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家组为元器件可靠性把关(论文文献综述)
马波,高婷婷,卢兆勇,郑义兵[1](2021)在《航天领域产品保证体系建设策略》文中认为航天企业在满足未来航天发射任务,建设航天强国的背景下,创新产品保证管理模式,提升产品质量与可靠性已经成为航天科研生产单位的迫切需求。论文在结合航天产品保证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之处,同时阐述了产品保证与质量管理的关系,并在产品保证体系建设策略上规划了总体思路、人员系统建设、组织结构建设和产品保证工作程序等方面的工作内容。该建设策略可为新形势下军民领域产品保证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叶海军,周晓龙,殷毅[2](2020)在《军工总体基于“双轮驱动”的综合电子信息装备元器件自主可控管控体系构建》文中研究指明一、概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电科院")始建于1984年,员工1500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拥有国家级系统电磁效能测评中心,是国内唯一大型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总体设计单位,是从事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大型信息系统顶层设计、工程总体研发及综合集成的国家级电子信息系统研发基地。近年来,电科院在军事发展战略研究、综合电子信息系统论证和机载平台任务电子系统研制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武器装备研制等方面为国防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防科技奖33项。
王智轩[3](2020)在《引江河水利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详细论述与研究了泰州引江河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管理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简要介绍引江河水利工程的运行概况,并从工程运行的现状入手,结合其他引水工程的事故资料、引江河水利管理处的相关资料以及对管理处工作人员的咨询结果,总结辨识出了设备设施、作业人员、安全管理这三大类安全风险,并细分为八小类,共八十四种安全风险因素。对安全风险因素进行评价的第一步是对其进行赋权。根据引江河水利工程的特点选择了主观赋权法——层次分析法,为了避免层次分析法的主观性与随机性,引入了一种客观的赋权方法——熵值法。利用熵值法对进行层次分析法打分的专家赋予不同的权重,再通过两种方法得到的权重加权融合得到层次熵法,最终利用MATLAB作为工具,确定各风险因素的权重。为了综合每位专家之间的差异,利用熵值法对专家进行赋权,选取“理想专家”,并将其他专家与“理想专家”之间的差异作为其信息熵,对不同的专家赋予不同的权值。利用MATLAB计算每位专家的熵权,并将其与专家对安全风险因素的赋权进行加权融合得到各安全风险因素的最终权重。得到各安全风险因素的权重后进行安全风险评价。对于“安全”或“危险”这类边界并不明晰的模糊概念,使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将主观问题定量化分析。从安全风险率和安全风险后果严重程度两个维度入手,建立了安全风险评价基准与单因子评价基准。继续将整个系统划分成为设备设施、作业人员、安全管理三个子系统,邀请专家四名、管理处领导人员八名、管理处工作人员八名,进行单因子评价投票,并将投票结果归一化,转化为隶属度矩阵。选用(·,+)型算子,将隶属度矩阵与权重向量进行融合,得到三个子系统的风险评价向量,再通过不同评语对应的分值计算出各系统的评价值,与已经建立的安全风险评价基准进行对比,判断各子系统的安全风险程度。综合三个子系统建立整个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价隶属度矩阵,结合三个子系统的权重,同样选用(·,+)型算子进行融合计算,得出风险评价向量与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价值,从而判断整个系统的安全风险程度。最后从分析评价的结果出发,结合各风险因素权重与该水利工程的背景,提出对可能发生的主要风险事故的控制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与控制风险的目的。
李超,王栋,周晴,李丽华[4](2020)在《我国空间科学卫星软件工程化管理实践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软件产品是空间科学卫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可靠性直接关系任务的成败。根据我国空间科学卫星及其软件特点,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总体确定了"体系为基、全面覆盖、分类管理"的软件工程化管理总体原则,通过建立健全管理责任体系,构建软件管理制度体系,开展充分调研和审查,进行有效实践与探索,保证软件质量和可靠性,促进重大成果产出,对后续空间科学卫星软件工程化管理工作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为我国空间科学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积累经验。
谷成[5](2019)在《基于FMEA的国产元器件应用可靠性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故障模型和影响分析(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简称FMEA的国产元器件应用可靠性评价是武器装备用元器件国产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伴随着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以及国产元器件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原先在武器装备中使用的进口元器件开始逐渐出现国产元器件的替代产品。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管理方法,无法判定国产元器件是否能够充分满足武器装备的使用要求,因此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国产元器件替代进口元器件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在元器件国产化的大趋势下,武器装备对于国产元器件的使用需求是十分迫切的,相应的对于武器装备用国产元器件开展应用可靠性评价研究亦是十分必要的。本论文通过大量的调查与分析工作,充分利用基于FMEA的国产元器件应用可靠性评价分析方法,结合武器装备的使用环境特点,针对现有武器装备在国产元器件可靠性工作中的不足创新性地提出针对于国产器件进行基于FMEA的应用可靠性评价工作;通过分析当前武器装备中国产元器件的应用可靠性的现状,明确了元器件应用可靠性流程的评价因素、层级、项目,构建了基于FMEA的国产元器件应用可靠性评价的总体流程;充分考虑了武器装备用国产元器件的使用环境因素、失效模式、参数漂移系数以及结构参数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FMEA的国产元器件应用可靠性评价模型,包括:基于失效严重度的国产元器件评价模型,基于故障树与失效模式的国产元器件失效发生频度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国产元器件结构分析评估函数的优化模型以及国产元器件的极限评估可靠度评价模型,并通过案例研究验证了评价模型的有效性。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摸清国产器件与进口器件的边界差异、性能差异,指导武器装备合理使用国产元器件,提高国产元器件使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杜卓宏,付琬月,丁丽娜,张雷浩[6](2019)在《宇航元器件应用验证系统工程方法实践与探索》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应用验证系统工程在型号中的具体实践,提出了运用系统工程理论解决复杂项目管理的方法,初步形成具有型号元器件应用特点的应用验证项目实施途径,为后续宇航元器件应用验证项目的工程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张凯,马文哲,余建明[7](2018)在《产品保证在元器件专业所的应用》文中指出元器件专业所具有产品谱系和产品相对简单但产品的种类多、面向的用户需求多等特点,尤其对于航天元器件,质量与可靠性要求高、研制周期短,产品质量问题发生的比率越来越大,开展产品保证成为必然,但其工作方式与总体保证院/所不同。文章结合专业所的特点,基于产品保证与质量管理关系,阐述专业所开展产品保证的必要性以及如何从产品保证队伍建设和体系建设、技术状态管理、数据包管理等方面开展相关产品保证工作。
王玉珍,康志远[8](2018)在《航天电子元器件可靠性设计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电子元器件作为航天产品基础组成部分,其质量与可靠性是影响航天产品研发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航天型号产品可靠性,必须提高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本文概述了国内外电子元器件可靠性的研究进程,同时对电子元器件的固有可靠性设计和使用可靠性设计进行分析并提出措施,进一步提高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从根本上保证今后航天型号产品的高可靠性。
王建军,李延,张庆君,齐亚琳[9](2017)在《高分三号卫星产品保证实施策略与实践》文中认为针对高分三号(GF-3)卫星技术特点和研制难点,在卫星研制期间全面实施产品保证工作。充分借鉴已有经验,以确保质量和可靠性为前提,以合成孔径雷达(SAR)载荷研制为重点,构建基于时间、要素和程序3个维度的产品保证模型,将产品保证工作融入流程并纳入计划管理。高度关注系统设计、生产、验证、总装和试验等重要环节,通过狠抓研制源头确保系统固有质量,通过严格外协管控确保产品实现,通过各级各类试验确保验证考核充分,通过精细系统级总装、测试与试验(AIT)管理确保卫星最终集成质量,通过合理举措确保在轨8年寿命。高分三号卫星产品保证工作的有效实施有力保证了卫星研制质量,亦可为其他航天器产品保证工作提供参考。
齐亚琳,张庆君,王建军,杨双景,王涛,余恒,韩庆龙,李延[10](2017)在《高分三号卫星项目管理实践经验》文中研究指明为确保高分三号(GF-3)卫星项目的圆满成功,深入剖析了卫星研制目标和项目管理特点,运用项目管理理论,从组织、计划、质量、物资、风险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策划,综合管控。通过建立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加强项目队伍建设,提升能力;通过优化和细化流程、加强关键和短线项目管控、提前落实保障条件,保证进度;通过实施基于时间、要素和程序3个维度的全面产品保证,确保质量;通过采用集约化及专题管理机制,保证元器件配套;通过系统论证、专项管理和高效沟通,保证8年设计寿命专项工作实施;通过全面动态持续的风险管理,确保风险识别充分、控制有效。项目管理的实施,有效保证了高分三号卫星研制的成功。
二、专家组为元器件可靠性把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专家组为元器件可靠性把关(论文提纲范文)
(1)航天领域产品保证体系建设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航天系统产品保证现状 |
2.1 取得的成绩 |
2.2 存在的问题 |
3 产品保证体系建设方案 |
3.1 统一思想认识 |
3.2 确定总体思路 |
3.3 产品保证标准建设 |
3.4 人员系统建设 |
3.4.1 人员系统配置及主要职责 |
3.4.2 相互关系 |
3.5 组织机构建设 |
3.6 产品保证工作程序 |
4 结束语 |
(3)引江河水利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引江河水利工程安全风险评价指标的确定 |
2.1 设备设施安全风险识别及评价指标的确定 |
2.1.1 泵站安全风险及其评价指标的确定 |
2.1.2 船闸及水闸安全风险及其评价指标的确定 |
2.1.3 航道及河道安全风险及其评价指标的确定 |
2.2 作业人员安全风险识别及其评价指标的确定 |
2.2.1 设备操作安全风险及其评价指标的确定 |
2.2.2 河道作业安全风险及其评价指标的确定 |
2.2.3 其他作业安全风险及其评价指标的确定 |
2.3 安全管理风险识别及其评价标准的确定 |
2.3.1 组织管理安全风险及其评价指标的确定 |
2.3.2 应急管理安全风险及其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三章 基于层次熵法的安全风险因素赋权 |
3.1 层次分析法介绍 |
3.1.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
3.1.2 构建各层次判断矩阵及其一致性的检验 |
3.1.3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
3.2 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安全风险因素赋权 |
3.2.1 层次结构模型与判断评价表的建立 |
3.2.2 层次分析法计算程序的MATLAB实现 |
3.2.3 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 |
3.3 层次熵法加权融合赋权 |
3.3.1 熵值法计算专家自身权重并加权融合 |
3.3.2 层次熵加权融合赋权的MATLAB实现 |
3.3.3 各评价指标加权融合的最终权重 |
第四章 基于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安全风险评价 |
4.1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 |
4.1.1 模糊集合与隶属度的概念 |
4.1.2 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 |
4.1.3 安全风险评价基准的建立 |
4.2 单因子评价基准及隶属度矩阵的建立 |
4.2.1 单因子评价基准的建立 |
4.2.2 隶属度的确定 |
4.2.3 隶属度矩阵的建立 |
4.3 引江河水利工程安全风险评价 |
4.3.1 子系统安全风险评价 |
4.3.2 系统安全风险评价 |
4.3.3 评价结果的描述 |
第五章 引江河水利工程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
5.1 设备设施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
5.1.1 泵站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
5.1.2 船闸及水闸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
5.1.3 航道及河道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
5.2 作业人员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
5.2.1 机电设备操作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
5.2.2 河道作业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
5.2.3 其他作业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
5.3 安全管理的风险控制措施 |
5.3.1 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 |
5.3.2 现有安全管理制度的优化 |
5.3.3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优化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附录A |
附录B |
(4)我国空间科学卫星软件工程化管理实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空间科学卫星及其软件特点 |
1.1 空间科学卫星的特点 |
1.2 空间科学卫星软件的特点 |
2 软件工程化管理实践 |
2.1 确定总体原则 |
2.2 成立组织机构,建立健全软件工程管理责任体系 |
2.2.1 建立软件管理组织机构,健全管理责任体系 |
2.2.2 成立软件专家组,为软件工程化管理提供技术咨询 |
2.2.3 设立软件专家组办公室,支撑服务专家组的工作 |
2.2.4 遴选确定评测机构,确保软件评测质量 |
2.3 建立软件工程管理制度体系,明确管理要求 |
2.3.1 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管理要求 |
2.3.2 建立软件工程管理体系,明确软件管理要求 |
2.3.3 开展宣贯培训,提升队伍技能 |
2.4 制订工作计划,进行调研和审查 |
2.4.1 制订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工作重点和思路 |
2.4.2 开展软件工程化调研,全面指导软件工程化实践 |
2.4.3 全面开展配套表审查,为工作推动提供重要依据 |
2.5 坚持“三个抓手” |
2.6 坚持“三个关注” |
3 实践总结 |
3.1 完善的责任体系和制度规范是软件工程工作的坚实基础 |
3.2 提升承研单位软件研制能力是保证软件产品质量的核心 |
3.3 提升软件安全性和可靠性是保证任务成功的关键 |
3.4 软件专家组的智慧贡献是软件工程化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 |
4 后续卫星软件工程化管理建议 |
4.1 修订软件工程体系文件,形成空间科学卫星软件工程化标准体系 |
4.2 建立并不断丰富软件专家知识库、典型资产库等平台 |
5 结语 |
(5)基于FMEA的国产元器件应用可靠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本文研究的目的 |
1.2.2 本文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元器件应用可靠性评价流程 |
1.3.2 元器件应用可靠性评价方法 |
1.3.3 FMEA的分析方法 |
1.3.4 文献评述 |
1.4 论文结构和技术路线 |
1.4.1 论文结构与研究内容 |
1.4.2 论文技术路线 |
第2章 元器件可靠性理论 |
2.1 元器件的可靠性 |
2.1.1 元器件的可靠性分类 |
2.1.3 元器件的失效表征 |
2.2 元器件的应用可靠性评价方法 |
2.2.1 国产元器件应用可靠性评价的特点 |
2.2.2 元器件应用可靠性评价的相关技术 |
2.2.3 元器件常用的定量评价方法 |
2.3 FMEA方法的特点 |
2.3.1 FMEA的分析目的 |
2.3.2 FMEA方法的分析流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国产元器件应用可靠性评价流程的构建 |
3.1 构建国产元器件应用可靠性评价流程的目的 |
3.2 国产元器件应用可靠性评价流程的因素 |
3.2.1 国产元器件生产厂家的评价因素 |
3.2.2 国产元器件的应用背景的评价因素 |
3.2.3 国产元器件应用可靠性评价指标因素 |
3.3 国产元器件应用可靠性评价流程的设计 |
3.3.1 国产元器件应用可靠性评价的层级 |
3.3.2 国产元器件应用可靠性评价项目确定 |
3.3.3 国产元器件应用可靠性评价流程设计原则 |
3.4 基于FMEA的国产元器件应用可靠性评价总体流程的构建 |
3.4.1 国产元器件应用可靠性评价的总体流程 |
3.4.2 国产元器件应用可靠性各层级评价的分解流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FMEA的国产元器件应用可靠性评价模型 |
4.1 应用可靠性评价模型的构建思路 |
4.2 基于FMEA的国产元器件失效严重度评估 |
4.2.1 基于加权层次分析方法的评价因素 |
4.2.2 基于失效严重度的国产元器件评价模型 |
4.3 基于FMEA的国产元器件失效发生频度的评估 |
4.3.1 元器件失效模式与失效原因之间的关系 |
4.3.2 元器件失效模式与发生概率的映射关系 |
4.3.3 基于FTA的国产元器件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4.4 基于FMEA的元器件失效难检度评估 |
4.4.1 国产元器件失效难检度评估要素 |
4.4.2 国产元器件结构分析评估的优化模型 |
4.4.3 国产元器件极限评估可靠度评价模型 |
4.4.4 国产元器件板级装联适应性验证评价 |
4.4.5 国产元器件板级适应性评价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FMEA的国产元器件应用可靠性评价模型的案例研究 |
5.1 某国产元器件的应用背景 |
5.2 某国产元器件的失效严重度评估 |
5.2.1 元器件功能参数分析 |
5.2.2 验证试验比对分析 |
5.2.3 某国产元器件的失效严重度评估结果 |
5.3 某国产元器件的失效发生频度评估 |
5.4 某国产元器件的失效发生难检度评估 |
5.4.1 结构分析 |
5.4.2 极限评估验证 |
5.4.3 板级装联适应性验证试验 |
5.4.4 板级适应性验证 |
5.4.5 失效发生难检度综合评估结果 |
5.5 某国产元器件替代进口器件的评价结论 |
5.5.1 对A研究院武器装备设计师应用建议 |
5.5.2 对元器件生产厂家的产品改进建议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宇航元器件应用验证系统工程方法实践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元器件应用验证专项系统工程属性分析 |
2 针对系统工程属性的项目管理解决方案 |
2.1 复杂性解决方案 |
2.1.1 分期分批实施, 解决管理复杂性 |
2.1.2 以成熟产品和成熟应用为目标, 通用验证和典型验证相结合, 解决技术复杂性 |
2.2 层次性解决方案 |
2.2.1 技术分解层次性 |
2.2.2 验证结论多样性 |
2.3 整体性解决方案 |
2.3.1 管理整体性-基于工作阶段分解的各方定位 |
2.3.2 技术整体性-基于项目管理方法的技术责任分解 |
2.4 工作匹配性解决方案 |
3 取得效果 |
4 结束语 |
(7)产品保证在元器件专业所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产品保证工作在总体院/所的开展方式 |
2 元器件专业所开展产品保证工作的必要性 |
2.1 元器件专业所的特点 |
2.2 产品保证与质量管理的关系 |
2.3 实施产品保证的必要性 |
3 元器件专业所开展产品保证工作的实施方式 |
3.1 以组织机制模式为突破, 以产品保证队伍建设为根本 |
3.2 以产品保证要素提炼为重点, 以产品保证文件体系建设为主线 |
3.3 以技术状态管理为核心, 确保设计规范、验证充分 |
3.4 以数据包管理为抓手, 确保质量稳定和成熟度提升 |
(8)航天电子元器件可靠性设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电子元器件可靠性研究情况 |
1.1 国外电子元器件可靠性研究情况 |
1.2 国内电子元器件可靠性研究情况 |
2 电子元器件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
2.1 电子元器件固有可靠性 |
2.2 电子元器件使用可靠性 |
3 结语 |
(9)高分三号卫星产品保证实施策略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产品保证实施总体思想 |
3 产品保证实施策略与实践 |
3.1 狠抓研制源头确保固有质量 |
1) 关注用户需求, 识别并完成关键技术攻关 |
2) 识别风险环节, 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核算 |
3) 加强专家把关, 严控技术状态 |
3.2 严格外协管控, 确保产品实现 |
1) 梳理外协网络, 关注关键器件生产厂商 |
2) 明确产品保证要求, 提高外协单位质量意识 |
3) 加强研制过程监控, 在关键节点清理确认 |
3.3 严格验证考核, 确保试验充分 |
1) 开展各级各类产品试验验证, 试验状态与在轨工作状态一致 |
2) 拉偏试验条件, 加大试验考核力度 |
3) 采用有效手段, 确保测试覆盖充分 |
4) 针对卫星成像, 开展专题试验 |
3.4 精细AIT管理确保系统集成质量 |
1) 对AIT过程周密策划、精细管理 |
2) 精心准备与实施确保AIT过程安全 |
3.5 合理举措确保在轨8年寿命 |
1) 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制定和实施长寿命保证措施 |
2) 按照8年寿命要求开展器材、工艺、组件和单机选用与验证 |
3) 借助第三方组织力量开展技术风险把关和可靠性独立评估 |
4 结束语 |
(10)高分三号卫星项目管理实践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GF-3卫星工程目标与研制历程 |
2.1 工程目标 |
2.2 研制历程 |
3 GF-3卫星项目管理难点 |
4 项目管理实践经验 |
4.1 完备研制队伍, 做好人才保证 |
4.2 精细计划管理, 确保研制进度 |
4.3 精益产品保证, 确保产品质量 |
4.4 夯实器件基础, 确保物资配套 |
4.5 关注寿命专题, 确保在轨8年 |
4.6 全面风险管控, 确保任务成功 |
4.7 应用数字化手段, 确保协同设计 |
5 结束语 |
四、专家组为元器件可靠性把关(论文参考文献)
- [1]航天领域产品保证体系建设策略[J]. 马波,高婷婷,卢兆勇,郑义兵.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21(05)
- [2]军工总体基于“双轮驱动”的综合电子信息装备元器件自主可控管控体系构建[A]. 叶海军,周晓龙,殷毅. 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优秀成果2020(第四届)下卷, 2020
- [3]引江河水利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 王智轩. 江苏大学, 2020(02)
- [4]我国空间科学卫星软件工程化管理实践与思考[J]. 李超,王栋,周晴,李丽华. 项目管理技术, 2020(01)
- [5]基于FMEA的国产元器件应用可靠性评价研究[D]. 谷成.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6]宇航元器件应用验证系统工程方法实践与探索[J]. 杜卓宏,付琬月,丁丽娜,张雷浩.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9(06)
- [7]产品保证在元器件专业所的应用[J]. 张凯,马文哲,余建明. 航天标准化, 2018(01)
- [8]航天电子元器件可靠性设计与分析[J]. 王玉珍,康志远. 科技创新导报, 2018(09)
- [9]高分三号卫星产品保证实施策略与实践[J]. 王建军,李延,张庆君,齐亚琳. 航天器工程, 2017(06)
- [10]高分三号卫星项目管理实践经验[J]. 齐亚琳,张庆君,王建军,杨双景,王涛,余恒,韩庆龙,李延. 航天器工程, 2017(06)
标签:fmea论文;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论文; 可靠性设计论文; 可靠性试验论文; 风险评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