和调整,常规插管组有12例一次调整到位,3例需要调整2次,4例需要调整3次,1例需要调整4次,而CT测量组有4例均一次调整到位(P<0.05)。术中Uniblocker导管移位的次数,术中肺萎陷的程度,术后24h声音嘶哑,喉咙疼痛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前胸部CT测量声门与气管隆突之间的距离可以准确预测支气管封堵导管的插入深度,进一步缩短插管时间,减少气道的损伤。第三部分 比较胸部CT指导下Uniblocker导管和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单肺通气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的:比较胸部CT指导下Uniblocker导管和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单肺通气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上单肺通气方法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择ASA分级I-III级,年龄18-70岁,择期行左侧胸部手术的成年患者60例。排除标准为:体重指数>35kg/m2;改良Mallampati分级≥3级;一个月内行胸部手术;近期有肺部感染,有高血压病史,严重的心脏,脑部以及肺部疾病。所有患者术前均由同一高年资麻醉医生去访视,评估术前情况,并从影像读片系统,找到患者术前的胸部CT影像,数出从声门层面到气管隆突层面之间CT影像的层数(层厚度是5mm),计算从声门到气管隆突之间的距离,然后将入选的患者随机分为Uniblocker导管组(U组,n=30)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组,n=30)。两组患者进入手术间后平躺于手术床上,常规监测HR,NIBP,ECG,SpO2。诱导时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顺势阿曲库铵0.2mg/kg,芬太尼3μg/kg和依托咪酯0.3mg/kg,在静注顺势阿曲库铵3min后,由另一位经验丰富的同一麻醉医生分别使用两种导管进行插管。Uniblocker导管组插管步骤如下:第一步,根据随访麻醉医生由胸部CT计算的从声门到气管隆突之间的距离在Uniblocker导管套囊顶端(近口腔一侧)向尾端量出一定的距离(CT计算距离+10mm)用记号笔做一醒目的标记;第二步,Uniblocker导管用石蜡油润滑后,插管时先将Uniblocker导管插入气管内,当导管前端通过声门后将导管向左主支气管方向旋转90°顺势插入,当Uniblocker导管上的标记正好位于声门上方时停止插入,并用右手同时固定喉镜和支气管封堵导管,同时记录门齿水平的插入深度用胶布标记在Uniblocker导管上;第三步,将单腔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当导管在气管内达到合适的深度后单独固定;第四步,将纤维支气管镜插入单腔气管导管内,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Uniblocker导管的位置,并将没有达到最佳位置的Uniblocker导管调整到最佳位置,然后检查气管及支气管粘膜损伤的程度。最后将单腔气管导管套囊充气,并用布胶带将Uniblocker导管和单腔气管导管分别固定。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组的插管步骤如下:第一步,根据随访医师由胸部CT计算的从声门到气管隆突之间的距离在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套囊顶端黑色标记线处(近口腔一侧)向尾端量出一定的距离用记号笔做一醒目的标记;第二步,将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套囊和前端用石蜡油润滑,插管时当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前端通过声门后将导管向左主支气管方向旋转90°顺势插入,当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上的标记正好位于声门上方时停止插入,同时记录门齿水平的插入深度,用胶布标记在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上;第三步,将纤维支气管镜插入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内,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位置,将没有达到最佳位置的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调整到最佳位置,然后检查气管及支气管粘膜损伤的程度,最后将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套囊充气,并用布胶带将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固定。记录Uniblocker导管和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一次成功率,气管及支气管粘膜的损伤程度分级,放置导管所需的时间,切开胸膜1min后肺的萎陷程度,切开胸膜到肺完全萎陷所需的时间,支气管封堵导管和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术中移位的发生率,呼吸力学的变化,肺内分流率,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术后24h喉咙疼痛和声音嘶哑的发生率以及术后24小时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插管,并成功完成手术,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ASA分级,声门与气管隆突之间的距离,单肺通气时间,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Uniblocker导管组,Uniblocker导管插管一次成功率为80%(24/30),双腔支气管导管组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一次成功率为86%(26/30)(P>0.05);Uniblocker导管插管时间为84.3±17.1s,双腔支气管导管的插管时为83.9±19.4s(P>0.05);调整导管位置的次数,术中导管移位的次数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切开胸膜1min后双腔支气管导管组肺的萎陷程度明显好于Uniblocker导管组(P<0.05),从切开胸膜到肺完全萎陷所需的时间双腔支气管导管组也明显短于Uniblocker导管组(3.3±0.5 min vs 8.4±1.2 min)(P<0.05),而Uniblocker导管组气管及支气管粘膜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双腔支气管导管组(2/30 vs 10/30)(P<0.05);Uniblocker导管组术后喉咙疼痛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双腔支气管导管组(2/30 vs 9/30)(P<0.05);术后声音嘶哑,肺炎,肺不张的发生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在插管即刻Uniblocker导管组明显低于双腔支气管导管组(P<0.05),在其他时间点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HR,SpO2在各个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单肺通气时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明显高于双肺通气时(P<0.05),而PETCO2没有显着差异(P>0.05);Uniblocker导管组患者的Ppeak,Pplat在单肺通气5min,单肺通气30min,单肺通气结束前明显低于双腔支气管导管组(P<0.05),而PETCO2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单肺通气后的PaO2逐渐下降,PA-aDO2,Qs/Qt逐渐增加,两组间各时间点的PaO2,PA-aDO2及Qs/Qt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前胸部CT指导Uniblocker导管插管可以进一步缩短插管时间,降低气管粘膜损伤的发生率,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相比较术后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
陈丹,黄永康[6](2016)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综述》文中研究指明人工气道的建立在临床手术、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呼吸道疾病的检查治疗中占着重要的地位。随着纤支镜的应用与开展,目前经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因其插管时间短,组织粘膜损伤小,病人痛苦少,可适合清醒病人,插管过程中对血氧饱和度影响小,成功率高,利于口腔护理等特点,以及为临床抢救病人和手术治疗争取最佳抢救时机而被临床广泛采用。
郑香香,韩素红,张鹏,成艳红,吕金堂,刘羽翔[7](2015)在《纤维支气管镜在住院卧床患者气道管理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住院卧床患者气道管理中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总结2014年112月我科行纤支镜为117例住院卧床、外科术后痰多、肺实变不张、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患者行吸痰、清除呼吸道痰痂等治疗的临床经验,并留取痰标本培养,对血气分析指标及胸片进行前后自身对照。结果110例患者经纤支镜吸痰或清除痰痂治疗后,体温下降,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肺部感染情况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显效率高达79.49%。治疗前后血浆p H值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氧分压显着提高(P<0.05)。纤支镜操作前后呼吸、脉搏、血压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纤支镜及时迅速清除住院卧床患者痰痂及分泌物,有效控制肺部感染,疗效显着,缩短住院天数,在急危重困难插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施秀霞[8](2015)在《RICU有创通气患者中辅助气管镜检查的护理配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总结护理配合。对35例RICU机械通气病人进行58例次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同时加强护理配合。操作成功55例次,成功率为95.5%。气管镜应用于气道分泌物的清除、肺炎病原学的诊断、气道的建立和咯血的诊断和处理。护士熟练地配合能提高使用电子镜的成功率,降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纤维支气管镜广泛应用于RICU机械通气病人,操作成功有赖于积极的护理配合。
宋金雁[9](2015)在《纤维支气管镜在危重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危重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危重患者共30例,在充分供氧的条件下,对所有患者实施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的检查与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30例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后成功,成功率为100%。本组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呼吸困难的现象有所改善,即患者的呼吸频率下降、末梢血氧饱和度上升到92%96%、心率下降且血压值稳定,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危重患者的气道中,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可以为患者的抢救赢得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董文辉,李德强,邱士鹏,闫春良[10](2015)在《纤维支气管镜在ICU老年危重症治疗及气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分析纤维支气管镜在危重症治疗及气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危重症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人工气道管理的治疗措施,试验组在人工气道管理基础上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18%),试验组患者体温、肺部无啰音、白细胞水平恢复至正常及肺部病变吸收情况良好的比例(95.45%、88.64%、90.91%、86.3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8.18%、61.36%、59.09%、59.09%),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试验组气道湿化不够的发生率(9.09%)明显低于对照组气道湿化不够的发生率(56.82%),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在危重症气道管理及治疗方面有极高应用价值,能够准确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危重症患者呼吸道畅通,安全、有效,应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二、纤维支气管镜在急危重病人气道管理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纤维支气管镜在急危重病人气道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群体性化学伤害院内救治专家共识(2021)(论文提纲范文)
一、群体性化学伤害特点与临床表现 |
(一)呼吸道吸入中毒临床表现 |
(二)化学爆炸损伤的临床表现 |
(三)皮肤粘膜接触中毒临床表现 |
(四)消化道中毒临床表现 |
二、群体性化学伤害院内救治 |
(一)院前预警与院前院内无缝衔接 |
(二)院内救治流程启动与检伤分组 |
(三)群体性气道吸入化学伤害救治 |
(四)化学爆炸致群体性损伤的救治 |
(五)群体性皮肤粘膜接触中毒救治 |
(六)群体性消化道化学中毒救治 |
(七)群体性化学伤害分区分级救治与分流 |
三、多学科协作 |
四、重症抢救技术的使用 |
(一)床旁重症超声技术 |
(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技术 |
(三)床旁血液净化技术 |
(四)ECMO技术 |
(五)高压氧治疗技术 |
(六)毒物监测技术 |
五、心理干预 |
六、总结与说明 |
(2)辽宁省麻醉学领域可视化技术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1 纳入标准 |
2.调查内容 |
3.调查方式 |
4.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一般情况 |
2.可视化技术在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
3.超声在可视化技术方面的应用 |
4.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应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可视化技术在麻醉学领域的应用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3)纤维支气管镜在危重病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经鼻气管插管 |
1.2.2 气道吸痰与灌洗治疗肺部感染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操作前后患者血气指标比较 |
2.2 患者临床治疗情况 |
3 讨论 |
(4)中医药联合纤支镜治疗AECOPD严重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西医研究进展 |
一、危险因素 |
二、发病机制 |
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
四、AECOPD合并呼吸衰竭 |
五、纤维支气管镜的运用 |
第二节 慢阻肺的中医研究进展 |
一、中医病名 |
二、中医病因病机 |
三、中医对AECOPD合并呼吸衰竭证候研究现状 |
四、中医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研究现状 |
第三节 总结与展望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方法 |
一、病例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分组方法: |
六、观察指标: |
七、统计分析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一、基线资料比较 |
二、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
三、有创/无创通气时间、住院天数比较 |
四、预后情况比较 |
五、安全性评价 |
六、综合组组内比较 |
七、中医证候 |
第三节 讨论 |
一、基线资料分析 |
二、感染、炎症分析 |
三、凝血方面分析 |
四、血气方面分析 |
五、营养不良分析 |
六、纤维支气管镜的应用 |
七、预后分析 |
八、不良反应分析 |
九、中医证候 |
第四节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5)Uniblocker导管在单肺通气中应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引言 |
第一部分 Uniblocker导管管腔外插管方法与传统管腔内插管方法的比较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术前胸部CT预测Uniblocker导管插管深度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比较胸部CT指导下Uniblocker导管和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单肺通气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支气管封堵导管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纤维支气管镜在住院卧床患者气道管理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操作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疗效判断[4]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疗效观察 |
2.2 纤支镜操作前后动脉血气分析 |
2.3 纤支镜操作前后呼吸、脉搏、血压变化 |
2.4 不良反应 |
2.5 特殊诊治 |
3 讨论 |
(8)RICU有创通气患者中辅助气管镜检查的护理配合(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材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方法 |
2 结果 |
3 护理配合 |
3.1 物品准备 |
3.2 人员准备 |
3.3 术中配合 |
3.4 术后监测 |
4 讨论 |
(9)纤维支气管镜在危重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10)纤维支气管镜在ICU老年危重症治疗及气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疗效评定标准[4,5]: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疗效情况: |
2.2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气道湿化情况: |
2.3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指标变化情况: |
3 讨论 |
四、纤维支气管镜在急危重病人气道管理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群体性化学伤害院内救治专家共识(2021)[J]. 莫为春,汪兰曌,朱贤,李荣新,郭朋,岳茂兴,沈辉,申捷.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1
- [2]辽宁省麻醉学领域可视化技术现状的调查研究[D]. 黄经纬.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3]纤维支气管镜在危重病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J]. 陈义富.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15)
- [4]中医药联合纤支镜治疗AECOPD严重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D]. 吴孟珊.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Uniblocker导管在单肺通气中应用的临床研究[D]. 刘卓.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6]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综述[J]. 陈丹,黄永康. 大众科技, 2016(04)
- [7]纤维支气管镜在住院卧床患者气道管理中的作用[J]. 郑香香,韩素红,张鹏,成艳红,吕金堂,刘羽翔. 中国现代医生, 2015(34)
- [8]RICU有创通气患者中辅助气管镜检查的护理配合[J]. 施秀霞. 甘肃科技, 2015(22)
- [9]纤维支气管镜在危重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J]. 宋金雁.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24)
- [10]纤维支气管镜在ICU老年危重症治疗及气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 董文辉,李德强,邱士鹏,闫春良. 河北医学, 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