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项目优化组合与终止模式研究

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项目优化组合与终止模式研究

一、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项目最佳组合及中止模型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宋鸿雁[1](2015)在《大庆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项目管理完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国际性金融风暴迅速席卷全球,各国经济都面临着一场全球化的科技革命,科技进步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科技改革将管理、技术与资本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科技企业的迅速发展,有关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投资也在迅速发展,风险投资作为企业一种新型的投资机制,表现出极强的高风险与高收益的特点,因此风险投资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与竞争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在进行风险投资的过程中有效地进行风险投资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项目的现状分析入手,在借鉴国内外相关领域有关风险投资项目的研究成果上,结合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提出了研究大庆高新技术企业的现实意义。课题首先对大庆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项目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根据大庆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构建了项目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已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大庆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模型,最后,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大庆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项目进行评价分析,然后根据大庆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价结果找出其风险投资项目存在的具体问题,具体包括项目风险投资管理存在缺陷、风险投资项目的专业人员相对匮乏、风险投资项目过程中信息沟通不畅、风险投资主体过于单一、风险投资项目的规模较小且效率较低等缺点。针对具体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大庆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管理体系、积极培养复合型风险投资人才、建立发达的信息沟通渠道、培养多元化的风险投资主体、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散机制等策略,以此提高大庆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的有效性,提高大庆高新技术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鲁皓[2](2011)在《风险资本市场中的投融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二十年来风险资本市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既要归功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和技术创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也要归功于金融市场监管方式的转变和金融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与风险资本市场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相比,相关理论研究的发展却相滞后,部分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结论迥异,将风险资本市场作为有机整体的研究亦不多见。我国近年来正在着力于风险资本市场的培育,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风险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及实践指导意义。本文从风险投资机构的视角出发,研究了风险资本市场中的投融资机制。首先通过实物期权方法从估值方法和投资时机两方面分析了投资机制中风险管理方法的设计,再从筹资机制的制度沿革和风险投资网络的形成特征两个方面分析了投资机制中风险分担方法的设计,并以此为基础通过社会网络方法剖析了风险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本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如下:①价值漏损是指期权合约持有者没有得到标的资产持有收益率和现金流的现象。目前的研究中实物期权价值多由动态复制方法决定,这种方法决定了在期权和复制组合之间不存在套利机会,因此价值漏损问题便无从考虑。而实际上,很多实物资产都存在价值漏损现象,比如股利分红或利息等。价值漏损的存在会改变标的实物资产价值的演化路径,从而影响到期权价值和项目价值。因此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对CA方法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以二叉树模型与决策树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包含价值漏损的实物期权定价方法。并通过一个应用实例,将所建立的方法与传统CA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含有价值漏损的实物期权定价模型更能反映影响期权价值的实体资产真实回报的变化情况。②就风险对投资时机的影响问题而言,现有文献中理论分析与实证结果存在较大的分岐。本文从实物期权理论的视角出发,以新兴技术项目投资为背景,建立了新兴技术项目的期权定价模型,给出了新兴技术项目最佳投资时机和投资规模的表达式,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风险对投资时机的影响规律,指出分岐不但源于竞争方式的考虑,还源于实物期权理论中投资机会永生和资产价格随机游走的假设。该部分研究工作以Goto和Takashima于2009所建立的期权评价模型为基础,但做了如下的创新:其一,考虑到技术分裂速度的加快和风险资本的进入会导致新兴技术的商业化周期缩短,限定了新兴技术项目的有效投资时间,在模型中引入了投资时限变量;其二,考虑到新兴技术项目以高技术风险和高市场风险并存为特征,在刻画其资产价格走势时兼顾了价格的多变性和资产的内生价值,将价格过程视作由外生性因素和内生性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随机过程;其三,模型结果表明随风险增加,最优投资时机会呈现出先提前再延迟的规律,这一结果能够从实物期权理论的视角解释传统理论与实证结果所产生的分岐;其四,指出了投资时限对投资时机的影响规律。③已有的研究成果多限于对风险资本产业的各个环节或侧面的研究,把风险资本市场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从整体市场的角度对风险资本运行机制进行系统分析,探讨了筹资机制所造成的展期风险随风险投资网络传染的情形,并从社会网络的视角研究了风险投资网络结构对风险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该部分研究工作以Wagner两银行模型为基础。Wagner研究了各银行资产组合的相关性,指出风险分摊策略会增加系统性风险,本文在其研究基础上做了如下创新:其一,本文偏重于网络结构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分析,模型中系统由多个风险投资机构组成,根据风险管理机制形成了网络连接;其二,本文中系统性风险源于跨期风险分担机制所造成的展期风险;其三,本文设计的挤兑模式是分阶段进行的,能较好符合自促成传染效应的本义;其四,模型分析的基础是通过投资效用函数和风险投资机构利润函数展开的;其五,本文结合违约回收率分析了网络结构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

周孝华,雷佳敏[3](2010)在《基于战略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估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评估,传统的估值方法(如现金流贴现法DCF),忽略了企业在投资中的不确定性和决策的灵活性,往往低估了企业的价值。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命周期进行划分,考虑实物期权所带来的灵活性价值,首次引入公司上市的战略价值,从战略投资这一全新角度评估在创业板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建立更加适合高新技术企业的定价模型,并通过算例分析表现该模型在实践中的现实意义。

王磊[4](2009)在《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融资研究 ——基于中美比较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注意到中国人勤劳,但并不富有。他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中国是一个停滞的社会,但斯密对中国社会为什么停滞没有做出更深入的解释,最近我们找到了这个答案。首先我们肯定这个事实的存在,我们常说十八世纪乾隆盛世是近代中国的鼎盛时期,到处歌舞升平。1766年朝廷的财政收入是4937万两银子,相当于今天的11.4亿美元,然而大清帝国一年的财政收入尚不及今天一个只有6岁的民营公司——无锡尚德公司2007年的收入。但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短短二十几年里GDP增长15倍,连续二十几年GDP以年均超过9%的速度增长。引起这变化的秘密是什么呢?其实过去中国人的勤劳而穷和今天的勤劳而富是一个硬币的两面,都在于两个字:“制度”。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经济日益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每年以近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但资本市场的发展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资本市场不完善,缺少相应的投融资渠道,导致一方面社会巨额资金被迫滞留在银行系统,以及其他诸如保险公司和养老金等一些大的机构手中,另一方面众多企业却一直陷于资本短缺带来的发展瓶颈之中。在美国,90%的高新技术企业都是按私募股权投资的早期形式风险投资模式发展起来的。在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已经培养了新浪、蒙牛、尚德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私募股权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份,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和管理支持。美国成熟的私募股权投资业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也是世界其他各国发展私募股权投资业借鉴的榜样。而中国私募股权投资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还是处于初级阶段。私募股权投资有限合伙制度是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历史上最重要的制度创新,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成为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主导的组织形式,而养老金投资制度的变革同样极大地推动了私募股权投资有限合伙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私募股权投资有限合伙制度的发展又提升了养老金投资的效率。美国私募股权投资业的成功发展,所有这些制度的创新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那么美国的这些制度创新对于中国私募股权投资业的发展是否适合呢?经过研究发现,目前国内以私募股权投资有限合伙制度与养老金投资之间联系为主题的研究很少。本文选择私募股权投资的融资为研究主题,围绕私募股权投资的资本供给、有限合伙制度,以及养老金投资制度这个核心内容进行研究。首先,用实证分析和经济史的研究方法,分析了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组织形式的制度化演进历程,以及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特征,指出有限合伙制度是私募股权投资有效的制度创新,并成为美国20世纪80年代后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主导组织形式;同时通过分析美国养老金制度的改革,认为这项制度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私募股权投资有限合伙制度的创立和成熟,从而又进一步推动了美国私募股权投资业的发展;而通过对中国私募股权投资业现状的分析研究,指出中国要推动和发展私募股权投资业也必需进行制度创新。第二,以比较研究方法,论证了私募股权投资有限合伙制度的效率:SBIC为私募股权投资有限合伙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有限合伙制度是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必然选择;运用产业组织理论证明效率是组织形式不断演进的动力,有限合伙制度符合私募股权投资业的发展规律,是对传统组织形式的创新超越;运用契约理论证明私募股权有限合伙制度的激励约束机制是最有效的契约机制。第三,运用组合投资理论及系统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养老金投资制度,认为有限合伙制度有效解决了养老金以投资者的身份直接投资于企业所带来的委托代理和严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中国养老金要想获得重大发展,如果没有相关制度的扶持配合,是很难做到的。在本文的最后,提出了相关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养老金投资于私募股权领域能够促进和完善私募股权投资的有限合伙制度,进而推动私募股权投资业的发展;养老金投资于中国的私募股权市场是中国养老金制度的突破和创新;有限合伙制度将是中国私募股权投资业恰当的选择和制度创新。

秦涛[5](2009)在《中国林业金融支持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已经成为经济的核心,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率,当金融因素的作用受到限制时,经济增长必然遭遇资本投资不足和金融资源低效配置的约束。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林业产业化发展,要求广泛而有效率的信用活动和金融运行,以保障持续增加的资本投入和会融资源的有效配置。毫无疑问,我国现阶段林业仍具有显着“产融弱质性”,面临严峻的资本形成不足、发展资金短缺的困境。林业资本形成缺口必然导致出现林业投资缺口,从而对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形成严重制约,这必然形成对我国林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严重制约。因此,迫切需要在公共财政经常性账户纳入预算和已有稳定来源的资金支持之外,制定新的特殊政策,允许从全社会范围合理并适度地筹措资金,拓宽林业投融资渠道,提高林业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以满足林业建设的需要。林业金融支持正是为弥补林业资本形成不足造成严重资金缺口而出现的一种创新制度安排,林业金融运行的核心集中于林业金融资源配置及其效率实现,林业金融资源配置是由其金融制度、体系、治理、运行机制等共同决定的过程,效率取决于制度供给的完备性和有效率的传导。林业金融支持基本职能在于实现对林业金融的动员和配置,林业投资风险规避与防范,以保证林业资本的顺畅循环、周转和有效流动,满足林业产业发展日益增强的资金需求,林业金融支持理应成为推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战略性机制和重要途径。本文借鉴产业经济学、金融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理论的合理因素,从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的金融基础、产融互动和林业金融资源效率等多个角度,论述了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金融支持内在机理,并基于金融战略视角,从林业资本形成、投资效率、会融运行三个维度进行分析,通过构建“林业资本形成缺口模型”梳理林业产业发展进程中金融支持的内生逻辑和现实依据,为林业金融支持框架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提出了林业金融支持制度安排的合理性以及体制的完善能够提供林业发展所需要的金融资源集聚与配置机制,通过以财政性融资、政策性融资和商业性融资所构成的三维空间支持体系奠定了我国林业金融支持体系的基础平台。在林业金融支持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分别从金融需求和供给角度对林业融资需求和引资能力进行分析。首先,对我国林业信贷融资需求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并基于信贷供给理论探讨林业面临信贷约束和融资困境的本质原因,提出利用抵押品替代和扩展机制,以及通过建立林业金融服务体系来缓解林业信贷融资困境。其次,通过对商品林投资收益率和投资风险水平进行评价,分析林业政策以及不同因素对投资收益和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而认识在现有的政策条件还无法改变商品林投资收益率低、投资风险大的基本状况,对商品林投资还不能产生足够的激励,提出通过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建立林业金融工具创新机制、完善林业风险防范管理体系和健全林业产业政策体系来解决林业资本形成不足,林业产业“吸融力”不强的困境。第三,分别就抵押品替代和扩展机制三种应用模式、林业金融工具创新机制以及林业风险管理体系构建进行论述。随着林业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立和健全林业金融支持体系及其高效率的金融制度,日益成为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所在。林业金融支持不仅仅具有经济职能,同时具有鲜明的社会功能和政策取向。林业金融支持必须坚持促进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通过“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以市场化为导向,从完善林业金融支持体系制度供给、优化林业金融支持供给结构、制定并协调林业财政与金融协调发展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化,从而促进金融支持林业发展的力度和效应,增强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综合能力与比较利益。

顾婧[6](2009)在《风险投资项目的初始和中止决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完善的评价体系和正确的决策方法。风险投资家合理、正确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风险投资机构的整体收益。然而目前国内现有的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估与决策在理论研究和应用中普遍存在事前评估决策简单化、运作评估决策形式化、退出评估决策空白化等缺陷。对风险投资家决策过程的研究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方面均处于经验管理阶段,缺乏一套比较完善和合理的体系和方法。风险投资决策研究的滞后已严重制约了风险投资的发展,风险投资实践的发展呼吁着风险投资理论的指导。有鉴于此,本文在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针对风险投资家的事前评估决策和运作评估决策进行研究。本文首先提出了风险企业的信用风险识别方法,并在已知风险企业信用风险结果的基础上,构建了风险投资项目的总风险评估模型,进一步研究了风险投资项目的双方投资水平博弈问题,最后考虑和构建了基于信号学习的风险投资项目中止模型以及在此研究框架下的中止时机决策模型。首先,本文借鉴了可变精度粗糙集(VPRs)模型具有噪声数据的强适应能力和强抗干扰能力的优点,提出了一类基于vPRS的风险企业信用风险识别方法,并用已上市的部分新兴技术企业对其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具有较好的识别能力。该方法可作为风险投资项目的事前信用风险识别方法,为风险投资家的初始决策提供决策基础。其次,本文在信用风险识别方法提出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不确定语言多属性决策的风险投资项目评估方法。该方法在已知风险投资项目的信用风险评估结果基础上,以风险投资项目的总风险为目标,构造了基于不确定语言变量的多属性决策方法。该方法可以对众多风险投资项目进行风险排序,也可将备选项目与已投成功项目进行比较,形成风险投资项目事前决策方法。再次,本文应用Stackelberg博弈模型,对风险投资项目投资双方的投资水平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家的总投资水平由债权“激励因子”和其边际投资机会成本决定,而股权投资水平由其绝对风险厌恶因子、主观收益率的参数以及“激励因子”决定。尽管风险投资家较企业家风险厌恶,但是后者可以通过激励前者,使前者对于风险投资项目的前景较后者乐观。最后,本文针对现有中止决策方法忽视了风险投资项目发展过程中信息的影响的缺点,归纳分析了风险投资项目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并以风险投资家观察到的好(坏)信号作为二元学习信号,就好(坏)信号随项目发展存在的三种状态,从贝叶斯后验估计的角度提出了信号学习模型,进而提出了依据蕴含了风险投资家风险态度的“心理阀值”确定外生的中止决策模型。另外,本文在此研究框架下,以风险投资项目的价值变化为内生变量,进一步提出了风险投资项目的中止决策时机模型。该中止方法的提出,为风险投资家及时做出中止决策提供依据,且有效地控制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由于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过程较为保密,相关数据的获取较难,为此,本文无法对文中提出的外生和内生的中止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仅以算例说明。并通过在第六章中对案例的定性分析,对现有中止决策方法和本文提出的中止决策方法进行了比较。本文提出的初始决策和中止决策方法,改进了我国风险投资决策评价手段和评价方法,完善了风险投资项目投资规范和方法体系,提高了风险投资决策的效率,从微观运行机制方面改善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运行。

王迎迎[7](2007)在《基于研发项目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模式研究》文中指出研发资源是一种紧缺的科技资源,忽视对研发成本的管理,不仅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使研发效率低下,而且还影响高新技术企业整体发展目标的实现。但目前国内对研发项目成本管理的研究不多,特别是缺乏从研发项目生命周期的角度对研发成本管理的研究。因此,从研发项目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研究其成本管理模式,对于提高企业研发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研发项目的阶段性特征对成本管理方式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的阶段对于成本管理方法有不同的要求。本文首先根据问卷调查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的成本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企业研发成本管理中的盲点,即成本管理意识不强,缺乏与项目生命周期相结合。接着阐述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成本需求与风险特点,在此基础上,论文建立了基于研发项目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模式,即将研发成本管理划分为战略成本管理阶段、风险成本管理阶段、质量成本管理阶段、目标成本管理阶段,分别与研发项目的立项阶段、先行开发阶段、设计开发阶段和工业试验阶段相配合,确立与各阶段相匹配的成本管理方法,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研发效率。同时论文还从树立研发成本管理意识、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等方面提出了研发成本管理的保障制度。论文的研究对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活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郑卫峰[8](2005)在《当代中国风险投资思想演变》文中研究表明未来经济发展取决于新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带动能力,而新经济的成长则依赖于一个成熟发达、充满活力的风险投资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中叶我国开始探索风险投资发展到2004年5月27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设中小企业板块,伴随着我国风险投资产业发展的起起伏伏,我国风险投资思想也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从1984年国家科委科技促进发展中心组织“新的技术革命与我国的对策”的研究到1996年底,风险投资概念在我国逐步得到引入。风险投资思想表现出以下特征:第一,风险投资目的在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第二,信贷作为风险投资的重要实现方式,无法有效支持风险企业的发展;第三,政府直接参与风险投资运作成为主导思想。 从1997年底国家风险投资机制研究课题组探索建立风险投资体制到2000年,我国风险投资研究逐步兴起,主要表现为:第一,在总结各国风险投资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以证券市场为中心的风险投资发展模式、以银行为中心的风险投资发展模式以及国家风险资本市场模式,大力促进风险投资业发展成为业内共识;第二,构建风险投资宏观体制框架、完善风险投资微观运行机制成为风险投资业的主导思想。 从2000年到2004年,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和国内创业板建设的迟滞不前,国内风险投资思想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主要表现为:第一,对风险投资的职能、风险投资体制框架建设、风险企业契约性质、风险投资机构契约性质、风险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的互动关系等方面的认识逐步深入;第二,风险投资退出与风险投资机构控制权安排、风险投资退出与风险企业控制权安排、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中的声誉机理、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中的利益冲突都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第三,实物期权思想和组合投资思想在风险投资决策领域得到运用;第四,风险投资风险管理思路已渐明晰。 创业板作为风险投资最重要的退出机制,是我国风险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核心。从1998年到2004年中小企业板的推出,是否开设创业板、创业板如何定位、创业板在什么时机推出、创业板微观制度如何设计都构成了我国风险投资思想的重要内容。

李晓峰[9](2005)在《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测度与决策及其预控研究》文中提出技术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然而,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活动,有可能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性、技术创新项目的难度与复杂性以及企业实力的有限性而导致技术创新活动延期、中止、失败或达不到预期的技术经济指标。这不仅会引发财务风险而导致企业发生有形的损失,而且还会导致时间损失、机会损失、管理损失等无形损失。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企业长期躺在国家的怀抱里,缺乏风险意识和抵抗风险能力,因而在现阶段的市场经济中,企业难以适应和处理与日俱增的纷繁复杂的风险,这已成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一大障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转机建制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过程中,企业如何防范技术创新中的各种各样的风险,积极寻求技术变革带来的机会,提高预防和控制技术创新风险的能力及自我创新的能力,已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相当紧迫的任务。因此,应给予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充分的重视。 目前,国内外关于技术创新风险问题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却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零散研究较多,系统性研究不足;案例性研究较多,理论性研究不足;定性、定量分别研究较多,相互结合不足;概念、方法上的分歧较多,相互之间沟通融汇不足。 基于此,本文在广泛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密切联系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实际状况,本着有效性、系统性、实用性和可靠性的原则,注重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哲理、事理与数理相结合的方针,以系统论、风险管理、管理心理学、统计学、开拓集、粗糙集、神经网络、运筹学等作为理论基础,深入研究了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因素、风险测度、风险决策、风险预警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文中首先对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风险的产生及发展作了详细阐述,并在探讨国内外学者对技术创新及技术创新风险的一些较为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后,界定了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内涵,给出了较为明确的定义。随之,对技术创新风险

杨志军[10](2005)在《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控制》文中认为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已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而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助推器的风险投资更是倍受世人青睐。随着风险投资在二十世纪70年代后期的兴起,风险投资业在全球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的风险投资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影响风险投资能否成功和风险投资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风险投资的风险,本文从风险投资公司的角度出发,对风险投资的风险进行研究。文章首先介绍了风险投资的理论基础,主要针对风险投资的内涵、发展、要素、特征、阶段和功能作了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然后从几个方面对风险投资进行了风险分析。先是对风险投资风险进行界定,其次对风险投资的风险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介绍了风险投资的若干风险原理,针对风险投资的风险因素结合案例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同时又对风险投资的风险阶段和风险投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接着对风险投资项目的选择和评价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从风险投资项目的选择标准,对风险投资项目的尽职调查,到国内外对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状况,和风险投资风险评价模型的研究和评论,在此基础之上,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风险投资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较为实用的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 最后针对如何防范风险投资的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几个风险投资策略,和对风险企业治理机制的风险控制;进行了风险投资管理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和预警的研究,并提出风险防范和控制对策。

二、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项目最佳组合及中止模型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项目最佳组合及中止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大庆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项目管理完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主要内容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高新技术企业
        2.1.1 高新技术的范畴
        2.1.2 高新技术企业的界定
    2.2 风险投资
        2.2.1 风险投资的概念
        2.2.2 风险投资的特点
    2.3 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项目的特点
    2.4 风险投资项目管理
        2.4.1 风险投资过程
        2.4.2 风险投资项目管理体系
        2.4.3 风险投资企业项目管理方式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庆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3.1 大庆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项目管理现状
        3.1.1 大庆高新技术企业分布现状
        3.1.2 大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
        3.1.3 大庆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项目现状
    3.2 大庆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项目管理问题分析
        3.2.1 风险投资项目管理存在缺陷
        3.2.2 风险投资项目管理专业人员相对匮乏
        3.2.3 风险投资项目管理过程中信息沟通不畅
        3.2.4 风险投资主体过于单一
        3.2.5 风险投资项目的规模较小且效率较低
        3.2.6 缺乏对风险投资项目的科学评价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完善大庆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项目管理的对策
    4.1 加强风险投资项目评价
        4.1.1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4.1.2 评价模型的构建
        4.1.3 A风险投资项目评价
    4.2 完善大庆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项目管理的其它建议
        4.2.1 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管理体系
        4.2.2 积极培养复合型风险投资项目管理人才
        4.2.3 建立高效的信息沟通渠道
        4.2.4 培养多元化的风险投资主体
        4.2.5 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散机制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个人简介
致谢

(2)风险资本市场中的投融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实际意义
1.2 概念界定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 2 文献综述
2.1 投资决策理论的发展历程
2.2 实物期权理论
    2.2.1 实物期权理论的起源和确立
    2.2.2 风险投资项目的实物期权定价模型
    2.2.3 不确定性对投资决策的影响分析
2.3 风险投资辛迪加研究
    2.3.1 辛迪加的成因
    2.3.2 辛迪加的风险分担功能
    2.3.3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风险投资辛迪加研究
2.4 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分析
    2.4.1 系统性风险的定义
    2.4.2 系统性风险的成因
    2.4.3 风险的传导机制研究 3 考虑价值漏损的实物期权定价模型
3.1 投资评估对象
3.2 投资评估的目的和要求
3.3 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投资评估方法
    3.3.1 风险投资的实物期权特征
    3.3.2 期权定价的基本模型
    3.3.3 未考虑价值漏损的实物期权定价模型
    3.3.4 考虑价值漏损的实物期权定价模型
3.4 数值算例
3.5 结语 4 风险对投资时机的影响研究
4.1 风险企业的风险特征分析
    4.1.1 风险类型
    4.1.2 风险的阶段性特征
4.2 项目的最优投资时机
    4.2.1 最优投资时机概述
    4.2.2 投资无时限情形下投资时机的随机最优化模型
    4.2.3 投资有时限情形下投资时机的随机最优化模型
    4.2.4 投资有时限和可变规模情形下投资时机的随机最优化模型
4.3 风险对投资时机的影响分析
    4.3.1 投资无时限情形下风险对投资时机的影响分析
    4.3.2 投资有时限情形下风险对投资时机的影响分析
    4.3.3 投资有时限和可变规模情形下风险对投资时机的影响规律
    4.3.4 投资时限对最优投资时机的影响分析
4.4 美中两国
    4.4.1 美国风险投资者的介入时机分析
    4.4.2 中国风险投资者的介入时机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风险资本市场中的系统性风险分析
5.1 系统性风险的定义
5.2 系统性风险的成因分析
    5.2.1 筹资机制分析
    5.2.2 风险投资网络
    5.2.3 筹资机制、风险投资网络与系统性风险
5.3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系统性风险分析
    5.3.1 基本模型
    5.3.2 风险投资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
    5.3.3 网络结构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未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公式(4.34)-(4.37)的推导
B 公式(4.38)-(4.41)的推导过程
C 不等式(4.42)的推导
D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奖励

(3)基于战略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估值(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文献综述
2 战略投资理论下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估值方法
    2.1 考虑灵活性价值
        2.1.1 高新技术企业生命周期
        2.1.2 盖斯克(Geske)模型
    2.2 考虑战略价值
3 算例分析
4 结语

(4)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融资研究 ——基于中美比较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
        1.2.2 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结构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3.3 论文的结构
    1.4 可能的创新和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续待研究的问题
第二章 中美私募股权投资的历史演进及相关概念
    2.1 私募股权投资的相关概念
        2.1.1 私募股权投资的定义
        2.1.2 私募股权投资的特点
        2.1.3 私募股权投资的市场构成
        2.1.4 私募股权投资的操作流程
        2.1.5 典型的私募股权投资交易
    2.2 基金的发展历程
    2.3 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发展概述
        2.3.1 私募股权投资的起源
        2.3.2 现代美国私募股权投资的诞生
    2.4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发展概述
        2.4.1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的历程
        2.4.2 私募股权投资发展与政策支持
第三章 中美私募股权投资的资本供给分析
    3.1 美国私募股权投资的资本供给分析
        3.1.1 美国私募股权资本来源与结构
        3.1.2 影响私募股权资本供给的因素分析
        3.1.3 养老金自ERISA颁布以来的监管与供给
    3.2 我国私募股权资本供给分析
        3.2.1 我国私募股权资本来源和结构
        3.2.2 我国资本供给结构特征和存在问题
    3.3 中美私募股权资本来源和结构比较
        3.3.1 资本总量规模差别
        3.3.2 资本供给来源差别
        3.3.3 管理法规差别
第四章 中美私募股权投资的组织制度分析
    4.1 私募股权投资有限合伙制度的演进
        4.1.1 小企业投资公司与有限合伙制度
        4.1.2 有限合伙制度与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
        4.1.3 养老金投资制度与有限合伙制度的发展
    4.2 企业组织结构和效率
        4.2.1 U型企业、 H型企业、 M型企业与绩效
        4.2.2 高风险与有限合伙制企业
    4.3 契约理论与私募股权投资有限合伙契约
        4.3.1 新古典契约理论与不确定性
        4.3.2 信息不对称与现代契约理论
        4.3.3 基于契约理论分析私募股权投资有限合伙契约
    4.4 不同组织形式下私募股权投资的绩效差异
        4.4.1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基本组织形式
        4.4.2 不同组织模式下私募股权投资绩效分析
        4.4.3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效率分析
        4.4.4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的组织结构障碍
第五章 我国养老金投资私募股权领域的探索
    5.1 养老金投资与投资组合理论
        5.1.1 养老金资产投资组合理论
        5.1.2 国外养老金投资管理
        5.1.3 养老金投资组合收益比较
    5.2 私募股权投资有限合伙制与养老金投资
        5.2.1 收益性与养老金保值增值
        5.2.2 养老金直接投资企业存在的问题
        5.2.3 有限合伙制与养老金的私募股权投资
    5.3 我国养老金管理体制与基金构成
        5.3.1 我国养老金管理体制
        5.3.2 养老保险的缴纳制度
        5.3.3 养老金参保现状和构成
    5.4 我国养老金投资运营分析
        5.4.1 不同模式的养老金投资
        5.4.2 我国养老金投资运营现状
        5.4.3 养老金投资组合收益分析
        5.4.4 养老金现存问题和原因
        5.4.5 养老金投资私募股权领域的前瞻性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私募股权资本供给结构的研究
        6.1.2 私募股权投资有限合伙制度的研究
        6.1.3 养老金投资私募股权领域的研究
    6.2 政策建议
        6.2.1 我国实施私募股权投资有限合伙制的政策建议
        6.2.2 我国养老金投资私募股权领域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中国林业金融支持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现实意义
        1.1.3 理论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本研究的体系结构
        1.3.1 研究视角
        1.3.2 研究思路
        1.3.3 分析框架
        1.3.4 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
2 林业金融支持的相关理论
    2.1 林业分类经营理论
    2.2 产融结合理论
    2.3 金融发展理论
    2.4 金融创新理论
3 林业金融支持机理与金融支持体系框架
    3.1 我国林业金融支持的经济学机理
        3.1.1 林业金融资源效应作用机理
        3.1.2 林业金融支持效应传导机制
        3.1.3 林业金融支持效应传导渠道
    3.2 林业资本形成机制与投资效率分析
        3.2.1 林业资本形成缺口模型构建
        3.2.2 林业投资来源与结构分析
        3.2.3 林业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3.3 我国林业金融支持体系总体框架
        3.3.1 林业金融支持内在逻辑框架
        3.3.2 财政性融资支持体系框架
        3.3.3 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框架
        3.3.4 商业性金融支持体系框架
4 林业融资需求分析与信贷约束解决机制
    4.1 林业融资需求与信贷约束程度分析
        4.1.1 林农融资需求与信贷约束分析
        4.1.2 林业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分析
    4.2 林业信贷供给理论与影响因素分析
        4.2.1 林业信贷供给理论分析框架
        4.2.2 林业信贷约束影响因素分析
    4.3 抵押机制在林业信贷融资中应用模式
        4.3.1 抵押机制作用机理与应用总体框架
        4.3.2 林权证抵押贷款模式与效果评价
        4.3.3 林业贸易信贷融资机制应用模式
        4.3.4 林业合作经济组织融资机制创新
    4.4 林业金融服务体系构建路径
        4.4.1 普惠金融体系基本框架结构
        4.4.2 林业金融服务体系设计思路
5 林业产业吸融力(引资能力)评价及提升路径
    5.1 商品林投资盈利能力总体评价
        5.1.1 基于文献研究成果汇集计算
        5.1.2 基于典型地区造林成本计算
        5.1.3 基于典型栽培模式成本计算
        5.1.4 基于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观察
    5.2 商品林投资风险种类及水平测定
        5.2.1 商品林投资风险分类
        5.2.2 商品林投资风险评估
    5.3 投资收益率与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5.4 增强林业产业引资能力总体思路
        5.4.1 创新林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5.4.2 完善林业产业政策保障体系
        5.4.3 健全林业产业政策扶持体系
        5.4.4 林业金融工具创新机制设计
        5.4.5 建立林业风险管理防范体系
6 林业融资模式优化与金融工具创新机制
    6.1 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
        6.1.1 林业企业股票融资模式设计
        6.1.2 林业企业债券融资模式设计
    6.2 林业信托融资模式创新方式
        6.2.1 信托融资制度内涵及功能优势
        6.2.2 林业信托融资模式可行性分析
        6.2.3 林业信托融资的主要操作模式
        6.2.4 林业信托融资中的关键问题
        6.2.5 林业信托融资项目典型案例
    6.3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设立与应用模式
        6.3.1 产业投资基金经济学内涵及特点
        6.3.2 设立林业产业投资基金可行性分析
        6.3.3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组织运营模式
        6.3.4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实施障碍分析
        6.3.5 林业产业投资基金优惠政策设计
    6.4 林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投资体系
        6.4.1 林业风险投资的经济学机理
        6.4.2 林业风险投资制约因素分析
        6.4.3 林业风险投资运行机制设计
        6.4.4 林业风险投资政策保障体系
    6.5 林业项目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创新
        6.5.1 资产证券化融资运作过程
        6.5.2 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特征
        6.5.3 林业资产证券化融资机理
        6.5.4 林业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
        6.5.5 林业资产证券化发展策略
    6.6 林业项目 BOT 融资模式应用与创新
        6.6.1 BOT 融资基本模式分析
        6.6.2 林业项目 BOT 融资可行性分析
        6.6.3 林业项目 BOT 融资应用模式
        6.6.4 政府在林业项目 BOT 融资中作用
7 林业风险管理与防范体系构建
    7.1 林业一体化风险管理体系总体框架
        7.1.1 林业风险管理工具组合模式
        7.1.2 林业风险管理具体实施策略
    7.2 林业保险业务创新与发展模式
        7.2.1 林业保险发展缓慢原因分析
        7.2.2 林业保险经营中的技术难点
        7.2.3 林业保险业务创新发展思路
        7.2.4 林业保险组织运营模式设计
    7.3 林产品期货市场重建与发展策略
        7.3.1 林产品期货含义与基本特点
        7.3.2 林产品期货市场功能与作用
        7.3.3 林产品期货发展可行性分析
        7.3.4 林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策略
8 我国林业金融支持制度供给与发展模式
    8.1 我国林业金融支持制度供给模式
        8.1.1 林业金融支持制度供给原则
        8.1.2 林业金融支持制度供给方式
        8.1.3 林业金融支持制度供给主体
        8.1.4 林业金融支持制度供给结构
    8.2 我国林业金融支持发展模式
        8.2.1 财政性融资支持发展模式
        8.2.2 政策性金融支持发展模式
        8.2.3 商业性金融支持发展模式
        8.2.4 金融支持体系互动发展模式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基本结论
    9.2 创新之处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附件1:林农信贷约束调查问卷分析
附件2:商品林项目投资收益情况表

(6)风险投资项目的初始和中止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引言
    1.2 主要概念辨析与界定
        1.2.1 风险投资的概念
        1.2.2 风险投资的内涵、基本特征和投资过程
        1.2.3 风险投资项目初始决策的概念
        1.2.4 风险投资项目中止决策的概念
        1.2.5 风险投资项目中止决策和初始决策的比较分析
    1.3 问题的提出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
    1.5 本文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风险投资项目初始和中止决策的文献综述与评价
    2.1 风险投资项目初始决策研究
        2.1.1.风险投资项目初始决策体系回顾与评价
        2.2.2 风险投资项目初始决策方法回顾
    2.2 风险投资项目中止决策的研究回顾
第三章 基于可变精度粗糙集的风险企业信用风险识别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标准粗糙集理论介绍
    3.3 可变精度粗糙集模型介绍
        3.3.1 可变精度粗糙集模型
        3.3.2 规则价值衡量方法
    3.4 基于可变精度粗糙集的风险企业信用风险识别方法的提出
    3.5 实证分析
        3.5.1 指标设定
        3.5.2 样本选取及数据收集
        2.5.3 基于遗传算法的属性约简结果分析
        3.5.4 识别规则库形成及集成二叉树的识别方法建立
        3.5.5 识别方法的检验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不确定语言多属性决策的风险投资项目评估
    4.1 引言
    4.2 问题的描述及预备知识
    4.3 基于偏差最大化的多属性决策方法提出
    4.4 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及排序
    4.5 两类多准则决策方法的比较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Stackelberg的风险投资项目事前投资水平博弈分析
    5.1 引言
    5.2 Stackelberg博弈模型构建
        5.2.1 模型假设和变量说明
        5.2.2 模型的建立
    5.3 基于Stackelberg的投资水平博弈分析
        5.3.1 VC的均衡投资决策分析
        5.3.2 EN的均衡投资决策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信号学习的风险投资项目中止决策分析
    6.1 引言
    6.2 风险投资项目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分析
    6.3 信号学习模型构建
        6.3.1 假设及变量解释
        6.3.2 模型描述
    6.4 基于信号学习模型的中止决策分析
    6.5 数字释例
        6.5.1 参数的确定
        6.5.2 算例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风险投资项目价值的中止决策时机研究
    7.1 引言
    7.2 模型的提出
        7.2.1 假设及变量解释
        7.2.2 VC后验概率的信号学习过程
        7.2.3 基于风险投资项目价值的最优中止时机模型
    7.3 模型的推广
    7.4 数字释例
        7.4.1 参数的确定
        7.4.2 算例
        7.4.3 敏感性分析
    7.5 案例分析
        7.5.1 案例背景介绍
        7.5.2 基于Balachadra和Raelin中止决策方法分析
        7.5.3 基于信号学习的中止决策方法分析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束语
    8.1 全文总结与创新点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7)基于研发项目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研发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1.1.2 研发资源利用效率低,成本管理亟待加强
    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评价
    1.4 论文研究思路及框架
第2章 研发项目生命周期与成本管理理论概述
    2.1 项目生命周期基本理论
        2.1.1 项目的含义和特征
        2.1.2 项目生命周期的内涵
        2.1.3 研发项目生命周期的界定及阶段划分
    2.2 研发成本构成及管理原则
        2.2.1 研发的成本构成
        2.2.2 研发项目成本管理的内涵及重要性
        2.2.3 研发成本管理的目标--可持续的成本效益最大化
        2.2.4 研发成本管理的原则
    2.3 研发成本管理基础理论
        2.3.1 成本效益理论
        2.3.2 多动因理论
        2.3.3 成本系统管理理论
第3章 研发项目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3.1 我国高科技企业研发项目成本管理现状
        3.1.1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3.1.2 重点调查基本情况
    3.2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成本管理方法应用现状
    3.3 我国研发项目成本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4章 研发项目生命周期内各阶段成本需求及风险特点
    4.1 立项阶段的成本需求及风险特点
        4.1.1 立项阶段成本需求
        4.1.2 立项阶段的风险特点
    4.2 先行开发阶段的成本需求及风险特点
        4.2.1 先行开发阶段的成本需求
        4.2.2 先行开发阶段的风险特点
    4.3 设计开发阶段的成本需求及风险特点
        4.3.1 设计开发阶段的成本需求特点
        4.3.2 设计开发阶段的风险特点
    4.4 工业试验阶段的成本需求及风险特点
第5章 基于研发项目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模式的构建
    5.1 构建基于研发项目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
    5.2 研发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成本管理
        5.2.1 立项阶段的研发成本管理
        5.2.2 先行开发阶段的成本管理
        5.2.3 设计开发阶段的成本管理
        5.2.4 工业试验阶段的成本管理
        5.2.5 基于研发项目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分析
    5.3 研发成本管理保障制度
        5.3.1 树立研发成本管理意识
        5.3.2 提高研发资源的优化配置
        5.3.3 建立合理的研发绩效考核制度
第6章 基于研发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模式的应用案例分析
    6.1 公司简介
    6.2 华为研发成本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6.3 基于研发项目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模式的应用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8)当代中国风险投资思想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外风险投资研究
        二、国内风险投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和结构安排
        一、研究方法
        二、本文创新之处
        三、本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风险投资一般理论与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现状
    第一节 风险投资一般理论
        一、风险投资的内涵
        二、风险投资运行过程
        三、风险投资主要特点
    第二节 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现状
        一、风险投资机构分析
        二、风险资本分析
        三、风险资本投资分析
        四、风险资本的退出
        五、结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风险投资概念的引入和风险投资研究的兴起(1984-2000)
    第一节 风险投资概念的引入(1984-1996)
        一、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目的
        二、信贷成为风险投资主要的实现方式
        三、政府直接成为运作主体
    第二节 风险投资研究的兴起(1997-2000)
        一、国外风险投资模式借鉴
        二、发展风险投资讨论的兴起
        三、风险投资体制及发展战略思想
        四、风险投资微观运行机制思想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风险投资思想的深入发展(2000-2004)
    第一节 风险投资体制建设反思
        一、风险投资运作机理思想
        二、风险投资体制建设思想
        三、风险投资发展战略思想的新发展
    第二节 风险投资契约思想
        一、契约理论
        二、风险投资机构契约思想
        三、风险企业契约思想
        四、风险投资机构和风险企业契约安排互动思想
        五、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家契约思想
    第三节 风险投资退出思想
        一、风险投资退出时机思想
        二、促进风险投资顺利退出的思潮
        三、风险投资退出方式选择思想
        四、风险资本退出的经济解释
    第四节 风险投资决策思想
        一、期权决策思想
        二、模糊决策思想
        三、风险投资项目组合决策思想
    第五节 风险投资风险控制思想
        一、定性分析、定量管理思想
        二、主动控制风险思想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风险资本市场思想专题
    第一节 风险资本市场一般理论
        一、风险资本市场分类思想
        二、风险资本市场特征
    第二节 风险资本市场的经济解释
        一、连接风险资本供求论
        二、完善风险投资体制论
        三、优化企业资本结构论
        四、风险投资网络论
    第三节 创业板发展战略思想
        一、创业板建设的酝酿和筹备
        二、开设创业板思想
        三、创业板市场发展战略思想
    第四节 创业板制度建设思想
        一、发行上市制度建设思想
        二、交易制度建设思想
        三、监管制度建设思想
        四、退市制度建设思想
    本章小结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独创性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9)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测度与决策及其预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技术创新风险的主要危害
        1.1.2 技术创新风险防范的作用
        1.1.3 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问题
    1.2 研究现状
        1.2.1 风险管理的研究
        1.2.2 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研究
        1.2.3 研究成果启示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对象与方法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方法
2 理论基础
    2.1 技术创新提出与发展
        2.1.1 提出背景
        2.1.2 发展阶段
    2.2 技术创新风险的内涵
        2.2.1 技术创新界定
        2.2.2 创新风险属性
        2.2.3 创新风险概念
    2.3 技术创新风险的特征
        2.3.1 风险产生原因
        2.3.2 风险基本特征
    2.4 技术创新风险的划分
        2.4.1 风险类型划分
        2.4.2 风险阶段划分
    2.5 技术创新风险的规律
        2.5.1 信息不确定递减律
        2.5.2 方案数量递减律
        2.5.3 风险损失递增律
        2.5.4 费用测不准律
        2.5.5 时间律
3 风险因素
    3.1 风险因素特征
    3.2 风险因素设计
        3.2.1 设计原则
        3.2.2 设计方法
    3.3 风险因素统计
        3.3.1 调研目的方式
        3.3.2 因素指标分析
        3.3.3 关键因素归纳
4 风险测度
    4.1 风险等级划分
    4.2 物元模型方法
        4.2.1 可拓物元模型建立
        4.2.2 科伦集团技术创新风险测度实证研究
    4.3 粗糙网络方法
        4.3.1 粗糙网络模型建立
        4.3.2 前锋公司技术创新风险测度实证研究
    4.4 模型对比分析
        4.4.1 优劣比较
        4.4.2 实证分析
5 风险决策
    5.1 决策特点
    5.2 决策者行为
        5.2.1 风险态度
        5.2.2 主观预期
    5.3 决策范式
        5.3.1 决策范式要求
        5.3.2 三层十步范式
    5.4 项目决策
        5.4.1 单项项目决策
        5.4.2 组合项目决策
        5.4.3 项目决策实证研究
    5.5 中止决策
        5.5.1 基本特征
        5.5.2 动因准则
        5.5.3 中止模型
        5.5.4 中止决策实证研究
6 预警预控
    6.1 预警管理
        6.1.1 特点功能
        6.1.2 系统构建
        6.1.3 系统运行
        6.1.4 预警模式
    6.2 宏观预控对策分折
        6.2.1 良好基础环境创建策略
        6.2.2 技术服务体系建立策略
        6.2.3 健全投资体系对策分析
        6.2.4 完善科技保险机制分析
        6.2.5 推动联合创新对策分析
    6.3 微观预控对策分析
        6.3.1 微观预控基础防范分析
        6.3.2 风险微观预控规避策略
        6.3.3 不同模式风险防范策略
        6.3.4 风险因素预控对策分析
7 研究结论
    7.1 本文的创新点
    7.2 后继研究工作
附录1 问卷调研表
附录2 定理的证明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声明

(10)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思路
2 风险投资的理论基础
    2.1 风险投资的涵义
    2.2 风险投资的发展
    2.3 风险投资的要素
    2.4 风险投资的特征
    2.5 风险投资的阶段
    2.6 风险投资的功能
3 风险投资的风险分析
    3.1 风险投资风险的界定
    3.2 风险投资的风险特征
    3.3 风险投资的风险原理
        3.3.1 风险投资的风险—收益原理
        3.3.2 风险投资的风险时间运动原理
        3.3.3 风险投资的风险损失度递增原理
        3.3.4 风险投资的风险成本原理
    3.4 风险投资的风险因素
        3.4.1 系统性风险
        3.4.2 非系统风险
    3.5 风险投资的风险阶段
        3.5.1 选项过程的风险
        3.5.2 投资过程的风险
        3.5.3 退出过程的风险
    3.6 风险投资中的信息不对称
        3.6.1 风险投资信息不对称的类型
        3.6.2 风险投资中的逆向选择
        3.6.3 风险投资中的道德问题
4 风险投资项目的选择和评价
    4.1 风险投资项目的选择标准
        4.1.1 风险资本的投资原则
        4.1.2 投资产业的选择
        4.1.3 投资阶段的选择
        4.1.4 投资规模的确定
    4.2 对投资项目展开尽职调查
        4.2.1 尽职调查的方法
        4.2.2 尽职调查的内容
    4.3 风险评价工具和模型的研究与评论
        4.3.1 “A”记分法
        4.3.2 财务比率分析法
        4.3.3 “Z”记分法
        4.3.4 马柯维茨方差测定法
        4.3.5 VAR风险测定法
    4.4 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
        4.4.1 国内外风险投资项目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
        4.4.2 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4.5 风险投资项目的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
        4.5.1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分析
        4.5.2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实证分析
5 风险投资的风险控制策略
    5.1 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策略的风险控制
        5.1.1 组合投资策略
        5.1.2 联合投资策略
        5.1.3 匹配投资策略
        5.1.4 分阶段投资策略
        5.1.5 分散投资策略
        5.1.6 可转换优先股策略
    5.2 风险企业治理机制的风险控制
        5.2.1 风险投资机构的股权安排
        5.2.2 对风险企业管理层的激励
        5.2.3 占有一定的董事会席位
        5.2.4 表决权的设置
        5.2.5 反摊薄条款的设置
6 风险投资管理过程中的风险预警和控制
    6.1 风险不是冒险
    6.2 风险的防范措施
        6.2.1 风险回避
        6.2.2 风险转移
        6.2.3 风险分散
        6.2.4 风险自留
        6.2.5 损失控制
    6.3 风险投资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预警信号
        6.3.1 延期偿付
        6.3.2 亏损
        6.3.3 延误财务报告
        6.3.4 低劣的财务报告
        6.3.5 数字的重要调整或变更
        6.3.6 找不到创业者
        6.3.7 大规模的盗窃
        6.3.8 管理团队的大变动
        6.3.9 外部预警信号
    6.4 风险投资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6.4.1 严格执行业务计划书
        6.4.2 管理咨询
        6.4.3 投资监管
        6.4.4 合同制约
        6.4.5 股份和可转换优先股的转换价格的调整
        6.4.6 适时退出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四、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项目最佳组合及中止模型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庆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项目管理完善对策研究[D]. 宋鸿雁. 东北石油大学, 2015(06)
  • [2]风险资本市场中的投融资机制研究[D]. 鲁皓. 重庆大学, 2011(12)
  • [3]基于战略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估值[J]. 周孝华,雷佳敏. 科技与经济, 2010(01)
  • [4]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融资研究 ——基于中美比较的视角[D]. 王磊. 西北大学, 2009(08)
  • [5]中国林业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 秦涛. 北京林业大学, 2009(11)
  • [6]风险投资项目的初始和中止决策研究[D]. 顾婧. 电子科技大学, 2009(11)
  • [7]基于研发项目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模式研究[D]. 王迎迎. 中南大学, 2007(01)
  • [8]当代中国风险投资思想演变[D]. 郑卫峰. 复旦大学, 2005(07)
  • [9]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测度与决策及其预控研究[D]. 李晓峰. 四川大学, 2005(03)
  • [10]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控制[D]. 杨志军. 重庆大学, 2005(03)

标签:;  ;  ;  ;  ;  

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项目优化组合与终止模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