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XP—适合中小型软件系统的敏捷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权震[1](2020)在《Scrum方法在Y公司软件研发项目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Y公司是省级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大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运营公司。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高速发展,公司面临着如何快速感知客户需求以及加强组织机构对客户需求的应对能力的问题,而公司的核心部门——开发部在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软件开发项目是开发部门的核心工作,如何提升软件开发效率,缩短软件交付周期成为公司领导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敏捷开发是当今最流行的软件项目开发方式,其迭代增量的开发模型有别于传统的瀑布开发模型,适合在需求快速变更的软件开发项目中应用。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研究成果,对软件项目管理和敏捷开发做了充分了解。根据公司的实际业务情况,重点研究了 Scrum方法(一种敏捷方法)的实践框架。通过对Y公司现有软件项目管理的现状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出在软件开发项目的流程、项目的进度管理和项目的组织方式等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剖析。针对这三方面的问题,基于Scrum方法并辅以DevOps理念,设计了适用于Y公司的Scrum实施方案。在项目流程方面,以Scrum的迭代增量型开发流程替代原来的瀑布型开发流程,通过不断的小周期迭代增加信息反馈,实现软件开发的灵活性;在项目进度管理方面,调整了需求管理方法、工时预估方式和可视化进度管理工具;在项目组织方式上,将职能型的组织方式改为Scrum的自组织项目团队,增强了项目干系人之间的沟通,提升了开发团队的开发效率和士气。最后通过在BTB项目中实施Scrum开发模式,改进了项目的流程、项目的进度管理和项目的组织方式,验证该方法确实可以有效提升Y公司软件项目研发的效率,缩短了开发周期。融和了 DevOps的Scrum开发方法对Y公司的软件项目管理有重要价值:明显提高了公司开发团队的软件开发效率,缩短了产品的交付周期;增加了软件项目的透明度和项目进度的可控性,增强了客户和业务部门对开发团队的信心;打破了职能部门之间的隔阂,提升了开发团队的整体士气。
施策[2](2020)在《基于敏捷开发的软件项目管理与研究 ——以R公司某互联网业务处理系统为例》文中指出R公司是某国有大型企业,近两年该企业紧跟国家“互联网+”战略步伐,积极拥抱互联网,实施数字化转型。C项目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的对接多个互联网渠道的自动化业务处理系统项目,该系统采用了大数据技术实现对海量互联网数据的大并发处理,业务上整合了R公司内部和外部关键业务数据提升了业务处理时效及风控水平。C项目作为本文的研究案例,一共分两期,一期实施过程中采用传统开发模式;二期因为业务量的增加和需求的多样化,导致传统的实施方法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于是转型为敏捷开发模式。在新旧模式的转换过程中,为了实现组织管理方式的平稳过渡,作者结合R公司现有项目管理体制的一些要求,将Scrum与XP极限编程结合应用到项目中;对项目的组织结构、开发流程、沟通方式等环节分别进行改造,在实施过程中提出了一套比较详细的实施策略。为其它企业由传统项目管理转向敏捷项目管理提供了可参考的实践经验。
彭家旺[3](2019)在《敏捷项目管理在F公司软件开发项目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IT项目软件开发过程中需求变化更加频繁,企业要想适应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在激烈竞争的行业环境中占领先机,必须实现客户价值的快速交付,这对软件开发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世纪最后十年,敏捷软件开发才在软件开发领域受到重视,从软件开发能力的角度看,它能够满足系统极速变化的要求。21世纪近20年,敏捷开发在阿里、华为等大型公司的IT项目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敏捷项目管理理论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是在一些中小型公司尝试敏捷转型的时候,遇到各种阻碍,没有达到预期。F公司是某国企控股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水利信息化和智慧化,公司有70%的营收来自IT项目。随着外部环境变化,F公司的IT项目交付面临低效交付的困境,公司高层有意将敏捷开发方法论引入到软件部的项目管理过程。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研究性访谈法、二手数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从F公司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现状出发,基于SCRUM框架,改进F公司软件开发项目的组织架构和生命周期管理流程,从而实现为客户创造质量更好的软件产品、获取更高的客户满意度、创造更好的客户价值,有效解决F公司当前的软件开发项目交付困境,提升F公司市场竞争力。本研究主要研究过程:首先,对大量现有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梳理软件开发项目的特征和管理难点,探讨敏捷发展过程及各种敏捷开发方法。经过对比分析,重点研究了 SCRUM框架及其构成,为F公司进行敏捷项目管理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分析F公司的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现状及其在项目组织结构、生命周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问题的解决思路,明确本课题对F公司软件开发项目管理改进的研究范围。最后,基于SCRUM框架,从敏捷组织、敏捷开发流程两个方面为F公司软件开发项目设计了敏捷项目管理应用方案,并通过案例项目实践对这两个方面进行验证,对案例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基于SCRUM方法的敏捷项目管理在F公司成功实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本研究课题,敏捷价值观引入F公司的管理流程中,随着多个敏捷项目的实施,将在F公司各个层面形成敏捷组织文化,为更深入的项目管理过程改进奠定基础。F公司软件开发项目敏捷组织和敏捷开发流程具有持续改进的特征,能够针对外部环境变化自适应,可以促进F公司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过程的持续改进。“迭代开发、增量交付、持续改进”的敏捷开发流程可以帮助F公司创造质量更好的软件产品、创造更好的客户价值、获取更高的客户满意度,这一套敏捷项目管理方法的创建思路,可以为其他同类型的企业进行敏捷转型提供参考。
李彦伟[4](2017)在《Scrum在中小型团队自主研发移动端App项目中的最佳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在软件开发领域最流行的开发方法是敏捷开发,其中Scrum是敏捷方法中采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笔者在参与5个项目的研发之后,并总结和归纳了敏捷开发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研究的目的是改进敏捷开发模式,帮助中小型企业及创业型企业寻找一条有效的具有可操作的敏捷开发模式最佳实践,提高中小型企业的开发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敏捷方法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例如:与传统软件开发方法相比,它能够很好的适应需求变化;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用敏捷方法开发的软件具有很好的灵活性,能够及时更新、发布版本。经典的敏捷方法中Scrum是应用最为广泛且适合中小型团队开发需求模糊易变的项目。本文通过分析移动端自主研发项目、中小开发团队和Scrum敏捷开发的特征,挖掘移动端自主研发项目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建立Scrum敏捷方法在移动端自主研发项目中的过程管理,并在实例中进行验证。本文的研究内容:1)综合分析了移动端自主研发项目的特点:需求模糊、版本迭代快、功能简单、交互设计要求高等;中小型开发团队的特点:人数少、资金少、灵活、易管理等;Scrum方法在该类项目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缺乏管理层支持、缺少相关技术人员、抵制变革、不合规、缺少评估的能力等。2)以详细、可操作为原则构造基于Scrum适用于中小型团队的最佳实践过程,把整个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明确项目愿景、组建项目团队、动态生成产品需求清单、冲刺计划、冲刺、持续交付。指出关键成功因素:Scrum方法、自我管理、优秀的实践策略、时间箱和学习型组织,并把产品计划会议、冲刺计划会议、每日例会和评审回顾会议作为关键节点评审阶段性成果。3)通过实例验证最佳实践过程是可行的,由于时间仓促只在一个项目进行验证不能说明是普遍适用的,对模型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并提出展望。
袁夏[5](2017)在《敏捷项目管理在人力资源开发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发展节奏加快,客户对于需求的变更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软件开发项目中。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主要基于线性化开发,过于注重预测、计划和阶段性控制,因此渐渐不适应现代企业的开发节奏。尤其是互联网项目,项目周期短而且需求变化迅速,传统方法没有办法实现对于需求的快速响应。另外,项目一旦因需求变更或者质量缺陷进行返工,容易导致开发延时、费用超支甚至失败。快速相应变化逐渐成为软件开发企业的核心竞争要素之一。敏捷项目管理因具有“拥抱变化、适应性强、阶段交付”等特点,近年来在世界众多软件企业中被广泛使用。目前,我国有关敏捷管理方面的实践还处在照搬或模仿的初级阶段,很多企业在向敏捷转型的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因为敏捷和传统方法在价值观和实践方法差异巨大,比如“不断拥抱变化、小规模的团队管理、与客户一起工作”等理念并不能很快被管理层甚至团队接受。所以敏捷项目管理并没有发挥其最大的优势。因此,将敏捷思想与传统方式相结合起来可能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新方案。在发挥敏捷灵活性和适应变化能力的同时,通过传统项目管理的方法进行进度把控。而且该方案还能降低实施敏捷方法的复杂性和专业度,帮助使用传统方法的企业顺利向敏捷转型。本文通过对软件项目管理方法进行研究,针对传统项目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敏捷管理进行总结,将管理原则、模式及方法融入软件开发的管理进程内。进而构建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敏捷项目管理模型,从而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效率,满足复杂且灵活多变的项目需求。该模型以敏捷宣言和十二条原则为基础,结合了Scrum的流程和XP极限编程方法的关键实践,并在整个过程中贯彻“精益开发”的原则。进而将这些敏捷思想和实践融入传统项目管理的需求分析、设计开发和使用维护阶段,如此便能有效地发挥两者优势,既做到对需求的快速响应,又保证了进度和质量,从而达到扬长避短和互惠互利的目的,以便有效满足客户需求,达到项目最佳的效果。最后,通过A公司人力资源开发系统项目实施过程对该模型进行实践,验证其有效性和适用性并研究如何更好地通过敏捷管理具体方法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和质量。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型适用于分布复杂、需求多样化且变化多的的软件项目管理。同时,对我国企业从传统开发到敏捷项目管理的转型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借鉴意义。
陆亮亮[6](2012)在《XP-PSP集成软件过程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软件工程的发展,软件过程改进作为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质量的一种手段,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适应需求快速变更的环境,许多中小型开发团队都开始用敏捷方法进行开发。敏捷方法需要团队中所有成员都具有很强的开发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然而,主流敏捷方法都没有明确指出如何才能有效提高个人的开发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开发团队在使用敏捷方法的同时,需要一种能够弥补团队成员能力不足的方法来指导软件开发。本文首先总结了软件工程发展过程中一些重要的开发方法。然后分别对敏捷软件开发方法中的极限编程和计划驱动方法中的个人软件过程进行了综述,同时分析了这两种开发方法各自的优缺点。最后介绍了国内外研究人员对计划驱动方法和敏捷软件开发方法进行集成的情况。基于以上工作,针对开发团队在使用敏捷方法时,由于团队成员个人能力的不足,导致敏捷过程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问题,提出了一个集成的软件过程模型——XP-PSP。XP-PSP采用极限编程(XP)迭代式的过程框架,在每次迭代中引入个人软件过程(PSP)和极限编程的具体实践,将极限编程和个人软件过程中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升个人能力。同时,这种过程模型既具有极限编程所提供的自适应性又具有个人软件过程所支持的可预测性,能够适应需求多变的环境。这使得看上去相冲突的两种过程方法能够互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本文重点介绍了XP-PSP的原则、生命周期、能力级别、特点和适用场景。XP-PSP在一个五人团队开发信息管理系统EAM时进行了应用。在开发过程中,通过收集历史数据,实施流程改造,监控开发过程,使团队达到了预期目标。数据表明,XP-PSP这种集成的软件过程方法是有效的。
郑宇[7](2011)在《基于GRAPPLE和XP开发过程的中小型企业信息化设计和开发模式研究》文中提出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内涵与大型企业无本质区别,但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型企业技术与资金相对短缺,使得相对成熟的大型企业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经验并不能完全适应于中小型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面对越来越大的中小型企业信息化需求,如何设计一种适合中小型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模式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虽然适合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开发过程的GRAPPLE和XP已经相对成熟,但单纯地使用GRAPPLE和XP中的任何一种方法其局限都较明显,不能较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为了将GRAPPLE的用例驱动、以开发过程构架为中心和迭代式设计与开发的特点同XP的沟通高效、设计简单、反馈迅速等特点相结合,本文详细分析了GRAPPLE和XP的优点以及各自在实际项目开发中存在的局限性,通过对二者之间主要问题的研究,引入了一个以GRAPPLE开发过程为基础,结合XP方法若干思想的开发过程。GRAPPLE和XP融合的开发过程采用迭代式开发方法,以架构为中心,采纳XP结对编程、客户参与、反馈及时的思想,将GRAPPLE和XP的优点应用在各自最擅长的领域内,并有效结合,规避各自在单独使用时的局限。针对所设计的GRAPPLE结合XP的开发过程,本文还提出了一个基于JAVAEE框架技术的开发技术模式。最后,作者在所负责的一项CRM应用系统开发过程中,依据所设计的GRAPPLE和XP结合的开发过程对项目进行了规划,同时和其他开发过程进行了对比,对比结论有效印证了GRAPPLE和XP结合的开发过程应用在实际项目中的有效性。
苏瑾[8](2011)在《中小企业信息系统需求变更的XP重构模型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信息系统项目开发过程中存在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那就是需求的频繁变化。需求变更管理不力将带来诸多麻烦,这在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开发中表现尤为突出。被动的需求变更工作、频繁的变更使得项目无限制延期、额外的工作量带来的项目成本不断增加等问题使人们逐渐意识到,如何积极有效地处理需求变更、制定一套可行的需求变更管理方法才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所在。本文针对上述现状简要回顾了敏捷方法中最常用的极限编程模型,对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需求变更问题给予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系统开发中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敏捷模型-面向中小企业的XP重构模型(XPRM-SMEO),并对模型的架构、构成、生命周期以及包含的开发过程准则等进行了研究。针对XPRM-SMEO模型中提出的一个关键的开发过程准则-“对需求及其变更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制定了一套详细的变更配置管理方法,该方法结合中小企业在系统开发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分别从需求跟踪、版本控制以及变更控制等方面展开研究,最终得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最后介绍了本方法应用于“电子产品研发管理系统”开发的一个成功案例,在该案例中严格按照XPRM-SMEO模型中的变更配置管理方法中制定的相关规范对项目开发中的需求及其变更进行了管理和控制,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杨庆丰[9](2010)在《基于极限编程的校园一卡通系统开发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的软件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社会上急需小型软件开发以及小规模开发团队所需的人才,因而对小型化软件开发方法的研究就变得极为紧迫。极限编程方法是一个轻量级的、灵巧的、具有代表性的敏捷软件开发方法,所以此方法的研究对于小型软件企业及企事业单位内部开发软件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本文针对小型软件开发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总结并提出了一套具有操作性的、详细的、适用于小型软件开发企业的软件开发流程。首先总结了常见的软件开发方法,并对敏捷开发方法和传统开发方法作了分析和比较,然后对极具代表性的敏捷开发方法——极限编程在价值观、原则、行为和核心实践上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最后重点介绍了极限编程方法在某职业中学的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中的应用。展示了小型软件开发过程中,具体实施极限编程的方法,从如何搜集用户素材,提出系统隐喻,到制定版本计划、制定迭代计划,最后进行实例的迭代从而发布软件的全过程。在理解极限编程核心精神的基础上,本文对极限编程的实践方法进行了扩展,提出了一个新的XP实践方法。极限编程是众多敏捷方法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虽然它现在主要应用在小型软件开发中,但它的部分思想仍可以应用到大型项目或系统建模中,对它的研究必将进一步深入下去。
莫岚,朱开梅,徐云[10](2009)在《基于ASP的查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敏捷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结合桂林医学院图书馆查新数据库管理系统,介绍在软件工程领域内适合中小型软件系统开发的敏捷方法的一般方法和迭代过程及其在查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践过程,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为高校图书馆提供一个快捷、高效的特色数据库解决方案,证明敏捷开发技术适用于图书馆进行自建特色中小型数据库系统的软件和平台开发项目工程。
二、XP—适合中小型软件系统的敏捷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XP—适合中小型软件系统的敏捷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Scrum方法在Y公司软件研发项目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结构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概述 |
2.1 软件项目管理 |
2.1.1 软件项目管理概念 |
2.1.2 软件项目开发模式 |
2.2 敏捷开发 |
2.2.1 敏捷开发的起源 |
2.2.2 敏捷开发的价值观和原则 |
2.2.3 敏捷开发的优势 |
2.2.4 敏捷开发的延伸——DevOps |
2.3 Scrum方法 |
2.3.1 Scrum方法的三大支柱 |
2.3.2 Scrum方法的构成元素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Y公司软件项目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Y公司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现状 |
3.1.1 软件项目开发流程 |
3.1.2 软件项目组织方式 |
3.2 Y公司软件开发项目管理问题分析 |
3.2.1 软件项目的流程问题 |
3.2.2 软件项目的进度控制问题 |
3.2.3 软件项目的组织方式问题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Scrum方法的Y公司软件项目应用方案 |
4.1 软件项目研发流程转换 |
4.1.1 基于Scrum方法建立流程 |
4.1.2 编制Scrum产品任务列表 |
4.1.3 Scrum事件的执行 |
4.2 软件项目进度管理变更 |
4.2.1 需求管理方法的转换 |
4.2.2 项目工时估算 |
4.2.3 项目进度可视化工具 |
4.3 软件项目组织方式调整 |
4.3.1 Scrum产品负责人 |
4.3.2 Scrum团队 |
4.3.3 Scrum教练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Scrum应用方案在Y公司的实施及效果 |
5.1 实施前的相关培训工作 |
5.2 BTB项目实施过程 |
5.2.1 BTB项目介绍 |
5.2.2 建立BTB项目的Scrum流程 |
5.2.3 Scrum进度管理应用 |
5.2.4 组建BTB项目Scrum团队 |
5.2.5 Scrum实施的要点 |
5.3 实施效果评价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基于敏捷开发的软件项目管理与研究 ——以R公司某互联网业务处理系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传统瀑布式开发相关概念和理论 |
2.2 敏捷开发相关概念和理论 |
2.2.1 敏捷开发的起源 |
2.2.2 敏捷开发及主要方法介绍 |
2.3 传统瀑布式开发方法与敏捷开发方法比较 |
第三章 R公司C项目背景及一期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项目现状 |
3.1.1 R公司简介 |
3.1.2 C项目背景 |
3.1.3 项目特点分析 |
3.1.4 项目团队及职责 |
3.1.5 项目管理流程 |
3.1.6 项目沟通机制 |
3.1.7 项目管理工具 |
3.2 C项目问题分析 |
3.3 C项目引入新的管理办法的必要性 |
第四章 C项目二期基于敏捷开发的管理体系设计 |
4.1 基于敏捷方法调整项目团队 |
4.1.2 产品负责人 |
4.1.3 敏捷教练 |
4.1.4 开发团队 |
4.1.5 专家人员 |
4.2 基于敏捷方法调整开发流程 |
4.2.1 构建敏捷开发流程 |
4.2.2 Sprint冲刺设计 |
4.2.3 版本迭代设计 |
4.3 基于敏捷方法调整项目沟通机制 |
4.3.1 需求评审会和迭代启动会 |
4.3.2 每日站会 |
4.3.3 迭代评审会 |
4.3.4 发布评审会 |
4.3.5 迭代回顾会 |
4.4 基于敏捷方法构建项目工件 |
4.4.1 产品Backlog构建 |
4.4.2 冲刺Backlog构建 |
4.4.3 产品增量构建 |
4.5 基于敏捷方法引入项目辅助管理工具 |
4.5.1 启用新的项目管理工具 |
4.5.2 引入可视化看板 |
4.5.3 引入测试驱动开发 |
4.5.4 引入持续集成及自动化部署 |
4.6 C项目一期、二期管理体系对比 |
第五章 C项目二期运用敏捷开发管理的实施案例 |
5.1 C项目二期项目特点介绍 |
5.2 敏捷管理方法在C项目二期中的应用 |
5.2.1 团队管理策略 |
5.2.2 项目沟通策略 |
5.2.3 辅助工具使用策略 |
5.2.4 开发流程相关策略 |
5.3 C项目应用敏捷管理方法成果总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的结论 |
6.2 论文的不足 |
6.3 未来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敏捷项目管理在F公司软件开发项目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 |
第2章 相关理论 |
2.1 软件开发项目管理 |
2.1.1 软件开发项目特征 |
2.1.2 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的难点 |
2.2 敏捷管理 |
2.2.1 敏捷管理的发展 |
2.2.2 敏捷管理的优势 |
2.2.3 敏捷开发方法 |
2.3 SCRUM框架 |
2.3.1 SCRUM框架概念 |
2.3.2 SCRUM框架构成 |
第3章 F公司软件开发项目管理问题及解决思路 |
3.1 F公司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现状 |
3.2 F公司软件开发项目管理问题分析 |
3.2.1 项目组织结构及存在的问题 |
3.2.2 项目生命周期及存在的问题 |
3.3 F公司软件开发项目管理问题的解决思路 |
第4章 F公司敏捷项目管理应用方案设计 |
4.1 F公司基于SCRUM的敏捷组织设计 |
4.1.1 组织架构设计 |
4.1.2 敏捷团队组建 |
4.1.3 敏捷组织运作环境创建 |
4.2 F公司基于SCRUM的敏捷开发流程 |
4.2.1 敏捷项目生命周期模型 |
4.2.2 敏捷项目开发过程的关键测量指标 |
第5章 F公司敏捷项目管理应用方案实施及效果评价 |
5.1 案例项目甄选 |
5.2 案例项目敏捷组织形式 |
5.3 案例项目敏捷开发流程的实施 |
5.4 案例项目实施效果评价 |
5.4.1 敏捷组织改进成效 |
5.4.2 敏捷开发流程实施成效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访谈提纲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Scrum在中小型团队自主研发移动端App项目中的最佳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2.1 软件开发过程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 敏捷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敏捷方法的发展 |
2.2.2 敏捷方法的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
2.3 移动端APP开发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移动端App发展 |
2.3.2 移动端App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3 敏捷方法在移动端App开发中的应用现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自主研发移动端APP及中小型开发团队 |
3.1 自主研发移动端App项目 |
3.1.1 移动端App起源 |
3.1.2 自主研发移动端App项目特点 |
3.2 中小型开发团队 |
3.3 SCRUM在中小型团队开发移动端App项目中的应用现状 |
3.4 SCRUM在中小型团队开发移动端App项目中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
3.4.1 Scrum方法 |
3.4.2 Scrum团队自我管理 |
3.4.3 高效的实践技术 |
3.4.4 建立学习型组织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SCRUM的最佳实践模型 |
4.1 基于SCRUM的最佳实践相关概念描述 |
4.2 SCRUM在中小型团队开发移动端APP项目的最佳实践过程 |
4.2.1 设计原则 |
4.2.2 最佳实践过程 |
4.3 基于SCRUM的最佳实践关键节点 |
4.3.1 产品计划会议 |
4.3.2 冲刺计划会议 |
4.3.3 每日例会 |
4.3.4 冲刺评审会议 |
4.3.5 冲刺回顾会议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SCRUM的中小型团队开发移动端APP的案例研究 |
5.1 开发团队简介 |
5.2 项目简述 |
5.2.1 项目愿景 |
5.2.2 产品业务模块 |
5.2.3 产品功能结构 |
5.2.4 产品架构 |
5.3 项目实施 |
5.3.1 明确项目愿景 |
5.3.2 组建项目团队 |
5.3.3 构建产品需求清单 |
5.3.4 冲刺任务清单 |
5.3.5 冲刺过程 |
5.3.6 持续交付 |
5.4 最佳实践模型的优势及效果 |
5.4.1 最佳实践模型的优势 |
5.4.2 最佳实践模型的应用效果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本文所做的工作 |
6.2 本文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敏捷项目管理在人力资源开发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敏捷项目管理理论 |
2.1 敏捷起源 |
2.2 敏捷核心价值观 |
2.3 敏捷项目管理特点及应用 |
2.4 敏捷典型方法简介 |
2.4.1 极限编程 |
2.4.2 Scrum |
2.4.3 精益软件开发 |
2.5 敏捷与传统项目管理方法的比较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敏捷项目管理模型研究 |
3.1 结合敏捷方法的软件项目管理模型 |
3.2 团队管理 |
3.2.1 团队建设 |
3.2.2 组织结构 |
3.2.3 沟通协作 |
3.3 需求管理 |
3.3.1 需求收集和分析 |
3.3.2 变更管理 |
3.4 进度管理 |
3.4.1 里程碑设定 |
3.4.2 迭代计划和任务分配 |
3.5 质量管理 |
3.5.1 设计与编码过程 |
3.5.2 测试和缺陷管理 |
3.5.3 定期检查和调整 |
3.5.4 文档管理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敏捷方法在A公司人力资源开发系统项目中的应用 |
4.1 A公司人力资源开发系统项目分析 |
4.1.1 公司简介 |
4.1.2 系统背景 |
4.1.3 系统开发面临的问题 |
4.1.4 系统分析小结 |
4.2 A公司人力资源开发系敏捷项目管理实施 |
4.2.1 组织结构及团队管理 |
4.2.2 需求收集和分析 |
4.2.3 开发和迭代进程 |
4.3 敏捷项目管理效果分析与评价 |
4.3.1 整体效果评价 |
4.3.2 敏捷对需求管理改进效果 |
4.3.3 敏捷对进度管理改进效果 |
4.3.4 敏捷对质量管理改进效果 |
4.3.5 敏捷对团队管理改进效果 |
4.3.6 进一步改进建议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XP-PSP集成软件过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目录 |
表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软件过程综述 |
2.1 传统软件过程研究综述 |
2.1.1 瀑布模型 |
2.1.2 快速原型模型 |
2.2 CMM/CMMI研究综述 |
2.3 统一过程研究综述 |
2.4 敏捷软件开发方法研究综述 |
第三章 XP与PSP研究综述 |
3.1 XP研究综述 |
3.1.1 XP的四种价值 |
3.1.2 XP的十二个具体实践 |
3.1.3 XP团队的角色分配 |
3.1.4 XP的适用场景 |
3.1.5 关于XP的评论 |
3.2 PSP研究综述 |
3.2.1 PSP的基本原理和改进框架 |
3.2.2 PSP的原则 |
3.2.3 PSP时间管理 |
3.2.4 PSP制定计划 |
3.2.5 PSP缺陷管理 |
3.3 计划驱动方法和敏捷方法的融合 |
3.3.1 CMMI与敏捷方法的融合 |
3.3.2 RUP与敏捷方法的融合 |
3.3.3 PSP/TSP与敏捷方法的融合 |
第四章 XP-PSP集成软件过程 |
4.1 XP-PSP的概述 |
4.2 XP-PSP的原则 |
4.2.1 快速反馈 |
4.2.2 假设简单性 |
4.2.3 递增更改 |
4.2.4 协同控制 |
4.2.5 数据收集与分析 |
4.2.6 尽早移除缺陷 |
4.3 理想的XP-PSP生命周期 |
4.3.1 开始/重新开始 |
4.3.2 探索 |
4.3.3 计划 |
4.3.4 设计 |
4.3.5 构造 |
4.3.6 总结 |
4.4 XP-PSP能力级别 |
4.5 XP-PSP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
4.6 XP与PSP集成的意义 |
第五章 基于EAM项目的实例分析 |
5.1 EAM项目背景 |
5.2 EAM项目实施 |
5.2.1 EAM项目第一次迭代 |
5.2.2 EAM项目第二次迭代 |
5.3 EAM项目过程数据分析 |
5.4 EAM项目总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存在的问题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 |
参与项目 |
(7)基于GRAPPLE和XP开发过程的中小型企业信息化设计和开发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发展趋势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3.3 研究方法 |
1.3.4 论文框架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论文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
2.1 传统开发过程 |
2.1.1 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 |
2.1.2 快速原型模型(Rapid Prototype Model) |
2.1.3 螺旋模型(Spiral Model) |
2.2 现代开发过程 |
2.2.1 RUP 模型 |
2.2.2 GRAPPLE 模型 |
2.2.3 极限编程XP 简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GRAPPLE 和XP 的中小型企业信息系统开发过程模式设计 |
3.1 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的特点 |
3.2 中小型企业信息系统开发的需求分析 |
3.2.1 中小企业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
3.2.2 中小型企业信息系统开发的需求 |
3.3 GRAPPLE 和XP 对中小型企业信息系统开发的支持分析 |
3.3.1 GRAPPLE 的优点及局限性 |
3.3.2 XP 的优点及局限性 |
3.4 基于GRAPPLE 和XP 过程结合的信息系统开发过程模式 |
3.4.1 GRAPPLE 和 XP 的对比分析 |
3.4.2 GRAPPLE 和 XP 的结合的可行性分析研究 |
3.4.3 GRAPPLE 结合 XP 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案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 JAVAEE SSH 框架的开发技术模式 |
4.1 GRAPPLE 和XP 开发过程对开发技术的要求 |
4.2 适合GRAPPLE 和XP 开发过程的框架分析 |
4.2.1 开发框架的分析 |
4.2.2 JAVAEE 框架分析 |
4.3 适合GRAPPLE 和XP 开发过程的框架选择 |
4.3.1 表示层框架的选择 |
4.3.2 业务逻辑层框架的选择 |
4.3.3 持久层框架的选择 |
4.3.4 各个层次框架的整合 |
4.4 本章总结 |
第5章 基于GRAPPLE 和XP 开发过程的中小型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实现 |
5.1 项目介绍 |
5.2 项目开发规划与实施 |
5.2.1 需求收集段 |
5.2.2 分析段 |
5.2.3 设计段 |
5.2.4 迭代开发段 |
5.2.5 部署段 |
5.3 GRAPPLE 结合XP 开发过程与RUP 开发过程效果对比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大摘要 |
(8)中小企业信息系统需求变更的XP重构模型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国内外研究背景 |
1.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需求变更管理相关研究现状 |
1.2.2 敏捷方法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本文的主体结构 |
第2章 需求变更管理与敏捷开发相关理论介绍 |
2.1 需求变更管理相关介绍 |
2.1.1 软件需求的定义 |
2.1.2 需求管理及其在中小企业信息系统开发中的特性 |
2.1.3 CMM中的需求管理 |
2.1.4 需求变更管理的相关概念界定 |
2.2 敏捷开发相关介绍 |
2.2.1 敏捷方法的价值观和原则 |
2.2.2 XP极限编程的过程准则 |
2.3 小结 |
第3章 面向中小企业的XP重构模型(XPRM-SMEO)的研究与设计 |
3.1 XPRM-SMEO模型的提出 |
3.1.1 理论上的XP在中小企业信息系统开发中的不足 |
3.1.2 XPRM-SMEO建模的理论依据 |
3.2 XPRM-SMEO的设计 |
3.2.1 XPRM-SMEO的要素 |
3.2.2 XPRM-SMEO的构成 |
3.2.3 XPRM-SMEO的开发过程准则 |
3.2.4 XPRM-SMEO的生命周期 |
3.2.5 XPRM-SMEO的迭代过程 |
3.3 XPRM-SMEO与XP的比较 |
3.4 XPRM-SMEO与CMM |
3.5 小结 |
第4章 基于XPRM-SMEO模型的变更配置管理方法 |
4.1 基于XPRM-SMEO模型的软件配置与变更管理方法概述 |
4.2 XPRM-SMEO方法的变更配置管理工作流程设定 |
4.3 XPRM-SMEO方法的变更配置管理中涉及的角色 |
4.4 XPRM-SMEO方法的变更配置管理 |
4.4.1 需求跟踪 |
4.4.2 版本管理 |
4.4.3 变更控制 |
4.5 小结 |
第5章 应用实例 |
5.1 项目背景 |
5.2 电子产品研发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
5.2.1 系统应用技术 |
5.2.2 系统运行环境 |
5.2.3 系统总体架构模型 |
5.3 电子产品研发管理系统开发周期管理 |
5.3.1 项目的需求管理 |
5.3.2 发布规划和迭代计划 |
5.3.3 系统迭代开发与实现 |
5.3.4 验收测试 |
5.3.5 基线版本发布 |
5.4 电子产品研发管理系统的变更配置管理 |
5.4.1 需求变更管理 |
5.4.2 需求跟踪 |
5.4.3 版本管理 |
5.5 应用效果统计分析 |
5.6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9)基于极限编程的校园一卡通系统开发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软件开发方法概述 |
2.1 软件开发方法简述 |
2.2 软件开发方法分类 |
2.2.1 结构化方法 |
2.2.2 原型化方法 |
2.2.3 瀑布式方法 |
2.2.4 RUP 方法 |
2.2.5 敏捷方法 |
2.3 敏捷开发方法与传统开发方法的比较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极限编程 |
3.1 极限编程理论 |
3.1.1 极限编程的价值观 |
3.1.2 极限编程的原则 |
3.1.3 极限编程的行为 |
3.1.4 极限编程的核心实践 |
3.2 极限编程的降低风险作用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极限编程的校园一卡通系统开发过程 |
4.1 背景介绍 |
4.2 为什么要使用极限编程方法 |
4.3 校园一卡通系统总体设计与规划 |
4.3.1 系统需求分析 |
4.3.2 系统开发模式的设计 |
4.3.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3.4 系统安全机制 |
4.3.5 校园卡技术的选择 |
4.3.6 基于XP 的开发过程设计 |
4.4 项目探索 |
4.4.1 设计目标 |
4.4.2 用户素材 |
4.5 项目计划 |
4.5.1 第1 版计划 |
4.5.2 第1 次迭代计划 |
4.6 项目实施 |
4.6.1 环境准备 |
4.6.2 结对编程 |
4.6.3 第1 次迭代实例 |
4.6.4 第2 次迭代实例 |
4.6.5 第1 版本发布 |
4.7 各子系统的开发 |
4.7.1 管理中心系统的其它部分 |
4.7.2 食堂管理子系统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XP—适合中小型软件系统的敏捷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Scrum方法在Y公司软件研发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 权震. 山东大学, 2020(12)
- [2]基于敏捷开发的软件项目管理与研究 ——以R公司某互联网业务处理系统为例[D]. 施策.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3]敏捷项目管理在F公司软件开发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 彭家旺. 山东大学, 2019(03)
- [4]Scrum在中小型团队自主研发移动端App项目中的最佳实践研究[D]. 李彦伟. 云南大学, 2017(05)
- [5]敏捷项目管理在人力资源开发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袁夏.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2)
- [6]XP-PSP集成软件过程的研究[D]. 陆亮亮. 南京大学, 2012(10)
- [7]基于GRAPPLE和XP开发过程的中小型企业信息化设计和开发模式研究[D]. 郑宇. 江苏科技大学, 2011(01)
- [8]中小企业信息系统需求变更的XP重构模型研究与应用[D]. 苏瑾. 西南交通大学, 2011(04)
- [9]基于极限编程的校园一卡通系统开发方法[D]. 杨庆丰. 苏州大学, 2010(01)
- [10]基于ASP的查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敏捷开发[A]. 莫岚,朱开梅,徐云. 广西图书馆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27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