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探蒙医认药制药用药特点与中药之别(论文文献综述)
买明洁[1](2021)在《蒙药专利保护问题研究 ——以心脏病蒙药专利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李赫[2](2021)在《蒙药专利保护问题研究 ——以肾病蒙药专利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成瑞雪[3](2020)在《论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文中认为民族药医院制剂是民族药成药的主体部分,是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的主要支撑,也是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保障,医院制剂及其调剂市场的存在满足了少数民族患者的用药需求。调剂市场的发展,对延长民族药产业价值链、对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市场建设、对建立全国统一的药品市场,均有重要意义。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调剂了民族医医院之间制剂的余缺,保障了少数民族群众对民族药安全、充分、公平和有效的使用,有利于缓解少数民族患者的“看病难、看病贵”。本文运用系统抽象法,注重矛盾分析,结合田野调查材料全面考察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重要作用、市场结构、市场监管和市场发展趋势,为调剂市场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民族药医院制剂是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市场主体涉及少数民族群众、民族医医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由调出方、调入方医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及调剂价格等构成。拟调剂制剂具有商品化率低、可替代性弱、地域性强的特点。医院之间调剂制剂的程序、规则、范围都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制剂价格也由物价管理部门制定,由此形成了发育程度不同的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调剂市场进行了严格控制,从医院制剂注册、再注册和备案到管理制剂进入市场的数量、品种,再通过实施制剂调剂使用办法,管控着制剂市场的运行。药监部门对调剂程序的严格管控,缩减了制剂调剂规模、导致制剂市场调入调出不平衡、制剂调剂价格无法反映制剂供求关系、延长了制剂在调剂市场流通的时间、减少了医院利润,导致各民族医院内部出现大量的协定方剂以满足患者临床所需、增加民族医特色疗法提高医院收入,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在监管下具有显着的地方性和封闭性。从调剂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它最终会走向衰落,但还需要条件,这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按药监部门对调剂市场的过严控制,阻碍了市场发展,加剧了少数民族患者用药的矛盾,医院为保障患者用药与维持运营只能购入国准字成药和使用协定方剂。但根据少数民族患者收入水平,医保目录中所纳入的民族药品可报销的范围和比例来看,过快取缔调剂市场不可行,医院制剂“简、便、廉、效”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因此,应扩大制剂配制和调剂市场规模,定期将部分医院制剂申报为国准字成药,降低协定方剂申报为医院制剂的难度,在逐步发展中提高少数民族患者收入水平和民族药医保报销比例,为促进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最终消亡创造条件。
赵婧琦[4](2019)在《地方性知识的高等教育及其问题研究 ——以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教育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科学传播事业也发展起来,本文关注的是科学传播的第三个阶段——科学传播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公众理解科学的深化与扩展。目前科学传播的过程分为科学普及、科学教育和学术交流三个方面,我们要研究的重点是科学教育,采用狭义的科学教育即学校的正规教育。通过研究学校教育中对广义科学中的一部分——即“地方性知识”的传播,了解在地方性知识中具有代表性的蒙医知识的传播过程,为科学文化传播尤其是医学文化传播的研究提供新的案例和视角。地方性知识传播的研究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保存、继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对蒙医文化的有效传播以及未来发展提供可能的建议。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了解当前国内外蒙医教育的发展现状,寻找有关本选题的理论依据;在选题研究的过程中运用访谈法,通过对从事蒙医药教育的相关人员进行访谈,更充分了解蒙医教育的现状、把握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道路。通过了解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的蒙医专业整体课程设置情况,发现了存在于现代蒙医教育模式中的问题:在现代教育中蒙医过度西医化,使得蒙医传统文化和蒙医自身的特殊性在教育中难以体现,蒙医与西医的关系也模糊不清,阻碍了蒙医的发展。在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试图找出解决阻碍蒙医的传承与发展的道路:首先在教育的过程中重视蒙古族传统文化,其次以一种新的较为客观的立场和方式认清地方性知识与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的关系,最后探索地方性传统医学是否适合走现代化模式。由于蒙医的特殊性,笔者的研究和把握还比较浅显,只能为蒙医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一些微薄的案例和支持。
浩然[5](2019)在《蒙医药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民族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医药更是其中的瑰宝。国家历年来都十分注重少数民族医药的发展,近几年来更是加大了对蒙医药发展的注意,但是目前我国蒙医药业的发展还是存在诸多问题,已经成为了阻碍蒙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顽石”。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在呼和浩特市进行抽样调查,主要通过到呼和浩特市国际蒙医医院和呼和浩特市附属医院及呼和浩特市蒙中医院对患者发放问卷和当面采访的方式来获取数据。结合消费者行为的有关理论,经统计分析得出蒙医药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通过交叉分析和对比分析归纳出在个人因素、心理因素和药品因素中对蒙医药消费者行为影响最显着的是:年龄、收入、医保、医生建议及药品疗效。最后结合呼和浩特市的蒙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呼和浩特市蒙医药消费概况和蒙医药消费者消费情况分析以及对医师、药师和消费者的访谈,发现目前蒙医药消费和蒙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获取蒙医药信息的渠道单一,消费者缺乏对蒙医药的了解、蒙药缺乏标准化体系、政策法规壁垒限制新产品开发、资金短缺问题严重等的问题。从实际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提出运用新媒体同蒙医药多元结合,帮助消费者正确认识蒙医药、完善蒙药标准化体系、强化组织领导,改善政策环境对蒙医药产业的阻碍、加大资金投入比例,推进蒙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目前关于蒙医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蒙医药历史文献的整理、蒙药材种植、蒙药疗效、蒙药标准化等方面,对蒙医药产业的研究也多集中于产业现代化、产业竞争力、产业转型等方面,关于蒙医药消费方面的研究甚少。希望能帮助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为蒙医药产业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建议,为政府制定蒙医药产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企业也可以根据蒙医药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开发、生产适和消费者需要的蒙药产品;为蒙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提高蒙药以及蒙医的认可度,从而帮助大家正确认识蒙医药,进而宣传民族文化。
闫慧茜[6](2017)在《中国民族医学高等教育发展史》文中指出民族医药是我国各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统称,是一种学术总称和工作定义。经过世世代代的薪火相传,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医药延续至今,不断成长、强大,已形成一门学科,即民族医学。我国民族医学的传承方式大都经历了口耳相传、以师带徒、寺院教育、现代学校教育、高等教育等模式培养本民族医药人才,其中师承最为广泛。目前,我国民族医学的教育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并存,以高等教育为主要的培养途径。截止到2016年底,藏医、蒙医、维吾尔医、傣医、壮医、瑶医、苗医、彝医、朝鲜医、哈萨克医、土家医跨入高等院校教育。民族医学高等教育至今经历近60年的曲折发展,部分已形成了自身的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民族医学的高等人才,梳理其发展脉络,追溯其源流,研究其教育之体制、思想、改革、成果、政策影响及发展之现状、阻碍、特色、趋势等,融合10余个民族,以期丰富少数民族传统医学发展的理论内涵,分析民族医学现代传承的影响因素,对少数民族传统科技、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发展和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民族医学教育史涉及史学、民族学、医学、教育学,研究方法以文献法和实地调研为主。通过搜集相关论文、论着、档案资料、地方志和网络信息等方法,获取相关研究资料。同时,实地调研了西藏、甘肃、四川、青海、云南、广西、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的高校、医院、研究所、学位办、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制药厂,获取其政策法规、文献整理、科研状况、教育基地、临床教学、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学科专业、教学改革、交流派遣、招生就业等方面的资料;采用访谈法对学科带头人、档案管理员、教师、在读本科生和研究生代表等进行访问以获取评价、期望、建议等资料。以历史发展为轴,运用文献学和比较学的方法,根据我国民族医学高等教育发展的自身特点,将其发展历程分为萌芽时期(1958-1976年)、成长时期(1977-1997年)和崛起时期(1998-2016年)三个阶段。在研究中,对每一阶段民族医学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进行阐述,分析各自的特点,总结整体发展的态势。同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目前我国民族医学高等教育的特点,提出了对民族医学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一些思考和建议。我国民族医学高等教育走过了近60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全国有23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与民族医学专业相关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1958年,蒙医率先开展本科教育,藏医、维医、傣医、壮医、朝医、瑶医、苗医、彝医、回医、哈萨克医等紧随其后,共11种民族医学开展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从无到有,1980年蒙医首批招生硕士研究生1名,虽然最后未能获得学位,但毕竟开启了民族医学研究生教育之先河。目前藏医、蒙医、维医、傣医、壮医、朝医、瑶医、土家医、苗医、彝医、回医、哈萨克医共12个民族医学开展了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其中的壮医、瑶医、土家医、回医更是以研究生教育这样的高起点跨入高等教育体系。此外,藏医、蒙医和傣医开展了博士研究生教育。民族医学高等教育层次从单一化到多元化,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大专教育为辅,研究生教育领跑的民族医和民族药教育共同发展的高等教育格局,逐渐形成了教研紧密结合、注重互相交流借鉴、重视传统教育等自身的特色,并呈现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针对我国民族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分析了主要的影响因素,并对医学教育与医学的互助关系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发展民族医学高等教育,鼓励民办教育、重视借鉴交流等建议。
董重阳[7](2019)在《蒙药蓝刺头调控FoxO/Wnt/β-catenin通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证实蒙药蓝刺头抗氧化应激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阐明其调控FoxO/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成骨细胞分化与骨形成的机理;明确蒙药蓝刺头抗氧化应激相关调控机制及效应靶点。为蒙医药基于“补暖补精-清镇赫依-固骨质壮骨”的经典理论、通过抗氧化应激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提供实验依据,丰富蒙医药基础理论现代化的内涵。方法:分组:6月龄SD系SPF级健康雌性未孕大鼠84只(体重250±20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组(OVX)、蒙药蓝刺头高剂量组(Echinops-H)、中剂量组(Echinops-M)、低剂量组(Echinops-L),中药对照组淫羊藿组(HEP)、西药对照组辅酶Q10组(Co-Q10)。造模: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法(去势)制备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1],阴道上皮角化实验、骨密度检测、子宫病理学检查验证造模成功。给药:术后90d,除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外,其余各组按照方案给予相应药物干预。标本采集:末次灌胃后,腹主动脉穿刺采血离心血清;处死剔除双侧完整股骨、胫骨,右侧股骨、胫骨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左侧股骨、胫骨-196℃液氮贮存罐保存。指标检测:ELISA法测定血清标骨钙素、护骨素等骨代谢相关指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等氧化应激指标。采用RT-PCR测定调节目标基因表达的核内受体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成骨细胞分化转录因子蛋白、破骨细胞抑制因子护骨素的基因表达。左侧股骨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骨组织中p-p66(S36)、p66、β-catenin、Wnt2、FoxO3a蛋白表达。右侧股骨采用骨密度仪测定离体骨骨密度,Micro-CT进行骨微结构的形态计量学测定。结果:1.大鼠骨密度、骨形态学计量测定结果:与Sham组比较,OVX组大鼠股骨近端BMD和股骨总BMD均明显降低(P<0.05);骨微结构的形态计量学表达上,OVX组骨微结构骨小梁立体网状结构异常,骨体积分数(BV/TV)、结构模型指数(SMI)、骨小梁体积(TBV,trabecular volume)、骨小梁宽度(Tb.W,trabecular width)、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均明显降低(P<0.05),骨小梁间距(Tb.Sp)增大(P<0.05)。与OVX组比较,蒙药蓝刺头高、中、低剂量组、中药对照组淫羊藿组、西药对照组辅酶Q10组、假手术组的BMD及骨微结构、骨形态计量学明显改善。2.大鼠骨组织学计量测定结果(HE染色):骨组织学检测结果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可见脂肪细胞密度与脂肪细胞直径显着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蒙药蓝刺头高、低剂量组脂肪细胞密度与脂肪细胞直径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蒙药蓝刺头中剂量组、淫羊蕾组脂肪细胞密度与脂肪细胞直径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其对抗骨质破坏效果显着。3.血清骨代谢指标变化:与假手术组(Sham)相比较,模型组(OVX)大鼠血清护骨素(OPG)含量明显降低,且骨钙素(BGP)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OVX组比较,蒙药蓝刺头高(Echinops-H)、中(Echinops-M)、低剂量组(Echinops-H)、中药对照组淫羊藿组(HEP)、西药对照组辅酶Q10组(Co-Q10)、Sham组的血清护骨素(OPG)含量明显降低,且骨钙素(BGP)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4.血清中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变化:与Sham组比较,OVX组大鼠血清抗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OVX组比较,蒙药蓝刺头各剂量组、中药西药对照组、假手术组抗氧化应激指标均明显增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5.Western blot法检测骨组织中相关蛋白的表达:与Sham组相比较,OVX大鼠β-catenin、Wnt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FoxO3a表达明显升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OVX组比较,Echinops-H、Echinops-M、Echinops-L、HEP、Co-Q10 组、Sham 组β-catenin、Wnt2 蛋白的含量均明显增高(P<0.05),FoxO3a蛋白的含量明显减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6.RT-PCR测定调节目标基因表达的相关因子表达:与Sham组相比较,OVX组大鼠Runx2、OPG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OVX 组 PPAR-γ明显升高(P<0.05)。与 OVX 组比较,Echinops-H、Echinops-M、Echinops-L、HEP、Co-Q10 组、Sham 组βRunx2、OPG 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PAR-γ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结果显示:蒙药蓝刺头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具有显着的抗骨质疏松症作用;蒙药蓝刺头能够显着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氧化应激状态;蒙药蓝刺头可以交叉调控FoxO/Wnt/β-catenin通路,抑制氧化应激中FoxO的转录,上调Wnt的表达,促进模型大鼠骨组织成骨分化、骨形成;蒙药蓝刺头可以降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代谢高转换相关指标,抑制骨吸收。本研究表明:蒙医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补暖补精-固骨质壮骨”的生物效应可能通过促进骨组织成骨分化、骨形成的机制实现;蒙医药“清镇赫依-固骨质壮骨”的生物效应可能通过抗氧化应激机制实现。本研究丰富了蒙医“补暖补精-清镇赫依-固骨质壮骨”理论的科学内涵,从现代生物学角度揭示了此理论与治法的效应途径。
王嘉伦[8](2016)在《基于文献对蒙药毒性理论及安全用药思想的挖掘整理研究》文中指出蒙医药学是蒙古族传统医药学的简称,是蒙古族人们长期与疾病斗争中逐渐积累出的独特的医药学理论及其应用方法,也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蒙药治疗疾病一直是蒙古族人民保障健康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且随着蒙药确切疗效逐渐被肯定,蒙药也渐渐应用于全国各地,因此,本论文从文献入手,对蒙药毒性理论及安全用药思想进行了挖掘整理研究,以期提高蒙药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并为蒙药的毒性研究做出相应贡献。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蒙医药简介及其毒性相关研究进展。论文简单梳理了蒙药发展情况及蒙医药基本理论,从而发现蒙古族人民应用蒙药的历史颇长,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对蒙药的合理应用也十分重视,因此论文从蒙医药经典文献中进一步挖掘蒙药毒性理论及安全用药思想是可行的;论文对现代蒙药毒性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发现蒙药安全用药研究多集中于蒙药毒性评价的实验研究方面,毒及毒性相关文献研究较少,虽有蒙成药不良反应的相关报道,但是对蒙药临床安全用药的总结也较少,因此论文基于文献对蒙药安全用药相关内容进行研究是必要的。2.基于经典文献的蒙医药“毒”相关文献研究。论文基于蒙医药古代经典典籍《蒙医甘露四部》中“毒”相关记载,挖掘整理了蒙药的毒性理论及安全用药思想,发现经典典籍中“毒”的概念包涵很广,涉及病因、病症及药物三个方面,其中对药物毒的预防、诊断及治疗也有详尽的记载,证明蒙医药古代经典典籍中已形成蒙药毒性理论的雏形,古今语言模式存在不同,现今“安全用药”的思想存在于蒙药的这种毒性理论雏形之中;论文基于蒙医药古代及当代经典典籍《蒙药正典》、《中华本草·蒙药卷》和《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汇集整理了毒性蒙药的记载,从三部典籍中汇集出毒性药物78种,结果发现,蒙医药当代经典典籍相较于古代而言,毒性药物的记载数量增多,表明当代对药物毒性及用药安全重视度提升,而古代典籍中一些未记录于当代典籍中的毒性药物,部分已被现代实验证明具有一定毒性,值得进一步研究;论文基于蒙医药古代及当代经典典籍《蒙医甘露四部》、《中华本草·蒙药卷》和《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汇集整理了毒性蒙药的明确或可能的减毒方法记载,结果发现,存在着减毒目的明确的炮制方法的蒙药共48种,论文通过对蒙药方剂所用药物进行关联分析,筛选出20组含毒性蒙药的药对,分析认为部分蒙药存在着与毒性蒙药配伍减毒的可能性,论文从典籍中归纳出4类用于服用蒙药的药引,分析认为应用部分药引服用蒙药也存在着降低蒙药毒性的可能。3.基于现代文献的蒙成药不良反应整理研究。论文从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中选取蒙成药,以蒙成药名为主题词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检索近三十五年的不良反应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并从药物、机体及用药三大方面分析蒙成药不良反应的可能因素。结果发现发生不良反应的蒙成药共计13种,不良反应表现以消化系统损害最为常见,也涉及皮肤及附件、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多个系统-器官的损害,不良反应发生可能与药物毒性成分、药物作用增强、患者民族差异、患者个体差异、患者病理状态、合用西药、服药不当等因素有关。论文以蒙药用药安全为主要研究内容,从蒙医药文献入手,挖掘整理研究了经典文献中的蒙药毒性理论及现代蒙成药应用出现的不良反应,为蒙药用药安全及其相关研究提供了文献基础。
赵海亮[9](2016)在《中药材品种本草考证的学术史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中药材品种本草考证的学术史进行的系统研究。中药基原品种的本草考证是本草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其学术渊源历史悠久。本文研究目的是从学术史的角度,对中药材品种本草考证之学进行纵向的研究和总结,以全面梳理本草考证学术研究成果、揭示其学术发展的历史轨迹、探寻其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总结本草考证的学术研究方法以及继承典型学术人物的治学经验,为后世的本草考证学术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该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承前启后的作用。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历史分期方法、综合研究方法、典型分析方法和方法论研究方法,进行中药材品种本草考证的学术史研究。历史分期是进行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历史分期可以揭示不同历史阶段之间质的差别,呈现历史发展特点及规律。综合研究方法是在大量占有学术发展的历史材料基础上,通过纵向、横向多维度的系统分析、综合比较,揭示学术发展的成果、特征及其利弊。典型分析方法是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学术文献、人物及其成果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其学术特征、利弊得失和学术规律,探讨治学经验。方法论研究方法是从方法论的角度对学术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提炼、抽象和总结,有助于学术经验的总结和传承。研究结果:依据本草考证研究方法的不同,本文将整个中药材品种本草考证学术史划为三个历史分期:(1)自梁代陶弘景撰写《本草经集注》至20世纪初赵燏黄《中国新本草图志》出版以前,是古代本草考证发展阶段。在该阶段,人们采用文献学、文字学和实物观察等传统的考证方法,只能相对地考证药物基原品种的异同,而不能精确定位到具体植物(动物、矿物)的种名。(2)自20世纪初赵燏黄《中国新本草图志》出版至20世纪60年代谢宗万《中药材品种论述》(上册)出版,是现代本草考证的初期阶段。在该阶段,本草考证研究引入了现代植物(动物、矿物)分类学方法,可以将药物基原品种精确定位到具体种名,中药材基原品种的现代本草考证初具规模。(3)自20世纪60年代谢宗万《中药材品种论述》(上册)出版至今,是现代本草考证的成熟期阶段。在该阶段,学者采用学术方法论总结和理论思维等研究方法,将中药材品种本草考证研究提升到了方法论总结和理论创新的高度,同时本草考证研究成果也得到了繁荣发展,其在本草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在对本草考证学术史进行历史分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方法,探讨了本草考证在各个阶段的学术特征、利弊得失,并详细阐述了当代本草考证的学术发展特点和趋势。本文剖析了现代本草考证学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包括人才后继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利用多学科方法不够充分、本草考证与制药产业和临床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等,并对学术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本文运用学术方法论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历代本草考证学者学术实践的提炼和升华,系统总结了中药材品种本草考证的学术思路,为本草考证学者提供可供遵循或参考的治学路径和操作方法。中药材品种本草考证的基本思维过程包括药物特征信息的获取和药物基原品种的论证两大要素,本草考证的操作方法依据这两大纲领展开为多个条目。本草考证方法论的研究对于学术研究深度的提升、理论的总结和学术经验的传承有重压意义。通过对最具代表性的本草考证学者(包括现代本草考证之学奠基人赵燏黄先生和本草考证集大成者谢宗万先生)治学方法和学术成就的典型分析,认为他们在治学态度、知识结构、研究途径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优秀经验值得后世学者借鉴。研究结论:通过对中药材品种本草考证学术史的系统梳理和全面总结,厘清了本草考证学术发展的历史阶段和演变规律,分析了各个阶段本草考证学术成果的特点和利弊得失,揭示了现代本草考证学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通过方法论研究,总结提炼了中药材品种本草考证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操作方法,通过剖析典型学术人物,总结了其优秀的治学经验和研究方法。本论文的研究为本草考证学术继承和发展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促进作用。
扎木苏[10](2013)在《内蒙古蒙医药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医药产业属于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远远高于同期的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发展医药产业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类健康意义重大。随着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和人类对生活水平与健康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于绿色无公害食品及医疗保健药品有了更大的需求,特别是医疗药品方面,绿色无毒副作用的天然药品深受青睐,因此,目前绿色天然、毒副作用小的蒙医药是适合于当前人们对医疗药品的要求。因而蒙医药受到关注与重视,也加快了蒙医药的广泛推广及产业化发展速度。蒙医药是我国四大少数民族医药之一,具有渊源的历史及完整的理论体系。是蒙古族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蒙古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又是内蒙古自区医疗事业的特色与优势。蒙医药在现代医药产业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及广阔的发展前景。蒙医药产业涉及到蒙医医疗部门及蒙药制药企业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发展。因此,蒙医药产业的发展对与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当前蒙医药产业的发展受到国家及内蒙古自治区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有了健康稳健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影响蒙医药产业发展众多问题。本文认真分析研究制约和影响蒙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难题,并提出内蒙古蒙医药产业科学合理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二、初探蒙医认药制药用药特点与中药之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初探蒙医认药制药用药特点与中药之别(论文提纲范文)
(3)论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政府控制的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市场 |
二、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市场研究的新领域 |
三、系统抽象法在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中的运用 |
第一章 民族药医院制剂市场调剂的重要性 |
第一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及其地位 |
一、民族药成药的主体部分是医院制剂 |
二、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品种 |
三、民族药医院制剂在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中的主体地位 |
第二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是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体系的支撑 |
一、医院制剂在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体系中占重要地位 |
二、医院制剂在各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中发挥的作用 |
三、医院制剂在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中的用药范围 |
第三节 医院制剂的市场调剂是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的保障 |
一、民族医医院的结构及其分布 |
二、民族医医院调剂使用制剂的原因 |
三、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调剂制剂所占比重 |
第四节 医院制剂的市场调剂是少数民族患者用药的重要保障 |
一、少数民族患者大多愿意接受民族医治疗 |
二、民族地区常发病、多发病民族药有独特疗效 |
三、少数民族患者使用民族药医院制剂药费低 |
第五节 医院制剂调剂有利于民族医医院的发展 |
一、能增加制剂调出医院的收入 |
二、有利于提高民族药医院制剂的生产质量和水平 |
三、制剂调剂有利于民族医医院特色的形成 |
第二章 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结构 |
第一节 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调出方和调入方 |
一、调出方(卖方) |
二、调入方(买方) |
三、调入方和调出方买卖制剂的特点 |
第二节 调入方与调出方的调剂协议与批准 |
一、买卖双方协议的达成 |
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 |
三、制剂调剂是一个有严格监管的市场 |
第三节 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价格 |
一、制剂的调剂价格由物价部门制定执行 |
二、医院制剂调剂价格的评价 |
三、民族药品市场内部价格变化对调剂市场产生的影响 |
第四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 |
一、调剂市场主要涉及藏、蒙、维吾尔族药医院制剂 |
二、五藏区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 |
三、八蒙区蒙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 |
四、维傣彝苗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 |
第三章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控制 |
第一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的注册与再注册 |
一、对民族药医院制剂注册的要求 |
二、有效期与再注册 |
三、高昂的注册与再注册成本阻碍民族药医院制剂发展 |
四、注册困难限制了市场调剂制剂的品种与结构 |
第二节 对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控制 |
一、对每一笔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的批准 |
二、调剂市场监管阻碍市场正常运行 |
三、大量院内协定方剂产生和民族医特色疗法产生 |
四、制剂调剂市场行政控制地方性和封闭性突出 |
第三节 从注册制到备案制的转变缩小了制剂调剂市场规模 |
一、备案制的出台及其主要内容 |
二、备案制必将导致调剂市场规模缩减 |
第四章 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发展的趋势 |
第一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消亡的条件 |
一、中药医院制剂所走过的道路 |
二、民族药国药品种数量必须增加 |
三、医疗保险和少数民族收入水平提高 |
第二节 现阶段必须扩大民族药医院制剂配制和调剂市场 |
一、民族药国药品种数量有限 |
二、市场是民族医医院之间调剂制剂余缺的唯一途径 |
三、扩大制剂配制和调剂市场满足少数民族患者用药需求 |
第三节 为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消亡创造条件 |
一、定期将部分民族药医院制剂申报为国准字成药 |
二、降低医院协定方剂申报为医院制剂的难度 |
三、逐步增加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中的国药比重 |
四、提高民族药医保报销比例和少数民族收入水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地方性知识的高等教育及其问题研究 ——以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教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 |
1.3 研究目标、研究方法、重点难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的重点、难点 |
1.4 传统蒙医教育模式概述 |
1.4.1 家传和师带徒教育模式 |
1.4.2 寺院学校教育 |
1.5 地方性知识的现代传播途径 |
1.5.1 地方性知识概述 |
1.5.2 地方性知识的传播途径 |
1.5.3 现代蒙医传播现状 |
二、现代蒙医教育模式概述 |
2.1 现代蒙医高等学校教育概述 |
2.1.1 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学院 |
2.1.2 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 |
2.2 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蒙医专业教育现状 |
2.2.1 专业基本情况 |
2.2.2 蒙医传统知识相关课程设置情况 |
2.2.3 蒙医专业知识实践课程设置 |
2.3 现代蒙医高等学校教育情况总结 |
三、现代蒙医高等学校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
3.1 医学伦理教育缺失传统蒙医本身内在伦理内涵 |
3.1.1 医学伦理教育以现代西方医学伦理为主 |
3.1.2 传统蒙医自身的伦理内涵 |
3.1.3 蒙医伦理教育在现代蒙医教育中的重要性 |
3.2 背景知识中忽略蒙古族传统文化相关内容 |
3.2.1 正确认识蒙古族传统文化 |
3.2.2 蒙古族传统文化与蒙医学的关系 |
3.3 忽视传统蒙医学和现代医学关系的深入探讨 |
3.3.1 两者的课程设置比例情况,西医占比重较大 |
3.3.2 实际学习中二者关系被模糊化 |
3.3.3 深入理解二者关系对蒙医教育的重要性 |
四、地方性知识视野中对对蒙医高等教育的未来展望 |
4.1 重视蒙医作为地方性知识其现代教育的特殊性 |
4.1.1 蒙医知识在现代教育中的特殊性 |
4.1.2 如何体现蒙医知识的特殊性 |
4.2 认清地方性知识与现代科学知识的关系 |
4.2.1 两者的关系如何 |
4.2.2 两者的关系在现代教育中如何处理 |
4.3 理清地方性医学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
4.3.1 传统医学是否适合现代化 |
4.3.2 传统医学自身内部道路 |
五、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蒙医药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目的 |
3.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1.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
2.医药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
3.蒙医药的相关研究 |
4.研究述评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框架 |
(五)论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
1.论文创新 |
2.论文不足 |
二、呼和浩特市蒙医药消费现状分析 |
(一)呼和浩特市蒙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1.蒙中药材种植 |
2.蒙药生产加工 |
3.蒙药销售 |
4.相关人才培养 |
5.蒙医药保护传承与非遗 |
6.蒙医药政策 |
(二)呼和浩特市蒙医药消费概况 |
1.呼和浩特市医院概况 |
2.呼和浩特市药店及诊所概括 |
(三)蒙医药消费情况调查分析 |
1.样本基本情况 |
2.消费支出 |
3.购买类型 |
4.购买地点 |
5.购后满意度 |
6.什么情况下愿再次购买蒙药 |
三、蒙医药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
(一)消费者的个人因素 |
1.性别、民族和年龄 |
2.受教育程度 |
3.职业 |
4.生活地区 |
5.收入 |
6.医保情况 |
(二)心理因素 |
1.需要和动机 |
2.态度 |
(三)社会文化因素 |
1.语言 |
2.传统文化 |
3.政府政策 |
(四)药品因素 |
(五)关于蒙医药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的总结 |
四、主要问题与对策 |
(一)存在问题分析 |
1.获取蒙医药信息渠道单一,消费者缺乏基本了解 |
2.蒙药缺乏标准化体系,蒙医药事业发展受到阻碍 |
3.政策法规壁垒限制新产品开发,阻碍蒙医药产业发展 |
4.资金短缺严重,抑制蒙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
(二)解决对策 |
1.新媒体同蒙医药多元结合,帮助消费者正确了解 |
2.完善蒙医药标准化体系,促进蒙医药事业现代化发展 |
3.强化组织领导,改善政策环境对蒙医药产业的阻碍 |
4.加大资金投入比例,推进蒙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呼和浩特市蒙医药消费者行为调查问卷 |
附录2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6)中国民族医学高等教育发展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1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1.1 现实意义 |
1.1.2 科学意义 |
1.1.3 资政意义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2.1 分期及其依据 |
1.2.2 相关概念界定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 |
1.3.2 实地调研 |
1.4 创新点 |
2 萌芽时期(1958-1976年) |
2.1 蒙医的高等教育 |
2.1.1 中蒙医系的设立 |
2.1.2 学制及培养目标 |
2.1.3 课程设置 |
2.1.4 教研室 |
2.1.5 教材编写 |
2.1.6 师资建设 |
2.1.7 蒙医高等教育的特点及意义 |
2.2 藏医的现代学校教育 |
2.3 小结 |
3 成长时期(1977-1997年) |
3.1 民族医药的恢复与发展 |
3.1.1 民族医药机构的崛起 |
3.1.2 蒙医高等教育的恢复与发展 |
3.2 五省藏医的高等教育 |
3.2.1 藏医在五省的分布和概况 |
3.2.2 高等教育前的藏医士教育 |
3.2.3 五省藏区的藏医高等教育 |
3.3 新疆和田维吾尔医专科学校 |
3.4 朝医学的专科教育 |
3.5 教材编写 |
3.5.1 藏医教材的编写 |
3.5.2 第1版蒙医高等教材的编写 |
3.5.3 维吾尔医大专教材的编写 |
3.6 师资培养 |
3.6.1 在职提高 |
3.6.2 机构代培 |
3.6.3 外出进修 |
3.7 先行的研究生教育 |
3.7.1 蒙医的研究生教育 |
3.7.2 壮医的研究生教育 |
3.8 留学生教育的尝试 |
3.9 小结 |
4 崛起时期(1998-2016年) |
4.1 专科与本科教育 |
4.1.1 教育机构的发展 |
4.1.2 傣医的本科教育 |
4.1.3 壮医的本科教育 |
4.1.4 瑶医药教育 |
4.1.5 苗医药的本科教育 |
4.1.6 彝医药的本科教育 |
4.1.7 哈萨克医药的本科教育 |
4.1.8 回医的本科教育 |
4.2 研究生教育 |
4.2.1 研究生教育概况 |
4.2.2 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特点 |
4.3 民族医学高等教育专业的分科发展 |
4.3.1 民族医专业 |
4.3.2 民族药专业 |
4.3.3 民族医学相关专业(方向) |
4.4 教材建设 |
4.4.1 本科教材 |
4.4.2 研究生教材 |
4.5 教学方面 |
4.5.1 双语教学模式 |
4.5.2 实验室教学——经验教学向科学教学的转换 |
4.5.3 临床教学的重视 |
4.5.4 医德教育 |
4.6 执业医师考试 |
4.7 “引进来”与“走出去” |
4.7.1 留学生教育的发展 |
4.7.2 民族医学教育走出国门 |
4.8 民族医学高等教育的特色渐成 |
4.8.1 突出的教研结合模式 |
4.8.2 传统教育的回归与重视 |
4.8.3 民族医药特色内容的强调1 |
4.8.4 民族医高等教育出现交流 |
4.9 小结 |
5 分析与讨论 |
5.1 医学教育与医学的思考 |
5.2 发展因素——政策、地方政府、人、文化 |
5.3 发展民族医高等教育之建议 |
附录1: 文中图片出处说明 |
附录2: 民族医学相关专业招生情况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蒙药蓝刺头调控FoxO/Wnt/β-catenin通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中蒙医药抗氧化应激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概述 |
1. 氧化应激与雌激素缺乏 |
2. PMOP与Fox O/Wnt-β-catenin通路 |
3. 中医药与PMOP |
4. 蒙医药与PMOP |
5. 蒙药蓝刺头与PMOP |
第三节 课题研究设想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蒙药蓝刺头对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微结构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设备 |
1.4 主要实验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分组 |
2.2 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的建立 |
2.3 造模是否成功的判定 |
2.4 给药方法 |
2.5 标本采集 |
2.6 指标检测 |
3. 实验结果 |
3.1 实验过程中大鼠生命概况 |
3.2 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大鼠去卵巢术前术后体质量变化 |
3.3 骨密度(BMD)测定结果 |
3.4 骨形态学计量(Micro-CT)骨微结构测定结果 |
3.5 各组大鼠骨组织形态学观察(HE染色) |
3.6 各组大鼠骨组织学定量检测结果 |
3.7 血清骨代谢指标测定结果 |
4. 讨论 |
4.1 实验相关检测指标分析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蒙药蓝刺头调控Fox O/Wnt/β-catenin通路抗氧化应激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实验设备 |
1.1 造模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设备与器材 |
1.4 主要实验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分组 |
2.2 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建立 |
2.3 造模是否成功 |
2.4 给药方法 |
2.5 标本采集 |
2.6 指标检测 |
2.7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阴道上皮角化实验结果 |
3.2 造模术后4周BMD检测结果 |
3.3 造模术后8周子宫病理形态学检测结果 |
3.4 血清中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测定结果 |
3.5 Western blot检测骨组织抗氧化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 |
3.6 RT-PCR测定调节目标基因表达的相关因子表达 |
4. 讨论 |
4.1 蒙医学对骨骼的认识 |
4.2 蒙医学对骨质疏松的认识 |
4.3 传统蒙医学“骨枯症”与现代医学“骨质疏松”理论契合点分析 |
4.4 蒙医药传统疗法防治“骨枯症”的理论探讨 |
4.5 蒙药蓝刺头的选药依据 |
4.6 去卵巢骨质疏松模鼠模型选择依据 |
4.7 实验中药对照和阳性对照药选择依据 |
4.8 实验相关检测指标分析 |
5. 结论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节 全文总结及研究结论 |
1. 全文总结 |
2. 本研究结果表明 |
3. 结论 |
4. 研究不足之处 |
5. 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抗氧化应激调控Fox O/Wnt/β-catenin通路防治骨质疏松研究进展 |
1. 氧化应激反应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 |
1.1 氧化应激概述 |
1.2 氧化应激与骨质疏松发病的相关性 |
1.3 抗氧化剂对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 |
2. FoxO/Wnt/β-catenin通路与骨质疏松 |
2.1 叉头框蛋白Fox O与骨质疏松 |
2.2 Wnt/β-catenin通路与骨质疏松 |
3. 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探讨蒙医药学对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影响的研究进展 |
1. 骨质疏松症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概述 |
2. 蒙医学对骨骼的认识 |
3. 蒙医学对骨质疏松的认识 |
4. 骨枯症发病机制与骨质疏松现代研究中寻找共同点是制定蒙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理论依据 |
4.1 从蒙医对骨枯症发病机制方面判定 |
5. 蒙医治疗骨质疏松的原则 |
6. 蒙医传统疗法对“骨枯”病的预防与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理论探讨 |
7. 结语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三节 蒙药蓝刺头抗骨质疏松研究进展 |
1. 蒙药蓝刺头概况 |
2. 蒙药蓝刺头化学成分研究现状 |
3. 蒙药蓝刺头药理作用实验研究 |
3.1 毒性试验 |
3.2 镇痛作用 |
3.3 保肝作用 |
3.4 抗炎作用 |
3.5 抗氧化作用 |
3.6 骨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
4. 蒙药蓝刺头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研究进展 |
4.1 蒙药蓝刺头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研究内容 |
4.2 蒙药蓝刺头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临床研究进展 |
4.3 蒙药蓝刺头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
5. 结语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就 |
致谢 |
个人简介 |
(8)基于文献对蒙药毒性理论及安全用药思想的挖掘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蒙医药简介及其毒性相关研究进展 |
第一节 蒙医药简介 |
1 简述蒙药学及其发展过程 |
1.1 蒙药知识的积累阶段 |
1.2 蒙药学的初步形成阶段 |
1.3 蒙药学的成熟阶段 |
1.4 建国后蒙药的发展和成就 |
2 简述蒙医学基础理论 |
2.1 蒙医学基础理论的萌芽和形成 |
2.2 蒙医生理基础理论 |
2.3 蒙医病理基础理论 |
第二节 蒙药毒性相关内容现代研究进展 |
1 蒙药毒性成分定性及定量化学分析研究进展 |
1.1 蒙药毒性成分定性化学分析研究进展 |
1.2 蒙药毒性成分定量化学分析研究进展 |
2 蒙药毒理学实验研究进展 |
2.1 单味蒙药毒理学实验研究进展 |
2.2 蒙药成药毒理学实验研究进展 |
3 蒙药减毒方法研究进展 |
3.1 蒙药炮制减毒方法研究进展 |
3.2 蒙药配伍减毒方法研究进展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基于经典文献的蒙医药毒性理论相关文献研究 |
第一节 基于蒙医药“毒”概念的相关文献整理研究 |
1 蒙医药对“毒”的总体认识 |
1.1 对中毒的认识 |
1.1.1 中毒是“十五会分”之一 |
1.1.2 中毒是疾病发作的“外缘”之一 |
1.1.3 中毒可治愈 |
1.1.4 中毒与其他疾病关系 |
1.2 中毒诊断 |
1.2.1 通过脉象诊断中毒 |
1.2.2 通过尿色诊断中毒 |
1.3 治疗中毒的药物 |
1.4 治疗中毒的其他方法 |
2 蒙医药对“毒”的具体分类及相应的诊断、治疗方法 |
2.1 蒙医药“毒”分类方法 |
2.2 病因“毒” |
2.2.1 食物中毒 |
2.2.2 流动实毒 |
2.2.3 地气毒 |
2.3 病症“毒” |
2.3.1 丹毒 |
2.3.2 疔毒 |
2.3.3 肝攻毒 |
2.4 药物“毒” |
2.4.1 配制毒药 |
2.4.2 天然毒药 |
3 小结 |
4 讨论 |
第二节 基于经典文献的毒性蒙药汇集及其减毒文献整理研究 |
1 蒙医药典籍中单味毒性蒙药的记载整理 |
1.1 《蒙药正典》中单味毒性蒙药的记载整理 |
1.2 《中华本草·蒙药卷》中单味毒性蒙药的记载整理 |
1.3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中单味毒性蒙药的记载整理 |
1.4 以上三部典籍中共有的毒性药物汇集整理 |
2 蒙医药典籍中对毒性药物的减毒文献整理 |
2.1 蒙医药典籍中药物炮制减毒文献整理 |
2.1.1 《蒙医甘露四部》中药物炮制减毒文献整理 |
2.1.2 《中华本草·蒙药卷》及《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中药物炮制减毒文献整理 |
2.2 蒙医药典籍中药物配伍减毒文献整理 |
2.2.1 蒙药配伍减毒文献整理方法 |
2.2.2 结果 |
2.3 蒙医药典籍中对毒性蒙药减毒“药引”的文献整理 |
2.3.1 食物类药引 |
2.3.2 代谢物类药引 |
2.3.3 药物类药引 |
2.3.4 其它药引 |
3 小结 |
4 讨论 |
4.1 古籍典籍记载毒性蒙药的对比 |
4.2 毒性蒙药减毒方法探讨 |
4.2.1 炮制减毒 |
4.2.2 配伍减毒 |
4.2.3 服药药引减毒 |
4.3 蒙药毒性理论与安全用药思想雏形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基于现代文献的蒙成药不良反应整理研究 |
第一节 蒙成药独立用药不良反应文献整理 |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
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归纳整理 |
2.1 来源于蒙成药不良反应报道的不良反应文献整理 |
2.1.1 巴特日七味丸 |
2.1.2 六味安消胶囊 |
2.1.3 那如三味丸 |
2.1.4 扎冲十三味丸 |
2.2 来源于蒙成药临床观察报道的不良反应文献整理 |
2.2.1 六味安消散 |
2.2.2 六味木香胶囊 |
2.2.3 五味沙棘含片 |
2.2.4 阿拉坦五味丸 |
2.2.5 红花清肝十三味丸 |
2.2.6 肉蔻五味丸 |
2.2.7 外用溃疡散 |
2.2.8 消肿橡胶膏 |
2.2.9 协日嘎四味汤胶囊 |
2.2.10 扎冲十三味丸 |
2.3 小结 |
第二节 蒙成药联合其它药物用药不良反应文献整理 |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
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归纳整理 |
2.1 六味安消胶囊 |
2.2 六味木香胶囊 |
2.3 阿拉坦五味丸 |
2.4 巴特日七味丸 |
2.5 嘎日迪五味丸 |
2.6 红花清肝十三味丸 |
2.7 如意珍宝丸 |
2.8 外用溃疡散 |
2.9 协日嘎四味汤胶囊 |
2.10 扎冲十三味丸 |
3 小结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个人简介 |
(9)中药材品种本草考证的学术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前言 |
1. 本草、本草考证、本草考证学术史 |
1.1 本草的定义 |
1.2 本草考证的定义 |
1.3 中药材品种本草考证学术史 |
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3. 课题研究的范围、内容和方法 |
第一章 中药材品种本草考证学术史总论 |
1.1 本草考证学术史总体发展路径及其分期 |
1.2 古代本草考证发展阶段 |
1.3 现代本草考证发展初期 |
1.4 现代本草考证发展成熟期 |
1.5 现代中药材基原品种本草考证研究的特点 |
1.6 中药材基原品种本草考证之学科定位 |
第二章 中药材基原品种本草考证的方法论研究 |
2.1 本草考证的思维过程和两大要素 |
2.2 药物特征信息的获取 |
2.3 药物基原品种的论证 |
第三章 本草考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
3.1 赵燏黄--现代本草考证之学的奠基人 |
3.2 谢宗万--当代本草考证研究之集大成者 |
3.3 各有特长的本草考证学术代表人物 |
第四章 结论 |
4.1 中药材基原品种本草考证学术史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
4.2 现代中药材基原品种本草考证的特点 |
4.3 中药材基原品种本草考证目前存在的问题 |
4.4 对中药材基原品种本草考证学术发展的建议 |
第五章 创新点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5.1 创新点 |
5.2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10)内蒙古蒙医药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
(一) 选题依据 |
(二) 选题意义 |
二、 相关文献综述 |
(一) 相关蒙医药产业发展的研究 |
(二) 相关蒙药的研究 |
三、 研究目的方法 |
(一) 研究目的 |
(二) 资料来源与方法 |
四、 研究内容与框架 |
五、 相关概念界定 |
(一) 蒙医 |
(二) 蒙医事业 |
(三) 蒙药、蒙药产业 |
(四) 蒙医药产业 |
第一章 蒙医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
第一节 蒙医药的发展历程 |
一、 12 世纪以前的蒙医药即萌芽时期 |
二、 13 至 16 世纪的蒙医药即经验积累时期 |
三、 16 世纪之后的蒙医药即形成阶段 |
四、 新中国成立后即现代蒙医药 |
第二章 内蒙古蒙医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
第一节 内蒙古蒙医医疗机构发展状况分析 |
一、 内蒙古医疗机构发展状况 |
二、 内蒙古蒙医医疗机构发展现状 |
第二节 内蒙古蒙医制药投资状况及规模 |
一、 内蒙古库伦蒙药厂 |
二、 内蒙古蒙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三、 内蒙古奥特奇蒙药股份有限公司 |
第三节 内蒙古蒙医药研究与教育机构发展状况 |
一、 研究机构 |
二、 教育培训 |
第三章 内蒙古蒙医药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前景 |
第一节 蒙医药的医学理论优势 |
第二节 政策优势 |
第三节 资源优势 |
第四章 内蒙古蒙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第一节 内蒙古蒙医药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
一、 理论的挖掘、保护与传承、理论整理和创新工作被轻视 |
二、 蒙医药的宣传角度及力度需要重视 |
三、 政府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到位 |
四、 蒙医药资源保护性开发工作不足 |
五、 蒙药销售市场混乱 |
六、 品牌影响力小 |
第二节 内蒙古蒙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一、 加大标准化、规范化、保护与传承力度 |
二、 打造民族品牌加大龙头企业的培育 |
三、 加大基层蒙医医疗机构的建设 |
四、 搞好药材基地建设 |
五、 加强蒙医药产发展相关讨论与交流工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初探蒙医认药制药用药特点与中药之别(论文参考文献)
- [1]蒙药专利保护问题研究 ——以心脏病蒙药专利为例[D]. 买明洁.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21
- [2]蒙药专利保护问题研究 ——以肾病蒙药专利为例[D]. 李赫.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21
- [3]论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D]. 成瑞雪.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4]地方性知识的高等教育及其问题研究 ——以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教育为例[D]. 赵婧琦. 内蒙古大学, 2019(09)
- [5]蒙医药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为例[D]. 浩然.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08)
- [6]中国民族医学高等教育发展史[D]. 闫慧茜.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7(02)
- [7]蒙药蓝刺头调控FoxO/Wnt/β-catenin通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D]. 董重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6)
- [8]基于文献对蒙药毒性理论及安全用药思想的挖掘整理研究[D]. 王嘉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9]中药材品种本草考证的学术史研究[D]. 赵海亮.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10]内蒙古蒙医药产业发展研究[D]. 扎木苏.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