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蛙自然感染情况调查及7例感染特征分析

虎蛙自然感染情况调查及7例感染特征分析

一、虎纹蛙自然感染裂头蚴的调查及7例患者的感染特点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何丽[1](2019)在《裂头蚴及结膜吸吮线虫的基因鉴定及其亲缘关系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前言寄生虫学是一门以形态学研究为主的学科,依靠显微镜进行形态学检查的传统分类鉴定方法已经满足不了日趋复杂多样的寄生虫进化、种属分类以及流行病学研究。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引入,使得分子寄生虫学(Molecular Parasitology)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已成为现代寄生虫学最重要的学科分支和学科研究的前沿领域。应用分子寄生虫学方法,可从基因水平对寄生虫进行种属鉴定与分类,从分子水平认识寄生现象,探讨寄生虫入侵宿主的分子机制,寻找抗寄生虫药物的分子靶标,分离和鉴定诊断用特异性抗原分子和疫苗候选抗原分子,以解决寄生虫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目前,用于研究寄生虫种属鉴定与分类的基因有多种,包括核DNA、线粒体DNA、动基体DNA和质体DNA等,其中线粒体DNA(cytb、cox1、cox3、nad1、nad4等)及核糖体DNA(ITS1、ITS2、rrnS等)已被广泛应用于对寄生虫遗传结构及亲缘关系的分析研究中。特别是线粒体DNA因具有分子较小、结构简单、进化速率高和母性遗传等特点,尤其适合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标记,其中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cox1)基因已被广泛认可,应用于猬迭宫绦虫遗传变异的研究中。Milad等通过cox1基因比对分析,证实伊朗1例猫源裂头蚴为猬迭宫绦虫;Simpson等应用cox1基因分析发现澳大利亚1例狗源裂头蚴为虚假迭宫绦虫;Jeon等用多重PCR和cox1基因测序方法研究了中国和韩国两国蛇源裂头蚴,结果表明全部共904条裂头蚴样本都归属于虚假迭宫绦虫;Jeon等最近通过形态学和部分cox1基因鉴定了韩国人体裂头蚴病的病原体有猬迭宫绦虫和虚假迭宫绦虫;Tang等通过cox1基因和28S rRNA基因鉴定,对9例香港人裂头蚴进行回顾性分析,9个样品均被确认为猬迭宫绦虫。截至目前,确认能感染人的裂头蚴有猬迭宫绦虫和虚假迭宫绦虫,韩国已有以上两种虫种的报道。我国迄今仅有猬迭宫绦虫一种报道,其中辽宁和湖北两地裂头蚴的报道仅限于人体病例报告或动物感染率检测,尚缺乏基因分析及确切的虫种鉴定依据,是归属于猬迭宫绦虫还是虚假迭宫绦虫?是否与地理位置相近的韩国分离株基因型一致?目前确定能引起人体感染的吸吮线虫有三种,即结膜吸吮线虫(T.callipaeda)、加里福尼亚吸吮线虫(T.californiensis)和最近发现的大口吸吮线虫(T.gulosa),不同种属的吸吮线虫在虫体形态、地域分布方面存在差异。中国是吸吮线虫病报道最多的国家,报告病例数近千例,且只有结膜吸吮线虫一种。此前的病例报告主要依据形态学特征或临床症状进行诊断,不能反应出因受环境因素(自然、地理、气候等)长期影响,不同种株间产生的遗传进化关系间的区别,而通过DNA序列分析来鉴定寄生虫虫种和遗传变异情况则弥补了形态学分析的不足。本研究选用了cox1基因为分子标记,对裂头蚴及结膜吸吮线虫进行了基因鉴定,并分别对两种寄生虫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首次明确了我国辽宁和湖北两地流行的人源和蛙源裂头蚴的基因型,获得的资料对两种少见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意义,为该裂头蚴病及结膜吸吮线虫病的种属分类、鉴别诊断、预防控制等更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研究方法一、形态学检查1、将虫体置于含生理盐水的平皿中,观察虫体的大体形态,显微镜下观察微细结构。2、再行HE/盐酸卡红染色,观察各部位的解剖结构、组织学特征,之后将虫体于75%乙醇溶液4℃保存。二、基因测序1、虫体DNA提取:从保存液中取出虫体,用组织剪剪碎,然后用SDS/蛋白激酶K(20mg/mL,20μL)消化,常规酚氯仿法提取基因组DNA,加入TE缓冲液,-20℃保存。2、扩增目的片段:以cox1基因为分子标记,查阅文献选取引物,PCR扩增得到目的片段。3、基因测序:取扩增产物经电泳观察目的条带,并送上海生工生物有限公司进行基因测序。三、测序结果的分析及比对1、采用ContigExpress软件对获得的序列进行拼接,然后经BioEdit软件进行人工校正,用BLAST软件与基因库中文献进行同源性比较。2、结合GenBank中已登录的同科虫种线粒体cox1基因信息,应用DNAStar软件进行多重序列比对,了解其种间及种内变异情况。四、系统发育分析选取GenBank中部分同科虫种线粒体cox1基因,利用MEGA7.0软件以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MP)、邻接法(Neighbor Joining method,NJ)及最大似然树(Maximum Likelihood,ML)绘制种系发育树,自展值(Bootstrap)重复抽样1000次。结果一、形态学鉴定结果1、7例裂头蚴长9.8cm15.1cm、宽为0.3cm0.4cm,活虫体为乳白色,不分节,但具横纹,活体伸缩活动能力强;虫体头部具有吸槽,体部具有排列不规则的横皱褶,体腔内的石灰小体和细行的肌束,初步鉴定为曼氏迭宫绦虫。2、2例结膜吸吮线虫外观细长呈线状、乳白色、半透明,成虫头端及尾端圆钝,虫体表面具有明显的锯齿状横纹,前端有一典型的六角形梯状口腔,支持其形态学诊断。二、基因鉴定结果1、辽宁与湖北7例虫体经巢式PCR扩增均得到大小为390bp的cox1基因片段,BLAST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与欧猬迭宫绦虫(KJ599680.1)同源(97%99%),与虚假迭宫绦虫(KJ599679.1)、S.ranarum差异明显(12%13%)。DNAStar软件分析7个虫体间cox1基因一致性97%100%,人源及蛙源cox1基因之间没有明显差别(1%3%),两地cox1基因之间没有明显差别(02%),而与裂头属的种间差异较大为(12%29%)。2、辽宁1例与山东1例虫体扩增均得到大小为689bp的cox1基因片段,BLAST同源性分析的结果显示与结膜吸吮线虫线粒体全基因组的一致性(Similarity Index)均为99%;2例标本一致性为98.3%,13个碱基突变位点(G/A位于89、149、206、221、236、467、473、608;C/T位于39、47、225、401、539)。三、系统发育分析1、应用MP法、NJ法与ML法构建种系发育树拓扑结构基本一致,仅在自展值有所差异,辽宁分离株(LNZH1、LNDD1、LNJZ1及LNJZ2)和湖北分离株(HBXG1、HBHH1及HBXN1)具有高度同源性,与韩国猫源分离(KJ599680.1)位于同一分枝,与其他绦虫所属分支相隔较远。2、辽宁人源结膜吸吮线虫与意大利犬源(AM042555.1)属于同一分支,与欧洲株同源,且2例标本一致性为99.1%,6个碱基突变位点(G/T位于8;G/A位于311、468;C/T位于39、47、401);山东人源结膜吸吮线虫与罗马尼亚犬源(KP087796.1)、斯洛伐克犬源(KY476400.1)、匈牙利猫源(KX372681.1)及塞尔维亚猫源(KJ433983.1)属于同一大分支,亦与欧洲株同源,一致性为99.6%,3个碱基突变位点(G/T位于8;G/A位于221、257)。结论1、辽宁及湖北两地7例疑似裂头蚴分离株经形态学和基因型分析均被确定为欧猬迭宫绦虫(S.erinaceieuropaei)。2、辽宁及山东两地2例疑似结膜吸吮线虫分离株经形态学和基因型分析均被确定为结膜吸吮线虫。3、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辽宁及湖北裂头蚴分离株(人源、蛙源)与韩国猫源分离株(KJ599680.1)位于同一分枝,与韩国犬源分离株(KJ599679.1)相对较远,第一次明确了两个地区裂头蚴基因型。4、辽宁及山东两地人源结膜吸吮线虫与欧洲动物源分离株同源,与本课题组既往研究结果一致。5、不同地域、宿主来源的cox1基因种内保守,种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验证了其可作为寄生虫的分子诊断标记。

肖嘉杰[2](2017)在《广东省常见食用蛇蛙类裂头蚴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措施研究》文中指出蛙类与蛇类是曼氏迭宫绦虫主要的第二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是人曼氏裂头蚴病感染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该病广泛流行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欧洲、美洲和非洲也有报道。本研究为了维护我省公共卫生安全、保护野生蛇蛙类资源、促进蛇蛙类养殖产业健康发展,重点对我省食用蛇蛙类曼氏裂头蚴感染的情况进行监测,并对其公共卫生风险进行评估,针对其感染传播特点研究制订了相应防控措施并予以推广应用。主要结果如下:(1)蛇蛙类裂头蚴感染调查。被检16种694条蛇的总感染率为46.1%(320/694),单条蛇感染裂头蚴数目介于0213条之间,裂头蚴长度多介于920 cm之间,个别虫体长度可达33.5 cm;除中国沼蛇、腹斑蛇和金环蛇外,王锦蛇、灰鼠蛇和乌梢蛇等其他13种蛇均发现有不同程度的裂头蚴感染,其中乌梢蛇的感染率高达96.8%,渔游蛇等其他蛇的感染率介于5.0%83.1%。被检蛙样本5种1 759只的总感染率为15.5%(272/1759),单只蛙感染裂头蚴数目介于041条之间,裂头蚴长度多介于510 cm之间,个别虫体长度可达16.8 cm;沼蛙、黑斑侧褶蛙、泽陆蛙、虎纹蛙和棘胸蛙这5种蛙的裂头蚴感染率分别为3.6%、22.7%、3.1%、23.7%和2.9%。(2)蛇蛙类裂头蚴病的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在系统掌握我省食用蛇蛙类裂头蚴感染的基础上,确定我省人类裂头蚴病的高风险人群为:一是具有使用蛇蛙肉或皮敷贴身体治疗疾病陋习的人群;二是具有食用蛇蛙类肉,包括生吞蛇胆、生吞蛙类和蝌蚪的人群;三是经常直接饮用生水(河流、湖泊和水库)的人群。(3)制定食用蛇蛙类曼氏裂头蚴病的防控措施并推广应用。结合曼氏迭宫绦虫的生活史和人体、蛇蛙类感染曼氏裂头蚴的关键因素或环节,分别制定出人和蛇蛙类的综合防控措施。通过对我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专项防控建议,将野生蛇蛙类曼氏裂头蚴病列入《广东省重点野生动物疫病种类和疫源物种目录》(粤林函[2014]217号);充分利用有关媒体向广大公众宣传裂头蚴病危害性和防范知识,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食补理念;在蛇蛙养殖场推广曼氏裂头蚴病防控技术,建立示范性养殖场,使养殖场的蛇类曼氏裂头蚴病的感染率从原来的30%50%减少至8%以下,种蛇产蛋量提高了10%20%,商品蛇的生长率提高了10%以上,降低了人力成本投入,明显提高了经济效益。根据5个示范性养殖场核算,在20132015年期间新增销售额1.9亿元,新增利润1.3亿元。在“第22届广西科技大集蛇文化科普展暨蛇养殖场技术交流会”上与全国300多养蛇大户进行面对面交流,做好蛇类曼氏裂头蚴病的防控工作,促进养蛇业健康发展。

张森[3](2017)在《水产品中异尖线虫和颚口线虫的分类鉴定与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异尖线虫和颚口线虫是两个重要的食源性寄生虫,其感染的病例呈世界性分布,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威胁。异尖线虫幼虫主要寄生于海鱼,颚口线虫幼虫主要寄生于淡水鱼,当人们食入生的或未熟的水产品,就可能感染颚口线虫病和异尖线虫病。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将寄生虫列为水产品中生物危害因子之首,其中包括异尖线虫和颚口线虫,异尖线虫和颚口线虫也是我国入境水产品中主要的检疫性寄生虫。但目前使用的检测方法相对滞后,费时费力,而LAMP和实时荧光PCR是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特点。因此,本研究对广州机场口岸入境水产品中的异尖线虫和颚口线虫进行检查,并建立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为异尖线虫和颚口线虫的防控提供新的思路。本研究对广州机场口岸入境的214批海鱼进行检查,有10批次感染异尖线虫,对虫体进行鉴定发现有简单异尖线虫、典型异尖线虫和抹香鲸异尖线虫。来自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19批次黄鳝中有11批次感染颚口线虫,鉴定结果为棘颚口线虫和刚刺颚口线虫。同时,在福建漳州地区的泥鳅黄鳝体内分类到了棘颚口线虫和日本颚口线虫。根据虫种的致病性和危害,我们建立了简单异尖线虫、典型异尖线虫和棘颚口线虫的LAMP检测方法,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和实际样品等一系列验证实验,其特异性好,与相关寄生虫没有交叉反应,灵敏度高,最低检测限可达1 fg/μL,对实际样品的检测与传统鉴别方法结果一致。棘颚口线虫是亚洲地区广泛存在的致病种,本研究建立了棘颚口线虫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进行了特异性和重复性实验,与比对虫种无交叉反应,重复实验之间变异系数在2%以内,建立了10倍梯度稀释样品的标准曲线,其最低检测限可达10 copies/μL。本研究对入境水产品中异尖线虫和颚口线虫的检查数据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依据。本研究建立的异尖线虫和颚口线虫的LAMP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克服了传统鉴别方法周期长、步骤繁琐的缺点,摆脱了对复杂仪器和专业人员依赖,为基层提供了更加准确快速的检测方法。

张媛媛,于金玲,刘宇明,于迪,曹明慧,何湾,王振,徐鹏,李冰,刘孝刚[4](2016)在《辽宁省5市青蛙和蟾蜍曼氏裂头蚴感染情况调查》文中指出为了解辽宁省青蛙和蟾蜍曼氏裂头蚴的感染情况,2011.5—2014.7,在辽宁省部分地区进行了一次调查,采集野生青蛙和蟾蜍共计689只,逐只解剖检查。研究结果发现有113只感染,感染率为16.40%;青蛙539只,有99只感染,感染率为18.37%,平均感染强度4.92条;蟾蜍150只,有14只感染,感染率为9.33%,平均感染强度为2.97条;青蛙感染率高于蟾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青蛙感染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项研究说明辽宁省部分地区青蛙和蟾蜍感染曼氏裂头蚴比较普遍,对人群存在很高的致病风险。

杨光大,肖嘉杰,王付民,邓燕忠,龚世平[5](2013)在《我国蛙类曼氏裂头蚴病的研究概况及防控措施》文中提出曼氏裂头蚴病在世界特别是东亚地区广泛流行,对人类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蛙科动物是曼氏迭宫绦虫重要的第2中间宿主。文章对蛙类曼氏裂头蚴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人感染曼氏裂头蚴的主要方式及防控措施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蛙类曼氏裂头蚴病的深入研究提供资料。

涂杳然[6](2012)在《江西省脑裂头蚴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诊治研究》文中提出脑裂头蚴病是由曼氏迭宫绦虫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由其幼虫—曼氏裂头蚴引起。曼氏裂头蚴可在体内移行,并侵犯多种组织器官及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临床症状远较成虫严重。该寄生虫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分布,在国内也有报道称在动物及人的体内发现曼氏裂头蚴的存在、并对一些动物及患者造成了严重的损伤。本研究在对江西省11例患者确诊患有曼氏脑裂头蚴病后,选取此11例患者所居住村庄为研究现场,随机抽取300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行问卷调查及采集血清样本,使用常规ELISA法检测居民血清中曼氏裂头蚴特异性抗体,同时对曼氏裂头蚴抗体阳性患者行头颅及MRI检查。经过对此类脑裂头蚴病易感地区人群使用ELISA法、头颅CT及MRI检测曼氏裂头蚴感染情况,可以得出此类人群曼氏裂头蚴感染率0.73%,脑裂头蚴病发病率最高为0.27%,高于文献报道。为了防治脑裂头蚴病,必须结合脑裂头蚴病的发生、流行、分布规律及特点,采取综合措施。对解放军九四医院确诊的11例患者及在本研究中筛查出的9例患者共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制定出脑裂头蚴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同时制定脑裂头蚴病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本省脑裂头蚴病有效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又能为国内在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工作提供借鉴,具有写入教科书的重大意义;并可了解脑裂头蚴病对江西省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情况,为居民有效预防脑裂头蚴病提供理论依据。

邓艳,刘长军,陈伟奇,周瑞敏,贺丽君,蔺西萌[7](2012)在《河南省蛙类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感染情况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河南省蛙类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的自然感染情况,分析人群感染曼氏裂头蚴的潜在风险。方法分别在河南省12个调查点采集蛙类,剥皮后检查并分离寄生于蛙肌肉中的曼氏裂头蚴,记录其位置和数量。结果河南省蛙类曼氏裂头蚴自然感染率为26.63%(306/1149),累计发现曼氏裂头蚴1897条,平均感染度为6.2条/只;青蛙曼氏裂头蚴感染率高于蟾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42,P<0.01);病例居住地青蛙的曼氏裂头蚴自然感染率高于其他调查点(χ2=8.46,P<0.01);豫西地区蛙类曼氏裂头蚴感染率低于其他地区(χ2=13.45,P<0.01);蛙类后腿是曼氏裂头蚴的主要寄生部位,占73.74%(1365/1851)。结论河南省自然界生存的蛙类普遍存在曼氏裂头蚴感染,对人群有潜在致病威胁,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加强对曼氏裂头蚴病的防控。

唐贵文,陈艳[8](2011)在《小鼠感染曼氏裂头蚴后组织病理学改变动态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动态观察小鼠感染曼氏裂头蚴后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了解曼氏裂头蚴对组织的损害。方法从黑斑蛙体内检获曼氏裂头蚴,口服法以3条/只感染昆明小鼠,于感染后第2~10周分别处死小鼠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在感染小鼠皮下、肌肉、腹腔等处发现裂头蚴,主要位于皮下肌肉组织。组织病理学观察:肉眼观察,寄生处的组织有弥漫性淤血斑点,囊包块形成;HE染色发现病变部位脂肪组织及横纹肌组织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并包绕脂肪组织,少部分血管纤维素样坏死等。病变部位早期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急性炎症,随着病程的进展,局部组织的损伤程度不断加重,炎症范围不断扩大,并出现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表现。结论小鼠感染曼氏裂头蚴后寄生于多组织器官,其中以皮下肌肉处多见。曼氏裂头蚴寄生处组织随病程进展出现不同程度的以急慢性炎症反应为主的病理损伤。

裘明华,裘明德[9](2009)在《人裂头蚴病和无头蚴病:Ⅱ.病理学、临床、流行病学及控制的过去和现在》文中指出本文系"人裂头蚴病和无头蚴病:Ⅰ.病原学的过去和现在"一文的后续。综述两病的病理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流行病学、控制和预防的研究进展。

张瑞琳,徐劲[10](2008)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结合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多媒体实验与传统实验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作多种寄生虫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配合传统实验教学内容在本科实验教学中试用。结果多媒体实验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多媒体实验教学并不能代替传统的实验教学。结论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有较好效果。

二、虎纹蛙自然感染裂头蚴的调查及7例患者的感染特点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虎纹蛙自然感染裂头蚴的调查及7例患者的感染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裂头蚴及结膜吸吮线虫的基因鉴定及其亲缘关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辽宁和湖北地区裂头蚴的基因鉴定及其亲缘关系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虫体来源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1.4 溶液的配制
        2.2 方法
        2.2.1 形态学鉴定
        2.2.2 cox1 基因鉴定
        2.2.3 DNA序列比对及种系发育分析
    3 结果
        3.1 形态学鉴定结果
        3.1.1 肉眼观察
        3.1.2 显微镜下观察
        3.1.3 切片标本HE染色观察
        3.2 基因鉴定结果
        3.2.1 使用引物P1F/P1R及 P1F1/P1R1 巢式PCR获得的目的基因
        3.2.2 使用引物F650/R800 PCR获得的目的基因
        3.3 cox1 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人源结膜吸吮线虫cox1基因及其亲缘关系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虫体来源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1.4 盐酸卡红染液的配制
        2.2 方法
        2.2.1 形态学鉴定
        2.2.2 cox1 基因鉴定
        2.2.3 DNA序列比对及种系发育分析
    3 结果
        3.1 形态学鉴定结果
        3.2 基因鉴定结果
        3.2.12 %琼脂糖凝胶中电泳
        3.2.2 测序结果及BLAST同源性分析
        3.3 cox1 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2)广东省常见食用蛇蛙类裂头蚴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裂头蚴概述
        1.1.1 形态特征
        1.1.2 理化特性
        1.1.3 生活史
        1.1.4 曼氏裂头蚴病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蛇蛙的种类、数量和来源
        2.1.1 蛇的种类、数量和来源
        2.1.2 蛙的种类、数量和来源
    2.2 蛇蛙样本的解剖和裂头蚴分离
        2.2.1 蛇的样本解剖与裂头蚴分离
        2.2.2 蛙的样本解剖与裂头蚴分离
    2.3 统计分析
    2.4 公共卫生风险评估
    2.5 制定食用蛇蛙类裂头蚴病的防控措施并推广应用
        2.5.1 人体曼氏裂头蚴病的防控措施制定
        2.5.2 蛇蛙类曼氏裂头蚴病的防控措施制定
        2.5.3 推广应用
3 结果与分析
    3.1 蛇蛙类裂头蚴病的感染调查
        3.1.1 解剖镜下观察虫体形态
        3.1.2 蛇类裂头蚴感染情况
        3.1.2.1 2009~2010 年调查结果
        3.1.2.2 2013年调查结果
        3.1.2.3 2014~2015 年调查结果
        3.1.2.4 蛇类裂头蚴感染的整体情况
        3.1.3 蛙类裂头蚴感染情况
        3.1.3.1 2007~2008 年调查结果
        3.1.3.2 2013~2015 年调查结果
        3.1.3.3 蛙类裂头蚴感染的整体情况
    3.2 蛇蛙类裂头蚴病的公共卫生风险评估
        3.2.1 广东地区人体裂头蚴病的流行情况
        3.2.2 人体感染裂头蚴病的主要途径
        3.2.2.1 直接接触导致感染风险
        3.2.2.2 食用蛇蛙导致感染风险
        3.2.2.3 饮水导致感染风险
        3.2.3 广东地区食用蛇蛙类裂头蚴病感染情况
        3.2.3.1 广东地区食用蛇蛙类消费状况
        3.2.3.2 广东地区裂头蚴感染高风险人群
    3.3 曼氏裂头蚴病的综合防控措施及推广应用
        3.3.1 人曼氏裂头蚴病的防控措施
        3.3.1.1 食物因素
        3.3.1.2 人的因素
        3.3.2 蛇蛙类曼氏裂头蚴病的防控措施
        3.3.2.1 蛙类感染曼氏裂头蚴的防控
        3.3.2.2 蛇类感染曼氏裂头蚴的防控
        3.3.3 曼氏裂头蚴病的综合防控措施推广应用
        3.3.3.1 对广大群众进行科普教育并对有关政府部门提出建议
        3.3.3.2 将曼氏裂头蚴病列入《广东省重点野生动物疫病种类和疫源物种目录》
        3.3.3.3 蛇类驯养繁殖场的推广应用
4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期间所获科研成果

(3)水产品中异尖线虫和颚口线虫的分类鉴定与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异尖线虫及异尖线虫病
        1.1.1 异尖线虫病原和生活史
        1.1.2 异尖线虫中间宿主流行调查
        1.1.3 人体异尖线虫病流行情况
        1.1.4 异尖线虫病的临床症状和诊断
        1.1.5 异尖线虫病的预防和治疗
        1.1.6 异尖线虫的分类鉴定方法
    1.2 颚口线虫和颚口线虫病
        1.2.1 颚口线虫病原和生活史
        1.2.2 人体颚口线虫病流行情况
        1.2.3 颚口线虫病的临床症状和诊断
        1.2.4 颚口线虫病的预防和治疗
        1.2.5 颚口线虫的分类鉴定方法
    1.3 本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1.3.1 本研究的意义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海鱼中异尖线虫的分类鉴定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1.1 虫种来源
        2.1.2 主要试剂和耗材
        2.1.3 常用试剂和溶液的配制
        2.1.4 主要设备和器械
    2.2 方法
        2.2.1 异尖线虫虫体的分离
        2.2.2 虫体的形态学鉴定
        2.2.3 虫体DNA提取
        2.2.4 PCR扩增ITS基因
        2.2.5 PCR-RFLP分型
        2.2.6 扩增片段回收克隆
        2.2.7 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
    2.3 结果分析
        2.3.1 不同种类海鱼异尖线虫感染情况
        2.3.2 形态学鉴定结果
        2.3.3 ITS序列PCR扩增结果
        2.3.4 PCR-RFLP分析
        2.3.5 序列分析
        2.3.6 构建系统进化树
    2.4 讨论
第三章 黄鳝和泥鳅中颚口线虫的分类鉴定
    3.1 实验材料与设备
        3.1.1 虫种来源
        3.1.2 主要试剂和耗材
        3.1.3 常用试剂和溶液的配制
        3.1.4 主要设备
    3.2 方法
        3.2.1 颚口线虫虫体的分离
        3.2.2 虫体的形态学鉴定
        3.2.3 虫体DNA提取
        3.2.4 PCR扩增ITS2序列
        3.2.5 扩增片段回收克隆
        3.2.6 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
    3.3 结果分析
        3.3.1 广州机场口岸入境黄鳝中颚口线虫的检查情况
        3.3.2 国内部分省市市售黄鳝和泥鳅中颚口线虫的检查情况
        3.3.3 形态学鉴定结果
        3.3.4 ITS2序列PCR扩增结果
        3.3.5 序列分析
        3.3.6 构建系统进化树
    3.4 讨论
第四章 简单异尖线虫和典型异尖线虫LAMP方法的建立
    4.1 实验材料与设备
        4.1.1 虫种来源
        4.1.2 主要试剂和耗材
        4.1.3 常用试剂和溶液的配制
        4.1.4 主要仪器和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虫体基因组DNA提取
        4.2.2 引物设计与合成
        4.2.3 引物的筛选
        4.2.4 荧光LAMP反应体系的建立
        4.2.5 特异性试验
        4.2.6 灵敏度试验
        4.2.7 与PCR方法比较
        4.2.8 实际样品的检测
    4.3 结果分析
        4.3.1 LAMP引物的初筛
        4.3.2 特异性试验
        4.3.3 灵敏度试验
        4.3.4 实际样品的检测
    4.4 讨论
第五章 棘颚口线虫LAMP方法的建立
    5.1 实验材料与设备
        5.1.1 虫种来源
        5.1.2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引物设计与合成
        5.2.2 虫体基因组DNA提取
        5.2.3 引物的筛选
        5.2.4 LAMP反应体系的建立
        5.2.5 特异性试验
        5.2.6 灵敏度试验
        5.2.7 与PCR方法比较
        5.2.8 实际样品的检测
    5.3 结果讨论
        5.3.1 LAMP引物的初筛
        5.3.2 特异性试验
        5.3.3 灵敏度试验
        5.3.4 重复性和稳定性试验
        5.3.5 实际样品的检测
    5.4 讨论
第六章 棘颚口线虫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6.1 实验材料与设备
        6.1.1 虫种来源
        6.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6.2 实验方法
        6.2.1 DNA提取
        6.2.2 引物设计
        6.2.3 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6.2.4 灵敏度试验
        6.2.5 特异性试验及实际样本检测
    6.3 结果分析
        6.3.1 灵敏度试验
        6.3.2 引物的特异性和实际样品的检测
    6.4 讨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辽宁省5市青蛙和蟾蜍曼氏裂头蚴感染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5)我国蛙类曼氏裂头蚴病的研究概况及防控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宿主与生活史
2 蛙类曼氏裂头蚴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2.1 不同蛙类的感染情况
        2.1.1 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
        2.1.2 泽蛙(R.limnocharis)和虎纹蛙(R.rugulosa)
        2.1.3 金线蛙(R.plancyi)等8种蛙
        2.1.4 其它蛙类(未分蛙种)、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及蝌蚪
    2.2 曼氏裂头蚴在蛙体内的分布及形态
3 人类感染曼氏裂头蚴的主要方式及防控措施
    3.1 人体从蛙类感染曼氏裂头蚴的主要方式
        3.1.1 局部敷贴生蛙肉或蛙皮造成直接感染
        3.1.2 吞食生的或未煮熟的蛙肉
    3.2 蛙类曼氏裂头蚴病的防控措施
        3.2.1 宣传教育
        3.2.2 加强科研
        3.2.3 加强执法监管

(6)江西省脑裂头蚴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诊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脑裂头蚴流行病学调查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仪器
        1.3 研究对象
        1.4 方法
    2 结果
        2.1 疫区人群的年龄和性别构成
        2.2 脑裂头蚴易感地区问卷调查情况
        2.3 ELISA 检测曼氏裂头蚴感染情况
        2.4 脑裂头蚴病患者头颅 CT 及 MRI 筛查结果
    3 讨论
第3章 脑裂头蚴病的临床诊断及诊治研究
    1 脑裂头蚴病的临床特点研究
        1.1 临床特点
        1.2 影像学特征
        1.3 实验室检查
        1.4 病理特点
    2 制定脑裂头蚴病相应临床诊断标准
        2.1 诊断标准
        2.2 鉴别诊断
    3 脑裂头蚴病综合防治措施的制定
    4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综述

(7)河南省蛙类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感染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蛙来源
    1.2 样本蛙种类
    1.3 检查方法
    1.4 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总感染情况
    2.2 不同地区蛙类感染情况
    2.3 不同蛙种感染情况
    2.4 曼氏裂头蚴在蛙体内的分布
3 讨论

(8)小鼠感染曼氏裂头蚴后组织病理学改变动态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1.1标本采集
    1.2主要试剂与仪器
    1.3实验动物
2实验方法
    2.1虫体采集
    2.2曼氏裂头蚴鉴定
    2.3实验动物感染
    2.4标本收集及处理
    2.5病理组织切片染色
结果
    1小鼠裂头蚴的寄生与分布
    2病理学观察
        2.1肉眼标本观察
        2.2组织病理学观察
讨论

(9)人裂头蚴病和无头蚴病:Ⅱ.病理学、临床、流行病学及控制的过去和现在(论文提纲范文)

1 病理学
2 临床学
    2.2 轻中度症状
    2.3 重度症状
    2.4 增殖无头蚴病
3 诊断
    3.1 裂头蚴病推断性诊断
    3.2 病原学检查
        3.2.1 病理切片
        3.2.2 针吸式活组织检查 (needle biopsy) Garin等[37]用该法抽取组织, 诊断胸皮下肿块的裂头蚴病。
        3.2.3 细胞学检查[细针吸式活组织检查
        3.2.4 影像学检查
    3.3 免疫学 (血清学) 试验
        3.3.1 沉淀素反应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3.3.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3.4 鉴别诊断
        3.4.1 裂头蚴与四盘蚴
        3.4.2 裂头蚴病与相关疾病
    3.5 增殖无头蚴病诊断
4 治疗
    4.1 手术
    4.2 药物
5 流行病学
    5.1 流行地域
    5.2 人群的感染率与感染度
    5.3 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
    5.4 疫源地的形成
        5.4.1 终宿主
        5.4.2 第一中间宿主 (桡足类)
        5.4.3 第二中间宿主 (两栖类)
        5.4.4 转续宿主或第二中间宿主
        5.4.5 终宿主的成虫感染率
        5.4.6 脊椎动物的裂头蚴感染率
        5.4.7 裂头蚴的感染度
        5.4.8 蛙体裂头蚴的季节变化
    5.5 自然疫源地
    5.6 传播
6 控制和预防

(10)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结合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的优势
    1.1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1.2 增强实验教学的互动性,丰富学习内容
    1.3 提高教师和实验工作人员素质,促进实验教学改革
2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及其利弊
    2.1 直接经验交流
    2.2 直接情感交流
    2.3 直接动手操作
3 多媒体实验和传统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
    3.1 改进实验教学的方式
    3.2 改进实验教学内容
    3.3 克服多媒体实验教学误区,发扬传统教学优势

四、虎纹蛙自然感染裂头蚴的调查及7例患者的感染特点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裂头蚴及结膜吸吮线虫的基因鉴定及其亲缘关系分析[D]. 何丽.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2)
  • [2]广东省常见食用蛇蛙类裂头蚴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措施研究[D]. 肖嘉杰.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3]水产品中异尖线虫和颚口线虫的分类鉴定与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D]. 张森.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7)
  • [4]辽宁省5市青蛙和蟾蜍曼氏裂头蚴感染情况调查[J]. 张媛媛,于金玲,刘宇明,于迪,曹明慧,何湾,王振,徐鹏,李冰,刘孝刚. 畜牧与兽医, 2016(11)
  • [5]我国蛙类曼氏裂头蚴病的研究概况及防控措施[J]. 杨光大,肖嘉杰,王付民,邓燕忠,龚世平. 广东林业科技, 2013(02)
  • [6]江西省脑裂头蚴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诊治研究[D]. 涂杳然. 南昌大学, 2012(01)
  • [7]河南省蛙类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感染情况调查[J]. 邓艳,刘长军,陈伟奇,周瑞敏,贺丽君,蔺西萌.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2(01)
  • [8]小鼠感染曼氏裂头蚴后组织病理学改变动态观察[J]. 唐贵文,陈艳.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1(05)
  • [9]人裂头蚴病和无头蚴病:Ⅱ.病理学、临床、流行病学及控制的过去和现在[J]. 裘明华,裘明德.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9(03)
  • [10]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结合应用[J]. 张瑞琳,徐劲. 热带医学杂志, 2008(09)

标签:;  ;  ;  ;  

虎蛙自然感染情况调查及7例感染特征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