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一、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论文文献综述)

高学林,苏醒,郭凡,王福利[1](2021)在《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临床诊断及治疗》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20例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西京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0例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20例患者术后病理均确诊为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平均年龄(31.41±6.50)岁;肿瘤平均直径(3.87±1.33) cm;妇科手术史17例,其中剖宫产15例、子宫肌瘤手术2例;行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术17例,行经尿道膀胱电切术3例。术后随访8~48个月,术后复发2例,无复发18例。结论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确诊需病理学诊断,治疗方法以膀胱部分切除术为主,同时辅助药物治疗,但仍有复发概率。

姜婷婷,钱建华[2](2021)在《机器人手术在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应用进展》文中指出深部浸润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可累及泌尿系统,从而引起泌尿系相关症状,手术是缓解症状的主要措施。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在复杂的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已有所应用,但因缺乏大数据研究,同时需要熟悉机器人手术的多学科协作,故而对机器人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仍存在争议。本综述主要从机器人手术在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益处和局限性来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

陈诏,陈怀德[3](2021)在《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将CT应用于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诊断中的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10月我院收入的一名患有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在入院后经手术确诊为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对患者进行CT检查,根据患者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探讨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应用CT诊断的价值。结果:采用CT对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检查时,医务人员可根据CT图像清晰见到患者存在的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本次研究中患者CT表现为:膀胱前壁见一4 cm×3 cm×4 cm软组织样密度肿块,宽基底,浅分叶,与膀胱壁分界不清,膀胱壁未见增厚;平扫CT值约44 HU,动脉期CT值约54 HU,静脉期CT值约67 HU,延迟期CT值约71 HU。结论:在对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诊断时,将CT诊断应用于患者的诊断方案中,能够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病情,并且这种诊断方式还能够使医务人员确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对于患者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以及病情明确来说,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具有良好的可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李玲琼[4](2020)在《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前MRI分期预测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MRI结构化报告研究目的:比较分析传统文本式报告与结构化报告诊断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准确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于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经手术病理确诊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依据美国生育学会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法(r-ASRM)和Enzian评分的关键因素,由深圳市人民医院妇科、放射科专家依据上述方法进行分析。将盆腔归纳为前、中、后三个腔,提出了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7个MRI特征,制作结构化报告模板。传统报告从PACS系统提取。所有报告均由一名住院医师提交和一名高年资医师审核,报告形成均在获得手术病理结果之前。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比较分析传统和结构化报告中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17个MRI特征,并统计两组报告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使用Mc Nemar检验对两组报告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进行统计学比较。p值<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00例患者共1129个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其中后盆腔病灶512个(45.35%),中盆腔病灶610个(54.03%),前盆腔病灶7个(0.62%)。最常累及的部位包括宫骶韧带(26.66%)、卵巢(25.24%)、子宫直肠陷凹(15.85%)、子宫后壁(12.75%)、直肠/乙状结肠(10.27%)、阴道直肠膈(4.78%)及阴道(1.68%);(2)与传统报告相比,采用结构化报告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MRI总体诊断敏感度提高(p<0.001),总体特异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121);(3)与传统报告相比,采用结构化报告后,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敏感度明显提高(p<0.001),而特异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115)。其中子宫后壁、阴道直肠膈、阴道、直肠/乙状结肠及子宫直肠陷凹,诊断敏感度均有提高(p值分别<0.001、<0.001、0.002、0.001、0.001,均<0.05),除子宫后壁诊断特异度降低(p=0.021),阴道直肠膈、阴道、直肠/乙状结肠及子宫直肠陷凹诊断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80、0.648、0.839、1.0,p值均>0.05);(4)与传统报告相比,采用结构化报告后,中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敏感度提高(p<0.001),而特异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332),其中左、右宫骶韧带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敏感度提高(p值均<0.001),而特异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5)前盆腔传统报告与结构化报告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与传统报告相比,对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RI诊断,结构化报告能提高诊断敏感度,更全面地检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为临床制定更精确的治疗计划提供依据。第二部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前MRI分期预测模型研究目的:运用贝叶斯网络分析方法,构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术前MRI分期预测模型,为早期识别重度患者和制定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0例经手术病理诊断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依据美国生殖医学会修订版术分期(r-ASRM)结果,分为轻中度组(n=31)和重度组(n=169)。采用以下步骤建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前MRI分期预测模型:⑴提取特征(年龄及17个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特征);⑵数据预处理(数据离散化);⑶选择算法(树增益朴素贝叶斯);⑷训练数据并拟合模型;⑸用K-fold交叉验证方法评价模型(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⑹运用模型以术前结构化MRI报告结果预测手术分期;⑺评价模型预测能力(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年龄、病程、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长差异。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两组间手术方式差异。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间MRI特征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间年龄、病程、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重度患者较轻中度患者手术时长更长(p=0.014)。重度患者子宫后壁、直肠/乙状结肠、子宫直肠陷凹、左侧卵巢、右侧卵巢、左侧骶韧带及右侧骶韧带更容易受累及(p值均<0.05)。贝叶斯网络模型根据自变量对分期结果的影响强度进行排序,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子宫直肠陷凹(0.677478)、右侧骶韧带(0.433668)、子宫后壁(0.377358)、左侧卵巢(0.368732)及右侧卵巢(0.298518)。模型经交叉验证后,证实分期精度达90.00%,AUC值0.895973。采用术前MRI结构化报告测试模型,分期精度仍高达90.00%。结论:本研究运用贝叶斯网络建立的模型,经交叉验证及采用术前MRI结构化报告测试模型,分期精度达90.00%,证实模型具有很高的术前应用价值。

田昭,张琛,王悦,李艺,昌晓红,崔恒,祝洪澜[5](2020)在《泌尿道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临床诊疗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泌尿道子宫内膜异位症(UTE)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且经病理证实的15例U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有8例诊断为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BE),7例诊断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UE)。12例术前行泌尿系影像学检查(80%),其中泌尿系超声10例(66.67%),泌尿系CT 12例(80%),盆腔MRI 6例(40%);8例行妇科超声检查(53.3%);10例术前行泌尿道内镜检查(66.67%),活检病理诊断UTE率达80%。15例均行手术治疗。8例BE患者中,1例(12.5%)行膀胱镜下膀胱病损切除术、5例(62.5%)行开腹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25%)行腹腔镜下膀胱病损切除术;7例病灶位于膀胱后壁(87.5%),1例病灶位于膀胱顶部正中(12.5%)。7例UE患者中,4例行输尿管部分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57.1%),2例行输尿管部分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28.6%),1例行右肾、右输尿管全长切除术(14.3%);双侧输尿管受累1例,左侧输尿管受累1例,右侧输尿管受累5例。术后病理均诊断膀胱/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术中同时切除卵巢EMs,4例合并子宫腺肌症者同时行全子宫切除术。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9年(1~19.4年),5例患者术后联合GnRH-a药物治疗,15例患者术后无UTE复发,仅1例B超提示卵巢EMs复发。结论:UTE诊断依靠临床特点、病史、影像学及膀胱/输尿管镜检查。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病变范围、泌尿系症状严重程度,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式且临床效果可靠。

刘冰[6](2020)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数据库信息化建立及内异症恶变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妇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而电子病历包含大量临床信息,本研究拟通过信息化手段处理北京协和医院电子住院病历,建立一个子宫内膜异位症单中心数据库。方法检索2015年4月到2019年8月于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出院诊断或病理报告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住院患者,并获得相应电子病历。研究者(临床医生)设计拟获取的数据项及数据项的提取位置、提取逻辑。睿医(北京)数据技术有限公司(信息工程师)将临床医学逻辑转化成信息化程序语言,进行电子病历数据挖掘,实现患者信息抽取。结果共纳入5770例内异症女性,年龄多集中在21岁到50岁(占94.25%)。2.67%的患者已自然绝经。61.56%报告有疼痛症状,57.90%报告有盆腔包块表现,21.56%报告合并不孕。1.82%合并生殖道畸形,34.07%合并子宫肌瘤,20.47%合并子宫腺肌症,13.21%合并子宫内膜病变(11.11%合并子宫内膜息肉,1.40%合并子宫内膜癌,1.37%合并子宫内膜增生)。81.99%经病理确诊,内异症见于卵巢、骶子宫韧带、腹壁、直肠阴道隔和子宫直肠窝、输卵管、子宫(包括子宫剖宫产瘢痕)、输尿管、直肠、膀胱腹膜反折、阔韧带、会阴、宫颈、膀胱、阴道、结肠、大网膜、圆韧带、阑尾、腹股沟、固有韧带、小肠、回肠、盲肠(按发生率由大到小排列)。结论本研究使用数据技术对电子病历进行临床信息抽取,成功建立了一个单中心内异症数据库,可用于深入总结与进一步探索。目的内异症虽然是良性疾病,但可以发生恶变,80%的内异症恶变发生在卵巢,为内异症相关卵巢癌(Endometriosis Associated Ovarian Carcinoma,EAOC)。本研究基于所建的北京协和医院2015.4-2019.8住院病人子宫内膜异位症数据库,对45岁以上经手术病理验证的卵巢型内异症患者和合并盆腔内异症的卵巢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寻找EAOC危险因素。方法共纳入64例EAOC、438例卵巢型内异症。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0进行统计描述及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约登指数判断有显着差异的数值变量的最佳临界值。本研究取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64例EAOC患者中,同侧卵巢癌和卵巢型内异症(符合或不严格符合Sampson和Scott诊断标准)占43.75%,卵巢透明细胞癌和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占78.13%,早期(Ⅰ期或Ⅱ期)卵巢癌占76.56%。单因素分析显示,EAOC组与卵巢型内异症组在年龄、自然绝经状态、术前血清CA125水平、术前血清CA199水平、肿瘤大小、痛经等方面差异显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自然绝经状态、术前血清CA125水平、肿瘤大小是EAOC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大小最佳临界值为8 cm。结论45岁以上卵巢型内异症患者,卵巢肿瘤超过8 cm、已自然绝经、术前血清CA125升高,需警惕恶变。

王沂[7](2019)在《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39例临床表现及超声诊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分析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诊断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2018年1月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39例患者的既往史、临床症状及超声图像表现。结果 39例患者30例有经期膀胱刺激征,36例有剖宫产史或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手术史,29例合并其他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38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2个病灶。其中36个病灶位于膀胱后壁或顶部。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显示,11个病灶内部可见筛孔状无回声区,9个病灶周边可见高回声晕环。37个病灶内部呈无或少许血流信号。25例患者探头滑动时子宫与膀胱间相对运动消失。结论超声科医师应该熟悉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表现,对于合并其他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且同时具有经期尿频、尿痛、血尿等相关泌尿系症状的膀胱结节,应考虑到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性。

陈怡瑾[8](2019)在《化瘀宁坤液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又简称内异症,是近年来逐渐引起广泛重视的妇科疾病,在临床较为常见,多发病在育龄期。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目前认为与现在的高剖宫产率以及人工流产、宫腹腔镜操作相关。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临床主要表现为疼痛、不孕等。疼痛主要表现为继发性痛经、盆腔痛以及病灶所在部位的疼痛,有逐渐加重的特点,并且有30%左右的不孕患者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随着对其认识的深入也在不断地发展中。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目前没有标准化的方案,西医治疗以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主要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形成的囊肿、粘连;药物治疗以抑制卵巢功能、阻止疾病发展为目的。中医对于其治疗主要是辨证论治,或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的其他外治疗法。化瘀宁坤液是着名中医妇科专家郭志强教授自拟的保留灌肠方,在目前的临床使用中已经帮助了众多的输卵管性不孕的患者得到症状的缓解,部分患者也获得了生育机会。输卵管性不孕常见的因素包括了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盆腔操作导致的损伤等。在团队前期的研究中,已经明确了化瘀宁坤液对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在此次研究中我们也回顾性探索了郭教授使用化瘀宁坤液的临床使用依据,在我们所搜集使用过化瘀宁坤液的病例中,有部分患者被明确诊断过内异症,但化瘀宁坤液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尚且没有被明确证实。为了初步明确、评估化瘀宁坤液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我们进行了此项研究。研究目的:本研究旨通过前瞻性临床试验研究,探究和评估化瘀宁坤液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根据所拟定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西医诊断标准((1)渐进性痛经;(2)慢性盆腔痛;(3)性交痛;(4)肛门坠痛;(5)后穹隆、子宫骶骨韧带或子宫峡部触痛性结节;(6)子宫一侧或双侧可触及囊性或囊实性肿块,可与周围组织粘连成包块;(7)不孕;(8)CA125增髙;(9)经超声检查有具体征象者。凡有以上1-4点之一项并5-9点之二项,即可作为临床诊断。经腹腔镜检查、病理诊断者可直接诊断)选取符合诊断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1例。以化瘀宁坤液免煎颗粒保留灌肠连续治疗3个月,评估治疗前后以及治疗结束后1月患者痛经情况的变化以及妇科检查、超声检查并血清CA125的变化,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研究结果:(1)治疗前后痛经观察表的变化: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及随访的痛经观察表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随访的痛经观察表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痛经COX症状量表评分的变化: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及随访的痛经COX症状持续时间评分与症状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随访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McGill疼痛问卷评分变化: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及随访的McGill疼痛问卷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随访的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妇科检查记录表评分变化: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及随访的妇科检查记录表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随访的妇科检查记录表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前后超声检查记录表评分变化: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及随访的超声结果记录表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随访的评分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前后血清CA125的变化:治疗前血清CA125在正常范围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CA125均在正常范围。治疗前CA125异常的病例,治疗后及随访CA125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与随访CA125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后痊愈0例;显效6例(19.35%),其中怀孕3例;有效25例(80.65%);无效0例,总有效率达100%。治疗过程中出现过敏1例(局部眼睑水肿,无其他不适),停药后未再出现,其他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化瘀宁坤液免煎颗粒能够显着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痛经情况并且能够改善妇科检查、超声检查征象,对于血清CA125异常的患者能够降低血清CA125水平,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仅出现1例过敏现象,症状轻停药即缓解。化瘀宁坤液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显着且较安全。

宋玉芳,韩璐,王亚萍,张丽芝,李贞梅[9](2017)在《不同部位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和病理特征11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PEM)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6年4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妇产医院暨大连市妇幼保健院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例PEM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和病理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患者发病年龄2351(41.20±8.97)岁。主要临床表现以病变部位包块、肿瘤引起症状体征及压迫症状体征为主,如盆腔包块、腹股沟区包块、阴道流血、肾积水、腰部疼痛、膀胱占位性病变等,部分临床表现类似恶性肿瘤。大体特征为囊肿内或外生性息肉样肿块;镜下特征具有普通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病理学特点,病变组织均由子宫内膜样腺体及间质成分构成,但比普通EM更具多样性;免疫组化PEM组织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D10、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阳性。11例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10例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1个月(954个月),1例复发,行二次肿物切除术,10例均存活良好。结论 PEM是EM的一种罕见亚型,临床表现与生长部位相关,呈多样性,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治疗多以手术为主,预后良好。

宋玉芳[10](2018)在《不同部位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和病理特征—附11例报告》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11例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PEM)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来探讨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征、病理特征、诊治方法及其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6年4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妇产医院(大连市妇幼保健院)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例PEM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调查,分析其术后生存情况来总结其临床特征、病理特征、相关诊治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 11例患者的发病年龄为2351(41.20±8.97)岁。有1例于剖宫产术中被发现,孕期有服用黄体酮保胎史,1例有应用外源性激素,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妈富隆)史,3例有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优甲乐)病史。临床表现主要以病变部位包块、肿块引起的症状体征及压迫症状体征为主,如盆腔部位包块、腹股沟区包块、阴道出血、肾积水、腰部疼痛、膀胱占位性病变等,还有部分临床表现类似恶性肿瘤,容易在临床诊治过程中误诊为恶性肿瘤或其他疾病。11例患者中有5例行肿瘤标志物检测,其中4例病灶位于卵巢,CA125(322.71±172.56)U/m L,CA125较普通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明显增高;9例行超声检查显示病灶呈混合性或低回声包块,有血流信号,易诊断为恶性肿瘤;6例行了CT检查,实性病灶呈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界光滑,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尚有1例提示病灶后方肿大淋巴结影,让临床医生误认为是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故CA125明显增高以及CT在PEM辅助诊断上有一定意义。11例患者中有5例同时合并普通EM.PEM病理大体特征表现为囊肿内或外生性息肉样或指状肿块,囊内病灶有时同时见有巧克力样粘稠液混合存在;镜下特征具有EM的病理学特点,病变组织均由子宫内膜样腺体及间质成分构成,但与普通EM相比,更具多样性;免疫组化PEM组织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D10、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阳性。11例患者均采取手术切除病变部位治疗。其中10例获得随访,1例失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1个月(954个月),有1例复发,行二次肿物切除术,术后该10例均存活良好。结论 PEM是EM的一种罕见亚型,临床表现与生长部位相关,呈多样性。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好发于卵巢、子宫浆膜、子宫颈以及阴道,也见于膀胱、输尿管、腹股沟等处,同时可能并存其他部位的EM或内膜样囊肿,呈外生性或息肉状生长。CA125明显增高以及CT在PEM辅助诊断上有一定意义,但确切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组织学形态由子宫内膜样腺体和间质组成,部分形态学类似子宫内膜息肉,可伴不典型间质细胞。PEM治疗多以手术切除为主,有复发可能,预后大多良好。

二、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论文提纲范文)

(1)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临床诊断及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2手术方法
2结果
3讨论

(2)机器人手术在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2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治疗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优势
3 小结

(3)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前MRI分期预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MRI结构化报告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前MRI分期预测模型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全文总结
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RI诊断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硕士期间参与会议及获奖情况
附录

(5)泌尿道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临床诊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2 结 果
    2.1 临床特点
    2.2 术前检查
        2.2.1 化验检测结果
        2.2.2 术前影像学检查
        2.2.3 术前泌尿道内镜检查
    2.3 治疗
    2.4 术后病理
    2.5 随访
3 讨 论
    3.1 UTE发病机制
    3.2 UTE临床特点
    3.3 UTE影像表现
    3.4 UTE治疗
    3.5 UTE术后管理

(6)子宫内膜异位症数据库信息化建立及内异症恶变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基于电子住院病历信息化建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单中心数据库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方法
        1. 病案检索
        2. 数据项设计
        3. 信息化实现
    结果
        1. 数据库简介
        2. 各数据项完整度及各项结果值例数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基于所建数据库的45岁以上内异症相关卵巢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方法
        1. EAOC组入排标准及分类标准
        2. 卵巢型内异症组入组标准
        3. 研究方法
    结果
        1. EAOC组病理及分类情况
        2. EAOC组与卵巢型内异症组的单因素比较
        3. EAOC组与卵巢型内异症组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4. 卵巢肿瘤大小的最佳界值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EAOC组(A、B类)与卵巢型内异症组的单因素比较
    附图1 患者卵巢肿瘤最大直径(超声)ROC曲线
文献综述: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
    参考文献
后记和致谢

(7)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39例临床表现及超声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超声表现
3 讨论

(8)化瘀宁坤液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研究现状
        1.中医病因病机
        2.发病机制及诊断
        3.治疗方案
        4.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超声技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应用
        1.概述
        2.超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类型中的应用
        3.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
        4.超声的其他应用
        5.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前期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纳入标准
        1.3 病例及信息无效标准
        1.4 观察指标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就诊主诉
        2.3 使用依据统计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三部分 化瘀宁坤液免煎颗粒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试验药物及使用方法
        2.2 观察指标及时间
        2.3 疗效判定
        2.4 不良事件的记录与处理
        2.5 患者知情同意
        2.6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3.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试验结果
        3.3 脱落病例及不良反应处理
        3.4 结论
    4.讨论
        4.1 从中医角度认识子宫内膜异位症
        4.2 本研究对化瘀宁坤液治疗内异症的认识
        4.3 本研究对化瘀宁坤液的组成配伍及方义的理解
        4.4 结果分析
结语
    1.结论
    2.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不同部位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和病理特征11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随访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2.2 影像学检查
    2.3 肿瘤标志物检测
    2.4 病理组织学特征
        2.4.1 大体特征
        2.4.2 术中冰冻病理
        2.4.3 术后病理镜下特征
        2.4.4 免疫组化
    2.5 治疗及预后
3 讨论
    3.1 发病情况
    3.2 临床病理特征
    3.3 鉴别诊断
    3.4 治疗与预后

(10)不同部位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和病理特征—附1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随访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2.2 影像学检查
    2.3 肿瘤标志物检测
    2.4 病理组织学特征
    2.5 治疗及预后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临床诊断及治疗[J]. 高学林,苏醒,郭凡,王福利.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03)
  • [2]机器人手术在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应用进展[J]. 姜婷婷,钱建华.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1(05)
  • [3]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J]. 陈诏,陈怀德.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15)
  • [4]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前MRI分期预测模型研究[D]. 李玲琼. 汕头大学, 2020(02)
  • [5]泌尿道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临床诊疗分析[J]. 田昭,张琛,王悦,李艺,昌晓红,崔恒,祝洪澜.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0(10)
  • [6]子宫内膜异位症数据库信息化建立及内异症恶变危险因素分析[D]. 刘冰.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7]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39例临床表现及超声诊断[J]. 王沂. 精准医学杂志, 2019(06)
  • [8]化瘀宁坤液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D]. 陈怡瑾.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 [9]不同部位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和病理特征11例分析[J]. 宋玉芳,韩璐,王亚萍,张丽芝,李贞梅.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7(11)
  • [10]不同部位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和病理特征—附11例报告[D]. 宋玉芳. 大连医科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