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中应考虑的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赵宗林[1](2021)在《西北山区农村电网改造实际问题探讨》文中指出随着精准扶贫政策深入和社会进步的带动,西北山区农村经济得到显着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农村用电量逐年呈增加趋势,而山区农村电网却因为建设时条件限制,存在技术落后、线径及供电容量小以及设备老化等问题,不能满足农村生产生活需要,急需进行改造。同时,农村电网改造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需要做好提前准备谋划工作。本文就西北山区农村电网改造的现状以及对农网改造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孟昭义[2](2021)在《基于农户满意度的涡阳县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的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对农村电网的研究和改造起步较晚,且由于历史和自身建设的问题,农村电网一直存在结构和规划设计不合理、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低等诸多问题,已经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对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投入了大量资金、设备、技术。因此,为了提高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的效益,政府、电力企业等多方都在积极研究、完善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的后评价工作。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的最终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村地区用户,农户的满意度与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的成果和效益息息相关。通过农网改造升级不仅提高农村用户的生活水平,更体现政府和相关国有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的价值本位,所以必须要对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使提供的服务与农户需求保持一致。本文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涡阳县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后评价研究上,以农户满意度为基础,结合我国农网升级改造工程的特征,制定了工程评价体系的四大准则分别为供电性能准则、经济评价准则、社会评价准则及能源与环境评价准则,进一步细分得到12项详细指标。通过专家咨询法获得专家意见,最终确定各项指标权重构建农网改造升级项目的后评价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本文通过调査问卷的方式搜集农户满意度的相关数据,了解涡阳县农户对相关指标的满意度,发现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中农户对供电性能准则的满意度得分最高,电能质量的满意度有所提升;城镇化进程指标的满意度较高,但对农村投资环境的满意度最低,投资政策还有待加强落实,以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供电服务质量满意度较低,需要加强宣传工作,普及用电制度和法规,同时做好业务咨询与投诉处理;农网设施对环境影响指标满意度最差,应加强在电网规划、设计中考虑对乡村生态保护,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以涡阳县农网改造升级项目为研究对象,经过计算出该项目综合得分为88.61分,满意度评价等级为满意,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结合项目后评价结果整体分析,为涡阳县农网进一步的改造项目提出:(1)完善农村电网改造的整体规划;(2)加强政策执行;(3)强化宣传教育;(4)优化农村能源结构;(5)合理布局与精准施工;
梁春方[3](2020)在《我国电力行业配电网线损优化管理研究 ——以荣成供电公司为案例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电网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部分,充分地利用和节约电能不仅可以降低国民经济生产成本,同时对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电网中的各种损耗与供电量之间的比率被称为线损率,这一指标既是决定供电公司盈利水平的经济指标,也反映了供电公司管理情况。与发电侧和输电侧相比,当前我国配电网发展相对滞后,与电力行业整体水平和国民经济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不相匹配。配电网的技术发展水平与管理水平的落后导致我国配电网线损率很高,占到电网总线损的一半,降低配电网的线损率迫在眉睫。通过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降低线损率,对于增大社会电力供应、提高供电企业盈利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我国配电网线损为研究对象,并以荣成供电公司配电网线损为具体的验证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实证的方式进行配电网线损控制的研究,探究降低配电网线损率的有效措施。本文首先回顾了相关理论,包括线损、线损控制、配电网、窃电等与线损相关的概念,简述了项目管理理论和自然垄断行业理论,为后续分析配电网线损控制提供边界条件和理论基础;同时对国内外学者关于线损计算、供电企业线损控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接下来,本文介绍了我国配电网线损的事实特征,在分析当前我国配电网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配电网线损率较高的原因。然后介绍了当前配电网线损计算均方根法等的主要计算方法,并结合配电网自身特点给出了合适的线损分析和计算的流程。本文基于配电网线损所面临的技术和管理问题,分别给出了降低线损率的可行的技术降损措施和管理降损措施。最后本文以荣成供电公司为案例,介绍了当前公司线损的整体概况;并结合荣成配电网实际情况,对线损率较高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给出了公司实施的配电网降损的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对荣成供电公司内沿海的线损率很高的五条线路实施综合改造,改造后的五条线路线损率大幅度降低,验证了本文提出了技术和管理降损措施的有效性。针对配电网窃电多发的现状,本文提出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近年来积累的原始数据,原始数据输出后建立数据库,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挖掘出用户潜在的用电特征,对异常用电行为及时报警,配合电力稽查人员的突击检查打击窃电行为。文章最后进行了总结,并针对我国配电网线损控制和线损管理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曾超[4](2020)在《江西抚州高新区农网升级改造项目后评价研究》文中认为农村电网是支撑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日常生活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在我国在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针对农网升级改造工程的投资逐年增长,传统以工程竣工结算结果作为项目完工的评价方法,已然不再适合作为工程建设成功与否的辨定机制。构建一个完整的农网升级改造工程的后评价体系不仅能有效的改进当前农网工程的建设评价标准,而且对未建成项目投资的效益提升与同类型的工程项目起到指导性作用。本文首先围绕国内外有关农网改造工程和项目后评价方面的文献资料查阅参考,重点针对工程项目后评价理论体系以及农网工程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方向的考虑,同时根据现有的多种评价方法结合农网工程的特点比对研究最终确定以模糊综合评价法来研究农网改造的项目后评价。提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农网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我国农网升级改造工程的特征,制定了工程评价体系的四大准则分别为电网性能评价、经济效益评价、社会责任履行评价及可持续评价,进一步细分得到12项详细指标。通过专家座谈会模式获得专家意见,最终确定各项指标权重构建农网改造升级项目的后评价体系。本文以2019年江西抚州高新区供电公司10kV及以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计算出该项目综合得分为85.3569分,评价等级为良。进行综合分析后为农网改造提出以下建议:1)以提升电网性能改造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工程技术等级。2)提升农网工程人员综合素质,打造自身人才队伍硬实力。3)清晰界定工程相关各部门权责关系,规范各项责任制落实。4)缓解农网改造的环境影响,促进当地环境污染问题改善。5)切实降低农网改造升级实施过程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李攀攀[5](2020)在《中压配电网的薄弱环节评估及其改造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与电力用户直接相连的部分,配电网直接面向用户,起着分配电能的关键作用,良好的配电网络是保证安全可靠供电的关键所在。随着用电负荷的迅速增大,原有配电网络已不能很好满足需求,因此配电网的改造升级尤为重要,针对如何对配电网进行科学合理升级改造,保证精准高效的投资,本文通过找出配电网的薄弱环节,根据配电网的薄弱环节评估结果指导配电网的升级改造决策方向,考虑到配电网场景环境的不同,配电网的升级改造所侧重考虑的影响因素不同,本文将配电网分为农村电网和城市电网分别进行研究,充分考虑城市电网与农村电网的特点和区别。针对如何通过精准投资来实现农村电网的高效改造问题,同时考虑到农村电网网络结构的特点,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梯级组合评分的农村电网精益化改造方法。首先通过对农村电网现状进行分析,梳理农村电网中存在的众多问题,针对其中主要问题,建立能够反映出这些问题的评价指标,并给出匹配各评价指标的计算公式,还对不同评价指标各自对应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处理,设置每个评价指标的梯级评价标准,进而构建出能够充分反映农村电网薄弱环节及其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根据各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确定有改造需求的设备,并把这些需要改造的设备作为评估对象,按照评价指标的评分标准对评估对象进行评分,采用CRITIC法确定各项评价指标之间的权重,计算评估对象的综合评分,完成对评估对象的梯级组合评分;最后,将各评估对象按照综合评分大小进行降序排列,综合评分越大的表示存在的问题越严重,改造需求更加急迫,对评分排序靠前的设备优先进行改造,从而实现农村电网的精益化改造。城市电网规模扩大以及各种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使得网络结构和运行方式日趋复杂,不确定性因素随之增加,增大了城市电网的运行风险,本文考虑到城市电网特点提出基于风险评估的城市电网精益化改造决策方法,利用风险理论对城市电网进行薄弱环节评估。首先,通过分析城市电网的风险,设置表征城市电网薄弱环节的3个风险指标;然后,梳理城市电网薄弱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5个可能造成风险的潜在风险因素,建立城市电网的风险层次结构,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造成的后果,构建出城市电网的风险评估模型,以风险评估的结果指导城市电网改造决策方向;最后,考虑到城市电网结构复杂和运行方式灵活的特性,设备之间存在互相影响的作用,因此在解决风险问题为基础的条件下,同时考虑城市电网精益化改造方案的经济性,综合制定一个解决当前存在的风险问题的经济最优的精准投资方案。
贺琦[6](2020)在《吉安市农村电网改造问题的调查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村电网改造是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项目。为建立安全可靠的农村供电网络,保障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近些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陈旧的电网设施改造工程建设,特别是对矛盾突出的贫困老区山区农村电网设施进行了大范围的改造升级工程建设。吉安市是我国传统的革命老区和贫困山区,研究吉安市农村电网改造问题,不仅可以为提高吉安革命老区农村电网改造效果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可以为我国贫困山区的农村电网改造提供借鉴经验。本文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农村电网产业组织特性以及吉安电网现状分析,发现吉安电网改造项目中存在的关于管理、投资以及项目评价等多方面的问题。首先,吉安作为传统的贫困山区,电网系统规划缺乏系统性,电网改造项目流程缺乏规范性,电力人才贮备不足。其次,改造项目投融资来源单一、长久性不足的问题也同样制约着电力系统的改造。最后,缺乏完备的项目指标评价体系也对电网改造效果的评估带来困难。这些问题导致吉安电网改造之后的稳定供电水平仍然无法匹配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仍需对吉安电网改造项目进行更为规范化的管理。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高农村电网改造工程项目管理效率的具体政策建议。具体包括:从合理规划配电系统、完善改造制度、加强电力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来健全农村电网改造项目体制;从农村电力投融资长效机制和电网企业持续投入机制两方面来建立长效投融资机制;以及从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和项目效益评估方法两方面来构建全面的电网改造项目评价体系。
高磊[7](2020)在《电网建设项目多主体协同决策模型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电力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电网建设投入在整个电力建设投入的比重逐年持续增加,电网建设管理模式、运营模式和投资比例的逐步转变也对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思路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根据电网建设项目的特点,项目建设过程中长期面临建设时序分配、资源均衡调配、风险合理规避、投资效益优化、电力稳定供应等诸多问题,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因素,电网建设则可视为多主体、多要素、多目标、多阶段的协同决策研究问题。然而,传统的电网项目建设管理模式普遍存在各利益主体自利性和信息断层情况,难以根据项目特点优选出满足多方需求的建设方案,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区域电网建设项目的工期、投资和资源调配不合理现状,并难以达到项目综合效益优化的目标。因此,本文开展电网建设项目多主体协同决策模型及应用的研究工作,基于电网建设项目多主体特征和协同决策目标研究,分别构建了面向电网建设项目方案优选及方案实施的协同决策模型,针对模型的特点分别引入多智能体技术、粒子群算法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并通过模型应用系统提供了多主体协同决策的平台。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梳理了电网建设项目多主体协同决策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开展了对国内外电网建设项目多主体协同决策模型及应用问题的研究综述,并概述了电网规划和建设基本概念、利益相关者理论、多智能体模型及方法、多目标优化模型及方法等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相应理论基础和研究范围。(2)研究了电网建设项目利益相关主体特征及协同决策目标。首先,运用电网建设项目流程WBS结构,分析并识别了电网建设项目8类主要利益相关主体;其次,研究各主体的利益偏好和主体的自利性、目标差异性,以此为基础引出多主体协同决策的理念,分析了电网建设项目多主体协同决策逻辑和内容;同时,运用文献综合分析法结合系统动力学的因果关系流图识别电网建设项目协同决策目标,归纳出协同决策应从不同角度合理满足电网项目的规划管理、建设条件、投资决策和建设运营这4类目标需求。该部分研究内容从协同决策目标方面为协同决策模型及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3)构建了基于MAS技术的方案优选协同决策模型。基于电网建设项目协同决策目标研究,将重要的目标抽象成为MAS中的Agent,构建了协同决策MAS模型的整体架构,以及其中各主要Agent的结构、功能以及通信模式;基于多Agent之间协商交互能力,利用Petri网和合同网协议描述方案优选的多Agent交互流程,并通过模糊Petri网的模糊规则对应可选择方案设置方案集,方案集由多Agent的模糊变量因素协同决策进行选择,最终,形成了基于FPN电网项目方案优选协同决策模型,进一步通过算例应用验证模型计算过程和有效性。该部分的研究内容可以结合不同区域电网项目特点,考虑多方主体需求,提供建设方案优选的决策依据和方法。(4)构建了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方案实施协同决策模型。在方案优选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一定区域内电网项目规划阶段和建设阶段协同决策的目标,建立适宜的目标函数,结合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构建电网项目方案实施协同决策模型。本文一方面建立面向电网规划实施过程的协同决策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另一方面,建立面向电网建设实施过程的协同决策模型,运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通过实例证明两阶段模型的合理性。模型和算法则纳入多智能体系统中,作为相应MAS的方法库和模型库一部分。该部分研究内容可以在工期、资金和资源约束条件下,考虑多方主体需求,提供满足建设方案实施中多目标优化的决策依据和方法。(5)构建了基于多主体需求的协同决策模型应用系统。基于两类协同决策模型研究,构建了一个基于B/S架构的电网项目协同决策模型应用系统,该系统属于信息公开的系统,确保各方主体信息畅通、数据准确和完备,具备提供各方主体交流和互动决策的多项功能,同时,协同决策支持平台能够充分结合MAS技术,并利用优化算法功能,解决电网建设协同决策过程中多元化、多层次的复杂问题。其功能包括多智能体管理、多主体方管理、方案优选管理、多目标优化管理、空间地图管理等,根据项目实际需求设计各类功能的子功能。该部分研究内容可以为电网建设项目多主体协同决策的规模化实践应用提供参考。本研究从工程项目管理视角将智能化、信息化方法应用于电网建设项目管理,为探索我国电网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建设阶段的多主体协同决策及高效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8](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认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葛晨[9](2019)在《分布式馈线自动化在旅顺10kV农网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村电网是我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覆盖面积广、服务人员多、占据比例大。配电自动化作为智能电网发展的重要历程,是实现智能电网、坚强电网关键。然而目前我国电网存在输电、配电和用电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造成我国目前配电网电力拓扑结构单一、电网布局混乱、配电设备落后。当电网发生故障时无法远程获取故障信息,只能依靠人工巡检方式进行检查和故障排除。针对这一问题,本课题以旅顺地区农村电网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完成了农网馈线自动化系统总体结构设计、通信系统建设以及农网智能配电终端设计。论文首先介绍了课题的选题背景,分析了当前农村电网馈线自动化系统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研究解决方案。讨论了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系统建设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了馈线自动化系统的总体结构和不同馈线自动化模式的通信方式,分析了不同的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工作模式和适用场景。在分析旅顺农村电网基本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旅顺10kV农网馈线自动化主站建设与改造方案。将馈线自动化总体建设方案采用“配电主站+配电终端”两层结构,并给出了配电线路自动化以及配电终端建设的改造方案。完成了旅顺农网馈线自动化系统中通信系统建设方案。在配电自动化系统框架下,结合农网馈线自动化的通信要求,讨论了通信系统总体架构以及组网方案。分析了通信链路的安全防护方案设计,采用“APN+VPN”进行安全隔离、访问控制、认证加密等安全措施。分析了通信单元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光纤转网通信网络的实施方案。论文最后重点讨论了农网智能配电终端的设计。在分析该配电终端的需求和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进行终端总体设计,绘制系统的总体结构图。选定ARM-based Cortex-M7内核的STM32F746BE处理器作为核心控制器。采用WIMAX无线通信方式实现专网通信。该智能配电终端根据电网中不同设备的通信方式,支持RS-232、RS-485、以太网、CAN、ZigBee、电力线载波等不同通信方式。可以实现模拟量信息和开关量信息的采集,并可以根据实际检测结果输出继电保护动作。设计了各个部分的具体电路,详细分析了器件以及模块的选择和使用。最后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经过测试表明该配电终端功能实现,工作稳定可靠。
白格平[10](2019)在《蒙西电网兴和黄花梁110kV输变电工程后评价研究》文中提出自2004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以来,国家及电力行业都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的规定。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要求电网企业应开展项目后评价工作,强化对投资和成本的约束,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本文以项目后评价理论以依据,研究了蒙西地区电网建设项目后评价。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研究建设项目后评价管理体系理论基础通过对国内外项目后评价相关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实地调研、访谈法,对蒙西地区电网建设项目后方法评价进行研究,为后期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2.蒙西电网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以国家、电力行业所制定的关于建设项目后评价的相关政策为指导基础,加之以文献分析为辅助,结合专家对后评价的各类观点采用目标分层法,将总目标层细化,得到初始指标体系。再对项目后评价初始指标体系开展进一步筛选优化工作,对于定性指标通过主观筛选法,结合蒙西地区电网建设项目的特点和新形势下电改的背景进行优化,对于定量指标采用客观筛选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据此,本文构建了包含9个维度、35个指标的电网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3.蒙西电网建设项目后评价模型与案例应用本文对常用的绩效评价方法以及赋权方法进行了比选,并通过在充分研究国家、电力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出指标评价标准,最终构建了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的蒙西地区电网建设项目评价模型。并通过案例应用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中应考虑的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中应考虑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西北山区农村电网改造实际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陇南山区农网的发展与现状 |
农村电网的特点与问题 |
电网的布局结构不合理 |
农网配电变压器设备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
农村电力线路线径偏细且老化严重 |
供电线路损耗较大 |
农村电网改造中阻挠施工问题严重 |
农网改造中应注意的问题 |
设计原则 |
实施准备 |
安全措施 |
青苗及占地赔偿 |
加强电网运行维护和安全管理 |
(2)基于农户满意度的涡阳县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的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1.2.1 顾客满意度的相关研究 |
1.2.2 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后评价的相关研究 |
1.2.3 农户满意度与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后评价的关系 |
1.2.4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后评价总体思路 |
第2章 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后评价相关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农村电网改造 |
2.1.2 农网改造项目后评价 |
2.1.3 农户满意度 |
2.2 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后评价方法 |
第3章 涡阳县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现状分析 |
3.1 涡阳县区域概况 |
3.2 涡阳县农村电网现状分析 |
3.3 涡阳县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的必要性 |
3.4 涡阳县农村电网改造项目 |
3.4.1 村村通动力电工程 |
3.4.2 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
3.4.3 机井通电工程工程 |
3.5 涡阳县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的实施分析 |
第4章 涡阳县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后评价模型构建 |
4.1 指标构建原则 |
4.2 评价指标的确定 |
4.2.1 评价指标初选 |
4.2.2 评价指标终选 |
4.3 求取评价指标 |
4.3.1 求取权重的方法 |
4.3.2 指标权重值的计算 |
第5章 涡阳县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后评价实证研究 |
5.1 数据收集和整理 |
5.1.1 问卷调查的设计 |
5.1.2 数据的统计整理 |
5.1.3 评价指标的信度分析 |
5.2 模糊综合评价过程 |
5.2.1 模糊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 |
5.2.2 模糊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 |
5.3 涡阳县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综合评价 |
5.3.1 建立因素集 |
5.3.2 建立评语集 |
5.3.3 模糊综合评价 |
5.4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第6章 涡阳县农村电网下一步升级改造建议 |
6.1 完善农村电网改造的整体规划,提高供电性能满意度 |
6.1.1 优化农网规划思路及目标 |
6.1.2 提升农网规划设计的合理性 |
6.2 加强政策执行,提高经济满意度 |
6.3 优化农村能源结构,提高环境满意度 |
6.3.1 调整农村能源结构,提高电能在农村能源的比重 |
6.3.2 减少施工对环境的破坏 |
6.4 强化宣传教育,提高服务满意度 |
6.4.1 采取多样化的宣传手段 |
6.4.2 拓展线上宣传渠道 |
6.5 合理布局与精准施工,提高生活满意度 |
6.5.1 合理布局电网设备坐标 |
6.5.2 关注精准施工 |
6.5.3 合理选择农网改造设备 |
第7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涡阳县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2 访谈提纲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我国电力行业配电网线损优化管理研究 ——以荣成供电公司为案例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1.4.1 本文创新之处 |
1.4.2 本文不足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相关理论回顾 |
2.1.1 线损相关介绍 |
2.1.2 项目管理理论 |
2.1.3 自然垄断行业理论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配电网线损的事实特征 |
3.1 我国配电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2 线损率较高的技术原因 |
3.2.1 配电网布局不够科学 |
3.2.2 三相不平衡问题显着 |
3.2.3 缺乏有效的就地补偿 |
3.2.4 计量装置老化、接线错误 |
3.3 我国线损率较高的管理因素 |
3.3.1 线损管理组织结构问题 |
3.3.2 营销管理环节 |
3.3.3 供电企业员工素质有待提升 |
3.3.4 受供电公司外部影响 |
3.3.5 不少地区窃电现象严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我国电力行业配电网线损的测算方法及优化管理分析 |
4.1 配电网线损的主要测算方法 |
4.1.1 均方根电流法 |
4.1.2 均方根电流法衍生算法分析 |
4.1.3 潮流法 |
4.1.4 智能算法 |
4.2 线损计算流程 |
4.3 配电网线损控制有效措施 |
4.3.1 技术降损措施 |
4.3.2 管理降损措施 |
4.3.3 强化供电公司效率效益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以山东荣成供电公司线损问题为案例的分析 |
5.1 山东荣成供电公司线损现状 |
5.1.1 荣成供电公司整体概况 |
5.1.2 荣成供电公司线损现状 |
5.1.3 荣成供电公司线损计算方法 |
5.2 荣成供电公司线损率高的原因剖析 |
5.2.1 技术因素 |
5.2.2 管理因素 |
5.3 山东荣成供电公司对线损实施优化管理的操作 |
5.3.1 提高电压等级 |
5.3.2 降低负荷峰谷差 |
5.3.3 对旧线路进行升级 |
5.3.4 加强无功就地补偿 |
5.3.5 加强电网建设,优化网架结构 |
5.3.6 升级节能型变压器 |
5.3.7 提高线损管理小组运行效率 |
5.3.8 推进同期线损统计 |
5.3.9 加强窃电违法宣传力度 |
5.4 采取综合措施改造五条线路进行降损验证 |
5.4.1 改造措施 |
5.4.2 改造效果 |
5.5 荣成供电公司反窃电方法 |
5.5.1 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 |
5.5.2 荣成公司反窃电方法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6.1 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江西抚州高新区农网升级改造项目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外农网改造项目研究现状 |
1.3.2 国内外项目后评价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论文的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1.6 论文创新之处 |
第2章 农网升级改造项目现状分析及后评价设计 |
2.1 农网升级改造现状分析 |
2.2 农网升级改造项目后评价分析 |
2.3 农网升级改造项目后评价方法选取原则 |
2.4 农网升级改造项目后评价总体思路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抚州高新区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分析 |
3.1 抚州市高新区概况 |
3.2 抚州高新区农村电网现状分析 |
3.3 抚州高新区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必要性 |
3.4 抚州高新区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实施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抚州高新区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后评价 |
4.1 抚州高新区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后评价体系 |
4.1.1 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1.2 评价指标含义界定 |
4.2 抚州高新区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后评价各个指标权重 |
4.2.1 农网升级改造项目后评价各个指标数据收集 |
4.2.2 农网升级改造项目后评价各个指标数据权重 |
4.2.3 农网升级改造项目后评价各个指标权重分析 |
4.3 抚州高新区农网升级改造项目综合评价 |
4.4 抚州高新区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后评价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抚州高新区农村电网下一步升级改造建议 |
5.1 以提升电网性能改造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工程的技术等级 |
5.2 加强农网工程规划设计实地调研,确保工程建设精准发力 |
5.3 缓解农网改造的环境影响,促进当地环境污染问题改善 |
5.4 合理规划电网设备坐标,切实降低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5)中压配电网的薄弱环节评估及其改造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配电网发展规划和建设改造研究现状 |
1.2.2 配电网薄弱环节评估和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模糊理论 |
2.1.1 模糊理论的基本概念 |
2.1.2 模糊集合 |
2.2 风险评估 |
2.2.1 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 |
2.2.2 风险评估方法 |
2.3 CRITIC法 |
2.3.1 CRITIC法的基本原理 |
2.3.2 CRITIC法的基本步骤 |
2.4 层次分析法 |
2.4.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2.4.2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梯级组合评分的农村电网精益化改造方法 |
3.1 基本思路 |
3.2 农网现存主要问题 |
3.3 建立农网精益化改造评价指标体系 |
3.3.1 建立农网精益化改造评价指标 |
3.3.2 单项评价指标的梯级评分标准 |
3.4 基于CRITIC法的设备综合指标 |
3.5 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制定改造方案 |
3.6 算例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风险评估的城市电网精益化改造决策方法 |
4.1 城市电网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 |
4.1.1 表征城市电网薄弱环节的风险指标 |
4.1.2 城市电网的风险层次结构 |
4.1.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风险评估 |
4.2 基于风险评估结果的城网精益化改造决策 |
4.3 算例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6)吉安市农村电网改造问题的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评价 |
1.3 研究内容 |
第2章 农村电网改造项目组织特性分析 |
2.1 农村电网产业特性 |
2.1.1 电力行业的垄断性 |
2.1.2 电力市场的连续性 |
2.1.3 外部效益性 |
2.2 农村电网改造项目组织的特点 |
2.2.1 农村电网改造项目运行模式 |
2.2.2 农村电网改造项目投融资来源 |
2.2.3 农村电网改造项目组织运营方式 |
第3章 吉安市电网现状分析 |
3.1 吉安市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
3.1.1 吉安市总体情况 |
3.1.2 经济社会情况 |
3.1.3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
3.2 吉安市电网现状分析 |
3.2.1 吉安市供电区概况 |
3.2.1.1 吉安市供电企业概况 |
3.2.1.2 各类供电区域概况 |
3.2.2 电网现状 |
3.2.2.1 110(66)kV电网现状 |
3.2.2.2 35kV电网现状 |
3.2.2.3 10kV电网现状 |
3.2.2.4 0.38kV电网现状 |
3.2.3 配电网主要运行指标 |
3.2.3.1 N-1校验 |
3.2.3.2 最大负载率 |
3.2.3.3 转供能力 |
3.3 吉安市电网存在主要问题 |
第4章 吉安市农村电网改造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4.1 吉安市农村电网改造项目管理问题 |
4.1.1 配电系统管理 |
4.1.2 改造流程管理 |
4.1.3 电力人才管理 |
4.2 吉安市农村电网改造项目投资问题 |
4.3 吉安市农村电网改造项目评价体系问题 |
第5章 提高吉安市农村电网改造项目管理效率的政策建议 |
5.1 健全农村电网改造项目体制 |
5.1.1 合理规划配电系统 |
5.1.2 完善改造制度 |
5.1.3 加强电力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
5.2 建立长效投融资机制 |
5.2.1 农村电力投融资长效机制 |
5.2.2 电网企业持续投入机制 |
5.3 构建全面的电网改造项目评价体系 |
5.3.1 项目评价指标体系 |
5.3.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5.3.1.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5.3.2 农村电网改造项目效益评估 |
5.3.2.1 增量方法 |
5.3.2.2 实物期权方法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电网建设项目多主体协同决策模型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2.1 电网建设多主体协同决策影响因素研究 |
1.2.2 多智能体系统应用及协同决策的模拟 |
1.2.3 电网项目决策常用的优化模型和算法 |
1.2.4 协同决策支持平台系统应用研究 |
1.2.5 相关文献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创新点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1.3.3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电网项目规划与建设管理概述 |
2.1.1 电网规划概念和电网类型划分 |
2.1.2 电网项目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点内容 |
2.1.3 电网规划与建设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优势 |
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1 利益相关者内涵 |
2.2.2 利益相关者识别方法 |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用 |
2.3 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相关理论 |
2.3.1 智能体(Agent)概念及分类 |
2.3.2 多智能体系统(MAS)概念及特征 |
2.3.3 Agent之间交互行为构成与协作模式 |
2.3.4 MAS交互行为的描述方法 |
2.4 多目标优化相关理论 |
2.4.1 多目标优化理论和解集特征 |
2.4.2 多目标优化智能算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网项目多主体特征与协同决策目标研究 |
3.1 电网项目建设流程分析 |
3.2 电网建设项目利益相关主体识别与特征分析 |
3.2.1 利益相关主体界定因素 |
3.2.2 利益相关主体的识别 |
3.2.3 利益相关主体的特征和利益偏好 |
3.3 电网项目多主体决策面临的典型问题 |
3.3.1 电网建设项目多主体动态变化特征 |
3.3.2 电网建设项目多主体协同程度较差 |
3.4 电网项目多主体协同决策目标研究 |
3.4.1 多主体协同决策逻辑和内容分析 |
3.4.2 多主体协同决策目标研究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MAS技术的方案优选协同决策模型 |
4.1 电网项目方案优选协同决策的MAS应用基础 |
4.1.1 MAS技术应用的基本逻辑分析 |
4.1.2 MAS模型基本架构及模块分类 |
4.1.3 系统功能型Agent结构及功能设计 |
4.1.4 业务功能型Agent结构及功能设计 |
4.1.5 Agent之间通信设计 |
4.2 基于MAS技术的电网项目方案优选流程 |
4.2.1 Agent之间交互行为分析 |
4.2.2 MAS的协同决策交互过程 |
4.2.3 基于MAS技术的方案优选流程分析 |
4.3 电网项目方案优选的协同决策模型及应用 |
4.3.1 模糊Petri网基本原理 |
4.3.2 电网建设项目协同决策的策略集分析 |
4.3.3 基于FPN的电网项目方案优选协同决策模型 |
4.3.4 算例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方案实施协同决策模型 |
5.1 电网项目规划和建设实施阶段的目标侧重点 |
5.2 电网项目方案实施协同决策的目标函数构建 |
5.2.1 建设周期目标函数 |
5.2.2 建设选址目标函数 |
5.2.3 投资决策目标函数 |
5.2.4 资源调配目标函数 |
5.3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协同决策算法模型 |
5.3.1 多目标优化函数 |
5.3.2 约束条件 |
5.4 面向电网规划的MOPSO模型及应用 |
5.4.1 模型的基本假设 |
5.4.2 MOPSO模型求解流程 |
5.4.3 算例分析 |
5.5 面向电网建设的NSGA-Ⅱ模型及应用 |
5.5.1 模型的基本假设 |
5.5.2 NSGA-Ⅱ模型求解流程 |
5.5.3 算例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面向多主体协同决策模型的应用系统构建 |
6.1 应用系统构建的意义及原则 |
6.2 多主体需求分析 |
6.2.1 用户主体类型划分 |
6.2.2 用户主体需求分析 |
6.3 系统开发和结构设计 |
6.3.1 系统开发技术 |
6.3.2 系统结构设计 |
6.4 协同决策应用系统功能 |
6.4.1 系统功能树分析 |
6.4.2 系统功能应用研究 |
6.4.3 功能应用效果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9)分布式馈线自动化在旅顺10kV农网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国外发展现状 |
1.2.2 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国内发展现状 |
1.2.3 分布式与集中式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现状 |
1.3 目前农网馈线自动化发展存在的相关问题 |
1.4 研究内容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
2 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相关理论和技术分析 |
2.1 馈线自动化系统总体结构 |
2.2 不同馈线自动化模式的通信方式比较与选择 |
2.3 农网馈线自动化系统建设的关键因素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旅顺10kV农网馈线自动化主站建设与改造方案 |
3.1 旅顺10kV农网现状分析 |
3.1.1 配电通信系统现状 |
3.1.2 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建设应用现状 |
3.1.3 旅顺地区农网现状分析结论 |
3.2 旅顺农网馈线自动化总体建设方案 |
3.3 配电线路自动化及配电终端建设改造方案 |
3.3.1 一次设备改造基本原则 |
3.3.2 一次设备改造基本方案 |
3.3.3 配电自动化终端建设方案 |
3.4 通信系统建设与应用方案 |
3.4.1 通信单元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3.4.2 光纤专网通信网络实施方案 |
3.5 本章小结 |
4 农网智能配电终端总体设计 |
4.1 农网智能配电终端的基本功能分析 |
4.2 农网智能配电终端的功能定义 |
4.3 农网智能配电终端的总体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农网智能配电终端详细设计 |
5.1 农网智能配电终端控制器的对比选择 |
5.1.1 各个功能单元的实现分析 |
5.1.2 不同处理器对比选择 |
5.1.3 STM32F746BE处理器的选定 |
5.2 各部分具体设计实现 |
5.3 农网智能配电终端测试及应用 |
5.3.1 硬件电路功能测试 |
5.3.2 各个通信接口测试 |
5.3.3 长时间工作稳定性测试 |
5.3.4 系统应用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附录内容名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10)蒙西电网兴和黄花梁110kV输变电工程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后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 |
1.2.2 电网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 |
1.2.3 项目后评价实践 |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图 |
1.4 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研究 |
2.1 建设项目后评价原理 |
2.1.1 建设项目后评价定义 |
2.1.2 工程项目后评价理论基础 |
2.1.3 项目后评价内容 |
2.2 建设项目后评价方法 |
2.3 电改新形势下项目后评价 |
2.3.1 电改新形势背景 |
2.3.2 电价形成机制及其影响 |
2.3.3 电改适应性评价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蒙西电网及输变电工程介绍 |
3.1 内蒙古电网概况 |
3.2 蒙西电网建设项目特点 |
3.3 输变电工程项目简介 |
3.3.1 输变电工程概况 |
3.3.2 项目建设完成及运行情况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蒙西电网建设项目后评价模型构建 |
4.1 后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构建 |
4.1.1 指标体系选取的原则 |
4.1.2 指标体系构建依据 |
4.1.3 指标体系构建步骤 |
4.2 后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和确立 |
4.2.1 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的筛选方法 |
4.2.2 定性指标的筛选优化过程 |
4.2.3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定量指标筛选过程 |
4.2.4 最终指标体系的确定 |
4.3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电网建设项目后评价模型的构建 |
4.3.1 建设项目后评价方法的选用 |
4.3.2 确定评价因素和评价等级 |
4.3.3 蒙西电网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评价标准的设定 |
4.3.4 指标体系权重的设定 |
4.3.5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模型应用与分析 |
5.1 输变电项目情况分析 |
5.1.1 项目实施过程分析 |
5.1.2 项目运营情况分析 |
5.1.3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
5.1.4 项目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
5.1.5 项目实现程度及可持续性分析 |
5.2 输变电项目后评价应用分析 |
5.2.1 后评价指标打分及隶属度计算 |
5.2.2 蒙西地区电网建设项目后评价结果 |
5.2.3 案例评价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研究成果与创新点 |
6.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蒙西电网建设项目后评价各级指标相对重要度评分表 |
附录二:各指标重要度比较软件输入图以及指标权重计算结果示意图 |
四、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中应考虑的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北山区农村电网改造实际问题探讨[J]. 赵宗林. 农电管理, 2021(06)
- [2]基于农户满意度的涡阳县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的后评价研究[D]. 孟昭义.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3]我国电力行业配电网线损优化管理研究 ——以荣成供电公司为案例的分析[D]. 梁春方. 山东大学, 2020(04)
- [4]江西抚州高新区农网升级改造项目后评价研究[D]. 曾超. 南昌大学, 2020(01)
- [5]中压配电网的薄弱环节评估及其改造方法研究[D]. 李攀攀. 东北电力大学, 2020(01)
- [6]吉安市农村电网改造问题的调查与研究[D]. 贺琦. 江西农业大学, 2020(07)
- [7]电网建设项目多主体协同决策模型及应用研究[D]. 高磊.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8]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9]分布式馈线自动化在旅顺10kV农网的应用研究[D]. 葛晨.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10]蒙西电网兴和黄花梁110kV输变电工程后评价研究[D]. 白格平.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