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品招标的经济学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骁华[1](2020)在《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完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研究的问题核心是完善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借以实现药品市场中政府以市场化手段进行价格干预的目标,最终达成平抑药品价格、促进医药领域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效果。本研究的社会背景是医疗花费飞速上涨,药品价格居高不下,医保基金风险水平升高,公民健康权实现受到威胁;本研究的立法背景是《药品管理法》的修订,《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和《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本研究的国家战略背景是《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的发布。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是药品采购管理制度的核心,是政府适时适度干预价格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兼具行政化与市场化特征,具有复杂性、多维度、交叉性以及共生性的特点。本文坚持以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完善为问题导向、以实现药品市场政府以市场化手段进行价格干预为目标,通过文献研究方法、历史分析方法、比较研究方法,解析我国药品采购价格制度历史和现状,比较域外主要经济体相关药品价格管理制度,剖析我国现行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的结构性问题及原因,并对该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建议。本文包括引言、正文三章和结论。引言提出了本文的核心问题即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完善,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标即实现药品市场政府以市场化手段进行价格干预,同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本研究所进行的研究范围与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一章对国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本章以我国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的历史沿革为切入点,分析我国国家药品采购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并提出了现行《价格法》、《药品管理法》框架下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立法形式、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形成机制、国家药品采购价格保障机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的法律责任和相关制度建设六个方面的18个问题。第二章剖析我国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现存结构性问题的成因,并指出其健康权利属性变化、患者选择权的不完全性、药品的经济和民生二重性、药品市场的寡头垄断性、信息不对称性和需求刚性,以及高科技创新性和宏观战略地位的过保护性六点内部固有成因,以及健康领域供需不平衡矛盾突出、药品价格市场调节机制失灵、本土制药企业重营销轻研发创新投入不足和上游原料药价格垄断四点外部市场成因。第三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的完善提出了《价格法》相关、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立法、国家药品采购价格触发机制、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形成机制、国家药品采购价格保障机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的法律责任和相关制度七个方面共20点建议。最后,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如下结论:无论理论还是实践,政府对药品价格适时适度的干预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政府价格干预不能是粗暴简单的行政命令,政府应该更多的参与市场,以市场化的手段调节市场的失衡、失灵与失速;制度的构建与设计应该着眼于市场发展,着力于精细立法,使其有效平衡市场各主体之间失衡的法律关系和利益关系,推动药品价格回归内在价值,使市场回归社会本源秩序。
林薇[2](2020)在《可及性视角下我国药品集中采购制度运行绩效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充分保障药品供应,减轻患者用药负担,杜绝药品生产销售由来已久的商业腐败问题,2000年起我国正式制定实施药品集中采购制度。近20年以来,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在控制药品费用、降低药品价格、保障药品供应、促进用药安全、改善药品流通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国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发展至今,制度数量多、结构复杂,对其运行绩效进行实证研究比较困难。而药品可及性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视角,降低了评价复杂度。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在梳理国内外研究成果、介绍我国药品集中采购制度运行现状,分析我国药品可及性现实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将药品集中采购制度的基本任务与药品可及性内涵进行“耦合”,明确了评价的基本维度。通过问卷和访谈,在确定评价维度的基础上,通过专家打分及可行性分析筛选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CRITIC方法进行主、客观赋权,形成了指标体系。通过实证研究,将全国层面公布的权威性数据带入评价体系分析发现:2015至2018年,我国药费比重稳定下降,但企业销售费用逐年上升,说明人民群众用药负担不断减轻,但药品费用的下降空间仍然较大;药品购销交易效率低,安全用药问题突出,说明药品购销交易周期长、配送环节多、履约质量差,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对确保药品质量安全、促进合理用药的保障力度不足;医药产业和药品购销市场规模逐年扩大,但买方、卖方垄断风险并存,对降药价、保供应均造成风险隐患。依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药品集中采购制度的策略:一是继续坚持公共利益为主、兼顾市场利益的制度发展导向。二是要继续推动降低药品费用,坚持带量采购,创新药品集中采购做法,探索医疗保障部门直接参与药品集中采购,以扩大制度边际效益,确保药品价格长期处于合理区间。三是加强药品质量管理,一方面要“截流”,把好药品质量遴选关,另一方面要“拓源”加快一致性评价,让更多合格药品进入采购名录;四是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药品交易效率的同时利用制度杠杆调节市场资源配置,提高药品供给水平。五是加强市场管理和服务,打击药品购销环节违法行为,保障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
张燕[3](2020)在《公共管理视角下内蒙古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医保药品实行带量采购政策,其目的是在保证质量、保障供应的前提下,推动药品企业充分竞争,通过明确保障药品采购量的政策资源,换取更大的竞价空间,实现医保药品团购,让药品价格回归合理区间。当前,我国将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试点区域范围扩大到全国,各地正在进行有关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方面的实践探索,努力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模式。本文以公共管理视角下内蒙古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研究为选题,以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为指导,运用政府职能理论和社会治理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法、调研访谈法和系统分析法,对内蒙古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问题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导言”阐述了研究背景和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介绍了研究内容与方法,提出了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第二部分“相关概念和思想理论基础”界定了医保药品、医保药品集中采购、医保药品带量采购的概念,阐述了政府职能理论、社会治理理论和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第三部分“内蒙古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的过程与现状”分析了内蒙古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的现状,阐述了内蒙古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的成效;第四部分“内蒙古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了内蒙古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内蒙古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完善内蒙古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的路径选择”从组织体制、制度体系、机制建设、载体标准、协同治理以及监督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关于加强内蒙古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的对策建议;第六部分“结论”简要总结了全文内容,指出了本文的结论。
胡超[4](2020)在《带量采购背景下药企价格决策行为的博弈分析》文中认为解决并改善就医难、负担重等一系列医疗问题是全世界都热衷于奋斗的目标,而降低药品价格作为主要手段之一更是备受关注。在我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药品的带量采购政策作为我国现阶段医疗改革的突破口,为我国医药行业的聚合、部分药品降价提质等方面带来利好的同时,也对相关制药企业带来了大小不同的影响与冲击。面对全新的采购规则、不同的市场需求和更低的价格要求,相关制药企业正不断调整生产与价格策略。因此,本文以药品带量采购为背景,以带量采购目录药品的制药企业为研究对象,用博弈论等研究方法,立足于第二轮带量采购具体细则,对相关生产药企分别在体系内带量采购政策性市场、体系内剩余用量市场以及体系外的外部市场应选择何种价格决策的问题进行研究。首先,研究药企在体系内政策性市场中,分别面临独家药企议价、二至三家药企竞价和多家药企激烈竞价三种情况时的价格决策问题。研究结果如下:独家药企的最优价格为政府事先规定的顶价A与药企成本的折中组合,即两值和的一半。在二至三家药企进行寡头竞价时,最终报价结果及倾向性与成本优势药企的溢价能力、劣势成本药企的外部选择与收益率目标,以及制药企业的成本数额相关。以成本优势企业为例,当成本处于临界值之间时,应采取低价封杀策略,而超过阈值条件,采取高价盈利策略更优。在三家以上药企竞价中,成本优势药企选择高价策略始终优于中等价格策略;当三家成本满足临界值要求时,选高价策略更优,而在其他范围,选择低价封杀策略更优。另外,在策略倾向方面,随着概率的增加,优势企业采取独占市场策略的倾向性越强。其次,研究药企在体系内剩余用量市场中面临降价要求时的价格决策。因采购需求受体系内政策性市场中标药企数量关联,所以考虑药企最大期望利润与政府效用函数,通过逆推法得到最优降价策略。最后,在体系外的外部用药市场中,制药企业的价格博弈受成本类型、竞争对手价格等因素影响,成本低与成本高的药企博弈结果具有不同的最优价格,并且低成本药企显然具有先动的优势,通过价格策略,在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中,影响其他药企的价格策略,从而实现了药品价格全面降价的目的。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集中在两方面。第一,内容领域创新。带量采购政策作为我国全新的一种药品集中采购模式,自2018年底实施试点以来,相关政策措施处于不断探索与完善阶段,目前带量采购相关研究内容十分稀少,而本文则将数学建模与博弈理论应用于药品带量采购。第二,研究角度创新。在仅有的研究中,主要集中于对政策的评估与完善,如政策反响、落地情况、优缺点及改进建议等,很少有学者站在药企生存与发展角度对政策进行解读并给出措施建议,在全新的竞价环境中,本文站在药企角度对目录药品竞价过程进行博弈分析,为药企在不同竞价环境中提供价格决策帮助。本文的研究能为目录确定的和可能纳入的药品生产企业在不同竞价环境中提供一些决策参考,也能为政府提供药品价格博弈的信息资本,为政府政策的完善提供部分帮助。
赵笑妍[5](2020)在《药品招标采购利益相关方的合谋行为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近年来,我国不断探索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合谋腐败的发生和权力职责的滥用。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天价药”难以支付,优质低价药被恶意竞争、部分医生利用处方收回扣等问题难以根治。因此,本文基于当前新医改的社会背景,通过分析研究药品招采环节的合谋行为,探索有效防范合谋发生的措施建议,为营造合法有序的药品流通环境提供支持。方法:首先,在相关文献综述和理论概述的基础上,按照博弈参与方进入市场的时间先后对药品招标采购阶段涉及的利益相关方进行识别,探讨各方主体互动关系、权力利益属性以及合谋的表现形式,进而分析合谋体选择合谋行为的内在原因和产生机理。然后,通过构建两方与三方动态演化博弈模型,研究在药品监管部门的作用下,医疗机构、商业公司和药品生产企业三个主体之间的混合合谋行为,最后运用MATLAB软件进行实验数据仿真,验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结果:通过对两方与三方演化博弈模型的求解与分析,找出影响合谋发生的关键因素和他们之间的正反比关系,并通过复制动态相位图和动态演化仿真图来展现行为主体在不同条件下的策略演化稳定趋势。结论:为了规避合谋行为发生,保障公民生命健康安全,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对于药品监管部门而言,要健全监管体制,提高监管能力;建立监控平台,完善诚信系统;把握监管力度,合理监管成本;落实带量采购,保障药品供应。对于医疗机构而言,要加强道德教育,严厉惩罚合谋;完善补偿机制,调整考评标准;建立联动体系,完善信息公开。对于医药商业公司而言,要提高准入门槛,完善退出机制;全面落实“两票制”,压缩虚假水分;禁止药房托管,实行配送招标。对于药品生产企业而言,要保证药品质量,严禁恶意降价;建立声誉机制,完善奖惩标准。
褚依芃[6](2020)在《医保药品政府集中带量采购研究 ——基于上海模式的应用推广》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九大以来,持续将深化医改作为民生工程深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面取消医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我国现行医药行业市场仍不够规范,诸如药品价格虚低与虚高并存,低水平重复生产,供应短缺与无序竞争,医药购销领域带金销售,医药服务行业规范不足等。药品领域改革是“三医联动”改革的重要一环,我们亟需探索一种药品价格形成新机制,达到规范药品流通秩序,降低群众用药负担的目的。药品带量采购是国际药品采购的通行做法。这一做法,在我国香港地区已经运用多年,目前在内地仍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在上海、福建、武汉等地都开展了药品带量采购探索,对促进药品价格回归合理水平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通过带量采购一是激励企业提高药品质量,保证患者用上质量可靠的药物;二是以量换价,挤干药价“水分”,重塑药品价格市场发现机制,降低虚高价格,减少医保基金不合理支出;三是破除以药补医,从机制上杜绝药企促销和药品回扣行为,净化医务人员队伍;四是做大做强我国医药企业,促进医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上海市自2010年起,按照上海市政府要求,率先在全国实行由医保部门牵头的药品招标采购工作。2015年至2018年,上海市分三批对临床常用医保药品试点带量采购,开创了药品招采合一的典范,对推动医药产业优化升级具有积极意义。2018年,药品集中采购的制度环境发生了积极变化。新组建的国家医疗保障局在借鉴前期上海等地带量采购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的总体思路,组织11个城市组成采购联盟,开展带量采购试点。这是一项使广大人民群众受益、应对医改难题、改善行业生态、构造市场公平竞争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运用文献分析法,以我国药品集中采购模式发展历程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为切入点,引申出开展医保药品政府集中带量采购研究的重要意义,并提出研究思路与方法,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第二章是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基于政府采购视角分析医保药品作为准公共产品政府集中采购的必要性。第三章重点研究了上海市三批药品带量采购的相关文件资料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药品范围和品种,评标规则,中标结果,政策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第四章基于上海带量采购模式简要介绍了国家开展带量采购试点(即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了医保药品开展带量采购的难点及可能影响带量采购落地实施的因素。将国家试点药品集中采购模式与上海药品带量采购模式进行比较,对国家试点药品集中采购具体做法及配套措施进行描述,分析药品带量采购的特点及难点,最后提出本人的结论及政策建议,对全面推广药品带量采购模式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对未来完善药品带量采购模式的方向提出思考。
姜亦晨[7](2019)在《上海市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长期以来,看病贵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也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而产生看病贵的重要原因就是药品采购价格偏离合理区间。我国监管药品采购的主要政策措施是建立药品集中采购制度,以省(区、市)为单位对药品流通领域进行集中监管,但是药品集中采购普遍存在招标采购主体不统一、只招标不采购、量价脱钩、药品供应不足、劣药逐良药等问题。为此各地开始探索药品集中采购新模式,修正原有药品集中采购政策执行弊端。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应运而生,在保证质量、保障供应的前提下实现药品企业充分竞争,通过明确、保障药品采购量的政策资源换取更大的竞价空间,实现医保“药品团购”,让药品价格回归合理区间。医保药品带量采购在保障药品供应、监管药品价格、提高药品质量等方面做出积极的探索,具有很强现实意义。然而,医保药品带量采购仍处在探索实施阶段,政策执行中也暴露量价动态调整不到位、制度不健全、执行者参与度低等问题,亟待研究解决。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研究发现,随着传统药品集中采购模式弊端日益凸显,带量采购政策探索作用也日益突出,各界学者从带量采购执行主体、量价挂钩、质量监管、采购形式等方面都进行很多研究,但针对带量采购政策执行问题研究仍不充分。本文选取政策执行经验相对成熟的上海市医保药品带量采购作为代表性研究对象,以上海市带量采购政策执行为切入点,聚焦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问题,通过回溯上海市药品集中采购发展历程,对政策执行文件进行分类梳理和概况,阐明上海实施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的动因,运用政府流程再造理论研究带量采购相较于传统药品集中采购模式的政策执行改造,分析上海市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内容与执行现状。本文结合医保、卫健、药监部门以及药品企业相关人士访谈,运用霍恩-米特政策执行模型,从政策目标和标准、资源配置、执行方式、执行机构特性、执行者价值取向和系统环境六大要素,总结上海市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问题,分别为政策目标行政成本控制不到位、医保资源配置利用不充分、药品采购规则不完善、执行机构目标偏差与落实不到位、执行者利益受损参与度不高、系统环境医药行业发展转型,并分析这些困境产生的原因。对此,本文提出改进上海市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成效建议,围绕完善制度,建立长效运行模式、部门协同治理,依托市场加强执行监管,执行部门角色转换、消除各方顾虑,凝聚共识四个方面,提出探索带量采购量价挂钩长效运行模式,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确保药品采购市场充分竞争,建立科学药品质量全流程跟踪、评价,加强医保、卫健、药监等部门协同治理紧密度,提高医疗机构医师参与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带量采购政策成熟度和执行力。以期建立长期科学、合理、有效的医保药品采购政策执行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为丰富药品集中采购模式提供理论和实践上行之有效的帮助。
谢延庆[8](2019)在《医药行业寻租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医药行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行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近些年以来,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医药市场之一。我国虽然是个医药大国,但并非是医药强国,我国医药行业发展中的形势依然严峻,其中医药行业的寻租行为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不论是2013年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案还是2018年的长春长生假疫苗案,都是医药行业寻租行为的体现。为建立良好的医药行业秩序,医药行业寻租行为的治理势在必行,因此研究医药行业寻租行为的影响因素就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对医药行业的寻租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利用经济学中的理论,结合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和实际现状,对医药行业寻租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分析比较统计数据并结合理论分析,本文试图找到医药行业寻租行为的原因,借鉴国外医药行业寻租行为的治理经验和教训,为我国医药行业寻租行为的治理提供思路和方向。同时通过对医药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访谈,更加深入了解医药行业寻租行为的具体方式,同时由于寻租行为的不合法性,无法进行问卷统计和精确的数据调查,这也是本文研究中的不足。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医药行业寻租行为的影响因素中最为根本的是制度原因,在我国医疗体系中,医药合业和药品销售流通环节的制度缺陷是导致医药行业寻租行为的根本原因。第二,行业的利益动力原因:首先是医药企业在当前的行业背景下,选择轻研发、重销售的企业战略,使得畸高的销售费用投入销售环节,而这些畸高的销售费用多用于寻租行为;其次是医疗机构从药品中获得的利益巨大,同时医务人员群体收入低于其价值,在利益的驱动下,寻利行为就容易演变成寻租行为。第三,监管体系的不完善也是寻租行为重要原因,如监管体制和法律规范的缺失,专业的监管团队建设缓慢,长效的制度监管不到位等,因此监管体系的不足是导致医药行业寻租行为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根据医药行业寻租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希望这些政策建议能够为医药行业寻租行为的治理提供些帮助,推动我国医药行业不断健康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医药强国,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陈勇隽[9](2018)在《医保药品支付价格形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药品医保支付价格是实现新医改的重要政策工具。现行药品医保价格研究或着眼于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后的价格机制和仿制药分层医保支付的研究,或研究创新药国际价格联动和谈判机制的研究,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无法对于同一疗效不同有效成分药品和同一有效成分不同品牌之间的药物进行有效的价值评价,这造成目前医保药品支付方式无法真正保证医保采购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而过多的分层竞价招标又造成了不同品牌之间巨大的药品支付价格;医疗机构由于专业性处于药品采购先天垄断地位,其由于各种原因更偏好采购和临床使用医保支付价格高的品牌药品,导致医保药品费用无法有效管控和一些有效的低价药、经典老药退出市场。本论文从研究医保药品支付价格机制入手,通过回顾分析药品医保支付价格形成机制和典型模式,运用边际效用、价格均衡、剩余控制权等理论,针对目前药品医保支付价格形成过程中的相同成分药物不同品牌价差过大、临床偏好高支付品牌、医保支付缺乏弹性、医保支付价格形成过程行政瑕疵等问题进行分析,尊重目前创新药、仿制药药物价值良莠不齐的现状,提出在增强参保人对医保剩余控制权的前提下,围绕药物价值评价将医保支付价格要从按品牌支付转向按品种支付,形成“医保支付药品品种价格+消费者自付药品品牌价格”的价格新机制。本论文提出医保药物价格支付新机制根据已有药物价值评价体系进行归纳总结,并根据制药等效、生物等效和临床等效等三面涉及的有效性、安全性、便利性指标进行增补优化指标,形成新的可采集到数据的指标,并赋予不同的权重,构建以药物价值为核心的品牌评价体系,对仿制药不同品牌药物和同一疗效不同成分药物依据药物价值评价体系进行比较,确定医保支付品牌范围,通过这些品牌集合竞价的最低价作为该品种药物的医保支付价,并将最低价品牌作为参照品,其最高零售价为集约竞价最低价,其余入围品牌按照药物价值比较系数进行品种价格挂钩,形成品牌价格,品牌价格和医保支付价之间高出部分差额由患者自付。对于确有临床疗效但是规模量较少或者罕见病药、孤儿药、低价药等,由于各种原因制造商不愿意生产,也就无法参加集合竞价,可以在按成本加利润方式进行政府定量采购,进行该类药品的战略储备,由相关制药企业保持合理安全库存,满足临床需求,满足患者需求。同时,进一步明晰医保产权,推动医保剩余控制权和支配使用权分离,人大相关机构拥有医保基金的剩余控制权,医保管理部门拥有医保基金的支配使用权,运用药物价值信息系统数据对医生处方考核,在满足基本药物价值条件的药物品牌中,对同一治疗疗效的药物按照高、中、低价的药方使用量占个人总药方量的比例评分,以此对医生临床处方的合理性进行管理和激励,推动合理用药。同时,推动医疗机构和医院药房进行各自独立运营,医疗机构不再具有采购何种品牌药物的权力,医保基金直接对制药商直接支付,医生按照通用名处方,患者自发到具有零售资格的药房进行购药,患者依据各自的支付能力和品牌偏好进行自主选择。零售药房原则上所有医保基金可支付药品皆需保证供应,至少应有三种品牌分别对应于医保基金可支付列表目录中的高、中、低价格区间中的一种,保障药品的多层次供给。
吴政宇[10](2018)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我国药品价格治理研究》文中认为药品价格问题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重头戏。从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健全药品价格谈判机制,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到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价格体系”,足以看出药品价格问题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药品是药物保障体系中的关键部分,药品价格水平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全体居民的基本健康需求能否得到满足,疾病风险能否得到保障,更关系到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然而我国自2009年启动新一轮医改以来,药品价格水平不合理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充分解决,严重阻碍了我国药品保障体系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因此,保障居民的健康权利,完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解决药品价格问题迫在眉睫。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管制俘虏理论,并结合博弈模型、计量模型、矩阵模型等分析工具,从与药品价格直接相关的各利益主体着手分析,探究以政府、居民、医保、公立医院、医药企业等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在药品价格问题中的地位、作用与问题。由此得出我国政府在药品价格治理过程中行政干预太多,管制内生性问题较为突出;公立医院在药品市场中的“双重垄断”地位,使“以药养医”较为严重,加剧了药价虚高;作为药品服务的买方,医保与居民在药品领域内的弱势地位,使医保的议价控费功能失灵,居民用药的自主性受到严重影响;医药企业是药品的生产供应方,对药品信息的掌握拥有绝对优势,在缺乏有效监督审查机制的背景下,医药企业道德风险频发,导致药品流通缺乏效率,药品定价存在不合理等问题。最后,根据对各利益主体所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英美日等发达国家在药品领域内的治理经验,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背景下的多元共治策略,提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路径。即在协同治理的顶层框架下,各利益相关者坚持统一的原则与要求,积极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面对药品价格问题,并对药价问题采取目标一致的治理行动,促进药品价格问题得以解决,药品价格水平恢复合理状态。
二、药品招标的经济学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药品招标的经济学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完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提出 |
二、研究目标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范围 |
第一章 我国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现状与问题 |
一、我国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的现状 |
二、现行《价格法》的问题 |
(一)民生商品概念问题 |
(二)价格形成机制问题 |
(三)价格程序法问题 |
三、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立法层面的问题 |
(一)实体法体系化问题 |
(二)法定主体问题 |
(三)法律位阶问题 |
(四)药品价格程序法问题 |
四、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形成机制的问题 |
(一)系统化、多元化问题 |
(二)数据及合法性问题 |
(三)国际化问题 |
(四)评标管理制度问题 |
(五)专家论证与社会参与问题 |
五、国家药品采购价格保障机制的问题 |
(一)量化采购的制度保障问题 |
(二)采购回款的约束机制问题 |
六、药品采购价格制度的法律责任问题 |
七、相关制度建设问题 |
(一)新药评审和用药指导法律制度问题 |
(二)公立医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问题 |
(三)其他相关制度问题 |
第二章 我国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问题成因 |
一、内部固有成因 |
(一)健康权属性特征的变化 |
(二)患者选择权的不完全性 |
(三)药品的经济、民生二重性 |
(四)药品市场的寡头垄断性 |
(五)信息不对称性和需求刚性 |
(六)高科技创新性和宏观战略地位过保护性 |
二、外部市场成因 |
(一)健康领域供需不平衡矛盾突出 |
(二)药品价格市场调节机制失灵 |
(三)本土制药企业重营销轻研发,创新投入不足 |
(四)上游原料药价格垄断 |
第三章 我国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完善对策 |
一、现行《价格法》的建议 |
(一)明确民生商品的内涵和外延 |
(二)完善多元化价格形成机制 |
(三)构建价格程序法 |
二、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立法层面的建议 |
(一)推动药品采购价格实体法专项立法 |
(二)明确药品采购价格制度的法定主体 |
(三)提高药品采购价格法律制度的法律位阶 |
(四)构建药品采购价格程序法立法 |
(五)推动卫生健康领域以支付为核心的组织制度改革 |
三、国家药品采购价格触发机制的建议 |
四、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形成机制的建议 |
(一)科学的药品分类采购管理机制 |
(二)数据采集的法律依据与药品管理大数据平台建设和区块链技术应用 |
(三)加强药品价格国际合作 |
(四)完善评标专家管理制度,提高评标标准的全面性 |
(五)构建药品采购价格的听证制度 |
五、国家药品采购价格保障机制的建议 |
(一)强化“以量换价”制度化保障,保证中标企业利益 |
(二)合同有效执行的制度化保障措施 |
六、明确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的法律责任 |
七、相关制度的建议 |
(一)新药评审法律制度和临床用药指导法律制度 |
(二)公立医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议 |
(三)其他相关制度的建议 |
结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1 1996-2020年颁布的药品价格相关文件 |
附录2 第115、116届美国国会药品价格相关法律法规法案 |
致谢 |
(2)可及性视角下我国药品集中采购制度运行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药品及其性质 |
2.1.2 药品可及性 |
2.1.3 药品集中采购 |
2.1.4 制度运行绩效评价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交易成本理论 |
2.2.2 层次分析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构建评价维度 |
3.1 药品集中采购制度运行现状 |
3.1.1 发展历程 |
3.1.2 运行模式 |
3.1.3 主要任务 |
3.1.4 实施效果 |
3.2 我国药品可及性内涵分析 |
3.2.1 我国药品可及性现实问题 |
3.2.2 我国药品可及性的内涵 |
3.3 评价维度推导 |
3.3.1 推导规则 |
3.3.2 推导过程 |
3.3.3 推导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构建评价体系 |
4.1 指标选取 |
4.1.1 确定备选指标 |
4.1.2 专家评议 |
4.1.3 可操作性评估 |
4.1.4 指标选取结果 |
4.2 指标赋权 |
4.2.1 主观赋权 |
4.2.2 客观赋权 |
4.2.3 组合赋权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
5.1 数据收集和处理 |
5.1.1 数据来源 |
5.1.2 数据处理 |
5.2 评价结果 |
5.3 评价结果分析 |
5.3.1 按年分析 |
5.3.2 按指标分析 |
5.3.3 评价结果分析小结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对完善我国药品集中采购制度的建议 |
6.1 坚持以维护公共利益为主,兼顾市场发展的制度价值导向 |
6.2 促进药品价格合理,使药品回归治病本源 |
6.3 加强药品质量管理,切实保障用药安全 |
6.4 保障药品流通顺畅,缓解药品供应矛盾 |
6.5 加强市场监管,优化交易服务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关于筛选我国药品可及性各项指标的问卷调查 |
附录2 :关于我国药品可及性各项指标重要程度的问卷调查 |
附录3 :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3)公共管理视角下内蒙古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
1.选题缘由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内容 |
3.研究方法 |
(四)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论文的创新点 |
2.论文的不足之处 |
一、相关概念和思想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 |
1.医保药品 |
2.医保药品集中采购 |
3.医保药品带量采购 |
(二)思想理论基础 |
1.政府职能理论 |
2.社会治理理论 |
3.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
二、内蒙古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的过程与现状 |
(一)内蒙古医保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执行过程 |
1.政府主导发展阶段 |
2.基本药物和低价药采购制度阶段 |
3.深化改革阶段 |
(二)内蒙古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的措施 |
1.明确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职责划分 |
2.优化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基本工作流程 |
3.加强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目标落实 |
(三)内蒙古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的成效 |
1.中标药品价格降幅明显 |
2.部分同品规未中选药品价格大幅下降 |
3.医疗机构回款周期缩短 |
三、内蒙古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内蒙古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 |
1.延期结算有所改善,但仅限于带量采购范围 |
2.医保支付金额存在不降反增的风险 |
3.药品集中采购交易平台建设不完善 |
4.部分患者用药负担增加 |
5.联合采购过程存在廉政风险 |
6.医疗机构存在虚报药品采购基数的可能性 |
(二)内蒙古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存在问题的原因 |
1.政策执行体制不完善 |
2.政策执行制度不健全 |
3.政策执行机制建设不到位 |
4.医保支付标准不够规范 |
5.药品生产企业积极性低 |
6.医药行业大环境不够优化 |
7.医保药品安全监管评价不够健全 |
四、完善内蒙古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的路径选择 |
(一)健全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体制 |
1.完善医保部门组织体制 |
2.健全政府部门分工协作体制 |
(二)完善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制度体系 |
1.健全药品医保支付制度 |
2.建立市场供应调节制度 |
3.构建药品分级联采制度 |
(三)推进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机制建设 |
1.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
2.优化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
3.建立风险分担机制 |
4.构建药品评价反馈机制 |
(四)创新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载体标准 |
1.推进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 |
2.规范药品医保支付标准 |
(五)加强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的协同治理 |
1.推动医药企业创新发展 |
2.治理药品市场垄断 |
(六)强化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监管评价 |
1.加强医保药品供应链监管 |
2.引入药品采购第三方评价 |
3.加强医保药品带量采购廉政监督 |
(七)借鉴区外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的经验 |
1.区外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的经验 |
2.区外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经验的借鉴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带量采购背景下药企价格决策行为的博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政策与理论 |
1.2.1 药品带量采购 |
1.2.2 博弈理论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本文解决的关键问题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本文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 研究思路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2.1 药品集中采购研究 |
2.1.1 集中采购组织及其价值的研究 |
2.1.2 带量采购政策研究 |
2.1.3 集采制度的完善研究 |
2.2 药品价格及定价方法研究 |
2.2.1 药价虚高的成因研究 |
2.2.2 药品定价的方法研究 |
2.3 药价的干预策略研究 |
2.3.1 政府药价规制与控费研究 |
2.3.2 医疗机构降费策略研究 |
2.4 药企的定价策略研究 |
2.5 文献评述 |
第3章 制药企业在政策性市场的价格博弈分析 |
3.1 独家药企议价博弈分析 |
3.1.1 问题的初步分析 |
3.1.2 模型假设 |
3.1.3 模型求解与分析 |
3.2 二至三家制药企业竞价博弈 |
3.2.1 问题描述与模型假设 |
3.2.2 模型求解 |
3.2.3 策略分析 |
3.3 三家以上药企竞价博弈 |
3.3.1 问题描述与模型假设 |
3.3.2 模型求解与分析 |
3.3.3 策略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制药企业在非政策性市场的价格博弈分析 |
4.1 药企在医疗体系内剩余用量的竞价博弈 |
4.1.1 问题描述与模型假设 |
4.1.2 模型求解 |
4.1.3 策略分析 |
4.2 医疗体系外的外部市场竞价博弈 |
4.2.1 问题描述与模型假设 |
4.2.2 模型求解 |
4.2.3 策略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启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管理启示 |
5.3 未来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5)药品招标采购利益相关方的合谋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论文可行性分析及创新点 |
1.5.1 可行性分析 |
1.5.2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招标采购理论 |
2.1.1 药品招标的内涵和原则 |
2.1.2 药品招标的方式和程序 |
2.2 合谋理论 |
2.2.1 合谋的内涵 |
2.2.2 药品招采合谋的类型 |
2.2.3 药品招采合谋产生的原因 |
2.3 博弈理论 |
2.3.1 博弈的基本概念 |
2.3.2 博弈的类型 |
2.3.3 演化博弈理论 |
第三章 药品招采阶段利益相关方的识别 |
3.1 利益相关者研究现状 |
3.2 招标采购阶段利益相关方识别 |
3.2.1 利益相关方互动关系分析 |
3.2.2 利益相关方权力利益分析 |
3.2.3 四方主体合谋行为及其表现形式 |
第四章 基于动态演化博弈的招标采购合谋行为分析 |
4.1 基本概念与模型假设 |
4.1.1 基本概念 |
4.1.2 参数设定 |
4.1.3 损益流向图 |
4.2 药品监管部门与合谋体的两方演化博弈 |
4.2.1 模型建立 |
4.2.2 行为选择演化稳定分析 |
4.2.3 系统演化路径稳定状态分析 |
4.2.4 仿真模拟与算例分析 |
4.3 药监部门、医疗机构以及医药企业的三方演化博弈 |
4.3.1 模型建立 |
4.3.2 行为选择演化稳定分析 |
4.3.3 三方系统演化稳定状态分析 |
4.3.4 仿真模拟与算例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政策与建议 |
5.2.1 对于药品监管部门而言 |
5.2.2 对于医疗机构而言 |
5.2.3 对于医药商业公司而言 |
5.2.4 对于药品生产企业而言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6)医保药品政府集中带量采购研究 ——基于上海模式的应用推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
一、可能的创新之处 |
二、存在的不足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医保药品 |
二、药品集中采购 |
三、药品带量采购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公共产品理论 |
二、政府采购理论 |
三、基于政府采购视角的准公共产品集中采购 |
第三章 上海市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情况分析 |
第一节 上海市医保药品带量采购基本情况 |
一、试点品种 |
二、评标规则 |
三、落地实施 |
第二节 上海市医保药品带量采购的政策效果 |
第四章 基于上海带量采购模式的应用推广研究 |
第一节 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基本情况 |
一、评标规则 |
二、落地实施 |
三、中标结果及政策效果 |
第二节 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与上海带量采购模式的不同之处 |
一、以一致性评价为依托的标准化招标流程 |
二、探索医保支付标准与采购价协同 |
第三节 医保药品开展带量采购的难点 |
一、合理确定遴选品种范围 |
二、精确估算约定采购量 |
三、科学建立综合质量评价体系 |
四、货款支付方式的改革 |
第四节 可能影响带量采购落地实施的因素 |
一、药品替换造成的病患抗拒心理 |
二、同类品种的替代使用 |
三、带量采购药品的质量监测 |
第五章 结论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二节 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模式推广的建议 |
一、建立药品集中采购专用平台是开展带量采购的信息基础 |
二、探索医保经办机构作为采购主体 |
第三节 对药品带量采购的思考 |
一、单一货源是否会造成行业垄断 |
二、最低价中标是否影响企业研发及创新能力 |
参考文献 |
(7)上海市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四、文献综述 |
五、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第三章 上海市医保药品集中采购发展历程与带量采购政策 |
一、上海市医保药品集中采购的发展历程 |
二、上海市实施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的动因 |
三、上海市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内容 |
第四章 上海市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现状 |
一、上海市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的主要措施 |
二、上海市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的成效 |
第五章 上海市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面临的困境与原因 |
一、上海市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面临的困境 |
二、上海市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困境产生的原因 |
第六章 进一步提升上海市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成效的建议 |
一、完善制度,建立长效运行模式 |
二、部门协同治理,加强执行监管 |
三、依托市场,实现执行部门角色转换 |
四、消除各方顾虑,积极凝聚共识 |
结论 |
附录 :访谈提纲和访谈对象信息表 |
参考文献 |
(8)医药行业寻租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寻租理论的研究综述 |
二、医药行业寻租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技术路线 |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委托一代理人理论 |
第二节 寻租理论 |
第三节 医药行业寻租概述 |
第四节 医药行业相关概念解释 |
第三章 医药行业寻租行为的现状 |
第一节 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 |
一、医药市场规模 |
二、医药市场结构 |
三、产业集中度 |
第二节 医药行业寻租的形式 |
一、医药行业准入门槛寻租 |
二、药品进驻医疗机构寻租 |
三、医生与医药代表之间寻租 |
第三节 医药行业寻租治理现状 |
一、行业执行标准改革 |
二、销售流通环节治理 |
三、监管体系治理 |
四、医药分业试点 |
第四章 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一节 委托—代理人关系的存在 |
一、医患委托—代理人关系的影响 |
二、医患委托—代理人模型分析 |
第二节 医药行业制度缺陷 |
一、医药合业 |
二、医药流通体制不完善 |
第三节 寻租行为的利益动力因素 |
一、医药企业的利益追求扭曲 |
二、医疗机构利益动力分析 |
三、社会福利损失成本 |
第四节 监管体系缺陷 |
一、行业监管不完善 |
二、行政监管机制不完善 |
第五章 案例分析:长春长生疫苗案中的寻租行为分析 |
第一节 长春长生疫苗案简介 |
第二节 寻租行为分析 |
一、招标制度缺陷诱发寻租 |
二、销售流通环节的寻租 |
三、监管缺陷 |
第六章 对策建议 |
第一节 改善医患信息不对称 |
第二节 完善医药制度建设 |
一、推进医药分业制度 |
二、完善市场合理定价机制 |
三、完善我国药品招标采购制度 |
第三节 规范医药行业市场秩序 |
一、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
二、优化医药企业市场秩序 |
第四节 加强监督管理 |
一、完善行业标准监管制度 |
二、加强医药行业行政监管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科研成果 |
(9)医保药品支付价格形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关于国外药品医保支付模式研究 |
二、关于国外典型模式对我国药品医保支付政策的启示 |
三、关于我国药品医保支付价格机制研究和存在问题 |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主要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医保药品价格和医保药品支付价格 |
二、药品价值的界定 |
第二节 研究理论基础 |
一、社会保险理论 |
二、剩余控制权 |
三、政府边界 |
第三章 药品医保支付价格形成基本机制与典型模式 |
第一节 药品医保支付价格形成的基本机制和相关制度 |
一、药品医保支付价格形成机制 |
二、影响药品医保支付价格形成的相关制度 |
第二节 我国药品医保支付价格形成的典型模式 |
一、双信封模式 |
二、限价挂网模式 |
三、福建模式 |
四、第三方议价 |
第四章 我国医保药品支付价格存在问题和成因分析 |
第一节 医保药品支付价格存在的问题 |
一、同品种不同品牌药物医保支付价格和效果之间缺乏合理性 |
二、临床处方偏好高支付价格药品品牌 |
三、价格形成过程中存在行政瑕疵 |
四、药品医保价格支付缺乏弹性 |
第二节 成因分析 |
一、按品牌支付价格模式是诱因 |
二、剩余权利缺乏监管和激励是动因 |
三、政府过度干预是外因 |
第三节 小结 |
第五章 对策 |
第一节 以药物价值为核心建立药物品牌价值评价体系 |
第二节 药品医保支付价格标准实行按品种支付 |
第三节 医保剩余控制权和支配使用权分离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讨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我国药品价格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探讨药价治理模式 |
1.3.2 关注医保控费作用 |
1.3.3 分析药品定价问题 |
1.3.4 思考药品流通绩效问题 |
1.3.5 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思路 |
1.7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利益主体阐述 |
2.1 药品价格治理的理论基础 |
2.1.1 管制俘虏理论 |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1.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 主要利益相关主体及其相互关系 |
2.2.1 政府 |
2.2.2 居民 |
2.2.3 公立医院 |
2.2.4 医药企业 |
2.2.5 医保 |
2.2.6 各利益主体间的相互关系 |
第三章 我国药价治理的历史沿革及存在问题分析 |
3.1 药品价格治理的历史沿革及现状 |
3.1.1 计划经济时期(1949年~1977年) |
3.1.2 宏观调控时期(1978年~1995年) |
3.1.3 强化管制时期(1996年~2008年) |
3.1.4 探索治理时期(2009年~至今) |
3.1.5 我国药品价格治理的现状 |
3.2 药品价格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1 药价虚高与虚低并存 |
3.2.2 政府管制不当损伤医药企业利益 |
3.2.3 公立医院“以药养医”依旧存在 |
3.2.4 医保对药价的调控功能失灵 |
3.2.5 药品定价存在问题 |
3.3 药价治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多种因素综合影响药价水平 |
3.3.2 政府管制缺乏激励相容机制 |
3.3.3 公立医院药品销售利润链未被斩断 |
3.3.4 医保支付标准与支付目录设置不合理 |
3.3.5 药品定价体系与配套制度不健全 |
第四章 药品价格治理的国际经验借鉴 |
4.1 厚生劳动省集中管制下的日本药价治理 |
4.2 谈判评审主导下的加拿大药品价格治理 |
4.3 利润控制下的英国药品价格治理 |
4.4 市场竞争为主的美国药品价格治理 |
4.5 国外药价治理的经验启示 |
第五章 我国药品价格治理的对策建议 |
5.1 药品价格协同治理模式构建 |
5.1.1 协同治理的基本要求 |
5.1.2 协同治理的顶层架构 |
5.2 有效发挥各利益主体的作用 |
5.2.1 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职责定位 |
5.2.2 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
5.2.3 加速构建契约型医保支付体系 |
5.2.4 建立政企激励约束相容机制 |
5.2.5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配套制度建设 |
5.2.6 培育居民参与治理的意识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与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药品招标的经济学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家药品采购价格制度完善研究[D]. 张骁华. 中国政法大学, 2020(03)
- [2]可及性视角下我国药品集中采购制度运行绩效评价研究[D]. 林薇.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公共管理视角下内蒙古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研究[D]. 张燕.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4]带量采购背景下药企价格决策行为的博弈分析[D]. 胡超.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5)
- [5]药品招标采购利益相关方的合谋行为研究[D]. 赵笑妍. 广东药科大学, 2020(02)
- [6]医保药品政府集中带量采购研究 ——基于上海模式的应用推广[D]. 褚依芃. 上海财经大学, 2020(07)
- [7]上海市医保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 姜亦晨.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2)
- [8]医药行业寻租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 谢延庆. 云南财经大学, 2019(01)
- [9]医保药品支付价格形成机制研究[D]. 陈勇隽.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8)
- [10]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我国药品价格治理研究[D]. 吴政宇. 福州大学, 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