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车皮带疲劳测试电气系统的PC监控(论文文献综述)
高之翔[1](2017)在《节能导向的煤矿大型机电设备协同控制技术》文中认为节能导向的煤矿大型机电设备协同控制技术是以煤矿综合生产系统中主要耗能设备工作状态的智能感知为前提,各子系统间大型机电设备协同工作效率及协同控制策略为优化对象,最终实现整个煤矿综合生产系统的节能目标的过程。由于煤矿综合生产系统庞大,大型机电设备种类较多,且生产过程复杂,这增加了对煤矿大型机电设备工作状态实时监测的难度。煤矿综合生产系统任务调度问题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煤矿综合生产的能耗,几种常见的任务调度算法运用在煤矿综合生产任务调度中所反映出的任务调度完成时间不同,任务调度完成时间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最终不同的能耗程度。鉴于此,为获得较为节能的煤矿综合生产效果,研究一种合理的节能导向的煤矿大型机电设备协同控制技术就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主要研究煤矿大型机电设备效率优化及煤矿综合生产系统任务调度策略优化来降低煤矿综合生产能耗。首先,针对煤矿综合生产系统复杂的特点,本文对煤矿大型机电设备和子系统进行了分类,并给出了这些子系统中主耗能大型机电设备。其次,讨论了煤矿综合生产系统中大型机电设备的效率优化问题,详细推导了煤矿综合生产系统的能耗公式。此外,本文以协同控制为导向的煤矿综合生产系统任务动态优先级调度策略研究为主线,再结合具体的煤矿大型机电设备传感器监测方案与煤矿子系统间通信方案,具体讨论了煤矿综合生产的节能过程。在方案实施方面,本文主要采用S7-200 SMART型PLC对煤矿大型机电设备的状态进行感知控制,采用ARM920T系列微处理器S3C2440作为多元异构网络通信系统总控制芯片,并在文中介绍了相关传感器选型、煤矿多元异构网络构建以及子系统间、设备间通信过程。利用OneNET云平台实现了煤矿大型机电设备的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测,最后对煤矿综合生产能耗影响指标进行了仿真研究,并对仿真结果作出了详细分析,证明了本文提出的节能导向的煤矿大型协同控制技术是可行的。
陈志龙[2](2013)在《发动机前端附件驱动系统的设计与实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发动机前端附件驱动(FEAD,是英文Front End Accessory Drive的简写)系统是发动机前端各种附件驱动系统的统称,简称为前端轮系。是由曲轴通过皮带来带动空调压缩机、水泵、发电机、助力转向泵、风扇等附件工作的系统。包括多楔带附件驱动系统以及早期的V型带附件驱动系统。同时,为了保证带传动的能力,应通过张紧装置使传动带保持一定的张紧力。其中,多楔带附件驱动与传统的平型带或V型带驱动相比,具有接触面积大、楔面背面均可传动、维护方便、传递功率损失小、附件布置紧凑等优点。由于使用一根多楔带可以带动多个附件工作,大大节省了空间,因此,多楔带在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后使用越来越普及。发动机前端附件驱动轮系如果不进行前期的静态设计,而直接通过动态模拟或试验验证来寻找和确定好的轮系方案,则这种方法会由于寻找范围宽泛、花费时间较多而显得盲目和效率低。因此,从缩短研发周期和研发成本方面考虑,前期的静态设计就显得必要。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为:1.介绍了带传动工作的基本原理、轮系布置的基本原则。给出了轮系打滑门槛值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FEAD系统中噪音的产生及控制:带轮对齐度误差引起的噪音、打滑引起的噪音、带共振引起的噪音。3.介绍多楔带附件驱动系统的计算设计过程,主要确定多楔带的参数、张紧器参数及其他受力情况等。4.阐述了前端轮系的实验测试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宋均思[3](2010)在《基于WebAccess的全自动钢管抛丸清理监控系统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汽车、造船、机械设备制造等行业对钢管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对钢管质量特别是表面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钢管在使用前的清理工作也更为重要。抛丸清理是钢管清理众多方法中最有效的。然而我国钢管抛丸清理生产线多采用简单的PLC控制,系统多数重要参数的调节要人工完成,导致清理效率低、质量不稳定,严重影响了钢管的清理质量。因此,研制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质量高且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的全自动钢管抛丸清理生产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广泛调研和参阅相关先进技术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厂家技术要求和钢管抛丸清理的实际状况,确定了由工控机作上位监控机、PLC作下位实时控制机的全自动钢管抛丸清理监控系统总体方案,详细论述了上位机监控系统、下位机实时控制系统的软硬件开发和智能控制算法的设计。针对钢管抛丸清理过程中弹丸流量和弹丸速度难于控制易导致钢管过抛和欠抛的现状,系统采用电涡流传感器实时检测钢管锈蚀程度,通过人工神经网络算法计算出该锈蚀程度对应最佳弹丸量和弹丸速度,对弹丸流量和抛丸器转速进行实时控制,提高了抛丸清理的效率和质量。为解决生产线信息处理、数据管理不方便等问题,系统采用先进组态软件WebAccess为开发平台,不仅实现了对生产现场状况的模拟、监控,还具有对生产各种信息进行管理、对生产线进行自动控制等诸多功能,且系统可远程操作有网络集中管理的优势,更加适应现代化生产。试验结果和生产实践表明,本文研制的基于WebAccess的全自动钢管抛丸清理监控系统在钢管清理质量、效率,以及系统的操作性、处理速度、管理水平等方面均达到厂家的技术要求。较之同类型的钢管抛丸清理系统,本系统技术较为先进,工作稳定可靠,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朱小凡[4](2008)在《水电工程项目施工设备维修与更新决策研究》文中提出水电工程施工项目具有建设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施工环节和制约因素众多等特点。设备管理伴随近代大工业生产的出现而诞生,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而发展。设备管理已成为现代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拥有设备数量多、价值大的水电工程施工项目,设备管理意义更显深远,设备管理是整个项目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以良好的设备效率和投资效果保证项目生产经营目标的实践,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在系统总结国内外设备维修管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的特点,利用现有的设备维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的设备维修管理进行了探讨,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设备维修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以期探索出一种适合我国水电工程项目施工设备维修管理实用有效的管理模式,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与效率;同时本论文运用系统分析与经济分析方法,对水电工程项目施工设备更新改造方面进行了客观而科学的分析。论文最后结合挂治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的具体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对于笔者亲身经历过的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的设备管理方面长期以来摸索的一些经验教训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全员管理与分类管理的部分想法。
张继武[5](2007)在《JL钢铁公司制造执行系统(MES)的构建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钢铁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在保证敏捷化、连续化、自动化生产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实时高效的生产管理。传统的生产管理思想主要针对宏观的计划控制,对底层数据的采集和实际生产过程的控制缺乏有效的支持,并且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资源共享,容易形成所谓的“信息孤岛”现象。制造执行系统MES是位于上层计划管理系统与底层工业控制之间的面向车间生产的管理信息系统。它能够为车间管理人员提供生产计划的执行、跟踪以及相关资源的当前状态信息,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保证生产的有序进行。制造执行系统在企业计划管理层与车间底层控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填补了企业计划管理层和底层控制之间的“鸿沟”,是面向车间生产管理和控制的一种有效方法。本论文介绍了MES的理念和基本实现原理,基于现有行业应用情况、特点、发展趋势,针对钢铁行业的特点并实际结合JL钢铁公司生产管理现状,设计了JL钢铁公司制造执行系统。本文着重介绍了制造执行系统的总体构架、网络支撑环境、物理构架、数据采集结构、系统软件架构的选择。详细介绍了生产调度和计划管理模块、质量管理模块、物料跟踪系统模块、设备与工装管理模块的运行流程和功能的详细说明,最后对制造执行系统的预期效果进行详细的预测。钢铁企业的制造执行系统开发复杂性高,设计难度很大。本系统建立在对企业的详细调研基础之上,并借鉴国内外同行业的成功案例,设计出了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制造执行系统,有效地解决了企业的实际问题。系统目前处于开发阶段,本系统的架构与解决方案对于同类型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具有借鉴作用。
何晓义[6](2006)在《包钢炼铁厂管理信息系统(烧结部分)开发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炼铁厂管理信息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数据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企业信息系统的建立,为实现企业数据共享、信息发布提供了便捷的方式,同时为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在包钢炼铁厂原高炉区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项目组针对包钢炼铁厂烧结区机构设置与管理的特点,首先主要完成对烧结区管理系统的开发方案后,历经需求分析、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程序编写及运行与调试等阶段,最终完成数据库的建立和应用程序的编写。系统运行结果证明,本文所设计的烧结区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完全满足现阶段有关职能部门人员工作的需要,提高了管理质量与工作效率。同时为今后开发烧结生产管理专家系统的开发提出了进一步的设想。
赖海军[7](2005)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DCS的方案设计与控制策略组态研究》文中指出在国家建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淘汰落后”的水泥发展方针的指引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获得了迅猛发展。本文围绕兰丰水泥生产线,介绍了该生产线的DCS系统的选型、方案设计、控制策略组态、上下位组态的集成和系统调试过程。 水泥生产过程是一个包含开关量控制和模拟量调节的混合控制过程,本文在介绍与对比我国水泥生产现状和水泥控制的几种常用手段的基础上,选择了性价比高、专为混合控制过程而设计的PlantScape SCADA/HC900系统来控制兰丰水泥生产线的生产。论文提出了兰丰水泥生产线的控制方案,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结构。 论文重点介绍了如何通过系统提供的控制策略组态软件HC Designer,实现水泥生产中的数据采集处理和输出、关键参数的PID调节,并为弥补系统提供的顺控模块少的缺陷,介绍了一种利用常规功能模块实现组设备的开停车自动化的方法。 最后,介绍了上位机组态和下位机组态的集成,并完成了系统的综合调试。
董立敏[8](2005)在《基于MES(制造执行系统)的生产管控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信息的快速、准确地传递变得越来越重要了。车间的管理在企业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有效的管理车间,使信息在车间内能快速的传递,已成为信息管理的主要课题,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MES的生产管控系统,由于MES包含了管理车间生产的所有功能模块,所以将MES应用于车间中,可以实现对车间生产的管理与控制,实现信息的无缝集成。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 分析了生产管理系统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出现的新问题,进而引出了钢铁行业在生产管理技术上的新需求;详述了生产管控系统的内容;同时介绍了制造执行系统的定位及功能模型。 (2) 结合天津钢铁有限公司,介绍了天钢现有的底层自动化控制系统现状,指出了天钢炼铁厂在生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3) 在对钢铁行业信息化体系结构及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集成模型为基础的生产管控系统,使数据库成为整个模型的信息核心,其他系统可通过数据库获得共享信息。 (4) 基于天钢炼铁厂的实际生产管理现状,以及MRPII/ERP对车间生产控制的不彻底、不完善的情况,设计出了一套适于天钢实际生产状况的基于MES的生产管控系统方案,包括系统的软件架构,硬件架构,以及系统的总体结构,同时提出了系统实施的流程以及系统运行流程。
胡超,倪海燕,王熠炀,黄小明,邵文龙[9](2002)在《汽车皮带疲劳测试电气系统的PC监控》文中提出通过PC机、采样控制卡、变频器、速度和温度传感器、外围电路、以及交流电动机和发电机,组成了汽车皮带疲劳测试系统。并利用Genie组态软件完成实时监控、处理、计算、以及数据和图象显示、存盘等功能;Borland C++Builder4.0的软件完成数据报表的处理打印。
二、汽车皮带疲劳测试电气系统的PC监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汽车皮带疲劳测试电气系统的PC监控(论文提纲范文)
(1)节能导向的煤矿大型机电设备协同控制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创新点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煤炭工业节能减排相关概念 |
2.2 煤矿综合生产智能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2.3 煤矿智能控制关键技术 |
2.3.1 传感器感知技术 |
2.3.2 网络传输技术 |
2.3.3 实时定位技术 |
2.3.4 数据处理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3 煤矿综合生产系统分析 |
3.1 煤矿大型机电设备分类 |
3.2 煤矿综合生产子系统分类 |
3.3 子系统能耗数据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煤矿大型机电设备效率优化及能耗分析 |
4.1 煤矿大型机电设备效率优化 |
4.2 煤矿子系统任务模型 |
4.3 本章小结 |
5 协同控制导向的煤矿系统任务调度算法 |
5.1 煤矿系统任务调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
5.2 基于动态优先级的煤矿系统任务调度算法 |
5.2.1 煤矿系统任务调度相关概念和假设 |
5.2.2 价值密度为导向的系统任务执行可行性分析 |
5.2.3 时间几何度为导向的系统任务执行紧迫性分析 |
5.2.4 协同控制导向的煤矿综合生产系统任务调度策略 |
5.3 本章小结 |
6 技术实现 |
6.1 基于物联网的煤矿大型机电设备状态监测 |
6.1.1 传感器选型原则 |
6.1.2 主耗能机电设备需监测物理量及相应传感器选型 |
6.1.3 传感器检测方案 |
6.2 基于异构网络的煤矿子系统间通信 |
6.2.1 煤矿多元异构网络通信架构的建立 |
6.2.2 通信方案制定 |
6.3 基于OneNET云平台的煤矿设备协同控制技术 |
6.3.1 基于动态优先级实时调度的设备间协同控制技术方案 |
6.3.2 节能导向的煤矿大型机电设备协同控制技术应用 |
6.4 本章小结 |
7 总结和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2)发动机前端附件驱动系统的设计与实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单根多楔带附件驱动系统的结构特点及传动特点 |
1.2.1 多楔带附件驱动系统 |
1.2.2 多楔带结构及其传动特点 |
1.2.3 描述一个发动机前端附件驱动系统 |
1.3 发动机前端附件驱动系统的发展概览及趋势 |
1.3.1 平带驱动 |
1.3.2 V 型带驱动 |
1.3.3 单根多楔带驱动附件 |
1.3.4 带张紧器的多楔带系统的应用 |
1.3.5 单向离合解耦器(OAP/OAD)的应用 |
1.3.6 模块化的附件驱动系统 |
1.4 发动机前端附件驱动系统设计研究综述 |
1.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选题意义 |
第二章 摩擦带传动基本原理及轮系布置设计原则 |
2.1 引言 |
2.2 带传动工作原理 |
2.2.1 挠性体摩擦传动欧拉公式 |
2.2.2 有效拉力 |
2.2.3 多楔带带段张力与打滑门槛值的计算 |
2.2.3.1 自动张紧方式 FEAD 系统 |
2.2.3.2 手动张紧方式 FEAD 系统 |
2.2.3.3 确定 FEAD 系统的打滑门槛值 |
2.3 轮系布置设计原则 |
2.3.1 最小带轮直径 |
2.3.2 附件轮的布置 |
2.3.3 导向惰轮的配置 |
2.3.4 带轮包角推荐大小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带传动中噪音分析及控制 |
3.1 引言 |
3.2 带轮相对位置安装误差引起的噪音 |
3.2.1 带轮相对位置安装误差的表现形式及噪音 |
3.2.2 相对位置安装误差噪音的控制 |
3.3 打滑引起的噪音 |
3.3.1 皮带低张力 |
3.3.2 小的带轮包角 |
3.3.3 低的摩擦系数 |
3.4 带的共振引起的噪音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发动机前端附件驱动系统计算分析 |
4.1 引言 |
4.2 多楔带参数的计算 |
4.2.1 多楔带在轮系中的几何长度 |
4.2.2 多楔带几何长度与出厂规格长度的换算 |
4.2.3 皮带初始安装张力的确定 |
4.2.4 多楔带寿命的估算 |
4.3 自动张紧器参数的计算 |
4.3.1 张紧器的标刻线位置介绍 |
4.3.2 张紧器的工作扭矩 |
4.4 轮系的其他受力计算 |
4.4.1 轮毂载荷的计算 |
4.5 前端驱动轮系算例计算 |
4.5.1 轮系的几何布局计算与分析 |
4.5.2 轮系初始张紧力的计算及轮系中力的分析 |
4.5.3 多楔带参数的确定 |
4.5.4 自动张紧器的相关参数 |
4.5.5 带段共振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发动机前端附件驱动系统实测研究 |
5.1 引言 |
5.2 发动机前端附件驱动系统测试评价 |
5.3 实验测试台架和测试设备 |
5.4 各参数测试方法 |
5.4.1 带的张力测量 |
5.4.2 各带轮转速测量 |
5.4.3 张紧臂振动的测量 |
5.4.4 带的横向振动的测量 |
5.5 结果与分析 |
5.5.1 带的静态张力 |
5.5.2 张紧器惰轮轮毂载荷和带动态张力 |
5.5.3 各带轮转速及滑移率 |
5.5.4 张紧臂动态摆动 |
5.5.5 带的横向振动 |
5.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3)基于WebAccess的全自动钢管抛丸清理监控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钢管抛丸清理现状 |
1.2.1 国外钢管抛丸清理现状 |
1.2.2 国内钢管抛丸清理现状 |
1.3 课题来源及技术要求 |
1.3.1 课题来源 |
1.3.2 技术要求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钢管抛丸清理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钢管抛丸清理系统总体方案 |
2.1.1 钢管抛丸清理系统的组成 |
2.1.2 钢管抛丸清理生产流程 |
2.1.3 钢管抛丸清理系统总体方案的确立 |
2.2 钢管抛丸清理机械系统方案 |
2.2.1 钢管抛丸清理机械系统组成 |
2.2.2 钢管抛丸清理机械系统设备介绍 |
2.3 钢管抛丸清理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
2.3.1 监控系统硬件方案设计 |
2.3.2 监控系统软件方案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BP 神经网络的智能算法设计 |
3.1 弹丸流量、弹丸速度智能控制的基本原理 |
3.1.1 弹丸流量、弹丸速度对抛丸质量的影响 |
3.1.2 智能算法控制弹丸流量、弹丸速度的过程 |
3.2 智能控制算法的选择 |
3.3 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算法 |
3.3.1 人工神经元模型 |
3.3.2 常用神经元响应函数 |
3.3.3 BP 神经网络 |
3.4 钢管抛丸清理系统神经网络控制模型的建立 |
3.4.1 BP 网络结构的设计 |
3.4.2 网络模型的验证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钢管抛丸清理监控系统的硬件设计 |
4.1 监控系统硬件总体方案 |
4.2 监控计算机系统 |
4.2.1 监控计算机的主要任务 |
4.2.2 监控计算机的选用 |
4.3 PLC 控制系统 |
4.3.1 PLC 主单元的选用 |
4.3.2 PLC 功能模块的选用 |
4.4 变频调速模块 |
4.4.1 变频器的选型 |
4.4.2 变频调速模块的连接 |
4.5 电磁弹丸流量控制模块 |
4.5.1 电磁弹丸流量控制器工作原理 |
4.5.2 电磁弹丸流量控制器的选型 |
4.6 钢管锈蚀程度检测模块 |
4.6.1 钢管锈蚀程度检测模块基本结构 |
4.6.2 钢管锈蚀程度检测原理 |
4.6.3 等效电路分析 |
4.6.4 测量电路 |
4.7 视频采集模块 |
4.7.1 工业摄像头的选择 |
4.7.2 工业摄像头的连接 |
4.8 故障检测报警模块 |
4.8.1 提升机故障检测报警模块 |
4.8.2 辊道过载检测报警模块 |
4.8.3 其它报警模块 |
4.9 本章小结 |
第5章 钢管抛丸清理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
5.1 监控系统软件总体方案 |
5.2 上位机监控软件设计 |
5.2.1 系统监控软件的选用 |
5.2.2 网络结构的构建 |
5.2.3 WebAccess 与硬件通信的实现 |
5.2.4 生产信息的管理 |
5.2.5 生产的自动控制 |
5.2.6 生产状况的显示 |
5.2.7 智能算法的调用 |
5.2.8 主要操作界面介绍 |
5.3 PLC 控制程序设计 |
5.3.1 PLC 主控程序模块 |
5.3.2 抛丸清理控制模块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安装调试及结果分析 |
6.1 实验室设计调试阶段 |
6.2 现场调试阶段 |
6.2.1 控制柜现场布置 |
6.2.2 现场调试 |
6.3 试验性生产结果 |
6.4 系统结果总体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水电工程项目施工设备维修与更新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设备维修管理体制 |
1.2.2 国内设备管理的发展历史 |
1.2.3 国内外设备维修与更新的研究现状 |
1.2.4 水电工程项目施工设备维修管理发展趋势 |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 |
1.3.1 论文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1.3.2 本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二章 水电工程项目施工设备维修管理 |
2.1 水电工程项目施工设备分类及其特点 |
2.1.1 水电工程项目施工设备分类 |
2.1.2 水电工程项目施工设备特点 |
2.1.3 水电工程项目施工设备使用特点 |
2.2 水电工程项目施工设备维修管理体制及存在的问题 |
2.3 解决水电工程项目施工设备维修管理问题的思路 |
第三章 水电工程项目施工设备维修与设备更新 |
3.1 水电工程项目施工设备维修与更新分析 |
3.1.1 水电工程项目施工设备维修分级 |
3.1.2 水电工程项目施工设备维修的磨损理论 |
3.1.3 水电工程项目施工设备的维修性理论 |
3.1.4 水电工程项目施工设备更新 |
3.2 设备维修的费用分析 |
3.2.1 编制设备维修费用预算 |
3.2.2 设备维修费用的使用与控制 |
3.3 水电施工设备更新的技术经济分析 |
3.3.1 设备更新的主要形式 |
3.3.2 设备更新策略选择的原则 |
3.3.3 设备更新的经济界限与最佳更新期 |
3.3.4 设备更新费用的主要来源与折旧费的计提 |
第四章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设备维修模式选择 |
4.1 层次分析法 |
4.2 水电工程设备故障类型与维修模式 |
4.2.1 设备故障类型 |
4.2.2 维修模式 |
4.3 水电工程设备维修模式选择的AHP算法模型 |
4.3.1 影响设备维修模式的因素及选择 |
4.3.2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第五章 挂治工程项目施工设备管理实证分析 |
5.1 工程概述 |
5.2 挂治项目施工设备维修与更新应用 |
5.2.1 主要设备更新决策实行经济分析 |
5.2.2 设备维修管理的分类分级与设备维修模式的选择 |
5.2.3 结果分析 |
5.3 挂治项目施工设备管理经验总结 |
5.3.1 主要设备实行严格准入管理 |
5.3.2 设备维修管理的专业化与社会化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本文研究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附录A 中国水电八局挂治项目大型施工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
附录B 投入挂治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分类配置表 |
(5)JL钢铁公司制造执行系统(MES)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生产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 |
2.1.1 传统的生产管理理论 |
2.1.2 现代的生产管理理论 |
2.1.3 企业信息化 |
2.2 MES的理论综述 |
2.2.1 MES的定义 |
2.2.2 MES的发展历史 |
2.2.3 MES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4 MES的行业应用 |
2.3 MES和其他系统的关系模型 |
2.3.1 MES和其他系统的关系模型 |
2.3.2 MES和其他系统之间的交换关系 |
2.4 MES的模型 |
2.4.1 MES的三层企业模型 |
2.4.2 MES的系统集成模型 |
2.4.3 MES的功能结构模型 |
2.5 MES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
2.5.1 MES存在的问题 |
2.5.2 MES的发展趋势 |
第3章 钢铁企业的MES |
3.1 钢铁企业信息化及引入MES的原因 |
3.1.1 钢铁企业的信息化 |
3.1.2 钢铁企业引入MES的原因 |
3.2 钢铁企业生产流程的特点 |
3.3 MES在钢铁企业信息化中的位置 |
3.4 钢铁行业MES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
第4章 JL钢铁公司MES实施的背景及必要性 |
4.1 JL钢铁公司MES的实施背景 |
4.2 JL钢铁公司实施MES的必要性 |
4.2.1 JL钢铁公司存在的问题 |
4.2.2 JL钢铁公司实施MES的必要性 |
第5章 JL钢铁公司MES的方案设计 |
5.1 JL钢铁公司MES设计的基本思想 |
5.2 JL钢铁公司MES的总体结构 |
5.3 基于MES的生产管控系统的功能描述 |
5.3.1 企业资源管理层(ERP) |
5.3.2 生产调度操作层 |
5.4 JL钢铁公司MES的网络支撑环境及其物理结构 |
5.4.1 JL钢铁公司MES的网络支撑环境 |
5.4.2 JL钢铁公司MES的物理架构 |
5.4.3 JL钢铁公司MES数据采集系统的物理架构 |
5.4.4 JL钢铁公司MES数据传输系统的体系功能结构 |
5.5 JL钢铁公司MES的软件结构的选择和设计 |
5.5.1 JL钢铁公司MES软件结构的选择 |
5.5.2 JL钢铁公司MES软件结构的设计 |
第6章 JL钢铁公司MES的功能说明及实施步骤 |
6.1 JL钢铁公司MES的简要流程和功能的详细说明 |
6.1.1 JL钢铁公司MES的简要流程 |
6.1.2 JL钢铁公司MES各模块功能的详细说明 |
6.2 JL钢铁公司MES的实施步骤 |
第7章 JL钢铁公司MES实施后预期效果评价 |
7.1 技术质量管理领域的变化 |
7.2 生产管理领域的变化 |
7.3 出货管理领域的变化 |
7.4 信息作业管理领域的变化 |
7.5 MES运行以后的预期效益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本文的创新点 |
8.2 研究结论 |
8.3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6)包钢炼铁厂管理信息系统(烧结部分)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钢铁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以及产生的影响 |
1.1 钢铁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意义和实效 |
1.2 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项目现状及突破 |
1.3 钢铁企业信息化对生产方式的影响 |
第二章 包钢炼铁厂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
2.1 包钢炼铁厂简介 |
2.2 包钢炼铁厂信息化的历程 |
2.3 包钢炼铁厂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
2.4 开发包钢炼铁厂(烧结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 |
第三章 烧结生产管理过程 |
3.1 原料管理 |
3.2 烧结调度管理 |
3.3 烧结统计管理 |
3.4 烧结生产质量管理 |
3.5 烧结过程控制管理 |
第四章 包钢炼铁厂管理信息系统(烧结部分)开发与设计 |
4.1 包钢炼铁厂(烧结部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概述 |
4.2 包钢炼铁厂(烧结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分析 |
4.3 包钢炼铁厂(烧结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设计 |
第五章 包钢炼铁厂(烧结部分)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效果分析 |
5.1 包钢炼铁厂(烧结部分)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效果分析 |
5.2 问题和设想 |
5.3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结束语 |
(7)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DCS的方案设计与控制策略组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水泥生产现状和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 |
1.1.1 我国水泥工业现状 |
1.1.2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 |
1.2 水泥生产自动化技术 |
1.2.1 水泥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
1.2.2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上的常用控制手段 |
1.3 课题的来源、主要研究内容及课题的意义 |
1.3.1 课题的来源 |
1.3.2 课题完成的主要工作 |
1.3.3 课题的意义 |
第二章 集散控制系统 |
2.1 集散控制系统概述 |
2.1.1 集散控制系统的概念 |
2.1.2 DCS的特点 |
2.1.3 DCS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
2.1.4 DCS的体系结构 |
2.1.5 DCS系统的硬件结构 |
2.1.6 DCS系统的组态软件 |
2.1.7 我国 DCS的发展现状 |
2.1.8 DCS的选型 |
2.2 Honeywell Plantseape SCADA/HC900系统 |
第三章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及系统控制方案设计 |
3.1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系统工艺流程 |
3.1.1 生料制备系统 |
3.1.2 煤粉制备系统 |
3.1.3 烧成系统 |
3.2 兰丰水泥生产线的控制方案 |
3.2.1 硬件结构 |
3.2.1.1 现场控制站 |
3.2.1.2 中央控制室 |
3.3.1.3 DCS系统的通信网络 |
3.2.2 软件结构 |
3.3 DCS系统的组态流程 |
第四章 系统控制策略组态的实现 |
4.1 HC Designer组态软件的主窗口界面 |
4.2 数据的采集、处理和输出 |
4.3 组设备开停车控制 |
4.3.1 组设备开停车控制的设计原则 |
4.3.2 用常规功能模块实现组设备的开停车控制 |
4.3.2.1 具体思路 |
4.3.2.2 具体实现 |
4.3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 PID调节控制 |
4.3.1 PID调节原理 |
4.3.2 HC Designer组态软件中PID控制的实现 |
4.4 控制策略程序的应用 |
第五章 系统的集成与调试 |
5.1 数据库组态 |
5.2 流程图画面组态 |
5.3 station监视组态 |
5.4 系统的集成 |
5.5 系统的调试 |
5.5.1 打点测试 |
5.5.2 无负荷试车 |
5.5.3 负荷试车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现场控制站硬件配置清单 |
(8)基于MES(制造执行系统)的生产管控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3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车间生产管控系统的现状与发展 |
2.1 生产管控系统的内容 |
2.2 生产管控系统的发展历程 |
2.2.1 传统生产管理理论 |
2.2.2 现代生产管理理论 |
2.3 钢铁企业生产管控系统的现状及新问题 |
2.3.1 钢铁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现状 |
2.3.2 钢铁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新问题 |
2.4 钢铁行业生产管理技术的新需求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MES的生产管控系统的含义 |
3.1 基于MES的生产管控系统的含义 |
3.2 制造执行系统MES |
3.2.1 制造执行系统的定义 |
3.2.2 制造执行系统产生的原因 |
3.2.3 制造执行系统研究的内容 |
3.2.4 制造执行系统的功能模型 |
3.2.5 制造执行系统带来的效益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天津钢铁有限公司生产系统简介 |
4.1 钢铁企业生产过程的特点 |
4.2 天津钢铁有限公司现状 |
4.2.1 天钢简介 |
4.2.2 天钢炼铁厂过程监控系统 |
4.2.2.1 炼铁厂过程监控系统的硬件组态 |
4.2.2.2 炼铁厂过程监控系统的软件组态 |
4.2.3 天钢炼铁厂工艺流程 |
4.2.4 炼铁厂目前存在的问题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MES的生产管控系统的方案设计 |
5.1 系统的基本思想 |
5.2 生产管控系统的总体结构 |
5.3 生产管控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 |
5.4 基于MES的生产管控系统的功能模型 |
5.5 生产管控系统的网络支撑环境及其物理结构 |
5.5.1 生产管控系统的网络支撑环境 |
5.5.2 生产管控系统的物理架构 |
5.5.3 数据采集系统物理架构 |
5.6 生产管控系统软件结构的选择与设计 |
5.6.1 生产管控系统软件结构的选择 |
5.6.2 生产管控系统软件结构的设计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生产管控系统的实施步骤及运行流程 |
6.1 天钢炼铁厂生产管控系统的模块设计 |
6.2 生产管控系统的实施步骤 |
6.3 生产管控系统的运行流程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汽车皮带疲劳测试电气系统的PC监控(论文参考文献)
- [1]节能导向的煤矿大型机电设备协同控制技术[D]. 高之翔. 安徽理工大学, 2017(10)
- [2]发动机前端附件驱动系统的设计与实测分析[D]. 陈志龙. 华南理工大学, 2013(06)
- [3]基于WebAccess的全自动钢管抛丸清理监控系统的研制[D]. 宋均思. 青岛理工大学, 2010(02)
- [4]水电工程项目施工设备维修与更新决策研究[D]. 朱小凡.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8(06)
- [5]JL钢铁公司制造执行系统(MES)的构建研究[D]. 张继武. 东北大学, 2007(03)
- [6]包钢炼铁厂管理信息系统(烧结部分)开发与应用[D]. 何晓义. 内蒙古大学, 2006(06)
- [7]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DCS的方案设计与控制策略组态研究[D]. 赖海军. 南昌大学, 2005(04)
- [8]基于MES(制造执行系统)的生产管控系统的研究[D]. 董立敏. 河北工业大学, 2005(06)
- [9]汽车皮带疲劳测试电气系统的PC监控[J]. 胡超,倪海燕,王熠炀,黄小明,邵文龙. 电气自动化,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