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11月小麦进口量增加

乌克兰11月小麦进口量增加

一、11月乌克兰小麦进口量上升(论文文献综述)

熊可馨,饶清玲[1](2021)在《中国粮食贸易演变趋势及其虚拟水土资源估算》文中研究说明粮食生产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和耕地资源,这意味着粮食贸易中蕴含着大量的虚拟水和虚拟耕地。本文以中国稻米、小麦、玉米和大豆四大粮食品种为例,考察了其2002~2019年的贸易演变趋势,估算了虚拟水资源和虚拟耕地资源进口流量。研究发现:首先,历年来我国粮食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净进口的虚拟水和虚拟耕地总量不断增长。其次,分品种来看,大豆是我国虚拟水土资源进口的主要品种,对外进口依存度高;稻米、小麦和玉米的进口依存度较低,虚拟水土资源进口结构失衡。最后,就进口来源地来说,我国粮食虚拟水土资源进口比较集中,大豆尤甚。基于此,本文对粮食虚拟水土进口战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以调整优化进口结构,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钱煜昊,罗乐添[2](2021)在《粮食安全、逆全球化与“走出去”战略——中国粮食产业的全球化布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粮食安全不仅要做到数量安全、质量安全,更应做到产业安全。虽然我国在粮食数量上目前可基本保障供给安全,但考虑到粮食安全战略的长远实施,在确保粮食数量安全的基础上仍需进一步优化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因此,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除高质量发展国内粮食产业外还需克服日益显现的逆全球化趋势,推动我国粮食产业全球化布局。本文以我国对外依赖度较高的粮食品种大豆和玉米为例,在研究我国大豆和玉米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国际贸易困境的基础上,分析其全球化布局策略,并为更进一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即从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推进粮食产业全球化布局和完善与主要粮食贸易国的沟通协调机制等四个方面入手,完善我国的粮食产业全球化布局。

钟钰,陈希,牛坤玉[3](2021)在《粮食出口限制政策的实施效果与我国应对——来自部分小麦出口国的证据》文中提出国际粮食市场异动形势下粮食出口限制频频出现,加剧国际粮价异动的同时,威胁着粮食进口国和各国弱势群体的粮食安全。因此,从源头入手探寻粮食出口限制的目的和动机,全面加深对粮食出口国出口限制的认识与理解,对于今后拒绝非法的粮食出口限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近三次国际粮食市场异动形势下俄罗斯、乌克兰粮食出口限制的国内表现进行分析,回答了其为什么实施出口限制及出口限制能否实现其设立目的等问题。发现粮食出口限制对于隔离国外粮价的传导、稳定国内粮食价格的作用十分有限,其作用可能会被国际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和增加的库存所抵消。为防范国际粮食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应继续强调多边协商、加强区域合作、立足自给防控风险、调控粮价合理上涨。

王常君,曲阳阳,王萌[4](2021)在《政策管控背景下我国玉米进口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进口关税配额、国营贸易垄断和产业政策变动的前提下,应用引力模型,以向我国有玉米(替代物)出口的国家2001~2019年相关影响因素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管控状态下,传统双边贸易因素中的产量在玉米进口中依然符合理论预期,贸易国之间距离的作用并不符合理论预期。产业支持政策(玉米生产者补贴+市场化收购价格制度)、自贸协定等因素在我国玉米(替代物)进口中具有显着性影响,但产量和距离因素在所有替代物进口中影响并没有得到一致估计。同时,根据构造的玉米进口贸易替代指数的测算结果,2001~2009年间,小麦与大麦在玉米进口替代上呈现出明显的竞争关系。2009~2014年间玉米进口与替代物进口具有明显的替代关系;2017~2019年,呈现出明显的替代关系。政策管控只是改变了我国玉米进口来源国的构成,并没有扭曲我国玉米进口。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实施积极有效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和国内产业政策十分必要。

刘凡溪,杨越茗,崔铮[5](2021)在《俄罗斯转型中的农业问题:农业战略与前景》文中指出随着俄罗斯国家发展和国家利益的调整,俄罗斯农业战略也调整为具有长期发展的性质,农业发展目标于不同时期呈现阶段性变化。农业在经济下滑期间的逆势增长,其根本原因是长期以来国家战略的补贴与扶持。如今俄罗斯农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转型中的农业战略发生了新的调整,出台新的发展规划目的是应对经济结构失衡造成的制约因素。新的战略将深化农业产业结构改革,保障该领域向创新型可持续方向发展。其中积极开展农业合作是改革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俄罗斯农业合作以国家利益为核心,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为目的,在开拓贸易市场的同时可以改善外交孤立的被动局面。中俄伙伴关系的提质升级也将深化双方农业领域的合作。

钱龙,饶清玲,曹宝明,王灵恩[6](2021)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粮食贸易及其虚拟水土资源估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粮食贸易日益密切。本文以稻米、小麦、玉米和大豆为例,考察了2001—2018 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贸易演变,估算了中国从沿线国家净进口虚拟水资源和虚拟耕地资源流量。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与沿线国家粮食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净进口的虚拟水资源和虚拟耕地总量不断增长。2013—2018 年,中国从沿线国家净进口粮食累计达到3 571.74 万t,年均净进口虚拟水资源52.49 亿m3,年均净进口虚拟耕地资源122.62 万hm2。分品种来看,稻米和玉米是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的主要粮食品种,小麦和大豆净进口规模仍然不大。就来源地而言,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稻米及虚拟水土资源进口主要来自越南等东南亚4 国和巴基斯坦,小麦及虚拟水土资源进口主要来源国是哈萨克斯坦,玉米及虚拟水土资源进口主要来自于乌克兰,大豆及虚拟水土资源进口主要来自于俄罗斯。鉴于中国与沿线国家粮食贸易量占中国粮食贸易总量的比例仍然不高,不超过10%,这意味着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粮食贸易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水土资源紧缺压力,可能的潜力仍有待挖掘。

刘靖文[7](2021)在《世界主要玉米生产国生产与出口潜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家取消玉米临时收储制度后,国内玉米供需形势发生逆转。随着玉米消费需求刚性上涨、种植面积调减以及去库存工作的结束,玉米供需紧平衡将持续,产需缺口有扩大趋势。为了保障中国玉米的长期供应安全,弥补国内供需缺口,寻找稳定、可靠、持续的玉米供应来源,本文对世界主要玉米生产国的玉米生产与出口潜力进行研究。本文在对国内外玉米供需与贸易的历史和最新数据进行比较详实的统计分析基础上,运用GAEZ模型从播种面积潜力和单产提升潜力两个方面入手,分别测算了中国及世界主要玉米生产国在2020S的玉米生产潜力,并归纳了各自玉米生产的制约因素。其次通过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了世界主要玉米生产国的玉米出口潜力情况。并从贸易合作角度出发,结合生产与贸易情况将世界主要玉米生产国分为成熟发达地区、发展繁荣地区、新兴成长地区和发展滞后地区四个类型。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中国玉米产需缺口有扩大趋势,未来玉米净进口将是常态化,世界玉米总供给整体大于总需求,供需格局向宽松转变;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的玉米生产潜力最大,占中国玉米总生产潜力的47.94%,青藏高原玉米区的玉米生产潜力最小,仅占中国玉米总生产潜力的0.86%,虽然中国有一定的玉米生产潜力,但将玉米生产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中会受到政策引导、玉米收益变化、转基因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充分利用国际玉米市场进行余缺调剂显得十分必要;世界主要玉米生产国玉米生产潜力由大到小的国家排序为:美国、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南非、巴拉圭、俄罗斯、乌克兰、罗马尼亚、加拿大、法国、匈牙利,基础设施、物资投入、劳动力、自然环境等因素是制约世界主要玉米生产国生产潜力释放的重要原因;美国属于成熟发达地区,加拿大和法国属于发展繁荣地区,巴西、阿根廷、墨西哥、乌克兰、俄罗斯、罗马尼亚、匈牙利属于新兴成长地区,巴拉圭、南非属于发展滞后地区。结合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五个方面的政策建议:一是从稳定国内玉米播种面积、降低玉米生产成本和加快科技创新三个方面,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提升中国玉米生产效率;二是从玉米进口来源和形式两个方面,优化玉米进口贸易格局,促进供应来源的多元化发展;三是针对成熟发达地区、发展繁荣地区、新兴成长地区和发展滞后地区的国家,分别实施差异化的玉米贸易合作策略,构建多元化全球粮食供应体系;四是从完善政策体系、加强财政税收支持、参与全球化治理三个方面,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引导农业企业“走出去”。五是开发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潜力,合理利用期货市场,探索建立全球粮食交易中心,加强对重点产品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掌控,提高粮食定价权与话语权。

胡欣然[8](2021)在《中国大豆进口潜在风险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国内大豆需求逐年增加,粮食供给政策导致国内大豆供应大幅下降,2020年进口已超一亿吨,对外依存度高达84%,且进口量的90%以上来自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尤其高度依赖巴西。但是目前,三大主产国的大豆生产及贸易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包括中美经贸摩擦、气候变化或自然灾害等。主产国大豆产量减少或贸易摩擦的发生可能会直接影响其对中国的出口量,危及中国大豆和大豆油供给及畜牧业生产等。基于此,本研究首先对大豆进口需求、贸易格局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再对中国和全球大豆生产、消费和贸易格局进行统计描述分析;从风险角度出发,采用叠加时代分析(SEA)和“一带一路”全球农业模型(SILK-MGA)以洪水和干旱灾害为例研究潜在自然灾害风险对中国大豆生产及进口的影响。以中美经贸摩擦为例,采用SILK-MGA模型评估其政治摩擦影响。为应对风险并优化大豆进口格局探讨中国大豆产业应对策略,利用SILK-MGA模型定量模拟分析各项措施的政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灾害和政治摩擦对大豆生产和贸易均有显着影响。洪水对全球三大大豆主产国大豆减产的影响范围在9%~16%,尤其是对巴西冲击较大;干旱发生次数虽然少于洪水,但一旦发生,影响更为严重,对大豆减产的影响范围在10%~37%,受冲击最大的是阿根廷。阿根廷发生干旱和巴西发生洪水时对中国影响最大。中国大豆进口价格上涨约5%,大豆进口量下降约4%,消费者福利损失近23亿美元。中美经贸摩擦导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数量锐减,中国大豆进口总量减少,国内价格上涨对消费者造成一定福利损失。“减小中美经贸摩擦、提高我国大豆自给率和加强同其他国家的农业合作”三方面措施均能在不同程度增加全球大豆供给,降低中国大豆进口价格,增加中国消费者福利。大豆价格下降也有利于降低加工业和畜牧养殖业成本。同时,各项措施可分散进口风险,减少对美国和巴西的高度依赖,促进大豆进口多元化,形成更稳定和可持续的大豆进口贸易格局。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首先,针对目前极高的对外依存度,应加大投入国内大豆研发技术提高单产,增加自给率。其次,为应对主产国自然灾害风险,应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同主产国合作提高其应对风险的能力,保证稳定的大豆供给。同时,拓宽进口来源,研发具有多种抗性性状的大豆品种,进行商业推广,加强与阿根廷、巴西、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家的农业合作,增加国际市场供给,实现大豆进口多元化,分散风险。最后,针对中美经贸摩擦,建议加强中美贸易谈判,取消因经贸摩擦而加征的关税,增加中美大豆贸易。

饶雄文[9](2021)在《中国农产品虚拟土地贸易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基于“一带一路”背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在双方的贸易合作中既满足中国的出口需求,也满足进口国的进口需要,既丰富了对外开放体系,又契合了国内深化改革的要求。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进一步成为各个国家或者地区所关注的对象。在本文中,虚拟土地进口是指在农产品进口贸易中,利用国外的土地资源为我国生产农产品达到进口土地的目的,虚拟土地进口可以作为我国的土地资源,替换处我国部分的农产品生产用地,替换出来的土地资源可以用作其他更好的地方,达到缓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目的。本文引入“虚拟土地”概念,提供解决土地资源问题新思路。在以往的解决土地资源问题地研究中,普遍是治理源头,保护环境等措施,但本文通过虚拟土地的进出口,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土地资源匮乏的问题,还可以合理筹划出口虚拟土地资源,达到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本文还丰富并延伸“虚拟土地”相关研究。首先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研究农产品虚拟土地贸易将完善对农产品虚拟土地贸易的研究。在对以往农产品虚拟土地贸易研究文献整理发现,目前学界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农产品虚拟土地贸易研究较少,本文将对此展开研究,力求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有益的补充。其次,本文构建数理模型,利用计量实证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影响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农产品虚拟土地贸易的因素,并给出针对性政策意见,在全面介绍中国与“一带一路”农产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供可行性建议,为我国虚拟土地贸易更快更高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本文首先基于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土地—生态经济效益理论和资源流动理论,奠定了研究的理论基础。然后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在总体发展态势上分析发展走向。接着详细分析了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现状,分别从商品结构和国别结构为切入点。虚拟土地测算方面,本文选取13种农产品,并以初级农产品和加工农产品两个角度测算了中国与沿线20个国家19年虚拟土地贸易量数据,实证模型解释变量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实证分析方面,本文构建扩展的引力模型,选取2000—2018年的贸易数据,选取10个解释变量回归分析影响中国与沿线国家虚拟土地贸易量的因素最后从多方面提出对中国与沿线国家虚拟土地贸易发展建议。研究发现(1)从进口国视角可以得出,中国人口规模和中国班轮运输相关指数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虚拟土地贸易量作用显着,中国人口增长和班轮运输指数增加,都可以增加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虚拟土地贸易量。(2)从出口国家视野可以得出,出口国家经济规模,出口国家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出口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都对中国与沿线国家虚拟土地进出口有着正向影响。对于出口国,增加经济规模,增加农业经济,都可以增加出口国虚拟土地贸易量。出口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具有很大帮助,世界贸易组织内国家的交流成本更低,贸易壁垒更少,合作的成本会更低。(3)进口国和出口共同决定角度,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距离是虚拟土地贸易最大的阻碍因素,距离越远,贸易合作的成本越大,如果交通不便利,除成本很大外,合作的机会也会越小。(4)通过对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测算发现我国与沿线国家虚拟土地贸易量长期处于顺差状态,从虚拟土地角度上分析是不利用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5)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种类相对集中,贸易国别集中,从多元化角度看是不利于往后的发展。

张琰[10](2021)在《中国粮食贸易中虚拟土地进口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我国粮食进口量不断上升,尽管我国粮食产量可观,但为了调剂需求结构,更好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我国粮食进口量逐年上升,作为土地密集型产品,随着粮食进口规模的日益增大,土地资源进口量也在不断增加。土地是粮食生产的基本要素,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人口数量大,但与其他农业大国相比,土地资源较为匮乏,农业水平较为薄弱,所以中国对待农业发展一直极为重视。随着社会发展,我国逐渐变为资本充足,但土地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要素禀赋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发生了改变。土地受其形态限制,不能在国家间自由流动,需要借助商品贸易来间接实现,即“虚拟土地”,它是指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所需要的土地资源数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口土地资源密集型产品,实际上就是间接利用别国的土地资源,相当于进口了虚拟土地。我国自从加入WTO后,主要粮食作物进口量显着增长,4种主要粮食作物(1)自2000年的1156.3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1.4亿吨。虚拟土地资源进口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贡献日益增大,测度不同品种的粮食的虚拟土地含量和进口量,可以为我国更加有效地利用本国土地和国际土地资源提供参考。但粮食不同于一般商品,作为一国战略物资,单纯依靠进口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也不利于我国粮食安全,探究影响我国虚拟土地进口量的因素将成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切入点,本文以虚拟土地理论以及要素禀赋理论为理论支撑,对2000-2019年中国4种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和进口贸易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对我国粮食国际贸易中所隐含的虚拟土地贸易量进行了估算,发现自2000到2019年,我国粮食国际贸易中虚拟土地进口量呈现不断上涨趋势,通过粮食国际贸易累计进口虚拟土地量为5.17亿公顷,有效地缓解了中国土地资源短缺的矛盾;也测算出我国4种主要粮食作物虚拟土地含量呈下降趋势,说明一定程度上,我国粮食生产的效率一定程度上在不断提高,虽然进口量涨幅不是很高,但是能看出我国对进口粮食依赖度较高,不利于我国粮食安全;其次本文从三个层面对我国粮食贸易虚拟土地进口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别是供给、需求和价格这三方面,供给方面的因素主要有耕地面积、我国粮食单产水平;需求方面主要有我国人口总量、我国GDP增长率、国内粮食需求量、以及我国粮食类消费价指数等四个因素;价格方面的因素主要为我国各类粮食作物的生产价格指数,和国际谷物价格与国内谷物价格比值。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粮食虚拟土地贸易的影响因素,以多元回归为模型,探讨各经济指标对我国虚拟土地进口量的相关影响。最后,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居民多样化需求,在日益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和国内土地资源紧缺的大环境里,怎样发挥虚拟土地的效益是目前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最后也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为我国优化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调整制定粮食作物对外贸易政策以及实现粮食安全问题等提供了参考。

二、11月乌克兰小麦进口量上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1月乌克兰小麦进口量上升(论文提纲范文)

(3)粮食出口限制政策的实施效果与我国应对——来自部分小麦出口国的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国际粮食市场异动与粮食出口限制
    (一)国际粮食市场异动回顾
    (二)粮食市场异动形势下各国的出口限制措施及目的
    (三)实施粮食出口限制的主要推动因素
        1.不可忽略的政治属性。
        2. WTO纪律约束力不强。
        3.出口限制政策简单直接、操作性强。
        4.多米诺骨牌效应。
三、关于粮食出口限制目的是否实现的探讨
    (一)关于粮食出口限制对隔绝国际价格影响、稳定国内粮食价格作用的探讨
        1.来自2020年粮食危机的证据———俄罗斯、乌克兰短期小麦出口限制。
        2.来自2007—2011年粮食危机的证据———俄罗斯、乌克兰中长期小麦出口限制。
    (二)关于粮食出口限制对保障国内粮食供给作用的探讨
四、结论与我国应对建议
    (一)在国内层面,立足粮食自给,精准施策调控
        1.深入落实“双藏”战略,打牢粮食生产根基。
        2.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多元破解“卡脖子”难题。
        3.注重市场调控手段,合理调控粮食价格。
    (二)在国际层面,推动多边贸易,加强区域合作
        1.推动WTO成员集体协商,明确纪律规则。
        2.广结国际合作伙伴,拓宽贸易渠道。

(4)政策管控背景下我国玉米进口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文献分析
2 我国玉米及替代物贸易发展历程
    2.1 我国玉米及替代物进出口变化分析
    2.2 玉米政策轴线
3 方法选取、假说、数据来源及含义
    3.1 方法选取
        3.1.1 引力模型
        3.1.2 贸易替代指数
    3.2 假说
    3.3 数据来源及含义
4 玉米进口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1 引力模型结果分析
    4.2 替代系数结果分析
5 结论

(5)俄罗斯转型中的农业问题:农业战略与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一、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农业发展的基本历程
二、美欧制裁背景下俄罗斯新的农业发展战略
    (一)农业战略转变的条件
    (二)制裁背景下俄罗斯农业政策的角色
    (三)未来农业发展前景
三、东向战略对中俄农业合作的影响及前景
四、结论

(6)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粮食贸易及其虚拟水土资源估算(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说明与来源
    1.2 研究方法
        1.2.1 单位虚拟水含量
        1.2.2 虚拟水净进口量
        1.2.3 单位虚拟耕地含量
        1.2.4 虚拟耕地净进口量
2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贸易
    2.1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粮食品种进出口情况
        2.1.1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粮食品种进口量
        2.1.2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粮食品种出口量
        2.1.3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粮食品种净进口量
    2.2 沿线主要粮食净进口对象国
3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贸易虚拟水、虚拟耕地资源估算
    3.1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贸易虚拟水资源估算
    3.2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贸易虚拟耕地资源估算
    3.3 虚拟水土资源主要净进口国
    3.4 进一步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7)世界主要玉米生产国生产与出口潜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及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图
    1.5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资源禀赋理论
        2.1.2 经济增长理论
        2.1.3 比较优势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内外粮食生产潜力研究
        2.2.2 粮食生产潜力研究方法综述
        2.2.3 粮食贸易潜力研究方法综述
        2.2.4 文献述评
第三章 中国及世界玉米供需与贸易现状分析
    3.1 中国玉米供需状况及进口贸易变化趋势
        3.1.1 中国玉米生产状况
        3.1.2 中国玉米消费状况
        3.1.3 中国玉米进口贸易状况
        3.1.4 中国玉米供需状况
    3.2 世界玉米供需形势及贸易状况变化
        3.2.1 世界玉米生产状况
        3.2.2 世界玉米消费状况
        3.2.3 世界玉米贸易状况
        3.2.4 世界玉米供需状况
第四章 中国玉米生产潜力分析
    4.1 中国玉米生产潜力分析
        4.1.1 玉米播种面积潜力测算
        4.1.2 玉米单产提升潜力测算
        4.1.3 玉米总生产潜力测算
    4.2 中国玉米生产制约因素分析
        4.2.1 玉米播种面积潜力制约因素
        4.2.2 玉米单产提升潜力制约因素
第五章 世界主要玉米生产国玉米生产潜力分析
    5.1 世界主要玉米生产国玉米生产潜力分析
        5.1.1 玉米播种面积潜力测算
        5.1.2 玉米单产提升潜力测算
        5.1.3 玉米总生产潜力测算
    5.2 世界主要玉米生产国玉米生产制约因素分析
        5.2.1 基础设施因素
        5.2.2 物资投入因素
        5.2.3 劳动力因素
        5.2.4 自然环境因素
        5.2.5 其他因素
第六章 世界主要玉米生产国玉米出口潜力分析
    6.1 世界主要玉米生产国玉米出口潜力分析
        6.1.1 模型设定
        6.1.2 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6.1.3 实证分析
    6.2 世界主要玉米生产国玉米出口稳定性分析
    6.3 世界主要玉米生产国的区域分类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中国大豆进口潜在风险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数据和研究方法
    1.3 技术路线
    1.4 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点
        1.4.2 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中国大豆进口需求研究
    2.2 中国大豆贸易格局影响因素研究
        2.2.1 主产国生产能力
        2.2.2 自然灾害风险
        2.2.3 政治摩擦风险
    2.3 中国大豆进口贸易格局优化研究
        2.3.1 提高我国大豆自给率
        2.3.2 促进进口来源的多元化
        2.3.3 积极促进贸易争端解决,减免已加征的关税
    2.4 文献评述
第三章 中国和世界大豆生产、消费及贸易格局分析
    3.1 中国大豆产业现状
        3.1.1 中国大豆生产情况
        3.1.2 中国大豆主要生产区域分布
    3.2 中国大豆进口贸易格局
        3.2.1 中国大豆进口
        3.2.2 大豆进口主要来源国情况
    3.3 世界大豆生产、消费和贸易格局
        3.3.1 世界大豆生产总体情况
        3.3.2 世界大豆消费总体情况
        3.3.3 全球大豆进口贸易格局
        3.3.4 全球大豆出口贸易格局
第四章 贸易风险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4.1 叠加时代分析
    4.2 “一带一路”全球农业模型——SILK-MGA模型
        4.2.1 模型概况
        4.2.2 模型主要方程
        4.2.3 SILK-MGA模型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4.3 数据来源
第五章 中国与主要进口来源国大豆贸易潜在风险评估
    5.1 潜在自然灾害风险评估
        5.1.1 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大豆产量波动情况
        5.1.2 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豆季大豆主产区自然灾害概况
        5.1.3 潜在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结果
    5.2 潜在自然灾害风险影响
        5.2.1 模拟方案设定
        5.2.2 模拟结果分析
    5.3 政治摩擦风险评估
        5.3.1 方案设计
        5.3.2 模拟结果分析
第六章 中国大豆贸易潜在风险应对对策模拟分析
    6.1 中国大豆贸易潜在风险应对措施讨论
        6.1.1 中国取消对原产于美国大豆加征的关税
        6.1.2 提高中国大豆单产
        6.1.3 与阿根廷进行农业合作,推广新的大豆品种
        6.1.4 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俄罗斯的大豆单产及种植面积
    6.2 政策模拟方案设定
        6.2.1 取消对原产于美国大豆加征的关税
        6.2.2 中国大豆单产提高
        6.2.3 阿根廷大豆单产提高
        6.2.4 俄罗斯大豆单产提高,大豆种植面积增加
    6.3 模拟结果分析
        6.3.1 取消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加征关税带来的影响
        6.3.2 中国大豆单产提高的影响
        6.3.3 阿根廷大豆单产提高的影响
        6.3.4 加强与俄罗斯大豆合作的影响
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结论
    7.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中国农产品虚拟土地贸易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基于“一带一路”背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虚拟土地概念文献综述
        1.2.2 虚拟土地量化文献综述
        1.2.3 农产品虚拟土地贸易影响因素研究
        1.2.4 虚拟土地作用和影响文献综述
        1.2.5 “一带一路”背景下虚拟土地文献综述
        1.2.6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1.4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点
        1.4.2 可能存在的不足
2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虚拟土地
        2.1.2 虚拟土地进口贸易
        2.1.3 农产品
    2.2 相关理论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要素禀赋理论
        2.2.3 土地—生态经济效益理论
        2.2.4 资源流动理论
    2.3 研究区域与对象的选取
        2.3.1 研究区域的选取
        2.3.2 研究对象的选择
3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发展概况
    3.1 虚拟土地视野下农产品贸易
    3.2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总体发展态势
    3.3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结构分析
        3.3.1 商品结构分析
        3.3.2 国别结构分析
    3.4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发展障碍
        3.4.1 国家间贸易不平衡
        3.4.2 三重贸易壁垒的存在
4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虚拟土地贸易量化分析
    4.1 虚拟土地含量测算方法
        4.1.1 虚拟土地测算理论基础
        4.1.2 测算数据来源
        4.1.3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虚拟土地含量测算
    4.2 农产品虚拟土地出口国别与年份分析
    4.3 农产品虚拟土地进口国别与年份分析
    4.4 农产品虚拟土地种类分析
5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虚拟土地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5.1 经济发展水平
    5.2 人口规模
    5.3 农业用地面积
    5.4 地理位置
    5.5 班轮运输联通指数
6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虚拟土地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6.1 引力模型及其发展
        6.1.1 引力模型:从物理学领域到经济学领域
        6.1.2 国际贸易引力模型的提出及一般表达式
    6.2 数据来源及样本说明
        6.2.1 指标的选取及来源
        6.2.2 样本说明
    6.3 实证分析与检验
        6.3.1 实证分析
        6.3.2 稳健性检验
7 结论与对策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扩大虚拟土地进口,缓解国内土地资源压力
        7.2.2 优化农产品进口结构,实现农产品贸易多元化
        7.2.3 加强跨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运输生命线
        7.2.4 优化合作国家,实现“一带一路”国家多元化
        7.2.5 集中土地,实现规模生产化
        7.2.6 继续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中国粮食贸易中虚拟土地进口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目的
    第四节 研究内容
    第五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第六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我国粮食贸易的研究
        二、关于粮食贸易中虚拟土地的研究
        三、文献评述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虚拟土地理论
    第二节 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章 我国粮食生产及贸易现状
    第一节 我国粮食生产现状
    第二节 我国粮食贸易现状
        一、我国粮食作物进口贸易量
        二、我国粮食作物进口国来源分布
    第三节 我国粮食进口贸易中土地要素进口量
        一、主要粮食作物的土地要素含量计算
        二、主要粮食作物虚拟土地要素进口量分析
第四章 我国虚拟土地贸易影响因素的分析
    第一节 供给因素
        一、我国耕地面积
        二、我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第二节 需求因素
        一、我国人口总量
        二、国内粮食需求量
        三、我国GDP增长率
        四、我国粮食类消费价格指数
    第三节 价格因素
        一、我国粮食生产价格指数
        二、国际谷价与国内谷价的比值
第五章 我国粮食虚拟土地进口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粮食虚拟土地贸易模型的建立
        一、描述统计分析
        二、样本数据的选取及说明
    第二节 我国粮食虚拟耕地进口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二、基准回归分析
        三、分组回归分析
    第三节 实证分析结论
第六章 合理进行粮食虚拟土地贸易的参考建议
    第一节 供给方面
        一、加快供给侧改革,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坚守耕地红线,提高土地耕地质量
    第二节 需求方面
        一、满足多样化需求,坚决杜绝粮食浪费
        二、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第三节 价格方面
        一、完善价格机制,降低粮食生产成本
        二、实行粮食储备,降低粮价波动风险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11月乌克兰小麦进口量上升(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粮食贸易演变趋势及其虚拟水土资源估算[J]. 熊可馨,饶清玲. 粮食经济研究, 2021(01)
  • [2]粮食安全、逆全球化与“走出去”战略——中国粮食产业的全球化布局策略研究[J]. 钱煜昊,罗乐添. 农村经济, 2021(08)
  • [3]粮食出口限制政策的实施效果与我国应对——来自部分小麦出口国的证据[J]. 钟钰,陈希,牛坤玉. 经济纵横, 2021(08)
  • [4]政策管控背景下我国玉米进口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王常君,曲阳阳,王萌. 玉米科学, 2021(04)
  • [5]俄罗斯转型中的农业问题:农业战略与前景[J]. 刘凡溪,杨越茗,崔铮.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4)
  • [6]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粮食贸易及其虚拟水土资源估算[J]. 钱龙,饶清玲,曹宝明,王灵恩.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21
  • [7]世界主要玉米生产国生产与出口潜力研究[D]. 刘靖文.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8]中国大豆进口潜在风险及对策研究[D]. 胡欣然.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9]中国农产品虚拟土地贸易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基于“一带一路”背景[D]. 饶雄文.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10]中国粮食贸易中虚拟土地进口的影响因素分析[D]. 张琰.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乌克兰11月小麦进口量增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