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家畜顽固性荨麻疹(论文文献综述)
温丽娟[1](2020)在《基于脉诊客观化探讨慢性荨麻疹的脉象图特征及与临床分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慢性荨麻疹的脉象图特征及与一般资料、专科情况、临床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了解脉诊客观化在慢性荨麻疹群体中的价值及可行性,丰富慢性荨麻疹的辨证要素;同时为慢性荨麻疹临床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参考依据,以期从中医角度建立慢性荨麻疹科学、客观化的分类,亦为脉诊客观化研究提供临床研究数据。方法:采用横断面非干预性研究,2019年01月到2019年12月期间,随机收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明确诊断为慢性荨麻疹的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上海道生DSO1-A型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系统采集患者脉象和脉图参数,自拟病例信息收集表和中医证型采集信息表收集患者临床指标和中医证型;采用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慢性荨麻疹的脉象图特征及与一般情况、专科情况和临床分型的相关性。结果:1.慢性荨麻疹的一般资料和专科情况慢性荨麻疹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平均年龄37.43±15.09岁,男女之比为1:2.12;病程6周~10年以上不等,平均病程2.45±1.26年;大多数患者病因及诱因不能明确;发病时间多有节律性,以夜间发病最为多见,其中以21:00-23:00(亥时)和19:00-21:00(戌时)为主;风团颜色以淡红色为主,易发于躯干及四肢,且常常2个及以上部位同时发生,多数患者自觉患处皮温增高;患者的UAS平均分以3~4分多见,平均值为3.72±1.17。2.慢性荨麻疹的脉象图(1)脉象:脉位以适中为主,占78.5%,其中男性以适中和沉为主,女性以适中和浮为主;脉力多以虚或无力为主,脉律基本匀齐,无明显结、代脉出现;脉象以弦脉或弦脉相兼脉为主,兼有脉弦的脉象主要有脉弦缓、脉虚弦、脉弦数、脉沉弦等;单一脉象在不同性别、年龄、病程、风团颜色和风团发生部位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脉图参数:脉图参数值表现为弦脉特征,h3/h1>0.7,h4/h1>0.4,h5/h1<0.05,w1/t>0.2;在不同性别、年龄、病因及诱因、风团颜色、风团发生部位和疾病严重程度下,脉图参数具有显着差异性(P<0.01,P<0.05)。3.中医证型与脉图参数(1)中医证型分布:以肝郁脾虚证最多,气血两虚证次之,后依次为表虚不固证、血虚风燥证、血瘀证、湿热内蕴证和肺胃热盛证。(2)不同中医证型组脉图参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其中血瘀证组脉图参数值与其他六组存在不同脉图参数值显着差异性;肝郁脾虚证组与其他组(除血虚风燥证)脉图参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湿热内蕴证组、肺胃热盛证组与其他组脉图参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相互之间脉图参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虚实证候与脉图参数虚证组116例,占64%,实证组65例,占36%,慢性荨麻疹以虚证为多见;虚证组与实证组脉图参数值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主要为t3、t5、t、h1、h3、h4、h5、h5/h1值。结论:1.慢性荨麻疹的脉象和脉图参数具有特征性,且与患者的相关证候临床特征具有显着相关性,可考虑将脉诊客观化指标作为慢性荨麻疹的客观参考指标。2.慢性荨麻疹不同中医证型或虚实证候的脉图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其不同证型两两比较,脉图参数差异性不同。脉诊客观化与慢性荨麻疹值得进一步研究。
杨慧珍(Yang Huei-Chen)[2](2019)在《台湾医家黄正昌医师学术思想探讨及其临床经验整理》文中研究指明黄正昌医师是一个学徒出身的中医师,担任过多个医学会理事长,是台湾知名中医师。他是少数集合中药房与中医诊所并存的传统中医医疗模式,在治疗中对许多疾病有其特殊经验的诊疗方式,不少患者都是长期被病痛所困扰,在黄医师的悉心治疗下获得改善。能成为良医必然有其独特的辨证思路和治法,是值得探讨的缘由。本研究在导师的指导下采取访谈及搜集资料方式,收集整理黄正昌医师诊疗经验及独到心得,并参考黄正昌医师经年累计的宝贵临床病例,从中研究病案的治疗特点及用药规律。将黄医师的学习历程、学术源流,诊疗经验,临床独到之心得等以录影及录音方式记录,并整理汇集为文后,以供中医同业作为学习中医的参考资料。本文共分六大部分,具体研究内容涵盖如下:(1)黄正昌医师简介及研究缘由,(2)黄正昌医师学术思想特点,(3)黄正昌医师临床治病思维模式,(4)肝胆病诊疗探讨与临床案例解析,(5)保肝平胃思想诊疗探讨与临床案例解析,(6)学习黄正昌医师学术思想的临床实践等。黄医生的学术思想在中医理论的架构下,包含整体观的全面思考,四诊合参,病证结合和标本同治观念。他重视阴阳调合,并且认为现代中医,最好是中西医的知识都要精通。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医有灵活的检查工具,中医有依证型不同相对应的药材,知道中西医的疗效极限和副作用,才能当一个称职的中医师。他治疗疾病特色除了正规药材外,还采用台湾本土药材和虫药,因此对病人的治疗有了更宽广的帮助。黄正昌医师在治病的思维模式中,重视望诊,尤重视望目,且重视观察病人的气色盛衰。他辨证思路是以阴阳为纲,多因合病以阴阳互补方式进行。治法中他特别重视保肝平胃的思想,因为肝胆和脾胃的关系最为密切。黄正昌医师研究肝脏多年,在肝胆病的治疗上,颇有心得。他以“阴阳为纲”辨证分型,并以“保肝平胃解毒”基础下循证医治,治疗上首重保肝利胆,不活动型肝炎采保肝、健脾、扶正为主,解毒为辅,活动型肝炎以解毒为主,保肝、健脾、扶正为辅。在遣方用药上,黄正昌医师治疗疾病时除了使用正规本草药材外,还会参考台湾名间偏方,如利用台湾本土药材叶下珠治疗肝炎,蛇胆治黄疸等。对於病毒性肝炎治疗,肝癌,肝硬化治疗,都有提出不同治法与诊疗案例,供学医者参考。另外他建议六M理论对肝藏的保健预防。论文中除列举了病毒性肝炎的相关案例外,还列举了保肝平胃思想为主的十个案例。例如:一、中风后遗症,二、斗鸡眼,三、油风,四、荨麻疹,五、失眠,六、重症肌无力,七、类风湿性关节炎,八、过敏性鼻炎,九、腮腺炎、十、流行性感冒等辨证治法和案例。学习黄正昌医师学术思想的临床实践则包括:一、胃痛,二、便秘,三、女子痛经,四、女子带下病等。在附录中还有黄正昌医师的个人经历和他的学术成就等珍贵照片。本研究系首次对黄正昌医师,治疗疾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治疗方法经验进行收集整理、归纳总结。并讨论其与各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进行比较,以明确黄正昌医师对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新的思路。研究讨论结束将撰写相关综述及论文在国内期刊发表,通过本研究总结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临床以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参考,并将其资讯整理归纳后得以永久保存,进而推广宣导,从而指导临床。
陈焱华[3](2013)在《经方治疗荨麻疹规律的初步研究及导师经验介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初步探讨经方治疗荨麻疹的规律。方法:①通过综述古代文献及现代文献,总结荨麻疹的中医及经方治疗的研究进展;②门诊跟随导师临症学习,总结相关病例,总结记录导师治疗荨麻疹的思路及用药经验;③通过听导师授课和师生问答形式,并阅读指定的相关资料,总结归纳经方治疗荨麻疹的辨证思路及用药规律。结果:在系统总结前人的治疗经验和临床跟师的基础上,初步整理出经方治疗荨麻疹的思路及老师治疗荨麻疹的经验:①按六经辨证思路辨证治疗荨麻疹。根据症状和体征的不同,先辨六经,再辨方证,对证用药,方证相应;②在六经辨证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及体质的不同,改善体质,因人施治。结论:经方治疗荨麻疹有规律可循,是治疗荨麻疹的一条有效途径,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李小莎[4](2011)在《欧阳恒学术经验总结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①整理欧阳恒教授学术思想、学术成果、临床经验等资料;②深入挖掘欧阳恒学术思想及临床方药的价值;③系统总结欧阳恒学术思想,形成集理法方药于一体的临床论治思想,出版专着;④继承欧阳恒学术精髓,延伸学术理论,创新论治方药及方法,推广学术成果;⑤总结汇集皮科近现代相关各流派、各医家的学术观点,与欧阳恒教授学术思想进行对比研究;⑥整理欧阳恒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理法方药,探讨其验方—当归玉真汤治疗阳虚寒凝痰阻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①收集整理欧阳恒教授各类资料:欧阳恒从医以来在临床中亲自记录的各类验案验方验证等文字资料、历年来各自跟师学徒的临床笔记、欧阳恒教授临证的各类效验病案、欧阳恒所带学生记录的临床笔记、公开出版的专着、发表的相关论文等。②通过复诊病人或医护随访从侧面了解欧阳恒治疗皮肤病案例,并记录或照相其临床病例、方药、复诊情况等。③分门别类,整理成册,全面总结欧阳恒教授在皮肤性病诊疗中形成的学术思想,包括创新理论、辨病方法、辨证思路、治则治法、选方用药、外治特色、药剂配制、预防调摄等。④精炼出欧阳恒教授论治各类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并整理成文,编辑成书,继而推广运用临床。⑤在欧阳恒学术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抽取临床效验方药,进行深入临床及实验室研究,即“温阳化痰”之当归玉真散经制剂加工成片剂治疗阳虚寒凝痰阻型慢性荨麻疹,通过临床疗效观察、复发随访,结合检测对比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即炎性介质T-工gE、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和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的计数等,为当归玉真片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临床和实验室依据,为该类疾病的辨证与论治提供新的思路。结果:欧阳恒教授在长期皮肤病临证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集理、法、方、药于一体的皮肤病中医论治体系。一、辨病辨证特色:①中西医结合应以明病为先;②病证取舍以实用为原则;③病证并论,注重发挥中医特色;④辨病与辨证结合,以提高疗效为出发点。二、诊疗创新特色:对湿疹、银屑病、带状疱疹及慢性荨麻疹的提出了新的诊疗规范,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三、临证方药特色:遵循辨证施治、大法大方的基础,运用取类比象法,体现中医特色和优势,独创直观论治思想,即①以色治色法,即以用药之色反其病色的治疗方法;②以形治形法,即以用药之外形相形病象的治疗方法;③以皮治皮法,即以药之皮部入药治疗皮病的方法;④寓搔意治瘙法,即是模拟搔抓之类外部形象相对选用带勾、刺、棘类药物的治疗方法。其他参以“以毒攻毒”法,“红升、白降外科家当”说等;总结出欧阳恒自创方剂30余首,临床疗效确切,深受医患好评;善用“象”类中药,如色象类中药、有形类中药、核仁类中药、皮类中药、有毒类中药、虫类药等。其次善用“参”类药、对药及引经药;皮病外治:重视外治,提倡外以通内,剂型创制,主张使用中药类软膏,避免激素类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创制及改良外用药物,如僧黄膏、紫铜消白酊、小儿湿疹外洗方、皮炎外洗方、肿疡外洗方、汗疱疹方、复方二矾散、白斑外搽剂、扁平疣洗方等。四、各家经验总结:总结了近现代以来皮肤科着名医家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如赵炳南、朱仁康、张志礼、榻国维、徐宜厚、王玉玺、张毅等。五、总结了欧阳恒论治慢性荨麻疹的经验:从慢性荨麻疹的病因病机出发,认为阳虚寒凝和风痰阻络是本病发病的根本。通过大量临床病例观察,收集整理,综合四诊,自拟阳虚寒凝痰阻证,治以温阳散寒、养血通脉、熄风化痰之法,运用经验方当归玉真散,治疗本病疗效确切。六、当归玉真片临床研究提示:“温阳化痰”之当归玉真片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缩短风团消退时间、减少风团数目、减缓皮肤瘙痒、改善生活质量,在改善症状体征、降低血清IgE及ECP等方面明显优于西替利嗪对照组。两组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比较,x2=9.93>x20.05.1=3.84,(P<0.05),差异有显着性。治疗4疗程后对各痊愈病例进行追踪随访,随访2个月,复发情况比较: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欧阳恒教授从事中医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和临证诊疗特色,取得了较大的学术成就。②欧阳恒学术经验的总结继承有较高而深远的学术及临床价值。③以欧阳恒教授学术思想传承为中心,立足于临床实际,可发挥名医效应与优势,因地因人制宜,挖掘名医潜力、突显中医特色、培养后背人才、实现中医皮肤科的可持续发展。④可推广欧阳恒学术经验,从学术思想、理论创新、辨病辨证、治法方药、特色外治、专病专药、自制药等诸多方面推广学术成果,惠及业内中医皮科工作者及广大皮病患者。⑤当归玉真片对慢性荨麻疹(阳虚寒凝痰阻证)能显着改善症状体征,临床疗效确切,远期疗效较佳,无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张正升,彭代银[5](2011)在《桃红四物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桃红四物汤是活血化瘀的经典方,具有活血化瘀、养血补血的双重功效,临床可用于多种病症的治疗,在内科、妇科、男科、皮肤科、眼科等都有显着疗效,该方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徐文静,张恩虎[6](2009)在《慢性荨麻疹的中医论治》文中研究表明慢性荨麻疹是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属中医瘾疹范畴。常反复发作难以根治。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患者禀赋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热之邪得以入侵,营卫失和或胃肠郁热,复感风邪,致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通达,郁于腠理而发病。目前,中医治疗本病,主要从病因论治、从脏腑论治、从卫气营血论治、从八纲论治等方面着手,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何振晶[7](2007)在《中、西医对荨麻疹的认识及中医治疗荨麻疹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荨麻疹是皮肤科的一种常见病,其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一过性大小不等的局限性水肿性风团,伴有剧烈瘙痒。其病因复杂,约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荨麻疹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目前主要分免疫性和非免疫性两类。免疫性的多属Ⅰ型变态反应,其抗体通常是IgE。肥大细胞表面的IgE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并释放活性介质。引起荨麻疹最主要的介质是组织胺。非免疫反应性荨麻疹多是由某些物质进入体内,使补体C3及C5分解,产生C3a及C5a等过敏毒素,或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激肽等介质引起。这些介质使机体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从而产生荨麻疹的一系列症状。目前西医治疗该病主要是抗过敏和对症治疗,其作用往往快且短暂,但如果中断治疗,荨麻疹容易复发。中药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从根本上治疗荨麻疹,发挥作用后效果持久,但单用中药起效较慢。因此,中西药结合治疗,是临床上治疗荨麻疹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本论文主要包括两篇文献综述。第一篇回顾了古代及现代中医对荨麻疹的认识及临床研究进展,其中包括了中医文献中类似于荨麻疹的各种病名、从古至今医家们对荨麻疹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的认识及近代医家的临床治疗经验、近十年来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其中对于荨麻疹的临床治疗进行了着重论述。目前中医药治疗荨麻疹的理论完善,方法多种多样,疗效显着,充分显示了中医药的优势。但在研究方法和思路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进一步深化。第二篇从荨麻疹的发病原因、致病机理、临床表现及西药治疗四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现代医学对荨麻疹的认识。其中重点论述了荨麻疹的发病机理及西药治疗。现代医学对荨麻疹的药物治疗效果明确、起效快,尤其对于急性荨麻疹的症状缓解有明显优势,但存在副作用较多、停药易反复的缺点,有待更深一步的研究。
李明[8](2002)在《四物汤及其加味方的药效作用比较》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以小鼠和大鼠为工具,从实验的角度,分别以外周血象WBC、Pt、Hb、RBC计数,骨髓有核细胞计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率;凝血时间作为中医补血、益气、活血、止血的效用指标,观察比较四物汤及其加味方的作用。探讨主方加减对原方功效的影响,以对中医随证加减的内涵提供现代药理学理解,为临床加减化裁成方提供科学依据。实验一采用60Go射线照射法诱导NIH小鼠血虚证模型,观察比较中药四物汤及其加味方圣愈汤、桃红四物汤、胶艾汤对血虚模型小鼠外周血象WBC、Pt、Hb、RBC计数,骨髓有核细胞计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等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虚证模型组WBC、Pt、Hb、RBC均显着降低。与血虚证模型组比较,四物汤组WBC、Pt、Hb、RBC显着升高;其加味方各组WBC、Hb、RBC亦有显着升高,桃红四物汤组Pt有显着升高,圣愈汤组、胶艾汤组Pt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与四物汤组比较,其加味方各组Pt没有升高, WBC、Hb、RBC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虚证模型组小鼠股骨骨髓中的有核细胞数显着减少。与血虚证模型组比较,四物汤组小鼠股骨骨髓中的有核细胞数显着升高;其加味方各组亦有显着升高。与四物汤组比较,其加味方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趋势,但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虚证模型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显着降低。与血虚证模型组比较,四物汤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显着升高;其加味方圣愈汤组、桃红四物汤组亦有显着升高。与四物汤组比较,桃红四物汤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显着升高;胶艾汤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显着降低。圣愈汤组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实验二采用注射大量肾上腺素加冰水刺激,诱导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观察中药四物汤及其加味方圣愈汤、桃红四物汤、胶艾汤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红细胞压积,凝血时间等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瘀证模型组大鼠在各切变率下血液粘度均显着升高。与血瘀模型组比较,四物汤组在各切变率下血液粘度均有显着的降低;圣愈汤组在各切变率下血液粘度也有显着的降低;桃红四物汤组在各切变率下血液粘度也有降低的趋势,在切变率为1s-1时有统计学意义,在切变率为200-1、30-1、5-1时无统计学意义;胶艾汤组在各切变率下血液粘度也有降低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与四物汤组比较,圣愈汤组在各切变率下血液粘度均有降低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桃红四物汤组、<WP=4>胶艾汤组无显着性差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瘀证模型组大鼠血浆粘度显着升高。与血瘀模型组比较,四物汤组血浆粘度有降低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圣愈汤组、桃红四物汤组血浆粘度有显着的降低;胶艾汤组血浆粘度有降低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与四物汤组比较,圣愈汤组、桃红四物汤组均有降低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胶艾汤组无显着性差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瘀证模型组大鼠红细胞聚集指数显着升高。与血瘀模型组比较,四物汤组红细胞聚集率有降低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圣愈汤组有降低的趋势,亦无统计学意义;桃红四物汤组、胶艾汤组均有显着的降低。与四物汤组比较,圣愈汤组红细胞聚集指数有显着降低,桃红四物汤组、胶艾汤组红细胞聚集指数有非常显着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瘀证模型组大鼠红细胞压积显着升高。与血瘀模型组比较,四物汤组红细胞压积有显着的降低;圣愈汤组、桃红四物汤组也有显着降低;胶艾汤组有降低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与四物汤组比较,圣愈汤组、桃红四物汤组、胶艾汤组均有降低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加味方中以桃红四物汤组红细胞压积降低最显着。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瘀证模型组大鼠凝血时间显着缩短。与血瘀模型组比较,四物汤组凝血时间显着延长;圣愈汤组、桃红四物汤组、胶艾汤组也有显着延长。与四物汤组比较,圣愈汤组、桃红四物汤组、胶艾汤组均有延长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本实验结果表明,在本次实验中的加味方基本能保存主方的基本功效,且有不同程度的增强趋势。从一个侧面初步印证了中医组方变化中随证加减变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临床加减化裁成方提供了科学依据。
肖红丽[9](1999)在《荨麻疹的中医治疗概况》文中提出 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约有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过1次荨麻疹。荨麻疹的病因复杂,约3/4的患者不能找到具体原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常见的发病诱因有食物、药物、感染、物理因素(冷、热、光、压力等)、动物及植物因素、内脏和全身性疾病影响等。 本病以3个月为分界线,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如按病因又可分为下列多种特殊临床类型的荨麻疹:蛋白胨性(急性蛋白过敏性荨麻疹)、接触性、血清病性、胆碱能性、肾上腺素能性、物理性荨麻疹(人工性、压力性、寒冷性、热性、日光性、水源性)、遗传过敏性水肿和荨麻疹性血管炎等。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可以是免疫性和非免疫性的,免疫性的有Ⅰ、Ⅱ、Ⅲ型变态反应,主要为Ⅰ型变态反应;非免疫性荨麻疹因某些物
韩秀丽,王秀娟[10](2021)在《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文中提出介绍王秀娟主任医师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王师认为,本病病位在大肠,病因为痰、湿、瘀、毒,病机为湿困大肠,气滞络瘀,郁而化毒,早期治疗以荡积为主,通因通用,强调及早祛除痰、湿、瘀、毒,切勿见下利甚而妄用补涩之剂,以致关门留邪。王师运用调肺通肠、祛痰瘀毒之法,通过补肺、降肺、宣肺以调理肺气,恢复肺主治节之功,达通肠降浊祛邪之效。王师不拘经方时方,采众家之言,合多年临床经验,创补肺通肠汤、降肺通肠汤、宣肺通肠汤,疗效颇佳。
二、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家畜顽固性荨麻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家畜顽固性荨麻疹(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脉诊客观化探讨慢性荨麻疹的脉象图特征及与临床分型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慢性荨麻疹的脉象图特征及与临床表现相关性研究 |
1.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脉象和脉图参数采集 |
2.2 人口统计学资料及临床指标收集 |
2.3 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AS)及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标准 |
3.统计方法 |
4.质量控制 |
5.研究结果 |
5.1 病例收集情况 |
5.2 一般资料 |
5.3 专科情况 |
5.4 脉象分析 |
5.5 脉图参数分析 |
6.讨论 |
6.1 中医脉诊及脉诊客观化研究现状 |
6.2 慢性荨麻疹的一般资料及专科情况分析 |
6.3 慢性荨麻疹的脉象分析 |
6.4 慢性荨麻疹的脉图参数分析 |
7.结论 |
8.研究不足之处及展望 |
第二部分 慢性荨麻疹的临床分型及与脉图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
1.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依据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研究方法 |
3.结果 |
3.1 中医证型分布 |
3.2 中医证型与脉图参数 |
3.3 虚实证候分布 |
3.4 虚实证候与脉图参数 |
4.讨论 |
4.1 慢性荨麻疹的临床分型 |
4.2 慢性荨麻疹的临床分型与脉图参数分析 |
5.结论 |
6.研究不足之处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中医辨治慢性荨麻疹概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附录(研究工具及资料收集表) |
附件二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2)台湾医家黄正昌医师学术思想探讨及其临床经验整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黄正昌医师简介与研究缘由 |
第一节 研究缘由 |
第二节 黄正昌医师生平事略 |
一、初中毕业后就到中药房当学徒 |
二、高中半工半读下完成学业 |
三、三十六岁考上中医执照 |
四、积极进修取得博士学位 |
五、勤学不怠成为名医 |
六、热心讲学造福人群 |
七、提携后辈给予典范 |
第三节 经历和重要着作简介 |
一、黄正昌医师经历 |
二、担任职位 |
三、黄正昌医师证照 |
四、发表研究论文及文章 |
五、黄正昌医师着作 |
第二部分 黄正昌医师学术思想特点 |
第一节 标本同治整体观 |
一、四诊合参 |
二、病证结合 |
三、标本同治 |
第二节 重视阴阳平和 |
第三节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一、采用西医诊断工具 |
二、中医辨证思维 |
第四节 既病防变是关键 |
第五节 采用台湾本土药材善用虫药 |
一、采用台湾本土药材 |
二、善用虫药 |
第三部分 黄正昌医师临床治病的思维模式 |
第一节 重视望诊 |
一、重望神望目 |
二、重气色盛衰 |
第二节 阴阳为纲的辨证思路 |
一、肝胆病以阴阳为纲 |
二、多因合病采阴阳双补 |
第三节 治法中的“保肝平胃”思想 |
一、保肝平胃思想 |
二、常用的经方 |
三、常用的单味药 |
第四部分 肝胆病诊疗探讨与临床案例解析 |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
一、病毒性肝炎 |
二、现代医学对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
三、中医学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 |
第二节 以“阴阳为纲”辨证分型 |
一、脾蕴湿热证 |
二、肝胃不和证 |
三、肝脾两虚证 |
四、热毒内陷证 |
五、活动型vs非活动型肝炎 |
第三节 “保肝平胃解毒”基础下循证医治 |
一、治法首重保肝利胆 |
二、热重于湿证-泻火解毒法 |
三、湿重于热证-祛浊化湿法 |
四、肝胃不和证-和解法 |
五、肝脾两虚证-益气健脾法 |
六、热毒内陷证-清热解毒法 |
七、肝郁气滞证-理气开郁法 |
八、不活动型肝炎-保肝、健脾、扶正为主解毒为辅 |
九、活动型肝炎-解毒为主保肝、健脾、扶正为辅 |
第四节 保肝平胃治法下的遣方用药 |
一、常用方剂 |
二、常用的单味药 |
三、常用的动物或虫类用药 |
四、常用本土单方草药 |
第五节 肝功能异常情形下的处理 |
一、肝指数(ALT)正常时的处理 |
二、肝指数(ALT)上升在300以下的处理 |
三、肝指数上升在300以上的慢性肝炎急性发作的处理 |
四、胆色素(Bilirubin Total)指数的升高时的处理 |
五、白蛋白(Albumim)减少时的处理 |
六、防治肝昏迷处理 |
七、急性肝功能衰竭(猛暴性肝炎)处理 |
第六节 肝癌,肝硬化 |
一、肝癌,肝硬化 |
二、阴阳双补扶正兼以祛邪 |
三、肝癌,肝硬化的转化与治疗 |
第七节 肝胆病针灸选穴 |
第八节 “六M理论”对肝保健预防 |
一、排汞(Mercury detoxication) |
二、通经络(Meridian system) |
三、必需均衡营养(Main Nutrition) |
四、现代医学检查(Modern medicine) |
五、传统医学顾护元气(Natural Medicine) |
六、信仰精神支持(Mental Support) |
第九节 临床实践案例研究解析 |
案例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成功阴转病例 |
案例二、肝硬化案例 |
案例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标本同治病例 |
第五部分 保肝平胃思想诊疗探讨与临床案例解析 |
第一节 中风后遗症 |
一、中风后遗症 |
二、治验案例 |
第二节 斗鸡眼(斜视) |
一、斗鸡眼(斜视) |
二、治验案例 |
第三节 油风(鬼剃头) |
一、油风 |
二、治验案例 |
第四节 荨麻疹 |
一、荨麻疹 |
二、治验案例 |
第五节 失眠 |
一、失眠 |
二、治验案例 |
第六节 重症肌无力 |
一、重症肌无力 |
二、治验案例 |
第七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 |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 |
二、治验案例 |
第八节 过敏性鼻炎 |
一、过敏性鼻炎 |
二、治验案例 |
第九节 腮腺炎 |
一、腮腺炎 |
二、治验案例 |
第十节 流行性感冒 |
一、流行性感冒 |
二、治验案例 |
第六部分 学习黄正昌医师学术经验临床实践 |
第一节 临床案例1胃痛 |
一、案例说明 |
二、讨论 |
第二节 临床案例2便秘 |
一、案例说明 |
二、讨论 |
第三节 临床案例3痛经 |
一、案例说明 |
二、讨论 |
第四节 临床案例4女子带下病 |
一、案例说明 |
二、讨论 |
结论 |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参考文献 |
附录-照片 |
结语 |
致谢 |
附件2:不涉及统计分析证明 |
详细摘要 |
(3)经方治疗荨麻疹规律的初步研究及导师经验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研究进展 |
2.1 病名 |
2.2 病因病机 |
2.2.1 内因 |
2.2.2 外因 |
2.3 荨麻疹的治疗 |
2.3.1 内治法 |
2.3.2 外治法 |
2.3.3 辨证论治 |
2.3.4 针灸治疗 |
2.3.5 各家特色 |
3 经方治疗荨麻疹规律的初步研究及导师经验介绍 |
3.1 六经的纲领及治则 |
3.2 六经辨证治疗概况及规律初探 |
3.2.1 太阳病类方 |
3.2.2 阳明病类方 |
3.2.3 少阳病类方 |
3.2.4 太阴病类方 |
3.2.5 少阴病类方 |
3.2.6 厥阴病类方 |
3.3 导师经验介绍 |
3.3.1 六经辨证治疗荨麻疹 |
3.3.2 改善体质 |
3.3.3 荨麻疹的调护 |
3.4 经方治疗荨麻疹病案举隅 |
3.5 小结 |
4 参考文献 |
5 致谢 |
6 个人简历 |
(4)欧阳恒学术经验总结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欧阳恒教授医事传略及学术思想渊源 |
1. 欧阳恒教授医事传略 |
1.1 岁月艰辛、立志从医 |
1.2 博学经典、精勤不倦 |
1.3 医术精湛、医德高尚 |
1.4 治学严谨、桃李盈门 |
2. 欧阳恒教授学术思想渊源 |
2.1 学术理论渊源 |
2.2 皮病论治渊源 |
2.3 选方用药渊源 |
第二部分:欧阳恒教授学术思想 |
1. 临证思辨特色 |
1.1 审察内外,整体察病 |
1.2 四诊合参,病证结合 |
1.3 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
1.4 扶正祛邪,中西互参 |
1.5 治病求本,未病先防 |
2. 直观论治特色 |
2.1 以色治色法 |
2.2 以形治形法 |
2.3 以皮治皮法 |
2.4 寓搔意治瘙痒法 |
2.5 以毒攻毒法 |
3. 弘扬中医特色 |
3.1 发挥中医简验便廉的特色 |
3.2 运用复方制裁随心特色 |
3.3 师带徒之传承特色 |
4. 诊疗规范创新 |
4.1 湿疮诊疗规范创新 |
4.2 白疙诊疗规范创新 |
4.3 荨麻疹诊疗规范创新 |
4.4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诊疗规范创新 |
5. 选方用药特色 |
5.1 自创方药 |
5.2 专病专方应用举偶 |
5.3 常用中草药解析 |
5.4 善用“参”药 |
5.5 习惯使用的对药及引经药 |
5.6 根据皮损辨证用药 |
6. 瘙痒的辨治特色 |
6.1 除湿止痒 |
6.2 祛风止痒 |
6.3 杀虫止痒 |
6.4 安神潜阳止痒 |
6.5 外治止瘙痒 |
6.6 中西结合治瘙痒 |
7. 外治法特色 |
8. 总结 |
第三部分:当代名老中医辨治慢性荨麻疹的经验 |
1. 赵炳南辨治经验 |
2. 朱仁康辨治经验 |
3. 张志礼辨治经验 |
4. 榻国维辨治经验 |
5. 徐宜厚辨治经验 |
6. 王玉玺辨治经验 |
7. 张毅辨治经验 |
8. 小结 |
第四部分:欧阳恒教授论治荨麻疹 |
1. 理论根源 |
2. 辨证施治 |
3. 临证化裁 |
4. 防治对策 |
5. 病案举例 |
第五部分:当归玉真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标准 |
1.3 材料与方法 |
2. 研究方法 |
2.1 随机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测指标 |
2.4 疗效评价 |
2.5 统计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临床资料 |
3.2 临床观察结果 |
3.3 实验研究结果 |
4. 讨论 |
4.1 西医对荨麻疹的认识 |
4.2 中医对荨麻疹的认识 |
4.3 当归玉真片组方分析 |
4.4 当归玉真散延伸 |
4.5 疗效分析 |
4.6 本研究的创新点 |
4.7 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疫的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桃红四物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内科 |
1.1 冠心病心绞痛 |
1.2 神经性疾病 |
1.3 胃肠道疾病 |
1.4 肾脏疾病 |
1.5 肝脏疾病 |
1.6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
2 妇科 |
2.1 异位妊娠 |
2.2 痛经 |
2.3 节育术后并发症 |
2.4 慢性附件炎性包块 |
2.5 更年期综合征 |
3 男科 |
3.1 前列腺炎 |
3.2 慢性精囊炎性血精症 |
3.3 勃起功能障碍 |
4 眼科 |
5 皮肤科疾病 |
5.1 黄褐斑 |
5.2 荨麻疹 |
5.3 银屑病 |
6 癌症 |
7 小结 |
(6)慢性荨麻疹的中医论治(论文提纲范文)
1 从血论治 |
2 从瘀论治 |
3 从痰论治 |
4 从风论治 |
5 从湿论治 |
6 从肝脾论治 |
7 从脾肾论治 |
8 从肺脾论治 |
9 从营卫论治 |
10 结语 |
(7)中、西医对荨麻疹的认识及中医治疗荨麻疹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综述一 中医对荨麻疹的认识及研究概况 |
1 古代文献对荨麻疹的认识 |
1.1 病名 |
1.2 病因病机 |
1.3 治则治法 |
2 现代中医对荨麻疹的认识及研究概况 |
2.1 关于病因病机 |
2.2 关于治疗 |
2.3 预防与调护 |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荨麻疹的认识 |
1 发病原因 |
2 发病机理 |
3 临床表现 |
4 治疗 |
结论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四物汤及其加味方的药效作用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日文摘要 |
文献综述 |
四物汤及其类方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四物汤及其加味方药效作用比较的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 |
方法 |
四物汤及其三个加味方对3.5Gy60Go照射所致小鼠血虚模型的影响 |
四物汤及其三个加味方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方面的影响 |
结果 |
四物汤及其三个加味方对3.5Gy60Go照射所致小鼠血虚模型的影响 |
四物汤及其三个加味方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方面的影响 |
讨论 |
参考文献 |
总结 |
致谢 |
个人简介 |
(10)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肺与大肠相表里 |
1.1经脉络属 |
1.2生理配合 |
1.3病理相关 |
2 法——调肺通肠,祛痰瘀毒 |
2.1补肺通肠 |
2.2降肺通肠 |
2.3宣肺通肠 |
3 方药 |
3.1补肺通肠汤 |
3.2降肺通肠汤 |
3.3宣肺通肠汤 |
4 典型病案 |
四、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家畜顽固性荨麻疹(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脉诊客观化探讨慢性荨麻疹的脉象图特征及与临床分型的相关性研究[D]. 温丽娟.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2]台湾医家黄正昌医师学术思想探讨及其临床经验整理[D]. 杨慧珍(Yang Huei-Chen).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3]经方治疗荨麻疹规律的初步研究及导师经验介绍[D]. 陈焱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8)
- [4]欧阳恒学术经验总结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D]. 李小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0)
- [5]桃红四物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张正升,彭代银. 安徽医药, 2011(09)
- [6]慢性荨麻疹的中医论治[J]. 徐文静,张恩虎.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11)
- [7]中、西医对荨麻疹的认识及中医治疗荨麻疹的研究进展[D]. 何振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8]四物汤及其加味方的药效作用比较[D]. 李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2(02)
- [9]荨麻疹的中医治疗概况[J]. 肖红丽.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1999(06)
- [10]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J]. 韩秀丽,王秀娟. 湖南中医杂志,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