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视网膜微血管异常对卒中有预测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朱少进[1](2021)在《OCTA定量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黄斑及视盘的变化》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双眼黄斑及视盘的变化,定量分析黄斑区浅层毛细血管血流密度(SVD)、深层毛细血管血流密度(DVD)及中心凹无血管区(FAZ)形态变化和视盘区盘周血流密度(pVD)及盘周神经纤维层(pRNFL)厚度的变化,初步确定对侧眼和高危人群眼底病变的监测指标。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本研究收集了 2020年1月至12月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确诊为单眼RVO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86只眼,将43只RVO眼作为患侧组,将43只未受累眼作为对侧组,对照组在本院职工或家属中选取健康志愿者,共21人42只眼。应用OCTA观察三组黄斑中心凹处、鼻侧(N)、颞侧(T)、上侧(S)和下侧(I)区域内的SVD、DVD数值变化,测量FAZ面积、周长和非圆指数(AI)变化;视盘区主要测量盘内血流变化、盘周颞侧上方(TS)、上方颞侧(ST)、上方鼻侧(SN)、鼻侧上方(NS)、鼻侧下方(NI)、下方鼻侧(IN)、下方颞侧(IT)、颞侧下方(TI)8个区域内pVD和pRNFL的数值。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和典型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差异性比较,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3名单眼RVO患者,男性25名,女性18名,CRVO患者13例,BRVO患者30例;年龄30~74岁,平均年龄55.49±10.01岁;纳入健康志愿者21名,42例眼,其中男性10名,女性11名,年龄46~59岁,平均年龄53.24±4.45岁。两组受检者年龄(P=0.184)和性别构成比(P=0.663)无统计学差异。OCTA检查结果显示:三组间黄斑心中1mm范围内SVD降低,S、N、T和I侧象限的SVD和DVD降低,这些改变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三组间FAZ的面积(P=0.455)和周长(P=0.959)数值增加不明显,但AI和FD-300区域内的VD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001);与对照组相比,对侧眼黄斑区T、S、N和I侧象限DVD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盘内、盘周整体和盘周上方(pS)、ST、SN的VD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但盘周下方(pI)、NS、NI、IN、IT、TI和TS的pVD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对侧眼各区pVD均有所降低,对侧眼盘内VD下降最为明显(P=0.011);三组间NI、IT、TI、TS、ST的区域内的pRNFL厚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盘周整体、pS、pI、NS、IN和SN区域的pRNFL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盘周ST和IT区域内的pRNFL厚度低于对照组(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侧组和对侧组的平均pVD和pRNFL厚度两者呈正相关,相关性不强(r=0.0978,P=0.5326;r=0.1235,P=0.4301),对照中两者呈负相关性,相关性比较低(r=-0.1812,P=0.2507);典型相关分析显示pVD与pRNFL厚度综合变量集二者具有很强正相关性(P<0.001)。结论:OCTA可以充分量化研究RVO双眼黄斑和视盘血流及结构变化,RVO患眼降低的VD可用于评估患眼的严重程度,作为诊疗观察指标,pVD与pRNFL厚度有较强的相关性,血流灌注减少对视神经有所损伤。在诊疗患眼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对侧眼变化,特别是黄斑区DVD、盘内VD、盘周ST和IT区域pRNFL厚度的改变,将其作为监测对侧眼和高危人群的观察指标,可为预防眼病变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图17表11参51
赵丽英[2](2021)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目的:2型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是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寻找早期评估和预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风险的指标显得尤为重要。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炎症标志物。本研究旨在评估NLR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筛选后共纳入1422人(男性845人,女性577人)进行研究。收集人口学数据资料和血液分析、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并计算NLR。根据NLR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四组:Q1(<1.609),Q2(≥1.609,<2.111),Q3(≥2.111,<2.883)和Q4(≥2.883)。应用SPSS 22.0版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NLR与T2DM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1.四组间各参数比较:与Q1组患者相比,Q4(最高四分位数)组患者的年龄、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空腹血糖和血肌酐升高,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预估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均P<0.05)。与Q1组相比,Q3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升高(均P<0.05)。与Q1组相比,Q2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P<0.05)。体重指数、血小板、血尿酸和糖化血红蛋白在NLR四分位分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四组间并发症趋势分析:本研究使用趋势检验分析发现,随着NLR四分位数递增,脑血管病变(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A)(P<0.001)、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P=0.004)、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P<0.00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P=0.002)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P=0.001)均逐渐增加。3.NLR与不同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关系:将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1的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发现NLR是CVA(OR=1.181,95%CI:1.028-1.357,P=0.019)和DKD(OR=1.229,95%CI1.070-1.413,P=0.004)的危险因素。结论:1.高的NLR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变(CVA)和糖尿病肾病(DKD)的潜在危险因素。2.基于常规血液分析计算的NLR值可能对预测和筛查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有一定指导价值。
余雯静[3](2021)在《急性感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炎症指标的相关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急性感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血清学指标中炎症相关指标的差异,探讨分析炎症过程及相关炎症指标在感染后AMI病程中的病理生理机制,将急性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发展联系起来,更多对这个研究方向的了解可能会鼓励人们研究保护感染后发生AMI的高危患者的方法。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有明确感染病史或证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2例,设为感染AMI组;将明确无感染证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1例,设为非感染AMI组;将因感染入院未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32例,设为感染无AMI组;将本院其他原因住院的排除冠心病、感染等相关疾病的患者145例,设为对照组。纳入标准:感染AMI组:符合以下两项:(1)急性心肌梗死符合Fourth Universal Defini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2018)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有明显感染症状或检查证明的患者,包括肺部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泌尿道感染,皮肤感染,腹腔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等。非感染AMI组:排除感染证据且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感染无AMI组:有明显感染症状或检查证据的患者,但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损伤(肌钙蛋白I阴性)。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影响指标水平的疾病;(2)免疫抑制疾病或恶性肿瘤患者;(3)近期有进行抗凝治疗;(4)严重肝功能异常或多脏器衰竭患者。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既往病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高脂血症、COPD、慢性肾病),吸烟史,院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脏破裂等)、入院心率,入院时血常规、CRP、心肌损伤标记物、B型钠尿肽(BNP)、D-二聚体、凝血常规、肝肾功能、C反应蛋白(CRP)、血脂分析、Cys-C检测。已行冠脉造影手术者采用Gensini评分评估冠脉严重程度。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采用肺炎严重指数(PSI)评估危险分层。研究结果:1.感染AMI组患者的炎症指标NLR、MPV、Cys-C、D/F比值比非感染AMI组更高。在感染AMI组中,NLR、MPV、Cys-C、D/F比值与Gensini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在非感染AMI组,NLR、Cys-C、D/F比值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2.感染AMI组患者的MPV、Cys-C比感染无AMI组更高,且对急性感染后AMI有预测价值(MPV的曲线下面积(AUC=0.624,95%CI:0.557-0.691,P<0.001),Cys-C的曲线下面积(AUC=0.645,95%CI:0.579-0.712,P<0.001));在CAP中高危PSI亚组患者中,感染AMI组的MPV、Cys-C比感染无AMI组均更高(P<0.05),对感染后AMI有预测意义(MPV的曲线下面积(AUC=0.752,95%CI:0.587-0.851,P=0.002),Cys-C的曲线下面积(AUC=0.719,95%CI:0.636-0.869,P<0.001)),COPD、MPV为CAP中高危患者发生AMI的独立危险因素。3.感染AMI组患者中院内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9%,其中心力衰竭最常见(84.4%);与MPV、Cys-C、D/F比值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57,0.321,0.181,P<0.05),且对急性感染诱发AMI院内主要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MPV的曲线下面积(AUC=0.611,95%CI:0.511-0.711,P=0.030),Cys-C的曲线下面积(AUC=0.728,95%CI:0.642-0.814,P<0.001),D/F比值比较的曲线下面积(AUC=0.629,95%CI:0.540-0.737,P=0.011));住院天数、冠心病史、心率、LVEF、Cys-C为感染后AMI发生院内主要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感染AMI组患者的炎症指标NLR、MPV、Cys-C、D/F比值比非感染AMI组更高。在感染AMI组中,NLR、MPV、Cys-C、D/F比值与Gensini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在非感染AMI组,NLR、Cys-C、D/F比值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这表明感染导致炎症指标升高,四个炎症相关指标均不能反映冠脉严重程度。COPD、MPV为CAP中高危患者发生AMI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AMI组患者中院内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9%,其中心力衰竭最常见(84.4%);与MPV、Cys-C、D/F比值相关,且对急性感染诱发AMI院内主要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住院天数、冠心病史、心率、LVEF、Cys-C为感染后AMI发生院内主要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总结了急性感染后发生AMI临床诊治、预后等影响因素,评估常用经济的血清学指标的差异,为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
孟繁琪[4](2021)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baPWV的相关性,来为临床上通过测量患者baPWV用于预测和筛查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从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174名入组。被纳入研究的患者需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标准采用2002年国际临床分级标准。同时需要排除:非糖尿病眼病患者;除2型糖尿病以外的其他类型糖尿病;存在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及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综合征、低血糖症、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等;安装有下腔静脉滤网的深静脉血栓患者或下肢有可疑血栓形成;有下肢血管、骨手术史;患有严重的肝脏、肾脏、心脏疾病;患有恶性肿瘤;踝肱指数<0.9或>1.3。2.收集174名患者一般资料,采血测定Hb、WBC、单核细胞、TG、CHO、HDL-C、LDL、Cr、UA、BUN、UMA,并使用眼底一次性成像机获取眼底照片,使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baPWV,根据眼科报告结果将患者分为NDR组、DR组,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对比两组指标,并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baPWV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以baPWV为因变量,年龄、BMI、脉压、UMA、Hb A1c、MHR、CHO、TG、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脑卒中病史、糖尿病病程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各指标是否与baPWV相关。结果:1.两组中所有患者的baPWV均值均大于切点1400 cm/s,DR组的baPWV(1715.51±274.10)cm/s明显高于NDR组(1503.98±238.17)cm/s,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01)。Cr、UMA、Hb A1c、糖尿病病程、脑卒中病史组间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2.baPWV与各临床及生化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UMA(r=0.163,P<0.05)、单核细胞(r=0.170,P<0.05)、脉压(r=0.170,P<0.05)、Cr(r=0.226,P<0.01)、糖尿病病程(r=0.247,P<0.01)与baPWV呈现正相关。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有无DR为因变量,以UMA、Hb A1c、糖尿病病程年龄、BMI、脉压、MHR、CHO、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脑卒中病史、baPWV为自变量,结果显示UMA(OR=1.003,95%CI为1.000~1.006,P<0.05)、Hb A1c(OR=1.003,95%CI为1.000~1.006,P<0.05)、糖尿病病程(OR=1.121,95%CI为1.028~1.221,P<0.01)、baPWV(OR=1.003,95%CI为1.002~1.005,P<0.01)是DR的危险因素。4.DR患者与baPWV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7,当患者的baPWV为1636 cm/s时,其敏感性为62.4%,特异性为80%,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baPWV的数值与UMA、单核细胞、Cr、糖尿病病程、脉压呈现正相关。DR的发生与UMA、baPWV、糖尿病病程、Hb A1c存在正相关性,提示baPWV可作为DR发生的风险指标其中之一。
张莹,张敏,贾砚文,黄宽宽,黄珊,张志翔,恽文伟[5](2021)在《视网膜血管成像技术在脑小血管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脑小血管病日益引起重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视网膜血管的改变可作为预测脑小血管病的潜在标志物。视网膜血管被认为是观察脑血管和全身血管状况的窗口。将传统的眼底照相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技术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相结合,可以对脑小血管病患者的视网膜血管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本文总结分析视网膜血管成像技术在不同脑小血管病影像学分型中的应用并做一综述,旨在为脑小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及防治提供参考。
陈浩,龚涛,王晓霞,孙颖[6](2020)在《中国多学科微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文中提出微血管疾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以直径<500μm的小动脉、微动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损伤——微血管密度、直径及功能改变,继发阻塞继而影响组织灌注为共同病生理特征的血管疾病综合征。临床微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脑微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疾病、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和病理性肥胖等。迄今国际上尚缺乏对于微血管疾病的统一定义、诊断标准及治疗对策。经过专家共识会议和文献回顾,本共识总结了微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病理机制及临床特征,并对不同微血管疾病的诊断流程和主要的治疗策略给出了建议。
赵颖[7](2020)在《血瘀证的视网膜血管及血氧特征及其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索血瘀证的视网膜血管及血氧特征,为建立基于视网膜信息的动态化、量化及客观化的血瘀证评价指标体系提供方向。方法:1.采用肘正中静脉注射10%高分子右旋糖酐溶剂建立猕猴血瘀证候模型,以猕猴生物表征,如舌象、唇色、眼球、皮毛及动物行为,血液流变学、凝血、血常规等指标进行血瘀证候模型评价。2.运用视网膜血氧仪采集血瘀证组与对照组猕猴眼底视网膜血管及血氧等眼底图像信息,并对视网膜信息与血液流变学、凝血等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建立基于视网膜信息的血瘀证评价指标体系。3.以健康受试者为对照,以气滞血瘀证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舌质、脉象等证候要素,血液流变学、凝血等指标体系研究气滞血瘀证患者视网膜血管及血氧等视网膜信息的特征,为中医证候客观化提供方向。结果:1.猕猴血瘀证候模型的建立及评价:(1)基于四诊信息的中医证候积分评价量表显示,血瘀组猕猴舌象评分及耳血管状态评分、皮毛状态评分、嘴唇颜色评分、眼睛状态评分均有所增高。血瘀组猕猴造模后出现反应活动怠倦、嘴唇颜色稍暗、毛发干燥、耳缘血管增加、粪便性质改变。(2)就血瘀证候模型而言,与对照组相比,血瘀组全血还原粘度(低切)、全血还原粘度(中切)、血流变增高(P<0.05),全血还原粘度(高切)、红细胞刚性指数显着增高(P<0.01)。血瘀组造模后血浆粘度、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均增高(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P<0.05)。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发现造模后血瘀组的样本与其他样本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进一步验证了猕猴血瘀模型造模成功。血瘀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及有核红细胞计数增加(P<0.05),血瘀组造模后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红细胞压积增加(P<0.05),这更加辅证了血瘀模型的造模成功。2.血瘀证候猕猴眼底视网膜图像信息的特征研究:(1)血瘀证候猕猴视网膜血氧特征研究发现,血瘀证组猕猴动脉血氧含量为(84.23±18.46)%,静脉血氧含量为(72.30±11.84)%;对照组猕猴动脉血氧含量为(96.57±15.41)%,静脉血氧含量为(67.23±7.23)%,血瘀证组猕猴视网膜静脉血氧饱和度含量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证组造模后视网膜静脉血氧饱和度含量(72.30±11.84)%较造模前(59.46±7.52)%增高(P<0.01)。血瘀组猕猴下主静脉血氧饱和度含量(64.73±11.77)%、上主静脉血氧饱和度含量(79.27±6.78)%较对照组下主静脉血氧饱和度含量(66.35±7.42)%、上主静脉血氧饱和度含量(68.11±7.25)%增高(P<0.05)。血瘀组造模后上主静脉血氧饱和度含量(79.27±6.78)%较造模前(60.76±5.36)%显着增高(P<0.01),余象限差异不明显。血瘀证候猕猴视网膜血管特征研究发现,血瘀组猕猴整体视网膜动脉管径均值为(128.56±29.31)μm,静脉管径均值为(191.79±35.42)μm;对照组猕猴整体视网膜动脉管径均值为(117.04±20.64)μm,静脉管径均值为(189.79±25.09)μm,与对照组相比,血瘀组猕猴整体视网膜动脉管径及视网膜静脉管径均增高(P<0.05)。血瘀组造模后整体视网膜动脉管径值增高(P<0.05)。各个象限差异不显着(P>0.05)。视网膜动静脉管径比特征显示,血瘀组猕猴视网膜鼻上动脉管径/上主静脉管径均值为(0.84±0.33);对照组猕猴视网膜鼻上动脉管径/上主静脉管径均值为(0.61±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组造模后颞上动脉管径/上主静脉管径(0.65±0.10),鼻上动脉管径/上主静脉管径值(0.61±0.08)较前升高(P<0.05)。(2)视网膜指标与基于血瘀证候血液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提示,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与全血粘度(中切)(高切)、全血还原粘度(中切)(高切)、红细胞刚性指数具有相关性(P<0.05),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与平均红细胞体积具有相关性(P<0.01),视网膜静脉血氧饱和度与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具有正相关性(P<0.05)。视网膜静脉血管管径与全血粘度(中切)、全血还原粘度(低切)、红细胞电泳指数具有相关性(P<0.05)。3.气滞血瘀证患者眼底视网膜图像信息的特征研究:(1)气滞血瘀证RVO组、EH组根据病位、病因、病势及四诊信息对证候体征归类显示,RVO组病位主要在肝、脾,EH组病位主要在肝、经络,除外各自疾病不同主要临床表现,二者均以舌红有瘀点(79%,83%),心烦(91%,90%),胸胁或乳房胀痛(70%,86%),脉细涩、迟(61%,60%)所占比率居高,符合该证候特点。(2)就血瘀证生化指标而言,与正常组对比,气滞血瘀证RVO组,EH组血液流变学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P<0.01)。气滞血瘀证RVO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较高(P<0.05),气滞血瘀证EH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显着增高(P<0.01),甘油三酯增高(P<0.05)。气滞血瘀证RVO组、EH组与正常组凝血指标对比显示,与正常组相比,RVO组凝血酶时间测定相对延长(P<0.05)。(3)气滞血瘀证视网膜信息特征显示,气滞血瘀证RVO组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含量为(87.73±21.35)%,静脉血氧饱和度含量为(62.91±18.92)%,动静脉差值为(24.81±25.41)%;正常组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含量为(86.83±10.44)%,静脉血氧饱和度含量为(68.81±11.13)%,动静脉差值为(18.02±25.41)%;气滞血瘀证EH组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含量为(92.39±13.03)%,静脉血氧饱和度含量为(72.15±10.61)%,动静脉差值为(20.24±16.05)%。与正常组对比,气滞血瘀证RVO组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含量增高,静脉稍有降低,动静脉差值增高(P<0.01)。气滞血瘀证EH组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含量增高(P<0.05)。RVO组与EH组相比,视网膜整体动脉血氧饱和度、静脉血氧饱和度、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气滞血瘀证RVO组、EH组不同象限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特征显示,与正常组相比,RVO组鼻下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含量、颞上静脉血氧饱和度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颞上动脉血氧饱和度含量增高(P<0.01),EH组颞上动脉血氧饱和度含量增高(P<0.05),RVO组与EH组相比,视网膜鼻上静脉血氧饱和度含量较低(P<0.05),视网膜颞上静脉血氧饱和度含量降低(P<0.01)。气滞血瘀证RVO组、EH组视网膜血管管径特征显示,气滞血瘀证RVO组整体视网膜动脉血管管径均值为(108.17±24.47)μm,静脉血管管径均值为(155.19±32.17)μm;正常组整体视网膜动脉血管管径均值为(130.95±110.35)μm,静脉血管管径均值为(159.40±24.30)μm;气滞血瘀证EH组整体视网膜动脉血管管径均值为(113.17±22.14)μm,静脉血管管径均值为(158.73±25.91)μm。与正常组对比,RVO组静脉管径值增高(P<0.05)。RVO组、EH组不同象限视网膜动静脉血管管径特征显示,与正常组对比,RVO组视网膜鼻上动脉管径值(111.09±16.56)μm、鼻上静脉管径值(155.42±31.20)μm、视网膜鼻下静脉管径值(152.76±31.81)μm有所降低(P<0.05),EH组视网膜鼻上动脉管径值(112.93±20.17)μm、视网膜鼻下动脉管径值(110.40±26.62)μm、鼻下静脉管径值(154.63±22.94)μm增高(P<0.01)。RVO组与EH组对比,视网膜颞上动脉管径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鼻下动脉管径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气滞血瘀证RVO组、EH组视网膜动静脉管径比特征显示,与正常组对比,RVO组颞上动静脉管径比降低(P<0.05),鼻上动静脉管径比增高(P<0.01),EH组鼻上动静脉管径比降低(P<0.05),鼻下动静脉管径比降低(P<0.01)。RVO组与EH组相比,颞上动静脉管径比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4)视网膜指标与基于血瘀证候血液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气滞血瘀证EH组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与全血粘度(低切)(中切)、血浆粘度具有相关性(P<0.05),与全血粘度(高切)具有显着相关性(P<0.01)。气滞血瘀证RVO组视网膜静脉血氧饱和度与全血还原粘度(高切)、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具有相关性(P<0.05),与血流变具有显着相关性(P<0.01),气滞血瘀证EH组视网膜静脉血氧饱和度与全血粘度(高切)、总胆固醇、血糖具有相关性(P<0.05),与全血粘度(低切)(中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显着相关性(P<0.01)。视网膜动脉血管管径指标与血液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气滞血瘀证RVO组视网膜动脉管径与全血还原粘度(低切)、血浆纤维蛋白原具有相关性(P<0.05),气滞血瘀证EH组视网膜动脉管径与全血粘度(中切)(高切)具有显着相关性(P<0.01),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具有相关性(P<0.05)。视网膜静脉血管管径指标与血液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气滞血瘀证RVO组视网膜静脉管径与全血还原粘度(低切)具有相关性(P<0.05),气滞血瘀证EH组视网膜静脉管径与血流变具有相关性(P<0.05)。视网膜动静脉管径比与血液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气滞血瘀证EH组视网膜动静脉管径比与全血粘度(高切)、全血还原粘度(高切)、甘油三酯具有相关性(P<0.05),与凝血酶原时间具有显着相关性(P<0.01)。结论:1.10%高分子右旋糖酐溶剂静脉注射可引起猕猴出现反应活动怠倦、嘴唇颜色稍暗、耳缘血管增加等征象,并出现红细胞凝集,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与中医血瘀证候特点相一致,血瘀证候模型造模成功。2.血瘀组猕猴视网膜血氧饱和度含量改变主要体现于视网膜静脉血氧饱和度上。短时间内药物性建立动物血瘀模型并不能引起各个象限管径的变化。3.与正常组相比,气滞血瘀证RVO组、EH组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含量均增高,且颞上象限增高最为显着;RVO组整体静脉管径值增高,EH组整体动静脉管径值无明显差异,动静脉管径比值降低。4.血瘀证下,视网膜血氧饱和度及管径与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具有相关性。5.初步建立了基于视网膜血管及血氧特征的动态化、量化及客观化的血瘀证指标评价新体系,为血瘀证评价体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李臻[8](2020)在《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与血清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表达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的引起死亡和致残的原因之一。侧支循环在维持缺血脑组织的血流灌注中起着关键作用,良好侧支循环对于挽救缺血半暗带有重要意义,往往预示着更小的梗死体积及更好的临床预后。而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LncRNA MALAT1)已被证实与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新生有关。本研究旨在探究脑梗死患者血清LncRNA MALAT1表达水平与侧支循环的关系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接受住院治疗的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所致脑梗死患者共计12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颅脑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评估侧枝循环情况,采集空腹静脉血离心后取血清,应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患者血清LncRNA MALAT1的表达水平。根据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侧支循环评估系统结果对患者侧支循环进行分级,0级至1级为非侧枝组(62例),2级至4级为侧枝组(61例)。应用用Mann-Whitney U检验及卡方检验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基线资料,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血清LncRNA MALAT1表达水平,应用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模型对侧枝循环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血清LncRNA MALAT1表达水平与侧支循环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进行评估,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LncRNA MALAT1表达水平对侧支循环的预测价值。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回归进一步分析评估LncRNA MALAT1表达水平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的123名患者中,侧枝组中位年龄为61岁(四分位数间距IQR:55岁-70岁),男性占比54.1%;非侧枝组中位年龄为60岁(IQR:55.75岁-68.25岁),男性占比75.8%。基线资料对比中,两组患者出院NIHSS评分、梗死面积、尿酸水平及动脉自旋标记(ASL)测得的脑血流灌注(CBF)情况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清LncRNA MALAT1表达水平有显着差异(P<0.05)。Logistic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既往冠心病病史、尿酸水平、LncRNA MALAT1表达量、梗死区CBF差值(ΔCBF ROI)、梗死面积均为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既往冠心病史、出院NIHSS评分、LncRNA MALAT1相对表达量、ΔCBF ROI均为侧支循环的相关独立影响因素(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LncRNA MALAT1相对表达量与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之间存在显着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68(P=0.001);ROC曲线评估的LncRNA MALAT1相对表达量预测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的曲线下面积为0.572(95%CI:0.510-0.674;P=0.046<0.05)。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中,侧支循环情况、既往高血压病史、尿酸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梗死面积均为脑梗死患者LncRNA MALAT1表达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而在多因素分析中仅既往高血压病史、侧支循环情况、PT值为相关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侧支循环良好的脑梗死患者具有更低的出院NIHSS评分、更大的脑血流灌注变化及更高的血清LncRNA MALAT1表达水平,血清LncRNA MALAT1表达水平与既往高血压病史、侧支循环情况、PT值有关,其对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的治疗及预测价值仍需进一步探讨。
王林林[9](2020)在《人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冠心病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人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冠心病的关系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首次疑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入院后均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记录所有患者的基础资料并完善血常规、肝肾功、血脂分析、血糖、甲功等常规实验室检查,采集上肢静脉血用于Lp-PLA2的测定,Lp-PLA2水平的测定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经筛选共有227例患者符合标准并纳入研究,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冠状动脉狭窄≥50%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研究对象被分为冠心病组(160例)与正常对照组(67例),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49例),双支病变组(56例),三支病变组(55例)三个亚组。另外,采用Gensini评分将冠心病组患者分为低分组(≤20分,51例),中分组(20~≤40,36例),高分组(>40分,73例)。比较Lp-PLA2在不同病变组间的差异。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经方差齐性检验,如方差不齐则采用秩和检验;多组间的比较采用ANOVA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LSD-t或Tamhane’s-T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线性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计数资料用绝对数表示,采用?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男性、吸烟、饮酒、血apoA水平降低、肌酐及Lp-PLA2水平升高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其中以男性及Lp-PLA2水平对冠心病的影响最为显着,相关系数分别为0.217、0.477,P<0.05;(2)不同病变支数分组间Lp-PLA2水平不同,(F=35.087,P<0.05);对照组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相比,Lp-PLA2水平均有差异(t值分别为-3.609、-7.121、-10.780,P<0.05),单、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Gensini评分分组间Lp-PLA2水平不同,中分组、高分组Lp-PLA2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分组、中分组及高分组两两比较Lp-PLA2水平均有差异,且P<0.05;但对照组与低分组Lp-PLA2水平未见显着差异(P>0.05);(4)不同病变支数组间Gensini评分不同,Gensini评分:三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对照组(P<0.05);(5)男性、吸烟、Lp-PLA2及Gensini评分是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影响因素;(6)Lp-PLA2的影响因素有吸烟、饮酒、胆固醇及LDL,相关系数分别为0.161、0.211、0.253、0.306,P<0.05;(7)多元回归分析显示:Lp-PLA2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和Lp-PLA2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评分密切相关;饮酒、LDL是Lp-PLA2的重要相关因素。结论:1.男性及Lp-PLA2水平是冠心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多元回归分析显示Lp-PLA2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男性、吸烟、Lp-PLA2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相关,其中Lp-PLA2与病变支数的相关系数为0.565。3.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饮酒和LDL是Lp-PLA2的重要相关因素。
薛舒红[10](2020)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全球人口老龄化现状,造成老年2型糖尿病患病人数逐年递增[1]。心脑血管并发症是T2DM主要死亡原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致死、致残率,给家庭经济及社会医疗带来极大负担。尽管脑卒中事件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但是目前能够检查脑卒中事件的头颅MRI(或CT)因价格昂贵尚不能作为常规的检查手段,因此,寻找一种廉价的预测指标,运用于临床诊疗,帮助早期识别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人群是非常必要的。单核细胞计数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Monocyte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Ration,MHR)是目前的一种新型炎症指标,其预测价值的灵敏性优于单独的MoNo、HDL指标。高水平MHR能够准确地反应炎症状态,提高预测风险评估的灵敏性,是临床中能够早期获得且廉价的炎症反应指标,可以及时反映疾病的高风险性,以便尽早采取预防措施,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已有研究证实MHR在高血压、急性心肌埂死、造影剂肾损伤、房颤、颈动脉粥样硬化、脑出血等疾病高危人群识别中至关重要,但是关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MHR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却比较少。研究目的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探讨MHR与老年2型糖尿病人群患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为预警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可靠的临床证据。方法收集2019-01至2020-01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内分泌科及神经内科住院,且年龄大于等于6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151例,其中56例未合并缺血性脑卒中,95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另选择同一时期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所有人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一般资料;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NE(中性粒细胞计数)、MoNo(单核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等生化指标,使用SPSS25.0软件进行差异性比较、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ROC曲线等统计分析。结果3.1 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比较糖尿病组年龄、BMI 指数、TC、TG、SBP、DBP、FPG、HbA1c、MoNo、MHR、Hcy、CRP水平均显着高于健康组,HDL-C水平则显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合并脑卒中组的糖尿病病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SBP、DBP、FPG、HbA1c、MoNo、MHR、Hcy、CRP水平显着低于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组,HDL-C水平则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UA、Cr、LDL-C、NE、PLT、性别、吸烟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2 MHR与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MHR 与 Hcy、CRP、NE、UA 成正性相关(P<0.05)3.3 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是否合并缺血性脑卒中为因变量,经单因素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MHR、SBP、DBP、PLT、FPG、HbA1c、UA、TC、TG、HDL-C、LDL-C、CRP、Hcy、MoNo(均P<0.05)作为自变量统一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并进行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MHR、HbA1c、MoNo、CRP、Hcy、SBP 均是诱发脑卒中的相关因素,HDL-C是避免脑卒中的因素,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3.4 ROC曲线分析将MHR、CRP、Hcy同时进行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发现MHR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806,95%CI:0.733-0.880,P<0.01,有统计学意义),说明 MHR诊断价值高于CRP、Hcy。经计算得ROC曲线最佳CUT-OFF值为0.404,此时MHR取值0.374,其敏感性70%,特异性80%。我们可以认为当MHR>0.374时2型糖尿病的老龄患者容易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结论1.高水平MHR是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与Hcy、CRP成正性相关(P<0.05),是临床上一种新的炎症指标。2.当MHR水平大于0.374时,对老年2型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有较好的预警作用。
二、视网膜微血管异常对卒中有预测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视网膜微血管异常对卒中有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OCTA定量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黄斑及视盘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说明清单 |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 |
1.1.1 主要设备及药品 |
1.1.2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2.1 一般检查 |
1.2.2 OCTA检查 |
1.2.3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黄斑区变化 |
2.2.1 黄斑区血流密度变化 |
2.2.2 FAZ面积、周长、非圆指数和FD-300变化 |
2.2.3 对侧眼变化 |
2.3 视盘区变化 |
2.3.1 视盘区血流密度变化 |
2.3.2 盘周RNFL厚度变化 |
2.3.3 对侧眼变化 |
2.3.4 盘周血流密度与RNFL厚度相关性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OCTA在全身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2)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血细胞参数预测糖尿病肾病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急性感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炎症指标的相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感染诱发AMI的流行病学 |
2.炎症相关指标 |
材料和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纳入排除标准 |
3.研究方法 |
4.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感染 AMI 组与非感染 AMI 组、感染无AMI 组基线资料比较 |
2.感染AMI组与其余三组临床资料比较 |
3.感染AMI组与其余三组NLR、MPV、Cys-C、D/F比值的比较 |
4. MPV、Cys-C 对感染后 AMI 患者的预测价值 |
5. 感染 AMI 患者与非感染 AMI 组患者的 Gensini 评分与 NLR、MPV、Cys-C、D/F 比值的相关性分析 |
6.CAP患者中高危PSI分组的感染AMI 组与感染无AMI 组患者的分析 |
7.感染AMI组院内主要不良事件的分析 |
讨论 |
1.急性感染诱发AMI的发病机制 |
2.炎症相关指标的作用机制 |
3.结果分析 |
4.药物治疗 |
5.总结 |
6.本研究的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COVID-19 与心肌损伤及心肌梗死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3.统计学处理 |
第二章 结果 |
1.NDR组与DR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比较 |
2.baPWV与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
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DR的相关危险因素 |
4.T2DM合并视网膜病变与患者baPWV水平的ROC曲线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 2 型糖尿病并发症关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中国多学科微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微血管疾病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
2 微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病理机制 |
3 微血管疾病的分类和临床特征 |
3.1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 |
3.1.1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分型 |
3.1.1. 1 临床特征 |
3.1.1. 2 临床分型 |
3.2 其他微血管疾病 |
3.2.1 脑微血管疾病 |
3.2.2 微循环障碍与慢性肾脏病 |
3.2.3 病理性肥胖与MVD |
3.2.4 胰岛素抵抗、高血糖与微血管疾病 |
4 微血管疾病的诊断 |
4.1 CMVD的诊断 |
4.1.1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的评估 |
4.1.1. 1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
4.1.1. 2 评价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的血管活性药物试验 |
4.1.1. 3 评价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的无创伤性影像学技术 |
4.1.1. 4 评价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的常用侵入性检查方法 |
4.1.2 专家组建议CMVD的诊断流程建议 |
4.2 其他微血管疾病的诊断 |
4.2.1 CSVD的诊断 |
4.2.2 微血管疾病相关慢性肾脏病的诊断 |
4.2.3 糖尿病相关微血管疾病的诊断 |
4.2.3. 1 糖尿病肾脏疾病的诊断 |
4.2.3.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 |
4.2.3. 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 |
4.2.4 肥胖症的诊断 |
5 微血管疾病的治疗 |
5.1 控制与微血管疾病发生及进展密切相关的诸多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是防控、治疗MVD的基石。 |
5.2 微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 |
5.2.1 抗心肌缺血的经典药物 |
5.2.2 其他抗心肌缺血药物 |
5.2.3 其他药物 |
5.3 其他微血管疾病的治疗 |
5.3.1 脑微血管疾病的特异治疗 |
5.3.2 微血管疾病相关慢性肾脏病的特异性治疗 |
5.3.3 糖尿病微血管疾病的特异性治疗 |
5.4.1 肥胖症的特异性治疗 |
5.5 中药治疗 |
(7)血瘀证的视网膜血管及血氧特征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1.选题背景 |
1.1 视网膜血管及血氧等视网膜指标与眼底疾病及全身疾病具有相关性,研究视网膜指标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1.2 中医证候研究是连接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医疗的纽带 |
1.3 血瘀证是多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极为常见的一种基本病变和共有病态 |
1.4 基于视网膜信息的中医血瘀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是中医证候学理论与临床结合的重现 |
2.研究内容 |
2.1 第一部分猕猴血瘀证候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
2.2 第二部分血瘀证候猕猴视网膜血管及血氧的特征研究 |
2.3 第三部分气滞血瘀证视网膜静脉阻塞、气滞血瘀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视网膜血管及血氧的特征研究 |
3.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一部分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流程图 |
3.研究对象 |
3.1 实验动物来源 |
3.2 实验动物的选择 |
3.2.1 动物纳入标准 |
3.2.2 动物排除标准 |
3.3 动物饲养条件 |
4.实验药品 |
5.实验仪器 |
6.实验方法 |
6.1 实验分组与模型的建立 |
6.1.1 实验分组 |
6.1.2 血瘀证造模方法 |
6.1.2.1 麻醉 |
6.1.2.2 造模 |
6.2 基础信息采集 |
6.2.1 体重、呼吸、心率、饮食量、肛温 |
6.2.1.1 体重的测量 |
6.2.1.2 呼吸的测量 |
6.2.1.3 心率的测量 |
6.2.1.4 饮食量的记录 |
6.2.1.5 肛温的测量 |
6.3 中医证候信息采集 |
6.3.1 四诊信息采集 |
6.3.2 猕猴证候积分评价量表 |
6.4 生化指标的采集 |
6.4.1 血液流变学 |
6.4.2 血常规 |
6.4.3 血糖 |
6.4.4 凝血相关 |
6.4.5 动脉血气 |
6.5 伦理委员会审批 |
6.6 统计分析 |
7.研究结果 |
7.1 基础指标 |
7.2 证候积分量表 |
7.3 基于血瘀证猕猴的生化指标 |
7.3.1 血常规 |
7.3.2 血液流变学 |
7.3.3 凝血与血糖 |
7.3.4 动脉血气分析 |
8.小结 |
第二部分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流程图 |
3.研究对象 |
3.1 实验动物来源 |
3.2 实验动物的选择 |
3.2.1 动物纳入标准 |
3.2.2 动物排除标准 |
3.3 动物饲养条件 |
4.实验药品 |
5.实验仪器 |
6.实验方法 |
6.1 实验分组与模型的建立 |
6.1.1 实验分组 |
6.1.2 血瘀证造模方法 |
6.1.2.1 麻醉 |
6.1.2.2 造模 |
6.2 视网膜信息采集 |
6.2.1 视网膜信息的采集方法 |
6.2.1.1 视网膜信息采集前准备 |
6.2.1.2 视网膜信息的采集 |
6.2.2 视网膜血氧饱和度及管径信息的提取 |
6.3 伦理委员会审批 |
6.4 统计分析 |
7.研究结果 |
7.1 基于血瘀证猕猴视网膜信息特征 |
7.1.1 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特征 |
7.1.1.1 猕猴整体视网膜血氧饱和度 |
7.1.1.2 猕猴不同象限视网膜血氧饱和度 |
7.1.1.3 两种不同血氧检测指标之间的关系分析 |
7.1.2 视网膜血管管径特征 |
7.1.2.1 猕猴整体视网膜管径 |
7.1.2.2 猕猴不同象限视网膜管径 |
7.1.2.3 猕猴视网膜动静脉管径比值 |
7.2 视网膜指标与基于血瘀证候血液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7.2.1 视网膜血氧饱和度指标与血液指标相关性分析 |
7.2.2 视网膜血管管径指标与血液指标相关性分析 |
8.小结 |
第三部分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流程图 |
3.研究对象 |
3.1 受试者来源 |
3.2 受试者选择 |
3.2.1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诊断标准 |
3.2.1.1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西医诊断标准 |
3.2.1.2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中医诊断标准 |
3.2.1.3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3.2.1.4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中医证候计分标准 |
3.2.2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纳入标准 |
3.2.3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排除标准 |
3.2.4 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
3.2.4.1 原发性高血压的西医诊断标准 |
3.2.4.2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诊断标准 |
3.2.4.3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3.2.4.4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证候计分标准 |
3.2.5 原发性高血压的纳入标准 |
3.2.6 原发性高血压的排除标准 |
3.2.7 健康受试者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
3.2.7.1 健康受试者的纳入标准 |
3.2.7.2 健康受试者的排除标准 |
3.2.8 脱落标准 |
4.研究方法 |
4.1 信息采集内容 |
4.1.1 基本信息 |
4.1.2 中医证候量表 |
4.1.3 生化指标 |
4.1.4 视网膜信息采集内容 |
4.1.5 视网膜信息采集方法 |
4.1.6 视网膜信息分析方法 |
4.2 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 |
4.3 伦理委员会审批与临床试验的注册申请 |
4.4 质量的控制 |
4.4.1 研究人员的培训 |
4.4.2 信息采集的质控 |
4.4.3 资料整理的质控 |
4.5 数据管理方案 |
4.5.1 数据的填写 |
4.5.2 数据录入与修改 |
4.5.3 数据核查与整理 |
4.5.4 数据审核 |
4.5.5 数据锁定 |
4.6 统计分析方法 |
4.6.1 分析软件的确定 |
4.6.2 分析内容与方法 |
5.研究结果 |
5.1 一般情况特征 |
5.2 中医证候积分 |
5.3 基于血瘀证临床生化指标 |
5.3.1 血液流变学 |
5.3.2 血脂血糖 |
5.3.3 凝血 |
5.4 基于血瘀证临床视网膜信息特征 |
5.4.1 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特征 |
5.4.1.1 整体视网膜血氧饱和度 |
5.4.1.2 不同象限视网膜血氧饱和度 |
5.4.2 视网膜血管管径特征 |
5.4.2.1 整体视网膜血管管径 |
5.4.2.2 不同象限视网膜血管管径 |
5.4.2.3 视网膜动静脉血管管径比 |
5.4.3 视网膜指标与基于血瘀证候血液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5.4.3.1 视网膜血氧饱和度指标与血液指标相关性分析 |
5.4.3.2 视网膜血管管径指标与血液指标相关性分析 |
6.小结 |
讨论 |
1.血瘀证的理论源流 |
2.血瘀证的现代认识及研究 |
3.现有血瘀证评价体系概况 |
4.血瘀证模型的选择 |
5.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及管径研究进展 |
6.血瘀证视网膜血氧及血管特征研究 |
7.血瘀证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
结论 |
特色与创新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1 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一 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的应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血瘀证的传统认识与现代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件2 中医证候量表 |
附件3 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
附件4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8)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与血清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对象及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临床资料采集 |
2.2 实验室检验指标 |
2.3 影像学资料获得 |
2.4 血清LncRNA MALAT1 定量测定 |
2.5 定义与分组 |
3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侧枝组与非侧枝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分析 |
2 侧枝组与非侧枝组患者血清Lnc RNA MALAT1 表达量分析 |
3 大脑中动脉闭塞型脑梗死侧枝循环的单因素分析 |
4 大脑中动脉闭塞型脑梗死侧枝循环的多因素分析 |
5 血清LncRNA MALAT1 表达与脑梗死侧枝循环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分析 |
6 血清LncRNA MALAT1 表达的单因素分析 |
7 血清LncRNA MALAT1 表达的多因素分析与共线性检测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或缩略词表 |
致谢 |
(9)人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冠心病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1.2 排除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资料采集 |
2.2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各组基线资料比较 |
1.1 对照组与冠心病组的比较 |
1.2 不同病病变支数分组的比较 |
2.各亚组间Lp-PLA2水平的比较 |
3.冠心病、L-pPLA2与各变量间的关系 |
讨论 |
1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
2 Lp-PLA2与冠心病的关系 |
3 Lp-PLA2的相关因素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缩略词表 |
致谢 |
(10)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MHR与糖尿病的相关研究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四、视网膜微血管异常对卒中有预测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OCTA定量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黄斑及视盘的变化[D]. 朱少进.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2)
- [2]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D]. 赵丽英.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3]急性感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炎症指标的相关分析[D]. 余雯静.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4]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D]. 孟繁琪.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5]视网膜血管成像技术在脑小血管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张莹,张敏,贾砚文,黄宽宽,黄珊,张志翔,恽文伟.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1(01)
- [6]中国多学科微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J]. 陈浩,龚涛,王晓霞,孙颖. 中国循环杂志, 2020(12)
- [7]血瘀证的视网膜血管及血氧特征及其临床应用研究[D]. 赵颖.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与血清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表达的相关性研究[D]. 李臻. 青岛大学, 2020(01)
- [9]人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冠心病的关系[D]. 王林林. 青岛大学, 2020(01)
- [10]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D]. 薛舒红. 郑州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