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配子供量、球果量数量性状对油松种子园去劣疏伐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建平,朱丽娟,张峰,武瑞光,宁瑞些,冯利珍,张国盛,赵志娟[1](2017)在《万家沟油松种子园不同无性系球果出种率的比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对内蒙古万家沟林场油松种子园4个种源地的120个无性系的球果出种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种子园内无性系球果出种率的频次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出种率高于平均出种率的有52个无性系,占所有无性系的43.3%,出种率低于平均出种率的无性系共68个,占所有无性系的56.7%。种源间球果平均出种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围场县、宁城县、沁源县、平泉县,分别为5.67%、5.32%、5.27%、4.69%。
邹杰[2](2011)在《湿地松种子园花粉散发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生长迅速,适应性强,被视为纸浆、用材和高产优质松脂的优良树种资源,因而被广泛应用并建立了一批湿地松种子园。种子园是生产优良遗传品质种子的基地,但现实中的湿地松种子园产量低,结实存在大小年现象,这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掌握种子园无性系的开花结实习性是种子园建立、经营管理和子代测定不可缺少的环节,对提高种子园产量和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雌雄球花形态发育过程,球花在母树上的分布特征,散粉期间花粉散发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无性系雌雄配子产量等方面对湿地松种子园进行了相关研究,得到如下结论:湿地松在对环境长期的适应中形成了其特有的生长发育物候期节律。在其开花散粉时期,特别是雌球花开花阶段,湿地松有其独特的形态特征,可以人为地将其区分为7个时期,即0期、1期、2期、3期、4期、5期和6期。其中4期和5期可认为是湿地松雌球花可授粉的最佳时期。雄球花在散粉阶段可分为四个时期,即散粉初期、散粉盛期、散粉末期和散粉结束期。雄球花形成了有利于散粉和保护花粉不受雨水侵蚀的形态学机制;雌球花形成了有利于胚珠授粉和保护胚珠不受雨水侵蚀的形态学机制。湿地松雌雄球花在树冠中的分布存在分层现象,雄球花主要分布于树冠的中下部,雌球花分布于树冠的中上部。对比测定花粉囊花粉产量的2种方法,发现水培法比清洗法测得的数据更准确,且系统误差更小。用水培法测得平均每个小孢子囊产花粉3600.4粒,平均每株湿地松母树约能生产花粉3.36×1010粒,整个种子园约能产花粉1.88×1014粒。平均每朵雌球花产胚珠162.2个,平均每株湿地松母树约产胚珠数1.0×105个,整个种子园约能产胚珠数6.5×108个。种子园种子的理论产量约为22750kg。湿地松种子园在散粉期间存在一定的时空节律,从时间上看,广东湿地松一般在每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开始散粉,散粉时间持续20d左右。具体的起始时间、结束时间以及持续时间受当年气候因子的影响。湿地松雄球花整个散粉过程中存在一个散粉高峰期。从散粉开始到结束,每天空气中的花粉散发量各不相同,差异达到极显着性水平,但总体上来讲,湿地松散粉期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低-高-低的散粉节律。在湿地松雄球花散粉高峰期期间有一个花粉散发高峰时间段,出现在10:00~16:00,具体的高峰时间段受到当日天气情况的影响而不同,但散粉量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段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体上呈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节律。湿地松种子园花粉在水平空间上呈现不均匀分布,但呈现一定的垂直空间分布规律,从地面、1/3倍树高、2/3倍树高、1倍树高到4/3倍树高,花粉量依次表现为递减的趋势。试验测得2010年Ra值为23.7~39.6,Rm值为17.6~26;2011年Ra值为46.3~77.2,Rm值为35.1~70.2。散粉期间花粉累积量是适宜授粉水平的17.6~77.2倍。由此表明目前的湿地松种子园内花粉的密度能保证雌球花的授粉,但授粉水平过高,应该通过引入偏雌的湿地松无性系植株或者使用增加雌球花产量的技术进行改造以提高单位面积种子产量。同时,由于湿地松花粉具有气囊,易于随风飘散,仍然需要人工辅助授粉。
张玮[3](2011)在《北沙柳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分析与优良无性系筛选》文中研究表明北沙柳(Salix psammophila C.Wang et Ch Y. Yang)属于杨柳科柳属,是干草原典型的中生灌木,中国特有种。本文采用实地调查与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北沙柳种质的表型多样性、苗期生长性状多样性和SSR标记多样性进行了测定,评价了北沙柳产地间和产地内个体间的遗传结构和变异;依据北沙柳生长特征,筛选了北沙柳优良产地和优良无性系。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不同产地北沙柳母树的灌丛高度和冠幅均差异显着(p<0.01),冠幅变异幅度大于灌丛高度变异幅度,北沙柳的灌丛高度和冠幅均符合正态分布。枝干颜色主要可分为红色、黄色、灰色和紫色四种,以红色和黄色居多,其次为灰色,紫色最少。芽鳞颜色主要可分为黑色、褐色和黄色三种,以黄色和褐色居多,黑色最少。2.北沙柳的苗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北沙柳的苗高、地径和成活率的差异显着(p<0.01)。一年生苗高的变异幅度大于地径的变异幅度,二年生则相反。苗高与地径生长量呈正相关,并且,第一年苗高和地径的生长量大于第二年的。3.从40对杨柳树SSR引物中筛选出12对扩增片段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对9个产地的266个北沙柳无性系进行了SSR--PCR扩增,共扩增出73个位点,其中有66个位点是多态性的,总多态位点达到90.4%,平均每对引物的扩增位点数为6.08个,平均多态位点数为5.5个。12对引物的有效等位基因数量为1.3236,占总数的68%。4.9个产地北沙柳无性系总的遗传多样性为0.202,产地间的遗传多样性平均值为0.1712,15.27%的遗传变异存在于产地间。依据Nei遗传多样性和Shannon指数由高到低的北沙柳产地排序为:门克庆⑷>阿如柴当⑻>哈日色⒀>保绍圪堵⑵>呼拉胡⑽>查汗淖尔⑸>巴音陶勒盖⑹>巴特社⑺>巴音敖包⑾。5.以北沙柳的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为筛选依据,初步确定15个产地(定植2年)中哈日色⒀和城川治沙站⑿为优良产地,并将生长性状初步区分速生型,粗壮型和综合型三种不同类型的北沙柳优良无性系。速生型和粗壮型优良无性系分别以北沙柳的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超过平均值的30%作为选择依据,综合型优良无性系根据以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和成活率为指标构建的综合评价体系计算无性系得分,以超过平均得分值的30%作为选择依据。
白天道[4](2010)在《马尾松实生种子园家系特征分析及遗传评价》文中研究说明对福建省上杭白砂国有林场1991、1992年营建的马尾松实生种子园及其自由授粉子代进行了综合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种子园母树表型、球果性状、平均单果出种量及家系产种量间的差异及相互关系。球果表型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显着;母树表型与球果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母树结实量与单果出种量相关不显着,但与家系产种量极显着相关。2.运用群体共祖系数,状态株数等指标,初步分析了该种子园疏伐前后家系结构的变化。认为疏伐方式较为合理。3.对5、6年生子代生长及干形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在家系间存在极显着差异,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变异,具有一定的选择潜力。4.估算了各性状的单株及家系遗传力。6年生性状间家系遗传力大小依次为:胸径>材积>树高>侧枝粗度>冠幅>通直度。5年生性状遗传力值低于6年生对应性状,家系遗传力大小依次为胸径>树高>材积。5.进行了性状间相关分析。5、6年生树高、胸径及材积的遗传相关在年度内及年度间均达极显着水平;6年生性状除通直度外,各性状间均显着相关。6.采用BLP初步评定了各家系育种值。联合5、6年生材积数据,初选出20个优良家系;联合6年生生长及干形性状,初选出20个优良家系及单株。7.估算了种子园现实及期望遗传增益。与普通林分比较,材积现实增益达8.54%。进行家系选择后,在原有基础上又可获得平均期望增益(入选率30%)在10%以上。
王岩冰[5](2010)在《北沙柳产地试验及优良无性系初选》文中提出北沙柳(Salix psammophila C.Wang et Ch Y. Yang)为杨柳科柳属,是草原地带典型的中旱生落叶灌木,为中国西部特有种。本研究于2007~2009年对鄂尔多斯地区15个产地的北沙柳进行了田间试验,从苗期生长方面研究不同产地的北沙柳之间的差异,并筛选出优良的北沙柳产地和北沙柳无性系。通过苗期试验取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15个产地间的北沙柳苗高、地径的生长量以及扦插成活率存在极显着差异,而且,同一产地的不同北沙柳无性系也表现出了明显的性状分离。(2)北沙柳无性系苗高的变异幅度大于地径的变异幅度,苗高和地径的分布特征呈现正态分布规律,性状较为稳定。(3)15个产地的北沙柳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变异幅度最大的产地是伊金霍洛旗扎萨克镇门克庆嘎查,该产地的北沙柳在苗高和地径生长方面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变异可供选择,具有作为苗木选育来源地的潜能。(4)依据15个产地北沙柳无性系苗期数据聚类分析结果,可按其生长状况的不同区为三个级别,生长较差的产地有4个,生长中等的产地有9个,生长较好的有2个。(5)从15个产地的北沙柳中初步选择出速生型北沙柳优良无性系158个,粗壮型北沙柳优良无性系85个,综合型北沙柳优良无性系159个。
张治来,曹正,张治发,张成榆[6](2010)在《榆林毛乌素沙地樟子松种子园提高结实量措施》文中指出为探讨樟子松种子园内无性系间结实量差异,为优良无性系的再选择提供依据,于2006年和2007年选取65株标准木进行结实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无性系之间的结实数量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少数无性系在种子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针对毛乌素沙地降水少而蒸散强烈以及土壤瘠薄的具体情况,采取浇水、施肥等措施促进母树结实.浇水能明显提高母树的结实产量,但无性系之间的反应具有一定差异;施肥不仅可以促进母树营养生长,同时也能提高母树的结实量.
侯春艳,王晓东,安守芹,樊程远,张峰[7](2007)在《万家沟油松种子园遗传改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01年2004年,通过对万家沟油松种子园母树重要经济性状观测、子代苗期测定、RAPD分子标记实验以及数据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种子园Ⅴ、Ⅵ两大区无性系间球果量、雄球花量存在显着差异,花粉量变异幅度较大,花期不同步性显着,子代苗期生长量差异极显着,基因位点S499-06、S3-07、S499-09、S35-02、S37-05与子代苗高、地径显着相关。根据花粉量等数量性状综合评价值、亲本一般配合力和RAPD技术实验特征带聚类,将园内95个无性系分为4类,1类、2类为优良无性系,是主要采种母树,3类是保留对象,也可适当疏伐,4类须淘汰。此外,对种子园应采取以下改良措施:去劣疏伐,增强母树营养空间和异交机率;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采取适当喷洒冷水等措施调整花期同步性;运用人工授粉增强种子杂和性。
许玉兰,蔡年辉,吉方,段安安[8](2007)在《我国松树种子园开花习性研究概述》文中研究指明对国内松树种子园开花物候、雌雄球花产量及其空间分布规律、花粉密度与飞散规律、球花产量与生长性状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许玉兰,蔡年辉,翁海龙,段安安[9](2007)在《我国松树种子园结实规律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对松树种子园球果与种子产量变异、空间分布规律、性状变异、产量预测、败育分析、结实量与生长性状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状况作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李亚峰[10](2006)在《对山杏等三个乡土灌木树种种源及单株的选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于2004-2005年对山杏、山樱桃、羊柴3个灌木树种进行了种源及单株试验,并应用RAPD技术,从表型、基因型等方面研究山杏等灌木树种种源/单株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并筛选出适合呼和浩特地区栽培的优良种源和单株。通过苗期和林期试验表明:各树种、种源、单株间苗高、地径等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着水平;种源/单株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遗传因素占表型变异的比例较大,性状遗传力高;山杏性状间存在相关性,并可划分为树型(分枝数、冠幅)、生长量两个主成分;山杏东西部地区种源差异明显,东部优于西部;初步筛选出敖汉旗为山杏,西苏旗为山樱桃,奈曼旗为羊柴最佳种源种源,以及巴林右旗(8)和乌拉山(4)种源的12个优良单株。利用RAPD技术进行种源/单株的遗传水平差异分析:种源间遗传分化程度较高,遗传多样性不同;估算种源间遗传距离,并构建了遗传关系聚类图,确定种源/单株间亲缘关系;有两条RAPD扩增谱带与山杏树高紧密关联。
二、以配子供量、球果量数量性状对油松种子园去劣疏伐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配子供量、球果量数量性状对油松种子园去劣疏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万家沟油松种子园不同无性系球果出种率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无性系油松球果出种率分析 |
3.2 不同种源地球果出种率比较 |
4 结论与讨论 |
(2)湿地松种子园花粉散发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进展 |
1.1.1 湿地松的原产地与引种栽培 |
1.1.2 湿地松基础研究 |
1.1.3 林木种子园开花散粉特性的研究 |
1.2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种子园概况 |
2.2 主要试验仪器 |
2.3 技术路线 |
2.4 试验设计与方法 |
2.4.1 湿地松种子园雌雄球花在树冠中的分布 |
2.4.2 湿地松花期形态观察 |
2.4.3 湿地松种子园花粉散粉时空分布规律 |
2.4.4 湿地松种子园花粉产量 |
2.4.5 湿地松种子园胚珠产量 |
2.4.6 湿地松种子园雌雄配子比例及其授粉水平估算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种子园中无性系母树生长状况 |
3.2 湿地松种子园雌雄球花在树冠中的分布 |
3.2.1 雌雄球花在树冠不同方位分布 |
3.2.2 雌雄球花在树冠不同冠层分布 |
3.3 湿地松花期雌雄球花形态特征观察 |
3.3.1 湿地松雄球花散粉期形态特征 |
3.3.2 湿地松雌球花可授粉期形态特征 |
3.3.3 湿地松雄球花散粉与雌球花授粉对环境适应性 |
3.4 湿地松种子园花粉散粉时空分布规律 |
3.4.1 种子园内花粉散发的时间节律 |
3.4.2 湿地松种子园内花粉空间分布规律 |
3.4.3 湿地松种子园外花粉的传播 |
3.5 湿地松种子园花粉产量 |
3.5.1 花粉囊花粉产量测定适宜试验方法选择 |
3.5.2 不同无性系间雄球花特征值的差异分析 |
3.5.3 种子园花粉产量 |
3.6 湿地松种子园胚珠产量 |
3.6.1 湿地松不同无性系间胚珠产量差异 |
3.6.2 种子园胚珠产量 |
3.7 湿地松种子园雌雄配子比例及其授粉水平估算 |
4 讨论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北沙柳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分析与优良无性系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植物种质资源概述 |
1.2.1 植物种质资源的含义 |
1.2.2 保存植物种质资源的意义 |
1.2.3 国外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 |
1.2.4 国内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 |
1.3 遗传多样性概述 |
1.3.1 遗传多样性的含义 |
1.3.2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意义 |
1.3.3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
1.4 分子标记概述 |
1.4.1 分子标记的定义 |
1.4.2 分子标记的种类 |
1.4.3 几种常用的分子标记方法 |
1.5 柳属植物概述 |
1.5.1 柳属简介 |
1.5.2 柳属植物遗传学研究进展 |
1.6 北沙柳概述 |
1.6.1 北沙柳简介 |
1.6.2 北沙柳研究进展 |
1.7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1.7.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7.2 研究内容 |
1.7.3 技术路线 |
1.7.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2 北沙柳自然分布区及产地研究 |
2.1 分布区及产地的确定方法 |
2.2 北沙柳的自然分布区概况 |
2.3 北沙柳产地自然概况 |
2.3.1 产地地理位置 |
2.3.2 产地自然概况 |
2.4 北沙柳产地地理分区分析 |
2.5 小结 |
3 北沙柳表型多样性研究 |
3.1 研究方法 |
3.1.1 调查方法 |
3.1.2 数据分析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北沙柳灌丛高度及冠幅的方差分析 |
3.2.2 北沙柳灌丛高度及冠幅的多重比较分析 |
3.2.3 北沙柳灌丛高度及冠幅的变异分析 |
3.2.4 北沙柳灌丛高度及冠幅的分布特征 |
3.2.5 北沙柳枝干颜色的分布特征 |
3.2.6 北沙柳芽鳞颜色的分布特征 |
3.3 小结 |
4 北沙柳苗期多样性研究 |
4.1 研究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产地一年生北沙柳苗期性状方差分析 |
4.2.2 不同产地一年生北沙柳苗期生长性状多重比较 |
4.2.3 不同产地一年生北沙柳苗期生长性状变异分析 |
4.2.4 不同产地二年生北沙柳苗期生长性状方差分析 |
4.2.5 不同产地二年生北沙柳苗期生长性状多重比较 |
4.2.6 不同产地二年生北沙柳苗期生长性状变异分析 |
4.2.7 不同树龄北沙柳生长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
4.2.8 北沙柳性别分布特征 |
4.2.9 北沙柳苗期生长性状的聚类分析 |
4.3 小结 |
5 北沙柳SSR 标记多样性研究 |
5.1 研究方法 |
5.1.1 试验步骤 |
5.1.2 试验材料及主要仪器 |
5.1.4 PCR 反应体系的优化 |
5.1.5 PCR 扩增产物的检测 |
5.1.6 引物退火温度梯度试验 |
5.1.7 PCR 扩增程序 |
5.1.8 SSR 引物筛选 |
5.1.9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DNA 模板质量检测 |
5.2.2 北沙柳 SSR 反应体系的建立 |
5.2.3 北沙柳 SSR 引物筛选及最佳退火温度的确定 |
5.2.4 北沙柳 SSR-PCR 扩增产物多态性分析 |
5.2.5 SSR 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 |
5.2.6 不同产地北沙柳的遗传分化分析 |
5.2.7 不同产地北沙柳群体间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度分析 |
5.2.8 种群内无性系遗传相似系数分析 |
5.2.9 不同产地北沙柳DNA 标记与生长性状变异趋势分析 |
5.3 小结 |
6 北沙柳不同类型优良无性系初选 |
6.1 研究方法 |
6.1.1 速生型北沙柳优良无性系选择方法 |
6.1.2 粗壮型北沙柳优良无性系选择方法 |
6.1.3 综合型北沙柳优良无性系选择方法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北沙柳无性系苗高与地径的方差分析 |
6.2.2 单性状北沙柳优良无性系初选 |
6.2.3 多性状北沙柳优良无性系初选 |
6.3 小结 |
7 讨论与结论 |
7.1 讨论 |
7.1.1 北沙柳优良产地及优良无性系的选择研究 |
7.1.2 北沙柳种质资源的保存 |
7.2 结论 |
7.2.1 北沙柳的自然分布区 |
7.2.2 北沙柳表型多样性研究 |
7.2.3 北沙柳苗期生长性状多样性研究 |
7.2.4 北沙柳 SSR 标记多样性研究 |
7.2.5 北沙柳优良无性系初选 |
7.3 存在问题与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4)马尾松实生种子园家系特征分析及遗传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种子园基本概念 |
1.2 国外种子园研究进展 |
1.2.1 历史 |
1.2.2 现状 |
1.2.3 展望 |
1.3 国内种子园研究进展 |
1.3.1 历史 |
1.3.2 现状 |
1.3.3 展望 |
1.4 马尾松种子园研究进展 |
1.4.1 概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1.4.3 福建白砂林场马尾松实生种子园研究进展 |
1.5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种子园家系球果及种子产量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小结与讨论 |
3 种子园疏伐前后的家系结构变化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 |
4 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及家系遗传评价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测定内容及方法 |
4.1.3 数据分析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性状遗传变异 |
4.2.2 性状间及年度间相关分析 |
4.2.3 育种值预测 |
4.2.4 遗传增益估算 |
4.3 小结与讨论 |
4.3.1 小结 |
4.3.2 讨论 |
5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详细摘要 |
(5)北沙柳产地试验及优良无性系初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立题依据及意义 |
1.3 柳属植物简介 |
1.4 北沙柳及其研究进展 |
1.4.1 北沙柳简介 |
1.4.2 北沙柳研究进展 |
1.5 种源试验及优株选择研究进展 |
1.6 研究内容 |
1.7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采集方法 |
2.2 扦插试验方法 |
2.3 优良无性系选择方法 |
2.4 数据测定方法 |
2.5 统计及分析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苗期生长性状方差分析 |
3.1.1 不同产地北沙柳苗高方差分析 |
3.1.2 不同产地北沙柳地径方差分析 |
3.1.3 不同产地北沙柳扦插成活率方差分析 |
3.1.4 北沙柳无性系间苗高方差分析 |
3.1.5 北沙柳无性系间地径方差分析 |
3.2 苗期生长性状变异度分析 |
3.2.1 不同产地北沙柳苗高变异度分析 |
3.2.2 不同产地北沙柳地径变异度分析 |
3.3 不同产地苗期性状多重比较分析 |
3.4 苗期生长性状聚类分析 |
3.5 苗高与地径相关性分析 |
3.6 苗期生长性状的分布特征 |
3.6.1 苗高分布特征 |
3.6.2 地径分布特征 |
3.7 优良无性系选择 |
3.7.1 单性状北沙柳优良无性系选择 |
3.7.1.1 速生型北沙柳优良无性系选择 |
3.7.1.2 粗壮型北沙柳优良无性系选择 |
3.7.2 多性状北沙柳优良无性系选择 |
3.7.2.1 主成分分析及指标权重的确定 |
3.7.2.2 北沙柳无性系综合得分频率分布特征 |
3.7.2.3 综合型北沙柳优良无性系选择 |
4 结论与讨论 |
4.1 北沙柳扦插试验结果分析 |
4.2 北沙柳优良无性系选择 |
5 研究展望与不足之处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7)万家沟油松种子园遗传改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种子园概况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方法 |
2.2.1 母树重要经济性状的观测 |
2.2.2 子代测定 |
2.2.3 RAPD分子标记实验 |
2.3 统计分析 |
2.3.1 田间观测数据处理 |
2.3.2 RAPD实验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母树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分析 |
3.1.1 无性系球果量方差分析 |
3.1.2 无性系间雄球花量方差分析 |
3.1.3 无性系间花粉量比较 |
3.1.4 无性系的排序和评价 |
3.2 子代测定 |
3.2.1 子代生长量方差分析 |
3.2.2 一般配合力估算 |
3.3 RAPD技术对油松种子园的辅助选择 |
3.3.1 引物筛选与遗传多态性 |
3.3.2 种子园各无性系RAPD聚类分析 |
3.3.3 与子代苗高和地径相关基因位点分析 |
4 遗传改良技术措施 |
(9)我国松树种子园结实规律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球果与种子产量及空间分布规律 |
1.1球果与种子产量及其变异研究 |
1.2球果空间分布规律 |
2 球果与种子的性状变异研究 |
3 种实产量近、中期预测 |
4 球果或种子败育分析研究 |
5 结实量与树体生长性状的关系 |
6 结语 |
(10)对山杏等三个乡土灌木树种种源及单株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1.1 林木常规育种研究现状 |
1.2 RAPD 分子标记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1.3 种源试验发展现状和所研究树种的特性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概况 |
2.2 试验材料 |
2.3 研究方法 |
2.3.1 田间试验 |
2.3.2 遗传多样性的 RAPD 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山杏种源选择研究 |
3.1.1 山杏种源苗期试验 |
3.1.2 山杏种源林期试验 |
3.1.3 山杏优良种源的初步选择 |
3.1.4 山杏种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 分析 |
3.2 山樱桃种源选择研究 |
3.2.1 山樱桃种源苗期试验 |
3.2.2 山樱桃种源林期试验 |
3.2.3 山樱桃优良种源的初步选择 |
3.2.4 山樱桃种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 分析 |
3.3 羊柴种源选择研究 |
3.3.1 羊柴种源苗期试验 |
3.3.2 羊柴种源林期试验 |
3.3.3 羊柴优良种源的初步选择 |
3.3.4 羊柴种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 分析 |
3.4 山杏单株选择研究 |
3.4.1 生长量比较分析 |
3.4.2 单株性状遗传力 |
3.4.3 单株优劣等级的划分 |
3.4.4 山杏单株间遗传多样性的RAPD 分析 |
4 结论与讨论 |
4.1 山杏优良种源 |
4.2 山樱桃优良种源 |
4.3 羊柴优良种源 |
4.4 山杏优良单株 |
4.5 讨论 |
致谢 |
参献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四、以配子供量、球果量数量性状对油松种子园去劣疏伐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万家沟油松种子园不同无性系球果出种率的比较分析[J]. 李建平,朱丽娟,张峰,武瑞光,宁瑞些,冯利珍,张国盛,赵志娟.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7(02)
- [2]湿地松种子园花粉散发特性研究[D]. 邹杰. 华中农业大学, 2011(05)
- [3]北沙柳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分析与优良无性系筛选[D]. 张玮.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11)
- [4]马尾松实生种子园家系特征分析及遗传评价[D]. 白天道. 南京林业大学, 2010(05)
- [5]北沙柳产地试验及优良无性系初选[D]. 王岩冰.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12)
- [6]榆林毛乌素沙地樟子松种子园提高结实量措施[J]. 张治来,曹正,张治发,张成榆. 林业调查规划, 2010(01)
- [7]万家沟油松种子园遗传改良的研究[J]. 侯春艳,王晓东,安守芹,樊程远,张峰.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4)
- [8]我国松树种子园开花习性研究概述[J]. 许玉兰,蔡年辉,吉方,段安安. 林业调查规划, 2007(04)
- [9]我国松树种子园结实规律的研究进展[J]. 许玉兰,蔡年辉,翁海龙,段安安. 山东林业科技, 2007(01)
- [10]对山杏等三个乡土灌木树种种源及单株的选择研究[D]. 李亚峰.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