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云金芽孢杆菌对草地贪夜蛾毒性的筛选

苏云金芽孢杆菌对草地贪夜蛾毒性的筛选

一、苏云金杆菌对甜菜夜蛾毒性的筛选(论文文献综述)

周雯[1](2021)在《蔬菜害虫治理中的农户认知、决策及药剂治理现状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长期以来,害虫的发生及危害一直是影响蔬菜高效、优质、安全生产的重要问题。害虫治理是蔬菜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剂防治在蔬菜害虫治理中起着关键作用。由于蔬菜用药的高要求、菜田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和害虫发生规律的复杂性,加之抗药性的快速发展,蔬菜害虫治理面临不小的挑战,蔬菜害虫治理中药剂的高效、安全使用成为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影响治理质量的因素是复杂的,实施科学治理的前提首先要明确蔬菜害虫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农户主体出发,研究农户农药认知与用药决策行为,系统分析了两类重要蔬菜害虫治理中药剂利用现状,并在田间药效验证的基础上对代表性害虫提出化防药剂建议,以期为蔬菜害虫的科学药剂防治提供依据。本文研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结论如下:1、以江苏省181个农户调查数据为案例,对农户认知与用药行为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户对蔬菜害虫用药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描述性分析结果表明,菜农对害虫和农药使用认知不理想,61.3%的农户仅认识部分害虫,58.6%的农户不关注农药防治靶标,且违规用药现象普遍,不科学不规范用药行为占比达52.5%。实证结果表明,菜农受教育程度、蔬菜种植面积、接受技术指导程度、对蔬菜害虫认知水平、对农药作用靶标的关注、对农药相关条例的关注均对合规用药行为呈正向影响,而种植年限呈负向影响;2、选择茄科和十字花科两类重要蔬菜为目标,检索归纳并比对中国农药信息网农业部登记药剂与实际生产中推荐/常用药剂,分析该两类蔬菜害虫登记农药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完善用药决策规范和依据。结果表明,截至2020年9月,茄科和十字花科蔬菜害虫登记药剂种类广泛,重要害虫药剂选择充分,但仍有部分登记药剂滞后,品种结构不合理,决策信息不充分,依然存在常发虫害无药可用、常用农药未经登记的问题,且登记数据库中化学农药、单剂农药等老旧农药占比大;3、选择前述两类重要蔬菜上代表性害虫为对象,选取几种代表性防治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验证登记药剂药效并评价常用药剂的防治效果,以筛选出高效、安全、持久、经济的防治药剂种类。小青菜小菜蛾药效试验结果显示,10.5%三氟甲吡醚和60g/L乙基多杀菌素对小菜蛾防效最好,药后7d校正防效分别达94.4%和90.4%。辣椒烟粉虱药效试验结果显示,75g/L阿维·双丙环虫酯和22%螺虫·噻虫啉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良好,药后7d防效均达90%以上。且部分登记药剂防效验证结果较好,部分常用或推荐药剂安全高效,复配剂的防效均显着优于其单剂,1.5倍剂量一般比田间推荐剂量防效好,化学农药见效略快,生物农药防效更持久。针对以上研究结论与存在问题,从蔬菜种植户、政府监管、市场主体、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政府部门加强指导,提高菜农用药水平;(2)农业农村部农药管理部门应完善农药登记,国家给予政策补贴;(3)建立科学智能的害虫管理决策系统,畅通防治信息渠道;(4)重视药剂防治研究,加快绿色安全高效药剂研发;(5)市场监管加大力度,规范从业人员队伍。

王燕[2](2021)在《冻土毛霉新菌株对韭菜迟眼蕈蚊毒杀活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幼虫俗称韭蛆,是我国重要的蔬菜地下害虫,严重危害韭菜生长。目前防治韭菜迟眼蕈蚊的主要方法是施用化学杀虫剂,但过度依赖化学药剂与生态农业的大发展相悖。与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具有对环境友好、对人畜安全的优点,是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的重要发展方向。与其它昆虫相比韭菜迟眼蕈蚊的生物防治资源较为匮乏,实验室团队前期从罹病韭蛆幼虫中分离到一株对韭蛆具有高致病活性的病原真菌,以期作为韭菜迟眼蕈蚊新的生防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本文通过对该菌株进行形态特征及ITS同源性比对,对该菌株进行分类鉴定,进而探究该菌株对韭菜迟眼蕈蚊不同虫态的毒杀作用,并进行盆栽试验初步探究该菌株的田间防治作用,同时探究了不同温度对该菌株生长和产孢能力的影响,为韭菜迟眼蕈蚊的绿色防控技术提供可利用的资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菌株接种到PDA培养基上,在23℃下培养4 d后,菌落直径为7.16-7.32 cm,菌落为圆形,菌丝呈白色,细长毛状,显微观察菌丝为无隔菌丝,顶端有黑色的球状孢子囊,里面含有大量的孢囊孢子。经18S r DNA和ITS测序分析,Blast比对结果与已报道的冻土毛霉菌Mucor hiemalis诸多菌株序列相似度达99%以上,可定义为冻土毛霉菌的一株新菌株。根据试验发现,冻土毛霉菌生长适宜的温度范围在11℃-28℃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冻土毛霉菌菌丝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3℃。冻土毛霉菌最适宜产孢的温度为18℃,28℃时冻土毛霉菌的产孢量最低,冻土毛霉菌的产孢量为:18℃>23℃>13℃>28℃。不同温度条件下冻土毛霉菌对韭菜迟眼蕈蚊二龄幼虫和四龄幼虫的死亡率试验证明,在28℃时冻土毛霉菌对韭菜迟眼蕈蚊二龄幼虫和四龄幼虫的致病力受到抑制,28℃时用106孢子/ml冻土毛霉菌处理韭菜迟眼蕈蚊二龄幼虫第4 d死亡率为29.67%,经107孢子/ml处理后的第4 d韭蛆的死亡率为72.50%;23℃时106、107孢子/ml冻土毛霉菌处理韭菜迟眼蕈蚊二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93.34%、94.17%。23℃是冻土毛霉菌菌丝生长、产孢、侵染韭菜迟眼蕈蚊最适宜的温度条件。冻土毛霉菌对韭菜迟眼蕈蚊不同虫态的致病力存在显着差异,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致病力明显,对于卵和蛹的致病力相对较弱,处理后第4 d,对1-4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2.9×105、1.21×105、0.7×105、1.89×105,对卵和蛹的LC50分别为5.95×108、1.25×105当冻土毛霉菌孢子悬液的浓度为107孢子/ml时,对韭菜迟眼蕈蚊1-4龄幼虫的LT50分别为1.49、2.29、2.52、2.69,对卵和蛹的LT50为1.37、2.10。在试验过程中发现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受冻土毛霉菌侵染后,发病初期幼虫行动迟缓、取食量减少,消化道存有少量食物;发病中期基本不移动,不取食,虫体略透明,脂肪体和消化道溶解;后期虫体呈淡黄色或者黄褐色,虫体软化,用毛笔轻触即破,幼虫已死亡;末期从死亡幼虫体内长出白色菌丝,顶端有黑色球状孢子囊。在盆栽试验中,107孢子/ml冻土毛霉菌处理韭蛆二龄幼虫第3 d的校正死亡率为48.64%,第5 d的校正死亡率为69.44%,109孢子/ml冻土毛霉菌处理韭蛆二龄幼虫第3 d的校正死亡率为59.45%,第5 d的校正死亡率为86.11%。107孢子/ml冻土毛霉菌处理韭菜迟眼蕈蚊四龄幼虫第3 d的校正死亡率为34.21%,第5 d的校正死亡率为64.86%,109孢子/ml冻土毛霉菌处理韭菜迟眼蕈蚊四龄幼虫第3 d的校正死亡率为47.36%,第5 d的校正死亡率为78.37%。

申修贤[3](2020)在《5种生物农药对食蚜瘿蚊的亚致死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食蚜瘿蚊Aphidoletes aphidimyza(Rondani)隶属于双翅目Diptera瘿蚊科Cecidomyiidae,是一种优效捕食性天敌,以幼虫捕食蚜虫,兼具触杀作用,食蚜瘿蚊成虫繁殖能力强、搜寻扩散能力广,世代周期短等特征。当前我国烟草行业对烟蚜的药剂防治以喷雾为主,这对食蚜瘿蚊等天敌昆虫产生了较大的副作用。为了掌握烟田常用生物农药对食蚜瘿蚊的毒性及亚致死效应,本研究选用烟田常用的5种生物农药苦参碱、鱼藤酮、多杀菌素、苏云金杆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测定了它们对食蚜瘿蚊的毒力,进行了5种生物农药对食蚜瘿蚊的的安全性评价,同时研究了5种生物农药对食蚜瘿蚊的亚致死效应,以期为烟田利用食蚜瘿蚊和生物农药联合防控烟蚜的提供技术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五种生物农药对烟蚜和食蚜瘿蚊的毒力测定及安全性评价为筛选出对食蚜瘿蚊安全的生物农药,选用5种常用的生物农药对烟蚜及食蚜瘿蚊幼虫(喷雾法)和食蚜瘿蚊成虫(药膜法)进行了毒力测定和安全性评估。结果表明,无论处理24 h还是48 h,对烟蚜毒力较高的是甲维盐和苦参碱,LC50分别为2.166和3.695 mg/L(24 h)、1.567和2.874 mg/L(48 h);对食蚜瘿蚊幼虫的毒力较高的是鱼藤酮,LC50为18.137 mg/L(24 h)、13.771 mg/L(48 h),对成虫的毒力较高的是多杀菌素,LC50为7.249 mg/L(24 h)、4.125 mg/L(48 h)。并且通过安全系数可知,鱼藤酮、多杀菌素对食蚜瘿蚊为中等风险与高风险性农药;苦参碱、苏云金杆菌为中等风险与低等风险性之间,甲维盐为低等风险性生物农药。2.五种生物农药亚致死浓度对食蚜瘿蚊捕食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触杀和胃毒两种受药方式,分析了5种生物农药不同亚致死浓度对食蚜瘿蚊捕食量、捕食功能反应模型参数、寻找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物农药亚致死浓度处理后,捕食功能反应模型没有变,只是模型参数发生了变化,食蚜瘿蚊最大日捕食量下降,处理猎物的时间延长,瞬间攻击率和寻找效应下降;并且与食蚜瘿蚊受药方式和浓度有关,低浓度下,触杀组的甲维盐(Eb1-LC5)和喂毒组的苏云金杆菌(Bt2-LC5)、多杀菌素(S2-LC5)、甲维盐(Eb2-LC5)理论捕食量略高于对照组,分别增加了2.72%、4.19%、2.82%和0.55%;触杀组的多杀菌素(S1-LC5)最大攻击率为0.5163,鱼藤酮(R1-LC25)最小攻击率为0.4499,相对于CK的攻击率0.5894相应下降12.4%、23.67%,高浓度处理后,无论触杀还是喂毒处理,处理猎物的时间都延长,鱼藤酮(R1-LC25,R2-LC25)、苦参碱(M1-LC25、M2-LC25)、多杀菌素(S2-LC25,S1-LC25)分别延长25.59%、38.03%;19.65%、20.56%%;13.25%、15.45%。3.五种生物农药亚致死浓度对食蚜瘿蚊种群生命表的影响为探讨5种生物农药对食蚜瘿蚊的亚致死效应,本文通过喷雾法来处理食蚜瘿蚊幼虫,并用两性生命表来研究生物农药对食蚜瘿蚊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生物农药3种亚致死浓度处理下的食蚜瘿蚊卵、1龄、2龄、3龄、蛹发育历期与CK差异不显着,且3龄幼虫之前,各龄期的发育历期缩短。同种生物农药,随着浓度的增加,幼虫发育历期延长;蛹的发育历期分别在鱼藤酮、苦参碱和甲维盐3种浓度下延长,但是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雌雄成虫寿命缩短,雌成虫产卵期、产卵量下降且表现显着性差异,产卵前期,总产卵前期延长。5种生物农药处理下,F1代的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都低于对照处理,差异不显着;各处理间的平均世代周期(T)与对照组接近。同种生物农药,随着浓度的增加,相应的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和净增值率(R0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仅净增值率(R0)表现为显着性差异。

刘文彬[4](2020)在《Vip3Aa杀蜚蠊的作用与机制及其生防工程菌的构建和评价》文中研究指明蜚蠊是“四害”之一,可通过携带的病原菌威胁人类的健康。目前针对蜚蠊的主要防制手段为化学防制,但化学杀虫剂表现出抗药性、害虫的再猖獗和杀虫剂的残毒三大问题。生物防制具有不易产生抗药性、可自然传播、对害虫具有的一定的选择性和无污染等优点。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可在营养生长阶段分泌一类新型杀虫毒蛋白—营养期杀虫蛋白(Vips),由于少见耐药性报道是一种有潜力的杀虫蛋白,目前尚未见Vip3Aa蛋白在蜚蠊防制中的相关报道。在杀鳞翅目昆虫的机制中,Vip3Aa蛋白可被昆虫中肠蛋白酶切除N端序列形成活性蛋白。活性蛋白随后穿过围食膜,与中肠上皮细胞顶膜受体结合,导致中肠上皮细胞形成孔洞,最终导致昆虫死亡。N端序列对Vip3A蛋白活性的影响在不同昆虫中存在显着差异。目前针对Vip3Aa杀虫研究仍然处于针对其杀虫机理的研究,而缺乏对其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在生物防制领域,由于蛋白质不稳定的特性,毒力蛋白一般通过构建转基因作物和微生物发挥使用功能。本研究中从Bt菌株中扩增获得vip3Aa基因,并设计新型N端截短vip3Aa基因(j-vip3Aa),通过原核表达系统成功制备和纯化了 Vip3Aa和J-Vip3Aa蛋白,生测活性显示Vip3Aa蛋白对美洲大蠊和德国小蠊均有杀虫活性。去除N端蛋白后,J-Vip3Aa的杀虫活性低于Vip3Aa蛋白,J-Vip3Aa对中肠消化液的敏感性高于Vip3Aa蛋白。HE染色和扫描电镜显示Vip3Aa可损伤美洲大蠊的中肠和柱状结肠,对嗉囊无影响。Vip3Aa蛋白可引起美洲大蠊解毒酶和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升高。Vip3Aa蛋白可被胰蛋白酶、美洲大蠊中肠消化液和胰凝乳蛋白酶水解为62 kDa左右蛋白。BBMV成孔实验显示Vip3Aa蛋白可在中肠和柱状结肠形成孔洞。荧光定位实验显示Vip3Aa蛋白和J-Vip3Aa蛋白在中肠和柱状结肠均无结合受体。美洲大蠊中肠转录组分析显示Vip3Aa蛋白给药后,其1539个基因表达上调,763个基因表达下调。通过对凋亡和溶酶体差异基因的分析,结合透射电镜和Hoechst染色结果,Vip3 Aa蛋白可能通过溶酶体-p38MAPK信号通路诱导美洲大蠊中肠上皮细胞的凋亡,从而发挥杀蜚蠊作用。以egfp为指示基因,构建了醋酸锂介导的绿僵菌芽生孢子转化法。vip3Aa基因导入绿僵菌后,杀美洲大蠊和德国小蠊活性分别增强了 3.75倍和4.13倍。初步尝试采用酵母展示系统制备Vip3Aa毒蛋白菌体,野生型酵母不具有杀蜚蠊活性,导入vip3Aa基因后可发挥一定的杀蜚蠊作用。综上所述,Vip3Aa蛋白具有杀蜚蠊作用。Vip3Aa蛋白杀蜚蠊机理不同于杀鳞翅目昆虫,Vip3Aa蛋白不需要切除N端序列即可直接发挥杀蜚蠊作用,且不依赖于和中肠或者柱状结肠受体结合。N端蛋白切除后,Vip3Aa蛋白活性下降,N端蛋白可用于保护Vip3Aa蛋白免受消化液的降解,延长Vip3Aa蛋白作用时间。Vip3Aa蛋白可能通过溶酶体-p38MAPK信号通路诱导美洲大蠊中肠上皮细胞的凋亡,从而发挥杀蜚蠊作用。Vip3Aa蛋白分别构建入绿僵菌和酵母后,可增强绿僵菌的杀蜚蠊活性,使不具有杀蜚蠊活性的酵母产生杀蜚蠊活性。通过上述研究有助于认识Vip3Aa蛋白杀蜚蠊作用及机制,通过和生防菌的结合,有望为蜚蠊的防制提供一种新的选择和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于爽[5](2020)在《苏云金芽胞杆菌Vip3Aa39的改造》文中研究指明害虫是影响农林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化学杀虫剂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生物杀虫剂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能够产生杀虫晶体蛋白(Insecticidal crystal proteins,ICPs)、营养期杀虫蛋白(Vegetative insecticidal proteins,Vips)等不同类型的杀虫蛋白,由于Vips与ICPs的杀虫谱和作用机制存在差异性,Vips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自发现Vip3A蛋白以来,虽然有大量的关于Vip3A蛋白的研究,但是其三维结构尚未解析,Vip3A蛋白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知之甚少,而且还存在杀虫活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本研究以对鳞翅目害虫具有广谱杀虫活性的Vip3Aa39为对象,通过构建嵌合蛋白和突变体确定了Vip3Aa39关键功能区和关键氨基酸位点。无活性的vip3Ad是本研究新筛选获得,用于与vip3Aa39构建嵌合基因,以期得到关键氨基酸片段。通过对比vip3Aa39和vip3Ad核苷酸序列,利用同源重组技术,采用重叠延伸PCR方法进行了Vip3Aa39与Vip3Ad的氨基酸片段互换,构建10个嵌合基因,诱导表达蛋白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小菜蛾(Plutella xyllostella)和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3种鳞翅目供试昆虫进行生物活性测定,并通过同源建模预测了Vip3Aa39改造蛋白的三维结构信息,对比分析嵌合蛋白的生物活性与结构关系得到Vip3Aa39关键氨基酸片段;为进一步研究Vip3Aa39蛋白杀虫关键氨基酸位点,对本实验室已验证杀虫活性有明显差异的Vip3Aa11与Vip3Aa39的氨基酸同源性进行分析,发现二者仅有39个氨基酸的差异,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确定15个不同靶点,将Vip3Aa39蛋白中的相应氨基酸突变为Vip3Aa11相应的氨基酸,构建15个突变体。诱导表达后以棉铃虫、小菜蛾和甜菜夜蛾为供试昆虫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合预测的Vip3Aa39突变体蛋白三维结构信息,确定影响Vip3Aa39蛋白活性的关键氨基酸位点5个。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筛选得到嵌合蛋白构建材料无活性的vip3Ad基因。为获得无活性Vip3A蛋白与已有高活性Vip3Aa39蛋白构建嵌合蛋白用以确定关键氨基酸片段,利用温度筛选法和PCR方法从4034份土样中筛选新基因。从菌株BJG810中得到了vip3Ad基因,vip3Ad基因的编码框长2361 bp,与vip3Ad2(CAI43276)核酸序列相似性达到99.36%,序列提交到Gen Bank并获得登录号KP346519。转化BL21(DE3)中,诱导表达,得到~88k Da的蛋白,生物活性测定表明蛋白对3种鳞翅目供试昆虫棉铃虫、小菜蛾和甜菜夜蛾均无杀虫活性,与Vip3Aa39序列比对表明两蛋白的氨基酸同源性为85%,获得了嵌合蛋白构建的基因材料。2.构建嵌合蛋白,获得了Vip3Aa39蛋白的关键氨基酸片段。成功构建以Vip3Ad蛋白N-端起始的Vip3Ad Aa类蛋白4个。将Vip3Aa39的N-端氨基酸片段替换为Vip3Ad蛋白的相应片段得到重组蛋白4个,分别为Vip3Ad Aa-1(氨基酸1-60被Vip3Ad取代),Vip3Ad Aa-2(氨基酸1-116被Vip3Ad取代),Vip3Ad Aa-3(氨基酸1-344被Vip3Ad取代),Vip3Ad Aa-4(氨基酸1-455被Vip3Ad取代)。Vip3Ad Aa-1杀虫活性与Vip3Aa39相比对三种昆虫的LC50值均降低,杀虫活性显着增加,Vip3Ad Aa-1与Vip3Aa39只有3个差异氨基酸(T6,N45,E60);Vip3Ad Aa-2对棉铃虫和小菜蛾的杀虫活性与Vip3Aa39相比没有显着差异,而显着降低了对甜菜夜蛾的杀虫活性;与Vip3Aa39相比,Vip3Ad Aa-3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显着提高而降低了对甜菜夜蛾的杀虫活性;与Vip3Aa39相比,Vip3Ad Aa-4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显着升高。成功构建Vip3Aa39的中间氨基酸片段替换为Vip3Ad相应片段的Vip3Aa Ad Aa类蛋白3个。分别为Vip3Aa Ad Aa-1(氨基酸116-210被Vip3Ad取代),Vip3Aa Ad Aa-2(氨基酸210-345被Vip3Ad取代),Vip3Aa Ad Aa-3(氨基酸455-632被Vip3Ad取代)。Vip3Aa Ad Aa-1对甜菜夜蛾杀虫活性的显着降低,几乎丧失了对棉铃虫和小菜蛾的杀虫活性,氨基酸比对发现Vip3Aa Ad Aa-1与Vip3Aa39只有3个差异氨基酸位点(A134V,I176M,S200P);Vip3Aa Ad Aa-2显着提高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降低了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Vip3Aa Ad Aa-3对小菜蛾和甜菜夜蛾的杀虫活性均显着降低。成功构建以Vip3Ad蛋白C-端为结尾的Vip3Aa Ad类蛋白3个。分别为Vip3Aa Ad-1(氨基酸345-789被取代),Vip3Aa Ad-2(氨基酸727-789被取代);Vip3Aa Ad-3(氨基酸778-789被取代)。蛋白的杀虫活性表明:Vip3Aa Ad-1和Vip3Aa Ad-2对3种昆虫丧失了活性;Vip3Aa Ad-3对3种昆虫均具有杀虫活性,提高了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而降低了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综合以上分析,Vip3Aa39的氨基酸片段61-116、116-210是维持对棉铃虫活性的关键氨基酸片段,可以通过改造Vip3Aa39的氨基酸片段1-60、210-345、778-789提升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Vip3Aa39的氨基酸片段61-116、116-210、210-345、455-632、778-789是维持对小菜蛾活性的关键氨基酸片段,可以通过改造Vip3Aa39的氨基酸片段1-60、1-455提升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Vip3Aa39的氨基酸片段61-116、116-210、1-344、455-632是维持对甜菜夜蛾活性的关键氨基酸片段;其中Vip3Aa39的氨基酸片段116-210是对这三种昆虫的关键氨基酸片段;可以通过改造Vip3Aa39的1-60提升对三种试虫的生物活性。明确了两个重要氨基酸位点组合,(A134V,I176M,S200P)组合改造后对3种试虫活性丧失,说明是Vip3Aa39的关键氨基酸位点组合;(T6A,N45D,E60D)组合改造后对3种试虫生物活性显着升高,说明可以通过改造此氨基酸位点组合提高对3种试虫的生物活性。3.获得了15个突变体蛋白,确定5个Vip3Aa39杀虫的关键氨基酸位点。成功构建了15个突变体(N9S、A10T、T193S、L194S、S200G、N543S、L544I、G546E、E547D、V681T、I685T、R686S、L780I、K782H和N784Y)。对突变体蛋白进行杀虫活性测定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与Vip3Aa39相比,突变体蛋白对三种昆虫的杀虫活性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L544I、R686S和N784Y突变体蛋白对棉铃虫和小菜蛾的杀虫活性均有显着提高;N9S、S200G、N543S、L544I、E547D、V681T、I685T和K782H突变体蛋白均显着提高了对甜菜夜蛾的杀虫活性。从而确定了L194、N543、L544、K782、N784五个氨基酸位点可能是对Vip3Aa39蛋白杀虫活性起关键作用的位点。4.嵌合蛋白和突变体蛋白胰蛋白酶消化结果显示,除Vip3Aa Ad-2,A10T外,其余均被消化成稳定的62k Da片段,证实胰蛋白酶参与了改造蛋白的活化;该结果进一步表明,Vip3Aa Ad-2、A10T蛋白不具有杀虫活性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该蛋白不能够被胰蛋白酶消化出核心片段。综上,本研究基于Vip3Aa39和Vip3Ad、Vip3Aa39和Vip3Aa11杀虫蛋白活性的差异以及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对Vip3Aa39进行改造,构建Vip3Aa39嵌合蛋白及突变蛋白,获得了与杀虫活性相关的关键活性区信息,对深入研究Vip3Aa杀虫基因的功能及功能与结构关系具有指导意义。并获得了高活性的Vip3Aa杀虫蛋白,为高效工程菌的构建和转基因植物的培育、延缓昆虫抗性提供了遗传材料,也为该类基因在生物农药、基因修饰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刘瑶[6](2016)在《云南地区苏云金芽胞杆菌的分离鉴定和对几种鳞翅目害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指出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被广泛的应用于农业、园艺、森林、储藏类害虫的防治。目前越来越多的Bt生物杀虫剂和转Bt作物被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在有害昆虫的防治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延缓昆虫抗性产生的有效办法,其首要工作是分离并挖掘新的具有广谱杀虫性的Bt杀虫晶体蛋白。另外长期单一的使用一种杀虫毒素,使得有害昆虫的抗性逐渐产生,次要害虫也逐渐变成主要害虫,对害虫的防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本研究对云南地区不同生态地区进行Bt资源的分离,并鉴定基因型和分析生物活性,并选择了五个菌株来研究其对玉米螟、甜菜夜蛾、棉铃虫三种鳞翅目害虫的生长发育的影响。具体结论如下:1、菌株的分离鉴定、基因型分析和生物测定:本次研究从云南不同生态区共采集土样1487份,得到菌株1741株,利用光学显微镜从中鉴定出406株Bt菌,平均分离率达到20%以上。利用PCR-RFLP法来鉴定此次分离出的Bt菌株,发现了 18 种基因型,分别是 cry1、cry2、cry11、cry4、cry6、cry7、cry9、cry15、cry20、cry26、cry28、cry30、cry40、cry54、cry56、cry73、cyt2 和 vip3,其中 cry1和cry2基因型最多,达到了 65%以上;其次是cry4、cry28、cry30的基因型相对含量较多,而cry9类基因型相对偏少。通过对这些基因型的鉴定,我们还发现杀鳞翅目害虫的基因型(cry1A、cry2A)偏多,杀双翅目害虫的基因型(cry4B、cry20A)偏少,还有部分杀线虫(cry6A)和鞘翅目(cry7A)的基因型。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菌株进行SDS-PAGE蛋白电泳分析,发现这些菌株主要表达条带大小为130kDa、90kDa、75kDa、66kDa、55kDa、35kDa、30kDa 和 15kDa。这也表明分离到的Bt菌株基因类型极为丰富。此外我们还对这些菌株进行生物活性测定,发现这些菌株具有较广的杀虫活性,对鳞翅目害虫有良好的作用效果。2、玉米螟取食含Bt菌蛋白的半人工饲料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从菌株中选择了对玉米螟具有阻碍生长作用的LJ76-2、LJ86-1、DL80-1、KM54-1和DQ62-1五株产生球状晶体的菌株进一步研究。采用PCR-RFLP和SDS-PAGE分析鉴定发现这些菌株具有多种基因型且表达多种蛋白条带,表明可能含有新的基因型。我们用含不同Bt菌蛋白的半人工饲料对玉米螟幼虫喂食,结果发现:这五个菌株蛋白对玉米螟的生长发育具有不同程度的阻碍作用,主要表现为幼虫的平均体长变短、平均存活率较低、化蛹个数偏少、虫态历期增长等方面,但能够成功化蛹的玉米螟大多数都能成功羽化。因此本研究通过对玉米螟幼虫分别喂食含不同Bt菌蛋白的半人工饲料证实了这几株Bt菌对玉米螟的生长发育在不同程度上有一定的阻碍作用。3、甜菜夜蛾取食含Bt菌蛋白的半人工饲料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将制好的含菌半人工饲料用来喂食甜菜夜蛾幼虫并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分析数据表明,这几种菌对甜菜夜蛾的作用效果同对照组相比有不同的差异性。DQ62-1这个菌株对甜菜夜蛾的作用效果初始与对照组差异不大,后期逐步出现差异性,发育完整性也较其他组晚;对甜菜夜蛾作用效果最好的是LJ76-2和DL80-1这两组,第七天时无论是平均虫体长度还是存活率都要明显的差别于对照组,并且还与其他组的作用效果有所差异,此外,这两组的化蛹率也最低。因此,通过这一系列的实验结果发现,LJ76-2和DL80-1这两株菌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4、棉铃虫取食含Bt菌蛋白的半人工饲料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本实验还研究了含不同Bt菌蛋白的半人工饲料对棉铃虫幼虫的生长发育情况,发现棉铃虫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间其平均存活率是逐步降低的,在半人工饲料中添加的不同的苏云金芽胞杆菌蛋白均使棉铃虫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通过显着性分析情况来看,各个实验组除了 LJ86-1与其他实验组有差异外,其余实验组之间的差异性都不明显。在观察幼虫生长发育时我们还发现初始时期棉铃虫幼虫出现拒食现象,幼虫体长变化不明显,部分幼虫在适应Bt毒素的作用效果后,通过调节自身的生理代谢机制,继续进行生长发育,部分未能成功调节的幼虫则逐步死亡。综上所述,云南地区不仅具有丰富的Bt资源,且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因此开展Bt菌株的深入挖掘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我们选择的五个菌株对鳞翅目害虫的生长发育的作用研究,其结果可以用于Bt蛋白对有害昆虫作用的参考,还可为有害昆虫的防治和转基因作物的生物效果研究提供新的数据支持。

黄刚辉[7](2016)在《高海拔地区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新基因的挖掘与功能验证》文中指出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为一种革兰氏阳性细菌,它在芽胞形成期能够产生一种或者多种由基因cry/cyt编码的杀虫晶体蛋白(insecticidal crystal proteins,ICPs)。近年来国内很多学者从不同省份不同地域的土壤中相继分离到高毒力的Bt的新菌株。但是针对高海拔地区不同生态环境的Bt资源报道鲜少。四川西部地面海拔高度为2500-4500米的高海拔地区,包括有原始森林、草原、湿地、冰川等不同的生态环境,气候区域表现差异显着。本实验立足于四川西部高海拔地区,对其不同生态环境中Bt资源分布以及筛选新型杀虫基因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从四川西部高海拔地区不同的生态区采集的912份土样中,共分离出351株苏云金芽胞杆菌,利用光学显微镜从中初步鉴定出161株产晶体Bt菌,平均分离率为38.49%(Bt菌占所有芽胞杆菌的比率)和产晶体的Bt分离率为17.65%。这161株Bt菌所产生的伴胞晶体形状有大(小)菱形、方形、米粒形、大(小)球形、不规则形等。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Bt分离率开始下降;原始森林的Bt分离率高于雪山与草地的分离率。这充分显示了川西高海拔地区不同生态区Bt资源的多样性。2、采用PCR-RFLP鉴定方法对161株产晶体菌株进行了cry 基因的鉴定分析,发现cry1、cry1、cry2、cry4、cry5、cry6、cry9、cry12、cry14、cry15、cry18、cry28、cry30、cry54、cry57等15种基因型。cry1类基因型最多,占50%;其次是cry16类46.36%,cry9类 30.9%,cry1I类 29.09%,cry15类 27.27%,cry30 类 21.81%,cry4类17.27%,而其他种类的基因型偏少。3、对产晶体的Bt菌株进行蛋白电泳分析,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结果显示这些基因主要表达30-130KDa大小的蛋白。161株产晶体菌株分别对玉米螟、甜菜夜蛾、棉铃虫、小菜蛾、小地老虎和秀丽隐杆线虫进行生物活性测定。其中18.6%的菌株对小菜蛾具有杀虫活性:19.87%的菌株对棉铃虫具有杀虫活性;31.7%的菌株对甜菜夜蛾具有杀虫活性;13%的菌株对小地老虎具有杀虫活性;17.39%的菌株对玉米螟具有杀虫活性;17.4%的菌株对秀丽隐杆线虫具有杀虫活性。分析发现,产菱形与方形晶体的Bt菌株对鳞翅目害虫的杀虫效果最佳,其次是产米粒形晶体的Bt菌株,部分球形晶体菌株对棉铃虫和甜菜夜蛾有杀虫效果,但半致死浓度(LC50)较高。4、从161株菌株中选择了 1株对秀丽隐杆线虫作用较好的产菱形晶体菌株和2株对鳞翅目具有杀虫活性的产球形晶体菌株进行下一步研究。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得到了 4个与已知基因同源性较低的片段,通过简并引物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克隆得到了这 4 个新基因,分别为cry32Y-like、cry32X-like、cry9H-like、cry72A-like,与已知基因cry32Hb1、cry32Sa1、cry9Ha4以及cry72Aa1的同源性分别为55%、45%、48%、95%。cry32Y-like、cry32X-like 与cry9H-like均为第二级基因,cry72A-like为第四级基因。cry32Y-like全长为4107bp,将其插入穿梭表达载体pSTK获得重组质粒pSTK-32Y,去甲基化后转入无晶体突变株HD73-,产生球形晶体。cry32X-like、cry9H-like、cry72A-like 全长分别为 1896bp、2096bp 与 2127bp,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获得重组质粒pET-32X、pET-9H与pET-72A,重组质粒再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IPTG低温诱导成功表达蛋白。表达蛋白分别对玉米螟、棉铃虫、甜菜夜蛾、秀丽隐杆线虫、番茄根结线虫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Cry32Y-like对秀丽隐杆线虫与番茄根结线虫的杀虫活性较好,72h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2%与64%,LC50分别为803μg/mL与920μg/mL。Cry32X-like表达产物对甜菜夜蛾、秀丽隐杆线虫与番茄根结线虫的杀虫效果较好,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5%、76%与 70%,LC50 分别为 710μg//mL、421μg/mL 与 603μg/mL。Cry9H-like 表达产物对棉铃虫有一定的杀虫活性,7d后校正死亡率为45%,抑制生长率为55%。Cry72A-like表达产物对甜菜夜蛾具有极高的杀虫活性,7d后校正死亡率为95%,LC50 为 961μg/mL。5、cry71Aa1与cry72Aa1为第一级新基因,将其插入穿梭表达载体pSTK获得重组质粒pSTK-71A与pSTK-72A,去甲基化后转入无晶体突变株HD73-,均产生球形晶体。表达蛋白活性测定结果显示,Cry71Aa1与Cry72Aa1对番茄根结线虫表现出一定的作用效果,72h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6%与53%,LC50分别为542μg/mL与872μg/mL。6、已知基因表达蛋白对线虫的杀虫活性验证结果发现,Cry1Hc1与Cry1Aj1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杀虫效果较好,72h校正死亡率达到84%、82%。以上这些基因分别对鳞翅目昆虫与线虫表现出了杀虫活性,这不仅丰富了杀虫新基因的种类,也为新基因杀虫谱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李真[8](2016)在《长白山区土壤中高毒力苏云金杆菌的筛选、生物测定及防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长白山区的150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18株苏云金杆菌,其中山地分离率为8.5%,农田分离率为16.2%。通过镜检发现,18株菌株产生的伴孢晶体均为菱形。进行初步生物测定,结果显示18株菌株中对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致死率超过90%的菌株分别有17株、5株和4株。对甜菜夜蛾表现出高活性的4种菌株YN1-1,YN2-6,YN4-2,YN6-2,进行进一步的生物测定时,当浓度为1 X 106 cfu/ml时死亡率达到100%,4种菌株的半致死浓度和致死浓度分别为1.57×105 cfu/ml和2.43 × 106 cfu/ml;1.34× 106 cfu/ml和7.44×106 cf u/ml;5.23 X 1 05 cf u/ml 和 3.26 X1 06 cfu/ml;3.07 X 1 04 cfu/ml 和 2.62 X 1 05 cf u/ml,其药效从大到小依次为YN1-1>YN6-2>YN4-2>YN2-6。对斜纹夜蛾表现出高活性的5种菌株YN1-1,YN2-1,YN4-1,YN4-4,YN6-1,进行进一步的生物测定,当浓度为1 X 107 cfu/ml时死亡率均为100%,其半致死浓度和致死浓度分别为:3.31 X 105 cfu/ml 和 9.74×105 cfu/ml;8.83X 105 cfu/ml 和 2.71X 106 cfu/ml;6.25X 105 cfu/ml 和 1.79X 106 cfu/ml;1.83X 105 cfu/ml 和 6.04X 105 cfu/ml;2.80X 105 cfu/ml 和 1.17X 106 cfu/ml,其药效从大到小依次为YN4-4>YN1-1>YN6-1>YN4-1>YN2-1。经过生物测定和毒性测定,最终筛选出高活性的YN1-1为目标菌株,进行蛋白质杀虫特性调查。其原毒素蛋白质分子量为136 kDa,活性蛋白质的分子量为63 kDa。将一定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添加到Bt药液里,喷雾后调查对农作物及Bt的安全性及其Bt在叶面的附着量。结果表明。4种表面活性剂对蔬菜及Bt安全,其中速展、有机硅、吐温80的3000倍稀释液在葱等10种蔬菜上都能显着提高Bt的附着量。本研究筛选出的YN1-1菌株在室内处理小菜蛾时,第2天药效就达到100%,比已经商品化的Bt(WP)药效更好,在处理菜青虫时YN1-1菌株的药效比Bt(WP)药效高,但没有达到显着程度;在田间防效上,YN1-1菌株的虫口减退率也比Bt(WP)高,表现出优良的开发潜力。

金大勇,柳镛万[9](2010)在《对甜菜夜蛾高毒力苏云金杆菌的分离及生物测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山野和田间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苏云金杆菌62株.经镜检发现,这些菌株的伴孢晶体多数呈菱形(79.0%).初步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62株菌株中对小菜蛾、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致死率超过90%以上的菌株分别有44株、8株和6株.其中CAB109、CAB110、CAB116和CAB162这4株菌株对上述3种害虫都表现出高活性.将其稀释成1.0×107cfu/mL后进一步生物测定的结果,CAB109菌株对甜菜夜蛾的毒性最高,死亡率达100%,比已经商品化的NT0423农药高15%.血清型鉴定发现,CAB109菌株的血清型为H7,属aizawai亚种,而其余3种血清型全部为H3abc,属kurstaki亚种.对害虫的毒性和血清型都表明,CAB109菌株是防治甜菜夜蛾非常有潜力的优良菌株.

刘琴,徐健,祁建杭,施建德,李传明,马谈斌[10](2009)在《粘虫颗粒体病毒与苏云金杆菌联合作用对甜菜夜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以甜菜夜蛾为试虫,测定了粘虫颗粒体病毒(PuGV-Ps)对苏云金杆菌(Bt)毒力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PuGV对甜菜夜蛾没有致毒作用,但Bt中加入PuGV后可以提高Bt对甜菜夜蛾的毒力,甜菜夜蛾致死中量LC50由Bt单剂的1.094 mg/mL下降到0.862 mg/mL,共毒系数达127。亚致死剂量Bt处理甜菜夜蛾影响了幼虫的生长发育,表现为幼虫生长量相对减少、蛹重下降、化蛹率降低和化蛹历期延长,添加了PuGV-Ps后进一步增强了Bt对甜菜夜蛾的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甜菜夜蛾中肠蛋白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PuGV-Ps对甜菜夜蛾中肠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昆虫同时取食PuGV-Ps和Bt后,中肠酶液总蛋白酶活力都有所下降,在中肠酶液最适pH范围内蛋白酶活力抑制作用最明显。

二、苏云金杆菌对甜菜夜蛾毒性的筛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苏云金杆菌对甜菜夜蛾毒性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1)蔬菜害虫治理中的农户认知、决策及药剂治理现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蔬菜生产及害虫发生
        1.1 我国蔬菜生产发展
        1.2 蔬菜害虫发生及为害
    2 蔬菜害虫药剂防治
        2.1 概况
        2.2 存在问题
        2.2.1 过度依赖农药
        2.2.2 抗药性问题严重
        2.2.3 蔬菜农药残留超标
        2.2.4 发生农药中毒事件
    3 农户认知及用药行为
        3.1 概况
        3.2 存在问题
        3.2.1 认知不足,农药选择不当
        3.2.2 农药施用剂量、方式不规范
        3.2.3 任意混合配置,机械选用不当造成浪费
        3.2.4 农技指导不到位,治理对策不够规范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农户对蔬菜害虫及其治理的认知、决策与行为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1 相关概念界定
        2.1.2 相关理论基础
        2.2 调查方法
        2.2.1 问卷设计
        2.2.2 数据来源
        2.3 模型选择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农户对蔬菜害虫认知及用药行为描述性分析
        3.1.1 农户基本特征描述
        3.1.2 相关认知特征描述
        3.1.3 用药行为特征描述
        3.2 农户对蔬菜害虫用药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3.2.1 变量与样本统计
        3.2.2 模型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两类重要蔬菜害虫药剂分析及存在问题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中国农药信息网数据库调研
        2.2 蔬菜害虫防治药剂文献调研
    3 结果与分析
        3.1 茄科蔬菜害虫药剂分析
        3.1.1 登记农药
        3.1.2 文献报道有田间药效评价的药剂
        3.2 十字花科蔬菜害虫药剂分析
        3.2.1 登记农药
        3.2.2 文献报道有田间药效评价的药剂
    4 讨论
第四章 两种重要蔬菜害虫代表性防治药剂田间药效验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1.1 小青菜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
        2.1.2 辣椒烟粉虱田间药效试验
        2.2 试验设计
        2.2.1 小青菜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
        2.2.2 辣椒烟粉虱田间药效试验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小青菜小菜蛾田间药效
        3.2 辣椒烟粉虱田间药效
    4 讨论
第五章 提升蔬菜害虫药剂治理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1 政府部门加强指导,提高菜农用药水平
    2 农业农村部完善登记,国家给予政策补贴
    3 建立科学的害虫管理决策系统,畅通防治信息渠道
    4 重视药剂防治研究,加快绿色高效安全药剂研发
    5 市场监管加大力度,规范从业人员队伍
参考文献
附录 江苏省菜农杀虫剂使用认知和行为调查问卷
致谢

(2)冻土毛霉新菌株对韭菜迟眼蕈蚊毒杀活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与危害
    1.2 韭菜迟眼蕈蚊的综合防治
        1.2.1 农业防治
        1.2.2 物理防治
        1.2.3 生物防治
        1.2.4 化学防治
    1.3 昆虫病原真菌在害虫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
        1.3.1 昆虫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
        1.3.2 昆虫病原真菌的致病过程
        1.3.3 昆虫病原菌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1.3.4 环境条件对病原真菌致病性及生长的影响
    1.4 冻土毛霉菌的研究现状
    1.5 立项依据及研究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虫及饲养
        2.1.1 虫源
        2.1.2 试虫的饲养
    2.2 供试冻土毛霉菌来源及仪器试剂
        2.2.1 冻土毛霉菌来源
        2.2.2 供试仪器及试剂
    2.3 试验方法
        2.3.1 冻土毛霉菌的分离与鉴定
        2.3.2 温度条件对冻土毛霉菌生长及致病力的影响
        2.3.3 冻土毛霉菌对韭菜迟眼蕈蚊不同发育阶段的致病力
        2.3.4 盆栽药效测定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冻土毛霉菌形态观察与分子鉴定
        3.1.1 光学显微镜形态观察
        3.1.2 分子序列鉴定
        3.1.3 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受冻土毛霉菌侵染后的感病性状
    3.2 温度对冻土毛霉菌的影响
        3.2.1 温度对冻土毛霉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3.2.2 温度对冻土毛霉菌产孢量的影响
        3.2.3 不同温度下冻土毛霉菌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致病力
    3.3 冻土毛霉菌对不同发育阶段的韭菜迟眼蕈蚊的致病力
        3.3.1 冻土毛霉菌对韭菜迟眼蕈蚊卵的影响
        3.3.2 冻土毛霉菌对韭菜迟眼蕈蚊1-4 龄幼虫的致病力
        3.3.3 冻土毛霉菌对韭菜迟眼蕈蚊蛹的羽化率的影响
    3.4 盆栽药效测定
        3.4.1 冻土毛霉菌对韭菜迟眼蕈蚊二龄幼虫盆栽试验
        3.4.2 冻土毛霉菌对韭菜迟眼蕈蚊四龄幼虫盆栽试验
4 讨论
    4.1 温度对冻土毛霉菌生长及致病力的影响
    4.2 韭菜迟眼蕈蚊不同发育阶段对冻土毛霉菌致病力的影响
    4.3 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盆栽试验对冻土毛霉菌致病力的影响
5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3)5种生物农药对食蚜瘿蚊的亚致死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烟蚜及其生物防治研究概述
        1.1 烟蚜的危害
        1.2 烟蚜的生物防治现状
    2 食蚜瘿蚊的研究概述
        2.1 食蚜瘿蚊的形态特征
        2.2 食蚜瘿蚊的生物学特性
        2.3 食蚜瘿蚊的生态学研究
        2.4 食蚜瘿蚊的应用研究
    3 生物农药的研究概述
    4 农药对天敌的亚致死效应
        4.1 对天敌生态行为的影响
        4.2 对天敌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
        4.3 对天敌体内酶的影响
        4.4 对天敌抗药性的影响
    5 昆虫生命表在亚致死效应方面的应用
    6 研究意义
第二章 5种生物农药对烟蚜和食蚜瘿蚊的毒力测定及安全性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
        1.2 供试药剂
        1.3 试验器材
        1.4 生物测定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5种生物农药对烟蚜的毒力
        2.2 5种生物农药对食蚜瘿蚊幼虫的毒力
        2.3 5种生物农药对食蚜瘿蚊成虫的毒力
        2.4 5种生物农药对食蚜瘿蚊的安全性评价
    3 讨论
第三章 5种生物农药亚致死浓度对食蚜瘿蚊捕食作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
        1.2 供试药剂
        1.3 试验器材
        1.4 试验方法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5种生物农药对烟蚜和食蚜瘿蚊的亚致死浓度的测定
        2.2 5种生物农药亚致死浓度对食蚜瘿蚊捕食量的影响
        2.3 5种生物农药亚致死浓度对食蚜瘿蚊捕食功能反应模型参数的影响
        2.4 5种生物农药亚致死浓度对食蚜瘿蚊寻找效应的影响
    3 讨论
第四章 5种生物农药亚致死浓度对食蚜瘿蚊种群生命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
        1.2 供试药剂
        1.3 试验器材
        1.4 试验方法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5种生物农药亚致死浓度对食蚜瘿蚊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
        2.2 5种生物农药亚致死浓度对食蚜瘿蚊种群参数的影响
        2.3 5种生物农药亚致死浓度对食蚜瘿蚊存活率的影响
        2.4 5种生物农药亚致死浓度对食蚜瘿蚊寿命期望值的影响
        2.5 5种生物农药亚致死浓度对食蚜瘿蚊繁殖值的影响
        2.6 5种生物农药亚致死浓度对食蚜瘿蚊繁殖力的影响
    3 讨论
第五章 全文总结
    1 主要研究结论
    2 创新点
    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Vip3Aa杀蜚蠊的作用与机制及其生防工程菌的构建和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Vip3Aa和J-Vip3Aa蛋白的原核表达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Vip3Aa杀蜚蠊活性分析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美洲大蠊取食Vip3Aa蛋白中肠转录组学研究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转vip3Aa基因蜚蠊生防菌的构建和评价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3 实验结果
    5.4 讨论
    5.5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研究展望
缩写词简表
致谢
成果

(5)苏云金芽胞杆菌Vip3Aa39的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苏云金芽胞杆菌简介
        1.1.1 Bt的分布及特征
        1.1.2 Bt菌株分离及杀虫基因的鉴定方法
        1.1.3 杀虫晶体蛋白
        1.1.4 抗癌晶体蛋白
    1.2 Vip简述
        1.2.1 Vip的命名
        1.2.2 Vip的分类
        1.2.3 Vip3的杀虫机理
        1.2.4 Vip3蛋白的应用
    1.3 Bt蛋白的改造方式
        1.3.1 定点突变
        1.3.2 重组蛋白
        1.3.3 随机突变
    1.4 重要的鳞翅目害虫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6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vip3A杀虫基因筛选的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vip3A嵌合基因构建的试验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3 vip3Aa39基因突变的试验材料与方法
        2.3.1 试验材料
        2.3.2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vip3A基因发掘
        3.1.1 Bt菌株的分离鉴定
        3.1.2 vip3A基因的鉴定
        3.1.3 vip3Ad基因的克隆表达
        3.1.4 室内杀虫活性测定
    3.2 Vip3Aa39与Vip3Ad嵌合蛋白
        3.2.1 嵌合基因的获得
        3.2.2 Vip3Aa39 和嵌合蛋白的结构分析
        3.2.3 嵌合蛋白的SDS-PAGE分析
        3.2.4 嵌合蛋白的胰蛋白酶消化处理
        3.2.5 嵌合蛋白杀虫活性分析
    3.3 Vip3Aa39定点突变
        3.3.1 突变位点确定
        3.3.2 含vip3Aa39的表达载体的构建
        3.3.3 突变基因的克隆
        3.3.4 Vip3Aa39与突变体蛋白的表达与分析
        3.3.5 胰蛋白酶的敏感性分析
        3.3.6 杀虫活性测定
        3.3.7 Vip3Aa39突变蛋白结构分析
4 讨论
    4.1 vip3A基因资源挖掘
    4.2 Vip3Aa39 和 Vip3Ad 的嵌合蛋白
    4.3 Vip3Aa39定点突变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云南地区苏云金芽胞杆菌的分离鉴定和对几种鳞翅目害虫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苏云金芽胞杆菌
    1.2 苏云金芽胞杆菌的历史
    1.3 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晶体蛋白
        1.3.1 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
        1.3.2 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的分类
        1.3.3 杀虫晶体蛋白(ICP)的结构
        1.3.4 杀虫晶体蛋白的作用机理
    1.4 苏云金芽胞杆菌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土样
        2.1.2 培养基
        2.1.3 酶与试剂
        2.1.4 供试昆虫
        2.1.5 仪器与设备
        2.1.6 PCR-PFLP
    2.2 方法
        2.2.1 Bt菌株的分离与保存
        2.2.2 扫描电镜的观察
        2.2.3 Bt总DNA及质粒DNA的提取
        2.2.4 PCR反应
        2.2.5 琼脂糖凝胶电泳及胶回收
        2.2.6 Bt蛋白的提取
        2.2.7 SDS-PAGE电泳检测
        2.2.8 生物测定
        2.2.9 统计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菌株的分离
    3.2 伴胞晶体形态多样性
    3.3 基因型的鉴定
    3.4 Bt菌株的蛋白晶体鉴定
    3.5 生物测定
    3.6 五株Bt菌的生物学特性
        3.6.1 PCR分析结果
        3.6.2 SDS-PAGE蛋白电泳
    3.7 玉米螟取食含不同Bt菌的半人工饲料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3.7.1 Bt菌对玉米螟幼虫平均虫体长度变化的影响
        3.7.2 Bt菌对玉米螟幼虫平均存活率变化的影响
        3.7.3 玉米螟取食含菌饲料后在不同时间的化蛹情况
        3.7.4 Bt菌对玉米螟幼虫的化蛹率、畸形率、羽化率的影响
        3.7.5 Bt菌对玉米螟幼虫的虫态历期、蛹期、羽化期的影响
    3.8 甜菜夜蛾取食含不同Bt菌的半人工饲料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3.8.1 Bt菌对甜菜夜蛾幼虫平均虫体长度变化的影响
        3.8.2 Bt菌对甜菜夜蛾幼虫平均存活率变化的影响
        3.8.3 甜菜夜蛾取食含菌饲料后在不同时间的化蛹情况
        3.8.4 Bt菌对甜菜夜蛾幼虫的化蛹率、畸形率、羽化率的影响
        3.8.5 Bt菌对甜菜夜蛾幼虫的虫态历期、蛹期、羽化期的影响
    3.9 棉铃虫取食含不同Bt菌的半人工饲料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3.9.1 Bt菌对棉铃虫幼虫平均虫体长度变化的影响
        3.9.2 Bt菌对棉铃虫幼虫平均存活率变化的影响
        3.9.3 棉铃虫取食含菌饲料后在不同时间的化蛹情况
        3.9.4 Bt菌对甜菜夜蛾幼虫的化蛹率、畸形率、羽化率的影响
        3.9.5 Bt菌对棉铃虫幼虫的虫态历期、蛹期、羽化期的影响
4 讨论
参考文献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高海拔地区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新基因的挖掘与功能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苏云金芽胞杆菌
        1.1.1 Bt研究历史
        1.1.2 Bt生物学特性
    1.2 BT的重要活性因子
        1.2.1 ICPs形态及生物特性
        1.2.2 营养期杀虫蛋白
        1.2.3 外毒素
        1.2.4 几丁质酶
    1.3 杀虫晶体蛋白研究现状
        1.3.1 ICPs结构域
        1.3.2 ICPs命名
        1.3.3 ICPs编码基因的克隆鉴定
    1.4 ICPs杀虫机制研究
    1.5 ICPs杀虫活性研究
    1.6 ICPs的开发和应用
        1.6.1 Bt转基因工程菌
        1.6.2 Bt转基因植物
    1.7 立题依据和研究目的以及意义
2. 苏云金芽胞杆菌的分离、生物活性验证与基因鉴定
    2.1 材料
        2.1.1 土样采集
        2.1.2 培养基与抗生素
        2.1.3 主要实验试剂
        2.1.4 仪器设备
        2.1.5 供试昆虫
    2.2 实验方法
        2.2.1 苏云金芽胞杆菌的分离与晶体类型观察
        2.2.2 苏云金芽胞杆菌基因组的提取
        2.2.3 苏云金芽胞杆菌晶体蛋白的提取
        2.2.4 菌株晶体蛋白浓度测定与SDS-PAGE检测
        2.2.5 苏云金芽胞杆菌基因的鉴定
        2.2.6 PCR-RFLP分析
        2.2.7 菌株室内生物活性分析
        2.2.8 杀虫基因鉴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菌株分离结果
        2.3.2 伴胞晶体形态的多样性
        2.3.3 苏云金芽胞杆菌cry基因的鉴定
        2.3.4 Bt分离株SDS-PAGE蛋白分析
        2.3.5 Bt菌株的生物活性研究
        2.3.6 杀虫基因鉴定
3. CRY新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功能验证
    3.1 材料
        3.1.1 研究中所用的菌株和质粒
        3.1.2 培养基与抗生素
        3.1.3 仪器与设备
        3.1.4 主要实验试剂
    3.2 方法
        3.2.1 实验菌株
        3.2.2 苏云金芽胞杆菌基因组提取与蛋白提取
        3.2.3 基因组测序以及组装
        3.2.4 大肠杆菌质粒的抽提
        3.2.5 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供试菌株的晶体形态观察
        3.2.6 Bt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3.2.7 连接反应
        3.2.8 转化
        3.2.9 重组质粒的筛选与鉴定
        3.2.10 新基因的全长扩增与克隆
        3.2.11 新基因的序列分析
        3.2.12 新基因的表达载体的构建
        3.2.13 新基因蛋白表达
        3.2.14 新基因的室内生物活性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菌株的选择
        3.3.2 3株Bt菌株的杀虫活性分析
        3.3.3 3株Bt菌株杀虫基因的挖掘
        3.3.4 3株Bt菌株的杀虫基因全长的扩增
        3.3.5 基因cry32Y-like克隆、表达研究
        3.3.6 基因cry32X-like、cry9H-like与cry72A-like的克隆、表达研究
        3.3.7 新基因表达蛋白生物活性测定
    3.4 已知基因的蛋白表达与杀虫活性分析
        3.4.1 基因cry71Aa1与cry72Aa1表达研究与杀虫活性验证
        3.4.2 已知基因对线虫的杀虫活性验证
4. 分析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情况
参与的国家发明专利
硕士在读期间NCBI注册的新型基因

(8)长白山区土壤中高毒力苏云金杆菌的筛选、生物测定及防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1 苏云金杆菌
        1.1.1. 苏云金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1.1.2 苏云金杆菌的杀虫作用
        1.1.3 苏云金杆菌的分离筛选
        1.1.4 苏云金杆菌的优缺点
        1.1.5 苏云金杆菌制剂的增效方法
        1.1.6 苏云金杆菌生物农药的发展前景
    1.2 常见的四种鳞翅目蔬菜害虫
        1.2.1 斜纹夜蛾
        1.2.2 小菜蛾
        1.2.3 甜菜夜蛾
        1.2.4 菜青虫
    1.3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3.1 研究的背景
        1.3.2 研究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1.1 供试土壤
        2.1.2 供试害虫
        2.1.3 供试蔬菜
        2.1.4 供试菌种
        2.1.5 表面活性剂
        2.1.6 试验仪器、用具和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前期准备
        2.2.2 苏云金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2.2.3 生物测定
        2.2.4 毒性测定
        2.2.5 筛选菌株伴孢晶体及芽孢的油镜观察
        2.2.6 苏云金杆菌的杀虫蛋白质特性调查
        2.2.7 表面活性剂对苏云金杆菌附着量的影响
        2.2.8 YN1-1菌株的药效调查
        2.2.9 YN1-1菌株的防效调查
    2.3 计算公式
3 结果与分析
    3.1 苏云金杆菌的菌落形态
    3.2 苏云金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3.3 苏云金杆菌的分布
    3.4 苏云金杆菌的生物测定
        3.4.1 菌株的毒性测定
        3.4.2 菌株的毒力测定
    3.5 YN1-1等菌株的伴孢晶体形态
    3.6 YN1-1菌株的杀虫蛋白质特性
    3.7 表面活性剂对苏云金杆菌附着量的影响
        3.7.1 表面活性剂对蔬菜的安全性
        3.7.2 表面活性剂对Bt的安全性
        3.7.3 表面活性剂对苏云金杆菌在蔬菜叶上的附着效果
    3.8 苏云金杆菌YN1-1菌株的药效
        3.8.1 对小菜蛾的药效
        3.8.2 对菜青虫的药效
        3.8.3 对甜菜夜蛾的药效
    3.9 苏云金杆菌YN1-1菌株的防效
        3.9.1 对小菜蛾的防效
        3.9.2 对菜青虫的防效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词
附录1

(9)对甜菜夜蛾高毒力苏云金杆菌的分离及生物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土壤样品的采集
    1.2 苏云金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1.3 供试昆虫
    1.4 生物测定
        1) 甜菜夜蛾:
        2) 斜纹夜蛾:
        3) 小菜蛾:
    1.5 苏云金杆菌的血清型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苏云金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2.2 生物测定
    2.3 苏云金杆菌的血清型
3 讨论与结论

四、苏云金杆菌对甜菜夜蛾毒性的筛选(论文参考文献)

  • [1]蔬菜害虫治理中的农户认知、决策及药剂治理现状与对策[D]. 周雯. 扬州大学, 2021(09)
  • [2]冻土毛霉新菌株对韭菜迟眼蕈蚊毒杀活性[D]. 王燕.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3]5种生物农药对食蚜瘿蚊的亚致死效应研究[D]. 申修贤. 贵州大学, 2020
  • [4]Vip3Aa杀蜚蠊的作用与机制及其生防工程菌的构建和评价[D]. 刘文彬.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5]苏云金芽胞杆菌Vip3Aa39的改造[D]. 于爽. 东北农业大学, 2020
  • [6]云南地区苏云金芽胞杆菌的分离鉴定和对几种鳞翅目害虫生长发育的影响[D]. 刘瑶. 四川农业大学, 2016(02)
  • [7]高海拔地区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新基因的挖掘与功能验证[D]. 黄刚辉. 四川农业大学, 2016(05)
  • [8]长白山区土壤中高毒力苏云金杆菌的筛选、生物测定及防效研究[D]. 李真. 延边大学, 2016(05)
  • [9]对甜菜夜蛾高毒力苏云金杆菌的分离及生物测定[J]. 金大勇,柳镛万.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10(04)
  • [10]粘虫颗粒体病毒与苏云金杆菌联合作用对甜菜夜蛾的影响[J]. 刘琴,徐健,祁建杭,施建德,李传明,马谈斌. 华东昆虫学报, 2009(02)

标签:;  ;  ;  ;  ;  

苏云金芽孢杆菌对草地贪夜蛾毒性的筛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