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档案馆编研人员的修养问题及提高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仲欣欣[1](2021)在《档案资源编研开发的途径探究》文中提出本文重点对当前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的编研开发现状、存在的不足进行论述,从而提出解决措施,以供同行借鉴。
马云[2](2021)在《我国综合档案馆地域文化档案的开发问题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常露方[3](2021)在《综合档案馆文化休闲服务用户需求探究》文中认为
崔卓敏[4](2021)在《省级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以天津市档案馆为例》文中认为当今社会,随着我们国家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机构改革的推行,中央和地方政府都越来越重视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档案馆作为文化事业单位的重要代表之一,更要注重自身档案馆各个层面的建设,努力为党、国家和社会公众提高优质的服务,为中国档案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因此,目前档案馆公共服务的现状如何,它能否满足公众对档案的利用需求是值得去关注的一个重点方向。本篇文章以天津市档案馆为例,研究省级综合档案馆的公共服务能力情况。第一章论述了论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所采用的方法等内容。第二章对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了概述,概念界定具体包括综合档案馆、公共档案馆、公共服务和公共服务能力;理论基础具体包括新公共服务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和档案价值理论。第三章是天津市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的调查情况,该部分主要论述了调查的思路、调查过程和调查结果。第四章是对天津市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情况的分析。内容主要是从服务主体、档案信息资源、服务机制、服务环境和服务方式五个方面展开的分析和论述。第五章是省级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的优化策略部分,该部分是从五个方面来论述的:一是从树立公共服务意识,落实行动保障方面来写的;二是从丰富馆藏,优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方面来写的;三是从完善服务机制,实现管理良性循环方面来写的;四是注重档案馆形象,优化公共服务环境来写的;五是从有效利用新技术,创新服务方式方面来写的。第六章是研究结论与展望。在研究方法上,文章主要采用了实地调研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三种方法结合进行。首先采用实地调研法,以档案用户的角色亲自去天津市档案馆进行调研,观察、了解和体验档案馆各方面的服务情况,获得档案馆公共服务的第一手材料,提升研究过程的信度;其次采用访谈法,通过访谈法预先了解社会公众对档案馆公共服务的体验情况,在此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开展量化研究。最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将访谈结果进行质性分析获得调查问卷的指标后,设计访谈问卷开展大范围调查,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利用相关软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档案馆在公共服务方面的现存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温晓晨[5](2021)在《城市记忆档案编研研究 ——基于山东省的调研与分析》文中指出城市记忆档案编研是发挥档案价值、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国内外档案学界对城市记忆的研究已日趋深入,对档案编研的研究也早已非常成熟,但对城市记忆档案编研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城市记忆档案编研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研究内容比较单一且深度不够,缺少宏观的综合性研究,研究成果没有系统梳理国内相关研究及实践现状,缺少足够的案例分析。因此,本文探讨城市记忆档案编研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有利于推动城市记忆工作的发展和进行。目前,山东省城市记忆档案编研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相关编研成果较为丰硕。本文以城市记忆档案编研研究为出发点,以山东省城市记忆档案编研成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网络调研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山东省各地级市档案信息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的城市记忆档案编研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并总结城市记忆档案编研工作的现存问题及原因,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的建议和策略。第1章为绪论,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创新点与难点等内容。第2章为相关概念的界定,主要采用递进式阐释城市记忆、城市记忆档案、城市记忆档案编研及其相关内容,为全文奠定理论基础。第3章为山东省城市记忆档案编研现状的展开分析,为了掌握山东省城市记忆档案编研的具体情况,笔者对山东省16地级市的档案信息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网络调研,介绍其信息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在城市记忆档案编研方面的具体情况,并对山东省城市记忆档案编研成果进行分类列举,从栏目设置、呈现方式、编研主体、编研内容、编研类型等五个方面分析调研内容,选取青岛档案信息网和枣庄档案微信公众号做案例分析。第4章以调研情况为基础,总结出山东省城市记忆档案编研存在编研主体单一、编研资源挖掘失衡、编研成果类型较少等4个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第5章则是针对山东省城市记忆档案编研工作现存问题及原因,探讨了山东省城市记忆档案编研工作的发展路径。
管茜[6](2021)在《公众参与档案业务的研究 ——以档案馆微信公众号为例》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终端通讯设备的普及,为了更好为社会提供服务,档案馆开启数字化转型,探索档案服务模式的创新。为满足社会公众对档案服务的需求,2019年国家档案局发布《档案移动服务平台建设指南》,明确指出“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要借助移动智能设备,建设具备移动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特点的档案移动服务平台,形成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档案业务新模式。”在此背景下,我国各级档案局(馆)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建设了以微信、微博和APP应用程序为代表的档案移动服务平台,但是其更多被档案机构视为提供资讯信息的推送窗口而非公众参与平台,公众仍旧充当使用者而非建设者,依托档案移动服务平台建设公众参与档案业务的目标和档案移动服务平台上公众参与的实际发展状况不相符合。公众参与的相关研究早已在城市规范、环境保护、公共管理等领域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包括对公众参与的影响因素、参与层次、参与机制等方面。目前对以微信为代表的档案移动服务平台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实践应用、评价指标、用户满意度等角度来研究微信公众号的界面设计、功能、内容、影响力等发展现状,而没有以“公众参与”为目标来探析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平台建设问题,助力档案业务活动。以微信为代表的档案移动服务平台拓展了公众参与的渠道,打破时间和地域限制,释放公众的人力资源、人才资源的优势,使其能以建言献策、资源建设、传播推广等方式参与到“收藏管用”等档案业务活动中去,这有利于缓解档案机构人少事多的压力、提升档案机构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要促进公众参与档案业务,需要借鉴其他学科中关于公众参与的理论成果,梳理公众参与档案业务的内容、方式和流程,在调查微信平台公众参与客观状况和公众参与主观感知的基础上,梳理当前基于微信平台公众参与档案业务的症结所在,并针对当前公众参与档案业务存在的问题,要通过政策法规、资源平台建设、参与机制和主体培育来提升公众参与档案业务的广度、深度和质量。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首先从公众参与概念出发,结合档案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和公民参与梯级理论,分析公众参与档案业务的内容边界和方式,并结合国内外相关实践案例提炼公众参与档案业务的4种形式。第二部分通过网络调查和问卷调查来分析当前公众参与档案业务存在的问题。调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以微信平台为代表的31个省级综合档案馆的网络调查,重点调查其公众参与的相关功能模块、参与方式和参与流程;二是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公众参与档案业务的意识、能力、经历、评价和需求。在调查基础上,结合公众参与档案业务的基本要求,从平台、公众、主客体矛盾的视角分析公众参与档案业务存在的问题,包括公众参与相关功能建设不完善、方式较单一、流程不清晰、反馈不及时、积极性不高、能力待提高、业务范围有限和质量控制缺失的问题。第三部分,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应从政策法规、资源平台建设、参与机制、主体培育四个方面来促进公众参与档案业务。政策法规方面,以法律明确公众参与档案业务的权利、义务和范围,以标准规范公众参与行为;基础设施方面,完善微信平台公众参与相关功能模块,促进微信平台与门户网站、APP、社交媒体等的深度融合,发挥微信平台的优势以创新公众参与方式、简化公众参与流程,加强平台资源建设以增加吸引力;参与机制方面,制定反馈机制、实施激励措施、强化质量控制;主体培育方面,一方面档案机构要树立“协同治理”的工作理念,另一方面,通过宣传教育工作,强化档案专业知识和信息素养教育。
程甘恬[7](2021)在《“五型”政府建设背景下地方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以景德镇市档案馆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王雯洁[8](2021)在《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档案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企业档案具有其他资源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保障档案资源更好地为各项工作提供服务,企业也逐渐重视借助各种方法为档案筑牢安全防线。与此同时,企业档案安全文化是在长期的企业档案安全工作过程中积淀出来的,是企业与档案实践工作相融合的基因与密码,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重视培育档案安全文化,通过“文之教化”的作用,不断熏陶和引导企业档案工作者自觉维护企业档案安全,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档案安全素质,最大限度的保障档案的实体安全和内容安全,还有助于持续为企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信息资源服务。因此,本文从档案安全文化的视角切入,开展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研究。本文共分为5章,第1章是文章的绪论,论述本次研究的背景环境和意义,阐述了国内安全文化和国内与国外的企业档案安全文化研究现状,并明确了文章的研究思路与方法、难点与创新点等内容。第2章主要对企业档案安全文化的概念进行界定,从档案安全精神文化、档案安全制度文化、档案安全行为文化、档案安全物质文化和档案安全技术文化五个方面入手,阐述了企业档案安全文化的具体内涵与功能,并进一步分析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的原则。第3章从国家档案事业发展、企业档案工作实践和企业文化建设三个角度论述了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并对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与总结。第4章基于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对现阶段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现状解析,为后期提出针对性措施埋下伏笔。第5章主要针对我国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及难点,分别从企业的精神培育、制度安排、行为规范、物资保障和技术应用5个方面来思考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的策略。文章最后简述了本文调研与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与对未来的展望。
颜雅玲[9](2020)在《地市级档案馆信息服务优化研究 ——以温州市档案馆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这个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里,社会对开放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逐步增加,档案馆信息服务的重要性及公众对档案信息的需求日益凸显,档案事业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随着政务公开在大数据环境下的持续开展,进一步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馆作为国家重要的公共文化机构,理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发挥自身优势,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档案馆信息服务方式,为公众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利用。然而一些地市级档案馆受管理体制、人才不足等因素制约,导致发展面临着一些瓶颈。本文采用新公共服务和整体性治理理论探析政务公开背景下地市级档案馆信息服务开展情况,并采用文献法、案例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以温州市档案馆为例,阐述了政务公开环境下以温州市档案馆为代表的地市级档案馆开展档案信息利用尤其是政府信息公开查询的现状,并归纳出档案馆信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档案资源开发滞后、开放力度不大、分布不均匀、馆藏不合理等;二是线上服务工作中缺少多媒体宣传、网站建设不完善等;三是政府信息公开查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政府信息收集范围小、报送不及时,政府信息公开和档案开放之间的冲突,政府主动公开信息少,档案馆公信力不够等问题;四是档案馆工作人员稳定性不强、专业水平低、对政府信息内容了解不多等。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管理体制、管理制度、对公众需求的认识、档案法律制度保障等方面。通过借鉴国内外档案馆信息利用服务研究的经验,提出从创新档案馆服务理念、推进馆藏资源整合共享、优化档案馆信息服务平台、加强新技术的应用、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机制、加强人才建设等方面的优化对策。本文在公共管理理论框架下研究档案馆信息利用服务问题,在研究视角上有所创新,不但丰富了地市级档案馆信息利用服务的相关研究,同时也为档案馆开展政府信息服务提供参考。
刘蛟[10](2020)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本溪市档案馆编研成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档案编研成果是各级各类档案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充分挖掘档案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重要手段。档案编研成果从选题、选材、编排加工、宣传出版对整体的档案编研工作都至关重要。同时,档案部门通过将编研成果的外借、借阅、展览及网上传播等方式将其提供给社会公众,对于满足社会大众的档案信息需求和上级领导决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溪市档案馆一直重视档案的编研工作。自20世纪90年起,本溪市档案馆编研人员突破编研选题的瓶颈之后,找到了一条适合本馆的编研思路,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编研思想。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网上调研结合的方式,收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本溪市档案馆的所有编研成果,并对此进行了数量、内容、形式、类型等方面的统计,通过统计得出的数据来分析其内在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深入探究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本文主要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分析档案编研与编研成果类型的相关概念,说明有关档案编研成果的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阐明本文的研究意义,说明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本溪市档案馆不同时期的档案编研成果的类型、内容、出版情况、展示情况、编研形式及运作模式等方面进行统计概述;第三部分,通过对第二部分编研成果的统计,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本溪市档案馆编研成果在选题、选材等方面的特点和本溪市档案馆编研工作在促进经济发展、打造文化名城、推动历史研究、服务民生工程上取得的成就;第四部分,结合统计数据,深入探究编研成果存在的不足,即选题类别不均衡、形式较为单一、传播渠道较窄、联合编研成果较少和论着型编研成果偏少并分析其成因;第五部分,根据本溪市档案馆的实际情况,提出通过优化编研主体、拓宽编研选题思路和编研成果传播渠道、创新编研成果形式等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论档案馆编研人员的修养问题及提高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档案馆编研人员的修养问题及提高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档案资源编研开发的途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的编研工作现状 |
二、编研工作的困难和不足 |
(一)档案编研工作不受重视。 |
(二)档案编研工作缺乏资金支持。 |
(三)档案编研力量薄弱。 |
(四)档案编研人员专业素质相对不足。 |
(五)档案编研成果内容缺乏深度。 |
(六)档案编研工作的创新能力不足。 |
(七)馆藏档案资源信息化不够完善。 |
三、做好档案编研工作的途径 |
(一)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认识水平。 |
(二)加大资金投入,提供财政保障。 |
(三)加强编研队伍建设,保障档案编研力量。 |
(四)创新档案编研方式,扩大编研途径。 |
(五)加快数字化进程,提供档案利用的有利条件。 |
(4)省级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以天津市档案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创新点及难点 |
1.5.1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
1.5.2 论文研究的难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研究概念界定 |
2.1.1 综合档案馆 |
2.1.2 公共档案馆 |
2.1.3 公共服务 |
2.1.4 公共服务能力 |
2.2 理论基础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2 多中心治理理论 |
2.2.3 档案双重价值论 |
第三章 天津市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调查 |
3.1 调查的目的及设计 |
3.1.1 调查的目的 |
3.1.2 调查设计 |
3.2 调查步骤与过程 |
3.2.1 调查对象 |
3.2.2 资料分析 |
3.2.3 理论饱和度检验 |
3.2.4 问卷设计 |
3.2.5 问卷收集情况 |
3.2.6 调查问卷分析情况 |
第四章 天津市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分析 |
4.1 服务主体能力分析 |
4.1.1 公共服务意识分析 |
4.1.2 工作人员能力分析 |
4.1.3 档案宣传工作分析 |
4.2 档案信息资源分析 |
4.2.1 档案数字化和开放度分析 |
4.2.2 档案编研成果分析 |
4.3 服务机制分析 |
4.3.1 档案馆服务制度分析 |
4.3.2 档案馆评估和反馈机制分析 |
4.4 公共服务环境分析 |
4.4.1 档案馆物理环境分析 |
4.4.2 档案馆人文环境分析 |
4.5 服务方式分析 |
4.5.1 档案馆公共服务提供方分析 |
4.5.2 档案馆服务形式和手段分析 |
第五章 天津市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策略 |
5.1 树立公共服务意识,落实行动保障 |
5.1.1 强化服务观念,提高服务意识 |
5.1.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员服务能力 |
5.1.3 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增强服务认知度 |
5.2 丰富馆藏,优化信息资源开发 |
5.2.1 推进数字化建设,提高档案开放度 |
5.2.2 扩大收集范围,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度 |
5.3 完善服务机制,实现管理良性循环 |
5.3.1 健全档案馆制度,提高查档效率 |
5.3.2 优化评估反馈机制,提升服务质量 |
5.4 注重档案馆形象,优化公共服务环境 |
5.4.1 健全档案馆基础设施,改观物理环境 |
5.4.2 合理划分功能区域,烘托人文环境 |
5.5 有效利用新技术,创新服务方式 |
5.5.1 强化社会合作,多样化产品供给 |
5.5.2 加强新媒体建设,促进服务均等化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访谈提纲——关于天津市档案馆公共服务情况的访谈问卷(馆内工作人员) |
附录2:访谈提纲——关于天津市档案馆公共服务情况的访谈问卷(利用者) |
附录3:调查问卷——省级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以天津市档案馆为例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研究成果 |
(5)城市记忆档案编研研究 ——基于山东省的调研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和难点 |
1.4.1 创新点 |
1.4.2 难点 |
第2章 城市记忆档案编研相关概述 |
2.1 城市记忆档案 |
2.1.1 城市记忆档案的概念 |
2.1.2 城市记忆档案资源的类型 |
2.1.3 城市记忆档案资源的分布 |
2.2 城市记忆档案编研 |
2.2.1 城市记忆档案编研的概念 |
2.2.2 城市记忆档案编研的特点 |
第3章 山东省城市记忆档案编研现状 |
3.1 山东省城市记忆档案编研情况调研 |
3.1.1 山东省16地级市档案信息网站 |
3.1.2 山东省16地级市微信公众平台 |
3.1.3 山东省16地级市城市记忆档案编研成果 |
3.2 山东省城市记忆档案编研情况分析 |
3.2.1 档案信息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调研分析 |
3.2.2 城市记忆编研成果分析 |
3.2.3 典例分析 |
第4章 山东省城市记忆档案编研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山东省城市记忆档案编研存在的问题 |
4.1.1 编研主体相对单一 |
4.1.2 编研资源挖掘失衡 |
4.1.3 编研成果类型较少 |
4.1.4 编研成果展示不佳 |
4.2 山东省与浙江省城市记忆档案编研比较分析 |
4.3 山东省城市记忆档案编研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1 主观原因 |
4.3.2 客观原因 |
第5章 山东省城市记忆档案编研工作的发展路径 |
5.1 城市记忆档案编研资源方面 |
5.1.1 重视城市记忆,开展记忆工程 |
5.1.2 挖掘档案记忆,凸显城市特色 |
5.2 城市记忆档案编研过程方面 |
5.2.1 扩大编研主体,加强多方参与 |
5.2.2 进行人员培训,利用网络编研 |
5.3 城市记忆档案编研成果方面 |
5.3.1 丰富编研类型,创新呈现方式 |
5.3.2 注重成果展示,拓宽展示渠道 |
5.4 城市记忆档案编研评估方面 |
5.4.1 树立评估意识,重视评估工作 |
5.4.2 构建评估体系,提升编研质量 |
第6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山东省城市记忆档案编研部分典型成果一览表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公众参与档案业务的研究 ——以档案馆微信公众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框架 |
1.4 研究创新点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公众参与 |
2.1.2 档案业务 |
2.1.3 公众参与档案业务 |
2.2 公众参与档案业务的理论依据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2 档案多元论 |
2.2.3 档案社群范式 |
2.2.4 公民参与梯级理论 |
3 公众参与档案业务的现状调查 |
3.1 平台客观状况调查 |
3.1.1 调查设计与调查方式 |
3.1.2 网络调查数据分析 |
3.2 主体主观认知调查 |
3.2.1 调查设计与调查方式 |
3.2.2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
4 公众参与档案业务的问题分析 |
4.1 公众参与度问题 |
4.1.1 公众参与业务层次待深入 |
4.1.2 公众参与相关功能不完善 |
4.2 主体认知问题 |
4.2.1 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
4.2.2 公众参与能力待提升 |
4.3 参与机制问题 |
4.3.1 反馈机制不明确 |
4.3.2 激励机制未建立 |
4.3.3 质量控制待提高 |
5 公众参与档案业务的改进措施 |
5.1 政策制度层面 |
5.1.1 制定相关法律政策,明确公众参与度 |
5.1.2 完善日常管理制度,规范公众参与行为 |
5.2 平台资源层面 |
5.2.1 完善平台功能建设,增强联动性 |
5.2.2 强化资源内容建设,加强吸引力 |
5.2.3 创新公众参与方式,拓宽选择面 |
5.3 主体层面 |
5.3.1 转变工作理念,彰显公众参与理念 |
5.3.2 重视宣传教育,培育公众参与主体 |
5.4 参与机制层面 |
5.4.1 建立公众参与反馈机制 |
5.4.2 实施公众参与激励机制 |
5.4.3 强化公众参与质量控制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基于档案移动服务平台的公众参与情况调查问卷 |
致谢 |
(8)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难点与创新 |
1.4.1 研究难点 |
1.4.2 研究创新 |
第二章 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概述及研究基础 |
2.1 企业档案安全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
2.1.1 企业档案安全文化的内涵 |
2.1.2 企业档案安全文化的功能 |
2.2 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原则 |
2.2.1 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 |
2.2.2 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的原则 |
2.3 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研究的理论基础 |
2.3.1 档案文化论 |
2.3.2 杜邦布莱德利曲线模型 |
2.3.3 “同心圆说”及其理论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3.1 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
3.1.1 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是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 |
3.1.2 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档案工作实践的需要 |
3.1.3 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是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 |
3.2 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的可行性 |
3.2.1 我国文化建设大环境是基础 |
3.2.2 档案领域的规范制度作保障 |
3.2.3 企业员工的安全需求为动力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 |
4.1 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成绩 |
4.1.1 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的人本思想渐显 |
4.1.2 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的成果初见成效 |
4.2 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的现存问题 |
4.2.1 企业档案安全精神文化建设的氛围欠佳 |
4.2.2 企业档案安全制度文化建设的水平偏低 |
4.2.3 企业档案安全行为文化建设的结构失衡 |
4.2.4 企业档案安全物质文化建设的资源有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的实施策略 |
5.1 培育企业档案安全精神文化 |
5.1.1 增强档案安全管理上的影响力 |
5.1.2 推动档案安全宣传上的向心力 |
5.1.3 发挥档案安全观念上的感召力 |
5.2 践行企业档案安全制度文化 |
5.2.1 健全企业档案安全保护相关制度 |
5.2.2 制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监督机制 |
5.2.3 完善档案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标准 |
5.2.4 强化档案安全文化建设反馈制度 |
5.3 规范企业档案安全行为文化 |
5.3.1 成立档案安全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
5.3.2 加强档案安全教育及技能的培训 |
5.3.3 加大档案安全文化人才培养力度 |
5.4 打造企业档案安全物质文化 |
5.4.1 加强保障档案安全的基础设施建设 |
5.4.2 分阶段优化档案工作者的工作环境 |
5.4.3 打造企业档案安全品牌形象与产品 |
5.5 研定企业档案安全技术文化 |
5.5.1 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档案保护技术 |
5.5.2 新型安全技术融入档案安全管理流程 |
5.6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现状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9)地市级档案馆信息服务优化研究 ——以温州市档案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5 创新之处及存在的不足 |
1.5.1 论文的创新 |
1.5.2 存在的不足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档案馆及其性质 |
2.1.2 档案馆信息利用服务 |
2.2 理论基础及启示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2 整体性治理理论 |
第三章 地市级档案馆开展信息利用服务的现状 |
3.1 地市级档案馆的基本概况 |
3.1.1 地市级档案馆馆藏情况和人员构成 |
3.1.2 档案开放利用和政府信息公开查询 |
3.2 案例分析——温州市档案馆 |
3.2.1 概况 |
3.2.2 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情况 |
3.2.3 档案馆信息服务开展情况 |
3.3 温州市档案馆信息服务情况问卷调查 |
3.3.1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
3.3.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四章 地市级档案馆信息利用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档案馆信息利用服务存在的问题 |
4.1.1 馆藏档案资源匮乏 |
4.1.2 线上服务技术薄弱 |
4.1.3 政府信息公开查阅服务尚存不足 |
4.1.4 档案馆在政府信息服务方面的公信力不够 |
4.1.5 缺少专业人员与高端人才 |
4.2 档案馆信息利用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管理体制的制约 |
4.2.2 对政务公开背景下公众新需求认识不足 |
4.2.3 档案法规制度在保障档案信息服务方面存在的障碍 |
4.2.4 缺乏有效的档案馆信息服务监督和反馈机制 |
第五章 地市级档案馆信息利用服务优化的对策 |
5.1 创新档案馆公共服务理念 |
5.1.1 坚持以公共利益为宗旨 |
5.1.2 树立“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理念 |
5.2 推进档案资源整合共享 |
5.2.1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整合公众所需资源 |
5.2.2 推行政府信息“文档一体化” |
5.2.3 加强档案信息资源与现行文件资源的整合 |
5.2.4 提高数字档案资源整合共享 |
5.3 优化档案信息服务平台和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
5.3.1 创新档案信息服务方式 |
5.3.2 重视网络平台的宣传工作 |
5.3.3 完善数字档案资源共享平台 |
5.3.4 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
5.4 建立有效的档案馆信息服务监督和反馈机制 |
5.4.1 建立有效的档案工作监督机制 |
5.4.2 推进档案信息反馈机制的建立 |
5.5 加强档案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 |
5.5.1 创新人才引入方式 |
5.5.2 加强现有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
5.5.3 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的政府信息服务水平 |
5.5.4 加强档案人才资源整合力度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档案馆信息利用服务问卷调查 |
(10)20世纪90年代以来本溪市档案馆编研成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相关概念和范畴 |
0.1.1 相关概念 |
0.1.2 研究范畴 |
0.2 研究现状 |
0.3 研究意义 |
0.3.1 理论意义 |
0.3.2 现实意义 |
0.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0.4.1 研究思路 |
0.4.2 研究方法 |
0.5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点 |
0.5.1 研究创新点 |
0.5.2 研究不足点 |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本溪市档案馆编研成果基本情况 |
1.1 档案编研成果的类型 |
1.2 档案编研成果的内容 |
1.3 档案编研成果的传播方式 |
1.3.1 档案编研成果的出版 |
1.3.2 档案编研成果的展示 |
1.4 档案编研成果的编研形式 |
1.5 档案编研成果的运作模式 |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本溪市档案馆编研成果的特点及编研工作成就 |
2.1 档案编研成果的特点 |
2.1.1 选题以地域文化为主 |
2.1.2 编研成果选材来源广泛 |
2.1.3 满族文化编研成果卓着 |
2.1.4 红色档案编研成果突出 |
2.2 档案编研工作取得的成就 |
2.2.1 弘扬地域文化,打造文化名城 |
2.2.2 填补研究空白,推动历史研究 |
2.2.3 建言献策,推进区域经济发展 |
2.2.4 筹集资金,服务本溪民生工程 |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本溪市档案馆编研成果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分析 |
3.1 档案编研成果存在的不足 |
3.1.1 选题偏重于历史人文,类别不均衡 |
3.1.2 高科技手段运用较少,形式较单一 |
3.1.3 论着型编研成果偏少,层次比较低 |
3.1.4 过于依赖传统媒体,传播渠道较窄 |
3.1.5 联合编研成果较少,合作范围较小 |
3.2 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
3.2.1 主观原因 |
3.2.2 客观原因 |
4 本溪市档案馆编研工作改进的对策 |
4.1 优化编研主体,打造高质编研团队 |
4.1.1 完善业务培训,増强编研能力 |
4.1.2 引进高质量专业人才 |
4.1.3 健全编研主体合作规范 |
4.2 强化宏观意识,拓宽编研选题思路 |
4.2.1 强化编研宏观意识 |
4.2.2 拓展编研选题新视角 |
4.3 充实成果内容,提升编研成果品质 |
4.3.1 丰富优化馆藏资源 |
4.3.2 编研结合,提高质量 |
4.4 依靠馆藏资源,创制编研文化产品 |
4.4.1 研发书籍声像产品形式 |
4.4.2 开发档案文化创意产品 |
4.5 利用网络技术,拓宽成果推广渠道 |
4.5.1 开通新媒体营销渠道 |
4.5.2 创建网上展厅展示编研成果 |
4.5.3 依托网络出版档案编研成果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论档案馆编研人员的修养问题及提高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档案资源编研开发的途径探究[J]. 仲欣欣. 办公室业务, 2021(18)
- [2]我国综合档案馆地域文化档案的开发问题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D]. 马云. 西北大学, 2021
- [3]综合档案馆文化休闲服务用户需求探究[D]. 常露方. 湖北大学, 2021
- [4]省级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以天津市档案馆为例[D]. 崔卓敏.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1)
- [5]城市记忆档案编研研究 ——基于山东省的调研与分析[D]. 温晓晨. 山东大学, 2021
- [6]公众参与档案业务的研究 ——以档案馆微信公众号为例[D]. 管茜. 武汉大学, 2021(12)
- [7]“五型”政府建设背景下地方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以景德镇市档案馆为例[D]. 程甘恬. 南昌大学, 2021
- [8]企业档案安全文化建设研究[D]. 王雯洁. 河北大学, 2021(02)
- [9]地市级档案馆信息服务优化研究 ——以温州市档案馆为例[D]. 颜雅玲.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3)
- [10]20世纪90年代以来本溪市档案馆编研成果研究[D]. 刘蛟. 辽宁大学, 2020(01)
标签:公众参与论文; 企业档案工作规范论文; 档案与民生论文; 安全文化论文; 工作记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