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住机遇 实现首都金融业的跨越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李诗洋[1](2019)在《金融科技赋能首都金融业新发展》文中研究指明金融业是北京市第一大支柱产业,然而随着国际国内金融业竞争加剧以及北京疏功能、转方式、治环境、补短板、促协同的推进,金融业的增速逐年下降,首都金融业面临着前所未遇的挑战,亟待寻求金融业发展的新动能。当前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已成为金融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北京必须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以金融科技带动首都金融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华南[2](2018)在《闫冰竹 踏着金融改革开放的足迹》文中研究指明光阴斗转40年,他的整个人生都和银行业紧密连在一起。尤其是投身北京银行的20年,他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智慧,经历的往事数不胜数。这是充满艰辛的挑战之路,也辉映着壮丽璀璨春风化雨、波澜壮阔,中国改革开放在砥砺奋进、跨越式发展中走过四十年。伴随着这段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国金融业也不断积极探索、变革创新、对外开放,取得瞩目成绩。第十二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银行原董事长闫冰竹,便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金融发展的见证者和探索者。
李诗洋[3](2016)在《首都金融功能区协同发展的反思》文中指出经过多年的发展,首都金融业得到了长足发展,金融产业已经成为带动北京市经济增长、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第一支柱产业。与此同时,"一主一副三新四后台"确立的金融功能区总体布局也颇见成效,金融街、CBD、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中心以及其他各区县的金融产业功能区,在聚集高端要素、引领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首都金融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短时间内,在共同的发展背景下,各金融功能区局限于一个框架、一个构想进行同质化竞争;再加上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程度等导致各区县竞相发展金融带来的资源竞争,最终导致各功能区金融的发展产生无序竞争并产生趋同性,各功能区的金融发展不能实现有效协同。因此,下一步必须反思如何结合各功能区的优势特色实现金融业的差异化定位,进而实现金融业协同发展,统筹各功能区金融资源,提升北京金融发展功能布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涂永红,黄健洋[4](2016)在《人民币国际化对北京市金融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于2009年开始正式启动,在人民币不断实现国际化的过程中,首都金融产业无论是从制度架构还是从经营模式方面都发生了重大转变。金融业是北京经济增长的第一支柱产业,也是服务首都经济转型的核心产业。研究人民币国际化对北京金融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不仅有助于北京顺应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抓住"十二五"金融业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而且对于其重新认识与定位核心优势,推动金融产业的"大协同、大服务、大发展",探寻以金融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科学路径,迈向世界金融中心城市,都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文章致力于研究人民币国际化这一国家战略是对于首都区域金融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并对在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首都金融产业竞争力的转型升级提出合理化建议。
余丽霞[5](2012)在《金融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文中提出一、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在日益加速的全球化进程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生产活动全球化并没有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空间分布上趋于均衡,反而相关生产活动的地理集聚现象越来越明显。在各国工业化进程中产生了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产业集群,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产业集群”也日益广泛的应用到了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从最初的少数几家银行集中到金融控股公司的兴起,直至今天各种不同种类的金融机构的空间集聚和业务外包,金融产业集群正在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国内的金融机构地域集中现象也是风起云涌,目前已经形成的比较典型的金融产业集群有:以上海为中心的金融产业集群、以北京为中心金融产业集群、以深圳为中心的金融产业集群。在信启、技术和交通系统日益发达的今天,金融产业集群犹如“平滑空间上的粘滞点”吸引聚集了稠密的经济能量,通过集聚效应、规模效应、信息外溢效应、创新效应等,极大地促进了所在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现代区域经济竞争力提高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也因此,金融产业集群成为金融研究领域中的重点课题,同时也是产业集群研究中新的亮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机制是现代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这一,而当这一问题深入到区域层面时,作为金融发展的一个过程和一种全新组织形式的金融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作用机理、金融集聚水平在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如何等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的研究目的就在于应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和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工具,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几大区域,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深入研究金融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机理,从而为以后学者进一步研究该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二、论文的主要内容本文基于集群的视角,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及成渝经济区建设,深入探讨了金融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论文共分为六章,各章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本章首先阐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然后介绍了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并对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归纳整理,在此基础上提炼出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文献综述。本章首先对论文涉及到的几个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包括:产业集群、金融产业集群、金融中心,并总结了金融产业集群与制造业集群的区别,简要描述了金融产业集群与金融中心的关系:其次对与金融产业集群形成动因有关的国内外文献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了梳理;然后对我国学者在金融产业集群和金融中心建立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最后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金融产业集群对经济增长的一般性效应、金融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金融产业集群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四个方面归纳整理了金融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效应的相关理论和国内外文献的主要观点。通过对文献详尽的梳理,我们发现国内学者对金融产业集群的研究中,定性的研究较多,缺少系统化和模型化的实证分析,从而为本文进一步深入研究指引了方向。第三章,金融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和要素。本章从四个方面对金融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别是金融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机制、金融产业集群形成的两种路径机制(需求反应和供给引导)、金融产业集群形成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要素以及金融产业集群形成后的效应机制。第四章,我国三大经济区域金融产业集群的比较分析。本章首先对全球金融新格局下我国金融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体的分析;然后从优势和劣势两个角度分别深入阐述了以长江三角洲为经济腹地的上海市金融产业集群、以环渤海经济区为经济腹地的北京市金融产业集群、以珠江三角洲为经济腹地的深圳市金融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最后对这三大金融产业集群从定位、形成的路径机制和综合竞争力三个角度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其他城市建设金融产业集群提供思考的方向和借鉴的经验。第五章,金融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本章首先构建出了衡量一个地区金融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以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2003—2010年的指标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计算出了我国各地区金融产业集群竞争力指数;其次以计算出的金融产业集群竞争力指数为生产要素,构建了其与地区经济增长、第三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模型,实证检验了金融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对一个地区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接下来,论文在引入引力模型测度不同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之后,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为研究样本,进一步探究了上海市金融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有多大,实证的结果表明这种带动作用非常显着,而且当一个城市与上海的经济联系越紧密时,辐射作用越明显。第六章,构建成都区域性金融产业集群,促进成渝经济区发展。本章首先介绍了成都市金融业发展的总体状况,然后利用SWOT分析法对成都建立区域性金融产业集群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进而提出成都建设区域性金融产业集群的基本构想和对策措施。在本章的最后,本文提出了促进成渝两地金融产业集群一体化的相关建议,希望由此充分发挥金融对成渝经济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支持作用,使成渝经济区成为我国继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之后的经济发展第四增长极。三、论文的主要创新和贡献1.研究视角的创新。首先,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长期以来有关集群的研究多是关注实体经济中的传统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中小企业,针对金融业的研究较少。然而,金融产业集群现在已经成为金融业一种非常主要的组织形式和未来发展趋势;其次,现有文献大多将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归纳为资本、劳动、技术、制度、资源等方面,缺少从集群角度研究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金融产业集群这一视角,深入探讨和剖析了区域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2.多角度比较分析了中国三大经济区域所对应的金融产业集群的发展特点。目前,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三大核心城市——上海、深圳和北京为中心,分别形成了三个全国性的金融产业集群,本文不仅详尽的分析了它们的发展状况、优劣势,还对其从定位、形成模式、综合竞争力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把金融产业集群与其所在的区域结合起来分析,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互利互促的关系。3.现有文献对金融产业集群的研究更多的是定性研究和规范研究,本文从定量的角度对金融产业集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借鉴其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更系统、更完善的衡量不同地区金融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为研究样本,在更长的时间段内(2003年—2010年)计算出了我国各地区金融产业集群竞争力指数,并以其为研究变量,实证检验了金融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对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说明金融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带动和辐射效应,本文以长三角为例,采用长三角的城市群为研究样本,使用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了上海市的金融产业集群显着促进了区域内其他城市的经济发展,而且与上海联系越紧密,这种辐射和带动作用就越明显。4.对于成渝经济区的研究,大多数学者主要是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这一角度研究成渝经济区建设的,多停留在实体经济这一层面,少有从金融合作的角度来谈成渝经济区建设。本文前面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证明了金融产业集群的建立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结合所在城市——成都,提出了构建区域性金融产业集群带动和促进成渝经济区发展的观点。而且由于成都和重庆在很多地方的相似性,所以两地要协调发展,积极整合经济和金融资源,共同打造联动型、复合型的西南地区金融产业集群。
王文绪[6](2012)在《北京CBD国际金融产业集聚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的不断发展,金融产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金融产业的快速成长,金融产业在空间上呈现出集聚的现象。通过国外着名的国际金融产业集聚区的经验表明,金融产业集聚大多集中在商务中心区。金融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不仅方便了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与合作,而且提高了与商务中心区里其他产业的合作效率。金融产业集聚现已成为提高商务中心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经济得到飞速发展,金融产业的贡献尤为突出。金融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经济增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促进作用。现代便捷的经济活动离不开高效的金融产业的支持。北京作为我国首都,处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核心地位,迫切的需要建设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基于宏观背景与经济发展需要,国务院于1993年批准,北京商务中心区(以下简称北京CBD)初步建设规划。北京CBD以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品牌效应,吸引了大量国内外金融、贸易、商业、信息及中介服务等企业。其中,国际金融产业的集聚现象尤为突出,北京CBD聚集了众多世界知名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为了加快北京CBD国际金融产业主聚集区的建设工作,要提供适合国际金融机构发展的办公环境,提高国际金融资源聚集度。国内外学者在对产业集聚的研究中,对制造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非常多。而将金融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作为研究对象的相对较少,并且从金融产业集聚角度研究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作用机理的相关文章很少。随着北京CBD的蓬勃发展与CBD国际金融产业的快速集聚,引起了诸多部门以及学者的重视。国际金融产业集聚作为CBD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CBD经济增长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论述北京CBD国际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机制。首先将对金融产业集聚理论以及CBD内容进行相关综述。其次,在理论基础上,通过一组数据来具体分析北京CBD国际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阐述北京CBD国际金融产业集聚的现状。然后通过SWOT模型,对北京CBD国际金融产业集聚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最后,通过总结国内外其他着名CBD金融产业集聚成功的关键优势,并结合目前北京市的政治、经济以及城市建设情况,总结出北京CBD国际金融产业集聚未来的发展对策并得出结论与展望。
韩芳[7](2011)在《吸引海外金融人才推进首都世界城市建设》文中提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其中重要支撑是人才和金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国际化的迅猛发展,国内外金融业的竞争日益加剧,未来金融业的发展前景将最终取决于金融人才队伍的竞争,尤其是同国际接轨的海外金融人才的竞争。结合发达国家金融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经验,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首都金融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和海外金融人才在首都世界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依据首都金融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首都金融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目标,通过引进海外金融人才推进首都世界城市建设的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杨国中[8](2010)在《站在新起点上的首都金融业——北京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展望》文中研究表明和新中国金融事业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一样,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北京市金融业谱写了辉煌的华彩乐章。目前,北京市正积极推进首都金融业迈上新台阶,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努力建设世界城市。
魏革军[9](2010)在《金融业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支撑——访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吉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阶段。按照国家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总体部署,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至2020年)》提出:"到2050年,要将北京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行列。"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世界城市建设问题,"世界城市"行动计划将在未来出台的北京"十二五规划"中分解落实。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在北京社会经济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近年来不仅发展速度雄踞各行业之首,而且已经跃居首都第一大产业。那么,金融业如何依托国际、国内金融机构总部聚集的优势,服务首都国际大都市和总部经济发展,服务世界城市建设是当前一个重要而现实的课题。面对国家国情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新变化,面对首都在国家工作大局中所承担的重要任务,面对推动首都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历史责任,如何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审视首都金融业科学发展,提高科学发展水平、规划建设档次和服务管理水准,使首都金融科学发展建设与首都经济发展和人民需求相适应,为首都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带着这些问题,本刊主编魏革军先生对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吉林进行了专访。
王红[10](2010)在《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文中研究说明长期以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业的发展,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促进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了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的目标。从这几年建设发
二、抓住机遇 实现首都金融业的跨越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抓住机遇 实现首都金融业的跨越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金融科技赋能首都金融业新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困境与挑战:传统金融增长降速 |
金融科技兴起:科技革命指引发展方向 |
发挥首都优势:科技助力金融业新生 |
加强金融科技前沿技术的开发应用 |
重视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
大力推动金融科技产业的发展 |
优化营商环境,扩大金融开放 |
加强监管,防控金融高科技风险 |
(4)人民币国际化对北京市金融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综述 |
二、 北京金融产业竞争力的现状 |
三、 人民币国际化对北京金融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机制 |
四、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提升北京金融产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
(5)金融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产业集群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
1.1.2 金融产业集群正在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
1.1.3 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中金融产业集聚趋势明显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1.4 主要研究方法 |
1.5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1.5.1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1.5.2 论文存在的不足 2. 文献综述 |
2.1 金融产业集群的相关概念 |
2.1.1 产业集群的含义 |
2.1.2 金融产业集群的含义 |
2.1.3 金融中心的含义和类型 |
2.2 金融产业集群的形成动因 |
2.2.1 金融产业集群形成的宏观动因 |
2.2.2 金融产业集群形成的微观动因——金融机构选址 |
2.3 金融产业集群和金融中心的建立 |
2.3.1 全国性金融中心的建立 |
2.3.2 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立 |
2.4 金融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机理 |
2.4.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2.4.2 金融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 |
2.5 金融产业集群研究文献述评 3. 金融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和要素 |
3.1 金融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机制 |
3.1.1 金融业的自身特性决定了集聚的可能性 |
3.1.2 金融机构的“客户追随”导致金融聚集 |
3.1.3 金融机构频繁合作促进金融产业集群的形成 |
3.1.4 政府政策对金融产业集群形成的扶持 |
3.2 金融产业集群形成的路径机制:需求反应和供给引导 |
3.2.1 需求反应:市场主导模式下的金融产业集群 |
3.2.2 供给引导:政府主导模式下的金融产业集群 |
3.2.3 两种路径机制的比较 |
3.3 金融产业集群形成的基本要素 |
3.3.1 强大的经济基础 |
3.3.2 快速发展的金融业 |
3.3.3 优越的地理位置 |
3.3.4 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
3.3.5 充裕的高素质金融专业人才 |
3.3.6 政治和社会稳定 |
3.4 金融产业集群形成后的效应机制 |
3.4.1 提高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 |
3.4.2 分散和规避金融风险 |
3.4.3 开展各种金融创新 |
3.4.4 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 4. 我国三大经济区域金融产业集群的比较分析 |
4.1 全球金融新格局下我国金融产业集群的发展 |
4.1.1 全球金融中心的格局发生变化,亚洲金融中心崛起 |
4.1.2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金融业快速发展 |
4.1.3 我国金融业布局明显层次化 |
4.2 以长江三角洲为经济腹地的上海市金融产业集群分析 |
4.2.1 上海市金融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
4.2.2 上海市金融产业集群的优势分析 |
4.2.3 上海市金融产业集群的劣势分析 |
4.3 以环渤海经济区为经济腹地的北京市金融产业集群分析 |
4.3.1 北京市金融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
4.3.2 北京市金融产业集群的优势分析 |
4.3.3 北京市金融产业集群的劣势分析 |
4.4 以珠江三角洲为经济腹地的深圳市金融产业集群分析 |
4.4.1 深圳市金融产业集群的基本状况 |
4.4.2 深圳市金融产业集群的优势分析 |
4.4.3 深圳市金融产业集群的劣势分析 |
4.5 我国三大金融产业集群的比较 |
4.5.1 定位不同 |
4.5.2 形成的路径机制不同 |
4.5.3 综合竞争力不同 5. 金融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 |
5.1 金融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
5.1.1 相关指标的说明 |
5.1.2 样本的选取和数据整理 |
5.1.3 计算金融产业集群竞争力指数 |
5.2 金融产业集群竞争力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
5.2.1 模型构建和数据描述 |
5.2.2 实证结果分析 |
5.3 金融产业集群竞争力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分析 |
5.3.1 金融产业集群竞争力与第三产业发展 |
5.3.2 金融产业集群竞争力与产业结构升级 |
5.4 上海市金融产业集群的发展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
5.4.1 模型构建与数据描述 |
5.4.2 实证结果分析 6. 构建成都区域性金融产业集群促进成渝经济区发展 |
6.1 成都市金融业发展的状况 |
6.1.1 银行业状况 |
6.1.2 证券业状况 |
6.1.3 保险业状况 |
6.2 成都建立区域性金融产业集群的SWOT分析 |
6.2.1 优势分析(Strenth) |
6.2.2 劣势分析(Weakness) |
6.2.3 机会分析(Opportunity) |
6.2.4 威胁分析(Threat) |
6.3 成都构建区域性金融产业集群的对策研究 |
6.3.1 成都金融产业集群发展的定位与基本构想 |
6.3.2 成都建立区域性金融产业集群的对策研究 |
6.4 共建成渝经济区,培育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
6.4.1 川渝合作的历史进程 |
6.4.2 成渝经济区的产业布局 |
6.4.3 金融产业集群“一体化”,促进成渝经济区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6)北京CBD国际金融产业集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 创新与不足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 产业集聚理论研究综述 |
2.2 金融产业集聚理论研究综述 |
2.3 北京CBD相关介绍 |
3 北京CBD国际金融产业集聚的现状分析 |
3.1 北京CBD国际金融产业集聚的现状分析 |
3.2 北京CBD国际金融产业集聚的SWOT分析 |
3.2.1 北京CBD国际金融产业集聚的优势 |
3.2.2 北京CBD国际金融产业集聚的劣势 |
3.2.3 北京CBD国际金融产业集聚的机遇 |
3.2.4 北京CBD国际金融产业集聚的挑战 |
4 着名CBD国际金融产业集聚的优势借鉴 |
4.1 纽约曼哈顿CBD国际金融产业集聚的优势分析 |
4.2 东京新宿CBD国际金融产业集聚的优势分析 |
4.3 上海陆家嘴CBD金融产业集聚的优势分析 |
5 北京CBD国际金融产业集聚的发展对策 |
5.1 政策环境的支持 |
5.2 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
5.3 坚实的经济基础 |
5.4 提高城市综合建设水平 |
5.5 加强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详细摘要 |
(7)吸引海外金融人才推进首都世界城市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首都金融人才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一) 首都金融领域人才总体供求不平衡 |
(二) 首都高级国际金融人才的供需缺口较大 |
(三) 首都金融人才结构严重失衡 |
二、首都世界城市建设对海外金融人才的需要 |
(一) 世界城市是聚集高端人才的城市 |
(二) 美国人才发展经验的启示 |
(三) 首都金融业发展亟待海外金融人才的引进 |
三、吸引海外金融人才推进首都世界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
(一) 通过搭建信息平台, 引导海外金融专家及高层次的金融人才通过网络、论坛、互访等方式加强沟通交流 |
(二) 通过搭建人才引进平台, 畅通对外资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的引进渠道 |
(三) 借助国外先进理念, 探索培训方式创新 |
(四) 建立规范统一的评价标准 |
(8)站在新起点上的首都金融业——北京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北京金融改革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 |
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 |
北京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展望 |
(10)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论文提纲范文)
坚定首都金融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
明确首都金融业发展的中心和重心 |
提升首都金融国际影响力 |
四、抓住机遇 实现首都金融业的跨越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金融科技赋能首都金融业新发展[J]. 李诗洋. 国际融资, 2019(10)
- [2]闫冰竹 踏着金融改革开放的足迹[J]. 华南. 中华儿女, 2018(18)
- [3]首都金融功能区协同发展的反思[J]. 李诗洋. 国际融资, 2016(04)
- [4]人民币国际化对北京市金融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J]. 涂永红,黄健洋. 现代管理科学, 2016(03)
- [5]金融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D]. 余丽霞. 西南财经大学, 2012(04)
- [6]北京CBD国际金融产业集聚研究[D]. 王文绪.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2(03)
- [7]吸引海外金融人才推进首都世界城市建设[J]. 韩芳. 高等农业教育, 2011(02)
- [8]站在新起点上的首都金融业——北京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展望[J]. 杨国中. 中国金融, 2010(Z1)
- [9]金融业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支撑——访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吉林[J]. 魏革军. 中国金融, 2010(13)
- [10]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J]. 王红. 金融博览,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