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特种禽养殖现状及病害防治对策

我国特种禽养殖现状及病害防治对策

一、我国特禽养殖的现状与疾病防制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贾佳丽[1](2017)在《我国特禽养殖现状与疾病防治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特禽养殖业的发展可以促使濒临灭绝的珍惜禽鸟繁衍下去。所以,做好特禽养殖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本文对我国特禽养殖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特禽养殖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疾病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防治对策,以供参考。

张翀[2](2009)在《家禽生产卫生监督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频繁发生,使家禽养殖业蒙受巨大损失。特别是禽流感病毒突破种间屏障,使人类感染发病,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加强防控能力建设,以应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威胁,成为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分析,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有85%以上是发生在小规模养殖场;约有30%左右的疫情与流通环节相关,个别地区初始疫情发生后,通过流通环节传播风险较高;另外活禽交易市场也有部分疫情发生。本研究针对我国现阶段养禽业的状况和特点,通过对已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有关资料的分析,结合前期对项目省基层防疫情况的调查,设计调研提纲。然后对项目省、县进行考察、调研,确定禽类饲养、屠宰加工、运输流通、市场交易各环节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生和传播存在的风险因素,深入分析各环节中动物防疫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并建立了适合我国养禽业现状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全程监管模式,使我国的家禽生产卫生监督管理更加科学和具有可操作性。

曹丽萍[3](2006)在《甘肃省特禽新城疫流行病学调查与综合防制技术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90年代末期,特禽养殖业在甘肃不断兴起并呈发展态势,在一些地区有些品种已成规模。但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治等技术匮乏,疫病危害突出,制约了其健康稳定发展。为此,开展了特禽饲养品种、规模、饲养管理水平、疫病防治现状以及新城疫等主要疫病的流行态势、危害情况等方面的调查和防治技术研究。通过对省内64个特禽养殖场的调查,基本查清了我省特禽养殖的主要品种、规模、主要流行疫病种类及流行现状。调查结果表明:我省饲养的特禽品种繁多,达50个品种;饲养规模较大;疫病种类较多,能引起家禽发病的病原几乎都能感染特禽,危害严重,特禽疫病的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分别为28.80%和10.90%;其中新城疫(ND)仍是危害特禽较严重的疫病之一,ND的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0.67%和26.89%;基本情况调查反映出,我省特禽养殖场总体卫生防疫条件较差,人员素质不高,疫病综合防治意识低下,存在着疫病流行的潜在危险。对省内63个特禽场17个品种的特(珍)禽未免血清947份和3个品种的243份ND免疫血清的血清学调查表明:17个品种中有山鸡、鹧鸪、鹌鹑、肉鸽、鸭、乌骨鸡、鸵鸟、火鸡感染了ND;新城疫免疫后鸽、山鸡、珍珠鸡对ND苗能产生免疫应答反应,但群体免疫抗体水平较低。病原学研究从具有临床症状的病鸽群采集组织样品,采用鸡胚尿囊腔接种法,首次在甘肃分离并鉴定了鸽NDV。该病毒具有血凝活性,用NDV的阳性血清作HI试验检测收获的尿囊液,其血凝活性能被抑制,首次ND HA价达1:16,盲传1代ND HA价达1:64,盲传2代ND HA价达1:256;经送检鉴定分离的病毒属中发型NDV;对其HN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后与国内外21株NDV比较显示为第6个基因型。鸽和鸵鸟的免疫试验结果表明以鸽ND油乳剂苗和鸽ND灭活苗加活苗免疫鸽的抗体效价最高,鸽灭活苗次之,禽L系苗对鸽免疫效果不理想。鸵鸟用禽L系苗免疫的最小剂量应为鸡剂量的20倍,首次免疫时间可根据母源抗体情况,在20~35日龄接种,强化免疫时间可在首次免疫后约90日龄进行,而且每隔约90 d都应强化免疫一次。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结果,针对不同品种特禽新城疫的特点,通过免疫效果试验及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料,制定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邓蓉[4](2003)在《中国肉禽产业发展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尽管农业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已从原有的30%左右下降到目前的15%左右,但农业的发展仍然直接影响着占总人口60%以上的8亿乡村人口的生活。从这个角度来看,研究我国的农业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从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实践来看,农业越是发达,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越大,由于我国目前畜牧业比重还较低,因此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潜力很大。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畜牧业发展很快。从食物营养角度看,发展畜牧业有助于改善我国人民的膳食结构,提高我国人民的身体素质;从农民增收的角度来看,农民可以通过从事畜牧业生产和经营获取更多的收入;从农业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发展畜牧业可以改进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产品增值。在食品类畜产品中,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是肉禽产品生产。由于肉禽养殖业发展很快,肉禽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肉类产品增长的有生力量,肉禽业的发展也推动了我国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因此,对我国肉禽业进行深入研究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的肉禽业起步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已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到2000年产量已相当可观,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肉禽业是我国畜牧业发展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也是市场化程度和规模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我国肉禽业的发展特点如下。第一,我国肉禽产业发展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同步。第二,我国肉禽业的发展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较小,从一开始发展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第三,在我国肉禽业的养殖方式中,专业户养殖是主要方式,产业化经营对肉禽业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第四,我国的肉禽业较早地初步实现了规模化和区域化发展。第五,现代化肉禽生产所需的良种繁育、商品生产、产品加工及市场销售等环节基本形成。第六,一部分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其生产水平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尤其是在禽肉的精细分割产品市场上,中国占有较大的优势。第七,我国肉禽业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而且省际间相差较大,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的差距也较大。 本研究采用了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及比较研究等方法,对我国的肉禽业进行了全面分析。论文的内容分为八大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产业发展理论和消费理论分析了我国肉禽产业发展的动因,第二部分对我国肉禽业进行了生产发展分析、分省分析和不同饲养方式下的效益分析,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国肉禽业的产品结构和家禽品种资源的保护问题,第四部分分析了我国肉禽业的饲料经营状况、肉禽养殖经营问题和肉禽产品流通问题,第五部分对我国肉禽业的产业化经营问题作了详尽的分析,第六部分主要分析了肉禽业的规模化发展和区域发展问题,第七部分分析了我国肉禽业的进出口状况和比较优势,第八部分我国肉禽业的发展策略和政策建议。 对我国肉禽产业从发展动因,到生产、经营、消费和贸易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研究尚属首次。论文的创新之处首先是从产业发展规律、国内消费推动和出口带动的角度研究我国肉禽业的发展动因。其次表现在,以往的研究是分别对饲料业、畜产品养殖业、畜产品加工流通和畜产品消费进行研究,本次研究力求通过产业链将四部分统一起来进行分析研究。第三是不仅在全国的层面上进行分析,而且深入到各省区的层面上进行研究,并分别以中东西三个地区和不同的饲养方式对我国肉禽业的成本效益进行了深入分析。第四是对我国肉禽产业的产品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五是对我国不同饲养方式下的肉禽业进行了比较优势的测算。

张振兴[5](2002)在《我国特种养殖业的现状与发展》文中提出介绍了特种动物的涵义、濒危野生动物的界定和世界主要特种动物的养殖与疾病防制的现状以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同时 ,对我国特种养殖中长期存在的机制、品种、疫病防制、技术素质、生物安全与生产规模等问题进行了剖析 ,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张振兴[6](2002)在《特种动物养殖现状与我国的出路》文中认为特种养殖是近年来新形起的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表现为:在养殖种类上不了解市场需要什么,在生产技术和管理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投机性。加入WTO后,我们应该总结这些年来特种养殖业走的弯路,适时提出使我国特禽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对策。以下是专家从不同角度对特种养殖业进行的阐述,希望对读者有所启示。

张振兴[7](2002)在《特种养殖的现状与我国的出路》文中研究说明 1、特种养殖的涵义 特种经济动物简称特种动物,泛指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特殊用途及不同生物学特性的一类动物。大体包含毛皮动物、药用动物、观赏动物、特禽与珍禽等,既有驯养的、可开发利用的,也有受保护的濒危野生动物。简言之,除了一般的家畜家禽外,都可归纳入特种动物的范畴之内。繁殖、饲养、保护和开发利用特种动物的产业称之为特种养殖业,其主要目标是

张振兴[8](2001)在《我国特禽养殖现状与应采取的对策》文中认为介绍了近 1 0多年来世界特禽养殖业发展的概况及新品种、品系育成方面的成就 ;重点论述了中国特禽养殖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应采取的对策 ,特别对濒危野生的珍禽鸟与特禽鸟的界定及特禽疾病防治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张振兴[9](2001)在《我国特禽养殖的现状与疾病防制对策》文中指出 1 珍禽与特禽概念及政策 多年来,由于珍特禽鸟含义的不清,导致政府部门政策不明确,执行不得力乃至混乱;社会上无所适从。鸵鸟和孔雀的养殖开发利用就是一例。 1.1 珍禽鸟类 系指珍奇的、稀有的一些禽鸟类,属野生(濒危)动物范畴,应遵守国际公约和本国制

李滋睿[10](2010)在《我国重大动物疫病区划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畜牧业大国,肉类总产量居世界第一,畜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但我国肉类出口量仅占世界肉类出口总量的3.6%,动物疫病是影响着我国畜牧业持续发展和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国际上通行的动物疫病管理模式,世界上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OIE认可为无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畜产品国际贸易中得到了实惠。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提出我国要实行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因此,从我国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规律入手,研究动物疫病区划,对于确定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指导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从动物疫病区划的角度出发,通过系统分析我国动物防疫工作现状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动物疫病区划的方法体系。重点探讨了动物重大疫病区域划分和各区域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策略。在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方面,研究了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发展战略。首先,全面分析和总结了我国动物疫病流行特点、防疫体系建设情况和防疫技术措施发展情况。目前我国动物疫情还不断发生,重大动物疫病还未得到有效遏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还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通过与发达国家比较,提出我国动物防疫工作还存在动物疫情应急反应机制不够完善、部分地区防疫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基层动物防疫机构不健全、贫困地区基层防疫队伍人员素质不高和动物防疫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其次,较系统地研究了动物疫病区划的目标、原则、分类体系、区划方法及区划程序。动物疫病的发生和发展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它呈现区域性特点,遵循自然分离规律。通过计算动物疫病流行指数对我国重大动物疫病进行了区划。重大动物疫病的流行区域分成五个等级,分别是洁净区、散发区、中度流行区、较重流行区和严重流行区。分析了各个区的地理分布和疫病流行特点。第三,研究提出了不同流行区重大动物疫病防制策略。洁净区是消灭重大动物疫病和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首选区域,要严格采取扑杀措施防控和净化重大动物疫病;散发区动物疫病的防控策略是建立动物重大疫病隔离带,保证周边的动物疫情不传播到本区域内。同时,通过免疫等技术手段使散发区逐步转化为洁净区;中度流行区要适度发展畜牧业,严禁动物和畜禽产品外调和出口,控制疫病的发展和扩散;动物疫病较重区和严重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边界地区,国外疫病影响、经济落后、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以及大都市的国际交流和人员往来是动物疫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这些地区的防疫工作要依靠国家来完成。第四,研究了口蹄疫、禽流感、猪瘟、新城疫和猪蓝耳病等五种重大动物疫病在我国的流行特点、区域分布,总结了国外防制经验和消灭净化方法,提出了我国消灭这五种动物疫病的思路和措施。最后,研究了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发展战略。主要战略措施是调整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域,鼓励大型养殖企业建设“生物安全小区”;转变无疫区畜禽饲养管理模式,提高畜禽规模化和集约化饲养程度;强无疫区动物疫病的监测能力,摸清疫病流行情况;建立和完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追溯体系建设,强化区内动物及动物产品标识工作;积极推进我国无疫区的国际认证和认可工作。本文的主要政策建议有尽快制定和实施重大动物疫病扑灭计划、进一步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反应能力、不断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国家兽医官制度、进一步完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工作、制定和完善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等。

二、我国特禽养殖的现状与疾病防制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特禽养殖的现状与疾病防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特禽养殖现状与疾病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珍禽与特禽的概念
    1.1 珍禽概念
    1.2 特禽概念
2 我国特禽养殖现状
3 特禽养殖的疾病防治对策
    3.1 特禽养殖的疾病类型
    3.2 防治对策
4 结语

(2)家禽生产卫生监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相关定义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家禽生产卫生监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4.1 家禽生产卫生监督的必要性
    1.4.2 家禽生产卫生监督的可行性 2 高致病性禽流感概述
2.1 简介
2.2 流行病学
    2.2.1 传染源
    2.2.2 易感动物
    2.2.3 发病季节
    2.2.4 传播途径
    2.2.5 公共卫生意义
2.3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情况
2.4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危害
    2.4.1 对养禽业的危害
    2.4.2 对人的危害 3 国外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经验
3.1 美国
    3.1.1 美国动物疫病防控监管体制
    3.1.2 美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特点
3.2 加拿大
    3.2.1 加拿大食品检验署简介
    3.2.2 防控禽流感的措施 4 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的基本情况
4.1 禽流感防控政策
    4.1.1 国家
    4.1.2 辽宁省
    4.1.3 安徽省
4.2 项目县禽流感疫情发生情况
    4.2.1 辽宁省
    4.2.2 安徽省
4.3 项目省禽类饲养情况
    4.3.1 家禽年末存栏量情况
    4.3.2 饲养模式分析
    4.3.3 混养情况分析 5 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生和传播的风险因素
5.1 饲养环节
    5.1.1 饲养环境
    5.1.2 种禽
    5.1.3 饲养管理
    5.1.4 防疫消毒
    5.1.5 养殖人员技术力量薄弱
    5.1.6 无害化处理
5.2 屠宰加工环节
    5.2.1 对宰前检疫重视不够
    5.2.2 宰前检疫检测手段落后
    5.2.3 待宰动物宰前休息观察时间不够
    5.2.4 无宰前检疫记录
    5.2.5 疫病防范控制能力不强
    5.2.6 设施设备落后
5.3 流通运输环节
    5.3.1 调运户动物防疫意识不强
    5.3.2 漏检、误检情况存在
5.4 市场交易环节
    5.4.1 宰杀点传播疫病隐患多
    5.4.2 活禽销售前的检疫和监管还不规范
    5.4.3 逃避检疫直接上市 6 家禽生产卫生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1 现有审核依据及标准操作性不强
6.2 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工作的滞后
6.3 宏观管理及规划设计不尽合理
6.4 检疫设备落后
6.5 家禽调运监督管理不严
6.6 《动物防疫合格证》的有效期问题 7 建议及措施
7.1 禽类饲养、屠宰加工企业质量保证体系
    7.1.1 禽类养殖场质量保证体系
    7.1.2 禽屠宰加工企业质量保证体系
7.2 流通运输、市场交易环节实施关键性动物防疫措施的建议
    7.2.1 流通运输环节实施关键性动物防疫措施的建议
    7.2.2 市场交易环节实施关键性动物防疫措施的建议
7.3 动物卫生监管模式的建议
    7.3.1 饲养环节的动物卫生监管模式
    7.3.2 屠宰加工环节动物卫生监管模式
    7.3.3 流通运输环节动物卫生监管模式
    7.3.4 活禽交易市场的动物卫生监管模式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甘肃省特禽新城疫流行病学调查与综合防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参考文献
试验一 甘肃省特禽新城疫等主要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2 调查内容与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试验二 甘肃特禽养殖场新城疫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试验三 病原学诊断与病毒分离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与小结
试验四 鸽和鸵鸟不同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观察和免疫抗体水平检测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与小结
试验五 综合防治技术的制定
    1 甘肃省规模化特禽场ND 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2 甘肃省规模化养鸽场 ND 综合防控技术要点
    3 甘肃省规模化鸵鸟场ND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试验研究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成果
导师简介

(4)中国肉禽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图表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四. 论文的基本结构
第二章 我国肉禽产业的发展动因
    第一节 产业发展理论
        一. 产业的形成和产业结构
        二. 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
        三. 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四.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第二节 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分析
        一. 农业产业内部结构演进规律
        二. 类比配第-克拉克定理分析农业内部结构
        三. 农民不离开农村实现增收的途径--发展畜牧业实现粮食的转化增值
    第三节 国内消费动因
        一. 现代消费理论
        二. 我国人民的消费特点
        三. 我国人民食物结构的改变
        四. 禽肉产品的消费发展趋势
    第四节 出口动因
        一. 通过肉禽产品出口增加我国农民的收入
        二. 通过增加肉禽产品的出口促进农业经营方向和结构的转变
第三章 我国肉禽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我国肉禽业发展总体分析
        一. 我国肉禽业发展概况
        二. 我国肉禽业生产水平分析
        三. 我国肉禽业的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我国肉禽业发展的分省分析
        一. 我国各省区家禽存栏量和家禽出栏量分析
        二. 我国各省区禽肉产量分析
        三. 我国各省区每只存栏家禽产肉量分析
        四. 我国各省区人均禽肉占有量分析
    第三节 我国肉禽业不同饲养方式的效益分析
        一. 国营集体饲养方式的效益分析
        二. 专业户饲养方式的效益分析
        三. 不同饲养方式的比较和结论
第四章 我国肉禽业的产品结构问题
    第一节 我国肉禽产品结构分析
        一. 肉禽品种结构和最终产品结构分析
        二. 肉禽产品消费结构分析
    第二节 黄羽肉鸡发展分析
        一. 国内外市场对黄羽肉鸡的需求分析
        二. 我国黄羽肉鸡的开发和生产情况分析
        三. 黄羽肉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 对我国黄羽肉鸡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三节 水禽业发展分析
        一. 我国水禽业发展概述
        二. 我国水禽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 我国肉鸭发展分析
        四. 我国肉鹅的发展分析
        五. 促进我国水禽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第四节 特种家禽发展分析
        一. 我国特禽业的现状分析
        二. 我国特禽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 特禽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四. 我国特禽业未来的发展对策
    第五节 我国种禽场概况和家禽品种资源的保护问题
        一. 全国种禽场分布概况
        二. 我国禽类遗传资源工作的不平衡性
        三. 我国家禽主要品种的来源和生产性状
        四. 我国家禽选育工作发展展望
第五章 我国肉禽产业经营现状分析
    第一节 肉禽业的饲料经营
        一. 我国饲料业发展的历史
        二. 我国饲料业的发展现状
        三. 我国肉禽业的饲料生产状况
        四. 我国饲料业面临的问题
    第二节 我国畜牧业经营方式的变革和肉禽业的家庭经营
        一. 建国以来我国畜牧业经营方式的四次大变革
        二. 家庭经营是我国肉禽业的主要经营形式
    第三节 肉禽产品的加工与流通
        一.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意义及我国肉禽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趋势
        二. 我国畜产品流通特点和畜产品流通渠道
        三. 我国肉禽产品的流通特点和流通渠道
        四. 我国肉禽产品流通的发展趋势
第六章 我国肉禽业的产业化经营分析
    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探讨
        一.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基础
        二. 我国现阶段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原因
        三. 对我国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绩效的评价
    第二节 我国肉禽业的产业化经营分析
        一. 肉禽业小生产者的组织化--产业化经营的基本内涵
        二. 我国肉禽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形式
        三. 对我国肉禽业产业化经营的几点建议
第七章 我国肉禽产业的规模化和区域发展问题
    第一节 规模经济理论
        一. 狭义的规模经济与广义的规模经济
        二. 聚集规模经济
    第二节 我国肉禽业的规模化发展分析
        一. 从劳均年产禽肉的水平分析
        二. 从养殖场和专业生产农户的出栏水平分析
        三. 对我国肉禽规模化发展的评价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一. 区域发展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二. 区域发展与劳动的地域分工理论
        三. 区域发展的大协调全息经济运行理论
        四. 区域发展的梯度推移理论
    第四节 我国肉禽产业的区域发展
        一. 我国禽肉产量在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分布情况
        二. 我国规模化养殖场户的地区分布
        三. 我国规模化肉禽生产的区域布局变化
        四. 对我国肉禽业区域布局的评价
第八章 我国肉禽业的进出口状况和比较优势分析
    第一节 我国肉禽业的进出口分析
        一. 世界肉禽业发展现状
        二. 中国与世界肉禽产品进出口状况
    第二节 我国肉禽业的比较优势分析
        一. 比较优势的测度方法
        二. 选择方法及参数确定
        三. 测算结果及分析
    第三节 我国肉禽业竞争优势的国际比较
        一. 世界各国肉禽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比较
        二.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肉禽业发展的影响
第九章 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 基本结论
    二.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5)我国特种养殖业的现状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特种养殖现状
    1.1 国外
    1.2 国内
2 特种动物疾病防制现状
    2.1 国外
    2.2 国内
3 我国特种养殖的发展前景
    3.1 肉狗
    3.2 肉鸽
    3.3 兔
    3.4 毛皮动物
    3.5 特禽
4 我国存在的问题与应采取的对策

(8)我国特禽养殖现状与应采取的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珍禽鸟与特禽鸟的概念及政策界定
    1.1 珍禽鸟类
    1.2 特禽鸟类
2 特禽养殖现状
    2.1 国 外
    2.2 国 内
3 特禽疾病防制现状
    3.1 疾 病
    3.2 防 制
4 存在的问题与应采取的对策

(10)我国重大动物疫病区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区域管理理论发展
1.2 农业区划的主要理论和方法
    1.2.1 农业区划的主要理论
    1.2.2 农业区划的一般分区方法
1.3 国内外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现状
    1.3.1 国外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现状
    1.3.2 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实践
    1.3.3 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我国重大动物疫病流行特点和防制现状分析
2.1 我国动物疫病流行情况
    2.1.1 我国动物疫病分类
    2.1.2 我国动物疫病发生情况
    2.1.3 我国动物疫病流行原因分析
2.2 我国动物防疫体系现状
    2.2.1 动物防疫法律体系建设情况
    2.2.2 国家动物防疫管理体系
2.3 我国动物防疫主要技术手段
    2.3.1 动物防疫的基本内容
    2.3.2 动物防疫主要技术手段
2.4 我国动物防疫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动物疫病区划方法体系研究
3.1 动物疫病的分区依据和原则
    3.1.1 动物疫病的分区依据
    3.1.2 动物疫病分区的原则
3.2 动物疫病分区方法和指标体系
    3.2.1 动物疫病区划方法
    3.2.2 动物疫病区划指标体系
    3.2.3 动物疫病流行指数
    3.2.4 动物疫病区划步骤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重大动物疫病综合区划
4.1 我国重大动物疫病区划指标的确定
4.2 我国重大动物疫病区划
4.3 我国重大动物疫病综合区划区域特征分析
    4.3.1 动物疫病洁净区
    4.3.2 动物疫病散发区
    4.3.3 动物疫病中度流行区
    4.3.4 动物疫病较重流行区和严重流行区
4.4 重大动物疫病区域化防控措施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主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区划
5.1 口蹄疫防控区划
    5.1.1 口蹄疫概况
    5.1.2 国外口蹄疫流行及防制情况
    5.1.3 我国口蹄疫流行规律与防控区划
    5.1.4 我国口蹄疫区域化防控措施
    5.1.5 口蹄疫区域化扑灭计划
5.2 禽流感防控区划
    5.2.1 疫病基本情况
    5.2.2 国外流行及防制情况
    5.2.3 国内禽流感流行规律与防控区划
    5.2.4 我国禽流感区域化防控措施
    5.2.5 禽流感区域化扑灭计划
5.3 新城疫防控区划
    5.3.1 流行特点
    5.3.2 国外流行及防制情况
    5.3.3 我国新城疫流行规律与防控区划
    5.3.4 我国新城疫区域化防控措施
    5.3.5 新城疫区域化扑灭计划
5.4 猪瘟防控区划
    5.4.1 疫病基本情况
    5.4.2 国外流行及防治情况
    5.4.3 我国国猪瘟流行规律与防控区划
    5.4.4 我国猪瘟病区域化防控措施
    5.4.5 猪瘟病区域化扑灭计划
5.5 猪蓝耳病防控区划
    5.5.1 疫病基本情况
    5.5.2 国外流行及防制情况
    5.5.3 我国猪蓝耳病流行规律与防控区划
    5.5.4 我国猪蓝耳病区域化防控措施
    5.5.5 猪蓝耳病区域化扑灭计划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
6.1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6.1.1 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国际通行做法
    6.1.2 疫病区域化管理是促进动物性产品国际贸易的必然选择
    6.1.3 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已取得明显成效
    6.1.4 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6.2 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
    6.2.1 海南省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
    6.2.2 吉林省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
    6.2.3 辽东半岛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
    6.2.4 山东省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
    6.2.5 四川省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
    6.2.6 重庆市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
6.3 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政策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我国特禽养殖的现状与疾病防制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特禽养殖现状与疾病防治对策[J]. 贾佳丽. 乡村科技, 2017(06)
  • [2]家禽生产卫生监督研究[D]. 张翀.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10)
  • [3]甘肃省特禽新城疫流行病学调查与综合防制技术研究[D]. 曹丽萍. 甘肃农业大学, 2006(01)
  • [4]中国肉禽产业发展研究[D]. 邓蓉.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3(03)
  • [5]我国特种养殖业的现状与发展[J]. 张振兴. 经济动物学报, 2002(01)
  • [6]特种动物养殖现状与我国的出路[J]. 张振兴. 中国动物保健, 2002(01)
  • [7]特种养殖的现状与我国的出路[J]. 张振兴.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2(01)
  • [8]我国特禽养殖现状与应采取的对策[J]. 张振兴. 经济动物学报, 2001(02)
  • [9]我国特禽养殖的现状与疾病防制对策[J]. 张振兴.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1(01)
  • [10]我国重大动物疫病区划研究[D]. 李滋睿.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10)

标签:;  ;  ;  ;  ;  

我国特种禽养殖现状及病害防治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