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克思“世界历史观”与全球化问题的理论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黄正元,禹丽婷,杨春艳[1](2021)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的继承与发展》文中研究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入研究全球经济、政治、社会发展态势,深刻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基础上,提出的应对全球发展困境的中国方案。追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之理论渊源可以发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理论前提、实践目标、价值旨向等几个向度,在学理上与马克思世界历史观一脉相承;其在理论上丰富了马克思世界历史观,在具体可操作层面上超越了马克思世界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葛丽君[2](2021)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世界历史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一思想,对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和马克思唯物史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深入研究了世界历史理论的渊源,完成了对维科“人类创造世界”说的超越,对康德“自然意图”论的发展以及对黑格尔“绝对精神”说的扬弃。从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轨迹来说,世界历史理论主要经历了萌芽、产生、发展时期。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初步完成了世界历史理论体系的建构,赋予了“世界历史”概念以新的界定,即生产力的世界性发展,以及生产实践和交往实践的世界化。马克思从实际出发,认为“现实的人”是一切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逻辑前提,而新航路开辟则直接拉开了世界历史的序幕。马克思提出生产力、分工和普遍交往的发展以及共产主义革命的发生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主要动力,并着重梳理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首先是资本主义大工业开创了世界历史,打破了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然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建立,促使世界市场的形成,接着普遍交往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最后指出共产主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历史发展的最终指向是“人”,表现在个人的解放程度与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偶然的个人”会转变为“有个性的个人”,最终将消灭异化,实现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世界历史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标志着马克思世界历史观的雏形正式形成,并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阶段,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是为了发掘出其更多的理论价值,它是对“绝对精神”本体论的革命性批判、对旧的历史方法论的革命性改造和对“欧洲中心论”的革命性解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利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有助于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它为加快生产力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正确处理逆全球化问题提供了方法指导以及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思想资源。
林丁山[3](2021)在《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文中认为马克思生前并没有明确提出世界历史理论,其世界历史思想分散于各个着作中,然而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马克思思想的始终。伴随着全球化向深度的发展以及当今“逆全球化”的出现,许多学者不约而同地将眼光投向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学说。虽然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并没有明确提出全球化的概念,但是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对历史转向世界历史进行了独到的考察与分析,并已准确揭示了这一历史发展趋势。本文从《克罗茨纳赫笔记》《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等着作出发,对马克思世界历史从其理论萌芽到东方社会道路前景进行了系统理论的分析与研究。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以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为线索,揭示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世界历史完成转向的动力机制,资产阶级在世界历史的转向中扮演了创始者的角色,资本是世界历史转向的内源性动力,世界历史发展道路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马克思通过对世界历史转向的动力机制、主体力量、发展趋势考察与分析,揭示了眼下全球化实质上仍是少数资本主义强国占主导地位的全球化,批判了当今全球化资本主义性质的实质,伴随着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激化、两大阶级矛盾的深化、世界无产阶级自发到自觉意识的觉醒,无产阶级终会引领世界历史跨越资本的篱藩,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终会翻篇而转向共产主义世界历史时代,届时将会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将个人的普遍发展与世界历史整体发展作为有机的统一整体进行分析考察,揭示了世界历史性个人的思想,给予了我们审视人与世界历史发展辩证关系的世界历史眼光。文章主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原因、发展道路和最终趋势界定世界历史概念;分别从《克罗茨纳赫笔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着作中论述其思想的萌芽到成熟过程,为精准和更好把握与理解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奠定基础;通过对当今全球化所带来的新问题、新形势以及“逆全球化”新现象,论证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强大的历史穿透力。在面对当今“逆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出了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彰显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下意义。
黄子萍[4](2021)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文中指出
吴宏政[5](2021)在《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的叙事主题》文中研究指明近代西方世界历史理论包括三种范式,即休谟和卢梭为代表的"契约论范式"、康德为代表的"目的论范式"和黑格尔为代表的"神正论范式"。基于唯物史观的发现,马克思完成了对近代西方世界历史理论的范式革命,开创了世界历史理论的"唯物史观范式"。由此,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叙事主题也发生了根本变革,即人类自身向着自己命运主宰者的回归。进入21世纪,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判断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成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的叙事主题。这一叙事主题为重新确立人类对世界历史反思的自我意识,坚持在两种制度并存条件下实现人类和谐共生的世界历史观,在"变局"中开展出确定性的"新局",为寻求人类文明新的形态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吕翠萍[6](2020)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马克思世界历史观及其当代意蕴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深入思考世界历史观的一部着名且经典的大作,在这部着作中马克思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揭幕者、主要动力和最终趋势做出判断,马克思系统的世界历史观得以诞生,从而彻底实现了对以往不科学的世界历史观的超越。马克思世界历史观中蕴含的无穷的哲学智慧在当代中国持续绽放理论光芒,为中国坚定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引,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张艳国,毛旭翀[7](2020)在《新世纪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研究述评》文中研究说明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研究愈益重视,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重点展开:世界历史理论基本概念及相关性研究、世界历史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影响、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关系的相关研究、世界历史理论与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相关研究、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相关文本研究,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和较多成果,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研究打下了厚实的学术理论基础。这是必须予以重视和肯定的。另一方面,在深化研究中也有相关问题值得重视: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世界性与革命性根本特征,将世界历史理论的包容性与彻底性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两点论",决不能顾此失彼;二是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和与时俱进的观点来看待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既不忘本,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精神本质和科学方法;又不僵化保守,把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放置到新世纪新时代发展中,不断丰富其科学内涵;三是要守牢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范畴、原则和底线,避免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作庸俗化地"发展",掉入"泛化"、"空心化"的理论泥沼。
李泠[8](2020)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新时代启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中,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基本上都已经融入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运用。这不仅需要我们把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重新提到理论前沿,从现实出发研究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主要内容,而且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深入挖掘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价值,更好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本文试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从研究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入手,在新的历史语境下重新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进行解读,深化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了解和研究,在新时代下能够引发人们对世界历史的重视和反思。绪论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在理论层面与现实层面的意义,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并对此做出简要述评,还有研究用到的方法和创新之处等。第二部分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来分析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来源,新航路开辟和地理大发现、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运动,都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在理论方面,主要有西方早期的世界历史观和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接着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分为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完善阶段。第三部分主要通过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原着中关于世界历史理论的部分进行梳理解读,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形成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主要内容的阐述,即生产力的发展、分工和交往的扩大是世界历史形成的动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和发展促使历史向世界历史得以真正转变,全球化是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共产主义是世界历史的必然结果。第四部分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放到当今世界的大背景中进行研究,阐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带给我们的启示,即逆全球化违背历史潮流、人类命运是个共同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需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赵馨怡[9](2020)在《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我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其进行了继承与发展。然而,这一理论并没有被人们系统的、深刻的从多视角出发梳理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这一理论的意义日益显现出来。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对共同体研究的现状进行剖析,对共同体思想进行逐步梳理,从而能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本质进行探析,结合时代背景与全球问题和我国实际发展的现状,以期可以更好地去指导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活动。本文的研究内容以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为切入点,结合了历史、政治、社会等多学科视角挖掘共同体思想的概念来源和基本理论,梳理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结合当今时代主题与背景,探索共同体思想在当代的价值。第一部分,重点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方法及创新点;第二部分,考察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发展与形成,研究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马克思对以往这些共同体思想的批判与继承,总结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发展与形成;第四部分,主要研究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价值追求与它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肯定了其在马克思众多思想当中的历史地位;第五部分,重点研究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创新发展,肯定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当代价值。基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目前我们应对全球危机的主要途径。更好的体现我国的大国担当,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以及更好的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芮培松[10](2020)在《《共产党宣言》中的世界历史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与《德意志意识形态》相比,《共产党宣言》以更加凝练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完整的世界历史图景,并赋予了更多的阶级色彩。从宏观层面上来看,《共产党宣言》中的世界历史思想是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以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以及工人运动的发展为特定的时代背景,以黑格尔及其前人的世界历史思想为理论渊源,它标志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由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共产党宣言》以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形成发展及其两者之间的斗争为线索,清晰地描绘出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两个阶段,即历史向资本主义世界历史转变的第一阶段和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向共产主义世界历史转变的第二阶段。在这一过程中,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普遍交往与资本的增殖需要和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构成了历史发展实现两个转变的主要动力。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第二阶段本身就暗含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最终走向,即实现人的解放。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解放只是局部的片面的解放,最终人的完全解放的任务要有无产阶级来承担,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才能实现。由于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由资产阶级发起的,而其他落后民族处于被动地位,所以世界历史的发展在表现出整体性特征的同时还表现出不平衡性的特征。就世界历史思想的价值而言,在理论性上,一方面是对黑格尔及其前人的批判与超越,另一方面是对唯物史观的运用与验证,在现实性上,既有助于我们认识全球化发展的实质,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观”与全球化问题的理论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马克思“世界历史观”与全球化问题的理论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的继承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背景 |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马克思世界历史观对全球化的理论关照 |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世界历史观在新时代的新表述和灵活运用 |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全球治理观的继承 |
(二)“绿色发展观”是对马克思的“生态观”和生产力论的辩证运用 |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关系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运用 |
(四)“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是对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思想的延展 |
(五)“全球合作”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合力”论的灵活运用 |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观的丰富和发展 |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观的丰富 |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观的超越 |
(2)《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世界历史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1.选题缘由 |
2.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研究方法 |
2.研究创新点 |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思想来源与发展过程 |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思想来源 |
1.对维科“人类创造世界”说的超越 |
2.对康德“自然意图”论的发展 |
3.对黑格尔“绝对精神”说的扬弃 |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发展过程 |
1.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萌芽 |
(1)《克罗茨纳赫笔记》时期:市民社会决定国家 |
(2)《巴黎手稿》时期:世界历史是人的发展史 |
2.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产生 |
(1)《神圣家族》时期:人民群众在历史中起决定作用 |
(2)《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唯物史观”形成 |
3.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发展 |
(1)《共产党宣言》时期:两大阶级推动世界历史发展 |
(2)《资本论》时期:世界市场推动了世界历史形成 |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容 |
(一)世界历史概念的基本规定 |
1.生产力的世界性发展 |
2.生产实践和交往实践的世界化 |
(二)世界历史形成的前提 |
1.现实的人是一切历史与世界历史的逻辑前提 |
2.新航路开辟拉开世界历史的序幕 |
(三)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 |
1.生产力、分工和交往的普遍发展 |
2.共产主义革命使世界历史的发展由自发转变为自觉 |
(四)世界历史发展的的基本过程 |
1.资本主义大工业打破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 |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建立导致世界市场的形成 |
3.普遍交往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 |
4.共产主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五)世界历史发展的最终指向 |
1.个人的解放程度与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 |
2.“偶然的个人”向“有个性的个人”的转变 |
3.消灭异化,实现人自由全面的发展 |
三、《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世界历史理论的地位和价值意义 |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世界历史理论的地位 |
1.标志着马克思世界历史观的雏形正式形成 |
2.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阶段 |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论价值 |
1.对“绝对精神”本体论的革命性批判 |
2.对旧的历史方法论的革命性改造 |
3.对“欧洲中心论”的革命性解构 |
(三)《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世界历史理论的实践价值 |
1.为加快生产力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
2.为正确处理逆全球化问题提供方法指导 |
3.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思想资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3)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3.研究现状述评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五)研究重点和难点 |
1.研究重点 |
2.研究难点 |
(六)拟创新之处 |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渊源 |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
1.地理大发现推动历史转向世界历史 |
2.工业革命后社会化大生产加速世界市场的形成 |
3.阶级矛盾的日趋国际化及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形成的思想基础及其发展过程 |
1.人类世界历史概念的开端与发展 |
2.理性主义世界历史观念的确立 |
3.黑格尔的世界历史观念 |
4.马克思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超越 |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含义、特征及形成发展过程 |
(一)世界历史理论的含义和特征 |
1.世界历史的含义 |
2.世界历史理论的特征 |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
1.理论萌芽:《克罗茨纳赫笔记》《巴黎手稿》 |
2.理论起始:《德意志意识形态》 |
3.理论雏形:《共产党宣言》 |
4.具体延展:《资本论》及其手稿 |
5.东方前景:“俄国和东方社会道路笔记” |
三、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世界历史发展道路 |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蕴含 |
1.生产力的发展及交往的扩大 |
2.资产阶级开创世界历史 |
3.世界市场的开拓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历史的形成 |
4.世界历史的实质是资本的扩张 |
5.世界历史的最终趋势——共产主义 |
(二)马克思对世界历史发展道路的探索 |
1.马克思世界历史发展道路“单线论”的探索 |
2.世界历史发展道路的“单线论”向“多线论”的转变 |
四、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新拓展 |
(一)全球化的含义、特征及新变化 |
1.全球化含义的界定及其特征 |
2.当今全球化的新变化 |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创新 |
1.“逆全球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时代背景 |
2.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世界历史理论发展潮流 |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对逆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
(三)中国抗疫的世界历史意义 |
1.全球抗疫加速国际格局的重新“洗牌” |
2.中国抗疫彰显了显着的制度优势 |
3.中国道路蕴含着世界历史逻辑 |
五、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启示 |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代人的发展 |
1.区域性存在向全球性存在的转变 |
2.世界历史性个人与人的全面发展 |
3.从世界历史视域审视人的发展 |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启示 |
1.研究全球化要以唯物史观为基础 |
2.研究全球化必须与社会制度分析相结合 |
3.研究全球化要坚持辩证法 |
(三)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代中国“跨越式”发展 |
1.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
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
3.树立全球性视野,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原则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的叙事主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马克思之前的世界历史理论的三种范式 |
(一)世界历史理论的“契约论范式” |
(二)世界历史理论的“目的论范式” |
(三)世界历史理论的“神正论范式” |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唯物史观”范式革命 |
(一)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理论三种范式的批判 |
第一,马克思对契约论范式的批判。 |
第二,马克思对目的论范式的批判。 |
第三,马克思对神正论范式的批判。 |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唯物史观范式”的确立 |
(三)马克思基于“唯物史观范式”的世界历史叙事主题 |
三、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的当代叙事 |
(一)叙事起点:“后冷战时代”马克思世界历史观的新命题 |
(二)叙事内涵:“新全球化时代”人类命运的世界历史性构想 |
(三)叙事逻辑:“后形而上学时代”历史辩证法的人类生存论向度 |
(四)叙事图景:“后资本逻辑时代”世界历史普遍交往的新形态 |
结 语 |
(6)《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马克思世界历史观及其当代意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以往不科学的世界历史观的清算 |
2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的基本内涵 |
2.1 资产阶级揭开世界历史的序幕 |
2.2 现实动力促成世界历史的发展 |
2.3 共产主义成为世界历史的最终发展形态 |
3 马克思世界历史观对我国重要理论的意义 |
3.1 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理论依据 |
3.2 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行动指南 |
4 结语 |
(7)新世纪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世界历史理论基本概念及相关性研究 |
(一)世界历史理论基本内涵的相关研究 |
(二)世界历史理论所运用的基本方法及其意义 |
二、世界历史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影响 |
(一)世界历史理论与共产主义理论的相关研究 |
(二)世界历史理论与唯物史观的相关研究 |
三、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关系的相关研究 |
(一)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的异同 |
(二)世界历史理论对全球化研究的意义 |
(三)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与全球历史观的比较研究 |
四、世界历史理论与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相关研究 |
(一)世界历史理论与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研究 |
(二)世界历史理论与人本主义的相关研究 |
五、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相关文本研究 |
六、总结 |
(8)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新时代启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总体框架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3 研究的创新之处 |
2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 |
2.1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
2.1.1 新航路开辟和地理大发现 |
2.1.2 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推动 |
2.1.3 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兴起 |
2.2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形成的思想来源 |
2.2.1 西方早期的世界历史观念 |
2.2.2 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 |
2.3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2.3.1 萌芽阶段 |
2.3.2 形成阶段 |
2.3.3 完善阶段 |
3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主要内容 |
3.1 世界历史形成的动力 |
3.1.1 生产力的发展 |
3.1.2 分工与交往的扩大 |
3.2 历史向世界历史的真正转变 |
3.2.1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 |
3.2.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 |
3.3 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和必然结果 |
3.3.1 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 |
3.3.2 世界历史的必然结果 |
4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新时代启示 |
4.1 启示之一:逆全球化违背历史潮流 |
4.2 启示之二:人类命运是个共同体 |
4.3 启示之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需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现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
2.1 基本概念 |
2.1.1 共同体 |
2.1.2 共同利益 |
2.1.3 全球治理 |
2.1.4 人类命运共同体 |
2.2 相关理论 |
2.2.1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理念” |
2.2.2 近代大同思想 |
2.2.3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
2.2.4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 |
2.2.5 全球治理理论 |
第三章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形成的历史脉络 |
3.1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 |
3.1.1 古典“城邦共同体” |
3.1.2 “契约共同体”思想 |
3.1.3 空想社会主义国家观 |
3.1.4 黑格尔的“虚幻的共同体”思想 |
3.1.5 费尔巴哈抽象共同体思想 |
3.2 马克思对以往共同体思想的批判和继承 |
3.2.1 对空想社会主义国家观的批判 |
3.2.2 对黑格尔“虚幻共同体”的国家观的批判 |
3.2.3 对费尔巴哈“抽象共同体”的批判 |
3.3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形成与发展 |
3.3.1 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 |
3.3.2 无产阶级的自由联合 |
3.3.3 “真正共同体”的最终形成 |
第四章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历史地位 |
4.1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价值追求是“自由人联合体” |
4.1.1 共同体中的个人自由 |
4.1.2 人的本质是人真正的共同体 |
4.1.3 共同体是个人实现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 |
4.2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理论价值来源 |
4.3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与当代社会 |
4.3.1 马克思共同体发展思想与全球化的挑战 |
4.3.2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视角下的当代中国 |
第五章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当代价值 |
5.1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的背景 |
5.1.1 国际背景 |
5.1.2 国内背景 |
5.1.3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基本内涵 |
5.2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伟大实践中的体现 |
5.2.1 一带一路理念的成因 |
5.2.2 一带一路倡议实践的可行性 |
5.2.3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产生的实践影响 |
5.2.4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
5.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丰富与创新发展 |
5.3.1 丰富和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
5.3.2 创新和丰富了全球治理理念 |
5.3.3 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开辟了新道路 |
5.3.4 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
第六章 结论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10)《共产党宣言》中的世界历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形成 |
1.1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
1.1.1 新航路的开辟与地理大发现 |
1.1.2 工业革命迅速发展 |
1.1.3 工人运动日益高涨 |
1.2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
1.2.1 前黑格尔阶段的世界历史思想 |
1.2.2 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 |
1.3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发展历程 |
1.3.1 从中学毕业到克罗茨那赫时期 |
1.3.2 从巴黎时期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完成 |
第二章 《共产党宣言》中世界历史思想的主要内容 |
2.1 世界历史发展的两个阶段 |
2.1.1 第一阶段:历史向资本主义世界历史转变阶段 |
2.1.2 第二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向共产主义世界历史转变阶段 |
2.2 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因素 |
2.2.1 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普遍交往与资本的增殖需要 |
2.2.2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
2.3 世界历史发展的价值旨归人的解放 |
2.3.1 世界历史的发展与人的解放的关系 |
2.3.2 无产阶级是人类解放事业的承担者 |
2.3.3 共产主义是人类解放的社会基础 |
2.4 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 |
2.4.1 整体性 |
2.4.2 不平衡性 |
第三章 《共产党宣言》中世界历史思想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
3.1 《共产党宣言》中世界历史思想的理论价值 |
3.1.1 对黑格尔及以前世界历史思想弊病的肃清和超越 |
3.1.2 对唯物史观的运用与验证 |
3.2 《共产党宣言》中世界历史思想的现实价值 |
3.2.1 有助于理解全球化发展的实质 |
3.2.2 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马克思“世界历史观”与全球化问题的理论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的继承与发展[J]. 黄正元,禹丽婷,杨春艳.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4)
- [2]《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世界历史理论研究[D]. 葛丽君.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3]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D]. 林丁山.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4]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 黄子萍.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5]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的叙事主题[J]. 吴宏政. 中国社会科学, 2021(05)
- [6]《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马克思世界历史观及其当代意蕴研究[J]. 吕翠萍.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0(05)
- [7]新世纪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研究述评[J]. 张艳国,毛旭翀. 社会科学动态, 2020(08)
- [8]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新时代启示研究[D]. 李泠. 江西农业大学, 2020(07)
- [9]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研究[D]. 赵馨怡.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2)
- [10]《共产党宣言》中的世界历史思想研究[D]. 芮培松. 河北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