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探讨

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探讨

一、对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王彦东[1](2021)在《基于融资约束的农户农机购置行为及融资租赁选择偏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农业机械化既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农业现代化重要的技术支撑,农业机械对于提升农牧业生产率非常重要。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的必然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但是近年来众多因素造成我国的农业机械化面临发展瓶颈,农机行业供给侧改革结构性调整是一个方面,而农机购置的有效需求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农业机械购置投资相对来说是农户最大额的生产性投资,农户自身积累的内源性融资往往难以满足购机资金需求,而不成熟的农村金融市场普遍存在信贷配给情况,信贷需求往往难以得到满足。那么农户农机购置是否面临融资约束?不同类型的融资约束是否会影响农户农机购置行为?近年发展起来的融资租赁业务政府将其视为解决满足农村金融市场多样化需求的重要金融创新服务,农机融资租赁作为一项有效缓解农机购置融资约束的金融创新服务得到了各方面的大力提倡。但是一项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除了基于供给侧的考虑以外更应该基于需求者的视角进行设计,承租者农户作为参与主体是否愿意参与以及倾向于什么样的融资租赁合约方案是值得探讨的。鉴于此,本文选取通过对内蒙古部分盟市的农牧区进行调研获得一手实地调研数据,基于融资约束的视角对农户的农机购置行为以及农机融资租赁选择偏好进行研究,总结农户农机购置行为特征以及农机融资租赁的选择意愿及偏好,并提出进一步优化农机融资租赁业务,缓解融资约束,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陈述如下:(1)尽管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结构性调整期,但是农机购置需求依然旺盛,农户的自有财力无法满足购买大型农机具的资金需求。农村普遍存在“小型农机无需融资,大型农机无处融资”现象。现有融资的金融机构渠道以农村信用社为主,农机融资困难在于贷款额度小、利率高、到账时间长和周期不灵活,农户在购买农机时存在结构性融资约束问题。(2)基于农户农机购置的融资需求的调研数据,应用直接识别法识别在农农户普遍面临融资约束问题。进一步研究表明,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农户是否受融资约束是影响农户农机购置意愿和规模的重要因素。其中需求型融资约束并不会影响农户农机购置意愿和购置规模,而供给型融资约束对农户农机购置意愿和购置规模均有显着影响。除了本文重点探讨的融资约束因素以外,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经营特征等因素的研究结论基本和以往的研究文献一致。(3)基于承租人视角探讨农户对农机融资租赁的认知及参与意愿,分析影响农户参与农机融资租赁的主要因素。农机购置过程中受到融资约束是选择参与农机融资租赁的前提。农户除了基于自身条件的考虑,更关注农机融资租赁业务的费率水平、融资期限、抵押担保、增值服务等方面的属性,其中抵押担保影响最大、其次是融资周期、最后是增值服务。而不同特征的农户对于这些属性的偏好也存在一定异质性,农户对不同属性的支付意愿也不同。所以要想推广农机融资租赁业务,必须从农户的需求出发设计合约,创新模式。(4)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最后提出加大政府支农政策力度,破解农户农机购置需求的融资约束;加强新型金融模式宣传,提高农户农机融资租赁认知水平;加快模式和服务方式创新,增强农机融资租赁的市场竞争力;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维护农机融资租赁各参与主体利益;营造良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引导农机融资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等几个方面的对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下述三个方面:(1)从融资约束的视角研究农户农机购置行为。从农村金融市场供求特征的角度为农户个人农机投资不足提供新的解释,以期为国家下一步出台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提供理论借鉴;(2)从承租方的微观视角研究农户农机融资租赁的参与意愿,结合农户农机购置行为分析基于缓解农户农机购置融资约束的目的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对这方面的文献做一点有益补充;(3)应用选择实验法分析农户农机融资租赁属性的选择偏好。应用选择实验法探究农户对于农机融资租赁属性的偏好及其支付意愿,以期为承租方在设计农机融资租赁合同方案或者国家出台鼓励农机融资租赁发展政策建议的时候提供现实参考。

赵世秀[2](2021)在《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综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面对经济新常态的挑战,中央提出了供给侧、需求侧双向改革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制定了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其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优化资源要素配置,落实好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积极提升发展质量,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但“三农”问题和新型城镇化存在区域复杂性和差异性,黑龙江垦区作为中国最大的垦区,现代化大农业示范效应显着,农业占比高,城镇化过程具有特殊性。农业机械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到粮食安全,供、需双向改革,区域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利实现。因此,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路,综合农业系统工程、协同论、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对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研究。(1)建立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研究模型。在界定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按时序分析了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运用新经济增长理论、系统论等,结合黑龙江垦区的实际情况,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梳理了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机理,建立了农机化和新型城镇化两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和系统耦合度模型。(2)综合评价黑龙江垦区农机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基于DPSIR概念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五个维度,分别建立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线性模型得出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综合评价值从2004年的0.2增长到2018年的6.21,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值从2004年的0.19增长到2018年的1,两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均呈现不断提升趋势,经济收入、农机动力、劳动生产率、人的文化素养等主要因素对各系统影响明显。在评价过程中,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主观权重,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投影寻踪模型计算客观权重,进而求得综合权重进行综合评价,使评价更高效、准确。(3)实证研究黑龙江垦区农机化和新型城镇化动态发展关系。运用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VAR模型和生产函数模型,采用时间序列统计分析方法测算了农机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度、动态影响关系和贡献率。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结果显示:2018年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度达到优秀协调水平,两者间有着非常明显的互相影响关系,但耦合协调度显示,2004-2015年期间,农业机械化长期滞后于新型城镇化发展;2016-2018年,农业机械化出现加速发展,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2018年时,农机化和新型城镇化近乎实现同步协调发展,但此时新型城镇化滞后于农机化发展。VAR模型实证得出:2004-2018年间,农机化对城镇化的平均贡献率为38.76%,城镇化对农机化的平均贡献率为53.77%。基于CD生产函数测算的2004年-2018年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平均值为28.78%。通过农机贡献率值和各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可以看出,近些年来黑龙江垦区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与劳动力资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机械总动力,环保投入,基础设施投入要素有关,其中农业机械化的贡献最为明显。因此,为促进两系统优化协调发展,应在不断提升农机化发展层次的同时,重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4)根据区情提出促进农机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为使农机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至2035年全面实现现代化,应在政策制度、社会经济发展、科技人才三方面制定有效策略。政策制度层面,建立健全产业支撑和社会服务管理制度,建立起与黑龙江垦区改革相适应的农业现代化产业支撑金融、服务、管理政策体系,发挥政府部门社会管理职能的优势,提高城镇治理水平和社会保障服务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继续坚持发展现代化农业,发挥现代企业经管优势,促进农机智慧化升级发展,延展产业链推动农机制造业、服务业发展;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发挥特色城镇化集聚效应,加强城镇吸引力,促进城镇经济繁荣,发挥市场作用,促进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科技创新和人才育成方面,鼓励研发和创新,提升农机化高科技水平;培养具备现代农机技术的职业农民和引进高质素农机智慧化专业人才,形成人力资源、资金运用和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协调的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

孟庆轩[3](2021)在《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棉农对农机服务满意度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汪涛[4](2021)在《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机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服务平衡发展发展有利于构建“集约化、组织化、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的必然要求。建国以来,经过多方努力,我国在农业机械种类、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机械科技含量、农机服务内容、农机服务效益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可观的效果。但由于历史、政策、社会、制度、技术、区位条件、资金和地区资源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对农机社会化服务开展研究,分析其现状和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十分必要。本文选择四川省绵阳市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为研究对象。在对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多角度总结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存在的问题,并对制约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平衡的原因等进行分析;认为绵阳市丘陵地区农机化共享发展缓慢、宜机化条件差、农机化人才培养不充分、农机化扶持政策有待加强;并从人力资本、土地禀赋、经营状况、社会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技术环境等方面对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对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比较分析。最后,针对性提出适用于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即加快推进宜机化改造,发挥土地禀赋优势;加强农机化经济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经济环境;加强农机化人才培养,营造良好技术环境;积极开展农机化共享服务,保证供需平衡。

陈旭[5](2020)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机需求影响因素与趋势研究》文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是推动我国由农业大国转向农业强国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战略最终将实现乡村的“产业兴旺、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生活富裕”,其中产业兴旺是动力,对战略愿景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农业机械化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关键路径之一,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物质条件和重要基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加速了乡村振兴的步伐,引领农业进入现代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新格局。没有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更不会有产业兴旺,而农机需求的改变是研判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和进程的重要依据。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研判农机需求的影响因素和结构性变化对于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和产业振兴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机械化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基于此,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以农机需求作为研究标的,在梳理国内外研究文献以及实地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理论、生产要素理论、规模经济理论、诱致性技术选择理论,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回归分析、Logit模型、组合预测模型及动态仿真模型对吉林省农机需求影响因素及趋势进行综合研究,以期为吉林省农机装备产业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机需求的关系。运用系统理论,参考战略管理“HCD”模型的核心理念,设计了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机需求系统的“ISRS”模型,从智能子系统(I)、服务子系统(S)、配套子系统(R)、生存子系统(S)四个方面对照乡村振兴战略的五个目标,分析二者的联动机理。认为,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农业机械化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基本保证、农机需求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主要动力。(2)我国农机需求影响因素。基于2004-2018年统计数据,从宏观层面以农机总动力为因变量,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价格、农机作业服务价格、农户收入、农产品价格、农业劳动力数量、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为自变量,分别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及线性回归分析法,探究我国农机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农机需求主要作用因素的影响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农业劳动力数量(0.471)、农户收入(0.462)、农机购置补贴(0.025)、农机价格(-0.004),两模型结果相互吻合,说明全国农机装备需求受以上四个因素的影响较大。(3)吉林省农户农机需求的影响因素。根据田野调查的微观数据,借鉴前文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对吉林省农户农机需求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从不同生产环节(耕地环节、播种环节、收获环节)、不同类型农户(以农为主农户、以农为辅农户)两个层面,利用二元Logit模型,对农户农机需求水平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从生产环节来看,耕地环节农机需求受到农机拥有量(-1.1462)、农机购置补贴(0.8623)、道路情况(0.7371)、年龄(-0.7323)、地貌特征(0.4218)、性别(-0.235)、农户人均收入(0.0127)、农业劳动力(0.0061)的影响;播种环节农机需求受到农机拥有量(-0.3417)、农业劳动力(0.0176)、农户人居收入(0.0123)、年龄(-0.1355)、地貌特征(0.7321)的影响;收获环节农机需求受到农机拥有量(-0.5264)、道路情况(0.5758)和地貌特征(0.7326)的影响。从农户类型分析,以农为主农户农机需求受劳动力数量、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拥有量、年龄、受教育程度、道路情况、地形特征影响,结果分别是0.1364、0.2564、-0.6314、-1.2645、0.1453、0.3672、-0.9471;以农为辅农户农机需求受农机购置补贴、年龄、地形特征的影响,结果分别是0.2315、-0.1465、-1.0421。作者认为农机拥有量、农机购置补贴、地形特征、道路情况是影响吉林省农户农机需求的关键因素,以上指标分别代表吉林省农机基础、自然禀赋、政府行为及基础设施,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政府行为和基础设施将不断优化,未来农机需求将有所调整和改善。(4)吉林省农机作业服务主体需求的影响因素。本文根据农机具原值将吉林省农机作业服务主体分为农机户、I类农机服务组织、II类农机服务组织,并以此构建服务组织农机需求的影响因素模型,基于Logistic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这三类服务组织在农机需求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其中影响农机户农机需求的因素包括耕地块数、耕地转入情况、劳动力数量、农机购置补贴、性别、健康状态、兼职情况以及耕地地貌,结果分别为-0.2543、2.3533、-1.7543、0.8473、0.5433、1.3523、0.0632、-0.2364;I类农机服务组织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最大块耕地面积、农业收入比例、劳动力数量、农机经营性收入比例、当地劳动力价格、农机购置补贴、年龄、性别、健康状态,系数分别为0.2846、1.3743、-1.3542、1.1263、0.6423、0.4324、-0.0357、0.5724、1.4164;II类农机服务组织的影响因素分别为最大块耕地面积、农业收入比例、农机现值、当地劳动力价格、农机购置补贴、年龄、性别、健康状态、耕地地貌,系数分别为0.2746、1.4235、0.7385、-0.3635、0.3432、-0.0264、0.5913、1.4935、-0.1925。结果表明,农业收入比例、劳动力数量、农机购置补贴、健康状态对三类农机服务组织影响较大,可见除政府行为外,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对市场化要求更高。而随着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规模扩大,自然禀赋的限制日益减少,这一趋势与未来乡村振兴战略土地集约化、农业产业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具有一致性,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具有良好的辐射性。(5)吉林省农机需求趋势预测。基于吉林省2004-2018年农机装备使用情况构建吉林省农机需求水平指标体系,利用组合预测模型,对2019-2023年的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和服务水平进行趋势预测。进一步依据《吉林省乡村振兴规划(2018-2022)》指标中农业劳动生产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两项指标的目标值添加政策实施水平变量,分别按照1%、3%、5%的增长率构建吉林省农机需求政策效应动态仿真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控制劳动生产率按照每年1%,3%,5%的增长,农机总动力的年均增长分别为4.7%、7.5%、12.7%,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年均增长为4.9%、5.9%以及7%,机耕水平的年均增长为0.9%、1.1%、1.3%。利用动态仿真模型控制粮食综合生产率按照每年1%,3%,5%的增长,农机总动力的年均增长分别为4.8%、7.6%、9.3%,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年均增长为1.36%、3.14%以及6.23%,机耕水平的年均增长为0.93%、1.09%、1.28%。结果表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吉林省农机需求发展是有极强的推动作用,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吉林省农机需求水平。(6)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的借鉴。对日本和美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借鉴日美地少人多、地广人稀的两种农业模式,针对我国及吉林省农业地貌复杂的实际情况提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建议: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重视科研创新体系。综上,基于前文从宏观层面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研究,微观层面影响吉林省农户农机需求、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农机需求的因素研究,研判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机需求的发展趋势,同时借鉴日美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作者针对吉林省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产业发展提出应加大力度培养新农人、着力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农村生产方式转变;积极推进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组织;推进农村生产性基础建设,保障农机化生产外部环境;强化农业机械安全监管,稳定农机装备市场平衡;加快农业机械科技创新,推进全面全程高质高效农业机械化发展等政策建议。

张建锋[6](2020)在《专业化分工视角下稻农的合作及其治理 ——以农机服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经步入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新阶段。在新发展阶段,“如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以土地承包、家庭经营为核心的基本经营制度如何创新以适应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成为亟待破解的理论与现实问题。立足我国人均耕地资源少、农业劳动力资源弱质化、粮食供给总量紧平衡等现实,着力推进农业专业化分工与合作、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逐渐为社会所认同。与此同时,随着交易效率的提升,我国农业专业化分工呈现深化趋势,但在区域、产业、具体农事活动方面存在不协调不充分问题。立足我国小规模农户将长期存在并处于基本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国情,在深化专业化分工过程中,探究农户参与分工与合作的缘由、农户参与分工与合作的方式、农户参与分工与合作的保障,具有现实的必然性和理论的必要性。本文以农机服务为例,探究专业化分工视角下稻农的合作及其治理,回答“专业化分工视角下稻农为什么要以合作的方式完成农事活动?”“专业化分工视角下稻农如何合作以保障农事活动的有效实现?”问题,并将“专业化分工视角下稻农如何合作”分解为“专业化分工视角下稻农合作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专业化分工视角下稻农如何选择相应的合作方式?”“专业化分工视角下稻农合作匹配什么样的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等子问题。文章基于专业化分工理论、农户家庭决策模型、合作及合作行为理论、外包理论、交易成本与交易治理理论等理论基础,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水稻生产经营技术经济与制度结构-交易效率-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合作治理”的基本框架。基于此分析框架,从稻农家庭微观决策出发分析了稻农参与分工与合作的缘由,专业化分工与合作的关系、稻农合作的影响因素与合作机制、稻农农事活动合作方式选择及合作治理匹配的影响因素;随后从历史与现实的维度分析了稻农合作及其治理的演化历程及现实状况,并基于2004-2017年全国主要稻产区数据、采用FGLS方法验证了技术经济结构变迁对农机服务外包合作的影响,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采用ivprobit模型、内生次序probit模型模型、multi-logit模型分别验证了稻农农机技术使用与否、农机技术使用程度、农机服务合作与合作程度、农机服务合作方式选择、农机服务合作治理结构及治理机制选择的影响因素。最后在多案例分析专业化分工和稻农合作实现逻辑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含义。通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规模经济、分工经济、交易成本、信息处理效率等四个视角单独均无法相对全面解释稻农农事活动合作的缘由,应从合作意愿形成与强化、合作行为实现与开展、合作持续等三个层面具体分析稻农合作的缘由。稻农合作嵌入外部技术经济、制度演化与变迁过程中,是稻农以综合成本最小化、综合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导向,权衡合作的预期收益增加或预期成本降低、合作的交易成本与交易效率、主体与群体的行为能力及合作能力、主观与客观规范与控制等因素,并与内外部诸多利益相关者互动的结果。规模经济、分工经济、交易成本、信息处理效率等四个视角都是以合作的预期绩效为出发点,只强调了合作预期绩效中的某一方面,未将合作发生置于综合系统中考量,且四个观点间也存在相应的联系。生产要素稀缺引致的生产实现与生产成本降低诉求、生产经营组织制度不均衡诱致的交易成本降低诉求、小农户综合收益最大化导向下的机会成本最小化诉求、交易效率提升与合作的经济可行性得以保障、稻农行为能力与合作能力的提升、强有力外部推力与助力的存在、新型水稻经营主体的存在与引领、合作分配机制的激励效应与分配的公平性、合作组织的存续发展与合作组织绩效的提升等方面构成了稻农农事活动合作的多维缘由。(2)技术变革与制度变迁对农业专业化分工演进以及农户合作行为选择具有显着的直接、间接影响。(1)制度及制度变革围绕宏观产权制度、产业保护与扶持制度、微观规范与控制制度三个维度,通过影响宏观交易成本与交易效率、合作的微观交易效率,通过改变水稻生产经营主体的资源、资本与要素禀赋结构,直接、间接影响农事活动分工与合作;(2)技术及技术演化围绕生产型技术、交易型技术两个维度,通过改变农事活动的技术经济结构、影响合作的交易效率,进而影响稻农合作动机、合作行为与合作方式的选择;(3)技术、制度协同演化,共同形塑了“小农户家庭内部合作为主与关系型换工合作为辅→农户被动卷入同公社化与合作化生产合作为主→农事活动合作市场化与社会化逐渐深化→农事活动合作市场化与社会化为主”的稻农合作与合作方式演进历程。水稻农事活动中稻农合作治理演进围绕交易属性演化、水稻生产经营组织结构与组织制度演化两个维度展开。交易属性演变嵌入水稻生产技术、制度与政策环境、社会与文化环境中,生产经营组织结构与组织制度的演化影响技术选择、农事活动的专业化分工,进而影响农事活动的实现方式,最终影响农机服务合作治理及治理机制的选择。水稻生产经营组织结构与组织制度演化维度的治理演化主要从“交易效率演进嵌入、经营主体选择”、“混合治理结构嵌入、经营主体选择”两个角度发挥作用。(3)技术经济结构变迁是水稻农机服务外包合作的核心诱致因素,四种水稻种属农机服务外包合作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存在分异。水稻生产经营农事活动合作与合作方式选择嵌入技术经济与制度结构及其共同决定的专业化分工系统中。影响稻农合作及合作方式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水稻生产经营资源与要素相对稀缺状况、水稻生产经营组织结构的变革、非农就业市场成长与非农就业比较收益状况、农业生产经营公共制度与产业政策、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嵌入的农村社会关系与社会文化网络等。基于2004-2017年中国粳稻、早籼稻、中籼稻、晚籼稻四个主要属种及主要种植省份的宏观数据,采用FGLS模型实证发现:(1)农机专用性指标、农地折租成本代表农地租种机会成本、农户自有劳动力价格代表的机会成本、雇工成本等对农机服务外包合作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台均拖拉机动力代表的农机专用性对农机服务外包合作呈负向影响。(2)水稻种植现金成本收益率代表的比较收益指标、农机总动力代表的农机可得性、农户自我完成部分成本等三个指标影响出现了分异,现金成本收益率在粳稻、中籼稻种植区对农机服务外包合作呈正向影响,在早籼稻和晚籼稻产区呈现负向影响;农机总动力代表的农机服务可得性在粳稻产区、晚籼稻产区呈正向影响,在早籼稻、中籼稻产区呈负向影响。农户自我完成部分成本在早籼稻、晚籼稻产区呈现负向影响,在粳稻、中籼稻产区呈现正向影响。粳稻、中籼稻的个体效应在省域间存在分异性。(4)农户户主特征、农户社会与经营特征、村域技术经济结构等因素对农户农机选择、农机化程度、农机服务合作、农机服务合作程度、农机服务合作方式选择均会产生显着影响。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6年数据,分别采用probit与工具变量probit模型、次序probit模型与内生次序probit模型、multi-logit模型实证发现:(1)农户户主年龄、留家人员健康状况、农户家庭耕地面积的对数值、农忙时雇工价格、惠农支农服务的可获得性,对农业机械采用具有显着影响,惠农支农服务可得性显着提升农户农机采用。(2)农业收入占比、主事者年龄、家庭外出劳动力占比、留家人口受教育程度、役畜拥有与否、家庭耕地面积、支农惠农服务可获得程度对农户农机化程度的选择具有显着影响。(3)役畜的拥有情况、农户耕地面积、农忙时的雇工价格、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离最近县城的距离、村民间关系的和谐程度对农户农机及农机合作行为的选择具有显着的影响。(4)役畜拥有状况、农户家庭耕地面积、农忙时雇工价格、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状况、离最近县城的距离、农户间关系和谐程度、惠农支农服务可得性等对农户实现合作程度产生显着影响。(5)基于不同的参照组,农业收入占比、户主的性别、户主年龄、女性劳动力占比、役畜的拥有状况、农户家庭耕地面积对数值、农地产权改革颁证与否、村域人均劳动力耕地面积对数、农忙时雇工价格、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离县城最近的距离对数、农户间关系的和谐程度、村域惠农支农服务可得性、获得补贴的金额对数对合作方式产生显着影响。但不同参照组内,显着性有差异。(5)水稻农机服务合作交易治理结构、交易治理机制选择主要受役畜拥有状况、农地确权颁证状况、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状况、离最近县城的距离对数、村民间关系和谐程度、村域支农惠农服务可得性等因素影响。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6年数据,采用multi-logit模型实证发现:(1)农忙时雇工价格对数、村民间关系的和谐程度、离最近县城的距离、从事农业生产3个月以上的劳动力人数、村域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惠农支农服务的可获得性对农户选择市场化治理结构具有显着正向影响。(2)农业收入占比、是否拥有役畜、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离最近县城的距离对数、农忙时雇工价格、农户间关系和谐程度等对农户不同参照组条件下选择混合治理结构的几率具有显着的正向作用。(3)农地确权颁证状况、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状况、支农惠农服务可得性状况对不同参照组间农户选择关系治理结构具有显着促进作用。(4)拥有役畜的状况、农户家庭耕地面积对数、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状况、离最近县城的距离对数、获得补贴金额的对数值、支农惠农服务获得性等在不同参照组条件下农户选择一体化治理结构具有显着的正向作用。(5)役畜拥有状况、农户家庭耕地面积对数、农户间关系和谐程度、合作组织发展状况、离最近县城的距离对数是农户农机购置与作业合作治理机制选择的核心影响因素。(6)确权颁证实现情况、合作组织发展状况、离最近县城的距离对数等对农户选择关系治理机制具有显着的正向关联。(7)离最近县城的距离对数、村民间的关系和谐程度、超过3个月的劳动力人数对农户选择契约治理机制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8)农业收入占比、拥有役畜的状况、家庭农户耕地面积对数、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状况、离最近县城的距离等对农户选择混合治理具有显着影响。推进水稻农事活动专业化分工与农户合作、优化合作方式与合作治理,需要从如下方面着手:(1)调整合作规制的着力点,将着力点置于外在交易成本的降低与交易效率的提升、水稻生产经营技术经济结构的变革、农业创业与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发育成长等方面;(2)优化与完善相应的规制政策:(1)改善水稻产业发展的宏观技术与制度环境。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水稻行业技术效率提升、组织制度创新的制度与政策体系;一方面强化农业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与基础条件建设、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农业(水稻)”进程,降低组织创新与市场型交易的交易成本。(2)优化水稻农事活动实现的技术经济结构。一方面着力推进水稻农事活动技术变革,提高农事活动实现的技术标准化;一方面着力推进农地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的组织与治理创新,进一步推进水稻生产经营的职业化、专业化、规模经营。(3)推进农业创新创业与新型主体发育成长。一方面着眼于优化水稻生产经营创新创业的制度与产业政策体系,降低创新创业的制度成本、风险成本和初创成本;一方面着眼于从供给端推进水稻生产经营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成长,为水稻规模经营主体的发育成长提供技术经济支撑。(4)推进农村协同治理与社会关系网络重塑。一方面着眼于推进农村治理的主体与机制创新,构建主要利益相关者间协同、多元机制协调与共生的治理体系,将水稻生产经营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嵌入农村治理创新过程中;另一方面着眼于重塑农村社会文化与社会关系网络。通过农村传统的非正式制度的继承与优化、基于现代市场经济的新型契约与法治文化的培育,实现农村传统优秀文化同现代市场经济契约与法治文化的有效衔接,降低水稻农事活动专业化分工与合作的交易成本。

黄河[7](2021)在《湘潭县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地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效率化,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和促进农户增收方面具有显着的推动力。目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较高水平的农业生产机械化,而高原、丘陵地区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同时,还存在区域分化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大部分农业生产仍以小规模生产方式为主,具有较低的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因此,为促进农业大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民收入,亟待解决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问题。湘潭县位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是湖南省非常重要的农业大县。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湘潭县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尽管湘潭县农业机械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农机服务收入不断增加,农业产业产值不断提高。但湘潭县在农机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农机化管理监督体系不健全、农机设备还不能满足农业发展需要等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严重制约了湘潭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影响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湘潭县农机化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拟研究如何加快湘潭县农业机械化建设进程,提高湘潭县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生产水平等问题。首先,通过文献学习梳理和总结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阐述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基本内涵,以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改造传统农业、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其次,通过收集相关资料、数据和问卷调查,分析湘潭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探讨湘潭县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例如农机结构不合理,机械设备、农机化建设投入不足,农机产品开发人才匮乏等。第三,根据改造传统农业理论、技术创新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从优化农机化发展环境、机耕化改造、农机结构调整、加大农机化建设投入、完善农机科技服务政策,加强农机推广使用教育培训,加强农机监督管理等方面入手,探讨相关的策略和措施。最后,以水稻生产环节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加快湘潭县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生产水平等问题,以提高湘潭县农业生产力和农村经济实力,促进湘潭县水稻生产及机械化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唐绪元[8](2020)在《湖南省农业机械推广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作为推动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富裕和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之一,农业机械推广显得格外重要。而农业机械推广体系是否健全,则又是农业能否实现现代化的保障。本论文试对农机推广的概念进行辨析、对制度与模式进行梳理分析,结合湖南省农机推广的既有状态,以及世界各发达国家农机推广经验,通过对湖南省衡阳市当前农机推广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和经费投入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详细探究湖南省农业机械推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湖南省农业机械推广的对策和发展,最终构建起与湖南基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相适应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平台和服务体系。本文研究认为,当前湖南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主要存在着政策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足、推广网络和服务建设相对滞后,农机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乏力、各地区农机普及水平不均衡等方面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深入调查分析湖南省农机推广实际和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农机推广的政策环境,加大扶持力度;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经济转型、生产经营模式的变化,与时俱进地完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相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运用多种方式培养新型农业技术人员,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机推广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主动地对农机化装备结构和区域布局进行相应的调整。最终推动农民收入增长、农业增效,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健康持续发展,加快湖南从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的转变。

刘敏[9](2020)在《农机投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门槛效应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农村大量高质量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导致农村劳动力价格上升的同时,加剧了农业劳动力的弱质化。劳动力的非农转移改变了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通过农机替代劳动力成了农户的理性选择,农机替代劳动力同时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主导力量。为了发展农业机械化,我国在200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给予农业机械化发展财政支持,降低了农民的购机成本,促进了农机投入大幅增加。但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人力资本和农业种植结构等方面存在空间差异,因此,农业生产对农机需求自然也不尽相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是兼顾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三方面统筹协调发展的综合农业生产效率指标,提高农业GTFP是建立高效农业生产体系,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农业生产中农机投入不断增加,研究农机投入是否能促进农业GTFP提升,探讨现有农业人力资本对农机投入影响农业GTFP的作用,分析各区域以及不同规模种植户的农机投入是否合理,有利于避免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出现农机重买轻用的资源浪费现象,能够为政府农机支持政策的调整提供实证依据。本文在分析农机投入和农业GTFP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农机投入对农业GTFP的影响及可能存在的门槛效应。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农机投入对农业GTFP影响的区域差异性,从微观视角基于调研数据分析不同规模种植户的农机投入对农业GTFP影响的规模差异性,在考虑人力资本的影响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判断了现有的农机投入是否存在门槛值,为制定差异化的农机扶持政策提供实证依据。一是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三类粮食区域的农机投入对农业GTFP的影响以及存在的区域差异;判断农机投入影响农业GTFP的路径;探讨人力资本对农机投入影响农业GTFP的作用。二是利用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三类粮食区域的农机投入是否存在门槛值;找出人力资本制约下全国及三类粮食区域农机投入的合理水平。三是基于微观调研数据,利用半对数模型分析三种规模种植户的农机投入对农业GTFP的影响以及存在的规模差异;判断农户农机投入影响农业GTFP的路径;探讨人力资本对农户农机投入影响农业GTFP的作用。四是利用横截面门槛模型分析三种规模种植户的农机投入是否存在门槛值;找出人力资本制约下三种规模种植户农机投入的合理水平。最后,根据各区域及不同规模种植户的农机需求,给出发展农机化促进农业GTFP提升的合理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全国的农机投入和农业GTFP的变化呈上升趋势,但区域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2000-2017年粮食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农业生产中的农机投入总动力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82%和4.57%,亩均农机投入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18%和4.09%。粮食主销区农业生产中的农机投入总动力年均增长率为0.87%,亩均农机投入年均增长率为3.33%。粮食主产区的农业GTFP整体上提升0.6个百分点;粮食主销区的农业GTFP整体上提升了4.4个百分点;粮食产销平衡区的农业GTFP整体上下降了1.6个百分点。(2)农机投入对全国及三类粮食区域的农业GTFP提升有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和路径存在区域差异性。农机投入对粮食主销区农业GTFP提升的影响系数为0.45;粮食产销平衡区的影响系数为0.405,对粮食主产区农业GTFP提升的影响系数为0.283。三类粮食区域的农机投入对农业GTFP影响的路径存在明显差异。粮食主销区的农机投入通过促进农业技术进步促进农业GTFP提升;粮食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的农机投入通过促进农业技术效率提升和农业技术进步促进农业GTFP提升。(3)农机投入对全国及三类粮食区域农业GTFP的影响受到人力资本的制约,人力资本对农机投入影响农业GTFP的作用路径存在区域差异性。全国层面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和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机投入促进农业GTFP提升都有减弱作用。分区域来看,粮食主产区的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提高增强了农机投入对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进而增强了农机投入对农业GTFP提升的促进作用;粮食主销区的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提高减弱了农机投入对农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进而减弱了农机投入对农业GTFP提升的促进作用;粮食产销平衡区的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提高增强了农机投入对农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进而增强了农机投入对农业GTFP提升的促进作用。粮食主产区的劳动力老龄化减弱了农机投入对农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进而减弱了农机投入对农业GTFP提升的促进作用;粮食主销区的劳动力老龄化减弱了农机投入对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进而减弱了农机投入对农业GTFP提升的促进作用;粮食产销平衡区的劳动力老龄化通过减弱农机投入促进农业技术效率的提升,进而减弱了农机投入促进农业GTFP的提升。(4)农机投入对全国及三类粮食区域农业GTFP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农机与人力资本交互项对农业GTFP的影响存在基于农机投入为门槛变量的门槛效应。全国和粮食主产区的农机投入对农业GTFP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当农机投入分别大于第二个门槛值0.317千瓦/亩和0.272千瓦/亩时,农机投入才能显着的促进农业GTFP提升。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的农机投入对农业GTFP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当农机投入分别大于门槛值0.3112千瓦/亩和0.317千瓦/亩时,农机投入才会显着的促进农业GTFP的提升。粮食主销区的农机-教育交互项对农业GTFP的影响存在基于农机投入的双门槛效应,当农机投入大于第二个门槛值0.8375千瓦/亩时,农机-教育交互项对农机投入促进农业GTFP的提升才有显着的增强作用。全国和粮食主产区的农机-老龄化交互项对农业GTFP的影响存在基于农机投入的双门槛效应,当农机投入分别大于第二个门槛值0.318千瓦/亩和0.272千瓦/亩时,农机-老龄化交互项对全国和粮食主产区的农机投入促进农业GTFP提升的减弱作用最小。(5)基于微观调研数据得出,农机投入对不同规模种植户的农业GTFP提升有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和路径存在规模差异性。农机投入显着的促进了三种规模种植户的农业GTFP提升,但随着种植规模增大,农机投入对农业GTFP提升的促进作用在减弱。小规模、中等规模和大规模种植户的农机投入对农户农业GTFP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3018、0.1206和0.0711。农机投入对小规模种植户农业技术效率和农业规模效率提升都有促进作用,但对农业GTFP提升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农业技术效率提高实现,对中等规模和大规模种植户的农业GTFP提升的促进作用是通过促进农业技术效率和农业规模效率的提高实现。(6)基于微观调研数据得出,农机投入对不同规模户农业GTFP的影响受到人力资本的制约,人力资本对农机投入影响农业GTFP的作用路径存在规模差异性。小规模和大规模种植户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提升,增强了农机投入对农业技术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进而增强了农机投入对农业GTFP提升的促进作用。中等规模种植户的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提升对农机投入促进农业技术效率提升和规模效率提升有减弱的作用,进而减弱了农机投入对GTFP提升的促进作用。小规模种植户的劳动力年龄增大增强了农机投入对农业技术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进而增强了农机投入对农业GTFP提升的促进作用。中等规模种植户的劳动力年龄增大对农机投入促进农业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提升都有减弱的作用,进而对农机投入促进GTFP提升有减弱的作用。大规模种植户劳动力年龄增大对农机投入促进农业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提升都有增强的作用,进而对农机投入促进农业GTFP提升有增强的作用。(7)基于微观调研数据得出,农机投入对三种规模种植户农业GTFP的影响都存在门槛效应。小规模和中等规模种植户的农机投入对农业GTFP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门槛值分别为0.23千瓦/亩和0.47千瓦/亩;大规模种植户的农机投入对农业GTFP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门槛值分别为0.34千瓦/亩和0.43千瓦/亩。小规模种植户包含农机与人力资本交互项的农机投入对农业GTFP的影响不存在门槛效应;中等规模种植户包含农机-教育交互项的农机投入对农业GTFP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门槛值为0.47千瓦/亩;大规模种植户包含农机-年龄交互项和农机-教育交互项的农机投入对农业GTFP的影响都存在单门槛效应,门槛值都为0.38千瓦/亩。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新的探讨和分析:(1)本文在分析随着城镇化发展,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之后,农机大量投入对农业GTFP的影响时,不仅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农机投入对农业GTFP影响的区域差异性,还基于调研数据分析了不同规模种植户的农机投入对农业GTFP影响的规模差异性。(2)在分析农机投入对农业GTFP的影响时,充分考虑了农业高质量劳动力非农转移导致农业劳动力弱质化的现状,分析了人力资本对农机投入影响农业GTFP的作用。(3)在考虑人力资本的影响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判断了现有的农机投入是否合理,为制定差异化的农机扶持政策提供实证依据。

刘硕[10](2020)在《湖北省仙桃市水稻种植机械化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和工业原材料,水稻机械化种植是改造传统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既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也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对湖北省仙桃市水稻种植机械化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为全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本文首先基于农业技术选择理论、收益成本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对水稻种植机械化影响因素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对湖北省仙桃市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其次,通过对湖北省仙桃市毛嘴镇、胡场镇、剅河镇、仙桃工业园四个大镇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对196份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论如下:(1)水稻种植机械化是湖北省仙桃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一环,对乡村振兴,促进城乡二元融合具有重要意义;(2)水稻种植机械化服务市场(包括农业机械化服务公司,农业机械大户和农业机械服务队等)作为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市场体系,应大力发展;(3)家庭因素对湖北省仙桃市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女性务农占比越高,负向显着影响影响水稻种植耕整和收割机械化;家庭非农收入占比越大,正向显着影响耕整机械化;(4)水稻规模种植面积对仙桃市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有一定影响:家庭自行经营面积越大,正向显着影响湖北省仙桃市水稻种植耕整、喷药以及全程机械化;土地流转出去面积越多,正向显着影响水稻种植喷药和全程机械化;(5)农户土地基础设施建设对湖北省仙桃市水稻种植农业机械化有重要作用:农地交通条件越差,会负向显着影响湖北省仙桃市水稻种植耕整、喷药、收割和全程机械化;农地灌溉条件越差,会负向显着影响湖北省仙桃市水稻种植喷药和全程机械化。农地步行时间越长,正向显着影响喷药和全程机械化;(6)政策因素对湖北省仙桃市水稻种植农业机械化有重要作用: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相关政策(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越大,正向显着影响湖北省仙桃市水稻种植耕整和收割机械化;农户对农业机械化相关政策(指农机服务政策)的信任程度越高,正向显着影响湖北省仙桃市水稻种植耕整机械化和收割机械化。最后,本文在农民教育,农民社会保障,农民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政策,政策推广体系,金融体系,农机化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二、对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融资约束的农户农机购置行为及融资租赁选择偏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3 相关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及结构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与不足
        1.4.1 本文创新点
        1.4.2 研究的不足
    1.5 本章小结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业机械
        2.1.2 农机购置行为
        2.1.3 融资租赁
        2.1.4 农机融资租赁
    2.2 理论基础
        2.2.1 农户行为理论
        2.2.2 农村金融市场供求理论
        2.2.3 融资租赁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农户农机购置行为及融资租赁选择偏好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
    3.1 融资租赁缓解农户农机购置融资约束的机理分析
        3.1.1 融资租赁缓解农户农机购置融资约束的内在动因
        3.1.2 农机融资租赁参与主体的行动逻辑
        3.1.3 融资租赁缓解农户农机购置融资约束的效应分析
    3.2 农户融资约束识别机制分析
        3.2.1 融资约束的类型识别
        3.2.2 农户融资约束直接识别法基本步骤
        3.2.3 融资约束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测算理论分析
    3.3 融资约束对农户农机购置行为影响的理论分析
        3.3.1 农户农机购置行为理论分析
        3.3.2 融资约束对农户农机购置行为影响分析
    3.4 农户农机融资租赁参与意愿及选择偏好理论分析
        3.4.1 农户融资行为理论分析
        3.4.2 农户农机融资租赁参与意愿及选择偏好的理论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农业机械化及农机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4.1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
        4.1.1 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稳步提升
        4.1.2 农业机械保有量下降,农机投资后劲不足
        4.1.3 农机行业交易遇冷,在竞争中进行结构性调整
    4.2 农机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4.2.1 农机融资租赁业务在我国起步较晚
        4.2.2 农机融资租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4.2.3 农业机械融资租赁发展存在的问题
    4.3 本章小结
5 调研样本特征及农户农机购置金融服务供求分析
    5.1 调研情况简介
    5.2 样本特征描述
        5.2.1 受访户主基本特征分析
        5.2.2 家庭基本情况分析
        5.2.3 生产经营状况分析
    5.3 农机保有情况及购置需求分析
        5.3.1 农户农机保有状况分析
        5.3.2 农户农机需求情况分析
    5.4 调研样本金融服务供求特征分析
        5.4.1 金融服务需求特征分析
        5.4.2 金融服务供给特征分析
    5.5 农机购置金融服务状况分析
        5.5.1 农机购置融资金融服务需求分析
        5.5.2 农机购置融资金融供给情况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农户融资约束识别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1 农户融资约束的识别过程分析
        6.1.1 需求型融资约束
        6.1.2 供给型融资约束
        6.1.3 农户融资约束识别结果
    6.2 农户融资约束影响因素分析
        6.2.1 模型建立与变量选取
        6.2.2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6.2.3 实证结果分析
    6.3 农户融资约束程度测算
        6.3.1 模型构建
        6.3.2 变量选取
        6.3.3 实证结果分析
        6.3.4 融资约束程度估算
    6.4 本章小结
7 融资约束对农户农机购置行为的影响研究
    7.1 理论分析与模型设定
        7.1.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7.1.2 模型设定
    7.2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7.2.1 数据来源
        7.2.2 变量选取
    7.3 实证结果分析
        7.3.1 融资约束对农户农机投资意愿影响
        7.3.2 融资约束对农户农机投资规模影响
    7.4 本章小结
8 农户农机融资租赁参与意愿及选择偏好研究——基于缓解融资约束视角
    8.1 理论分析与模型设定
        8.1.1 理论分析
        8.1.2 模型设定
    8.2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8.2.1 数据来源
        8.2.2 变量选取及描述
    8.3 实证结果分析
        8.3.1 农机融资租赁参与意愿
        8.3.2 农机融资租赁选择偏好
    8.4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建议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调查问卷
作者简介

(2)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2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分析
    2.1 黑龙江垦区概况及特点
        2.1.1 黑龙江垦区概况
        2.1.2 黑龙江垦区特点
    2.2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分析
        2.2.1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
        2.2.2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因素
        2.2.3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2.3 黑龙江垦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分析
        2.3.1 黑龙江垦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历程
        2.3.2 黑龙江垦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
        2.3.3 黑龙江垦区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2.4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机理
        2.4.1 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与城镇化互动经验借鉴
        2.4.2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过程
        2.4.3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系统模型
    2.5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
    3.1 评价模型
        3.1.1 DPSIR概念模型
        3.1.2 DPSIR模型逻辑关系分析
    3.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3.2.3 评价指标体系
    3.3 权重的计算方法
        3.3.1 主观权重的确定
        3.3.2 客观权重的确定
        3.3.3 综合权重计算
    3.4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综合评价
        3.4.1 评价指标有效性分析
        3.4.2 计算权重
        3.4.3 黑龙江垦区农机化发展状态评价
    3.5 黑龙江垦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综合评价
        3.5.1 评价指标有效性分析
        3.5.2 计算权重
        3.5.3 黑龙江垦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状态评价
    3.6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度测评及影响关系分析
    4.1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度测评
        4.1.1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测算
        4.1.2 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4.2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实证
        4.2.1 计量模型说明
        4.2.2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实证
    4.3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对新型城镇化增量贡献测评
        4.3.1 农业机械化对新型城镇化增量贡献理论基础
        4.3.2 黑龙江省垦区农业机械化对新型城镇化增量贡献实证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策略
    5.1 制度机制改革策略
        5.1.1 完善城乡一体化各项管理制度
        5.1.2 改革优化相关主体职能
        5.1.3 深化农垦改革落实产业发展政策
    5.2 社会经济发展策略
        5.2.1 发展垦区特色新型城镇化策略
        5.2.2 差异化可持续发展农业机械化
        5.2.3 优化产业结构升级
    5.3 科技人才策略
        5.3.1 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
        5.3.2 加快农机化技术创新应用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4)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
        1.2.2 国外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论文的创新点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农业社会化服务
        2.1.2 农机社会化服务
        2.1.3 农业机械化
    2.2 理论基础
        2.2.1 农户行为理论
        2.2.2 公共产品理论
        2.2.3 供需理论
3 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现状
    3.1 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现状
        3.1.1 绵阳市经济概况
        3.1.2 农机社会化服务类型
        3.1.3 农机社会化服务供给状况
        3.1.4 农机社会化服务需求状况
    3.2 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特点
        3.2.1 服务主体较大
        3.2.2 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3.2.3 服务形式持续创新
        3.2.4 服务效益持续提高
    3.3 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不平衡的原因
        3.3.1 农机化共享服务发展缓慢
        3.3.2 大型农业机械宜机化条件较差
        3.3.3 农机化人才培养不充分
        3.3.4 农机化扶持政策有待加强
4 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4.1 指标选取的原则
    4.2 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制约因素的选择与分析
        4.2.1 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
        4.2.2 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供给的影响因素
    4.3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4.3.1 构造对比矩阵
        4.3.2 计算权重,一致性检验
        4.3.3 层次总排序
    4.4 数据来源
    4.5 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需求影响因素研究
        4.5.1 指标体系的构建
        4.5.2 指标权重的确定
        4.5.3 结果分析
    4.6 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供给影响因素研究
        4.6.1 指标选取与指标体系的构建
        4.6.2 指标权重的确定
        4.6.3 结果分析
5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对策建议
        5.2.1 加快推进宜机化改造,发挥土地禀赋优势
        5.2.2 加强农机化经济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经济环境
        5.2.3 加强农机化人才培养,营造良好技术环境
        5.2.4 积极开展农机化共享服务,保证供需平衡
    5.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机需求影响因素与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户
        2.1.2 农机服务组织
        2.1.3 农机户
        2.1.4 农机需求
    2.2 理论基础
        2.2.1 系统理论
        2.2.2 生产要素理论
        2.2.3 农户行为理论
        2.2.4 规模经济理论
        2.2.5 诱致性技术选择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机需求的关系研究
    3.1 乡村振兴与农机需求的逻辑关系分析
        3.1.1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
        3.1.2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基本保证
        3.1.3 农机需求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主要动力
    3.2 乡村振兴与农机需求的系统分析
        3.2.1 乡村振兴的系统分析
        3.2.2 农机需求的系统分析
        3.2.3 乡村振兴与农机需求的系统耦合
    3.3 乡村振兴与农机需求的联动机制
        3.3.1 HCD模型原理
        3.3.2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机需求系统“ISRS”模型
        3.3.3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机需求的联动机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农机需求状况的宏观视角分析
    4.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史脉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史脉络
        4.1.2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4.1.3 我国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4.2 农机需求主导影响因素的确定
        4.2.1 灰色关联分析法介绍
        4.2.2 变量选择与数据处理
        4.2.3 数据描述性分析及预处理
        4.2.4 农机需求影响因素关联度排名
    4.3 我国农机需求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4.3.1 计量模型构建
        4.3.2 数据检验
        4.3.3 回归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吉林省农户农机需求影响因素研究
    5.1 吉林省乡村振兴发展现状
    5.2 吉林省农户农机使用现状及需求特征
        5.2.1 吉林省农户农机使用现状
        5.2.2 吉林省农户农机需求特征
    5.3 农户农机需求分析
        5.3.1 样本描述
        5.3.2 农户农机需求描述性统计
    5.4 农业生产环节对农机需求的影响
        5.4.1 研究假设
        5.4.2 模型构建
        5.4.3 回归结果分析
    5.5 农户农机需求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吉林省农机作业服务主体的农机需求影响因素研究
    6.1 吉林省农机作业服务主体发展现状
    6.2 吉林省农机作业服务主体农机需求特征
    6.3 农机作业服务主体农机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6.3.1 数据样本描述
        6.3.2 模型构建
        6.3.3 计量方法介绍
        6.3.4 回归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机需求趋势的预测研究
    7.1 吉林省农机需求预测指标体系构建
        7.1.1 农机需求水平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7.1.2 农机需求水平指标体系设计
    7.2 吉林省农机需求预测模型构建
        7.2.1 组合预测原理
        7.2.2 组合预测确定最优权重
        7.2.3 单一预测模型介绍
    7.3 吉林省农机需求水平预测
        7.3.1 农业机械装备需求体量预测
        7.3.2 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预测
        7.3.3 农业机械化服务的专业化程度预测
    7.4 吉林省农机需求政策效应动态仿真模拟
        7.4.1 吉林省农机需求动态仿真模型构建
        7.4.2 农机需求政策效应动态仿真模型的参数评估
        7.4.3 吉林省农机需求政策效应动态仿真分析的情景分析
    7.5 吉林省农机需求趋势分析
    7.6 小结
第8章 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及启示
    8.1 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经验
        8.1.1 日本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
        8.1.2 美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
    8.2 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经验的启示
        8.2.1 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启示
        8.2.2 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启示
    8.3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9.2.1 加大力度培养新农人,着力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
        9.2.2 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农村生产方式转变
        9.2.3 推进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组织
        9.2.4 推进农村生产性基础建设,保障农机化生产外部环境
        9.2.5 强化农业机械安全监管,稳定农机装备市场平衡
        9.2.6 加快农机科技创新,推进全面全程高质高效农机化发展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导师简介
致谢

(6)专业化分工视角下稻农的合作及其治理 ——以农机服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研究及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5 研究数据与论文的创新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第3章 专业化分工视角下稻农合作及其治理的理论分析
    3.1 理论假定
    3.2 稻农合作的缘由
    3.3 专业化分工与稻农合作的关系
    3.4 稻农合作的影响因素及机制
    3.5 稻农合作治理及影响因素
第4章 专业化分工视角下稻农合作及治理的历史演进与现实考察
    4.1 技术与制度演化嵌入的水稻农事活动服务专业化分工状况
    4.2 专业化分工视角下稻农合作及合作方式演进与现状
    4.3 专业化分工视角下稻农合作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演进与现状
    4.4 小结
第5章 专业化分工视角下稻农农机服务合作及影响因素—基于水稻主产区面板数据的实证
    5.1 问题提出
    5.2 稻农合作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5.3 专业化分工视角下稻农合作的影响因素
    5.4 专业化分工与稻农农机服务合作选择的宏观模型
    5.5 宏观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5.6 小结
第6章 专业化分工视角下稻农农机服务合作及合作方式选择—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的实证
    6.1 问题的提出
    6.2 现有相关的研究
    6.3 模型构建与指标选取
    6.4 稻农农机服务合作及合作方式选择的模型估计及结果分析
    6.5 小结
第7章 专业化分工视角下稻农农机服务合作治理—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的实证
    7.1 问题提出
    7.2 相关研究的现状
    7.3 稻农合作治理结构选择的理论模型
    7.4 基于2016年CLDS数据的稻农农机服务合作治理结构影响因素实证
    7.5 基于2016年CLDS数据的稻农农机服务合作治理机制影响因素实证
    7.6 小结
第8章 专业化分工与稻农合作深化的实现逻辑—基于多案例的比较
    8.1 问题提出
    8.2 相关的研究现状
    8.3 农事活动专业化分工与农户合作模式的主要案例
    8.4 农事活动专业化分工与农户合作主要模式的比较
    8.5 农事活动专业化分工与农户合作深化的实现逻辑
    8.6 小结
第9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含义
    9.1 研究结论
    9.2 推进专业化分工与稻农合作深化的政策含义
    9.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一览表

(7)湘潭县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农业机械化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农业机械化的相关概念
        2.1.1 传统农业
        2.1.2 现代农业
        2.1.3 农业机械化
        2.1.4 农业机械化的实质
        2.1.5 农业机械化的意义
    2.2 理论基础
        2.2.1 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2.2.2 技术创新发展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湘潭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史及现状
    3.1 湘潭农业机械化发展史概况
        3.1.1 萌芽发展阶段
        3.1.2 徘徊停滞阶段
        3.1.3 自主发展阶段
        3.1.4 国家政策扶持阶段
    3.2 湘潭县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3.2.1 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
        3.2.2 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
        3.2.3 农业机械投入情况
        3.2.4 农业机械经营形式
    3.3 湘潭县农户对农业机械化满意度调查
        3.3.1 被调查户的基本特征
        3.3.2 农业机械使用情况
        3.3.3 农户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满意度调查
        3.3.4 农户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满意度调查
        3.3.5 农户对农机推广满意度调查
4 湘潭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湘潭县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
        4.1.1 农业机械化装备结构不合理
        4.1.2 农业机械化建设投入不足
        4.1.3 农业机械化发展人才缺乏
        4.1.4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4.2 湘潭县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分析
        4.2.1 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
        4.2.2 农业机械化激励方式
        4.2.3 农业机械化人才建设
        4.2.4 农业机械化监管机制
5 湘潭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5.1 优化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
        5.1.1 强化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
        5.1.2 推进规模化标准化良田建设
        5.1.3 推进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建设
    5.2 加大农业机械化建设投入力度
        5.2.1 完善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相关政策
        5.2.2 提高农业机械作业标准化建设投入
        5.2.3 加强农业机械科技投入
        5.2.4 提高农业机械基础设施投入
    5.3 完善技术扶贫政策以及加强农业机械教育培训
        5.3.1 完善技术扶贫政策
        5.3.2 农业机械化人员培训
    5.4 加强农业机械监督管理
        5.4.1 完善农业机械法规体系
        5.4.2 完善农业机械补贴制度
        5.4.3 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管理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湖南省农业机械推广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2.1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2.2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学术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农业机械
        2.1.2 农业机械推广
    2.2 农机推广的相关理论
        2.2.1 农业创新扩散理论
        2.2.2 公共产品理论
        2.2.3 农民行为改变理论
        2.2.4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
    2.3 农机推广的理论框架
        2.3.1 农业机械推广理论来源构架
        2.3.2 组织化的农机推广框架模型
3 湖南省农机推广现状分析
    3.1 湖南农机推广既有成就
        3.1.1 农机拥有量及使用情况
        3.1.2 农机人力财力投入情况
    3.2 湖南农机推广存在的问题
        3.2.1 政策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不足
        3.2.2 农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足
        3.2.3 农机推广网络和服务建设亟待加强
        3.2.4 农机创新和成果转换机制乏力
        3.2.5 湖南各地区农机普及的差异性
    3.3 湖南省农机推广问题产生的根源
        3.3.1 多山和丘陵的地理位置的因素
        3.3.2 政府机构重视和扶持与否的因素
        3.3.3 研发销售和购买经费不足的因素
        3.3.4 农机推广和农村人才队伍的因素
4 国内外农机推广的经验与启示
    4.1 国内农机推广经验
        4.1.1 台湾农机推广经验
        4.1.2 南方丘陵地区农机推广经验
        4.1.3 山东省农机推广经验
    4.2 国内农机推广的启示
        4.2.1 我国农机化水平呈现出不平衡性
        4.2.2 健全制度、因地制宜和可持续性
    4.3 发达国家农机推广的经验
        4.3.1 美国农机推广经验
        4.3.2 日本农机推广经验
    4.4 国外农机推广的启示
        4.4.1 农机推广被视为公益事业予以重视
        4.4.2 构建多元化的农机推广体系
        4.4.3 建立稳定的农机推广保障体制
        4.4.4 注重促进农村农业的长远发展
5 完善湖南省农机推广的政策与建议
    5.1 优化农机推广的政策环境
        5.1.1 健全法律保障
        5.1.2 加大资金投入
        5.1.3 落实既有政策
        5.1.4 深化政府公益性服务
    5.2 健全农机推广的运行机制
        5.2.1 构建务实长效的推广机制
        5.2.2 加强市场监管
    5.3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农机推广的人才培养模式
        5.3.1 加强职业技能教育
        5.3.2 加强农机推广培训
        5.3.3 构建农、科、教结合的农机教育培训体系
    5.4 优化农机化装备结构,调整区域布局
        5.4.1 因地制宜调整农业机械区域布局
        5.4.2 不断改善农机性能和质量
        5.4.3 充分利用农机展览会的契机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湖南省农业机械化推广调查问卷
致谢

(9)农机投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门槛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机理分析
    2.1 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
    2.3 机理分析
第三章 农机投入与农业GTFP变动分析
    3.1 农业生产中农机投入变动分析
    3.2 农业GTFP的测算
    3.3 农业GTFP的变动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区域农机投入对农业GTFP的影响分析:宏观视角
    4.1 模型构建
    4.2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4.3 不同区域农机投入对农业GTFP的影响程度和路径分析
    4.4 不同区域农机投入结合人力资本对农业GTFP影响的交互效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区域农机投入对农业GTFP影响的门槛效应分析:宏观视角
    5.1 面板门槛模型的构建与门槛值的测度
    5.2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5.3 不同区域农机投入影响农业GTFP的门槛效应分析
    5.4 不同区域农机投入结合人力资本对农业GTFP影响的门槛效应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户农机投入对农业GTFP的影响分析:微观视角
    6.1 农户农业GTFP测算
    6.2 农户农机投入对农业GTFP的影响程度及路径分析
    6.3 农户农机投入结合人力资本对农业GTFP影响的交互效应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农户农机投入对农业GTFP影响的门槛效应分析:微观视角
    7.1 截面数据门槛回归模型的构建
    7.2 农户农机投入影响农业GTFP的门槛效应
    7.3 包含交互项的农户农机投入影响农业GTFP的门槛效应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10)湖北省仙桃市水稻种植机械化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定义
        1.2.2 家庭因素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
        1.2.3 地形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
        1.2.4 土地规模化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
        1.2.5 金融政策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
        1.2.6 简要评述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主要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不足之处
2 水稻种植机械化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
    2.1 农民技术选择理论分析
    2.2 规模经济理论分析
    2.3 收益成本理论分析
    2.4 人力资本理论分析
3 湖北省仙桃市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历程
    3.1 调整阶段(1978-2001年)
    3.2 发展阶段(2002-2010年)
    3.3 高速发展阶段(2011年至今)
    3.4 存在的问题
4 湖北省仙桃市水稻种植机械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4.1 变量设定与数据来源
        4.1.1 变量设定
        4.1.2 数据来源
    4.2 描述性统计
        4.2.1 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描述性统计
        4.2.2 户主特征和家庭特征情况的描述性统计
        4.2.3 政策因素的描述性统计
        4.2.4 土地特征的描述性统计
        4.2.5 研究基本假设
    4.3 模型构建
        4.3.1 回归系数的显着性检验
        4.3.2 模型系数的综合检验
        4.3.3 Cox & SnellR~2统计量
        4.3.4 NagelkerkeR~2统计量
        4.3.5 Hosmer-Lemshow检验
    4.4 湖北省仙桃市水稻种植机械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4.1 pearson相关性检验
        4.4.2 实证分析及检验
        4.4.3 共线性诊断
        4.4.4 结果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对策建议
        5.2.1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5.2.2 完善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
        5.2.3 完善并优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5.2.4 完善并优化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体系,促进水稻种植机械化
        5.2.5 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与农业金融体系改革
        5.2.6 促进水稻种植机械化的科技与农艺相促进
        5.2.7 促进水稻种植机械化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
参考文献
附录:湖北省仙桃市水稻种植机械化作业调查表
致谢

四、对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融资约束的农户农机购置行为及融资租赁选择偏好研究[D]. 王彦东.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 [2]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综合评价研究[D]. 赵世秀.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01)
  • [3]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棉农对农机服务满意度的调查研究[D]. 孟庆轩.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4]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影响因素研究[D]. 汪涛.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9)
  • [5]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机需求影响因素与趋势研究[D]. 陈旭. 吉林大学, 2020(03)
  • [6]专业化分工视角下稻农的合作及其治理 ——以农机服务为例[D]. 张建锋. 西南大学, 2020(04)
  • [7]湘潭县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研究[D]. 黄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8]湖南省农业机械推广问题研究[D]. 唐绪元.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9]农机投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门槛效应研究[D]. 刘敏.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3)
  • [10]湖北省仙桃市水稻种植机械化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D]. 刘硕.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