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体瘤合并动脉分叉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颈动脉体瘤合并动脉分叉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一、颈动脉体瘤合并动脉分歧部切除术的护理配合(论文文献综述)

刘映兰,汪雪梅,傅向军,黄健男[1](2016)在《外伤性颈动脉破裂的围手术期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提高外伤性颈动脉破裂外科救治成功率,总结其护理经验,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8例外伤性颈动脉破裂患者在颈部简单压迫止血同时施行气管插管全麻,其中经喉气管裂开处插管2例;口腔插管6例;颈外动脉及分支结扎2例;颈总动脉紧急结扎1例;颈总动脉纵向破裂采用"次半管缝合"修复5例,全组患者行术后低位气管切开。围手术期护理中,配合医生完善各项术前检查;神志清醒者均接受心理疏导,消除不良的心理因素。全部患者术中接受中心静脉压测定和围手术期心电监护仪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术后对术区状况、引流、体位、气管切开、感染、预防并发症等进行讲解和护理。结果:全组病例在全麻下施行颈总动脉修复或/和颈外动脉及分支结扎7例;颈总动脉结扎1例;术中平均失血量700~1000 m L/人,随访4月~5年,除1例颈总动脉紧急结扎者术后偏瘫,于2周后死亡,其余患者均存活,未见脑缺血或栓塞并发症,术区局部感染2例,通过术后精心护理,换药,引流,抗感染处理后痊愈。结论:外伤性颈动脉破裂伤情复杂,病情危重,严重威胁生命,围手术期各项急救护理,严密观察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都是整体救治的重要环节不容忽视。

杨云涛[2](2012)在《手术切除颈动脉体瘤二例报告》文中研究指明颈动脉体瘤系化学感受器瘤,属副神经节瘤,临床较少见[1-3]。手术切除颈动脉体瘤时由于解剖关系,易碰破动脉,造成大出血,甚至死亡,故手术难度大,对手术护士的配合要求高。因此,术前明确诊断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院从2010—2012年手术室配合2例较大的颈动脉体瘤切除术,现总结如下。1病例简介例1,女,42岁。左耳后下肿物缓慢性增大10年,以腮

郭晓东,吴星,任文艳,丛春燕,张引维,南婧[3](2012)在《颈动脉体瘤围手术期的护理》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CBT)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对23例手术治疗的颈动脉体瘤病例的手术方式、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肿瘤全部手术切除成功,5例有术后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与围手术期的护理缺陷相关。结论:CBT手术治疗需要较长时间的术前准备和不同的手术方式。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颈动脉压迫训练、术后生命体征观察与护理指导,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康复水平的重要保证。

张艳[4](2011)在《颈部副神经节瘤HIF-1a、VEGF的检测及其意义》文中提出目的颈部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 PGL)中最多见的为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 CBT)。目前病因尚不明确,高原地区居民CBT发病增高提示该病可能与长期慢性缺氧有关,某些伴有动脉血氧分压减低的慢性疾病也可能会引起副神经节增生。本研究对颈部PGL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及Shamblin分型;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颈部PGL病例的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分析颈部PGL中HIF-1a及VEGF的表达情况;不同Shamblin分型与HIF-1a表达及VEGF表达的相关性,及HIF-1a表达及VEGF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年龄、患病时间因素与HIF-1a表达及VEGF表达的相关性;分析高海拔地区PGL病例HIF-1a表达及VEGF表达情况;分析颈部恶性PGL病例HIF-1a表达及VEGF表达情况。探讨颈部PGL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进一步预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1、选取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2~2010年间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完整的颈部PGL病例35例。利用免疫组化法对肿瘤组织及对照组织进行HIF-1a及VEGF的表达检测。2、以病例及肿瘤组织为对象进行研究,进行临床资料及免疫组化检测分析:从年龄、患病时间、肿瘤特征、局部侵犯、颈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病理分析等方面进行临床Shamblin分型并对高海拔病例及恶性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分析颈部PGL中HIF-1a及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Shamblin分型的颈部PGL与HIF-1a及VEGF的表达的相关性,及HIF-1a表达与VEGF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年龄、患病时间、高海拔病例及恶性病例与HIF-1a表达及VEGF表达的相关性。3、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颈部PGL中HIF-1a表达阳性率为85.7%,VEGF表达阳性率为100%,对照组无HIF-1a及VEGF的表达。2、颈部PGL中HIF-1a及VEGF的表达与肿瘤Shamblin分型正相关(P<0.01)。HIF-1a表达ShamblinⅠ型阴性(-)及弱阳性(+)率为61.1%,ShamblinⅡ型弱阳性(+)及阳性(++)率为80.0%, ShamblinⅢ型阳性(++)及强阳性(+++)率为85.7%; VEGF表达阳性(++)及强阳性(+++)率ShamblinⅠ型为22.2%,ShamblinⅡ型为80.0%,ShamblinⅢ型为100%。3、颈部PGL中HIF-1a和VEGF表达二者之间正相关(P<0.05)。4、颈部PGL中HIF-1a及VEGF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及患病时间之间无相关性(P>0.05)。5、高海拔PGL患者临床资料及HIF-1a与VEGF表达情况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6、恶性PGL3例HIF-1a与VEGF表达情况均为阳性(++)及强阳性(+++),但因患者例数较少,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1、颈部PGL的Shamblin分型与HIF-1a及VEGF的表达之间正相关说明在肿瘤的“侵袭”发展过程中HIF-1a及VEGF起到了促进作用。2、HIF-1a、VEGF在颈部PGL的高表达说明二者与颈部PGL的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3、颈部PGL中HIF-1a及VEGF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及患病之间无相关性。4、本组资料高海拔PGL患者与HIF-1a及VEGF表达无统计学相关性,与既往研究结果不同,有待于今后增加病例数进一步研究。5、颈部恶性PGL中HIF-1a与VEGF表达均为阳性(++)及强阳性(+++),较良性PGL比例高,提示HIF-1a与VEGF可能参与PGL的恶性侵袭行为。

温岩[5](2009)在《颈动脉体瘤围手术期护理》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通过对颈动脉体瘤切除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研究方法:对22例颈动脉体瘤患者进行术前颈动脉压迫锻炼,以改善脑底动脉侧支循环,术后脑血流图监测、并对患者的伤口、体位、肢体功能活动等观察和护理,积极配合治疗,及时发现和处理颅内并发症,评价围手术期护理对行颈动脉体瘤切除术病人的影响。研究结果:22例行颈动脉体瘤切除术患者,除1例术后出现脑血管合并症导致偏瘫,1例因出现急性大出血死亡外,其余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使术前准备充分、术后护理完善,能早期发现术中、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有效的减少术后并发症。

张艳[6](2007)在《86例头颈部副神经节瘤诊治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副神经节瘤临床少见,头颈部以颈动脉体瘤最多,偶可发生于迷走神经体、眼眶睫状体、鼻腔鼻窦、喉、气管等处。大多表现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少数病例为多中心发生,有些有家族史。本文回顾性

周容,张莉,刘文静[7](2001)在《颈动脉体瘤合并动脉分歧部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文中认为

周容,张莉,刘文静[8](2001)在《颈动脉体瘤合并动脉分歧部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文中研究指明颈动脉体瘤,由于其特殊的解剖学部位及生长特性,往往需行肿瘤合并颈动脉分歧部切除术。手术的风险较大,合并症较多,积极的术中护理配合就显得非常重要。术中主要注意以下见几点:①、术前备好手术器械,特别注意应备齐血管手术器械。检查各种仪器设备,保证性能良好。必要时可准备两台吸引器;②术前备足血

郑维银,张建设,李晨军,杨波[9](2001)在《头颈部肿瘤累及颈动脉的外科治疗》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侵犯颈动脉的外科治疗术式。方法:对9例肿瘤累及颈动脉病人,在经术前严格颈动脉压迫训练和检查后切除受累的颈动脉,进行临床观察。结果:9例病人术后除一例短时间出现脑缺血症状外,余无明显脑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切除受累的颈动脉及肿瘤是安全可行的。

谌永毅,何德芳[10](1996)在《颈动脉体瘤颈动脉切除患者的护理》文中研究说明详细讨论4例颈动脉体瘤行颈动脉切除和1例术中阻断颈动脉2h,剥除肿瘤后恢复颈动脉供血的护理经验,包括术前体外颈动脉压迫训练,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伤口负压引流,逐渐恢复活动,给予出院指导。介绍一种自制的简易体外颈动脉压迫器,替代传统的手指压迫法,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强度,提高压迫效果,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此方法有推广价值。

二、颈动脉体瘤合并动脉分歧部切除术的护理配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颈动脉体瘤合并动脉分歧部切除术的护理配合(论文提纲范文)

(3)颈动脉体瘤围手术期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术前护理
        1.2.2 术后护理
2 结果
3 讨论

(4)颈部副神经节瘤HIF-1a、VEGF的检测及其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颈部副神经节瘤HIF-1a、VEGF的检测及其意义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6)86例头颈部副神经节瘤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术前检查及准备
    1.3 手术情况
2 结果
    2.1 影像学检查结果
    2.2 Sham blin分型情况
    2.3 手术情况
    2.4 手术疗效
3 讨论

(7)颈动脉体瘤合并动脉分歧部切除术的护理配合(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护理配合
    2.1 术前准备
    2.2 护理配合
        2.2.1 体位
        2.2.2 手术操作配合
        2.2.3 输血
        2.2.4 病情观察
        2.2.5 术后转送
3 体会

四、颈动脉体瘤合并动脉分歧部切除术的护理配合(论文参考文献)

  • [1]外伤性颈动脉破裂的围手术期护理[J]. 刘映兰,汪雪梅,傅向军,黄健男.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09)
  • [2]手术切除颈动脉体瘤二例报告[J]. 杨云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33)
  • [3]颈动脉体瘤围手术期的护理[J]. 郭晓东,吴星,任文艳,丛春燕,张引维,南婧. 现代肿瘤医学, 2012(10)
  • [4]颈部副神经节瘤HIF-1a、VEGF的检测及其意义[D]. 张艳. 天津医科大学, 2011(01)
  • [5]颈动脉体瘤围手术期护理[A]. 温岩. 2009国际暨第十届全国头颈肿瘤大会论文集, 2009
  • [6]86例头颈部副神经节瘤诊治分析[J]. 张艳.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7(02)
  • [7]颈动脉体瘤合并动脉分歧部切除术的护理配合[J]. 周容,张莉,刘文静. 陕西肿瘤医学, 2001(04)
  • [8]颈动脉体瘤合并动脉分歧部切除术的护理配合[A]. 周容,张莉,刘文静. 2001'全国肿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1
  • [9]头颈部肿瘤累及颈动脉的外科治疗[J]. 郑维银,张建设,李晨军,杨波. 西南国防医药, 2001(05)
  • [10]颈动脉体瘤颈动脉切除患者的护理[J]. 谌永毅,何德芳. 南方护理学报, 1996(03)

标签:;  ;  ;  

颈动脉体瘤合并动脉分叉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