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铁饼技术的左侧支持

在铁饼技术的左侧支持

一、谈铁饼技术动作中的左侧支撑(论文文献综述)

张翘楚[1](2019)在《斜杠抡摆与托球抡转对提高女子铁饼运动员腰腹部肌肉力量的对比研究》文中认为随着铁饼运动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其训练方法也不断的呈现出创新性、多样性、综合性的特点,以斜杠抡摆和托球抡转为代表的新兴训练方式由于对强化腰腹力量有着独特的效果也越来越多地受到铁饼运动员的青睐,由于运动员的腰腹肌肉无论是发力顺序、发力大小、发力时间都会在比赛中对运动员的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深入的了解铁饼运动员腰腹发力的特点就是非常关键的了,而当前了解运动员腰腹肌肉发力特征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肌电测量的办法。本研究的对象为腰腹部肌肉表面肌电,选取河北省唐山市体育运动学校6名女子二级以上成绩的铁饼运动员,分别进行斜杠抡摆、托球抡转两种训练方法,运用肌电测试仪测试女子铁饼运动员腰腹部的肌肉肌电变化。结果:1女子铁饼运动员在做斜杠抡摆动作时,腰腹部肌肉发力时序保持一致,均是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发力。斜杠抡摆动作肌肉发力时序为:腹内斜肌→髂腰肌→竖脊肌→腹外斜肌→腹直肌,运动员之间保持顺序一致。肌肉的积分肌电由大到小排序为:腹外斜肌→髂腰肌→竖脊肌→腹内斜肌→腹直肌。2女子铁饼运动员在做托球抡转动作时,左右两侧的五块肌肉发力贡献率是一致的,均是腹外斜肌发力贡献率最多,其次是髂腰肌,之后依次是竖脊肌、腹内斜肌和腹直肌。女子铁饼运动员在做托球抡转动作时,肌肉的积分贡献率由大到小排序为:腹外斜肌→髂腰肌→竖脊肌→腹内斜肌→腹直肌。3经过6周的训练后,发现两组女子铁饼运动员在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髂腰肌的发力时序上出现了极显着差异,说明斜杠抡摆、托球抡转两种训练方法对女子铁饼运动员的腰腹部肌肉发力时序产生了不同的影响。4 6周的斜杠抡摆和托球抡转两种训练方法对女子铁饼运动员腰腹部肌肉的积分肌电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使得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髂腰肌、竖脊肌的积分肌电出现了显着性差异。斜杠抡摆和托球抡转两种训练方法对积分贡献率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尤其是腹外斜肌、髂腰肌、右侧竖脊肌的积分肌电出现了显着性差异。结论:1女子铁饼运动员斜杠抡摆动作肌肉发力时序为:腹内斜肌→髂腰肌→竖脊肌→腹外斜肌→腹直肌,运动员之间保持顺序一致;肌肉的积分肌电和积分贡献率由大到小排序均为:腹外斜肌→髂腰肌→竖脊肌→腹内斜肌→腹直肌。2女子铁饼运动员托球抡转动作肌肉发力时序为:腹内斜肌→髂腰肌→竖脊肌→腹外斜肌→腹直肌,运动员之间保持顺序一致;肌肉的积分肌电和积分贡献率由大到小排序均为:腹外斜肌→髂腰肌→竖脊肌→腹内斜肌→腹直肌。3经过6周的斜杠抡摆和托球抡转对女子铁饼运动员腰腹部肌肉的发力时序、积分肌电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使得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髂腰肌、竖脊肌的发力时序、积分肌电出现了显着性差异;在积分贡献率上,差别并不十分显着。4斜杠抡摆和托球抡转对女子铁饼运动员腰腹部肌肉表面肌电有不同的影响。

孟倩倩[2](2019)在《女子铅球运动员宋佳媛旋转推铅球技术最后用力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实验法,对我国女子铅球运动员宋佳媛模拟比赛状态下的旋转推铅球技术最后用力阶段肌肉发力特征进行研究,主要从其旋转推铅球技术最后用力阶段的各主要环节速度、各关节角度情况、主要发力肌肉、主要发力肌肉顺序等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揭示出我国女子铅球运动员宋佳媛旋转推铅球技术的肌肉用力特征,并为今后宋佳媛专项力量训练提出了加强方向,为我国女子旋转推铅球技术的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为上海田径队女子铅球项目解决未来训练中的方向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为提高宋佳媛专项技术能力,提供生物学证据;明确专项补足方向,进一步提升训练效率,最终促进铅球专项成绩的提高。研究结果:1、宋佳媛采用旋转推铅球技术在最后用力阶段,铅球的运行距离为169.33±2.31(cm),铅球出手速度为12.61±0.32(m/s),完成时间为0.23±0.01(s);2、宋佳媛旋转推铅球技术在最后用力阶段,各关键环节三维速度峰值出现时间顺序为:(左膝-左踝-左肩)-左髋-左肘-右膝-重心-右踝-右髋-右肩-右肘;3、宋佳媛旋转推铅球技术在最后用力阶段,测试成绩较好的主要肌肉激活顺序为:右侧肱三头肌—左侧腓肠肌—左股外侧肌—右侧腹外斜肌—左侧腹外斜肌—右腓肠肌外侧—右股外侧肌—右侧三角肌前束;4、最后用力阶段,右侧腹外斜肌肌在起跨段放电程度较低时成绩较差,放电程度较高时成绩较好。研究结论:1、宋佳媛采用旋转推铅球技术在最后用力阶段,铅球的做功距离与我国采用背向推铅球技术的世界级女子运动员相近,甚至存在优势;但在最后用力阶段对铅球的加速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2、宋佳媛旋转推铅球技术在最后用力阶段,各关键环节三维速度峰值出现时间顺序大体上而言,环节速度峰值出现顺序为从左往右,从下至上的规律。3、宋佳媛旋转推铅球技术在最后用力阶段,加强支撑腿的固定、控制铅球出手时刻肩髋轴配合,有利于宋佳媛运动成绩的提高。4、宋佳媛旋转推铅球技术在最后用力阶段,左腓肠肌外侧、右侧腹外斜肌是宋佳媛旋转推铅球技术最后用力阶段主要发力肌肉,尤其是右腹外斜肌对投掷成绩优劣具有重要的作用。5、宋佳媛旋转推铅球技术在最后用力阶段,下肢蹬伸发力不足是造成宋佳媛最后用力阶段对铅球加速不足的原因之一。

李涛[3](2017)在《铁饼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研究 ——以广州体育学院田径队陈伟强为例》文中认为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个案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从广东省学生田径冠军赛铁饼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时段划分、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和手段、训练目标、训练任务、运动负荷、运动密度、自觉强度等方面对铁饼赛前训练展开研究和分析。其目的是对广东省大学生田径冠军赛个案的赛前训练过程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全国各体育院系训练队铁饼项目训练体系提出意见和训练依据。通过研究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男子铁饼运动员赛前训练中各阶段(恢复阶段、准备阶段、临赛阶段)的划分,比较适合于各体育院系学期课外田径铁饼项目训练计划的实施。(2)赛前恢复阶段,铁饼运动员平时训练课时较少,针对技术、技能、身体素质(一般素质和专项素质的结合)、心理状态调整等较为注重,运动员身体负荷(心率)与自觉强度的一致性,利于训练内容的实施。(3)赛前准备阶段,铁饼运动员注重一般素质向专项素质的发展,分解技术向完整技术的过度,专项能力投的多样化,专项最大力量突破,速度力量的优化。(4)赛前临赛阶段,铁饼运动员注重专项素质、专项技术、模拟赛、竞技状态调整、最后一次大力量在赛前七天的安排,保证运动员有足够时间恢复。(5)赛前各阶段运动员专项成绩提高幅度较大,并在临赛阶段得以巩固,其模拟比赛情景练习利于目标大赛本专业运动成绩的发挥。(6)赛前训练中,不同阶段运动员综合素质、技术技能、比赛应对能力等平衡发展,是铁饼运动竞技水平提高的根本,也是本项目竞技状态调控的依据。

李凌娇[4](2017)在《烟台市李维宾铁饼队运动员旋转动作的特征》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以来,烟台市李维宾教练带领的铁饼投掷队员,在全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比赛成绩,其中他的队员冯彬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她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李维宾铁饼队运动员旋转动作的特征。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运动现场拍摄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对他的铁饼运动员冯彬的旋转技术动作进行分析,找到其技术动作的特性,从而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其旋转技术,并通过比对国内的优秀运动员,找到其技术进一步优化应注意的问题。对冯彬研究结果表明,(1)旋转加速技术属于后速型,其完整技术用时也与世界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旋转不同阶段的用时比例反映出动作技术具有合理的节奏。(2)“人-饼”系统在旋转过程的前两个阶段表现了良好的加速趋势,由于腾空和过渡阶段的“人--饼”系统整体变化的复杂性和难控制性,速度变化曲线呈现下降的趋势,中间重心短暂的加减速与铁饼速度变化不协同,造成了铁饼加速方面出现延迟。(3)在高速旋转的基础上,做到良好的身体重心位移距离,同时身体重心高度变化不大,保证了身体平稳的移动。(4)不同技术环节表现出的肩轴与髋轴形成的扭转角以及投掷臂与肩轴形成的拉引角数据,反映出她对身体及器械的良好控制状态。通过对冯彬旋转技术的分析可以看出李维宾铁饼队运动员旋转动作的特征,有助于其他运动员根据其技术风格,全面分析和诊断自己的技术,有针对性的吸收优点,从而达到提高其技术水平的目的。

隋新梅,何俊良[5](2016)在《对男子铁饼运动员黄东祎投掷技术第二圈旋转动作的运动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通过对黄东技术动作最后用力环节的运动学分析,得出其动作的优化途径,为今后训练突破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研究方法:使用三维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对采集成功(无犯规)的3次技术动作进行解析,并使用Visual3D软件计算出受试者的运动学相关参数。研究结果:黄东与国内外男子优秀铁饼运动员相比,其投掷铁饼最后用力阶段铁饼的运动距离均显示较短;在单支撑阶段及双支撑阶段,黄东投掷动作的铁饼运行距离都小于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研究结论:黄东投掷铁饼第二圈旋转动作中,下肢用力顺序基本符合训练要求,手臂与躯干的扭紧程度尚可;存在整体动作幅度较小,躯干扭紧程度不够,右髋关节活动度较左髋关节小。建议在今后的训练中应加强黄东在第二圈旋转动作中髋横轴旋转能力;同时注重加强右髋关节用力的积极性,从而优化双支撑阶段的身体扭转,增加动作的幅度。

秦剑杰,李继东,张维寿,肖艳玲,宋爱民[6](2016)在《我国女子铁饼运动员苏欣悦投掷技术的运动学分析》文中提出运用文献资料、访谈和影片拍摄等方法,对女子铁饼运动员苏欣悦的完整投掷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苏欣悦的旋转技术类型属后速型,与其他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相比,完整技术用时略长,其中以第一单支撑阶段用时长最为明显;在旋转过程中,苏欣悦对器械的掌控较好,拉引角变化幅度较小,器械加速十分明显。但肩髋角在腾空阶段出现了缩小趋势,并在转换阶段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代偿;在转换阶段中左脚着地瞬间,苏欣悦左膝弯曲幅度较大,并在最后用力阶段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蹬伸;苏欣悦的出手角度略小,出手速度与世界级优秀运动员还存在差距。在器械出手瞬间,其双腿髋、膝、踝关节的蹬伸较为充分,"左侧支撑"较为稳固。

林辉杰,严波涛,许崇高[7](2014)在《基于Bernstein运动协调观的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神经-肌肉”协调能力特征研究》文中指出对我国女子铁饼运动员掷铁饼动作中主要肌肉肌电信号进行采集,采用非负矩阵分解方法对其进行非负分解与降维,获得Bernstein运动协调理论体系下的运动协调结构体及其活动程度概念的量化指标,并且从它们与运动成绩间的关系中探讨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神经-肌肉"协调能力的特征。研究显示,掷铁饼动作中,肌肉的活动主要受到4种贡献率各异的运动协调结构体支配,它们的构成与活动方式有所差异,具备实现该动作中重要运动任务的功能。优秀女子运动员"神经-肌肉"协调能力特征表现为,部分运动协调结构体较高的活动强度或适宜的活动时机,它们通过作用于人体扭紧姿态以及最后用力等重要任务,实现效果对掷铁饼动作运动成绩产生影响。基于Bernstein运动协调观的"神经-肌肉"协调能力诊断与评价具有鲜明特点以及可行性,值得在专项技术训练以及重大赛事科研攻关服务实践中应用。

刘连山,王桂忠,王玲,黄金铭[8](2014)在《掷铁饼动作中“牵拉鞭臂”出手技术教学的对比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实验法,数理统计与分析法,特殊测试方法以及文献资料法等方法 ,对韶关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铁饼课程进行了"牵拉鞭臂"投掷技术的教学对比试验研究;结果得出:"牵拉鞭臂"投掷技术的教学优于传统教学,技术可以推广应用;研究旨为在教学时压缩、生源扩招环境下,对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技术、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梁海丹,潘慧炬,林辉杰[9](2014)在《掷铁饼单腿支撑旋转阶段下肢关节间运动协调对运动水平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掷铁饼动作单腿支撑旋转阶段中各肢体环节运动较为复杂,特别体现在下肢各环节运动中。研究应用vector coding方法对该阶段中各下肢关节间运动协调方式进行量化,从而探讨其对运动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水平掷铁饼运动员在两侧踝关节间、两侧髋关节屈伸间、左踝与左髋展收间、左膝与左髋展收间、右踝与右膝间、右膝与右髋屈伸间部分运动协调方式中存在显着性差异。研究认为这些运动协调方式更加有助于单腿支撑旋转阶段中获得人体在水平面内的角动量和线动量等运动任务的实现,从而促进运动水平的提升。建议将这些作为优秀运动员掷铁饼动作诊断指标。

牛晓强[10](2014)在《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不同器械投掷技术特征的生物力学分析》文中提出本文主要运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通过高速摄像机、三维测力台和肌电测量仪(遥测)三种仪器同步测试的手段,对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投掷不同重量器械时的技术特征进行相关实验研究,获得运动员投掷三种不同重量器械的运动学、动力学以及相关肌肉的肌电数据,旨在为教练员在训练中安排设计专项力量训练提供相对科学、准确的理论依据。运动学数据是通过APAS运动解析软件处理,动力学数据是通过Bioware软件处理得到运动员完成投掷动作时下肢三维支撑反作用力的变化,肌电数据是通过MegaWin软件处理。结果表明:投掷重器械可以提高运动员在双支撑起转阶段的平均速度以及右脚离地时的瞬时速度,并且在投掷铁棒时出手速度最快;投掷重器械有利于运动员在双支撑起转阶段身体扭转更紧,肩、胸、臂打开更加充分,使运动员在这一技术环节上获得足够的旋转动量;投掷重器械时大多数肌群的活动都更为强烈,iEMG值较大。本文涉及的研究方法还包括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双支撑阶段运动员投掷铁棒所用时间最长,投掷重饼所用时间最短,在右臂预摆最大时存在饼速过快的问题;投掷重饼时有利于降低右臂预摆最大时的速度;随着投掷器械的质量增加,部分肌肉的iEMG的值随着增加。2、单支撑阶段,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投掷三种器械所用时间较短;从EMG的结果来看,技术较为成熟的是李艳凤和马雪君,在投掷三种器械时肌肉放电比较稳定,姜凤晶和杨斐在投掷标饼和重饼时存在肱二头肌过于紧张,腕关节肌群用力不足,没有很好的扣饼。3、腾空阶段,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所用绝对时间接近世界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投掷重饼和铁棒时肌肉活动较强烈,并且iEMG的值最大。4、过渡阶段,运动员投掷重器械比投掷标准饼所用时间要长,马雪君在这一阶段铁饼的速度比腾空阶段的铁饼速度有所下降;运动员右脚着地时,三维测力曲线呈现出持续上升达到峰值和有二次缓冲发力达到峰值的现象,左脚着地时也呈现出相同的结果,成绩好的运动员水平向前和垂直于地面的力值较大,姜凤晶和梁艳在投掷过程中肌肉过度紧张。5、最后用力阶段,马雪君所用时间过长,马雪君和姜凤晶的出手高度偏低,并且两人在投掷标准饼和重饼时出手角度过大,投掷铁棒的出手速度最快,投掷铁棒有利于提高出手速度。

二、谈铁饼技术动作中的左侧支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铁饼技术动作中的左侧支撑(论文提纲范文)

(1)斜杠抡摆与托球抡转对提高女子铁饼运动员腰腹部肌肉力量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肌电研究进展
        1.3.2 腰腹部力量训练研究进展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斜杠抡摆
        1.4.2 托球抡转
        1.4.3 腰腹部肌肉
        1.4.4 表面肌电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实验法
        2.2.5 测量法
        2.2.6 数理统计法
        2.2.7 逻辑分析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斜杠抡摆对女子铁饼运动员腰腹部肌肉力量的实证研究
        3.1.1 肌肉发力时序
        3.1.2 积分肌电
        3.1.3 积分贡献率
    3.2 托球抡转对女子铁饼运动员腰腹部肌肉力量的实证影响
        3.2.1 肌肉发力时序
        3.2.2 积分肌电
        3.2.3 积分贡献率
    3.3 斜杠抡摆与托球抡转对提高女子铁饼运动员腰腹部肌肉力量的对比与分析
        3.3.1 实验前两组铁饼运动员腰腹部肌肉力量的测试结果对比
        3.3.2 实验后两组女子铁饼运动员腰腹部肌肉力量的测试结果对比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和致谢
附录

(2)女子铅球运动员宋佳媛旋转推铅球技术最后用力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表面肌电图(s EMG)技术在体育运动研究中的应用
        1.3.2 运动学分析在体育运动研究中的运用
        1.3.3 对推铅球技术肌肉用力特征的研究
        1.3.4 现有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实验测试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旋转推铅球技术中铅球的运行轨迹分析
    3.2 最后用力阶段各关键环节速度分析
        3.2.1 最后用力阶段身体重心和铅球速度分析
        3.2.2 最后用力阶段身体各关节中心点速度分析
    3.3 最后用力阶段各关节角度特征分析
        3.3.1 最后用力阶段肩髋扭转角角度特征分析
        3.3.2 最后用力阶段主要关节角度特征分析
    3.4 最后用力阶段各块肌肉的表面肌电分析
        3.4.1 最后用力阶段主要用力肌肉的均方根振幅(RMS)分析
        3.4.2 最后用力阶段主要用力肌肉的积分肌电和贡献率分析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4.2.1 进一步研究方面
        4.2.2 今后训练方面
参考文献
后记

(3)铁饼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研究 ——以广州体育学院田径队陈伟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选题依据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赛前训练的相关研究
        2.1.1 赛前训练阶段性划分
        2.1.2 铁饼技术训练研究
        2.1.3 铁饼综合性体系培养研究
    2.2 有关国内赛前训练的研究
        2.2.1 运动员赛前训练的研究
        2.2.2 大学生运动员赛前训练的研究
        2.2.3 铁饼赛前训练研究
        2.2.3.1 铁饼技术练习方法研究
        2.2.3.2 铁饼运动员身体素质相关研究
        2.2.3.3 铁饼辅助器材训练研究
        2.2.3.4 铁饼专项量素质研究
        2.2.3.5 铁饼项目比赛心理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逻辑分析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测试法
        3.2.5 个案研究法
        3.2.6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赛前训练阶段与任务分析
        4.1.1 赛前训练阶段划分
        4.1.2 赛前训练各阶段目标任务分析
    4.2 赛前各阶段负荷分析
        4.2.1 赛前恢复期周训练负荷分析
        4.2.2 赛前准备期周训练负荷分析
        4.2.3 赛前临赛阶段周训练负荷分析
    4.3 训练成效分析
        4.3.1 赛前各阶段完整技术投成绩分析
        4.3.2 赛前各阶段专项能力分析
        4.3.3 赛前各阶段素质能力分析
        4.3.4 赛前各阶段运动员技术评价分析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9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

(4)烟台市李维宾铁饼队运动员旋转动作的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我国铁饼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决定了改进投掷技术是提高成绩的突破口
        1.1.2 现代掷铁饼技术的发展趋势要求应当重视运动员旋转技术的训练
        1.1.3 在高水平训练中对技术细节的要求决定了对关键技术环节进行总结的必要性
    1.2 选题意义
2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2.1 国内研究现状
        2.1.1 同国外运动员的掷铁饼技术进行对比的研究现状
        2.1.2 对旋转掷铁饼技术进行理论阐述的研究现状
        2.1.3 有关旋转技术指标同成绩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2.2 国外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运动现场拍摄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专家访谈法
        3.2.5 对比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旋转过程中时间特征分析
    4.2 旋转阶段“人--饼”系统的速度变化
    4.3 旋转过程中身体姿势分析
        4.3.1 身体重心的水平位移和重心的高度变化
        4.3.2 旋转过程中两脚之间距离的变化情况
    4.4 旋转过程中各阶段具体技术特征分析
        4.4.1 双支撑起转阶段特征分析
        4.4.2 第一单支撑旋转技术特征
        4.4.3 腾空阶段技术特征
        4.4.4 转化/过渡阶段技术特征
    4.5 运动员技术风格划分依据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5)对男子铁饼运动员黄东祎投掷技术第二圈旋转动作的运动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测试指标
2 研究结果
    2.1 投掷动作中铁饼的运行轨迹
    2.2 第二圈旋转动作的各阶段所用时间
    2.3 第二圈旋转动作中肩髋扭转角与拉引角的变化
    2.4 第二圈旋转动作下肢三关节(髋、膝、踝)角度变化
3 讨论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6)我国女子铁饼运动员苏欣悦投掷技术的运动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1.2.2 专家访谈法
        1.2.3 三维摄像法
        1.2.4 录像解析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铁饼技术的时相划分
    2.2 完整技术的动作节奏
    2.3 双支撑起转阶段技术特征
    2.4 单支撑旋转阶段技术特征
    2.5 腾空阶段技术特征
    2.6 转换阶段技术特征
    2.7 最后用力阶段技术特征,
3 结论与建议

(7)基于Bernstein运动协调观的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神经-肌肉”协调能力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测试法
    1.2 运动生物力学测量法
    1.3 非负矩阵分解方法
    1.4数理统计法
2结果与分析
    2.1掷铁饼动作中运动协调结构体构成特征及其活动方式
    2.2掷铁饼动作中各运动协调结构体的功能
    2.3掷铁饼动作中运动协调结构体构成及其活动与运动成绩的关联
    2.4 对铁饼运动员“神经-肌肉”协调能力诊断与评价的应用展望
3 结 论

(8)掷铁饼动作中“牵拉鞭臂”出手技术教学的对比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掷铁饼加速工作距离研究现状与“牵拉鞭臂”出手技术的提出
    1 .1 投掷铁饼最后用力工作距离的研究现状
    1 .2 “牵拉鞭臂”出手技术的提出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1 研究对象
    2 .2 研究方法
        2 .2 .1 文献资料法
        2 .2 .2 对比实验法
        2 .2 .2 .1 实验目的
        2 .2 .2 .2 实验教学时间和教学实验内容
        2 .2 .2 .3 实验结果检测
        2 .2 .2 .4 样本选取
        2 .2 .3 数理统计与分析方法
        2 .2 .4 测试与考核的特殊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 .1 教学实验前对 2 个年级的 4 个小班学生铁饼原始成绩的测试
    3 .2 牵拉鞭臂出手技术教学实验后对 2 个年级的 4 个小班铁饼成绩的测试
4 掷铁饼呈“牵拉鞭臂”出手技术的命名、能量传递方式及其图解
    4 .1 “牵拉鞭臂”的命名
    4 .2 “牵拉鞭臂”出手的能量传递方式
    4 .3 掷铁饼“牵拉鞭臂”出手技术动作的平面图解与分析
        4 .3 .1 “牵拉鞭臂”出手技术动作的平面图解说
        4 .3 .2 掷铁饼“牵拉鞭臂”出手技术的动作结构分析
5 “牵拉鞭臂”出手的投掷技术教学程序与练习方法
    5 .1 铁饼最后用力呈“牵拉鞭臂”出手技术的教学阶段内容划分
    5 .2 课堂上“牵拉鞭臂”出手技术的分层练习
        5 .2 .1 第 1、2 阶段的 6 学时“牵拉鞭臂”出手技术的课堂辅助练习
        5 .2 .2 第 3 阶段 6 学时的“牵拉鞭臂”出手技术的辅助练习
        5 .2 .3 掌握“牵拉鞭臂”出手的最佳发力时间,形成高质量的牵拉鞭臂出手技术
6 结 论

(9)掷铁饼单腿支撑旋转阶段下肢关节间运动协调对运动水平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研究方法
    1.1 单腿支撑旋转阶段及下肢关节角度界定
    1.2 样本
    1.3 测量
    1.4 vector coding方法
    1.5 数理统计
2 研究结果
    2.1 两侧下肢各对应关节间运动协调
    2.2 左侧下肢各关节间运动协调
    2.3 右侧下肢各关节间运动协调
3 讨论
    3.1 两侧下肢关节间运动协调与运动水平的关系
    3.2 左侧下肢关节间运动协调与运动水平的关系
    3.3 右侧下肢关节间运动协调与运动水平的关系
4 结论

(10)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不同器械投掷技术特征的生物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有关铁饼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国内研究
    2.2 运动学研究
    2.3 动力学研究
    2.4 生物学肌电研究
3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数理统计法
        3.2.3 对比分析法
        3.2.4 实验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掷铁饼技术的界定
    4.2 双支撑阶段投掷标准饼、重饼以及铁棒的生物力学分析
        4.2.1 双支撑阶段投掷三种器械的运动学分析
        4.2.2 双支撑阶段运动员投掷三种器械的肌电特征分析
    4.3 左腿单支撑旋转阶段运动员投掷三种器械的生物力学分析
        4.3.1 左腿单支撑阶段运动员投掷三种器械的运动学分析
        4.3.2 左腿单支撑阶段运动员投掷三种器械的肌电特征分析
    4.4 腾空阶段运动员投掷三种器械的生物力学分析
        4.4.1 腾空阶段运动员投掷三种器械的运动学分析
        4.4.2 腾空阶段运动员投掷三种器械的肌电分析
    4.5 过渡阶段运动员投掷三种器械的生物力学分析
        4.5.1 过渡阶段运动员投掷三种器械的运动学分析
        4.5.2 过渡阶段运动员投掷三种器械的动力学与投掷器械速度同步分析
        4.5.3 过渡阶段运动员投掷三种器械的肌电分析
    4.6 最后用力阶段运动员投掷三种器械的生物力学分析
        4.6.1 最后用力阶段运动员投掷三种器械的运动学分析
        4.6.2 最后用力阶段运动员投掷三种器械的肌电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谈铁饼技术动作中的左侧支撑(论文参考文献)

  • [1]斜杠抡摆与托球抡转对提高女子铁饼运动员腰腹部肌肉力量的对比研究[D]. 张翘楚. 吉林大学, 2019(03)
  • [2]女子铅球运动员宋佳媛旋转推铅球技术最后用力特征研究[D]. 孟倩倩.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3]铁饼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研究 ——以广州体育学院田径队陈伟强为例[D]. 李涛. 广州体育学院, 2017(06)
  • [4]烟台市李维宾铁饼队运动员旋转动作的特征[D]. 李凌娇. 山东师范大学, 2017(12)
  • [5]对男子铁饼运动员黄东祎投掷技术第二圈旋转动作的运动学分析[J]. 隋新梅,何俊良. 体育科研, 2016(04)
  • [6]我国女子铁饼运动员苏欣悦投掷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 秦剑杰,李继东,张维寿,肖艳玲,宋爱民.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6(02)
  • [7]基于Bernstein运动协调观的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神经-肌肉”协调能力特征研究[J]. 林辉杰,严波涛,许崇高.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4(06)
  • [8]掷铁饼动作中“牵拉鞭臂”出手技术教学的对比实验研究[J]. 刘连山,王桂忠,王玲,黄金铭.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4(09)
  • [9]掷铁饼单腿支撑旋转阶段下肢关节间运动协调对运动水平的影响研究[J]. 梁海丹,潘慧炬,林辉杰. 浙江体育科学, 2014(04)
  • [10]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不同器械投掷技术特征的生物力学分析[D]. 牛晓强. 西安体育学院, 2014(03)

标签:;  ;  ;  

在铁饼技术的左侧支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