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健康婴儿TTV感染情况调查

江西省九江市健康婴儿TTV感染情况调查

一、江西省九江市健康婴儿中TTV感染的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聂琼[1](2021)在《效率与公平视角下的江西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绩效研究》文中认为作为解决“国民生计”问题的基本项目,医疗卫生服务在改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09年提出医疗卫生改革政策以来,江西省不断加大医疗卫生财政支出规模,且致力于推进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但是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的效率和公平如何需要进一步做出评价。新冠疫情的爆发不仅危及了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也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同时,作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它也考验着我国的公共卫生系统的应急能力。本文基于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公共卫生事件,以全新的角度对江西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的绩效进行研究,探讨江西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本文首先对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相关的概念和理论进行辨析,并从支出规模和结构、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情况两方面分析了江西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和资源配置使用的现状,得出江西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结论。接着从效率和公平两个角度分析了江西省的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绩效水平,利用DEA-BBC模型和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2009—2018年江西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的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进行测算,以综合分析其效率情况,结果表明2009—2018年江西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的总体效率较高,但各地级市之间存在差异,技术缺乏进步和创新导致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利用T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江西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效率的外部因素,发现人口密度、城镇化率和财政分权度产生正向影响,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比重产生负向影响,人均GDP的影响不显着;利用泰尔指数方法对2009—2018年江西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和三大卫生资源的配置公平性进行衡量,结果表明除卫生机构的公平性出现恶化外,卫生技术人员数、卫生机构床位数和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的公平性都得到了改善,而区域间的差异是影响江西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卫生技术人员数、卫生机构床位数配置公平性的主要原因,区域内差异是影响江西省卫生机构数配置公平性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增加医疗卫生财政支出、调整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结构、推进城市化进程、统筹规划全省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审计监督管理功能等一系列改进江西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绩效的政策建议。

乐庆胜,樊小燕,张小雯,邵军[2](2020)在《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在消化道牛奶蛋白过敏症婴儿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OFC)在消化道牛奶蛋白过敏症婴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疑似消化道牛奶蛋白过敏症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住院后均使用牛奶蛋白实施OFC。分析50例患儿的临床特征和OFC试验结果。结果 50例患儿的OFC结果显示,阴性4例(8.00%),阳性46例(92.00%)。其中迟发型过敏反应41例(89.13%),速发型过敏反应5例(10.87%)。50例患儿中,血便27例(54.00%),腹泻25例(50.00%),呕吐5例(10.00%),皮疹3例(6.00%),拒奶2例(4.00%)。阴性组和阳性组患儿的月龄、性别、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和阳性组患儿激发试验前后的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激发试验后的中性粒细胞水平为(3.48±1.64)×109/L,高于激发试验前的(2.52±1.07)×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FC试验阴性可排除激发食物所致的消化道食物过敏,指导临床尽早进行干预,避免不必要的饮食回避,有利于患儿身体尽早康复。

雷秋瑾[3](2019)在《建国初期基层卫生防疫体系的构建及其启示 ——以江西省余江县血吸虫病防治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自十八大以来,全民健康成为我国卫生事业的最重要目标,基层卫生防疫体系作为保障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防线,在我国卫生事业中的分量也越来越重。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卫生状况很差,人民不懂疾病防疫,各类疫情暴发,死亡率居高不下,基层卫生防疫形势严峻。新政权建立伊始,我国开始探索建立基层卫生防疫体系。肆虐南方12省的血吸虫病是建国初期基层卫生防疫工作的重要一环,江西省余江县在1958年率先消灭血吸虫病,人民日报对此连续报道,毛主席闻听此消息,夜不成寐,欣然做诗两首。江西省特别是余江县的血吸虫病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就,与当地基层卫生防疫体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迅速建立关系密切。本文通过广泛查阅学术论文、地方志、资料汇编、档案等相关资料,对建国初期和目前我国基层卫生防疫体系的构建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目前我国基层卫生防疫体系相对成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建国初期余江县血吸虫病防治的成功经验以及构建基层卫生防疫体系的经验,对我国目前基层卫生防疫体系的完善仍然具有借鉴意义。笔者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实地调研,与江西省余江县血防站的基层血防人员交谈,提取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完善基层卫生防疫体系的有效经验,以小见大,以期为我国基层卫生防疫体系建设的加快、加强和完善提供政策建议,使我国基层卫生防疫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契合“健康中国”战略的需要。经初步研究,本文提出完善我国基层卫生防疫体系七项措施:(1)加强对基层防疫工作的领导,为基层防疫提供坚强后盾;(2)加强基层防疫工作宣传力度,提升基层群众防疫意识;(3)加强基层防疫机构和队伍建设,合理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福利待遇;(4)重视全科医生的培养,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5)加强对基层防疫研究的科学引导,建立专项科研基金;(6)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卫生防疫方面的作用;(7)拓展基层卫生防疫的工作领域,建立基层防疫与生态环境治理、发展生态农业相结合的防疫工作机制。

万心[4](2017)在《疾病防控与地域社会变迁 ——以建国后余江县血防为中心》文中提出民国时期余江县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给人民群众的生命、生育、生长、生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血防之前的余江社会,是一个典型的疫区社会,社会各阶层关系基本处于不良互动状态。这种对瘟疫“不设防”社会生态,为瘟疫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建国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余江人民用“开新填旧”等办法,经过消灭血吸虫病和巩固血防成果等几个阶段的努力,不仅在全国率先取得了根除血吸虫病的胜利,而且很好的巩固了血防成果。作为地方社会重大历史事件,血防对余江地域社会变迁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使得当代余江地域社会带有深刻的“血防”烙印。从政治上看,余江地域政治出现了明显的血防化趋势。表现为血防领导机构常规化,保血防“第一面红旗”成为党和地方政府最大的政治任务。领导人对余江血防的高度关注为余江争得了多种政治资源,使余江政治声誉远播国内外。同时,血防改变了余江许多人的政治命运。从经济上看,血防对余江地域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血防为生产提供了健康劳动力,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改善了疫区人民的生活。如:诸多血防工程的建设,直接推动了余江农业经济的发展;送瘟神纪念馆的建立,每年都会吸引大量中外游客来此参观学习,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在思想文化方面,血防引发了余江地域文化急剧变化。随着血防的胜利,原来余江那种病态的地方文化,逐渐向健康文化演变。围绕血防,大量的文化产品不断出现,余江地域文化被打上了浓厚的“血防”色彩。在血防胜利的鼓舞下,余江血防精神得以形成。一个积极向上、争创一流、充满自信的余江形象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血防也给余江的社会关系带来了巨大变化。在血防运动中,党和县人民政府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医务工作者不顾个人安危,奔赴血防第一线“救死扶伤”;人民群众则积极参与血防,主动配合医务人员开展血防运动。通过血防余江形成了社会各阶层良性互动、密切配合的良好社会关系。而且,血防使余江生态环境得到优化。血防彻底改造了余江钉螺的滋生环境,消除了传染源,优化了余江水环境,使余江卫生环境大为改观。但从余江血防模式在鄱阳湖地区推广的情况看,它只适应山丘型疫区,在湖沼型疫区效果有限,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湖区血防不能照搬余江模式,必须另辟溪径。总之,血防成为建国以来国家治理余江地域社会的手段,通过血防国家成功地介入余江地域社会,并成功地塑造了余江地域社会的“血防”色彩。

李常生[5](2017)在《苏轼行踪考》文中研究说明林语堂说:「苏东坡是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亲民的官,大文豪,创新的画家,大书法家,造酒实验家,工程师,憎恶假道学的人,静坐冥想者,诗人,和谐谑的人。然而这些恐怕还不是苏东坡的全貌。我可以这麽说来作个最好的终结----在中国,一提到苏东坡,总会让人露出真挚而称许的笑容。」九百多年来,有许多学者研究苏轼的文学、思想、艺术,但是没有一个人曾经完整的走过苏轼一生所走过的行程。要追踪与研究苏轼的行踪,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和体力。由於缺乏苏轼行走各地的考证,因此,历代有关研究苏轼的论文、书籍当中,总会因此而造成一些误刊和缺憾。特别是方向、位置、时间上的错误。在正式研究苏轼的学问以前,首先必须要研究苏轼曾经去过的地方,并且必须循路线跟随苏轼走一遍,才能深入了解苏轼的一生。有了《苏轼行踪考》这个研究以後,也比较容易继续研究苏轼的文学;哲学、思想与人生观等。这本书,就是作者在全程走过一遍苏轼一生所曾经到过的所有地方,并且经过考证与研究其确实的位置,然後,写出这本《苏轼行踪考》,除了作为继续研究苏轼的文学、哲学、思想与人生观等,作为准备,也希望给其他研究苏轼的学者作为进一步研究苏轼的参考用途。

王伟松[6](2016)在《三种猪小DNA病毒在猪不同组织中的检测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毒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多种新的病原在猪群中被发现,尤其是小DNA病毒直接或间接地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猪细环病毒(Porcine torque sus tenovirus,TTSuV)以及猪博卡病毒(Porcine bocavirus,PBoV)都属于小DNA病毒,其基因组序列全长均在1.7kb-5.9kb之间。目前对于TTSuV和PBoV的直接致病性和复制机理尚不清楚。许多研究表明,在患有PMWS的病猪中,TTSuV和PBoV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猪群,可能这三种小DNA病毒之间存在着某种协同作用。本研究分别对疑似PCV2感染病猪的不同组织脏器进行PCV2、TTSuV和PBoV的PCR检测,以期为后续研究这三种小DNA病毒在引发疾病方面是否存在协同作用奠定基础,同时也为研究TTSuV和PBoV的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本研究对江西省11个县市采集到的疑似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不同阶段同一病猪的肺脏、脾脏、小肠、腹股沟淋巴结和血液样品169份分别进行PCV2、TTSuV和PBoV的PCR检测,检测结果显示,PCV2、TTSuV和PBoV在江西地区猪群普遍感染,且不同地区的感染率不一。PCV2阳性病料数为165份,阳性率为97.63%;PBo V阳性病料数为77份,阳性率为45.56%;TTSuV阳性病料数为85份,阳性率为50.3%,其中TTSuV1的阳性率为21.3%(36/169),TTSuV2的阳性率为40.83%(69/169),TTSuV1和TTSuV2的共感染率为11.83%(20/169)。PCV2和PBoV共感染样品数为77份,感染率为45.56%,PCV2和TTSuV共感染样品数为83份,感染率为49.11%,PBoV和TTSuV共感染样品数与PCV2、PBoV和TTSuV三者共同感染样品数均为43份,感染率为25.44%。为了解三种小DNA病毒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感染情况,本研究对169头各生长阶段猪的组织样品进行三种小DNA病毒的检测,结果显示,PCV2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检出率均在95%以上,其中育肥猪检出率达到了100%;PBoV在保育猪中的检出率最高,其次是哺乳猪和育肥猪;TTSuV在育肥猪的检出率最高,检测率会随着日龄的增长而升高。为了解三种小DNA病毒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感染情况,本研究对169头猪的不同组织器官分别进行三种小DNA病毒的检测,结果显示,在165份PCV2阳性样品中,腹股沟淋巴结中的阳性样品数最多,为146份,阳性率达到了88.48%,阳性率最低的为小肠(112/165,67.88%);在77份PBoV阳性样品中,阳性率最高的为脾脏(46/77,59.74%)和小肠(44/77,57.14%)最低的为血液(36/77,46.75%);不同组织器官中TTSuV、TTSuV1、TTSuV2以及TTSuV1和TTSuV2共感染的检出率呈现出相同的趋势,血液中的检出率显着高于其他组织器官。参考GenBank公布的序列设计一对PBoV NP1基因扩增引物,通过T-A克隆、序列测定与拼接获得了3株PBoV NP1基因序列,长度均为657 bp。系统进化树表明,试验获得的三株猪博卡病毒NP1基因在同一分支上,与中国湖北SX株(HQ223038)和上海H18株(HQ291308)亲缘关系近,与引入的人博卡病毒、猩猩博卡病毒、犬细小病毒、牛细小病毒以及猪细小病毒属于不同的分支,亲缘关系较远。所引入的猪博卡病毒毒株形成三个分支,不同分支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试验获得的三株猪博卡病毒NP1基因选取一株PBoV NP1基因序列JA/JX/NP1进行蛋白分析发现,JA/JX/NP1编码蛋白含219个氨基酸,该蛋白抗原性较好,抗原位点主要位点1-94、100-114、119-166、195-207处。JA/JX/NP1编码蛋白亲水性较好,大部分区域为亲水性,亲水性较大的区域主要是:1-93、99-156、159-170、172-205等。

王文英[7](2011)在《江西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建设成效评价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全面、客观地了解我省城市CHS中心服务能力水平,评价三年间江西省城市CHS中心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成效,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或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方法,收集江西省13l所城市CHS中心有关资料,包括基线数据和终期数据。采用描述分析方法对两次调查指标进行对比描述,采用加权秩和比法对江西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变化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l、基线和终期的平均每中心服务人口数分别为5.00和4.00万人。2、基线和终期调查的每中心职工数分别为37.20和36.37人;每中心的全科和中医执业医师数,从基线的5.44上升至终期的7.44人。三年来,职工的本科和大专学历的占比有所上升,2010年该比分别17.42%和32.24%;职工的中级、高级职称占比较基线有所上升,2010年该比分别为6.88%和29.07%。医护比有所下降,2010年的医护比为1:0.88。3、三年来,房屋来源仍以政府提供为主,2010年的占比为29.85%;房屋来源自购、租用和企事业单位有偿提供比例下降了8.82%,而企事业单位免费提供上升了8.72%。4、设备配置较基线有了较大的提高和改善:平均每中心的医疗设备品总台数、医疗设备总价值、万元以上设备台数均有所上升,分别上升了8.75台、42.43万元和1.51台。5、三年来,每中心出院人次数有所下降,下降了398.88人次;健康档案建立率有所提升,上升了13.80%;开展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健康教育功能的机构占比变化不大,分别提高了2.29%和下降了0.76%。7周岁儿童五苗全程接种率下降了2.99%。6、三年来,平均每中心年总收入、人均业务收入、人均财政补助、每中心年总支出均有所上升,分别提高了39.82万元、0.45万元、0.27万元和16万元。7、三年来,管理制度执行率稳中有升,提高了0.41%。8、比较现状分析结果、各设区市综合评价结果以及各个机构的档次构成比结果,可看出结果基本一致;三年来,吉安的改善情况最好,其次是鹰潭:而改善最慢的是上饶市。结论:1、江西省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城市CHS中心的卫生服务能力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主要表现在:职工的学历构成有向高学历层次转移迹象、职工培训情况提升很快、统一采购药品渠道方式比例增多、设备配置有了较大的提高和改善、财政补助比例增加。2、江西省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城市CHS中心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人员总体数量稍低于全国水平,医护比不合理,主要是中级护士数量不足,需要继续加大人力资源结构改善力度。仍有小部分城市CHS中心的用房未达到要求。仍有小部分城市CHS中心未能开展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功能,有财政补助中心占比仍未达到100.00%,且各市的人均财政补助比也有差异。3、这套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同时对各市和单个城市CHS中心服务能力进行单独评价。反映出这套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有一定的实用性、操作性、推广性和可比性,对今后科学评价我省城市CHS中心服务能力以及政府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卫生事业的科学决策具有参考意义。

唐任光,谢丽玲,黄庆,李荣颜,农珺,滕建昆,梁华清[8](2009)在《孕产妇血清和乳汁及新生儿脐血中输血传播病毒的感染状况》文中研究表明

唐任光,谢丽玲,黄庆,凌彩霞,李荣颜,农珺,滕建昆[9](2009)在《孕产妇及新生儿输血传播病毒的感染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输血传播病毒(TTV)是一种新型病毒,因其结构与B19病毒相似,推测其可能影响胚胎发育,造成流产或新生儿异常。国内学者研究发现,在不同人群中普遍存在着TTV感染,包括健康人群、献血员、静脉毒瘾者、各型肝炎患者、血液透析者等。少见孕产妇TTV感染及母婴传播的报道,但经哺

赵景颇,赵艳阳,韩硕,姚利,胡文玉[10](2006)在《输血传播病毒在母婴间传播的方式及传播率》文中研究表明

二、江西省九江市健康婴儿中TTV感染的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西省九江市健康婴儿中TTV感染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效率与公平视角下的江西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和不足
        1.5.1 研究创新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相关概念
        2.1.1 医疗卫生财政支出
        2.1.2 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效率
        2.1.3 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公平绩效
        2.1.4 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绩效
    2.2 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相关理论基础
        2.2.1 公共物品理论
        2.2.2 人力资本理论
        2.2.3 新公共管理理论
第3章 江西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和资源配置使用现状分析
    3.1 江西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分析
        3.1.1 江西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3.1.2 江西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3.2 江西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情况
        3.2.1 江西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
        3.2.2 江西省医疗卫生资源使用情况
第4章 江西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绩效实证分析
    4.1 江西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效率评价
        4.1.1 DEA模型介绍
        4.1.2 模型指标选取
        4.1.3 基于DEA的静态分析
        4.1.4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动态分析
    4.2 江西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4.2.1 Tobit模型介绍
        4.2.2 影响因素选取
        4.2.3 实证结果分析
    4.3 江西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公平绩效分析
        4.3.1 泰尔指数方法
        4.3.2 实证结果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增加医疗卫生财政支出
        5.2.2 调整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结构
        5.2.3 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
        5.2.4 统筹规划全省医疗卫生资源
        5.2.5 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5.2.6 发挥审计监督管理功能
参考文献
致谢

(2)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在消化道牛奶蛋白过敏症婴儿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儿的OFC试验结果及临床表现
    2.2 阴性组和阳性组患儿一般资料及临床症状的比较
    2.3 阴性组和阳性组患儿激发试验前后血常规指标水平的比较
3 讨论

(3)建国初期基层卫生防疫体系的构建及其启示 ——以江西省余江县血吸虫病防治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思路
        1.2.3 研究内容
    1.3 创新点
        1.3.1 研究视角的创新
        1.3.2 研究内容的创新
    1.4 文献综述
        1.4.1 卫生防疫研究
        1.4.2 我国血吸虫病研究现状
        1.4.3 研究的缺陷与不足
        1.4.4 本选题研究资料来源
2 新中国基层卫生防疫体系初创时期血吸虫病的疯狂肆虐(1949—1952)
    2.1 全国基层卫生防疫状况
    2.2 全国血吸虫病肆虐状况
    2.3 江西省血吸虫病肆虐状况
        2.3.1 血吸虫病分布及疫情情况
        2.3.2 钉螺分布情况
        2.3.3 血吸虫病带来的灾难
    2.4 余江县血吸虫病肆虐状况
3 建国初期江西省血吸虫病防治及基层防疫体系的构建历程
    3.1 第一阶段:初步构建阶段(1949-1954 年)
    3.2 第二阶段:完善阶段(1955-1958 年)
        3.2.1 制定卫生防疫法规
        3.2.2 广泛建立基层卫生防疫机构
        3.2.3 多渠道充实卫生防疫队伍
        3.2.4 配备专门的经费与编制
        3.2.5 多部门群防联治
    3.3 第三阶段:进一步巩固阶段(1959-1966 年)
    3.4 血吸虫病防治及基层防疫体系建设取得的成就
4 余江县血吸虫病防治及基层防疫体系建设的经验
    4.1 余江县血吸虫病防治及基层卫生防疫体系的建设
        4.1.1 血吸虫病防治领导机构的建立
        4.1.2 血防队伍的建设
        4.1.3 全民血防运动
    4.2 余江县血吸虫病防治的经验
        4.2.1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级领导关心支持血防工作
        4.2.2 血防机构不撤,并保持拥有一支稳固的血防专业队伍
        4.2.3 多部门联防联治,血防工作与生态环境建设结合
        4.2.4 解放思想,依靠科学,坚持监测
5 基于余江县的经验对加强基层卫生防疫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5.1 全国目前基层卫生防疫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5.1.1 基层卫生防疫人员数量少、待遇低
        5.1.2 基层卫生防疫人员专业素质偏低、重视数量忽视质量
        5.1.3 基层卫生防疫经费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
        5.1.4 基层群众卫生防疫意识薄弱
    5.2 加强基层卫生防疫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5.2.1 加强对基层防疫工作的领导,为基层防疫提供坚强后盾
        5.2.2 加强基层防疫工作宣传力度,提升基层群众防疫意识
        5.2.3 加强基层防疫机构和队伍建设,合理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福利待遇
        5.2.4 重视全科医生的培养,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
        5.2.5 加强对基层防疫研究的科学引导,建立专项科研基金
        5.2.6 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卫生防疫方面的作用
        5.2.7 拓展基层卫生防疫的工作领域,建立基层防疫与生态环境治理、发展生态农业相结合的防疫工作机制
6 研究总结
    6.1 本文研究特点
    6.2 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答辩委员会名单
个人简介

(4)疾病防控与地域社会变迁 ——以建国后余江县血防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述评和本文创新之处
    三、研究视角:血吸虫病防治与社会变迁
    四、研究内容和本文框架
    五、资料来源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血吸虫病与余江疫区社会
    第一节 余江县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及流行史
        一、余江县的地理环境
        二、血吸虫病流行的自然环境因素
        三、血吸虫病流行社会因素
        四、流行史
    第二节 血吸虫病流行的危害
        一、危害生命,毁灭村庄
        二、影响生育,破坏经济生产
        三、使生活贫困,造成社区恐慌
    第三节 余江疫区的社会状况
        一、政府“缺位”
        二、医疗界无奈
        三、富裕阶层缺乏义举
        四、迷信势力趁火打劫
        五、普通民众的挣扎与绝望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建国后余江血防的社会条件、历程与成就
    第一节 余江血防模式生成的社会条件
        一、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需要
        二、发展农村经济的要求
        三、中共领导方式的惯性及时代的产物
    第二节 余江血防历程
        一、调查摸底
        二、制定规划
        三、全面防治
        四、巩固成果
    第三节 余江血防的成就
        一、发明“开新填旧”的灭螺方法
        二、成为第一个消灭血吸虫病的县
        三、长期巩固了血防成果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血防与余江地域政治演化
    第一节 血防成为最大的政治任务
        一、崇高的政治使命
        二、各级领导的持续关注
        三、政府官员深入推进血防工作
        四、历届党委、政府最大的政治任务
    第二节 迅速调动各级组织资源
        一、建立自上而下的防疫系统
        二、建立高效的血防领导工作机制
        三、密集出台政令,使血防工作制度化、法制化
        四、血防领导机构常规化
    第三节 血防为余江争得了多种政治资源
        一、余江“血防圣地”声誉远播海内外
        二、血防改变了余江许多人的政治命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血防与余江地方经济发展
    第一节 艰苦奋斗的血防模式
        一、“勤俭办事”的血防措施
        二、余江血防的产出大于投入
        三、条件困难亦能战胜“瘟神”
    第二节 血防与生产相促进
        一、灭螺与水利建设相结合
        二、治病救人与农业生产相结合
        三、灭螺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四、粪管、“三光”与农业积肥相结合
    第三节 血防促进余江经济发展
        一、提供大量劳动力
        二、提高农业生产率,改善经济结构
        三、推动旅游业繁荣
        四、促进水利事业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血防与余江文化特色形成
    第一节 从“病态文化”到“健康文化”
        一、解放前余江疫区的“病态文化”表征
        二、血防胜利后余江“健康文化”出现
    第二节 血防对余江地域文化的塑造
        一、中共对余江血防文化的建构
        二、血防引起余江地域文化转变的原因
    第三节 余江血防文化的繁荣
        一、新闻报道宣传和学术论文
        二、血防文学和史学
        三、建立纪念馆——血防文化的物质载体
        四、经常性的血防纪念活动
    第四节 余江地域文化之魂:血防精神
        一、余江血防精神的内涵
        二、余江血防精神对地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血防与余江地域社会关系改善
    第一节 党和政府:为了群众、依靠群众
        一、耐心做群众的思想工作
        二、积极做好群众动员工作
        三、把血防知识和技术交给群众
        四、建立群众性的血防队伍
    第二节 血防人员:救死扶伤、认真履责
        一、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
        二、解病人之所难
        三、吃苦耐劳
        四、把病人当亲人
    第三节 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自觉血防
        一、积极参加治疗,感恩政府
        二、积极参加灭螺运动
        三、积极开展“两管”工作
        四、自觉开展环境改造
    第四节 良好社会关系的形成
        一、干部、技术人员与群众三结合
        二、多部门联合血防
        三、官民同心,群防群控局面的出现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血防与余江生态环境变化
    第一节 虫-人-环境构成的“生态环境系统”
        一、血吸虫及其生命周期
        二、血吸虫的“终宿主”:人或哺乳动物
        三、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
        四、血吸虫病的传播媒介——疫水
    第二节 余江血防“环改”特点及其对环境优化
        一、余江“环改血防”的主要措施
        二、血防与余江生态环境的优化
    第三节 余江血防模式的推广及其带来的环境问题
        一、余江血防模式在鄱阳湖地区的推广
        二、余江血防模式带来的环境问题
        三、未来湖沼型疫区血防策略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苏轼行踪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上册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撰写“苏轼行踪考”之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第三章 研究目标、内容和表达的方式
        第四章 研究方法与理论
        第五章 完成“苏轼行踪考”後的後续研究
    第二篇 苏轼源乡及先祖
        第一章 苏轼源乡
        第二章 眉山
        第三章 苏轼族系
    第三篇 眉山苏轼
        第一章 苏轼出生时与出生地考
        第二章 苏轼十岁前纪事
        第三章 苏轼十一至二十岁纪事
        第四章 嘉佑元年(1056)丙申
    第四篇 第一次进京
        第一章 嘉佑元年(1056)丙申,苏轼赴京
        第二章 嘉佑二年(1057) 丁酉
    第五篇 母丧回乡
        第一章 嘉佑二年(1057)丁酉,母丧回乡
        第二章 嘉佑三年(1058)戊戍
        第三章 嘉佑四年(1059)己亥
    第六篇 三苏南行行踪考
        第一章 南行前集行踪考
        第二章 南行後集行踪考
        第三章 总结
    第七篇 第二次进京
        第一章 嘉佑五年(1060)庚子
        第二章 嘉佑六年(1061)辛丑
    第八篇 陕西凤翔倅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嘉佑六年(1061)辛丑,苏轼赴凤
        第三章 嘉佑七年(1062)壬寅
        第四章 仁宗嘉佑八年(1063)癸卯
        第五章 治平元年(1064)甲辰
        第六章 结论
    第九篇 第三次入京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治平二年(1065)乙已
        第三章 治平三年(1066)丙午
    第十篇 父丧回乡守丧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治平四年(1067) 丁未
        第三章 熙宁元年(1068)戊申
        第四章 本篇结论
    第十一篇 第四次入京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熙宁二年(1069)己酉
        第三章 熙宁三年(1070)庚戍
        第四章 熙宁四年(1071)辛亥
        第五章 本篇小结
    第十二篇 任杭州倅
        第一章 宋代杭州
        第二章 熙宁四年(1071)辛亥
        第三章 熙宁五年(1072)壬子
        第四章 熙宁六年(1073)癸丑
        第五章 熙宁七年(1074)甲寅
        第六章 本篇结论
    第十三篇 山东知密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熙宁七年(1074)曱寅
        第三章 熙宁八年(1075)乙卯
        第四章 熙宁九年(1076)丙辰
        第五章 本篇结论
    第十四篇 江苏知徐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熙宁九年(1076)丙辰
        第三章 熙宁十年(1077) 丁已
        第四章 元丰元年(1078)戊午
        第五章 元丰二年(1079)戊午
        第六章 本篇结论
下册
    第十五篇 江苏知湖与乌台诗案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元丰二年(1079)苏轼行踪考
        第三章 乌台诗案纪事
        第四章 本篇结论
    第十六篇 贬谪黄州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元丰三年(1080)庚申
        第三章 元丰四年(1081)辛酉
        第四章 元丰五年(1082)壬戊
        第五章 元丰六年(1083)癸亥
        第六章 元丰七年(1084)甲子
        第七章 本篇结论
    第十七篇 万里来去,登州五日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元丰七年(1084)曱子
        第三章 元丰八年(1085)乙丑
        第四章 本篇结论
    第十八篇 第六次入京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元丰八年(1085)乙丑,离登赴京
        第三章 元佑元年(1086)丙寅
        第四章 元佑二年(1087) 丁卯
        第五章 元佑三年(1088)戊辰
        第六章 元佑四年(1089)己已
        第七章 本篇结论
    第十九篇 浙江知杭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元佑四年(1089)己已,苏轼离京赴杭
        第三章 元佑五年(1090)庚午
        第四章 元佑六年(1091)辛未
        第五章 本篇结论
    第二十篇 第七次进京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元佑六年(1091)辛未
        第三章 元佑六年(1091)辛未,入京城後纪事
        第四章 本篇结论
    第二十一篇 安徽知颍与江苏知杨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元佑六年(1091)辛未,苏轼离京赴颍
        第三章 元佑七年(1092)壬申
        第四章 本篇结论
    第二十二篇 第八次进京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元佑七年(1092)壬申,离扬後
        第三章 元佑八年(1093)
        第四章 本篇结论
    第二十三篇 河北知定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元佑八年(1093)苏轼出京赴定
        第三章 绍圣元年(1094)甲戍
        第四章 本篇结论
    第二十四篇 贬谪惠州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绍圣元年(1094)曱戍,苏轼贬惠
        第三章 绍圣二年(1095)乙亥
        第四章 绍圣三年(1096)丙子
        第五章 绍圣四年(1097) 丁丑
        第六章 本篇结论
    第二十五篇 贬谪儋州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绍圣四年(1097)丁丑,苏轼贬儋
        第三章 元符元年(1098)戊寅
        第四章 元符二年(1099)己卯
        第五章 元符三年(1100)庚辰
        第六章 本篇结论
    第二十六篇 北归常州,埋骨郏县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元符三年(1100)庚辰,苏轼北归
        第三章 建中靖国元年(1101)辛已
        第四章 本章 结论
    第二十七篇 结论
        第一章 新发现与新理解的阐述
        第二章 尚待进一步解决的难题
        第三章 继续解决难题的方法
附件
主要参考文献
後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6)三种猪小DNA病毒在猪不同组织中的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猪圆环病毒
    1 PCV的发现
    2 PCV的分类
    3 PCV的病原特征
    4 PCV的基因组结构
    5 PCV的致病机理
    6 PCV的流行病学
    7 猪圆环病毒感染相关疾病
        7.1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
        7.2 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NDS)
        7.3 母猪繁殖障碍
        7.4 猪呼吸道综合征(PRDC)
        7.5 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NP)
        7.6 仔猪先天性震颤(CT)
        7.7 肠炎
    8 PCV2感染诊断相关方法
        8.1 血清学诊断方法
        8.2 病原学诊断方法
    9 猪圆环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防控
第二章 猪细环病毒
    1 发现史
    2 分类
    3 病原学
        3.1 理化特性
        3.2 病毒培养
        3.3 基因组结构
        3.4 致病性
    4 流行病学
    5 诊断方法
        5.1 病原学诊断
        5.2 血清学诊断方法
第三章 猪博卡病毒
    1 概述
    2 分类
    3 病原学
    4 致病性
    5 流行病学
    6 诊断技术
        6.1 PCR
        6.2 荧光定量PCR
        6.3 间接免疫荧光法
        6.4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6.5 ELISA
第四章 江西地区PCV2、TTSuV和PBoV的感染情况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仪器设备
        1.3 溶液的配制
        1.4 临床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1.5 引物合成
        1.6 病毒总DNA提取
        1.7 目的片段PCR扩增与检测
        1.8 PCR产物胶回收
        1.9 目的基因片段的克隆
        1.10 重组质粒菌液PCR鉴定
        1.11 扩增片段测序鉴定
    2 结果
        2.1 PCV2、TTSuV和PBoV检测结果
        2.2 PCV2、TTSuV和PBoV扩增片段的测序分析
        2.3 不同地区PCV2、TTSuV和PBoV感染情况统计分析
        2.4 不同生长阶段PCV2、TTSuV和PBoV感染情况统计分析
        2.5 不同组织器官中PCV2、TTSuV和PBoV感染情况统计分析
        2.6 检测样品中PCV2、PBoV和TTSuV共感染情况统计分析
    3 讨论
        3.1 三种小DNA病毒在江西地区的感染情况
        3.2 三种小DNA病毒在不同生长阶段猪中的检测
        3.3 三种小DNA病毒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检测
        3.4 三种小DNA病毒之间的共感染
第五章 PBoV江西分离株NP1基因的克隆、测序及分析
    1 材料
        1.1 样品来源
        1.2 试剂
        1.3 仪器设备
    2 方法
        2.1 引物设计
        2.2 总DNA的提取
        2.3 PBoV NP1基因扩增
        2.4 胶回收
        2.5 T-A克隆
        2.6 重组质粒菌液PCR鉴定
        2.7 PBoV NP1基因阳性克隆菌液的序列测定
        2.8 PBoV NP1基因序列进化树的构建
        2.9 PBoV NP1基因编码蛋白质性质、结构以及功能预测
    3 结果
        3.1 样品PBoV NP1基因PCR扩增结果
        3.2 PBoV NP1基因进化树的构建
        3.3 PBoV NP1基因编码蛋白质性质、结构以及功能分析
    4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7)江西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建设成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资料收集
    2.3 研究方法
        2.3.1 描述性分析方法
        2.3.2 综合评价方法
    2.4 质量控制
        2.4.1 调查表格设计
        2.4.2 调查员培训
        2.4.3 建立调查质量核查制度
        2.4.4 资料收集整理过程的质量控制
    2.5 研究技术路线图(流程图)
第3章 结果
    3.1 基本情况
        3.1.1 所属地情况
        3.1.2 负责人情况
        3.1.3 设置主体情况
    3.2 卫生人力情况
        3.2.1 卫生人力数量情况
        3.2.2 职工的学历、职称与培训情况
    3.3 房屋和药品
        3.3.1 房屋配置
        3.3.2 房屋来源
        3.3.3 药品
    3.4 设备情况
    3.5 服务功能情况
        3.5.1 预防
        3.5.2 医疗
        3.5.3 保健
        3.5.4 健康教育
        3.5.5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3.5.6 康复
    3.6 经费情况
        3.6.1 收入
        3.6.2 支出
    3.7 规章管理制度
    3.8 卫生服务能力综合评价结果
        3.8.1 指标评价体系的确定
        3.8.2 建立目标图
        3.8.3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3.8.4 综合评价结果
第4章 讨论与分析
    4.1 基本情况
    4.2 卫生人力情况
        4.2.1 职工数量情况
        4.2.2 职工的学历、职称与培训情况
    4.3 房屋和药品
        4.3.1 仍有小部分城市CHS中心的用房未达到要求
        4.3.2 统一采购药品渠道方式比例增多
    4.4 设备配置
    4.5 服务功能情况
        4.5.1 预防
        4.5.2 医疗
        4.5.3 保健
        4.5.4 健康教育
        4.5.5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4.5.6 康复
    4.6 经费情况
    4.7 综合评价讨论
        4.7.1 指标筛选方法情况
        4.7.2 指标筛选情况
        4.7.3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方法
        4.7.4 综合评价结果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不足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5.2.1 创新点
        5.2.2 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综合评价方法学研究进展(综述)
附录B 江西省城市CHS中心卫生服务能力评价指标说明
附录C 江西省CHS中心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基线调查表
附录D 江西省城市CHS中心各项调查指标的因子载荷矩阵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8)孕产妇血清和乳汁及新生儿脐血中输血传播病毒的感染状况(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2.1 肝功能检测
        1.2.2 n-PCR检测
        1.2.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孕妇血清与乳汁中TTV感染的相关性
    2.2 TTV母婴传播情况
3 讨论

(9)孕产妇及新生儿输血传播病毒的感染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四、江西省九江市健康婴儿中TTV感染的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效率与公平视角下的江西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绩效研究[D]. 聂琼.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2]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在消化道牛奶蛋白过敏症婴儿中的应用[J]. 乐庆胜,樊小燕,张小雯,邵军. 中国当代医药, 2020(24)
  • [3]建国初期基层卫生防疫体系的构建及其启示 ——以江西省余江县血吸虫病防治为例[D]. 雷秋瑾.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4]疾病防控与地域社会变迁 ——以建国后余江县血防为中心[D]. 万心. 上海师范大学, 2017(05)
  • [5]苏轼行踪考[D]. 李常生.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1)
  • [6]三种猪小DNA病毒在猪不同组织中的检测研究[D]. 王伟松. 江西农业大学, 2016(03)
  • [7]江西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建设成效评价研究[D]. 王文英. 南昌大学, 2011(04)
  • [8]孕产妇血清和乳汁及新生儿脐血中输血传播病毒的感染状况[J]. 唐任光,谢丽玲,黄庆,李荣颜,农珺,滕建昆,梁华清.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9(09)
  • [9]孕产妇及新生儿输血传播病毒的感染分析[J]. 唐任光,谢丽玲,黄庆,凌彩霞,李荣颜,农珺,滕建昆.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9(04)
  • [10]输血传播病毒在母婴间传播的方式及传播率[J]. 赵景颇,赵艳阳,韩硕,姚利,胡文玉. 临床荟萃, 2006(16)

标签:;  ;  ;  ;  ;  

江西省九江市健康婴儿TTV感染情况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