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例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的鼻咽癌临床及病理(论文文献综述)
何艳菊,翁育清,黄海乐[1](2020)在《HIV阴性肺隐球菌病20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阴性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 PC)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PC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院确诊的20例HIV阴性的PC病例资料。结果本组男性比例高,且好发于中年人,大部分患者症状较轻,CT表现以结节型及肿块型为主,大部分患者免疫功能正常,病灶多位于胸膜下,边界较清,增强扫描后呈轻中度强化,常合并有晕征、毛刺征。12例误诊为肺癌,5例误诊为普通肺炎,3例误诊为肺占位性病变,均经皮肺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确诊后经手术和(或)抗真菌治疗,病灶完全吸收或好转。结论 HIV阴性PC患者易误诊为肺癌,掌握其影像学特点、及早行隐球菌抗原检测和经皮肺穿刺活检有助于早期诊治。
韩秋菊,魏宏权[2](2020)在《鼻咽癌误诊原因现状分析》文中提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福建、江西为世界鼻咽癌高发区。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极易漏诊、误诊或长期延误诊断。误诊原因大多由于鼻咽癌临床表现多样化造成,少数由于忽略影像学检查及未进行多次临床病例检查导致误诊,误诊率也会随着医院级别的降低依次递增。虽然目前对鼻咽癌的病因研究尚不完整,但随着不断对鼻咽癌临床表现的深入研究及各种诊疗措施的完善,会在降低误诊率及漏诊率方面有新的突破和进展。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鼻咽癌误诊原因的汇总为广大医务工作者能早期发现治疗提供线索。
窦小锋,林梅[3](2019)在《树状高分子载体在前列腺癌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文中指出作为一种新型高分子聚合物,树状高分子具有分子量和大小确定、分子间缠结少、黏度低、可运载大量功能性基团等作用,在生物医学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肿瘤的靶向基因治疗中,树状高分子具有良好的基因转运作用。本文通过查阅、分析文献的方式,对近年国内外树状高分子载体在前列腺癌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基因治疗概述基因治疗是通过基因载体将治疗性特定基因递送至肿瘤靶细胞,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不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1],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治疗
朱琳[4](2019)在《1603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诊治情况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国内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国内期刊发表的明确诊断的1603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诊断途径、治疗方法、预后情况等。结果1603例患者中,男性1070例,女性533例,比例约为2:1;年龄范围15~84岁,平均年龄(47±9)岁。有明确或可疑鸽、鸟类、土壤等接触史的有150例(9.4%)。无基础疾病1061例(66.2%),有基础疾病542例(33.8%)。496例(30.9%)无任何临床症状,1107例(69.1%)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n=879,79.4%),咳痰(n=589,53.2%),发热(n=368,33.2%),胸、背痛(n=324,29.3%),痰中带血、咯血(n=211,19.1%),胸闷、气喘(n=151,13.6%),乏力、盗汗(n=89,8.0%),呼吸困难(n=9,0.8%),体重减轻(n=24,2.2%),咽部不适(n=2,0.2%)。影像学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影(n=1134,70.7%),单发或多发斑片浸润影(n=190,11.9%),结节、斑片混合病灶(n=143,9.0%),实变病灶(n=98,6.1%),结节或肿块、斑片、实变、空洞同时存在的混合病灶(n=23,1.4%),单纯空洞性病变(n=12,0.7%),弥漫粟粒样结节病灶(n=3,0.2%)。1602例(99.9%)患者HIV阴性;195例(12.2%)患者行血清乳胶凝集试验,阳性率95.4%。经皮肺穿刺活检明确诊断703例(43.9%),经开胸或胸腔镜手术明确诊断666例(41.5%),经支气管镜活检明确诊断196例(12.2%),经内科胸腔镜肺活检明确诊断31例(2.0%),经组织培养明确诊断5例(0.3%),尸检确诊2例(0.1%);行PAS染色701例(44.0%),阳性率98.4%;行GMS染色443例(27.8%),阳性率96.2%;单纯药物治疗(n=971,60.7%),单纯手术治疗(n=239,14.9%),手术联合药物治疗(n=391,24.4%);1326例(82.7%)痊愈或显效,39例(2.5%)无效。结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好发于气候潮湿温暖的东部沿海地区,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中青年多见;多数患者无鸽或其他禽鸟类、霉变环境等接触史。我国原发性肺隐球菌病通常见于HIV阴性患者,绝大多数无基础疾病;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发热为主,无特异性;右肺多于左肺,下叶多于上、中叶;病灶多表现为结节或肿块。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病程长,极易误诊;经皮肺穿刺及手术活检病理是目前最主要的确诊方法;LAT可作为无创性辅助检查手段,提高诊断率。治疗方式首选药物治疗,对于手术治疗患者建议术后抗真菌治疗;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郑伟娟[5](2019)在《104例大疱性类天疱疮住院病例临床回顾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广东省中医院2007至2017年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BP的临床发病特点,了解BP中医证型分布特征及中医治疗概况,探讨影响BP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今后中西医治疗本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也为今后提高BP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的104例住院BP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合并疾病、中西医治疗方案、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还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疾病预后,总结并分析影响BP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104例住院患者中男性61例(占58.7%),女性43例(占41.3%),男女比例为1.4:1。平均发病年龄70.85±14.18岁,60岁以上的患者有88例(占84.6%),不同性别之间发病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初发皮损主要为红斑、丘疹、水疱或大疱,首发部位以四肢为主,皮损分布部位以躯干、四肢为主,100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瘙痒,伴或不伴有疼痛。3.27例患者有黏膜受累情况(占26%),其中4例以口腔黏膜糜烂为首发皮损表现。有黏膜受累的BP患者病情比无粘膜受累的严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75例合并有其他疾病(占72.1%),包括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其他皮肤病、恶性肿瘤及肾脏病,所占比例分别为51.9%、25.0%、23.1%、20.2%、5.8%、5.8%。合并有恶性肿瘤是影响BP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共6例合并有恶性肿瘤,其中5例均为中医肺系相关的恶性肿瘤,中医“肺主皮毛”、“肺开窍于鼻”、“肺与大肠相表里”等相关理论,为解释BP与呼吸系统及肠道恶性肿瘤的内在联系可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5.中医证型以湿热蕴结型、脾虚湿蕴型为主。中医处方用药以补虚药、清热药、化湿药为主。6.中西医结合治疗102例(占98.0%),纯中医治疗1例(占1.0%),纯西医治疗1例(占1.0%),有效率达96.2%。西医治疗方案以糖皮质激素为主,不同疾病严重程度组间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初始剂量、最大剂量、累计剂量、平均剂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严重程度越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初始剂量、最大剂量、累计剂量以及平均剂量越大。7.本研究共收集病历资料104份,至随访结束,总计随访到BP患者74例,失访率 28.8%。8.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卧床状态、胸部影像学结果异常是影响BP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卧床状态、胸部影像学结果异常和合并恶性肿瘤可能是BP患者一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BP好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男女之间无差异,且多合并一种或多种其他系统疾病,以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居多。2.有黏膜受累的BP患者病情比无粘膜受累的严重;病情越严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初始剂量、最大剂量、累计剂量以及平均剂量越大。3.湿热蕴结、脾虚湿蕴是BP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病机,治疗以健脾、补虚、清热、祛湿为主。4.对于年龄大,卧床状态,胸部影像学结果异常的BP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应注意筛查肿瘤,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丁滨,陈晓红[6](2016)在《2004-2013年耳鼻咽喉疾病中国误诊大数据概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我国耳鼻咽喉疾病的临床误诊概况,为减少误诊、提高诊断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误诊疾病数据库检索与管理系统对数据库已收录的2004-2013年误诊文献数据中所有耳鼻咽喉疾病文献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文献来源、样本量、误诊率、误诊范围、误诊后果、误诊原因等。结果:共命中文献369篇,累计误诊病例4 211例。共51种确诊疾病,平均误诊率为25.43%,误诊率最高为鼻咽结核(84.76%)、结核性中耳炎(75.00%)、先天性喉囊肿(75.00%),最低为鼻窦炎(5.92%)。误诊病例数最高的前3位疾病依次为鼻咽喉结核(1 216例)、鼻-鼻窦炎(710例)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697例)。对误诊后果的统计显示,97.22%的患者为Ⅲ级误诊后果,即发生误诊误治未造成不良后果,但仍有10例造成Ⅰ级后果(死亡或后遗症)。对文献中误诊原因频次进行统计,居前3位的依次为经验不足缺乏对该病的认识,问诊及体检不细致和未选择针对性检查措施。结论:10年误诊大数据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耳鼻咽喉疾病的误诊现象,耳鼻咽喉科和神经科、口腔科、呼吸科及眼科医生都应了解容易误诊的耳鼻咽喉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力求减少临床误诊误治。
陈映辉,丁文华,万华,乐林,杨歆瑶,朱湘滨,董文达,邓元平,李家俊[7](2015)在《82例鼻咽癌患者的首发症状与诊断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鼻咽癌的首发症状、诊断与误诊疾病的关系,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减少误诊,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对82例鼻咽癌患者的首发症状、诊断与误诊疾病进行综合分析,并讨论其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结果该组观察的82例鼻咽癌患者,误诊45例,误诊率54.88%。结论加大鼻咽癌早期症状宣传力度,提高各级医务人员对鼻咽癌的认识,早期诊断治疗,认真分析首发症状,仔细检查,减少误诊,是提高鼻咽癌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的关键。
戈长征,张定富,陈亚君[8](2012)在《鼻咽癌125例误诊原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鼻咽癌误诊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125例鼻咽癌误诊病例职业构成及误诊疾病、科室、医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本组占我院同期收治鼻咽癌55.1%(125/227)。首发症状为颈部肿块55例,鼻部症状56例,耳部症状25例,眼部症状4例,其他症状24例(其中头痛18例)。误诊为颈淋巴结炎46例,慢性鼻炎鼻窦炎31例,神经麻痹12例,偏头痛10例,分泌性中耳炎8例,鼻息肉6例,鼻出血原因待查5例,颈部淋巴结结核3例,鼻咽纤维瘤、青光眼、颌下肿瘤、三叉神经痛各1例。首诊在内外科和一级医院误诊率最高(67.2%和81.3%)。51例误诊与不遵医行为有关,以农民患者居多。结论基层医院及非耳鼻咽喉科医师要加强对鼻咽癌多种临床表现认识,对出现颈部肿块、头痛及耳部、眼部、口腔颌面部症状者,在排除本专科疾病后应考虑鼻咽癌,及时请专科医师会诊,并行鼻咽部活检病理检查,以早发现、早治疗。
杜伟,张晓娟,范波胜[9](2011)在《22例鼻咽癌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鼻咽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得到诊治可有效改善预后,但由于其病变部位解剖结构复杂,导致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现将我科自2006—2011年收治的外院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的22例鼻咽癌患者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患者中,男15例,女7例;年龄28~80岁,平均56岁。误诊时间最短15d,最长达10个月,平均5个月。从事职业:农民12例,工人7例,知识分子3
黎佳全,曾嵘,杨权烈[10](2007)在《结外淋巴瘤79例误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79例结外淋巴瘤的发病情况、误诊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对79例结外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9例(包括胃肠道、鼻咽、中枢神经系统、腮腺等部位)患者常误诊为相应部位的炎症或其他肿瘤。本病误诊率为87.3%,误诊原因为①临床少见,临床医生注意不够。②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③专科医师知识面窄,满足于本专业疾病的诊断。④病理科医师对本病的认识不够,未进行必要的免疫组化检查。⑤内镜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⑥取材不佳。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对于低分化或未分化癌以及鼻咽部肿物常规行免疫组化检查、加强临床与病理科医师的沟通、正确的取材等有助于减少误诊的发生。
二、20例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的鼻咽癌临床及病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例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的鼻咽癌临床及病理(论文提纲范文)
(1)HIV阴性肺隐球菌病2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实验室检查 |
1.4 影像学检查 |
1.5 确诊方法 |
1.6 误诊情况 |
1.7 治疗和预后 |
2 讨论 |
(3)树状高分子载体在前列腺癌基因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基因治疗概述 |
2 树状高分子载体概述 |
3 树状高分子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
3.1 用于基因传递 |
3.2 用于硼中子捕获治疗 |
3.3 作为药物载体 |
4 前列腺癌靶向基因治疗 |
4.1 靶向基因的选择 |
4.2 载体的选择 |
4.2.1 病毒载体: |
4.2.2 非病毒载体: |
4.3 治疗途径与方案 |
5 树状高分子载体在前列腺癌靶向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
6 小结 |
(4)1603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诊治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隐球菌病的诊治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104例大疱性类天疱疮住院病例临床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1.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1.1.2 诊断及临床评估方法 |
1.1.3 西医治疗 |
1.2 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
1.2.1 病因病机 |
1.2.2 辨证分型与治疗 |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研究进展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相关标准 |
2.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2 中医证候的诊断标准 |
2.2.3 纳入标准 |
2.2.4 排除标准 |
2.2.5 疾病严重程度参考标准 |
2.2.6 疗效判定标准 |
2.3 信息采集表的设计 |
2.4 采集及分析的内容 |
2.5 统计分析 |
2.5.1 数据管理 |
2.5.2 统计分析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基本情况描述 |
3.1.1 性别及年龄构成 |
3.1.2 发病季节、节气 |
3.1.3 住院时间 |
3.2 病史及临床资料 |
3.2.1 既往史 |
3.2.2 初发皮损及皮损首发部位 |
3.2.3 皮损分布部位 |
3.2.4 黏膜受累情况 |
3.2.5 自觉症状 |
3.2.6 疾病严重程度 |
3.2.7 误诊情况 |
3.2.8 实验室检查结果 |
3.2.9 合并疾病 |
3.2.10 舌象脉象 |
3.2.11 中医证型 |
3.3 中西医治疗方案 |
3.3.1 中西医治疗类别 |
3.3.2 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 |
3.3.3 外用糖皮质激素 |
3.3.4 免疫抑制剂及其他药物治疗 |
3.3.5 中药频次统计 |
3.4 疾病转归 |
3.5 生存分析 |
3.5.1 随访结果 |
3.5.2 生存曲线图 |
3.5.3 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
4.1 一般资料回顾 |
4.2 临床资料分析 |
4.2.1 临床症状 |
4.2.2 舌脉象、中医证型及中医治疗用药 |
4.2.3 实验室检查 |
4.2.4 合并疾病 |
4.2.5 西医治疗用药 |
4.3 预后与生存因素的相关分析 |
4.4 结论 |
4.5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6)2004-2013年耳鼻咽喉疾病中国误诊大数据概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及方法 |
1.1 数据产出背景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数据结果 |
2.1 文献来源及误诊率 |
2.2 主要疾病误诊范围 |
2.2.1 BPPV |
2.2.2 鼻-鼻窦炎 |
2.2.3鼻咽喉结核 |
2.2.4 鼻咽癌 |
2.3 误诊后果 |
2.4 误诊原因 |
3 讨论 |
3.1 大数据文献研究的意义 |
3.2 耳鼻咽喉疾病误诊数据分析的启示 |
3.2.1 初步了解我国耳鼻咽喉疾病总体误诊概况 |
3.2.2 初步掌握耳鼻咽喉疾病误诊范围及高发科室 |
3.2.3总体纳入误诊文献量及病种不足 |
(7)82例鼻咽癌患者的首发症状与诊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首发症状及确诊时间 |
1.3 误诊科室和疾病 |
2 讨论 |
2.1 首发症状与误诊疾病的关系 |
2.2 鼻咽癌误诊与患者的关系 |
2.3 减少鼻咽癌误诊的措施 |
(8)鼻咽癌125例误诊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误诊病例首发症状 |
1.3 研究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误诊疾病 |
2.2 误诊医院 |
2.3 误诊科室 |
2.4 患者职业与误诊关系 |
2.5 确诊手段与治疗 |
3 讨论 |
3.1 误诊原因分析 |
3.2 防范误诊措施 |
(9)22例鼻咽癌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误诊情况 |
1.4 确诊情况 |
1.5 治疗及转归 |
2 讨论 |
(10)结外淋巴瘤79例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发病情况 |
1.3 发病部位及误诊情况 |
1.4 临床表现 |
1.5 辅助检查情况 |
2 讨 论 |
2.1 误诊原因分析 |
2.1.1 临床少见, 临床医生注意不够 |
2.1.2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
2.1.3 专科医师知识面窄, 满足于本专业疾病的诊断 |
2.1.4 病理科医师对本病的认识不够, 未进行必要的免疫组化检查 |
2.1.5 内镜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 |
2.1.6 取材不佳 |
2.2 防范误诊的对策 |
四、20例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的鼻咽癌临床及病理(论文参考文献)
- [1]HIV阴性肺隐球菌病20例临床分析[J]. 何艳菊,翁育清,黄海乐. 临床误诊误治, 2020(10)
- [2]鼻咽癌误诊原因现状分析[J]. 韩秋菊,魏宏权.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20(02)
- [3]树状高分子载体在前列腺癌基因治疗中的应用[J]. 窦小锋,林梅. 临床误诊误治, 2019(12)
- [4]1603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诊治情况分析[D]. 朱琳. 苏州大学, 2019(06)
- [5]104例大疱性类天疱疮住院病例临床回顾性分析[D]. 郑伟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6]2004-2013年耳鼻咽喉疾病中国误诊大数据概要分析[J]. 丁滨,陈晓红.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6(15)
- [7]82例鼻咽癌患者的首发症状与诊断分析[J]. 陈映辉,丁文华,万华,乐林,杨歆瑶,朱湘滨,董文达,邓元平,李家俊.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5(04)
- [8]鼻咽癌125例误诊原因分析[J]. 戈长征,张定富,陈亚君. 临床误诊误治, 2012(08)
- [9]22例鼻咽癌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分析[J]. 杜伟,张晓娟,范波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13)
- [10]结外淋巴瘤79例误诊分析[J]. 黎佳全,曾嵘,杨权烈. 四川肿瘤防治, 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