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预热器振动原因分析及改进

空气预热器振动原因分析及改进

一、空气预热器振动原因分析及改造(论文文献综述)

宋阳[1](2021)在《某电厂锅炉烟道流场数值模拟及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燃煤电厂中风烟系统的布局结构不仅影响风烟管道内部阻力,而且影响其连接设备的正常运转,此外对电厂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某电厂3号机组在增引合一改造后,由于烟道设计结构存在缺陷,导致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非对称性烟道的长、短边两侧风道内部流量偏差大,使所连接的两台引风机时常会发生喘振现象,无法并联运行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设计改造方案。本文利用数值分析方法对非对称的烟道进行流量分配分析,通过加设导流板解决两侧进口空气量不匹配的问题,采用优化分析手段,解决现有设计存在的结构缺陷问题。具有研究内容如下:(1)按照原始烟道设计图纸建立数值仿真模型,进行网格划分;针对原始烟道内部流场进行计算,通过数值模拟得出的流线图和压力图,实现故障再现;分析并揭示原始烟道设计结构形式存在的问题及其故障产生的原因。(2)提出烟道初始改造方案,并对初始改造方案进行数值模拟。根据其数值分析测评结果,进行烟道改造的性能优化分析。通过不断调整导流板横向位置,实现烟道内部流量均衡,并结合电厂实际需求,确定烟道性能优化改造方案。(3)进一步改善烟道内部烟气流动特性,针对原始烟道进行结构优化分析。首先对单侧加设不同长度弧形板块的方案进行优化分析;然后对双侧加设不同长度弧形板块的方案进行优化分析;最后通过调整导流板位置得到结构优化改造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合理利用导流板改变烟道结构,有利于实现烟道内部流量均衡,减小引风机振动。当导流板距离烟道长边侧2.105m时,此时长边段进口流量为219.003kg/s,短边段进口流量为222.556 kg/s,流量偏差由128.752kg/s缩减至3.553kg/s。结合电厂实际,此方案为最终改造方案。(2)在原始烟道双侧拐角处加设半径为1m的弧形板块,导流板距离长边侧1.65m,此时烟道内部烟气流动性较好,且计算得到长边段进口流量为233.42kg/s,短边段进口流量为233.734 kg/s,流量偏差较小,为较优化改造方案。

熊劲[2](2020)在《燃煤电厂SCR脱硝过程中SO3的生成、检测及控制基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燃煤电力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的实施,截至2019年底,燃煤机组的SCR脱硝装置安装率接近100%。SCR脱硝装置的大量加装,导致燃煤烟气中SO3浓度显着增加,导致腐蚀设备、堵塞空气预热器,对设备的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引起有色烟羽,产生不良环境问题,因此控制烟气中SO3排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准确检测SO3是控制SO3的前提,然而SO3性质活泼,比SO2浓度低约两个数量级,导致准确测量很困难,因此亟需探索SO3检测的影响因素,探寻降低测试误差的方法。目前,SO3的生成机制尚不明确,需要深入探索以期为源头削减SO3提供理论依据。另外,在SO3脱除工艺中碱性吸附剂的利用率较低,亟待探究工艺过程影响因素。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探究了异丙醇吸收法在线检测SO3的影响因素,发现SO3的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来自仪器,包括蠕动泵管变形、气泡和氯冉酸钡泄露,这些误差可以通过调整优化仪器来消除;另一方面来自组分性质,包括采样气体的流量误差、IPA溶液的挥发损失、SO3的副反应和SO2的氧化反应,针对这四个误差来源分别提出了修正系数,建立了修正公式,用于修正SO3浓度。仪器优化结合修正公式显着降低了 SO3测量误差,在考查的10~40 ppm范围内测量误差从25~54%减小到25%以内,尤其在20ppm以上时,误差降低到了 5%以内。(2)探究了 SO3在V2O5/TiO2催化剂表面生成的影响因素,获得了 SO3生成的动力学参数,O2、SO2和SO3的表观反应级数分别为0、0.77和-0.19,表观活化能为74.3kJ/mol。通过测试不同温度下的SO2转化量,SO3生成量和硫酸盐沉积量,阐明了不同温度下SO2氧化产物的赋存形态。270℃以上氧化产物以气态SO3为主,270℃以下氧化产物以沉积的NH4HSO4为主。气态SO3和NH4HSO4的总平均反应速率随着温度升高先下降然后上升,最低点出现在250~270℃附近。(3)研究了 V2O5/TiO2催化剂表面SO2吸附、氧化和脱附过程。揭示了 SO3的生成机理,气态SO2先通过载体表面的羟基化学吸附在载体表面,同时释放H2O,化学吸附态的SO2被V5+氧化三齿硫酸盐,同时V5+被还原成V3+,三齿硫酸盐分解脱附生成气态SO3,V3+在O2作用下转化为V5+。三齿硫酸盐是关键中间产物,在150℃以上开始生成,在270℃以上开始分解脱附生成气态SO3。探明了烟气复杂气氛对SO3生成的影响,NOx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源于NO2将V3+氧化为V5+;H2O有轻微抑制作用,NH3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源于它们与三齿硫酸盐结合生成了更稳定的二齿硫酸盐和硫铵盐。明确了低温下硫酸氢铵的形成有两条路径,先氧化后铵化和先铵化后氧化。(4)探索了 Ca(OH)2、MgO和NaHCO3三种碱性吸附剂吸附SO3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不同吸附剂的适用温度窗口,Ca(OH)2在500℃及以上的高温区使用,MgO在320℃及以下的低温区使用,NaHCO3应避免在180~260℃范围内使用。NaHCO3吸附SO3的利用率接近100%,反应过程符合缩核模型。而Ca(OH)2和MgO吸附SO3的的利用率不足50%,反应过程符合颗粒模型,发现了二者利用率较低的原因是致密的产物层阻碍了 SO3向未反应核心的扩散。

张舒[3](2019)在《乙烯装置节能优化及空气预热器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抚顺石化烯烃厂乙烯装置的裂解炉是耗能的主要部分,在乙烯装置中的耗能比重达到60%。通过提升其燃烧效率,有利于减少燃料气的供应量,也是降低乙烯装置能量消耗的有效方式。本文研究对象为抚顺石化公司烯烃厂内裂解单元新增的翅片式空气预热器,依据北京航天石化技术装备工程公司(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的专利技术——“乙烯裂解炉底部燃烧器空气预热系统及方法”,设计了翅片式空气预热器,利用乙烯装置区的急冷水,发挥其热源作用,提升助燃空气的温度,提升裂解炉内燃料的燃烧效率,从而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通过计算,每个空气预热器翅片箱规格为1900?1138?1004mm,余热回收热量为38KW,传热面积为128.86㎡。裂解炉装置区共计安装了292台翅片式空气预热器,每台翅片式空气预热器的翅片箱内都有六排长80cm的翅片管,每排12根,共计72根翅片管;每个翅片管上有翅片133个。通过DCS系统的标定,增添空气预热器后每台裂解炉的燃料气消耗,烟气排放温度,风机转数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按一年估算能够节约燃料气费用4422.6772万元。通过运行标定,达到了预期效果,为公司扭亏解困做出突出贡献。

刘晓东[4](2019)在《350MW锅炉烟气余热利用方案研究》文中指出锅炉排烟温度过高,会严重降低锅炉的效率,并影响下游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为了提高锅炉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有必要降低锅炉排烟温度。本文针对某350MW锅炉排烟温度过高的问题,提出了在锅炉尾部烟道加装低温省煤器的方案。确定了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组成、主要设计参数、烟气冷却器的布置位置及其改造方案、一二次风空气加热器的布置位置及其改造方案、系统取水点及其回水点的接口位置等。一次风空气加热器将冷风加热至60℃,二次风空气加热器将冷风加热至70℃,烟气冷却器将烟气温度从165℃降低至90℃。该方案不仅增加发电量,而且改善了锅炉的燃烧效果,提高锅炉效率。分析了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关键技术,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来相应的解决措施。分析了该350MW机组加装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经济效益,设计工况下的年经济效益为493万元,还减少了SO2、CO2及烟尘等的排放量,环保效益相当显着。加装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总投资为1460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为2.96年,动态投资回收期为3.4年。

张振斌[5](2019)在《某电厂空气预热器漏风密封系统改造研究》文中指出在火力发电厂大型锅炉的烟气尾端热量回收中具有外形尺寸小,结构紧凑,容易布置,金属耗用量少等特点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被广泛应用。然而对锅炉安全经济地运行以及热量回收的多少产生直接严重影响的因素是设备漏风率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长期以来,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对如何降低漏风率的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研究,但是在密封技术的设计思路和理念上没有实质性的突破。详细论述了漏风的影响因素和实际工作中明显存在的不足,以及相应的改进方法。为唐山某发电企业中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高效应用以及新的密封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方法。此外,还详细介绍了新的密封技术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阐述了轴流式汽轮机轴封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采用“疏”、“堵”结合的设计理念,参考轴封系统所采用的密封方法,提出了应把漏风回收系统建立在空气预热器内部的改造方案,并在实际工况中运行。全面地介绍了该电厂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改造、施工和调试过程,同时分析评估了改造的效果和效益。运行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并且具有投资少、易实施、效果好、理念新等优点,值得全面推广。图15幅;表12个;参55篇。

胡珺,周政,薄德臣,张英[6](2018)在《空气预热器管程流场分析与结构优化》文中研究表明利用FLUENT软件,对中国石化某分公司空气预热器的管程流场和管束流量进行了详细的模拟分析,并对转向室及导流板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对于空气预热器管程,空气在同一管段和转向室内流动十分不均匀,虽然转向室内设置了导流板,但是受气体流动惯性力作用,流动仍然不均匀,局部区域出现了涡流.通过改变转向室尺寸、导流板的位置和偏转角度,改善流体在转向室的流场分布等结构优化改造后,流体在空气预热器转向室分布的均匀程度明显提高,从而减少了涡流和振动的产生,提高了空气预热温度.

梁巍,刘玉强,孟繁波,于得坤,顾杨杨[7](2018)在《管式空气预热器振动原理和振动消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锅炉设备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振动现象,有些振动如果和系统的某些部分共振,就会产生很大的问题,有的会使设备不能投入运行,有的造成设备提早破坏,有的会使工作条件变得很恶劣。这类振动往往与自激振动有关,由于自激振动仅能部分地预先估计,所以要从理论上全部给出预防的措施是困难的,锅炉管式空气预热器的振动就是这样一种振动。1管式空气预热器振动的原理锅炉空气预热器是利用燃烧产物(烟气)的热

胡珺,周政,薄德臣,张英[8](2017)在《空气预热器壳程流场模拟与振动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针对中国石化某分公司空气预热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产生振动、噪音的情况,利用Fluent1 4.0软件对空气预热器的壳程进行流场模拟和振动分析,分析产生振动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结果表明,空气预热器壳程管束的背面形成卡门涡流,底部空腔产生两个较大的涡流,当卡门涡流频率与箱体固有频率接近时,空气预热器会产生振动和噪音。结合现场布置及装置实际情况,确定改造方案,即在搪瓷管段沿管束方向增加隔板、底部空腔添加导流板以及烟道系统内部增加"井"字形隔墙。改造后,空气预热器未产生明显的振动和噪音。

于雅泽,臧洪泉,王淮,王莹,周立彪[9](2016)在《管式空气预热器产生振动机理与解决方案》文中研究说明针对某蒸发量为120t/h供热锅炉在接近满负荷时管式空气预热器出现振动的问题,对空气预热器产生振动的机理与解决方案进行分析。

李春国,赵亮[10](2015)在《锅炉空气预热器振动原因分析与措施探讨》文中研究指明锅炉尾部空气预热器改造完成后,试运行中冷风道及空气预热器产生强烈振动和噪声,为此在振动原理基础上分析各种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及整改措施,在短时间内解决了振动问题。

二、空气预热器振动原因分析及改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空气预热器振动原因分析及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某电厂锅炉烟道流场数值模拟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烟道数值模拟基本理论
    2.1 计算流体力学基本原理
    2.2 离散化方法
        2.2.1 有限差分方法
        2.2.2 有限元法
        2.2.3 有限体积法
    2.3 控制方程
3 烟道流场数值模拟分析
    3.1 锅炉风烟系统
    3.2 锅炉原始烟道存在的主要问题
    3.3 原始烟道数值模拟
        3.3.1 模型建立
        3.3.2 网格划分
        3.3.3 参数设置
    3.4 数值模拟结果具体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烟道改造方案的性能优化分析
    4.1 原始烟道初始改造及数值结果分析
        4.1.1 原始烟道初始改造
        4.1.2 数值结果分析
    4.2 调整导流板位置的性能优化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烟道改造方案的结构优化分析
    5.1 单侧弧形导板优化方案及数值模拟分析
    5.2 双侧弧形导板优化方案及数值模拟分析
    5.3 调整导流板位置的结构优化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2)燃煤电厂SCR脱硝过程中SO3的生成、检测及控制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燃煤电厂SO_3来源及迁移转化
        1.1.2 SO_3的危害
        1.1.3 SO_3排放标准
        1.1.4 SO_3排放现状
    1.2 SO_3测试方法
        1.2.1 控制冷凝法
        1.2.2 异丙醇吸收法
        1.2.3 光学法
    1.3 SO_3生成机制
        1.3.1 炉内生成
        1.3.2 SCR脱硝过程中生成
    1.4 SO_3控制技术
        1.4.1 除尘脱硫装置协同脱除SO_3
        1.4.2 碱性吸附剂吸附SO_3
    1.5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1.5.1 选题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与表征
    2.1 实验药品及设备
        2.1.1 实验药品
        2.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 催化剂制备与表征
        2.2.1 催化剂制备
        2.2.2 表征方法
    2.3 实验平台
    2.4 SO_2、NH_3和NO的定量分析方法
        2.4.1 原理简介
        2.4.2 积分方法及标准曲线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Pentol SO_3分析仪检测SO_3的影响因素
    3.1 前言
    3.2 Pentol SO_3分析仪检测原理
    3.3 SO_3测量的影响因素
        3.3.1 采样气体流量
        3.3.2 IPA溶液流量
        3.3.3 SO_4~(2-)选择性
        3.3.4 SO_2的氧化
        3.3.5 NH_3的影响
        3.3.6 反应床失效及反应剂流失
        3.3.7 测量误差综合分析
    3.4 燃煤电厂SO_3浓度测试
        3.4.1 测试工况简介
        3.4.2 测试结果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SCR催化剂上SO_3生成宏观动力学及硫转化平衡
    4.1 前言
    4.2 催化剂表征及实验条件
        4.2.1 催化剂表征
        4.2.2 实验条件
    4.3 SO_3生成动力学
        4.3.1 内、外扩散的消除
        4.3.2 反应特征
        4.3.3 反应级数
        4.3.4 表观反应活化能
    4.4 硫转化平衡
        4.4.1 气相中的SO_2和SO_3
        4.4.2 气相中的NO和NH_3
        4.4.3 固相中S和N的定量分析
        4.4.4 固相产物的定性分析
        4.4.5 硫转化平衡分析
    4.5 气氛对氧化产物分布的影响
    4.6 硫转化路径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SCR催化剂上SO_3生成机理及气氛影响机制
    5.1 前言
    5.2 实验条件
    5.3 SO_3生成机理
        5.3.1 SO_2吸附
        5.3.2 SO_2氧化
        5.3.3 SO_3脱附
        5.3.4 温度对中间产物的影响
        5.3.5 SO_3生成机理
    5.4 气氛对SO_3生成的影响机制
        5.4.1 NO_x对SO_3生成的影响
        5.4.2 H_2O对SO_3生成的影响
        5.4.3 NH_3对SO_3生成的影响
        5.4.4 NO_x、H_2O和NH_3对SO_2吸附的影响
        5.4.5 NO_x、H_2O和NH_3对SO_2氧化的影响
        5.4.6 NO_x、H_2O和NH_3对SO_3脱附的影响
        5.4.7 NO_x、H_2O和NH_3对SO_3生成的影响机制
    5.5 硫酸氢铵生成机理
        5.5.1 先氧化后铵化
        5.5.2 先铵化后氧化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碱性吸附剂对SO_3的吸附
    6.1 前言
    6.2 实验条件
    6.3 温度对碱性吸附剂吸附SO_3的影响
        6.3.1 Ca(OH)_2吸附SO_3
        6.3.2 MgO吸附SO_3
        6.3.3 NaHCO_3吸附SO_3
    6.4 SO_2对碱性吸附剂吸附SO_3的影响
        6.4.1 Ca(OH)_2吸附SO_3
        6.4.2 MgO吸附SO_3
        6.4.3 NaHCO_3吸附SO_3
    6.5 吸附剂粒径对吸附SO_3的影响
    6.6 吸附SO_3对吸附剂结构的影响
    6.7 反应模型分析
    6.8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异丙醇损失量及体积平衡所需水蒸气浓度的计算
附录B NO标准气体的红外谱图
附录C SO_2与KBr反应的原位红外光谱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乙烯装置节能优化及空气预热器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中国石油近年来的节能优化措施
        1.3.1 原料优化
        1.3.2 长周期运行
        1.3.3 节能措施
        1.3.4 技改措施
        1.3.5 安全环保
        1.3.6 智能化信息化建设
2 抚顺80万吨/年乙烯装置节能优化改造项目简介
    2.1 乙烯生产装置工艺流程简介
        2.1.1 USC裂解炉工艺简介
        2.1.2 裂解炉急冷系统工艺简介
        2.1.3 裂解炉引风机系统
    2.2 工艺设计基础
    2.3 热源选择
    2.4 工艺说明
    2.5 设备对接模式
        2.5.1 本装置特点:
        2.5.2 每套设备构成特点
3 空气预热器设备设计
    3.1 空气预热器的种类及划分
    3.2 换热器计算基本理论
        3.2.1 传热方程式
        3.2.2 热平衡方程式
        3.2.3 对数平均温差的确定
    3.3 翅片式空气预热器的设计计算
        3.3.1 基本参数
        3.3.2 翅片管基本参数
        3.3.3 冷热流体基本参数
        3.3.4 热力学计算
        3.3.5 有效平均温差
        3.3.6 空气侧传热系数
        3.3.7 急冷水侧换热系数
        3.3.8 总传热系数
        3.3.9 传热面积
        3.3.10 空气预热器外形尺寸
        3.3.11 翅片管管壁温度
        3.3.12 重量计算
        3.3.13 设计结果
    3.4 换热器强化传热基本理论
    3.5 空气预热器的腐蚀
    3.6 几种改进的措施
    3.7 空气预热器的漏风
    3.8 空气预热器的性能评估
4 装置布置与配管
    4.1 管线设计
        4.1.1 管道布置设计一般要求
        4.1.2 阀门的安装要求
        4.1.3 管道布置设计其他要求
    4.2 保温结构分类
        4.2.1 管壳保温结构
        4.2.2 单层微孔硅酸钙瓦+单层毡(岩棉)保温结构
        4.2.3 双层瓦块保温结构
        4.2.4 保温毡结构
    4.3 保温材料选择
5 工程标定情况
    5.1 DCS系统实际安装标定情况及分析:
        5.1.1 1#裂解炉空气预热器标定
        5.1.2 2#裂解炉空气预热器标定
        5.1.3 3#4#裂解炉空气预热器标定
        5.1.4 5#裂解炉空气预热器标定
        5.1.5 6#7#裂解炉空气预热器标定
        5.1.6 8#裂解炉空气预热器标定
    5.2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350MW锅炉烟气余热利用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应用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其应用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其应用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必要性
    2.1 机组简介
    2.2 余热利用系统安装的必要性
        2.2.1 锅炉排烟温度较高
        2.2.2 节能政策要求
        2.2.3 空预器与SCR脱硝装置的要求
        2.2.4 脱硫装置的要求
        2.2.5 低温除尘装置的要求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烟气余热利用系统改造方案
    3.1 系统简介
    3.2 系统组成
        3.2.1 烟气冷却器
        3.2.2 空气加热器
        3.2.3 相应控制系统
    3.3 主要设计参数
        3.3.1 烟气冷却器设计参数
        3.3.2 一次风空气加热器设计参数
        3.3.3 二次风空气加热器设计参数
    3.4 改造方案
        3.4.1 烟道改造方案
        3.4.2 空气加热器改造方案
        3.4.3 管道改造方案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关键技术
    4.1 关于受热面型式的选择
    4.2 防止烟气冷却器低温腐蚀的技术措施
        4.2.1 酸露点计算
        4.2.2 受热面材料的选择
        4.2.3 进口水温和出口烟温的确定
        4.2.4 烟气冷却器低温腐蚀现场情况
    4.3 防止烟气冷却器受热面磨损的技术措施
        4.3.1 防止烟气冷却器受热面磨损的技术措施
        4.3.2 烟气冷却器受热面磨损现场情况
    4.4 防止烟气冷却器受热面积灰的技术措施
        4.4.1 防止烟气冷却器受热面积灰的技术措施
        4.4.2 防止烟气冷却器受热面积灰的技术措施
    4.5 防止烟气冷却器受热面泄漏的技术措施
    4.6 防止空气加热器冻裂的技术措施
        4.6.1 设计方面
        4.6.2 运行方面
    4.7 对空气预热器的影响
    4.8 烟温降低对电除尘、烟道、吸风机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4.8.1 烟温降低对电除尘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4.8.2 烟温降低对烟道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4.8.3 烟温降低对吸风机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经济效益分析与投资估算
    5.1 经济效益分析
        5.1.1 节煤效益计算
        5.1.2 节水效益计算
        5.1.3 环境效益计算
        5.1.4 整体效益
    5.2 投资及其回收期估算
        5.2.1 投资概算
        5.2.2 投资回收期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某电厂空气预热器漏风密封系统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空气预热器密封技术研究现状及分析
    1.2 国外空气预热器密封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空气预热器密封系统工作原理及结构
    2.1 空气预热器密封系统结构
    2.2 空预器泄漏原理分析
    2.3 密封技术需解决的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某电厂机组预热器密封系统改造方案
    3.1 轴封系统密封的工作原理及对空预器密封系统的启发
        3.1.1 轴封系统密封的工作原理
        3.1.2 空气预热器密封系统改进思路
    3.2 密封系统改造的内容、基本思路和特点
        3.2.1 密封改造内容
        3.2.2 改造基本思路和特点
    3.3 改造后的工作原理
        3.3.1 某电厂机组空预器密封存在的问题
        3.3.2 密封系统改造方案
    3.4 改造调试安装顺序及施工质量要求
    3.5 密封改造后评价办法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密封系统改造后各项的实验分析
    4.1 试验目的、内容及方法
        4.1.1 试验目的
        4.1.2 试验对象
        4.1.3 试验设备
        4.1.4 试验内容
        4.1.5 试验方法
    4.2 某电厂密封系统改造后系统调试
    4.3 空气预热器改造后的运行
    4.4 密封系统改造后系统的维护工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改造后的测试结果和效益分析
    5.1 密封系统改造后对性能的测试
    5.2 改造后求解过程
    5.3 密封系统改造后性能测试的结果
    5.4 改造后经济效益的计算方法
        5.4.1 降低煤耗
        5.4.2 风机电耗
    5.5 密封系统改造后对效益的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企业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7)管式空气预热器振动原理和振动消除(论文提纲范文)

1 管式空气预热器振动的原理
2 管式空气预热器振动的消除
3 锅炉变工况时的消振

(9)管式空气预热器产生振动机理与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况
2 产生振动的机理
    (1)卡门涡街频率
    (2)气室声学驻波频率
3 理论计算
    3.1 避免振动的判别式
    3.2 相关计算参数
    3.3 计算结果与分析
        (1)空气流速
        (2)卡门涡街频率
        (3)气室声学驻波频率
    3.4 判断
4解决方案
5结语

(10)锅炉空气预热器振动原因分析与措施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锅炉改造情况
二、振动原因分析
三、整改措施
四、结论

四、空气预热器振动原因分析及改造(论文参考文献)

  • [1]某电厂锅炉烟道流场数值模拟及优化[D]. 宋阳. 沈阳工程学院, 2021(02)
  • [2]燃煤电厂SCR脱硝过程中SO3的生成、检测及控制基础研究[D]. 熊劲.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020(01)
  • [3]乙烯装置节能优化及空气预热器设计与应用[D]. 张舒.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2019(06)
  • [4]350MW锅炉烟气余热利用方案研究[D]. 刘晓东. 华北电力大学, 2019(01)
  • [5]某电厂空气预热器漏风密封系统改造研究[D]. 张振斌.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6]空气预热器管程流场分析与结构优化[J]. 胡珺,周政,薄德臣,张英.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 2018(03)
  • [7]管式空气预热器振动原理和振动消除[J]. 梁巍,刘玉强,孟繁波,于得坤,顾杨杨. 电站系统工程, 2018(01)
  • [8]空气预热器壳程流场模拟与振动分析[J]. 胡珺,周政,薄德臣,张英.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7(11)
  • [9]管式空气预热器产生振动机理与解决方案[J]. 于雅泽,臧洪泉,王淮,王莹,周立彪. 煤气与热力, 2016(02)
  • [10]锅炉空气预热器振动原因分析与措施探讨[J]. 李春国,赵亮.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5(11)

标签:;  ;  ;  ;  ;  

空气预热器振动原因分析及改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