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6m~3矿车改造(论文文献综述)
赵波[1](2021)在《大厂煤矿机械化改造中的井田开拓方式优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土地辽阔,资源类型丰富且多样,其中具有庞大的煤炭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三位,煤炭是目前我们不可取代的重要能源之一。煤炭开采时,根据不同煤层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地形地貌会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开采。在保证采矿安全前提下,优化整个矿井、采区和巷道的布置,最大的提高矿井产量,选取优化适合的井田开拓方式对煤炭的开采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大厂煤矿机械化改造中的井田开拓方式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煤矿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综合比较研究煤矿的地质构造情况、煤层赋存情况、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通过查阅和参考国内外大量煤矿的井田开拓基础理论和实践技术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及相关着作后,通过实地踏勘、基础理论分析和基础数据采集等多种方式,提出了两种开拓方式,探讨了两种开拓方式的优劣,提出适合本矿井的开拓方式。在通风与安全方面,本文根据机械化改造后的开拓方式,重新计算了矿井的总需风量,同时按照矿井实际提出预防瓦斯爆炸、粉尘、井下火灾、水灾、顶板垮塌等事故的对策措施。在“六大系统”方面,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结合大厂煤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优化改造的方案。
黄兆兴[2](2020)在《鲁奎山铁矿井下通风系统优化研究》文中指出矿山井下通风系统作为矿山采矿生产活动中最重要的辅助系统之一,是伴随着采矿活动深度、产量、采区布置方式等不断变化的。因此,当矿井通风系统无法满足矿山生产需要时,应当及时对其进行优化来满足矿山生产的需要。本文基于《鲁奎山铁矿井下通风系统整改调查》项目的研究,针对云南省新平县鲁奎山铁矿井下通风系统存在的进风量不足、漏风、污风循环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1、查看阅读国内外学者对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所做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例处理,寻找通风系统优化的方法和思路。2、通过对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技术的研究,阐述了如何将抽象的矿井通风系统通过图论转化为数学模型来进行分析探讨,借助数学模型对风流流动的三大基本定律进行了分析,并对Hardy-cross迭代法理论进行了梳理,其次对优选通风系统方案的理论进行了研究。3、深入鲁奎山铁矿对矿山通风系统现状进行了现场调查、参数测定、总需风量计算后找出问题所在,针对存在的问题,拟定了三种合理的通风系统优化方案,并借助Ventsim矿井通风解算软件绘制三个方案的通风系统立体图,分别对三个方案进行了通风网络解算,根据Ventsim通风软件解算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对三个方案进行初选。4、最后建立通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理论、灰色关联理论建立了多目标决策的灰色关联度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从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两个方面对三个拟定方案进行优选,最终得出适合于鲁奎山铁矿井下通风系统的最优方案。
郝强[3](2018)在《6m3底卸式矿车的改进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铜矿峪矿是地下大型矿山,年出矿量700万t,矿石合格块度为01 200 mm。坑下运输设备采用6 m3底卸式矿车,与10 m3固定式矿车相比,该矿车车体为搭接式可以连续装矿。6 m3底卸式矿车运行至卸载桥后,底板自动打开,矿石靠重力下落,矿车由矿石重力的水平分力推进,实现连续卸载,卸矿效率较高。但该矿车的车体与车底为分体结构,受大块矿石冲击时,容易出现开裂、变形,导致橡胶弹簧和夹层钢板分离失效,车体自动挂钩动作不灵敏等缺陷,亟需对6 m3底卸式矿车进行改进。
郭建民[4](2017)在《焦家金矿望儿山分矿20中段运输巷改造方案》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生产的进行,望儿山分矿20中段的采掘量逐步增加,现有的2m3矿车无法满足生产要求,将20中段盘区转运由原有2m3矿车改为6m3大矿车转运,转运效率可提高3倍,满足望儿山分矿20中段以下日益增加的采掘量转运任务。运输大巷实际规格为2.75m×2.8m,穿脉实际规格3.0m×2.8m,而6m3矿车的设计规格为大巷3.45m×3.25m,需对现有的运输巷及穿脉进行扩帮压顶,大巷扩帮0.7m,压顶0.45m,穿脉压顶0.45m。采取光面爆破,顶帮留下半面孔。
郝强[5](2017)在《铜矿峪矿6m3底卸式卸载桥的改造》文中研究表明铜矿峪矿是一个大型的地下矿山,二期年产矿石600万t以上,矿石块度01 200 mm,矿石由14 t电机车牵引6m3底卸式矿车倒运,通过6m3卸载桥卸载。由于矿石产量大、块度大,对卸载桥冲击大,造成卸载桥横梁松动、磨损,大块矿石卡堵卸载困难等问题,采取爆破处理易损坏卸载桥,导致机
魏高巍[6](2014)在《雅店矿井建设方案优化》文中指出煤矿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不确定因素,其中主要以投资高、建井工期长、内部管理因素复杂、参与各单位较多以及协同工作量大为主要特点。因此,矿井建设前期的施工组织优化工作在矿井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它具有战略部署和战术安排的双重作用,并体现了实现基本建设计划和设计的要求,提供了各阶段的施工准备工作内容,协调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单位、各施工工种、各项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以雅店矿井为例,结合该矿井建设的实际情况,在贯彻煤矿安全管理文件的基础上,为使其经济效果指标达到最优,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从分析矿井建设的主要矛盾入手,重点对雅店矿井的施工(建设)方案、进度和工期指标、、井筒贯通方案、施工辅助系统、井筒改绞以及井筒装备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较为合理的比较和分析。在密切结合实际和突出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前提下,对若干个矿井关键点的建设方案进行了优化,并且提出了矿井建设的总体优化方案。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有效增强建设期间各建设单位之间的协同性、整体性,对提高工作效率和施工管理水平,提高投资效益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王晓光,王维海,王荣娟[7](2014)在《应用于侧卸式矿车的罐笼阻车器技术改造》文中指出介绍了罐笼阻车器对侧卸式矿车出入罐笼的阻碍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案、措施。
滕鑫麟[8](2013)在《园子沟矿井建设优化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煤矿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不确定因素,包括矿井建设工期长、投资高、内部管理复杂、参与单位众多以及协同工作量大的特点。因此,矿井建设前期的施工组织优化工作在矿井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它具有战略部署和战术安排的双重作用,并体现了实现基本建设计划和设计的要求,提供了各阶段的施工准备工作内容,协调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单位、各施工工种、各项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以园子沟矿井为例,结合该矿井建设的实际情况,在贯彻煤矿安全管理文件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方法与手段,从分析矿井建设主要矛盾入手,重点对施工(建设)方案、建设工期、施工方案、井筒贯通、压风系统、井筒改绞与装备等工作进行了合理分析。在密切结合实际和突出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前提下,对若干个矿井关键点的建设方案进行了优化,并且提出了矿井建设的总体优化方案。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有效增强建设期间各建设单位之间的协同性、整体性,对提高工作效率和施工管理水平,提高投资效益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刘益龙[9](2013)在《凡口铅锌矿提升系统改造方案研究》文中提出井下提升系统的提升能力是制约地下金属矿山生产规模的重要因素之一。凡口铅锌矿为了满足生产能力扩大至年产金属量18万t后的井下矿石、废石和人员设备的提升要求,需要对矿山已有井下提升系统进行技术改造。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井下提升系统改造方案,减少系统改造费用,在分析已有矿井提升系统的基础上,通过方案经济技术对比分析及矿石和废石提升能力核算,确定了技术可行、经济较优的改造升级方案,从而为矿山生产规模扩大、井下提升系统改造工程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唐路,赵兴国,丁云[10](2008)在《6 m3底卸式矿车轴距缩短的稳定性分析》文中指出 山西垣曲铜矿峪矿使用的6m3底卸式矿车轴距原来为1700 m,后来由于缩短运输道距离,减少井巷工程和运输费用,决定将轨距改为1400m。为了安全、可靠地运输,有必要对改造后6 m3底卸式矿车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矿车在运行中需保持横向和纵向的稳定性。矿车的稳定性与重心位置、装载情况、牵引方式及阻车情况等有关,由于矿车在3/1000的坡度上行驶,可以忽略坡度的影响,按水平行驶车辆分析。
二、6m~3矿车改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6m~3矿车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大厂煤矿机械化改造中的井田开拓方式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井田开拓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矿井开拓现状 |
1.2.2 我国矿井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
2.1 井田概况 |
2.1.1 交通位置 |
2.1.2 地形地貌 |
2.1.3 河流分布及范围 |
2.1.4 气象及地震 |
2.1.5 井田经济及煤炭开发情况 |
2.1.6 水源、电源及通信情况 |
2.2 地质特征 |
2.2.1 井田地质构造 |
2.2.2 井田地层 |
2.2.3 煤层特征及煤质 |
2.3 开采技术条件 |
2.3.1 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
2.3.2 工程地质条件 |
2.3.3 环境地质 |
2.4 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性、煤的自燃倾向和地温 |
2.4.1 瓦斯 |
2.4.2 煤层瓦斯压力及透气性及其他参数 |
2.4.3 煤层自燃倾向性 |
2.4.4 煤尘爆炸性倾向性 |
2.4.5 地温 |
第三章 井田开拓优化设计 |
3.1 井田境界及储量 |
3.1.1 井田境界 |
3.1.2 矿井储量 |
3.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
3.2.1 矿井工作制 |
3.2.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
3.2.3 矿井服务年限 |
3.3 井田开拓 |
3.3.1 影响本井田开拓的主要因素 |
3.3.2 工业场地位置的优化选择 |
3.4 开拓方式优化设计 |
3.5 井筒 |
3.6 井底车场及硐室优化设计 |
3.6.1 井底车场形式及空重车线长度 |
3.6.2 井底车场硐室名称及位置 |
3.7 大巷运输及设备 |
3.7.1 运输方式的选择 |
3.7.2 矿车 |
3.7.3 辅助运输设备选型 |
3.7.4 整流设备选择 |
3.8 盘区布置及装备 |
3.8.1 采煤方法 |
3.8.2 工作面顶板管理方式、支架选型 |
3.8.3 工作面的循环数、年进度及工作面长度 |
3.8.4 盘区布置 |
第四章 通风与安全 |
4.1 矿井通风 |
4.1.1 通风方式及通风系统 |
4.1.2 风井的数目、位置、服务范围及服务时间 |
4.1.3 矿井风量计算 |
4.2 灾害预防及安全装备 |
4.2.1 预防瓦斯爆炸的措施 |
4.2.2 粉尘的综合防治 |
4.2.3 预防井下火灾的措施 |
4.2.4 预防井下水灾的措施 |
4.2.5 防止顶板垮塌措施 |
4.2.6 矿山救护 |
4.2.7 其他 |
4.3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
4.3.1 矿井安全监控系统 |
4.3.2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
4.3.3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
4.3.4 矿井压风自救系统 |
4.3.5 矿井供水施救系统 |
4.3.6 矿井通信联络系统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鲁奎山铁矿井下通风系统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论文研究意义 |
1.2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研究综述 |
1.2.1 矿井通风网络优化研究综述 |
1.2.2 风量调节优化研究现状 |
1.2.3 通风井巷断面优化研究现状 |
1.2.4 矿井通风网络解算研究现状 |
1.2.5 矿井通风方案优选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主要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矿井通风优化基本理论 |
2.1 矿井通风网络的数学模型 |
2.1.1 矿井通风网络图的结构 |
2.1.2 通风网络的矩阵表示 |
2.2 通风网络基本方程 |
2.2.1 风量平衡定律 |
2.2.2 风压平衡定律 |
2.2.3 阻力定律 |
2.3 矿井通风网络解算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鲁奎山铁矿概况 |
3.1 鲁奎山铁矿简述 |
3.1.1 矿山地理位置及交通 |
3.1.2 矿区气象条件 |
3.1.3 水文地质条件 |
3.1.4 采矿方法 |
3.1.5 开拓系统 |
3.1.6 运输系统 |
3.1.7 矿山生产能力 |
3.2 井下通风系统现状 |
3.2.1 通风系统现状概述 |
3.2.2 井下通风系统风量简测 |
3.3 井下通风系统问题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井下通风系统优化方案设计 |
4.1 通风系统建设基本原则及要求 |
4.2 矿井需风量计算 |
4.2.1 按照井下最大班人数计算需风量 |
4.2.2 按照中小型金属矿山万吨需风量计算 |
4.2.3 按照各工作面计算需风量 |
4.2.4 矿井总需风量计算 |
4.3 矿井通风网络阻力计算 |
4.3.1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原理 |
4.3.2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
4.4 通风系统优化方案 |
4.4.1 通风系统优化方案制定原则 |
4.4.2 井下通风系统优化方案 |
4.5 基于VENTSIM的通风系统优化方案解算 |
4.5.1 Ventsim通风网络解算的基本步骤 |
4.5.2 通风系统优化方案解算分析 |
4.6 矿井通风系统拟定方案分析与比较 |
4.6.1 技术经济分析 |
4.6.2 拟定优化方案初选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井下通风系统方案选优 |
5.1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指标及指标权重值的计算 |
5.1.1 矿井通风系统方案优化指标体系的建立 |
5.1.2 层次分析法分析的基本步骤 |
5.1.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权重计算 |
5.2 拟定通风系统方案优选模型的建立 |
5.2.1 模糊优选通风系统改造方案模型 |
5.2.2 基于灰色关联理论通风系统改造优选模型 |
5.2.3 灰色关联度的模糊综合评价优选具体数学模型 |
5.3 矿井通风系统方案优化指标的意义及计算 |
5.3.1 技术类指标的意义及计算 |
5.3.2 经济类指标的意义及计算 |
5.3.3 安全类指标意义及计算 |
5.3.4 评判指标具体数值的计算 |
5.4 通风系统方案选优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成果 |
附录B 鲁奎山铁矿优化方案立体图 |
(3)6m3底卸式矿车的改进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车体的改进 |
2 车底的改进 |
3 碰头的改进 |
4 橡胶弹簧的改进 |
5 结语 |
(4)焦家金矿望儿山分矿20中段运输巷改造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解决方案 |
2.1 解决问题总体思路 |
2.2 具体方案 |
3 施工顺序及工期 |
4 改造施工对20中段采掘量影响 |
(1)对生产的影响。 |
(2)20中段的矿毛量去向。 |
5 保障措施 |
(5)铜矿峪矿6m3底卸式卸载桥的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 存在问题及改造方法 |
1.1 卸载桥轮下空间小易卡堵 |
1.1.1 原因分析 |
1.1.2 改造方法 |
1.2 卸载桥横梁磨损及变形 |
1.2.1 原因分析 |
1.2.2 改造方法 |
1.3 卸载桥轮机座整体松动 |
1.3.1 原因分析 |
1.3.2 改造方法 |
2 结语 |
(6)雅店矿井建设方案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矿井建设方案优化现状 |
1.3 建设方案优化的相关内容及方法 |
1.3.1 矿井建设井筒相关方案优化 |
1.3.2 矿井建设提升方案优化 |
1.3.3 矿井建设通风系统优化 |
第2章 雅店矿井田基本概况 |
2.1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
2.1.1 自然地理条件 |
2.1.2 矿井建设外部条件 |
2.1.3 地质特征 |
2.1.4 开采技术条件 |
2.2 矿井开拓与开采方法 |
2.2.1 资源量及设计能力 |
2.2.2 井田开拓 |
2.2.3 采区巷道布置及装备 |
2.3 矿井辅助系统 |
2.3.1 提升系统 |
2.3.2 通风系统 |
2.3.3 排水系统 |
2.3.4 地面运输及供电系统 |
第3章 矿井建设条件分析及建设现状 |
3.1 矿井建设条件分析 |
3.2 矿井建设现状 |
3.3 进度和工期指标 |
3.3.1 井巷工程平均月进度指标 |
3.3.2 井筒装备工期指标 |
第4章 矿井建设方案优化 |
4.1 井筒施工方案和井筒工期 |
4.1.1 井筒施工方案 |
4.1.2 井筒施工工期 |
4.2 井筒贯通方案及临时排水系统 |
4.2.1 主井与副井贯通 |
4.2.2 主井与风井贯通 |
4.2.3 临时排水系统 |
4.3 井筒临时改绞方案 |
4.3.1 临时改绞井筒确定 |
4.3.2 主井临时改绞方案 |
4.3.3 风井临时改绞方案 |
4.3.4 临时改绞时间方案 |
4.4 井巷工程施工方案 |
4.4.1 井底车场施工安排 |
4.4.2 大巷及采区工程施工安排 |
第5章 提升与运输及其它辅助系统 |
5.1 井筒施工及立转平过渡阶段 |
5.2 巷道施工前期 |
5.2.1 主井临时罐笼提升 |
5.2.2 风井临时罐笼提升 |
5.3 巷道施工中期与后期 |
5.4 增大提升能力的措施 |
5.5 运输系统 |
5.6 其他辅助系统 |
5.6.1 压风 |
5.6.2 通风安全 |
第6章 矿井建设总体方案比选 |
6.1 矿井建设方案构思的前提条件 |
6.2 矿井建设总体方案及比选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7)应用于侧卸式矿车的罐笼阻车器技术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 存在的问题 |
2 改造思路 |
3 改造方法 |
4 结语 |
(8)园子沟矿井建设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矿井建设优化方案现状 |
1.3 方案优化的基本内容及方法 |
1.3.1 矿井建设方案优化 |
1.3.2 矿井提升方案优化 |
1.3.3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 |
第2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
2.1 井田概况 |
2.1.1 自然地理条件 |
2.1.2 矿区开发现状 |
2.1.3 矿井建设外部条件 |
2.2 矿井地质特征 |
2.2.1 井田地质构造 |
2.2.2 煤层及煤质 |
2.2.3 水文地质条件 |
2.2.4 开采技术条件 |
第3章 井田开拓方案 |
3.1 主要井筒布置 |
3.1.1 主立井 |
3.1.2 副立井 |
3.1.3 回风立井 |
3.2 车场、硐室及主要巷道布置 |
3.2.1 车场及硐室 |
3.2.2 主要大巷布置及装备 |
第4章 矿井建设进度和工期指标 |
4.1 各主要工程施工进度指标 |
4.1.1 立井井筒 |
4.1.2 煤巷工程进度指标 |
4.1.3 岩巷及硐室工程进度指标 |
4.2 井筒永久装备工期指标 |
4.2.1 副井永久提升系统装备工期 |
4.2.2 主井永久提升系统装备工期 |
4.2.3 风井永久装备 |
4.3 井筒临时改绞工期指标 |
4.4 其它工期指标 |
第5章 井筒贯通方案 |
5.1 主井与副井贯通方案 |
5.1.1 主副井贯通线路选择 |
5.1.2 主副井贯通时间 |
5.2 主井与风井贯通方案 |
5.2.1 主风井贯通线路选择 |
5.2.2 主风井贯通时间 |
5.2.3 临时排水系统 |
第6章 井筒临时改绞与永久装备时间方案 |
6.1 主副风交替装备顺序方案 |
6.2 主井和风井临时改绞方案 |
6.2.1 主井临时改绞方案 |
6.2.2 风井临时改绞方案 |
6.2.3 主井和风井临时改绞时间 |
第7章 提升与运输 |
7.1 矿井建设期间提升 |
7.1.1 井筒施工阶段提升 |
7.1.2 巷道施工前期 |
7.1.3 巷道施工中期 |
7.1.4 巷道施工后期 |
7.2 运输系统 |
7.2.1 车场巷道施工运输方式 |
7.2.2 主要大巷施工运输方式 |
7.2.3 盘区工作面施工及材料运输方式 |
第8章 压风及通风安全 |
8.1 井巷施工期间压风方案 |
8.1.1 井筒施工期间设备及管路 |
8.1.2 巷道施工期间压风方案 |
8.2 通风安全 |
8.2.1 地面局扇通风阶段 |
8.2.2 临时主扇通风阶段 |
第9章 矿井建设总体方案优化 |
9.1 矿井建设方案构思的前提条件 |
9.2 矿井建设方案总体优化思路 |
9.3 矿井建设方案总体优化 |
9.3.1 I 方案:副井永久装备-----主井永久装备----风井永久装备 |
9.3.2 Ⅱ方案:副井永久装备主井永久装备、风井永久装备平行进行 |
9.3.3 Ⅲ方案:副井永久装备----风井永久装备----主井永久装备 |
9.4 矿井建设总体方案比选 |
9.5 结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9)凡口铅锌矿提升系统改造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前 言 |
1 现有提升系统分析 |
1.1 主井双箕斗提升系统 |
1.2 主井单箕斗提升系统 |
1.3 新副井提升系统 |
1.4 老副井和盲副井提升系统 |
2 提升系统改造方案 |
2.1 主井矿石提升系统改造方案 |
2.2 转载提升系统改造方案 |
2.2.1 废石转载系统 |
(1) 方案一。 |
(2) 方案二。 |
(3) 方案三。 |
2.2.2 矿石转载系统 |
2.3 盲主井提升系统方案 |
3 结论 |
四、6m~3矿车改造(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厂煤矿机械化改造中的井田开拓方式优化设计研究[D]. 赵波.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2]鲁奎山铁矿井下通风系统优化研究[D]. 黄兆兴.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 [3]6m3底卸式矿车的改进设计[J]. 郝强. 矿山机械, 2018(05)
- [4]焦家金矿望儿山分矿20中段运输巷改造方案[J]. 郭建民. 中国矿山工程, 2017(05)
- [5]铜矿峪矿6m3底卸式卸载桥的改造[J]. 郝强. 矿山机械, 2017(09)
- [6]雅店矿井建设方案优化[D]. 魏高巍. 河北工程大学, 2014(04)
- [7]应用于侧卸式矿车的罐笼阻车器技术改造[J]. 王晓光,王维海,王荣娟. 江西煤炭科技, 2014(03)
- [8]园子沟矿井建设优化设计[D]. 滕鑫麟. 河北工程大学, 2013(04)
- [9]凡口铅锌矿提升系统改造方案研究[J]. 刘益龙. 采矿技术, 2013(03)
- [10]6 m3底卸式矿车轴距缩短的稳定性分析[J]. 唐路,赵兴国,丁云. 矿山机械, 2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