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氧化氮对兔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丰瑞兵[1](2021)在《淫羊藿苷防治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软骨退变的炎症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背景近年来,以中医“治未病”为核心理念的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正在逐步形成。“治未病”作为中医学的一个经典理论,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能得以大力推广和应用,充分显示了中医经典理论的巨大魅力与实用性。创伤性关节炎(posttraumatic osteoarthritis,PTOA)是髋臼骨折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术后的功能与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髋臼骨折继发PTOA疾病进展较缓慢,适用于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采用中医药手段在髋臼骨折患者尚未出现PTOA之前进行早期预防(“未病先防”)或者已表现出轻度PTOA的患者进行及时干预延缓其进展(“既病防变”)。淫羊藿苷(icariin,ICA)是常见中药淫羊藿的提纯物之一,既往研究显示,ICA对PTOA具有防治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创立兔髋臼骨折继发PTOA模型,利用现代实验技术,旨在探讨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ICA防治髋臼骨折继发PTOA的作用机制,为ICA在未来应用于髋臼骨折术后PTOA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与实验基础。第一章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研究目的:通过临床回顾性研究,探索髋臼骨折术后继发PTOA的发生率。方法:采用EMRS病例系统查询中部战区总医院2008.01.01~2018.12.31期间行手术治疗的髋臼骨折患者,分别采用Kellgren-Lawrence骨关节炎标准(简称:K-L标准)与美国风湿病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髋部骨关节炎标准(简称:ACR标准)对患者的PTOA进行评估,并计算髋臼骨折术后继发PTOA的发生率。结果:2008.01.01~2018.12.31中部战区总医院共对381例髋臼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根据K-L标准和ACR标准分别计算髋臼骨折术后PTOA的发生率为22.22%和26.86%。结论:髋臼骨折治疗技术的提高并未显着降低术后PTOA的发生率,因此,急需提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并研究有效的中医“治未病”方法及其机理。第二章兔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目的:建立一种兔髋臼骨折继发PTOA模型并验证,为进一步探讨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采用中医药手段防治髋臼骨折继发PTOA的作用机制提供研究模型。方法:将成年雄性新西兰兔1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4)、模型组(Model组,n=4)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组(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组,n=4)。除Sham组外,其余兔均通过手术造成髋臼后壁骨折。ORIF组在造成髋臼骨折后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Model组在造成骨折后不予以复位固定。所有实验兔于造模后6月(6 month,6m)处死,对各组实验兔左髋关节的大体观、X线及病理组织学表现进行定性分析,并采用OA放射学半定量评分与Mankin组织学评分分别对X线及病理组织学表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8只兔髋臼骨折模型中,7只(87.5%)为单纯后壁骨折,剩余1只为合并骨折(后壁+横形骨折),所有兔在髋臼骨折后髋关节稳定,并且未见坐骨神经损伤。Sham组和ORIF组实验兔在造模后2周(2 week,2w)内恢复正常步态。而Model组实验兔在造模后2w仍表现出明显跛行,活动受限,造模后6m,Model组实验兔左髋关节在大体观、X线及病理组织学表现均出现明显PTOA表现,ORIF组与之相比,PTOA程度均有一定减轻。三组OA放射学半定量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Sham组相比,Model组与ORIF组的评分均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odel组相比,ORIF组评分无显着降低(P>0.05)。三组Mankin组织学评分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Model组>ORIF组>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一种兔髋臼骨折继发PTOA模型在造模后6m能从大体、X线及病理组织学三个方面出现典型的PTOA表现,并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为采用中医药理论与方法防治PTOA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动物模型。第三章淫羊藿苷防治兔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软骨退变的炎症机制研究目的:在第二章建立的模型基础上,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ICA早期干预防治兔髋臼骨折继发PTOA模型软骨退变的炎症机制。方法:将成年雄性新西兰兔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切开复位内固定组(ORIF组)和淫羊藿苷组(ICA组),每组各12只。除Control组与Sham组外,其余兔均通过手术造成髋臼后壁骨折。ORIF组与ICA组在造成髋臼骨折后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Model组在造成髋臼骨折后不予以复位固定,ICA组在造模后给予淫羊藿苷(60mg/kg/day)灌胃,其余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造模后3天(3 day,3d)、3周(3week,3w)、6月(6 month,6m)随机处死各实验兔取材,每个时间点每组处死4只实验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左髋关节液及滑膜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TNF-α的含量;分别采用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左髋关节滑膜组织NF-κB信号通路关键分子P-NFκB p65、P-IκBα、IKKα的蛋白与m RNA表达水平;分别采用Western blot与RT-PCR检测关节软骨组织分解代谢标志物MMP-1、MMP-13与合成代谢标志物Aggrecan、CollagenⅡ的蛋白与m RNA表达水平;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关节软骨组织的软骨细胞凋亡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与甲苯胺蓝染色检测关节软骨组织的形态学表现。结果:炎症因子(IL-1β、TNF-α)、炎症通路(NF-κB信号通路)、分解代谢标志物(MMP-1、MMP-13)、合成代谢标志物(Aggrecan、CollagenⅡ)、软骨细胞凋亡指数的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在造模后3d、3w、6m上述指标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Sham组上述指标在造模后3d、3w、6m均无显着差异(P>0.05)。而Control组、Model组、ORIF组、ICA组除合成代谢标志物以外其他指标的表达比较均为Model组>ORIF组>ICA组>Control组,合成代谢标志物的两两比较结果相反,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因子、NF-κB信号通路、分解代谢标志物、合成代谢标志物、软骨细胞凋亡指数组内3d、3w、6m三个时间点之间比较结果显示,Control组,Sham组上述指标在3d、3w、6m三个时间点之间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Model组、ORIF组、ICA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炎症因子的含量随时间先升后降(3d<6m<3w),NF-κB通路、分解代谢标志物、软骨细胞凋亡指数均是随时间逐渐上升(3d<3w<6m),而合成代谢标志物的表达随时间逐渐下降(3d>3w>6m)。各组髋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学表现比较结果显示,Control组与Sham组在3d、3w、6m三个时间点之间无明显退变。而Model组、ORIF组、ICA组的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学退变均是随时间逐渐加重,其中Model组在造模3d时可见关节表面出现明显损伤破裂痕迹,但是细胞数量、形态,分布、排列无明显异常,造模后3w时,仍可见关节面损伤破裂痕迹,关节表面粗糙不平,软骨层变薄,软骨细胞数量稍减少,分布稍不均、排列稍紊乱,而造模6m时,关节软骨已经看不出明显的关节面结构,软骨组织内出现巨大的囊性改变,软骨细胞形态明显异常,正常形态软骨细胞数量极少,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细胞分布严重不均、排列非常紊乱,出现明显的关节软骨退变。造模后3d、3w时,ORIF组、ICA组与Model组的软骨退变无明显差异,而在造模后6m时,ICA组优于ORIF组,优于Model组。结论: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关节炎症因子、炎症通路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导致兔髋臼骨折继发PTOA软骨退变的重要机制之一。采用ICA早期干预可能通过影响关节炎症因子(IL-1β、TNF-α),炎症通路(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起到改善实验兔关节软骨组织的代谢失衡、软骨细胞凋亡,进而减轻实验兔髋臼骨折继发PTOA的软骨退变与PTOA程度。这表明中医“治未病”理论仍然具有其科学性与实用性。第四章淫羊藿苷对IL-1β诱导的人软骨细胞炎症表型干预机制的体外研究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淫羊藿苷(ICA)预处理对IL-1β诱导的人软骨细胞(human chondrocytes-articular,HC-A)炎症表型的干预机制。方法:对HC-A进行常规复苏、培养、传代,实验中使用1~3代之间的HC-A进行体外实验。采用CCK-8检测ICA对HC-A的最佳作用浓度。空白组(Control组):HC-A中加入正常培养基;模型组(Model组):HC-A中加入含有1ng/ml IL-1β的培养基处理24h;淫羊藿苷组(ICA组)HC-A中加入含有1ng/ml IL-1β+10-9mol/L ICA的培养基处理24h。观察指标包括ICA对IL-1β诱导HC-A炎症表型的炎症介质PGE-2、NO、NF-κB信号通路、软骨细胞代谢标志物、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CCK-8检测结果显示,10-15~10-9mol/L ICA对HC-A无明显毒性作用,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其中10-9mol/L ICA作用于HC-A时,细胞活力最佳。经IL-1β处理后,PGE-2、NO、P-NFκB p65、P-IκBα、IKKα、MMP-1、MMP-13的表达水平及HC-A凋亡指数均显着增长,与单纯用IL-1β处理的HC-A相比,加入10-9mol/L ICA预处理后HC-A的PGE-2、NO、P-NFκB p65、P-IκBα、IKKα、MMP-1、MMP-13的表达水平及HC-A凋亡指数均显着降低,Aggrecan、CollagenⅡ的组间比较结果相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IL-1β诱导HC-A模拟PTOA的炎症反应并进行ICA预处理,从细胞水平验证了ICA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炎症介质(PGE-2、NO)的过表达,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进而起到抑制HC-A的代谢失衡及细胞凋亡作用。为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采用ICA早期干预防治髋臼骨折继发PTOA提供了体外细胞实验证据,也为ICA在未来应用于PTOA的临床防治进一步提供了理论与实验基础。
乌云额尔敦[2](2020)在《针刀干预对制动4周KOA模型兔伸肌—屈肌生物力学及软骨变化的影响》文中认为[研究背景]膝骨关节炎作为临床常见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其临床表现多为疼痛、关节活动障碍。临床中根据患者病变的不同程度和主观疼痛将KOA分为初期、早期、中期和晚期四个阶段。采用阶梯治疗策略对KOA进行相关治疗和康复方面的研究,其中基础包括健康宣教、运动生活指导、科学合理的功能锻炼和中医药康复治疗。针刀疗法是一种新兴的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生物力学干预疗法,临床治疗KOA疗效确切,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对中晚期制动6周KOA模型家兔展开相关实验研究,但是对早中期KOA家兔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干预研究较少。所以本课题观察早中期制动4周KOA模型兔在针刀干预后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力学性能变化,并通过纳米压痕、番红O/固绿染色、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观察针刀对膝关节软骨结构的影响,同时应用ELISA检测血清、关节液中软骨代谢产物表达情况,进一步探索针刀“调筋治骨”治疗KOA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KOA提供实验依据。[研究目的]基于改良Videman法制备4周KOA模型,探讨针刀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是否通过改变膝关节伸肌-屈肌的张力、弹性和生物力学从而影响关节软骨,明确不同分期伸肌-屈肌生物力学改变在软骨破坏降解中的作用,恢复软骨应力平衡减少损伤,阐明针刀治疗KOA的生物力学机制。基于行为学、形态学、生物力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观察针刀干预膝关节伸肌-屈肌生物力学条件下兔的步态、软骨代谢及结构变化、肌肉性能的改变;通过纳米压痕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兔膝关节软骨储存模量、损失模量、阻尼系数和兔关节囊滑液及血清中软骨降解产物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和Ⅱ型胶原羧基端肽(CTX-Ⅱ)揭示针刀缓解关节软骨降解的机制,明确针刀治疗KOA的最佳治疗时间,阐释针刀“调筋治骨”法治疗KOA的生物力学等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持。[研究方法]57只新西兰兔按照体重由小到大排号,查随机数字表,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9只、模型组、针刀组、电针组和西药组每组各12只。采用改良Videaman法对48只新西兰兔进行制动造模4周。解除制动3天后进行干预。正常组:每日进行抓取,同时给予纯水3 ml灌胃,每日1次,共4周。模型组:每日进行抓取,同时给予纯水3ml灌胃,每日1次,共4周。针刀组:每日进行抓取,同时给予纯水3ml灌胃,每日1次,同时在股内、外侧肌腱止点、股直肌肌腱止点、股二头肌肌腱止点、鹅足腱囊针刀、压痛结节点进行针刀干预,每周2次,共4周。电针组:对梁丘、血海、内膝眼、外膝眼、阴陵泉、阳陵泉、委中、曲泉进行电针干预,应用穴位神经刺激仪行电针刺激治疗,分别连接梁丘-委中,血海-曲泉(波形疏密波,频率2/100 Hz,强度2mA),每次20min,隔天治疗1次,共4周。西药组:每日进行抓取,按体重10 mg/kg给予塞来昔布灌胃,每日1次,干预4周。干预结束后,进行相关组织取材检测。采用改良的Lequesne MG膝关节评估量表对各组兔进行行为学评价;对兔股直肌-股二头肌进行HE染色及拉伸弹性模量等检测,以评估兔股直肌-股二头肌肌肉性能;对兔膝关节软骨进行纳米压痕、番红O/固绿染色以及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等检测,以观察膝关节软骨结构变化;同时应用ELISA检测各组兔血清、关节液中软骨代谢产物(COMP,CTX-2)表达情况。[研究结果]1.Lequesne评分结果:模型组(6.22± 1.92)、针刀组(5.67±0.87)、电针组(5.89±0.93)和西药组(6.11±0.60),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4周后,模型组Lequesne评分较前降低(4.67±1.12),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3.33±0.71,P=0.002<0.01)、电针组(3.56±0.88,P=0.009<0.01)和西药组(3.11±0.60,P=0.000<0.01)Lequesne评分显着降低;针刀组与电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3)。2.各组兔肌肉HE染色结果:在固定视野内(10×20倍),模型组股直肌平均横截面积(1.44±0.11 ×10-1 mm2)与正常组(2.02±0.36 ×10-1mm2)相比显着缩小(P=0.000<0.01);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股直肌平均横截面积显着增加(1.89±0.12 ×10-1mm2,P=0.000<0.01),电针组股直肌平均横截面积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1.63 ± 0.29 × 10-1mm2,P=0.125),西药组股直肌平均横截面积显着增加(1.98±0.49 ×10-1mm2,P=0.000<0.01);针刀组与电针组相比,针刀组改善股直肌横截面积更佳(P=0.014<0.05)。固定视野内模型组股直肌肌纤维数(173.08±11.19条)与正常组(137.75±14.48条)相比显着升高(P=0.000<0.01);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股直肌肌纤维数显着降低(140.35±15.81条,P=0.000<0.01),电针组股直肌肌纤维数表达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159.42±27.68条,P=0.106),西药组股直肌肌纤维数明显降低(151.24±26.39条,P=0.013<0.05);针刀组与电针组相比,针刀组股直肌纤维数更少(P=0.014<0.05)。各组兔股二头肌固定视野内肌横截面积和肌纤维数比较在固定视野内(10×20倍),模型组股二头肌平均横截面积(1.37±0.22×10-1mm2)与正常组(2.30±0.30×10-1 mm2)相比显着缩小(P=0.000<0.01);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股二头肌平均横截面积显着增加(1.88 ±0.32×10-1mm2,P=0.000<0.01),电针组股二头肌平均横截面积显着增加(1.84±0.29×10-1mm2,P=0.000<0.01),西药组股直肌平均横截面积显着增加(1.96±0.46 ×10-1 mm2,P=0.000<0.01);针刀组与电针组相比股二头肌平均横截面积无统计学差异(P=0.691)。模型组股二头肌肌纤维数(185.47±15.61条)与正常组(115.94±10.59条)相比显着升高(P=0.000<0.01);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股二头肌肌纤维数显着降低(142.56±27.86条,P=0.000<0.01),电针组股二头肌肌纤维数显着降低(144.05±20.78条,P-=0.000<0.01),西药组股直肌肌纤维数显着降低(151.38±30.76条,P=0.000<0.01);针刀组与电针组相比,股二头肌纤维数无统计学差异(P=0.845)。3.各组兔伸肌-屈肌拉伸弹性模量结果:①各组兔股直肌拉伸弹性模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股直肌整体EM值显着升高(2.122±0.529VS 0.878±0.269 MPa,,P=0.000<0.01);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股直肌整体EM值显着降低(1.202±0.583 MPa,P=0.002<0.01),电针组股直肌整体 EM 值显着降低(1.054±0.167MPa,P=0.000<0.01),西药组股直肌整体EM值显着降低(1.164±0.291 MPa,P=0.001<0.01);同时针刀组与电针组相比,股直肌EM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5)。②各组兔股二头肌拉伸弹性模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股二头肌整体EM值显着升高(0.775±0.173 VS 0.401 ±0.141 MPa,P=0.007<0.01);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股二头肌整体EM值表达降低(0.668±0.202 MPa,P=0.406),电针组股二头肌整体EM值表达降低(0.647±0.290 MPa,P=0.320),西药组股二头肌整体 EM 值表达降低(0.700 ± 0.148 MPa,P=0.559)。4.各组兔膝关节软骨纳米压痕结果:①各组兔膝关节胫骨软骨纳米压痕结果:从整体数据看,模型组胫骨软骨SM值与正常组相比表达降低;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胫骨软骨SM值表达升高,电针组胫骨软骨SM值明显升高(P<0.05),西药组胫骨软骨SM值表达稍升高。从平均值看,模型组胫骨SM值与正常组(5.74±0.68VS6.88±0.62 Pa,P=0.438)相比表达降低;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胫骨SM值表达升高(8.79±2.32 Pa,P=0.056),电针组胫骨SM值表达明显升高(10.09±2.92 Pa,P=0.012<0.05),西药组胫骨SM值表达升高(6.35±0.43 Pa,P=0.675);同时,针刀组SM值与电针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模型组胫骨软骨LM值与正常组相比表达降低;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胫骨软骨LM值表达升高,电针组胫骨软骨LM值明显升高(P<0.05),西药组胫骨软骨LM值稍升高。从平均值看,模型组胫骨LM值与正常组(0.94±0.15VS 1.22±0.09 Pa,P=0.398)相比表达降低;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胫骨LM值表达升高(1.56±0.65 Pa,P=0.073),电针组胫骨LM值表达明显升高(1.73±0.53 Pa,P=0.029<0.05),西药组胫骨 LM 值表达稍有升高(1.08±0.50 Pa,P=0.645)。模型组兔胫骨软骨LF值与正常组相比表达降低;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胫骨软骨LF值表达升高,电针组胫骨软骨LF值升高,西药组胫骨软骨LF值升高。从平均值看,模型组胫骨LF值与正常组(0.163±0.008VS0.177±0.004,P=0.216)相比表达降低;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0.174±0.026,P=0.335)、电针组(0.173±0.006,P=0.363)、西药组(0.172 ± 0.008,P=0.410)胫骨 LF 值表达升高;同时,针刀组LF值与电针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②各组兔膝关节股骨软骨纳米压痕结果:模型组股骨软骨SM值与正常组相比表达显着升高(P<0.01);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股骨软骨SM值显着降低(P<0.01),电针组股骨软骨SM值显着降低(P<0.01),西药组股骨软骨SM值显着降低(P<0.01)。模型组股骨SM值与正常组(13.27± 3.61 VS 4.23±1.33 Pa,P=0.001<0.01)相比显着升高;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股骨SM值显着降低(5.83±1.23 Pa,=0.003<0.01),电针组股骨SM值显着降低(6.21±0.74 Pa,P=0.004<0.01),西药组股骨 SM 值表达显着降低(5.78±3.34 Pa,P=0.003<0.01)。同时,针刀组与电针组SM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从整体数据看,模型组股骨软骨LM值与正常组相比显着升高(P<0.01);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股骨软骨LM值显着降低(P<0.01),电针组股骨软骨LM值显着降低(P<0.01),西药组股骨软骨LM值显着降低(P<0.01)。模型组股骨LM值与正常组(2.15 ± 0.39 VS 0.68±0.16 Pa,P=0.000<0.01)相比显着升高;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股骨LM值显着降低(1.03±0.19 Pa,P=0.002<0.01),电针组股骨LM值显着降低(1.10±0.18 Pa,P=0.002<0.01),西药组股骨 LM 值显着降低(0.97±0.50Pa,P=0.001<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兔股骨软骨LF值在1 Hz、2.59Hz、6.708 Hz时表达升高,在17.374 Hz、45 Hz时,模型组股骨软骨LF值表达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电针组和西药组股骨软骨LF值表达均有升高趋势。从平均值看,模型组胫骨LF值与正常组(0.166±0.013VS0.163±0.014,P=0.788)相比表达升高;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0.178±0.006,P=0.218)、电针组(0.176±0.011,P=0.280)、西药组(0.174±0.013,P=0.426)胫骨LF值表达升高。5.各组兔软骨Mankin评分结果:与正常组相比(0± 0),模型组Mankin评分显着升高(5.12±1.65,P=0.000<0.01);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Mankin评分明显降低(4.07±0.78,P=0.026<0.05),电针组 Mankin 评分显着降低(3.67±1.40,P=0.003<0.01),西药组 Mankin 评分明显降低(3.93±1.44,P=0.014<0.05)。6.各组兔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模型组细胞核数与正常组相比表达降低(39.00 ± 11.95 VS 47.33±6.14个,P=0.076);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48.37±8.62个,P=0.017<0.05)和西药组细胞核数(51.46±13.35,P=0.004<0.01)明显升高。同时,模型组细胞核IOD与正常组相比明显降低(218085±65522 VS 281656±47981,P=0.032<0.05);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264482±59410,P=0.058)与电针组(268533± 53436,P=0.051)细胞核IOD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西药组细胞核IOD显着升高(296503±96731,P=0.004<0.01)。模型组F-actin骨架蛋白IOD与正常组相比显着降低(427822± 114112 VS 591898±161368,P=0.005<0.01);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490082±93263,=0.184)和电针组(488292±101458,P=0.220)骨架蛋白IOD表达稍升高但无统计差异,西药组骨架蛋白IOD值表达明显升高(532521±185545,P=0.046<0.05)。核/骨架蛋白比值方面,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比值升高(0.55±0.23 VS 0.49 ± 0.09,P=0.486);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0.56±0.18,P=0.866)、电针组(0.59±0.23,P=0.596)和西药组(0.58±0.18,P=0.755)比值表达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模型组Ⅱ型胶原IOD与正常组相比显着降低(70567±26683 VS 133780±61671,P=0.001<0.01):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91485±36482,P=0.168)和电针组(89782±51996,P=0.236)Ⅱ型胶原IOD值表达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西药组Ⅱ型胶原IOD 值明显升高(106694±30698,P=0.031<0.05)。7.各组兔血清和关节液中CTX-2和COMP含量结果:与正常组(5.92±1.15 ng/ml)相比,模型组血清CTX-2含量显着升高(8.37±0.89 ng/ml,P=0.001<0.01);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血清CTX-2含量降低(7.22±1.36ng/ml,P=0.091),电针组血清CTX-2含量降低(8.07±1.26ng/ml,P=0.657),但无统计学意义;西药组血清CTX-2含量明显降低(6.86±0.99ng/ml,P=0.025<0.05);针刀组与电针组CTX-2含量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204)。与正常组(5.29±1.10 ng/ml)相比,模型组血清COMP含量显着升高(8.47 ± 1.64 ng/ml,P=0.000<0.01);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血清COMP含量明显降低(6.61±1.39 ng/ml,P=0.014<0.05),电针组血清COMP含量降低,西药组血清COMP含量降低(6.99±0.99ng/ml,P=0.053)。模型组关节液中CTX-2含量与正常组相比表达升高(9.28±2.22VS 8.45±0.79ng/ml,P=0.231>0.05);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关节液CTX-2含量表达降低(7.98±0.87 ng/ml,P=0.066),电针组关节液CTX-2含量表达明显降低(7.82±0.47 ng/ml,P=0.032<0.05),西药组关节液CTX-2含量表达显着降低(7.37±0.77 ng/ml,P=0.007<0.01)。模型组关节液中COMP含量与正常组相比表达升高(8.19±0.98VS 7.15±1.08 ng/ml,P=0.138);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关节液COMP含量表达降低(7.48±1.14 ng/ml,P=0.283),电针组关节液COMP含量表达降低(7.38±1.13,P=0.244),西药组关节液COMP含量表达降低(7.28±1.71 ng/ml,P=0.194)。[研究结论]1.针刀干预早中期KOA模型兔,可显着改善膝关节功能活动。2.针刀干预早中期KOA模型兔,可直接改善股直肌-股二头肌萎缩状态,明显降低相应拉伸弹性模量,从而间接改善膝关节软骨承受的异常生物力。3.针刀干预早中期KOA模型兔,可显着降低关节软骨病理损伤,部分改善软骨粘弹性能,部分缓解软骨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从而发挥治疗作用,即“调筋治骨”。
王瑀譞[3](2020)在《基于NF-κB信号通路探讨散寒化痰方外敷治疗兔模型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散寒化痰方外敷对兔模型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关节软骨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将雌雄各半的36只6月龄清洁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扶他林软膏)、散寒化痰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新西兰兔均以改良Hulth法制备兔KOA模型。造模成功后,正常组、模型组予以空白药物基质外敷;阳性对照组予以扶他林软膏(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外搽;散寒化痰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低、中、高浓度散寒化痰方制剂外敷,疗程均为6周。药物干预结束后取材留用。HE、MASSON染色法及电镜分别观察兔膝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学及软骨细胞超微结构变化;ELISA法检测兔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Western blot及RT-q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具有血小板反应蛋白基序的去整合素和金属蛋白酶-5(ADAMTS-5)和Ⅱ型胶原(Col-2)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IHC法检测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兔膝关节软骨组织及膝关节软骨细胞结构破坏严重;血清IL-1β、TNF-α含量显着上升(P<0.01),MMP-3、MMP-13、ADAMTS-5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着上调(P<0.05,P<0.01),Col-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0.01),NF-κB P65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散寒化痰方各剂量组兔膝关节软骨组织及膝关节软骨细胞结构损伤显着改善,血清IL-1β、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1),MMP-3、MMP-13、ADAMTS-5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着下调(P<0.05,P<0.01),NF-κB P65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散寒化痰方低、高剂量组兔膝关节软骨组织Col-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P<0.05,P<0.01)。结论散寒化痰方可保护兔膝骨关节软骨组织,延缓KOA发生与发展,其机理可能与抑制兔血清IL-1β、TNF-α升高,抑制膝关节软骨细胞NF-κB P65表达,阻止NF-κB信号通路激活,下调MMP-3、MMP-13、ADAMTS-5及上调Col-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有关。
侯雅婷[4](2020)在《鹿茸多肽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保护作用》文中研究指明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退行性关节疾病,其特征在于关节的慢性疼痛和运动障碍。尽管目前对OA的潜在机制仍知之甚少,但已提出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在OA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炎性刺激中,促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通过刺激促成软骨降解的多种介质在OA的发病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关节软骨细胞在维持正常组织合成和胞外基质(ECM)的动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IL-1β可上调软骨细胞中主要蛋白酶(如MMP)的表达诱导软骨降解,造成活性氧(ROS)的产生和炎症介质例如一氧化氮(NO)释放及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增加等,也可以通过损伤线粒体DNA、抑制转录等方式促进软骨细胞凋亡。因此,能够针对IL-1β诱导炎症的药物有望成为有效治疗OA的新策略。鹿茸多肽(VAP)是从鹿茸中分离提取的多肽类活性单体,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已有研究表明其在抑制炎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本课题以提取的兔原代软骨细胞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VAP对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的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实验所用的鹿茸多肽为本实验室前期提取获得的 32 肽,其氨基酸序列为 VLSATDKTNVLAAWGKVGGNAPAFGAEALERM。另外,通过改良的Hulth法构建骨关节炎动物模型,探究特色配方的中药复方鹿茸补肾汤的抗炎作用。研究结果表明,VAP可在一定范围内有效促进软骨细胞增殖的作用。VAP有效抑制IL-1β处理的软骨细胞中ROS产生,表明VAP具有有效的抗氧化活性。VAP减弱IL-1β诱导后细胞中主要炎性介质NO的产生,且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有关。VAP还抑制IL-1β引起的软骨细胞凋亡。此外,VAP下调了用IL-1β处理的软骨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和-13的蛋白表达水平,导致其细胞外分泌减少。另外,VAP恢复了 IL-1β诱导的Smad2/3,P-Smad2/3的表达。这些结果表明,VAP可能通过干预TGF-β/Smad信号通路而表现出抗氧化、抗凋亡及抗炎作用。总的来说,VAP是潜在的可用于OA治疗的有效单体。研究发现,兔子骨关节炎模型组及鹿茸补肾汤灌胃治疗组中,正常机体发生了白细胞系统的紊乱现象且鹿茸补肾汤治疗有一定程度纠正紊乱的趋势,因此,鹿茸补肾汤对骨关节炎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深入,期待为骨关节炎的中药治理提供更多的实验与理论依据。
姚梦莉[5](2020)在《基于RhoA/ROCK信号通路探讨理筋正骨手法对膝骨关节炎模型兔软骨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改良Hulth法制作膝骨关节炎模型兔,观察Rho A/ROCK信号通路表达变化、软骨细胞凋亡率及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学的改变,探讨理筋正骨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5kg成年健康SPF级新西兰大白兔40只,雄性,按照完全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正常对照组9只、假手术组9只、模型组11只、治疗组11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采用改良Hulth法开始造模,建立KOA模型。分组:(1)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不做任何处理;(2)假手术组:在手术过程中只打开兔膝关节腔,不破坏关节本身及周边结构,逐层缝合伤口,术后常规饲养,不做任何处理;(3)模型组:采用改良Hulth法建立膝骨关节炎兔模型:麻醉备皮常规消毒后,于兔右膝关节内侧行一纵行切口打开关节腔,切断内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切除内侧半月板。行侧方分离实验和抽屉实验阳性后,止血、生理盐水冲洗、逐层缝合切口,术后常规饲养,不做处理;(4)治疗组:造模方法同模型组,8周造模成功后予以理筋正骨手法治疗,方法如下:对模型兔类似人体足阳明、足太阳、足少阴、足少阳经筋对应的右下肢前后侧、内外侧肌群予以由上而下拿捏3min的放松治疗,着重治疗下肢经筋循行路线触及的条索或结节状反应点,然后在膝周以髌骨为中心于内外侧、上下处点揉各50次,点揉摇晃膝内、外侧,最后屈伸膝关节10次,治疗隔天1次,每次10min,连续治疗20次。术后第4天至8周每日驱赶模型兔活动30min,第8周处死模型组2只新西兰大白兔行HE染色观察软骨形态是否符合膝骨关节炎的病理改变,同时对模型兔行大体观察以及膝关节肿胀程度的观察,以此验证造模是否成功。造模成功后以理筋正骨手法对治疗组进行干预,其余组别的新西兰大白兔常规饲养,不做处理。干预结束后各组均取9只新西兰大白兔的关节软骨组织进行以下检测:大体观察和组织形态学观察(HE染色),分别以Pelletier JP评分和Mankin’s评分进行评价;蛋白印迹法(wester blot)检测Rho A、ROCK蛋白表达量;Tunel法检测软骨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软骨细胞凋亡率。最后对取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大体观察及Pelletier JP评分结果:正常对照组关节软骨表面光滑,解剖结构正常;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基本相同;模型组膝关节明显肿大,关节软骨表面不平整,有糜烂、缺损,软骨下骨外露;治疗组膝关节肿大稍轻,关节软骨呈淡白色,光滑度尚可,表面仅见点状凹陷。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治疗组关节软骨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P<0.01),模型组破坏程度最为严重(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软骨破环程度较轻(P<0.05),而正常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比较,破坏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2)软骨组织形态学观察及Mankin’s评分结果:正常对照组关节软骨结构层次完整清晰,软骨表面平整光滑,软骨基质着色均匀,软骨细胞均匀分布于软骨组织各层;假手术组软骨表面稍欠平整,软骨细胞分布基本均匀,软骨结构层次清晰,着色均匀;模型组软骨塌陷,结构层次严重紊乱,软骨细胞分布不均,细胞数量显着减少甚至消失,着色不均匀,潮线模糊不清;治疗组软骨结构完整,软骨表层变薄,但大致平整,软骨细胞弥漫性增多、肥大,着色稍欠均匀,潮线基本清晰。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Mankin’s评分显着升高(P<0.01),治疗组Mankin’s评分也呈现上升趋势(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Mankin’s评分显着降低(P<0.05),而正常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蛋白印迹法Rho A、ROCK蛋白表达量比较:模型组Rho A、ROCK蛋白表达上升,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干预组由于理筋正骨手法的介入,与模型组对比Rho A、ROCK蛋白表达量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4)软骨细胞凋亡情况:正常对照组可见少量凋亡的软骨细胞,均匀分布在软骨表层,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趋势略趋于一致,模型组可见大量软骨细胞凋亡,呈片状分布,且部分凋亡核破裂,核仁呈现棕黄色;治疗组软骨细胞凋亡数量少于模型组(P<0.01),多于正常对照组与假手术组(P<0.01),不均匀分布于软骨组织中。结论(1)理筋正骨手法可降低Rho A、ROCK蛋白表达水平,抑制Rho A/ROCK活性。(2)理筋正骨手法可有效降低软骨细胞凋亡率,减轻软骨组织形态学的损伤程度,保护关节软骨。(3)理筋正骨手法作为一种良性的机械力刺激,对膝骨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李宇[6](2019)在《补肾壮筋汤与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应用对大鼠膝软骨损伤修复价值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关节软骨损伤是骨性关节炎的病变基础,关节软骨修复是关节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将补肾壮筋汤与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应用后,通过制备相应浓度的含药血清,作用于离体的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观察中西医药物的联合应用对软骨细胞的增殖、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再制备大鼠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再将补肾壮筋汤与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应用于大鼠,观察大鼠膝软骨损伤修复过程中组织形态学变化、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探索中西医药物联合应用的方式对治疗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作用价值,为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思路。材料与方法:本实验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补肾壮筋汤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对大鼠膝软骨细胞增殖及凋亡影响的研究将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生理盐水(单纯血清)、补肾壮筋汤(中药血清)、盐酸氨基葡萄糖(西药血清)、补肾壮筋汤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中西结合血清组)对大鼠进行药物灌胃1周,制备相应浓度的含药血清,作用体外培养的大鼠膝软骨细胞(传至4代),通过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6%、1.2%、2.4%)含药血清对软骨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软骨细胞中II型胶原(collagenⅡ)蛋白的表达情况。第二部分:补肾壮筋汤与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应用对大鼠膝软骨缺损修复的初步研究将SD大鼠(52只)随机分为4组,A组为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B组为补肾壮筋汤(中药组)、C组为盐酸氨基葡萄糖(西药组)、D组为补肾壮筋汤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中西药联合组)对大鼠进行药物灌胃,通过大体观察、HE染色、扫描电镜分别观察4W、8W、12W大鼠膝软骨缺损修复情况;RT-PCR检测各组collagenⅡ、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基因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collagen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体外培养大鼠膝软骨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胞大体呈圆球形,贴壁后呈三角形、多角形。传代至第4代时,可以观察到细胞生长速度加快,细胞周边可见具有明显折光性的细胞外基质,细胞呈片状生长,可呈明显的“铺路石”状外观。按照阿尔新蓝染色试剂盒步骤进行染色后,可见软骨细胞多呈多角形,胞质呈均质状,较疏松,大部分可见到核仁,少数也可见分裂相,细胞浆和胞膜呈蓝色,维持表型的稳定。通过MTT法检测软骨细胞增殖结果示:对大鼠膝软骨细胞的促进增殖作用中,中西医结合组优于中药血清组、西药血清组及单纯血清组(P<0.000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设置0.6%、1.2%、2.4%含药血清浓度,当中西医结合组含药血清浓度为1.2%时,对软骨细胞的增殖作用最为显着。2.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示:中西结合血清组能够明显降低软骨细胞凋亡率,与其他各组比较(P<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Western Blot检测软骨细胞中collagenⅡ蛋白表达的结果示:中西医结合血清组促进软骨细胞中collagenⅡ蛋白表达明显高于中药血清组、西药血清组及单纯血清组(P<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通过大体观察大鼠膝关节软骨缺损4W、8W、12W的修复情况。第4W时,中西药联合组(D组)可见软骨缺损处明显变浅,呈浅凹状,填充物仍为白色纤维组织;中药组(B组)、西药组(C组)可见软骨缺损面积有减小,但没有明显区别,缺损处填充物为白色纤维组织;空白对照组(A组)软骨缺损清晰可见,修复迹象不明显,略有少许纤维组织填充,各组与周边正常关节软骨组织仍有明显区别。第8W时,中西药联合组(D组)软骨缺损基本填平,填充物为类似透明软骨组织,但仍可见缺损印记,股骨髁未见明显骨赘生长;中药组(B组)软骨缺损处凹陷变浅,有白色纤维组织填充,填充物与周边正常关节软骨组织仍有区别,股骨髁周边未见明显骨赘生长;西药组(C组)软骨缺损基本填平,填充物为透明纤维组织,质地较软,股骨髁略变宽,有少许骨赘生长;空白对照组(A组)股骨髁软骨缺损面积有减小,变浅,填充物为少量深色纤维组织,股骨髁内侧髁增宽,有少许骨赘生长。第12W时,中西药联合组(D组)软骨缺损处填平,损伤处关节软骨修复平整、光滑,与周边软骨组织融合为一体;接近正常关节软骨组织;中药组(B组)软骨缺损处基本填平,股骨髁周边有骨赘生长;西药组(C组)软骨缺损处仍可见少许凹陷,填充物为类似软骨组织,缺损表面欠光滑;空白对照组(A组)股骨髁明显呈退行性改变,缺损处较8W时无明显变化,关节软骨表面凹凸不平。大体观察结果初步证明了补肾壮筋汤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对关节软骨缺损处的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补肾壮筋汤、盐酸氨基葡萄糖、生理盐水。5.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膝关节软骨缺损4W、8W、12W时组织学变化。第4W时,中西药联合组(D组)软骨缺损处已完全被纤维组织填充,细胞形态有异常,关节软骨表面略有凹陷欠光滑;中药组(B组)软骨缺损处凹陷变浅、软骨表面粗糙不平,纤维组织修复为主,软骨下骨有少许修复;西药组(C组)可见软骨缺损处纤维组织填充,软骨表面粗糙,软骨细胞形态异常,修复组织以纤维组织修复为主;空白对照组(A组)可见软骨缺损处凹陷明显,少许纤维组织修复,软骨表面粗糙不平,细胞形态异常。第8W时,中西药联合组(D组)可见软骨缺损处软骨细胞增殖明显,层次结构清晰,形态接近正常软骨细胞,软骨下骨修复明显,但软骨表面仍有少许缺损;中药组(B组)可见软骨缺损处有少许软骨细胞生长,软骨表面毛糙,软骨下骨有少许修复;西药组(C组)可见软骨缺损处少许软骨细胞生长,纤维组织填充,软骨表面毛糙,软骨下骨有少许修复;空白对照组(A组)可见软骨缺损处未见明显新生软骨细胞,缺损处以纤维组织填充,软骨表面粗糙不平,软骨下骨未见明显修复。第12W时,中西药联合组(D组)可见软骨缺损处软骨修复已接近正常软骨表面,软骨下骨结构修复正常,修复层次清晰可见,软骨细胞形态正常;中药组(B组)可见软骨缺损处凹陷明显变浅,软骨表面欠光滑,新生软骨细胞增殖明显,排列接近正常软骨潮线,软骨下骨修复优于C组;西药组(C组)可见软骨缺损处仍有少许凹陷,修复层次紊乱,可见软骨细胞生长;空白对照组(A组)可见软骨缺损处明显的凹凸不平,软骨表面损伤严重,软骨细胞形态异常,结构层次紊乱。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膝软骨组织学变化证明:补肾壮筋汤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对关节软骨缺损处的修复从组织形态学上观察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补肾壮筋汤、盐酸氨基葡萄糖、生理盐水。6.通过RT-PCR检测各组4W、8W、12W的collagenⅡ、Aggrecan基因的表达示:第4W、8W、12W时中西药联合组(D组)collagenⅡ基因的表达明显高于中药组(B组)、西药组(C组)、空白对照组(A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B组)与西药组(C组)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第4W、8W、12W时中西药联合组(D组)Aggrecan基因的表达明显高于中药组(B组)、西药组(C组)、空白对照组(A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B组)与西药组(C组)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证明了补肾壮筋汤、盐酸氨基葡萄糖对软骨细胞中collagenⅡ、Aggrecan基因的表达有促进作用,而补肾壮筋汤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对软骨细胞中collagenⅡ、Aggrecan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更为显着。7.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4W、8W、12W collagenⅡ蛋白的表达情况示:第4W、8W时中西药联合组(D组)collagenⅡ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中药组(B组)、西药组(C组)、空白对照组(A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B组)与西药组(C组)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第12W时中西药联合组(D组)collagenⅡ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中药组(B组)、西药组(C组)、空白对照组(A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B组)与西药组(C组)比较(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证明补肾壮筋汤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能够明显促进软骨细胞中collagenⅡ蛋白的表达,其作用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补肾壮筋汤、盐酸氨基葡萄糖。8.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各组软骨缺损微观结构的修复情况,中西药联合组(D组)可见软骨缺损处虽然可见缺损边界,但再生软骨组织表面平坦,基本与周边正常软骨组织融合,结构形态已趋于正常软骨组织;中药组(B组)可见关节软骨缺损处软骨表面有凹陷,损伤的边界仍较清晰,有胶原纤维组织生长;西药组(C组)可见软骨缺损表面较平坦,但较正常软骨组织有明显凹陷,垄沟起伏,损伤表面清晰可见;空白对照组(A组)可见软骨缺损处软骨表面隆起,再生软骨组织呈不规则生长,凹凸不平。证明补肾壮筋汤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对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优于其他各组。结论:1.中西医药物联合应用对大鼠膝软骨细胞具有显着的促进增殖作用,降低软骨细胞的凋亡率,显着促进软骨细胞中collagenⅡ蛋白的表达。2.中西医药物联合应用能够更为有效的促进大鼠膝软骨缺损的修复,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探索中西医药物联合应用对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治疗价值,为临床应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谢文鹏[7](2019)在《基于p38MAPK信号通路探讨苍膝通痹胶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比较苍膝通痹胶囊与痹祺胶囊在治疗KOA上的差异,明确苍膝通痹胶囊治疗KOA的临床疗效;并通过体内实验联合体外实验的方法探讨KOA的发病机理及苍膝通痹胶囊的作用机制,阐明KOA的发病与p38MAPK信号通路的相关性及苍膝通痹胶囊能否靶向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保护关节软骨。方法:第一部分临床研究:根据本研究的诊断标准及纳排标准,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David III期KO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苍膝通痹胶囊组(A组)和痹祺胶囊组(B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2个月。定期随访,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1月、治疗后2月根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标准、骨关节指数WOMAC评分标准以及Lequesne指数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第二部分体外细胞实验:两步酶消化法分离提取1周龄SD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及II型胶原免疫组化法进行鉴定,培养至第2代,用10ng/ml的IL-1β诱导24h,建立退变关节软骨细胞模型作为研究对象。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苍膝通痹胶囊干粉中独活有效成分蛇床子素的含量,CCK-8法筛选最佳药物作用浓度。将细胞分为空白组(KB)、模型组(MX)、DMSO组(DM)、苍膝通痹胶囊组(CX)、p38MAPK信号通路阻断剂SB203580组(SB)、苍膝通痹胶囊与SB203580共培养组(CS)。建模成功后,KB组与MX组正常培养,DM组用含0.1%DMSO的完全培养基培养,CX组用含100μg/ml苍膝通痹胶囊的完全培养基培养,SB组用含10μM SB203580的完全培养基培养,CS组用含100μg/ml苍膝通痹胶囊和10μM SB203580的完全培养基培养。培养干预24h后,收集细胞及上清液。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IL-1β、TNF-α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38MAPK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p38、p-p38、MMP13、Collagen II的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p38MAPK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p38 mRNA、MMP13 mRNA、Collagen II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p-p38表达水平。第三部分体内动物实验:将60只4周龄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六组:空白组(KB)、模型组(MX)、DMSO组(DM)、苍膝通痹胶囊组(CX)、SB203580组(SB)以及苍膝通痹胶囊联合SB203580组(CS),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改良Hulth法建立KOA模型,X线显示造模成功后,根据Meeh-Rubner体表面积计算公式计算给药量,CX组每日给予35mg/ml苍膝通痹胶囊溶液灌胃,SB组每日给予2mg/ml的SB203580溶液灌胃,CS组每日给予含2mg/ml SB203580及35mg/ml苍膝通痹胶囊的混合溶液灌胃,DM组给予1%的DMSO溶液灌胃,MX组和KB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灌胃量均为3ml,每日一次。用药干预4周后处死、取材。HE染色法观察软骨组织形态学改变,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上清液中IL-1β、TNF-α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关节软骨组织中p38MAPK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p38、p-p38、MMP13、Collagen II的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p38MAPK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p38 mRNA、MMP13 mRNA、Collagen II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p-p38表达水平。结果:第一部分临床研究:1、治疗2周、1月、2月后两组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其中治疗2周后A组总有效率较B组高1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1月、2月后A组总有效率较B组分别高6.70%、3.37%,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2周、1月、2月后,两组患者VAS评分、Lequesne指数和WOMAC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A组患者VAS评分、Lequesne指数和WOMAC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2月后两组患者VAS评分、Lequesne指数和WOMAC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3、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过敏、皮疹以及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情况,药物安全等级均为I级。第二部分体外细胞实验:1、苍膝通痹胶囊干粉中独活有效成分蛇床子素的含量为0.1404mg/g。2、苍膝通痹胶囊浓度在400μg/ml以下时,不影响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的活力,是安全干预浓度范围;其中对于IL-1β诱导退变关节软骨细胞的最佳作用浓度为100μg/ml。3、MX组凋亡率明显高于KB组(P<0.05),DM组凋亡率与MX组大致相同(P>0.05),CX组、SB组、CS组凋亡率均显着降低(P<0.05)。4、KB组炎性因子IL-1β、TNF-α的表达水平最低,MX组表达水平最高,且二者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MX组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相比,DM组与其表达水平大致相同,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CX组、SB组以及CS组均可以有效降低退变软骨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P<0.05),但是苍膝通痹胶囊与p38MAPK信号通路阻断剂联合应用时,炎性因子表达水平降低最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KB组Collagen II的表达水平最高,MMP13、P38、P-P38的表达水平最低,与MX组相比二者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MX组蛋白表达水平相比,DM组与其表达水平大致相同,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CX组、SB组以及CS组均可以有效降低退变软骨细胞MMP13、P38、P-P38的表达,同时升高Collagen II的表达(P<0.05),但是苍膝通痹胶囊与p38MAPK信号通路阻断剂联合应用时,蛋白表达水平改变最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KB组Collagen II mRNA的表达水平最高,MMP13 mRNA、P38 mRNA的表达水平最低,与MX组相比二者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MX组基因表达水平相比,DM组与其表达水平大致相同,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CX组、SB组以及CS组均可以有效降低退变软骨细胞MMP13 mRNA、P38 mRNA的表达,同时升高Collagen II mRNA的表达(P<0.05),但是苍膝通痹胶囊与p38MAPK信号通路阻断剂联合应用时,基因表达水平改变最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KB组p-p38的表达水平最低,MX组表达水平最高;与MX组蛋白表达水平相比,DM组与其表达水平大致相同,CX组、SB组以及CS组均可以有效降低退变软骨细胞P-P38的表达。第三部分体内动物实验:1、与KB组相比,MX、DM组关节软骨颜色明显变浑浊,表面粗糙,HE染色显示软骨细胞数目减少,排列不规则,层次不清晰,结构紊乱,有新生血管翳;CX组、SB组以及CS组关节软骨颜色虽有颜色的改变,但没有MX组明显,HE染色显示软骨细胞数目减少,排列欠规则,层次欠清晰,结构稍紊乱,但是CS组优于SB组优于CX组。2、KB组炎性因子IL-1β、TNF-α的表达水平最低,MX组表达水平最高,且二者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MX组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相比,DM组与其表达水平大致相同,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CX组、SB组以及CS组均可以有效降低大鼠外周血中炎性因子的表达(P<0.05),但是苍膝通痹胶囊与p38MAPK信号通路阻断剂联合应用时,炎性因子表达水平降低最多,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3、KB组Collagen II的表达水平最高,MMP13、P38、P-P38的表达水平最低,与MX组相比二者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MX组蛋白表达水平相比,DM组与其表达水平大致相同,二者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CX组、SB组以及CS组均可以有效降低退变软骨细胞MMP13、P38、P-P38的表达,同时升高Collagen II的表达(P<0.05),但是苍膝通痹胶囊与p38MAPK信号通路阻断剂联合应用时,蛋白表达水平改变最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KB组Collagen II mRNA的表达水平最高,MMP13 mRNA、P38 mRNA的表达水平最低,与MX组相比二者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MX组基因表达水平相比,DM组与其表达水平大致相同,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CX组、SB组以及CS组均可以有效降低退变软骨细胞MMP13 mRNA、P38 mRNA的表达,同时升高Collagen II mRNA的表达(P<0.05),但是苍膝通痹胶囊与p38MAPK信号通路阻断剂联合应用时,基因表达水平改变最多,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5、KB组p-p38的表达水平最低,MX组表达水平最高;与MX组蛋白表达水平相比,DM组与其表达水平大致相同,CX组、SB组以及CS组均可以有效降低退变软骨细胞P-P38的表达。结论:1.苍膝通痹胶囊可以明显缓解KOA患者的疼痛、肿胀以及关节功能障碍等症状,与痹祺胶囊相比,具有起效快、疗效更可靠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2.p38MAPK信号通路在KOA病理进展中的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是KOA发病的重要通路,也是KOA防治的重要靶点;3.苍膝通痹胶囊可以靶向阻断p38MAPK信号通路来促进退变软骨细胞的修复,保护关节软骨细胞。
朱瑜琪,王智耀,张帅,宁德花[8](2017)在《细胞因子与膝骨关节炎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文中提出背景:膝骨关节炎以关节及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为主,其细胞生物学变化主要包括软骨细胞增殖和凋亡。关节软骨的再生能力较差,组织工程软骨构建对促进关节软骨缺损修复有重要意义,而细胞因子在组织构建和软骨修复中起到关键作用。目的:对影响关节软骨损伤修复及影响软骨细胞凋亡的主要调控因子做一综述。方法:在Pub Med和万方数据库检索1999至2016年于关节软骨缺损修复、影响关节软骨损伤修复及影响软骨细胞凋亡的主要调控因子相关的中文和英文文献,对纳入的44篇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与结论:人体各种组织中的细胞因子与关节软骨损伤修复、软骨细胞凋亡及骨关节炎的病理改变有密切关系,这些细胞因子参与了软骨细胞的破坏、软骨基质的降解、滑膜的反应性炎症、骨赘形成等。关节软骨损伤后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升高,阻断这些促炎因子的表达可以抑制软骨损伤。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等细胞生长因子对软骨细胞增殖和基质合成有重要调节作用,多种因子通过复杂的调节路径发挥作用,参与关节软骨损伤修复和重建。
汤晴,刘春景[9](2017)在《骨关节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以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滑膜增生等病理改变为主要特征的骨性关节病。随着中医药对本病的深入研究,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和文献资料。通过对近五年来中医药骨关节炎基础及临床研究文献报道的整理和总结,发现中医药辨证论治及其他多样化治疗可以缓解关节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控制病情进展,兹对研究现况作一综述。
赵宝祥[10](2016)在《基于IL-1β/MAPKs通路探讨威灵仙总皂苷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建立兔膝骨关节炎(OA)动物模型及软骨细胞体外培养体系,观察威灵仙总皂苷(TSC)对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TSC通过IL-1β/MAPKs信号通路干预兔膝OA软骨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1、TSC对兔膝OA IL-1β/MAPKs信号通路及软骨细胞凋亡影响的在体实验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为两组:空白组及模型组,每组分别有兔8只、40只,模型组采取石膏管型固定(左后肢膝关节伸直位)造模,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兔随机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TSC低剂量组、TSC中剂量组、TSC高剂量组及塞来昔布组,每组8只。空白组及模型对照组,每日抽取10毫升生理盐水灌胃,TSC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25mg/Kg/d、50mg/Kg/d.100mg/Kg/d灌胃,塞来昔布组每日灌胃剂量为10mg/Kg。6周后处死动物,取膝关节软骨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观察软骨组织的形态结构,ELISA法检测软骨组织内IL-1β的浓度。RT-PCR法检测软骨组织内Bcl-2、Bax、Caspase-3、Caspase-9的基因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软骨组织p-P38、p-ERK-1及p-ERK-2蛋白表达。2、TSC对IL-1β作用下软骨细胞凋亡及MAPKs信号通路影响的离体实验(1)健康4周龄新西兰大白兔20只,取膝关节软骨组织,建立兔膝软骨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甲苯胺蓝染色法鉴定软骨细胞,显微镜下观察软骨细胞的形态。(2)取第3代软骨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IL-1β组、IL-1β+TSC组1(TSC浓度为25μg/m L)、IL-1β+TSC组2(TSC浓度为50μg/m L)、IL-1β+TSC组3(TSC浓度为100μg/m L)、IL-1β+TSC组4(TSC浓度为200μg/m L)、IL-1β+TSC组5(TSC浓度为400μg/m L),各组IL-1β浓度均为10ng/m L,分别干预24h、48h,72h、96h后,MTT法检测软骨细胞的活性,筛选TSC对IL-1β作用下的软骨细胞最佳干预浓度和时间。(3)选取第3代软骨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IL-1β组(10ng/m L)、IL-1β+TSC组(IL-1β浓度为10ng/m L、TSC浓度为MTT法确定的最佳干预浓度),依确定的最佳干预时间干预后,收集软骨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软骨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软骨细胞Bcl-2、Bax、Caspase-3、Caspase-9的基因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p-P38、p-ERK-1及p-ERK-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TSC对兔膝OAIL-1β/MAPKs信号通路及软骨细胞凋亡影响的在体实验(1)模型组动物X片示,关节间隙不对称,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不光整,关节周围骨质硬化,有骨赘形成,造模成功。干预6周后,HE染色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TSC和塞来昔布均可以明显促进膝OA软骨组织的修复,TSC高剂量组效果最佳;各组软骨组织内IL-1β的水平,模型对照组明显高于空白组IL-1β水平(P<0.05),TSC低剂量组、TSC中剂量组及TSC高剂量组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随着TSC浓度增加,IL-1β的水平逐渐降低,TSC高剂量组IL-1β水平明显低于塞来昔布组(P<0.05)。(2)干预6周后,各组软骨组织内Bcl-2、Bax、Caspase-3和Caspase-9m RNA表达:Bcl-2 m RNA,模型对照组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TSC低剂量组、TSC中剂量组及TSC高剂量组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TSC中剂量组明显高于TSC低剂量组(P<0.05),TSC高剂量组明显高于TSC中剂量组(P<0.05),塞来昔布组明显低于TSC高剂量组(P<0.05);Bax m RNA表达,模型对照组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TSC低、中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TSC高剂量组及塞来昔布组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TSC高剂量组与塞来昔布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Caspase-3、Caspase-9 m RNA表达,模型对照组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TSC低剂量组、TSC中剂量组、TSC高剂量组、塞来昔布组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Caspase-3 m RNA表达,TSC低剂量组、TSC中剂量组、塞来昔布量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TSC高剂量组明显低于TSC低、中剂量组及塞来昔布组;caspase-9 m RNA表达,TSC低剂量组、TSC中剂量组、TSC高剂量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TSC高剂量组与塞来昔布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干预6周后,各组软骨组织内p-P38、p-ERK-1及p-ERK-2蛋白表达:p-P38、p-ERK-1及p-ERK-2蛋白表达,模型对照组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TSC低剂量组、TSC中剂量组、TSC高剂量组及塞来昔布组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其中尤以TSC高剂量组最低(P<0.05);随着TSC浓度的不断增加,p-ERK-1、p-ERK-2蛋白表达均逐渐减低,而且各组之间均有明显不同(P<0.05);p-P38蛋白表达,TSC中剂量组和TSC低剂量组无明显差异(P>0.05),TSC高剂量组显低于TSC中剂量组(P<0.05)。2、TSC对IL-1β作用下软骨细胞凋亡及MAPKs信号通路影响的离体实验(1)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软骨细胞生长良好,原代软骨细胞经甲苯胺蓝染色后,软骨细胞呈异染性。(2)MTT法筛选TSC对IL-1β作用下兔第3代软骨细胞干预的最佳浓度为200μg/m L,最佳干预时间为72小时。(3)各组软骨细胞凋亡率:IL-1β组明显高于空白组软骨细胞凋亡率(P<0.05),IL-1β+TSC组明显低于IL-1β组(P<0.05)。(4)各组第三代软骨细胞干预72小时后Bcl-2、Bax、Caspase-3、Caspase-9 m RNA表达:Bcl-2 m RNA表达,IL-1β组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IL-1β+TSC组明显高于IL-1β组(P<0.05);Bax、Caspase-3、Caspase-9 m RNA表达,IL-1β组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IL-1β+TSC组明显低于IL-1β组(P<0.05)。(5)各组第3代软骨细胞干预72小时后p-ERK-1、p-ERK-2、p-P38蛋白表达:IL-1β组明显均高于空白组(P<0.05),IL-1β+TSC组明显低于IL-1β组(P<0.05)结论:1、体内外研究表明,上游IL-1β/MAPKs信号通路的高度活化,下游Caspase-3、Caspase-9的高表达,促凋亡因子Bax的高表达、抗凋亡因子Bcl-2的低表达,是OA的发生发展、软骨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之一。2、体内外研究表明,TSC可以延缓软骨组织退变,抑制软骨细胞凋亡,并对其上游IL-1β/MAPKs通路,下游Caspase-3、Caspase-9表达及凋亡调控因子Bcl-2、bax的表达进行有效调控,这可能是TSC防治OA、抑制软骨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TSC的调控效果与TSC浓度有一定的关系。3、体内研究表明,高剂量TSC在抑制IL-1β/MAPKs信号通路的激活、上调Bcl-2的表达及下调Caspase-3的表达方面优于塞来昔布,而在下调Bax及Caspase-9表达方面与塞来昔布相当。
二、一氧化氮对兔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氧化氮对兔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淫羊藿苷防治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软骨退变的炎症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词表 (Abbreviation) |
前言 |
1.髋臼骨折的研究现状 |
2.髋臼骨折继发PTOA的基础研究现状 |
3.PTOA软骨退变的炎症机制研究进展 |
4.淫羊藿苷治疗PTOA的机制研究进展 |
5.中医“治未病”理论对髋臼骨折术后PTOA治疗的指导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研究 |
1.研究方法 |
1.1.患者检索策略 |
1.2.患者纳入、排除标准 |
1.3.患者PTOA评价标准与方法 |
1.4.观察指标 |
1.5.统计方法 |
2.结果 |
2.1.患者的特征资料 |
2.2.患者的PTOA发生率 |
3.讨论 |
3.1.两组患者特征资料结果比较分析 |
3.2.两组患者PTOA发生率结果分析 |
3.3.祖国医学对髋臼骨折的认识 |
3.4.现代研究对PTOA的认识及治疗概述 |
3.5.祖国医学对PTOA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概述 |
3.6.本研究的局限性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兔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1.材料与方法 |
1.1.实验动物 |
1.2.主要仪器与试剂 |
1.3.分组与造模方法 |
1.4.取材方法 |
1.5.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 |
1.6.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一般情况比较 |
2.2.大体观比较 |
2.3.X线表现及OA放射学半定量评分比较 |
2.4.病理组织学表现及Mankin病理组织学评分比较 |
3.讨论 |
3.1.兔髋臼骨折继发PTOA模型的特点 |
3.2.本章建立的PTOA模型与常见PTOA模型的比较 |
3.3.兔较其他实验动物在髋臼骨折继发PTOA研究中的优势 |
3.4.本章研究的局限性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淫羊藿苷防治兔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软骨退变的炎症机制研究 |
1.材料与方法 |
1.1.实验动物 |
1.2.主要试剂与仪器 |
1.3.分组与造模方法 |
1.4.干预方法 |
1.5.取材方法 |
1.6.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1.7.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关节液或滑膜组织IL-1β、TNF-α 的含量 |
2.2.关节滑膜组织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水平 |
2.3.关节软骨组织分解代谢标志物MMP-1、MMP-13 的蛋白与m RNA表达水平 |
2.4.关节软骨组织合成代谢标志物Aggrecan、CollagenⅡ的蛋白与m RNA表达水平 |
2.5.软骨细胞凋亡指数 |
2.6.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学表现 |
3.讨论 |
3.1.中医“治未病”理论在髋臼骨折继发PTOA治疗的指导意义 |
3.2.关节液及滑膜组织IL-1β、TNF-α 的含量比较结果分析 |
3.3.关节滑膜组织中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比较结果分析 |
3.4.软骨组织分解代谢标志物MMP-1、MMP-13 的表达比较结果分析 |
3.5.软骨组织合成代谢标志物Aggrecan、CollagenⅡ的表达比较结果分析 |
3.6.软骨细胞凋亡指数比较结果分析 |
3.7.关节软骨组织病理组织形态学表现比较结果分析 |
3.8.各指标观测时间节点选择依据 |
3.9.淫羊藿苷防治PTOA的潜在作用机制 |
3.10.本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淫羊藿苷对IL-1β 诱导的人软骨细胞炎症表型干预机制的体外研究 |
1.材料与方法 |
1.1.主要试剂与仪器 |
1.2.人软骨细胞的复苏、培养、传代与鉴定方法 |
1.3.ICA作用于HC-A的最佳浓度检测方法 |
1.4.分组、造模与干预方法 |
1.5.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 |
1.6.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HC-A的鉴定 |
2.2.ICA作用于HC-A的最佳浓度 |
2.3.各组HC-A上清液炎症介质PGE-2、NO的含量比较 |
2.4.各组HC-A 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水平比较 |
2.5.各组HC-A分解代谢水平比较 |
2.6.各组HC-A合成代谢水平比较 |
2.7.各组HC-A凋亡水平比较 |
3.讨论 |
3.1.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ICA预处理对IL-1β 诱导的人软骨细胞炎症表型的影响 |
3.2.ICA作用于HC-A的最佳浓度结果分析 |
3.3.HC-A上清液的炎症介质PGE-2、NO含量比较结果分析 |
3.4.HC-A 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比较结果分析 |
3.5.HC-A代谢的表达比较结果分析 |
3.6.HC-A凋亡水平比较结果分析 |
3.7.本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的展望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附录一 综述 创伤性关节炎的炎症机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2)针刀干预对制动4周KOA模型兔伸肌—屈肌生物力学及软骨变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针刀治疗KOA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 |
1 针刀治疗KOA临床研究进展 |
2 针刀治疗KOA的实验研究进展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抑制软骨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
1 组织层面: 改善关节软骨形态 |
2 细胞层面: 降低细胞凋亡率,促进受损软骨修复 |
3 分子层面: 调控各分子及相关信号通路抑制软骨细胞凋亡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针刀对膝骨关节炎镇痛作用的研究概述 |
1 外周镇痛机制 |
2 中枢镇痛机制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四 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研究 |
1 关节周围软组织 |
2 骨性结构 |
3 下肢力线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技术路线图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实验试剂和耗材 |
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
2 实验方法 |
2.1 模型制备 |
2.2 动物分组及干预措施 |
2.3 取材及指标检测 |
2.4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各组兔行为学结果 |
3.2 各组兔肌肉HE染色结果 |
3.3 各组兔伸肌-屈肌拉伸弹性模量(EM)结果 |
3.4 各组兔膝关节软骨纳米压痕结果 |
3.5 各组兔膝关节软骨番红O/固绿染色结果 |
3.6 各组兔膝关节软骨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
3.7 各组兔血清和关节液中CTX-2和COMP含量结果 |
4 讨论 |
4.1 KOA动物模型选择 |
4.2 针刀干预缓解KOA模型兔股直肌-股二头肌萎缩,降低膝周肌群拉伸弹性模量 |
4.3 针刀干预降低KOA模型兔软骨Mankin评分,缓解KOA软骨损伤 |
4.4 针刀干预改善KOA模型兔关节软骨生物力学性能 |
4.5 针刀干预促进KOA模型兔软骨细胞外基质修复 |
4.6 针刀干预抑制KOA模型兔软骨降解标志物CTX-2、COMP的表达 |
5 结论 |
结语 |
1 实验总结 |
2 创新点 |
3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宄成果 |
(3)基于NF-κB信号通路探讨散寒化痰方外敷治疗兔模型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NF-κB信号通路在膝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课题 |
(4)鹿茸多肽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骨关节炎 |
1.2 OA生物学标志 |
1.2.1 IL |
1.2.2 ROS |
1.2.3 NO |
1.2.4 MMPS |
1.2.5 软骨细胞凋亡 |
1.3 鹿茸 |
1.3.1 鹿茸多肽 |
1.3.2 鹿茸多肽与OA |
1.3.3 鹿茸补肾汤 |
1.4 骨关节炎相关信号通路 |
1.4.1 Notch信号通路与OA |
1.4.2 MAPKs信号通路与OA |
1.4.3 Wnt信号通路与OA |
1.4.4 NF-κB信号通路与OA |
1.4.5 TGF-β信号通路与OA |
1.5 本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2 软骨细胞培养及鹿茸多肽活性验证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2.1 溶液配置 |
2.2.2 软骨细胞分离 |
2.2.3 软骨细胞培养 |
2.2.4 细胞计数 |
2.2.5 软骨细胞鉴定 |
2.2.6 药物MTT实验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原代软骨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
2.3.2 软骨细胞表型鉴定 |
2.3.3 鹿茸多肽对软骨细胞毒性作用 |
2.4 本章小结 |
3 VAP对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的作用效果 |
3.1 实验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3.2.1 溶液配置 |
3.2.2 活性氧检测实验 |
3.2.3 一氧化氮检测实验 |
3.2.4 蛋白免疫印迹分析 |
3.2.5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 |
3.2.6 统计学处理 |
3.3 结果及讨论 |
3.3.1 VAP对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的活性影响 |
3.3.2 VAP抑制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中ROS的产生 |
3.3.3 VAP抑制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水平 |
3.3.4 VAP减少IL-1β诱导的NO的产生 |
3.3.5 VAP抑制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iNOS的表达 |
3.3.6 VAP调节IL-1β诱导的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
3.3.7 VAP调节IL-1β诱导的TGF-β/Smad信号通路 |
3.4 本章小结 |
4 鹿茸补肾汤对兔骨关节炎模型的影响 |
4.1 实验材料 |
4.2 实验方法 |
4.2.1 溶液配制 |
4.2.2 动物分组及处理 |
4.2.3 血常规检测 |
4.2.4 统计学处理 |
4.3 结果及讨论 |
4.3.1 鹿茸补肾汤对骨关节炎新西兰大耳白兔体重影响 |
4.3.2 20项血液参数测定结果 |
4.3.3 白细胞系统测定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5)基于RhoA/ROCK信号通路探讨理筋正骨手法对膝骨关节炎模型兔软骨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1.1 实验动物 |
1.1.2 主要试剂 |
1.1.3 主要设备 |
1.2 实验方法 |
1.2.1 动物分组 |
1.2.2 动物模型的制作 |
1.2.3 造模评价 |
1.2.4 干预方法 |
1.3 观察项目 |
1.3.1 大体观察 |
1.3.2 HE染色 |
1.3.3 组织学评分 |
1.3.4 蛋白印迹法(wester blot) |
1.3.5 tunel细胞凋亡测定 |
1.4 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造模前各组兔体重比较 |
2.2 兔大体观察及组织形态学情况 |
2.2.1 大体观察及Pelletier JP评分 |
2.2.2 HE染色及Mankin’s关节软骨病理评分 |
2.3 wester blot及 Rho A/ROCK蛋白含量测定 |
2.4 tunel及软骨细胞凋亡率 |
3 讨论 |
3.1 膝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
3.1.1 中医学对KOA的认识 |
3.1.2 西医学对KOA的认识 |
3.1.3 KOA的致病因素 |
3.2 理筋正骨手法治疗KOA的机制研究 |
3.2.1 理筋正骨手法的作用 |
3.2.2 理筋正骨手法对软骨组织形态学及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
3.2.3 理筋正骨手法对RhoA/ROC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
3.3 本实验不足之处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途径及其力学刺激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6)补肾壮筋汤与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应用对大鼠膝软骨损伤修复价值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补肾壮筋汤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对大鼠膝软骨细胞增殖及凋亡影响的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补肾壮筋汤与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应用对大鼠膝软骨缺损修复的初步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7)基于p38MAPK信号通路探讨苍膝通痹胶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苍膝通痹胶囊治疗KOA的临床研究 |
1 前言 |
2 临床资料与方法 |
2.1 病例来源及采集时间 |
2.2 一般资料 |
2.3 病例选择 |
2.4 研究方法 |
2.5 观察指标 |
2.6 疗效评判标准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统计结果 |
3.2 VAS、WOMAC、Lequesns评分结果 |
3.3 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
3.4 不良反应记录结果 |
3.5 药物安全性评价结果 |
4 讨论 |
4.1 从膝关节解剖结构探讨KOA |
4.2 KOA的病因病机 |
4.3 KOA的中医药治疗 |
4.4 苍膝通痹胶囊的方药配伍及作用机理 |
4.5 痹祺胶囊的方药配伍及作用机理 |
4.6 苍膝通痹胶囊和痹祺胶囊治疗KOA的疗效探讨 |
5 问题与展望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苍膝通痹胶囊靶向调控p38MAPK通路保护关节软骨的体外实验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 |
2.1 主要实验仪器 |
2.2 主要实验试剂 |
2.3 主要实验耗材 |
2.4 研究对象 |
2.5 药物 |
2.6 主要试剂的配制 |
3 方法 |
3.1 苍膝通痹胶囊干粉的制备及独活含量鉴定 |
3.2 大鼠原代膝关节软骨细胞的分离 |
3.3 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的鉴定 |
3.4 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的培养 |
3.5 CCK-8法筛选苍膝通痹胶囊安全干预浓度范围 |
3.6 退变关节软骨细胞模型的制备 |
3.7 CCK-8法筛选苍膝通痹胶囊最佳干预浓度 |
3.8 实验细胞分组及干预方法 |
3.9 实验检测技术 |
3.10 统计学分析 |
4 实验结果 |
4.1 苍膝通痹胶囊干粉中独活有效成分蛇床子素的含量 |
4.2 大鼠关节软骨细胞鉴定 |
4.3 苍膝通痹胶囊安全干预浓度范围 |
4.4 苍膝通痹胶囊干预IL-1β诱导退变关节软骨的最佳浓度 |
4.5 苍膝通痹胶囊对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 |
4.6 苍膝通痹胶囊对p38MAPK信号通路上游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
4.7 苍膝通痹胶囊对p38MAPK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4.8 苍膝通痹胶囊对p38MAPK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
4.9 苍膝通痹胶囊对p38MAPK信号通路中p-p38 表达的影响 |
5 讨论 |
5.1 KOA疾病进程中的病理改变 |
5.2 体外退变关节软骨细胞模型的建立 |
5.3 分离大鼠原代膝关节软骨细胞的技巧 |
5.4 p38MAPK信号通路在KOA病理进展中的作用 |
5.5 苍膝通痹胶囊对IL-1β诱导退变软骨细胞p38MAPK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苍膝通痹胶囊靶向调控p38MAPK通路保护关节软骨的体内实验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 |
2.1 主要实验仪器 |
2.2 主要实验试剂 |
2.3 主要实验耗材 |
2.4 研究对象 |
2.5 主要试剂的配制 |
3 方法 |
3.1 KOA大鼠模型的建立 |
3.2 大鼠分组及干预方法 |
3.3 取材方法 |
3.4 实验检测技术 |
3.5 统计学分析 |
4 实验结果 |
4.1 苍膝通痹胶囊对大鼠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4.2 苍膝通痹胶囊对p38MAPK信号通路上游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
4.3 苍膝通痹胶囊对p38MAPK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4.4 苍膝通痹胶囊对p38MAPK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
4.5 苍膝通痹胶囊对p38MAPK信号通路中p-p38 表达的影响 |
5 讨论 |
5.1 大鼠KOA模型的建立 |
5.2 苍膝通痹胶囊治疗KOA的现代药理研究 |
5.3 苍膝通痹胶囊靶向调控p38MAPK信号通路治疗KOA的机制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综述 p38MAPK通路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药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声明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论文着作 |
科研课题 |
附件 |
(8)细胞因子与膝骨关节炎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Introduction |
1 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
1.1 检索策略 |
2 结果Results |
2.1 关节软骨细胞凋亡 |
2.2 白细胞介素家族与关节软骨损伤修复 |
2.3肿瘤坏死因子与关节软骨损伤修复 |
2.4 转化生长因子与关节软骨损伤修复 |
2.5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
3 结论Discussion |
(9)骨关节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药对骨关节炎相关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 |
1.1 中医药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
1.2 对一氧化氮的影响 |
1.3 对关节软骨的凋亡影响 |
2 中医各家对骨关节炎的辨证论治 |
3 骨关节炎的中医外治及针灸疗法 |
4 结语 |
(10)基于IL-1β/MAPKs通路探讨威灵仙总皂苷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威灵仙总皂苷对兔膝骨性关节炎IL-1β/MAPKs信号通路及软骨细胞凋亡影响的在体实验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试剂 |
1.4 实验仪器 |
1.5 主要试剂的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分组及模型的复制 |
2.2 实验动物模型的鉴定 |
2.3 药物剂量设置 |
2.4 药物干预 |
2.5 动物取材及标本制作 |
2.6 光镜下观察各组软骨组织形态学的变化 |
2.7 ELISA法检测各组软骨组织内IL-1β的水平 |
2.8 RT-PCR法检测各组软骨组织内Bcl-2、Bax、Caspase-3 和Caspase-9 m RNA表达 |
2.9 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软骨组织内p-P38、p-ERK-1 及p-ERK-2 的蛋白表达 |
2.10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兔膝关节OA动物模型鉴定结果 |
3.2 威灵仙总皂苷对兔膝OA软骨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 |
3.3 威灵仙总皂苷对兔膝OA软骨组织内IL-1β水平的影响 |
3.4 威灵仙总皂苷对兔膝OA软骨组织Bcl-2、Bax、Caspase-3、Caspase-9 mRNA表达的影响 |
3.5 威灵仙总皂苷对兔膝OA软骨组织内p-P38、p-ERK-1 及p-ERK-2 蛋白表达的影响 |
4 讨论 |
4.1 膝OA的造模动物及造模方法 |
4.2 OA的中医药治疗及中医药治疗OA的机制 |
4.3 炎症反应与OA的关系 |
4.4 软骨细胞凋亡与OA的关系 |
4.5 OA核心病机的现代科学内涵 |
4.6 凋亡因子与OA软骨细胞凋亡的关系 |
4.7 MAPKs信号通路与OA软骨细胞凋亡的关系 |
4.8 威灵仙总皂苷对兔膝OA软骨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 |
4.9 威灵仙总皂苷治疗兔膝OA的机制 |
第二部分:威灵仙总皂苷对IL-1β作用下软骨细胞凋亡及MAPKs信号通路影响的离体实验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试剂 |
1.4 实验仪器 |
1.5 主要试剂的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体外软骨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
2.2 MTT法检测威灵仙总皂苷对IL-1β作用下兔软骨细胞干预的时效、量效关系 |
2.3 实验分组及威灵仙总皂苷干预软骨细胞的方法 |
2.4 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软骨细胞凋亡 |
2.5 RT-PCR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Bcl-2、Bax、Caspase-3 及Caspase-9 mRNA表达 |
2.6 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p-P38、p-ERK-1及p-ERK-2的蛋白表达 |
2.7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兔软骨细胞的鉴定及传代培养后的形态观察 |
3.2 威灵仙总皂苷对IL-1β作用下的兔软骨细胞最佳干预浓度及干预时间 |
3.3 威灵仙总皂苷对IL-1β作用下的兔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
3.4 威灵仙总皂苷对IL-1β作用下的兔软骨细胞Bcl-2、Bax、Caspase-3 及Caspase-9 mRNA表达的影响 |
3.5 威灵仙总皂苷对IL-1β作用下的兔软骨细胞p-P38、p-ERK-1、及p-ERK-2 蛋白表达的影响 |
4 讨论 |
4.1 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的意义、方法及鉴定 |
4.2 OA软骨细胞凋亡的机制 |
4.3 IL-1β与OA软骨细胞凋亡的关系 |
4.4 IL-1β诱导软骨细胞凋亡的机制 |
4.5 威灵仙总皂苷抑制IL-1β作用下软骨细胞凋亡的机制 |
结语 |
一、研究结果 |
二、研究结论 |
三、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
四、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附图 |
附录二: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三: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一氧化氮对兔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淫羊藿苷防治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软骨退变的炎症机制研究[D]. 丰瑞兵.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针刀干预对制动4周KOA模型兔伸肌—屈肌生物力学及软骨变化的影响[D]. 乌云额尔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基于NF-κB信号通路探讨散寒化痰方外敷治疗兔模型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理[D]. 王瑀譞.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4]鹿茸多肽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保护作用[D]. 侯雅婷.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5]基于RhoA/ROCK信号通路探讨理筋正骨手法对膝骨关节炎模型兔软骨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D]. 姚梦莉.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6]补肾壮筋汤与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应用对大鼠膝软骨损伤修复价值的初步研究[D]. 李宇.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 [7]基于p38MAPK信号通路探讨苍膝通痹胶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D]. 谢文鹏.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
- [8]细胞因子与膝骨关节炎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J]. 朱瑜琪,王智耀,张帅,宁德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7(36)
- [9]骨关节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 汤晴,刘春景. 新疆中医药, 2017(01)
- [10]基于IL-1β/MAPKs通路探讨威灵仙总皂苷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D]. 赵宝祥.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6(08)
标签:细胞凋亡论文; 关节软骨论文;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论文; 骨关节疾病论文; 骨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