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症颅脑损伤的急救与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魏建玲,文晓箭[1](2021)在《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护理干预结合应急预案急救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效果、神经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的护理干预结合应急预案急救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效果、神经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MEWS的护理干预结合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及致残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NIHSS、APACHEⅡ评分及P-选择素、sI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MEWS的护理干预结合应急预案急救护理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可提高救治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改善,减轻炎症反应。
吴姚,周正武,殷慧玲[2](2021)在《基于FMEA模式在优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基于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模式对优化急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护理流程的抢救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急诊科就诊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4月—10月就诊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2019年11月—2020年4月就诊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基于FMEA模式的流程优化后护理。比较抢救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GCS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检查返回时间、会诊到达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急救护理操作评定、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效果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基于FMEA模式优化的急救护理流程可有效提高急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效果及神经功能,减少护理期间不良反应,提高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周倩倩,李蕊,张敏[3](2020)在《急性颅脑损伤院前与院内急救护理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从院前急救到院内救护,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方式与方法,以期形成最佳的救护方案,为更好地开展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护提供依据。
周倩倩[4](2020)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敏感指标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循证医学和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的科学方法,构建急性颅脑损伤的护理敏感指标,为急性颅脑损伤护理质量的量化管理提供依据,为急诊护理人员评估、监测及改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提供参考工具。方法:本研究运用循证护理的科学方法制定中英文检索词及检索策略,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等级与质量评价标准对目标文献进行等级与质量评定,成立研究小组,包括15名临床护理专家,研究小组成员根据循证医学的系统评价法提取了23项急性颅脑损伤初级护理敏感指标并结合目标文献进行小组讨论确定各指标内涵,形成护理敏感指标初始指标池。根据初始指标池制定急性颅脑损伤护理敏感指标调查问卷,采用Delphi法对指标的重要性及内涵向来自六个省份47名函询进行两轮专家咨询,函询采用邮件的方式进行,按照Likert五级评分法对各指标内容进行评价。运用专家积极程度、专家权威系数(Cr)、肯德尔系数(Kendall’s W)和变异系数(CV)对专家的权威性和咨询结果的可靠性及一致性进行评价,采用均数、标准差对评价结果进行整理,确定急性颅脑损伤的护理敏感指标项目。结果:构建了急性颅脑损伤护理敏感直接指标共11项,包含指标名称、内涵、计算公式、分子分母解释及数据收集方法,专家积极程度用问卷回收率表示,两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7.87%,均大于9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和0.88,均大于0.7;两轮专家意见结果的一致性评价用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和变异系数表示,两轮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7和0.50,P均小于0.05,最终条目的变异系数在0.090.18之间,均小于0.20。结论:根据循证护理和Delphi法的科学方法建立了11项适用于急诊的急性颅脑损伤护理敏感指标。专家咨询积极程度和权威系数较高,专家的权威性代表性良好;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函询结果肯德尔系数和变异系数较好,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一致性,研究结果可信,可以为急诊护理人员评估、监测及改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孟凡迪[5](2020)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0月期间本院急诊收治的7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急诊护理模式分为常规组和急诊护理路径组,各36例。常规组患者按重症颅脑损伤进行常规急诊护理,急诊护理路径组则采取急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救治效果与效率,并观察两组死亡率。结果急救后,急诊护理路径组APACHEⅡ评分(10.01±2.69)分显着低于常规组(15.02±8.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急诊护理路径组急诊救治时间(21.06±3.05)min和住院时间(20.36±5.69)d均显着少于常规组(30.69±10.96)min、(28.67±8.0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急诊护理路径组死亡率(0)显着低于常规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有助于提升重症颅脑损伤急诊救治效果,并显着提高了急救效率,降低了死亡风险,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
王燕玲,艾秀华,赵彬彬[6](2020)在《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0月北京应急总医院收治的8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8)与观察组(n=44)。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采取优化急诊护理路径。比较2组临床指标,护理前后炎性因子水平、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统计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预后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着缩短(P均<0.05),治疗费用显着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IL-8)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均较护理前显着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均<0.05)。护理后观察组NHISS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Fugl-Meyer、SF-36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均<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组死亡、伤残及植物人例数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优化急诊护理路径下进行急救可显着提升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其神经、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预后。
马晓莉[7](2019)在《危机管理结合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在急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危机管理结合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在急重症颅脑损伤急救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急重症颅脑损伤患者82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2016年11月-2017年4月)给予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观察组(2017年5-11月)则采用危机管理配合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对比两组急救效果(包括急救时间、死亡率、转运过程意外事件发生率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急救时间、死亡率、转运过程意外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机管理结合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应用于急重症颅脑损伤急救中后,可明显提升急救效果。
张琴[8](2019)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治疗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与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治疗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急诊收治的10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按颅脑重症损伤进行常规急救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救治结果、并发症情况、救治效率及病情危重程度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道及气管插管时间、急救总时间、住院时间均显着短于对照组(P<0.05)。急救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升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护理质量、急救效果与效率,有利于患者预后改善。
申岩[9](2019)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行急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行急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 45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2例)和参照组(23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路径,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路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时间及护理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结果观察组急救时间为(21.8±4.5)min,短于参照组的(46.2±5.7)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7.4±1.8)分低于参照组的(13.0±2.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能够较好实现临床护理工作的具体安排和科学梳理,将复杂的工作流程简易化,为紧急抢救工作赢得了时间,提升了对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
曹利峰[10](2019)在《重症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对策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究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院前急救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研究资料是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1月接诊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0例,将全部患者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有30例。给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给观察组患者实施规范化的急救方法路径。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显着。结论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显着提升了救治成功率,效果很好。
二、重症颅脑损伤的急救与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症颅脑损伤的急救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护理干预结合应急预案急救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效果、神经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比较 |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NIHSS及APACHEⅡ评分比较 |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炎症反应因子水平比较 |
3 讨论 |
(2)基于FMEA模式在优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流程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2.2. 1 将FMEA应用于颅脑损伤的急救流程 |
1.2.2. 2 改进后的颅脑损伤急救流程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抢救效果比较 |
2.2 两组NIHSS、GCS评分比较 |
2.3 两组抢救时间比较 |
2.4 两组满意度比较 |
3 讨论 |
(3)急性颅脑损伤院前与院内急救护理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院前急救护理 |
1.1 评估患者情况 |
1.2 通畅气道,改善缺氧 |
1.3 建立静脉通路,维持正常血压 |
2 院内急诊急救护理 |
2.1 预检分诊 |
2.2 体位 |
2.3 病情观察 |
2.3.1 意识和瞳孔 |
2.3.2 颅内压观察 |
2.4 用药护理 |
2.5 营养支持 |
2.6 体温管理 |
3 小结 |
(4)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敏感指标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1章 研究现状 |
1.1 急性颅脑损伤护理质量及评价现状 |
1.1.1 急性颅脑损伤护理质量研究现状 |
1.1.2 急性颅脑损伤护理质量评价现状 |
1.2 护理敏感指标研究现状 |
1.2.1 护理敏感指标国外研究现状 |
1.2.2 护理敏感指标国内研究现状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技术路线 |
2.1 循证护理相关概念 |
2.2 DELPHI法相关概念 |
2.3 评价指标的相关概念 |
2.4 技术路线 |
第3章 |
3.1 研究对象 |
3.1.1 研究小组 |
3.1.2 函询专家小组 |
3.2 研究方法 |
3.2.1 证据查找 |
3.2.2 采用系统评价法构建初始指标池 |
3.2.3 编制函询问卷 |
3.2.4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
3.2.5 统计方法 |
3.2.6 质量控制 |
3.3 研究结果 |
3.3.1 专家基本情况 |
3.3.2 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和协调程度 |
3.3.3 函询结果 |
3.4 讨论 |
3.4.1 急性脑损伤敏感指标构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
3.4.2 急性脑损伤敏感指标构内容分析 |
3.4.3 研究局限与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急性颅脑损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文献总结表 |
附录2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
附录3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专家咨询表(第二轮)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5)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院前急救与院内无缝衔接。 |
1.2.2按路径急诊护理。 |
1.2.3 并发症预防护理。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急救护理效果、效率比较 |
2.2 预后监测结果 |
3 讨论 |
(6)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护理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2组临床指标比较 |
2.2 2组护理前后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
2.3 2组护理后神经、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比较 |
2.4 2组预后情况比较 |
3 讨 论 |
(7)危机管理结合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在急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1.1 组建专门的急救小组 |
1.2.1.2 院前急救 |
1.2.1.3 院内急救 |
1.2.2 观察组 |
1.2.2.1 危机前的管理 |
1.2.2.2 采取预防危机的措施 |
1.2.2.3 建立急救预报与危机管理系统 |
1.2.2.4 危机后期的管理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急救时间比较 |
2.2 两组患者死亡率、转运过程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 |
2.3 两组患者急救治疗疗效评价比较 |
3 讨论 |
(8)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治疗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与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编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临床护理路径 |
1.2.2 准确阶段 |
1.2.3 急救期护理 |
1.3 观察指标 |
1.3.1 救治效果 |
1.3.2 病情危重程度改善情况 |
1.3.3 救治效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救治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2.3 两组急救与住院时间比较 |
2.4 急救前后APACHEⅡ评分比较 |
3 讨论 |
(9)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行急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参照组 |
1.2.2 观察组 |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急救时间比较 |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PACHEⅡ评分比较 |
3 讨论 |
(10)重症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急救与护理路径 |
1.2.1 现场抢救 |
1.2.2 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 |
1.2.3 建立静脉通道 |
1.2.4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意识 |
1.2.5 患者院前护理路径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比较 |
2.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比较 |
3 讨论 |
四、重症颅脑损伤的急救与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护理干预结合应急预案急救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效果、神经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J]. 魏建玲,文晓箭.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29)
- [2]基于FMEA模式在优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流程中的应用效果[J]. 吴姚,周正武,殷慧玲. 中国医药导报, 2021(14)
- [3]急性颅脑损伤院前与院内急救护理进展[J]. 周倩倩,李蕊,张敏.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0(08)
- [4]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敏感指标的构建研究[D]. 周倩倩. 北华大学, 2020(12)
- [5]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J]. 孟凡迪. 继续医学教育, 2020(03)
- [6]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王燕玲,艾秀华,赵彬彬.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07)
- [7]危机管理结合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在急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 马晓莉. 护士进修杂志, 2019(21)
- [8]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治疗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与效果[J]. 张琴. 中国医学创新, 2019(27)
- [9]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行急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J]. 申岩. 中国实用医药, 2019(26)
- [10]重症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对策分析[J]. 曹利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