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WCDMA无线接入解决方案

华为WCDMA无线接入解决方案

一、华为WCDMA无线接入解决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卞鑫[1](2020)在《非正交波形调制和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移动通信的蓬勃发展,第五代移动通信(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5G)将会有更高的传输速率、更密集的连接设备数以及更低的传输时延,应用场景会更加丰富多样。为满足5G对多样化的应用场景的需求,学术界和工业界纷纷研究并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进一步提高系统容量和频谱效率,其中,波形调制和多址接入技术均是物理层的关键技术。一方面,OFDM技术虽然在现有的许多通信系统中被广泛采用,然而其本身固有的高带外泄露(Out-of-Band Emission,OOBE)、对时频偏较敏感等不足制约了其进一步提高频谱效率;另一方面,在海量机器类场景(massive Machine-Type-Communications,m MTC)中若仍然采用正交多址接入(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OMA)的方式,由于系统可同时连接的用户数目将会严格受限于分配的正交信道数目,那么海量、零星小数据包业务在有限时频资源上的竞争传输将会带来“信令风暴”问题以及因用户碰撞概率急剧增大而导致大量数据重传带来的时延增大问题,这将使得系统容量和传输效率大为降低。因此,研究基于滤波或加窗的非正交波形调制(Non-Orthogonal Waveform Modulation,NOWM)技术以及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面向5G的波形调制和多址技术,在基于非正交波形调制的多址接入技术方案及其低复杂度收发机设计方面开展相关研究:为了同时利用NOMA和NOWM的优势,研究了基于非正交波形调制的非正交多址接入问题。具体来说,研究的是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广义多载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Spread Generalized Multi-Carrier,DFT-S-GMC)调制的图样分割多址(Pattern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PDMA)上行传输问题。首先,分别给出了基于DFT-S-GMC的PDMA上行传输方案的时频域实现方案;其次,推导了两种实现方案中的等效信道响应矩阵和等效噪声的表达式;接着,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所提结合方案DFT-S-GMC-PDMA的误块率(Block Error Rate,BLER)、复杂度、载波频率偏移(Carrier Frequency Offset,CFO)下的多址干扰(Multiple Access Interference,MAI)及峰均比(Peak-to-Average Ratio,PAPR)等系统性能。仿真结果表明,DFT-S-GMC-PDMA可取得与DFT-S-OFDM-PDMA相比拟的性能,而复杂度仅仅增加不到3%。对不同均衡器、不同PDMA图样下的系统性能也进行了评估,几乎没有性能损失。由于对CFO的鲁棒性,与DFT-S-OFDM-PDMA相比,所提出的DFT-S-GMC-PDMA的MAI性能要好约0.5d B,即相比正交调制下的PDMA,DFT-S-GMC-PDMA方案在抗CFO方面表现更优。所提出的DFT-S-GMC-PDMA方案在系统性能和复杂度方面可取得较好的折中,更适合窄带m MTC上行传输场景中。为了解决5G异构网络中灵活多址接入的问题,研究了基于滤波器组多载波(Filter Bank Multi-Carrier,FBMC)调制的可支持多种多址方案的统一多址传输结构。首先,通过利用滤波器组收发机的高效实现结构和可扩展矩阵变换(Scalable Matrix Transform,SMT)模块,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FBMC调制的统一多址结构——FBMC-SMT,可实现3G CDMA和4G FDMA传输的灵活复用,从而提高系统性能。作为FBMC-SMT的一个特例,评估了FBMC-CDMA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当分配的码道数大于5时,16子带的FBMC-CDMA系统性能要优于传统单载波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其次,分析了FBMC-SMT系统的信干噪比(Signal-to-Interference-Plus-Noise Ratio,SINR),理论性能曲线与仿真结果匹配良好。因此,所提FBMC-SMT可作为一种统一多址结构,用以灵活聚合多种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进而满足5G及以后异构无线网络中多样化的应用需求。为解决基于NOWM的多用户上行传输的接收机复杂度高的问题,研究了用于多用户过采样滤波器组块传输的上行链路低复杂度接收算法。通过利用DFT的特性,得到了调制矩阵的频域子带稀疏性质以及经匹配滤波后的格雷姆矩阵的块循环特性。利用上述特性,提出了一种用于衰落信道上行多用户接入中过采样滤波器组块传输的低复杂度迫零(Zero-Forcing,ZF)接收算法。在所提算法中,将原来的大维度多用户等效信道矩阵的求逆运算分解为多个DFT运算和更小尺寸的矩阵求逆运算,从而大大降低了计算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迫零接收机,计算复杂度有显着降低,同时系统的误符号率(Symbol Error Rate,SER)性能几乎与传统的多用户ZF接收机相同。

戴明[2](2016)在《长沙联通LTE网络语音回落方案的优化》文中提出随着4G业务的大规模发展,LTE系统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每家运营商的2/3/4G网络分别由不同厂家提供,存在较大差异。LTE设计初衷是扩展数据业务服务的全IP网络,暂时不支持语音业务,建网初期和中期,不可避免的需要3G网络语音功能的支持,因此LTE系统的语音互操作问题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本文对LTE与WCDMA的CSFB互操作技术进行了研究,基于长沙联通LTE网络,对实际部署中的语音回落方案进行了优化,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分别从LTE核心网、无线侧功能和无线侧参数三个方面着手,对长沙联通LTE语音回落时延问题进行了优化,对于核心网,分别进行了MSC相关流程的频次优化调整、MSS指配方式优化、跨MSC的回落优化、MME携带Extended RANAP Cause优化和MSS位置更新回落优化;对于无线侧功能方面,分别进行了3G侧DMCR功能和PS RAB抑制设置优化;对于无线参数,重新规划了TAC和LAC,并分别对3G和4G侧个别参数进行了优化。(2)对长沙联通LTE与WCDMA CSFB互操作的接通率进行了优化,主要是进行了跨LAC边界优化、PSHO终端兼容性优化和PSHO CSFB配置优化,并且针对无线环境差、跨TAC、高话务、时钟失步等典型CSFB案例,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解决方案。(3)根据长沙联通LTE与WCDMA的CSFB互操作存在的问题,对部分典型终端在特殊场景中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信令跟踪和分析,确定了造成问题的原因,给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法,使得多种终端在长沙联通LTE网络都可以很好地实现语音回落。

李莹[3](2016)在《TD-SCDMA无线网络控制器信令面负荷分担方案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移动TD-SCDMA网络的快速发展,用户数量不断上升,业务发展迅猛,随之而来的是用户使用模型由大数据流量逐步转变为小流量、多业务请求次,从而导致移动信令开销大幅增长,无线网络控制器信令面的负荷屡屡攀升新高。由于无线网络控制器的信令处理单板下挂基站数量或业务量的不均衡,引发在突发话务情况下个别信令处理子系统的负荷升高,对无线网络控制器的运行稳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因此,对无线网络控制器开展信令面负荷分担机制的研究是中国移动TD-SCDMA网络发展壮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本文结合上海移动TD-SCDMA网络的运行现状及发展需求,通过对无线网络控制器信令面工作原理及流程的分析,研究信令面负荷分担功能的可行性、负荷分担的流程、相关参数设置及算法实现,提出TD-SCDMA无线网络控制器信令面负荷分担方案。通过现网应用测试,验证负荷分担方案的效果,针对流控门限和负荷分担门限两大类关键参数分场景进行了门限修改试验和结果评估,分析不同门限设置对负荷分担效果及信令面整体负荷的影响,与传统降负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并总结信令面负荷分担方案的关键点。TD-SCDMA无线网络控制器信令面负荷分担方案突破了原本TD基站小区与信令处理单元一对一的对应关系,有别于传统的通过硬件扩容等方式来缓解信令拥塞问题的解决思路,基于系统结构和单板工作特性,通过信令处理子系统负荷分担算法以及合理的参数阈值设置实现系统内部的信令负荷分担,以更快捷、高效的方式解决由于不均衡导致的信令负荷突增问题,促进提升TD-SCDMA网络系统整体的接纳能力,有助于运营商控制网络维护成本及后期投入,具有推广价值。

马晓强[4](2013)在《WCDMA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移动通信的发展也越来越快,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充分成熟,发展潜力接近极限,处于产品淘汰的边缘。在3G迅速部署的时代,WCDMA作为3G技术中最成熟,终端最丰富,商用时间最长的标准,在中国联通的运营下,已经拥有了巨大的用户群,并且还在不断的增长过程当中,于是WCDMA方面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作为一所通信类的高职院校,笔者所在单位需要处处与通信运营商齐头并进,所以,在移动通信的专业教学需求下,设计组建一个具有完整性、专业功能完善的以WCDMA技术为基础的教学平台,是必须考虑的项目。加上建设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的背景下,笔者提出了该论文的建设项目。该平台广泛覆盖通信行业人才培养及培训工作,集西南片区内学生教学、员工培训、职业鉴定、科研等功能为一体,力争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本论文讨论的WCDMA教学平台,以WCDMA全网为研究对象。论文从WCDMA的运营现状出发,首先阐述WCDMA现在的商用情况,简要的研究了WCDMA对于教学的重要意义。然后介绍了教学平台的构想,重点分析了核心网与无线网络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包括目前平台版本以及后续升级扩建的要求等。最后,论文介绍该教学平台的具体工程实施情况。主要内容如下:1、分析目前WCDMA系统运营状况,提出项目建设需求。分析WCDMA核心网版本,按照现网运营最广的版本构建教学平台,实现互联互通。该平台完全与企业一线环境一致,采取开放式结构,可考虑与其他教学平台连接,实现业务互通。2、深入的研究该教学平台最理想的组网结构。选取目前国内知名厂商设备,充分考虑后期升级与扩容要求,对所选设备进行规划,确定核心网、无线侧网元数量、单板配置、承载方式、教学业务内容。3、对教学平台的数据进行规划,同时对教学平台排队软件进行原理设计。完成设备互联互通,并且考虑后期升级与扩容的可能,确保后期的可用性及可持续应用。4、对工程实施及平台建设中的业务调试进行研究。其中,着重考虑业务调试后的可恢复性,便于在学生使用过程中减轻教师的维护负担。在建设完成之后笔者主导并参与了平台的调测与验收工作,后续的教学设计仍在探索总结当中。

杨立[5](2012)在《甘肃联通酒泉地区WCDMA无线网络规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通信业务种类的不断丰富,传统的以话音和低速数据业务为主的第二代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己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全球进入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研究和商业化运营。WCDMA作为3G的三大主流标准之一,是目前商用网络最多的标准,也是未来运营商选择最多的标准,无线网络规划直接影响到网络的建设成本和运营质量,是网络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所以对W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3G系统的基本概念和WCDMA系统的主要参数、技术特点、网络结构的介绍入手,并对WCDMA无线网络的规划思想作了说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W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特点及流程,并对其网络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性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了WCDMA无线网络规划中传播模型校正、链路预算、容量计算、干扰及隔离要求等几个核心问题,接着重点分析了WCDMA网络的规划与优化的方法,包括链路预算、覆盖和容量规划、基站设置和站址勘测等,然后以甘肃酒泉市WCDMA无线网络规划工程为实例,首先对酒泉市地区WCDMA网络的用户容量进行了预测;同时结合酒泉市地区WCDMA网络在覆盖和质量方面的目标要求,对酒泉市地区进行了详细的区域划分;根据WCDMA无线网络的规划流程,结合酒泉的实际情况初步给出酒泉地区无线网络规划的结果,通过仿真对规划结果进行了调整。最终给出了酒泉市W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基站设置、容量配置、RNC设置、传输需求等方面的结果。总之,论文在充分阐述WCDMA无线技术的基础上,对W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各个技术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与探讨,并以酒泉市WCDMA无线网络规划项目为背景,系统地总结了W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原则与方法,以期在未来酒泉市的WCDMA无线网络工程建设中能做出优秀的网络规划方案,创造最佳的网络运营效益。最后总结全文,展望未来发展,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孙志刚[6](2012)在《呼伦贝尔联通WCDMA网络规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中国通信运营商的几次拆分和重组,全国人们共同期盼的3G运营牌照正式发放,全国各地展开了大规模的3G无线通信网络的建设,并很快投入运营。原有的我国通信市场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方面主要的移动运营商由两个公司增加到三个公司,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3G无线通信网络的运营使移动通信网络全面升级,向高速率、高带宽多媒体业务方向进一步发展。随着3G通信业务推广和用户数量的激增,各运营商在3G网络上都投入了大量的维护力量,力争打造出一张精品的无线通信网络。如愿以偿得到WCDMA这张牌照的联通公司更是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短时间内建成了WCDMA无线通信网络,并不断地进行扩容和优化,力争将更完善的服务,更好的体验带给广大的用户。随着移动通信运营商之间业务竞争的加剧以及3G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呼伦贝尔联通原有的WCDMA网络已经无法满足业务增长的需求。覆盖区域小、信号弱等问题得到了充分的暴露,迫切要求对现有的网络进行扩容和规划。本文结合呼伦贝尔联通WCDMA通信网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了规划和研究。本文分析了呼伦贝尔联通WCDMA通信网的现状,发现了呼伦贝尔联通WCDMA通信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呼伦贝尔联通WCDMA通信网扩容和规划目标,给出了呼伦贝尔联通WCDMA通信网的核心网与无线网的扩容和规划方案,完成了呼伦贝尔联通WCDMA通信网的核心网与无线网的扩容和规划方案设计工作,解决了呼伦贝尔联通WCDMA通信网的核心网与无线网的扩容和规划遇到的疑难问题。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本文的设计方案合理可行,达到了设计要求。

刘志英[7](2011)在《太原联通WCDMA核心网方案设计与工程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移动通信发展日新月异,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后,3G技术被推上历史舞台,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人们除通话以外,可以方便地访问互联网。中国联通诞生于中国电信改革之际,经历了从步移动GSM后尘,到唯一一家综合性运营商,到第一家CDMA运营商,2009年与网通融合后获得WCDMA牌照,3G建设成为各运营商2009年的首要任务,核心网规模将达354万户,无线容量将达55905Erl。因此,进行必要的规划建设与维护优化的探讨具有很现实的重要性。本文首先从绍WCDMA系统的网络结构开始,详细讲述了UTRAN的结构、功能、UTRAN的接口Iub、Iur、Iu,详细讲述了核心网CS域的组成,以及它们的接口协议模型和核心网的版本3GPP R99、R4、R5版本的网络体系结构,介绍了R4版本的核心网网元功能实体,介绍了R5版本核心网结构。各版本有其发展的基础和特点,在核心网版本的选择上,应从提供的业务能力和未来演进趋势来选择,WCDMA移动核心网络演进呈现如下三种趋势:网络结构分层化,网络承载呈现IP化,分组域在网络演进过程中保持了设备形态和设备功能的稳定性、延续性,提供了设备平滑演进的基础。WCDMA R4版本核心网的信令网分成两个部分,可采用TDM承载和IP承载。接下来,结合太原联通WCDMA网络发展要求,介绍WCDMA网络规划设计,就核心网CS域的设计原则进行了说明,介绍了太原WCDMA网络设计总体结构:网元分配、话路网网络组织、信令网网络组织、以及核心网备份冗灾方案。在理论指导和设计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核心网研究设计。在核心网工程实践的过程中,研究了主要网元的建设方案,讨论了WCDMA网络优化的新挑战、新趋势、新特点,并结合网络建成初期常见的网络问题进行优化探讨。通过WCDMA核心网的网络规划、工程实践和网络优化,对WCDMA的理论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在太原WCDMA核心网的建设和优化中,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同时,在工程实践中积累了建设和优化经验。

金昊[8](2010)在《安徽巢湖联通软交换核心网的规划设计》文中认为随着21世纪互联网经济和IP技术的持续发展,以及移动业务的高速增长和3G的到来,移动业务量超越固话业务量已经十分明显,IP业务对PSTN话音业务的冲击已成大势所趋。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的适时出现为传统PSTN电信运营商提供了技术转型和战略发展的机遇及再次振兴的希望。移动软交换是将软交换技术引入移动网络,以适应未来以软交换分层架构为主导的下一代移动网络建设趋势。移动软交换是通过移动网络电路域承载和控制的分离、集中控制、分散接入,形成清晰的分层组网的核心网络规划理念,符合网络发展的方向;引入IP承载语音,利用IP端到端的寻址能力形成媒体网关之间扁平的组网架构,有利于简化网络拓扑:采用IP承载的移动软交换可以实现灵活的组网方式,降低建网成本和运维费用,提供丰富业务及功能,并可以实现移动网络向下一代网络的平滑演进。论文首先系统阐述了WCDMA的系统演进、体系架构、接口协议,又介绍了NGN软交换的体系架构、接口协议和功能结构。然后结合安徽巢湖联通3G核心网络四期工程的实际情况,研究移动软交换3G核心网络的建设规划,给出了核心网网络网元设置及容量预测、网络带宽的预测以及操作维护系统的规划。最后研究该网络的业务应用,讨论了网络安全和投资效益问题。

江雯雯[9](2011)在《面向3G的传输网络组网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3G技术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移动网络建设的重点内容。如何更好的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承载3G业务,如何选择合适的传输技术及组网方案来适应3G业务的发展,是运营商关注的内容之一。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主要研究了3G技术之一WCDMA网络的传输组网方案,并分析了当前主流光传输技术。论文首先介绍了当前光传输技术、3G技术的发展概况,明确了当前光传输、3G技术的所处发展阶段。再介绍了主流光传输技术的特点和组网形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WCDMA组网对传输网的需求。分析了主要传输技术承载3G传输的技术方案,并得出了MSTP技术及N×E1 IMA组网方式,是最合适当前WCDMA网络发展时期传输承载的主要形式。然后对某运营商本地网的WCDMA的传输组网具体分析,设计规划了较为详尽的3G传输方案。在方案中,具体分析了当地WCDMA系统核心层和无线接入层对传输网络的电路需求,从传输骨干层、汇聚层、接入层及基站接入光缆网等各个方面规划了具体的方案,包括设备型号、端口数、速率、拓扑图等。最后,对规划方案的投资进行了估算,能够对运营商在3G传输组网建设中,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姜云国[10](2010)在《青岛联通WCDMA/HSPA-HSPA+无线网络优化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联通总公司在2009年1月获得了信息产业部WCDMA无线网络牌照。青岛联通作为中国联通的子公司从一开始就按照总公司的规定,采用WCDMA R6版本的技术规范标准建设辖区内的WCDMA网络。高速数据业务HSPA和HSPA+技术的引入提高了WCDMA无线网络下行和上行链路的数据吞吐速率,也使得WCDMA/HSPA-HSPA+无线网络系统的优化设计有别于传统的GSM网络和WCDMA的其他早期版本网络。WCDMA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系统是一个随时间和业务发展而变化的动态系统,运营商要不断的对系统进行优化,以达到系统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使WCDMA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在资源和性能最佳的状态下运行,只有这样才能在合理的成本范围内为客户提供最大程度的满意服务。本文以青岛联通WCDMA无线网络优化工程实践为依托,主要完成了三个的方面的优化工作。第一方面的优化工作是对青岛联通的WCDMA系统实施建站前的多软件电子仿真验证性优化,主要采用华为的GENEX、爱立信的TCPU8和Forsk公司的Atoll软件;第二方面的优化工作是在多软件电子仿真验证的基础上,按照要求以GENEX Probe路测软件和TEMS Investigator Nemo Outdoor路测软件为辅助的实地测试工作。这一步是实地测试获得网络运行性能数据,并在测试中及时发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第三方面的优化工作是运用智能专家系统软件协助优化。将网络性能检测参数即运行数据导入GENEX软件,运用GENEX软件和智能专家系统软件相配合实行软件智能优化。在青岛联通的WCDMA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系统的优化过程中得到了两个经验:1.无线网络优化过程中要自始至终的重视无线环境的优化,无线环境的优化即物理优化是无线网络一切优化的前提。2.要从组成WCDMA系统整体的各个要素间的互相制约出发,找出最佳方案。

二、华为WCDMA无线接入解决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华为WCDMA无线接入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非正交波形调制和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列表
算子对照表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面向5G网络及以后的挑战
        1.1.2 新波形调制和多址传输技术的必要性分析
    1.2 波形调制和多址技术的研究现状
        1.2.1 波形调制技术
        1.2.2 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
    1.3 波形调制和多址技术的标准化历程
        1.3.1 波形调制技术
        1.3.2 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1.4.1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2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2章 波形调制和多址接入理论基础
    2.1 波形调制
        2.1.1 多载波传输系统
        2.1.2 符号、滤波器和和栅格
        2.1.3 正交与非正交的分类
    2.2 非正交多址技术
        2.2.1 容量界分析
        2.2.2 MMSE-SIC算法
        2.2.3 MPA接收机算法
第3章 基于DFT-S-GMC调制的PDMA上行传输方案研究
    3.1 引言
    3.2 基于DFT-S-OFDM的 PDMA上行链路模型
    3.3 基于DFT-S-GMC时域实现的PDMA上行链路模型
        3.3.1 发射机时域实现
        3.3.2 接收机时域实现
        3.3.3 等效信道响应矩阵和等效噪声分析
    3.4 基于DFT-S-GMC频域实现的PDMA上行链路模型
        3.4.1 发射机频域实现
        3.4.2 接收机频域实现
        3.4.3 等效信道和等效噪声分析
    3.5 仿真结果及分析
        3.5.1 仿真参数
        3.5.2 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3.7 附录
        3.7.1 时域等效信道和等效噪声方差的推导
        3.7.2 频域等效信道和等效噪声方差的推导
第4章 异构无线网络中基于FBMC调制的统一多址研究
    4.1 引言
    4.2 滤波器组多载波系统的高效实现
        4.2.1 FBMC系统的一般模型
        4.2.2 FBMC系统的高效实现
    4.3 FBMC-SMT:可扩展矩阵变换的滤波器组多载波
        4.3.1 FBMC-SMT结构
        4.3.2 FBMC-SMT结构与3G和4G多址方案的关系
    4.4 FBMC-SMT的 SINR分析
    4.5 仿真结果及分析
        4.5.1 仿真参数
        4.5.2 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用户CB-OSFB上行传输中低复杂度ZF接收机研究
    5.1 引言
    5.2 CB-OSFB调制系统模型
        5.2.1 CS-OSFB上行传输模型
        5.2.2 传统的ZF接收机
    5.3 低复杂度的ZF接收机设计
        5.3.1 调制矩阵的频域结构
        5.3.2 接收机设计流程
        5.3.3 复杂度分析
    5.4 仿真结果
    5.5 本章小结
    5.6 附录:性能损失的证明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提案
附录4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2)长沙联通LTE网络语音回落方案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中国移动的LTE互操作研究
        1.2.2 中国电信的LTE互操作研究
        1.2.3 中国联通的LTE互操作研究
    1.3 研究的意义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LTE与WCDMA互操作基础
    2.1 LTE无线接入概述
        2.1.1 LTE网络架构
        2.1.2 LTE分层结构模型
    2.2 LTE与WCDMA互操作分类
        2.2.1 空闲态的网间重选
        2.2.2 数据业务的网间切换
        2.2.3 语音业务的网间切换
        2.2.4 湖南长沙LTE与WCDMA/GSM网络针对互操作的升级
    2.3 LTE与WCDMA的CSFB互操作
        2.3.1 CSFB概述
        2.3.2 CSFB主被叫信令流程
        2.3.3 CSFB面临的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长沙联通LTE网络语音回落的时延优化
    3.1 核心网优化
        3.1.1 核心网MSC相关流程的频次优化
        3.1.2 核心网MSS指配优化
        3.1.3 核心网跨MSC回落优化
        3.1.4 核心网CSFB标示的 3G并发业务优化
        3.1.5 核心网MSS位置更新回落优化
    3.2 无线侧功能优化
        3.2.1 3G无线侧DMCR功能的设置
        3.2.2 3G侧PS RAB抑制的设置
    3.3 无线参数优化
        3.3.1 TAC与LAC规划的优化
        3.3.2 4G侧的无线参数优化
        3.3.3 3G侧的无线参数优化
    3.4 FAST Return时延的优化
        3.4.1 3G侧T308/N308参数的优化
        3.4.2 4G侧PrachFreqOff参数的优化
        3.4.3 4G侧PrachPwrRamp参数的优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长沙联通LTE网络语音回落成功率的优化
    4.1 跨LAC边界的优化
    4.2 PSHO方式的优化
        4.2.1 PSHO对终端兼容性的优化
        4.2.2 PSHO CSFB配置优化
    4.3 长沙联通LTE语音回落典型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
        4.3.1 盲重定向导致占用无线环境差的WCDMA小区呼叫失败
        4.3.2 跨TAC跟踪区更新后无寻呼下发导致未接通
        4.3.3 被叫LTE无线环境差导致未接通
        4.3.4 3G高话务拥塞的WCDMA小区呼叫失败
        4.3.5 LNRELW数据配置错误引起PSHO不触发
        4.3.6 4g时钟失步引起CSFB到 3G失败后CSFB到 2G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多终端的长沙联通语音回落测试与分析
    5.1 多终端典型场景性能测试
        5.1.1 FDD&TDD&WCDMA信号良好的场景
        5.1.2 FDD&WCDMA信号良好、TDD信号差的场景
        5.1.3 WCDMA信号良好、FDD&TDD信号差的场景
        5.1.4 FDD&TDD&WCDMA信号差的场景性能研究
        5.1.5 跨RNC快速移动的场景
    5.2 4G正常的CSFB及FR流程分析
    5.3 测试问题分析
        5.3.1 华为P7及G620手机打”X”的问题
        5.3.2 三星终端返回 4G第一次TAU偶发失败的问题
        5.3.3 华为P7及G620手机短时间无法FR回 4G的问题
    5.4 测试结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TD-SCDMA无线网络控制器信令面负荷分担方案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
    1.4 论文结构框架
第二章 TD-SCDMA无线网络控制器系统概述
    2.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及TD-SCDMA体系结构概述
        2.1.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2.1.2 TD-SCDMA网络体系结构概述
    2.2 TD-SCDMA无线网络控制器系统概述
        2.2.1 无线网络控制器的主要功能及设计特点
        2.2.2 TD-SCDMA无线网络控制器的结构
        2.2.3 TD-SCDMA无线网络控制器系统信号流向
    2.3 TD-SCDMA无线网络控制器业务处理信令面能力
        2.3.1 信令处理单板
        2.3.2 无线网络控制器信令面信息处理能力
        2.3.3 无线网络控制器信令面负荷限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D-SCDMA无线网络控制器信令面负荷分担方案研究
    3.1 信令面负荷分担方案的目标
    3.2 信令面负荷分担机制的实现原理及可行性分析
    3.3 信令面负荷分担机制的算法规则
        3.3.1 MPU间选择分担
        3.3.2 MPU框内选择
    3.4 信令面负荷分担机制的相关参数
        3.4.1 信令面负荷分担参数介绍
        3.4.2 负荷分担设置参数
        3.4.3 流控门限设置参数
        3.4.4 参数配置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上海移动RNC信令面负荷分担方案的现网应用测试
    4.1 上海移动TD网 RNC运行情况概述
        4.1.1 上海移动TD网络规模
        4.1.2 上海移动RNC信令面负荷现状
    4.2 上海移动RNC信令面负荷分担方案的应用测试部署
        4.2.1 应用测试的软硬件环境
        4.2.2 关键参数设置
        4.2.3 应用测试计划
    4.3 无线网络控制器信令面负荷分担方案的应用测试及效果验证
        4.3.1 全网应用测试及效果验证
        4.3.2 流控门限修改试验及效果分析
        4.3.3 负荷分担门限修改试验及效果分析
        4.3.4 关键参数门限设置对信令负荷分担方案效果的影响总结
        4.3.5 门限优化后的信令面负荷分担方案的全网应用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RNC信令面负荷分担方案与传统降负方式的比较
    5.1 上海移动TD网络均衡RNC信令面负荷的主要方式
    5.2 三种信令面负荷均衡方式的对比
    5.3 无线网络控制器信令面负荷分担方案的关键点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及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录用的论文

(4)WCDMA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背景与意义
    1.2 教学平台国内研究状况
    1.3 工作单位教学设备现状
    1.4 本论文的选题、主要内容及论文安排
第二章 WCDMA 综合教学平台需求分析
    2.1 WCDMA 技术与运营分析
        2.1.1 早期移动通信系统
        2.1.2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
        2.1.3 WCDMA 运营现状分析
    2.2 教学平台版本依据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WCDMA 综合教学平台设计
    3.1 WCDMA 综合教学平台总体规划
        3.1.1 主要网元功能
        3.1.2 WCDMA 教学平台规划汇总
    3.2 WCDMA 综合教学平台设备选择
        3.2.1 BBU-DBS3900
        3.2.2 RNC-BSC6810
        3.2.3 MSC Server-MsoftX 3000
        3.2.4 MGW-UMG8900
        3.2.5 HLR -HLR9820
    3.3 WCDMA 综合教学平台组网结构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WCDMA 教学平台实现
    4.1 系统数据规划
        4.1.1 概述
        4.1.2 数据规划与配置
    4.2 数据配置
    4.3 WCDMA 教学平台工程实施
    4.4 教学平台用排队软件简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WCDMA 教学平台测试与试运行
    5.1 业务调试
        5.1.1 NodeB 调试
        5.1.2 RNC 调试
        5.1.3 UMG8900 调试
        5.1.4 MSoftX 3000 调试
        5.1.5 HLR9820 调试
    5.2 教学平台试运行的故障处理
    5.3 教学平台其他信息汇总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甘肃联通酒泉地区WCDMA无线网络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WCDMA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WCDMA国外发展现状
        1.2.2 WCDMA国内发展现状
    1.3 WCDMA无线网络规划
    1.4 本文研究目标和论文结构
        1.4.1 研究目标
        1.4.2 论文结构
第2章 WCDMA技术及技术标准演进
    2.1 3G技术
        2.1.1 WCDMA
        2.1.2 CDMA2000
        2.1.3 TD-SCDMA
    2.2 WCDMA系统结构概述
        2.2.1 用户终端设备(UE)
        2.2.2 无线接入网(UTRAN)
        2.2.3 核心网(CE)
    2.3 WCDMA网络技术标准演进
        2.3.1 R99
        2.3.2 R4
        2.3.3 R5
        2.3.4 R6
第3章 WCDMA无线网络规划原则及步骤
    3.1 WCDMA网络规划的特点
    3.2 WCDMA与GSM网络规划差异性
    3.3 WCDMA无线网络规划分析
    3.4 WCDMA网络规划原则与流程
        3.4.1 无线网络规划思想和原则
        3.4.2 WCDMA网络覆盖实施原则
        3.4.3. WCDMA网络改造与升级原则
    3.5 本章总结
第4章 WCDMA无线网络规划实例
    4.1 概述
        4.1.1 地区概况
        4.1.1.1 地理情况
        4.1.1.2 甘肃联通酒泉地区GSM无线网络现状
        4.1.2 业务预测
        4.1.2.1 话务模型原理
        4.1.2.2 业务预测结果
    4.2 无线网建设方案
        4.2.1 WCDMA无线网络结构
        4.2.2 WCDMA网络建设总体原则
        4.2.3 WCDMA标准版本选择
        4.2.4 2G无线网络现状
        4.2.5 无线网络建设目标
        4.2.6 基站覆盖能力分析
        4.2.7 无线网络建设原则
        4.2.8 覆盖建设方案
        4.2.9 室内覆盖建设方案
        4.2.10 容量建设方案
        4.2.11 基站及天馈设备类型
        4.2.12 系统仿真
        4.2.13 RNC设置方案
第5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呼伦贝尔联通WCDMA网络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WCDMA移动通信网规划背景
    1.2 WCDMA发展现状及网络规划的必要性
    1.3 本文所做的工作
第二章 准备知识
    2.1 WCDMA技术简介
        2.1.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2.1.2 WCDMA无线通信系统组成
    2.2 UTRAN基本结构及接口
    2.3 CN基本结构
        2.3.1 电路域介绍
        2.3.2 分组域介绍
        2.3.3 业务应用域
    2.4 WCDMA网络规划基础
第三章 呼伦贝尔网络现状及规划目标
    3.1 呼伦贝尔市介绍
    3.2 呼伦贝尔WCDMA通信网现状
        3.2.1 核心网的现状
        3.2.2 无线网的现状
    3.3 呼伦贝尔WCDMA通信网主要问题
    3.4 扩容规划思路及目标
        3.4.1 无线网规划思路
        3.4.2 核心网规划思路
        3.4.3 扩容和规划目标
第四章 呼伦贝尔联通无线网络规划方案
    4.1 基站建设原则
        4.1.1 基站设置原则
        4.1.2 基站高度和天馈线设置原则
        4.1.3 塔放应用原则
    4.2 覆盖规划方案
        4.2.1 基站覆盖能力分析
        4.2.2 覆盖的主要方式
        4.2.3 基站覆盖配置方案
    4.3 容量规划方案
        4.3.1 基站容量配置原则与方法
        4.3.2 HSPA载频规划方案
        4.3.3 基站容量配置方案
    4.4 基站设备选型方案
    4.5 RNC规划方案
        4.5.1 RNC配置原则
        4.5.2 RNC设置原则
        4.5.3 RNC接口电路配置
        4.5.4 RNC规划方案
    4.6 OMC-R规划方案
第五章 呼伦贝尔联通核心网络规划方案
    5.1 方案建设目标
    5.2 核心网设备选型及设置原则
        5.2.1 设备选型
        5.2.2 设置原则
    5.3 MGW资源及运行情况分析
        5.3.1 MGW资源利用情况分析
        5.3.2 MGW系统运行情况分析
    5.4 MGW规划方案
第六章 规划成果和规划总结
    6.1 规划成果
        6.1.1 规划后的总体规模
        6.1.2 方案实施后效果
    6.2 规划总结和遗留问题
缩略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太原联通WCDMA核心网方案设计与工程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论文选题意义
        1.1.1 移动技术发展
        1.1.2 论文选题意义
    1.2 论文研究内容
    1.3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WCOMA系统的网络结构
    2.1 WCDMA介绍
    2.2. UTRAN的结构
        2.2.1 UMTS系统结构
        2.2.2 UTRAN的结构
        2.2.3 UTRAN的功能
    2.3 UTRAN的接口及协议
        2.3.1 接口的通用协议模型
        2.3.2 lub接口及协议
        2.3.3 lur接口及协议
        2.3.4 lu接口及协议
    2.4 WCDMA核心网络概述
        2.4.1 核心网络
        2.4.2 核心网络版本的选择
        2.4.3 核心网络的演进
    2.5 WCDMA信令网概述
        2.5.1 WCDMA信令网的网络结构
        2.5.2 R4版本信令网的规划与设计
第三章 太原联通WCDMA核心网络总体设计
    3.1 太原联通WCDMA网络发展需求分析
        3.1.1 太原联通WCDMA网络发展分析
        3.1.2 太原联通WCDMA网业务发展分析
        3.1.3 太原联通WCDMA网络性能目标分析
    3.2 太原联通WCDMA核心网络设计原则与方法
        3.2.1 核心网络设计原则和内容
        3.2.2 核心网络规划与设计流程
        3.2.3 核心网络电路域(CS)的设计
        3.2.4 核心网络数据域(PS)的设计
        3.2.5 核心网络组网原则
    3.3 太原WCDMA网络核心网总体设计
        3.3.1 联通太原WCDMA系统版本选择
        3.3.2 核心网建设方案选择
        3.3.3 话路网组织
        3.3.4 信令网组织
        3.3.5 网络备份安全方案
第四章 太原联通WCDMA网络核心网CS域工程实践
    4.1.设备选型和局址选择
    4.2.核心网网元建设
        4.2.1 MSC Server建设
        4.2.2 MGW建设
        4.2.3 HLR建设
        4.2.4 中继电路及信令链路建设
        4.2.5 核心网电路域IP地址分配
第五章 太原联通WCDMA网络测试与优化
    5.1 太原联通WCDMA网络运行测试情况
        5.1.1 太原联通WCDMA网络运行测试统计
    5.2 3G时代移动网络优化需求变化分析
        5.2.1 3G网络优化面临挑战
        5.2.2 3G网络优化新趋势
    5.3 3G网络优化内容
        5.3.1 3G网络优化工作内容
        5.3.2 3G网络优化的关键环节
    5.4 3G网络优化案例
        5.4.1 关于PS异系统间切换成功率差问题的优化
        5.4.2 西门子HLR下的预付费用户漫游无法拨打长途电话问题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8)安徽巢湖联通软交换核心网的规划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1.1 移动通信系统发展趋势
    1.2 移动通信网络基本信令及协议介绍
        1.2.1 网络体系结构介绍
        1.2.2 相关信令及协议介绍
    1.3 3GPP在核心网络系统的演进
        1.3.1 演进路线概述
        1.3.2 3GPP标准版本在核心网方面的演进过程
    1.4 联通WCDMA网络的发展现状
    1.5 中国联通运营WCDMA的优势
第二章 NGN软交换技术介绍
    2.1 NGN分层结构
    2.2 NGN软交换技术
    2.3 NGN网络结构及协议体系
第三章 安徽联通核心网网络现状
    3.1 核心网电路域网络现状
        3.1.1 移动软交换端局现状
        3.1.2 HLR设备现状
        3.1.3 移动关口局现状
        3.1.4 移动汇接局现状
        3.1.5 H/LSTP现状
        3.1.6 省内综合业务转接平台现状
    3.2 核心网电路域网络运行情况
        3.2.1 软交换端局负荷情况
        3.2.2 A口话务现状分析
        3.2.3 VLR登记用户与出帐用户数统计
        3.2.4 HLR负荷
        3.2.5 汇接局交换机CP负荷
    3.3 核心网分组域网络现状
        3.3.1 核心网分组域设备现状
        3.3.2 分组域业务发展现状
    3.4 智能网网络现状
第四章 安徽联通WCDMA移动软交换核心网规划设计方案
    4.1 巢湖联通核心网络的规划内容和流程
        4.1.1 巢湖联通核心网络的规划与设计内容
        4.1.2 巢湖联通核心网络的规划与设计流程
    4.2 核心网工程设计原则和目标
        4.2.1 核心网电路域设计原则和目标
        4.2.2 核心网分组域建设原则和目标
        4.2.3 智能网建设原则和目标
    4.3 核心网电路域建设方案
        4.3.1 现网存在问题分析
        4.3.2 软交换端局MSC Server建设方案
        4.3.3 软交换端局MGW建设方案
        4.3.4 关口局的设置方案
        4.3.5 HLR建设方案
        4.3.6 话路网组织方案
        4.3.7 信令网组织方案
        4.3.8 互联互通方案
        4.3.9 电路域路由计划
        4.3.10 中继及信令链路的配置
        4.3.11 本期工程后对长途软交换需求汇总
    4.4 核心网分组域建设方案
        4.4.1 SGSN和GGSN的设置方案
        4.4.2 DNS设置方案
        4.4.3 BG的设置方案
        4.4.4 CG的设置方案
        4.4.5 分组域网络组织结构
        4.4.6 分组域的路由方案
        4.4.7 分组域接口带宽的计算
        4.4.8 数据组网设备的配置需求
    4.5 智能网建设方案
        4.5.1 智能网SCP建设方案
        4.5.2 智能网SMP建设方案
        4.5.3 智能网SSP建设方案
        4.5.4 SAU设置方案
        4.5.5 其它资源需求
第五章 安徽联通WCDMA移动软交换支撑网规划设计方案
    5.1 IP承载网建设
    5.2 计费方案
        5.2.1 计费原则
        5.2.2 计费方式
        5.2.3 GSM/WCDMA核心网计费方案
    5.3 数字网同步
        5.3.1 时钟同步现状
        5.3.2 时钟同步方案
    5.4 网管系统
        5.4.1 安徽联通网管系统现状
        5.4.2 WCDMA核心网网管方案
    5.5 编号及地址分配方案
    5.6 传输电路需求
第六章 巢湖联通基于软交换的WCDMA核心网的性能测试
    6.1 测试情况简介
    6.2 MSC Server性能测试
        6.2.1 系统功能验收部分
        6.2.2 业务功能验收部分
        6.2.3 安全保密功能
        6.2.4 基本业务测试
        6.2.5 补充业务测试
        6.2.6 智能网业务测试
        6.2.7 其它业务测试
    6.3 MGW性能测试
        6.3.1 人机接口的安全测试
        6.3.2 同步管理
        6.3.3 跟踪管理
        6.3.4 信号处理功能测试
第七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9)面向3G的传输网络组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光传输技术的发展概况
    1.3 3G技术发展概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1.5 论文结构
2 光传输技术基本理论
    2.1 SDH技术
        2.1.1 SDH概述
        2.1.2 SDH传输网基本的网络拓扑结构
    2.2 MSTP技术
        2.2.1 MSTP概述
        2.2.2 MSTP组网与应用
    2.3 WDM技术
        2.3.1 WDM概述
        2.3.2 WDM特点
    2.4 ASON技术
        2.4.1 ASON概述
        2.4.2 ASON组网方案
    2.5 OTN技术
        2.5.1 OTN概述
        2.5.2 OTN网络管理与保护
    2.6 PTN技术
        2.6.1 概述
        2.6.2 技术应用
3 WCDMA传输组网方案
    3.1 WCDMA系统与传输网
        3.1.1 WCDMA系统结构
        3.1.2 WCDMA系统的传输接口
        3.1.3 WCDMA系统接口的演进
        3.1.4 WCDMA与传输网的关系
    3.2 3G网络对传输网络的要求
    3.3 WCDMA系统传输解决方式
        3.3.1 SDH
        3.3.2 ATM
        3.3.3 SDH+ATM
        3.3.4 MSTP
    3.4 基于MSTP的Iub接口组网方式
        3.4.1 STM-1(ATM)方式
        3.4.2 N×E1 IMA方式
4 某运营商WCDMA传输网络方案设计与分析
    4.1 3G传输网络需求分析
        4.1.1 某地区3G系统节点设备分布情况
        4.1.2 3G系统核心网(CN)需求分析
        4.1.3 3G系统无线接入网(RAN)需求分析
    4.2 传输网及ATM网现状及分析
        4.2.1 传输网现状及分析
        4.2.2 ATM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3 3G传输网络建设指导原则及建设思路
        4.3.1 指导原则
        4.3.2 建设思路
    4.4 3G传输网方案
        4.4.1 骨干层方案
        4.4.2 汇聚层方案
        4.4.3 接入层方案
    4.5 3G基站接入光缆网的建设
        4.5.1 光缆网现状
        4.5.2 接入光缆网存在的问题
        4.5.3 基站接入光缆建设方案
        4.5.3.1 建设原则
        4.5.3.2 基站接入光缆组织形式
        4.5.3.3 主干光缆系统使用方式
    4.6 建设规模和投资估算
        4.6.1 建设规模
        4.6.2 投资估算
    4.7 论文方案实施可行性分析
        4.7.1 应用背景
        4.7.2 调查分析
        4.7.3 方案论证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青岛联通WCDMA/HSPA-HSPA+无线网络优化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移动通信及WCDMA系统简介
    1.2 课题研究背景
    1.3 本文结构安排
        1.3.1 本文的目的
        1.3.2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2章 WCDMA/HSPA-HSPA+系统关键技术
    2.1 W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
    2.2 HSPA关键技术概述
    2.3 HSPA+关键技术概述
    2.4 引入HSPA+技术对HSPA网络的影响
第3章 青岛联通WCDMA/HSPA-HSPA+无线网络优化过程
    3.1 青岛联通WCDMA无线网络优化工作流程方案
    3.2 站点基建前进行电子仿真预先优化验证
        3.2.1 青岛联通WCDMA无线网络的仿真优化验证概述
        3.2.2 青岛联通WCDMA无线网络传播模型仿真验证
        3.2.3 青岛联通WCDMA无线链路预算和基站数目仿真验证
        3.2.4 青岛联通无线网络的系统参数的仿真验证
        3.2.5 青岛联通WCDMA无线网络性能仿真验证
        3.2.6 青岛联通WCDMA无线网络基站建设前仿真优化总结
    3.3 青岛联通WCDMA/HSPA-HSPA+网络商用前优化过程
        3.3.1 基站簇优化
        3.3.2 青岛联通WCDMA无线网络优化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
    3.4 青岛联通HSPA无线网络商用后数据业务优化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青岛联通WCDMA/HSPA-HSPA+无线网络优化实践案例
    4.1 无线网络优化实践概述
    4.2 青岛联通WCDMA无线网络基站簇优化案例
        4.2.1 青岛联通基站簇簇Station Groups6基本情况
        4.2.2 青岛联通的基站簇簇Station Groups6的KPI指标值
        4.2.3 青岛联通的基站簇簇Station Groups6无线网络性能分析及优化
        4.2.4 青岛联通簇优化小结
    4.3 青岛联通WCDMA无线网络HSPA+参数调整
    4.4 青岛联通WCDMA无线系统实践案例小结
第5章 青岛联通WCDMA/HSPA-HSPA+无线网络优化实践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华为WCDMA无线接入解决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非正交波形调制和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研究[D]. 卞鑫.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3)
  • [2]长沙联通LTE网络语音回落方案的优化[D]. 戴明. 南京邮电大学, 2016(02)
  • [3]TD-SCDMA无线网络控制器信令面负荷分担方案的研究与应用[D]. 李莹.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4]WCDMA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D]. 马晓强.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1)
  • [5]甘肃联通酒泉地区WCDMA无线网络规划[D]. 杨立.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8)
  • [6]呼伦贝尔联通WCDMA网络规划研究[D]. 孙志刚.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2)
  • [7]太原联通WCDMA核心网方案设计与工程实践[D]. 刘志英.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9)
  • [8]安徽巢湖联通软交换核心网的规划设计[D]. 金昊.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3)
  • [9]面向3G的传输网络组网研究[D]. 江雯雯. 南京理工大学, 2011(06)
  • [10]青岛联通WCDMA/HSPA-HSPA+无线网络优化实践[D]. 姜云国. 大连海事大学, 2010(06)

标签:;  ;  ;  ;  ;  

华为WCDMA无线接入解决方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