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阳回龙抽水蓄能电站上库开挖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陈洋[1](2021)在《解析抽水蓄能电站上库湿喷混凝土防渗试验》文中认为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湿喷混凝土的施工方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主要用于地下工程、边坡以及基坑避的防护及其预应力油罐、水池渠道等。湿喷混凝土,通常能够随坡就势,对基础面的要求较低,此时配筋量不多,因而不要求安置垫层以及温度缝,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开挖技术以及混凝土作业。基于此,笔者将对抽水蓄能电站上库湿喷混凝土防渗试验展开分析,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渗指标等要素提供针对性的测验,为湿喷混凝土的防渗作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王梦凌[2](2021)在《海水抽水蓄能电站库盆渗漏规律研究及防渗方案安全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中渗漏问题是设计和运行时的重中之重,工程中也采取多种措施来阻止上库盆渗漏,而针对海水抽水蓄能电站而言,上库库盆渗漏相较于常规更加重要。首先,在水库中渗漏等同于能量损耗;再者,渗漏会对库周建筑基础以及岸坡稳定产生影响;最后,针对电站生态环境而言,也会造成破坏。总之,在修建海水抽水蓄能相关工程时,上库防渗性能以及防渗材料等需要很高的要求,并且海水与淡水相比较腐蚀性会更强,对库盆材料影响会更加严重。为了研究淡水抽水蓄能电站库盆防渗方案对海水抽水蓄能电站的适用性,本文结合日本冲绳海水抽水蓄能电站,通过VISUAL MODFLOW和GEOSTUDIO软件模拟上水库不同防渗方案下稳定性和地下水溶质运移分析,总结分析其规律,并且建立海水抽水蓄能电站库盆防渗方案体系,针对海水抽水蓄能电站库盆防渗形式进行系统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VISUALMODFLOW软件运用有限差分法,基于MODFLOW-2000水流模型和MT3DS溶质运移模型,研究冲绳抽水蓄能电站初始流域水系作用下上库盆海水离子化合物(TDS)运移场规律。结果表明:原始流域水系下,时间越长,离子扩散范围越大,对库周环境植被影响越大,且离子影响范围垂直方向数量级很小,溶质运移场多沿表层扩散。(2)通过GEOSTUDIO的SEEP/W-SLOPE/W-CTRAN/W运用有限元法耦合,选取氯离子浓度(Cl-)和海水离子化合物总量(TDS)作为特征离子,预测不同库盆防渗方案、是否存在排水结构、气象因素影响下海水离子溶质迁移以及对区域及地下水系统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库盆防渗方案能有效减少渗漏,降低浸润线,减小海水离子的运移浓度影响范围,采取防渗方案时离子浓度影响范围减小90%,安全系数增加86%;同一位置,同一时间,海水浓度越大,相应的离子浓度越高,海水浓度增加对离子运移速度起到促进作用:排水结构的存在使离子运移场明显减小,且强台风等天气因素作用下对稳定不利,加剧库盆渗漏离子溶质运移速率,扩大运移环境影响范围。(3)通过构建由5个二级、14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库盆防渗方案体系,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评判不同防渗方案对海水抽水蓄能电站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土工膜系列(PVC,HDPVC,HDPE)最终综合评价指标值相差不大,高密度(HD)系列比常规系列更优越;钢筋混凝土防渗方案得分最低(75.643),EPDM得分最高(85.519),验证了日本采用EPDM防渗方案的优越性。
马峰,李佳,李东辉,左厉,黄俊玮,付信庭[3](2020)在《抽水蓄能电站库盆防渗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回龙抽水蓄能电站自2004年投产建成以来,经过十多年的运行,上水库库盆因特殊的地形、地质导致渗漏问题较为严重。传统的库盆防渗如钢筋混凝土面板、沥青混凝土面板等工艺不能满足运行阶段回龙上库库盆防渗要求。经过优化分析,上库采用了基层挂网并涂抹高强砂浆、聚脲喷涂的全封闭组合防渗新工艺,目前渗流量约占库容总量的0. 008%。通过对全库盆防渗方案、防渗材料选择及现场施工管理等进行总结,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袁二哲,吕志娟,张法,王旭一[4](2019)在《回龙抽水蓄能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文中指出南阳回龙抽水蓄能电站采用分层分布式计算机监控系统(CSCS),按"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原则进行总体设计。系统可连机或脱机检测设备的任何故障,发现故障能主动定位故障性质及部位。系统的故障自我诊断和主动定位功能能缩小故障排除范围,方便故障查找及事故处理;现地相关生产设备能就近接入各现地LCU单元,方便运行及维护;"实用+美观型"人机界面可协助运行值班人员全面管控电站设备,全方位的防水淹厂房系统打造了防水淹厂房示范电站。改造后的机组于2018年4月投入运行以来,满足调度的各项运行指标。
李东辉,马峰,宋海峰,左厉[5](2019)在《聚脲在回龙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全库盆防渗工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基喷涂聚脲弹性体技术是一种新型无溶剂、无污染的绿色环保施工技术,已在国内众多水利防渗治理中广泛应用,但在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全库盆防渗治理还未有先例。为取得该领域的工程经验,解决相关施工与技术难题,在回龙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全库盆与大坝采用防渗性能优异的喷涂聚脲进行防渗处理,全库盆喷涂聚脲面积近10万m2,在全国水库大面积聚脲防渗工程中尚属首例。经过竣工后一年多的检验,获得了远远高于预期防渗治理目标的显着效果,保障了水库安全性与经济性,对抽水蓄能电站水库与大坝防渗治理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张涛,周万峰[6](2008)在《回龙抽水蓄能有限公司运营状况分析》文中指出分析回龙电站运营模式,抽取经营中的关键数据,与电站投产前所作的运营模式分析报告相比较,分析查找回龙电站投产后持续亏损的原因,提出抽水蓄能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对国产机组投产后影响运营的缺陷和问题进行简单分析,提出解决目前问题和抽水蓄能机组国产化的一些建议。
宋红东,张居团[7](2006)在《回龙抽水蓄能电站机组的安装调试和工程建设》文中研究说明回龙抽水蓄能工程是河南省第1个抽水蓄能电站,安装2×60MW单级可逆式水泵水轮机。工程在安装和调试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施工单位以前未遇到的问题。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与以前相比有不同程度的突破。文章总结了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的办法,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魏惠生[8](2006)在《南阳回龙抽水蓄能电站碾压混凝土施工》文中提出南阳回龙抽水蓄能电站上库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由于受地形等自然条件影响,入仓方式和拌和能力等受到限制,在本工程中采用了填筑道路直接入仓方式,且在碾压混凝土施工中采用斜层平推法施工,较好地解决了入仓和碾压混凝土施工强度大等问题,在碾压混凝土施工中加强了施工工艺控制,从进度和质量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吴海亮,牛贺道,张有山[9](2006)在《回龙抽水蓄能电站上库渗流模拟计算与防渗新工艺》文中研究表明将回龙抽水蓄能电站上库裂隙岩体分为主干裂隙系统和其间的裂隙岩块系统,构成具有导水和贮水双重功能的水文地质体,建立双重裂隙系统三维渗流数值模型进行渗流计算,为库盆采取全封闭防渗措施及防渗新工艺提供了决策依据。经过优化分析,上库采用了在坝前及构造带浇筑钢筋混凝土面板、其余部位挂网喷混凝土的全封闭组合防渗新工艺,降低了工程投资。通过现场喷混凝土试验验证,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
李东辉[10](2005)在《南阳回龙抽水蓄能电站特点》文中认为1工程概况南阳回龙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河南省南召县城东北16公里的岳庄村附近,距负荷中心南阳市直线距离70km,距220kV鹿鸣变电站直线距离28km,是河南省第一座抽水蓄能电站。电站于2001年6月6日开工建设,安装两台60MW的可逆式水泵水轮机组,由河南省电力公司独家投资建设,工程总投资5.3亿元人民币。全部工程主要包括上水库、下水库、引水发电系统和地下厂房四大部分,其中上库设计库容118万m3,下库设计库容129万m3, 额定水头379m,最大水头416m。回龙电站设计年发电量约2亿kW·h,年抽水耗电量2.7
二、南阳回龙抽水蓄能电站上库开挖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阳回龙抽水蓄能电站上库开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解析抽水蓄能电站上库湿喷混凝土防渗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抽水蓄能电站上库湿喷混凝土防渗试验的材料 |
2 湿喷混凝土防渗试验 |
2.1 湿喷混凝土防渗试验的步骤、现存问题及处理方法 |
2.1.1 湿喷混凝土防渗试验的流程 |
2.1.2 湿喷混凝土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
2.2 钢筋网的铺设 |
2.3 湿喷混凝土 |
2.4 湿喷混凝土防渗试验发现的缺陷及分析 |
2.5 试验结果 |
3 结束语 |
(2)海水抽水蓄能电站库盆渗漏规律研究及防渗方案安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抽水蓄能电站现状分析 |
1.2.2 海水抽水蓄能电站现状分析 |
1.2.3 库盆渗漏及防渗措施研究进展 |
1.2.4 溶质运移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海水抽水蓄能电站库盆防渗方案概述 |
2.1 国内抽水蓄能站址统计 |
2.2 库盆防渗方案统计 |
2.2.1 帷幕灌浆 |
2.2.2 钢筋混凝土面板 |
2.2.3 沥青混凝土 |
2.2.4 土工膜 |
2.2.5 新型材料分析 |
2.3 工程造价以及施工难易程度分析 |
2.4 海水腐蚀因素分析 |
2.5 初拟防渗方案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3 流域模型分析 |
3.1 自然地理概况 |
3.1.1 地理位置 |
3.1.2 气象条件 |
3.2 工程地质概况 |
3.2.1 地形地貌 |
3.2.2 地层岩性 |
3.2.3 地质构造 |
3.3 水文地质条件 |
3.4 项目简述及参数 |
3.5 流域模型分析 |
3.5.1 理论基础 |
3.5.2 边界条件 |
3.5.3 模型建立 |
3.5.4 结果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工程典型剖面分析 |
4.1 理论基础 |
4.2 工况一(防渗形式) |
4.2.1 边界条件 |
4.2.2 模型建立 |
4.2.3 结果分析 |
4.3 工况二(排水结构) |
4.3.1 边界条件 |
4.3.2 模型建立及结果分析 |
4.4 工况三(台风影响) |
4.4.1 台风统计 |
4.4.2 边界条件 |
4.4.3 模型建立及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构建海水抽水蓄能电站防渗方案体系 |
5.1 模糊综合评价的思路 |
5.2 层次分析法 |
5.3 模糊综合评判步骤 |
5.4 指标体系构建 |
5.5 计算过程及结果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抽水蓄能电站库盆防渗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库盆防渗方案研究 |
2.1 传统防渗形式及材料 |
2.2 库盆防渗新工艺及方案 |
2.3 防渗方案细化分析及确定 |
3 材料选择 |
3.1 双组分聚脲材料定义及原理 |
3.2 双组分聚脲材料厂家比选 |
4 聚脲施工的质量控制 |
4.1 施工条件对聚脲涂层性能的影响 |
4.1.1 施工环境 |
4.1.2 原材料配比 |
4.1.3 喷涂压力和温度 |
4.2 聚脲涂层喷涂施工中的问题及处理 |
4.2.1 针砂孔 |
4.2.1.1 针砂孔形成的原因 |
4.2.1.2 针砂孔防范措施 |
4.2.2 局部鼓泡 |
4.2.3 聚脲涂层搭接部位层间黏结问题 |
4.2.4 聚脲涂层厚度控制 |
5 综合防渗效果 |
6 防渗效果后评价 |
(4)回龙抽水蓄能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系统结构及配置 |
2 系统的主要功能 |
2.1 调度层功能 |
2.2 中控层功能 |
2.3 现地控制层功能 |
3 系统技术特色 |
3.1 主动安全的设计 |
3.2 故障自我诊断和主动定位功能 |
3.3 防水淹厂房设计 |
3.4“实用+美观型”型智能人机界面设计 |
3.5 更全面的工况转换 |
4 结束语 |
(5)聚脲在回龙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全库盆防渗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程概况 |
2 聚脲防护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
3 喷涂聚脲弹性体技术 |
3.1 双组分喷涂聚脲防渗材料介绍 |
3.2 双组分喷涂聚脲主要特性 |
3.3 全库盆聚脲施工的技术难点 |
4 聚脲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
4.1 聚脲施工工艺 |
4.1.1 基面清理 |
4.1.2 滚涂SWD8009聚脲界面剂 |
4.1.3 涂刮SWD168L聚脲专用封孔腻子 |
4.1.4 滚涂SWD8009聚脲界面剂 |
4.1.5 喷涂SWD900聚脲弹性体防腐防水防护涂层 |
4.1.6 滚涂SWD8029聚天门冬氨酸酯抗紫外线不变色面漆 |
4.2 聚脲施工质量控制要求 |
4.3 防渗治理成效 |
5 后期库盆聚脲防渗层运维要点 |
6 结束语 |
(9)回龙抽水蓄能电站上库渗流模拟计算与防渗新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 水文地质条件 |
2 双重裂隙系统渗流模拟计算分析 |
2.1 渗流模型的原理及建立[1, 2] |
2.2 渗流计算及分析 |
3 库区防渗新工艺 |
3.1 传统防渗工艺及材料 |
3.2 库区防渗工艺及方案 |
3.3 喷混凝土工艺试验验证 |
3.3.1 试验基本情况 |
3.3.2 试验结果 |
4 结论 |
四、南阳回龙抽水蓄能电站上库开挖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解析抽水蓄能电站上库湿喷混凝土防渗试验[J]. 陈洋. 四川建材, 2021(07)
- [2]海水抽水蓄能电站库盆渗漏规律研究及防渗方案安全评价[D]. 王梦凌.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3]抽水蓄能电站库盆防渗技术研究[J]. 马峰,李佳,李东辉,左厉,黄俊玮,付信庭. 水利水电技术, 2020(S1)
- [4]回龙抽水蓄能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J]. 袁二哲,吕志娟,张法,王旭一. 水电与抽水蓄能, 2019(03)
- [5]聚脲在回龙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全库盆防渗工程中的应用[J]. 李东辉,马峰,宋海峰,左厉. 水电与抽水蓄能, 2019(03)
- [6]回龙抽水蓄能有限公司运营状况分析[A]. 张涛,周万峰. 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08), 2008
- [7]回龙抽水蓄能电站机组的安装调试和工程建设[J]. 宋红东,张居团. 电力建设, 2006(11)
- [8]南阳回龙抽水蓄能电站碾压混凝土施工[A]. 魏惠生. 庆祝坑口碾压混凝土坝建成20周年暨龙滩200m级碾压混凝土坝技术交流会论文汇编, 2006
- [9]回龙抽水蓄能电站上库渗流模拟计算与防渗新工艺[J]. 吴海亮,牛贺道,张有山.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6(01)
- [10]南阳回龙抽水蓄能电站特点[A]. 李东辉. 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