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时期经济新闻写作之我见(论文文献综述)
刘潇沛[1](2018)在《《经济观察报》的受众定位研究》文中指出经过十六年的发展,《经济观察报》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并在传媒市场中站稳了脚跟,它的成功离不开精确的受众定位。然而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传播范式的改变使得以《经济观察报》为代表的传统财经媒体在市场占有率及用户数量上均落后于社交媒体及财经自媒体。在此背景之下,有效转型成为其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文章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文本研究法以及内容研究法等,以《经济观察报》的受众定位现状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该媒体在新竞争格局下面临的种种挑战以及受众资源拓展的现实路径。《经济观察报》的受众群体为“有财富、有权利、有思想、有未来”的“四有青年工商企业者”,他们代表了中国最先进的行动理念。在受众研究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受众定位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必须要用发展联系的眼光来看待,因此精确且具有时效性的受众画像是所有媒体工作开展的前提。《经济观察报》的群体特征也决定了其媒介产品的定位特性,双方互相影响,良性互动。传统的定位观念喜欢将《经济观察报》称之为“塔尖”,其竞争对手《21世纪经济报道》及《中国经营报》分别为“塔腰”和“塔基”,随着人们的媒介接触习惯及使用方式悄然改变,该论调已不再适用,受众注意力更加分散且三者都在向高端定位靠拢。《经济观察报》正面临着同质化竞争的危险,其媒介产品的可替代性变高,在移动端的表现上,下载量困境凸显了受众规模只是简单转场,新闻来源的精英化也容易弱化普通民众诉求,存在一定的传受盲从风险等等。这些都是《经济观察报》转型时期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如何打好这场攻坚战实现受众资源的精准聚合?《经济观察报》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努力:首先是媒介属性向服务属性的过渡,知识付费仍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该媒体手握大量高质受众资源,因此实现定制化付费服务的“社区聚合”并非难事。智能投顾,精确耕耘,《经济观察报》在这方面的想象空间很大。其次是内容生产的转型,大数据的发展增强了可视化表达的重要性,聚合类资讯端的崛起使得“头条号”的打造成为新的流量入口。最后则是用户触媒方式的创新,万物互联,VR及直播技术的出现使得人们摆脱空间的限制,新闻体验朝着“临场化”方向发展。此外IP化、人格化表征等新的媒体运作形式等正激励着《经济观察报》做出更加有意义的尝试。
晨曦[2](2011)在《转型期中国人物报道创新研究》文中指出在新闻报道领域,对人的报道一直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我国的新闻实践中,人物报道长期等同于典型报道,其新闻价值被宣传价值掩盖。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人物报道的采写逐渐从“高大全”式的英雄和模范向更为广泛的人群转移。人物报道也不再为典型所垄断,而是在价值取向和写作手法等方面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景象。总的来说,这些转变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社会的转型而来的。鉴于此,本文将通过研究转型期中国人物报道的创新,解决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人物报道如何摆脱传统典型模式的束缚,实现报道在价值取向和文本制作上的创新;第二,人物报道的创新在转型期中国的新闻改革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它与社会转型这一宏观时代背景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性。在研究中,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献法。利用前者对人物报道创新程度较高的纸质媒体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它们在价值取向方面的倾向性、对不同阶层和群体反映的异质性等结果。采用后者对人物报道的文本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得出它们在文本制作层面的多项创新点,为其后的论述提供依据。具体来说,本文第一部分将回顾典型人物报道的历史演进,从中考察人物报道与社会现实的互动关系,得出转型期人物报道创新的基础。第二部分将论述转型期人物报道在价值层面的创新,包括改进宣传价值的实现方式、拓宽商品价值的呈现领域,以及推动新闻价值的全面回归。第三部分将通过对报道文本的分析,论述转型期人物报道在文本制作方面的创新。包括叙述文本、报道模式以及报道维度的创新。第四部分将根据前面章节对人物报道创新现状的分析,得出结论,即人物报道的创新必须与转型期社会现状相适应。
杨洋[3](2010)在《网络经济新闻写作主体与受体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济是人类生存于现今社会的基础,它关系着每个独立的社会个体的衣食住行等重要方面。经济新闻主要传递的是整个经济领域内的各种信息,包括参与经济决策的人与事。人类进入了网络时代,这使社会各个层面的发展进程都得到空前的飞跃,网络经济新闻也在这个大环境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它摆脱了传统纸质文本的束缚,除了运用文字、图表的方式来表达之外,更是运用到音频、视频以及flash动画等多种新兴的多媒体表现形式来传达动态信息,并且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区别于其它类型新闻的传播特点、结构类型、写作方式等特性。网络经济新闻写作的发展以及学科独立性建设都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与完善的理论作基础,因此,基于网络的经济新闻写作研究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及重要的意义。对网络经济新闻写作主体、写作受体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将有助于网络经济新闻写作理论的发展。
王舒[4](2010)在《新时期报纸新闻评论写作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治文明进程的加快,社会的宽容度,宽松度已经越来越大,健康的舆论环境逐渐形成。这为新闻评论向新的广度和深度拓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因为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需要思考的问题层次不穷,社会舆论急需有权威的引导和政通。本文以《南方周末》报为例,通过分析报纸新闻评论的语体风格,内容形式等,阐述新闻评论在新时期与此前的不同表现手法。通过这种新的形式更好的对新闻事件加以引导,解释。新闻评论在很大程度上创造了一个公正化的言论社区,为公众在社会公共领域里发言提供了一个场所。新时期报纸新闻评论的转变也和现在写作主体的素质提高有很大关系,这些都将在文中有所探析。本文的撰写通过借鉴大量书籍和文献,表明了新时期报纸新闻评论把媒体放在了扩张公共话语的言说空间之中,扩大了媒体的功能。作为重要的舆论工具,新闻评论在不断的变化转型,从而取得社会舆论的主动权,为求产生更广的社会影响力。
陈文江[5](2009)在《全球化时代经济新闻评论研究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变平了”1,广大社会民众不再是经济生活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转变为主动参与者与决策者,然而铺天盖地、众说纷纭、鱼龙混杂的经济信息时常妨碍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正是在这种特殊的情形之下,经济新闻评论因为其自身的特殊功能而备受重视,愈发繁荣兴盛。尽管如此,经济新闻评论兴旺发达的同时,学术界对其展开的研究却并没有能够与之保持同步,这无疑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因此,笔者在以往前辈研究的基础上,选择纸质媒体作为切入点,对经济新闻评论概念进行界定,分析解读其发展现状与趋势、功能与作用,以及思考经济新闻评论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的变化与要求,并积极探求创新、优化经济新闻评论写作的新思路。笔者综合运用新闻学、传播学、经济学、史学、文学与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进行分析述,论做到以事实说话、“论”、“述”结合、多角度解读评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新闻评论,并就全球化时代经济新闻评论的创新与优化力图做出有益于业界的探索。
钟潮,徐文霞[6](2001)在《《新闻知识》2001年总目录》文中认为
谢忠克[7](2000)在《新时期经济新闻写作之我见》文中认为
二、新时期经济新闻写作之我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时期经济新闻写作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1)《经济观察报》的受众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
第一章 《经济观察报》概述及发展历程 |
第一节 《经济观察报》的创刊背景及发展概述 |
一、《经济观察报》的创刊背景 |
二、《经济观察报》的发展概述 |
第二节 《经济观察报》的办报理念 |
一、“理性、建设性”的办报理念 |
二、“理性色彩”与“英雄色彩”的矛盾统一 |
第三节 《经济观察报》的版面安排及内容分析 |
一、《经济观察报》的版面安排 |
二、《经济观察报》的内容分析 |
第二章 《经济观察报》的受众定位现状 |
第一节 《经济观察报》受众画像 |
一、用户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以单位订购为主 |
二、男性用户居多,学历普遍较高 |
三、用户行业分布以金融保险为主,兴趣广泛 |
四、用户忠诚度高,广告传播效果好 |
第二节 受众偏好视域下的定位现状 |
一、受众追求财经事件的国际化视野解读 |
二、受众注重高端消费的商务广告市场 |
三、受众重视品牌活动的精英场景对话 |
四、受众青睐专家智库的权威内容生产 |
第三章 《经济观察报》受众定位的现存挑战 |
第一节 高端定位饱和与同质化竞争 |
一、高端定位饱和表现 |
二、同质化竞争后果 |
第二节 移动端受众简单搬运与设计困境 |
一、移动端受众规模的部分转场 |
二、设计困境增加受众选择可替代性 |
第三节 信息发布的权威暗示与传授盲从效应 |
一、精英话语主导新闻来源 |
二、权威暗示下的传受盲从风险 |
第四节 受众互动度缺失与畅言区哑言现象 |
第四章 《经济观察报》受众资源拓展战略 |
第一节 受众扩展与战略定位转型——转向综合服务平台 |
一、定制化付费与受众“社区化”聚合 |
二、金融交易平台及智能投顾打造全新服务模式 |
第二节 受众扩展与内容生产转型——注重互动与可视化表达 |
一、注重用户互动与聚合端入驻头条号打造 |
二、提升可视化表现形式比例 |
三、海外传播平台打造争夺全球财经话语权 |
第三节 受众扩展与触媒方式创新—财经新闻的临场化表达 |
一、财经直播打造媒体人格化表征 |
二、VR财经直播开启传受方式新尝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转型期中国人物报道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绪论 |
选题意义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一、概念的界定 |
二、人物报道研究现状 |
三、研究目标 |
研究方法 |
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典型报道:人物报道的传统方式 |
第一节 典型人物报道的历程 |
一、早期的"政治典型"阶段和文革中的畸变期 |
二、改革开放以后典型人物报道的复苏 |
三、90年代以来逐渐向现代形象过渡 |
第二节 典型人物报道的功能 |
一、社会整合功能 |
二、精神引领功能 |
三、角色培养功能 |
第三节 典型人物报道的困境 |
一、报道自身因素:表现形式单一 思维方式僵化 |
二、社会转型因素:社会阶层分化 受众需求多元 |
三、传媒环境因素:传媒竞争加剧 媒介定位转变 |
第二章 人物报道价值层面的创新 |
第一节 改进宣传价值的实现方式 |
一、宣传性有原则的弱化 |
二、宣传价值的实现策略 |
第二节 拓宽商品价值的呈现领域 |
一、政治人物报道走近普罗大众 |
二、经济人物报道加入思辨因素 |
三、娱乐人物报道融入新鲜元素 |
第三节 推动新闻价值的全面回归 |
一、追踪新闻人物,重拾新闻价值要素 |
二、关注民间人物,彰显人文主义精神 |
三、审视历史人物,提供多种评价角度 |
第三章 人物报道文本制作的创新 |
第一节 叙述文本的创新 |
一、文体运用的多样化 |
二、叙事手法的风格化 |
三、文本框架的隐性化 |
第二节 报道模式的创新 |
一、视觉传播元素刺激受众感官 |
二、群像策划报道透视社会现实 |
三、对话报道:人物报道的优势呈现 |
第三节 报道维度的创新 |
一、锐度的提升 |
二、角度的变化 |
三、深度的拓展 |
第四章 人物报道创新必须与转型期社会现状相适应 |
第一节 新闻改革要求人物报道创新 |
一、宣传让位于新闻——人物报道价值多元 |
二、新闻重拾商品性——人物报道走向市场 |
三、新闻走向专业化——人物报道价值回归 |
第二节 "人"的改变推动人物报道创新 |
一、阶层变动下媒介控制权和使用权的分立 |
二、转型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媒介表达诉求 |
三、利益主体多元化下不同价值观的碰撞 |
第三节 西方媒介理念影响人物报道创新 |
一、人物报道体现媒介的政治社会化功能 |
二、人物报道对"亲近新闻"理念的实践和内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3)网络经济新闻写作主体与受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绪论 |
第一章 网络经济新闻写作主体 |
1.1 网络经济新闻写作主体的个人修养 |
1.2 网络经济新闻写作主体的道德规范 |
第二章 网络经济新闻写作受体 |
2.1 网络经济新闻写作受体的类型 |
2.2 网络经济新闻写作受体的阅读特点及心理分析 |
第三章 网络经济新闻写作主体对写作受体的影响 |
3.1 网络经济新闻写作主体对写作受体具有引导性 |
3.2 对于部分网络经济新闻写作受体消极心态的革除 |
第四章 网络经济新闻写作受体对写作主体的影响 |
4.1 写作受体的接受情况对写作主体创作的影响 |
4.2 网络经济新闻写作中的人文关系 |
第五章 网络经济新闻写作主体与写作受体的相互影响 |
5.1 网络经济新闻写作受体对新闻主体的评析与反馈 |
5.2 网络经济新闻写作主体与写作受体的互动 |
结论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新时期报纸新闻评论写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新闻评论及报纸新闻评论的产生与发展 |
1.2 研究新时期报纸新闻评论写作的意义 |
第二章 新时期报纸新闻评论在写作内容形式上的转变 |
2.1 新时期报纸新闻评论在选题立论上的特点 |
2.2 新时期报纸新闻评论注重专栏化发展 |
2.3 新时期报纸新闻评论产生的新形式 |
第三章 新时期报纸新闻评论写作语体风格的转变 |
3.1 新时期报纸新闻评论在语言文风上的转变 |
3.2 写作文体多样化 |
3.3 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在写作中的语言融合 |
第四章 新闻评论工作者的修养要求 |
4.1 加强思想政治修养 |
4.2 学识渊博 业务精通 |
4.3 培养深入朴素的作风 |
第五章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全球化时代经济新闻评论研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思路 |
1.3 文献回顾 |
2 经济新闻评论概述 |
2.1 概念厘清 |
2.1.1 经济新闻 |
2.1.2 新闻评论 |
2.1.3 经济新闻评论 |
2.1.4 经济新闻报道 |
2.1.5 经济理论文章 |
2.2 经济新闻评论基本特征概述 |
2.2.1 经济新闻评论的共性 |
2.2.2 经济新闻评论的特性 |
3 经济新闻评论的功能与作用 |
3.1 经济新闻评论的功能 |
3.1.1 解读国家及地方经济政策 |
3.1.2 监督各类经济行为 |
3.1.3 传播经济知识 |
3.1.4 指导经济生活 |
3.2 经济新闻评论的具体作用 |
3.2.1 大众参与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平台 |
3.2.2 贴近大众、解惑释疑的关键渠道 |
3.2.3 激浊扬清、扶正祛邪的有力手段 |
4 全球化时代经济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 |
4.1 全球化时代使经济新闻评论的地位更趋重要 |
4.2 全球化时代条件下经济新闻评论发展呈现出两大趋势 |
4.2.1 平民化、通俗化日趋显着 |
4.2.2 知识性、趣味性明显增强 |
5 全球化时代经济新闻评论的创新、优化 |
5.1 经济新闻评论选题要体现时代特色、贴近生活需求 |
5.2 地方性媒体经济新闻评论要突出地方特色、发挥本土化优势 |
5.3 把握经济运行规律,在纷繁芜杂中抓取典型,追求表达手法的多样性 |
5.4 大力提升经济新闻评论写作主体的专业水准 |
5.5 注重在取材及行文过程中体现“亲民性”特征,力争实现“通俗化” |
6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四、新时期经济新闻写作之我见(论文参考文献)
- [1]《经济观察报》的受众定位研究[D]. 刘潇沛.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2]转型期中国人物报道创新研究[D]. 晨曦. 南京师范大学, 2011(05)
- [3]网络经济新闻写作主体与受体研究[D]. 杨洋. 长春理工大学, 2010(08)
- [4]新时期报纸新闻评论写作研究[D]. 王舒. 长春理工大学, 2010(08)
- [5]全球化时代经济新闻评论研究初探[D]. 陈文江.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9(01)
- [6]《新闻知识》2001年总目录[J]. 钟潮,徐文霞. 新闻知识, 2001(12)
- [7]新时期经济新闻写作之我见[J]. 谢忠克. 声屏世界,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