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粤西地区几种主要对虾养殖模式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谢艳辉,李家侨,斯泽恩,郑舒尹,廖金湾,张娜[1](2021)在《湛江地区凡纳滨对虾肝肠胞虫检出实例分析》文中提出对虾肝肠胞虫对我国对虾养殖业具有极大影响,为了解肝肠胞虫感染与养殖水体环境的关系,研究选取了湛江地区凡纳滨对虾养殖场两口高位池和两口低位池,在放苗初期对池塘水体理化因子进行了一周的监测,并采集了不同养殖场的小虾进行肝肠胞虫巢式PCR检测。结果表明,采集的样品均为阳性,水质理化数据在不同养殖模式下具有显着差异,后续还需进行大量的试验调查才能进一步了解肝肠胞虫的流行病学情况。该病与其他疫病综合感染率较高,国内已有多例该病的报道,将该病列入我国动物疫病病种名录并制定相关的检测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李发明,林小刚,周军,阮师,陈鸿生[2](2021)在《广东省海水养殖排污量评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海水养殖的污染物排放问题是局部海域环境污染的重要诱因之一,其中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产生的污染负荷量最大。本文利用污染系数和养殖产量对2003—2018年16 a以来广东省海水养殖中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的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2003—2018年广东省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的污染物排放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网箱养殖排放N、P和COD的年均增长量分别为366.0 t、61.2 t和585.1 t,增长率均为6.6%,池塘养殖排放N、P和COD的年均增长量分别为90.5 t、9.1 t和636.1 t,增长率分别为14.2%,12.2%和13.1%。不同养殖模式、养殖种类和养殖区域的海水养殖排放的N、P和COD总量不同,网箱养殖高于池塘养殖;鱼类高于虾蟹类;粤西高于粤东和珠三角。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排放的N、P和COD分别占陆源污染物入海总量的1.3%、3.7%和0.7%,是近岸海域海洋环境污染不可忽略的因素。因此,分析海水养殖排污变化趋势及地域特点,可为近海海水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陈莉莉,张恒[3](2021)在《2021年上半年南美白对虾大盘点!疫情反复、病害频发,下半场方向在哪里?》文中认为大家都知道,上半年至今,市场非常地不平静。疫情反复,监管趋严,市场行情风声鹤唳,下半年的经济复苏又不乐观,那么这些情况到底是不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基本面?而且目前这种情形底下,未来对虾行情走势如何?更直白一点说,2021年下半场,对虾还有机会吗?机会在哪里?下面,当代水产~腾氏水产商务网记者针对今年1~8月份,全国各个对虾主产区的情况进行盘点分析,看看这些区域的养殖情况如何,今年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些方向和参考。
韩枫,常志强,高勇,王建波,李健[4](2021)在《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简析》文中研究说明系统介绍了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在淡水养殖及海水养殖中的应用与发展,对比了国内外有关该养殖模式发展方向的异同,简述了该养殖模式通过提高物质和空间利用率、改善养殖环境的原理以及在我国推广应用情况,并汇总了我国沿海省份近年来开展该养殖模式选用的品种搭配及产量产值。指出了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还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发展提出了建议。
刘祥[5](2020)在《辽宁地区凡纳滨对虾肝肠胞虫流行病学调查及患病对虾肝胰腺组织转录组分析》文中指出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近年来在我国对虾主产区广泛流行,给凡纳滨对虾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试验内容:辽宁地区对虾肝肠胞虫流行病学调查和感染肝肠胞虫后对虾肝胰腺组织的转录组分析,旨在了解辽宁地区肝肠胞虫流行情况,探明肝肠胞虫的发病特点和传播途径。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发掘患病前后肝胰腺组织转录本表达差异,筛选差异基因,为肝肠胞虫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辽宁省5个凡纳滨对虾养殖区(沈阳、大连、盘锦、营口、丹东)进行采样检测,从地区、水体盐度、同一生长周期不同规格对虾、池塘消毒、养殖周期这几个角度展开调查。检测结果表明,5个地区不同对虾养殖池塘采集的样本EHP检出率普遍偏高,除盘锦地区感染率为41.4%,其余地区EHP检出率均在50%以上,其中营口地区EHP检出率最高为78.5%。淡水池塘与盐度大于1的池塘感染比率分别为61.4%和68.4%。在凡纳滨对虾养殖中期(30d-60d)规格小,生长缓慢的对虾EHP感染率高于正常生长的凡纳滨对虾。在养殖对虾开始前对底部进行清理消毒的池塘中养殖的凡纳滨对虾EHP感染比率为62.0%,低于未进行清理消毒对虾感染EHP的情况(70.7%),但肝肠胞虫的感染比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另外随着养殖时间加长,患病凡纳滨对虾的感染比率会逐步增加,在养殖初期凡纳滨对虾患EHP比率为29.2%,在养殖中期检测患病率为63.8%,养殖后期患病率达79.6%。同时采集对虾养殖池塘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和原池水检测,发现发病池塘水体、野杂鱼、底栖螺类均能检出EHP核酸阳性。利用EHP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和卤虫(Artemia)进行感染试验进一步证实,肝肠胞虫的机械宿主范围广泛。通过对肝肠胞虫感染前后肝胰腺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为进一步了解肝肠胞虫与凡纳滨对虾的互作提供参考,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感染肝肠胞虫和未感染肝肠胞虫的肝胰腺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测序获得的序列去除接头进行拼接得到unigenes,并以Rt-PCR验证基因的差异表达。转录组样本测序共得到173908709条序列,通过序列拼接后共得到20,946个unigenes,将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的量为131个,这些中上调表达的基因占86个,下调表达的基因占45个,经RT-PCR验证后测序统计的差异基因结果可靠。肝肠胞虫寄生对虾后,宿主组织中五羟色胺受体(Serotonin receptor)、糜蛋白酶BII(Chymotrypsin BII)等生长发育相关基因表达量下调,说明肝肠胞虫寄生后可能会阻碍宿主正常生长;宿主体中大部分免疫相关基因C-型凝集素(C-type lectin)、丝氨酸蛋白激酶(Serpins)等基因表达量上调,说明肝肠胞虫寄生后刺激宿主的免疫机制启动与孢子虫进行一定拮抗。
李豫皖[6](2019)在《湛江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十九大以来,农业绿色发展一直被摆到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的突出位置,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基调,水产养殖是沿海城市农业发展的“主业”之一,是实现保供给、促增收和发展海洋经济的主要手段。未来,水产养殖必然是走绿色发展之路。湛江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海水资源丰富,水产养殖历史悠久,是广东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水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其产品远销海外,受到国内外的一致好评。但在湛江海水养殖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海洋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海水产品质量不达标、海水养殖模式落后等问题。因此为了响应国家政策,改善湛江养殖环境,转变养殖观念,对湛江的海水养殖绿色发展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在阅读大量参考文献的基础上,以湛江市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可持续发展、生态循环、产业代谢理论为支撑,对海水养殖绿色发展概念进行界定,重点分析了湛江市海水养殖绿色发展的基础、现状,并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构建了海水养殖绿色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证分析,研究湛江海水养殖绿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从而提出了推动湛江市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全文的内容主要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研究的背景、意义进行具体阐述,同时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概况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主要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主要是介绍湛江市海水养殖绿色发展的基础及现状;第四部分,主要是用熵值法对湛江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第五部分,主要针对当前湛江海水养殖发展现状进行问题分析;第六部分,是根据湛江海水养殖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可行性建议。
王玲珑[7](2019)在《粤西半集约化对虾养殖环境及虾体中抗生素耐药基因动态特征分析》文中指出我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近年来养殖环境安全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日益受到重视。抗生素因能防治养殖生物的细菌性疾病,以及能促进养殖生物的生长,而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但抗生素不能被养殖生物完全吸收代谢而长期残留在环境中,进而导致抗生素耐药菌(antibiotic resistance bacteria,ARB)、耐药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等问题的产生。可见,抗生素和ARGs已逐渐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环境污染物,有必要对其加以关注。目前关于水产养殖环境及水产品中抗生素及ARGs的浓度水平方面的研究报道,大多还只是单次采样研究,而在对虾养殖环境及虾体中抗生素及ARGs的研究则更是甚为少见。基于此,本研究在广东茂名对虾养殖主产区,连续三个养殖生产周期跟踪采集了相关样品,以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不同养殖时期水源水、池塘水体、沉积物、成虾及饲料等各要素中的抗生素浓度水平;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了其中的ARGs的丰度;并利用冗余分析法(RDA分析)研究了抗生素、ARGs以及主要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以期阐明抗生素及ARGs在粤西半集约化对虾养殖区的分布特征,揭示两者在养殖环境和对虾中的动态变化,为我国对虾健康养殖提供数据参考和科学依据。通过一系列的监测与研究,现得出以下结论。1.在对虾养殖水环境中共检出12种抗生素,检出浓度在ng/L至μg/L水平;沉积物中检出9种抗生素,检出浓度为ng/g水平,对虾肌肉中未检出抗生素。就抗生素种类而言,脱水红霉素是对虾养殖水体和沉积物中检出率和检出浓度最高的一种抗生素;沉积物中磺胺类抗生素未检出,而6种喹诺酮类、3种大环内酯类则均有检出。就抗生素浓度变动而言,养殖水体的抗生素总浓度在养殖末期呈显着下降(p<0.05)趋势,沉积物中的则呈显着上升(p<0.05)趋势,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养殖初期和末期水源水中抗生素总浓度均显着高于池塘水(p<0.05),约为池塘水的2-41倍。由此可见,水源水可能是池塘水环境中抗生素的主要来源,而池塘沉积物中的抗生素则可能来自养殖水体的沉积效应。2.对虾养殖水体和沉积物环境中共检出8种ARGs,其中优势ARGs为sul1和cmlA,ARGs在养殖水体和沉积物中的最高浓度分别为105至106 copies/mL、105至106 copies/g;对虾肠道中共检出4种ARGs,主要为sul1,ARGs总浓度范围为105至107 copies/g。养殖过程中水体的ARGs总浓度呈下降趋势,而对虾肠道的ARGs则呈上升趋势,并且沉积物中的ARGs总浓度高于水体。3.养殖水环境中的主要抗生素(脱水红霉素)的浓度与硝氮、悬浮物、总有机碳、总氮、溶解性总有机碳等主要环境因子均呈正相关;沉积物环境中的脱水红霉素则与总磷的浓度呈正相关,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与总氮呈正相关。养殖水环境中的ARGs与溶解性总有机碳、总有机碳、悬浮物、亚硝氮、COD呈显着正相关;沉积物中优势耐药基因sul1与总磷、硫化物的浓度呈正相关。养殖水体和沉积物中的主要抗生素——脱水红霉素与优势ARGs呈正相关。
徐倩[8](2019)在《华南地区水产养殖概况及趋势探讨——《新闻会客厅》水产专场访谈录》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是水产大国,也是水产强国,水产养殖量占全球70%左右。华南地区作为我国水产养殖的主产区,养殖量占全国30%以上。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变,水产养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在不断深入,水产养殖品种呈多样化发展,新品种不断涌现,特别是随着环保问题的凸显,生态优先和供给侧结构调整已经让水产养
甄晓然[9](2019)在《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症弧菌江苏株的分子分型及其拮抗菌筛选》文中认为急性肝胰腺坏死合综合症(Acute hepatopancreas necrosis syndrome,AHPNS)是近年来影响凡纳滨对虾养殖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2009年以来,AHPNS使得亚洲对虾产量大幅下降,给亚洲养虾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以凡纳滨对虾养殖为主的对虾养殖业亦受到较大冲击。2013年,全球水产养殖联盟(Global Aquaculture Alliance,GAA)发表声明,明确了AHPNS的病原体是副溶血弧菌。据报道,该病原菌通过效应蛋白PirA与PirB产生毒力,病虾消化器官颜色苍白,肝胰腺萎缩,空肠空胃,发病13天内死亡率可达到100%。目前对于AHPNS的致病机理尚未研究清楚,尚无有效的防治手段见诸报道。本文通过分离得到了不同来源的凡纳滨对虾AHPNS致病菌,进行了分子分型,获得江苏地区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通过致病性弧菌拮抗菌的筛选相关研究,为该病的生态防控提供技术资料。20172018年间,江苏省沿海地区连云港、盐城和南通等市部分养殖场出现不同程度的凡纳滨对虾急性死亡,发病对虾呈现为空肠空胃,肝胰胰萎缩或肿涨,表现出AHPNS发病的典型症状。从上述数十家养殖场采集不同苗种来源、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发病特点以及不同养殖模式的健康和疑似患AHPNS的凡纳滨对虾,无菌解剖其肝胰腺,分离得到642株细菌,分别采用急性肝胰腺坏死合综合症致病性相关基因pirAvp引物AP3以及细菌16S rRNA通用引物进行扩增,确认并获得28株凡纳滨对虾AHPNS致病性副溶血弧菌,根据不同的来源、模式等对所得菌株进行了分类。应用脉冲场电泳(PFGE)技术,对28株分离自江苏省内不同地区、不同养殖模式、不同生长阶段的对虾AHPNS发病个体肝胰腺的致病性副溶血弧菌进行分子分型研究,最终得到了副溶血弧菌的4个主要的PFGE簇(G 1-G4),24个谱型,带型间相似性达到86.1%-100%,表明各菌株亲源关系较近,PFGE的分型结果与样品来源的生长地点、养殖模式、发病症状、苗种来源、对虾生长阶段等具有相关性,说明在江苏省内由副溶血弧菌引起的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的发生已经存在流行趋势。4个不同PFGE聚类簇的谱型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与28株菌的来源、养殖模式、发病症状以及发病对虾不同生长阶段有关。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江苏省内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症弧菌的PFGE数据资料,以便在预警防控过程中快速将不同发病样品或可疑对虾样品的副溶血性弧菌PFGE谱带与本研究结果进行比较。根据同一来源对虾个体具有共同的遗传物质,在PFGE谱带中表现出相同的指纹图谱这一原理,分析菌株间的亲缘关系,研究某疾病的传染源、流行范围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疾病的预警预控,采取有效措施防控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从江苏南部沿海滩涂沉积物中分离得到252株细菌,以14株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症致病性副溶血弧菌为指示菌,初筛和复筛后,获得1株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H 0011;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为普罗威登斯菌。利用普罗威登斯菌H 0011对凡纳滨对虾进行高密度胁迫安全性试验结果,试验期间浸浴组和投喂组对虾状态良好,没有发病和死亡现象,该菌株对凡纳滨对虾是安全的。菌株H 0011的发酵工艺结果,该菌最佳发酵生长条件为温度为30℃、盐度为10‰、pH为8、培养时间为20 h。本文首次对江苏地区不同苗种、不同地区、不同生长时期、不同养殖模式、不同死亡特点的凡纳滨对虾进行了AHPNS致病性弧菌收集及分子分型,认为江苏省内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已形成流行趋势,为进一步开展江苏地区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技术资料;首次获得了对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症具有防控作用的高效拮抗作用菌,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
刘加慧,傅学丽,刘建勇[10](2017)在《2种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池塘水质理化因子的变化特征》文中提出2016年4月23日至7月12日对地膜精养及普通土池模式下凡纳滨对虾池塘水体的主要理化因子进行跟踪监测,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水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养殖模式下池塘水体的p H和DO均随养殖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地膜池与普通土池相比p H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0 d起地膜池DO含量高于土池(P<0.05);地膜池和土池的COD、氨氮、亚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含量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但土池亚硝酸盐含量在养殖后期(7090 d)迅速下降。
二、粤西地区几种主要对虾养殖模式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粤西地区几种主要对虾养殖模式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湛江地区凡纳滨对虾肝肠胞虫检出实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试验池塘 |
1.1.2 仪器及试剂 |
1.2 试验方法 |
1.2.1 样品采集及各环境指标的分析测定 |
1.2.2 核酸提取 |
1.2.3 nested-PCR |
1.2.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养殖水理化指标 |
2.1.1 各养殖场理化因子变化情况 |
2.1.2 各因子差异分析 |
2.2 病原检测结果 |
2.2.1 肝肠胞虫套式PCR试验结果 |
2.2.2 扩增产物测序与序列同源性比对 |
2.3 讨论 |
3 结语 |
(2)广东省海水养殖排污量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2 计算方法 |
1.3 估算结果的不确定性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广东省海水养殖现状 |
2.2 海水养殖污染物排放量 |
2.2.1 养殖模式的影响 |
2.2.2 养殖种类的影响 |
2.3 海水养殖排污的区域特点 |
2.4 与其它陆源输入的比较 |
3 结论与展望 |
(3)2021年上半年南美白对虾大盘点!疫情反复、病害频发,下半场方向在哪里?(论文提纲范文)
如东:春茬虾整体成功率达9成,棚租涨到1万多元/张 |
山东:小棚虾可能是未来的趋势,东营或成为北方地区“第二个如东” |
东北:对虾肌肉白浊发病情况较厉害,养殖进入中后期阶段 |
福建:养殖效益逐年提高,高位池租金涨到2万多元/亩 |
广西:今年早造虾成功率比去年高,苗种检测会成为主流 |
海南:对虾排塘率高,整体成功率仅2~3成,养殖户主攻冬造虾 |
珠三角:对虾养殖欠缺规范、方向和优秀成功案例,只有冬棚虾给到养殖户信心 |
粤西:中造虾投苗量比去年下降40%,圆桶帆布池养虾模式成新趋势 |
(4)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简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发展历程 |
1.1 淡水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技术 |
1.2 海水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技术 |
1.3 国外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研究 |
2 模式优势 |
2.1 提高物质与空间利用率 |
2.2 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改善养殖环境 |
3 推广应用 |
4 建议 |
4.1 加强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基础理论研究,促进物质和能量高效利用 |
4.2 建立标准化、精细化养殖技术规范,提高养殖成功率和效益 |
4.3 因地制宜推广示范,促进绿色水产养殖多样化发展 |
4.4 研究养殖水体环境调控新技术,探索环境友好型生态养殖新模式 |
4.5 以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为示范,大力发展水产综合养殖 |
(5)辽宁地区凡纳滨对虾肝肠胞虫流行病学调查及患病对虾肝胰腺组织转录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凡纳滨对虾研究概况 |
1.1.1 生物学习性 |
1.1.2 养殖技术 |
1.1.3 养殖模式 |
1.1.4 凡纳滨对虾主要病害 |
1.2 虾肝肠胞虫研究进展 |
1.2.1 肝肠胞虫研究背景 |
1.2.2 .对虾肝肠胞虫病原学 |
1.2.3 对虾肝肠胞虫的流行病学 |
1.2.4 感染肝肠胞虫的临床变化及病理变化 |
1.2.5 肝肠胞虫的主要检测技术 |
1.2.6 肝肠胞虫的防治途径 |
1.3 试验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辽宁部分地区凡纳滨对虾肝肠胞虫流行病学调查 |
2.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2.1.1 试验材料及来源 |
2.1.2 试验试剂 |
2.1.3 试验设备 |
2.1.4 试验方法 |
2.2 结果和分析 |
2.2.1 现场鲜样检测 |
2.2.2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
2.2.3 池塘中其他生物检测 |
2.2.4 肝肠胞虫侵染试验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感染肝肠胞虫的对虾肝胰腺转录组分析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对虾来源 |
3.1.2 总RNA的提取 |
3.1.3 c-DNA文库构建及上机测序 |
3.1.4 生物学信息分析 |
3.1.5 转录组数据质量控制 |
3.1.6 测序序列拼装 |
3.1.7 测序数据的比对统计及功能注释 |
3.1.8 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原始数据质检结果 |
3.2.2 测序拼接结果 |
3.2.3 基因的功能注释和分类 |
3.2.4 转录组GO分类和KOG分类 |
3.2.5 差异基因分析和鉴定 |
3.2.6 差异基因的COG分类 |
3.2.7 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 |
3.2.8 差异表达基因的 RT-PCR 验证 |
3.3 讨论 |
3.4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湛江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简要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3 研究的创新点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绿色发展 |
2.1.2 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 |
2.2 理论基础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2 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理论 |
2.2.3 产业代谢理论 |
3 湛江市海水养殖绿色发展的基础与现状 |
3.1 湛江市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基础条件 |
3.1.1 技术支撑 |
3.1.2 政策支持 |
3.1.3 市场带动 |
3.2 湛江市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现状 |
3.2.1 养殖规模和种类 |
3.2.2 养殖类型和苗种培育 |
3.2.3 养殖龙头企业 |
4 湛江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分析 |
4.1 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1 构建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4.1.2 构建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
4.2 评价方法 |
4.2.1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
4.2.2 熵值法的原理 |
4.3 湛江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评价实证分析 |
4.3.1 湛江海水养殖绿色发展的综合分析 |
4.3.2 湛江海水养殖绿色发展的趋势分析 |
5 湛江海水养殖绿色发展的问题 |
5.1 政府方面 |
5.1.1 养殖管理难度大,行政效率低 |
5.1.2 资金支持力度小,设施落后 |
5.2 企业方面 |
5.2.1 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力弱 |
5.2.2 龙头企业规模化程度低,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 |
5.3 养殖人员方面 |
5.3.1 人才引进困难,专业技术人员少 |
5.3.2 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养殖技术推广难 |
5.4 养殖技术方面 |
5.4.1 相关养殖技术落后,海域环境恶化严重 |
5.4.2 良种选育水平低,相关科技成果转换率弱 |
5.5 养殖结构方面 |
5.6 养殖产品方面 |
6 湛江市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对策建议 |
6.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引领措施 |
6.1.1 强化政府管理职能,发挥政府主体作用 |
6.1.2 加大政府资金投入,着力发展现代化水产养殖装备与设施 |
6.2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加强其辐射带动作用 |
6.2.1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辐射带动海水养殖绿色发展模式 |
6.2.2 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龙头企业与养殖户共赢 |
6.3 加强养殖队伍素质建设,推动海水养殖绿色发展进程 |
6.3.1 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壮大养殖技术推广队伍 |
6.3.2 开展免费养殖课程培训,提高养殖人员专业技术 |
6.3.3 鼓励养殖户自发组织养殖合作社,促进养殖户之间的优势互补 |
6.4 全方位推动科研机构发展,为海水养殖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
6.4.1 引导产学研机构协同发展,改善养殖环境 |
6.4.2 鼓励企业联合科研机构组建科研中心,加快建设现代化水产种业体系 |
6.5 优化养殖结构,发展现代化水产养殖生产模式 |
6.6 加强品牌建设,打造绿色无公害水产品品牌 |
7 结论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7)粤西半集约化对虾养殖环境及虾体中抗生素耐药基因动态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中的使用情况 |
1.1.1 抗生素的种类 |
1.1.2 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中的使用情况 |
1.1.3 抗生素在水产养殖环境及水产品中的残留情况 |
1.2 水产养殖中ARGs的浓度分布 |
1.3 抗生素、ARGs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抗生素在对虾养殖环境及对虾肌肉中的残留状况 |
2.1 实验材料 |
2.1.1 抗生素标准品 |
2.1.2 实验试剂及耗材 |
2.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样品的采集 |
2.2.1.1 采样地点 |
2.2.1.2 采样前准备 |
2.2.1.3 样品的采集 |
2.2.2 抗生素的提取与纯化 |
2.2.2.1 水样中抗生素的提取方法 |
2.2.2.2 沉积物和饲料中抗生素的提取方法 |
2.2.2.3 对虾肌肉中抗生素的提取与纯化 |
2.2.3 仪器检测与分析 |
2.3 数据分析 |
2.4 实验结果 |
2.4.1 抗生素在对虾养殖水环境中的检出情况 |
2.4.2 抗生素在沉积物中的检出情况 |
2.4.3 抗生素在虾料中的检出情况 |
2.4.4 抗生素在对虾肌肉中的检出情况 |
2.5 讨论与小结 |
2.5.1 讨论 |
2.5.1.1 对虾养殖环境中抗生素的分布特征及浓度变化 |
2.5.1.2 对虾养殖池塘中抗生素的来源 |
2.5.2 小结 |
第三章 ARGs在对虾养殖环境及对虾肠道中的浓度及分布特征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耗材 |
3.1.2 实验试剂 |
3.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3.2 研究方法 |
3.2.1 样品采集 |
3.2.1.1 采样地点 |
3.2.1.2 采样前准备 |
3.2.1.3 样品的采集 |
3.2.2 总DNA的提取 |
3.2.3 RT-qPCR |
3.2.3.1 标准曲线的建立 |
3.2.3.2 RT-qPCR定量检测 |
3.3 数据分析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水样中ARGs的浓度 |
3.4.2 沉积物中ARGs的浓度 |
3.4.3 虾肠道中ARGs的浓度 |
3.5 讨论与小结 |
3.5.1 讨论 |
3.5.1.1 不同种类的ARGs在对虾养殖环境及虾体中的浓度差异 |
3.5.1.2 ARGs在对虾养殖环境中的分布特征 |
3.5.1.3 ARGs在对虾养殖过程中的浓度变化 |
3.5.2 小结 |
第四章 抗生素、ARGs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
4.1 实验方法 |
4.1.1 采样地点 |
4.1.2 样品的采集 |
4.1.3 环境因子的检测 |
4.1.4 数据分析方法 |
4.2 分析结果 |
4.2.1 养殖环境中环境因子的监测结果 |
4.2.1.1 对虾养殖水体中环境因子的监测结果 |
4.2.1.2 沉积物中环境因子的监测结果 |
4.2.2 抗生素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
4.2.2.1 养殖水中抗生素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
4.2.2.2 沉积物中抗生素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
4.2.3 ARGs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
4.2.3.1 养殖水中ARGs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
4.2.3.2 沉积物中ARGs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
4.2.4 抗生素和ARGs的之间的关系 |
4.2.4.1 养殖水中抗生素与ARGs之间的关系 |
4.2.4.2 沉积物中抗生素与ARGs之间的关系 |
4.3 讨论与小结 |
4.3.1 讨论 |
4.3.1.1 环境因子对抗生素及ARGs的影响 |
4.3.1.2 抗生素与耐药基因的关系 |
4.3.2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会议情况 |
致谢 |
(9)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症弧菌江苏株的分子分型及其拮抗菌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分子分型技术 |
1.1.1 质粒酶谱分型法 |
1.1.2 DNA限制性内切酶法 |
1.1.3 核糖体分型(Ribotyping) |
1.1.4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析 |
1.1.5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片段(RAPD) |
1.1.6 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PCR(Rep-PCR) |
1.1.7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
1.1.8 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 |
1.2 微生物防治对虾病害的研究进展 |
1.2.1 分泌抗菌物质 |
1.2.2 微生物改变对虾体内外环境 |
1.2.2.1 微生物作为水质改良剂 |
1.2.2.2 微生物调节对虾体内微生态平衡 |
1.2.3 提高对虾免疫力 |
1.2.4 营养争夺 |
1.2.5 展望 |
1.3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凡纳滨对虾AHPNS致死性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培养基及试剂配制 |
2.1.3 主要器材及设备 |
2.1.4 主要试剂 |
2.1.5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与保存 |
2.1.6 AHPNS病原菌的确认及鉴定 |
2.2 结果 |
2.2.1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与保存 |
2.2.2 AHPNS病原菌的确认及鉴定 |
2.3 讨论 |
小结 |
第三章 凡纳滨对虾AHPNS副溶血弧菌的PFGE分子分型 |
3.1 实验仪器和材料 |
3.1.1 实验所用菌株 |
3.1.2 主要试剂 |
3.1.3 实验仪器 |
3.1.4 实验试剂及其配制 |
3.2 实验方法 |
3.2.1 细菌培养 |
3.2.2 胶块的制备 |
3.2.3 细胞的裂解 |
3.2.4 洗胶块 |
3.2.5 胶块内DNA的酶切 |
3.2.6 制胶和加样 |
3.2.7 电泳 |
3.2.8 获取图像 |
3.2.9 数据的分析 |
3.3 结果 |
3.3.1 28株副溶血弧菌的PFGE分子分型结果 |
3.3.2 28株副溶血弧菌PFGE簇不同地点的分布 |
3.3.3 28株副溶血弧菌PFGE簇不同生长时期的分布 |
3.3.4 28株副溶血弧菌PFGE簇不同养殖模式的分布 |
3.3.5 28株副溶血弧菌PFGE簇不同发病特点的分布 |
3.3.6 28株副溶血弧菌PFGE簇不同苗种分布 |
3.4 讨论 |
小结 |
第四章 对虾致病性弧菌拮抗菌的筛选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实验材料 |
4.1.2 所用仪器及设备 |
4.1.3 主要生化试剂 |
4.1.4 培养基及主要试剂配置 |
4.1.5 实验方法 |
4.1.5.1 拮抗菌分离与筛选 |
4.1.5.2 菌株鉴定 |
4.1.5.3 菌株安全性试验 |
4.1.5.4 菌株生长特性 |
4.1.6 结果 |
4.1.6.1 拮抗菌的分离筛选 |
4.1.6.2 菌株鉴定 |
4.1.6.2.1 菌株的形态特征 |
4.1.6.2.2 生理生化结果 |
4.1.6.2.3 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以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4.1.6.3 安全性实验 |
4.1.6.4 菌株的生长特性 |
4.3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2种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池塘水质理化因子的变化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虾池概况 |
1.2 水质样品采集与测定 |
1.3 统计分析 |
1.4 日常管理 |
2 结果 |
2.1 p H值 |
2.2 溶解氧 |
2.3 COD |
2.4 氨氮 |
2.5 亚硝酸盐 |
2.6 磷酸盐 |
2.7 不同养殖模式的养殖效果 |
3 讨论 |
3.1 不同养殖模式对水体p H的影响 |
3.2 不同养殖模式对水体溶解氧的影响 |
3.3 不同养殖模式对水体COD的影响 |
3.4不同养殖模式对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影响 |
3.5 不同养殖模式对水体磷酸盐的影响 |
四、粤西地区几种主要对虾养殖模式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湛江地区凡纳滨对虾肝肠胞虫检出实例分析[J]. 谢艳辉,李家侨,斯泽恩,郑舒尹,廖金湾,张娜. 水产养殖, 2021(09)
- [2]广东省海水养殖排污量评估研究[J]. 李发明,林小刚,周军,阮师,陈鸿生. 海洋湖沼通报, 2021(04)
- [3]2021年上半年南美白对虾大盘点!疫情反复、病害频发,下半场方向在哪里?[J]. 陈莉莉,张恒. 当代水产, 2021(08)
- [4]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简析[J]. 韩枫,常志强,高勇,王建波,李健. 水产养殖, 2021(04)
- [5]辽宁地区凡纳滨对虾肝肠胞虫流行病学调查及患病对虾肝胰腺组织转录组分析[D]. 刘祥.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4)
- [6]湛江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研究[D]. 李豫皖. 广东海洋大学, 2019(02)
- [7]粤西半集约化对虾养殖环境及虾体中抗生素耐药基因动态特征分析[D]. 王玲珑.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2)
- [8]华南地区水产养殖概况及趋势探讨——《新闻会客厅》水产专场访谈录[J]. 徐倩. 广东饲料, 2019(03)
- [9]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症弧菌江苏株的分子分型及其拮抗菌筛选[D]. 甄晓然.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3)
- [10]2种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池塘水质理化因子的变化特征[J]. 刘加慧,傅学丽,刘建勇.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