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评点──作业批改的新举措(论文文献综述)
刘喜让[1](2019)在《对学校进行“课堂教学整体融合式督导”实践的思考》文中认为把督导人员与学科教学名师等融合组成团队对学校从"课改主阵地的课堂教学和服务于课堂教学诸环节、诸主要因素"整体进行的专项督导活动称之为"课堂教学整体融合式督导"。从"课堂教学整体融合式督导"实践活动感悟到:采用督导人员与教学学科专业人员联合进行督导,有利于"督"与"导"的有机融合;紧凑的工作流程保障督导检查与调研所见所查是教学工作常态的真实反映;对被督导学校的课改主阵地——课堂教学有较全面地了解与诊断,能为教育行政管理决策提供有力参考依据;活动本身能有效加速参与活动的专兼职督导人员专业成长。
金卫东[2](2019)在《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建设机制研究 ——以上海市J中学为例》文中提出教师专业共同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范式,也为学校的整体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建设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是新时代教育变革的需求,也是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需求。本研究以上海市J中学为个案,在多年的教师发展实践行动研究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问卷和访谈调查、参与观察、案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和理性思辨探索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建设机制、核心要素及建构途径。论文首先借助相关文献,分析了我国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建设的现状,总结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在此基础上,论文从历史视角叙述了个案学校建设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实践历程:在萌芽期,通过探究课程、专题培训等活动激发教师发展的意识和动力;在培育期,通过不同任务驱动的教师发展团队实践,实现从表层组织架构到深层组织文化的转化;在发展期,面对信息技术与教育相融合以及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等新情况和新挑战,进行了基于智慧教室的教师发展和在校际交流中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探索。论文结合个案学校的实践,论述了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得以生发和持续发展的多重机制,具体包括:目标导向、动力激发、任务驱动、专家引领等四个培育机制;持续改进、政策激励、文化引领等三个运行机制;过程评价、绩效评估、团队评价等三个评价机制;以及组织和制度两大保障机制。论文还分析了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五个核心要素:共同的价值观和愿景、共同体的引领者、实践中的互助合作、交流分享的时空和平台、身份认同和归属感。论文最后提出了基于需求分析打造共同体愿景、适度安排专业发展活动提高活动实效、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专家引领、创造广泛充分的同行交流机会以及加强文化制度建设和物质支持等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建构途径。本文的实践探索对同类初中学校的教师专业共同体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基于实践和调查数据进行的理论探讨是对已有教师专业共同体研究的拓展与补充。
任硕[3](2016)在《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项目”基地学校实施问题的研究 ——以F小学为例》文中指出2012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布《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指导意见》,拉开了在上海基础教育系统实施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篇章。其中一大举措为“规范化培训学校和基地”的构建。要求见习教师一年的规范化培训在基地学校和聘任学校共同完成。这一政策实施已有三年,基地学校在实施中是否存在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否会影响到培养“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见习教师的目的,值得我们思考。笔者通过对F小学的个案研究,了解见习教师培训在一线基地学校的实施情况。通过观察、访谈、文献研究等方法深入分析基地学校、指导教师、见习教师的活动关系,并对该培训项目的目标确定、内容构建、过程实施、考核评价的现状、特色与不足进行剖析。通过研究发现,基地学校对见习教师的培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具体实施项目的过程中,依然有目标设定不明确、培训内容不充实、实施落实不到位、考核评价走过场等问题。相应的,也对预期的培训结果有了一定的影响。笔者通过研究剖析提出相应观点。同时,依照理论框架,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经验,尝试提出解决方案。综上的这些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是相关培训参与者,对培训的核心目标“为了见习教师的发展”不够明确。因此,笔者在研究最后提出了两个建议:1.自上而下——区级主管部门为基地学校“掌好舵”。2.自下而上——基地学校为见习教师“划好桨”。希望通过该研究,能为基地学校实施培训项目提供解决的方法,也希望能为相关部门推进基地学校的培训工作打开思路。
鄂志云[4](2015)在《新课改下高中语文作业的现状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语文是语言的艺术,思想的工具,它不仅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更在学生的求学生涯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最近几年,随着高考改革的提出和部署,语文在高考中的地位凸显,也促使教师和学生对语文学科重新审视。语文作业是语文课堂的巩固和外延,是影响学生语文成绩的重要因素。作业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纽带,学生通过作业来巩固知识、查找不足,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适时调整教学重点,合理调控教学方向。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高中语文作业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而实际上,高中语文作业一直面临着作业形式单一、作业内容枯燥乏味、作业量大、作业批改评讲随意等种种困境。只有师生对语文作业足够重视,语文作业才能发挥出它的最大功效。笔者以信阳市商城县五所具有代表性的高中为调查对象,结合新课改的背景及新课改在本县的推行情况,对商城县的高中语文作业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并萃取了优势,列举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本文主体有四章:第一章中,介绍了研究高中语文作业的价值和国内外研究语文作业的现状;第二章是对新课改在全国的情况和在商城县的情况的概述,介绍了语文作业的重要性,概观了语文作业的现状;第三章中,选择了商城县五所高中里的部分教师和学生,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文献研究等方法,分学段地对商城县五所高中的语文作业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推广了商城县在高中语文作业方面的可取之处,同时也指出本县在语文作业的布置、批改、评讲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第四章,在教师自身素养、语文作业设计、语文作业的批改反馈和评讲等方面对高中语文作业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王靖[5](2011)在《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研究 ——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义务教育发展的根本是教师资源,我国义务教育长期存在着教师资源发展不平衡现象,其中教师工资问题一直是制约民族义务教育的关键问题。民族地区多处在山区、牧区等经济发展落后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受到阻碍。要改善我国整体义务教育水平,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的发展是关键。目前我国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关键是“人”的问题,即教师资源问题,该问题的解决对于我国义务教育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解决民族地区教师资源问题是提高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水平的关键。通过实行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使得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教师得到工作上的满足,为提高当地教师质量的提高创造了客观条件。黔南州地区是我国布依族、苗族聚居地,包括有6个国家级贫困县和137个贫困乡镇,有苗、水、壮、侗、毛南、仡佬等3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57%。由于其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较大,且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与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相同特征,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通过运用文献法、个案法对黔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情况进行行系统分析,找出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从研究思路和方法对本文的总体框架做一个梳理,阐述该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分析并研究与问题相关的理论基础,为少数民族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改善找到理论支撑。第三部分,通过对黔南州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比较研究美国和英国两国在中小学教师绩效改革经验,为本文的对策提出提供宝贵经验。第五部分,根据上述提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对策。
杨小微[6](2010)在《学校管理创新:以促进学科教学改革与教师发展为旨归》文中指出教学实践领域的变革,必然产生一些新的矛盾冲突和新的发展需求,这就要求学校从教学的领导与管理层面加以有效的引领和协调,进而触发教学组织、制度和文化的变革与更新。以"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阶段的过程、经验与成效为基本事实,集中探讨了如下问题:(1)教学管理组织功能与架构的更新,包括行政性教学管理组织的重组、教学专业组织自主化和非行政性组织的创生,以及学校教学管理组织架构的转换与生成;(2)教学管理制度及运作机制的创新,具体呈现了制度的性质及产生方式的改变、教学常规制度和教学研究制度的变迁,以及教学运行机制的动态生成;(3)基于校本教学研究的文化创生,指出制度化教研的规范与"推逼"是一种必要"强制","合作—反思"式教学研讨氛围的形成标志着教研文化开始走向自觉,教研活动的日常化和"无痕化"是教研文化值得追求的境界。教学领域中的组织变革、制度更新和文化生成,不仅每时每刻地改变着课堂,也通过挑战、激励和解放促进着教师成长,引导着作为变革亲历者的教师,从自发走向自觉、从自育走向自强。
李思悦[7](2009)在《上海地区小学高年级家庭作业问题的调查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很早就是社会各界所密切关注的话题。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家庭作业的改革引起了教育研究者的关注。新课程改革在充分关注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专业发展等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而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层面,家庭作业也开始受到一线教师不同程度的再重视。上海在经历了几年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之后,家庭作业是否又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呢?这是引发笔者研究本课题的缘由。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家庭作业的改革,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作业观,准确理解作业的内涵,积极探索新的作业形式,使作业形式多样化,作业评价多元化。本论文基于文献分析,以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为理论基础,立足于上海地区的现状,选取13所小学各个学科400位教师和4所小学的320名四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结合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从教师处理家庭作业的现状、教师对家庭作业过程中学生行为特征和心理发展的把握、教师如何看待新课程对家庭作业的影响、学生家庭作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家庭作业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等方面,对小学高年级家庭作业情况进行了深入地调查。在了解上海地区小学高年级家庭作业问题的总体特点及其所面临的瓶颈问题之后,笔者对实证调研的基本结论是,新课程改革虽然对基础教育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对于家庭作业的影响却是有限的;现在学生的家庭作业还是呈现出较为单一、机械的特点,并没有很好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一线教师对家庭作业的改革作了一些尝试,而学生对此持充分的认同欢迎态度。笔者从教育观念、考试评价制度、教师专业技能和社会舆论等方面分析了家庭作业瓶颈问题的成因,同时提炼出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一线教师探索家庭作业问题的若干创新实践和有效经验,并对作业资源、作业设计、作业评价等方面的创新做法作了初步的理论总结;论文基于现状调研提出了较系统的家庭作业改革的思考,建议教师树立有效的家庭作业观,构建作业资源库,加强作业设计研究,改革作业评价模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从小养成自主、负责、严谨、踏实、灵活、开拓的学习习惯。
阳利平[8](2008)在《教育变革中的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社会发展要求教育以变革来应对社会需求,而教育变革在实践一线开展就不能不涉及到教师作为教育者的变化与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归根结底在于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教师的专业素质又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这种能力完全取决于教师专业素质结构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协同与整体效应的发挥。我国新课程改革在具体实施或教师角色适应与发展的过程中之所以收效甚微,根本原因在于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新课程的要求相去甚远,教师的专业素质已经成为影响教育质量和制约教育发展的障碍。教师要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只有在自身具有所需的专业素质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也才能真正践行新课程的理想。基于此,本文试图将国内外最新教育教学理论运用于语文学科教育领域,构建一个语文教师专业素质基本框架,并将其置于具体的学校教育情境进行实际观照,强调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在课堂教学与专业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作用。本文首先阐述国内外关于教师专业素质研究的各种观点,陈述研究范围与方法、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描述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的需求背景,阐明教育变革中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调查与分析当前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并提出对策。然后从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3个维度讨论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构成。基于广义知识分类理论和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将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区分为语文学科知识、语文教育理论知识和语文实践性知识3个要素:语文学科知识是除普通文化知识以外的语文本体性知识,是语文教师胜任语文教学工作所必须具有的语文学科方面的专业知识;语文教育理论知识是除一般教育学、教学法知识以外的语文条件性知识,是教师将语文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可接受、可理解和可掌握知识的工具与桥梁;语文实践性知识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语文学科领域主题或问题的理解与运用时所表现出来的知识,是能相对自动化的运用于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显性与隐性知识的总和。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成功智力理论,从能力的范围与层级将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分为语文教育能力、语文教学能力、语文教研能力和语文创新能力4个方面并展开论述:语文教育能力是最基础的层级能力,贯穿于整个专业活动过程;语文教学能力寓于语文教育能力之中,是语文教研能力的基础;语文教研能力又寓于在语文教学能力之中,是语文创新能力发展的前提;语文创新能力必须以语文教研能力为基础,是语文教师专业能力的最高层级水平。同时,以动机作用理论和道德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为依据,从教师的专业理想信念、专业动机态度、专业性格气质和专业自我意识4个方面探讨语文教师的专业情意素质,指出理解语文教师的专业情意是语文教育变革的关键所在。在具体论述过程中,笔者克服以往对语文教师素质研究理论基础薄弱和较为零散、缺乏学科针对性和专业特点的研究缺陷,设计了具有动态特点和可操作性的素质结构,为语文教师评价、资格认定以及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参考框架。最后,将构建的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置于具体的学校语文教育情境中进行实际观照,提出培养和完善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的具体策略:改革教师教育,实现语文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以及立足于课堂教学,开展促进语文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行动研究;展望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走向在于促进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积累、专业能力提高和专业情意丰富的同时,实现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的动态平衡与协调发展。文章力图促使理论体系的构建与教师教学实践融为一体,这就使得行动研究这一教师素质发展策略具备了两方面的根本属性:以语文教师个体的实践经验为素质探究的基本出发点和以语文教师共同体作为素质研究的基本组织,从而使语文教师专业素质发展与课堂教学改革乃至和学校的专业文化建设紧密联系起来。
尹瑶芳[9](2006)在《小学作业批改的研究 ——浦东新区小学作业批改现状的调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的研究目标为:1、通过对浦东新区小学作业批改的实地调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寻找一条适合一般普通小学作业批改的有效途径。2、找到既能提高学生教学质量,又能减轻教师负担的并与之相适应学校作业批改管理的实用模式。 通过问卷对作业批改的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分三个部分:一是作业批改现状的调查,二是对作业批改看法的调查,三是对作业批改建议的调查。另外,进行教师个别访谈,从中了解典型学校作业批改的管理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对调查的实际状况进行剖析,梳理出浦东新区小学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浦东新区小学作业批改情况调查所获得数据的统计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大多数教师采用单一的传统批改方式,部分教师沿袭传统的批改符号,部分教师忽视批语的使用,部分教师面批的指导方式有待改善,部分学校评价作业的人员单一。分析产生的根源: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传统作业批改方式形成的弊端。然后对教师提出四点建议:加强作业批改理念的转变,遵循作业批改的原则,构建作业批改的思路,改善作业评价的方式。同时,也提出在批改时必须注意的三个问题:一是方法多样,因“材”施批;二是评语公正,鼓励为主;三是记录典型,以绝后“患”。 通过对典型学校作业批改管理方案的认真剖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部分学校的作业批改的统一规定过于呆板,教师批改作业活动形式单调划一,形成程式化。没有考虑到学生参与批改的重要性,没有为增强学生的自评意识、培养学生的评价判断能力提供必需的条件,在对教师的作业批改与检查中,评价标尺过于统一,评价人员过于单一。然后结合前面调查的实证研究,对学校作业批改管理提出五点建议:提高作业批改管理认识,关注作业批改评价过程,完善作业批改管理方案,总结作业批改典型经验,重视作业批改档案管理。总之,促进作业批改管理规范化。
陈英[10](2005)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优化中学作业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课程的推进意味着课程、教学、学校管理等各领域、各层次的更新,本文对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优化作业管理这一问题作了一些探索。 第一章首先简要论述了新课程和作业管理的关系,指出,作业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也影响学生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的发展,新课程的目标的最终落实和作业管理密切相关。其次,借用“权力”的概念建立了本论文的分析框架,把作业管理行为归结为相关权力主体的行为,优化作业管理意味着权力主体的配合。最后,在使用“权力”概念的基础上,界定了“作业权力”、“作业权力主体”的概念,同时也对“优化”和“作业管理”概念作了界定。 第二章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梳理出已有研究所探讨作业管理的几个焦点问题:对作业的认识,作业量的确定、作业的设计、作业评价和作业管理意识——对这几个问题的探讨代表了作业管理研究的方向和现有水平。通过文献分析所揭露的事实,我们对作业管理的现状也有了一个大致了解。然后,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本校学生作业情况的调查个案来进一步说明当前作业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听到学生的声音。最后,针对文献、案例两方面所共同揭示的作业管理中的问题,从几个不同角度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三章具体探讨了优化作业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优化作业的各个环节;二是学校把作业管理纳入到管理工作中。教师优化作业管理涉及到对作业每个环节的精益求精,比如,在作业量的控制上,要求各科教师的协调;在作业设计上,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差异、分层设计作业:在作业批改上,教师应该倡导学生的参与。优化作业管理对学校的要求则是整合各种资源、协调关系、确立规范以发挥学校系统的合力,比如,确定学生完成作业和教师批改作业的基本规范;对教师的作业量、作业设计、布置和评价进行引导和监督等;在物质保障、人员配备和制度建设等方面支持作业管理。最后,本章引用了两个案例以期大家对学校进行作业管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第四章不再探讨作业管理的技术性问题,而是从理论的高度来审视当前的作业管理问题,指出,作业管理应该追求的是“科学性”,但作业管理又非常容易陷入“工具理性”的危机,因此,在作业管理中要超越“工具理性”的旨趣,科学性、人文性并重。最后,结合已有的相关研究展望了作业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二、评点──作业批改的新举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评点──作业批改的新举措(论文提纲范文)
(1)对学校进行“课堂教学整体融合式督导”实践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督导人员与教学学科专业人员联合进行督导,有利于“督”与“导”的有机融合 |
二、紧凑的工作流程保障督导检查与调研所看、所查是教学工作常态的真实反映 |
三、对被督导学校的课改主阵地———课堂教学有较全面的了解与诊断,为教育行政管理决策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
四、有效加速参与活动的专兼职督导人员专业成长 |
五、有待改进优化的地方 |
(2)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建设机制研究 ——以上海市J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一、教育变革的时代要求 |
二、学校发展的现实需求 |
三、教师成长的内在需求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三、国内外已有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
第三节 研究目的、目标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和目标 |
二、研究意义 |
第一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共同体相关概念 |
二、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内涵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和对象 |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二章 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建设现状审视 |
第一节 我国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实践现状 |
一、实践研究难以适应全体教师发展的需要 |
二、实践层次和关注点有待提高和拓宽 |
第二节 我国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
一、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动力不足 |
二、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组织不力 |
三、单位激励制度不健全 |
第三章 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实践:历史视角 |
第一节 教师专业共同体的萌芽期 |
一、探究课程中的教师发展 |
二、专家引领下的教师发展 |
三、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 |
第二节 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培育期 |
一、校本教研中的教师发展 |
二、分层培养中的教师发展 |
三、聚焦师德的教师发展 |
四、以课题为抓手的教师发展 |
五、依托特色项目的教师发展 |
第三节 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发展期 |
一、智慧教室引领的教师发展 |
二、校际交流中的教师发展 |
第四节 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建设成效 |
一、共同体建设中的学校和教师个人成绩 |
二、教师对专业共同体的评价反馈 |
第四章 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培育和运行机制 |
第一节 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培育机制 |
一、目标导向机制 |
二、动力激发机制 |
三、任务驱动机制 |
四、专家引领机制 |
第二节 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运行机制 |
一、持续改进机制 |
二、政策激励机制 |
三、文化引领机制 |
第五章 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评价和保障机制 |
第一节 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评价机制 |
一、过程评价机制 |
二、绩效考核机制 |
三、团队评价机制 |
第二节 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保障机制 |
一、组织保障 |
二、制度保障 |
第六章 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要素分析与建构 |
第一节 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核心要素 |
一、共同价值观和愿景 |
二、共同体引领者 |
三、专业实践中的互助合作 |
四、交流分享的时空和平台 |
五、身份认同和归属感 |
第二节 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核心要素的建构途径 |
一、基于需求分析打造共同愿景 |
二、适度且有实效的专业发展活动 |
三、多层次全方位的专家引领 |
四、创造广泛充分的同行交流机会 |
五、加强文化制度建设和物质支持 |
第七章 结论与反思 |
第一节 本文主要结论 |
第二节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个案学校近年来教师发展成绩 |
(二)上海初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 |
(三)共同体建设情况调查问卷 |
(四)教师访谈问题汇总 |
后记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3)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项目”基地学校实施问题的研究 ——以F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 |
(一)上海市推出见习教师规范化项目培训构建基地学校 |
(二)国内外相似的三种培训模式为参考 |
(三)笔者亲身参与培训项目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意义 |
三、核心概念与研究内容 |
(一)核心概念 |
(二)研究内容 |
四、研究的方法 |
(一)个案的选择 |
(二)资料的收集 |
(三)资料的整理 |
五、研究的理论框架 |
(一)理论基础 |
(二)构建新的理论框架 |
六、研究的技术路线与论文结构 |
(一)研究的技术路线 |
(二)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关于见习教师培训发展历史的研究 |
二、关于见习教师培训途径与模式的研究 |
三、关于见习教师培训管理与考核的研究 |
四、文献评论 |
第三章 现状与问题 |
一、F小学培训的基本情况 |
(一)参与各方对培训政策基本了解 |
(二)指导教师队伍构建不够完善 |
(三)实际培训时间远不及政策要求 |
(四)基地学校与聘任学校沟通不足 |
(五)培训经费基本到位 |
(六)小结 |
二、培训目标的确定 |
(一)上级文件目标描述比较笼统 |
(二)F小学的目标制定略有增减和调整 |
(三)见习教师对参培目标有自我设想 |
(四)指导教师对目标的理解更深入多元 |
(五)小结 |
三、培训内容的构建 |
(一)上级文件明确内容为18个要点 |
(二)F小学的内容构建更具体明确 |
(三)见习教师对F小学培训内容的观点汇总 |
(四)指导教师对F小学培训内容的观点汇总 |
(五)小结 |
四、培训过程的实施 |
(一)出席会议 |
(二)聆听讲座 |
(三)读书沙龙 |
(四)参加活动 |
(五)系列比赛 |
(六)自主学习 |
(七)师徒交流 |
(八)教学观摩 |
(九)上课指导 |
(十)小结 |
五、培训考核与评价 |
(一)相关文件中关于考评的概述较为笼统 |
(二)F小学培训考评的实际情况与政策要求不符 |
(三)小结 |
第四章 建议与展望 |
一、建议 |
(一)自上而下——区级主管部门为基地学校“掌好舵” |
(二)自下而上——基地学校为见习教师“划好桨”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 |
(4)新课改下高中语文作业的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价值 |
二、研究现状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二章 新课改下的作业 |
一、新课改情况概观 |
(一) 新课改在全国的情况 |
(二) 新课改在商城县的情况 |
二、作业概观 |
(一) 作业的重要性 |
(二) 语文作业的重要性 |
(三) 语文作业的现状 |
第三章 商城县语文作业现状调查 |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
二、调查详情 |
(一) 高一学段 |
(二) 高二学段 |
(三) 高三学段 |
三、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
(一) 可取之处 |
(二) 存在问题 |
四、现状的原因分析 |
第四章 改进高中语文作业的建议 |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 |
(一) 语文教师要自强 |
(二) 语文教师要做一个引路人 |
二、语文作业设计要“以人为本” |
(一) 语文作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
(二) 语文作业要提升学生的能力 |
(三) 设计知识整合型语文作业 |
三、语文作业批改多样化人性化 |
四、不能忽视作业的反馈和督查 |
五、评讲注重实效性 |
第五章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研究 ——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一) 选题缘由 |
(二) 研究意义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一) 绩效工资 |
(二) 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 |
(三) 民族地区 |
三、国内外绩效工资相关文献综述 |
(一) 国外绩效工资相关研究述评 |
(二) 国内绩效工资相关研究述评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五、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一、公平与效率理论 |
二、公共产品理论 |
三、人力资本收入分配理论 |
第三章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实践与反思 |
一、我国教师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变迁 |
(一) 从供给制、工资分制度到实行货币工资标准 |
(二) 打破统一的等级工资制度并在工资中加入绩效部分 |
(三) 以岗定薪、以绩定薪的分配制度 |
二、黔南州地区作为个案分析的可行性分析 |
(一) 黔南州地区义务教育总体概况 |
(二) 黔南州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运行中的问题 |
三、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现状及问题 |
(一) 民族地区地方经济滞后制约着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发展 |
(二) 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的绩效工资实行“一刀切”模式 |
(三) 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 |
(四) 民族地区绩效工资忽视了少数民族教师的专业发展 |
(五) 民族地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待完善 |
(六) 单一化教师绩效评估主体缺乏公正性 |
第四章 国外发达国家教师绩效工资研究与启示 |
一、美国教师绩效工资改革与启示 |
(一) 美国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 |
(二) 美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启示 |
二、英国教师绩效工资改革与启示 |
(一) 英国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 |
(二) 英国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启示 |
第五章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制度对策 |
一、确保绩效工资经费分担机制和经费监管制度的实施 |
(一) 建立民族地区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专项基金 |
(二) 建立绩效工资专项基金监管机制 |
二、建立民族地区特色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 |
(一) 绩效工资制度应以民族文化为基础 |
(二) 构建向民族地区倾斜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模式 |
三、建立注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绩效评价体系 |
(一) 建立民族地区以教师专业水平确定绩效工资分级评价标准 |
(二) 将教师的专业化培训纳入奖励性绩效工资中 |
五、构建民族地区多元化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一) 教师对稳定民族团结的贡献应该成为考核指标之一 |
(二) 教师绩效考核既要注重“量”更要注重“质” |
六、确保评价主体多样性是绩效评估客观公正的前提 |
(一) 确定教师自我评价及管理小组评价的主导地位 |
(二) 加强学生评价及学生家长评价比重 |
(三) 同事间的相互评价可作为团队合作能力的参考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7)上海地区小学高年级家庭作业问题的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一章 导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对象 |
1.5 研究方法 |
1.6 概念的界定 |
1.7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3 新课程改革及其对家庭作业的影响 |
第三章 指导家庭作业的理论依据 |
3.1 多元智能理论 |
3.2 建构主义理论 |
3.3 自我效能感理论 |
3.4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二部分 上海地区小学高年级家庭作业问题的实证调查 |
第四章 上海地区小学高年级家庭作业问题的现状调查 |
4.1 调查方案 |
4.1.1 调查问卷编制的依据 |
4.1.2 调查对象的选择 |
4.1.3 调查的时间和方法 |
4.1.4 个案访谈的安排 |
4.1.5 调查问卷设计的结构与思路 |
4.1.6 调查问卷的回收情况 |
4.2 上海地区小学高年级家庭作业问题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与现象描述 |
4.2.1 对教师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与现象描述 |
4.2.2 对学生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与现象描述 |
4.3 上海地区小学高年级家庭作业问题的现状分析结论 |
4.3.1 上海地区小学高年级家庭作业现状的总体特点 |
4.3.2 上海地区小学高年级家庭作业现状的瓶颈问题 |
第五章 上海地区小学高年级家庭作业问题现状的成因分析 |
5.1 教育理念未发生根本性转变 |
5.2 考试评价制度的制约 |
5.3 教师专业技能的欠缺 |
5.4 社会环境的影响 |
第六章 上海地区小学高年级家庭作业问题的有效探索 |
6.1 作业资源的有效探索 |
6.2 作业设计的有效探索 |
6.3 作业评价的有效探索 |
第三部分 结论 |
第七章 关于家庭作业问题的建议与思考 |
7.1 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有效的家庭作业观 |
7.1.1 家庭作业规范与目的 |
7.1.2 家庭作业难度适宜 |
7.1.3 家庭作业“三性合一” |
7.1.4 重视学生未完成家庭作业的现象 |
7.1.5 培养良好的家庭作业习惯 |
7.2 开发作业资源,构建作业资源库 |
7.2.1 扩大作业资源种类 |
7.2.2 课程资源与作业资源 |
7.2.3 搭建平台,构建作业资源库 |
7.3 优化作业设计,完善作业改革 |
7.3.1 结合生活,注重多学科作业的联系 |
7.3.2 分层设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7.3.3 创新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7.4 改革作业评价模式,创设良好氛围 |
7.4.1 作业批改方式的改变 |
7.4.2 重视作业反馈,改进教师教学 |
7.4.3 彰显人文特色的作业评语 |
结束语 |
附录 |
附录1 教师问卷 |
附录2 学生问卷 |
附录3 教师个案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8)教育变革中的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1.问题的由来 |
1.1 关于教师专业化的思考 |
1.2 对现实教育与教师素质的思考 |
2.研究现状 |
2.1 关于教师政策与教师专业化的研究 |
2.2 关于教师专业素质内容与要求的研究 |
2.3 关于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策略的研究 |
3.研究对象与范围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范围 |
4.研究方法与路径 |
5.论文结构与内容 |
5.1 论文结构 |
5.2 内容概要 |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节 全球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召唤 |
1.1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召唤 |
1.2 教师专业发展促使教师研究成为专门领域 |
第2节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素质的需求与期待 |
2.1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与挑战 |
2.2 新课程实施困难与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期待 |
第二章 语文教师专业素质调查与分析 |
第1节 调查的基本情况 |
1.1 调查目的与实施 |
1.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2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 |
2.1 总体情况 |
2.2 具体分析 |
第3节 对策:建构语文教师专业素质体系 |
3.1 建构语文教师专业素质体系的基本理念 |
3.2 语文教师专业素质体系的基本设想 |
第三章 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素质研究 |
第1节 国内外关于教师专业知识研究状况 |
1.1 教师专业知识概念及其结构研究 |
1.2 教师知识观的传承与嬗变 |
第2节 构建语文教师专业知识体系的理论基础 |
2.1 知识分类理论及其对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的启示 |
2.2.缄默知识理论及其对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的启示 |
第3节 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的构成要素 |
3.1 本体性知识——语文学科知识 |
3.2 条件性知识——语文教育理论知识 |
3.3 实践性知识——语文实践性知识 |
第四章 语文教师专业能力素质研究 |
第1节 国内外关于教师专业能力研究现状 |
1.1 国外关于教师专业能力的研究 |
1.2 国内关于教师专业能力的研究 |
第2节 构建语文教师专业能力体系的理论基础 |
2.1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及其对语文教师专业能力的启示 |
2.2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语文教师专业能力的启示 |
2.3 斯腾伯格成功智力理论及其对语文教师专业能力的启示 |
第3节 语文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要素 |
3.1 语文教师的教育能力 |
3.2 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 |
3.3 语文教师的教研能力 |
3.4 语文教师的创新能力 |
第五章 语文教师专业情意素质研究 |
第1节 国内外关于教师专业情意研究现状 |
1.1 教师专业情意内涵及其意义研究 |
1.2 关于教师专业情意结构的多角度研究 |
第2节 构建语文教师专业情意体系的理论基础 |
2.1 动机的作用理论及其对语文教师专业情意的启示 |
2.2 道德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语文教师专业情意的启示 |
第3节 语文教师专业情意的构成要素 |
3.1 语文教师的专业理想信念 |
3.2 语文教师的专业动机态度 |
3.3 语文教师的专业性格气质 |
3.4 语文教师的专业自我意识 |
第六章 语文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
第1节 实现语文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 |
1.1 改革职前课程,夯实专业素质基础 |
1.2 改革职后培养模式,促进专业发展 |
第2节 开展提升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的行动研究 |
2.1 行动研究项目试点 |
2.2 行动研究经历与故事 |
2.3 参与者的访谈 |
2.4 行动研究小结 |
结论(代结语):回顾与反思 |
1.研究结果 |
2.研究反思 |
3.研究展望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9)小学作业批改的研究 ——浦东新区小学作业批改现状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导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概念界定 |
三、研究意义 |
四、文献综述 |
五、研究目标与内容 |
六、研究方法设计 |
七、问卷调查 |
第二部分 浦东新区小学作业批改现状的调查分析 |
一、作业批改的认识 |
二、作业批改的方式 |
三、作业批改的评价与批语 |
四、作业批改的地点 |
五、作业批改的指导方式 |
六、作业批改的反馈 |
七、作业批改的顺序和时间 |
八、作业批改的建议 |
九、作业批改的管理 |
十、小结: 作业批改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三部分 完善小学作业批改的建议 |
一、对教师作业批改的建议 |
二、对学校作业批改管理的建议 |
结束语 |
附录一 浦东新区小学作业批改现状调查问卷(家长卷) |
附录二 浦东新区小学作业批改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三 浦东新区小学作业批改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10)新课程背景下的优化中学作业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节 分析框架的建构和基本概念的界定 |
一、以“权力”为核心概念的分析框架 |
二、“权力”框架语境中的基本概念界定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中学作业管理:研究现状、主要问题及原因 |
第一节 文献概况 |
第二节 作业管理的研究现状 |
一、作业的作用 |
二、作业的量 |
三、作业的设计和布置 |
四、作业的批改和评价 |
五、作业管理意识 |
第三节 作业管理个案的分析 |
一、被异化的作业 |
二、学生的作业环境 |
三、教师作业管理意识不强 |
四、学校对作业管理的忽视 |
第四节 作业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作业问题的归类 |
二、造成问题的原因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优化作业管理的方法 |
第一节 作业量的管理 |
一、国内外对作业时间的探索 |
二、合适的作业量 |
三、每门课的作业时间 |
四、作业权力主体的配合 |
第二节 作业质的管理 |
一、心理学依据和作业设计原则 |
二、不同类型的作业 |
三、设计分层作业 |
四、作业权力主体的配合 |
第三节 作业评价的管理 |
一、作业书写和解题的基本规范 |
二、作业批改和评价的基本规范 |
三、让学生参与作业批改的可能性 |
四、学生参与作业批改的方法和原则 |
五、对教师的作业批改和评价行为进行管理 |
第四节 作业整体管理 |
一、作业整体管理的特点 |
二、作业整体管理的方法 |
三、两个开放教育领域进行作业管理的案例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作业管理的多元视角和未来展望 |
第一节 “工具理性”的含义 |
一、法兰克福学派和“工具理性”概念 |
二、作业管理的旨趣 |
第二节 作业管理对科学性的追求 |
一、追求“科学性”的原因 |
二、追求“科学性”的制度基础 |
第三节 科学性和“工具理性” |
一、容易陷入“工具理性”的原因 |
二、对“工具理性”的利用和超越 |
第四节 作业管理的未来展望 |
一、科学性、人文性并重 |
二、外延、内涵齐飞 |
本章小结 |
全文总结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评点──作业批改的新举措(论文参考文献)
- [1]对学校进行“课堂教学整体融合式督导”实践的思考[J]. 刘喜让. 新课程(下), 2019(11)
- [2]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建设机制研究 ——以上海市J中学为例[D]. 金卫东.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8)
- [3]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项目”基地学校实施问题的研究 ——以F小学为例[D]. 任硕. 上海师范大学, 2016(02)
- [4]新课改下高中语文作业的现状及对策[D]. 鄂志云. 信阳师范学院, 2015(08)
- [5]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研究 ——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为例[D]. 王靖. 中南民族大学, 2011(07)
- [6]学校管理创新:以促进学科教学改革与教师发展为旨归[J]. 杨小微. 课程.教材.教法, 2010(01)
- [7]上海地区小学高年级家庭作业问题的调查与研究[D]. 李思悦. 上海师范大学, 2009(07)
- [8]教育变革中的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研究[D]. 阳利平. 华东师范大学, 2008(11)
- [9]小学作业批改的研究 ——浦东新区小学作业批改现状的调查分析[D]. 尹瑶芳. 华东师范大学, 2006(04)
- [10]新课程背景下的优化中学作业管理研究[D]. 陈英. 华东师范大学, 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