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陇山林区优良观赏树种与野生花卉开发利用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曹爱云[1](2021)在《小陇山林区檀木树种资源的保护及利用》文中提出结合小陇山林区檀木树种的生态学特性、资源分布状况,分析了檀木树种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期为小陇山林区檀木树种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董晨[2](2021)在《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的分布格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陕西秦岭特殊的地理区位、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为木本花卉植物的生长繁衍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木本花卉是城市园林绿化的主体成分,除了具有观赏特性,还能够调节城市气候、降低噪音、防风固沙、产生经济价值。加强对木本花卉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运用,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发展社会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文献资料,对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为陕西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利用提供参考,并对陕西秦岭地区木本花卉风景林建设进行规划。研究结果如下:(1)参照APGⅣ分类系统,陕西秦岭共有木本花卉植物71科210属854种(包括120个变种、15个亚种、3个变型)。其中,包含19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国家Ⅲ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2种陕西省野生保护植物,38种我国特有种,以及18种陕西特有种,被IUCN物种保护等级评为极危(CR)、濒危(EN)、易危(VU)、近危(TN)的物种分别是1、6、19、21种。根据生活型划分,乔木191种,灌木538种,木质藤本125种;落叶树690种,常绿树164种。在科的组成上,蔷薇科213种,占绝对优势。在属的组成上,蔷薇属、悬钩子属、绣线菊属物种数量位列前三。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的科、属共包含13个分布区类型、20个变型。热带分布在科的分布区类型中最多,温带分布在属的分布区类型中占绝对优势,这表明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拥有种类丰富、成分复杂的地理区系类型,以温带成分为主,具有热带和温带过渡的性质。(2)在水平分布上,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科、属、种的绝对丰富度在各市、县范围内分布不均,但都表现出大体一致的分布格局,物种主要集中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东北部较为贫乏。植物科、属的分化强度与物种密度值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分化强度越大物种密度越大,分化强度在各县(区)的分布格局也与物种丰富度类似。利用物种相似度将陕西秦岭划分为5个地区以及12个独立的县(区)。通过Top 5%丰富度算法、互补算法以及濒危特有保护物种分布格局共同得到安康市宁陕县和宝鸡市太白县2个热点分布县。(3)在垂直分布上,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科、属、种的绝对丰富度沿海拔梯度表现出单峰格局,主要分布在900~1500m海拔范围内。濒危特有保护木本花卉和不同种域宽度组的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也呈现出单峰格局,但濒危特有保护物种所占海拔带内物种数的比例随海拔升高不断递增。在各海拔带内,宽种域物种所占比例较大,种域越宽物种丰富度峰值越靠近海拔中点。关于物种平均种域宽度和海拔的关系,传统的Stevens方法、Pagel上限法、逐种法的计算结果都对Rapoport法则显示出支持,但Rohde中点法的结果并不支持Rapoport法则,这是由于中域效应的影响。为了消除影响,按照物种种域宽度大小进行分组。基于分组法的Stevens方法、Pagel上限法和Rohde中点法显示结果一致,种域宽度≤1500m的3组支持Rapoport法则;>1500m的2组并不支持。研究表明,陕西秦岭地区木本花卉植物的垂直分布格局并不能确切证明该地区存在Rapoport法则,这对Rapoport法则的普适性提出了质疑。Rapoport法则明显受到检验方法的影响,有必要利用多种方法,在不同的地区验证其普适性,深入研究其规律和产生机制。(4)以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的分布格局研究为基础,对陕西秦岭木本花卉风景林建设进行规划,选择观赏价值较高的木本花卉植物进行季节观赏路线规划,对陕西秦岭邻近城市木本花卉植物引种驯化进行物种选择,对城市风景林建设进行植物搭配设计,以期为陕西秦岭木本花卉风景林建设提供参考,利用木本花卉植物创造良好的园林生态景观。
高胜[3](2018)在《林木种质资源普查规程及资源现状分析——以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滩歌林场为例》文中认为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随着对林木种质资源普查、保护及利用意识的不断增强,滩歌林场也启动了林木种植资源普查,并制定了林木种质资源普查规程,含括了外业调查和内业整理,重点对滩歌林场辖区内林木种植资源的分布状况进行全面清查,以便掌握全场林木种植资源现状和动态,建立林木种质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为制定林木种质资源长期保护与利用规划和林木种质资源的保存、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小陇山林业实验局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刘健,李渭华,孙建兴[4](2016)在《小陇山林区百合科观赏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小陇山地处温带南缘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和湿润,适宜林木繁衍生长。作为我国华北、华中、喜马拉雅、蒙新四大自然植被区系的交汇处,植物种类繁多,是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植物基因库。通过多年的野外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发现该地区约有百合科野生观赏植物23属55种,从资源分布、生态习性、观赏特性、栽培要求等方面对这些植物进行介绍,并对其园林应用做出分析建议。
刘丽霞[5](2016)在《小陇山野生观赏种子植物资源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小陇山地处秦岭西段,在甘肃拥有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和天然环境,林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和物种多样性丰富。本文通过资料查阅和野外调查分析的方法,从野生观赏植物的种类、习性、观赏特性、园林用途等方面对小陇山野生观赏种子植物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可作为小陇山野生观赏植物引种栽培的第一手资料。研究结果如下:(1)据调查分析得出,小陇山分布有野生观赏种子植物77科192属355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10属23种,被子植物72科182属332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316种,单子叶植物16种。其中,野生木本观赏植物有331种,占总种数的92%,包含乔木131种、灌木163种和木质藤本37种。小陇山野生草本观赏植物有24种,占总种数的7.6%。(2)小陇山林区野生观赏种子植物按照习性可划分为四类,即观赏藤本植物、观赏草本植物、观赏乔木(含观形、观花、观果)、观赏灌木(含观形、观花、观果等),并剖析和总结出每类观赏植物的观赏性和园林用途。(3)根据园林用途,小陇山野生观赏种子植物可划分为5大类:行道树、庭院树、绿篱植物、花坛植物、攀援地被类。
任冲[6](2016)在《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森林类型精细分类与森林资源变化监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和遥感影像林业应用的深入,应用中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开展森林类型精细识别和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监测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虽然遥感影像分类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已有研究表明,森林类型信息获取中仍存在精度不高、详细程度和可信度差等技术难点,以及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监测尚未完全克服信息获取周期长、变化信息提取困难、新方法应用少、自动化程度低、成果质量和精度欠佳等突出问题。本文面向国家森林资源监测调查的行业应用需求,重点研究高精度森林类型精细识别方法和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监测技术,为及时、准确掌握森林资源现状和动态变化趋势提供可靠支撑,为森林资源空间配置、优化调整与辅助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本文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以嘉陵江上游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百花林场为例,探讨复杂中山区域、多源数据支持下,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森林类型层次化精细分类方法。以SPOT5和高分一号(GF-1)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综合利用影像光谱特征、植被指数特征、纹理特征与时相特征、地形特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数据与林相图等辅助信息,及典型地类与主要森林类型外业调查样本数据,发展了针对暖温带典型天然次生林区、复杂山区地形条件下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森林类型多层次信息提取与森林类型精细识别的有效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独立检验样本对分类结果中7类林地与森林类型进行精度验证,并对5类主要森林类型精细识别结果进行面积统计,与“二类调查”及影像解译结果各类型面积统计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发展的分类方法对森林类型信息提取精度较高,有林地、其他林地、苗圃地等7类林地和森林类型总体分类精度达92.28%,总Kappa系数为0.899 6;油松林、华山松林、日本落叶松林、栎类落叶阔叶林、其他落叶阔叶混交林等5类主要森林类型面积统计结果的平均相对精度为92.4%。本文发展的多源数据支持下的多层次森林类型精细分类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森林类型信息精准监测方法,具有精度高和可信度高的优势,且森林类型精细识别详细程度达到优势树种(组)级别,是解决复杂山区森林类型信息提取与精细识别的一种有效手段,可满足森林资源调查、变化监测、数字更新等林业应用需求。(2)以甘肃省天水市为例,以1990年2015年五期冬夏时相landsattm/oli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辅助数据和外业实地样本点,在对光谱特征、指数特征、时相特征等分类特征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选取ndvi、ndwi、ndi和mtvi等四个指数作为特征变量,发展了基于两种非参数分类器(随机森林(rf)和参数优化支持向量机(posvm))分类后比较法的森林资源变化监测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多元特征和稳健、优化的非参数分类器,可显着提高分类精度和分类结果的可信度,降低类别混淆和结果的不确定性。两种分类方法均取得了较好的分类效果,具有较高的空间一致性,且时序分类结果及逐期变化分析结果可准确、客观地反映该区域近30年来森林资源时空动态变化。随机森林(rf)分类方法在分类精度、效率、计算量和稳定性方面明显优于参数优化支持向量机(posvm)分类方法,随机森林(rf)方法对于复杂地形、破碎地貌区域和典型植被(森林-灌草-草地)交错过渡区具有的较强的适应性,可应用于大区域、复杂地形、过渡区域的植被/森林制图和动态变化监测。监测结果表明:1990年1996年林地转化为非林地为3.764%,非林地转化为林地为3.024%。林地面积净减少0.74%。1996年2002年林地转化为非林地为5.648%,非林地转化为林地为2.914%。林地面积净减少2.734%,林地减少呈现加剧趋势。2002年2008年林地转化为非林地为5.574%,非林地转化为林地为6.631%。林地面积净增加1.057%。2008年2015年林地转化为非林地为6.563%,非林地转化为林地为15.446%。林地面积净增加为8.883%。该区域近30年来森林资源变化的总体趋势:以2002年(2002期影像)为界,林地面积为先减少后增加,2002年后林地面积增加显着。林地面积增加主要原因为其它类型向有林地转化,由于1999年以后,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使得该区域森林覆盖率上升趋势明显,林地面积显着扩大。林地面积明显减少的区域在空间上主要集中在武山县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在林地与其他地类交错过渡地带、林缘区域表现尤为明显,尤其在2002年之后。林地面积减少的可能原因为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影响使该区域原有的森林、灌木群落等植被遭到破坏,林地转变为耕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局部生态环境状况有进一步恶化的风险和可能。(3)在对地类、林地-非林地信息提取与变化监测结果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其他林地”三类林地内类型的动态变化(转化)进行深入分析,对四个时间段内三类林地内类型的“增加”(转入)、“减少”(转出)变化区域、空间分布和变化程度状况进行过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990年1996年间,“常绿针叶林”类型增加(转入)、减少(转出)均较为明显。增加区域分布于秦岭南坡小陇山林区的各个林场;减少区域位于秦岭北坡、沿渭河流域的带状区域,以及嘉陵江上游低海拔区域的河流及山谷两侧。1996年2002年间、2002年2008年间,在整体上“常绿针叶林”类型增加、减少均不明显。2008年2015年间,“常绿针叶林”类型增加十分显着。增加区域分布于小陇山林区、西秦岭林区和关山林区的所有林场,仅在龙门林场中部有小片减少区域。(2)1990年1996年间,“落叶阔叶林”类型增加(转入)、减少(转出)均较为明显。增加区域主要分布于太碌、立远、东岔林场,以及党川、观音林场、龙门林场南部;减少区域分布于秦岭南坡小陇山林区的各个林场,尤其在小陇山林区北部边缘区域和林区中部表现尤为明显。1996年2002年间、2002年2008年间,“落叶阔叶林”类型增加区域主要分布于小陇山林区的麦积林场、东岔林场、立远林场等。“落叶阔叶林”类型减少主要分布于东岔、立远林场及小陇山林区北部边缘区域。2008年2015年间,“落叶阔叶林”类型增加区域主要分布在秦岭北坡渭河南岸区域、麦积林场,以及天水市辖温泉、尖山林场。“落叶阔叶林”类型减少主要分布在麦积林场和滩歌林场。(3)1990年2015年间,“其他林地”类型增加(转入)、减少(转出)区域均主要分布于林区边缘,增减变化幅度不大。基于两种非参数分类器分类后比较法的遥感影像变化监测技术,探讨了典型黄土高原丘陵沟壑与陇山-西秦岭山地交接过渡区域近30年来森林资源空间分布规律、时间变化趋势及变化影响因素,以期为该区域森林动态变化定量分析及综合评价、森林资源空间配置与优化调整、经营管理与辅助决策、林业工程进展监测、生态环境评价以及森林保护措施制定等提供一定的参考。
罗巧玲[7](2015)在《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及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依托于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甘肃省(试点)工作—麦积区中药资源普查工作,自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对研究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系统全面调查,并研究分析了药用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中药学性能、区系组成以及重点调查药用植物的分布、蕴藏量、多样性指数和综合价值评价等,以期为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资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及对普查采集标本进行鉴定,麦积区共有野生药用植物146科427属675种。其中有真菌14科17属22种,地衣2科2属3种,苔藓植物6科7属7种,蕨类植物12科19属29种,裸子植物5科8属13种,被子植物107科,374属601种。可见本区野生药用植物以被子植物为主。而被子植物中又以双子叶植物植物占绝对优势,这些都与我国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组成相一致。(2)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生活型多样。其中多年生草本占明显优势,占野生药用植物总种数的48.44%;其次是一、二年生草本和灌木,分别占总种数的16.89%和16.44%;再次为乔木,占总种数的8.74%;藤本占4.44%;真菌和地衣类占总种数的3.70%;半灌木最少,占1.33%。(3)研究区以全草入药的野生药用植物最多,占总种数的29.78%;根及根茎类次之,占24.44%;居第三位的为以地上部分入药的植物,占13.89%;以花及花序入药的药用植物最少,只占总种数的1.63%。全区有81种植物其药用部位有毒,占药用植物总种数的12%。按毒性不同将其分为大毒、有毒和小毒3类。其中39种植物药用部位有小毒,39种有毒,3种有大毒,分别占总种数的5.78%、5.78%和0.44%。因此采集利用时需要加以识别,注意用药安全。(4)按中药性能统计,本区野生药用植物中寒性药(大寒、寒、微寒)最多,占全区药用植物总种数的30.96%;其次为平性药,占总种数的29.04%;温性药及凉性药也较多,分别占总种数的20.59%、19.11%;热性药最少,仅占的0.30%。药味以苦味最多,占全区野生药用植物总种数的41.33%;其次是甘味、辛味药,分别占总种数的28.30%、24.15%;酸味药和淡味药共39种,占5.78%;咸味药很少占0.30%;涩味药最少,只占0.16%。药用功效以清热类最多,占全区药用植物总种数的35.70%;其次为祛风湿类、补益类、活血化瘀类,分别占总种数的14.07%、10.81%和8.00%;泻下类、涌吐类药最少,都只占总种数的0.15%。(5)按照吴征镒对中国种子植物科、属的分布区类型划分系统,麦积区112科野生药用种子植物可划分为8个分布区类型,8个变型。其中世界广布型有42科,占本区野生药用种子植物总科数的37.50%。热带分布科共37科,占总科数的33.04%,其中泛热带分布科占24.11%,是除世界广布型以外,包含科数最多的分布区类型,说明在科的水平上,本区野生药用种子植物区系与热带成分联系较为密切,而温带成分共33科,占29.46%,说明温带成分对本区野生药用种子植物区系也有一定的影响。属的水平上,本区382属野生药用种子植物物可划分为了14个分布区类型和16个分布区变型。除世界广布的49属外,热带分布区类型及其变型共有65属,占野生药用种子植物总属数的17.02%,温带分布类型及变型合计268属,占总属数的70.16%。其中,以温带分布型中的北温带成分最多有63属,占区系总属数的16.49%,其次是北温带分布区的变型北温带和南温带间断分布有47属,占总属数的12.30%,第三是旧世界温带分布型有36属,占总属数的9.42%。第四为热带分布型中的泛热带分布有33属,占总属数的8.64%。属比科更能准确详细地反应一个地区的区系特征,因此可以说麦积区野生药用种子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6)麦积区有82种野生药用植物为此次重点调查种,占全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总种数的12.15%。通过对重点调查野生药用植物的综合价值评价,发现其综合价值高和较高的种类共计79种,高达重点种数的96.34%。可见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具有重点调查种类多,综合价值高的特点。(7)本区仅重点调查野生药用植物的蕴藏量约62840t,经济量约40410t,年允收量达12320t。垫状卷柏、三叶木通、葛藤、漆树、杠柳、益母草、牛蒡、五味子等重要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此外,因研究区大部分地区为林区或林缘区,其生境本身就是药用植物的适生区,适合发展中药材种植及其相关产业。
张玉芹[8](2012)在《甘肃省蔷薇科野生果树种质资源调查》文中研究指明为给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及驯化栽培甘肃省蔷薇科野生果树资源,以帮助山区人民脱贫致富,振兴山区经济而提供参考依据,通过野外调查、查阅大量标本和文献资料,对甘肃省蔷薇科野生果树资源种类、地理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蔷薇科野生果树资源共有13属、150种和29个变种(变型);其中悬钩子属、蔷薇属和李属的种质资源最为丰富,分别为32种、10个变种(变型),27种、7个变种(变型),28种、5个变种(变型);其次为栒子属和苹果属,分别为21种、1个变种,14种、3个变种;这些种质资源集中分布于甘肃陇南高山河谷区和陇东南丘陵沟壑区,其蕴藏量约有15万t。
李振军,薛成杰[9](2012)在《国家重点保护树种在小陇山东岔林区分布及资源调查保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陇山东岔林区位于秦岭东南段,林区内植物资源丰富,经初步调查有国家重点保护树种14科、14属、15种。并针对各树种区位分布提出移植繁育与开发利用建议,以维护生物多样性,利于扩大保护种质资源,同时提出了保护办法。
刘锡良[10](2012)在《春华秋实五十载 持续发展绘蓝图——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发展纪实》文中指出一、基本概况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位于甘肃东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04°22′106°43′,北纬33°30′34°49′。管辖小陇山林区的全部和关山林区的一部分,属于秦岭山脉西端,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是兼有我国南北特点的典型天然次生林区,是全国最大的国有林场群,是华中、华北、喜马拉雅、蒙新四大植物区系的交汇点,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全球同纬度地区生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陇东南部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全局有21个国营林场、11个直属单位,分布于甘肃省天水、陇南、定西3市的8个县(区)。经营总面积1243万亩,其中林地面积1118.8万亩。森林覆盖率63.6%,活立木总蓄积3451.3万立方米。林区自然条件优越,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旅游资源丰富,有野生动物245科,350种,昆虫203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6种;有
二、小陇山林区优良观赏树种与野生花卉开发利用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陇山林区优良观赏树种与野生花卉开发利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小陇山林区檀木树种资源的保护及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小陇山林区檀木树种及分布 |
1.1 白檀 |
1.2 青檀 |
1.3 臭檀 |
1.4 黄檀 |
2 小陇山林区檀木树种资源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 |
2.1 认识不够到位,保护意识不强 |
2.2 人类活动破坏,造成资源浪费 |
2.3 生长环境遭破坏,天然更新困难 |
3 保护利用建议 |
3.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保护意识 |
3.2 依法治林护林,防止人为干扰破坏 |
3.3 建立繁育基地,不断扩大种群数量 |
3.4 保护森林环境,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
(2)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的分布格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
1.2.2 植物分布格局研究进展 |
1.2.3 秦岭地区植物研究进展 |
1.2.4 木本花卉植物研究进展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研究方法 |
2.2.1 数据来源 |
2.2.2 数据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组成 |
3.1.1 科、属、种的组成 |
3.1.2 生活型组成 |
3.1.3 濒危特有保护物种组成 |
3.1.4 地理区系组成 |
3.2 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的水平分布格局 |
3.2.1 物种丰富度分析 |
3.2.2 物种密度和分化强度分析 |
3.2.3 物种相似度分区 |
3.2.4 物种分布热点 |
3.3 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的垂直分布格局 |
3.3.1 物种丰富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
3.3.2 不同种域宽度物种的垂直分布特征 |
3.3.3 不同算法对Rapoport法则的检验 |
第四章 陕西秦岭木本花卉风景林规划 |
4.1 风景林 |
4.2 陕西秦岭木本花卉风景林的规划 |
4.2.1 规划原则 |
4.2.2 规划策略 |
4.2.3 显在分布的木本花卉风景林 |
4.2.4 潜在分布的木本花卉风景林 |
4.2.5 陕西秦岭木本花卉风景林观赏路线规划 |
4.3 陕西秦岭邻近城市木本花卉风景林的规划 |
4.3.1 规划原则 |
4.3.2 规划策略 |
4.3.3 规划内容 |
4.3.4 城市风景林设计 |
第五章 讨论 |
5.1 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组成 |
5.2 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的水平分布格局 |
5.3 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的垂直分布格局 |
5.3.1 垂直分布特征 |
5.3.2 Rapoport法则的检验 |
5.4 陕西秦岭木本花卉风景林规划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林木种质资源普查规程及资源现状分析——以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滩歌林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情况 |
2 种质资源普查规程 |
2.1 普查内容及对象 |
2.2 普查方法 |
2.2.1 制定普查实施方案 |
2.2.2 准备所需技术资料、仪器工具物资 |
2.2.3 普查途径 |
2.2.4 优良林分调查 |
2.2.5 优良单株调查 |
2.2.6 古树名木调查 |
2.3 表格整理 |
2.4 影像拍摄整理 |
2.5 标本整理与鉴定 |
2.6 数据录入及分布图编绘 |
2.7 形成报告 |
3 种质资源现状 |
3.1 国家一二级保护、珍贵、濒危树种 |
3.2 古树名木 |
3.3 优良林分与优良单株 |
3.4 野生林木种质资源 |
3.5 栽培林木种质资源 |
(4)小陇山林区百合科观赏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林区自然环境概况 |
1.1 自然环境 |
1.2 植被概况 |
2 百合科观赏植物资源 |
2.1 资源概况 |
2.2 资源分析评价 |
2.2.1 百合科观赏植物资源区系分析 |
2.2.2 百合科观赏植物观赏特性评价 |
3 百合科观赏植物园林应用评价及开发利用对策 |
3.1 园林应用评价分析 |
3.1.1 盆栽观赏 |
3.1.2 切花切叶类 |
3.1.3 花坛花境类 |
3.1.4 垂直绿化 |
3.1.5 园林地被 |
3.1.6 岩石园与专类园 |
3.2 开发利用对策建议 |
3.2.1 加强引种驯化和迁地保护工作 |
3.2.2 开展良种繁育和示范推广工作 |
3.2.3 强化植物资源保护工作 |
3.2.4 开展园林应用试点示范 |
(5)小陇山野生观赏种子植物资源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小陇山自然概况及研究方法 |
2.1 小陇山自然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地形地貌 |
2.1.3 气候条件 |
2.1.4 水文条件 |
2.1.5 植物资源 |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2.1 研究内容 |
2.2.2 研究方法 |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小陇山野生观赏种子植物种类 |
3.1.1 小陇山野生观赏木本植物 |
3.1.2 小陇山野生草本观赏植物种类 |
3.1.3 小陇山野生藤本观赏植物种类 |
3.2 小陇山野生观赏种子植物的区系组成及其特征 |
3.2.1 区系组成 |
3.2.2 区系特征 |
3.3 小陇山野生观赏种子植物观赏价值分析 |
3.3.1 观花类植物 |
3.3.2 观果类植物 |
3.3.3 观叶类植物 |
3.4 小陇山野生观赏种子植物应用分析 |
3.4.1 行道树 |
3.4.2 庭院树 |
3.4.3 绿篱 |
3.4.4 花坛 |
3.4.5 攀援地被类 |
第四章 结论及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森林类型精细分类与森林资源变化监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现状 |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1.2.1 关键技术问题与研究目标 |
1.2.2 主要研究内容 |
1.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实验区与数据 |
2.1 重点研究区 |
2.1.1 研究区概况 |
2.1.2 森林资源概况 |
2.2 整体研究区 |
2.2.1 研究区概况 |
2.2.2 森林资源概况 |
2.3 数据获取 |
2.3.1 遥感数据 |
2.3.2 辅助数据 |
2.3.3 外业数据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本原理与方法 |
3.1 术语及规范 |
3.2 分类方法及基本原理 |
3.2.1 最大似然法 |
3.2.2 人工神经网络 |
3.2.3 支持向量机 |
3.2.4 决策树 |
3.2.5 随机森林 |
3.2.6 组合分类器 |
3.3 变化监测方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多源数据森林类型精细分类方法研究 |
4.1 遥感数据预处理 |
4.2 分类系统 |
4.3 特征分析 |
4.3.1 光谱特征 |
4.3.2 植被指数 |
4.3.3 纹理特征 |
4.3.4 地形特征 |
4.4 森林类型精细分类方法 |
4.5 结果与分析 |
4.5.1 精度验证 |
4.5.2 面积统计 |
4.5.3 对比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近30年天水市森林资源时空动态变化遥感监测 |
5.1 数据预处理 |
5.2 分类系统 |
5.3 特征分析 |
5.3.1 光谱特征 |
5.3.2 植被指数 |
5.3.3 时相特征 |
5.4 分类结果 |
5.4.1 随机森林(RF)分类结果 |
5.4.2 参数优化支持向量机(POSVM)分类结果 |
5.5 森林动态变化监测 |
5.6 林地内类型变化监测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致谢 |
(7)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及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植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研究进展 |
1.1.1 植物多样性的概念 |
1.1.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意义 |
1.1.3 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
1.2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进展 |
1.2.1 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念及利用 |
1.2.2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进展 |
1.3 麦积区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现状 |
1.4 研究背景及意义 |
2 研究区概况 |
2.1 地理位置 |
2.2 地形地貌 |
2.3 气候条件 |
2.4 水文 |
2.5 土壤 |
2.6 植被 |
2.7 动物资源 |
2.8 社会经济 |
3 研究内容 |
4 调查研究方法 |
4.1 调查前准备工作 |
4.1.1 物资准备 |
4.1.2 技术准备 |
4.2 野外现场调查 |
4.2.1 踏查 |
4.2.2 详查 |
4.3 室内标本整理、鉴定 |
4.4 数据分析方法 |
5 结果与分析 |
5.1 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统计与分析 |
5.1.1 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物种组成多样性分析 |
5.1.2 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科、属多样性统计分析 |
5.1.3 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生活型的多样性统计分析 |
5.1.4 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药用部位的多样性统计分析 |
5.1.5 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中药性能的多样性统计分析 |
5.2 麦积区野生药用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
5.2.1 科的分布区类型统计分析 |
5.2.2 属的分布区类型统计分析 |
5.2.3 麦积区野生药用种子植物区系特点 |
5.2.4 特有性分析 |
5.3 麦积区重点调查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分布、蕴藏量、多样性指数及综合评价 |
5.3.1 重点调查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分布及蕴藏量 |
5.3.2 重点调查野生药用植物多样性指数计算 |
5.3.3 重点调查野生药用植物综合价值评价 |
5.4 此次调查与全国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的比较 |
6 结论、讨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附录Ⅰ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名录 |
(8)甘肃省蔷薇科野生果树种质资源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
2 结果分析 |
2.1 甘肃省蔷薇科野生果树资源概况 |
2.2 甘肃省蔷薇科野生果树资源的特点 |
2.2.1 储量丰富 |
2.2.2 分布不均衡 |
3 讨论 |
4 结论 |
(10)春华秋实五十载 持续发展绘蓝图——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发展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本概况 |
二、发展历程 |
(一) 开展次生林综合培育, 林分质量明显提高 |
(二) 加强用材林基地建设, 为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
(三)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成效显着, 生态效益明显 |
三、工作成效 |
(一) 紧抓生态建设不放松,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
(二) 产业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 产业链不断延伸 |
(三) 加快实施“科教兴林”发展战略, 为林业建设服务 |
(四)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林区服务功能 |
(五) 加强党的建设, 积极推进兴林富民 |
(六) 生态文化建设丰富多彩, 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 |
四、小陇山林区优良观赏树种与野生花卉开发利用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小陇山林区檀木树种资源的保护及利用[J]. 曹爱云.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1(09)
- [2]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的分布格局研究[D]. 董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3]林木种质资源普查规程及资源现状分析——以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滩歌林场为例[J]. 高胜. 林业科技情报, 2018(04)
- [4]小陇山林区百合科观赏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J]. 刘健,李渭华,孙建兴.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6(06)
- [5]小陇山野生观赏种子植物资源及其应用研究[D]. 刘丽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03)
- [6]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森林类型精细分类与森林资源变化监测技术研究[D]. 任冲.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6(01)
- [7]麦积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及多样性研究[D]. 罗巧玲. 西北师范大学, 2015(05)
- [8]甘肃省蔷薇科野生果树种质资源调查[J]. 张玉芹. 经济林研究, 2012(03)
- [9]国家重点保护树种在小陇山东岔林区分布及资源调查保护[J]. 李振军,薛成杰. 陕西林业科技, 2012(04)
- [10]春华秋实五十载 持续发展绘蓝图——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发展纪实[J]. 刘锡良. 甘肃林业,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