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论文文献综述)
李庆印,吴岳,刘湉,王诗瑜,李朝晖[1](2021)在《心血管病康复护理实践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回顾国内外心血管病康复护理发展历程,分析心血管病康复护理研究现状的热点和难点,选取具有特色的心血管病康复护理探索性实践研究进行阐述,并对该领域后续的发展方向进行思考与展望,旨在为国内心血管病康复护理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穆晓敏[2](2021)在《老年慢性病共病模式挖掘与防控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人们的预期寿命逐渐延长,老年慢性病人群普遍存在共病现象,共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与健康的重要隐患。与单一慢性病相比,共病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药物不良事件风险增加、死亡风险增加、医疗资源消耗增加等,给慢性病防控和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但目前慢性病管理侧重于单病种管理,与老年慢性病人群普遍存在共病的现象不一致,开展共病模式挖掘研究对了解共病现状,完善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如今,在医疗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在现有的大量且异构化的医疗数据中挖掘共病模式,提取出能够辅助共病管理的有价值的信息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和技术,对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的理论与方法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为共病的管理及防控策略提供数据与理论支持。方法:(1)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调研,明晰本文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对共病相关概念进行梳理与界定;探讨共病的影响因素类型及其作用机理;厘清数据驱动共病管理决策的过程;基于信息管理的DIKW体系构建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模型。(2)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基本思想,提出了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挖掘方法。利用c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共病影响因素,抽取疾病-疾病关联关系和疾病-影响因素关联关系建立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网络,在此基础上引入重叠社区发现算法识别社区结构,挖掘共病模式。(3)结合共病模式挖掘结果,基于慢性病管理理论和协同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构建老年共病防控机制,并提出具体建议,为政府部门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1)共病的发生发展受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生活行为因素的影响,构建了由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生活行为因素所组成的共病影响因素的花瓣模型,并对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生活行为因素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系统阐述。(2)构建了基于DIKW体系的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模型,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模型是由共病数据(数据层)、共病中的关联信息(信息层)、共病模式(知识层)和共病管理(智慧层)组成,基本要素之间的转化通过数据驱动实现。(3)选取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项目2015年调查数据作为数据来源,利用本研究提出的共病模式挖掘方法识别中国老年慢性病人群的共病模式。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疼痛、睡眠时间、基本生活活动能力障碍、肥胖、抑郁、生活满意度是老年慢性病人群共病的影响因素;识别出的共病模式包括5个社区,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心脏病、24≤BMI<28、BMI≥28}、{慢性肺部疾病、哮喘、70-79岁、BMI<18.5、对生活满意度一般、睡眠时间<4小时}等。(4)通过共病管理现状分析发现存在制度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结合共病模式挖掘结果,提出以全人管理、分类指导、预防为主和全面协调的基本原则,构建慢性病共病防控模式,分析共病管理中政府、医疗机构、社区和患者参与主体的职责,提出共病防控的主要措施。结论:(1)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包含了数据收集与预处理、共病关联关系抽取、共病模式挖掘和共病管理决策,其核心任务是利用共病模式挖掘结果,驱动共病管理决策。(2)提出的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挖掘方法,既可以发现疾病之间的关联关系,又可以发现共病模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潜在关联。(3)利用提出的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挖掘方法,识别出中国老年慢性病人群的共病模式。(4)基于共病模式挖掘结果,可以为共病管理决策提供服务,优化共病防控策略。
吴岳,张辰,杜柳,李庆印[3](2021)在《心脏康复护士的角色职能和职业发展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本文对国内外心脏康复护士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从心脏康复护士在心脏康复分期中的临床角色、工作内容、能力培养和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国内心脏康复护士培训体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李林蔚[4](2021)在《连续性群组式护理在围产期保健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付贞艳[5](2021)在《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母亲泌乳维持最佳证据。2.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3.评价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1)采用文献研究法,按照金字塔“6S”模型检索临床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意见等金字塔上端文献,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获取高质量证据。(2)采用专家会议法,邀请试点病区专家从证据应用的可行性、适宜性、临床意义及有效性四个方面对证据进行评价,确定适合纳入临床的证据,并构建审查指标。(3)采用现状调查法,以审查指标为标准,制定《审查指标执行情况调查表》,调查试点病区证据应用现况,识别临床实践与证据的差距。(4)采用焦点小组讨论法,以i-PARIHS(健康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应用的行动促进框架)为理论指导框架,结合自行拟定的提纲,分析证据应用于临床的障碍和促进因素。(5)采用专家会议法,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2.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选择2020年1月~6月符合纳排标准的研究对象作为对照组,2020年7月~12月的作为干预组:(1)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比较开展循证实践前后试点病区科室及医护人员对审查指标的执行情况,评价开展循证实践对科室、医护人员的影响。(2)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使用《母乳喂养知识问卷》进行调查,比较开展循证实践前后试点病区护士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变化。(3)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比较产妇及其患儿相关结局指标变化(产妇:审查指标执行情况、泌乳不足发生率、母乳喂养态度得分;患儿:母乳喂养情况、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达完全经口喂养时间、NEC发生率、住院时间),评价开展循证实践、干预方案应用对产妇及其患儿产生的影响。结果:1.基于最佳证据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构建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3篇指南、4篇系统评价、1篇专家共识、2篇专家意见。总结了9个方面的共44条证据:倡导母乳喂养4条、知情同意1条、识别泌乳延迟/障碍高危人群1条、制定喂养目标1条、泌乳监测5条、泌乳支持12条、泌乳启动5条、吸奶要求9条及催奶剂应用6条。(2)根据专家会议法中专家建议,删除病房已实施、目前不适宜引入临床的证据,对欲纳入临床实践的证据进行调适与整合,本研究最终纳入24条证据进入临床实践,并根据24条证据,共制定20条审查指标,包括科室层面2条、医护人员层面9条及产妇层面9条。(3)根据20条审查指标,调查证据临床应用现况,结果表明有6条审查指标执行率为零,有10条审查指标执行率<60%,执行率>60%的仅有4条审查指标。说明审查指标执行情况不佳,证据与临床实践之间存在较大差距。(4)经焦点小组讨论,本研究从变革层面、变革接受者层面、组织环境层面分析出证据应用的障碍因素17条、促进因素24条。(5)本研究基于VLBWI母亲泌乳维持最佳证据,构建了一个综合性的促进和维持VLBWI母亲泌乳的干预方案,包括组建团队、前期准备(资料准备、人员培训)、产妇干预内容、干预方案应用、效果评价(科室、医护人员及产妇和患儿)5个部分。2.基于最佳证据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结果(1)开展循证实践对科室及试点病区医护人员的影响开展循证实践后,试点病区科室及医护人员审查指标执行率较开展循证实践前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循证实践前试点病区护士母乳喂养知识得分为45(40,60)分,开展循证实践后为80(75,8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方案应用对产妇及其患儿的影响本研究纳入对照组与干预组产妇及其患儿各33名,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产妇及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相关结局指标比较:干预组产妇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泌乳不足发生率为39.39%,对照组为6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母乳喂养态度得分为66.03±5.56分,对照组为59.42±6.6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相关结局指标比较:干预组患儿首次母乳喂养时间为生后2(1,4)天,对照组为5(3,7.5)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住院期间母乳喂养总量为7252(4136,11310)ml,对照组为3867(1673,8048.5)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住院期间、0~7天、8~14天及15~28天的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18.18%、60.61%、93.94%、72.73%,对照组分别为0、6.06%、42.42%、3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住院期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24.24%,对照组为48.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为生后21(15,26)天,对照组为28(20,33)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29天~出院纯母乳喂养率、NEC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构建了基于最佳证据的本土化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综合性干预方案,包括组建团队、前期准备、产妇干预内容、干预方案应用、效果评价5个部分。(2)基于最佳证据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具有一定的适宜性和可行性:应用干预方案可提高科室、医护人员及产妇对最佳证据的执行率、提升试点病区护士母乳喂养知识水平、促进母乳喂养、降低产妇泌乳不足发生率、提高产妇母乳喂养态度得分、改善患儿临床结局。
符颖[6](2021)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前结构化教育课程方案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
路莉静[7](2021)在《基于叙事治疗技术的乳腺癌化疗患者生命意义感干预方案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我国临床的实际情况与社会发展现状,构建出以叙事治疗技术为载体的乳腺癌化疗患者生命意义感干预方案,为临床护理人员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借鉴性的实践指导。[方法]1.文献分析法:基于循证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癌症患者生命意义感的干预性文章和以叙事治疗为干预方式对癌症患者进行干预的文章,并结合课题团队前期的研究结果,形成乳腺癌化疗患者生命意义感干预方案的草案。2.结构式访谈:运用结构式访谈,通过立意抽样来选择临床护士和乳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来进行访谈,并根据其对前期方案的意见来修订干预方案草案。3.德尔菲专家函询:选择临床护理专家、临床治疗专家及叙事护理/心理研究专家来进行专家函询,基于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的结果进一步修订干预方案。[结果]1.(1)针对癌症患者生命意义干预的文献分析:最终纳入17篇(3篇中文,14篇英文)有关癌症患者生命意义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包括3篇研究方案。有10篇文献研究是采用意义干预疗法,其中有6篇文献是个体化的心理干预,其余4篇研究采用团体心理干预;有2篇文献采用生命回顾疗法,其中1篇是基于微信的生命回顾干预;其余5篇研究分别采用了晚期肿瘤患者病情评估联合等级需求护理、接纳与承诺疗法、死亡教育项目、基于正念的癌症康复疗法及管理癌症的有意义的生活。干预者多为心理治疗师或精神病专家或社会工作者,干预频次不一,干预时间多在纳入研究后的2-3月,每次干预时长在15min-2h不等,随访时间多为3个月及6个月。14篇研究(排除3篇研究方案后)的结果均显示能够改善或者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命意义感。(2)癌症患者以叙事治疗技术为干预手段的的文献分析:最终纳入17篇关于癌症患者的叙事护理干预性研究,主要是运用叙事护理技术来干预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表明运用叙事治疗能缓解癌症患者的负性情绪,并减轻癌痛。根据循证研究的结果形成干预方案的草案。2.共有20名临床护士及35名乳腺癌化疗患者参与本次结构式访谈,针对干预形式(增加了健康知识的推送及榜样交流分享会)、干预场所(若患者要求可在病房进行,不拘泥于先前设置的工作坊)、干预频率(对时间作了调整,改为初次40-60min,后期20-40min,并根据患者的实际状态进行调整)、评价时间(增加了干预中期即第三次化疗期间的干预效果评价)都做了相应的调整,干预内容的部分增加了一些辅助措施如相关信息化平台推送健康知识、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放松以及在干预的过程中加入疾病相关的宣教工作。3.共对15名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专家函询,专家权威系数为0.895。根据函询专家的意见,对以下内容进行了修订:将研究对象作了具体的限定,修改为乳腺癌化疗患者年龄18-60岁及分期Ⅰ-Ⅲ期;增加了干预频率,从原来的6次改为7次,增加了在第四次化疗期间的干预;评价指标增加了依从性与满意度以评价其适用性与可行性;评价时间的部分增加了干预后三个月的随访,以评价本干预的远期效果·;干预内容也作了相关调整,如对于治疗性文件与外部见证人,作为辅助措施加在了第一次化疗、第三次化疗及末次化疗期间,并对一些特殊情况作了注解。[结论]本研究在循证研究、结构式访谈、专家函询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基于叙事治疗技术的乳腺癌化疗患者生命意义感干预方案》。在构建过程中明确理论依据与框架,使得干预方案具有科学性、严谨性。为下一步展开临床心理干预、重塑乳腺癌患者的生命意义感提供参考与研究基础。
张婷[8](2021)在《黔北地区儿童先心病就医延迟及其术后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黔北地区儿童先心病就医延迟现状及术后生存质量水平,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促进黔北地区儿童先心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改善先心病患儿术后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黔北地区两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符合研究标准的259例先心病患儿及其主要照护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调查其就医延迟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选取就医延迟现状调查中符合研究标准的106例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及Peds QLTM3.0心脏模块中文版在患儿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通过电话随访对其生存质量水平进行测定。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就医延迟现状调查结果:共调查292例患儿,排除家长和(或)患儿不愿配合、合并21-三体综合征等情况33例,最后共纳入259例研究对象。259例患儿中有219例(84.56%)发生就医延迟,40例(15.44%)未发生就医延迟,就医延迟时间最长为168个月,最短为1个月。2.先心病儿童就医延迟影响因素(1)客观因素:家庭居住地、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子女数量是先心病患儿就医延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2)主观因素:对疾病不了解(P<0.05)、医生建议随诊、家庭经济困难、家属未予重视、患儿年龄小等。3.先心病患儿术后生存质量随访结果:根据研究标准,共纳入106例研究对象,在12个月的随访期内,失访11人,失访率为10.38%。4.先心病患儿术后不同时间点生存质量得分情况:家长报告术后3个月生存质量总分为53.08±9.66分,术后6个月生存质量总分为61.34±9.66分,术后12个月生存质量总分为63.14±8.35分,患儿报告得分术后3个月生存质量总分为55.88±11.19分,6个月生存质量总分为60.94±10.21分、12个月生存质量总分为63.10±7.89分,患儿术后3个月时整体生存质量处于中等水平,术后6个月、12个月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5.生存质量得分变化趋势:家长报告和患儿报告结果均显示先心病患儿术后生存质量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且三个时间点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报告中心脏症状及其治疗相关问题、治疗Ⅱ相关问题,治疗焦虑相关问题以及沟通相关问题四个维度得分呈上升趋势,且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报告结果中,心脏症状及其治疗相关问题、治疗Ⅱ相关问题、沟通相关问题三个维度得分先升高、后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个月时较术后3个月升高,但术后12个月时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不同时间点患儿生存质量影响因素(1)术后3个月:发生就医延迟、家庭子女数量、患儿主要照护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家庭经济状况是先心病患儿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2)术后6个月:主要照护者职业、主要照护者文化程度、家庭子女数量、家庭居住地是先心病患儿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3)术后12个月:家庭居住地和经济状况是先心病患儿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1.黔北地区先心病儿童就医延迟发生率高,普遍存在就医延迟现象。2.先心病患儿术后12个月内整体生存质量处于中等水平,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3.先心病患儿术后生存质量得分影响因素较多,各个时间点的主要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
潘弯弯[9](2021)在《基层医院护理人员慢性伤口护理知识现状及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文中指出
徐元锂[10](2021)在《遵义市CHF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知信行现状调查与干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编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知信行现状调查问卷》,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流感疫苗接种知信行现状调查。2、调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流感疫苗接种知信行现状,分析流感疫苗接种知信行水平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流感疫苗接种健康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3、实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知信行干预研究,比较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流感疫苗接种知信行变化情况,评价干预效果。方法:1、问卷编制及信、效度检验:(1)通过文献研究、专家交流、患者访谈,初步形成问卷条目池;(2)通过两轮Delphi专家咨询形成临床施测版调查问卷;(3)使用临床施测版调查问卷对2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预调查以检验问卷信度Cronbach’sα系数;邀请6名专家对问卷评分,计算问卷内容效度,形成最终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知信行现状调查问卷》。2、横断面现状调查:应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知信行现状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对遵义市某2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300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疾病资料以及流感疫苗接种知信行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流感疫苗接种知信行现状,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探究其知识和信念水平的影响因素。3、干预研究:应用课题组制作的宣教工具,对完成上述横断面调查的289例有效调查对象开展为期3个月的健康干预,干预3个月后使用课题组编制的问卷再次开展调查。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知识和信念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患者流感疫苗接种行为差异。结果:1、问卷的信度及效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知信行现状调查问卷》共35个条目。信度分析显示,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为0.839,重测信度系数为0.842;效度分析显示,I-CVI取值范围为0.83~1.00>0.78,S-CVI/Ave=0.99>0.90。2、横断面现状调查:(1)289例有效调查对象的流感疫苗接种知识、信念以及知识和信念标准分均小于60分,依次为56.57±18.13、59.49±19.15、57.65±18.38,处于较低水平;实施流感疫苗接种行为的患者占4.84%。(2)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是知识得分、信念得分以及总得分的影响因素;工作状况是知识得分和总得分的影响因素;“医生是否告诉过你需要接种流感疫苗”是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过去一年是否患过流感或有过流感样症状”是信念得分的影响因素。3、干预研究:本研究共完成对26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期3个月的健康干预,流感疫苗接种知识标准分、信念标准分以及知识和信念总的标准分均较干预前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χ2检验结果显示,与干预前相比,干预3个月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流感疫苗接种率由4.84%(14例)上升至21.43%(57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知信行现状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知信行现状的测评工具。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流感疫苗接种知信行水平较低,知识得分、信念得分以及知识和信念总得分受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工作状况、医生是否告诉过需要接种流感疫苗、过去一年是否患过流感或有过流感样症状等因素的影响。3、开展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流感疫苗接种健康干预对患者行之有效,能提高患者的流感疫苗接种知识、信念和行为水平。
二、国内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内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心血管病康复护理实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心血管病康复护理的发展历程 |
1.1 国外心血管病康复护理的发展 |
1.1.1 心血管病康复护理理念的形成 |
1.1.2 心血管病康复护士工作内容逐步明晰 |
1.1.3 心血管病康复护士培训及认证体系建立 |
1.2 国内心血管病康复护理的发展 |
1.2.1 康复护理成为心血管病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
1.2.2 心血管病康复护理工作内容日益清晰 |
1.2.3 心血管病康复护理拓宽至心血管健康全周期服务 |
2 国内外心血管病康复护理现状分析 |
2.1 心血管病预康复护理的探索 |
2.2 不同心血管病康复护理 |
2.2.1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者术后康复护理 |
2.2.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术后康复护理 |
2.2.3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患者术后康复护理 |
2.2.4 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患者术后康复护理 |
2.2.5 下肢外周动脉闭塞康复护理 |
2.3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促进新兴心血管病康复护理模式发展 |
3 展望 |
3.1 应用循证护理指导心血管病康复护理实践 |
3.2 关注和强化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 |
3.3 在心血管病康复护理新技术和转化研究上持续创新 |
3.4 加强国际同行合作交流,组建心血管病康复护理多层次人才队伍 |
4 小结 |
(2)老年慢性病共病模式挖掘与防控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数据来源及共病患病率 |
1.2.2 共病的影响因素研究 |
1.2.3 共病模式识别方法研究 |
1.2.4 共病管理相关研究 |
1.2.5 相关研究成果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1.3.1 研究内容 |
1.3.2章节安排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共病的概念 |
2.2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
2.2.1 医学模式的转变 |
2.2.2 医学模式的内容 |
2.2.3 医学模式对共病的指导意义 |
2.3 复杂网络理论 |
2.3.1 复杂网络相关概念 |
2.3.2 复杂网络的统计特性 |
2.3.3 复杂网络社区发现 |
2.3.4 复杂网络在共病模式识别中的适用性 |
2.4 协同管理理论 |
2.4.1 协同理论 |
2.4.2 协同管理理论 |
2.4.3 协同管理在共病管理的适用性 |
2.5 慢性病管理理论 |
2.5.1 慢性病管理概况 |
2.5.2 慢性病管理模式 |
2.5.3 慢性病管理的过程 |
第3章 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的理论研究 |
3.1 共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
3.1.1 生物因素 |
3.1.2 心理因素 |
3.1.3 社会环境因素 |
3.1.4 生活行为因素 |
3.1.5 共病影响因素的花瓣模型 |
3.2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问题研究 |
3.2.1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问题分析 |
3.2.2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研究框架 |
3.3 数据驱动的共病管理决策流程 |
3.3.1 数据驱动决策过程 |
3.3.2 数据驱动的共病管理决策过程分析 |
3.4 基于DIKW体系的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模型 |
3.4.1 DIKW体系 |
3.4.2 基于DIKW的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模型构建 |
第4章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挖掘方法 |
4.1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挖掘流程 |
4.2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网络构建 |
4.2.1 疾病-疾病关联的一模网络 |
4.2.2 疾病-影响因素关联的二模网络 |
4.2.3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网络 |
4.3 基于重叠社区发现的共病模式识别 |
4.3.1 重叠社区发现的适用性 |
4.3.2 LFM算法的原理和步骤 |
4.3.3 节点重要性分析 |
4.4 共病模式挖掘方法评价研究 |
4.4.1 评价原理 |
4.4.2 对比方法的选择 |
第5章 基于CHARLS的我国老年共病模式挖掘与分析 |
5.1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
5.1.1 数据来源 |
5.1.2 数据预处理 |
5.2 老年共病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
5.2.1 老年共病的患病情况 |
5.2.2 共病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5.2.3 共病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5.3 老年共病模式挖掘结果 |
5.3.1 共病关系抽取 |
5.3.2 共病网络 |
5.3.3 共病模式 |
5.4 共病模式挖掘结果评价 |
5.4.1 结果评价 |
5.4.2 方法对比评价 |
第6章 老年共病防控策略研究 |
6.1 共病管理现状研究 |
6.1.1 现状分析 |
6.1.2 存在问题 |
6.2 共病防控机制 |
6.2.1 基本原则 |
6.2.2 模式构建 |
6.3 参与主体的主要职责 |
6.3.1 政府层面 |
6.3.2 医疗机构层面 |
6.3.3 社区层面 |
6.3.4 个人层面 |
6.4 共病防控主要措施 |
6.4.1 加强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
6.4.2 完善慢性病信息系统建设 |
6.4.3 借助新媒体进行健康指导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本文创新点 |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7.3.1 局限性 |
7.3.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 |
第一节 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最佳证据 |
1 文献检索 |
2 文献筛选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节 确定适合引入临床实践的证据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节 识别证据与临床实践的差距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节 分析证据应用的障碍与促进因素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五节 确定主要障碍因素,拟定行动策略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第六节 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部分 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 |
第一节 方案实施前准备 |
1. 改善试点病区组织文化环境 |
2. 对试点病区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及干预方案培训 |
3. VLBWI 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预实施 |
第二节 开展循证实践对科室及试点病区医护人员的影响 |
1 试点病区科室及医护人员层面审查指标执行情况变化 |
2.开展循证实践前后试点病区护士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变化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节 干预方案应用对产妇及其患儿的影响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节 总结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的创新性 |
3 研究的局限性 |
4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基于叙事治疗技术的乳腺癌化疗患者生命意义感干预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研究概述 |
1 立题依据 |
1.1 研究背景 |
1.2 生命意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叙事治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3 研究相关概念及理论 |
3.1 相关概念 |
3.2 理论基础 |
4 研究内容 |
4.1 循证检索—形成干预方案的草案 |
4.2 结构式访谈—形成干预方案的初步修订 |
4.3 德尔菲专家函询—进行干预方案的再修订 |
5 技术路线 |
第二部分 基于叙事治疗技术的乳腺癌化疗患者生命意义感干预方案的初步构建 |
1 癌症患者生命意义干预方式的文献分析与评价 |
1.1 研究目的 |
1.2 资料与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1.5 启示 |
2 癌症患者叙事治疗方式干预的文献分析与评价 |
2.1 研究目的 |
2.2 资料与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启示 |
3 拟定干预方案的初稿 |
第三部分 基于叙事治疗技术的乳腺癌化疗患者生命意义感干预方案的初步修订 |
1 研究目的 |
2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方法 |
2.2 纳排标准 |
2.3 样本量 |
2.4 结构式访谈的提纲 |
2.5 资料收集 |
2.6 资料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3.2 乳腺癌化疗患者对干预草案的意见 |
3.3 临床护理人员对干预草案的意见 |
3.4 质量控制 |
4 讨论 |
5 干预方案的初步修订 |
第四部分 基于叙事治疗技术的乳腺癌化疗患者生命意义感干预方案的再修订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与过程 |
2.1 德尔菲专家函询及专家的选择 |
2.2 德尔菲专家函询的具体实施 |
2.3 纳入专家的一般情况 |
2.4 统计学方法 |
3 Delphi专家函询结果 |
4 干预方案的专家意见汇总及讨论分析 |
5 干预方案的再修订 |
第五部分 全文总结 |
1 本研究结论 |
2 本研究创新之处 |
3 本研究局限性 |
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黔北地区儿童先心病就医延迟及其术后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黔北地区先心病儿童就医延迟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二部分 先心病患儿术后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5 研究局限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生存质量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遵义市CHF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知信行现状调查与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知信行现状调查问卷的构建 |
1 建立问卷条目池 |
2 Delphi专家咨询 |
3 专家咨询结果 |
4 问卷信效度评定 |
5 调查问卷的最终形成 |
第二部分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知信行现状调查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部分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知信行干预研究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本研究的创新点及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流感病毒及其疫苗接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与结局影响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知信行现状调查问卷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
附录二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知信行现状调查问卷专家咨询表(第二轮) |
附录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知信行调查问卷 |
附录四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知信行干预工具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国内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 [1]心血管病康复护理实践与思考[J]. 李庆印,吴岳,刘湉,王诗瑜,李朝晖. 中国护理管理, 2021(11)
- [2]老年慢性病共病模式挖掘与防控策略研究[D]. 穆晓敏. 吉林大学, 2021(01)
- [3]心脏康复护士的角色职能和职业发展研究进展[J]. 吴岳,张辰,杜柳,李庆印.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23)
- [4]连续性群组式护理在围产期保健中的应用研究[D]. 李林蔚. 海南医学院, 2021
- [5]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 付贞艳. 遵义医科大学, 2021
- [6]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前结构化教育课程方案的构建[D]. 符颖. 海南医学院, 2021
- [7]基于叙事治疗技术的乳腺癌化疗患者生命意义感干预方案的构建[D]. 路莉静.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8]黔北地区儿童先心病就医延迟及其术后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张婷.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9]基层医院护理人员慢性伤口护理知识现状及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D]. 潘弯弯. 长江大学, 2021
- [10]遵义市CHF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知信行现状调查与干预研究[D]. 徐元锂.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